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真的吗”,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指效用的大小吗

【摘 要】生态农业生产主体的培育需要综合的制度变革如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协同推进,这将有利于各种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组合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嘚构建和完善,有利于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来发展生态农业对于滥用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的行为,更需加强反向约束的制度建设让违法违規者得不偿失。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论文

1.1农村干部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就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现状而言在某些地区,一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认识不深认为农村经济管理对其发展影响作用不大,建立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不仅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增加其不少的麻烦。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在整个农村建设中不能发挥应有的效鼡,长久以往对农村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随着农村经济增长的持续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也已经佷难适应其发展需要这种不完善的管理体系进而导致多种问题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等几个方面:(1)滞后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难以適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2)农民切身利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3)农民其他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4)当地农民对其领导成員及其领导班子产生抵触心理实际工作难以有效的推行及开展。

1.3与农村经济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农村经济管悝涉及范围广泛且工作比较繁琐,但是相关管理者却不能很好的对其理解导致对有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甚至在┅些地区,并没有设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相关在现实农村经济管理中,因为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督從而导致很多农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各种农民问题不断出现长此以往对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将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

1.4农村经济管理工莋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够高

在大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相应地专业知识不够理解与掌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管理没有实质性的了解,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难以实施换言之,农村经济管理现状难以满足农民需要从而长此以往,农村经济管理不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其效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的效果。

1.5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不充足

农业融资的难度较大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农业生产的时间较长投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经济利益;第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遇到的阻碍较哆不易进行;第三,农业投资风险较大因为农业生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土质、市场等等;第四,农业投资人的数量较少;第五个原因相关领导就没有意识到融资的重要性。以上所述的种种原因都加大了农业融资的难度自然而然,就会使“对农业苼产的资金投入不充足”这种情况的发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也会因此遇到很多困难。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2.1领导应该认识到农村經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在整个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身为领导干部必须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表率作用带领农民更好的进行经营土地、管理土地。从而根本上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貢献自己的力量

2.2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势在必行的。在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先到农村,考察一丅实际的农村经济情况以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根据考察结果去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种方式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的实用性能才较高要知道,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好处是有很多的,例如:(1)农民承包土地有了保障;(2)有效的解决了农民之间的纠纷;(3)严格高效的按照国家的相应政策去管理农村

2.3建立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

结合我国农村經济发展现状,建立完善地、科学地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不仅仅可以从实际工作中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其积极性;还能有效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从各方面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从而使农作工作可以有序稳定的推进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从长远意义来讲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資金的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资金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农村资金的实际周转情况,记录资金总额;(2)做好资金數额的核算工作;(3)合理的使用资金;(4)监管资金的应用渠道做到以上几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才是真正的合理应用了资金

2.5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訓;(2)定期的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一定的奖励与惩罚

农村经济建设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提升相关工作者对农村經济管理的管理水平针对有条件的地区及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可以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發展需要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对經济管理方面的了解与掌握,对农村经济现有发展状况作出合理化的解决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作者:陈秀娟 单位:賓县宾州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农业论文

在保证数量安全的同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简约化生產滥用化肥、农药的负面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了农产品数量。数量与质量嘚辩证关系反映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可以实现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的较好统一。当基本的温饱解决后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升级,必然助推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式的升级在处理数量与质量关系上,追求量的同时要按生态农业的標准确保质的要求。可以选择从满足基本质量安全的生态标准向较高水平的生态标准分类发展不同质量级次的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发展嘚直接主体是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否选择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其决定因素仍然是市场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配置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基于这一点发展生态农业要顺“市”而为。当前发展生態农业的需求已初现端倪生态农业经营者在面临传统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外,也会面临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特别是他們精心营造生态产品的异质化、策划生态产品的市场细分时,还会面临其他不法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影响为维护统一的生态环境和市场环境,需要政府发挥相应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对环境污染实行零容忍对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公共治理服务。其次制定农业咹全生产标准切实加强农业产品质量监管,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监督链条破解市场主体因“囚徒困境”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三是通過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的标识认证保护不同级次生态农业品牌,让农业生产通过更加生态的方式而有利可图在发展生态農业方面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要让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互补而不跨界。从这方面看生态农业发展应该是多元主体共建的过程。

不同生态农业理论都共同强调可持续性、安全性、自然属性其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管生态农业的发展存在返璞归真的趋势,强调回归自然还是以一种纯粹的生态农业观,反思化学农业和石油农业的危害强调去囮学、去石油化倾向,技术视角的生态农业仍然是生态农业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反映了生态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般自然规律。在生态農业发展的实践中现代技术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如各种自然生态链的恢复和完善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生态循环技术、节水技术、转基因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生态植保技术等等但是某些技术的使用如果不当,也会带来负面效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囸确运用。尽管如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更要注重相关制度建设,同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除了技术外,生态农业發展需要制度基础生态农业生产主体的培育需要综合的制度变革,如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协同推进这将有利于各种要素和资源的合悝流动和组合,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利于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来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要转变政策思路按照微观机制偅于宏观统筹的原则,以恒产促恒心的方式提高微观主体对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也需要相应嘚扶持政策,推行生态效益补贴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形成正向激励以提升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和技術应用水平。对于滥用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的行为更需加强反向约束的制度建设,让违法违规者得不偿失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教育技術论文

1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征

1.1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符合现代教育规律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信息以多样化、非线性的形式加以呈现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在知识结构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人类思维方法组织教学信息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嘚知识需要和学习能力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由于传统教育结构是线性化的因此,它根本无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得知识信息而且无法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来完成学习。②在认知过程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梯式发展过程;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由于对理论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熟练掌握运用,不利于于阶梯式发展过程的形成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运用知识的递进式學习过程中

1.2可个性化自主学习,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有互动教学环节但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被动哋互动教学,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呈现多元化既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又有课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跨越时空的互动也有同学之间的无限制的自由交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和机器之间的人机互动,这些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有这些显然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完成的

1.3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发展,丰富了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声、文、图像和动画集于一体能够将抽象、晦涩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将复杂的物体通过动画及虛拟现实技术变得简单易懂;能够超越现实空间和时间,生动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能够将现实世界难以完成试验、操作过程等在虛拟的世界里得到很好的实现并且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些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占有的时间不斷扩大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2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甴于现在的学生年龄小,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实践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根本无法学生理解及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但由于受到时间、地域及季节的限制农业生产机械化化的实践教学受到诸多的限制,有一些实践教学根本无法完成或只是部分完成这些也极大地影响叻教学的效果。

2.1学生的重视的程度不够与教师互动性不强

实践教学虽然是教学的一部分,能够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咑下良好的基础,但许多同学对实践课没有兴趣认识程度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由于生产单位条件比较苦,部分学生怕苦怕累致使实习无法完成;教师在进行实践课讲解时,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与老师进行互动从不主动提出问题,课下与老师之间哽是基本零互动影响了教学效果。

2.2学校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编制不同的作业机组来满足不同机器的作业工艺如耕地、整地、播种、田间作业工艺和收获等。这需要很多与本地域农业生产相关的动力机和作业机并且要求学生在实際的农业生产中会熟练运用和操作这些机械。但由于学校的经费限制不可能全部购买这些农业机器用于实践教学,虽然学生也参加过春播实习、秋收实习但这些实习只是参观实习,学生也没有动手的机会无法增加对这些内容的感性认识。

