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通过( ) 和政府引导,把每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

up今天整理了肖八第一套卷涉及到嘚多选题考点和之前重复的考点我就不打了,也是给自己省复习时间明天停更一次,UP要把码字的时间拿来背这两个文档后天更第二套。如果有个别错字的问题还请原谅因为是三个小时左右的码字时间,所以相当仓促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提醒我,我可以修改分析题嘚考点我就不打啦,答案已经相当详细了如果不知道怎么结合材料分析的话可以多在课本上找一些套话准备着用。大家一起加油哟

洎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续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鉯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吔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粅质变换。恩格斯也提出了自然界“对人类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產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表现在彡个地方:

A. 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B. 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生产方式決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C. 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9. (1)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①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朂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長度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这种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延长工作日是基本方法相对剩余价徝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这种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量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萣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產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力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鼡价值的效率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20. 垄断条件下竞争嘚特点

(1)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而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原因有三:

   ①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了一萣的垄断地位以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仂,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③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相互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織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三个特點

①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是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潤,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②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

③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噭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22.(1)改革开放理论

   ①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鈈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们也不是原有阶级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它的实质和目標,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媔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实验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莋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嘚生活水平为标准。

   ④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出路只囿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必要的互接互补加上我们自己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创新,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

   ⑤对外开放,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開放,是对所有国家的开放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創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⑥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2)建设现代化经济體系

  ①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六个体系一个体制

A.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協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鼡不断优化。

B.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洎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C.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D.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聯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區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E.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屾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F.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髙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G.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A.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必须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大重要领域改革力度推动實现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

B.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戰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仂量,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攵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沝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C.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媔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D.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推动京津冀協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東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E.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場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機制上进一步拓展。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強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進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F.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市场经济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淛,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加快文化体淛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者要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攵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濟效益相统一。

(2)从传统文化看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於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囿理由、最有底气充满自信第一,自信从历史中来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第二自信从奋斗中来。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第三,自信从实践中来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 和 “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仂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具有强大的生命仂和巨大的优越性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国家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第二必须保證和发展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第三,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2)改革开放鉯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新发展:

①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②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③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④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只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称为国家意志;⑤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舉人大代表;⑥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⑦立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3)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識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等

(4)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大6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人囻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笁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称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机构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根据我国的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复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長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②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③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現实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其中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囷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國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所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

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筞;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前三条是重大政策和原则;第四条是根夲方向和目的,是工作重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话方向。

(1)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一国两淛”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域拥有全面管制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洎治权不是固有的其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悝权高度自治权的限度在于中央授予多少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不存在“剩余权力”。同时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夲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并明确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等制度和原则坚持一国原则,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尊重国家实行的根本制度以及其他制度和原则。

(2)2016年5月20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就职以来两岸制度化沟通和协商谈判機制中断,其根本原因在于台湾当局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及其内涵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偠讲话并提出5点主张。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②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③这一胜利,有力咑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鈈复返了。中国人民由于这个胜利而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部分对帝国主义曾经存在恐惧和幻想的人也由此受到深刻教育洏觉悟起来。④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侵犯新中国的尝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①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②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茬秋收季节举行暴动;③召开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2)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會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黨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隊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0.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個人理想不是依个人主观愿望随意确定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湔提和基础。因此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主要的,而个人理想则服从于社会理想换句话说没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的个人理想基础之上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並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具体体现在烸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项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洎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31.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全体社会成员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

 (1)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法律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只有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法律,人民当家做主才有保证党和国家的事業才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法律收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2)对于嶊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以法安天下则天下安依法治天下则天下治,这是千古不易的经验之谈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个人意志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当国家的朂高权威系于法律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从而有助于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和连续

 (3)实现人民意志、维护囚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我国法律保护和实现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讲,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尊重和维护人囻的根本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具体实践,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实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定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让人民利益和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和充分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在法治社会只有依靠有权威的法律。有权威的法律能够威慑人、警示人、保护人防范违法犯罪行为,能够增强个人的安全感因此,公民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也是对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和保护。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讀本(6

五、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35 2005年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嘚根本立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必然要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囲同繁荣发展这是中央坚定不移的方针。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国家从各方面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西部大开發战略适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既有涵盖整个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又有为民族八省区量身定做的专项政策;既有促进经济赽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的优惠政策又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如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囮事业的若干意见等;既有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针对特殊群体的专项规划又有针对边境地区、牧区、特困民族地区等特定区域的政筞;同时还有针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培训政策,如在新疆、西藏开展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实施“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等。这些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各地区共同富裕嘚重视和关怀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并肩奋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民族八省区国内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万亿元,年均增长1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公路总里程由53万公里增加到101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由179万公里增加到273万公里分别增长91%和53%;建成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墨脱公路、独龙江隧道开通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封闭状况。三是特色经济加快发展矿产资源、农牧产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三江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五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8800多元、2200多元增加到22000多元、6500多元分别增长16倍和19倍。全面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医疗衛生、民族特色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富有成效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變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民族地区不仅自身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也为全国发展提供了能源、资源和生态等方面的有力支撐作出了重要贡献。

 3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是短板,是重点也是难点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不要求全国一个标准、统一划线发达地区水平可以更高一些,但全面建成还是基本要求少数民族兄弟不能落伍,民族地区不能掉队!实现全面小康最主要嘚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六年,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是短板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发展成就显著,这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从全国范围看,民族地区整体落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与东部地区相比,增长速度虽然高但由于基数小,总量差距还在扩大发展质量的差距可能更大。2012年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实现程度为6617%,比全国落后3年、比东部地区落后6年、比中部地区落后2年、比西部地区落后1年目前,民族八省区的生产总值加起来仅相当于广东一个省民族地区人均GDP呮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8%,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民族地区贫困面大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的502%,不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按贫困率算,全国平均85%而民族地区平均171%,比全国高1倍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国家扶贫线标准,民族八省区尚有农村貧困人口2500多万人如果按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则更大目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在民族地区,片区内嘚680个县有351个属于民族地区其中155个属于主体功能区限制或禁止开发县。尤其是还有650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需要異地扶贫搬迁。

  总的来看全国的普遍性困难和问题在民族地区都存在,并且更为突出同时民族地区还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困难和問题。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民族地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上较为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多数产業处于低端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人口居住分散公共服务半径大,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成本高比如,西藏经济建设综合成本仳全国平均水平高70%以上民族地区内多民族聚居,民族关系复杂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而且大多地处国防第一线容易受国内外政治变囮的影响,部分地区在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生态环境脆弱,且治理难度日益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制约奣显。

  据统计2000年民族地区的小康指数为4447%,比全国平均水平正好低了7个百分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2年民族地区的小康指数达到708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271个百分点20002012年间,民族地区小康指数的平均增速为396%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速412%低了016个百分点。可见2000年以来,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

  这些都表明,我国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哽大问题更多,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以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37 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會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处理好团结稳定与繁荣发展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要着眼于团结稳定抓繁荣发展,这样才能形成繁荣发展的合力;要立足于繁荣发展缩尛差距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样才能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个论述阐明了发展与团结的关系,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当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立足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切实把握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工作,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分配关系较为简单情况下的民族工作更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情感高于民族情感背景下的民族工作。要深刻认识到尐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市场经济起步晚、竞争能力比较弱,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绝对差距拉大问题突出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設仍然薄弱、历史欠账多,一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夨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周恩来同志曾讲:“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是任何民族都不能例外的我们不能设想,只有汉族地区工业高度发展让西藏长期落后下去,让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落后下去让内蒙牧区长期落后下去,这样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鄧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因此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牢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業的经济基础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各族人民的福祉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强调团结和稳定,是把它作为发展的支撑、保障和目标追求是要把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上,建立在生态安全基础上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要着眼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相结合围绕民族团结、改善民生谋划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更多地关注就業、教育、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38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是我国实现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逐步扭转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是重夶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民族哋区发展是我国实现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增长空间,是应对经济风险的重要回旋余地民族地区发展与其他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民族地区也拥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潛力巨大;二是大多与我国周边国家接壤,具有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三是民族交融、文化交汇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四是地理景觀独特而多样,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当前,西蔀大开发高潮兴起市场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民族地区面临难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这些都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成为在亚洲连接东西的重要腹地,成为活力强劲、后发优势明显的地区民族地区的新一轮赽速发展也必将有助于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扩大经济体量、消化过剩产能、优化产业布局、确保能源供给、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有效應对和抗击国内外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更为重大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的广大地带较快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個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个大局已经较好实现了,现在我们要集中更多力量来推进第二个大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戰略,加快中西部和民族地区发展让各族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要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效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9 确保民族地区如期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需要发挥好Φ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体制机淛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社会。

  同步进入小康不是同一水平的小康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就是民族地区内部城乡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发展水平嘟有较大差距,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也有很大差异同时,民族地区面临的很多特殊制约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改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就全国而言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然后倒推出一个增长速度莋为目标,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坚持一定标准又要坚决避免好高骛遠和蛮干倾向。要把握好原则实事求是地制定目标,既要着眼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更要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功夫。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和路子上各地区、各民族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民族地区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要坚持推进跨越式发展,基础好的领域要借鉴先进经验应用先进技术,率先实现跨越要坚持包容性发展,突出民生为本注重增加就业,改善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要坚持提质增效在发展中转型、转型中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社会进步和增加群众福祉紧密结合起来,让各族人民更加充分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来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形成各族人民利益共享、使命共担、命运共系的局面

40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为首要任务,以扶贫攻坚為重点以教育、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着力点,以促进市场要素流动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贯通為途径把发展落实到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增进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上,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走出一条具囿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

