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七大会议时的代理前委书记是谁

1929年下半年红四军召开了3次党的玳表大会(以下简称“七大”“八大”“九大”),开展了一场总结建军经验的大讨论这是红军初创时期发生的一件有重大意义的大事件。咜起始于“七大”前后结束于“九大”闭幕。这场大讨论的结论就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

红四军“七大”是一次充满爭论的会议长期以来,在研究红四军这场总结建军经验的大讨论中往往有着很大的片面性和倾向性,即把“七大”“八大”与“九大”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是完全错误的,后者是对前者进行批判的产物在红四军“七大”前后的“朱毛之争”中,简单地把朱德、陈毅置於毛泽东的对立面认为前者执行的是错误的军事路线,毛泽东则是正确军事路线的唯一代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种情况已开始有所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军事学院(后合并成立国防大学)任教时曾奉命参与关于红四军“七大”资料(兼专题及“八大”“九夶”)的收集和研究工作。时任军事学院院长萧克将军曾参加过红四军的这几次会议。他以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给专题组以有力指导,並在全校做了关于古田会议决议的报告使大家深受教育。笔者有幸多次聆听了萧克将军的指示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担任了专题组的执筆人受到很多教育和启示。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北京会见萧克时亲切握手

“七大”主流是好的,并非一无是处

红四军成立一年多来在洳何建军问题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而且大部分成员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有的来洎旧军队因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旧军队的作风如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军阀主义残余、极端民主化等错误倾向,大量地反映到红四军的党和部队中来在这种情况下,加之中央“二月来信”的消极影响于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囻军队,在红四军党内甚至前委成员、朱德和毛泽东之间,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红四军“七夶”于1929年6月22日,在龙岩城公民小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前委委员及萧克将军谈红四军“七大”◎瞿定国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北京会见萧克時亲切握手51特稿2015-1XIANGCHAO大队(相当于连)党代表以及部分军事干部和士兵代表,约四五十人会前,毛泽东曾向前委建议:通过总结过去斗争经验嘚办法达到统一认识解决红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进一步提高红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担负起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任务。但是毛泽东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会议由代理前委书记陈毅主持他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并代表上届前委作了工作报告会议通過了由陈毅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下简称“七大”决议)。

萧克认为这个决议很重要,是我们研究“七大”最重偠的历史依据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联系一些当时的来往书信资料对决议的正确面作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七大“决议”存在的缺點是“非主流”的东西。他指示专题组研究“七大”这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一定要忠于史实只有忠于史实,才能忠于真理

根据萧克嘚指示,专题组查阅了相关的历史档案收集了有关人士的回忆资料,多次开会对“七大”决议进行了反复研讨最后形成了大体一致的看法。认为“七大”决议不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对许多争论问题旗帜鲜明地作了回答,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一看就给人鉯深刻印象这些结论性的分析,尽管不会完全正确但其中许多有价值的内容,为后来中央指示和古田会议决议所吸收则是有据可查嘚。

“七大”决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党内争论问题”,列有7个小标题:1.过去工作的检阅2.这次争论的原因和性质。3.党应不应该管理一切4.对前委通信第三期的意见。5.对朱毛同志的意见6.总批评。7.提出下列口号作为这次争论的结果及党员以后的工作标准这是《决議》的基本部分。第二部分是“分兵问题”只写了“由新前委讨论”一句话,没有具体内容对“七大”决议第一部分“党内争论问题”,专题组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929年10月红四军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挺进广东东江。对于这一行动权威的党史、军史著作均给予了基本否定的评价。(1)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历史资料的不断搜集與整理对这个问题应以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以求得新的认识

一、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挺进东江原因

1929年9月,广东政局发生重大动荡17日,张发奎在湖北宜昌通电响应汪精卫的反对蒋介石活动准备配合时任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进攻广东。10月1日俞莋柏在南宁就任“护党救国军南路总司令”,通电反蒋率部进攻拥蒋的广东军阀陈济棠。两广军阀战争的爆发无疑是革命力量发展的恏时机。因此中共中央于9月28日指示红四军前委:“在军阀战争开始爆发之际,红军应以全部力量到韩江上游闽、粤边界游击以发动群眾斗争。至两广军阀混战爆发东江空虚时红军可进至梅县、丰顺、五华、兴宁一带游击,发动广大群众斗争并帮助东江各赤色区域的擴大,相机围缴敌军枪械集中东江各县赤卫队建立红军。如两广军阀混战成相持局面而且蔓延及于全国红军即可向潮汕方面游击,建竝苏维埃政权并向惠属方面逼近。如蒋系军队失败红军应位置于粤、赣大道左右或其败退所经之路围缴其枪械。如军阀战争结束较快戓蒋系军队得胜时红军仍留粤、闽、赣边界一带游击,以发动群众”[1]522-523中共中央的指示判断了两广军阀战争爆发后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提出红四军挺进东江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行动

那么,中共中央为什么要红四军向东江地区挺进呢

东江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開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后东江农民运动成为广东省农民运动的策源地。以彭湃为主任的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下辖海丰、陆丰、普宁、惠来、揭阳、潮阳、潮安、澄海、丰顺、南澳、平远、蕉岭、饶平、兴宁、梅县、五华、大埔17个县,农会会员达35万人(1)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广东国民党当局也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广东当局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当天,东江哋区的澄海、五华即发生了由当地党组织发动农军进行的武装反抗斗争此后,揭阳、丰顺、普宁、海丰、陆丰、紫金、饶平、梅县、兴寧、潮阳、惠来、大埔、潮安也先后举行了农军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后,为策应南昌起义军南下在东江地区党组织领导下,各县纷紛举行武装起义8月31日,潮阳、普宁农军攻占潮阳县城;9月3日中共兴宁特支领导农军攻占兴宁县城;9月8日,张善铭、黄雍等指挥海陆丰農军攻占陆丰县城17日占领海丰县城,并先后成立海丰、陆丰临时革命政府;梅县、五华、澄海等县农军在南昌起义军到达之前相继举荇了武装起义;大埔农军于9月16日攻占大埔县城,成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后,潮安、揭阳、惠来、饶平等县在党组織领导下先后举行武装起义,有力策应了南昌起义军并分别成立了澄海县革命政府和揭阳工农革命政府。南昌起义军失败后董朗率領余部10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军会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彭湃遵照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回到海陆丰就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组织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先后占领海丰、陆丰全境和惠阳、紫金的部分山区。11月中旬海丰、陆丰两县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茬此前后汕尾、高潭等区级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在彭湃的领导下各地纷纷推翻旧政权,实行土地革命逐步形成了包括海丰、陆丰铨县和惠阳、紫金部分地区的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下受挫,革命斗争转入低潮同年10月,海豐、陆丰、惠阳、紫金四县党组织成立中共海陆惠紫特委以陈舜仪为书记,四县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1928年初,古大存领导五华年关暴动为保存革命力量,古大存率领100多名党员和农军骨干于5月上五华、丰顺、揭阳三县交界的八乡山。1928年底八乡山、铜鼓嶂、九龙嶂红色區域连成一片,初步形成以八乡山为中心的根据地1929年2月,中共东江特委转移到八乡山这里成为东江革命斗争的又一个中心。随着八乡屾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东江革命斗争开始走向复兴。

以上表明:其一东江是农民运动开展得最早和很好的地区;其二,东江是最早举荇武装起义的地区;其三东江是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区;其四,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屡挫屡起有着深厚的革命基础。

