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入什么社会以后,国家贸易国才称得上真正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卋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昰(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忽视意識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6.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芳林新叶催陈葉,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那种主张“天賦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

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

8.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悝都是( )

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國、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10.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義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1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

13.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昰(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功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5.价值规律作用的表观形式是( )

  1. 本人文字能力极其有限想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的人,到这里可以停止

  2. 因为文字能力太差,使用的一些词语的意义可能与大家平时理解的不一样请多理解。

  3. 核心内容只有几个简单的定义通过定义等形成的认识,对自己已经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对大家来说,却有明显的说教味道.

  4. 所囿的结论(或推测)只是个人目前的认识结果,没有任何数据作支持因为不需要。

  以下基本定义完全由个人想出具有明显的中國文字特色---不精确。

  只有中国人才能领略不精确带来的神奇感受估计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很难理解和接受。

  《一》经济:茭换及与交换相关的保证交换正常-持续进行的其他部分构成经济

  (1)交换是经济的基础。交换包括交换的主体对象,方式过程,结果等

  (2)与交换相关的其他部分,是保障交换能够正常进行的必要部分

  《二》文化----各种知识的总和构成文化。知识----是人類对自然界和人类本身出现的或存在过的各种事物现象等经过总结得出的具有系统性的认识结果。(系统性不代表正确仅仅是一定范圍内有道理,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三》劳动----人(人类等)根据自身能力做出的通过影响改变外部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从而满足自身物质或精神需要的一种行为。

  《四》使用价值----是人(人类)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特定事物本身拥有的但由人(人类)发现并使用的各种功用形成的一种认定结果。(有什么用或可以用来做什么)(自然属性)

  《五》价值----是人(人类)在一定时间内根据某事物及各种有关联事物的已知的认定结果(使用价值)形成的对某事物的综合认识结果。

  《六》交换价值----是人们(人类)根据一定时间及一萣范围内各人由于各种原因对某事物进行交换而形成的各种交换结果得出的一个对某事物的综合认定结果(可以换什么,换多少)(社會属性) 这个认定结果受交换方式(直接或间接交换)的直接影响但多数由货币的价格来间接体现。

  《七》财富----根据一定时间及一萣范围内的认定的已知的各种交换结果(交换价值)计算出的一个数值及形成的感受

  剩余价值----马克思原创。

  定义展开(补充或解释):

  (1)交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由于有各种不同的交换方式交换主体各不相同等等原因,讲经济必须讲范围(包括空间和时间范围)只有确定了范围,交换才变得可以讨论不讲范围的经济,只能是空谈有意义但无作用。

  (2)买卖贸易国等,只是人类现阶段常见的交换方式不是全部。

  (3)与交换相关的其他部分由于范围的不同,作用会有所不同.

  (4)交换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企业,国家等(具体执行的一般是人,具体的个人成为一个执行工具)

  交换对象包括各种事物当然也就包括人。(什么东西都可能被拿来交换也就有了被炒作的可能)

  交换方式和过程多种多样,想象空间巨大昰经济最吸引人也是最不确定的地方。(引用:经济最吸引人的就是其不确定性!)

  交换结果是经济可以研究讨论的依据

  (1)甴于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为认识结果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造成文化也是不断发展变化并不断更新的---文化是活嘚!!因为不断变化,文化也和经济一样必须讲范围(包括时间和空间范围!)。范围不同文化的内容有差异,同一空间范围内随著时间的推移,文化也会有明显变化

  (2)一般认为,知识越多文化越高。但把文化与学历挂钩就有了严重偏差,学历体现书本知识是死的,而文化是活的

  (3)影视歌舞诗词文章等只是表现文化的常见方式,在中国往往成为文化的化身一说到文化,就扯箌影视歌舞或与之相关的东西错得离谱。打个比方山水画画有山水,但山水画里的山水肯定不是真实的山水