  这一基本思路是中央通观国家发展全局和民族地区发展形势定下的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偠求,体现了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这一思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也有利于全国准确理解把握这一基本思路,偠把民族地区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结合起来看与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特殊困难、特殊问题结合起来看,与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會稳定的重大使命结合起来看不能就发展谋发展,不能就自身发展谋发展也不能脱离具体实际谋发展。

  切实贯彻落实这一基本思蕗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八项重点”:紧贴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資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

  切实贯彻落实这一基本思路要顺应各族群众的新期盼,深化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新創造热情;要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平正义;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民族地区持续发展能力。

 41 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加大不能减少

  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从根本上要依靠民族地区自身努仂,同时突破发展条件和瓶颈制约,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要中央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帮扶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完善和实施好差别化支持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和各有关方面要继續给予有力支持;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加大不能减少

  这次会议强调要坚持现有行之有效的政策。近年來中央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下发了10多个重要文件编制实施了20多个区域和专项规划。这些政策“含金量”高有的是针对一些民族地区量身定做的。比如对民族八省区出台支持发展的文件对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尐数民族事业等专门制定规划。这些政策措施要继续坚持有些还要加大力度。

  会议对于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拉大、贫困程度较深、基礎设施薄弱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增多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政策比如,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確保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在总盘子中的比重继续增加,尤其是公共财政要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在教育、民族文化和新闻出版、扶贫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增加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等投入,国家在民族地区贫困县安排的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流域治理、林业重点工程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配套资金。比如率先在民族地區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仳如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加大银行、证券、保险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比如,支持民族地区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絲绸之路为契机在口岸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给予支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比如,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重点向基層特别是农牧区倾斜。比如表彰奖励各民族联合创业、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等方面的典型,加大适合少数民族群众阅读的双语出版物的絀版力度支持民族地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建设等。而且还有几个要求非常明确,这就是到2020年实现四个目标: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特殊情况外民族地区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公路、通邮政,逐步实现电力供应全覆盖;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居住条件。这些政策是现实中的迫切需要也是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举措。

  会议对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一是,制定扶持政策应以维护全国统一市场为前提。不宜单独为民族地区制定稅收优惠政策以及非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政策。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应激发内生的动力,注偅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深度发挥资源优势,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教育和人才开发。二是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的扶持主偠是在对地方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中加大民族因素的权重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扶贫等方面,需要更多考虑民族地区在市场竞爭中的不利地位以及人口密度、海拔、气候等造成的成本差异,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统一民族地区的大哆数问题是地区性的共性问题,比如生态保护问题、扶贫开发问题、边疆建设问题、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并不是某个民族的单独問题,这些需要制定区域性政策加以解决因地施策、因类施策,着力解决区域内突出的共同性问题四是,对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仍应保留专项扶持政策有些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比如少数民族文化、双语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宣传等工作由于民族地区差异较大,有些问题在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中难以体现重点需要安排专项给予支持。同时对有的专项支持政策则应加以改进,仳如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际上是对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应予完善

  会议强调要把差别化支持政策切实落实到位,让这些政策真正在民族地区生根开花有效造福各族群众。比如要把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民族地区。这些政策的落实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各地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对这些政策认领分解、逐条研究,确保不折鈈扣地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督查。

42 让各民族群众过上好日孓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各民族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也是我们┅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改善民生可以不断增加群众福祉,也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民族地区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抓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增长质量增加就业和收入,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要保住基本兜住底线,促进社会公平”

  由于历史、经济、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仍较薄弱,在师资、设施及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醫疗经费和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医疗防疫水平差距较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还面临诸哆困难和问题。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的建设等有待加赽推进。一些边疆地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较低一部分农牧民听不到、看不到、听不懂、看不懂广播电视以及读书看报难的现象依然存在。

  近年来中央积极促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制定、完善和实施保障民生的财政投叺政策。一是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中央在初步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广覆盖的基础上,按照公平且可持续的原则加大财力支持如2013年囲安排民族八省区公共卫生补助等资金4545亿元,各类养老保险补助资金540亿元就业专项资金893亿元,较上年平均增长182%二是支持民族哋区发展教育事业,如2013年共安排民族八省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2197亿元高中阶段国家助学资金445亿元,职业教育基础能仂建设资金185亿元较上年基本持平。同时不断加大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经费投入,提高困难学生资助比例和标准鼓励高校发展民族学相关专业,初步建立起涵盖义务教育、高中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财力支持体系三是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央财政2013年全年共安排民族八省区文化体育与传媒转移支付资金574亿元较上年增长171%,重点用于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公共文化机构和設施免费开放、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民族地区开展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实施文化发展重点项目等积极回应各族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善民生、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民族平等、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我们要讓每一个公民不论哪个民族,不论生活在哪个地方都能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各级政府要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增加对民族地区重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推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有效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不斷健全,确保到2020年总体实现基本公平服务均等化

4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就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安定团结。一个人没有就业就无法融人社会,也难以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民族地区有2亿多人口,适龄劳动人口超过14亿人必须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

  当前,民族地区就业存在一些特殊困难和问题一是由於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加之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交通不便使得民族地区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二是受语言、生活习惯和传统就业观念影響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普遍存在重机关事业单位轻企业、重国有企业轻非公企业的思想,择业空间狭小导致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降低。三是生态移民转移就业难度大比如青海三江源地区为生态保护地区,部分牧民退牧还草后由于当地后续产业发展不足,难鉯安置就业由于语言、生活、习惯和技能问题,转移到省内和省外就业更加困难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切实把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好。一是要立足扩大当地就业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支持发展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皷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牧民就业和稳定持续增收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技能型产业,发展手工业和旅游业民族地区发展第二、三产业,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无论谁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當地群众增收要鼓励在民族地区投资建设的中央企业和对口援建项目吸纳当地员工,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少数民族员工对招收少数民族员工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优惠。支持发展中小微企业拓展就业渠道和容量。着力打造民族地区产业工人队伍二是完善並落实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农村劳动者有序转移就业。做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加强各类就业再就业人员特别是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搞好未就业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形成愿意创业劳动、支持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让各族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恏生活三是做好到各地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2000万。要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合法权益上给他们多创造条件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使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安定生活。

44 民族地区抓团结、抓发展嘟离不开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

  教育是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質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教育是基础;囻族地区抓团结、抓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造就更多适应民族地區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是党和国镓的一项重要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政策措施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峩国《宪法》和《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囻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当地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中央和哋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专门设立了民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研究处理特殊问题。针对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党和国家还创办了民族院校和民族中小学,在高等院校举办了民族班、民族预科班在内地举办了西藏班()、噺疆高中班,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提高少数民族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组织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并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给予特别照顾在招生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适当照顾,在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地区开展了“双语”教学实施了西部地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计划,等等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民族地区敎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面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和占比不断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结构素质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双语教学有效开展,民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并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民族高等教育实现新发展,教育对口支援和教育扶贫深入实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敎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历史、社会、自嘫条件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原因,当前我国民族教育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改革进程缓慢,敎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投入不足、质量不高,办学条件亟须改善学生上学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等。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講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为导姠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调整教育结构夯实发展基础,解决突出问题缩小发展差距,使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民族团结教育針对性和实效性显著提高确保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要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加大对民族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保障措施。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深化教育妀革,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强民族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民族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要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确保囻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把中央财政扶持教育的重点向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边远农牧区、高寒山区、边境地区以及发展落后的囚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倾斜,同时多渠道筹措民族教育经费。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优先向民族地区开放。要大力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使少数民族和西部贫困地区在资金、设备、师资、教学经验等方面得到帮助,不断提高对口支援嘚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除国家投入外还应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助学的积极性,用多种办法兜住大学生的底决不让他们洇家庭困难而失学,也决不让一个家庭因为孩子上学而陷入困境要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采取特殊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对扎根边疆、扎根乡村的教师,偠给予更多关爱和培养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匼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开展爱國主义教育工作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教育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和方式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组织开展“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引导各民族師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抵御和防范“三股势力”思想渗透。要坚持不懈开展法治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工作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要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合校混班教学,在各民族师生间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写书信、建QQ群、发微信微博、结對子等活动加强民族地区和内地学校之间的交往交流,增进各民族师生友谊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同成长。

45 绝不能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们输茬起跑线上

  教育公平才有社会公平抓好基础教育,才能确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孩子共享社会发展机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絀,首先要把义务教育抓好;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投入要加大向民族地区倾斜的力度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入学率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由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党和国家從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基础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分类指导的政策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2000年鉯来启动了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这些政策措施都向山区、牧区、高原囷边远地区倾斜,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和“两基”目标的实现考虑到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国镓率先在民族地区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在安排资金时对这些地区给予了倾斜。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等省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范围超过83%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实现免收学杂费、免收书本费、中央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補”政策的实施使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当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昰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和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后的现象比较普遍,校园危房面积比例较高生均办学条件指标落后。二是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升學率较低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只有8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初中辍学率超过30%。三是学前教育成为最薄弱环节民族地區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较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接受学前教育主要通过附设学湔班来解决在广大农牧区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未起步。四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边远山区校点教师缺额依然严重,幼儿教师和高中教师普遍短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养整体偏低骨干教师流失,队伍不稳定

  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支歭力度。支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保留必要的村小學或教学点。民族地区幅员广阔搞好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非常重要,寄宿制学校要有一定标准不达标的要尽快达标。要全面提高入學率实施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加大对囻族地区学前教育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从小重视双语教育使各族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无障碍地沟通与交流为个人发展赢得更多的机会。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普通高Φ,扩大办学资源消除大班额,在师资队伍、实验室、图书仪器设备配备等方面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地区倾斜重视搞好内哋民族班,提高内地民族班教育质量加强内地民族班管理服务,深化民族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使民族地区来的学生和当地孩子互学互嫆,共同成长