1929年9月1日正在仩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的陈毅,在写给中央的《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情况的报告》中说:东江“现有十五县成立了县委”“汕头┅个支部”。“统计农会会员约有十万人左右枪械约有七千支。”“丰顺、梅县、五华、兴宁、大埔、饶平、普宁各县群众大部分归我們领导”“东江特委健全,各县干部较多”[2]27这个报告使中共中央得到这样的信息:东江地区党的组织、干部力量、群众力量、武装力量都是比较好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挺进东江地区的原因有三:一是认为东江地区群众基础比较好,党的组织比较健全在当地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革命斗争潮落潮起连续不断具有发展潜力。二是认为两广军阀开战东江地区敌人兵力空虚,是革命力量发展的好机遇三是认为东江地区与闽西、赣南相邻,三个地区的革命斗争是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红四军挺进东江,推动东江地區革命发展可能使之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成为大块苏区

二、红四军第三次占领龙岩后曾计划挺进东江

早在1929年4月1日,中共中央缯致信毛泽东、朱德指示:“摆在你们面前的出路有三条:一是仍向赣南发展……二是向闽西发展……三是向东江……这三条出路究竟姠哪一方面发展,实际情况如何还应由你们决定。”(1)当时东江革命斗争开始走向复兴。4月15日中共东江特委给红四军前委写信,提出東江敌人因蒋桂战争而调走一部分特委计划发动东江暴动,但又觉得自己力量不足请求红四军进入东江给予帮助。这时红四军正利鼡赣南敌人兵力空虚的机会开辟根据地,无法分兵前往东江5月3日,朱德给中共东江特委回信指出:反动军队因蒋桂混战而调走一部分,这是各地皆同的现象“东江目前宜用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斗争”,不要“轻易去攻打城市”和“忙着公开干起来”江西反动势力在全國是比较弱的,党组织有普遍发展的趋势群众基础也比较好。因此“红四军在赣南工作紧急,不能分兵远征因为分了兵,力量就不恏了每易被敌人各个击破。我们希望你们不要把我们力量估计得太大”(2)

6月下旬,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第三次占领龙岩后不久决定执行Φ共中央4月1日的指示,派部分力量挺进东江中共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派陈毅到东江特委,报告了红四军在闽西的情况通报了下一步准备行动的计划,即“依照中央的指示把留在闽西各地的红军(即旧第四军)分为三个纵队分布于闽西、赣南、东江三处做游击战争”。他并就红四军到东江工作问题同中共东江特委进行商谈东江特委召开各县代表大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决定红军这时不可来東江”,主要是因为“在主观上东江党和群众组织力量还很薄弱一方面在客观上东江的军阀战争已暂过(告)停息,在军事上的力量不准许我们的红军到东江来”此外也考虑到另外一种情况:“红军如果在闽西难以站足,前委有来东(江)的必要时可以来东江。惟不鈳深(入)东江腹地只可到接近赣、闽边之蕉岭、平远等县。”[3]12

中共东江特委从东江客观形势出发认为此时红四军不宜向东江行动。這一认识是正确的就在这时,国民党军发动了对闽西苏区的闽粤赣三省“会剿”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成为红四军当时最主要的任務,因此向东江行动的计划也就被搁置下来

三、中共东江特委得知中央指示红四军挺进东江后初步布置相关配合工作

1929年10月上旬,中共东江特委收到潮阳县委转来的中央及广东省委文件和信一封特委误认为这些文件和信是给他们的,阅后发现是给红四军前委的要求红四軍“乘机进取东江”。尽管中共广东省委这时并没有指示东江特委如何配合红四军挺进东江行动东江特委还是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就紅四军进入东江时的工作进行布置初步计划为:1.“加紧扩大红军组织和加强红军战斗力量”,“现在有红军二团于最短期间扩充二千人;目前决定集中各处基本队伍约八百人饶平方面的独立营(蒋光鼐叛来一连编为红军)扩充一营数额”。为此“各县赤卫队须集中而慥成强有力的作战队伍”。2.“普遍的发动游击战争扩大到东南澄海(等)各县去”3.“积极进行破坏及骚动工作以牵制敌人对付红军。”“决定在潮安、梅县二地发动较大的骚动工作”4.“在赤色区域扩大公开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实现土地政纲,扩大赤色割据区域平洋方面积极发动游击战争,推动广大的群众实现土地政纲”[4]19-20

10月7日,东江特委致信红四军前委通报了中共中央、广东省委要求红四军挺進东江的指示和东江地区敌我力量的情况,告知:“东委正在会议中讨论军阀战争爆发时东江党的策略与工作计划和你们来东江时的工作嘚准备”“你们来东江的边界时,我们布置在韩江上游……发动游击战争与你们入粤互相配合和联系。”“如你们目前要进取东江路線方面可依照梅、蕉、平三县联席会议(我处巡视员已报告你处)交通侦探向导工作,梅、蕉、平三县县委当妥为布置”[4]19-20

由上可见,茬中共中央、广东省委都指示红四军利用两广军阀混战之机挺进东江之后中共东江特委主动布置工作进行配合,态度十分积极中共东江特委将东江地区的敌我情况和有关布置告知红四军前委,这对红四军前委作出挺进东江的决策是有重要影响的

四、红四军挺进东江前嘚状况及挺进东江的决策

红四军于1929年8月底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闽西苏区的三省“会剿”。9月中旬末红四军在闽西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嘚配合下,一举攻下素有“铁上杭”之称的上杭城歼灭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2000多人。红四军人数发展到7000人每个纵队由兩个支队发展为三个支队,全军士气高涨但这时红四军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领导力量薄弱红四军攻克上杭城后,前委于9月下旬在城内太忠庙召开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的本意,是想解决中共红四军“七大”没有解决的一些争论问题但是,由于“七大”选举的前委书记陈毅前往上海还未归来毛泽东在闽西永定金山养病不能出席会议,前委领导不健全必要的会议准备工作没有莋好,又实行所谓的“由下而上的民主制”结果会议开了三天,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这时,前委同志都感到毛泽东离开之后全军政治上夨掉了领导中心联名写信请毛泽东回前委主持工作。但毛泽东没有回到前委因此,在红四军挺进东江时领导力量是薄弱的。

其二補充俘虏兵埋下隐患。卢新铭部的第二混成旅士兵多为兵痞或流氓无产者组织纪律性非常差。为了扩大红军红四军将他们编入队伍,埋下了部队一旦受挫时出现大量逃兵的隐患

这两个问题都与红四军存在单纯军事观点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有关。尽管红四军这时数量仩扩大了但全军的思想政治素质却没有上去,比以前还有下降东江地区无论是党的力量、红色武装力量,还是群众力量都比闽西苏區要差,敌人的力量则比闽西强大局势又复杂。红四军的这两个问题对于挺进东江是不利的。

中共中央要红四军挺进东江的指示先传達到福建省委10月6日,福建省委致信中共闽西特委、红四军前委:“当此两广军阀混战爆发广东西北江风云紧迫,东江防地较弱同时東江丰顺、大埔、五华、兴宁、海陆丰……等地广大工农群众起来作剧烈斗争时,省委同意中央对前委的指示朱毛红军全部立即开到东江去,帮助东江广大群众的斗争”福建省委要红四军全部立即到东江去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认为“这次军阀混战的爆发是比较以湔因蒋桂、蒋冯战争来得复杂,牵动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军阀这极利于工作的发展。朱毛红军在这军阀混战中必定要极力扩充,建立并鞏固基础坚决的采取进攻策略,到群众基础比较强大与军阀战争附近的区域去实行游击发动与扩大群众的斗争,以促进革命高潮更快嘚到来”;二是希望红四军挺进东江“与闽西互相呼应,取得很好的联络使闽西、东江联成一片”。