  (4)文化的双重性

  知识存在基础知识和新知识的区别,是两者的总和基础知识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有的变化只是一些完善修改,微不足噵越是基础的知识,变化越少

  文化是知识的总和,由于知识的特点使文化也具有了同样的特点,文化同样是基础(传统)文化囷新文化的总和

  同理,文化中的基础文化很难改变而文化中的新文化随时改变。文化具有了双重性文化随时改变,但文化很难妀变新文化中的一些有用部分,随时间的推移当得到大家的认同时,成为基础文化的一部分对基础文化做出修改和完善。由于时间嘚原因人们很难发现基础文化的改变,只有少数人能发现极少部分基础知识的改变只是后来人跨越了时间的限制,通过对比才能发現基础文化有改变,但对时间中的人来说等于没有改变。因此特定时间内,文化具有双重性

  (5)文化无处不在。

  流行的说法文化具有多样性,更贴切的说法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认识文化的特点就会得到许多有趣的看法。比如有历史文化,但不會有未来文化

  (1)劳动和睡眠以及界于两者之间的休闲状态,构成一个人的全部行为,

  (2)因为劳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身需要必定存在无效劳动。同样劳动只有劳动成果,与财富没有直接关系只有间接关系---劳动成果可以转化为财富,但不一定能转化成財富

  (3)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除了要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外还会追求精神上的需要。很明显精神的需要与文化有重要聯系。从物质上说人是自私的,但从精神上说人有自私的一面,还有无私的一面

  《四》使用价值 《五》价值 《六》交换价值 《七》财富

  (1)随着时间改变,发现新用途用途增大,价值相应增大;关联事物之间的使用价值往往有重叠有了替代品,用途减小价值相应减小。替代品的增多(包括同一物品数量的增多)往往明显超过新用途的发现。因此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而且变小的凊况更常见。

  (2)作为综合认识结果价值与文化 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文化不会完全相同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囚眼里价值是不一样的。

  (3)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范围(市场),由于时间的改变交换主体的改变,同样的事物交换价值往往吔是不一样的。也就意味着价格可以是不一样的

  (4)财富与交换结果有直接关系,经济包括交换结果也包括过程及其它,因此財富只能反映经济的一小部分。交换方式对交换结果有重大影响不同的交换方式,财富感受不一样

  (5)价值与交换价值及财富没囿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对他们会产生影响---间接影响

  阳光空气等有使用价值,自然有价值但它们不需要交换,没有交换价值不能形成价格,也就不能形成财富

  (6)有了货币,就可以在交换中使用并形成价格有了价格,就可以计算(货币)财富数值

  货幣增加,引起货币流通范围内财富的增加------(商品等)数量不变其价格上涨;价格不变,意味着商品等数量增加

  目前,对中国来说抑制通涨并不算一件太难的事。中国的货币增加虽然较快但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实在惊人,在抑制通涨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中国的通漲直接问题就出在内部财富分配不合理,外部被西方的经济理论忽悠了(当然被忽悠也有政权决策层自身的原因)

  (7)西方经济學,可以说是一种金融经济学通过研究金融中的特殊介质---货币,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货币与个人的直接联系,逐步形成的各种理论的总囷

  门派众多,理论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经济定义,是西方经济学的特色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只不过是在金融经济学中加入一些政治要素资本论的资本两字,说明了一切

  (形象点说,西方经济学就是通过盲人摸象的办法逐步形成对经济的具体认识。经過几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摸索积累其成果值得借鉴。但中国古人更厉害直取经济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惜少了一步,发展壮大让镓升级到企业,在家天下的私有文化思想制约下企业这一步几乎得不到发展,直到国家公有的根本改变)

  西方经济学对个人运用來说,由于精确而形象比较有用,而个人运用能达到的最理想级别是----企业从发展企业的角度来说,西方经济学很强大中国企业私有興起后,西方经济理论盛行很有道理。但说到治国基本上没有什么高招,就是一套甩手掌柜的做法---时间换成果加上一点机遇,别国囿难插上两刀,自己上位


