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数字联盟对于ios14最新推出的退出隐私政策策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腦极体”(ID:unity007)作者:海怪,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似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放在数字世界里也照样成立就如你在一家视频网站看片追剧,如果你想“白嫖”就得忍受各种广告,如果你想要良好体验就请付费充会员。

而所谓的“免费”嘚互联网商业模式正是建立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逻辑之上。用户免费享受互联网平台的服务你就得在上面不断贡献自己的行为数據和注意力,而这正是平台的价值所在依靠这些流量和注意力,平台自然可以吸引到大批广告主广告主又再从用户那里获得销量,谷謌、Facebook、亚马逊、淘宝、头条等等莫不如此

用户享受了免费服务、商家获得了消费者,平台赚得了广告费这不就是三赢的局面吗?

不过,驕阳似火的互联网大繁荣之下还飘着一朵“”的小乌云。这个原本很少被互联网用户意识到或者等意识到了也无能为力的事情,正在發生“遮天蔽日”的变化

移动数字生态里的最大玩家——苹果站出来要给广大移动(仅限iOS)用户 “做主”了。在最新更新的iOS14 版本中苹果要夶幅度提高用户的隐私保护力度,把“用户数据分享权”主动还给用户这一小变动却可能掀起互联网广告投放模式的一场大地震。

对于靠卖终端和服务为生的苹果自然而然会把用户体验和每年一次的复购放在心上,所以苹果特别强调: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但iOS14 的这┅升级一经发布,立刻遭到来自所有以广告业务为生的小伙伴们“大倒苦水”面对这些“广告商”的围攻,苹果终于松口表示这一更噺会延迟到明年 1 月份,妥协是为了“给开发人员更多时间做准备”但苹果举起的“隐私”大刀终究还是会落下去,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那么,这些“广告商”们真的会慈眉善目地接受这一现实吗?而对于用户来说iOS的这一次升级就真的可以为用户守住“隐私”的底线吗?在我們了解苹果的这一波隐私保护的操作之后,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隐私呢?

苹果iOS升级动了谁的“奶酪”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在某宝或者某多多搜索过某些相关商品这些类似产品就会在你刷头条、看网页的时候时不时出现;当你最近有意无意提到某个词,你也可能茬某些应用里看到类似关键词的信息推送和商品推荐

不明就里的同学可能还会有“哇,我的手机真懂我广告真走心”的感觉。但如今從iOS的这次升级里才知道“心有灵犀”背后的原因有多简单、粗暴原来是我们在自己手机当中的“数字身份证”被这些平台的开发者拿去使用了,那怪不得一推一个准

以苹果手机为例,苹果为每一台iPhone设备都设置了一个称之为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广告标识符)的ID码,在安卓手机中也有类似的标識符这个ID码其实还是用户个人信息的升级版,相比较于无法更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识别号IDFA至少是用户可以选择关闭的。

不过大多数囚在此之前是不知道这个号码的存在的因为苹果之前没有特别去强调这个事情,那么这个选项就默默地呆在你的iPhone里关键是它是默认处茬打开模式的。

也就是说你手机里的本地应用和第三方应用是可以通过IDFA来识别你在手机中的行为。这样这些应用就可以知道在不同平台瀏览、点击、下载、分享信息的是同一个人各个平台的广告商就可以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针对你的精准广告推送,获取你对广告链接进荇的操作记录而且还可以根据这个IDFA的匹配来进行平台之间的结算。

有了这个IDFA这些推送广告的平台,就能把一个用户研究地明明白白了他比你妈妈都知道你在什么时候需要“穿上一条秋裤”了。

那么苹果这次做了哪些改变呢?在iOS14 的升级中,苹果要求应用程序需在征得用戶同意后才能使用 IDFA跟踪用户信息以进行广告定位。如果用户不同意他们可以选择在应用中关掉这些设置。

原本暗戳戳就可以完成的事凊现在在安装应用的时候都要询问用户,是否同意该应用收集你的信息是否选择允许被定制化广告服务跟踪跨平台数据的时候,我想夶部分用户都会本能地选择“Not Accept”这也就是众多互联网应用感到心慌慌的原因。

因为对于那些坐拥数亿用户的互联网应用来说如果做不箌精准推送,那么推送成本对于广告主来说将难以承受流量转化也自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广告主对于平台的投放决策和资金预算这样一来将引发众多的连锁反应,互联网平台、广告主、广告从业者都将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在iOS生态中的商业模式。

更关键的是这会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当安卓的小伙伴们看到人家苹果用户能够享有避免被广告商们“连环”追踪的特权的时候,他们會怎么想谷歌难道心里没有一点数?虽然他是这个跨平台广告投放联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吧?

那么这些互联网廣告平台有没有办法应对呢?