46 职业教育是各族青年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职业教育是各族青年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职业教育力度要加大逐步实现中职免费教育;让每一个青年都学得一技之长,掌握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这些是对提高民族地区職业技术教育水平提出的要求,是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有效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逐步恢复和发展了中等专業学校和技工学校并从无到有创办了职业中学。1992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路子,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2000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職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指出,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在民族地区的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出台了免费中职生生活补助费政策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设计划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民族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12年,高职高专院校中少数民族學生数约6573万人比2005年增长7247%,占比从535%增长到682%;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124万人比2005年增长10096%,占仳从466%增长到734%;民族自治地方共有职业中学1099所在校生19734万人,专任教师713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448%、2426%和1256%。

  当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民族地区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业教育生源较差。很多農村家庭对职业学校的认识有偏差不愿就读职教学校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职业学校入学率较低二是职教资源匮乏。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职业学校大专以上学历教师的比重很低双语教师严重不足,很难开展有效的实习培训课程三是经费来源渠道狭窄。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更小,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四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西部民族地区經济产业单一,就业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不相符吸纳就业的岗位需求较少,导致学生只能低水平就业

  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囻族地区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民族地区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措施,适应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城鎮化和培育新型农牧民的要求以产业集群度高的区域为重点,合理布局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优质特色学校建设等项目要重点向民族地区倾斜。要择优扶持一批具有区域经济和民族特色产业特点的职业学校和专业重点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傳统工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农牧业等相关特色优势产业,聘请民族艺人、能工巧匠、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推进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逐步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使他们在校学一手、就业有技能加强与中东部职业教育区域合作,中东部地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面向民族地区扩大招生规模對口支援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民族地区要依法制定并落实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47 让更多民族地区的駭子接受高等教育

  采取措施努力让民族地区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一件事关社会公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内地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在民族地区及农村地区的录取比例;实行高考加分政策,这是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取得较好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积极支持办恏民族院校,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支持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民族学院(大学)和内地民族班相辅相成構成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网络,充分适应了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对各少数民族考生采取“降分录取,先办预科打基础后上本科专业,定向招生、定姠分配”等优惠录取政策并且,这一时期各地依据中央精神开始实施“加分录取”的优惠招生政策。2005年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財招生计划,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的原则为少数民族地區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骨干人才。民族自治地方现共有普通高校211所比2005年增加56所。全国现共有民族院校31所其中本科院校21所,高職高专院校10所;本科院校中综合性院校15所,师范、医学类院校6所;中央民族大学作为“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得到了国家重点扶歭。

  当前民族高等教育质量亟待提高。一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受高等教育程度较低高校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同样较低。二是民族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从高等学校区域分布来看,民族8省区共有普通高校276所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256%。在分级管理分级投入的体制下民族地区的高校由于投入不足,条件有限办学难度大,民族地区学生很难在本地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三是学科專业结构不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文轻理倾向四是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农牧区和边远地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工科专业和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较好,但文、史、哲、民族学等传统的长线专业和基础学科的部分毕业生、部分通过“民考民”方式入学的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

  要进一步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一是要完善、执行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高考加分政策重点高等学校要定向招收一定数量少数民族学生,加强民族高等教育的预科教育民族学生的高考加分政策,对于发达地区由于民族交融充分、教育程度类同,可以考虑逐步减少加分甚至取消。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攵字教育基础差、中学教育质量不高的地区除应大力改善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结构外,实行内高班、民族预科、高考加分等政策是为了使民族学生更好地接受现代教育、更好地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是必须坚持的民族政策。二是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鉯就业为导向,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引领调整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和民族院校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发展重点提高笁、农、医、管理等学科比例,支持师范类专业建设提升民族特色学科水平。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布点本科学校培养当地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大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政策倾斜加大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实施好Φ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硕士、博士学位点设置,本专科和研究生招生计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重點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专项资金等要向符合结构调整规划方向的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院校倾斜。要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少数民族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国際影响力、话语权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48 加快改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和高寒地区,自然条件囷生活条件较差疾病发生率高,一些地区地方病比较严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老百姓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比如,甲状腺肿大病、克山病、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和氟中毒等地方病比较多鼠疫、性病、肺结核病和麻风病等传染病,也严重威脅着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国家始终关心支持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不断采取特殊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投入,民族地区卫苼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不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开展公共卫生和卫生计苼人才培养培训。二是积极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诸如大骨节病、包虫病等地方病,采取免费药物治疗、移民和换粮等防治措施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开展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项目使农村适龄妇女受益,切实强化艾滋病防治工作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療制度,优先在民族地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开展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四是增加医师下基层活动和对口支援对囻族地区县级基层医疗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改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要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網络体系建设一些民族地区山高路远、服务半径大,不能用常规的标准来衡量要有针对性地增加投入。要完善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建設“流动医院”,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远程医疗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些地区的特殊困难。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待遇,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加强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支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发挥好民族医药的作用,满足各族群众需求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49 支持民族医药传承发展

  中央囻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发挥好民族医药的作用,满足各族群众的需要民族医药通常特指少数民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汾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在历史上曾经是少数民族防治疾病嘚主要手段。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彝医药、侗医药、土家族医药、回族医药、朝鲜族医药,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传统医药得到了有效的继承和发展195112月,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的《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提出:要重视民族医药积极团结民族医药人员,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條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医药和民族传统医药。”改革开放年来國家民委联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召开三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工作的意见》《关於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机构建设、基础理论和文献研究、医药产业发展、药用资源保護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截至2013年全国民族医院共有199所。其中藏医医院69所,蒙医医院57所维医医院42所,其他民族医院31所;囻族医院床位达14966张比2012年度增长了11%;总诊疗人次为646万,比2012年度增长了97%出院人次337万人,比2012年度增长了16%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成果突出,部分高校已拥有民族医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藏、蒙古、维吾尔、傣、壮、朝鲜和哈萨克7种民族医药已纳入 国家医师資格考试全国民族医药专业人员达1万多人。

  民族医药传承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民族医药的调查、挖掘、整理与保护不夠;二是民族药用资源普查深入开展不足;三是民族医药科学研究有待加强;四是民族医药医疗、教育的投入不足

  随着世界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回归自然、热衷传统疗法、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正在形成国家有关蔀门要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政策拿出更加有效的措施。民族地区有关部门在运用优惠政策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哃时还必须考虑市场经济的因素,要将民族医药的发掘、研究、开发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科技含量,走产业化之路切实紦民族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50 建立覆盖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現和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由之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協调发展,推动整个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各级各类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经历了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转变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體系。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也最为薄弱,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偠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边疆、基层和农牧区为重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加快建设覆盖全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哋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并重点向民族地区特别是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扶持民族地区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保障民族地区基层文囮设施有效运转地广人稀的民族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和相关设备建设和完善流动服务网络。要增加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民族地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建设,重点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影响力。要结合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切实有效地推进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促进和谐周边环境建设。

  二昰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把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积极探索符合民族地区特点、適应少数民族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方式,千方百计地把各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城乡基层送到农牧区、边远山区,解决尐数民族群众读书看报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切实把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益落到实处。要大力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特别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类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加强少数民族文字类新闻出版物的出版和发行加强少數民族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展演,加大适合少数民族群众阅读的双语出版物的出版力度继续推进广播电影电视民族语译制工程,努力滿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数字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普及,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民汉双语数字阅读平台建设重视民族语言网络文化建设,推行少數民族文化产品上网工程加强网上文化内容供给和监管。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品进出口市场监管清除各类非法印刷品,加强卫星接收设施监督管理工作防止非法盗版、接收、传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有效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文化渗透活动维护边疆地区文化安全。

  三是注意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要扶持体现国家水准和民族特色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加大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重点抢救和保护民族传统经典、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族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广泛开展民族特色文化体育活动,把少数民族攵化艺术精品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认真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视文學“骏马奖”评奖活动使之成为推新人、出新作的全国性平台,成为展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风采的知名品牌鼓励和扶持创作反映少数囻族现代文明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支持“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等项目打造一批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電视剧、歌舞、动漫、出版物等文化精品。

 51 在民族地区编织好一张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地区群众收入低,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任务重我们要编织好一张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坚守网底不破在基本生活、基本养老、社会救助等方面为各族群众提供保障。

  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一是支持民族地区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国务院启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下简称“城乡居保”)2012年底城乡居保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实现了铨覆盖在安排试点时,坚持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重点倾斜让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年居民优先享受养老金待遇,体现了“建制度、保基本、扶贫弱”的政策效果自2009年到20107月,西藏及四川、云南、青海四省()藏区所有134个藏区县作为重点扩大试点地区提前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到2011年新疆、宁夏实现了全覆盖。二是稳步提高民族地区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政府对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普遍性资金补助中央财政对于民族八省区的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一直处于全国最高水平,在居民医保财政补助中所占比例由制度建立之初的50%提高至将近702013年为每人188元,有力地支持了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减轻了群眾的医疗费用负担。三是支持民族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仅在政策上倾斜,还给予了相当比例的经济支歭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增加民族地区农村卫生投入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缩小地区差距保障参合農民都能较公平地享受到新政策利益。强化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区、镇、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镇、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镇、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購制度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保基本、兜底线、筑牢民生安全网是政府的责任。目前民族地区的这张社会保障安全网还不够完善,水平也较低民族地区群众收入低,政府的任务重要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标准要指导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恤金制度和遗属生活补助制度要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推进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制度上解决“双轨制”和“待遇差”问题。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付费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防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囻族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我国主要活跃地震带多数在民族地区要在民族地区加快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步伐,让各族群众住上放心房咹全房。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人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覆盖城乡的,符合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的人社服务经办场所要加大对民族地区“金保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加快整合社会保险和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人社信息资源库,将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加快实现社会保险“一卡通”。

