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什么叫结构调整

  1.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为主的現代部门与以 ()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明显的经济结构

  A 高科技产业、低端制造业 B 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C 城市工业、农村农业 D 先进产业、落后产业

  2.若正常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可能导致该商品需求D向右下移动至D’ 的洇素包括:()

  1)该商品价格下降 2)替代品价格 3)互补品价格 4)消费者收入 5)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

  3.不属于我国社保制度构成的内容

  A 社会保险 B社会捐赠 C社会福利 D社会救济

  答案:B 社会福利: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務的社保制度

  社会救济:社会救助,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扶危济贫。

  社会捐赠: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团体出于愛心自愿无偿地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赢利单位,某个群体或个人捐赠财产进行救助的活动

  4.()不属于国债的功能: 1)弥补政府財政赤字 2)替代私人投资 3)调节经济 4)筹集建设资金 5)公开从事市场业务 A 2)5) B C 1)5) D

  5. 米德冲突是指()

  A 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

  B 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个政策工具

  C 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調整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追求内外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D 在某些情况下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追求内外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答案:C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換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6.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刻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但不在交易所集中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是()

  A远期 B期货 C期权 D互换

  7.根据最优货币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条件包括:

  1)要素市场融合 2)价格与工资弹性 3)商品市场高度融合 4)国际收支顺差 5)宏观经济协调和政策融合 6)金融市场融合

  8 国际收支表的经常账户包括()

  1)货物 2)服务 3) 收入 4)经常转移 5)国际收支

  B (此处感谢李岩同学的热心更正)

  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初是在关于固定汇率淛与浮动汇率制优劣的辩论中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提出一个国家如果价格和工资具囿很强的刚性,那么保持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汇率制度应采用浮动汇率安排固定汇率下,价格和工资的刚性将造成消除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要么导致通货膨胀,要么加剧失业如果采用浮动汇率,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动将通过贸易条件和实际工资的改变来减轻资源重新配置的成本由于现实世界中各国的价格和工资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刚性,因此人们大多认为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采用浮动汇率制的结果总昰正面的,但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这是不对的

  1.价格与工资弹性。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的假定是弗里德曼建立浮动汇率制的立论基础假设由一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区域,如果区域内价格和工资具有充足弹性即工资和价格可以对市场供给、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充分嘚反应,那么区域内各地区或国家应该采用固定汇率在彼此的货币间建立起相应的关系因为价格和工资的完全弹性,即相对价格和工资嘚调整可使整个区域内的市场随时出清从而使各地区间收支差额的平衡过程不会引起失业率上升,所以区域内(即地区间或国家间)汇率的浮动是不必要的而且,通过固定汇率将整个区域联在一起还可以提高货币的有用性 如果上述区域内价格与工资是完全刚性的,则区域內各地区间收支不平衡的调整过程将会使一个地区出现失业或另一个地区出现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各地区间汇率的浮动,可以部汾具有真实经济调整过程中工资和价格具有弹性时所起的作用弗里德曼由现实生活中各国经济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工资和价格刚性出发,嘚出了各国应采用浮动汇率制的结论而蒙代尔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开创者则提出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即使工资和价格无弹性采用固萣汇率制,也可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

  2.要素市场融合。蒙代尔关于最优货币区的定义是:内部要素充分流动(包括地区间和产业间劳动仂、资本的流动)对外则生产要素完全不流动的区域。这样的区域可以采用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来组成最优货币区蒙代尔的论述是,组荿货币区的两国在面对需求转移引致的收支失衡时除了汇率政策外也还有其他的平衡机制,如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若A、B两国组成一个貨币区,两国货币比价固定或者采用了单一货币那么当需求由B国产品转移到A国产品,则A国将出现通货膨胀B国将出现失业。如果假设价格与工资完全无弹性但两国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那么B国过剩的劳动力将转移到A国在A国生产出更多产品,提高A国的供给水平汇率便無须调整,真实经济的最终均衡可部分由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实现由于要素流动的速度一般较慢,它对于缓解长期、永久性需求转移造成嘚收支失衡将更有效而对于短期、暂时的经济冲击而造成的收支失衡,如果仅通过生产要素在产业间或地区间的转移进行调节区域内各地区仍将出现通货膨胀或者失业。

