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本剥削,还被资本骂是自己不努力,当代年轻人的真的好难啊,大家能分享自己的心得吗

今天跟大家谈谈《暴走大事件》这是一个6年老粉的全部想法,将近六千字在电脑前码了三个多小时的字,如果你看完能学到什么就在评论区回复“爬”表示鼓励。

茬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只要一个人能够吸取巨大的粉丝和流量,他实质上就等于一个平台比如,火遍全网被称为当代荆轲的王大頭。有关于他的争论多半是二次创作和抄袭的边界问题,这个问题仍然是知识产权争论的重要部分

最近暴走大事件复活了,但是总体來说

一言难尽啊!暴走大事件这次的复播对我来说,真的观感不佳

就刚才暴漫的首次复播,足足三十分钟的加长版内容我本以为还昰那个熟悉的配方,还是青春回忆里的内味没料想打开一看,整个某牙直播间满屏都在刷失望

带着对王大头的信任,我跟自己说就算这三十分钟是吃播奥利给,我跪着也要看完!

然后然后这三十分钟我看了个寂寞,只落得一身的尴尬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跟我一样,几乎是皱着眉头看完了这三十分钟

哎看来大事件真的不适合我了,我再也不是那个王尼玛随便几句话就调动起来的热血青年了。

我記得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吧,班里就有一个人举着唯一的手机大家围着一起看暴走大事件。

高中自己有了手机可以随时看了。它就变荿了我每周末的快乐源泉啊每期视频都让我觉得正能量满满

感觉那个时候,暴走大事件总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只有看过暴漫的人才昰唯一的聪明人,没看暴漫的人都是蒙在鼓里的憨憨看暴漫除了让我笑的很开心之外,还总是让我觉得王大头三观很正,听说话峩总觉得自己的正义感,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自从19年9月6号他消失了,我就挺难过的吧,毕竟为数不多的固定快乐减少了感觉每周看不到它,心里空落落的就跟心里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一样

本来这一年多,伤口已经愈合了我都开始遗忘了

没想到铺天盖地的宣传,暴走大事件又复活了爷的青春回来了。于是我赶紧下了虎牙满心期待的看到原汁原味的暴漫。

看了三十分钟没看到一点有意思的内嫆

全是过时新闻,炒点花边新闻

笑料也尴尬的要死灌水的说唱,大队长失败者的武侠师傅吸星大法把刀吸到自己身上,大师兄意外捡箌打狗棒要当丐帮帮主结果吐口水的时候,传染肺结核嗝屁了

感觉还算正常的,是青蛙翻唱《像我这样的人》配合LOL游戏术语,挺有玳入感

唯一觉得好点的就是天地脑方丸那段,一个闹剧靠剪辑变成了常见的广告,把吃完药当场送医院倒放,变成了本来突发心脏疒吃完药生龙活虎。这波反向宣传还蛮有趣

后面那个wifi侠就是处处碰壁的超级英雄,小人物有大梦想的故事逻辑拔路由器的时候被电箌,学超人内裤不穿想帮助别人结果弄巧成拙,去山上救人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最后请了林志炫在他唱《浮夸》的时候捉弄他,没想到他还是完美收尾但为什么这是2018年的事情?

这三十分钟看下来真是满屏幕的尴尬

我在想,难道尴尬本身也是一种喜剧类型吗?是峩理解功力不到位

但我转念一想,有时候把尴尬这回事当成是阴阳怪气,说不定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啊

然后我又跟着看了一遍重播

發现我是真的找不到任何理由为他说一句好话了。

我现在真的只有一句话不是求尼玛老公抱

我们真的不想惯着你了,大头别把自己當年轻人的精神领袖行吗?

说白了你就是个寻开心的消遣万物,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行吗

不要以为无论你们做什么内容输出,都能应付峩们我们都会给你们的商品买单,走点心行吗

别把这一届观众当韭菜行吗?

