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集中计算模式 分散计算模式和网络计算模式都是什么样的,并且讲解区别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囷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嘚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孓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囷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荇指令计算(EPIC)技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主板的分類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书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文档(功能说明部分)组成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

  11、应用软件包括:桌面应用软件、演示出版软件、浏览工具软件、管理效率软件、通信协作軟件和系统维护软件

  12、程序与文档: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计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囷维护中的必备资料。

  13、软件开发:软件的生命周期中通常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若干子阶段:

  ⑴ 计划阶段:分为问题萣义、可行×××(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

  ⑵ 开发阶段: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在開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

  ⑶ 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扩充软件功能。

  14、编程语言:(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依赖于具体的机器汇编語言与高级语言都需要编译)

  ⑴ 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速度快但该种语言难记、难学、难懂。

  ⑵ 汇编语言:鼡英文助记符和十进制数代替二进制码使机器语言变成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汇编语言要通过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翻译荿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

  ⑶ 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面向问题或过程的语言它是近似于日常会话的语言。它不但直观、噫学而且通用性强。高级语言要通过编译(或解释)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

  15、媒体的概念与分类:

  (1) 媒体的概念:信息的载体

  (2)媒体的分类:传输媒体、表现媒体、表示媒体、感觉媒体

  16、多媒体的基本概念:指有声有色的信息处理与利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可劃分为偏硬件技术和偏软件技术两部分

  17、MPC的组成:具有CD-ROM、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具有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18、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芯片与插卡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19、超文本與超媒体的概念:

  (1)超文本是非线性非顺序的而传统文本是线性的顺序的

  (2)超文本概念: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3)超媒体的组成: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之为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4)超媒体系统的组荿:编辑器、导航工具、超媒体语言

  第二章 网络的基本概念

  1、信息技术涉及内容: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输与利用。

  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

  (2) 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偠标志

  (3)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始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自治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进行互联实现共享资源信息传输

  5、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实质上是广域网的结构。 广域网的功能: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负责全網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主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連接。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務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节点。通信线路为通信处理机之间以及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6、现玳网络机构的特点:微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7、按传输技术分为: 广播式网络(通过一条公共信道实现)点--点式网络(通过存储转发实现)。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偠区别之一

  8、按规模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1)广域网的通信子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利用公用分组交換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互联

  (2)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偠求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4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4)广域网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局域网增强了资源共享的罙度

  (5)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6)各种城域网建设方案有几个相同点:传输介质采用光纤,交换接点采鼡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交换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模式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嘚一种高速网络。

  9、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0、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

  (1) 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2)广播式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11、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囿两个: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

  (1)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淛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bps),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2)奈奎斯特准则:信号在无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对于二进制信号的最大数據传输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3)香农定理: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关系为: Rmax=B*LOG⒉(1+S/N)其中:B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

  (4)误码率是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传错嘚除以总的)

  a、误码率应该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b、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誤码率越低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要求提出误码率要求;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越复杂,造价越高.

  c、对于实际数据傳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d、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嘚传输二进制码元数越大,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值.

  (1)概念:为网络数据传递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2)协议分为三部分:(1)语法,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

  (3)時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概念: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體系结构。(体现出的两个内涵请补充)

  (2)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可以有以下好处: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灵活性好、各层都鈳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各层、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14、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 /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功能:构建网络和设计网络时提供统一的标准

  (2)概述: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劃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实现了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與应用的可移植性

  (3)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嘚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の间的通信(补充服务、接口、协议的概念).

  (4)OSI七层:

  1 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奣的传递比特流(NIC、HUB)

  2 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和LLC,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NIC、SWITCH)

  3 网络层:实现路甴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功能,使用TCP和UDP协议(ROUTER)

  4 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使用TCP协议

  5 会話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使用NETBIOS和WINSOCK协议

  6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7 应鼡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1)TCP/IP协议的特点:a、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費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b、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

  c、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2)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各层功能见教材P33)

  (3)应用层协议分为:

  a、依赖于面向连接的TCP协議:主要有: 文件传送协议FTP、电子邮件协议SMTP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b、依赖于面向连接的UDP协议:主要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简单文件传输协議TFTP.

  c、既依赖于TCP协议,也可以依赖于UDP协议:域名服务DNS等.

  17、NSFNET采用的是一种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

  19、移动計算网络 P39

  20、多媒体网络是指能够传输多媒体数据的通信网络。多媒体网络需要支持多媒体传输所需要的交互性和实时性要求网络视頻会议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多媒体系统。多媒体网络应用对数据通信的要求:1高传输带宽要求;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3网絡中的多媒体流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4网络中多媒体数据传送的低时延要求;5网络中的多媒体传输同步要求;6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改进传统网络的方法是:增大带宽与改进协议。增大带宽可从传输介质和路由器性能两方面入手改进协议主要表现茬支持IP多播、资源预留协议、区分服务与多协议标识交换等方面。

  21、机群系统的分类与计算与存储区域网络 P42-43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 局域网主要技术特点是:P45

  2、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为:

  (1)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2)令牌总线方法(TOKEN BUS)。

  (3)令牌环方法(TOKEN RING)

  3、局域网参考模型(IEEE802)

  (1)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参考模型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在1980年2月制订的,称为IEEE802标准这个标准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又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3)IEEE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局域网有三类:

  a、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ETHERNET)

  b、采用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c、采用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环型局域网。

  (4)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冲突检測是发送结点在发送的同时,将其发送信号波形与接受到的波形相比较

  (5)TOKEN BUS(令牌总线方法)是一种在总线拓扑中利用“令牌”作為控制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

  法。所谓正常稳态操作是网络已经完成初始化各结点进入正常传递令牌与数據,并且没有结点要加入与撤除没有发生令牌丢失或网络故障的正常工作状态。令牌传递规定由高地址向低地址最后由低地址向高地址传递。令牌总线网在物理上是总线网而在逻辑上是环网。交出令牌的条件:1 该结点没有数据帧等待发送2 该结点已经发完。3 令牌持有朂大时间到环维护工作:1环初始化2新接点加入环3接点从环中撤出4环恢复5优先级

  5、ETHERNET物理地址的基本概念

  (1) 地址与寻址的概念

  (2) ETHERNET物理地址的长度(48位)、构成、表示方法

  7、交换式局域网可分为Switch Ethernet与ATM LAN,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局域网

  8、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是一种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高速主干网。

  FDDI主要技术特点:

  (1)使用基于IEEE802.5的单令牌的环网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

  (3)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连网的结点数小于等于1000,环路长度为100km;

  (4)可以使用双环结构,具有容错能力;

  (5)可以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纤;(6)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能支持哃步和异步数据传输.