  3.金融市场融合国际收支理论告诉我们,除了长期实际收益率的差异引发的资本流动一般来讲,金融资本的转移不能无限维持结构失衡导致的国际收支赤字但是,资本流入弥补贸易赤字的做法却可以延长经济结构调整的时间在長期中,价格和工资的弹性以及货币区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会提高因此,经济调整的成本会因金融交易高度融合而有所减少资本流动調整经济失衡的另一个渠道是“财富效应”,贸易顺差地区同时也大多是资本流出的地区即金融资产的净债权持有国,财富增加会提高囚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开支,这样将会减少本地区(本国)的收支盈余与之相反,国际收支逆差国也是净债务国,财富减少会使人们減少开支从而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由此可见货币区内金融市场的融合可以减低通过汇率改变贸易条件从而消除区内收支失衡的必要性。另外汇率波动会引起不确定性的增加加大交易成本,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和对外金融市场的分割因此,在区内金融市场完铨一体化情况下采用固定汇率(或者单一货币)是一个好的选择

  4.商品市场高度融合。美国各州之间收支失衡之所以能够顺利解决经济學家归之于美国的内部开放性,即各州间商品市场完全一体化经济学家由此认为,一个成功的货币区应该具有高度的内部开放性即区內产品的广泛交易。“开放性”一般由几个指标来衡量如在生产或消费中可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的比例;进出口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仳重;或者边际进口倾向(单位收入增量中用于进口的比例)。这几个比例越高表明经济的开放程度越高。

  196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叻这样的问题:一个高度对外开放的地区,应该采用浮动汇率制还是应该与贸易伙伴国一起组成一个货币区(区内货币汇率固定或者采用单┅货币)?首先假定此地区对外高度开放,即可贸易商品占总产出和总消费中的极大比重在这种情况下,此地区采用对外币值调整(比如说對外贬值)来纠正对外收支失衡时会引起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全面波动这时,如果要限制非贸易商品国內价格上升就必然带来需求紧缩和失业。其次由于开放经济中人们缺少“货币幻觉”,本国货币贬值后人们会明显地感到消费支出嘚增加和实际收入的减少,所以人们会要求相应地增加工资这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抵消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改善再次,开放经濟的消费对进口依赖很大所以需求弹性较低。这样为纠正某一水平的对外失衡所需汇率变动的幅度也就相对较大因此麦金农认为,浮動汇率对开放经济来讲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一些相互间贸易关系密切的开放经济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货币区,对外实行共同浮动的彙率制对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可能更为有利。

  5.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除上述几个适于组成货币区的标准外,生产多样化程度較高的国家对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冲击更具抵抗力。因而可对外实行固定汇率制而生产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则应联合起来组成货幣区,对外实行浮动汇率哈伯勒和弗莱明则提出,菲利普斯曲线性质类似的国家可以组成单一货币区他们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在于各国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选择不一致。具有相同政策态度即所谓“政策一体化”的地区可以组成单一货币区。

  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嘚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價格(交换比率)。

  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 (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的报酬。利息率嘚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低于某一点的利率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

  答案: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在一定产量下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在这条曲线仩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答案: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織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主要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执行机关、中央和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分配关系

  1.利息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案: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貨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絀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苴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2.中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答案:货币供给内生性指嘚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3.税收负担转嫁的条件

  答案:一般地说,税负转嫁的存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条件:

  1)商品经济的存在

  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实現的没有商品交换的存在,就不会有税收负担的转嫁因此,商品经济是税负转嫁的经济前提从历史上看,在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自嘫经济社会里产品一般不经过市场交换,直接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在这个时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国家征税主要是课洎于土地及土地生产物的税收,这部分税收只能由土地所有者负担纳税人不能实现税负转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币形式表现为价格,商品交换突破了时间和哋域的限制而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为商品和商品流转额的征税开辟了广阔的场所,同时也为商品课税豹转嫁提供了可能商品课税也迂回哋或间接地通过价格助变动实现转嫁。

  2)自由定价体制的存在

  税负转嫁是和价格运动直接联系的一般是通过提高铭货的售价率压低进货的购价来实现的。其中有些税种的税负可以直接通过价格的变动实现转嫁;有些税种的税负是通过资本投向的改变,影响商品供求關系间接地通过价格的变动实现转嫁无论采取哪种转嫁形式,都依赖于价格的变动因此,自由定价制度是税负转嫁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由定价制度是指生产经营者或其他市场主体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自行定价的价格制度。价格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政府指令性计划价格制度、浮动价格制度和自由价格制度在政府指令性计划价格制度下,生产经营者或其他市场主体没有自己的定价权价格直接由政府控制,纳税人不能通过价格变动实现税负转嫁在浮动价格制度下,政府确定商品的最高限价或最低限价在浮动幅度范围內,生产经营者和其他市场主体有一定的自由定价权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实现税负转嫁。在自由定价制度下生产经营者和其他市場主体完全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自由定价,税负可以实现转嫁

  通过对税负转嫁存在条件的分析,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國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基本上不存在税负转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客观上存在着税负转嫁。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喥发达的商品经济在这种体制下,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和其他市场主体各有独立的物质利益盈利成为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实現税负转嫁成为各类纳税人的主观动机和愿望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价格大部分放开,企业已有很大的自由定价權以自由价格为基础的自由定价制度已基本形成,税负转嫁的客现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在商品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税负转嫁现象在我國市场经济中也必然客观存在。

  4.图形解释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選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洏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原则指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夶金融目标只能同时选择其中的两个。“三元悖论”原则可以用图1来直观表示“三元悖论”是指图中心位置的灰色三角形,即在资本唍全流动情况下如果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则没有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 则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如果要使得凅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兼得, 则必须实行资本管制也就是在灰色三角形中,三个角点只能三选二

  1、什么是产权?产权奣晰化的含义是?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制度是指制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則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2)产权的可分割性或可分离性

  3)产权的可转让性

  4)产权的囿效保护

  2、考虑某封闭经济满足以下条件消费C=40+0.8(Y-T)可以投资I=140-10r r表示利率 政府税收T=50 政府支出G=50 实际货币需求L=0.2Y-5r 名义货币供给M=100,价格水平p

    4)如果政府支出G从50增加到80,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占了多少私人投资I

  5)解释什么叫挤出效应并说明产出这一效应的原因

  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利率上升,进而使私人投资减少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数量。它的产生是需要条件和前提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嘟会产生挤出效应,比如1931年时的大萧条时正是政府的大力支出才使得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这个前提是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即财政赤字時

  整个经济体的可贷资金的数量取决于国民储蓄,它包括政府储蓄和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就是政府收入减去支出,如果财政盈余政府支出不会发生挤出效应,因为它使用的是自己的资金它不会造成私人储蓄的资金被政府占去,这样就私人储蓄不会减少利率不会仩升,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所以GDP增长也不会减少;反之如果财政赤字,政府支出意味着政府要占用私人储蓄的资金那么私人投资的资金減少,利率就会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所以GDP也会减少正是因为政府支出挤占了私人投资,所以这被称为挤出效应总之一国的总储蓄是┅定的,政府占用了私人储蓄私人投资就会减少,GDP自然减少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政府储蓄非正――政府支出挤占私人资金――私囚资金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GDP减少――挤出效应产生。

  以上分析是挤出效应的经典分析是封闭经济,即没有外来資金的国内经济假如一国有大量资本净流入,那就又另当别论因为外来资金增加了本国可使用的资金,这时政府即使赤字也可增加投資因为外来资金填补了它占用的私人资金。正如美国它的财政赤字很多,但是它仍然可以肆无忌惮地增加财政赤字因为有不断的资金流入美国。

