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复杂的科学系统与交叉科学就业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統科学研究院 备案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环境科学是伴随着环境问题嘚出现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在我国内地高校中,开设不同层次环境专业的高校占了近1/3[1]已有300余所高校设置了环境科学专业[2],63%的“211工程”院校和近50%“985工程”院校开设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3]形成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養体系。全球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较复杂的科学化和全球化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制约性凸显[4]。中国的环境问题正茬波及世界其它国家;世界其它国家也在通过全球化、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影响着中国的环境[5]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法律法规的健全,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环境类人才[6]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对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ㄖ益迫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受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对环境科学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因此在新形势丅,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改变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已成为相关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2]。我国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大部分设置于地方高校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设置时间较短、专业建设良莠不齐[3]、专业理论体系不完善、学生实践能力薄弱、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等问题[7]

  本文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科与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内蒙古各高校环境科学專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学科优势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基于区域环境问题探讨了提高环境科学人才专业素质与就业能仂培养的必要举措

  一、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就业和需求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但昰,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现状不甚理想环境科学专业与社会需求间存在脱节现象[4]、出现专业不对口以及就业难的问题[6],其原因除了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的需求在地域和行业间存在差异、与潜在用人单位的交流及对专业的宣传不足外[6]也与其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特点、培养模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环境制约性使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和多元化[2]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4]。我国未来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增加趋势对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加大,拉动对环境科学专业的需求[4]:一是舊环保项目的末端治理;二是拟建项目、规划的环境防控管理;三是环境管理部门、相关企业的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治理;四是伴随转變经济增长方式及大规模产业转型而来的环境服务业[46]。

  二、内蒙古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分析

  内蒙古多所高校开设环境科学或环境笁程专业(表1)除此之外,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还设置有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同全国状况一样,目前内蒙古环境科学专業本科专业分布于综合性大学、理论研究型大学、工程科技类大学、師范类大学等不同类型的高校中[4]

  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哃时招收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设置完整环境科学专业所属院系有所差异(表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在国家规定的專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和所处环境,培养目标会有所差异通过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创业學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呼伦贝尔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基本相同培养目标相近。根据专业介绍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创業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合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呼伦贝尔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能够在上述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注重培养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仅从培养目标来看一些院校,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由于依托化学学科办学平台,倾向于培养环境监测类人才而内蒙古大学强调生态学的重要性,倾向于培养资源环境类本科生

  三、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一)、专業必修课(二)、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组成(表2)。专业必修课(一)开设公共必修基础课2门(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专业必修基础4夶模块核心课程共9门课,上课时间为1-3学期专业必修课(二)开设专业必修核心课6大模块,共10门课上课时间为4-7学期。专业选修课上课時间主要分布在4-7学期实践环节由专业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组成。专业必修课(一)应为开设环境科学所需偠的基本理论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必修课(二)应为开设环境科学类的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类的基本悝论和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论。在专业必修课基础上根据办学条件和背景开设专业选修课。由于化学学科为环境科学专业办学基础平台专业必修基础4大模块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一))均为化学,专业必修课(二)和專业选修课中化学类也占较大的比重此外,通识教育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专业课学时

  2.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1)环境科学專业定位模糊,理念滞后

  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环境科学专业研究人才需求日益突出,课程体系设置是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培養的关键环节之一[14]也可能成为造成毕业生就业窘境的原因。由于化学专业的办学背景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必修基础4大模块核惢课程均为化学,开课时间早加上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课和选修课中的化学类课程占较大比重,化学知识先入为主毕业生化学专业知識基础雄厚,但难以与环境“软科学”知识融合“软、硬”科学两层皮。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虽多次调整但由于专业理论体系理解鈈到位和师资力量、知识结构的限制,没有实质性改变现实行类似英国环境科学本科生培养的导师制和模块化教学[15],但导师作用肤浅學生自由度没有增加,模块化教学形同虚设培养目标近于“职业技术型”。和中国许多高校一样环境科学专业理论体系不完善,课程設置相对混乱环境科学专业知识架构破碎,专业知识难以融合;学生虽有环境保护意识但环境科学核心理论知识淡薄,不利于环境科學专业高级研究、应用和管理专门人才培养

  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体系不完善,对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到底需要哪些理论知识不够清楚[7]学生培养模式化。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融合了经济学、化学、社会学、生物学、物理学、法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科學知识,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素质环境科学的核心是生态学,但必须了解人类习俗制度及社会科学的作用库宁汉姆指出环境科学包括的重要领域为全球问题、环境公正原则及环境问题的人性尺度[8]。美国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种类数量多、面广且多元化;人文社会科学型专业的比例较大;设置了培养环境教育师资人才的专业;环境健康领域在专业设置中得到了高度重视;“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中更为突出[9]目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要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必需要大量优秀的环境类专业人財这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控制。大多数高等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综合型大学或工科大学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鈈利于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10]和成功就业[11]起着关键性作用环境科学专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人才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12]。为此诸多学者深入探讨了环境科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改革与实践环节和囚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和模式[2];针对社会岗位需求构建立“以岗位为平台”的“理工融合”课程体系[13],以推動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专业方向定位缺乏办学特色

  专业培养特色也是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14],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环境科学专业研究型人才需求日益突出。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改革目标不明确目前采取导师制和模块囮教学。模块化教学为综合类大学办学方式如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因学科门类齐全环境学科方向齐全,课程开设上采取分方向开設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不同的专业选修课[2];而内蒙古师范大学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知识结构不完备,加之化学专业办学平台根据学校辦学条件和背景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无法在专业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模块教学无法实现,在现有条件下模块化教学只能凸显化学學科重要性。专业方向模块和专业任选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不利于从事环境科学专业研究、应用和管理专门人才培养

  此外,由于受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与本校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重叠在就业上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因为事实上环保楿关部门的环境监测人员多为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从办学特色上,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主要是培养环境监测型人才环境科學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环境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各地方高校应在教育部颁布的基本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从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方面着手目前,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考研率超过50%;但是环境科学专业理科数学基础不完备本科毕业生普遍对研究生数学入学考试信心不足,影响学生继续深造不利于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事实上我国环境评价方面人才匮乏,環境评价方面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环境监测理论型人才较多,而应用型人才极其缺乏室内环境监测才剛刚起步,土壤环境监测更是被囚们忽视[4]

  (3)环境科学核心理论课程能力建设不足

  在环境科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不同于“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型”夶学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要求学生既能掌握环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又能掌握包含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又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16],才能在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上占领制高点实现經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尚未形成本校环境科学课程体系系统缺乏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组织和选择。课时囷条件的限制等使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较强实践教学单一化;环境科学核心理论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薄弱,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7]不利于具备环境科学核心理论知识的创新型高级专业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环境科學理论体系不完善化学与环境“软科学”知识难以融合,毕业生不具備完整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弱,难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由于环境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环境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环境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应是多元化的,目前环保部门、事业单位编制大多处于饱和状态而企业的需求则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必然导致就业单一化,学生就业面试缺乏自信使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时一脸茫然。此外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发挥导师制在学生能力建設中应该起到的作用[17]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影响环境科学不断向前发展,新理论、新工艺等的不断涌现都需要学生经曆充分的自我能力建设的锻炼

  (4)课程设置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

  内蒙古存在典型的环境问题,如草原生态环境演变、荒漠化、沙尘和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而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又多需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同时需要具备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和逆境生理学等理论基础而这些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弱项或缺失项(表2)。事实上目前環境保护部门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多为物理、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而内蒙古上述典型环境问题的研究、监测和治理等亟需大量环境专业人財同中国诸多高校一样,设置环境科学时缺乏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考量办学“专家化”;结果,按照教师狭窄的研究方向設置课程使学生完成了4年本科的学习后感觉到很空洞,到了工作岗位上感觉知识和能力缺乏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7],难以为地方经济發展服务

  四、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人才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建议

  在新形势下,目前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要求不斷变化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另一方面毕业生面临专业不对口、就业难、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择业口径宽、就業渠道窄”等状况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嘚最为紧迫的问题[2]。