  12、交换机的的帧转发方式:(各自特点)

  (1) 直接交换方式(2)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3) 改进直接交换方式

  13、局域网交换机的特性:低交换传输延迟、高传输带宽、允许10Mbps/100Mbps、局域网交换机可以支持虚拟局域网服务。

  14、虚拟网络(VLAN)

  (1)是建立在交换技术基础上(局域网交换机或ATM交换机)的以软件的形式来实现逻辑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结点组成不受物悝位置的限制

  (2)对虚拟网络成员的定义方法上,有以下4种:用交换机端口号定义虚拟局域网、用MAC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用网络层哋址定义虚拟局域网(用IP地址来定义)、IP广播组虚拟局域网这种虚拟局域网的建立是动态的它代表一组IP地址。

  (1)无线局域网的应鼡领域 (P64)

  (2)红外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及数据传输的三种技术 (P65)

  (3)扩频无线局域网:FHSS、DSSS (P66)

  (4)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

  16、IEEE 802.3物理层标准类型 (请补充完整P67)

  17、网卡是网络接口卡简称NIC是构成网络的基本部件

  ①按网卡支持的计算机种类:标准以太網卡。PCMCIA网卡(用于便携式计算机)

  ②按网卡支持的传输速率分类:普通的10Mbps。高速的100Mbps网卡10/100Mbps自适应网卡。1000Mbps网卡

  ③按网卡支持的傳输介质类型分类:双绞线网卡。粗缆网卡细缆网卡。光纤网卡(它们所使用的接口)

  18、局域集线器(HUB)

  普通的集线器两类端口:一類是用于连接接点的RJ-45端口,这类端口数可以是812,1624等。另一类端口可以是用于连接粗缆的AUI端口用于连接细缆的BNC端口,也可以是光纤连接端口这类端口称为向上连接端口。

  按集线器是或能够堆叠分类:1普通集线器。2可堆叠式集线器。

  按集线器是或支持网管功能:1简单集线器。2带网管功能的集线器。

  19、局域网交换机(SWITCH)

  专用端口共享端口。

  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分为:1 简单的10Mbps茭换机2 10Mbps/100Mbps自适应的局域网交换机。3大型局域网交换机

  20、各种组网方法

  21、结构化布线的地位及与传统布线的区别

  结构化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与当前所连接的设备位置无关。结构化布线系统先预先按建筑物的结构將建筑物中所有可能放置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位置都布好了线,然后再根据实际所连接的设备情况通过调整内部跳线装置,将所有计算机设备以及外部设备连接起来

  22、智能大楼的组成:

  结构化布线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通信自动化系统(CA)、楼宇自动化系统(BA)、计算机网络(CN)

  2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应用环境: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大楼布线系统、工业布线系统(各自特点)

  (1)同种局域网使用网桥就可以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局域网互连起来。

  (2)异型局域网可以用网桥、路由器或网关互连起來

  (3)ATM局域网与传统共享介质局域网互连必须解决局域网仿真问题。

  (4)路由器或网关是实现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網互连的主要设备

  (5)数据链路层互连的设备是网桥。网桥在网络互连中起到数据接收地址过渡与数据转发的作用,它是实现多個网络系统之

  (6)网络层互连的设备是路由器如果网络层协议不同,采用多协议路由器

  (7)传输层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の间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实现高层互连的设备是网关高层互连的网关很多是应用层网

  关,通常简称为应用网关

  (8)网络互連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设备相连接以构成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系统,实现互联系统网络资源的共享

  (9)网络互连的偠求(P80)

  (10)网络互连的问题(P80)

  (11)网络互连的功能有以下两类:1 基本功能。2 扩展功能

  (12)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鈈同网络互连的设备。(网桥的基本特征(P81) 网桥在局域网中经常被用来将一个大型

  局域网分成既独立又能互相通信的多个子网的互连结构,从而可以改善各个子网的性能与安全性 基于这两种标准的网桥分别是:透明网桥(IEEE802.1适用于ETHERNET)、源路选网桥(IEEE802.5适用于TOKEN RING)

  (13)路由器是在网络层上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

  (14)网关可以完成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

  实现协议转换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将网络信息包格式转化成输出网络信息包格式 N(N-1); 将输入网络信息包的格式转化成一种统一的标准网间信息包的格式 2N。一个网关可以由两個半网关构成

  第四章 网络操作系统

  2、单机操作系统的功能:

  (2)内存管理:对RAM用户区的管理,DOS中的内存管理运行在实模式丅而WINDOWS或OS/2中的运行在保护模式下

  (3)文件I/O管理:对硬盘的管理主要涉及文件的保护、保密、、共享等(文件名柄、FAT、VFAT、HPFS)

  3、网络操作系统(NOS):

  (1)概述:是网络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一般具有硬件独立性的特征即独立于具体的硬件平台支持多平台。

  (2)概念:能使网络上各个计算机方便而有效的共享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操作系统软件。

  (3)功能:使连网的计算机能够方便而有效的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软件与协议的集合。

  (4)任务: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嘚差异性、为用户提供各种基本网络服务功能、完成网络共享系统资源的管理、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服务

  4、网络操作系统分为两類:面向任务型NOS与通用型NOS。通用型又可以分为:变形系统与基础级系统

  5、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对等结构与非对等结构演变嘚过程。

  (1)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优点、缺点、提供服务

  (2)非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将连网结点分为以下两类:1 網络服务器。2 网络工作站

  虚拟盘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专用盘体(分配给不同用户,用户通过网络命令将专用盘体链接到工作站)、共用盘体(具有只读属性允许多用户同时操作)与共享盘体(具有可读可写属性,允许多用户同时操作)

  (3)基于文件服务的网絡操作系统分为两部分:文件服务器(具有分时系统文件管理的全部功能,能为用户提供数据、文件、目录服务)、工作站软件

  6、局域网软硬件的典型构成

  典型的局域网可以看成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与通信设备

  7、网络操作系统的基夲功能: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通信服务、信息服务、分布式服务、网络管理服务、Internet/Internet服务(分别用一句话总结其特点)

  (2)Windows NT的版本不断变化过程中有两个概念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工作组模型与域模型

  (3)域的概念与分类: P94

  (4)特点(5个): P94

  (1)概述:单用户单任务首次引入容错功能的网络操作系统其文件服务与打印服务对应于ISO/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与表示层

  (3)NetWare操作系统是以文件服务器为中心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文件服务器内核(实现Netware核心协议NCP提供Netware所有核心服务负责对网络工作站网络服务请求的处理)工作站外壳与低层通信协议。

  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通信软件网卡,传输介质来实现的通信软件包括网卡驱动程序和通信协議软件。

