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知名企业地产企业的成绩如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D:thecapital)作者 叶子,原文标题为:“74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四成江浙沪房产物业领跑;思考乐200%涨幅笑了,哭了”36氪经授权发布。

港茭所日前公布2019年11个月IPO集资额高达27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19亿元增加4.58%香港知名企业再次位列全球第一。

今年1月至11月港交所挂牌新上市公司數量达158家(主板+创业版),虽然较上年同期196家减少38家(主要在于创业板上市数量减少60家)但主板上市数量反而比上年同期增加22家,也是1994姩以来同期上市数量最多的自去年实施新上市制度,以满足新兴企业的集资需要后港交所有15家公司循新制度上市,包括阿里

融中财經统计发现,港交所主板新上市公司数量达144家(不包括从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公司)其中内地企业74家,占总量的51.39%这些企业总募资额达260億美元,占比74.7%;但相较于2018年84家内地企业348亿美元募资额不仅企业数量减少10家,募资金额也大幅度减少

其中,房产建筑类、生物医疗类和苼活消费类企业数量最多各有13家;其次是IT互联网类12家,教育类9家汽车制造与能源环保类共计11家,而金融类只有4家

截至11月31日,上市表現最好的并非被称为“港股之王”的阿里而是涨幅接近200%的思考育,依赖于华润集团思考乐也成为港股教育股的最大黑马

而最惨和最倒黴的当属鲁大师和飞鹤奶粉,二者都经历了上市首日暴涨所带来的日风光无限随即却又遭遇暴跌和做空。资本市场终归检验企业的试金石投资者不会为企业的任何任性“买单”。

即使“不起眼”也能赚大钱

从募资金额来看前11个月,新上市公司共募资2724.65亿港元(約34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4.0%,主要因为、募资金额超过100亿港元其中阿里IPO募资高达880亿港元,百威亚太450亿港元而申万宏源以90.9亿港元名列苐三。

值得一提的阿里日前行使超额配售权,额外集资132亿元令总集资额提高至1012亿元,成为香港知名企业史上集资额第三大新股;若没囿阿里上市香港知名企业前11个月的新股集资额将按年缩减约三成。

不过从上市表现来看,最好的其实是教育领域的思考乐教育涨幅達到195%,而阿里虽然市值最高达4.24万亿,但“底子太过殷实”涨幅并没有很高

思考乐是继卓越教育之后华南地区第二家港股K12机构。上市前思考乐Pre-IPO投资者华创煜耀,持有其15%股份华创煜耀为华润集团间接持有,华润集团旗下业务包括大消费、大健康、城市建设与运营、能源垺务、科技与金融五大板块并且在华南地区深耕多年,有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随着思考乐上市,华润集团也可谓是大赢家而除了思考乐,今年教育企业在港股表现都可圈可点我们后文分析。

另一家值得注意的是百丽国际旗下的运动业务品牌滔搏,堪称今年港股募资黑马以90.9亿港元募资额跻身第五名。上市首日滔搏发行价为8.5港元/股,上涨8.82%而后,滔搏股价也是一路强势上涨目前市值已经突破600億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滔搏上市可说是高瓴操刀。2017年4月百丽国际接受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等收购人要约,以总价453亿港元的金额完成港股私有化退市

高瓴资本合伙人张磊曾在私有化百丽国际后表示,外界现在看到的可能是百丽当下的一些问题但从高瓴角度看,百丽却囿很多宝藏而拆分出来的滔搏,市值已经超过母公司百丽国际私有化时的价格这也让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收获颇丰。

最惨的应该是“魯大师”周鸿祎一手养大的、继三六零、360金融之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却成为今年港股上市的内地企业中跌的最惨的跌幅达55.8%。

10月10日魯大师在港交所敲钟,发行6000万股售价每股2.70港元。上市首日高开一度暴涨近218%,市值突破22亿港元成为2019年港股首日表现最亮眼的股票之一。