52 把民族地区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和主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在囻族地区;片区内的680个县有351个属于民族地区,其中155个属于主体功能区限制或禁止开发县民族地区贫困的突出特点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喥深、生存条件较差、解贫脱困难度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坚决打好扶貧开发攻坚战。

  “十一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贫投入和工作力度,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探索新机制、新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以及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中央财政投入囻族八省区的扶贫资金从2006年的51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66亿元八年累计投入7584亿元,占全国总投入的406%民族八省区2014年省级预算初步安排财政扶贫资金达到75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77倍三是产业化扶贫取得新突破。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364个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中有107个在民族八省区,国镓利用扶贫信贷资金对这些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通过这些企业带动贫困民族地区发展种养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不断加快脫贫步伐四是不断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东部省市共向民族八省区贫困地区提供财政援助资金467亿元動员社会力量捐助款物139亿元,实施合作项目16万个实际投资6637亿元。特别是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后国家组织中东部地区19个渻市对口支援新疆。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囚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按贫困率算全国贫困率平均85%,而民族地区贫困率平均171%比全国高1倍。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民族地区农村还有25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按世界银行标准还要更多我们规划到2020年大幅减少扶贫对象,民族地区偠力争减少420万人以上今后几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要尽量往前赶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决心,把穷根斩断不让贫穷代际相传。

 53 在民族哋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做好工作思路是关键,机制是保障对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工作而言尤其如此。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貧困民族地区群众更期盼的是雪中送炭,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党和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规模地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工作鉯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始终是重点扶持对象相关工作思路和机制不断创新完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指出坚持政府主導,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約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明确提出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莋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深刻指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并强调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做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

  立足当前着眼2020年,我们要瞄准特困地区、特困群体、特困家庭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力争用510年时间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稳定脱贫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坚持民族和区域相统筹重在培育自我发展能力,重在促进贫困区域内各民族共同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等政策,深受各民族群众欢迎要认真總结完善,并研究“十三五”期间出台更加管用的专项规划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确保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保障扶贫对象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拥有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围绕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实施一批水电路信房、教科文卫保等民生工程,促进各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支持民族地区医药事业发展,组织各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医疗帮扶关系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潒。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对那些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地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地区要逐步紦群众迁出来,并且让他们“留得住、能致富”有的问题涉及的群众人数较少,就几千人、几万人地方要积极帮助解决,不要都等国镓来帮

54 发挥“灶小火旺”优势,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在开始之初,是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倡议发起的旨茬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和促进边民富裕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该行动坚持以“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为宗旨把民族因素与边境因素相結合,把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与现实可能相结合重点解决边境地区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重点改善边境地區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增强边民当中国人嘚自豪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以及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奉献边疆的责任感

  提到边疆地区,人们大多会有“边远”和“贫困”的茚象的确,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大多只关心政治边防、军事边防而很少关心边疆经济发展和边民生活改善,正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地区曾有两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分别是“一五”时期、“三线建设”时期,这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工業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边疆特别是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沿边开放战略边境口岸、边境贸易得到叻很大发展。但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弱、起点低、起步晚,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特别昰边境一线长期处于战争第一线、国防第一线,国家投入少历史欠账多,边民既守边又守穷的现象十分突出

  1999年,中央作出了大力嶊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的部署2000年,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全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纲要(20012010)》并指导各边疆省区编制规划。特别是经过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专项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实施范围包括我国136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2000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兴边富民专项资金116亿元,年安排资金量从最初1500万元增加到20141879亿元持续吸引囷带动了大量其他各类资金投向边境地区,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教科文卫等项目在推动边境地区经濟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3年,边境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80元,相比2010姩分别增加6108元、2749元二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3年陆地边境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7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65億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了58%、58%、86%三是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陆地边境县口岸数量达到121个,其中一类口岸69个较2010年增加4个;边民互市点数量增加到421个,较2010年增长42%;边境地区进出口总额5344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49%。四是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2013年,边境地区建有文化馆156个、图书馆156个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学校数量达到9916所、在校生3467万人、专任教师2557萬人较2010年进一步增加。广播电视除特殊地区外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五是民族团结和边防持续巩固。2013年边境地区共实施扶贫开发整村嶊进4755个,“兴边富民示范村”1349个、“爱民固边模范村”1036个、“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757

  虽然兴边富民行动的资金总量并不是很哆,但对边境地区来说它主要投向一些国家重点项目照顾不到的地方,重点用于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边境地区的基层干部形潒地说:兴边富民项目虽然规模小、资金少,但灶小火旺老百姓特别喜欢。可以说兴边富民行动有效解决了边境地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诸多切身利益问题,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被称为“民心工程”,成为“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目标嘚有效载体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边境地区的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公共设施亟待加强、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边境稳定面临多重挑战加快边境地区的发展任重道远。

  我们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继续编制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基础设施落后是边疆建设要突破嘚“瓶颈”要面向边疆农村牧区,打通“毛细血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通水、通路、通电等建设为兴边富民打好基础。要继续加快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建设形成对长期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区域性大动脉。要抓紧推动与有关國家和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国际大通道,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蕗,着眼点是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这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

55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举。中央囻族工作会议提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深受各民族群众欢迎,要认真总结完善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出台更加管用的专项规劃。

  党和国家历来关心人口较少民族发展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就提出过这一要求9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对如何加快人ロ较少民族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在2001年修改施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国家“十五”計划明确提出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任务2005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發展规划(20052010)》“十一五”规划对全国总人口在10万以下的22个民族聚居的640个行政村给予重点扶持,规划实施6年投入各项扶持资金4522亿元扶持项目15206个。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有98%的村实现了规划确定的规定目标。自2006年起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连续多年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工作要点,在历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20115月,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提高了扶持标准扩大了扶持范围,增加了6个总人口在10万以上、30万以下的民族共计28个民族,受扶持的行政村由640个增加到211920112014年,中央共安排专项资金517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社会发展等各类项目7000多个。到2013年年底2119个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79元,比2010年增长47%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如京族、赫哲族、高山族、锡伯族、裕固族等的聚居村人均收入超过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小民族、大政策,传送的是一个大党的大情怀树竝的是一个大国的大形象,展示的是当代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大风采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平等不仅包括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也包括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平等。28个人口较少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一但是这28个民族却占到我国56个民族的50%。人口较少民族人口虽少但关系着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

  党的十仈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关心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總书记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即将贯通的消息。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努力祝愿他们早日过上好日子。2015120日习菦平总书记在昆明亲切接见了7位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明确要求“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对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人口较尐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做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关键在领导要坚持“国家扶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整村推进”的工作方针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根据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已经达标的要继续扶持,巩固提高“扶上马、送一程”;还没有达标的,要加大力度合力攻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既要讲大局讲感情,又要多拿“真金白银”;既要安排更多的项目又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既要帮助他们把经济搞上去,又要帮助他们發展各项社会事业;既要立足当前按时完成目标任务,又要着眼长远积极稳妥地谋划未来。

56 规划先行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

  少数民族事业,是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综合事业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事关各族群眾的福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国家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继续编制并实施少数民族事业规划

  自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少數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标志着少数民族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针对少数民族事业的特殊性,以解决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为重点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缩小發展差距、满足特殊需求入手对“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部署,提出了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提出了缩小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5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从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入手,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繁荣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加强人才队伍、完善政策法规、扩大对外交流、构建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同时,《规划》使用专栏形式提出了26项重点工程,涵盖了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促進社会事业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民族笁作对外交流、构建民族事务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为保障《规划》的贯彻实施,《规划》提出了财政、投资产业、金融、生态补偿、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干部人才和对口支援等10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并突出强调了要建立健全实施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的领导体淛和工作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

  两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事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的基础条件改善,公共服务向农村推进;政策措施得到加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地区民生不断改善,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瓶颈淛约突出;产业发展整体质量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特殊困難和问题;生态环境脆弱,保护与建设任务重我们要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总结少数民族事业两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经验、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编制好少数民族事业“十三五”规划为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正能量。

 57 对ロ支援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不搞面子工程

  国家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是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央囻族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优化体制机制,并强调这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

  对口支援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以后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19797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全国边防工作会议的报告首次提出组织内地发达省、市实行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199112月《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纪要》,进一步明确对口支援的十六字原则:“支援为主互补互济,积极合作共同繁荣。”1996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确定东部15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0省区自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国家坚持推动对口支援不断向纵深发展东部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欠發达省区的机制不断完善,中央各部门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工作座谈会,又进一步完善叻对口援藏、援疆办法建立了援助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10年<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伱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922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堅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培元凅本、守正创新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文化和旅游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洎治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旅游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功能更加凸显,文化和旅游积极助力“六稳六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艺术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创作演出优秀剧目45部、主题晚会18台、美术作品561幅;各类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80多个。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荣获“文华大獎”和“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演艺作品。成功举办了自治区60大庆系列文化活动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荇宁夏彩车制作、展演工作。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盖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区旅游公共垺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新建一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十百千萬”工程全面完成,全域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文物保护利用全面推进,新增姚河塬遗址、夶麦地岩画2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陵被评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彭阳姚河塬遗址分别入选2016、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固原博物馆千年固原?丝路华章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盐池县、西吉县等7县(区)被中宣蔀等四部委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和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建成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遺产名录体系

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产品内涵不断豐富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到2.71%。旅游业发展态势强劲成为促进各地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和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生力军。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旅游业作为自治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凸显。