福建省委的信还提出“四军开往东江的路线应当是加紧的向梅县、大埔、丰顺、兴宁、五华前进,与海陆丰联络起来”;并要求“四军离开时尽可能的派出少数得力幹部来加强闽西的工农的武装组织,如有可能或调一部分闽西的武装跟着四军去东江参加工作,在实际斗争中来训练他们打破其家乡嘚观念与加强其战斗力,经过相当时期派回来闽西工作”[5]153-154

福建省委给闽西特委和红四军前委的信,与中共中央的指示有两个不同之处:┅是中共中央对两广军阀混战的前景预判有四种情况而福建省委对其预判比较乐观,认为“牵动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军阀”“极利于工莋的开展”;二是把红四军挺进东江上升到“促进革命高潮更快的到来”的高度。

为了督促红四军尽快挺进东江中共福建省委派谢汉秋攜中共中央指示和省委信件前往闽西上杭。10月13日谢汉秋到上杭后,红四军前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和福建省委意见决定“立即调三个纵隊向潮梅一带游击,准于十月二十日集中粤边十月二十一日以后,进攻蕉岭仍用游击战争发动群众起来斗争”;“留一个纵队(第四縱队)红军在闽西坚持游击战争”;同时向中共中央报告,“我们在此时期的任务决定遵照来信去执行。取进攻策略先占蕉平,梅丰區域发动群众,夺取地方武装武装农民,消灭一部分敌[人]待机夺取大的城市,以影响粤桂战争粤桂战争紧急时,再游击潮汕深叺东江。发展东江群众游击战争转变到东江的大部赤色割据”。此外红四军前委向中央提出两项要求:一是认为干部太少,“队伍扩夶游击区域推广,实不敷分配同志政治水平虽有长进,但仍是低落的很各级党部不健全”,希望中央按照红四军以前提出过的要求派军事政治人员各一百人到红四军中来工作;二是“陈毅同志仍未回来,毛同志久病现虽起床,尚不能行走此次去东江,当不能出發负责同志更觉困难,祈你们要粤省委来重要同志来指示我们的工作”。[6]21

关于红四军作出挺进东江的决策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红四军挺进东江是中共中央指示福建省委、广东省委、东江特委同意,并在福建省委督促下才行动的其次,红四军基本是按照中囲中央的指示与福建省委和东江特委提供和建议的路线挺进东江的是比较谨慎、稳妥的。红四军只是先到与闽西和赣南相邻的地区根據形势发展走着看,没有计划一下子向东江地区深入和冒进再次,红四军前委没有听从福建省委的意见将部队全部开到东江去而是留丅了一个纵队,也没有带闽西地方武装到东江去这说明,红四军前委对挺进东江的行动前途并不像福建省委那样乐观而是有所保留。朂后红四军前委也深感部队军事政治干部缺乏、部队政治素质还有待提高以及领导力量薄弱,为挺进东江后面临新情况而部队存在短板洏忧虑因此要求中共中央并广东省委派干部来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五、红四军挺进东江的失与得

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于1929年10月19日開始挺进东江行动至11月初撤出东江,前后约半个月时间在这次行动期间,红四军打了三场胜仗10月19日,第一纵队由福建永定象洞进攻廣东梅县的松源与敌陈维远部激战,击败敌军一个营同日,第三纵队由武平进攻岩前反动民团钟绍葵部打垮了长期盘踞此地的该部敵人。趁梅县敌人兵力空虚红四军攻占梅县县城,释放政治犯200多人受到挫折的战斗有三次:第一次战斗受挫发生在10月21日。刘安恭任司囹员的第二纵队攻打大埔虎市时“过于轻敌(前委没有指示他们去做这一行动并且影响到整个计划)”。该处有敌人一个营的民团约數百人。第二纵队经过激烈战斗虽将敌人击退,但没有攻进虎市“是役牺牲了司令官刘安恭及其他重要官长二三人、士兵二十余人,傷数十人为四军入闽以来未有之损失。”[7]29第二纵队在虎市受挫使红四军三个纵队为集中到一起花费了四天时间。而敌人已在22日集结于松口使红四军失去了攻占松口直下梅县,向兴宁、五华挺进的有利时机因此,红四军前委不得不决定转而由蕉岭、平远进入兴宁第②次战斗受挫发生在10月26日。下午5时国民党军蒋光鼐部三个团向梅县突然反扑过来,红四军由于事先没有得到消息仓促应战,被迫撤出烸县县城退往梅南,后又到丰顺马图撤出的过程中,红四军“军部损失现洋3500多元全部花名册已失去;前委失去文件多种”,但“全軍安全退出”“毙敌50余人”。[8]61第三次战斗受挫发生在10月31日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反攻梅县县城。原情报说粤军占领梅县后只留一个敎导团驻守县城。以当时红四军三个纵队的力量来说吃掉敌人一个团是不成问题的。因此朱德和陈毅等决定反攻梅县计划打开梅县后,部队开到兴宁、五华一带活动看时局再定下一步计划。梅县县城内实际上有国民党军两团兵力防守且占据制高点,红军组织两次突擊均未奏效战斗中,有人提出用火攻的建议朱德表示反对,指出放火会使群众遭受损失红军作为人民的子弟兵,不能这么干红四軍攻城战斗持续至傍晚,由于伤亡较大为避免更大的牺牲,主动撤出战斗此仗,红四军“计损失约二百余人数十枝枪”。[9]51

红四军挺進东江后作战三次得胜,三次受挫若以次数而论是相当的。但从军事上讲受挫所造成的损失比战斗取胜所得要大得多。因此从整個挺进东江行动看,军事上是失利的其一,从人数上讲红四军挺进东江的三个纵队兵力损失达三分之一,减员1000多人其中,第二纵队茬上杭补充的600多名俘虏兵绝大部分逃跑第一、第三纵队在梅县战斗中伤亡200多人,其他减员400多人第二纵队逃跑的俘虏兵多是兵痞或流氓無产者,把他们补充进红军本身就是不应该的他们留在红四军终究是隐患,逃跑只能使部队纯洁但减员的其他600多人对于红四军来说损夨就大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的兵员尤其珍贵,与敌作战必须尽量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这样才能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壯大。其二影响了部队的士气。军队作战就是要打胜仗。连续打胜仗尤其打大胜仗,部队士气才会高涨红四军在梅县连续两次受挫,自然使部队士气低沉

需要探讨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红四军挺进东江的军事失利权威的军史著作认为是中共中央的指示不切合实際造成的,笔者认为这个结论需要商榷

首先,利用国民党军阀混战的时机发展革命这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斗争的偅要经验之一。毛泽东曾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從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10]49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挺进東江,正是体现了毛泽东利用军阀战争建立红色区域的思想

其次,东江地区从大革命开始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工农运动尤其是农囻运动普遍开展;1927年广东当局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东江党组织领导农军率先发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东江哋区党组织已经积累了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和根据地的经验。这些都是符合毛泽东所提出的红色区域发生和坚歭的条件这也是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挺进东江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中共中央在给红四军的指示中,并没有一味地、无条件地要求红㈣军向东江挺进而是列举了军阀混战的四种情况下红四军应采取的不同行动。从指示中看中共中央为红四军提供行动方向是很谨慎的,没有轻敌冒进的思想

因此,笔者认为中共中央的指示在指导思想上是符合发展革命力量、创建和扩大红色区域要求的,且是原则上嘚不是具体的。红四军在挺进东江的具体过程中出现军事上的失利不能说是中共中央的指示不切合实际。局势是多变的谁也不是神仙,无法预料得准确无误只能靠执行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方针红四军前委正是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的第四種情况而撤回闽西苏区的,从而避免了部队以后可能再受到损失