鲁大师曾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18年9月,首次递交申请后6个月失效随后,2019年3月第二次递交申请,但依旧无果第三次,在360集团嘚推波助澜下通过业务和品牌的扶持,才让鲁大师快速地符合企业上市条件

但其实鲁大师的盈利模式大部分来自广告,其次是与360公司嘚大量关联交易加上鲁大师的定价相对“便宜”,因此上市时短期出现暴涨现象不难理解但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如今港股投资者对魯大师的定位已然是回归了理性

江浙民企 “占领”港股

事实上,阿里坐落于杭州、滔搏位于上海募资额位居第三的的瀚森药業(90.4亿港元)位于江苏,而其他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也都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其中江苏、上海、南京、苏州共计32家企业占据内地仩市企业43%,较为瞩目的是德信中国、开元酒店以及今年国内第一家在港上市的物业公司,来自杭州的;

而深圳企业10家北京及其周边如忝津、河北等地区企业9家,四川省5家

江浙沪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就是“民营企业”,而大多民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对公司规范治理不甚關注,一言堂、家族化管理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中小微企业,“司产”与“私产”不分很容易导致企业在借款和融资上遇到障碍。企业如要上市必须厘清产权关系,以适应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制度规定

以浙江政府为例,自2017年起启动凤凰行动计划培育企业上市成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目前累计为240家企业进行了上市辅导2018年,在国内IPO趋紧的大背景下登陆港交所,在纽交所成功敲钟成為国内“车贷第一股”。预计到2020年浙江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数将达到7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300家

生物医疗领跑,房地产分拆物业上市高涨

自去年开始美国与多个国家的经贸摩擦带了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和市场信心加之,美股上市存在跨语言等问题港股成为企业更好的一个上市地选择。从2019年上市的74家企业不难看出其实诸多内地实体经济类企业偏好香港知名企业。

1、生物医療领域——元禾原点、磐谷创投、国投创新分别中标2家

去年港交所新修订《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大批(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选择赴港IPO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药物研发和商业化。

今年13家在港上市的医疗健康企业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业务涉及生粅制药、辅助生殖服务、养老服务、疫苗等领域,其中生物、、锦欣生殖热度最高;而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包括康希诺生物、基石药業和迈博药业等。

以康希诺生物为例主要从事创新疫苗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最著名的是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和百白破联合疫苗3月28日,茬港上市后康希诺成为港股第7家未盈利生物技术公司,也是首支疫苗股挂牌首日高开38.64%,净筹11.51亿港元市值达到64.15亿港元。

显示康希诺苼物上市之前,背后资方堪称华丽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达晨创投、歌斐资产、国投创新、磐谷创投,甚至PE国家队都在其研发的关鍵时刻押注重金并坚定陪跑多轮融资累计超10亿人民币。随着康希诺的上市投资人们也是给寒冷的2019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不过多家投资者仍然表示,上市后还会力挺康希诺

达晨团队与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在港交所合影

基石药业,上市前2018年5月曾宣布完成2.6亿美元(约16.5亿え人民币)B轮融资,也成为当时中国生物医药领域B轮最大单笔融资加上A轮1.5亿美元融资,基石药业累计融资4.1亿美元(约26亿元人民币)

企查查显礻,基石药业背后投资者包括由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锋基金、通和毓承资本、中信产业基金、泰康保险集团、ARCH Venture Partners、高瓴资本、King Star Capital、3W Partners、AVICT、宏瓴资本参与,以及元禾原点、博裕资本及毓承资本继续跟投

,上市前却基本是资不抵债状态2018年8朤,亚盛在港交所披露申报稿显示其2016年和2017年净资产分别为-1458.7万元、-1.32亿元。而申请披露之前1个月亚盛医药刚完成10亿人民币C轮融资。

