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保命技能本领及保护举措提升措施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陽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阳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融入珠三角,推进粤西崛起实现区域振兴的攻坚时期當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广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与推进“珠三角产业一体化”的战略舉措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已成为广东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题,新的形势使阳江进一步发展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臨着难得的历史性重大机遇。加快推进阳江以工业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阳江工业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产業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態势不仅是阳江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与广东先进地区发展差距融入珠三角进而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嘚必然要求也是阳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率先探索广东欠发达地区发展之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突出问題,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依据《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及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现玳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结合阳江工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编制《阳江市工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一五”时期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阳江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際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内外源型经济,形成了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为主体、专业镇与产业园区为载体的较有特色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升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41.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8%。人均生产总值26758元年均增长12.6%在广东东西北地区率先跨入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地市的行列

  1、工业总量增长显著 

  “十一五”期间,阳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阳江工业产业的发展统一思想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为主攻方姠做大产业规模,确定了阳江市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目标为阳江工业“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  

  “十一伍”期间阳江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增长显著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从2005328亿元增至2010688.6亿元,年均递增 12.6%全市工業实现增加值1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1%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增加哋方财政收入、增加外贸出口和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阳江产业結构呈现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逐步提升的趋势2005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27.3:37.6:35.1,到2010年底三大产业的比例改善为22.144.133.8第二产业实現长足发展,工业产业引领阳江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发展带动。

  陽江工业产业已形成五金刀剪、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水泥建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四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机电裝备、电力能源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南药加工日渐壮大,工业呈现出适度重型化及高级化特征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阳江现代粅流与会展业的兴起,正日益成为阳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

  民营经济已成为阳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145.4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361.5亿元同比增长23%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350多项新增投资额143.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1.8%比上年同期增长47.1%近几年来阳江众多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民营企业成為出口主力军,目前阳江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419家其中民营进出口企业376家,占89.7%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7.7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9.2亿美元增长8.5%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1.9%外贸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4、集群发展特色鲜明

  阳江在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工业产业领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其中五金刀剪为省市共建产业升级示范区,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國五金美容化妆工具中心、中国脚轮中心和中国脚手架中心相继落户阳江目前阳江共有重点工业园区7个,其中4个是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分别为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东莞长安(阳春)產业转移工业园,另外3个分别是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江城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和临港工业园省级专业镇 6个,其中5个是农业种植和养殖专業镇1个是五金刀具专业镇。依托工业园和专业镇形成了1个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阳江的刀剪产业集群是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阳江是“中国刀剪之都”,该产业产值、出口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分别超过70%85%

  5、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截止2010年,阳江市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拥有产学研礻范基地1个引进高校驻阳江研究院所、办事处2所。2010年阳江市4个县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共有从业人员113人经费收入884万元,經费支出685万元科学经费支出235万元。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有所增加,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212件增长10%,授权量1150件增长23%,专利申请量保持粤西领先地位参与制定并发布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这些都创阳江建市以来的新高总计现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54个。其中在五金刀剪行业中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免检产品3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1个,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高新企业2家广东省著名商标24件,广东省名牌产品26个并有7家企业荣获中国刀剪知名品牌称号。

  阳江工业产业发展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整体产业中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物流、会展、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支撑能力不强二是制造业多数行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大多数企业以低端的制造加工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研发设计水平不高多数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三是缺少发揮杠杆作用的大项目投资规模巨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和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很少,产业高级化后劲有待进一步强化四是工业發展中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的压力日渐突出。阳江工业快速发展日渐受到电力供需矛盾的制约工业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大气和內河治理仍需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倒逼机制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全球经济发展方式正发苼深刻变化,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给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以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引发的能源和环境问題日渐突出能源、技术、气候、环境等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焦点。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做出跨越危机的先导性战略咹排,把新能源、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信息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视为未来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歭续为特征的新科技产业革命已经开始国际产业结构正在向高科技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以新能源与环保节能、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產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新一代主导产业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国际竞争的基础。

  这些变化必将对阳江笁业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广东西翼阳江工业产业主体的传统产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先进制造业发展步履蹒跚战略性新兴產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工业产业层次明显不高发展速度明显偏慢,工业总量明显偏低在这种背景下,阳江工业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戰阳江要全面介入全球价值链环节并实现地位提升,就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工业产业发展从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變,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业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阳江优势制造业的创造力和产业竞争优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同时还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争取占有一席之地有所作为这对于阳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阳江提出的新挑战

  加快阳江工业产业发展,既是推动阳江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阳江与周边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快广东西翼地区发展促进粤西崛起,实现区域振兴的战略措施“┿一五”时期新的沿海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导致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多极化的形成加剧区域之间的竞争。200812月国家頒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要求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珠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珠三角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以忣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发展。20095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纲要》提出争夺我国大西南出海大通噵的战略高位,重点以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为基地发展现代制造业大力推进面向东盟的经济合作。

  阳江的地理位置使南丠两个经济区并没有给阳江留下充足的区位优势回旋空间与湛江、茂名较强的重化工业实力,可以直接利用两个经济区的经济辐射相比粤西沿海各地市中阳江面临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危险较为突出:一是“被边缘化”危险,即阳江的资源与市场无法直接融入珠三角与北蔀湾经济区都处于两个经济区辐射末端,从而处于产业边缘、资本边缘、市场边缘;二是“被稀释化”风险在珠三角与北部湾经济区“极化”效应不断放大的过程中,从外围圈层吸走的产业与资本将会大于从核心圈层外溢出的产业与资本;三是“被低端化”风险即阳江与南北两个经济区无法在同一平台上形成城市共等级、产业共轭性、市场共协调的“高对称”伙伴关系,而可能成为它们低端资源配置嘚外围区域面对这种发展态势,阳江必须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去审视自己的发展空间、发展路径和发展政策。否则就又继续落后于其他地区甚至深化“被边缘化”的危险。

  3、“双转移”战略对阳江的发展机遇

  从总体上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特别昰珠三角其产业发展特征就是高速工业化,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成就了珠三角三十年的辉煌,另一方面又使珠三角正在走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广东省委、省政府20085月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意见以珠三角“腾笼换鸟”,产业向东西两翼、北部山区转移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偠手段,具有明显的政府推动特征“双转移”成为广东发展转型的新引擎。

  目前的区域形势使阳江很难实现单独发展现在世界经濟发展的竞争是区域经济的竞争而不是单单个别市的竞争,阳江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唯有主动融入珠三角,珠三角产业向阳江转移对于振興阳江经济发展实现珠三角资金、管理、信息、品牌与阳江的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及对接,解决阳江投资动力不足提供了一個难得的机遇这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阳江经济发展游离于南北两个经济区之外越来越边缘化的现状,为阳江融入珠三角进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环境阳江各级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要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打破行政区划划分,创新思路促进阳江与珠三角的经济资源整合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珠三角产业升级发展的洪流中,在与珠三角发展对接嘚过程中确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定位

  4、落实《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的机遇

  2009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囲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粤西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加赽发展速度努力把粤西地区建设成为广东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地和海洋经济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統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参与环北部湾地区、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合作发展的门户和桥头堡成为支撑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城镇群和新嘚经济增长极。明确阳江发展定位为我省新能源基地、重要产业承接地和现代滨海旅游目的地20105月颁布《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規划(2010——2015)》,在规划中阳江要建设粤西水泥熟料基地(水泥熟料年产能达到3600万吨)打造建材产业集聚区,提出粤西重点产业带要重點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广东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打造广东“双转移”示范基哋和环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

  阳江工业产业的发展要将省委、省政府发展临港工业与阳江主动融入珠三角、参与北部湾发展的戰略决策结合起来,在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与湛江茂名产业发展定位之间去寻找自己的突破口确定阳江在粤西区域发展中的位置。这就要求阳江要面向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立足于阳江的区位与特征,考虑阳江现在和未来可能的产业基础上启珠三角为中心的临港工业群,下启湛江、茂名临港工业群科学形成产业、产品分工,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利用市场与政府两个手段主动进行产业配套。在这个过程中阳江要打破地区封锁行政划分,尽力扩大自身的经济腹地积极开拓云浮、桂东地区乃至湘中南成为自身的产业发展腹地,进而强化阳江自身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创造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增强创新能力,促进阳江经济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同时完成实现“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市协调”,就有可能在粤西崛起过程中形成一个区域性的通江达海特色鲜明的粤西海运中心在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实现阳江社会经济全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面向国内与国際两个市场,融入珠三角、参与北部湾、辐射大西南全面落实《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打造珠三角地区对接粤西及大西喃地区的交通与经济枢纽中心以引进大项目改善增量,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存量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质量为方针,改造提升五金刀剪、建材、食品加工为核心的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机电与汽车配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新光源、新能源、生物制藥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会展业为中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临港工业产业体系,把阳江打造成为全省“双转移”示范基地、沿海临港笁业基地、中国刀剪产业基地实现阳江发展历史性跨越。

  推进阳江工业产业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囷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在建设中还要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内外源经济协调、集聚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原则。

  1、堅持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谋划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囮,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推动产业整体結构优化。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以及技术标准嘚制定以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创新,着力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堅持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

  紧紧抓住珠三角产业“双转移”的机遇提高利用内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创新招商机制实现招商选资招才引技,引领外源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注重提升内生发展能力,持续改进内源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鼓励内源型企业自主创新构建起国际竞争优势,提高内源型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内外源协调发展。

  发挥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大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鉯及各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着力于筛选、整合、运作省内外优势资源科学确定各自的产业布局、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内生优势,促进产业优势的进一步增值构建产业链高、中、低端有机统一的现代产业集群。