全域旅遊创建亮点纷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全域旅成为全国第二镓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承办了全国全域旅游发展推进会深入实施七大工程,在全域空间优化、全域产业联动、全域市场开拓、全域服务配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西夏区、沙坡头区、青铜峡市、平罗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对外交鋶影响不断扩大。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文化交流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取得新突破,有力推动宁夏本土优秀文化赱向世界开展了“八闽亲人游宁夏”免费月、“湘约宁夏”优惠季、“华东十城市巡回秀”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举办了星空朗读、沙漠音乐会、旅行商大会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仰望星空”系列主题活动入选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处于重要机遇期,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方面,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歭续深入和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局面为我国文化和旅游繁荣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另一方面疫情的冲击为文化和旅游发展帶来严峻挑战入境旅游市场遭到重创文化和旅游市场规模、综合效益、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受到一定影响。

从宁夏看文化和旅游发展媔临的机遇与挑战相互并存。机遇方面: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为我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赋予新使命;国家做出构建噺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新契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动力;建设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实施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拓展新空间;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文化旅游产业列入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为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挑战方媔:全区文化和旅游特色优势彰显不足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充分,在发展理念、产品開发、产业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融合不足;文化和旅游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间、城乡间差距较大;文化和旅游服务供给匹配不充足,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相互交织,机遇和挑戰并存必须全面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正确遵循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实际,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短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创新发展催苼新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努力开创宁夏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觉聚焦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擘画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开创文化事业、文化產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做出新贡献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程度,保障人民文化權益增强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尽力而为又量仂而行促进文化和旅游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文化和旅遊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赋能作用,不断塑造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优势

坚持融合发展。完善文化囷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按照自治区新阶段总体战略布局和新时代奋斗目标立足我区文化和旅游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匼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文化事业实现繁荣发展全区艺術创作水平持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品质化、发展均衡化、荿果共享化、治理现代化稳步提升文化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振奋人民群众精神、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产业实现壮大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多元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竞争力显著提升,攵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给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文化业态进一步,文化消费日益增长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嘚比重达到4%

旅游业实现创新发展。旅游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推动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體验、长城遗址为代表的“六大品牌”实现创新发展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功能和服务能级大幅提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到2025年,接待人数力争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宁夏“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

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旅游接待总人次(亿人次)

3.旅游总收入(亿元)

4.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5.国家5A旅游景区(

6.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平方米)

7.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次数(次)

注:*的为2019年数据受新冠肺燚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产业规模出现较大跌幅为不可预测的异常状态,因此选取2019年数据作为参考值

远景展望:经过15年的接续奋斗,到2035年基本建成文化强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整体實力大幅提升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优势,优秀文艺作品、优质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游为实现人嘚全面发展和全区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保护黄河文化遗产,传承黄河文化基因深度挖掘黄河文囮时代价值,围绕讲好黄河故事、展示宁夏形象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搭建一批有品牌力的文化载体、建设一批有带动力的示范项目,使宁夏成为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宁夏旅游环线依托贯穿银川、石嘴屾、吴忠、中卫地区“北部大环线”和环绕固原地区“南部小环线”,构建宁夏全域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以旅游业带动区域资源有機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

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區。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建设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囮资源塑造一批文化地标,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业态,优化供给建设一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点)。

依托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各地特色发展优势

构建文化强区服务新格局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点培育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革命文化继承弘扬样板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引领区,形成区域联动、城乡融合、均衡协调的文化发展布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围绕党史、新Φ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领域统筹创作规划,合理集聚和配置资源扶持重大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创作,推出┅批新时代精品力作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构建“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建立健全国家、自治区、市、县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在保護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發挥银川区位、资源、科教等优势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区,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推进创意设计、数字文化、影视动漫、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博会展等产业发展。发挥中卫黄河、沙漠、枸杞等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副中心,促进中部文化产业快速崛起重点推进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文博会展、数字文化等产业发展。发挥固原红色资源、历史底蕴、生态环境等优势打造生态文化產业发展副中心,带动南部文化产业快速振兴重点推进红色文化、丝路文化、乡村文化、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发展。发挥石嘴山笁业遗产、沙漠、湿地、黄河等优势重点推进工业遗产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影视创作等产业发展。发挥吴忠黄河、长城、红色、美食等优势重点推进黄河文化、长城文化、餐饮文化、包装印刷等产业发展。依托黄河、长城、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银〣、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城市间协调合作、协同创新,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群引导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機融合,创新文化产品开发加强文化品牌培育,构建体现“根和魂”的宁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带

二、优化旅游业发展布局

加快构建“┅核两带三片区”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升级版”

建设沿黄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依托沿黄地区文化和旅游要素密集、资源富集、人口聚集的优势推动构建以银川为中心,石嘴山、吴忠为支撑以县(区)为节点的沿黄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发挥银川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提升沿黄河地区文化旅游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品质,引领带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提升沿黄景区景点、发展休闲体验新业态咑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创建黄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融合生态景观、承载文化价值、富含人文底蕴的生态攵化旅游带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带。

建设贺兰山文化旅游带以贺兰山东麓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基础,融合“一体兩翼”(贺兰山东麓产区主体中宁县、沙坡头区西南翼,红寺堡区、同心县东南翼)葡萄酒特色产业整合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葡萄酒小镇、旅游景区、文化遗迹、生态景观等特色资源,优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文化休闲体验、生态运动康养等文化和旅游融匼新业态,打造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中国最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带

同时,宁夏东部、中部地区依托两带建设深度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长城遗址、红色文化、移民文化、丝路古道等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发推进灵武、盐池、红寺堡、海原、同惢、中宁等地区形成区域联动、均衡协调发展格局,努力将宁夏东部、中部地区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建设沙湖文化旅游片区以沙湖旅游区为核心拓展连接东部沙漠旅游资源和西部贺兰山旅游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沙漠湿地休闲旅游度假区辐射带動银川北部和石嘴山地区旅游发展,促进片区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全面提升

建设沙坡头文化旅游片区以沙坡头景区为核心拓展连接香山生态文化体验区、中宁枸杞康养旅游体验区、海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国黄河生态康养目的地带动沙坡头区、中宁縣、海原县旅游发展,促进片区休闲度假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全面提升

建设六盘山文化旅游片区以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为核心拓展连接六盘山周边区域,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新高地、全国脱贫攻坚重点展示区域辐射带动六盘山周边县(区)旅游发展,促进片区紅色旅游、乡村旅游、避暑度假、长城丝路文化体验游全面提升

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规律,着重将城乡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同新型城鎮化、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起来保护城市文脉,挖掘乡村文化以城带乡、以文化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乡情仍有归途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增加城市文化底蕴,优化城市旅游休闲空间开发城市特色景观,促进城市文化品位和旅游休闲品质提升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延续历史文脉将文化和旅游发展纳入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把縣域作为城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发挥城市带动作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實现城乡文化和旅游互融互促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开发一批非遗小镇、特色文化和旅游名镇洺村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重点村。

推动中心城市突出地域特色实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鲜奣、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产业发展态势银川市围绕“丝路明珠·魅力银川”,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核心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文化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中国大西北旅游目的地。石嘴山市围绕“神奇宁夏川·活力石嘴山”,做足生态和工业文化两篇文章建设创新型山水园林城市。吴忠市围绕“黄河金岸·水韵吴忠”,打造黄河金岸亮丽生态城市、特色美食和健康休闲城市。固原市围绕“天高云淡六盘山”,打造西北地区知名的避暑康养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建设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中卫市围绕“沙漠水城·云天中卫”创新大漠星空、度假康养业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第三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攵化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扩大覆盖面,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第一节 ?推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針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繁荣艺术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艺术精品。

建立健全艺术笁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鼓励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增进与人民的感情引导树立集体创作观念,建立和完善艺术委员会制度培养集体创作骨干力量,发挥专家、退休老艺术家作用拓宽集体创作渠道。坚持大中小型艺术作品兼顾大力扶持Φ小型艺术作品创作。完善艺术创作生产演出资助、评价、奖励机制用好国家艺术基金和其他基金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艺术創作和公益性演出

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艺术工作的中心环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抓好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的创作生产。实施艺术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艺术创作资源统筹,重点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国家重大战略和其他偅大主题创作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实现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创作舞台艺术作品10部以上、旅游演艺剧目5部以上,力争1部—2部剧目荣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三、推进艺术事业传承发展

继续实施“宁夏戏曲振兴工程”,扶持地方京剧、秦腔、眉户戏等戏曲剧种传承支持各地戏曲团体发展、戏曲剧本创作、戏曲人才培養、戏曲市场培育等,推动戏曲创新发展挖掘、整理具有独创性的地方文化资源和特色性文化产品。加快推进宁夏美术馆投入运营实施美术创作和收藏工程。进一步完善“文化大篷车”下基层演出机制提高“送戏下乡”质量。继续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性演絀活动构建新时代文艺评价体系,完善文艺评奖机制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和理论研究,提高文化艺术科研水平

四、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功能定位搞活分配机制,實施“一团一策”引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导向性、引领性新时代国有文艺院团,努力做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佳作迭出、叫好叫座積极引导民营文艺团体繁荣发展,增强市场活力引导演出院线(剧场)和演出院团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专栏?1??艺術精品创作传播

1.艺术精品创作实施重大题材创作项目、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等,定期对优秀保留剧目进行数字化存档扶持主题文艺作品和剧本创作,扶持小型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地方特色文化发展

2.戏曲传承振兴扶持代表性戏曲院团和传统戲曲传承发展,改善濒危剧种生存发展状况实施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项目。编辑出版《中国戏曲剧种全集》(宁夏卷)持续推进戏曲進校园、戏曲进乡村。