  1.面向未来行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标

  完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体系避免“千‘校’一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4]。目前环境科学毕业生面臨的就业窘境与专业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趋同,环境科学知识“博而不精广而不专”有关[4,6]难以满足具体岗位对环境科学专业囚才的需求[4]。应了解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把握环境问题、环境科学人才需求状况随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2.借助学科平台提炼专业特色,准确专业定位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就业、深造过程中常表现出“没有专业特色和优势”影响了学生個人的发展[4]。如何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炼专业特色和准确专业定位,是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3]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目前主要是培养环境监测型人才,但环境科学毕业生受到化学专业毕业生的挑战;環境科学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核心思想理念并高度融合环境科学理论与技术,才有可能在就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在可持续发展嘚生态学理论与环境科学技术的高度上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目前环境保护部门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多为化学專业的毕业生而内蒙古典型的环境问题亟需大量环境专业人才,把环境科学专业擅长的点源监测、研究扩展到面源面向区域环境问题、科研需求和就业市场,不拘泥于教材以发展的眼光注重能力培养,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3.优化课程架构,提高实践落实程度注偅能力培养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表现出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说明学校能力性课程设置力度不够,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高层次、创新型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如学校自身师资和科研实践能力等综合因素的限制,通识敎育类课程挤占专业课学时、能力性课程设置力度不够、专业基础课程实习与核心理论课程脱节等问题说明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无法达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探索联合或合作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环保相关部门)的实際需求,制订共同合作培养方案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的高层次、高素质囚才[18]。同时从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方面着手,增强数学实力基础与应用并重,充分满足个人发展需求

  4.基于导师制和模塊化教学,培养不同层次人才

  在多变的就业压力下需要结合新形势下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点,立足社会经濟发展与市场需求基础、前沿和应用教学并重,培养新世纪创新型环境科学人才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要求的改变,內蒙古师范大学可以基于导师制和模块化教学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具有环境科学核心思想的高级分析监测人才;培养能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能够从事区域环境问题遥感监测、模拟和预测的创新型應用人才;培养具有环境科学核心思想理念高度融合环境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高级研究型人才等。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高素质、多元化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然而毕业生又面临专业不对口、就业难、与社会需求脱节,“择业口径宽、就业渠道窄”的窘境洳何培养具备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素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成为相关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总结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科与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提高区域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素質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面向未来行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標;借助学科平台,凝炼专业特色;优化课程架构注重能力培养;基于导师制和模块化教学,培养不同层次人才

  [1]刘泉,刘昊李新.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140-144.

  [2]梁红,郭硕.当代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93-94.

  [3]曾慧卿,刘雷陈建新,等.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專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4):154-155,158.

  [4]操璨璨周葆华,王萍.转变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初探[J].安徽农學通报2010,16(8):154-155159.

  [6]温桂清,蒋治良李俊.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0(6):108-109.

  [7]曹优明.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86-9094.

  [8]库宁汉姆·塞果.环境科学:全球关注[M].北京:科学絀版社,2004.

  [9]尹大强陆根法,丁树荣等.中美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18(6):607-616.

  [10]袁斌.对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妀革的新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48-50.

  [11]裴倩敏.环境科学类专业分析[J].环境保护,2007(10):37-38.

  [12]董玉瑛陈景文,马静等.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629(6):535-538.

  [13]朱启红,夏红霞李强,等.环境科学专业“以岗位为平台的理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4-25.

  [14]王宪恩,段海燕李杰.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特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45-46.

  [15]凌婉婷任丽丽,高彦征.中英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特点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08(11):92-95.

  [16]徐志兵,孙慧群.环境科学专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1):96-98.

  [17]龙仕平李思雯.大学导师制浅论[J].大学教育,2013(23):25-26.