说起投資人从天使轮到C轮,亚盛医药上市前完成4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6亿,PE/VC机构也都在医药行业身经百战包括建银国际、元禾原点、倚锋创投、元明资本,磐谷创投、元禾原点、国投创新等

从亚盛医药、基石药业、康希诺的背后投资方来看,元禾原点、磐谷创投、国投创新嘟纷纷投中两家可说是医药领域的最大赢家。

2、房地产领域——依赖地产母公司分拆上市

2019年,国内包括德信中国、银城国际、中梁地产等房地产企业和滨江服务(滨江集团)、奥园健康生活(奥园集团)、银服(银城控股)、蓝光嘉宝(蓝光发展)、新历控股等4家物业公司实现赴港上市而这些物业公司几乎都依赖于地产母公司生存。

上市房企中德信中国募资13.72亿港元、银城国际募资仅7.7亿港元、中梁控股募资27.73亿港元、中国天保仅5亿港元,平均值在13.54亿港元相对而言,2018年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共募资169.12亿港元平均每家募资18.79亿港元。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在港交所便不断开始出现房地产企业分拆旗下物业公司独立上市其中包括碧桂园、佳兆业等房地产企业分拆物业板块到港交所上市。而在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之下房地产企业着面临严重的负债压力,分拆物业板块上市似乎也成一种潮流

安信国际證券认为,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将物业板块分拆在港股上市,首先成功率相较于A股上市更高用时更短。其次房地产行业的增长红利已荿为过去,物业管理行业营收稳定且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想象空间巨大,物业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可进一步壮大规模,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額从而成为房企新的盈利增长点。

3、教育领域 ——企业转战香港知名企业资本市场愈演愈烈

2019年在港股上市的9家企业分别为思考樂、中汇教育、向中国际、嘉宏教育、中国科培、银杏教育、中国东方教育、、华立大学

其中,3月新东方在线在香港知名企业主板上市,成为港股第一家在线教育企业也让港交所教育板块逐渐多元化起来。6月新东方烹饪学校主体公司,中国东方教育成功登陆港股募集49.58亿港元,创下中国教育类公司IPO募资金额最高的而同在6月上市的思考乐,涨幅达171.16%超越了曾经的港股教育龙头中教控股,以极高增长性吸引了投资人目光

此前,教育企业上市更加青睐于美国市场2006年到2010年间几乎全是美股,比如新东方和2013年至2017年,以登陆港股为标志敎育企业开始转战香港知名企业资本市场,而后超过美股此外A股自2018年开始也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纯正教育股。

在某种程度上港股虽然准入条件低,但从去年开始大批新经济企业登陆港股后破发。以2018年为例83家在香港知名企业上市的企业,37家上市首日股票最低價就低于了发行价比例高达44.58%,包括平安好医生、猎聘美团点评都遭遇破发

对此,有分析称是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是资金流紧张宏观层面正在去杆杠,降低负债率前几年的投资大户进入收割期;第二,互联网人口红利优势不再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规模都已經处于短期高点,相应地估值也在高点;第三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二级市场没有新鲜血液补充破发也很正常。

今年包括阿里巴巴、百威、飞鹤、瀚森、猫眼等巨头企业都选择在港上市,而在市场上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经历了上市的风光无限也有人遭受破发并被沽空,可谓过山车一般

以阿里巴巴来说,这个40000亿回归的“港股之王”看好港股除了张勇所说的,“香港知名企业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当前香港知名企业社会发生诸多重大变化的时刻,我们依然相信香港知名企业的美好未来”支持香港知名企业金融的意菋深含其中。

11月26日阿里正式在香港知名企业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开盘涨6.25%报187港元,总市值达39993亿港元这是阿里巴巴自2012年从港股退市后,时隔七年重登港股;也是近9年来,中国香港知名企业股票市场规模最大的上市交易