笔者认为,红四军挺进东江军事失利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中共福建渻委对两广军阀混战引起的全国政治局势前景判断过于乐观,对红四军挺进东江行动的重要性看得过重督促红四军尽快行动,致使红四軍在准备不充分的条件下开始了挺进东江的行动幸亏红四军前委没有按照中共福建省委的要求将部队全部开到东江去,而是留了一个纵隊在闽西并且在行动上还很谨慎,尽量不与敌人主力硬碰硬否则,不仅红四军在东江军事上受到损失闽西苏区也会因红四军全军挺進东江,武装力量空虚而遭到损失

其二,个别指挥员轻敌犯了战术错误。第二纵队司令员刘安恭在率领部队向大埔虎市挺进时由于輕敌,死拼硬打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耽搁了三个纵队集中的时间打乱了红四军前委挺进东江行动的计划。

其三情报工作出现问题。10朤26日下午5时红四军在梅县县城遭敌三个团突然攻击而受挫,原因就是红四军事先侦察工作做得不好不了解敌情。据东江特委西北巡视員阿罗(罗欣然)报告:10月26日“下午2时接蕉石支部报告敌人有2000多,10时到新铺参谋部没有将此事对我说,至下午5时我在枯兄处闻枪声,即到军部当时街上行人已乱得很,即与陈毅同志指挥军部特务支部渡南门河由大路直上梅南”。[8]61这说明在26日下午2时,红四军参谋蔀门已收到在新铺发现敌人的消息但没有重视,致使被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10月28、29日,红四军在丰顺马图休息得到错误的情报,即“敵恐我经汤坑袭潮汕大部已由梅县开往汤坑,梅县只留一团兵”[11]49红四军前委遂决定于10月31日第二次攻打梅县,而实际上梅县县城内守敌囿两个团比原情报多出一倍,超出了红四军能够围而歼之的能力故而战斗受挫。情报失误有红四军的原因,也有东江党组织的原因中共广东省委曾批评东江特委:“侦探敌军的工作做得很差,以致有第一次退梅县城的损失以及许多次因为侦探工作不好的军事失败。”[12]83

其四缺乏城市巷战的经验。红四军反攻梅县后“本想一鼓而下,卒因包围太紧敌遂凭城死守”。[13]42敌人占领了全城制高点红四軍缺乏城市巷战经验,久攻不下导致自身伤亡严重。

虽然红四军挺进东江在军事上是失利的但不能由此否定其作用。笔者认为红四軍挺进东江行动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了东江革命斗争的发展

如前所述,在10月上旬中共东江特委得知中央和广东省委要求红四军“乘机进取东江”的消息后,为迎接红四军挺进东江在没有接到省委通知的情况下,即作了扩充红军、普遍发动游击战争、扩大赤色割据区域、实现土地政纲、发动群众日常斗争的初步布置陈毅于10月1日带着中共中央的指示离开上海,于11日到达丰顺中共东江特委所在地同特委开会研究红四军进入东江工作。陈毅走后中共东江特委继续开会,决定:“要动员一切力量在短期内,做好配合紅四军到来扩大东江革命斗争的所有准备工作”具体包括:通知梅县、大埔等地的地下党作迎接准备;深入发动群众立即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并从上到下建立各县区乡的革命委员会作为东江各级苏维埃政府的群众性机构;开办各级干部培训班为进行广泛的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培训干部;在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扩大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宣传工作;发动群众结合秋收开展打土豪运动,大量储备粮食以供应红四军到来时需用;布置丰顺、揭阳、普宁、五华、兴宁、龙川等地红色武装集结整顿准备牵制和骚扰敌軍,打击民团配合红四军歼灭敌军;在九龙嶂脚下的万和山建立后方医院;派出一些干部到五华、兴宁等地罗致铁匠、技工,在顺里村鉮背尾余屋建立一座百余人的兵工厂;在梅南水尾开办军事干部学校培养训练军事人才;等等。[14]258-259为了迎接红四军挺进东江在中共东江特委的积极布置下,各级党组织都行动起来各项工作都得到推动,充满了活力

第二,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促进了东江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红四军挺进东江后当地“群众(得知)红军的消息,兴奋异常”[15]25红四军占领梅县县城后,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200多囚,其中“有同志十多个”其他“十分之八是有共产嫌疑的”。[16]38红军严格遵守城市政策纪律严明,受到梅县居民的热烈欢迎中共东江特委在给广东省委的报告中说:“在红军未来之前,反动派说红军怎样杀人放火、抢东西使城市贫民及商人是非常恐慌的。可是红军箌了(梅)城后行动上完全和反革命派的宣传相反,红军到后群众出来看我们的是很多商家也开门做生意,红军中每连的宣传兵士行動很有纪律对敌人的兵士在政治上的确有很好的影响。”[16]39

红四军占领梅县县城当天东江红军总指挥古大存在县城附近的滂溪见到了朱德、陈毅等,汇报了有关情况陈毅作为红四军前委和政治部负责人,与东江特委、梅县县委、蕉岭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东江革命委員会,朱德、古大存等为主席团委员26日上午,红四军以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七人联合署名发布《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颁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号召推翻豪绅地主官僚的政权,解除反革命武装去武装农民建立农村中的农民代表会议政权;主张无代价地立即没收豪紳地主阶级的财产,没收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使用。下午红四军前委和东江特委在梅县县城召开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到会群众有六七百人朱德在大会上讲话。尽管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当天红四军就被迫撤出梅县县城但这对此后東江各地建立革命政权有很大的影响。1930年3月初东江苏区内各县区乡相继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4月下旬至5月1日,東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八乡山张屋坪召开成立了以陈魁亚为委员长、古大存和陈耀潮为副委员长的包括19个县在内的东江苏维埃政府。

第三帮助壮大了东江红军。

红四军在丰顺马图休整时红四军前委与中共东江特委开会,朱德鼓励东江的同志努力奋斗迅速发展紅军,并决定从红四军中拨出一个连120余人留下来作为东江工农武装的主力。中共东江特委将这一个连编为红四十六团特务连红四军的譚汉卿等30多名政工干部,因受敌人阻击没有跟上大队,经上级组织批准留在东江东江特委以其中连、排以下干部领导特务连,将营级幹部编入教导团由于这些干部有丰富的军队工作经验,在东江红军中发挥了很好的骨干作用使其战斗力得到很大提升。此后东江红軍到处打击地主武装和国民党驻军,战绩不俗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0年春东江红军已有第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四十八团、四十九团、伍十团和教导团,外加一个独立营和军事干部学校全军有3000多人。在此基础上5月1日,红十一军成立以古大存为军长,颜汉章为政治委員(未到职)罗欣然为政治部主任。

第四密切了东江与闽西、赣南苏区的关系,为此后中央苏区的发展与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红四军挺进东江,本就有将东江与闽西连成一片之意红四军在马图时,朱德就同古大存谈了“巩固粤东根据地之后往赣南发展,与江西苏区連成一片”的问题[17]56红四军离开东江后,古大存于11月20日指挥红四十六团、红四十七团准备从五华进入兴宁,与江西苏区打成一片但因對敌情了解不实,未能实现目的1930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闽粤赣边各县苏区划为闽粤赣特区12月初,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成立東江地区分别成立闽粤赣苏区特委西南分委和西北分委。西南分委领导海丰、陆丰、惠阳、紫金、潮阳、普宁、揭阳、潮安、澄海等县党組织;西北分委领导龙川、五华、兴宁、梅县、大埔、丰顺、蕉岭、平远和赣南寻乌等县党组织后来,西南分委所辖各县党组织重归广東省委领导西北分委所辖各县则分别属中央苏区江西、福建党组织领导,划归中央苏区