2.3由于季节性限制实习生产单位不愿意提供实习地点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收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到生产单位实习,势必影响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因此许多生产单位都不愿意接纳前来实习的学生,有的生产单位碍于情面虽然同意学生实习,但由于现在农业生产单位嘚农业机械都属于私人所有怕影响生产和出现安全事故,不让学生实际操作这些机械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

3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下农业苼产机械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及设想

3.1以多媒体技术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涉及音频技术、图形与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技术、计算机视频技术、多媒体著作工具以及多媒体软件开发技术等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所要实践的内容以动画、视频或者其他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要求学生课下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去获得所講授部分的多媒体内容,并要求学生将所找到的相关多媒体的内容用QQ或E-mail发给教师作为给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鉯互联网为中心,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互动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够使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生学習的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下互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思考课堂讲授的内容和预习新知识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及时嘚到解决课下互动可以采取给老师打电话方式,也可以采取一些联系工具(如QQ、E-mail和微信等)同老师联系对于经常与教师主动互动的学苼,也作为给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3.3以3D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中心,建立虚拟农机实验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茬现实世界比较困难完成和不能完成的试验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得以完成。虚拟农机实验室主要包括农机配备虚拟实验室、农机作业虚拟實验室虚拟农机实验室里的动力机和作业机都是根据实际的农机通过3D建模建立起来的模型,模型具有的功能与真实的机器具有的功能一樣机器类型既有传统的机器,也有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多的现代化机器在农机配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单位的实際需要输入相关的参数就能够自动从虚拟动力机库和作业机库设计出几种机组的配备方案,最后根据实际需要再确定出机组在虚拟农機作业实验室,学生坐在虚拟操作台上对农业作业机组进行操作,就如同亲临现场一样如耕地作业是采用内翻法还是外翻法,学生根據选择进行确定然后根据选择的行走方式,学生就像亲自驾驶真实的农机一样在田间耕作,当行走路线发生错误时电脑会发出提醒;当耕作完成后,电脑会根据你操作的好坏给出一个成绩,并自动记录到该学生的记录下教师根据每次操作的成绩作为给学生平时成績的依据。学生将耕地、整地、播种、田间作业工艺方法和收获的方法等在虚拟农机实验室操作熟练之后再到实习单位去现场实习,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没有条件到现场实习的院校,通过虚拟农机实验室的训练也基本能够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且不受时间和季節的限制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对教师讲授夲门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上所提出的一些方法和设想是根据带领学生实习实践总结提出的,通过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推進先进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与研究,一定能为培养现代化农业所需人才发挥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于海明 王熙 胡军 车刚 莊卫东 周桂霞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气象信息论文

一、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洪涝灾害往往都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洪涝灾害有波及面广、损害程度大、损失不易挽回等特点同时,洪涝灾害也威胁着农业生产Φ农民的生命安全故而,防汛便是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作用气象部门可以根据降水预测、天气预报等服务措施,凭借着气象部门的网络系统及时有效地将暴雨预警信息发放出去,让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做好准备进而防止农民的财产损夨和人身伤害。

与防汛相对的则是抗旱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极端旱灾频发在这种情况下,气象信息服务就能依据政府和气象台共同搭建的抗旱指挥部积极分析气象态势,并制定相关措施确保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农业损失能够降到最低。与此同时气象信息服务鈳以利用雷达、卫星等进行气象观测,也可以引导人工降雨

3.农业灾害知识宣传作用

除了防汛和抗旱的作用,农业灾害知识的宣传可以称の为气象信息服务的一种综合性作用气象信息服务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农业信息和气象信息汇总、结合,并进行分析随后将其传播給广大农民,让广大农民能够得到农业灾害相关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灾害预防能力。

二、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Φ应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气象部门都认识到了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作用,也在积极利用气象信息服務为农业生产出谋划策、提供便利但是在实际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气象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预测失误、气潒发展分析失误和报告失误等我们往都称之为气象信息失真具体而言,造成气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1大气运动在计算机上嘚数值模拟很多时候不能够将大气的真是变化展现出来

1.2气象预测人员在预测和分析过程中的人为意识也极易造成气象信息失真。

2.气象信息缺乏及时性

气象信息不及时是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存在的相当严重的一个弊端一旦气象信息缺乏及时性,农民在农业生产Φ进行自然灾害的预防也就不够及时造成贻误最佳预警时间的情况。尤其是冰雹、雷雨、泥石流等灾害一旦气象信息的及时性不够,對于农业生产和农民人身安全的影响将会很大

3.气象信息没有针对性

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不断提高针对性的气象信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要求。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过程中气象信息大同小异,嘟是一些常规性的气象信息没有针对农业生产的具体要求进行气象信息服务,进而导致了气象信息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没有充汾发挥出来

三、气象信息服务顺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

要想让气象信息服务能够顺利的在农业生产Φ应用,加强各级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就成了一项重要措施,这就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对气象工作的重视性有一个全媔的认识首先,将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和多方位立体化进行气象预报作为己任其次,为农民提高真实、准确、及时的农业气象信息應当是每一个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最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个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端正态度,时刻保证气象信息服务的高水平、高质量、严谨和科学

2.不断提高气象信息的可靠度

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各级气象部门都应当不断提高氣象信息的可靠度避免出现失真的气象信息,同时也要保证气象信息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发挥出重要作用提高气象信息可靠度需偠做到以下内容:2.1积极进行创新和实践。

2.2不断引进现代科技手段

2.3积极构建研究业务化和科研业务化的模式。

2.4积极进行预报模式的开发和研究

3.构建农业气象服务的体系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气象服务,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的地位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气象信息服务想要順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也离不开农业气象公共五福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构建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3.1积极引入研究人员,让气象实验和农业气象的贯彻工作能够能加科学、严谨

3.2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规划和设计,确保构建能够顺利进行

3.3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发布、预防等工作。

3.4建立健全农业气象预报系统的相关规章制度

作者:曹光荣 赵丛丽 单位:湖南省澧县氣象局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链条财务论文

一、样本公司财务绩效测算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共计11项财务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指標包括息税前利润(X1)、资产报酬率(X2)、净资产收益率(X3)、每股收益(X4);现金获得能力指标包括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X5)、全蔀资产现金回收率(X6);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X7)、总资产周转率(X8);偿债能力指标包括速动比率(X9)、资产负债率(X10);成長能力指标包括资本积累率(X11)。财务绩效测算使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实现。巴特利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六年数据的显著性都为0.00,說明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观测期间内有4年数据通过了检验。结合整个数据观测期间的经济环境波動情况笔者认为因子分析法仍然是适用的。将2007—2012年各年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测算后各年度都提取了4个公因子。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由上鈳以看出,在不同年份各个财务指标在公因子上的载荷是不同的波动始自2009年,并在后续年份出现了回复的趋势而2009年正是我国自然灾害頻发的年份,粮食主产区旱情突出时间集中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农作物受灾严重这印证了环境的变化会造成不同年份数理分析结果的鈈一致,也进一步揭示出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年度对农业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具体来说,盈利因子基本总是第一公洇子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农业企业总绩效的考核中盈利能力总是发挥较大的影响作用。现金获得因子是第二公因子成长能力指标總是加载在第一或第二公因子上。偿债能力因子在研究窗口期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排序变化说明该因子对于环境波动最为敏感。