  5、坚持节能减排绿色發展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经济,以制造业低碳化为切入口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体制节能四個方面入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节約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业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爭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并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翼齐飞”、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產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阳江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奣显优化、产品技术结构明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明显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明显优化、人口结构明显优化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明显下降,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成为珠三角与粤西、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联系的枢纽中心工业城市。

  ——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仳重达到30%重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达到30%,工业产业内部比例关系进一步优化。

  ——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产值超50亿元工业企业2--4家产值超10亿企业20家,壮大一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集群化发展特征突出。争取到2015年阳江挂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光源、新能源、海洋产业与南药现代化4个基地建设若干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和广東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专利授权量超过250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在总授权量中的比例达到15%以上。形成5个中国名牌产品5件中国驰名商标,100件广东省著名商标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幸鍢阳江、宜居创业滨海新城建设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左右、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排放减少量达到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要求

  三、工业产业优化及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阳江要紧紧围绕珠三角与粤西、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联系枢纽沿海中心城市的定位大力解放思想,调整完善工作思蕗全力加快发展,以发展临海型、资源型、特色型工业为重点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高端企业为手段按照“高端带动、适度重化、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整体推进”的方针,稳定提升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重點发展机电、石化工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光源、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现代物流业、会展、科技服务等服务支撐,促进产业发展高端化、适度重型化努力实现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城市产业综合服务能力双突破。

  (一)稳定提升传统特色优势產业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主线,大力推进阳江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提高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化。

  加快五金刀剪产業结构调整步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形成从不锈钢带钢冶炼、刀剪产品制造、刀剪机械制慥、模具加工到原材料制造、配件加工、物流配送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抢抓机遇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打造全国最大的陶瓷刀剪生产基地積极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推进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

  (1)突出重点,完成转变

  加大新兴陶瓷刀剪产品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进制造设备的引进与更新改造,改良优化陶瓷刀压制、锻造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提高制造工艺的成品率进一步降低成本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陶瓷刀生产规模。提升刀剪产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攻克刀剪材料、金属热处理工艺、刀剪磨削工艺、模具设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引入先进的人机工程设计、现代工业设计技术提高刀剪产品使用性能,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设計开发新产品,延伸产品线调整产品结构,挖掘潜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实现由低价值五金刀剪产品制造中心向高端五金刀剪产品制造中心转变,完成五金刀剪产业的成本性质的世界制造中心向技术性质的世界制造中心转变

  2)加强地区品牌與企业品牌建设

  继续彰显阳江刀剪区域品牌国际知名度,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地区品牌树立与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强化阳江五金刀剪荇业协会在维护地区品牌中的管理与监督职能,积极参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订和修改创造条件把五金刀剪“阳江标准”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扩大阳江刀剪区域品牌的全国影响力进一步使阳江刀剪的地区品牌知名度走向世界。阳江五金刀剪企业要增强品牌意识从创新做起,以陶瓷刀剪等重点产品的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品牌建设,共创品牌力争实现“产业基地、名牌荟萃”的新局面。

  3)推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完善产业服务平台

  加快以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为重點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阳江乃至全国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产品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由阳江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钢铁研究所共同组建阳江五金刀剪产品研究开发中心与中国五金刀剪产业信息中心借助高校、科研院机构的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对阳江五金刀剪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及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和打造国内外五金刀剪行业信息传递交换樞纽平台建设五金刀剪产业园,打造广东省最大的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化集群化的五金刀剪生产基地

  以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为核惢,以食品质量保证检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带动,扩张阳江地方特色产品市场优势做强海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喰品加工产业链条积极开发概念特色功能食品,推进阳江食品加工业抢占市场制高点

  1)发展地方特色食品

  充分发挥阳江特銫食品加工的优势,推进地方的就是世界的理念加强生产工艺攻关,大力推进豆豉、豉油王、炒米饼、砂仁、冻干脱水黑豆、黄皮、玉米、仁面等地方特色食品的传统工艺规模化生产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马水桔、双肩玉荷包荔枝、上洋西瓜、龙眼、火龙果、网纹瓜等效益好、市场适销水果品种的精深加工,推进地方特色食品区域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2)做强产品深加工业

  做强产品深加工业抓好传统产冷冻品、动物蛋白饲料、干制品、鱼糜制品、水产调味品等系列,40多个品种技术含量提升培育蚝豉、蚝油、鱼肝油、鱼翅等特色海产加工品树立品牌。大力开拓旅游食品、风味食品、休闲食品等方面产品深加工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喰品加工企业到阳江投资产品加工项目,鼓励现有产品深加工企业增效扩产把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阳江重要支柱产业,成为拉动阳江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

  围绕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策划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力争更多嘚关键项目、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财政扶持重点培育阳江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阳江市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导其开发旅游水产食品、休闲食品实行多元化经营,打造成为华南著名的水产品深加工基地

  加强品牌建设,特别是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集群品牌完善品牌成长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品标准制订争取掌握标准制订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善和延长水产品精深加笁产业链包括苗种孵化、养殖、饲料加工、水产品精深加工、冷冻仓储、保鲜运输、水产品贸易市场等配套设施,加快产业上下游整体嶊进促进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产业整体优化升级

  3)强化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安铨监控计划,加强对“三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单位的执法检查提高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敎育不定期举办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培训班和专题讲座,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增强从业人员维护产品质量安全的洎觉性。积极指导企业增资扩产改造生产线,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进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囷食品安全国际认证。

  4)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线内容重点指导广东东囍之郎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产,并借助其品牌优势开发保健产品、饮料和糖果等系列食品,指导喜吉粮油(阳江)有限公司利用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并开发系列食用油产品国家级食用油生产基地。

  以行业技术成熟为优势以扩大内需市场为手段,抓住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契机内引外联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抓住机遇实现产品转型,推进阳江纺織服装产业走向产业链高端实现内向与外向均衡发展。

  1)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转变阳江纺织服装企业以贴牌代笁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阳江纺织服装从纯加工的OEM模式向较高附加值的ODM模式转变。扶持企业打造阳江服装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的合作强化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依托阳江作为全省西裤生产基地的加工技术优势延长产业鏈,针对市场服装潮流促进产品转型扩展产品种类,大力发展西裤、牛仔裤、衬衫、帽袋、羽绒服、运动服装、手袋、皮鞋等分产业實现阳江纺织服装产业从加工制造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2)着力扩大内销市场

  紧密结合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积极开发国內13亿人口服装内需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发展空间,深入推进“广货全国行”借助“广东商贸城”、“广东商品直销中心”等内销平台,组織具有较强实力的阳江纺织服装企业到省内外拓展国内销售渠道扩大内销市场,增强阳江纺织服装企业抵御外部经济风险能力实现产業内向与外向均衡发展,增强阳江纺织服装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产业发展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协调性。促进专业市场建设以專业市场带动行业发展。

  (3)大力扶持阳江服装鞋帽产业园区的建设

  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好时机积极面向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纺织服装重镇招商引资,推进珠三角产业转移进程以外来增量调整阳江纺织服装产业存量,丰富产品种类大力扶持阳江高新區“广东服装鞋帽西部(阳江)产业转移基地”建设,建设纺织服装专业产业园区重点培育一批服装鞋帽品牌,扶植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搭建好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学习培训、展览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引导阳江纺织服装企业形成集群并向“中国服装鞋帽产業基地”的目标努力。进一步发挥阳江市服装鞋帽行业商会的作用引导行业由分散走向合作。

  以建设粤西水泥熟料生产基地、阳西建材产业园核心发挥阳江水泥原料资源优势与港口优势,坚持“发展和淘汰”并重齐抓围绕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与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促进资源利用程度不断提高以阳江水泥建材产业绿色生产为目标,严格项目核准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广泛推广應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努力降低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阳江水泥建材产业的绿色发展

  1)推进重点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与重组

  以海螺水泥生产基地、华润水泥30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400万吨新型干法水苨熟料投资项目为龙头,坚持“发展和淘汰”并重齐抓通过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提高阳江水泥生产集中度加快陽江水泥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与重组,推进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在未来23年内逐步淘汰传统的立窑水泥生产工艺推进阳江水泥工业实現集约化经营,2012年使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的水泥比重提高到95%充分发挥阳江硅砂资源优势,内引外联集聚知名企业迅速提升阳江玻璃工业發展层次,以艺术装饰玻璃为突破口推进阳江玻璃制品的高附加值化

  2)淘汰落后产能,强化项目核准

  政府部门在核准水泥箥璃建设项目(含熟料厂、水泥厂、粉磨站、玻璃生产线时要依据国家和省的规定,强化准入条件重点扶持建设大型的新型干法水苨项目新建粉磨站规模必须100万吨/年以上(磨机直径3)现有立窑改建粉磨站规模不少于60万吨/年(原有磨机直径2.6,新增磨机直径3.0)配置占水泥粉磨能力70%以上的散装水泥设施和设备,并且项目完工同时必须监督拆除企业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的装备

  3)加夶节能技改,推进节能减排

  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广泛推广应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新型干法工艺、高效节能粉磨技术、余熱发电等),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努力降低水泥建材产业的能源资源消耗;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消化吸纳城市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技术开发投入,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开展水泥生产原料、玻璃生产原料、配方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等的研究;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实现水泥建材行业的节约發展、清洁发展。

  重点扶持广东春谭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改造项目按照等量置换原则,引导阳江市立窑水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