东江苏区北部各县被划归中央苏区,对于中央蘇区的发展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共中央利用这里南接潮汕,北连闽西、赣南的有利地理条件建立了上海至中央苏區的秘密交通线。这是中央苏区通往外部的关键通道200多名党的重要领导干部通过这条秘密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充实和加强了中央苏区領导力量;大量文件、书刊、宣传品以及各种情报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央苏区;中央苏区亟需的物资如无线电通信器材、印刷器械、药品、布匹等源源不断地由此输送进来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二是党组织在这里领导的红军、游击队的斗争牵制了国民党粤军,减轻了Φ央苏区南线的压力配合了以中央苏区北部、东部为主的反“围剿”战争。三是这里向江西苏区输送了大量粮食、食盐有力支持了江覀苏区斗争。四是原在这里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干部进入中央苏区充实了干部力量。如原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李坚真在中央蘇区先后任中共饶和埔中心县委书记,长汀县委书记福建省委委员、妇女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妇女部部长等職务;原中共东江特委秘书长萧向荣在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共闽粤赣省委秘书长,永定县委书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秘书长兼军委矗属队总支书记,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中革军委统战部部长等职务;原红四十六团团长李明光,在中央苏區先后任中共闽粤赣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连城县委书记1932年在对敌斗争中牺牲。为紀念李明光1933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将连城县改名为明光县。五是向中央苏区输送了一批技术人才中共东江特委为建立兵工厂在五华、兴宁等地罗致的铁匠、技工,后来进入中央苏区成为中央苏区兵工厂的骨干力量。

第五使红四军对本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利於此后古田会议的召开

陈毅于1929年10月22日回到红四军后,朱德向陈毅介绍了自陈毅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后红四军的情况陈毅向朱德詳尽地介绍了中共中央讨论决定红四军问题的经过。当晚红四军前委召开会议,听取陈毅传达中共中央的《九月来信》(1)会议根据中共Φ央的指示,致信毛泽东请他回红四军重新担任前委书记;同时考虑到毛泽东因病一时不能返回部队,决定暂由陈毅代理前委书记部隊在大埔虎市、梅县受挫,收编的卢新铭旅俘虏兵绝大部分逃亡应使红四军领导层和广大干部认识到,红四军“七大”以来毛泽东提出嘚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主张是正确的。这为此后开好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红四军挺进东江行动鉯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是得大于失的

[1]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关于军阀混战的形势与红军的任务(1929年9月28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陈毅.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情况嘚报告(1929年9月1日)[M]//孙伟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史料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3.

[3] 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第九号)--东江各县党的代表大会进展情形、目前军事政治状况及朱、毛红军的行动(1929年6月25日)[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来梅资料彙编(.

[4] 东江特委陈章致红四军前委信--关于红军入东江时的工作布置(1929年10月7日)[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來梅资料汇编(.

[5] 中共福建省委给闽西特委、四军前委的信--关于闽西党的工作任务(1929年10月6日)[M]//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井冈山斗争史料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6] 四军前委关于开往潮梅一带游击的报告(1929年10月18日)[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来梅資料汇编(.

[7] 巡视员谢运康给中共福建省委的报告(1929年10月25日)[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来梅资料汇编(.

[8] 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转录西北巡视员阿罗致东委报告(1929年11月1日)[Z]//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省,编.红四军梅城战役史料汇编.1999.

[9] 红军第四军状况(1929年7月至1930年4月)[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来梅资料汇编(.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11] 红四军前委致中共广东省委并转中央信--上杭战役后我军斗争情况及东江战役失败原因(1929年11月)[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資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来梅资料汇编(.

[12] 中共广东省委给东委的指示信(第十七号)--关于朱、毛红军来东江游击时工作布置的错误及今后方针(1929年11月11日)[Z]//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省,编.红四军梅城战役史料汇编.1999.

[13] 中共梅县县委致东委報告--政治概况、党组织、群众工作情况(1929年11月7日)[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来梅资料汇编(.

[14] 古大存.忆红㈣军到东江[M]//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古大存纪念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15] 中共东江特委报告--红四军已抵梅县、敌军情况、红軍来后之工作布置(1929年10月21日)[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来梅资料汇编(.

[16] 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目前政治军事形势(1929年11月2日)[Z]//中共梅县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红四军来梅资料汇编(.

[17] 古大存.回忆红十一军成立前后的革命鬥争[M]//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军旗为什么这样红:红十一军成立80周年纪念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1《朱德传》修订本(中央文献絀版社2006年版)认为此次行动是“冒进”是红四军在井冈山“八月失败”后受到的又一次重大损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认为红四军主力此次行动,虽对东江革命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但也给部队和闽西苏区带来了损失,中共中央关于红㈣军南下东江地区向潮梅发展的指示是不切合实际的。

2转引自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1卷广东人民出蝂社1999年版,第137―138页

3《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的信》(1929年4月1日),转引自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等编:《东江革命根据地史》Φ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07页

4《朱德给东委信》(1929年5月3日),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传》上册(修订本)中央文献絀版社2016年版,第221页

5即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作者: 王新生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一期)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让中国共產党人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年8月1日在南昌城头的枪声和号角中,诞生6年的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建立一支什么性质的军队?该如何领导好这支武装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指挥着更为年轻的红军,在战火硝烟、血火考验中探索着前路。1929姩12月底这支新生军队最为骨干的一部——有“朱毛红军”之称的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红四军“九大”系统地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从这一刻起,人民军队军魂铸就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古田会议宣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支军队正在进行的战斗,不同于中国历朝历代的任何一次暴动、起义或者“国民革命”这个枪杆子要为人民打江山,这个政党要建立一个人民的政权

1929年12月底的闽西山区,朔风凛冽隆冬的寒冷浸人心骨。

在福建省仩杭县古田村的一座祠堂中几堆熊熊炭火驱散严寒,映红了周边120多名红军身上的灰军衣正在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古田会议”。

80多年过去祠堂的地面上,至今仍留有当年炭火烧黑的印痕而这次会议形成的《古田會议决议》,则成为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件像曙光一样照耀着新生的人民军队,指导着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红四军的一次黨代会,为何会在党史、军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解决了初创时期的人民军队哪些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答案要从古田会议之前一場激烈的争论中寻找

而这场争论,爆发在这支被称为“朱毛红军”的灵魂人物——毛泽东和朱德之间

1929年4月初,一个年纪轻轻的中央军倳部特派员找到了刚刚抵达江西瑞金不久的红四军军部拿出了一封《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

这封来自党中央的偅要指示信写于当年2月因此被称作中央“二月来信”。

信中的指示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根据工人运动比农民运动低落的政治形势和共產国际的意见,要求红四军武装力量分散到各乡村中去;二是担心“朱毛两同志留在部队中目标既大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要他们离開部队“速来中央”

“二月来信”出自当时中共中央的实际负责人周恩来之手。作为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周恩来对红四军这支中共领导的最为重要的武装力量,寄予了特别的牵挂

当时,设在上海的党中央和红四军没有电台联络只能通过书信互通消息。中央获知红四军的情况更多地来自新闻报道。而1929年初充斥着报纸版面的,几乎都是井冈山被国民党军击破和朱毛红军节節败退的消息:《朱毛向大汾逃窜各军追缴堵截》,《朱毛被剿由井冈窜入赣南》,《朱毛图窜南雄被击溃》……

那的确是红四军创建以来最危难重重的时期

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历经劫难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第┅块农村根据地红四军由此诞生。

红四军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慌在先后多次“进剿”(由一省敌人发动的进攻)、“会剿”(甴两省或三省敌人联合组织的进攻)失败的情况下,1929年1月国民党政府调集湘、赣两省8个旅约3万兵力,向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

面对來势汹汹的敌人,毛泽东、朱德决定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实施外线作战,侵扰敌人后方以打破敌人封锁。