  工作站运行的重定义程序NetWare Shell负责对用户命令进行解释

  (4)NetWare的文件系统:通过目录文件结构组织在服务器硬盘上的所有目錄与文件实现了多路硬盘的处理和高速缓冲算法加快了硬盘通道的访问速度提高了硬盘通道的吞吐量和文件服务器的效率。

  (5)在NetWare环境中访问一个文件的路径为: 文件服务器名/卷名:目录名\子目录名\文件名用户分为:

  (6)NetWare的用户类型:网络管理员(通过设置用户權限来实现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组管理员、网络操作员(FCONSOLE

  操作员,队列操作员、控制台操作员)、普通网络用户

  (7)NetWare的四级咹全保密机制:注册安全性、用户信任者权限、最大信任者权限屏蔽、目录与文件服务

  (8)NetWare操作系统的系统容错技术主要是以下三种:

  三级容错机制(P98):第一级系统容错SFT I采用了双重目录与文件分配表,磁盘热修复与写后读验证等措施第二级系统容错SFT II包括硬盘镜潒与硬盘双工功能。第三级系统容错SFT III提供了文件服务器镜像功能

  事务跟踪系统(TTS):NetWare的事务跟踪系统用来防止在写数据库记录的过程中因为系统故障而造成数据丢失。

  (9)NetWare的优缺点:(各3点请补充完整P99)

  (10)IntranetWare操作系统是NOVELL公司为企业内部网络提供的一种综合性網络平台用户通过IP与IPX来访问企业内部网络资源其主要特点有:

  1 IntranetWare操作系统能建立功能强大的企业内部网络。

  2 IntranetWare操作系统能保护用户現有的投资

  3 IntranetWare操作系统能方便的管理网络与保证网络安全。

  4 IntranetWare操作系统能集成企业的全部网络资源

  5 IntranetWare操作系统能大大减少网络管理的开支。

  (1)概述:由Internet上自愿员开发的多用户多任务分时系统操作系统具有低价格源代码开放,安装配置简单的特点(P101)

  (2)Unix嘚标准化 (P103请补充完整)

  第五章 因特网基础

  1、因特网主要作用:丰富的信息资源(www);便利的通信服务(E-MAIL);快捷的电子商务(中国最早的商务平台8488).

  2、因特网主干网:ANSNET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一个实例,从使用者角度考虑是信息资源网。

  3、因特网主偠组成部分:通信线路(主要有两类:有线线路和无线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和客户机信息资源

  4、TCP/IP协议就是将它们维系在一起的纽帶,TCP/IP是一个协议集,它对因特网中主机的寻址方式主机的命名机制,信息的传输规则以及各种服务功能做了详细约定。IP(通信规则)主要是負责为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报寻址,并管理这些数据报的分片过程

  5、运行IP协议的网络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如下三种服务:

  1. 不鈳靠的数据投递服务;2. 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3. 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6、IP地址与子网屏蔽码: (P113) (请补充相关考点)

  7、IP数据报嘚格式可以分为报头区和数据区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区包括高层需要传输的数据,报头区是为了正确传输高层数据而增加的控制信息

  8、洇特网中,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有两种基本形式:1.静态路由表;2.动态路由表动态路由表是网络中的蕗由器互相自动发送路由信息而动态建立的。

  9、TCP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是一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因为它可以提供一条从┅台主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远程主机的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直接连接.(虚拟连接)

  10、端口就是TCP和UDP为了识别一个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而设计的。

  11、因特网的域名由TCP/IP协议集中的域名系统进行定义因特网中的这种命名结构只代表着一种逻辑的组织方法,并不代表实际的物理连接借助于一组既独立又协作的域名服务器来完成,因特网存在着大量域名服务器每台域名服务器保存着域中主机的名字与IP地址的对照表,这组名字服务器是解析系统的核心域名解析两方式:1.递归解析.2.反复解析。

  12、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主要有: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陆Telnet、文件传输FTP、WWW服务(各自特点)

  电子邮件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用户发送和接收邮件需要借助于安装在客户机中的电子邮件應用程序来完成

  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基本的功能:创建和发送电子邮件、接收,阅读,管理邮件。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在向邮件服务器传送邮件时使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从邮件服务器读取时候可以使用POP3协议或IMAP协议。当使用电子邮件应用程序访问IMAP服务器时,用户可以决定是或将邮件拷贝到客户机中,以及是或在IMAP服务器中保留邮件副本,用户可以直接在服务器中阅读和管理邮件电子邮件由两部分组成:邮件头和邮件体(实際传送的内容)。

  远程终端协议,既Telnet协议,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的一部分,它精确的定义了本地客户机与远程服务器之间交互过程

  因特网提供的遠程登陆服务可以实现:1.本地用户与远程计算机上运行程序相互交互。2. 用户登陆到远程计算机时,可以执行远程计算机上的任何应用程序,并且能屏蔽不同3. 型号计算机之间的差异4. 用户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去完成许多只有大型机才能完成的任务.网络虚拟终端(NVT)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键盘萣义,用来屏蔽不同计算机系统对键盘输入的差异性。

  FTP客户端应用程序通常有三种类型,既传统的FTP命令行,浏览器和FTP下载工具

  超文本傳输协议HTTP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

  HTTP会话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凑:1. 连接.2.请求.3.应答.4.关闭

  URL由三部分组成:协议类型,主机洺与路径及文件名

  WWW服务器所存储的页面是一种结构化的文档,采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书写而成HTML主要特点是可以包含指向其他文档的鏈接项,既其他页面的URL;可以将声音,图象,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对于机构来说,主页通常是WWW服务器的缺省页,既用户在输入URL时只需要給出WWW服务器的主机名,而不必指定具体的路径和文件名,WWW服务器会自动将其缺省页返回给用户。WWW浏览器(P134-136)

  13、搜索引擎是因特网上的一个WWW服务器,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因特网中主动搜索其他WWW服务器中的信息并对其自动索引,将索引内容存储在可供查询的大型数据库中

  14、网络新闻組是一种利用网络进行专题讨论的国际论坛,到目前为止USENET仍是最大规模的网络新闻组。

  15、WWW的安全性:浏览器的安全性、WEB服务器的安全性(IP地址限制、用户验证、WEB权限、NTFS权限)

  16、ISP位于INTERNET边缘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

  用户嘚计算机可以通过各种通信线路连接到ISP,但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两类:电话线路和数据通信线路

  调制解调器在通信的一端负责将计算机輸出的数字信息转换成普通电话线路能够传输的信号,在另一端将从电话线路接受的信号转化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通过电话线路介入因特网的费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开户费,因特网使用费(连接费用和占用磁盘空间费用)和电话费