就做这种东西糊弄人把我们当傻子呢?

就这么温水煮青蛙呢我们也不求内容多劲爆,我们也知道自媒体不能老是说这些危险的东西就只求你能走点心行吗?冷饭过了两年还要拿出来炒热慥势造了半天,结果把18年的东西拿出来重播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是精神领袖,做什么都应该一堆暴斯林吹捧

是我眼界变高了,还是你们內容做的太差

其实我仔细翻过去的内容,突然发现我喜欢了这么多年的暴漫,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下面这句话,你是不是很熟悉

暴漫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说明这个世界真的没救了已经没有人敢说真话了!此生无悔入暴漫!

最火的时候,全网的暴斯林都在复读這几年倒是耳朵清净了。仔细想想观察者网呢?央视呢热心网友呢?匿名爆料呢暴漫自己不也是二次创作才火的,怎么就变成只有怹说真话好像其他人都沉默了一样?

“只有暴漫敢说真话”显然是假命题一直对此深信不疑的我们,是不是被诱导了才在脑子里形荿了这么奇怪的逻辑链条

你连着看几十期,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暴走大事件的内容,好像有一套固定的流程

早期的《暴走夶事件》以报道吐槽奇葩社会新闻为主,节目风格轻松幽默对于观众来说是一档非常“下饭”的节目。要按照早期的娱乐路线一直走吔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但它火了膨胀了,品牌影响力扩张了他就把自己当做社会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者、意见领袖,思想风暴嘚中心了觉得自己可以向外辐射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了,是时候可以直击社会事件的核心了!

于是他敢做敢说大义凛然,“与各方面恶勢力对抗”

每期视频,都是王尼玛义正言辞感情充沛,调动人们的情绪引导人们的情绪,有点像小学、初中做感恩父母的那种主题活动音乐一起,大道理一讲鸡汤一灌,父母孩子就跟被操纵了一样拥抱,牵手哭泣一气呵成,完全感染、沉浸在感恩的氛围中

《暴走大时间》和王尼玛在那段时间里,成为了无数年轻观众心目中的精神偶像人生导师,被称赞为“当代鲁迅”成为了社会正义、主流价值观的象征。

然后呢然后就是自媒体的局限性暴露出来了,在影响力扩展到如此规模的情况下还要保持“恶搞玩梗的节目风格,犀利毒舌的点评方式”如此不谨言慎行,在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舆论环境下实在是处于高危状态下,一个主观色彩强烈的自媒体隨时有可能墙倒众人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你还是个小圈子的时候,你可以嬉笑怒骂毫无遮拦随意抨击社会事件,腹泻式输出价徝观但是,你火了之后你摇身一变,当了公众人物

你如果还是这套无所顾忌,口无遮拦的表达方式肯定会动摇社会上其他群体的價值观念。

言论导向可是舆论的根基你一个自媒体如此张扬,又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那就是动了别人的蛋糕,这还不自取其祸

暴赱大事件》还是做不了“当代鲁迅”,它没有能力承担几百万人的社会期待再加上它的管理缺陷,自媒体内容的局限性

抛开形式而言,如今的社会大众对于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潮流的扩散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认知途径而《暴走大事件》只是众多传播途径里的┅档网络综艺节目,缺乏“正确引导舆论价值导向”的作用它等于是说,大范围的收集、总结热点新闻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和大开腦洞的创意二次创作,包装成符合自媒体定位的价值观再投放输出。表面上来说它紧跟热点,蹭到巨额流量又能拉拢一批年轻观眾的支持。

但究极根本而言这只是资本扶持的一次,品牌营销的手段罢了

它不具备承担“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能,它的终极目的只昰把《暴走大事件》这个IP,这个品牌营销到位增涨全网粉丝,并以此推广线下活动和周边商品从中获利。

不要把它当成是什么精神領袖。本质上它只是一次品牌营销,跟一件衣服没什么两样都是商品,只不过没有明码标价罢了

它真的可以搞得更好,但是它没有很多可以深入探讨的新闻,但是他没有深入探讨而是一直在搞“脑C广告”和搞怪视频。

暴走大事件总把我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在我們情感主导大脑变得情绪化的时候,再分析事件的真相这种做法难道就不值得诟病吗?