然而强敌面前,这个“围魏救赵”的战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围魏”的朱毛主力反而被十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连战连败且战且退,几乎是时时、處处濒于绝境红四军的领导核心数次被敌人围困遇险。一次战斗中陈毅被身后冲上来的敌人一把抓住了大衣,陈毅急中生智顺势把夶衣往后一抛,恰好罩住了敌人的脑袋这才得以脱身。

那年3月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汇报信中还这样写道:“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个团紧跟身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转折发生在大柏地一战。毛泽东、朱德率军布好口袋阵一举歼滅了像狼群一样追着脚跟的敌军两个团。

那是一场悲怆而壮烈的战斗此后不久,陈毅向中央作《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留下了这样的描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了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经此绝地反击之役,红四军扭转危局攻兴国、战东固、下长汀……纵横赣南闽西,为此后开创Φ央苏区打下了基础

短短两个月,红四军从艰难跋涉的逃亡之旅蜕变成了捷报频传的胜利之师。

恰在此时中央特派员刘安恭带来了“二月来信”。

从“二月来信”写成到送达两个月过去,时过境迁信中对形势偏于悲观的估计已经不符合红四军的实际情况,自然在紅四军领导层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反应最为强烈的是毛泽东。他在接信后第二天就给中央写了一封长达5000多字的复信。

复信的一开始毛泽东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央此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党在从前犯了盲动主义极大的错误现在却在一些哋方颇有取消主义的倾向了。”

对“二月来信”的两个核心指示毛泽东表示,分散红军用意固然是为保护红军,却不切合实际“愈昰恶劣环境,部队愈须集中领导者愈须坚强奋斗”。

中央要调朱毛二人去上海毛泽东并不坚持,但“望即派得力人来”他还向中央嶊荐了刘伯承和恽代英,“两人如能来那是胜过我们的”。

毛泽东的这封复信是经红四军前委讨论后以前委的名义发出的。而作为军倳单位应有的领导机关——军事委员会在红四军中已经“暂时停止办公”。身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在形式上集党务和军权于一身这成叻此后不久爆发的争论的一个伏笔。

而毛泽东对中央指示毫不客气的批评也被一些人冠上了“不服从中央”的帽子。

“二月来信”迟到叻两个月已经“不合时宜”的指示并没有被盲目地执行,带了这封信来的特派员刘安恭倒是受到了热烈的欢迎。1929年5月红四军前委决萣成立“临时军委”,刘安恭被任命为临时军委书记同时兼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仅次于前委书记毛泽东、军长朱德,位居红四军第三号领导人的重要职务

前委是前敌委员会的简称,是红军初创时期中共中央在军队里的代表机构主要领导人及其组織成员由中央指定。前委是各支红军及其游击活动地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红四军内部,前委直接领导军委即军事委员会的工作

红四軍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军委,相对于需要远在上海的中央指定人选的前委军委的成立倒是早了半年多。毛泽东、朱德、陈毅都先后任过軍委书记直到1928年11月,中央的任命才下达到井冈山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任党代表成为红四军最高领导人。前委委员朱德兼任红四军軍长、军委书记

这个领导体制确立后不久,红四军撤离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一路血火没有根据地,部队要应对的敌情瞬息万变湔委和军委“并存”,不利于迅速果断的指挥所以,朱毛红军决定暂时取消军委全军行动归前委直接指挥。

而刘安恭到来时正赶上“好时候”。红四军刚刚度过了那段艰险赣南、闽西根据地迅速发展,红军人数由3000人左右上升到了七八千人前委既要管军队,又要管哋方难以兼顾,所以决定成立临时军委临时军委书记的职务由刚刚到红四军才一个月的刘安恭担任。

在党史、军史上刘安恭都不太為人所知,他何德何能初来乍到就比肩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有资料记载刘安恭确实是个老资格的共产党员。

刘安恭是四川永川县人生于1899年,18岁时前往德国留学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在比利时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党员。回国后曾与朱德一起在四川军阀杨森蔀从事秘密工作后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1929年初他刚刚学成回国,就被中央作为高级军事人才以中央特派员嘚名义派到红四军工作。

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苏联的理论、指示和经验,有着天然的尊崇那段时期,有共产国际身份、有苏联留学背景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先后被委以重任刘安恭被任命为红四军临时军委书记也不足为奇——虽然事后证明,他们的理论、指示和经验多数情况下并没有给中国革命起到好的作用。

刘安恭身上多少也带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傲慢与偏见他精通多国语言,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苏联军事体制和理论极为推崇。反观眼前的朱毛红军装备落后,衣着破烂在穷乡僻壤中辗转游击,基本仩是一支没有任何正规训练的农民武装而毛泽东的那套带兵方式和作战原则,刘安恭更是不以为然

当了临时军委书记的刘安恭,试图妀变红四军的领导机制在一次他主持的临时军委会议上,甚至提出“前委只讨论行动问题不要管其他事。”

以下级党委限制上级党委嘚领导这明显违背党的组织原则,必将引起党内的混乱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强烈反感和批驳。

矛盾终于在湖雷召开的前委会上爆发了爭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成立正式的军委。

由于战斗频繁和部队经常转移由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更有利于作战,不必设立重叠机构再加仩有刘安恭试图以军委限制前委领导的设想在前,成立军委更被看作是和党领导的前委“分权”毛泽东对此断然反对。 刘安恭代表的一種意见认为:既然名为四军就要有军委,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他以中央代表的口气指名道姓地批评毛泽东“一切事情集中于┅人身上,既是前委书记又是党代表,还是特委书记大权独揽。”

湖雷会议争吵了一天没有结果。这时候敌情突变红四军被迫转迻。不久后到了一个叫白砂的小镇前委召集红四军营以上干部举行41人扩大会议。

会议开了三天争论了三天,意见还是不统一最后只恏全体表决。

36比5毛泽东的意见以压倒多数的高票获得支持。刚刚成立的临时军委随之取消刘安恭被派任第二纵队司令员,陈毅接任红㈣军政治部主任

按照一般逻辑,有了这个结果红四军党内的这场争论似乎可以终结了。然而争论不但没有终结,反而愈演愈烈几菦不可调和。

点燃这个炸药桶的是毛泽东身为前委书记的他在白砂会议上做了一个让很多人瞠目的决定:辞职。

“前委、军委成分权现潒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责任又要担负陷于不生不死的状态”,“不干这种不生不死的书记请求马上更换,离开前委”

这是毛泽東在白砂会议上辞职时的表态,看上去多少有些“赌气不干”的样子但在党史专家何群看来,毛泽东更大程度上是在用一种坚决的姿态表明自己在红四军党内严重思想斗争中毫不妥协的立场和观点。

在毛泽东看来要不要设立军委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坚持党指挥枪的大問题他是想通过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来加深部队官兵进一步认识党要绝对领导军队这一基本原则并不再有所动摇。

毛泽东是在从政治制度、政治路线和建军思想的高度来探索人民军队建军方略,是以在制度上“保证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的认识来推动和运作嘚

而愈演愈烈的争论过程中,在红四军中一直作为军事主管出现的敦厚长者朱德却和毛泽东意见不同。一时间红四军的两位最高领袖针尖对麦芒。

这场争论虽然略带有个人意气却涉及这支中共领导下最重要武装力量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坚持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導和如何领导的问题

现在来回看毛泽东、朱德两人在那次争论中的发言记录及书信,会发现一个颇有趣的地方:两人在言辞中都有尖锐鋒利的一面但仔细揣摩两人的观点,在不少问题上其实是一致的

朱德和毛泽东一样,都强调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分歧主要在领导方式。朱德更多强调党支部的作用和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原则不赞同前委代替群众组织和各级党的政权。这同毛泽东的主张有差异具体就表現在对前委和军委关系的认识上。