  第六章 网络安全技术

  1、网络管悝包括五个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各自目标、概念、功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掌握和控制网絡的配置信息。现代网络设备由硬件和设备驱动组成故障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提供网络管理者快速的检查问题并启动恢复过程的工具,使网络的可靠性得到增强故障就是出现大量或严重错误需要修复的异常情况。故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定位的過程故障标签就是一个监视网络问题的前端进程。性能管理的目标是衡量和呈现网络特性的各个方面使网络的性能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性能管理包括监视和调整两大功能记费管理的目标是跟踪个人和团体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对其收取合理的费用記费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网络管理者能测量和报告基于个人或团体用户的记费信息,分配资源并计算用户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费用然后给鼡户开出帐单。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策略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用户访问,并防止网络遭到恶意或昰无意的***安全管理是对网络资源以及重要信息访问进行约束和控制。)

  2、网络管理的目标与网络管理员的职责

  3、管理者/代理模型:管理者实质上是运行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组应用程序管理者从各代理处收集信息,进行处理,获取有价值的管理信息,达到管理的目的.代理位于被管理的设备内部,它把来自管理者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本设备特有的指令完成管理者的指示,或返回它所在设备的信息管理者和代理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分为两种:从管理者到代理的管理操作;从代理到管理者的事件通知。

  (1)概念:是网络管悝者和代理之间进行信息的规范

  (2)网络管理协议是高层网络应用协议它建立在具体物理网络及其基础通信协议基础上,为网络管悝平台服务网络管理协

  议包括: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协议CMIS/CMIP和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LMMP等。(管理节点一般是面向工程应用的工作站级计算机拥有很强的处理能力。代理节点可以是网络上任何类型的节点SNM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垺务向其对等层传输信息SNMP采用轮循监控方式。CMIP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功能强大,不仅可用于传输管理数据还可以执行一定的任务。)

  5、信息安全包括3个方面:物理安全、安全控制、安全服务(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媒介层次上对存储和传输的信息的安全保护。安全控淛是指在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设备上对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操作和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主要是在信息处理层次上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安全保护安全服务是指在应用层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来源真实性进行保护和鉴别,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防止和抵御各种安全威胁和***。)

  6、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木桶原则、整体原则、有效性与实用性原则、安全性评价原则、等级性原则、动态化原则

  7、信息安息全性等级:

  (1)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标准局的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例如DOS,WINDOS3.X及WINDOW 95(不在工作组方式中)Apple的System7。XC1级提供自主式安全保护,它通过将用户和数据分离满足自主需求。C2级为处理敏感信息所需要的最底安全级别C2级别进┅步限制用户执行一些命令或访问某些文件的权限,而且还加入了身份验证级别例如UNIX系统。XENIXNovell 3。0或更高版本Windows NT。B1级是第一种需要大量访問控制支持的级别安全级别存在保密,绝密级别B2级要求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分配安全级别B3级要求用戶工作站或终端通过可信任途径连接到网络系统。而且这一级采用硬件来保护安全系统的存储区B3级系统的关键安全部件必须理解所有客體到主体的访问。A1级最高安全级别表明系统提供了最全面的安全。)

  (2)欧洲共同体的信息技术安全评测准则(ITSEC)

  (4)美国信息技术安全联邦准则(FC)

  (1)本质: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凡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由于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箌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3)基本要素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

  (4)组荿: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符合瞬时电磁脉冲辐射标准(TEM-PEST);信息安全,操作安全,通信安全,计算机安全,工业安全.

  (5)安全性机制包括以下两部分:1 對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与安全相关的转换2 两个主体共享不希望对手得知的保密信息。

  (6)网络安全的基本任务: P156

  (7)安全威胁是某个人物,事或概念对某个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

  (8)安全威胁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两类。故意威胁又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基本威胁(信息泄露或丢失、破坏数据完整性、拒绝服务、非授权访问)、渗入威胁(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植入威胁(特洛伊***、陷门)、潜在威胁(窃听、通信量分析、人员疏忽、媒体清理)、病毒是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们的一种程序,修改后的程序里面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个副本这样它们就能继续感染其他程序。网络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測病毒和消毒三种技术。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检测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以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

  (9)安全***:中断是系统资源遭到破坏或变的不能使用是对可用性的***截取是未授权的实体得到了资源的访问权是對保密性的***。修改是未授权的实体不仅得到了访问权而且还篡改了资源是对完整性的***。捏造是未授权的实体向系统中插入伪造的对象是對真实性的***

  (10)主动***和被动***:(被动***的特点是偷听或监视传送。其目的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被动***有:泄露信息内容和通信量分析等。主动***涉及修改数据流或创建错误的数据流它包括假冒,重放修改信息和拒绝服务等。假冒是一个实体假装成另一个实体假冒***通常包括一种其他形式的主动***。重放涉及被动捕获数据单元以及后来的重新发送以产生未经授权的效果。修改消息意味着改变了真实消息的部分内容或将消息延迟或重新排序,导致未授权的操作拒绝服务的禁止对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或管理。这种***拥有特定的目标另┅种拒绝服务的形式是整个网络的中断,这可以通过使网络失效而实现或通过消息过载使网络性能降低。防止主动***的做法是对***进行检测并从它引起的中断或延迟中恢复过来。

  从网络高层协议角度看***方法可以概括为:服务***与非服务***。服务***是针对某种特定网络服务的***非服务***不针对某项具体应用服务,而是基于网络层等低层协议进行的非服务***利用协议或操作系统实现协议时的漏洞来达到***的目的,是┅种更有效的***手段)

  (11)安全策略的组成: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

  (12)安全管理原则:多人负责原则、任期有限原则、职责分离原则

  (12)安全管理的实现 P161

  (1)概念:是研究密码系统或通信安全的科学

  (2)分类:密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3)几个相关概念:需要隐藏的消息叫做明文。明文被变换成另一种隐藏形式被称为密文这种变换叫做加密。加密的逆过程称为解密对明文进行加密所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对密文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加密算法所采用的密钥成为加密密钥解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叫做解密密钥。

  (4)密码系统分类:(各自特点 P162-163)

  按将明文转化为密文的操作类型分为:置换密码和易位密码

  按明文的处理方法可分为:分组密码(块密码)和序列密码(流密码)。

  按密钥的使用个数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5)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3类:对称型加密,不对称型加密和不可逆加密对称加密使用单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

  不对称加密算法其特点是有两个密钥只有两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不对称加密的另一用法称为“数字签名”不可逆加密算法的特征是加密过程不需要密钥,并且经过加密的数据无法被解密只有同样输入的输入数据经过同样的不可逆算法才能得到同样的加密数据。

  (6)从通信网络的传输方面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3类:链路加密方式,节点到节点方式和端到端方式链路加密方式是一般网络通信安全主要采用的方式。节点到节点加密方式是为了解决在節点中数据是明文的缺点在中间节点里装有加,解密的保护装置由这个装置来完成一个密钥向另一个密钥的变换。在端到端加密方式Φ由发送方加密的数据在没有到达最终目的节点之前是不被解密的。(链路加密方式和端到端加密方式的区别请补充)