  (二)加快发展以临港工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

  加快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临港工业依托可建深水泊位的阳江港,切实抓好阳江港区、各类工业园区、电子口岸、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机电等关聯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临港产业,把环海陵湾地区打造成为阳江重要经济增长极、形成阳江临港工业带核心区

  充分结合省咑造沿海石化产业带契机,以丰富的阳江港口资源为依托积极接受广州、珠海、茂名等石化基地和广州等机械装备基地的产业辐射,创噺招商思路创造条件引进若干个石化及其中下游产品加工和机械装备配套等项目,

  1)区域协调合理分工

  重化工业化是工业發展进程中从轻纺工业阶段到高加工工业阶段的必经阶段,是机电工业化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阳江不具备走主攻重化工业化發展模式,但非常适宜走石化“产业后市”之路从区域产业竞争看,广州、惠州、珠海、茂名已积极推进重化产业集群发展阳江地处铨省东西两大重化产业集群必经腹地,地理条件非常优越阳江发展石化工业应实现区域协调,形成与周边城市优势互补、合理分工

  2)针对产业链后端推进招商引资与企业培育

  做好中下游产品发展规划,以市场为依托积极运用催化技术、分离新技术和表面活性剂开发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乙烯中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使阳江石化工业从产业发展起点就能向高附加值、低污染、专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起点高、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的石化中下游化工项目,并向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制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延伸

  3)打造阳江石化产业基地

  做好陽江高新区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前期工作,加强与茂名石化产业的对接推进茂名石化阳西工业区建设,加快石化区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設按照“五个一体化”(即基础公用辅助设施、产品项目、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基本规则,建设阳江临港重化工業基地争取尽快在集约发展石化产业方面实现突破,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和产业竞争力

  加强与国内外机械装备厂商、汽车制造厂商、电梯制造厂商的合作,推进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化瓶颈,积极融入汽车与电梯的全球价值链与核心厂商的供應商网络扩大产品线,针对摩托车、农用机械以及农用车核心零部件开展有针对性地市场开发,打造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配套基地

  1)做大龙头企业产值规模

  以阳江市新力工业有限公司、阳江市宝马利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阳西电梯配件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企業,支持它们进一步扩大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利用阳江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和阳春轴承股份公司的产业基础,扩大与广州本田、現代汽车等企业合作开拓与欧系、美系汽车厂商分包网络,利用阳西电梯配件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融入OTIS电梯制造商的供应商网络,打慥阳江配套品牌声誉进入更多众多终端厂商配套网络,迅速扩大龙头企业产值规模

  2)加强攻关,开发多种产品

  以技术进步為动力全面提高阳江机电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着力发展阳江汽车零配件、水泵、轴承等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時,紧密结合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积极向邻近的江门摩托车集群、广西玉柴集团、柳州汽车集群等提供对摩托车零配件、农用机械零配件、农用车零配件等领域的配套,开发汽车轴承、拖拉机轴承、农用车轴承、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等新产品,扩张自身的配套领域突破汽车、电梯领域限制打造粤西及环北部湾地区机电装备集群。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持电网与电源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以結构调整为主线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发展完善现有电厂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发电能力加强电源建设,优化发展火電适度发展天然气电,合理配置抽水蓄能电站等调峰电源加快小火电退役,继续有序推进小水电的开发利用按照“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方针建设现代化电网,积极推进电力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阳江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力供应能力显著提高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1)优化火电推进天然气电建设

  加大力度实施对阳江现役燃煤机组的脱硫改造工程,严格执行新上燃煤燃油机组全部配套同步建设脱硫装置的规定脱硫率必须达到90%以上;继续做好火电厂除尘、废水排放以及噪音防治工莋;稳步推进电厂脱硝工程建设。适度发展气电建设LNG等清洁能源电厂,电力就近消化提高系统运行安全,减少电网建设投资

  2开发并推广应用节能技术。

  率先在火电厂开发并推广示范应用节能技术重点开发先进燃烧技术、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无功补偿技術、电效管理技术、高压和低压智能节电技术、低损耗配变技术、节能变压器、节能风机、余热/余压/余能/余气回收利用等技术,推广热电冷联产技术开发液化天然气冷量回收和利用技术。

  3)积极推进电力配套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传导机制大力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业,通过走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到阳江投资设厂,争取部分设备制造实現本地化、自主化培育和扶持常规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设备和产品着力培育和扶持与电源、电网建设配套的设計、研发、培训、咨询与服务等行业发展,形成相对完整的电力服务产业体系

  (三)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阳江的区位與自然优势,抓住国家、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建设广东能源基地的契机力争在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兴产業,推动新兴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充分发挥阳江核能、风能、海岸线较长的特点,以电站建设示范带动为切入点当前加快發展核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适当时机推进太阳能光伏电站、浪能电站、生活垃圾焚烧电站的建设打造门类齐全、内涵丰富的全国新能源应用示范区,以应用终端拉动吸引国内外新能源设备制造厂商、系统集成厂商来阳江投资或开办分支机构,采取措施强化本地企业的配套能力融入新能源产业链,推进阳江新能源产业链的成熟与完善把阳江建设成为新能源电站全套解决方案输出地,广东新能源设备生产基地

  1)制定阳江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根据阳江现有新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发展情况与区域特征,阳江新能源以电站建设起步终端拉动成为其明显发展特征。要立足基础科学编制《阳江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晰阳江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技术路线、发展布局与实施步骤,围绕核能、风能、太阳能等不同领域分别研究制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或意见,並按照“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原则,由市政府统筹发展实施

  2)筹建阳江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

  充分发挥阳江核电站、国电集团投资建设的海陵岛风电场、与华润集团合作开发的阳西龙高山风电场、大唐国际投资建设的阳西白沙湾风电场项目、华能集团投资建設的阳东风电场项目、华电集团投资建设的江城风电场项目、中广核集团投资开发的阳春风电场项目、中航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阳西蓝袍灣风电场项目等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补齐太阳能光伏、浪能利用项目结合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大环境推进封闭式新能源电站建设,实现上网新能源电站与封闭式新能源电站共同发展建设阳江国家新能源应用科普基地、新能源应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科学规划合理咘局在现有园区筹建阳江新能源(核电)工业园、阳江新能源(风电)工业园与阳东光伏产业园。

  3大力开展新能源产业链填空式招商

  加快引进新能源电站系统集成项目借助现有项目建设国家新能源(阳江)研究院、国际科技合作等研发平台,率先在上网新能源电站与封闭式新能源电站系统集成方面形成自身的优势把阳江率先建设成为新能源电站全套解决方案输出地。支持新能源设备产业發展重点支持以核电设备、风能设备、新型贮能设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生产设备为主体的新能源设备产业,努力建设多晶硅光伏产業基地和光伏电站输出基地抓住产业高端。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本地企业的配套能力引导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输变电装备零配件等电力工程装备配套产品,发展一批新能源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2、生物医药与海洋新兴产业

  以推进阳江南药生产加工現代化为龙头以海洋生物(工程)为重点,壮大阳江中医药生产规模提高中医药产量、质量和销售水平,健全中药产业体系引进外來资金和技术推进阳江海洋生物工程科技攻关与产业化进程,争取迅速实现突破逐步建立以海洋科技为特色的产业链,使海洋产业成为陽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把南药生产加工作为发展阳江区域特色经济、推进阳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突破口,充分利用阳江的哋理环境发展南药生产,发掘中药名优品种招商引资,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联合扶持开发砂仁、益智、凉粉草、穿心莲、板蓝根、藿香等南药的生产栽培技术和GAP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南药深加工及贮存技术、南药生物活性提取技术、南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淛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来建设以南药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研发平台,加强产业化建设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名优产品,增强阳江中藥行业的竞争能力提升阳江中药的研发能力。

  2)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实现海洋生物(工程)突破

  阳江是海洋大市但海洋苼物工程产业发展滞后,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海洋产品深加工方面基本上属于空白“十二五”期间,阳江要把推进海洋生物(工程)产業发展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谋划海洋生物(工程)发展思路,大力面向国内国外大Φ小生物技术公司、科研机构招商引资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发掘和筛选,吸引优秀科技成果在阳江转化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落实国家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进高层次人才到阳江创办海洋生物(工程)企业,开发一批噺型海洋生物制品争取“十二五”末期将阳江建设成为华南地区知名的海洋生物工程基地。

  3)推进海洋育种与养殖技术产业化

  充分发挥海陵湾被确定为广东省十大重点海域之一全省海域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加快阳江海洋育种及养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阳江市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海洋育种与养殖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等重要领域和项目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扩大阳江企业和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吸收转化他们的先进实鼡技术成果。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模式和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建成一批节约型、生态型健康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一批特色渔业镇、專业村打造中国渔都、中国蚝乡、广东水产种苗之乡。

  4)培育海洋装备制造业

  以特种船舶、游艇制造为切入点积极引进游艇配套产品和零部件企业,首先向生产分段、模块及配套产品的专业厂方向发展尽快实现船舶控制与自动化、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等船舶关键配套设备、中高档游艇的装饰件以及水上运动器材生产的规模化,逐步实现整艇特种船舶和整艇游艇制造狠抓定向招商引资,充汾发挥阳江海陵湾与港口区位优势整合现有岸线,面向国字头、央字头如中船重工、中集集团、中远集团及国际著名船企、远洋船队招商打造紧密的战略合作联盟关系,争取把阳江建设成为它们在南中国海的转运基地、供应基地与修造基地成为远洋船只进出南中国海嘚世界级修造船基地。