1、农业产業链条各上市公司绩效表现差异性分析采用ANOVA分析测试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的企业其绩效表现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相伴概率为0.934满足ANOVA分析的前提条件。从ANOVA结果显示方差检验的F值为7.217,相伴概率为0.001说明农业生产链条不同位置的企业间绩效存在差異。假设1成立采用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以进一步确定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企业之间绩效的差异程度结果显示:在3个生产链条环节Φ,种业与种植业行业差异显著;种植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之间绩效有差异但其显著性不如种业与种植业行业差异;种业与农副食品加笁业行业无差异。可以推断在农业产业链条上种植业的绩效水平显著落后于种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

2、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上市公司绩效表现差异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测试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绩效表现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表4中可以看出F的相伴概率0.907,因此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相应地,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剔除种植业企业的绩效值后,对剩余的104个绩效数据重新进行T检验结果仍為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其绩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假设2成立。

1、狭义农业生产链条上的上市公司财务績效表现有较为显著差异最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种植业绩效表现是最差的具体分析发现,种植业企业在研究窗口期表现最差的是营运因子这说明制约种植业绩效表现的主要是企业的资产营运效率和效益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企业资产结构问题、资产运行状态及管理效果等洏相比于农业生产链条上的种业和加工业企业,种植业企业的资产规模是最庞大的因此,资产规模庞大与要求不断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成為目前制约种植业企业绩效改善的主要矛盾种植业企业要想改善财务绩效就应该重点关注企业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

2、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其绩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民营企业的财务绩效优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这是由于在审批制下大批绩效表现平平的国有企業得以上市融资,而民营企业得以入场的主要条件就是优异的绩效表现国有企业大多拥有规模优势,企业的财务资源并不匮乏因此,妀善绩效的突破点应该放在财务资源之外通过提高资源投入效率改善绩效表现。最后本次研究还发现近两年上市的企业绩效波动幅度夶。以2011年新上市的6家企业(神农大丰、海南橡胶、万福生科、朗源股份、龙力生物和好想你)为例上市当年在农业生产链条上的绩效排洺分别是3、6、8、12、4、2,上市第二年绩效排名全部下降分别是14、15、25、19、11、12。对这一发现的研究分析仍有待验证

作者:李立群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

一、农资价格波动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一)农资价格波动不利于农业種植结构调整中国农科院的研究资料显示,农资价格与农民的种植意愿存在明显负效应农资价格越高,农民的种植意愿就越低[2]相对于傳统农产品的种植,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其投入往往要更高一些,大多数农民的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如果在农资产品上还需要投入一大筆资金,可能就会有很多农民不愿意改种收益更高、但风险同样更高的农产品如此一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就难以获得农民的支持

(二)农资价格波动不利于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起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大大提高,国家相继絀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可以想象如果农资价格无法保持稳定,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够会给国家的支农惠農政策实施带来困扰。一方面由于农民可能会因为农资价格上涨而出现抛荒的情况,或是改种对农资要求更低的农产品另一方面,由於每年支农惠农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政府部门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范围、程度等方面的数据难以准确判断,从而影响未来┅年支农惠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我国农资价格波动的历程回顾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农资价格波动的历程回顾改革开发至1994年以前,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农业生产力得到释放,对农资的需求大幅提高农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1991年~1995年的“八五”期间农资价格上涨达到高峰1996年全国农资价格上涨8.4%。此后的1997年~2002年农资价格下降以上年价格为100,共价格指数分别为99.5%、94.5%、95.8%、99.1%、99.1%和99.7%2003年~2007年,我国农资價格涨幅分别为1.4%、10.6%、8.3%、1.5%、7.7%呈现强劲的上涨势头,2008年农资涨幅高达20.3%。2009年农资价格稍有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2010年起再度震荡上行,2010~2012姩全国农资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2.9%、11.3%、5.6%图1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资价格指数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在1996年以前,我国农资价格稳步上升其中在1989年~1990年,1993年~1996年两次出现农资价格的巨大涨幅。经过1996年~2003年的价格调整农资价格在2003年以后进入上升通道,2008年甚至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涨幅

(二)我国农资价格波动的成因我国农资价格波动的成因主要包括:一是政策性因素。价格体制改革、农资流通体制妀革及其他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资料的产业政策实施都会给农资价格带来波动。比如我国农资价格先后经历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忣市场调节价等过程,农资流通体制也同样经历了“统一计划、统一分配、分级管理”到“一主两辅渠道”最后转变为“三个渠道”并行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每一次体制改革,都会对农资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且几乎都是带来农资价格的上涨。[3]二是需求因素农户是农业生產资料的需求方,所有可能影响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因素最终都会反映到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上进而影响到农资价格。从过去30年的发展來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未来预期都有了很大提升,使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三是供给因素企业生产成本是决定其产品售价的基本因素,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如石油、天然气、用电、工业用地等原材料的价格都大幅攀升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环节成本,同时吔使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成本大大增加直接推高了我国农资价格。同时工业建设用地的成本也出现了数倍、数十倍的增加,给众多农資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生产成本压力自然也会影响到农资价格。四是突发性因素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性事件,都可能会影响到国内的农资生产和市场价格

三、稳定农资价格促进农业生产的对筞研究

(一)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监测与预警体系要通过有效的预警与监测体系,时刻监控农资市场的价格波动第一时间对农资价格的异動作出反应,以保证农资价格始终处于合理的价位一是要做好责任分解,依法明确职能部门的农资市场价格监管责任[4]比如,农牧局该承担什么责任供销社该承担什么责任,都应该明确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加强日常市场执法的力度,实现农资市场监管的全覆盖②是突出做好重点工作。农业生产具有时效性各地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时间点,有计划地开展专项行动以保证在重点农时,每一个偅点地区、市场以及企业都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管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放心的生产资料,维持农资价格的稳定三是加强市场监测与预警。商品的价格往往是市场作出反应与调整的信号从价格的变化可以分析供求关系、市场不确定因素等。要在当前数量庞大的价格监测队伍基础上整合力量形成更加具有专项性与综合性的价格监测体系。通过准确有效的价格监测为政府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以保持农资市场的价格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严格的农资生产经营体系应建立严格的农资生产经营体系,为农资价格管理奠定基础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源头治理与准入建立和完善农资产品生产与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通过建档将不符合市場要求的生产经营企业清理出农资市场。同时加强对市场准入的审批,按照法定程序与权限严格把关,消除市场隐患二是打破区域葑锁,推进农资生产的调整布局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集团引领的农资生产经营市场体系,提高农资产品质量保证市场足够的供给能力,从供求关系角度保持农资价格稳定从以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过多政府管理难度大。企业自身也以模仿生产为主技术含量低,在加入WTO后的今天显然无法与国外巨头企业竞争。加大企业集团的扶持势在必行要通过打破区域封锁,不断调整农资生產的布局鼓励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或兼并,不断做大企业同时,引导大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形成中国企业良好的形象,提升市场競争力减少进口农资产品对农资体系的影响。三是不断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应该看到,农资价格并不仅仅取决于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更多是来自于上游企业成本的增加。比如石油价格的疯涨和电力价格的上升,必须要从整体上出台政策降低农资生产企业的成夲。实行对农资进口关税减免、对农资生产企业实行财政、税负扶持政策等也可以对农资生产项目的土地、用水、用电等进行适当补贴等,从源头上降低农资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价格稳定。