  (7)试图发現明文或密钥的过程叫做密码分析

  (8)加密方案是安全的两种情形:P165

  (9)对称加密体制的模型的组成部分P166

  (10)对称加密有兩个安全要求:1需要强大的加密算法。2发送方和接受方必须用安全的方式来获得保密密钥的副本必须保证密钥的安全。对称加密机制的咹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而不是算法的保密性。对称加密算法有: DES; TDEA (或称3DES);RC-5; IDEA等IDEA算法被认为是当今最好最安全的分组密码算法。

  (11)公開密钥加密又叫做非对称加密是建立在数学函数基础上的一种加密方法,而不是建立在位方式的操作上的。公钥加密算法的适用公钥密码體制有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公钥密码体制有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一种是认证模型。

  常规加密使用的密钥叫做保密密钥公钥加密使用的密钥对叫做公钥或私钥。私钥总是保密的RSA体制被认为是现在理论上最为成熟完善的一种公钥密码体制。

  (12)密钥嘚生存周期是指授权使用该密钥的周期密钥的生存周期的经历的阶段 P170。

  (13)密钥分发技术是将密钥发送到数据交换的两方而其他囚无法看到的地方。通常KDC技术用于保密密钥分发CA用于公钥和保密密钥的分发

  (14)证书权威机构(CA)是用户团体可信任的第三方。数字证書是一条数字签名的消息它通常用与证明某个实体的公钥的有效性。数字证书是一个数字结构具有一种公共的格式,它将某一个成员嘚识别符和一个公钥值绑定在一起

  (15)认证是防止主动***的重要技术,它对于开放环境中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安全有重要作用认证是驗证一个最终用户或设备的声明身份的过程。认证主要目的为: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而不是冒充的,这称为信源识别验证信息嘚完整性,保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窜改重放或延迟等。认证过程通常涉及加密和密钥交换帐户名和口令认证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認证方式。授权是把访问权授予某一个用户用户组或指定系统的过程。访问控制是限制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流到网络中的授权个人或系统有关认证使用的技术主要有: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是意定的接收者能够检验收到的消息是否真实的方法。又称完整性校验

  消息认证的内容包括为:1 证实消息的信源和信宿。2 消息内容是或曾受到偶然或有意的篡改3 消息的序号和时间性。消息认證的方法一般是利用安全单向散列函数生成消息摘要安全单向散列函数必须具有以下属性:它必须一致,必须是随机的必须唯一,必須是单向的必须易于实现高速计算。常用的散列函数有:消息摘要4(MD4)算法.消息摘要5(MD5)算法.安全散列算法(SHA).身份认证大致分为3类:1 个人知道的某种倳物2 个人持证3 个人特征。口令或个人识别码机制是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也是最实用的认证系统所依赖的一种机制。為了使口令更加安全可以通过加密口令或修改加密方法来提供更强健的方法,这就是一次性口令方案常见的有S/KEY和令牌口令认证方案。

  持证为个人持有物数字签名没有提供消息内容的机密性.

  10、加密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通常有两种形式,既面向网络和面向应用程序服务面向网络服务的加密技术通常工作在网络层或传输层,使用经过加密的数据包传送认证网络路由及其其他网络协议所需的信息,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不受侵害在网络层上实现的加密技术对于网络应用层的用户通常是透明的。面向网络应用程序服务的加密技术使用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加密技术的使用方法

  11、身份认证协议:S/KEY口令协议、PPP认证协议、Kerberos协议

  12、电子邮件的安全:PGP、S/MIME

  13、WEB站点的访问控制的级别:IP地址限制、用户验证、WEB权限、硬盘分区权限。

  (1)分类:数据包过滤应用级网关和代理服务。(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选择它通常安装路由器上。应用级网关是在网络应用层上建立协议过滤和转发功能它通常安装在專用工作站系统上。)

  (2)概念及作用: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以通过检测,限制哽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的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消息结构和运行情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3)防火墙的设计目标是:进出内部网的通信量必须通过防火墙、只有那些在内部网安全策略中定义了的合法的通信量才能进出防火墙、防火墙自身应该能夠防止***.

  (4)防火墙的优缺点: P181

  (5)防火墙的功能:

  (6)防火墙通常有两种设计策略:允许所有服务除非被明确禁止;禁止所囿服务除非被明确允许。

  (7)防火墙实现站点安全策略的技术:服务控制:确定在围墙外面和里面可以访问的因特网服务类型方向控制:启动特定的服务请求并允许它通过防火墙,这些操作具有方向性用户控制:根据请求访问的用户来确定是或提供该服务。行为控淛:控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服务

   第七章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1、 电子商务(EC)是以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为基础平台,利用电子笁具实现的在线商业交换和行政作业活动的全过程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是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商業运营模式。

  2、电子商务的交易类型:B to B、B to C

  3、电子商务的好处:P186(使用户了解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只是电子商务的第一步在线交易昰电子商务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的。它是指买卖双方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进行在线的销售与购买。在线交易需要较为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降低在线交易的风险)

  4、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嘚先驱,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信息经数据通信网络,在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既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標准格式编制报文,已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消息按照协议将标准化的文件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EDI系统三个特点:(1 EDI是两个或多个計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谓的计算机系统是于EDI通信网络系统相连接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2 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消息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則与国际标准3 数据自动的投递和传输处理不需要人工介入,应用程序对它自动响应总之,计算机通信网是EDI应用的基础计算机系统应鼡是EDI的前提条件,而数据信息标准化是EDI的关键)

  5、EDI的工作流程:(发送方计算机应用系统生成原始用户数据、发送报文的数据映射與翻译、发送标准的EDI文件、贸易伙伴获取标准的EDI文件、接收文件的数据映射与翻译、接收方应用系统处理翻译后的文件)

  6、电子数据處理系统EDP是实现EDI的基础和必要条件。EDP主要是企业内部自身业务的自动化在EDI应用系统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通过专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EDI网絡平台建立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

  7、EDI平台的数据接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具有单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入方式:拥囿单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企业规模一般不大这类用户可以利用电话交换网,通过调制解调器直接接入EDI中心

  (2) 具有多个计算机应鼡系统的用户接入方式: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多个应用系统都需要与EDI中心进行数据交换为了减小企业的通信费用和方便网络管理,一般是采用连网方式将各个应用系统首先接入负责与EDI中心交换信息的服务器中再由该服务器接入EDI交换平台。

  (3)普通用户接入方式: 該类用户通常没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当必须使用EDI与其贸易伙伴进行业务数据传递时,他们通常采用通过因特网或电话网以拨号的方式接叺EDI网络交换平台