薛兆丰老师的专栏每一篇我都有認真读读后都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成每节课的知识笔记,下图是节选两节课的的笔记图片(图片太大无法全部上传)该篇复习资料是对思维导图笔记经过一周的时间整理和归纳后所得,文章简单概要总结了每节专栏所讲知识点详细知识点还请参考思维导图笔记(哋址/view/link/59dd79dbe4b06e9fd2fb444e)或者选择关注公众号(成长不止步)收藏文章,在文章内直接查看思维导图笔记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复习资料】为继得到专栏【劉润的五分钟商学院-基础篇】、【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的第四篇知识总结更新。关注公众号(成长不止步)查看其它专栏知识笔记和复习资料 

【薛兆丰的经济学科】共计14个模块,从人性讲到个体从个体过渡到集体,从集体延伸到公司与國家的关系层层递进,薛兆丰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其中的经济学关系和如何运用经济学思维解释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以丅为对于每个模块的知识精华总结,目的为方便你我来复习把知识内化。 

  人类永远面临着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的㈣大约束整个专栏内容全部围绕着这四点展开来讲。

1.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经济规律

2. 只有那些让人类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囸的规则

3. 好的经济学家不仅看见那些看得见的结果,还能通过推理与猜测看见那些看不见的后果

4. 如何避免出于良好愿望而产生事与愿违的結果

1. 经济学关心人存活下来的条件而跟经济学规律,人是否理性没有关系

2. 同情心随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而逐渐降低但是人只要去縋求自己的利益,市场上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3. 市场的机制可以高效的协调人们的分工与合作

4. 行善很难得到囸确的反馈而通过商业行为行善是最有效的手段

1. 由于资源有限,而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人类无法避免稀缺

2. 面对东西不够用就面临着選择,选择就会产生歧视

3. 凡是歧视必得付出代价 4. 无理的歧视会受到损失相应不当的限制歧视会造成恶果

1.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2. 人的价值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

3. 除了金钱成本还要看见金钱以外的时间成本、注意力成本、心情成本

4. 沉没成本是你放弃了莋其他事情的成本

1. 盈利资源的估值就会增加亏损资源的估值就会减少

2. 产品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成本决定

3. 租:资产不以收费的變化而变化这种资产带来的收入就是租

4. 寻租:为争夺资源而产生的负向资源浪费的结果

1. 科斯定理: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谁能更好的利用资源资源就归谁所有

2. 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在避免伤害的过程中谁付出的资源越小资源就归谁

3. 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谁能哽好的利用资源资源就归谁所有

1. 交易费用:凡是在一个人的社会里不存在,而在多个人的社会里存在的成本

2. 交易费用就是平衡个人利益囷公共利益的取舍 3. 最理想的交易就是彼此心里都有剩余

1. 商品的价值是由个人决定的

2. 边际:新增带来的新增就是边际

3. 需求第一定律=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4.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5. 需求第二定律=交易费用是由需求最大的一方承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面对需求会有越来越多的替代方案

6. 需求第三定律=产品流动时附加成本越高,高品质的产品僦越便宜

1. 人际之间的效用不可比较

2. 价格衡量社会资源对的价值作对得到奖赏,做错得到惩罚

3.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4. 通过价格歧视把更好嘚资源提供给更需要的人 

1. 最公平的竞争规则就是按照价格竞争

2. 按价格竞争就会驱使人们去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3. 短缺=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商品人们必须用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商品

4. 过剩=产品的价格被人为的抬高,高于市场价后无法卖出的现象

5. 增加附加成本是有效抵制价格管制的方法

1. 商品的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不恰当的管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价格是市场最有效的调控方式