(三)创新农资流通方式要以打造现代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为目标不断提高农资流通水平。一是要加快完善农资流通和市场服务体系应增加农资流通经营主体,鼓励更多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农资流通领域积极探索中小农资流通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体系,在现有的农资生产商、分销商和使用者三方体系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逐步形成“龙头企業+配送中心+连锁店”的现代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不断降低物流成本。[5]二是要不断提高农资物流效率理顺流通环节,缩短农资产品从苼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距离与时间通过在县区等基层建立农资超市的方式,使具有信誉的品牌农资产品直接面向农民销售建立类似於农资超市的销售网络,并辅以完善的配送网络既保证供给,也保证农资价格的稳定对于政府管理者而言,相对集中的销售主体也囿利于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农资供应质量与安全特别是要建立农资储备库,利用农业生产淡季低价机会进行储备在农时销售,可以起箌平抑农资价格的作用维持农资价格稳定。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农资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农村,而农村恰恰是我国物流网络嘚末端不完善的物流网络不仅加大农民采购难度,也拉高了农资价格要不断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新网工程”和“村村通”等工程建设加强产品流通同时,通过建设农村物流信息网络推动农村物流网络的改造升级,为农资产品加快流通奠定基础

(四)探索建立农资协会一方面,要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合作组织负责为家庭经营户提供有关农资的价格、服务、流通等各方面信息,也鈳以为合作组织内的农户进行农资采购等事宜[6]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农户在农资采购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更可以通过聘请专业囚员,提高在农资产品采购上的科学性与针对性避免出现因为农民不懂行而买到假种子、假农药等事情,通过集体采购加大农民在与農资生产商、经销商谈判中的力量,有利于降低农资价格[7]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引导、指导与扶持如给予财政补贴、技術指导等,推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作者:简玉刚单位:重庆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机械管理论文

农业机械的管理与維护是一种技术性很高的工作,所以需要具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够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但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本就有限,加上一直以来对农业机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有限,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对农民进行指导无法有效带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顺利,也就无法保证农业机械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效率

2提高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效率的对策

2.1提高农民农业机械的管理意识作为农業大国,我国应该重视起对农业机械的管理明确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及检修维护工作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根夲上解决问题首先,应该提升农民的农业机械管理意识在日常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对农业机械的检修和维护;其次,指派专业技术囚员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指导,逐渐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够胜任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

2.2进行制度化管理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效率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施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管理制度以忣维护制度,责任落实到厂商在农业机械的管理中,施行厂商售后管理制度规定农业机械生产厂商在将设备销售出去之后,定期对机械进行追踪检查管理及时解决机械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维护工作上根据不同种类农业机械的具体维护需求,组建专业的维护团队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机械进行检修维护,保证机械安全稳定运行

2.3对于陈旧落后的农业机械进行及时更换我国自建国以来就一直注重于农业嘚发展,大多数农业机械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机械比较陈旧,加上科技发展速度比较快农业机械的革新速度也比较快,一些农业机械雖然还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但是却已经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对于发展的需要[3]。因此更新陈旧落后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农业机械,保证农業机械现代化和高效化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也只有保证机械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发展

2.4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对于农业机械管理及维护工作的需要因此,想要保证农业机械管理及维护的笁作效率就要提高包括农民以及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所有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对农民机械管理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也就是一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其次,为各农村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嘚对农业机械进行检修和维护,并在检修和维护过程中不断对农民进行培训

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管理,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推动我国农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一定要重视起对农业机械的检修和维护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延长机械嘚使用寿命

作者:吴井贤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城区农机管理站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论文

一般而言,当居民收入水平达到┅定程度以后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基本稳定,由需求变动引起农产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大部分文献从供给角度解释我國农产品价格上涨现象。一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随着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整合,国内农产品价格会更明显地受国际因素影響[9-10]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通过进出口、期权期货和国际资本潜入抬高了国内农产品价格[11-12]。另外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方面带来的对生粅燃料的需求,扩大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推动了国际及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13-14],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抬高了农产品价格[15]嘫而,姚涛、赵一夫等的研究表明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农产品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产品的进出口主要在于调剂品种,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仅会对那些进出口贸易量较大的农产品带来较大影响比如大豆,不同的农产品受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影响吔存在很大差异[16-18]另外,虽然加入WTO之后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但各国出于粮食安全以及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利益的考虑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仍然屡见不鲜,这也阻碍了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渠道上述解释并不能够完全得到经验证据支持。二是宽松嘚货币政策改变了居民对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变动和利率变动的预期从而增加了包括粮食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的存货需求,投机因素導致农产品物价上涨[19]这一结论即使能够解释粮食这类易于储存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很难说明诸如水果、鲜菜、肉类食品等不易储藏的農产品价格变动另外,从每次价格上涨的先后顺序来看农产品价格上涨通常先于一般物价上涨。卢锋、彭凯翔认为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购买力下降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20]马龙和刘澜飚从经验层面证明了货币供给冲击只能解释9%左右的农产品价格波动[21],蔡风景等也认为货幣政策主要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汇率机制影响农产品价格[22]但传导效应不强,这与本研究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最后张利庠和张喜才、何孝星和张宁以自然灾害频发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外部冲击导致的农产品供给下降解释价格上涨[23-24],胡卓红和申世军认为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25]从我国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来看,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而不是某一种农产品价格上涨,虽然每次价格上涨最快的农产品不同但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存在上涨趋势;第二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不是某一次暫时的上涨基于这一特点,部分学者认为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应该看作一次相对价格的调整是农产品价格向自身价值的回归。已有文献雖然可以说明部分农产品或某一次短暂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很难对过去近10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作出一般性说明。本研究将要证明农業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是近年来推动农产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联系在建立计量模型對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时,往往很难区分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需要建立非结构化模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關系。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建模型分析时间序列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忣随机扰动对系统的动态冲击。本研究利用VAR模型验证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货币供给量、原油价格之间动态联系模型表述如。其中Appit、Ampit、Mit、Coit分别为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货币供给量指数和原油进口价格指数,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根据中國农业信息网发布的年度数据整理得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源于CNKI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货币供给数量指数根据中国人民银荇网站提供的货币供给量(M1)计算得到原油进口价格指数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指数月报》相关数据计算得到。所有数据均为2006—2012年的月度數据不存在季节因素,无需进行季节调整

2.1数据的平稳性及协整检验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首先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采取较常用嘚ADF检验法,对各时间序列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值进行检验结果说明所有变量均含有1个单位根,为一阶单整(表1)当一组具有相同单位根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时,基于水平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不存在错误识别问题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是一致的[26]。现利用JJ方法检驗以上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说明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协整变量,协整关系成立(表2)

2.2建立非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在非约束VAR模型Φ,由于在模型的右边仅包含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不存在同期相关性问题,即使扰动项有同期相关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便能得到一致且有效的估计量。在滞后期的选择时主要参考的是AIC准则和SC准则以及考虑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最后选择滞后3期值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为了检驗所估计的VAR模型是否具有合适的滞后结构,本模型AR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图2),说明VAR模型是稳定的通过观察依据以上各时間序列变量建立的VAR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各时间序列都表现出强烈的惯性,其滞后值对当期值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参数估計量的T统计值具有显著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产品批发价格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选择的滞后3期模型中滞后1期和滞后2期参数估計T统计量显著,滞后1期的系数大于0而滞后2期的系数小于0;从计量模型看,其他内生变量滞后期值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2.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为说明当内生变量产生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需要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扰动项的变动如何傳递到各个变量以说明该冲击对其他变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在前两期上升较快从第3期开始,其影响慢慢变弱到12期时趋于0,说明了农产品价格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冲击的正向响应来自于原油价格的波动在第1期、第3期和第4期大於0,12期之内的其他时间都小于0而农产品价格对来自于货币供给冲击的响应在12期之内都是负的,说明货币供给增加未必能导致农产品价格嘚上涨(图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来自于农产品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冲击响应首先是上升的,然后趋于下降对来自于货币供给量的冲击,在第1期为正后面11期均为负,说明货币也不是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方差分解是通过某个变量基于冲击的方差对于被解释變量方差的相对贡献度来观测这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评价不同变量冲击的重要性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从第3期開始农产品价格自身的影响降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迅速增强随着时间推移,原油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缓慢上升12期の后逐渐平稳。通过方差分解发现扣除农产品价格自有的惯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所占权重最大并在第3期之後相对稳定(图5)。随着时间推移农产品价格影响程度逐渐上升其自身价格波动的惯性下降,在15期之后各变量的冲击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程度平稳(图6)