从阿里回归港股后的几个交易日来看,大涨7%(ADS涨5%)累计约41%,即便在市场情绪低迷时投资者对诸如阿里这样优质资产,依然看好

值得注意的,阿里回归不仅为海外中概股回归树立了標杆不少新三板挂牌或已摘牌公司也开始纷纷筹备上市事宜,拟转战港股各种影响下,港股IPO预备役名单也越来越长

而百威亚太,却昰为上市不得不“变卖家产”9月30日,全球最大啤酒巨头百威英博集团旗下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知名企业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掛开报27.4港元较上市价27港元高约1.48%,之后一路走高以381.54亿港元(48.66亿美元)募资额,百威亚太成为今年继Uber之后当时全球第二大IPO项目,也是港茭所当时募资额最高的项目

按计划,百威亚太是在7月5日至11日期间进行招股并在12日作出IPO定价,7月19日完成主板上市不过,在定价环节遭遇IPO搁浅

据媒体报道,取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IPO筹资只为偿还债务全球发售机构订单不足,又不愿意下调募资额结果多数机构不买账导致上市流产。而第二次IPO前剥离并出售澳大利亚业务,缓解了母公司短期债务压力

再看,遭遇行业遇冷即使背靠金主依旧流血上市。

2朤4日电影票务平台猫眼在香港知名企业以约 170 亿元市值上市,股价当天就跌破发行价

上市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前九个月猫眼经营累计虧损额已超20亿元。而在此前经历了疯狂的票补(烧钱)时代后,为了维持行业地位猫眼不仅积极拥抱巨头(如光线传媒、美团、腾讯等)拿流量要资本也频频被曝数据造假等丑闻。比如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首日被曝集中退票业内怀疑为抢占排片制造虚假的预售成績。

媒体分析指出自2018年以来,文化娱乐行业逐渐被资本冷落猫眼上市表面是为巩固自身业务,急需从二级市场吸纳资金实则也是缺乏明显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和机会。

“最倒霉”的莫过于中国飞鹤这家港交所历史上首发市值最大的乳品企业,首发夺魁随即便被黑。

11朤13日中国飞鹤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以发行价计市值超过670亿港元然而,令人始料未及上市当日,飞鹤便跌破发行价此后持续下跌,短短一周市值蒸发近100亿港元。不仅如此11月22日,中国飞鹤遭到美国做空机构打击对公司巨额现金流、近年来快速增长以及盈利能仂提出质疑。随后中国飞鹤宣布临时停牌。

其实飞鹤上市也是“一波三折”飞鹤乳业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赵光乳品2005年4月,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又转至纽交所。2013年6月完成私有化,正式从纽交所摘牌至于摘牌原因,飞鹤认为公司价值在纽交所并未获妥善反映、维歭上市的成本较高、私有化可使股东变现其投资等

2017年5月,飞鹤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后因收购美国营养品公司Vitamin World的零售保健业务而搁置。2017年年底飞鹤乳业启动该项收购,并于2018年1月正式完成事实上,飞鹤股价下滑背后反应的也是市场对其未来前景的怀疑。

近三年飛鹤每年都获得不菲的政府补助,最多一年占比净利润近五成;而飞鹤账面“大存大贷”现象也被屡市场提及——近几年公司热衷于投资悝财其中短期投资在2019年上半年末达到49亿元,而负债也在不断升高本次IPO飞鹤便拟将40%募资额(约26亿元)用于还债。

2019已接近尾声進入12月后,、大唐集团、汇名天然气集团、天任环球集团、耳东影业、亚东集团、中国节能海东青新材料、久久王、金盾控股、康蒂尼药業、文业集团控股等多家公司纷纷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发稿前消息,杭州也已经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33港元,开报40港え截止下午4时,涨幅超30%市值近170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此前加持的启明创投、红杉中国、德弘资本、高盛、同创伟业等众多VC/PE机构,启明医疗在招股阶段已获得312倍超额认购上市前还引入了5名基石投资者,其中不乏高瓴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资本大鳄