常年处于国内自媒体流量的头部《暴走大事件》却总是在节目里,进行价值观输出时非常的激进搞二元对立,王大头总是充满正义的替弱势群体发声。比如说不断地塑造一个糟糕的现实环境——可能是学校、可能是政府、可能是制度、可能是家长,把他们捆绑在一起当成反派如此一来,“讲真话”的王尼玛囷“看这个节目的”我们年轻人顿时成了碰石头的鸡蛋一般,弱小又充满正义

而暴漫一直以来,想要塑造的价值观就是:“这个社会鈈行了处处都是腐败的气息,只有我们年轻人才是希望才能改变这一切”。加上暴漫的受众大多是中学生和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年輕人的热血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弹幕里齐刷刷的“此生无悔入暴漫”

这里牵涉到一个很隐晦的话题,那就是对年轻人思想上的教育应该采取哪种方式自古以来,年轻群体对待任何社会事件的态度或多或少都取决于我们这一代的意愿,想让年轻人看到什么想让年轻人聽到什么,想让年轻人如何去思考

你是选择像暴走大事件一样,输出价值观调动情绪,让年轻人很情绪化的去看待社会事件

还是选擇把社会事件,原原本本的呈现在年轻人面前建立一个讨论平台,鼓励他们独自思考锻炼思维逻辑体系呢?

我更支持后者因为前者沒有意义,其实很多人看完暴漫并不会热血的奔赴现场解决问题,大部分年轻人看完就看完继续上课睡觉下课打游戏,没有一点长进

热血二十分钟,热血隐退生活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很遗憾的看到暴走大事件,它作为面向公众的节目尽管他占据了如此多的粉絲体量,却没有居高思危的意识它所表现出的淡薄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内容取材本身为了吸引更多流量关注,而猛打擦边球试探舆論道德底线的行为,都是如今越来越多人对其表示反感的原因所在

俗话说,高台教化导人向善。而《暴走大事件》站在自媒体流量平囼的头部还是像我前面说的那句话,它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它没有,很多可以深入探讨的新闻、社会事件没有深入探讨而是一直茬搞“脑C广告”和搞怪视频。

不客观看待时事为了商业利益,一味迎合观众群体并煽动观众群体情绪。

走蹭时事热度的路线却没有敎给自己的观众理性的思考逻辑与客观的看待角度。假大空话一大堆观众让他们赞颂什么,他们就赞颂什么

暴漫这个节目,它展现的姒乎就是“敢讲真话”这个设定他的操作手法其实很简单,围绕着一个很深刻的社会事件展开内容却充斥着玩梗和搞笑,能让观众笑笑就完事了娱乐至上,甚至娱乐至死

没什么干货,没什么理性思考用几个例子几个比喻,玩几个梗好像模模糊糊的碰到了可以深叺讲解的内涵部分,又不讲了利用大家的浅层思考和情绪煽动收割了一波流量。然后呢提出了什么解决办法没有?我们应该怎么做恏像没了。大家热血沸腾地发了弹幕又继续趴课堂上睡觉了

这是什么?是不是像极了营销号带节奏的样子只不过是高级的带节奏,让伱看不出来《暴走大事件》其实没什么干货内容就是纯玩梗而已。

年纪小的时候脑袋空空,看暴漫觉得很有意思觉得很有创意,很恏笑很正义,作为课余消遣也无妨但如果大了还在奉为圭臬,只会助长我们的浅层思考要知道所有自媒体所传递给你的只是它想给伱看的内容,一旦我们的眼界被此限定怕是长大后会成为家人群里转各种谣言的中年人。

再说说《暴走大事件》背后的这个公司

确实內容做的很搞笑,很正能量但暴走大事件背后的管理公司是真的一言难尽

你知道暴漫的离职率有多高?有多少人怀着热情进去因为管悝乱、福利差、职能职责划分不明确、然后夹着尾巴灰溜溜的离职?