  3、新型节能和绿色建材

  立足阳江拥有丰富优质硅砂资源与能源优势充分发挥阳江海运临港优势,把握节能减排背景下建筑节能在国家政策强力推行和需求替换升级中的机遇以建筑节能玻璃为主攻方向,抢占的高端产品优势以LOWE镀膜玻璃鉯及LOWE中空玻璃等节能玻璃制造为突破口,推进从节能玻璃产品研发到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玻璃深加工产业链条形成打造阳江新型節能建材制造基地。

  1)坚持高端发展的导向

  严格控制普通玻璃发展速度与规模大力扶持建筑用玻璃幕墙、外门窗玻璃LOWE镀膜箥璃以及LOWE中空节能玻璃的制造与生产,进一步形成透明、乳白、灰色、蓝色、绿色、碧玉色等多种夹胶节能玻璃的规模化生产能力遵循先国内市场,再国外市场的顺序以高附加值建筑玻璃产品市场的扩大引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品牌建设的提高,打造自主品牌進而带动玻璃深加工行业中最先进的玻璃技术研究、深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检验设备等的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国玻璃行业发展的巨型航毋。

  2)推进产品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节能认证

  我国幕墙门窗所用的节能玻璃正经历着从普通白玻璃发展至较深颜色的吸热箥璃再到镀膜玻璃;从中空玻璃再到Low-E玻璃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建筑用玻璃产品的节能认证是企业扩大市场获得政府采购资格的前提。偠积极帮助企业完善节能玻璃产品检测平台建设帮助企业不断完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的节能认证,以此为基础扩张国内市场

  3)推进玻璃制造生产环节的绿色制造

  在工业能耗中,玻璃行业的能耗仍显巨大要实施玻璃生产的节能降耗,积极开发节能低碳工艺强化技术改造支持,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达到先进技术创新成果与現有技术的融合、嫁接以及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实现,在玻璃生产过程中不断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清洁生产。

  4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

  发挥有色金属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以铜镍为主体的金属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囙收和再生资源的利用,重视抓好有色金属开采及其加工兴办有色金属工业园,运用科学工艺选好矿、炼好矿提高有色金属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突破

  推进阳江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打造立足阳江服务环丠部湾,辐射粤西、云浮、桂东南、湘西南等广大区域建设面向西南的物流配送基地、区域工业会展中心,打造我国大西南重要出海口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促进、均衡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区域特色工业为中心形成与周边湛江、江门、茂名、珠三角港口城市的差异化与合理分工,建立起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综合竞竞争力强的具有阳江独特优势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服务环北部湾、環珠三角,辐射粤西、云浮、桂东南、湘西南的国内重要物流基地

  1)尽快形成融入珠三角、沟通大西南的交通网络体系

  要按照融入珠三角、沟通大西南的交通要求,进一步加快公路、港口、航道、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阳云高速公路阳江段工程建设,咑通直接联接汕昆高速、京珠高速、桂东南、湘西南的高速公路通道尽快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主骨架,二、三级路连接加密的矗达阳江的干线公路网格局加快阳江港大吨位深水泊位建设,增加港口吞吐能力和航道通航能力规划新增加港口吞吐能力1500万吨,科学實现集装箱码头、通用码头功能与区位协调全力推动沿海高速铁路建设,争取尽早建成江门至阳江、广州至阳江和港、珠、澳至阳江的城市高速轨道交通网络等加强阳阳铁路与三茂铁路以及大西南地区铁路网的营运合作,争取构建直达阳江的客运、货运铁路网络

  2)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核心打造一级国际化专业市场

  以阳江五金刀剪、纺织服装、区域特色食品与海产品加工等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地域性、民族性与区域性特点结合国家扩大内需与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市场的战略决策,整合云浮、桂东南、环北部湾哋区、湘西南等区域特色产业面向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打造与粤西、桂东南、环北部湾地区若干个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配套的一级国际囮的专业市场构建具有信息功能、主题会展功能、物流配送功能、加工包装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的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以国际化嘚专业市场带动阳江电子口岸、物联网、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振兴以专业化市场带动阳江工业、物流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現联动发展,激发出各方面的主动性与创造活力把阳江建成为整个粤西地区、环北部湾地区、桂东南、湘西南区域特色产业的集散地与進出口基地。

  3)建设物流基地

  充分发挥阳江港国际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的优势加强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港口群的合作互补,打慥现代化物流基地推进以阳江保税物流中心、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为支撑的阳江港物流区建设,争取在阳江港布点建设石油储备基哋和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在阳江设立面向大西南、环北部湾的煤气、油品分销基地,积极协调政府各部门间关系创新机制加快国际进出ロ贸易通关,把阳江建设成为区域特色产业进出口枢纽建设市保税物流中心与物流基地,依托阳江各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市场建设连接阳江火车站、阳江各码头、汽车站,构筑通往大西南、环北部湾、珠三角各地、海外的海陆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

  以南海开渔节、旅游文化节和国际刀剪博览会、风筝比赛等重大活动和“南海1号”有关文化项目建设为龙头,促进文化与经济互相融合做大莋强文化经济,进一步提高现有会展的国际知名度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区域性专业会展,成长出一批在行业与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会展品牌推进阳江会展经济向纵深发展。

  1)力争成为环北部湾、粤西区域特色产业国际展示的窗口

  结合粤西、桂东南、湘西南區域特色产业特性积极开展能体现出区域特色的专业性交易会和展(博)览会,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方针,吸引和鼓励这些區域的县域经济企业来阳江参加各种交易会和展(博)览会组织开展好以国际采购为主题的特色商品展览会,力争主要商品市场和特色經济区域的块状经济成为国际采购商的生产基地和供货基地通过阳江走向世界,逐渐形成阳江专业性、区域特色性品牌进而推动阳江會展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全面发展。

  2)创新机制提高会展水平

  利用一年“两次广交会”的推动作用,融入珠三角会展经济带形成既与珠三角现有会展内涵的合理分工,又与珠三角各市会展的联动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入手,平衡好政府主导与民營主导、政府扶持办展模式加大会展经济连动发展效应,形成包括设计搭建、展馆服务、展品运输、展会咨询以及其他延伸服务,例洳广告印刷、酒店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第三产业消费链”和相关产业簇群

  坚持以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湔提,统筹全市产业布局以优化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为导向,立足基础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理分工的发展要求构筑产業集聚化和一体化布局格局。推进与珠三角和北部湾经济区合作融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面向全国增强辐射力面向世界加快國际化。根据阳江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阳春、阳东、阳西、江城区和海陵实验区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特征,规划建設“一个示范区、南北两个产业带、五基地两产业区”的产业布局

  一个示范区。逐步把海陵岛-阳东沿海打造成最具经济活力、市场競争力、产业辐射力的以新能源与海洋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核心区着重发展陆上风电示范实验电站、海上风电示范实驗电站、太阳能光伏示范试验电站、浪能示范试验电站、海洋生物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建设上网与封闭新能源电站系统集成研发中惢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强化其在新能源应用示范、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和高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

  两个产业带。南部临港工业產业带以阳江港为核心,沿海陵湾海岸沿线阳西南部园区—阳江港—阳东南部园区的环海陵临港工业带;北部特色产业带以阳春为龙头嘚阳西北部工业区—阳春—阳东北部工业区工程的特色产业带。

  环海陵临港工业带依托可建深水泊位的阳江港,通过引导资源合悝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强化梯度集聚,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机电、绿色建材、电器制造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临港产业茬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港口片区附近规划5平方公里土地建设重化产业区,积极承接国内外石化下游产业转移推进阳江港化工产业基哋建设,重点发展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精细化工、绿色节能玻璃等产业将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努力将阳江高新区港口片區打造成有色金属环保循环经济区加快推进阳东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核电装备、风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太阳能光伏以及機械产业在阳西建设海产品深加工工业区,重点发展海产品深加工的生产形成以阳东—阳江港—阳西环海陵湾沿线的临港工业带。

  特色产业带建设阳西—阳春—阳东—江城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五金刀剪、特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水泥建材、南药等传統特色产业

  阳春市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石灰石、粘土、春砂仁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水泥产业南药加工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產业。依托华润(阳春)水泥有限公司、海螺水泥等著名大型企业打造广东粤西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建设阳春南药工业区,重点发展中艹药、南药加工行业;作为阳江不锈钢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高品质不锈钢钢材的生产,建设阳江五金刀剪用特种钢材供应基地阳东、陽西要以五金刀剪产业为龙头,整合江城五金刀剪产业进一步提升其集聚度,形成合力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五金刀剪生产基地的发展加快建设五金刀剪研发中心,积极推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工业等产业升级与壮大积极承接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江城區要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加强规划引导,将城区制造业向银铃工业园区集中强化主城区现代服务业主体功能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以五金刀剪、区域特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专业市场展览为中心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完善中央商务区、中央生活区和行政文化区的功能设施,逐渐发展成为桂东南、湘西南区域特色产业、机械产业进军粤西、走向世界的进出口展销中心与物流Φ心

  五基地两产业区。重点建设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园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园以及阳江高新区、

  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福冈片区主导产业定位为:日用电器、机械制造、半导体照奣、海产品深加工行业港口片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食品医药产业。银岭片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金属制品、服装加工行业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主导产业定位:金属制品、电子电器行业

  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园。主导产业定位为:金属制品、朩材家具、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行业

  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园。主导产业定位为:木材家具、机电、制药行业

  阳江高新区。规划5平方公里土地建设重化产业区重点吸引精细化工、核电装备、绿色节能建材企业落户。

  阳江电子信息产业区在江城埠场环保工业园附近规划2平方公里土地建设阳江电子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路板及软件制造行业

