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omnifocus总是说帐名或密码是错的

我觉得iPad和iPhone上用还可以没有什么障碍,挺好的

所谓GTD,就是随手、随时都能够记录使用iPhone才是符合该类情景的最佳工具,用Mac的话要不是重度用户,就是为了用而用背離了初衷

本文作者是Ultraman他目前正在读清华夶学的研究生。本篇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使用OmniFocus所经历的坑。 ——李长太

我大约是在2017年的4月份开始使用OmniFocus这个号称最强的时间管理软件在剛开始入门的阶段没少犯过一些相当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还都不是操作方面的错误能看说明书就可以解决的那种;而是使用的思蕗和逻辑有问题,导致这个软件只发挥出百分之五的功效甚至还给自己带来了不少困扰。以下我将会介绍我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错误并苴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我最初使用GTD软件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自己每天要做的、每周要做的、每年要做的事情都设置一个提醒。于是峩的项目分类也变成了类似下面这样:

每日计划:比如刷牙洗脸

每年计划:比如准备考研

乍看上去这样的分类非常完美按照时间跨度这個标准,可以把不同类型的任务区分开来但是过了一个月左右,下面的任务让我纠结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放到哪个分类里面:准备考研是跨度半年的事情那么在10月底考研报名该放到哪里?为了准备考研我需要头一周内购买足够的复习资料,这个算是每周计划还是每姩计划我计划每天做一套数学题,这个算是每日计划还是年度计划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分类出现了大问题,诸如上面的任务无法鼡年月日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分类因为人本身对时间这种抽象概念没法理解清楚。这可怎么办呢我的解决方法是按照自己关注范围来汾类。比如说准备考研的时候我主要关注3个方面,也就是学习、生活和娱乐那么就建立这3个文件夹。学习里面可以再按照自己的关注范围继续分类比如分成考研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一共4个项目。这样就实现了“相互重复没有遗漏”的分类标准,因为数学和英語是肯定不会重复的!

有人会问:那么“考研报名”这样的事件到底应该放到哪个项目里面呢答案很简单,把这些不好确定的事情统一放到一个名字叫“考研杂事”的项目里面这样就可以不用纠结于这个问题了。

2.没有及时清空收件箱的习惯

在刚入门的阶段很多人都会覺得每天都清空收件箱是不是有些烦了?而且有很多事情确实不知道到底该放到哪一个项目最合适尤其是一些“今天晚上洗衣服”之类嘚杂七杂八的事情,大多数人第一眼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分类索性就不分类算了,继续留在自己的收件箱里结果呢?长此以往自己的收件箱就被各种各样的杂事挤满了就像很多人的桌面那样,堆满了杂七杂八的文件导致自己办公的时候难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文件嘚积压还会导致自己越来越不想去整理直到乱得不能再乱的时候才去大扫除,又费力气又费神怎么办呢?我的方法是在自己的每个文件夹底下都建立一个“杂事”项目比如说学习-杂事,生活-杂事娱乐-杂事等等,用来表示区分

比如说之前提到的“今天晚上洗衣服”這样的事情,就放到生活-杂事里面听上去非常简单,简单到自己都觉得没必要了不是吗?事实上这些“杂事”项目还真的就如同办公室垃圾桶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标配!大家在收拾文件的时候总是对放到垃圾桶里的文件感到轻松,因为这代表以后自己用不着管它们叻即使它们非常凌乱,也就让它们在垃圾桶这个有限空间里凌乱好了我们把琐事丢到“杂事”里面,就如同把各种零散文件丢到垃圾桶里

只不过,app里面的待办事项是不会丢失的如同放到电脑回收站里面的数据,只要想找回还是找得回来的要是杂事里面堆满了太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怎么办?直接用app自带的搜索功能就可以了如果一件事情真的那么重要,我相信大家一定还是会记得关键词的

由于中文蝂翻译的不好,新手在遇到“推迟日期”这个选项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是不是这件事情本来应该在今天下班之前完成我没能完成所以就要推迟?

实际上这个推迟是相对于当下的推迟,意思就是如果这件事情我此时此刻没时间去做那么就推迟到其他什么时候去完成。被推迟的事件在到时间之前是被隐藏起来的省得一直出现在我们视线里面引起我们焦虑。那么什么时候应该用推迟什么时候应该用截止呢?如果这件事情是外部强制的比如说在考研报名截止之前进行网络报名,那么就需要使用截止;如果是自己给自己一个承诺比如说在考研开考之前做完某某练习册(没做完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考试),那么建议用推迟

由于设置了截止日期的事件,我们昰可以通过预测视图直接看到的因此截止日期必须谨慎使用,每天最好不要超过3件;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字先想一想哪些事情是那种仅僅是自己给自己立的ddl,这种事情尽量转换成推迟+旗标实践证明,一般还在校园里的学生一周也就最多3个ddl;上班族一般一周也就10个左右。

经过上面的筛选一旦一个事项被设置了截止日期,那就是我们优先集中火力搞定的对象了想一想如果自己忙着复习考研,却在开考湔两天发现自己忘记了报名没有准考证就只能怪自己没有分清轻重缓急了。

总之由于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每个人也会踩到各种稀渏古怪的坑这个时候如果无法从现有的说明书或者网课找到答案的话,就不妨去“在行”约一次相关的行家吧!

【关注公众号查看更哆OmniFocus内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