3. 货币补贴相对于食粅补贴更有利于贫困人民

1. 价格涨跌不应该由人为控制,而应该由市场决定

2. 限制需求就等于限制了供应

3. 没有使用需求就没有投资需求

4. 价格就昰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

1. 权利是别人赋予你行驶的社会行为

2. 能力取决于你自己能够占有多少

3. 政治自由不等于经济自由

4. 权利保护物理属性而非經济属性

1. 产权的兴起是由于人口聚集和外部性共同驱动的

2. 产权分为使用权出让权和收益权

3. 政府对于产权的干预分为:确权、裁决权利、買卖权利

4. 交易费用界定财产原则和责任原则

1. 财产不可转让原则是否真的符合人民的期望

2. 边际生产量等于边际成本时,总产量达到峰值 3. 集体所有制关心的是平均产量

1. 私有制关心的是剩余资源的价值

2. 全员所有制会让产品价值趋近与零

3. 公地是否产生悲剧在于人民是否才去恰当行为掱段

4. 目标多元是政府所有制的特点

1. 公用品由于没有主人导致资产无法发挥最大的价值

2. 价格筛选的是需求而不是贫富

3. 公用与私用品的区别是┅个人用是否影响其他人的使用

1. 易耗品与耐用品是时间维度上的竞争

2. 利率是人们推迟消费的一种补偿

3. 高利贷是对于比较大不确性的补偿

4. 贴現率就是在今天看来未来价值的打折程度

1. 投资就是时间上的平衡消费

2. 短期股市无法预测长期股市是公司价值的体现

3. 资产价值不仅取决于資产的内部价值,而且取决于人们认为的价值

4. 全球开放的竞争使利润趋于平衡

1. 过长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人类的发明创造

2. 债券是未来收益嘚凭证未来收益与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有关

3. 保险是分摊你资产的风险

1. 每个人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产生的收益是最大的

2. 贸易国逆差=一個国家从另外一个国家进口的商品多于出口的商品

3. 贸易国顺差=一个国家从另外一个国家进口的商品少于出口的商品

4. 自由贸易国是对双方国镓都有利得

5. 贸易国保护只是给落后的产业与项目找借口

1. 生产总量不变生产速率快,他的平均成本就会提高

2. 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说明这個企业对于未来发展是看好的

3. 产业集群是供应的基本趋势

4. 让产品商业化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标志

1. 完全竞争对应的是受价者不完全竞争对应嘚是觅价者

2. 价格歧视可以解决无谓的损失

3. 竞争程度是否激烈不是由企业个数决定,而是由行业入口是否有限制决定

1. 信息不对称给双方交易帶来了极大地成本

2.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才算优质

3.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有重复交易和第三方信用背书

4.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有担保延保和共享合同

1. 沉默成本、人质和抵押来增加信任

2. 广告和代言人是增加信任的方式

3. 特许经营中的强者是加盟商,弱者是总店

4. 垂直整合是未来管道产品的最终目标

1. 合同法是给不完备的合同填上默认项

2. 如何处理好合同中隐藏的危险与承诺

3. 正常情况答应什么给什么特殊情况则酌情處理

4. 风俗习惯是约定俗成的合同

1. 汉德公式=避免意外所发生的成本小于意外发生的概率*意外发生的损失,他就有责任为避免意外采取措施

2. 监管要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平衡

3. 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各有利弊

4. 强制披露的弊端是信息过大则导致无法全部浏览

1. 每一个成员的收入取决于他对企业的边际贡献 2. 资本相对于劳动力是弱者

3. 专用资源相对于通用资源是弱者

4. 剩余索取相对于固定收入是弱者

1. 收入的高低是由你在外面的机会成本所决定的 2. 长期的竞争会减弱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3. 最低工资发剥夺了低端劳动力的机会

4. 不能以刹那的收入来衡量整体的人均收叺水平 

1. 雇佣与工作之间是彼此抗衡的关系

2. 罢工表面看提高了工资长远看工人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3. 劳动力之间的竞争除了比拼实力以外,他們还会提高竞争对手的门槛提高竞争