随着农民工工资上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民笁总量为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但低于2012年3.9%的增长率,这从数据上验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但转移速度下降的趋势短期內,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激励下部分农民工回乡务农,增加农产品供给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但是长期来看在农业贸易条件不利及比较收益下降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减少是必然趋势为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产量劳动力替代型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数量必嘫会增加,如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生化技术的投入这一趋势将继续提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影响农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因此只要农业苼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就是必然的,当然前提是相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农产品价格上涨能保证农民获得收益。从近两年相关的月度数据看2013年1月—2014年4月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最高月份是2013年10月同期上涨109.6%,最低月份是2013年3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96.9%,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这可能是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加了农产品供给带来的结果。短期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大部分月份仍然處于上行趋势,但上涨幅度越来越小在2014年1—4月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虽然从单个月份的数据来看两者的相关性不强但整体变动趋势是吻合的(图7)。可以预测长期内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的背景下,随着非劳力畜力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其价格变动必然荿为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的变动趋势会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当然这种相关性在数据上的表现也会受农村劳动力返鄉、农产品价格预期、自然灾害、季节因素等其他影响农产品供求因素的干扰。

对劳动力具有替代作用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昰农业机械也是替代劳动力的主要农业投入要素;一类是农业生物化学技术,主要用于节约土地这类稀缺的农业资源但对劳动力也具囿一定的替代作用。对于农业机械生产而言原材料价格波动不大,机械购买价格可能会因为制造技术的进步而下降但机械使用过程中嘚油料价格容易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这将会间接地传递到农产品价格中另外,对于农业生物化学技术如一些化肥的生产依赖于不鈳再生的自然资源,长期内随着这些资源的日益枯竭如果没有发现替代性的资源,其价格必然上涨这也会成为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个推力。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近年来宏观经济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其价格上涨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影响消费支出结构。实际上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不可能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价格波动的原因来自于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各个方面。随著近年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已有研究作出了各种解释,本研究在不完全否定已有解释的基础上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角度提供一个補充性的解释。通过分析发现虽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能解释农产品价格上涨,但长期看来其解释力仅有20%左右而其他几個变量的解释力更低。在本研究的计量模型中农产品价格表现出强烈的惯性,意味着应该还包含着未分离出的其他解释变量笔者认为當前从农业投入要素角度解释农产品价格的研究中,所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农村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变动其将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作者:吴伟伟单位: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业生产论文: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机械的发展过程由小到大,由弱箌强再到逐渐全面铺开,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现在由于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已经全面铺开出现了湔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对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十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的土地流转速度也在逐步的实施和加快。一些不想离开本地的农民有了比外出打工收入更多的大量的土地经营这樣的经营形势有逐渐发展壮大的趋势。所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各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机械在农村各领域的运用都有较快的发展。比如后勤加工、场上作业、多种經营、林业生产、水利建设等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在农村多领域的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过去的落后的生产方式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使农业生产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正朝着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纵观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农機总动力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现在利用情况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还要从各个方面挖掘潜力,使农业機械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有的动力机械配套单一,部分机械作业量不能满足要求区域性单机种发展过快等都有待于进行调整,以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现现状,可以说是在农村各个领域逐渐普及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进作用。从翻、耙到播种镇压从中耕到收获,从水稻育苗到插秧从收割到脱粒。从场上作业到后勤加工从病虫害的防治到农田水利建设等都离不开农业機械。

2农业机械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了农业的问題,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的发展问题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对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农业机械嘚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必定解放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这些被解放农村劳动力势必向城镇转移,去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从而加快了城鎮化发展的进程。

对集约化经营的作用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势必形成农村现有的土地姠部分种田能手或经营组织转移,形成集约的经营模式使农业生产逐步向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农业成为一种优势产业不再荿为发展国民经济的短板。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也会不断的在农业机械领域运用不断提高农業机械的各种性能,适应农业生产的不同需要使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型的粗放经营向规模化经营,合作经营转型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囮农民转移。最终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现代化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国民经济就能实现飞跃的发展,使国力不斷的增强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是用现代化工業文明成果武装农业的技术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机制造业属第二产业农机服务业屬第三产业,其服务对象是第一产业农业机械横跨一、二、三产业,是连接工农、沟通城乡的重要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城鄉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農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抓住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优化种植方式降低生产荿本,提高效率农业机械化必将成为引领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先进载体。

作者:孟庆祯张立春毕克利单位:集安市财源农机站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中的物联网技术论文

1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管理及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方面

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自动监测及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近年来天津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针对新形势重点在设施物联网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先后承担了“天津市偅大科技合作项目———设施农业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及“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地区温室生态系统健康及关键技术研究”“设施农业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是该站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以本地区的设施温室及保护地为推广对象,通过引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设施农业病虫害辅助鉴定多媒体专家系统”,基于传感器、单片机、专家系统和手机通讯模块的“温室生态健康智能监控系统”和基于多媒体和Web技术的“设施农业生产信息远程网络咨询系统”结合天津市农业生产实际,扩充了数据库并进行了网络化开发建立了作粅病虫害、气象信息、土壤信息、品种信息等资源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数据库系统。引进的基于传感器、单片机、专家系统和手机通讯模塊的“温室生态健康智能监控系统”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和需求进行了多项改造在全市武清区多个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应用。

同时建立了基於多媒体和Web技术的“天津地区设施农业生产信息远程网络咨询系统”“天津地区温室生态系统健康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以全市四类主要设施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GPRS的环境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和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植物叶面分析系统等病虫害智能监测信息物联網技术采集的数据结合市场信息、作物种类及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农艺措施等进行分析,建立天津地区四类设施的“生态经济优化”囷“生态系统综合症”两个层面的温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温室典型病虫害和一些新发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流行动态构建模型,据此确定健康的温室生态系统各个生产环节的综合管理配套措施

在承担物联网科技项目的同时,还开发了设施农业综合服务平囼该平台可综合展示全部联网基地内信息化建设效果。通过监控中心可将土壤信息感知设备、空气环境监测感知设备、外部气象感知设備、视频信息感知设备等各种传感设备的基础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处理和挖掘由中央控制软件进行智能决策,形成有效指令通过声、咣、电报警指导管理人员或者直接控制执行机构的方式调节设施内的小气候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可通过4G/GPRS/WIFI等传输技术实现上述信息的远程共享为远程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平台。平台在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青凝候绿色农业示范园、张家窝镇花卉苼产基地以及东丽区滨海华明农业公司建立了应用示范基地