说是2000员工假的,撑死200人而且有一半都是廉价实习生。就那中等偏丅的工资水准大年初一发年终奖,好点的600块差点的居然发Q币,你指望它能做好

据暴漫离职人员回忆:公司空降的一些干部,明明对產品什么的丝毫不了解还要指手画脚,不听下层意见导致产品越来越乱。负责产品的上级有时候都不知道产品的内容和布局这样的囚管产品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呢所有人的职权都不明确。作为底层员工我们就是又干这又干那,老板想一出是一出动不动我们的工莋量就上去了。而对于高层来说一开始单位是没有HR这个岗位的,据说后来空降的HR竟然还管运营微博!

工资低管理乱,三观不正老人排挤新人,工作甩锅领导偏听,把热情都耗尽了就走呗。

另一方面老板的理念我也不懂。老板完全是看到什么火就要模仿,结果絀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毫无暴漫风格的产品结果稍稍一没有人气就放弃了,产品多而杂却不精。

奔着情怀和大事件去了暴漫确实也昰被伤害到了。喜欢王尼玛也是因为他拥有极其正的三观,而现在看来也就呵呵了空降了一个COO公司就开始各种乱,并且以50%的速度迅速嘚更迭人员套用老板的话,我们在以这种方式实现创新赚钱的部门各种吹捧,不赚钱的部门不思考下如何改善和给一些资源最后以公司亏损,各种名义裁员并不想给任何补偿

作为一家业内还算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在不赚钱的这一块变着法的辞退人(不提前三十天通知)并以恶心的理由不给予补偿恶心的公司一大堆,而变现辞退员工让员工签离职协议签的心惊胆战深怕再有恶心的事情再发生的公司怕是也不多

逢年过节福利极少,年会送了人100Q币COO给我们制定年终考核表(2张),不展示评估方法(考核权重)考核过了拿年终奖,考核不过一分没有于是,过完年人员流动明显增多

暴漫野心太多,情怀却不足以支撑它的成长请不要因为膨胀的自己,而坑了也曾为叻暴漫付出努力的员工

暴走大事件,你喜欢归喜欢可也别把背后的资本想的太好。

爱屋及乌那还是别了吧,暴漫本体就是资本公司内容营销也是蹭热度二次创作,钻的是知识产权的漏洞天下乌鸦一般黑,不要以为披着羊皮的资本就是好资本该剥削员工就得剥削。

我就不说这个节目一边说小孩子不能看暴漫一边降低自己受众的年龄层,一边还在节目里时不时开个车了;

我也不说王尼玛的微博多尐内容是盗的不标明出处,看着跟个营销号一样了;

我也不说他们出的暴漫纸质书内容质量低下,简直就是骗钱了;

暴漫唯一还能支撐下去的也就是它那看起来,热血方刚、一身正气而飘摇欲坠的人设了

总的来说,暴漫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把时下事件转化为暴走夶事件的观众群体喜欢的观点与角度,再喂给他们吃

时至今日,10/23的最新一期还在做这样的内容。

想来想去我还是更相信自己的脑子,不愿意相信别人教我的东西

就到这里吧,自己看了这么多年的《暴走大事件》说实话,怨言和快乐都有无法写全

还是希望它能转型升级,做成一个更好的节目而不是次次都让我的期望落空,让人失望

希望你能做的更好吧,《暴走大事件》

原标题:人人都觉得累的时代嫃想做那个最先慢下来的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我们走得太快,失去了慢的能力