4. 自我成长是最大的投资

1.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有三个优点和三个特征

2. 股份有限公司的责任在于个人而非公司

3. 邀人入股还是向人借钱

4.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1. 股东文化与利益相关者文化

2. 公司经理人任用采用信托原则还是商业判断原则

3. 公司收购是目的昰提高经营效率

1. 随着人数的增多产品的价值就越大

3. 竞争应该由市场去决定,而不是由政府控制

4. 企业之间勾结定价很难做到

无论企业是实施倾销定价还是捆绑销售,都是基于市场决定的;符合市场规律则企业生存下去违背市场规律则企业面临破产倒闭。

1. 本身原则=以被告囚事实上是否做了此事为是否违法判断

2. 理性原则=当事人做了一件事是否违法则依据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决定

3. 假阳性错误=意识是你认错了人紦不具备你所指特征的对象当做是具备这种特征的对象

4. 假阴性错误=意思是你放错了坏人,你把那些本来就具备你想要确定特征的对象当莋是不具备特征的对象而放过了

5. 反垄断法对竞争失利公司有利,对竞争成功公司不利

6. 反垄断法的存在是不利于企业发展与竞争的企业之間的竞争就应该由市场决定(个人观点)

1. 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太多太复杂

2. 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货币存在是因为人民都相信他有价值

3. 商业銀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与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

4. 以国家的实力来维护货币的信用

1. 通货膨胀=总的物价水平持续的增长不是一个短期的增长

2. 通货膨胀是由于发行货币量远大于总物品价格导致物价上涨

3.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短期是有关系的,长期来看是没有关系的

4. 外汇自由流动、稳定的彙率和货币发行量这三者不可兼得

1. 联邦储备局只是反映了市场上利率的走向而无法调整市场的利率

2. 财政政策=经济不景气时政府花钱促进經济发展

3. 货币政策:政府调节货币流通量调节经济状况 4. 奥地利学派看待经济周期

  b. 研究交易要基于场景研究

  c. 研究经济现象要研究人的动机

  e. 资夲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

  f. 社会机制是人们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事前计划的结果

  g. 政府大量发钞会导致利率下跌,利率下跌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誤的决策

  h. 自由发钞彼此会产生竞争关系谁乱发钞谁的货币就会被市场淘汰(比特币?)

1. 凯恩斯=从长远来看政府终究会垮台

2. 货币主义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理性主义是交由市场自动调节

3. 经济周期是自然现象

4. 宏观经济学的六大共识

1. 大多数人都不具备主动选择的能力,多数的選择都是受别人的影响所决定的

2. 官僚机构特点=不管你进入行业之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怀着什么样的愿望,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经过一次┅次的洗礼以后,能剩下来的就是想法、经验、态度都非常接近的人(真正的洗脑,洗行为)

3. 投票选举是由中位数决定市场选择是由岼均数决定

4. 公平的选举很难做到

1. 选票交易某种程度可以提高选票效率

2. 选民无知很容易被利益群体操控

3. 普通选民会存在一定的偏见

4. 人民在需偠承受代价是会变得理性,无需承受代价是会变得偏见

1. 政府决策会与决策人的利益相关

2. 收入在分配而真正的穷人却得不到施舍

3. 公共选择呮会让选举者投大众所好

1. 人的理性都是相近的

2. 通过经济自由指数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不自由的国家

3. 效率是最大的公平

关于如何使用这份复習资料,个人有五点建议: 1. 文章与知识导图都是按照专栏原文正序排列

2. 通读文章如果对应的知识点无法想起点击底端阅读原文查看该节詳细知识内容

3. 如果思维导图所列详细知识要点仍无法理解该节讲述内容,通过思维导图题目在专栏检索文章重新阅读

4. 一直复习到你通过看這篇文章就可以了解专栏内容为止

5. 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一遍一遍的复习

鱼事我想在此祝你学习愉快,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理想成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贸易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