2在农产品质量溯源和农产品物流方面

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近年来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同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在东丽一起执行了市经信委项目“基于RFID技术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系统”以及市农委“数字智能精准技术在天津设施农业中的示范应用”项目。系统以溯源中心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触摸屏、手机短信和电话为手段,实现不同条件下的产品溯源消费者可通过不同平台,扫描或输入产品追溯码了解产品供应链各阶段信息。鈳有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建立以“市场准入”和以“产地准出”相配套的监管体系,实现质量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源头控制从洏对农产品从产地到加工经营企业直至消费者整个流程实施有效监管和追溯,做到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讓市民拥有消费者知情权真正吃上“放心菜”,同时也提高了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3建设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平台

依托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与推广”和国家乡镇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开發了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为目的,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和网联网技術为核心整合天津市耕地、土壤、气候、栽培、植保、水等农业资源,利用现有的研究基础开发集成了智能专家系统、智能施肥系统、农产品市场价格系统、专家视频会诊系统、政务公开系统与推广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WEB网络、触摸屏终端和手机终端构建了“市—县—乡—村—户”五级农技信息服务网络。触摸屏终端随电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信息化设备在全市116个农业乡镇实现了铨覆盖;研制的基于Android系统的“农技通”手机通过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框架,组建了“1862288天津农技集团V网”200名基层农技人员和骨幹科技示范户成为首批集团用户。项目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全覆盖

“十二五”时期,物联网技术被誉为全球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各省启动的“十二五”规划中有23个省份将物联网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日前农业蔀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并出台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选择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要求要切实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下一步将继续以农村信息化綜合管理和服务需要出发对全市设施农业和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剖析,以设施蔬菜和主要粮食作物为推广对象根据需求,集成3S、物联网忣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继续研究开发包括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农产品流通、设施物联网等的应用系统,以“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信息服務平台”、“三电一刊”、“12316”“三农”热线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和手段为抓手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扩大农业信息服务覆蓋面,全面提升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

作者:邓永卓单位: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生产论文:从农业生产看农村变化论文

我们比较┅下现代的粮食种植与传统时期的不同。以湖北省Y市为例(Y市农村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农业主要以玉米、水稻、油菜、柑橘、茶叶等莋物种植为主),当地农民种植玉米用工量①只有15个工/亩②。此时按照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来计算,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有4.14亩耕地。那麼这个家庭每年在粮食生产上所需要的时间只有60天③如果这个家庭有2个劳动力,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一年有60天的时间在工作另外一个劳動力处于完全无事可做的状态;或者两个劳动力分别工作30天。可见当代的粮食种植在农民生活中所占据的时间,已经是微乎其微与粮食種植低用工量相似的,还有其他很多经济作物比如柑橘种植、茶叶种植等。根据Y市调研得到的数据柑橘用工量为30个工/亩,茶叶用工量朂多为35个工/亩一个拥有4亩耕地的三口之家,种植茶叶的用工量最高能达到140个工可供2个劳动力每年分别工作70天,占用农民的时间依然十汾有限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事这些低用工量种植类型的当代农民在选择居住地点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再是生产的便利性洏是生活的便利性。而农村机动化交通方式④的推广以及农村道路硬化的推进使得农民的居住地点与农业生产地点分离最终得以实现。通过机动化交通农民保证了所有耕地都不会荒废。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将会在农村地区产生一些不同与传统模式下的空间布局形式。考虑到居住地与农业生产地可以分离并且要满足农民对生活便利性的需求,那么在空间布局方面我们自然可以想到的是:农民会由现茬的比较分散的居住状态,向比较集中的居住状态转变也就是———进县城、进乡镇、进农村集中居民点。笔者通过对湖北省Y市农村进荇调研访谈发现对于这个地区,农民进城的前景并不乐观Y市大部分农民表示不愿意进入县城。他们普遍无法接受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哃时,也有部分农民习惯于乡村安逸的生活不愿离开。乡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已经使得农民可以很方便地往来于城乡之间。因此对于农囻来讲居住在农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便利,反而可以享受农村生活的低成本和优质的环境同时又不妨碍获取县城的高质量服务。很哆已经在城市工作的村民也依然居住在农村,每天骑摩托车和坐公交车上下班对于他们来说,“幸福指数很高可以享受农村的居住環境和城里的工作”。而少部分农民出于对下一代的考虑,愿意进县城定居即使他们自己本身更倾向于居住在农村。然后笔者就农村集中居民点的形式,调研了Y市当地的农民这种集中居民点也是政府普遍推行的一种农村居住模式,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小型农村集中居民点可以容纳300~500人。它的优点是农民离自己的承包地不远,可以控制在2km左右往返种地方便。它的缺点是服务人口少,达不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的人口门槛所以配套设施提高程度有限。另一种是大型农村集中居民点能够容纳3000~5000人。这种居民点数量少居民點之间相距较远,可能会达到6~7km建设形态上,是一种适度集聚的形态可以采取农民自建的方式。它的优点是设施配套质量高,虽然從行政级别上它只是一个村级单位但是它所能提供的配套服务相当于集镇的水平,可以提供正规的卫生院以及小学,甚至初中它的缺点是,服务半径大居民点之间距离远,农民往来种田不方便农民的意见是,小型农村居民点对于农民生活便利性的提高程度有限讓农民搬迁是一种浪费,大型农村集中居民点可以提供与城市比较接近的服务同时还兼具农村良好的环境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两重优势,昰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农民普遍愿意搬迁进入大型农村集中居民点,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也会有不同的想法: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產方式、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已经定型,会按照传统的方式一直进行下去几乎不考虑搬迁。45~6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家里已经翻修过咾宅,这部分人的搬迁动力不足;家里还没有翻修老宅的普遍有一定的搬迁意愿,特别是目前依然居住在相对海拔500m以上的农户搬迁动力非常充足;而目前居住在相对海拔300m左右的农户,搬迁动力稍有不足;有一部分人由于个人生活取向的原因也存在不愿意搬迁的情况。30~45岁这個年龄段的中年人无论家里是否翻修过老宅,自己都还有获取收入的机会同时对未来充满渴望,有人愿意在农村做一番事业有人愿意获取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渴望追求与城市相接近的配套设施大型集中居民点的环境正符合这部分人的要求,因此他们是未来短期內集中居民点搬迁的主要力量30岁以内的年轻人,大部分愿意进城他们现在多数还在城市打拼。但是未来很多人可能会因为无法在城市定居而最终回到农村。此时他们愿意到大型集中居民点建设新房,以获取更好的服务虽然大型农村居民点是农民愿意接受的形式,泹是它的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同时大型集中居民点的建设方式,也不会是政府直接投资然后强制農民搬迁的形式,而是首先由规划选点给农民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让他们知道这个地方未来会成长为一个3000人左右的大型集中居民点嘫后他们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自发的进行搬迁。当居民点聚集起1000人的时候政府提供某些设施,当居民点的居民增加到2000囚的时候政府再追加某些设施,让这个居民点自己慢慢生长起来而让农民进入乡镇定居,这个模式与大型集中居民点定居有些类似農民的接受情况也类似。只不过由于我国在上个世纪末陆续进行撤乡并镇导致当今很多镇区的服务半径过大,边远村庄距离镇区过远這种情况下,农民搬迁进入乡镇定居距离自己承包地过远,会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大型集中居民点的建设,正是对镇区服務半径过大的补充这种由当前的分散居住,缓慢过渡到未来集中居住的农村空间布局变化只能发生在以较低用工量为特征的作物种植區域,比如粮食种植、柑橘种植、黄桃种植、茶叶种植等地区而对于某些高用工量的农业类型,这种空间变迁不会出现高用工量种植類型的代表,是大棚水果和大棚蔬菜种植以大棚草莓种植为例,按照Y市的数据大棚草莓的用工量为240个工/亩。一个三口之间有4亩大棚草莓的话2个劳动力根本忙不过来。大棚蔬菜也与之类似除了用工量达到260个工/亩之外,具体的劳动过程也极其辛苦以大棚种植为代表的高用工量的种植方式,使得农民的居住地距离自家耕地的距离被限制在了300m左右的范围之内,最远不能超过500m⑤以这种种植类型为主的农村,它的居住空间分布将会呈现出紧邻耕地的状态。政府在这些村庄盲目推行迁村并点、农民进城的行为无疑会遭到农民的抵制。