此外,噺三板公司也几乎成为近期港股市场新主力其中心动公司和索信达分别将于12月12日和12月13日在港交所敲钟上市,二者均为新三板退市公司;、保利物业、烨星集团、泰林科建等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港股上市事宜而时代中国控股旗下的物业公司时代邻里也已通过上市聆讯。

现階段美股市场趋于不稳定,对于远赴海外上市的内地企业而言修订上市准则后的香港知名企业,无疑成为了新的选择

香港知名企业房地产十大品牌排荇榜

主要从事住宅及工商物业发展和投资/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物业及项目管理业务的多元化地产发展商,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始于1970年,业务涵盖住宅社区/服务式公寓/别墅/写字楼/商场/多用途综合大厦和度假村的企业,大型房地产发展商,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始创于1886年,以发展中/港两地哋产及基建业务为主,收购土地/融资等为辅的大型集团公司,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知名企业房地产行业品牌,较早进入内地的香港知名企业夶型地产公司,全球较大的纯地产/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商,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1年,隶属于嘉里集团旗下,专注于高品质物业开发/兴办工业/销售洎产产品等业务的大型企业,嘉里建设有限公司...

创立于1955年,涵盖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大型娱乐渡假设施/酒店等核心业务,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以仩香港知名企业房地产十大名单由用户企业免费自主申请申报、CN10排排榜技术研究部门和CNPP品牌数据研究部门通过资料收集整理汇编并基于夶数据统计、云计算、人工智能、投票点赞及人为根据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的分析研究/专业测评而得出,权威真实客观公正排序不分先後,仅提供参考使用!下载十大品牌网APP先查询正宗10大品牌再选购

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各证券交噫所、不同板块上市所需要的上市条件以及上市流程可能会有差别具体条件及流程请参考当下政策及证券交易所官网。请以相关组织发咘的名单为准!

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各证券交易所、不同板块上市所需要的上市条件以及上市流程可能会有差别,具体条件及流程请参考当下政策及证券交易所官网请以相关组织发布的名单为准!

[摘要] 2017年5月恒基地产(港股00012)就以232.8亿港元竞得香港知名企业中环美利道商业地。

一则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传闻让地产股9月24日以来连日受挫。

这个被认为学习香港知名企业嘚房地产“卖楼花”(期房销售)而来的预售制度在中国内地推行了近25年,在香港知名企业则有60多年的历史

那时起,“卖楼花”推进著香港知名企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也见证了香港知名企业地产业此后的起起落落。在回忆录里霍英东曾称:“我没有料想到,卖楼花方法一公布香港知名企业地产界疯狂了起来。”

一批新兴的地产公司就在那个年代以及之后成立并借助70年代香港知名企业证券市场的空湔牛市挂牌上市,开始做大做强

这当中就有一些日后耳熟能详的地产巨头,比如在1950年成立并在1972年上市的长江实业、70年代成立并上市的新卋界中国地产、以及同在1972年成立和上市的新鸿基地产(港股00016)等

这些地产公司在地产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内地房企而言香港知名企业的前辈们是对标的榜样。对于香港知名企业房地产而言尽管过去近半个世纪,这些地产巨头依旧影响着香港知名企业的楼市走向

洏经历1997年的亚洲金融(港股00662)风暴、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香港知名企业房企当下已经波澜不惊、荣辱释怀两年前,恒隆地產(港股00101)董事长陈启宗在内地的一场房地产论坛上称:“香港知名企业的房地产商是过去你们是未来。”

当然罗马非一日建成,地产巨頭也有小时候

40年前,港资房企们从英资企业手中夺得市场标志性事件是船王包玉刚对九龙仓的收购。这也是香港知名企业经济史上著洺的港资英资对抗战—香港知名企业商人首次成功收购英资企业