  [18]常青唐和清.校企联合培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8):184,202.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陈平(1996)从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系統科学
  一.引论:科学重心的转移和科学规范的变革
  当代科学正在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包括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和科学思想規范的转变。因为我们正处于
  变革的过程之中而非变革的过程之末所以目前使用的一些提法可能有争议。我们的目的是给科学变革嘚潮流
  钩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使大家能及时把握创新的机遇。任何一个科学学派总有其特色和局限;读者可以把这
  里介绍的一镓之言和你所接触的其他学派相比较从而寻找自己的道路。
  我这次讲演的中心议题是当代科学的发展正从分析科学走向综合科学,世界的演化从趋同走向多样
  (Prigogine 1980)理解世界的科学理论框架也从以平衡或均衡观念为核心的古典静态(几何学)理论,走向以
  非平衡观念为核心的现代演化(动力学)理论这些变化发生在以计算机和遗传工程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或称作第三次浪潮的时代(Tofler 1980),不是偶嘫的
  下面我们先从当代科学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谈起,然后再讨论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当然,这两者实
  际上是相互关联嘚
  (1.1) 当代科学的三个前沿
  科学研究有三个前沿,所谓的三个“极”:极小极大,和极为较复杂的科学
  第一个“极”是“極小”--如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统治极小世界规律的是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
  第二个“极”是“极大”--研究天体和宇宙涳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奠定了研究极大的基
  础在介于极大和极小之间的时空尺度上,牛顿力学主导经典运动的規律
  两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冷战促使各国政府把主要的研究经费压在了极小和极大的研究上,制造原子弹、导
  弹、加速器、和涳间飞船二十世纪下半叶理论物理上一个最重要的突破,就是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给极小和
  极大的统一场论开辟了道路极小和极夶的研究,从基础到应用的周期很长所以其基础研究经费主要靠国家
  的军费支持。尽管对科学家来说极小和极大的研究具有永恒嘚魅力,冷战之后军费的大幅削减使这两方面
  的研究规模近年来大为缩小。科学研究的重心正向生物学和经济学转移这就引向科學的第三个前沿。
  这第三个是最古老、最困难、在本世纪投入也最少的领域它处在极大和极小之间,和我们人类特定的空
  间和時间尺度处在同一个量级上这个领域可称为“极为较复杂的科学”。生命和社会系统的研究比物理化学系统困难
  得多经济学家面臨的挑战远比物理学家严峻,因为经济系统正是最难处理的一类较复杂的科学系统在研究极大、极
  小这二个领域上发展起来的古典粅理学,在解释生命和社会现象时就碰到了非常基本的障碍我们可以说:科
  学史上下一个最大的挑战、或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个“極为较复杂的科学”的领域
  (1.2) 科学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
  西方科学的主流是从希腊原子论到现代基本粒子论为代表的分析科学。我們今天讲的新兴的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科学
  (self-organization theory)她是与西方传统从希腊原子论到现代基本粒子论为代表的分析科学相对立又互
  主导极尛和极大的物理理论都源于希腊的原子论和几何学。原子论的基本思想是较复杂的科学事物可以分解为简单
  组元之和假如简单组元嘚运动规律相对简单,而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使它们的整体运动可以简单
  相加,则较复杂的科学事物的运动规律可以还原為较低层次组元的运动规律所谓一加一等于二,是线性求和的简单例
  子这在数学上可以方便地用几何图象来描写。牛顿动力学和愛因斯坦相对论的宇宙观都基于本质是静态的几
  何学但是,你假如对活的生物进行分解就可能改变生物活动的正常状态以致死亡。原因是生物体组元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耦合比机械运动强得多所谓一加一大于二,是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的典型特征古希腊原孓论的分析
  方法和中国老庄哲学的整体论思想是不同的。近代分析科学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学定量描写首先用于机
  械运动這样的简单系统。生物学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经济学中马克思的社会演化理论都没有适宜的数学理论作
  支持描写较复杂的科学系统嘚数学工具在本世纪七十年代才获得突破。
  “极为较复杂的科学”的研究尤其是对生命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基本问题究竟是什么咜有二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Prigogine 1980):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生物和社会这样的较复杂的科学系统能够存在
  (being)? 第二個问题是这些较复杂的科学系统为什么能够演化(becoming)? 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看演化问题是最古老
  的科学问题。中国的老庄哲学很早就有演囮论的思想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一生二、二
  * 本文是作者1996年3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所作的讲演, 收入: 陳平著, 《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
  演化经济学》,总结587-619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0年版。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生彡、三生万物假如你知道混沌现象产生的条件是自由度大于三,而目前经济学均衡理论的局限在于优化理
  论只能处理二体问题你僦会惊叹中国古代哲人的大智慧。
  在讨论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科学之前我们有必要澄清和较复杂的科学科学研究有关的一些误解和提法。
  所谓科学严格来讲是指“经验科学”。我不想使用哲学上有争议的“实证科学”的说法经验科学从方
  法论而言意味着可鉯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进而作定量的描述;根据观察建立的模型或假说可以被实验定量
  地观察和检验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从简单箌较复杂的科学,逐步发展起来的当代经济学从定性的政治经济学到定量的
  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史,也是数学、物理学、工程学和生粅学对经济学思想方法的交叉渗透史所以我们要在数
  理经济学上有所创新,一定要关注相邻科学的发展
  中国以前对跨学科的研究有个源于传统但近乎嘲讽的说法,叫作“杂家”当然,兴趣广泛的杂家可能在
  科学哲学、或者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上对较复杂的科学科学的思想作出有益的介绍和评论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
  我们强调的是严格意义上的较复杂的科学科学研究强调的昰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而非哲学意义上的结论。这点务必
  国内有所谓老三论新三论的说法把几个层次完全不同的理论联在一起。咾三论包括控制论、信息论、和
  系统论新三论包括突变论、协同学、和耗散结构论。这种提法就科学普及而言也许有助于记忆但茬理论发
  展的思路上可能有所误导。从科学方法看老三论大体上属于线性理论的范畴,基本框架是古典物理的经典力
  学和平衡態热力学新三论属于非线性理论的范畴,共同的数学工具是分叉论(bifurcation theory)在老三
  论中,系统论在哲学上发展了和分析科学对立的整体论思想;但在数学方法上系统论实质上是应用控制论,
  没有新的突破在新三论中,突变论是一个有争议的数学理论而非物理模型;協同学只有简化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研究方
  法上的设想在生物和经济研究上至今未有实质性的突破。系统科学中真正有开拓性贡献的當属控制论、信息
  论、和耗散结构论八十年代开始,科学界对这些以非线性数学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从物理、化学、生物、到
  經济、生活系统进行研究的新兴交叉领域有个总的称呼,叫做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科学、或自组织科学以区别于四、五
  十年代发展起來的以线性数学理论为基础的系统论。
  (1.3) 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革命
  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我对同学们有个建议,在科学研究中不要輕易接受已有的理论马克思最喜欢的两
  句格言是:“关于人类的事物我都要知道”,和“对于万物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是我的译法傳统的译法是:对
  于万物都怀疑)”。因为怀疑本身未必有建设性的成果世俗的怀疑常常是疑而不决、疑而不为,以致存疑终身
  科学的怀疑是问为什么,是分析比较现有的互相竞争的理论从观察中和论战中,寻找你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这就要去猜测现象褙后的机制,用可以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来检验你早先的猜测是对是错即疑而观察,疑而待
  对前人的科学成就怎样去继承和发展?峩以为一要懂得欣赏,知道其成就的关键在何处;二要尝试发
  展因为任何高峰本身就是其局限。不懂得欣赏的人也可以批评但洇不解其妙,批评往往难中要害我们常
  常听到西方主流理论的捍卫者答辩说,旧理论的缺点虽多但并无更好的新理论取而代之。這正是对批评者最
  大的挑战真正有潜力的科学理论应当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样,把牛顿力学作为近似包括在新体系之内而
  鈈是简单地否定已有实验基础的旧理论。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思路
  二.均衡论、控制論、和系统稳定性的机制
  从四十年代开始对生物和社会现象感兴趣的科学家,主要关心的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较复杂的科学系统为什麼会存
  (2.1) 均衡论、优化论、和势函数
  经济学家在经济系统的描述中引进了稳态或均衡的概念。“稳定”和“均衡”这两个概念是从古典力学和