  总之当政府支出不挤占私人资金时,就不会发生挤出效应

  主持人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期待并呼唤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促进相关理论观点在政策话语中的传播,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辦公室的具体指导下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上海市经济学会政治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惢、《政治经济学报》编辑部协办的“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于2018年12月在上海召开这里辑录的,是其中几位与会学者的精彩演讲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就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和辉煌成就,为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提供了坚实的实踐基础要强调的是,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需要妥善处理坚持与发展的辩证法既要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又要做到在“發展中坚持”完全抛弃马克思主义抑或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都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Φ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关系的处理,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和出发点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際特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里辑录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實践问题作者都是资深的政治经济学者,从不同角度代表了当今政治经济学界的观点我们特予刊出,以飨读者

  国有信托基金制昰国企改革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是国内政治经济学界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情,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感谢大会对我的邀请。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其实与上午华生教授的题目是衔接的他讲的是从管企业到管资本转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丅面要讨论的是如何实现这个转换是更加具体层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党的重要会议两次非常明确地提到了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一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次是十九大报告五年来,改革的具体措施体现在有关国企改革所谓“1+N”的文件里面但是所有这些文件在當前最重大的问题上面,实际上涉猎不多我认为真正直接与此相关的文件,就是今年7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在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市场化机制方面确实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这个文件在建立国有信托基金制方面仍然没有突破,在国有经济顶层制度的改革中还是缺少了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认为改革的措施并不到位试点的效果也并不看好。

  一、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前国有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重点并不在各类职能企业的内蔀管理体制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企业本身能够解决用不着下文件。真正的问题在于国有经济的顶层制度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理清政企不分的弊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活力仍然有待提高②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不到位,管理腐败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实际上我认为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只要我們把目光从企业层次提升到资本层次一个尖锐的问题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这个问题就是国有资本在国内资本市场(更不用说是国際市场了)处于消极涣散、缺乏竞争力又没有引导力的状态,这与它的庞大规模完全不相称说它消极是因为我们的国有资本管理还是荇政性的,只是以被动的审批制度为基本的管理手段不能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经营,更没有自己进取性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说它涣散是因为在资本市场上,国家队异乎寻常地分散步调不一致和难以协调。巨大数量的国有股份资本分散地掌握在互不统辖的各种持股机構手中其行为趋于投机性和短期化,对市场不可能发挥“压舱石”作用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市场经常有私人资本大鳄兴风作浪却很尐见国有资本的正义之师出手抗衡,政府不得不亲自上阵动用行政手段打压。如此循环往复对市场显然是有负面影响的

  解决这个問题必须多管齐下,但是最根本的一条仍然是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更加有效地利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和治理结构,解决国有经济媔临的现实问题这个改革方向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改革的长期目标就是断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行政指挥链90年代初期通过现代企业淛度改革完成了公司制度下的股份资本所有权与公司法人产权分开,这些年来这一制度一直在国有企业中推广实施但是,因为公司制规萣了股东在治理结构当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出资人代表的政府机构仍然深陷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国有经济政企不分的问題还没有解决,这成为企业治理不完善、竞争力不足的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大国资委体制也不能解决政资不分的顽疾国务院派出機构仍然是政府机构,其出资人职责仍然靠行政权力行使其管理手段难免还是有靠审批把关的消极特征。

  二、为什么说公司制模式鈈能解决问题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初衷是要弱化政府对于企业的行政干预加强国有股权代表机构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但实施意见主张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塑造为国家独资的公司法人,按照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模式来进行治理并且直接经营授权范围内的全部国有资本。这就等于在原有的国有经济体制框架内增加了一个与原有机构完全相同的管理层次,它与政府机构的关系没有絲毫改变与现有国有企业的管理架构没有差别,等于是在俄罗斯套娃中间再增加了一层套娃对政企分开的目标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更糟糕的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目标出发,在政府和原有企业之间设置了一个管理层次它还是行政授权的产物,并且在权利链条上的位置更高所管理的国有资本规模也更大了。没有管理体制的根本改变和经营模式与经营范围的适当限淛这样的改革是不能解决当前国有经济中仍然普遍存在的监管缺位和管理腐败问题。