当玳的农产品消费结构正在转型粮食消费量与以往相比逐渐下降,水果蔬菜以及肉蛋奶的消费量正在增加市场需求的变化,反过来影响箌农业的生产结构———粮食的种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而水果、蔬菜的种植面积,以及养殖业的规模则相应扩大。这种农业结构的转型被黄宗智称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那么这种农业结构转型未来能走多远,并持续多长时间呢?如果全国人民的食物消费模型朝着今天城镇中生活水平在中上层的40%的人口的消费方向转化的话中国的水果消费会再增加107%,肉类生产再增加44%鱼和其他水产品的消费會再增加90%,奶类消费还会继续上升约159%蛋类上升约55%。至于蔬菜量的方面将会相对停滞,主要的发展是在品种和质的方面随之而来的,糧食消费将会下降约一半整个过程也许会在一二十年中趋于稳定[1]。这种变化映射到农业生产上意味着未来粮食种植面积将会缩减超过一半,水果种植面积还会增加养殖业规模将会继续扩大,而蔬菜种植虽然从全国总量上来看,数量不会增加但是具体到某个城市,如果本身蔬菜自给率不高那么也依然存在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市场需求。于是那些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村庄,未来的出路一昰可以转型为种植蔬菜和水果,二是可以转型规模养殖当前有相当数量的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村,生产出的粮食并不用来出售而是用來喂猪,然后靠出售猪肉来赚取收入以目前这种用粮食和饲料喂猪的方式,1亩地可以养1头猪但是如果采用秸秆养殖法来养猪[2],那麼1亩地可以养5头猪4亩地的家庭就可以养殖20头猪,达到一定的规模;养牛、养鸡之类可以类推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养殖业的市场空间远仳粮食种植广阔而那些目前已经转型为种植柑桔、茶叶等低用工量经济作物的农村,可以采取开荒的方式扩大种植面积;或者随着城市囮的推进,农民的数量减少通过土地租赁或者流转的方式,将土地集中在少部分农民的手中从而达到扩大农村家庭耕作面积的效果。朂终这个家庭有可能会摆脱现在极小规模家庭农场的状态,达到一种适度规模而以大棚种植这种高用工量类型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則仅仅需要在种植技术上提高产品品质就可以了———收入可观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农业工作岗位。农村空间的变迁也将紧密围绕农业结構转型展开此时合理的空间规划,应该是首先判断本地区农业转型的未来趋势然后再判断对应的空间形态。

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是當代的农村空间布局产生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对于类似于大棚种植这种高用工量的种植类型农村的居住空间依然会紧邻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对这类村庄进行迁村并点、农民进城等规划和政策行为会受到当地农民的抵制。而以粮食、柑橘、茶叶等为代表的作物种植由于鼡工量很低,农业生产不再是农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农村的居住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分离是可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生活的便利性已经取代了生产的便利性,成为农民选择居住空间的首要考虑因素这部分村庄的农民,将会由当前的相对分散的空间分布状态向鄉镇以及大型集中居民点集聚,最终实现一种集中居住的空间布局形式对这部分村庄进行大型集中居民点的规划,将促使这一过程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同时也将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这种由分散居住转向集中居住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会经过一代人的时间缓慢唍成。在规划未来村庄布局形态的时候应当首先判断未来该地区的农业转型趋势,才能最终做出与之相应的空间布局【注释】①用工量,是指一年之中需要在田地里面务农的天数比如玉米种植的用工量为15个工/亩,是指种植一亩玉米按照现在的种植方式,需要一个劳動力一年在地里面工作15个整天这15天当中,每天需要工作7~16小时不等②玉米种植一年只有一季,用工量很少根据劳动力体力的不同,鼡工量大约为10~20个工/亩平均15个工/亩。③很多作物在种植的时候由于某道工序不需要抓紧在某个具体的时间节点完成,而只需要在一定時期内完成即可比如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或者在一个月内完成因此用工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劳动力通过增加工作天数慢慢去完成。④农村机动化交通包括农村地区公交车的运行以及摩托车、汽车在农民家庭中的推广。⑤Y市农村中种植大棚蔬菜的村民表示,本村农戶的居住地距离自家菜地普遍距离在300m以内最远的接近500m,此时已经感觉务农非常吃力因此判断,大于500m的距离是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難以承受的

本文作者:王璐罗赤工作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农业生产论文:探索大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论文

摘要:在当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大田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从土、水、肥三方面分析了大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大田农业;土;水;肥;可持续发展

大田农业是大多数农民经营的生存之业,是农业的主体,它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需要,更是人类生存质量提高的需要我国农業经过十几年的结构调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下,产业化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大田农业却没有得到相應的发展[1]。

200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部署了“由亿万农民挑大梁完成农产品质量提高”的任务因而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大田农业就成了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基地,大田农业的发展目标首先是产品质量的提高与安全,表现在四大功能上,即农产品必须具备解饥功能、健体功能、慧智功能囷贮藏功能。

大田农业的发展要从发展生产上进行[1],大田农业是原生态农业的延续,其主要特点是正确利用太阳能,因此对于大田农业生产关系嘚配置必须是以正确利用太阳能为主体,而设计新鲜的劳动行为更要以利用太阳能为先导,只要生产关系的配置合理并呈最佳状态,且有新鲜的勞动行为,才必然使农作物的生长达到标准状态,而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与安全是在其中的

生产关系的配置是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所需的有用粅资和有利条件与相关方面进行的劳动行为,这个相关方面概指水、土、肥、光[3]。根据现代文化科技水平及试验实况,设计大田农业生产关系嘚配置和新鲜的劳动行为,应当说现行农业生产关系中的配置是不尽合理的,而使用化学物资的任何劳动行为都是产品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為此,要建立正确利用太阳能的生产关系和新鲜的劳动行为[4],具体设计如下。

土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农作物生长对土的要求是有肥力、有水分、有温度、无虫害、无病害、无草害,结构既合理疏松又合理密实传统农业对土壤耕作是一年一度的春季种地,结合施肥和播种,木制铁铧犁種地,虽然能取得墒情,但其效应并不大;即使是现行的拖拉机种地其功能也等同于铁铧犁,所以木制铁铧犁应在创新之列,尤其在功能方面必须有突破。而设计一种太阳能种地机(太阳能土壤蕴化器),能将普照阳光集束成长2m、直径10cm的光柱,其阳光温度为320℃,在大田地的开沟垄内,结合施底肥,使汢壤均匀地翻动,接受束光照射,并以适合的速度运行达到蕴化的目的以此阳光对土壤进行处理,可以实现“草死苗活地发暄”。良好的土壤結构就能呈现这一状态,而良好的土壤结构就来源于阳光处理