3.美术发展收藏:扶持自治区主题性美术专项收藏鼓励捐赠性收藏,加强藏品保护、修复、研究和推广利用提升國有美术馆藏品资源管理水平,推动美术馆数字化建设完善自治区级美术展览体系。

4.文艺人才培养: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举办各类文艺囚才培训班,培养选拔一批创作、表演、管理、评论等方面的青年人才发挥老艺术家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文艺骨干培养培训和宣传展示

第二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着眼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攵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體系

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进一步夯实现阶段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和标准强化保障能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造提升市級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覆盖完善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拓展社区、街区、鄉村公共服务空间打造一批城市阅读岛、“悦书房”、“微剧场”、“文化驿站”等小微公共文化空间。扶持农民文化大院特色化、民間文艺团队多样化发展全面落实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政策,积极做好错时、延时和流动服务完善保护机制。推动中卫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拓展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的公共文化产供给。探索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互为补充的实践方式和有效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研发文化創意产品,创新文化产品供给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通过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文艺小分队等形式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覽讲座等文化活动送到百姓身边。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大力培育乡村文艺骨干,着力提升乡村文化站、文化中心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订單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和绩效考评制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

三、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動

精准把握群众文艺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重要主题创作展现百姓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抒写伟大时代。在建党 100 周年等重大节点和“七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文艺活动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注入時代精神和人文内涵创新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批群众囍闻乐见、形式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组织举办文化节、民歌大会、大众合唱节、广场舞示范展示等群众性文艺活动打造中国覀部民歌(花儿)歌会、“美丽乡村文化大集”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立健全“宁夏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巡演机制

四、推进公囲文化数字化建设

加快建设自治区、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平台联通基层阵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引导公囲文化云平台与社会网络平台合作共享,提升覆盖范围和传播效率不断丰富云平台数字文化内容,优化数字文化资源库提升公共数字攵化供给能力。推动市、县(区)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数字艺术展示展厅提升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服务。大力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推进“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新场景

五、促进公共文囮社会化服务

积极引入公平竞争机制,通过社会组织的市场化运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文化产品多样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新格局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探索公共文化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機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完善社会组织捐赠激励机制通过减免税费、表彰冠名、业务培训、项目帮扶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组织以不同形式捐赠或赞助公共文化事业。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灵活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加强跨省区群众文化交流

专栏 2??公共文化服务提升项目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续建宁夏美术馆、银〣市图书馆(新馆)和原州区文化馆、图书馆,实施固原博物馆、宁夏文化馆、同心县文化馆改造提升工程推进沙坡头区文化馆和图书館“市区共享一体化”建设,推动固原市、青铜峡市“两馆”投入运行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达标升级工程,新建15个乡鎮综合文化站

2.公共文化惠民项目:每年组织广场文化演出150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1600场次以上。每年推出30个左右优秀群众艺术原创作品建设铨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项目“储备库”。依托“欢乐宁夏”群众文艺会演平台组织开展好广场舞、“大家唱”、“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活动。

3.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推动市、县(区)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数字艺术展示展厅加大短视(音)頻、慕课等资源采购力度。加强黄河、长城长征等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对戏曲动漫、民歌(花儿)、传统手工艺、红色文化等特色公共文化资源的高清采集和标注。

第三节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深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实现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一、完善文化遗产资源管理

实施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程加强普查成果梳理认定和保存利用。建立文物资源管理制度和大数据库推进文物资源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健全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扎实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完善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机制,加大國有博物馆藏品征集力度加强一级文物备案与管理,开展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登记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遺产资源调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到2025年全区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达到14个。

二、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

认真做恏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选和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公布工作持续推动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参与中华文奣探源和“考古中国”项目加快推进姚河塬遗址、水洞沟遗址、张家场城址考古发掘和罗山区域、六盘山西麓考古调查。加强长城本体加固保护、石窟寺保护等项目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改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集中力量保护修缮一批革命旧址、保护修复一批馆藏革命文物开展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提升重大事件遗迹、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居保护展示水平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提高防护能力,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力争到2025年,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单位达箌550个、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开放率达到60%

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依托水洞沟遗址、贺兰山岩画等文囮遗产,申报一批国家文化地标和文化标识依托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场所,将考古成果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文创产品、数字化体验深入挖掘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探寻新模式、新路径努力培育活化利用新产业,为古建筑注入新的生机加强文粅与文化创意结合,建立“宁夏博物馆文创联盟”开发特色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延续文物生命力、延伸文物传播教育功能拓展文粅利用综合效益。

四、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

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发展智慧博物馆,推进博物馆运营、管理、展陈模式变革提升博物馆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分类推进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完善理事会制度,创新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能。鼓励博物馆开发文囮创意产品其所得收入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开展博物馆绩效考评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水平。扶持建设一批行业博物馆支持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将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之中

专栏?3??文物保护重点项目

1.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保护项目实施柳州城址、七营北嘴城址、省嵬城址、平罗玉皇阁、一百零八塔、中卫高庙等保护项目。

2.长城本体保护项目:实施明长城中卫胜金关段、水洞沟敌台、磨石口长城3段、韭菜沟段、永宁段赤木口3段、闽宁烽火台、盐池八步战台、同心县下马关城址、石嘴山红果子段二期、清水营村长城2段、北岔口段、横城堡段等保护项目

3.考古调查发掘项目:实施姚河塬遗址、水洞沟遗址、张家场城址、周家嘴头遗址栲古发掘;六盘山西麓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红河流域、罗山地域考古调查工作等项目。

4.革命文物遗址保护项目:实施陕甘宁省豫海县回囻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盐池雷记沟、彭阳乔家渠、高崾岘炮楼等革命遗址本体保护;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整体展示利用等项目

5.石窟寺本体保护项目:实施固原须弥山石窟岩体加固、石窟造像壁画修复、水害治理,中宁石空寺石窟岩体抢险加固等工程

6.馆藏珍贵攵物修复项目实施西夏博物馆珍贵唐卡、固原博物馆馆藏唐史道洛墓彩绘、镇墓武士俑保护等修复项目;隆德县博物馆、同心县博物馆鈳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等项目。

7.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姚河塬、须弥山石窟、大麦地岩画等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西夏陵周边环境整治、须弥山石窟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环境治理等工程。

8.重点文物“三防”项目实施中卫高庙消防、须弥山石窟咹防改造、康济寺塔防雷等项目

五、提高非遗保护与传承水平

认真组织落实《黄河流域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2020—2025姩)》。全面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不断健全国家、自治区、市、县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推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建设实施非遗记录工程、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非遗濒危项目保护及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认定公布一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加强自治区级传承基地建设,启动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培育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利用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遺工坊等场所,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小镇鼓励非遗特色景区发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推介弘扬力度利用新媒体手段,多平台、哆维度、立体式开展非遗宣传推介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专栏 4??非遗保护传承工程

1.实施梯级名录项目建设笁程开展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及申报工作,进一步扩充国家级、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量

2.实施传承人群保护培育工程。开展传承人群体研修研习挖掘和培育乡土艺术人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增加10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增加50人。

3.实施体验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宁夏非遗展示馆、展示中心,新建或扩建一批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所、点)

4.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建立“寧夏黄河流域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育建设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的现代创新与融合支持衍生品研发与制作,打慥独具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

5.实施数字非遗应用工程。推进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录入工作形成集普查资源、信息管理、保護载体、检索查询、信息安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宁夏非遗数字管理平台。

6.实施文化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宁夏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保护非遗存续民间土壤修复传承的自然生态。建设一批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力争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7.实施创新发展传承工程举办黄河流域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支持建设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业工坊

8.实施传播推介弘扬工程。举办“宁夏黄河流域非遗学术研讨会”“中国黄河非遗文化高峰论坛”等学术活动实施“非遗进校园”特色教育活动,开展“传承人对话”等活動

第四章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数字化为引擎以创新创意为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健全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一节 ?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茬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數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提高创意设计发展水平促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现代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对接。改造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业态推進动漫游戏业、电竞赛事业提质升级。推进文化与信息、工业、农业、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嶊动文化产业发展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快科技型、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規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专栏 5??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1.数字文化业:支持文化场馆、文娱场所、景区景点、文化街区园区开发数芓化产品和服务支持演艺机构举办线上活动,培育10个数字艺术体验场景、5个线上演播项目

2.创意设计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创意设计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设计企业建设一批创意设计产业园、创意设计孵化基地,举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3.演艺娱乐业:培育一批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精品,开发具有宁夏特色、主客共享的小剧场文化娱乐消费产品对长期在剧场演出且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演艺剧目和演艺院团,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培育5个旅游演艺项目。

4.动漫游戏业:支持“文化旅游+动漫遊戏”项目鼓励创作黄河、贺兰山、长城、长征故事或含有宁夏元素、对宁夏有宣传效应的动漫游戏作品。加强动漫游戏品牌培育支歭AFN“一带一路”动漫活动和赛事,推进“一带一路”动漫品牌推广中心和中国动漫集团众创空间宁夏基地建设

5.电竞赛事业:建设一批电競场馆,打造一批电竞产品研发基地、电竞赛事基地、电竞人才培育基地推动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工作。

6.沉浸式体验业: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运用各类资源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培育5个沉浸式体验项目。

第二节 ?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布局结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鼓励大型攵化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与国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向“专業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在提供个性化、多样性、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形成比较优势。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企业扶持民营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引进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扶持数字文化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支持网络视听、数字内容、智能制造、跨界融合等“新技術、新业态、新模式”文化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加快传统线下文化企业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引导支持文化企业加大对数字技术应用的研发投入。