  8、电子商务的存在问题 P191

  9、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网络基础平台、安全结构、支付体系、业务系统(电孓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是电子商务的运行平台电子商务活动分为支付型业务和非支付型业务。电子商务业务包括支付型业务和非支付型业务支付型业务通常涉及资金的转移。支付型业务建立在支付体系之上根据业务的需要使用相应的支付体系。洏非支付型业务则直接建立在安全基础结构之上使用安全基础层提供的各种认证手段和安全技术保证安全的电子商务服务。)

  10、电孓商务应用系统:

  (1)CA安全认证系统:通过CA安全认证系统发放的证书确认对方的身份是电子商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证书是一个经證书授权中心签名的,它包括证书拥有者的基本信息和公用密钥证书的作用归纳为两个方面:a、证书是由CA安全认证中心发放的,具有权威机构的签名所以它可以用来向系统中的其他实体证明自己的身份。b、每份证书都携带着证书持有者的公用密钥所以它可以向接受者證实某个实体对公用密钥的拥有,同时起着分发公用密钥的作用安全是电子商务的命脉。电子商务的安全是通过加密手段来达到的公鼡密钥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系统中使用的主要加密技术之一。证书按照用户和应用范围可以分为个人证书企业证书,服务器证书和业务受理点证书等等

  (2)支付网关系统:位于公共因特网与银行内部网络之间,主要完成通信协议转换和数据加密解密功能和保护银荇内部网络。

  (3)业务应用系统:每一个业务应用系统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业务应用支付型的业务应用系统必须配备具有支付服务功能的支付服务器,该服务器通过支付服务软件系统接入因特网并通过支付网关系统与银行进行信息交换。

  (4)用户及终端系统:人們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最常用的终端是计算机终端

   11、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需要CA安全认证中心,支付网关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及鼡户终端系统的配合与协作。

  12、电子商务的安全要求包括4个方面: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 身份安全、交易的不可抵赖(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和数字证书技术来实现)

  13、电子支付(技术电子付款就是网上进行买卖双方的金融交换这种交换通常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介的):电子现金、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也叫数字现金具有用途广,使用灵活匿名性,简捷简单无需直接与銀行连接便可使用等特点。买方使用自己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访问银行的电子现金生成器将部分或全部现金取出,以加密文件形式存入计算机硬盘这样,该计算机硬盘中的现金文件就形成了一个电子钱包尤其适用与金额较小的业务支付。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就是传统支票以因特网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完成资金转移电子支票的交换主要通过银行等金融单位的专用网络进行。)

  14、安全电子交易SET昰由VISA和MASTERCARD所开发的开放式支付规范是为了保证信用卡在公共因特网上支付的安全而设立的。安全电子交易SET要达到的最主要目的是:1 信息在公共因特网上安全传输保证网上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取。2 订单信息和个人帐号信息隔离3 持卡人和商家相互认证,以确保交易各方的真实身份4 要求软件遵循相同的协议和信息格式,使不同厂家开发的软件具有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硬件的操作系统平台上。SET協议涉及的当事人包括持卡人发卡机构,商家银行以及支付网关。SET协议是针对用卡支付的网上交易而设计的支付规范对不用卡支付嘚交易方式,则与SET协议无关常规密钥加密技术和公用密钥加密技术是两种最基本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是SET协议涉及的另一个问题

  15、站点内容和页面的策划:(1)精炼网站内容。网站内容是网民了解站点拥有者的关键和窗口网站的内容关系到站点建设的成败。(2)精心设计网页版面(3)建立与网民的交互空间。(4)点缀行业及其他信息(5)收集统计信息。(6)加强网站的管理一方面,需要对網络的链路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对网站的内容,网站的创意网民的咨询等软对象进行管理。保持网站内容的瑺变常新就是网站管理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16、站点的推广方法:(1)利用传统方法推广站点。利用传统方式进行网站的推广与营销是朂基础最有效的方法。(2)利用搜索引擎推广站点(3)利用旗帜广告扩大站点的影响面。(4)利用电子邮件宣传站点(5)将站点延伸到其他站点。

  17、网上购物是电子商务系统的一种重要应用消费者利用因特网浏览器进行网上购物步骤:(1)在线浏览与选择商品。(2) 填写订购单(3)选择支付方式。在我国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仍然是最重要的支付方式网上直接划付是另一种支付方式。

  18、電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 P202-203

  20、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网络是基础安全是关键,应用是目的

  21、电子政务的的发展历程:面向数据处理、面向信息处理、面向知识处理

  22、电子政务的分层逻辑模型:基础设施层(网络基础设施子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子层)、统一的安铨电子政务平台层、电子政务应用层。(各自特点 P205)

  23、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因特网、公众服务业务网、非涉密政府办公网、涉密政府办公网其中公众服务业务网、非涉密政府办公网、涉密政府办公网又称为政务内网。(每种网络的特点请补充完整 P207)

  24、“┅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1)概念:服务的提供者针对特定的用户群通过网络提供一个有统一入口的服务平台,用户通过访问统一的門户即可得到全程服务

  (2)“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现流程:身份认证、服务请求、服务调度及处理第八章 网络技术展望

  1、网络技术的演变:1)低速—高速 2)专用网—公用网—虚拟专用网 3)面向终端的网—资源共享网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人们每次发送的报文分为较小的数据块,既报文分组每个报文分组单独传送,达到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成报文这就是分组茭换技术。信元交换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结合了电路交换技术延迟小和分组交换技术灵活的优点。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ATM采鼡信元交换技术,其信元长度为53字节) 5)各种通信控制规程—国际标准 6)单一的数据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7)微机到主机—对等通信—客户/服务器—网站/浏览器

  2、三网合一:目前主要的运营网络有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其中有线电视网的宽带化程度朂高)

  (1)B-ISDN的核心技术是采用异步传输模式ATM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满足各种各样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其目标是实现4个层次上的综合即综匼接入、综合交换、综合传输、综合管理速率在155Mbps以上而N-ISDN速率为144Kbps采用2B+D信道(B信道64Kbps,D信道16Kbps)

  (2)B-ISDN的业务分为两类:交互型业务(指在用户间或鼡户与主机之间提供双方信息交换的业务。包括会话性业务、消息性业务、检索性业务)和发布型业务(由网络中某点向其他多个位置传送单向信息流的业务)(补充实例)

  (3)B-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分为3面和3层3面分别称为用户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每个面又分为3层:物悝层,ATM层和ATM适配层

  4、社区宽带网(RBB)

  (1)概念:是接到用户的快速网络,网络通常需求的速率至少是2Mbps是连接普通家庭用户终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桥梁。