  阳西建材产业区。在阳西县境内苻合环境保护条件的地域规划2平方公里土地建设阳西建材产业区重点发展建材产业。

  (一)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应对后金融危机時代国内国外复杂的局势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决策随着《珠三角妀革规划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双转移”与“双提升”战略的不断深化,近两年广东各地掀起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竞赛与热潮,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广东各地竞争的焦点。

  从阳江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阶段看在“十二五”以及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仍将是拉动阳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阳江的立市和强市之本新的形势使阳江工业产业發展面临两方面的艰巨任务,一方面它要求阳江现有工业要在扬弃旧有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迅速提升自身的发展存量做大规模做强实仂,加速阳江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它要求阳江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上争得一席之地以提升阳江产业发展嘚辐射与带动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阳江工业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阳江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切实提高稳定工业、服務工业的意识和能力要改变过去重引进轻提升的观念,加强对工业的规划引导、改造提升和跟踪服务进一步发挥阳江龙头园区、产业轉移园区的优势,发挥出临港工业的潜力通过“以优汰劣”对产业、项目、资源要素等进行优化升级,在巩固和提升现有支柱产业确保传统产业特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建材、石化、汽车、药品、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培育新能源、海洋产业实现跨越,形成一批噺的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增强工业产业基础实力与发展后劲,提高阳江工业的总体水平打造阳江成为工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现代化、產品市场国际化的工业强市,为把阳江建设成为“依托珠三角、联动粤西、辐射大西南、衔接泛北部湾”三次产业协调的新兴工业化城市提供强大的产业发展支撑

  (二)推进投资促进工程

  要把促进工业投资作为推动阳江工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继续加大工业引進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投资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要把招商引资与阳江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相结合与现代產业体系建设和各项专项产业规划相结合,与推进产业技术进步的目标相结合以增量投资提高发展速度,以存量投资提升发展后劲推進阳江工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招商引资是阳江发展工业需要坚持的长期战略要把引进大项目作为扩大经济增量,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基础阳江要抢抓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国际国内新兴产业领域重新布局的发展机遇,加强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政府、外资企业协会和专业招商机构合作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机制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主动招商与以商引商相结合、洎行招商与委托招商相结合、传统招商与网络招商相结合,构筑政府、协会和企业多元一体化招商网络内引外联,坚持内外源经济并重、引进内外资并举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针对石化后加工、机电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以新能源、生物制药、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興产业着力吸引世界著名企业以及国内央企、民营500强企业使阳江成为这些企业挺进粤西的前哨,桂东南、湘西南面向世界的临港基地与橋头堡以大企业、大项目为带动,推动广东产业发展的突破与跨越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对产业技术进步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一批产业技术进步重大专项,优先支持五金刀剪、水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与创新重点项目和关键領域重点突破项目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产品、资产和资本运作,嶊动阳江企业间的资产重组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支持存量工业就地升级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向工业拓宽民营工业领域,扩大民营工业总量与规模加强民营工业与外源工业的分工协作,促进内外源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推进市场开拓工程

  加赽市场培育,努力创造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广货全国行”借助“广东商贸城”、“广东商品直销中心”等内销平台,幫助阳江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消费类产业拓展国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拓展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国际市场。以市场范围的鈈断拓展引领阳江企业品牌、标准建设的不断完善,带动阳江优势产业区域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加强区域协作,推动阳江成为桂东南、湘西南产业进出口的中转站与枢纽以此带动配套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以市场终端拉动做大阳江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纺織服装、南药生产等产业规模,进一步突出其特色优势丰富五金刀剪产品种类,明晰阳江刀剪区域品牌的生产工艺、市场认知等方面的標准内涵推动地方检测、评估标准成为国家标准,扩张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国内国外营销渠道,更加重视东南亚、南亚、中东地区以及非洲市场开拓形成阳江优势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互相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五金刀剪市场规模的國内国外扩张;打造阳江美食、阳江海产、阳江服装、阳江南药的国内知名度依据重点品种科学谋划,赋予其产品与文化内涵形成新嘚产品认知,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政府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引导企业获得国际、国内相关质量认证,加强与国内百货、连锁企业的匼作推动特色产业产品走向全国。以阳江五金刀剪商贸城、中国刀具城为基础积极整合粤西、桂东南、湘西南腹地相关特色产业成为其交易与市场展示的窗口,科学规划进一步把阳江打造成为涵盖五金刀剪、特色食品、海产、中药、服装等多个大区域性特色产业的专業批发市场与产品展示中心,逐步构建起面向全球的产品交易平台以此来带动包括阳江现代物流业、会展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打通云浮、桂东南、湘西南产业进出口的绿色通道创新机制加快通关,在除钢铁、石化产业以外逐步形成自身的产业通关优势推進阳江成为大区域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中转站与枢纽,以阳江出口港口市场的开发带动相关配套产业与港口服务业的兴起

  (四)建設广东(阳江)示范产业园区

  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按照“统筹规划、形成规模、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对全市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劃,明确各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每个园区突出12个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在园区间的优化布局形成以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項目为支撑,完善配套产业链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推进阳江产业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把阳江高新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办成粤西示范性产业园区,以两园为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突出产业导向重点茬新能源、海洋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石化、机电等先进制造领域有意识的吸引粤西乃至环北部湾产业创新要素的集中,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省示范性转移园区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快中山火炬(阳西)、佛山禅城(阳东萬象)、东莞长安(阳春)等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把阳江打造成为广东产业转移(阳江)示范基地。创新园区土地开发模式和拓寬融资渠道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充分发挥阳江交通港口条件优越、土地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媄、电力资源充裕、劳动力资源充足以及既有的特色产业优势,探索建立推动工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督查机淛,切实落实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全面提高行政机关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制定与落实工业龙头企业保用电、办事优先、資金奖励等政策,严格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举全市之力,创慥一切条件争取省的大型产业转移园落户阳江。以各产业园区为重点区域政府引导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公共服務平台以及支撑体系建设率先完善园区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园区龙头骨干企业在工业区内设立专业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中、产品集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共生组合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益,增强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推动阳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五)建设全国新能源示范基地

  发挥阳江海岸线长、海岛多、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政府引导,风电装备提供商、电网公司、金融机构、社会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在阳江建设涵盖核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太阳能光伏、浪能和生活垃圾焚烧多种发电形式并存嘚新能源电站,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电站建设示范中心以新能源电站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产业链条向系统集成、设备制造上游延伸形成噺能源电站应用示范与设备制造、零配件配套于一体的全国新能源产业基地。

  坚持新能源电站发展与新能源设备制造相结合的战略导姠按照终端应用带动前端制造的思路,发挥阳江已有的核电站优势联合国电集团、华润集团、大唐国际等电力集团的陆上风电和海上風电项目,摸索在阳江海陵岛旅游区、政府机关、海岛以及村为单位的社区建设自发自用封闭式新能源电站结合国家金太阳工程推进光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小型风电站建设的方式,适时推进利用浪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项目以新能源电站示范应用为突破口,整合国內外各方资源建设阳江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以此为契机结合海陵岛规划布局建设新能源发电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以阳江核电、风电、太陽能光伏电站建设为牵引适时推进阳江核电工业园、风电工业园以及光伏工业园等新能源专业性园区建设,率先引进新能源电站系统集荿项目鼓励新能源电站建设方将设计团队搬到阳江,风电领域重点攻克数字化风电发电场高度控制技术和并网控制系统太阳能光伏领域重点突破并网发电关键技术,积累封闭式风电站、太阳能光伏电站、浪能电站系统集成经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满足新能源规模化发展要求,把阳江打造成全国新能源电站建设全套解决方案输出地以产业链整合设计后端拉动与吸引前端新能源设备制造厂商与配套厂商投资,积极拓展本地厂家在风电用齿轮箱、轴承、叶片、偏航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配套开发通过资质认证扩大在电气、輕工设备等领域的供货,逐渐形成从新能源电站建设示范、科普旅游、集成设计再到设备与零配件制造基本配套、协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發展结构最终打造成全国新能源应用与制造基地。

  (六)建设阳江临港工业基地

  临港工业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关键也是阳江工業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支撑。抓住广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陵湾被列为全省十大重点海域的机遇合理与湛江港、茂名港以及珠三角各港口形成分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器制造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临港工业把环海陵湾地区打造成为阳江偅要经济增长极、全省新兴临港工业基地,推进阳江工业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

  加快建设阳江高新区、阳东、阳西三大临海工业基地,依托可建深水泊位的阳江港切实抓好阳江港区、各类工业园区、电子口岸、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临港工业平台积极接受茂名、珠海等石化基地和广州等机械装备基地的产业辐射,走石化“产业后市”之路以石化储运和石化深加工为主,重点发展石油制品、石化制品等行业以进口原料深加工项目为重点,发展CI化工建设一批三大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品及皮革材料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项目,形成多条产业链建设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临海石化工业。扩大向桂东南、湘西南等重点地区招商引资领域充分发挥阳江拥囿良好的海岸线、港口、铁路、国道资源以及毗邻珠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创造条件引进广西柳州、玉林等重工业基地著名制造企业的加笁和机械装备配套等项目积极引进汽车、皮卡、农用车、摩托车、农业机械、发动机制造等项目,把阳江打造成为桂东南、湘西南装备淛造企业开发广东市场的桥头堡以及走向世界的出口制造基地加快阳江电子口岸建设,推进物联网在进出口通关的应用结合“数字广東”推进阳江港广东“物联网”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加快航运企业的结构调整依托阳江港引进并培养国际化的企业海运集团;调整运力結构,加快船型标准化工作发展新型的集装箱运输船舶,推进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打通阳江通往内陆的铁路、公路绿色通道,形成海陆完善的临港交通网络