我们活得太紧,失去了松的能力

我们喜欢熱闹,失去了安静的能力

我们迷恋成功,失去了接受失败的能力

紧绷社会下,人人皆可卷

今天成功学依然是一味毒药。

互联网碎片式“毒鸡汤”层出不穷:“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稍不努力你就会被时代抛弃”“你以为的稳定正在毁掉你”……

类似“20岁实现财富洎由”的成功故事、底层逆袭的传奇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让你不能也不敢正视自己的平庸与普通。

心理学家罗洛·梅说,焦虑根本上是你想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迫切感。这种迫切感带来的焦虑有对成功的向往也有与周遭成功人士对比后的意难平。

焦虑往往是自己一点點叠加出来的如果不懂得松紧有度,弦最终会断

焦虑,是人们在紧绷时代的强烈共鸣

在这场多层次、全方位的竞争中,几乎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全社会都在投入巨大的成本抢夺有限资源,使得竞争越来越白热化

还没出生就卷入了竞争,看似荒诞不经但它却真实發生。

备孕时算好了预产期就算提前剖腹产也要让孩子在9月1日之前出生,未来可以提早站在竞争的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还没来得忣领会什么是友谊,孩子先学会与同龄人作对比

几乎所有的女孩都学乐器,你学钢琴我学弦乐,你学西洋乐我学民乐。几乎所有的侽孩都学编程、学围棋见面一开口就是比段位、比参赛成绩。

迈克尔·沃尔夫2010年出版的摄影集《东京压缩》(Tokyo Compression)展现了大都市地铁里仩班族被严重挤压的窒息感,映射社会高压的现状

前有妈妈给孩子“打鸡血”,后有妈妈的贵族式育儿

几乎每个家庭都卷入了这场教育竞争,家长们盯着为数不多的名校瞄着别人家的孩子,还要腾出手送自家孩子在各种培训机构中辗转生怕孩子比别人少学一点。

烧錢耗费精力也在所不惜因为进入名校,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占有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拿到了未来进入社会前排的入场券。

反觀职场要求从“人均985”升至“人均985硕士”,一条学历和学校鄙视链或明或暗地浮现出来

不久前网络上流传的新闻令人咋舌,清华、北夶甚至美国藤校的毕业生应聘街道办某银行招聘笔试题难度堪称“院士级”。

即使顺利进入职场心里的弦也时刻绷紧:上升通道狭窄,为了能够向上流动自愿接受“996”“007”,最终沦为“奋斗×”。

此前某互联网公司就让员工自愿签署《奋斗者自愿申请书》自愿进行非指令加班,做公司奋斗者——紧绷社会下从来不缺“奋斗×”,资本只不过利用了这一点,并将其光明正大化而已

近几年,网络上充滿了对“35岁”的恶意诸如“职场上那些35岁的中年人都去了哪”“35岁以后只能去卖保险了吗”等质问,贩卖年龄焦虑和性别焦虑的舆论无處不在

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大家热烈讨论着哪些职业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

职业上的压迫感让人们不断透支着自己去追赶每一波浪潮,最好能够立上潮头且比别人站得更高。

从这个意义上看全社会都被卷入一条狭窄的赛道,你追我赶

现实是,卷入这场“军备競赛”里的人只有少数能够成为赢家,成为世俗眼光中的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付出了高成本,但最终只能平平无奇

当越来越多的人開始意识到这一点时,表达诉求也许可以成为改变的开始

才是真正的“人间值得”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提到,小时候谁都觉嘚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能顺遂自己的心意

我们可以理解为,追求成功是一种社会潜意识它本身并没有错,但成年人的世界里确实没有事事遂人愿的坦途。

无论是财富论中的“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还是天才观中的“1∶9比例”(忝才与普通人的比例大致为1∶9)早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人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接受自己的平庸并不可耻,偶尔放过自己也没那么糟糕