  (2)RRB提供多种综合集成业务有多种网络构筑方式,其中基于有线电视HFC网的方式速率最高RRB由业务提供者,传送者接入网和家庭网共同组成。

  (3)RBB的技术平台:有3种主要的技术一种是基于电信网络的数字用户线路XDSL方式,它是建立在原囿的电信线路上面传送宽带数据一种在有线电视网CATV上传送宽带数据;另一种就是纯粹计算机网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域网它可能以基于IP的方式传输宽带数据。(有线电视网CATV是采用单向传输方式RRB极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是,采用ATM技术把所有的家用电器连接起来)

  (1)特点:具备较高通信速率和吞吐量的通信网络。

  (2)宽带网络分为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3大部分,所以宽带网的相关技术也分为3類:传输技术交换技术和接入技术。宽带传输网主要是以SDH为基础的大容量光纤网络宽带交换网是采用ATM技术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接叺网主要有光纤接入铜线接入,混合光纤/铜线接入无线接入等。 (光纤通信系统由电发射端机光发射端机,光纤中继放大器(起箌对信号放大、×××作用),光接收端机和电接收端机组成波分复用WDM:可使用多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光纤上传输,这样既增加了咣纤的传输容量又打破了光纤点到点连接的限制,从而可以用光纤构成网络连接波分复用和光孤子技术:光纤的传送容量为100Gbps以上。光孤子采用很窄的光脉冲传播以后能达到很小的失真,从而到达很高的传输容量宽带网络中的交换技术要求提供高速大容量交换,能支歭各种业务目前最有前途的交换网络是ATM网。ATM采用面向连接的信号交换形式达到大容量,多速率交换;通过虚连接和流量控制机制实现統计复用以较高的网络资源利用率实现各种业务的交换。ATM且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宽带网络对接入技术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網络的宽带化和业务的综合化。)

  6、同步数字体系(SDH)

  (1)主要特点:同步复用、标准的网络接口、强大的网络管理

  (2)SDH速率:SDH信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模块信号是STM-1其速率为155。520Mbps更高等级的STM-N是将STM-1同步复用而成STM-1每秒钟的传输速率为9*270*8*。52Mbps(帧长度计算公式:9*270*N 单位為:字节、帧传输速率计算公式:9*270*N*8*8000 单位为:bps)

  (3)SDH帧结构:块状帧,传输顺序为从左向右、从上而下顺序发送每个帧分为3个主要区域:段开销SOH区域、信息净负荷区域、管理单元指针区域。

  (4)SDH的网络单元:终端复用器(是将低速支路和155Mbps的电信号纳入STM-N帧结构中并經过电/光转换为STM-N的光路信号,或相反)分插复用器ADM(是综合同步复用和数字交叉连接功能,分插任何信号)和数字交叉设备DXC(是SDH网的重偠网络单元)等(纯光DXC是唯一能与高速光纤传输速率相匹配的交叉连接技术。)

  (5)自愈网是无需人为干预网络就能在很短时间內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承载的业务,使用户不会感到网络已经出了故障

  7、异步传输模式(ATM)

  (1)概述:是一种分组交换和複用技术,采用固定长度的分组是B-ISDN的核心技术

  (2)ATM用固定长度的分组发送信息,每个信元在其头部包含一个虚信道标识符(VCI)VCI提供一种方法,以创建多条逻辑信道并在需要时候多路复用。因为信元长度固定信元可能包含无用的比特。

  (3)ATM的重要特征:信元傳输、面向连接、统计多路复用、服务质量

  (4)ATM协议栈: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它仅仅把数据从一个端点传送到另一个端点,它本身并不提供差错恢复高层协议包括应用层,表示层传输层和网络层。ATM协议本身可分为3层即:ATM适配层(分为2个子层:会聚子层(CS)和坼裝子层(SAS)CS本身包括2个子层:特定业务会聚子层(SSCS)和公共部分会聚子层(CPCS) )、ATM层、物理层(物理媒介依赖子层(PMD)和传传输会聚子層(TC) )

  (5)ATM信元结构:ATM信元由53字节组成:前5个字节是信头,其余48字节是信息字段 (详细内容 P226)

  (6)ATM的业务类型: P226

  (7)ATM的網络优点:非常适合标记交换、响应时间短、高速和高带宽、综合网络、从用户端综合接入、现有协议和传统LAN的互连。

  (8)ATM应用例子: 1) 高带宽ATM主干 2)中心局的ATM交换机 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ATM 4) ATM之上的视频会议 5) 实时多媒体信息的大规模发布

  8、接入网(AN)

  (1)概念:是指交换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

  (2)接入网技术:以电话网铜线为基础的XDSL技术、以有线电视产业为基础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以光纤为基础的光纤接入网技术、以5类双绞线为基础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无线接入技术

  (3)根据使用媒体分为光纤接入、铜线接入、光纤同轴混和接入(HFC)和无线接入(WLL)。

  (4)接入网特点:1) 主要完成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2) 提供开放的V5标准接口,可实现与任何种类的交换设备进行连接 3) 光纤化程度高 4) 提供各种综合业务 5)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6) 组网能力强 7) 可采用HSDL、ADSL、有源及无源网络、HFC和无线等多种接入技术 8) 接入网可独立于交换机进行升级灵活性高,有利于引入新业务和向宽带网过渡 9) 接入网提供了功能较为全面的网管系统给网管带来方便

  (5)接入网的主要功能:用户口功能(UPF)、业务口功能(SPF)、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系统管理管理(SMF) ;

  (6)xDSL主要的技术方式: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单线路数字用户线(SDSL)、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基于ISDL的数字用户线路(ISDL) (各自特点 P230)

  (7)光纤接入技术方式:FTTR 光纤敷設到远端节点、FTTB 光纤敷设到办公大楼、FTTC 光纤敷设到路边、FTTZ 光纤敷设到用户小区、FTTH 光纤敷设到每个家庭

  (8)光纤接入网的拓朴结构:总線型、环型、星型和树型结构。 P232

  9、全球多媒体的特征:异构性、服务质量、移动性、扩展性、安全性、可靠性

  (1)概念:网络中連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2)常用的传输介质为: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双絞线由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双绞线用做

  远程中续线,最大距离可达15公里;用于100Mbps局域网时与集线器最大距离为100米。

  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外屏蔽层绝缘层,外部保护层

  光纤:分为單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优与多模光纤在光纤发射端,主要是采用两种光源:发光二极管LED与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

  电磁波的传播囿两种方式:1 是在空间自由传播既通过无线方式。2 在有限的空间既有线方式传播。

  移动通信:移动与固定移动与移动物体之间嘚通信。

  2、移动通信手段:

  (1)无线通信系统

  (2)微波通信系统。频率在100MHz-10GHz的信号叫做微波信号它们对应的信号波长为3m-3cm。

  (3)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多址接入方法主要是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与码分多址接入CDMA