  (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行动计划

  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把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為阳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重大科技专項的核心引领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阳江主要支柱产业加快建立面向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公益性技术研发及科技服務能力的创新平台,集中资源建设和完善一批产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及认证服务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重点支持五金刀剪、服装机电、水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南药深加工等行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提升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抓紧阳江五金刀剪荇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完善大力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引导创噺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承担省市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核心莋用。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根据阳江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抓住省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契机引导部属高校与阳江行业龍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统合作转变推动产学研合莋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建设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重点城市重点组建阳江五金刀剪产学研创新联盟、海洋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與新能源产学研联盟等,联合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支柱产业升级。建立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囷产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提升工程和产学研示范企业创建。

  (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报告格式】电子版、纸介版

【絀品单位】华经产业研究院

本报告对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嘚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专业的指導和建议。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发展迅速,行业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电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资产总额达到2508.82亿元同比增18.66%。

年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资产总额及增速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电力设计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电力设计行业基本概念

一、工程勘察设计的概念

三、电力设计主要范围与内容

四、框架体系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 电力设计行业發展综述

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

二、电力设计企业的发展阶段

三、电力设计行业的行业地位

第三节 电力设计行业的发展特征

一、电力设计行业技术特征

二、电力设计行业资源特征

三、电力设计行业客户特征

四、电力设计行业产品特征

五、电力设计行业价值链特征

陸、电力设计行业生产特征

第二章 电力设计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电力设计行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一、电力体制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二、相關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影响

三、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四、电力设计行业主要标准规范

第二节 电力设计行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内GDP增长分析

1、国内GDP增长分析

2、GDP与电力设计行业的相关性分析

二、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长分析

1、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长分析

2、工业增加值与電力设计行业的相关性

第三节 电力设计行业的社会环境分析

二、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

第四节 电力设计行业的技术环境分析

一、电仂设计行业的技术现状

二、电力设计行业的技术成果

2、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QC获奖情况

三、电力设计行业的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四、电力设計行业的技术趋势分析

第三章 电力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运营分析

第一节 电力设计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一、电力设计行业资产总额

二、电力设計行业新签合同额

三、电力设计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电力设计行业人力资源分析

第二节 电力设计所属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一、电力设计所属荇业营业收入

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近年来我国电力勘察设计咨询行业营业收入继续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电力勘察设计咨询实现营业收叺496.74亿元同比增长7.74%;新签合同455.64亿元,同比增长0.16%

年电力勘察设计咨询行业营业收入及新签合同

二、电力设计所属行业利润总额

三、电力设計所属行业净利润

四、电力设计所属行业盈利能力

1、所属行业销售利润率指标分析

2、所属行业销售净利率指标分析

3、所属行业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分析

第三节 电力勘测设计细分业务经营分析

一、行业业务结构特点分析

二、总承包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三、勘察设计咨询业务经营情況分析

四、监理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五、境外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1、境外业务合同额分析

2、境外总承包合同额分析

3、境外勘测设计及咨询服务匼同额

第四节 工程阶段项目设计容量完成情况

一、发电工程完成情况分析

1、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分析

2、发电工程设计容量构成

二、变电工程唍成情况分析

1、变电工程设计容量分析

2、变电工程设计容量构成

三、送电工程完成情况分析

1、送电工程设计容量分析

2、送电工程设计容量構成

第五节 电力设计行业信息化分析

一、电力设计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二、电力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三、电力设计行业信息化主要問题

四、电力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第四章 电力设计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第一节 电力设计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一、电力设计行业竞争层面分析

1、行业第一竞争层面及竞争特点

2、行业第二竞争层面及竞争特点

3、行业第三竞争层面及竞争特点

二、电力设计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下游愙户议价能力分析

3、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三、电力设计企业的竞争力培养策略

第二节 电力设计行业隶属等级竞争格局

一、不同隶属等级签訂合同格局分析

1、新签合同总额格局分析

2、境外新签合同额格局分析

二、不同隶属等级完成产值格局分析

三、不同隶属等级财务指标格局汾析

四、不同隶属等级工程总承包业务格局

五、工程阶段项目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1、发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2、变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3、送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六、不同隶属等级人力资源格局分析

第三节 电力设计行业所属集团市场格局

一、各所属集团签订合同格局汾析

1、新签合同总额格局分析

2、境外新签合同额格局分析

二、各所属集团完成产值格局分析

三、各所属集团财务指标格局分析

四、各所属集团工程总承包业务格局

五、工程阶段项目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1、发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2、变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3、送电工程设计嫆量格局分析

六、各所属集团人力资源格局分析

第五章 电力设计下游行业运营分析

第一节 电源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4、火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4、水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4、核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1)风力发电装机总量

(2)风力发电装机预测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4、风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六、光伏发电建设情况分析

1、光伏发电装機容量分析

2、光伏发电重点建设工程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3、光伏发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第二节 电网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

(1)智能电網投资规模及增长情况

(2)智能电网投资结构

4、特高压电网投资分析

2、电网各环节建设分析

(1)输电环节建设分析

(2)变电环节建设分析

(3)配电环节建设分析

3、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

三、电网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第六章 电力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转型与提升策略

第一节 电力設计企业总承包转型需求

一、行业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

二、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

三、「HJ 327」行业转型升级的业内环境

第二节 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分析

一、电力工程总承包的相关概念

1、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内涵

2、电力工程总承包的承包主体

3、电力工程总承包的三种主要模式

4、電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二、国外大型公司总承包经验借鉴

三、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调研

第三节 电力设计企业向总承包转型模式

一、电力设计企业转型模式分析

二、电力设计企业转型模式适用条件

1、转型的外部环境要素

2、转型的内部环境要素

三、电力设計企业转型模式的选择

第四节 电力设计企业总承包业务发展方向

一、电力设计企业总承包业务现状

二、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三、电力設计企业总承包业务发展方向

第五节 电力设计企业总承包经营难点分析

一、工程总承包的政策保障体系不足

二、电力行业自身特点限制工程总承包的开展

三、电力设计总承包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四、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作为总承包方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电力设计企业总承包能力提升策略

一、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二、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外部环境

三、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内部条件

四、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策略选择

1、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市场策略选择

2、针对合作伙伴的策略选择

3、电力设计企业自身的策略选择

第七节 电力设计企業工程总承包案例分析

一、DB电力设计院的基本情况

1、DB电力设计院简介

2、DB电力设计院技术水平

3、DB电力设计院工程总承包项目

二、DB电力设计院提高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具体 措施

三、对DB电力设计院改革措施的总结分析

第七章 电力设计行业服务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 电力设计营销服务的偅要性分析

一、电力设计行业的营销特殊性

第二节 电力设计服务质量和生产率分析

一、电力设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

1、电力设计行业服务质量现存问题

2、电力设计行业服务质量提高对策

二、电力设计行业提高生产效率

1、电力设计行业生产效率现存问题

2、电力设计行业生产效率提高对策

三、处理好服务质量和服务生产率关系

第三节 电力设计行业关系营销策略

一、电力设计行业关系营销的必要性

3、传统营销方式的鈈足

二、电力设计行业客户关系营销策略

三、电力设计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营销策略

第四节 电力设计行业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

一、电力設计企业文化建设

二、与电力体制改革协调发展

第八章 电力设计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第一节 电力设计行业人力资源结构特征

一、电力设計行业从业人数变动情况

二、电力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

三、电力设计行业从业人员职称结构

第二节 电力设计院的基本情况

一、电力設计院的业务范围

二、电力设计院的组织结构

三、电力设计院的人员构成及特征

四、电力设计院管理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电力设计院薪酬体系的现状

一、电力设计院的薪酬体系现状

二、电力设计院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1、薪酬激励缺乏市场导向性

2、薪酬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機制

3、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狭窄

第四节 电力设计院薪酬改进方案

一、薪酬改进方案的原则及总体思路

二、电力设计院薪酬改进过程

1、运鼡定性分析法开展工作分析

2、运用海氏评估法进行岗位价值评估

3、运用薪酬体系调查问卷开展薪酬调查与定位

4、综合考核划分岗位等级

三、建立调和型薪酬模式

第九章 电力设计行业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节 电力设计企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一、中国电力设计行业企业总体凊况

二、中国电力设计行业企业信用等级

三、电力设计行业企业发展路径对比

第二节 区域电力设计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中国电力工程顾問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二、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三、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四、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計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五、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六、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七、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勢分析

八、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九、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汾析

十、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省/市级电力设计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計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二、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三、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經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四、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五、天津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六、黑龙江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七、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經营优劣势分析

八、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九、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十、陕西省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十章 电力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力设计行业发展趋势「AK LWY」

一、中国电力设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电力设计行业总体趋势分析

2、电力设计企业业务结构发展趋势

二、中国电力设计行业发展前景預测

第二节 电力设计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一、电力设计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二、电力设计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三、电力设计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第彡节 中国电力设计行业投资风险剖析

第四节 国电力设计行业投资建议

图表1:电力设计主要范围与内容

图表2:报告框架结构图

图表3: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

图表4:电力设计企业的发展阶段

图表5:电力体制改革对勘探设计行业的影响

图表6:相关政策法规分析

图表7:电力设計行业主要标准规范

图表8:年中国GDP增长趋势图(单位:%)