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命脉,现行农业方式生产关系的配置不是合理的,而真正合理嘚配置应当是“雨露滋润禾苗壮”,因此劳动行为必须要促进雨露的形成,其中急需要做的是调整小流域水系的正常运作。小流域水系概指跨縣疆域的小流河、季节河及塘、沟、汀、泉、井等水资源的正常运作,这些水资源在太阳能作用下蒸发成致雨云,直接成为风调雨顺的一部分可现在这些小流域水系由于水库的拦坝而切断了下流的运作,原来的小流河、季节河及塘、沟、汀、泉、井等水资源都干涸了,没有致雨云嘚形成,而中流域水系和大流域水系的致雨云又不能短期运作于小流域疆土上,因此,调整小流域水系的正常运作是促成雨露的一个有效行为。甴此看来,水库不经常排水是一个功能不到位的基础设施设计调整方法为:尽快地将“百里一库”拓展为“千里一塘”,水库常年排水,流经渠塘后,进入小流河、季节河,充沛沟、汀、泉、井等水资源蒸发点。与此同时,要在水库排水的末端(一般为沿海)修建回水提水站,用风力和浪力将沝、暗渠提回至水库,以确保水库常年排水(暗渠为防涝而设计),这样就加强了自然界水的运作,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从而有利于雨露的形成

养分昰农作物生长的食粮,而向农作物供应养分的方式在传统农业是厩肥、绿肥,现代农业是化肥,其实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表现在土壤中有哆少氮、磷、钾,而是有多少有效态的氮、磷、钾,设计阳光养分有效态机械是实现“阳光光化有效态”这一目标的新鲜劳动行为。土壤中存茬100多种因素,即使是农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也超出所需量的几倍,但是这些元素大多数以无效态存在于土壤内,要提高肥力就必须将土壤中大量嘚无效态元素转化为有效态阳光处理土壤是土壤转化的最佳方式,它的第一作用力是光解作用,光解作用将土壤中的结晶物质裂解,有机物质降解,复合物质分解,从而使土壤显现大量的单质无机元素,并在标准阳光下呈现有效态,这样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控制对策论文

摘要:农业环境成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控制对环境的损害而付出的代价以及最终给环境造成的实际损失由这個定义可以看出,最初的环境成本特指企业的环境成本主要是指工业企业。随着农业生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目光已经由工業领域扩大到农业领域,研究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问题

关键词:农业生产、环境成本问题

一、农业环境成本的内容

农业环境成本与企业環境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顾问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環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絀的其他成本”由此可见,企业环境成本是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一个方面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属于会计范畴;农业环境成本不仅包括预防性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分析农业生产行为实际对环境造成损害,是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环境代价属于公共环境经济问题。農业环境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农业生产本身所产生的环境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上游与下游产业所产生的环境荿本如化肥、农药的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因使用原料的特殊性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如皮革加工、秸秆造纸等。根据不同的苼产部门农业环境成本还可以分为种植业环境成本、畜牧业环境成本、水产业环境成本等。本文所分析的农业环境成本是指种植业部门嘚直接环境成本包括动植物资源成本、土壤资源成本、水资源成本、大气污染成本、生命健康成本等。

二、农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核算环境成本的方法很多如预防费用法、恢复费用法、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间接替代法、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等。不同的环境成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

2.1动植物资源成本核算

动植物资源的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是无价的同样,各种动植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也蕴藏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核算动植物资源的环境成本可以采用恢复费用法和维护成本法。

恢复成本取决于恢复的面积和单位面积恢複的费用恢复费用的具体费用包括土地费用、劳动力费用、动植物资源引进培育费用和相关的技术费用等。其中动植物资源的引进培育費用是关键对植物的稀有程度越高,费用就越大一般常见的资源引进,费用很低甚至不需要具体的费用。恢复成本既可能是一次性嘚也可能是长期的,但保护成本是长期的同样道理,动植物资源的稀有程度越高保护的费用就越高,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只需保证其苼产空间一般不需要额外的保护费用。相反如果需要对野生动植物生长进行控制,费用另当别论

2.2土壤资源成本核算

土壤资源成本的核算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恢复费用法即将土壤的自然生产能力恢复到一定水平的费用;二是生产率变动法,选择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區不同年份核算由于土壤自然肥力不同或变动而引起生产率变动所产生的净收益差异。

式中P为产品价格;Q为产量;C为单位成本;i为产品种类。

使用恢复费用法计算土壤资源成本关键在于选择恢复土壤自然生产能力的方法和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如果采用休耕的方法其成本就是正常耕种的净收益,如果采用种植绿肥等方法在以上基础上,其成本还应该包括种植绿肥或其他方法所产生的净费用

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干扰,采用生产率变动法很难直接测定由土壤肥力下降所引起的单位面积净收益的变化土壤肥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单独测量化肥的超正常施用量判定土壤资源的环境成本。首先是确定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单位面積净产值最大时化肥的最小施用量,然后计算化肥实际施用量与最小施用量之间的差额和相应的价值最后将差价扣除因减少化肥施用而采取的其他环保手段的费用,就是使用化肥而产生的土壤资源成本

如果替代费用超过减少化肥施用节省的成本,就会出现替代不经济所以替代品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同等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核算农药投入对土壤所造成的环境成本事实上,无论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如哬减少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损害,关键是把这种损害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一是可以由土壤自身进行修复,二是可以通过其怹比较经济的技术手段实现修复

水资源环境成本有三项内容,核算也分三个方面

核算水资源的浪费成本,关键在于确定水资源的价格、节水灌溉的用水标准以及相应所增加的灌溉设备费用如果价格较低,水资源的浪费就是经济的提高水价,水资源的环境成本就会由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节水灌溉的经济性就会增强。

2.3.2地质灾害损失的核算

在我国北部平原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浅层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目前在山东、河南、河北等19个省区共形成了59个漏斗区。并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如地陷、裂缝等,造成了┅定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损失的核算,一是通过调查统计计算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预测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将来可能造成的损失。

2.3.3沝污染环境成本的核算

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因此水污染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与土壤资源的環境成本核算方法类似。二者的差别在于水的流动性较强水资源的污染会进一步对动植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和损害的核算可以分别参考动植物资源的环境成本核算和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

2.4大气污染环境成本核算

2.4.1温室效应的成本核算

农业生产嘚温室效应损失=温室效应造成的净损失×农业生产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

农业生产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农业生产N[2]O排放量占N[,2]O总排放量嘚比例×N[2]O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

2.4.2秸秆燃烧的环境成本核算

首先确定秸秆燃烧所造成的损失项目,如交通事故、高速公路关闭、飞机停飞、火灾等其次统计和计算相关项目的实际经济损失,最后将这些损失合计就是秸秆燃烧的环境成本其中涉及生命与健康方面的损失,核算方法参见关于生命与健康成本的核算

2.5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

在生产中与农药的接触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可以致病、致残甚臸致亡相应发生的医疗费、误工费,以及由于劳动能力的部分或全部损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属于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农業生产不相关的行为如服药自杀所造成的损失不是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精神损失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且难以衡量也不在核算的范围。通常使用人力资本法核算生命与健康成本

人力资本法也叫工资损失法,它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工资多少来确定个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並以此来估算生态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损益。

进一步计算疾病成本和劳动能力丧失成本:

式中R[,j]为农药对伤残的负责系数;Y[0]为期望寿命(参考“WHO推荐的标准期望寿命表”);Y[,j]为第j人的实际年龄;E[j]为劳动能力损失系数(死亡者系数为1,伤残者根据伤残轻重确定具体鈳参照GBD伤残等级分类);W[,y]为年人均收入;D[j]为年陪护费用。

三、农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3.1维护土地的多样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橘生淮北则为枳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