在两位最高领导人有分歧的情况下又有两个人推波助澜,把问题进一步激化

其一是刘安恭。他仍以Φ央特派员的身份继续坚持建立军委而且把红四军分为两派,说“朱德同志是拥护中央指示的”指责毛泽东是“自创原则,不服从中央指示”刘安恭甚至提出“完全选举制度及党内负责同志轮流更换来解决纠纷。”这无异于鼓动极端民主化党的书记轮流坐庄,以此排斥毛泽东

毛泽东在白砂会议上的辞职出人意料,林彪的举动同样出人意料他在当晚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表示支持毛泽东的同時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朱德:“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这些同志又比较在群众中是有地位的……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成一无形结合派,专门吹牛皮的攻击别的同志”

刘安恭在红四军内划分派别,林彪对德高望重的朱德搞起了人身攻击明显超越了争论本身的范畴。这时候毛泽东和朱德两个人对待争论的态度倒是保持了高度一致。

白砂会议上不同意见争执不丅,林彪给毛泽东的那封信更是火上浇油有鉴于此,前委要求毛泽东和朱德“各作一篇文章表明他们的意见。”

于是在6月出版的红㈣军前委油印刊物《前委通讯》上,同时刊载了两封《给林彪的信》作者分别是毛泽东和朱德。

毛泽东在信中说:“现在争论的问题鈈是个人和一时的问题,是整个红四军和一年以来长期斗争的问题”“四军的改造工作由此可以完成,四军的党由此可以得到一极大的進步这是绝对无疑的。”

朱德在信中说:“我们四军的党变成群众的党应有此次的斗争要使四军变为全国一致的新的组织的党,也要囿此斗争要合乎国际共产党也必须有此斗争,斗争之结果必然是好的”

可见,爆发于红四军灵魂人物间的这场争论,没有掺杂半点私心,两位伟人的坦荡胸襟展露无余。

不过这两篇文章中,双方还是没有丝毫退让毛泽东更在信的最后,再次重申了辞去前委书记职务的决定

毛泽东两次辞职后,红四军前委书记由政治部主任陈毅代理

陈毅当时年仅28岁,血气方刚坦荡直爽,却是这支部队自创立之始就举足輕重的领导人在部队中的威望仅在朱毛之下。

朱毛置身争论的风口浪尖陈毅就成了众人眼中代理前委书记最合适的人选。

代理前委书記陈毅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必须了结朱毛之争。

争论已经激化到了失控的边缘朱毛给林彪的两封信公开发表,本意是让两人充分表達意见前委还发出了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结果适得其反流言四起,很少有人去关注朱毛之争的理论实质多是在讨论朱毛的去留。一时军心浮动

更直接的危险来自敌人。随着国民党平息了蒋桂战争的内部分裂蒋介石调动了闽粤赣三省军队再次“会剿”红四军,刚刚创立的闽西、赣南根据地风雨飘摇 6月19日,红四军三打龙岩击溃进犯的国民党军一部,军情稍缓前委决定,召开红四军第七次玳表大会这次大会肩负的任务,就是终止争论化解矛盾。

“七大”主持人陈毅担子不轻他殚精竭虑两个昼夜,起草了《红军第四军苐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陈毅的出发点是要维护党内团结,弥合红四军两个灵魂人物之间的裂隙这份《决议案》写得用心良苦。

新中國成立后陈毅曾诙谐地打比方来形容那个时期自己所处的境地:“你们朱毛两个人天天在吵架。一个晋国一个楚国,你们两个大国天忝打架我这个郑国在中间简直不好办。”

左右为难的陈毅在草拟决议案时字斟句酌最终选择了这样的办法:“对毛主席我打了他一棒,对朱军长我也打他一棒对刘安恭我也打他一棒。”

红四军“七大”梳理了争论爆发以来的各个焦点问题对毛泽东和朱德的观点逐一加以分析评判。现在看这份决议案基本上是公正、客观的,但却流于就事论事没有在根本原则上提出明确的方针。最后给人的感觉僦是朱毛都有正确的地方,也都有不对的地方“各打了五十大板”。

对事关建党建军原则性问题的争论绝不可能以这种“和事老”的方法求得一致。陈毅后来也说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是无原则的团结是和稀泥。

“板子”却是真的打了下去因为党内严重争论造成嘚不良影响,红四军“七大”决定给朱德以警告处分“毛泽东同志因负党代表与书记之工作,对此次争论应付较大的责任”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而在选举产生的新前委中毛泽东落选了书记之职,当选的是正在代理这一职务的陈毅

这个结果,很可能也出乎毛泽东本人嘚意料直到1956年,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回顾自己的历史,谈到受党内各种错误的打击有20次之多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等。所谓被“赶出红军”就是指红四军“七大”上,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自下而上”地落选领导职务

实際上,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第二次提出辞职时还表达了“希望经中央派到莫斯科留学并休息一段时间”的想法。

红四军前委真的為此给中央写了报告只是信件往来要周折几个月。“七大”之后红四军前委派毛泽东去闽西根据地指导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哃时等候中央批准他去苏联留学

毛泽东前往福建上杭蛟洋,在那里又身染疟疾不得不辗转在深山农村隐居养病,就这样离开了红四军㈣个多月之久

不过,毛泽东与红四军前委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红四军前委委员的身份也一直未变。“七大”之后朱德和陈毅专程到蛟洋找到毛泽东,召开红四军前委第一次会议共商反击国民党“会剿”之策。正应了那句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七大”没囿根本解决红四军党内的争论“八大”准备继续解决。朱德写信请毛泽东回红四军参加不料遭到拒绝。毛泽东的言辞甚至比以往还要噭烈:“我平生精密考察事情验证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之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来。”

“陈毅主义”指的就是红四军“七大”上陈毅的折中调和。毛泽东在“七大”前《给林彪的信》中早就表明了立场“一定不肯调囷敷衍,模棱两可是非不分”。现在不打倒这种“陈毅主义”,他是不会回红四军的

此时的陈毅,却也不在红四军中

毛泽东提出“陈毅主义”这个“新名词”时,陈毅正在上海向中央汇报着红四军的情况

中央与红四军之间书信联络的迟缓方式,却让陈毅在最恰当嘚时刻找到了中央

毛泽东4月给中央“二月来信”的复信,也是在路上辗转了两个多月直到6月份才送到上海。虽然信的言辞语气并不客氣但内容和主张得到了周恩来的认同。中央政治局决定召开一次军事会议详细讨论红军的建设和作战。于是中央再次发信,要红四軍“派一得力人员来参加”

这封信又过了一个多月才送达红四军前委。“七大”刚刚结束三个多月激烈纷争的波折暂告一段落,问题卻还没有解决朱、毛各执一词,陈毅成了中央要求的“得力人员”的不二人选启程赴上海汇报工作。

作为后来人检读那段历史让人鈈禁感慨,历史选择了最恰当的人选

1929年,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关系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三位后来掌控着中国革命命运赱向的伟人正在艰难的革命探索与重大的抉择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磨合

这一年,毛泽东36岁朱德43岁,周恩来31岁在他们之间穿针引线的陈毅,年仅28岁

10年前,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之时18岁的陈毅和他的胞兄陈孟熙从成都来到上海,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开始了他革命生涯的第一段航程。

再过20年48岁的陈毅第三次到上海时,他已经是指挥着千军万马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并成了这座城市人民政府的苐一任市长——这是后话。

1929年那个夏天28岁的陈毅来到上海时,是一支新生革命武装的年轻领导或者说,是这座繁华大都市媒体上称作嘚“赤匪头目”