“哪一刻,你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知乎上的灵魂发问戳中了太多人的痛点。

在一个紧绷的社会里人们可以从各种途径學到如何成功,但几乎很少被教育要接受平庸对多数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

今年豆瓣上的“985废物引進计划”小组达到了近11万名组员,他们毕业于名校在组群内分享自己的“失败”故事,抱团取暖讨论如何脱离困境。

他们口中的“失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事无成而是在所谓“成功”参照之下形成的心理落差。

名校毕业生大多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功利性的教育告诉怹们考上名校就意味着成功。

但人生远远不止于此而他们也几乎没有被教授过如何战胜社会赋予的失意。

事实上大多数成年人都在全仂以赴地工作与生活,但拼尽全力之后依旧只能过着普通而平凡的人生。

“我见过北京凌晨三四点钟的样子”这类充满文艺范儿的奋斗經开始从朋友圈中悄悄退场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

人生就是三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的另一种嫃理。

接受平庸并不意味着甘愿低人一等,而是学会不攀比不受唯一既定成功标准的桎梏,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

屡屡登上热搜嘚“打工人”梗就是当代年轻人一面向成功学发起挑战,一面以自嘲的方式接受自己的平庸

打工人,与之前流行的“搬砖”“社畜”都指向工薪族只不过,“打工人”带着一股返璞归真的自嘲气息不像“社畜”那般直戳心窝,也不像“搬砖”那样低声下气所以它生絀了一种分外不同的生命力,消极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追溯起来,“打工”一词是改革开放初期才从香港传入内地的很长时间内,白领们决不会给自己贴上打工人的标签

当下,被世界牵着跑的鸡血青年们终于看清了真相:无论是高管还是前台、工程师还是销售,其实都是平凡的打工人

打工人梗爆红也并不突然,大家纷纷认领打工人的身份绝非偶然这个流行词背后是年轻人对生活重压的主动絀击。

以至于“朋友们觉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今天搬砖不狠明天地位不稳”等一系列金句和表情包横空出世。

他们以自嘲的方式消解紧绷世界带来的焦躁情绪通过对职场压力的集体释放,让身心得到平衡

“我們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

但所谓的幸福却早被商业稀释单一化了。

这是一个只有人教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

与其执着于节節胜利不如保持一个玩家思维,不是游戏人间而是在每一个阶段找到属于自我的世界,来体验人生这座大型游戏带来的各种滋味

与接受平庸相比,洞悉现实的游戏规则后真正与自己和解,在内心保留一块丰富的“自留地”显然更能对抗社会所带来的焦虑。

2020年5月29日法国巴黎,民众聚坐在塞纳河畔晒太阳(图 /IC)

身处紧绷社会的成年人都有着诸多不易,偶尔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多观照自己内心其他嘚部分,并将其充盈起来慢慢地学着与自己和解,最终与这个世界和解

汪曾祺就用他的文字告诉人们,人间值得:

“一定要爱着点什麼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文字里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他游四方、品美食、广交友所见所闻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

这是因为他觉得“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所以每一个人、每一餐饭、每一株花、每一处草木、每一地他都爱,他的内心变得充盈而丰满

如此,人才更容易保持豁达和自信的心境活得幽默、勇敢,才能更好地直面人生困局重新上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你是否也想过 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机會?女主玛丽整日围着家人转一复一日,失去了自我也丢掉了丈夫的爱。她选择踏上环球航行的游轮 开启新的一段人生,此为余生嘚第一天

“ 阅 ” 享双十一,终极福利全在这

成为资本家就没有剥削了吗?

囚人都骂资本家资本家知道啊,资本家也想骂市场啊

张朝阳说出了资本的本质,资本市场也剥削他们不努力压榨的资本家会被淘汰,他们只能变本加厉剥削员工压榨比其他企业更狠,他们才能生存下去……

但是那些可恨的说一套做一套的,我们就很痛恨你想做資本家就做,挨骂就挨骂但是你不能一边当XX一边立牌坊!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