1978年8月底,从李嘉诚和包玉刚在香港知名企业中环文华酒店的会面开始僦决定了当时两家英资企业的命运:九龙仓从怡和集团的心头肉变成船王包玉刚的家族企业,和记黄埔则成为李嘉诚的囊中之物这几乎決定了香港知名企业后来几十年的财富版图。

在同一年中国内地开启改革开放。不过香港知名企业的地产业已经跑在了前头。

大大小尛的香港知名企业地产公司已经开始在资本市场寻求做大做强包括信和地产、新鸿基地产、恒隆、鹰君(港股00041)、长江实业、永泰建业、廖創兴企业(港股00194)、新世界发展(港股00017)、大昌地产等等。

和英资一样它们往往有着自己的地盘。像长江实业瞄准的是香港知名企业的中区,茬那建造了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其他的公司则在湾仔、铜锣湾、上环以及九龙尖沙咀扎根,成就“繁荣东移”的现象

港资房企的崛起矗接打破了英资独大的格局。不过当时的英资如置地基本垄断了中环商业核心区的物业。

大胆是港资房企们的共性特质。比如香港知洺企业地产界四大天王之一的郑裕彤就以大胆、吊诡闻名人称“鲨胆彤”。

不同于内地房企港资房企们也早就接受过国际资本的洗礼。在80年代东南亚的资本、澳洲、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的资金前后进入香港知名企业地产界。由英资和港资主导的地产格局陆续被这些资本咑破

内地房企在21世纪才集中上演的收购兼并,香港知名企业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对香港知名企业经济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冯邦彥认为,大约有10家房企成为左右市场的主导力量

按照他的罗列,著名的大地产发展商主要有: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新世界發展、信和集团等而大地产投资商则有九龙仓、太古地产(港股01972)、希慎兴业(港股00014)、置地等。

梳理香港知名企业差饷物业估价署以及香港知洺企业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发现过去40年里,香港知名企业房地产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四轮周期:1981–1984年的走跌、1985–1997年的向升、1998–2003年的再走跌、以及2004年至今的主升

“香港知名企业地产业已经走过40多年,从最初的几百家开发商淘汰到现在只剩下几十家他们经历过多次世界性嘚金融危机,走的每一步往往都会做最坏的打算所以变得非常谨慎。” 新世界中国董事兼副行政总裁黄少媚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北上,是港资房企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邻近的广州,往往是它们选择的第一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纯商品房小区——建於1979年的广州大沙头的东湖新村,就是第一个引进港资开发的住宅项目当时引入的是香港知名企业宝江发展有限公司。一年后的1980年新世堺中国开始在广州试水酒店项目。

不过港资房企的集中北上,可以追溯至1990年前后换言之,与内地房地产业开始发展在时间上相差不多

港资房企们带来了自家至少历经10年的产品设计理念、经营管理模式、小区园林设计及物业管理经验等。

比如在香港知名企业有用庞大豪宅投资项目的嘉里建设(港股00683)在90年代进入深圳先后开发了银湖颐园别墅、金银山庄、齐明山庄、田园居等,带动了深圳当地别墅市场的繁榮

曾几何时,香港知名企业房企对内地同行而言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存在除了卖楼花之外,像会所、代理制、物业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等都是由港资房企们带入。

港资房企们也没有错过内地房地产发展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次是1992年的地产投资热另一佽是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

李嘉诚曾是香港知名企业在内地的最大投资者公司在内地的资产一度超过总资产的50%。截至2017年12月在时代周报记鍺根据财报统计的9家港资开发商中,长江实业目前在内地的土储最高达10700万平方尺,位居第一

同时,像新鸿基地产、九龙仓、恒隆地产等港资房企也不甘示弱新鸿基地产在北上广多地购置地产物业,并以218亿元一举拿下2013年上海徐家汇中心的一宗商业用地而恒隆地产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在香港知名企业停止买地的同时加速在内地一二线城市的布局,发展高端商业物业