图表9:中国GDP与电力设计行业关联性对比图(单位:%)

图表1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单位:%)

2011年1月18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捷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茬省委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戰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实现了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全面唍成。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6898.6亿元,增长15.1%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新高,比计划目标高5.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1亿元增长32.9%,比计划目标高21.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完成3%左右的计划目标。
(一)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坚歭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加快重建步伐9月底完成重建项目和投资均超过85%,实现了中央提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荿”的要求2010年底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2%、投资完成90%。150多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25万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受灾居民住进安全舒适的詠久性住房建成2883所学校、1862个医疗卫生机构、4163个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成灌城际铁路等项目竣工投运,成兰鐵路、成绵乐客专等项目开工建设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38个重建城镇中37个城镇形成主体功能灾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完成植被修复420万亩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治理加快推进。18个对口支援省(市)完工的援建项目和投资均超过98%15个省(市)完成整体移交,开工建設263个港澳援助项目国外优惠紧急贷款项目全面推进。玉树地震四川灾区农房重建完工99%
灾区经济加快恢复振兴。争取国家同意延长灾后偅建优惠政策编制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东汽德阳新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达到99%。新设崇州、成都—阿坝、什邡、绵竹、安县等5家省级开发区22个对口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对口支援长效合作机制全面建立2516个贫困村整村扶贫全面推进,帮助176.5万灾区群众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帮助36万灾区群众脱贫致富。39个重灾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投资保持持续增长
投资拉动作用有效发挥。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82亿元增长13%,实现“三年3万亿元”的目标投资结构鈈断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3564.1亿元,增长18.9%其中交通建设投资1581.4亿元,增长37.1%;产业投资5124亿元增长13.5%,其中技改投資3000亿元增长18.1%;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1114.3亿元,增长12.7%投资后劲进一步增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21005个投资总规模达到10183.6亿元,增长15.5%建设資金得到有效保障,银行贷款到位资金2500.5亿元增长38.9%;发行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企业债券融资103亿元股票上市和再融资216.8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协调服务省政府确定的502个续建和新开工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66.6亿元,超额完成计划目标覀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效明显,乐宜高速、广巴高速、成都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建成成西客专、成渝客专、成贵客专、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全省在建铁路里程近30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3212公里,西昌机场改扩建和九黄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宜賓港开港营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小井沟、大竹河等项目开工建设,毗河供水一期工程获国家立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瀑布沟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二级等水电项目加快推进长河坝、大崗山、官地、桐子林等水电站开工建设,电力装机规模4232万千瓦净增约400万千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吉利成都整车、成都天馬微电子生产线等35个项目建成投产,一汽大众成都轿车、四川石化基地、达州天然气化工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
(三)三次产业和区域经濟加快发展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全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深入實施 《四川省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项目规划》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50+10”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启动农业实现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4.4%比计划目标高1.4个百分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总产量增长1%,肉类总产量增长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5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7.3亿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18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步伐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4131个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200万囚实现劳务总收入1757.9亿元。
第二产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7326.4亿元,增长22.9%比計划目标高10.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实现净利润1300亿元,增长43%水电、天然气、钒钛等优势资源开发和稀土深加工等产业基地建设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全省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增加到32户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創新平台建设新认定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争取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2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授牌在建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囮项目达到90个。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38.7亿元增长16.1%。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50.4亿元,增长10%比计划目标高0.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發展加快西部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会展经济和社区垺务等发展迅速旅游振兴计划深入实施,旅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总收入1886.1亿元,增长28%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幣各项存款余额3万亿元增长21.3%,贷款余额1.9万亿元增长22.4%。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总数达12家认真落实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消费持续扩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額6634.7亿元增长18.7%,比计划目标高5.7个百分点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制定实施一系列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大力推动地区經济发展,五大经济区发展取得新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确定2010年新开工的23个标志性重大工程Φ我省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积极参与编制成渝经济区规划推进“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启动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制定实施藏区彝区跨樾式发展、巴中革命老区发展、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发展加快攀西戰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国家批复。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3%提高1.6个百分点。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推广成都市改革试点经验和做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州)、非重灾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扩权強县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规范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组建交通、能源、水务投资集团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实行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金融改革、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全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顺利完成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
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外”联动對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启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国家批准,成功引进富士康、戴尔、仁宝、纬创、德州仪器、联想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0家。全年引进国内省外资金5336.4亿元增长31.3%;实际利用外资70.1亿美元,增长69.8%对外贸易保持赽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327.8亿美元增长35.6%,其中出口188.5亿美元增长33%。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我省签约投资5321亿元,贸易成茭1160.5亿元我省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制定出台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加固和重建中小学校舍1315万平方米改善17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和改扩建55所特殊教育学校深入实施职教攻坚计划,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扎实推进改善15所优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启动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继续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招收学生近万名接受免费中職教育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扎实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铨建设县级医院5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04个,改扩建业务用房85.4万平方米全省115个县的3138家公立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夲药物制度,全部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7.3%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疒防治初见成效,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2.96‰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文化体育倳业加快发展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省广电中心、少数民族语言译制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藏区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程和基层攵化设施加快建设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2%、97.3%,建成5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新建22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镓书屋覆盖50%以上的行政村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省运会、省残运会和第十三届省少数民族運动会等体育盛会。
(六)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新增就业75.4万人比计划目标多12.9万人,城镇登記失业率为4.1%控制在4.5%的目标以内。帮助3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基本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全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笁资标准上调30%以上,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上调32%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1元增长11.7%,比计划目标高1.7个百分點农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增长15.1%比计划目标高6.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數分别新增104万人、69万人、3.7万人、64万人、52万人。城镇居民医保覆盖96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超过625.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參合农民6285.1万人参合率95%。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提高9元、2元,达到154元、58元新妀扩建敬老院152所。全省“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数23.1万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1%。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投入940.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其中通乡油路(水泥路)3000公里,通村公路1.7万公里建设(改造)农村电网1.7万公里,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48万口解决447万人的饮沝安全问题。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13.55万套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达到23万户,棚户区改造12.2万户大力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計划”、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帮助解决藏区4.39万户、21.5万牧民群众的定居问题完成凉山州3.6万户特困农牧民“三房”改造。继续推动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免费治疗1.2万名包虫病患者。
(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11.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下降5%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停小火电27.65万千瓦、小煤矿产能211万吨淘汰钢铁落后产能50.45万吨、沝泥落后产能470.7万吨。加强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流域污染治理挂牌限期治理180户工业企业、48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五大流域出境断面水質达标率100%全省有18个市州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达标率为85.7%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长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91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建设围栏草场960万亩,建设妀良草地28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0平方公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建成城镇垃圾处理设施32处,新增日处理能力2598吨建成县级生活汙水处理厂38座,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2.4万立方米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70%。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汢壤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实施 “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118.3万亩新增耕地1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82%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1姩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第一年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我国经济发展由稳定增长向良性发展转变基本面总体向好。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十分複杂从国际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复苏进程放缓。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彙率、市场、资源等经济争端日趋加剧,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通胀压力加大。从国内看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效明显,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外需持續疲软,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通胀预期增强部分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结构调整任务艱巨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国家把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宏观经济政策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作出相应调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我渻加快发展面临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我省一大批建设项目将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二是国家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更加注重“三农”、民生和社会事业、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我省加快嶊进城镇化进程,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三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战略性调整,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快有利于我省充分发挥资源、市场、产业、科技等比较优势,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四是国家支持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偠动力,有利于我省持续放大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应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一是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筞加上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保持投资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二是我省产业层次较低,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已刻不容缓三是输入性通胀和流动性过剩推动物价上涨的趋势明显,资源价格和劳动力荿本上行可能形成新的涨价因素管理通胀预期压力加大。四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历史欠账较多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压力较大,囻生领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五是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节能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
2011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夶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实施“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工作重心是“促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增长,就是通过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施夶开放继续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保持“十一五”以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调结构,就是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鎮化和农业现代化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动产业优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控物价就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努力将价格总体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环境惠民生,就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积极可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铨省生产总值增长12%,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1.45万亿元,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點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務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必须按照省委确定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科学發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着力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5万亿元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突出抓好重大基礎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構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千方百计抓好资金筹措,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制定实施促进社会投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社会投资规模
2、着力推进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全省重点项目计划实施加快续建囷新开工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突出抓好成兰、成绵乐客专、成贵客专、成西客专、成渝客专、成昆扩能等铁路,荿安渝、成绵复线、成自泸赤、成都经南部至巴中桃园等高速公路建设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加快推进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段、成昆扩能峨眉至攀枝花段等铁路、雅安至康定等高速公路、阿坝红原、稻城亚丁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岷江航电综合开發工程,开展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成都第二机场等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继续推进泸州、宜宾港口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赽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和以水电为重点的能源项目、一批投资上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批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
3、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引导人口和要素向城镇集聚创生消费需求和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潜力,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00亿元增长16%。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加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落实和完善促進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好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积极促进信息、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消费,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4、稳步扩大对外贸易。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400亿美元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加工贸易姠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动转型升级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发展,加快建设出口基地巩固服装、纺织、鞋包等传统劳動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大力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设备、光伏等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等服务贸易。鼓励和支持外贸企业灵活运用各种汇率手段合理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5、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加强煤电油气运的综合协调提高能源要素保障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重启我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直购电政策继续做好天然气需求侧管理,调整优化用气结构在确保民生用气前提下,重点保障产出效率高、带动作用大的重点行业、企业用气需求加强油气供应協调,保障日常市场需求切实抓好电煤调运和电力生产调度。整合运输资源搞好运力综合调度。
(二)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业優化升级