  古典热力学中借鉴过来的(Mirowski 1989)古典力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保守系统中哈密顿力学的优化形式。它
  对量子力学与经济学的形式体系有重大影响对一个无摩擦力的保守系统,牛顿力学的动力学方程可以从变分
  原理导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优化目标函数就昰能量。系统处于稳态时的自由能最小匈亚利数学物理学家冯·诺
  and Morgenstern 1944)。经济学中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古典保守系统中的势函數大致相当哈密顿力
  学假设在一个没有摩擦力的保守系统中,势函数存在力学中动力学的轨道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学上的优化问题。
  均衡经济学假设在一个没有摩擦力也就是没有交易成本和税收等经济摩擦的均衡经济中,效用函数和生产函
  数的概念可以引叺经济系统把经济稳定性与理性预期下的优化行为结合了起来。所谓最优解意味着在很多可
  能性里面选出一个特殊的解如果这个選择是唯一的,就有理由猜测均衡态应当是稳定的微观经济学的生产
  和消费理论,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和股价变动模型都是均衡理论的典型代表
  (2.2) 控制论和负反馈机制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对一般的控制系统而言,什么样的动力学机制能導致稳定性呢经典控制论的回答是负反馈机制。控制论
  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维纳他对控制问题的研究,从防空武器对飞机的追蹤过程开始进而受到神经生理学
  家对运动不协调病人观察的启发(Wiener 1948)。维纳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给了稳定性起源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
  稳定性的机制在于负反馈举例来说,我们设定一个空调系统的室温为25℃高于25℃给一个信号让其下降,
  低于25℃给出一个信号让其升温负反馈的控制信号与原信号增量的符号相反。控制论的负反馈机制是均衡经
  济学的基本思想经济控制论是工程师们把工程控淛论移植到经济学中产生出来的来的。不少著名的经济控制
  论专家是学电机工程出身的
  熵是对信息定量的测量,它借用了平衡態热力学中熵的概念熵是一个无序的量度。信息熵实质上是一个无知
  的量度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可能的状态数目。比如猜一个答案如只有一种可能,你的猜测事实上没有增加
  任何信息信息熵为零。如果有二个可能的状态你知道各自的概率不一样,信息就哆一点可以用这个方法
  来求对各种可能性加权的平均猜测。但是信息熵所测量的并不是我们的知识而是我们的无知。比如说投资鍺
  在不知道结果是赔是赚的前提下我们就假设输赢可能发生的概率相等,这恰是最无知的情形而此时信息熵
  最大。目前我们還缺乏如何描写有层级结构的知识这对下一代的信息论将是一个挑战。
  应当指出古典力学和古典统计力学的方法在控制论和信息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对任何动力学
  系统我们可以用决定论的数学方法,也可以用概率论的数学方法去描写原则上说,假如我们知道所有的独
  立变量以及它们所有的高阶导数、或系统偏离其平均值的高阶矩,这个系统在数学上可以唯一确定这在实
  际上不可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简化系统的数学描写数学上说就是如何降低刻划对象的维数而
  不失去经验规律的主要特征。牛顿力学发现对满足经典力学要求的机械系统,二阶导数就够了相应地,对
  能量守恒的保守系统二阶矩的统计描写吔足够了,亦即服从高斯分布的正态系统物理学的这些近似得到了
  不少实验验证。但是经济学的近似几乎没有实验的基础基本原洇是经济系统不是保守系统。
  计量经济学中一个基本假设是说所有经济学的变量都服从高斯分布又称正则分布。系统的统计性质可鉯
  由一阶矩的平均值和二阶矩的方差唯一确定穆特的理性预期假说就明确地提出,理性优化行为指导下的线性
  动力学行为由高斯分布刻画(Muth 1 961)在平衡态的条件下,一个用概率分布函数描写的动力学系统其平均
  值可以由一个决定论的方程描写。经济学中一个常鼡的概念叫确定性等价(certainty equivalent)把涨落不
  定的统计量,例如回报率和利润率用确定的平均数来作简化的描述。马克思讲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金融理论
  讲股票价格的内在价值,前提也是平均值存在和有意义我们将会看到,平均值的概念在非平衡态下可能失去
  意义價值在技术变革或社会变迁时期是难以测量和估计的。
  (2.3) 均衡经济学和扩散过程
  平衡或均衡理论对经济现象的成功解释可以归结于擴散和趋同这一类现象比如在充分竞争下价格变动应
  该是收敛的,差别应该越来越小这本质上是一个扩散现象。新的技术发明噺的思想总是向外扩散。在孤立
  系统中温度应该趋同,差别最终消失这就是古典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结论。如果这个理论是普遍真悝那么
  宇宙将要热寂,温差总要消失一切结构最终都会瓦解,人都要死的它意味着宇宙演化的终极是一个均匀化
  均衡经济學的核心问题是证明均衡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最有名的例子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阿
  罗一德布罗(Arrow-Debreu)模型。这是一个线性、无摩擦的理想经济系统阿罗在数理经济学上一个漂亮的工
  作,是用拓扑学的不动点定理来证明市场经济有内在的稳定性。宏观经济學中最有代表性的经济波动模型
  出自第一个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挪威数学家,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弗里希他用古典力学中的阻尼諧振子模型
  (damped oscillator) 来描写稳定的市场经济(Frisch 1933)。他假设任何外来的经济冲击都会导致衰减振荡
  因为有摩擦力存在,经济波动的振幅会是越來越小若如此,又怎样理解持续的经济波动呢均衡经济学的解
  释是求之于外因:经济波动必须由外来的噪声驱动和维持。在计量經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霍维尔莫模型,把整个
  经济描写为噪声趋动的线性系统(Havelmoo 1944)
  计量经济学的噪声驱动理论对生物学家来说,是很渏怪的事情大家知道,人的正常心脏跳动频率在每分
  钟六十跳到八十跳左右如果说心脏跳动是环境里的噪声在那里驱动,生物还能维持心脏跳动的频率稳定吗
  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在他的名作“经济学原理”的序言中说过,经济学应当接近生物学而不是仂学
  (Marshall 1920)只因生物学难于用数学描写,才借用力学的比方但经济学家头脑里应当有生物学的观念。
  相信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家干脆鈈接受经济波动的事实均衡经济学家以为,经济系统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均衡的
  没有波动的,没有结构的看来,新古典经济学家嘚数学知识增加了但经济学的直觉反而退步了。
  [我在这里说点题外话科学史上一个有趣的教训是,理论僵化的往往不是祖师爷洏是教条化的后代弟子。
  牛顿不是牛顿主义者马克思也说过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读者学习科学不要光想走捷径,只读二、三流弚
  子写的简化通俗的教科书要尽可能多读大师的原作,才能学会研究的方法]
  均衡经济学七十年代达到顶峰,八十年代受到了挑战下面我们会看到,新的社会实验即三十年代西方
  经济的大萧条和八七年发生的股市崩溃等事件,动摇了人们对均衡经济理论嘚信心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三.系统较复杂的科学性的初步探讨:从观察到猜想
  物理学家首先从生命现象的观察出发,对古典热力学的平衡态理论提出质疑量子生物学对生命现象的物
  理机制提出卓有远见的猜想。突变论、协同论对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的行为描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不同学科的发展为复
  杂系统研究的突破开辟了道路。
  (3.1) 多样性问题的提出
  对注意观察實际生活的理论家来说有一系列的新问题可以促使他们超越均衡观的局限,注意到世界多样
  第一个问题是生命的起源如果世界是穩定和均衡的话,生命就不可能产生和演化请注意生命演化的前
  提还不是达尔文的物种演化,而是生命发生前化学结构从无到有的演化达尔文理论的前提必须先有遗传性能
  的大分子,才能有后面的物种演化最开始宇宙是一个均匀的气体或称为“原始汤”的液態,它怎么会演化产
  生出非均匀的分子结构并从低分子演变到高分子结构呢?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宇宙的起源现在最时髦的宇宙学是宇宙大爆炸理论,那么爆炸以前呢除了真空什么
  也没有。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理论
  科学史上一些理论的荒谬是从某个成功的理论中无限外推而产生的。任何理论的有效都有一个界限找到
  这个极限就可以做一重大的改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茬解释行星、恒星运动时非常成功爱因斯坦的基本
  想法就是把一个生命的、动态的、多样化的世界简化成一个静态、几何化的世界。经济学中的均衡观也是一个
  类似的几何观念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描写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ium)的艾奇沃思盒(Edgeworth Box),就
  是均衡经济的静态几何观嘚典型表现但是,几何化的办法在解释生命社会现象丙不成功
  第三个不能回答的是李约瑟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的范围即近代科學和工业的起源,资本主义的起源为
  什么会在西欧而不是中国,不是阿拉伯或印度
  第四个问题是市场经济持续波动的原因。這一问题在经济理论上的严重性是在70年代以后才被人们认识
  的三十年代大萧条促使凯恩斯挑战古典经济学的信念,所谓看不见嘚手会自动达到市场稳定与充分就业这
  个信念已经动摇。但凯恩斯的信徒们发展了经济控制论把工程控制搬到经济学中。在60姩代美国经济鼎盛
  期他们一度认为美国的经济波动已经消灭,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这个概念已过时他们信心十足地认
  为政府可以对宏观經济进行“微调”,好象政府有经济控制的旋钮一样但很快石油冲击和越战发生,通胀来
  了黄金与美元被迫脱钩,这些都使经济學家重新认识到经济波动的持续存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
  关于中国运动七、八年就来一次的说法也使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認识到计划经济也无法避免经济波动。所以7
  0年代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光给市场经济唱赞歌,信仰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到七十年代巳经不够了人们要问
  为什么经济发展会有波动和不稳定。不稳定性的来源一定和控制论研究的主题——负反馈机制--相反的问题
  历史上有远见的学者可能会把问题提出得非常早但能否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还有待历史的进程。正如库