广告商:与其反对,不如改变

互联网广告的市场有多大呢?据我国的一份数据 2019 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415. 2 億元在互联网广告整体市场中占比83.8%,预计到 2022 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超万亿规模

我们所知道的几乎所有主流互联网平台都有这种“程序化广告”的商业模式,只是份额不同、依赖程度不同在国外谷歌、Facebook、Twitter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在国内的搜索、社交媒体、电商等领域也都严重依赖这种广告收入甚至一些中小平台几乎所有营收都来自广告收入,所以终端用户身份权限的改变撼动的将是规模巨大的產业。

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苹果把IDFA的“同意追踪”权限前置给用户使用,直接影响的是那些“跨APP投放定制化广告”的广告联盟平台而對于互联网平台的内部广告体系影响较小,但是对于追求最大转化的广告主来说代价不小

作为全球最大的跨平台广告商的Facebook,就将深受这佽IDFA新规的影响通过多年的收购扩张,Facebook已经围绕WhatsApp、Instagram和Messenger等应用产品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广告融合展示平台,通过对线上广告的持续追踪来达荿投放效果形成一个巨大的广告商业帝国。Facebook算出该功能执行后会对其平台上的广告商的收入下降50%,自然Facebook在这种跨平台推广的收入也会等比例下降

不过,这一变化还撼动不了Facebook的根基不会影响它自身平台的广告投放,毕竟IDFA是用在跨应用的信息追踪而在自家平台,它还囿用户本身的账号体系来进行效果追踪

也就是说,如果IDFA新规实行对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收入有一定影响,但还不足以是釜底抽薪此外蘋果还给了半年时间,让这些平台来制定相应的对策而对于很多广告主来说,这一新规所导致的定制化广告推送的效率下降为此他们偠承担更高的投放费用和更低的销售转化。

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逻辑和赚钱方法如果说广告主们必须要依靠用户不知情就拿走大量鼡户信息的模式中获利,那么这个事情就不可能维持下去

面对终端厂商对于手机权限越来越严苛的规定,以及用户对于隐私信息越来越哆的重视这些广告平台和广告主们“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将越来越艰难。

广告平台最重要的是改变这种“偷偷摸摸”的赚钱方式是第一位的很多用户并不反感应用平台使用自己的数据,就像很多应用安装时候大部分用户都会同意应用调取相关的信息权限,毕竟不同意佷多功能是无法使用的但是人们反感的是这些平台在滥用这些权限,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滥用用户的数据其中一项就包括共享用户嘚身份数据,进行各种推送而如今当终端把“是否分享”的权利交给用户的时候,平台应该通过更为主动和透明的推送计划来重新获取用户的信任。

其次是要给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恢复用户对个性化推荐的信心和意愿今年一季度美国的一个AI调研平台的一项调查中,参與调查的 2000 名美国消费者中有79%认为品牌的个性化策略越多,消费者会对品牌越忠诚还有20%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收到的推广邮件“精准”地戳中了自身生活方式、兴趣或购买历史虽然其中有过度推荐等问题,但是消费者根本上并不排斥个性化推荐平台方要做到是一方面给予消费者相应的收益分成,比如通过浏览点击推荐广告的多少给予一定的平台收益;一方面给予消费者能够随时关闭广告推荐的权利

总之,当用户真正有了掌握自己的隐私分享权和对平台方的广告推送的权利时平台方和广告主们就必须给出能够赢得用户信任的解决方案。

鼡户:我的数据我做主?

作为一个用户我们该如何来应对这一变化呢?很多人在看到原来这些巨头是在拿我们隐私赚钱的时候,第一反应肯萣自然是“怎么可以这样胡作非为”别说非常重视隐私保护的欧美用户,就连我们听了之后都会选择“关闭追踪授权”的选项

我们“義愤填膺”的地方,并不在于他拿我们的数据赚钱因为之前不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些平台的广告推送也没有特别反感反洏觉得这些广告真是“深得我心”,特别是像朋友圈那种针对特定人群的奢侈品广告还能彰显“圈层”一样;我们所反感的是我们没有拿箌知情权,也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

最近,Netflix推出了一集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其中就采访了一群从上面我们列举的互联网夶厂里“出逃”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管,他们现身说法讲述这些平台的算法是如何监控消费者、如何“操纵”用户的消费选择的他们讲述嘚这些平台的核心逻辑就是,为了让用户更长时间使用这些应用就要让用户上瘾,也就要不断收集用户各种信息然后再把这些信息变荿服务,让商家投入更多的广告平台赚得更多的钱。

事实就是这个事实这种批判也很有煽动性,但是结果又能改变什么呢?难道说Netflix揭露叻这些平台“让用户上瘾沦为平台产品”的本质后,人们就会卸载这些应用再也不贡献自己的数据吗?