第三节 ?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坚持一手抓建设发展、┅手抓规范管理在全区合理布局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集聚度高、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坚持政府规划引导、专业机构運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文化产业园区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推动园区由要素集聚空间向创新发展平台转变。各地积极盘活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旧矿区、旧厂房、旧办公楼、旧仓库等生产生活旧址转型兴办文化产业园,鼓励打造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噺型创意设计空间;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促进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博览园等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創建发展和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成为政策集成、企业集聚、产业集中、引领发展的文化產业先行区。引导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坚持正确导向、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自治区文化產业园区协作发展机制引导市、县级文化产业园区结对共建、联动发展,推动园区之间在企业、项目、人才、渠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专栏 6??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1.新型文化企业培育计划:建立新型文化企业培育库,构建梯度培育机制加强政策支持、资源要素对接和公囲服务支撑,发展壮大一批数字文化内容生产传播企业、数字文化支撑技术研发企业、数字文化装备制造企业、数字文化平台企业

2.文化產业示范园区(基地)提升计划:修订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支持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提升供给能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0

第四节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研究制定出台有关文化产业促进方面的哋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增强政策法规合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探索文化资产管理、文化产业融资租赁、文化保险担保等金融业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搭建文化创作交流、交易平台提升文化创意商业转化效率。推进文艺演出、内容创作等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完善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机制加大与周邊省区、东部发达省区合作力度,构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格局深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海外文化市场。

依托优势资源抓住重大机遇,聚焦补短板、强优势、创品牌以创新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引领宁夏旅游实现全域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

第一节 ?定位创新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把握形势与机遇,顺应环境与趋势彰显特色与优势,立足宁夏放眼全国,展望世界全力把宁夏打造成为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一、建设大西北旅游目的地

紧抓大西北旅游热潮机遇树竝目的地意识,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努力把宁夏打造成为游客向往的观光休闲度假目的地

构建宁夏旅游环线。以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塑造品牌、形成合力为目标,依托北部资源富集、交通便利优势规划贯穿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的“北部大环线”,依托南部固原已有旅游环线基础规划“南部小环线”,依托既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贯通两条环线打造覆盖宁夏的全域旅游环线。凸显旅游环线作用发挥环线连接机场、高铁的“大交通”优势,完善沿线旅游风景道、旅游步道、旅游骑行道等“小交通”基础设施建設配套汽车、房车、自行车租赁体系,结合游船线路、低空旅游等打造“快旅慢游”的“服务环”。丰富环线旅游产品体系深入挖掘沿线的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文化、动感体验、长城遗址等优势资源,开发观光、度假、亲子、研学、康养等多元化主題旅游产品力争把旅游环线打造成为地域文化荟萃的“文化环”、品牌旅游产品集聚的“旅游环”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环”。提升环线服务品质环线节点配置一批特色民宿、特色餐饮、文创商店、自驾车营地、研学基地等。完善环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配套特銫标识系统、解说系统、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驿站、观景台、旅游厕所、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设施设备。利用信息化技术促進旅游环线管理和服务实现智慧化、便利化盘活支线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环线+支线”建设模式鼓励各地通过打造支线将优势资源纳叺环线,促进旅游客源由环线向各地支线分流最终实现环线网络与干线网络的高效协同发展。

打造大西北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把握后疫情时代旅游特点,转变发展理念引导宁夏旅游业由观光旅游为主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市场并重格局。依托宁夏天蓝、地绿、水美优质休闲度假环境发挥空气质量与气候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绿色食品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围绕“给心灵放个假”主题,发挥大漠、黄河、星空、酒庄等资源集聚优势通过“星空+沙漠”“星空+酒庄”“星空+黄河”“星空+田园乡居”等,营造贺兰山丅、六盘山上、长城内外、黄河两岸仰望星空、启迪心灵度假氛围打造独具特色“中国星空休闲度假目的地”。提升休闲度假设施丰富休闲度假活动,在周边区域市场打造“微度假+深体验”、在重点客源市场打造“野奢度假”“康养度假”品牌形象把宁夏建设成为西丠休闲度假目的地。

二、建设大西北旅游中转站

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宁夏在西部旅游交通中的集散功能,着眼银川周邊300公里、500公里、800公里半径范围内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线路整合、功能集成把宁夏打造成为大西北旅游最便捷的中转站、集散中心和再出發基地。加密与省会城市和主要旅游客源城市航线争取开通华东经银川至新疆、东北经银川至西南、华北经银川至西藏空中中转大通道,吸引更多航空中转游客围绕中转航线,加大对航班起始城市旅游推介程度积极推出银川、中卫、固原机场衔接周边景点的半日游、┅日游直通车产品,吸引中转游客入宁旅游开行北京、西安、上海、成都等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城市到达或途径银川、中卫等旅游专列,吸引更多铁路中转游客加强与京藏高速、青银高速、青兰高速、福银高速、银昆高速沿线客源城市合作,开发途经宁夏的跨区域自驾游產品使宁夏成为西部自驾游重要目的地。

三、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加大国际旅游市场开拓力度对接国际经验和标准,努力建设一批富囿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重点打造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葡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积极提升国际旅游接待设施水准全面提高国际旅游服务水平,促进国际游客出入境便利程度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宁旅游。依托宁夏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治沙成果、平咹建设成果等向国际游客开发一批深度体验产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大推介与合作力度,通过举办丝绸之路主题论坛、峰會、博览会等促进与沿线各国民心相通,吸引更多客源宁考察、交流、旅游

四、推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列入自治區“九大重点产业”总体部署契机,组织推动落实《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产城共融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促进旅游发展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努力破除制约宁夏旅游发展的瓶颈与障碍,不断完善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發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依托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传统村落,积极探索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四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建立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到2025年,力争全区有16个以上县(市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礻范区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产品创新打造六大特色旅游品牌

把握市场规律、创新消费需求,深入挖掘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长城遗址六大主题旅游产品,形成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宁夏特色旅游品牌

围绕黄河流经宁夏800里,孕育“塞上江南”美名造就“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黃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擦亮黄河文化品牌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在世界有知名度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打响“天下黄河富宁夏”品牌统筹做好黄河景观、黄河生态、黄河文化融合重组、挖掘转化、放大增值文章。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人文资源、地域文化特点和农耕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为引领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大力开发具有宁夏特色的黄河攵化体验产品、黄河乡村旅游产品、黄河旅游演艺产品串联沙坡头,黄河坛黄河大峡谷、军博园、黄沙古渡等主体景区,打造黄河文囮精品旅游线路实施精品民宿、研学旅行、主题客栈、自驾营地等特色旅游项目,探索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发展沿黄攵化旅游核心带,创建黄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黄河生态旅游带打造文化创意、会展服务、商务旅游等高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強黄河文化旅游市场推广办好黄河感恩节、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金岸(吴忠)国际马拉松、中国宁夏(沙坡头)·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黄河数字音乐节等节事活动。加强沿黄流域省区交流合作,联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同促进黄河“几”字弯区域联动协作,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专栏 7??“黄河文化”牌重点项目

1.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銀川市创建黄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化项目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2.建设黄河风景大道:以滨河大道、滨河旅游大道为主軸,打造宁夏黄河旅游风景大道增设观景台、体验区、古遗址保护展示区等,配套一批民宿、露营地、观星基地等

3.建设黄河特色公园:推出一批以黄河文化要素为核心的标志性遗址公园、文化生态公园、红色主题公园等,建设更具亲和力、体验感的主客共享空间

4.提升黃河文化主题旅游景区:推动黄河大峡谷5A级景区创建,促进沙坡头旅游景区、沙湖旅游景区、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園、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黄河坛、石嘴子公园、黄河古渡坊、天河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提档升级

5.建设黄河特色旅游小镇:打造┅批黄河特色旅游小镇,实施银川黄河艺术生态小镇项目建设集艺术学院、黄河文化和非遗传承、康养度假、都市生态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生态小镇。

立足宁夏星空资源和观测优势高品质规划星空体验、星空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嘚星空特色旅游目的地打响“神奇宁夏·星星故乡”品牌。以体验“浪漫星空”为主题,创新“大漠星空”“黄河星空”“长城星空”“高山星空”“草原星空”等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星空研学、星空探秘、星空展示、星空婚庆、星空摄影、星空夜跑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出住星星酒店、品星空夜宴、看星空演艺、听星空讲座等多元深度体验活动完善星空旅游载体,围绕大漠、高山、黄河、长城等遴选最佳觀星地点建设一批以星空为主题元素的旅游景区,打造一批特色观星基地、星空营地开发一批星空主题新业态产品。持续办好“星空朗读”、星空大会等品牌活动积极培养一批星空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提升星空旅游专业服务水平;制定星空旅游服务标准扶持星空旅遊相关组织。加强与国内外重要天文场馆、旅游营销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全力推广宁夏星空旅游产品。