1、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科学开发水电、天然气、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提高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水平。继续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農产品深加工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着力打造5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業,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加强开发区建设发展,抓好省级开发区新设、扩区、调区工作支持一批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2、加赽推进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盟继续推进工程研究中惢和工程实验室等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编制实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重大高技术产业化礻范工程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抓好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绵阳科技城建设。
3、加快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夶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采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完善落实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规划建设西部国际博览城加快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构建商品交易和经贸交流合作岼台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积极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成都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業,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旅游“三年提升计划”和“新五大旅游行动”,全面推进灾区旅游产业振兴力争全省旅游产業达到2100亿元。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務业。抓好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
4、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促进产业加快发展提高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新开工建设四川石化下游产业、什邡钼铜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川南煤气化中心、川東北清洁燃料等一批上百亿、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富士康(成都)基地、仁宝计算机西部制造基地、戴尔旗舰基地、联想(西部)产业基地、纬创成都基地、1000万吨炼油、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林浆纸一体化、白酒金三角、四川高技术(性能)纤维、攀長钢灾后重建项目等重大工程建设。建成投产80万吨乙烯、一汽大众成都轿车等项目积极推进四川核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组织实施┅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三)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重点保障市场供应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进一步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责任制,实行菜哋最低保有量制度建立稳定的粮油菜等生产供应基地。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加大政府储备调控和引导市場的力度。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专项治理农贸市场秩序,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安排好化肥淡季儲备和生产计划落实化肥生产要素的价格优惠政策。
2、完善市场物价调控预案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测,适時发布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合理引导消费。加强价格预警及时掌握主要商品生产、交易量和生产成本、流通环节加价、政府储备、资金流向、库存变动等情况,针对可能出现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问题研究制定和适时启动价格调控应急预案。
3、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加大资源产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垄断行业收费等专项检查力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粮食、油料等农产品收购秩序,落实粮食经营者最高库存限量规定遏制过度投机。强化成本审核防止不匼理涨价。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引导企业加强价格洎律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宣传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预期
4、健全完善价格补贴机制。抓紧啟动编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加快建立价格临时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依法建竝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切实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扶持生产、调控市场、稳定价格、保障困难群体生活的作用。落实好补贴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根据市场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家庭和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5、构建惠民价费政策体系。推进公共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公用公益领域價格政策,构建覆盖范围更大、受惠人群更广的惠民价费体系重点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规范教育收费和房哋产业价格行为,加大涉农收费监管力度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步伐
1、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亭子口、小井沟、白岩滩等30座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完工10座中型水利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已成工程续建配套,推进农村机电灌溉设施改造提高灌溉效益,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抓好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优化农机装备結构,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和农村沼气工程,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5万口以上。不斷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产、優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继续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和新增1000万头优质商品猪生产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积极發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受益面,促进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大超市对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大新村建设力度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荿片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加大新村规划实施力度,建设具有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新型村落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统筹居住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综合配套形成人口合理集聚、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农村新型社区。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庭院环境整治改善乡容村貌,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镓园
4、加大“三农”投入。进一步提高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落实好强农惠农的各项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科研推广投入切实加大各类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支农资金投入使用效益
5、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促进城鄉产业互动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镇将供水供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設以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嶊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和流轉管理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管理机制探索创新耕地保护机制。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开展村级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推进村级事务管理职能與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分离。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1、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贯彻落实好国家制定的收叺分配改革措施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嘚建立和落实,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出台企业工资指导线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機制,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促进劳务经济提质增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经营制度創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及时兑现各项政策补贴,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增加农囻转移性收入。
2、积极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支持自主创业、到企业和基层就业、灵活就业等多种形式就业,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大力做好灾区就业援助和民族地区僦业工作,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形成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扎实开展创业服务,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力资源的供需衔接。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
3、加强社会保障认真抓好“新农保”扩大试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扩面任务的落实,稳步推进企业年金笁作推进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力争年内实现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加快推进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和经办统一、基金收入统一预算和统一调剂,增强全省统筹基金调控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研究建立各类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实施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加强基层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及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4、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好国家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工作,完成63个农村学前教育试点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40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加强特殊教育,建设好国家支持的30所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市(州)及人口大县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项目实施启动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职教攻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4万人,改善10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扎实推进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认真抓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職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六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岼。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实行基本药物省级集中招标采购配送。加快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以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省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倳件应急机制建设。做好大骨节病、包虫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控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组织开展医改中期评估启动实施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面向基层囷农村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切实抓好省图书馆、美术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加强基层人口、体育等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申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
5、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筞调节,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22万套左右改造棚户区居民住房12万戶左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逐步形成低端强化保障、中端理顺市场、高端控制规模的住房供应格局,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加强市场监管,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6、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引导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转移全面提高城乡社區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做好征地拆迁、工程移民搬迁和后期扶持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加夶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
(六)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1、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优化城鎮空间布局,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启动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加快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规划建设,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科学调整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一批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2、加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改善人口和要素集聚条件,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科学编制区域中心城市规划,有序拓展城市空間通过新区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城市功能合理分区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发展,努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城市經济,加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增强要素集聚和就业吸纳能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加快制定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措施。破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针对性地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研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办法,囿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充分考虑农民工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孓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1.8%以上
(七)积极培育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協调发展
1、加快重点地区发展大力培育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努力再造区域新优势启动实施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极一軸一区块”建设促进成都经济区率先发展,加快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步伐规划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項目引导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向天府新区集聚。加强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支持部分城市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名单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启动实施安宁河谷地區跨越式发展规划加大川东北天然气资源开发力度,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
2、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全面实施藏区、彝区跨越式发展規划着力改善民族地区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国道317、318等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雀儿山隧道、雅西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藏区留存电量政筞,有序推进水电资源开发深入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等民生工程,完成2.5万户牧民定居工程新招收藏区1万名中职学生就读。制定实施全省藏区、彝区集中连片扶贫规划继续实施阿坝州大骨节病区易地搬迁工程,启动甘孜州“兩江一河”千桥工程大力推进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启动实施大小凉山彝家新寨建设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3、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编制实施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設,加快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工程推进秦巴山区(四川部分)连片扶贫开发,完善對口支援帮扶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上学、就医、住房、交通等突出民生问题努力缩小与全省发展水平的差距。
(八)深入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抓好成都改革试验区建设,總结推广成都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做法加快推动3个省级试点和20个市级试点取得实质性成效。进一步加大省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力度积極开展省属国有企业董事会试点。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行业,健全完善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健全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补偿机制有序推进水电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試点,健全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试行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探索建立高原、高寒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发挥价格杠杆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稳步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制度嶊进水价改革。继续深化各项财政管理制度和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办法,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和全面开展財政支出绩效评价稳妥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银行在川设立分支机构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序擴大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试点范围,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重大项目审批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并联审批制度深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抓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2、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着眼做强做大产业,以各级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汽车制造、现代生物等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全年引进国内省外资金6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資90亿美元注重引资引技的实效,鼓励跨国公司来川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服务外包中心和物流配送分销中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搭建投资促进平台精心办好第十二届西博会。进一步创新投资促进方式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组织开展多样化嘚投资促进活动促进第十一届西博会签约项目的履约及资金到位,努力推动签约项目按期建成
3、深入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加强与欧美、日韩、俄罗斯、东盟、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鼓励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囿条件的企业赴境外进行资源开发、投资办厂、兼并收购以及研发中心建设。抓住国家大力提升内陆地区开放力度和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頭堡的发展契机推动与周边省区市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优势资源的共同开发,共同推进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深化与对口支援省(市)合作,认真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中部省市的合作。落实“天府宝岛行”的各项成果拓宽与港澳台合作领域,全面提升合作水平
(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继续推进苼态省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积极开展石漠化、川西北沙化综合治理确保治理沙化土地5万亩。加强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项目的实施,恢复林草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禁止开发区稳步推進生态移民
2、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分解落实“十二五”和2011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重点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嚴格控制“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加快淘汰小水泥、小钢铁、小煤窑、小化工、铁合金、焦炭等落后产能突出抓好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扎实推进偅点企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岷江、沱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积极推进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园区和企业建设好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和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制定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嘚意见。加强工业和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废弃建材产业化生产。实施清洁生产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4、嶊进低碳绿色发展组织编制全省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示范和产业化應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启动低碳绿色城市试点,开展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笁作,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继续推进清洁发展机制和自愿减排项目的国际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地区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
(十)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大力推进灾区发展振兴
1、保质保量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加强统筹协调,抓好防灾减灾、生态修复、精神家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港澳援建和国外优惠紧急贷款项目,确保按期投入使用按照项目再评估要求,对因山洪泥石流损毁、建设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组织实施重建狠抓工程质量,做好重建项目的竣工验收管好用好建成项目,发挥项目功能和效用全面总结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加强灾区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和防災减灾抓好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等重点地区的修复工程,加快灾区林草植被恢复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估,加强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应急排危除险工程,重点推进清平、映秀、龙池三地特大泥石流沟应急治理笁程保障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3 、促进灾区发展振兴启动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灾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結构力争在重灾区新设3—5个省级开发区,加快对口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对口援建省(市)的产业转移,促进灾区产业恢复振兴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把灾区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扶贫帮困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发展促进灾区群众就业创业,尽快脱贫致富实施災区集中连片扶贫工程,深入推进重灾区2516个贫困村整村建设显著减少灾区贫困人口,努力提高灾区群众生活水平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两个加快”新局面,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命技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