  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所言科学规范的演变不光是科学家内部逻辑演变的结果,而且和社会思潮变迁的
  假如你相信新事物的产生满足大数定律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是普遍有效的话,那么科学革命应该发生
  过很多次而生命的产生也有很多次了。尽管不少技术的发明有重复性现潒然而很多事实表明,生命与科学
  的产生是一种非常偶然的现象
  以上几个问题都涉及怎么解释从无序到有序,从比较简单的箌比较较复杂的科学的东西古典科学的理论,包括优
  化理论、线性稳定性理论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3.2) 薛定锷和量子生物学
  在較复杂的科学系统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先驱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锷他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其“生
  命是什么”的著名讲演中他认为古典力学和平衡态热力学的理论是难以理解生命起源的。他尝试用量子现象
  来研究生命(Schrodinger 1944)他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猜想,所有这三个猜想都对后来的科学发展起到了
  非常重要的贡献虽然当时这些猜想只是定性的,没有给出任何定量的方程
  他的苐一个猜想是,演化的基础必须是亚稳态假如在平面上放一个球,那是不稳定的就好比游牧民族;
  如果把球放进一个无穷高的位壘,它一定是非常稳定的状态很难变化。中国的封建社会这么长就是位势太
  高了。如果你既要解释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又要解释这個系统的可变性描写的办法是在这二者之间找一个中间
  态,它的位垒是有限高的这样,对一个多稳态的系统外面有一个干扰,唎如宇宙线的打击或者其他文明
  的冲击,就会使粒子状态发生跃迁从能量较低的亚稳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亚稳态。
  他的第二個猜想是生命秩序的结构形态应当是非周期性的晶体。如果是晶体点阵就太规则了静态的结
  构很难变化;象气体那样完全没有规則也不行。如果要有生命只能是在晶体和气体之间的中间结构,他称作
  非均匀非周期性的晶体薛定锷的学生们在生物实验中研究叻蛋白质大分子的结构,终于发现遗传密码其研
  究思想来自于薛定锷。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薛定锷的第三个猜想是结构演化的度量应当是负熵。如果信息熵测量的不是秩序而是无序的程度,那
  么秩序的测量就应该倒过来是负熵。如果生命的演化是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那么就标志着负熵的
  增加所以负熵是秩序,熵是无序
  (3.3) 突变论的提出和争议
  前媔所说的是一些理想实验或定性猜测,没有发展成系统的数学方法1963 年代法国数学家汤姆(Thom)提
  出了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开始时轰动了很多领域突變论研究的是保守系统,理论上可以有一个势
  函数不同模型的变量数不同,可能发生突变的类型也就不同可以从拓朴学上对突变類型加以分类。最熟知
  的突变例子就是物理学中的相变突变论迅速被用于许多先前被认为无法用数学描述的现象:例如一只狗为什
  么会突然咬人或逃走,囚犯为什么会突然暴动或退缩股票为什么会突然暴涨或暴跌等等,都有人设想出某种
  势函数来加以描写(Zeeman 1977)但这股风潮受到前苏联著名数学家阿诺尔德(Arnold)的严厉批评。阿诺尔德
  指责汤姆没有发现任何新的问题只是将已知的例子(例如相变)贴仩了数学名词的新标鉴,而诸如心理学、股
  市运动之类新的势函数的存在理论上根本无从说明。从经验科学的标准而言突变论是┅个失败而非成功的
  (3.4) 集合行为和协同学
  第三个理论在物理学界很有影响,但在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没有多少应用这就是德国粅理学家哈肯提
  较复杂的科学系统从数学而言是多体问题,从物理学角度来说研究的是集合行为这么多变量数学上怎么处理?经
  济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奥地利学派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可以用数学来描写。他们认为经济系统
  太较复杂的科学了描写一个人应该有多少变量?人的自由意志也许该有无穷多个变量这样一来,社会研究便只能讲
  历史故事没什么科学模型可做了。
  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把一个无穷多变量的系统简化成一个相对简单的低维数系统从而有助于
  定量研究较複杂的科学系统的规律。协同学的核心是所谓奴役原理(slave principle)哈肯提议把变量分类:一部分是
  慢变量,一部分是快变量在相对短的时间呎度内假设慢变量不起变化,可以视为常数这就大大简化了系统
  的描述。这一方法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通常称作“绝热近似法”。但对经济学来说奴役原理很难应用
  因为经济学中很多变量的变化率是同一个量级的。物理学可以通过可控制实验来减少变量數但社会问题很难
  做可控制的实验。哈肯本人想到的经济中的慢变量是语言和文化这在经济学模型中很少给以考虑(Haken
  1998)。所以协哃学在经济学中影响很小
  四.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科学的兴起:非线性、非平衡、和非稳态过程的研究
  现在我们来讨论较复杂的科学科学在近二十年间的巨大突破。决定论混沌(deterministic chaos或简称为chaos)理
  论、和非平衡统计物理的发展为自组织系统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非线性、非平衡、和非稳态过程的研
  究为较复杂的科学系统行为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打开了广阔的天地混沌理论的数学基础是非线性動力学。开始阶段只是
  一些计算数学的模拟试验并不和实验观察相联。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真正有意义的突破不但从大量经验观察中發现混沌
  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且发现非线性机制的若干普遍特点,使人们大大加深对现实世界的了解
  如果你单单讨论稳定性的話,事实上是在将较复杂的科学现象简单化为古典力学和平衡态热力学中已经了解的简单
  现象你研究的对象虽是较复杂的科学系统,你思维的方法仍停止在简单系统所以深入研究较复杂的科学性,是从稳定性问题
  的反面开始--探讨系统不稳定性的机制
  概括地说,建造经典力学的大厦只有二种漂亮的砖块一块是伽理略开始研究的钟摆,数学上称作简谐振
  型(random walk model)工程上叫做白噪声 (white noise)。古典物理学家认为这二个砖块已经足够漂亮了
  只要把砖块象积木一般搭起来,就可以构成漂亮的大厦任何一个较复杂的科学系统,鈳以用简单的线性系统作足够好
  这个信条很快被打破了混沌(deterministic chaos)现象的发现,促使人们寻找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模
  庞加勒(Poincare)在研究忝体力学时发现三体问题不可积(郝柏林1990),没办法用线性扰动理论处理
  我们用线性理论能够解释的只是二体问题,经济学中有解析解的也是二体问题因为二体问题可以用一个
  数学变换化为一体问题。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行星运动只要以质心作座标系作一个唑标变换,就变成了一
  个一体问题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在沿轨道平面上的纵轴上投影,就化成钟摆的一维运动微观经济学中的艾
  奇沃思盒(Edgeword box),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依据二体模型所作的推论,对三体问题未必有效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三体加进来之后,这个系统有没有解析解是否稳定呢?这个问题很深刻关系到多体问题的可积性问题。
  如果这个系统是可积嘚可分离变量,那一定有解析解多数人猜测三体问题肯定有解析解,也可以用简单系
  统的叠加来近似结果他们猜错了。
  后媔我们将看到不可积性的发现是混沌(chaos)研究的起点。计量经济学家所喜欢的回归分析其理论基
  础也在于系统的可积性。不可积性的普遍存在将动摇古典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4.2) 非线性机制和混沌现象的研究
  和突变论几乎同时起步,但迟迟才被科学界承认的研究是混沌现象的发现也在1963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
  洛伦茨在研究气象预报方程的数值解时发现了混沌现象(Edward Lorenz 1963)流体力学的浅水波方程可简囮
  为非线性的常微分方程组。大家知道牛顿力学方程是线性决定论的常微分方程组,只要给定初始条件系统
  的轨道完全能够被精确预言。但洛伦茨用计算机处理发现如果是非线性系统的话,初始条件只要变动十亿分
  之一这种以往可以忽略的扰动,会被鈈断放大使得在一定时间尺度之外的系统轨道完全不可预测,这说明
  系统非常的不稳定这种对初始条件高度敏感的决定论的不稳萣现象,后来在生物学、化学中也相继发现被
  数学物理学家命名为决定性的混沌(deterministic chaos),简称为混沌
  应当指出,混沌这一说法很易引起误解最先取名的数学物理学家过分强调混沌现象中无规则的一面而忽
  略其中有新规则的一面。应当强调的是混沌不是无序而昰更高的秩序。人们一说混沌就以为是灾难临头就
  是动乱暴发,其实更确切的说法应当是非线性振荡(nonlinear oscillator)我们在经济波动的研究中主張采
  一个非周期的振荡,频率有一个很窄的摆动这种运动和钟摆相比是一种更高级的秩序。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三似乎昰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的一个关节点。数学上我们知道就常微分方程系统而言,
  混沌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系统的维数必须大于或等於三搞天体力学的人发现,任意放三个小行星在系统里
  任它们旋转最后的稳定形态一定是只剩下二个行星的组合,第三者最终被拋出去(Szebehely 199?)社会心
  理学家注意到,组织形态和组织大小有关二元组和三元组的行为有质的不同(Hare 1976)。比如让学生们在教
  室里自由讨论二个人会讨论得很亲密,三个人就会产生权力斗争增加到五个以上就可能分成二个子系统,
  再加人会产生更较复杂的科学的系统結构研究通讯和组织理论的社会学家观察到,一个较复杂的科学系统大到一定程度以后
  便会分解成几个相对简单的子系统。
  甴此可见企业的组织形态和劳动分工是一个在实验观察和系统数学上都很有趣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
  探讨有很多不同的途径不哃学科不约而同的观察使人们意识到较复杂的科学性问题的普遍性。比如说二和三的差别
  可能是简单系统和较复杂的科学系统之间嘚第一个关节点。
  (4.3) 非平衡演化的研究
  最有趣的事情是意识到非均衡的存在非线性本身带来一个多稳态。如果只有一个稳态则鈳以作优化;
  若有多种可能的状态,势函数有好几个凹坑或凸包在几个点跳来跳去,这就是一个多稳态了但结构为什么
  会演囮这个问题单单引进多稳态是不足以解答的。这个问题的启示从负熵开始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热力学第
  二定律不是普遍合理的。普裏高津对非平衡态热力学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他在“演化的热力学”一文中将所有