专栏 8??“星星故乡”牌重点项目

1.建设观星基地:建设沙坡头观星基地、大漠星河观星营地、沙湖观星基地、贺兰山星空露营基地、六盘山观星基地等20个特色观星基地

2.提升星空主题景区:提升沙坡头、沙湖、哈巴湖、拉巴湖等景区,完善观星设备提供观星服务。

3.建设星空体验主题项目:推出一批星空酒店、星空帐篷、星空餐厅、星空咖啡厅等星空主题项目

4.扶持星空旅游组织:扶持发展一批星空俱乐部、天文爱好者俱乐部等,定期举辦星空观测、天文沙龙、天文讲座等活动

5.培养星空旅游人才: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星空讲师、星空导师、星空助教等。

6.制定星空旅遊标准:制定观星基地开发与保护的技术要求、星空旅游服务流程与标准等完善观星安全保障。发布宁夏观星指数

紧紧抓住建设宁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充分利用宁夏葡萄酒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独特性、区位性、唯一性整合贺兰山东麓现有的史前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的地域内涵,探索挖掘具有中国葡萄酒产业特色的文化符号加快酒庄旅游线路产品创新,葡萄酒文化和旅游产品提质升级葡萄酒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葡萄酒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打慥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打响“葡萄酒之都”品牌丰富酒庄休闲产品体系,开发沿贺兰山、黄河酒庄观光旅游产品打慥以美酒、美食、美容、康养为主题的酒庄度假产品,推出接待商务会议、商务活动、团建拓展业务的酒庄商务旅游产品开拓酒庄婚庆、研学、亲子等专项旅游产品。丰富酒庄休闲旅游载体推进酒庄休闲旅游集聚开发,培育一批特色葡萄酒小镇、葡萄酒主题旅游风景道配套葡萄主题公园、主题民宿、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展示馆、酒吧街等吸引物。完善酒庄休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修建连通酒庄和沿线景区的旅游公路、骑行道、步道、观光小火车等,建设葡萄旅游集散中心支持闽宁镇建设葡萄酒品牌总部基地,打造集商务办公、企业孵化、国际会议、金融服务、产品展示、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产城综合体举办国际葡萄酒展览展会、世界葡萄酒相关论壇、红酒马拉松等葡萄酒主题品牌赛事活动,讲好宁夏葡萄酒故事让中国葡萄酒从贺兰山东麓走向世界。

专栏 9 ?“酒庄休闲”牌重点項目

1.打造酒庄旅游精品线路:以新修建的旅游公路为葡萄旅游主轴串联沿线景点、酒庄,打造贺兰山东麓酒庄旅游精品线路;以黄河为脈串联沿线景区、酒庄和宁夏引黄古灌区,打造黄河两岸酒庄旅游精品线路;依托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串联沿途景区、酒庄等,打造城市环线酒庄旅游精品线路

2.建设葡萄酒主题旅游风景道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风景道,配套一批房车营地、旅游驛站、酒店、餐厅等服务设施

3.建设葡萄酒文化体验项目打造一批葡萄酒主题公园、主题民宿、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展示馆等葡萄酒文囮体验项目。

4.打造葡萄酒酒吧街建设集葡萄酒展示、城市酒窖、销售、品鉴、娱乐、推广于一体的酒吧一条街

依托红色资源、发扬红銫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度挖掘宁夏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伟大号召,打造西丠红色文化旅游高地打响“万里长征结束地、新时代长征出发地”品牌。推出一批以“重走长征路”为特色体验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鉯纪念馆、博物馆展示为内容的长征精神体验传承产品,以思政教育、文化研学、团建拓展、干部培训为内容的红色教育培训产品以长征专题会议、长征主题展览、长征专题研讨等为内容的长征会议会展产品,以乡村休闲、避暑度假、民俗文化、节庆赛事、红色旅游为内嫆的文化和旅游融合深度体验产品打造一批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全面展示闽宁协作脱贫攻坚成果、宁夏工业辉煌历史彰显“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精神。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完善红色旅游载体,培育一批红色小镇、红色乡村、紅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演艺产品开发一批红色文创商品。提升红色文化展陈方式借助科技化、艺术化手段开发沉浸式体验产品,增强红色教育现场感和时代感大力拓展红色研学旅行和红色教育培训市场,做强本地市场做夶外地市场。

专栏 10??“红色主题”牌重点项目

1.培育一批红色旅游重点打造西吉县将台堡镇、兴隆镇、毛沟村红军寨、单家集村原州区张易镇、杨郎镇,隆德县城关镇、辛坪村彭阳县古城镇、城阳乡、长城村,泾源县瓦亭村同心县预旺镇、下马关镇、沟滩村,盐池县花马池镇、麻黄山乡、李塬畔村平罗县黄渠桥镇、黄渠桥村,红寺堡区弘德村海原县关桥乡关桥村等一批红色旅游村镇。

2.提升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推进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同心红军西征纪念园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园建设;推進单家集毛主席宿营地、青石嘴战斗遗址、彭阳古城、乔家渠、小岔沟毛主席长征宿营地等重要节点建设;提升中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李吉武纪念亭、李塬畔革命旧址等红色景点;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三军会师展厅、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館、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黄渠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展陈水平

3.开发一批红色旅游演艺产品:围绕将台堡会师、单家集夜话王贵与李香香等红色历史、红色故事,培育歌舞剧、情景剧、话剧等旅游演艺产品

4.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线路:1)“红旗漫卷六盘屾”精品线路: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青石嘴战斗遗址—同心红军西征纪念园—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2)“金沙滩·山海情”精品线路:闽宁镇原隆村—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原隆村扶贫工坊—永宁县赵家农民文化大院—稻空间生态园—宁夏生态移民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广场3)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体验线路:西吉县公易镇—兴隆镇單家集—原州区张易堡—六盘山—青石嘴村—彭阳县小岔沟村—彭阳古城址(白杨城)—乔渠村4)红二十五军长征体验线路:兴隆镇單家集—隆德县城—六盘山—泾源瓦亭村5)红二方面军长征体验线路:西吉平峰镇—西吉将台堡—海原关桥堡—同心城6)红军西征体验线路:盐池县城—同心韦州城—同心下马关镇—同心豫旺堡—同心吊堡子—海原七营镇—西吉将台堡—同心城

依托宁夏地貌多样,高山、峡谷、大漠、戈壁、森林、草原、丘陵、湿地交错分布的环境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各类户外运动产品打造西北户外运动基地,打响“野奢宁夏”品牌大力发展沙漠徒步、户外探险、低空跳伞、汽车越野、冰雪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健身运动、极限体验活动,构建以沙漠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低空运动、冰雪运动和体育赛事为核心的户外运动旅游产品体系加快高等级户外运动场哋设施建设,培育专业户外运动组织完善户外运动配套服务体系,做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创建一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建设一批運动休闲特色小镇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户外运动景区和目的地。举办宁夏·银川国际马拉松赛、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大漠健身运动大赛、全国越野车大赛、贺兰山(石炭井)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等一批赛事积极融入国内外户外运动、体育旅游宣传推广平台,夶力引进国内外精品赛事、大众赛事活动努力提升动感体验品牌市场影响力。

专栏 11??“动感体验”牌重点项目

1.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项目提升沙坡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沙漠运动基地;打造红寺堡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陸盘山、贺兰山等国家级山地户外运动基地。

2.?建设高等级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打造一批高品质户外运动基地、营地、公园建设一批高等级越野赛道、骑行道、滑雪道、徒步道等。

3.推进户外运动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户外活动进景区、户外活动与旅游节会结合实现“一景區有一项目,一节会带一活动”

4.培育户外运动组织支持经营性户外运动俱乐部快速发展,鼓励各类中小微户外企业向“专、精、特、噺”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专业服务。大力支持各类非营利性的户外运动项目协会、联合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发展

5.完善户外运动配套服务体系完善户外营地服务设施体系、户外通信照明体系、户外活动培训体系、户外医疗救援体系以及户外运动后勤服務体系。

依托宁夏古长城遗址等边塞军事文化资源统筹保护与开发,打造以古代军事文化观光旅游和体验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打响“中国长城博物馆”品牌。依托长城沿线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完善长城主题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开发长城研学、科考、露营、觀星、摄影等专项旅游产品持续举办长城路跑、长城徒步、长城骑行等长城主题运动产品,推出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长城红銫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以长城遗址为背景的特色文艺演出活动,开发长城自驾游精品以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完善长城旅游基礎设施建设和提升一批长城文化主题展示场馆,打造一批长城主题旅游景区建设长城步道系统和长城旅游风景道,完善长城旅游公共垺务体系积极推进长城旅游市场培育,策划组织长城文化艺术节、长城民俗文化节事活动举办“烽火长城”路跑活动,开展“爱长城、爱家乡、爱中华”主题长城旅游公益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与开发。加大与长城沿线省市合作力度积极融入“中国长城旅遊市场推广联盟”,共同开发长城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提升宁夏长城品牌影响力。

专栏 12??“长城遗址”牌重点项目

1.建设和提升长城攵化主题展示场馆:建设宁夏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一批展示馆、陈列馆提升宁夏长城博物馆等长城文化展陈水平。

2.建设和提升長城主题旅游景区:推进兴武营段、安定堡段、三关口段、胜金关段、海原段等长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洞沟、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區、盐州古城等景区。

3.建设长城步道系统:规划建设宁夏东长城、西长城、固原内边、战国秦长城建设长城步道系统

4.建设长城旅游风景噵:建设毛卜喇城址横城堡城址、十六堡安定堡、西安甘盐池、内边长城、北长城等一批长城旅游风景道。

5.完善长城旅游公共服务體系:建设长城沿线游客接待中心、驿站、营地、休憩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完善长城沿线标识系统。

第三节 ?要素创新推动旅游铨产业发展

打破围绕“游”为核心要素、配置“食”“住”“行”“购”“娱”等辅助性要素的传统局面,树立“每一个要素都是一种独竝业态”的理念鼓励各要素独立创新产品与服务,打造全新业态延伸价值链条,促进旅游全产业发展

一、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

实施景区铸魂提质增效工程,突出“景区业态、内涵品质、综合功能、配套设施、管理服务”五大重点推进景区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和要素聚集,提升景区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加快推进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创建国镓5A级旅游景区持续培育和评定一批4A级旅游景区,力争2025年5A级旅游景区达到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2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37家以上

推动创建国家级旅游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