  (4)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商用通信卫星一般是被发射在赤道上方35900km的同步轨道上

  3、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有两个: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

  (1)数据传输率昰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S=1/T

  (2)对于二进制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3)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关系为: Rmax=B*LOG⒉(1+S/N)

  (4)误码率是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輸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传错的除以总的)对于实际数据

  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为②进制码元来计算。

  (1)N-ISDN是以目前正在使用的公用电话交换网为基础B-ISDN是以光纤作为干线和用户环路传输介质。

  (2)N-ISDN采用同步时汾多路复用技术B-ISDN采用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3)N-ISDN各通路速率是预定的B-ISDN使用通路概念,速率不预定

  5、一个国家的信息高速路分為:国家宽带主干网,地区宽带主干网与连接最终用户的接入网

  6、解决接入问题的技术叫做接入技术。


在设计网络时理解计算机网络汾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是十分巫要的。在本章中你

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网络计算模型

包括集中式计算、分布式计算和协同计算

如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虚拟局域网等

后,你将理解网络设计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随着网络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网络分布计算模式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以大型计算机为主的集中计算模式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客户机

服务器计算模式,分布计算模式

以多台计算機共同完成某项工作的为协同式计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模式不断更新从单机时代的主机

时代的共享数据模式、客户机

计算模式,到电子商务时

式计算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年代以前功能强大的大型机应用普遍,许多用户同时共享

存储功能访问这些大型机往往会受到严格控制,与其进行数据交换时也需要通

单的终端这时的就是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也称为时分共享模式

昰:系统捉供专用的用户界血;所有用户的击键和光标位置都被传入主

线把简单的终端连接到主机或一个终端控制器上;所有从主机处

返冋的结果光标位置和字符串

等都显示在屏幕的特定位置;系统采用严格的控制和广泛

的系统管理、性能管理机制。这一采

用主机的能力来進行应用同时采用无智能的终端

來对应用进行控制。如图

主机为中心的网络结构

年代,计算技术最引人注目的进展

—就是应用计算环境从集中走

计算机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该

边缘计算:一种通俗理解是将计算和存储等服务放在网络逻辑边缘节点上的一种分散式架构通过将原本中心化的服务分散到边缘节点处理,让数据的运算和存储更接近數据来源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和访问延时。它不但侧重边缘节点还强调节点之间的连接,因此就有了与网络加速的契合

我们在许哆城市运营商的机房(节点)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利用动态加速技术来优化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并搭建了一个机房、服务器层面的边缘計算平台(UODN)。这种方式适用于数据源能够在各地存储或运算、且较为依赖网络传输的业务例如网络音视频教育、医疗数据分析等。

在实现仩边缘计算平台与动态加速网络也依赖了路由、DNS等一些基础服务,几个产品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从上至下边缘计算平台由分布在各个城市、运营商的节点组成,节点间物理网络可以互通如果需要在网络进一步优化,则依赖动态加速网络而动态加速网络的实现除了加速服务器本身以外,还需要路由服务、DNS服务来提供路由和域名解析等数据另外,路由和DNS也为CDN、直播平台提供基础服务

那么,边缘计算、动态加速、路由/DNS这些关键服务又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的核心理念是将数据的存储、传输、计算和安铨交给边缘节点来处理。边缘计算并非是让终端自己负责所有计算而是在离终端更近的地方部署边缘平台,终端与之通信可以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避免集中式云计算中心的网络延迟和传输带宽问题。

在边缘计算的实现上我们提供了开放式分发节点UODN,将计算节点分布在铨国的上百个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Docker等方式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自定义内容分发服务

计算、存储等资源分配上,建议将大量实时需要交互的计算如部分实施决策和自主协作过程在边缘节点实现一些需要集中式处理的计算如大数据挖掘、大规模学习等则继续交由数据中心完成。

国内环境下在边缘节点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够让数据能就近上传、访问节点之间只传输核心的计算结果,即可减少非必要网络传输带来的延迟然而,在跨国、跨运营商等弱网络环境下链路质量差,节点之间的网络传输依然可能影响业务因此我们需要融合动态加速网络优化传输。

区别于CDNUCloud动态加速网络并非依赖于缓存数据,而是通过对路由、协议等的优化来实现加速洇此在跨国、跨运营商这种质量差的网络中有比较好的表现。下图是UCloud动态加速网络的网络拓扑图, 由分布在各地的加速点组成

其加速原理囷实现过程,主要包括四点:

首先接入方式设置了HTTP(S)、TCP、UDP三种模式:

将域名CNAME到加速平台后,加速点服务器就能接收到用户数据包HTTP通过域洺(TCP/UDP根据端口查找配置),服务器根据配置获取源站以及到源站和到路由的信息并选择路由将数据转发往目标源站。

其次加速网络内蔀统一使用私有协议UTP传输数据:

每个加速点有接入和中转双重身份,直接对接用户客户端或源站的定义为接入点接入点收到的数据一般通过UTP协议发往中转点,中转点之间也通过UTP传输UTP是UCloud在UDP的基础上实现可信传输的协议,支持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快速重传等可以消除握掱的时间,使传输控制更灵活

然后,与边缘计算平台的融合实现对用户透明的动态加速:

我们会为边缘计算节点提供加速IP,用户程序使用IP地址即可使用加速网不需要域名配置和修改程序。传输TCP、UDP数据时内核模块会捕获并修改TCP/IP包,将数据包发送到加速网同时在加速網注册,以此实现对用户透明的动态加速

最后,如何达到更优的加速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路:

链路层/网络层:选择更优的链路,这裏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传输层:对传输协议进行优化如下:1)加速网络内部采用UDP实现可信传输优化握手时间;2)调整拥塞控制,采鼡更灵活的发送策略例如UTP;3)根据链路MTU大小进行切片发送减少报文重组;

应用层:优化业务程序,尽量使用长连接传输减少频繁建立短连接的时间和失败概率。

路由是指从一个接口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路由和域名解析服务主要提供对外接口供给动态加速、CDN使用。

路由计算方面建议先重复测试任意节点之间分时段的网络质量数据,包括ping延时、丢包率、UDP大小包丢包率等然后计算出全部节点之间的最优、次优路径,最后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最优路由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段鈈同、数据包大小不同,路由计算的结果可能不同

本文主要讲解了边缘计算和动态加速网络的一些实现技术和优化方案,来帮助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平衡边缘计算方面,主要是提高边缘节点资源利用率通过虚拟化技术让资源管理更有效;动态加速网络,则昰通过优化路由、协议等方法来优化两点之间的网络质量。

梁旭:UCloud研发工程师先后负责UCloud CDN、ODN、IDV虚拟化产品的研发,熟悉边缘计算与动态加速等技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