  系统分成三类: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Prigogine et al. 1973)。三者的演化方式完全不同
  如果是一个孤立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成立时间箭头只有一个:人总要死的,差别总会消失演化的規
  律一定是从有序到无序。放一杯水温差最后一定消失到和周围环境温度一样,但这个规律只对孤立系统成立
  一个封闭系统鈳以交换能量,在经济学上就是可以买卖但要素与人口不能流动,信息也不能流动那是
  一种什么结构呢?那是一个静态结构最簡单的静态结构是晶体。放一杯盐水让其降温开始时看不见结构,
  后来小盐块结晶出来了这种静态结构能否解释经济和生命系统呢?严格说来不能近似还可以。在城市研究、
  开放经济中就会用到晶体模型
  但真正研究生命演化这类问题必须在开放系统中處理。开放系统的定义就是同时存在能量流、信息流、物
  质流三者缺一不可。对人体来说就是需要消耗与补充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光有存量不行。这种结构就
  叫耗散结构因为这种结构的维持要不断消耗物质、能量和信息。
  中国人最早的演化观是退化論孔子“今不如昔”的观念颇与古典热力学的孤立系统理论相近,其原因可
  能和中国农耕民族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有关佛教的傳入把循环论的演化观带进中国。进化论向上的时间箭
  头的概念是犹太人的贡献犹太人相信未来比现在好,演化是进步先进要战勝落后。这是一种单向或线性的
  较复杂的科学系统的演化观没有这么绝对因为非线性、非平衡将多向性与多样性引入演化。演化的結果可能变
  好,也可能变坏如果你认为演化只有一种可能性,在计划经济中领导会考虑一切民间的主动性就没有了;
  如果茬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达到最优,那么游戏规则的制定、产业政策的协调也不用做了这都不符
  合当代各国的历史经验。现茬我们发现历史演化路径的选择面临的不是均衡理论预期的平原而是山峦起伏的
  风景(landscape)。不可能有唯一优化的捷径山与山、谷与谷の间未必有路可通。你今天认为这条道路是优越
  的到明天别人就可能发现另有新径了。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值嘚注意的是斯大林的历史观是单线的,马克思的历史观却是多线的马克思把历史演化看成是一个台
  阶式过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明确表达了
  亚洲和西欧历史演化的不同。
  我们来考察新古典經济理论属于什么样的热力学系统历史上,一般均衡理论正出自古典热力学的影响
  (Mirowski 1989)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者模型属于孤立系统的一體模型,包括弗里德曼(Friedman)的货币中性
  的岛屿经济模型和卢卡斯(Lucas)的理性预期理论。科斯(Coase)的交易成本说是个二体模型古典和新古典
  經济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竞争过程的趋同性和市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却忽视结构的多样性、市场波动的不稳
  定性和演化的多向性
  (4.4) 非稳态过程的描写
  如果你承认有非线性,还有非均衡那么一定会有时间相关的非稳态。稳态通常是描述随机过程的我们
  現在学的时间序列的数学分析,数理统计教的相关分析其背后的假设都是一种稳态系统,如果是非稳态系统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时空不可分割,测量的同时性是有条件的我们研究经
  济波动时发现,测量时间和测量频率不能同时测准必须构造一个更高维的空间:时间-频率空间来研究时间相
  关的频率演变现象,就象医生研究病史一样研究频率的演化物理学家伽寶建议了一个时间-频率的二维表象,
  对我们做经济学诊断有很大用处(Gabor 1946)
  传统的经济波动理论用机械钟(谐振子模型)或白噪声(稳态随機过程)来描写经济波动,把持续的经济波动
  归之于外来噪声冲击的结果否定经济内在的波动机制。因而他们不能处理结构演化引起嘚经济运动我们采
  用时间相关的非稳态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就会发现经济系统象生命有机体一样有自己的生命节律。经济波动
  和经济系统的新陈代谢机制是不可分割的(Chen 1996)
  (4.5) 稳定与较复杂的科学、安全与机会的消长(trade-off)关系
  前面我们讨论了稳定性和多样性。现茬要问这二者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最早是由生物学家而不是经济
  学家提出来的但这问题对经济学家十分重要。中国经济改革面臨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东欧和前苏联推行的休克疗法把稳定放在第一位以为只要实现市场稳定,经济就会增長并自动实现资源分
  配的最优,结果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东欧经济下降过程中,货币物价很难稳定最后虽然稳定下来,
  但代价高昂中国前十几年的改革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和休克疗法的指导思想相反结果中国人取得成功。我
  们发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价格改革和结构调整较易进行。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经济失序的问题在于中国金
  融改革的滞后,中国金融改革滞后的一個原因是在指导思想上害怕金融秩序失稳其实越是害怕失稳问题就越
  由此可见,稳定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到底二者是什麼关系呢?理论生物学的猜测是一个系统
  越较复杂的科学就应该越稳定这想法是从达尔文理论的逻辑来的。达尔文理论有一个著名論断叫做适者生存而且是
  最适者生存。虽然达尔文没有明确说最适者便是优者但他最适者生存这个说法,可以自然推广为生存者即为
  适者最适者定为优者。优者是什么从控制论的观点看,优者就是稳定假如你综合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控制
  论,你一定会猜测系统在从简单到较复杂的科学的演化过程中应该是越较复杂的科学的系统越稳定。但是控制论学者作的大量
  计算机模拟得到嘚结果和原先的猜测相反,他们发现系统越大越不稳定(Gardner and Ashby 1970)这一结
  果使生物学界大为哗然。理论物理出身的理论生物学家梅依做了一个佷重要的改进(May 1974)设计了一个非
  线性系统,结果还是越较复杂的科学的系统越不稳定让理论生物学家大伤脑筋。
  我们从系统较复雜的科学性问题的反思出发承认数学模拟结果的天然合理性:因为生物和社会的大量观察表明:
  增加较复杂的科学性会降低稳定性(Chen 1987)。科学匠和科学家在方法上最大的一个差别在有无创造性的思维科学匠
  不问问题便在那里忙着算,你算小数点后面二位我算到八位,就自以为有成就了但是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大
  家偏要问基本的问题。而科学的基本问题往往是从简单的观察中产生而不是从前囚的思维中去获得的。微观
  经济学的阿罗一德布罗模型数学上那么简单漂亮但股票市场一崩溃,人们对它的信念就动摇了单有稳萣性
  不能解释经济波动和股市崩溃。所以生物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要问一个共同的的问题:系统到底越较复杂的科学越稳定
  还是樾较复杂的科学越不稳定?
  科学史上有一个教训,如果人们前赴后继的探索总是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是不是应当承认现实,把结
  論倒过来:原先认为不对的是正常的原先认为应该对的反是不正常的。这种例子很多永动机不可能,于是
  产生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光速传播无限的不可能,产生了狭义相对论我们接手这个问题时,一个自然的思路
  是倒过来越较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只能是越不穩定。我们联想许多生活中的常识更发现这一结论必然是对的例如,简
  单生物的再生能力非常强蚯蚓一截二还可再生为二条蚯蚓,一个高等动物一劈二就完了再如纽约一百十几
  层的贸易大楼炸一个炸弹或断一下电,整个楼就乱套了日军飞机在中国农村扔几顆炸弹没什么了不起。这是
  中国的游击战能在农村打败机械化的日军在系统学中的道理所以较复杂的科学性和稳定性的矛盾颇象是魚和熊掌不可
  兼得的关系,两者此消彼长不可兼得。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五.均衡经济学面临的局限和挑战
  均衡经济学在引入数理方法来描写经济社会有开创性的贡献她架起数理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均
  衡经济学对市场稳定性的機制例如价格竞争和技术传播的收敛趋势,作了有用的研究然而,本质上均衡方
  法只对封闭系统有效均衡经济学的许多描述,唎如微观经济学的岛屿经济产权经济学的二人交易,可以近
  似描写前资本主义的物物交换市场但开放经济的现代市场是一个远离岼衡的较复杂的科学经济系统。本质是静态的均
  衡经济学模型在定量描写演化经济的变动时就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
  均衡经济學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没有差别、没有结构、没有记忆、没有历史、也没有变化的世界经济结构
  的产生是由于摩擦力,例如交易成本戓税收而非内生的非线性非均衡机制。和生物学的演化观相比均衡经
  济学的宇宙观是一个典型的牛顿力学的机械观。1989 年柏林墙拆除以后有一个美籍日本人福山(Fukuyama)预
  言说历史将要终结了,世界各国以后都将进入一个无聊的无差别的资本主义世界这是典型的均衡思维。他不
  承认冷战后的大趋势是全世界多样化的发展
  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学家寄予厚望,希望中国人有可能在二十一世纪的诺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研究能否有
  所突破,关键是你能否把现实中观察到的问题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联起来证明它或否定它。发现問题比解决
  科学史上把握科学突破的关键问题需要远见和勇气。当二十时纪来临时曾经有两位大科学家对当时科
  学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了大胆的预言一位是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英国物理学家开尔芬。他乐观地
  宣布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嘫而天空有两朵乌云。五年之后这两朵乌云变成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两股
  风暴。还有一位是德国大数学家希尔伯特他列出23 个数学仩未解决的问题,成为许多青年数学家努力的目标
  从此之后,自然科学界每过一个时期都会用科学界的集体努力,对当时科学的湔沿作一调查以指导科技政
  如今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经济学的前景如何呢 1991 年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借经济学杂志(Economic
  Journal)一百周年之机,出过一期专刊回顾过去百年经济学的进展,预测经济学下一个百年可能的发展十
  几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发表了自己的预测,其Φ不乏真知灼见建议同学们一读。可惜里面的从传统理论出发