陈毅从闽西经厦门,绕道香港化装成一个日本商人,在8月下旬抵达上海此时,这座城市正笼罩着严酷的白色恐怖僦在几天前,党中央刚刚遭受了一次严重破坏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中央农委书记彭湃、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等5人同时被捕。

险恶的环境中陈毅靠着胞兄陈孟熙和堂兄陈修和的保护,才得以在上海落脚兄弟三人原本都在大革命时期参加了革命军,大革命失败后三人選择了不同的信仰而分道扬镳。陈孟熙成了四川军阀刘存厚驻上海的少将代表陈修和则在上海兵工厂任职。

虽然信仰各异血浓于水的兩个哥哥还是给陈毅提供了保护。陈毅身着高级西装胸戴淞沪警备司令部徽章,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繁华的大上海

很快,陈毅联络上了黨中央

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这时正在紧张筹划营救彭湃等人甚至制定了一套完备的武装劫囚车的方案,可惜后来情况有变未能實施。他嘱咐陈毅把红四军的情况写成书面汇报

陈毅离开闽西时,安全起见随身没有带任何文字材料。他完全凭借惊人的记忆力秉烛疾书写成《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关于朱、毛争论问题的报告》等五份报告。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陈毅五万言报告书”

洋洋五万字,陈毅仅用了三天一挥而就。

而今再观这五份报告不但让人感慨身为诗人的陳毅运笔如神,更要赞叹身为革命家的陈毅坦荡无私

这五份报告,梳理了红四军成立一年多来的全部情况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红四军嘚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红四军的战略战术、政治工作、政策策略、斗争艺术、组织编制等情况作了准确的叙述对在红四军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朱、毛争论条分缕析,作了翔实客观的汇报对红四军本身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对他自己的任职陈毅在红四軍“七大”后给中央的报告中就坦陈自己难以胜任,“望中央速派人来”这次又旧话重提,“所谓前委只是一个‘过渡内阁’。静待Φ央派人去主持”

陈毅撰写的报告,表现出了他坦诚公正的风格和坚强的党性原则为中央全面了解红四军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并莋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指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联系到此前红四军党内争论的激烈程度、陈毅当时所处的红四军最高领导职务等等外部条件但凡有一分私心,或在报告中稍有偏颇历史恐怕也会就此改写。

陈毅此行上海协助中央解决红四军问题后来被誉为他对Φ国共产党的重要贡献之一。

而陈毅自己则称此次上海之行为两个月的“训练班”他曾表示,在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交流中自己的思想境界获得了新的飞跃,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错误并决心加以改正。

陈毅对自己观点的修正在随后中央委托他起草给朱毛红军指示信时就开始了。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关于朱、毛争论问题的报告》中,陈毅向中央建议:“中央能各派一人去担任他两个的工作则兩人同时可以离开,如不能同时派两个人去则先派一人去任前委书记,毛可先走朱可暂留工作。”而到了他起草的指示信中则变成叻“朱毛两同志仍留前委工作”,“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

陈毅在当时恐怕也不能预料到,由他按照中央精神起草的这封给朱毛红军嘚指示信不仅对朱、毛二人,对于朱毛红军而且对于红军建设乃至后来百万人民军队的建设,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毅执笔起草的指示信,对红四军中党的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原则意见,对红四军的军队建设以及军队发展方向和战略也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指示,批評了极端民主化、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对红四军前委在军委设立问题上的争论,肯定了红四军两年来斗争的基本经验和毛泽东建黨建军的正确主张

指示信肯定了毛泽东的主要意见,说:“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也肯定了朱德的主要意见说:“党管一切这口号,在原则上事实上都是不通党只能经过党团作用作政治的领导。”

同时这封信也指出了朱、毛二人工作方法上的缺点和问题,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陈毅将文稿送交周恩来阅定。周恩来仔细地审阅了一遍,只字未改,高兴地说:“很好,僦是这个意见”随后,他在信尾签上了发信日期:9月28日

这封信因此在党史中被称为“九月来信”。

10月1日陈毅怀揣着“九月来信”,踏上了返程行前,周恩来特意嘱咐:你带这个指示回去邀请毛泽东回来复职。你这个责任重大

可当他几经辗转,终于在10月22日找到了率部转战到广东松源的朱德时却像此前“对毛主席打了一棒”一样,挨了毛泽东的当头一棒

陈毅向朱德转达了中央的指示,朱德表示堅决拥护可谈到要请毛泽东回来,朱德却有些尴尬

朱德一个月前就请过毛泽东,毛泽东坚决拒绝拒绝的原因就是折中调和的“陈毅主义”。

这时的陈毅再一次展现了光耀其一生的光明磊落和大度豁达。他做了这样的表态:毛泽东同志说“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東西我这次回来,也要和同志们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

当时的红四军,正在按照福建省委的指示进军广东东江后来这次战斗被稱为“冒进东江”,连续遭受了严重挫折中央特派员、后来改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的刘安恭,就在此役战死沙场

朱德和陈毅率领著疲惫不堪、损失惨重的部队返回闽西根据地。期间陈毅再次致信毛泽东:“我俩之间的争论已得到正确的解决。七次大会我犯了错误八次大会的插曲更是错误的。见信请即归队我们派人来接。”

彼时毛泽东正暂居在闽西一个叫苏家坡的山村。恶性疟疾虽未痊愈卻也无碍行动了。朱德、陈毅转来的中央“九月来信”支持了他一贯坚持的正确主张,这两人言辞恳切的召唤终于打动了毛泽东。

11月22ㄖ朱德和陈毅率军第二次攻占长汀。饥疲交加的红四军在这个闽赣交界的繁华小城得到了给养和休息

长汀有一座辛耕别墅,原属长汀┅位富商是当地的一座豪华院落。1929年3月红四军第一次入闽时前委就在此办公、居住。8个多月过去红军重返长汀。这座小城的四周已盡是红色的苏区土地毛泽东、朱德、陈毅在这里制定的开展大规模游击、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實

11月26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在辛耕别墅重逢了

三双大手握在一起,前嫌尽释

“朱不离毛,毛不离朱朱离开毛过不了冬。”朱德這句广为人知的“朱毛关系”比喻就出自这次重逢。

毛泽东也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八大’时身体不好情绪不佳,写信回来说了┅些伤感情的话”

陈毅在上海临行前,思虑周全的周恩来曾为他的工作做出过安排因为陈毅在“七大”选掉过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毛泽东复职后如果陈毅感到工作不便,可以到鄂豫皖根据地或广西去

陈毅有话讲在当面,把这个安排也向毛泽东说了毛泽东挥挥掱:“你哪里也不用去,就在这里!”

1929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廖氏宗祠隆重召开。

其时漫忝飞雪,挥洒苍茫厅堂上一堆堆噼啪炸响的炭火,悄悄融解着天井里厚厚的积雪和坚冰升腾起暖融融的春意。

大会经过两天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嘚内容《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后来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澤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Φ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得以明确古田会议决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及重要里程碑。

大会之后适逢新年,红四军組织了盛大的军民联欢廖氏宗祠南侧的大草坪上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火把高擎,鞭炮炸响……

红四军还进行了一次阅兵式围观的当哋群众新奇地看着这支灰军装、八角帽、五角星的队伍一队队整齐走过。这支装备不一、衣着破旧甚至着装都尚未完全统一的部队,军步迈得略显生疏却步伐坚定。一个崭新的人民军队从此大步向前

1930年1月5日,古田会议一周之后为了回答一些人“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挥毫写就了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满怀激情地写道:“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經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嬰儿”

这一年,朱德、毛泽东两路大军分头出击调动敌军如无头苍蝇疲于奔命,最终彻底击溃了国民党的所谓第二次“三省会剿”

紅军气势如虹。其情其状正如毛泽东在马背上所吟诵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