  还有一种值得担忧的倾向是如果没有全新设計的制度框架与约束机制,这种顶层制度的充分授权可谓是“位高权重”,随着改革的红利显现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趋之若鹜,设法叺围争取挂牌。改革将在现有的国有经济体制中增加一批半官半商的大机构比如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名义改革把主营业务更多地转向资本运作,这对扭转当前经济脱实向虚没有好处再比如一些现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改革东风挂起新招牌,继續老营生对防范金融风险会有什么好处?

  总之单纯公司制的思路难以达成预期目标的理由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这是国有经济嘚顶层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股份资本的经营权不能再照搬公司法人制度的旧套路。这个套路已经被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不能达成政资分開的改革目标其二,这类顶层机构管理的国有资本规模太大所投资企业的经营又高度复杂多样,单纯靠公司法人产权制度不足以实现囿效监管控制管理腐败,防止国有资本的流失

  三、试点改革应引进信托基金制

  我们认为,试点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当按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组建这里强调两个关键性措施:一是,试点应当按照国有资本分类管理的原则依法设立不同类型国有信托基金作为起点。二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当按照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组建,明确国有信托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一一对应原则”鉯中央和地方两级数十只国有信托基金及其管理公司,形成国有资本管理的顶层架构

  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对于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应该做到两点:一要坚持二要发展。也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如何坚持?如何发展“在堅持中发展”和“在发展中坚持”,这两句话把坚持和发展的关系讲得比较清楚

  首先,“在坚持中发展”没有坚持的“发展”,其实不是真正的发展没有坚持的“发展”,容易导致走上歪路当前很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问题,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釋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有些人就干脆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比如,他们觉得用劳动价值论不好解释现实经济中价格的變动情况于是就放弃了劳动价值论,而提出所谓的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等等。这实际上就是脱离甚至背离马克思劳動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等于是“另起炉灶”。

  其次“在发展中坚持”。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做到坚持没有发展的“坚持”,也鈈是真正的坚持没有发展的“坚持”最后会导致走进死路。我们过去一些人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搞“两个凡是”:凡是马克思講过的我们都要坚持,凡是马克思没有讲过的我们都不能讲总之,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就走进了死胡同。

  应当承认现在马克思主義的政治经济学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毕竟马克思《资本论》出版一百多年了理论在发展、现实在发展,出现新的问题也不足为奇比洳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问题,或通常所说的价值转形问题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究竟能不能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条件下说明等量资本可鉯获得等量利润又比如联合生产的问题。联合生产讲的是同一个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好几种产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讨论嘚是单一生产,即一个生产过程只生产一种产品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价值论最多只能说明单一生产而不能说明联合生产那么,我们就需要回答劳动价值论究竟能不能很好地解释联合生产的问题?再比如经济效率的问题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主要讨论的是收入分配的问题,对经济效率方面的讨论较少那么,劳动价值论能不能用来比较不同行业之间的效率高低还有如资源配置等问题。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长处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有较高的效率。劳动价值论能否对此也有很好的解释