  的个人感觉太多从新角度明确提出的研究问题太少。
  苏联人造衛星发在美国之先曾在美国引起一次科技政策的大辩论,刺激美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教育改革
  加州大学出过一套非常好的普通物悝改革教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如教电学的库仑定律,两个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和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传统的教科書陈述这一实验事实就完了,而这本改革教材上来先
  对库仑定律是否成立打了一个问号然后介绍科学家检验非平方反比律是否成立嘚实验,给出库仑定律成立的
  空间尺度( Purcell 1965)这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假如我们想问类似的问题:经济学的规律成立到什么程度
  几乎看不到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有定量的讨论。举例来说公司金融理论说股票价格的基本面应当由未来收入
  流的贴现值决定,利率升高导致机会成本升高和现值下降问题是对未来收入流的预期时间尺度到底该多长?
  中长期投资者也许会看5 年短期投机家只顾几个朤。对美国股市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如果以5 年为期来计
  算平均的股份收入流,只能解释股票现值的20%左右;如果以25 年来计也只能大致解释到75%。不同经济部
  门股票走势的差别更大:若以8 年为期计算烟草行业的折扣收入流能解释股票现值的44%,运动器材只能解
  释19%皮肤保健品几乎是0%,在高科技领域的比例竟为-25%看好股价仍会上涨。因为高科技领域注重战略
  所以我们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介绍要取科学客观的态度。
  从70年代开始主流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的领域都陆续发现理论不能解释的经验困惑。微观经济学是高度
  公理化和自洽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仿效古典力学的哈密顿形式体系-理性假设和优化原理。但在实践上
  理论和观察存在很夶的差距,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实验挑战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适用范围。
  宏观经济学的困难在如何从演化的经济Φ寻找稳定的规律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在处理较复杂的科学经济系统
  上面临深刻的困难这些疑难从方法论而言,主流经濟学的方法基于四个基本假设:即线性、均衡、稳态、和
  单体问题(二体问题数学上可以化为单体问题)可以用本文开始的说法来概括說穿了就是这样四个方面的问题:
  非线性、非均衡、非稳态。和多体问题(亦即集合行为)从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冲突来观察,则表现茬微观经
  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各个方面我们略举若干例子,给大家思考
  (5.1) 非线性效用函数和多稳态机制
  微觀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假设人的欲望无穷,消费越多越好但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越多越好,吃得太
  少或太多都要得病住房太大鈈但在经济萧条时面临大幅贬值的风险,而且在心理上给人造成空虚和恐惧感
  实际的效用应该是数量的非线性关系,适度区域和历史条件有关许多貌似“无理性”的经济行为,在一定的
  生态文化约束下是十分合理的选择。这就必须修改微观经济学的优化理论
  我们讨论行为经济学问题。凯恩斯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把心理学引到经济学中来现在的心理学可以做实
  验。关于人的经济选擇是否是理性的在八十年代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有一个大辨论 (Hogarth and Reder 1988)。
  最开始发起挑战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西蒙他认为囚的理性是有限的,人脑不可能处理非常大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人的思维不是一个理性选择把所有选择平等衡量。囚们选择的偏向象一个船锚那样固定:船在海上漂荡总
  围着那个锚的附近转,相对预定的目标调整卢卡斯辩解说,理性选择指最後的结果可以用优化模型来比拟
  但假如选择的对象是三个而非两个,优化理论就难以给出和观察一致的结果
  均衡金融理论最漂亮的一步是资产定价理论。均衡定义为无套利机会存在Ross进一步证明,无套利机会
  等价于线性价格关系(Ross 1976)这就指出均衡理论的限制。假如利率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且是一个常数,
  不随时间改变那么均衡价格就可以存在。在中国利率表面上对所有人相同,洇为官方利率没有市场化实
  际上灰色利率因人而异,塞红包吃回扣套利机会鼓励了腐败行为。西方金融市场即使是公开竞争利率也不
  会一样。你的信誉差、负债率高风险大,你的利率就要比别人高另外,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出售者的市场风
  险所以批發商愿意对大量的买主打扣折。凡此种种都是非线性价格如果是线性定价,你就有均衡解如果
  是非线性定价,就没有均衡解
  与此相关的是公司金融理论中的MM定理。该定理断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公司的资产价值和债务结构无关,
  也和公司的红利政策无关这和市场经验相矛盾。原因是MM定理的核心假设是线性利率的存在保证无套利机会
  这对非稳态经济波动下的金融市场并不成立。
  (5.2) 企业层次的规模递增和有限竞争
  劳动分工、规模递增的现象直接和优化概念相冲突要有优化解就必须是凸函数,凸性被破坏情况丅又
  会怎样其实是多均衡的问题。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纪念经济学杂志一百周年的专刊中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对
  现在正统的Von Neumann的預期效用函数的修改方案,讲到非凸性、非线性、非传递性的预期效用函数的种种可
  微观经济学保证优化解存在的一个要求是均衡经濟不允许规模递增但规模递增是劳动分工发展的一个重
  要因素。福特引进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汽车证明企业层次的规模递增是不可否认的经济效应。目前经济学妥协
  的结果是只承认规模经济对产业和国家的层次存在而继续保留企业层次的优化原理。
  规模递增首先在国际经济学中得到承认克鲁格曼观察到国际贸易中的“反常现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
  易量远远超过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之間,这不符合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克鲁格曼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
  作了一个很好的解释(Krugman 1979)。为什么日本车出口美国呢因为汽車产业要大量投资,规模越大成本越
  低竞争的目标不是追求最大的利润,而是追求最大的市场份额引进规模经济到国际贸易中来艏先就打破了
  一个概念,原来认为竞争只有两种类型:要么垄断要么完全竞争事实上完全竞争是不可能的,垄断竞争也是
  不现實的应该进一步研究有限竞争。市场、自然资源的占有是有限的对质量、安全的标准也要求对市场的
  进入有所限制。所以合理嘚竞争行为应当是在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之间的有限竞争或适度竞争。
  规模递增也被引入内生的增长理论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预訁所有国家的增长率有收敛的趋势(Solow
  1970)。卢卡斯注意到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发散性然而又不愿放弃优化原理,只能承认规模递增对整个国镓可以
  成立而在微观来说对企业没有意义,这样以折衷的办法保持优化原理(Lucas 1988)他们的思想方法颇象二
  十世纪初的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他发现了量子现象却拼命想让它在古典力学的框架内来加以解释。
  (5.3) 信息模糊和不确定风险
  信息不对称在微观经济学是┅个很有名的问题(Akerlof 1970)有趣的是,斯蒂格勒等人给出了一个证明:
  假如忽略信息成本的话根本就没有交易阿罗一德布罗模型描写的不昰市场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经济(Autarky)
  西方经济学家常常把不发达问题归之于发展中国家缺乏金融市场但是就在发达国家,银行也是嫌贪愛富只
  愿意贷款给,把钱借给最不需要的有钱人而不愿意贷款给穷人,因为后者没有财产可担保与此相联的现象
  就是对利率来说银行有一个信用配给现象(credit rationing)。商品卖方总是卖给出价最高的人但借钱银行
  并不敢借给出利息最高的人,因为借钱者可能根本不想还这些借款的人他知道自己不会还钱,而银行不知道
  所以有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非常严重中国经济现在增長很快,可是信用瓦解经济秩序混
  乱,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中国没有一个信用制度,没有一个经济档案制度今天骗這个明天骗那
  个。在信息缺乏情况下的竞争是一个反向淘汰机制赚钱的人可能不守法,守法的被坑蒙拐骗
  但是微观经济学的信息成本理论引进信息成本的概念,并不足以讨论信息经济学中不确定性引起的不稳定
  性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静态的观点。其实很少囿一开始就是不想还钱的坏人;如果你这种制度安排下搞一个拔
  改贷搞得原来好的企业也不能生存的话,狗急也要跳墙本来不违法的逼他们违法。他们的行为是守法还是
  违法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演化的问题美国八十年代搞的金融解规,因为放松了金融监管结果出现储蓄贷
  风险测量的基础是方差。如果服从高斯分布平均值是有意义的,方差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得到
  均衡解。奈特和凯恩斯指出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的影响(Knight 1921, Keynes 1925)奈特明确区分考虑统计
  确定的风险(risk),和统计意义上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微观经濟学讨论的不确定下的优化行为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optimization under uncertainty),其实只考虑统计确定的风险用的是平均值和方差不变的高斯汾布。目
  前没有有效的方法测量奈特意义下非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信息模糊这涉及到在微观经济模型中对宏
  观经济波動影响的考虑。
  在金融理论中做得最漂亮的是期权理论前面指出一个较复杂的科学系统需要多个变量,在期权理论中未定参量只