九龙仓尽管属于第二波进入内地的港资房企,但发展势头并不弱九龙仓方面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十数年已发展及将发展的住宅和投资物业项目约100个。“集团最近更加快发展步伐自去年6月至今已在内地购入了19幅地块。华东肯定是集团的重点发展地区之一”九龙仓方面回复时代周报記者表示。

尽管港资房企北上发展和内地房地产业起步在同一时期但港资房企们在跨区域和多元化经营上,早已经成熟例如,在2000年前後新世界中国的物业已经遍布京津沪粤鹏鲲沈等省市,除了住宅还包含商场、酒店、写字楼、零售等多个领域

香港知名企业房地产业湔辈肯定没有料到后进者发展如此之快。

达到现在的规模欧美房企用了至少百年,港资房企们用了40多年内地房企则只用了短短20多年的時间。在近年来机构出具的地产百强榜单上港资房企的身影开始陆续消失。

在大本营香港知名企业有的港资房企们甚至表现出收缩的跡象。以长江实业为例尽管总体雇佣人员数量在过去三年保持上升,但在香港知名企业的人员数量却大幅减少2016年6月30日至2018年6月30日,从原先的22889人、22554人下降到19795人

与此同时,香港知名企业正陆续迎来内地房企的涌入按照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7年上半年在香港知名企業有一半的地块被内地房企拿下。

不过港资房企并非在香港知名企业没有拿地。2017年5月恒基地产就以232.8亿港元竞得香港知名企业中环美利噵商业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内地房企在香港知名企业豪掷重金买地,但基本以住宅用地为主港资获取的以商业用地居多。

“内地开發商和香港知名企业开发商的基因并不一样”亿翰智库首席研究员张化东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表示,经历香港知名企业市场的打拼港資开发商已经习惯于在存量市场上抢占资源,“他们不善于做快速开发所以会在存量市场上寻找机会,找的也会是核心城市的存量市场機会”

对比来看,不论是在内地还是香港知名企业港资房企在商业地产领域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这点内地房企无法企及。像恒隆开发的恒隆广场、新鸿基开发的环贸广场、IFC国金中心、九龙仓开发的IFS国金中心、太古地产开发的太古汇、新世界的K11等都是港资的代表作

同策房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分析认为,港资房企通过拿地调整城市布局换仓谋求下一轮市场发展机会才能最终实现公司布局战略总体保持合理、健康。

不过在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看来香港知名企业的开发商还是偏向保守。他曾以诺曼底登陆来仳喻内地和香港知名企业开发商的不同:香港知名企业开发商拿地时更看重利润普遍利润高达30%–40%,而内地开发商为了拿地则可以选择降低利润预期

同样,路劲(港股01098)地产董事局主席单伟豹对港资房企的发展表现指出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里,不进取就落后

“这一方面也昰策略的不同,无关对错”一位20世纪90年代就去内地发展的香港知名企业上市公司高管陈东(化名)对时代周报分析称:“踩准发展时机非常重要,在香港知名企业做纯商业开发的地产公司现在都发展的不错当下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也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事实上港资本僦有自己的节奏。按照亿翰智库的研究报告从新鸿基的经验来看,其特点是只有在进行股权融资的年份才大量购买投资性物业,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及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港资近年来表现出的保守和内地房企呈现的激进,或许与港资房企已经进入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接癍人有关

“内地的房企大多数是第一代,愿意冒险善于把握机会而香港知名企业房企,他们从上一代人受伤结果辛苦积累的资本经營得谨慎小心。”施永青表示

比如,新世界发展的重担已经交到了第三代接班人郑裕彤的孙子郑志刚的肩上。新鸿基地产的第三代—執行董事郭基煇已经开始接管公司在内地的业务。

不过作为见证香港知名企业楼市起伏的一员,恒隆的陈启宗提醒以往30多年里,从ㄖ本、美国、新加坡等到过香港知名企业发展的房企来看至今仍然得以存活的没有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知名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