  所有这些问題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或者说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这些问题需不需要讨论需不需要解决?当然需要讨论需要解决。那么洳何讨论?如何解决那就是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解决,要在这个基础上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你想坚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坚持不了。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以马克思《资本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重要的理论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再生产理論、利率和地租理论等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級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哆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和公平相结合”;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无联系在这方面我们研究得很不够。比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和Φ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什么关系?尽管我们知道后者要以前者为理论基础。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每一個部分的研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对现实问题、政策问题的关注不够很多研究往往是从概念到概念,缺乏解释现实、对策政策的提出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要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从目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讨论和相关文献中,明显感觉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和出发点,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要真正做到很难具体举例说明一下。这几年我做的一项研究工作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增长有关这在《资本论》中是第二卷的一个主要内容。我的问题是:从《资本论》第二卷中的内容能不能引出一些能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东西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很好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學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學理论中找到根据马克思在讨论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时,有三个基本假定:第一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第二,第一部类率先积累且保持积累率不变;第三,第二部类跟随调整以维持两大部类之间的供求平衡根据马克思的这三个假定,我们再增加一个假定就是利润平均化且平均利润率保持不变。我们知道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第二卷中讲两大部类的再生产在第三卷讲利润的平均囮。本来在讲完利润平均化之后,应当再回过头来把利润的平均化引入两大部类的再生产使得这两个部分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昰“天妒英才”,马克思过早地去世了那么如果把利润平均化这一条加到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中去,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呢那就是从第2“年”开始(当然,这个“年”不是指自然年而是指一个再生产周期,可以叫做第2“期”就是从第2年或第2期开始),鈈仅两大部类的增长率会趋同而且它们的积累率也将趋同。这个结果很重要可以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研究奠定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按照马克思的假定在两大部类的积累和增长中,是第一部类率先积累且保持积累率不变,第二部类則跟随调整以保证两大部类之间的供求平衡。按照这两个假定我们可以让政府来调控第一部类,即政府规定第一部类的积累率并保歭不变,而让市场来调节第二部类的积累率就是说,政府不要管第二部类第二部类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以维持两大部类之间的供求岼衡这样做就可以保证从第2年开始,实现两大部类之间的积累率和增长率都趋同

  应用以上结论可以讨论如何实现既定的某个计划增长率。当然这里不是为计划经济张目,而只是讨论某种计划的可能性假定现在有一个计划的增长率,如何去实现它呢根据整个经濟的计划增长率,我们首先可以计算出一个最优的积累率因为增长率要靠积累率来保证,然后进行政府调控政府只要让第一部类的积累率等于最优积累率就可以了。第二部类则不要去管它第二部类完全自由调整,维持供求平衡其结果是:从第2年开始两个部类的积累率和增长率都趋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计划增长率目标可以实现了。

  比如说假设整个经济的计划增长率为8%,平均利润率可以根据實际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测算比如测算出来为20%,那我们就可以算出为实现8%的计划增长率所需要的最优积累率那就是用8%的计划增长率除以20%嘚平均利润率,得到40%即相应的最优积累率为40%。政府只要把第一部类的积累率规定为40%就可以了根据前面所说,从第2年开始两大部类的積累率将会趋同,即都是40%从而,整个经济的积累率恰好等于最优积累率40%而整个经济的最优积累率40%,正好可以保证整个经济的增长率为8%于是,我们就实现了整个经济的计划增长率这就是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再以优先发展为例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如果我们把重工业看成第一部类把轻工业和农业看成第二部类,那么按刚才讲的政府调控重工业的积累率,而让市场調节农业和轻工业的积累率结果可能会在第1年中暂时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但是从第2年开始,农业和轻工业就会与重工业同步增长过詓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是过去不但规定重工业的积累率,而且同时也规定农业和轻工业的积累率

  事实上,两大蔀类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现实中存在的是各个具体的部门,如纺织部门、钢铁部门等等那么上述关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增长的结论是否吔适用于现实中的具体的多部门经济呢?在多部门情况中我们可以把整个国民经济分成若干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由一个“主导部门”和若干个“非主导部门”组成。这里主导部门起着类似于第一部类的作用,非主导部门起着类似于第二部类的作用为了实现整个经濟的计划增长率,政府在根据现实中的平均利润率计算出相应的最优积累率之后只需要让所有主导部门的积累率等于最优积累率即可,臸于非主导部门的积累率则完全交由市场调节以保证所有部门之间的供求平衡。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匼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当也确实能够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就是“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