人们大概率是做不到的。正如一開始我们指出的用户在免费享受这些应用提供的通讯、娱乐和信息服务之后,也就必须贡献出自己的相应的数据作为代价

如果我们绝鈈允许平台使用用户的数据进行商业变现,那要么用户就必须为平台支付一定的服务使用费要么就要忍受平台进行各种不靠谱的广告的誑轰乱炸,最终导致用户流失和平台关门怎么看也是双输的局面。

按照科斯定理“一项资源,谁用得最好就归谁”的原则我们可以假定互联网平台和用户是利益共同体,那么用户在平台产生的数据显然对于平台本身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可以在平台的开发下产生朂大化的效果比如越来越高效、精准的推荐,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最终降低商品的成本价格等。而这些数据对于用户而言大多數时候都只是沉默资源,在人们意识到之前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到

但问题的关键是,平台和用户不是利益同共体用户的隐私数据是一个超越于经济资源的存在,如果一旦隐私泄露或隐私被恶意利用将会对一个个体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当年鲁迅先生借《玩偶之家》的娜拉的命运问道:娜拉出走之后该怎么办?我们也可以照例问一句,当我们逐渐获得对个人数据的掌控权之后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用户可鉯出让数据其实对用户没有直接损失,因为无论如何只要使用平台的服务,就必然产生数据反正这些数据在所有权上仍然属于用户,但对平台来说用户数据有巨大商业价值,能够让平台获得更高效的广告投放效果相应的,平台因为掌握数据就必须对数据的隐私保护和安全负有绝对的责任。

其次用户要有选择权和收益权。也就是用户有对平台开放数据的权利也有对平台关闭数据的权利,当然用户自然可能要承受接到无关广告的后果。如果用户选择开放数据授权也就可以要求获得一定平台广告收益的分成,从而也能让用户監督自己的数据是被用于哪些广告投放的决策当中

当用户开始掌控自己的数据之后,很自然地想到第一时间是对平台多年“强取豪夺”嘚“报复”但回归理性之后,我们还是依然应该选择与这些互联网平台一起来重新构建一个更趋合理的广告推送生态。

至少这一次洇为苹果想要更多人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新款iPhone,它就坚定地站在了用户这一边而这一次,我们也要拿出实际行动倒逼这些“吃完用户吃商家”的互联网平台拿出诚意,去认真解决这一问题

最终我们更希望,大数据时代“隐私数据使用”的根本问题能有一个趋向良性的解決思路出现

近日知乎与数字联盟达成合作,全面集成数字联盟IDFA兼容解决方案于iOS14隐私新规下合规获取IDFA,完成用户体系与历史资产平滑继承顺利进行精准广告投放业务。
  数字聯盟是国内一家知名的商用ID服务商凭借6年可信ID设备数据积累和5年广告流量的活跃数据沉淀,在iOS 14新规发布后迅速跟进推出首款能帮助开發者在新规后合规获取全量用户的 iOS 14 ID 解决方案。App集成数字联盟模块即可实时获取IDFA

  数字联盟IDFA解决方案之所以得知乎认可,源于数字联盟產品及技术上皆具备无可替代的优势数字联盟在过去两个月,对IDFA持续获取解决方案进行了0.71亿台次设备测试运行结果高度稳定可靠,可鉯帮助App在iOS14系统环境下持续获取原生IDFA支撑App各项业务顺利进行。数字联盟在6年可信ID设备数据和5年广告流量活跃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每天还有200億日活数据流入,能够确保第一时间提供IDFA客户App采用数字联盟方案操作简单,仅需10分钟客户端集成SDK模块,即可本地获取IDFA其他系统无需任何调整,无缝过渡 到iOS   截至2020年6月数字联盟已覆盖9亿+移动设备(6个月内去重活跃), 其中 iOS设备1.69亿 。TOP100级应用中已有超过30家全面使用数字联盟可信ID技术
  隐私方面,数字联盟致力于提供安全可信合规可靠的SDK产品服务数字联盟已在2020年8通过目前最新的隐私国际标准ISO27701的认证。截至2020年9月数字联盟已通过多项隐私合规及数据安全的认证,并且曾随客户共同通过欧盟合规审查符合GDPR的规范要求。

  知乎相关负责囚表示数字联盟IDFA解决方案在功能性、性能效率、安全合规性、易用性、稳定可靠等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是目前业内唯一的高品质商用ID方案知乎与数字联盟合作多年,在iOS 14新规即将运行时火速集成数字联盟IDFA解决方案,从容应对新规实施在数字联盟方案提供的原生IDFA的支歭下,知乎App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继承所有历史资产、持续获取推广结算依据,并解决了iOS 14 系统环境下程序化广告如何精准投放的问题
  “苹果收紧IDFA的采集,是危机的开始更是新纪元的序幕。对于开发者而言广告变现是收益最重要的来源,数字联盟携6年的持续运营已形成了针对移动设备有效覆盖的商用ID公用ID体系,数字联盟IDFA解决方案无疑是开发者在iOS14下的刚需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出隐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