  有一个-股价变动的方差数理经济学理论真正对操作发生影响的是期权 (Black and Scholes 1973)。他能够
  把金融中很多的变量最后压缩到大部分可以从观察中定量比如股票价格,相应的风险利率交易的时间间隔
  等,从而可以计算期权价格但市场交易中观察到的分布不是这样,方差不是常数股价变动率(volatility
  smile)随时间“微笑”(Rubinstein 1985)。这是目前金融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对金融的非线性、非均
  衡、非稳态现象作罙入研究。
  (5.4) 多体问题下规则相关的市场行为
  均衡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是单体问题不考虑社会群体的集合效应。数学上二体问题可鉯化为单体问题所
  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只限于二体问题三体问题的结果就可能大不一样。典型的例子包括国际贸易理论
  只讨论两个国家、两种货物的交易宏观经济学的微观模型用一个代表者试图描写行为相同的经济人组成的宏
  观行为。这些模型在解释非均匀结构和非一致行为时就面临困难多体问题可能引起的重大困难应当属于制度
  经济学的领域,因为制度的产生和演化本质仩是社会而非个人行为近年来影响颇大的产权经济学,其理论基
  础是科斯的二人讲价模型 (Coase 1988)
  交易成本理论为制度经济学奠定了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产权经济学断言市场看不见的手会自动选择
  最佳的制度安排。产权经济学认为理想的市场经济是没有摩擦仂的企业组织的起源是为了降低摩擦力。科斯
  定理的猜想是如果你观察到的制度安排是和你的初始条件,历史条件没有关系就┅定会有一个均衡解。原
  先的交易成本理论是在对市场经济的观察中提出来的张五常把它推广到前资本主义世界中,虽然前资本主義
  没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比如租佃率这样的制度安排应该和初始条件没有关系。张五常做了一个大胆推广
  如果你观察到的哋租率都是50%,那地租率就是收敛的均衡的,所以全世界的均衡租率都应该一样他推论
  说台湾战后的减租和土地改革是降低效率的,因为破坏了均衡(Cheung 1969)均衡论忽略结构和演化的倾向可
  产权的均衡理论只说了一面之理。奥地利学派一直强调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很哆新技术的发展,并非是
  市场上已有零部件的组装交易成本只是企业家考虑的一个战术方面。战略上尤其高科技的新企业,意在甴
  不同专长的合作会创造以前不能想象的合作潜力。劳动分工的整体趋势是增加较复杂的科学性从而增加能量的耗散,
  目的昰在整体上创造负熵创造价值,不只是在局部上降低成本各国制度的极大差异表明,制度演化并无收
  敛趋势(Olson 1996)制度安排和竞争结局一样,是和历史的路径相关(path-dependent)的实验经济学的研
  究进一步指出市场行为的规则相关。可见制度演化和选择是典型的非线性、非稳態的机制。
  交易成本说有几个隐藏的假设:第一工业组织是无限可分的,组元之间的合作效应可以忽略第二,二
  体交换的价格和社会背景无关这两个假设对劳动分工导致规模(scale)、范围(scope)递增的企业都不成立
  (Chandler 1995)。第三交易合同的签订忽略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带來的合同的非完全性。在现实社会里道
  德永远是法律的补充,因为不确定性产生软合同的道德稳态过程才保证硬合同的效用。
  科斯虽然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在方法上却给出令人误导的结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产权制度最终应当是
  普遍有效的无论历史和社会条件有何不同。交易成本说不能解释工业化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增加和中介服务
  机构的增加。美国近年总统竞选的一个热门题目昰司法制改革因为美国的律师之多官司之盛,严重影响了美
  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集团利益在过度的私人产权下使公共利益受到嚴重损害。即使就企业界而言美国相
  对西欧日本的交易成本,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小政府社会成本的减少未必能补偿私人监督成本嘚增加。断言企
  业发展和社会制度演变的动力仅仅是降低摩擦成本缺乏深刻的理论基础 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交易成本说不足
  以解释以集合行为为基础的社会理性。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矛盾在微观经济简单加总后得到的宏观行为和观察矛盾。在微观经濟学中
  有一个均匀齐次定理或欧拉定理的应用,例如供求函数是零阶齐次函数利润和成本函数是一阶齐次函数等。
  如果没有這个均匀齐次假设均衡解优化解的存在就无法在线性理论的框架内讨论。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学派
  的货币中性理论的微观基础也就昰这个均匀齐次假设。列昂惕夫曾用供求函数的零阶齐次定理来反对凯恩斯的
  宏观经济理论他认为只要货币是中性的,持续的失业僦不可能存在(Leotieff 1936)按照物理学中以提出者
  的名字命名的习惯,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李嘉图(Richardo)-列昂惕夫(Leotieff)佯谬”问题是,均匀齐
  次萣理根据的是理想实验并无经验检验的依据。原因是均匀齐次定理否认经济结构的非均匀性自然和宏观
  微观基础与宏观观察之间嘚矛盾有一个著名的佯谬,叫股权回报之谜 (Mehra and Prescott 1985)公司
  有两种金融资产,一种是借来的钱另一种是股票。股权有一个回报率人们为什麼去买股票而不把钱存在银
  行里,因为平均来说股市回报率要高于银行里没有风险的利率如果整体经济处在一般均衡,将投资行为囷消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费行为联系起来可以算出每个人的均衡消费,也可以计算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是多少結果发现股票市场
  的回报率高得不可思议,比均衡理论估计的高了30 多倍要解释这么高的回报率,不引进非均匀的经济结构和
  经濟行为是不可能的
  (5.6) 参照系的时间尺度:长期与短期均衡如何界定
  经济学家一直认为短期均衡是没办法确定的,但长期均衡应当鈳以知道假如经济波动有收敛趋势。实际
  上恰恰相反技术革命的进展使长期经济预报几无可能。例如弗里德曼提出的所谓自然失業率到底应该是多
  少,对美国而言五、六十年代说是4%,八十年代说是7%西欧长期在12%左右。其实开放经济不可能有长期
  济预报囷天气预报一样可能做短中期预报,不可能做长期预报
  计量经济学在八十年代所谓的单位根革命(unit-root revolution) ,把线性理论推到边际稳定性的極端
  (Nelson and Plosser 1982)一个离散时间的经济系统如果处于稳态,它的时间序列的特征根应该在单位圆之
  外使外来冲击必然衰减;如果在单位圆の内经济振荡就要爆炸。我们观察到的经济系统总在那里振荡又不
  衰减又不爆炸,怎么描写呢计量经济学家认为特征根只能在单位圆的边界上。
  单位根模型是结构不稳定的系统系数稍微扰动一点,不是爆炸就是衰减总之无法维持持续振荡。在数
  学上單位根的存在等价于非线性趋势 (Bierens 1995)。最简单的例子是分段线性的趋势转折模型例如石油
  价格冲击造成GNP增长趋势的扭转,会造成统计检驗的单位根假象(Perron 1989)
  (5.7) 经济波动的起源:内生节律还是外来驱动
  宏观问题最核心的就是经济波动的起源。哈耶克认为经济波动本身就昰对均衡理论的最大挑战但卢卡斯
  想改变问题的提法,把有节律的经济波动视为无规则的经济噪声便可纳入均衡经济学的框架(Lucas 1981)。
  卢卡斯的贡献在恢复对经济波动的定量理论研究我们早就知道,经济波动中各个经济成分的幅度并不一样
  消费行为过份光滑,投资行为过份动荡真实经济波动学派(real business cycle school)对这二者的解释作
  了不少有趣的工作。但随机过程的稳态理论对解释市场崩溃这样的现象束掱无策需要引进非线性动力学的机
  我们发现如用非线性趋势观察周期波动,会观察到频率相对稳定的经济波动而频率移动的不同方式,给
  结构演化的诊断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非线性振荡或称色混沌给持续经济波动提供了自然的内生机制的解释。
  经济波动囿如生物钟只能是非线性振荡。不同经济成分例如投资、消费、和股市运动,有各自不同的频率
  特征经济周期的“个性”并不楿同。
  (5.8) 测不准关系和动力学较复杂的科学性
  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金融市场内生的不稳定性交易者看见股价涨是买还是卖?如果是悝性交易者,在均
  衡情况下应该卖假如市场能迅速回归均衡;但多数投机者会继续买进,因为投机者预言市价走向会继续看涨
  当然涨势总有回落之日。非均衡市场中成功的投机者会把握时机先买后卖赚取差价在市场风潮成形时,维持
  市场均衡有很大的风險负责平衡市场的监督者假如资产有限,他反而变成带头投机的人(Shleifer and Summers
  1990)传统经济学用两阶段的马尔科夫过程描写股市风潮的涨落趋势,其弱点是不能描写拐点(时机)的不确定
  信号处理的测不准关系规定时间和频率两者不可能同时分辨精确投机也有很大风险,因为股市升降的
  转折点是不可精确预见的经济波动中经常观察到的过度反应和时机不确定性密切相关,这和理性预期理论断
  言相反社会心理的集合效应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来源。
  (5.9)不可积问题动摇计量经济学的基础
  现在计量经济学广泛依赖参数回归方法其湔提是经济系统是可积系统。此外还必须是稳态系统使系统
  解析解的系数须不随时间改变。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动力学系统昰不可积系统,不存在解析解如果这
  个系统根本不可积,那么猜测函数的解析形式用观察数据作回归分析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峩们发展分析非
  线性、非稳态的新的数学工具(Chen )
  六.研究科学方法、避免前人弯路
  中国的启蒙运动家在本世纪初对引进西方學术思想作了可歌可泣的贡献。可惜的是他们在救亡的危机之
  中,呐喊有余分析不足。只注重引进结论不注重研究方法,在若幹基本问题上犯了用传统观念曲解科学
  思想的概念性错误。就现代经济学引进中国的历史而言错误影响深远者大体有三:
  (1) 严複介绍达尔文理论,不译达尔文原作而译赫胥黎的伦理学小册子,不仅开中国把科学理论加以意
  识形态化的先河而且将“演化论”误译为“进化论”,梁启超进一步将生物多样化的演化曲解为“优胜劣败”
  的单向进化他们对达尔文理论片面宣传造成的广泛误解至今存在。孙中山认为中国灭种的危险在于中国近代
  的人口增长率低于英美毛泽东迟迟认识人口控制的重要,都可以追溯到严复、梁启超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长期忽略经济技术问题的基础建设,对文化传统的批判付出过高嘚代价是和中国早期启蒙运动家对科学的急
  功近利态度有关的。
  (2) 国内对马克思分配原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翻译不仅是鈈确切的(伍铁平 1979),而且是违背经
  济学常识的马克思的原意是客观的操作:“按照”能力,“按照”需要进行分配。但我们译成“盡”其所
  能就成为主观愿望了你工作再努力,也可能被人怀疑没有尽力我们在大跃进时宣传说,将来到物资极大丰
  富时就鈳以各取所需了。这在技术缓慢变革的农业时代说得通在技术飞跃变革的工业时代却是说不通的。
  假如说吃饱饭就满足只要粮食足够,也许不难“各取所需”但生存必须以外人的消费欲望却永无止境,十
  年前满足的自行车现在就会想小汽车,以后还会要专鼡飞机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资源有限,但技术创
  造无止境所以人的欲望也是无限。这才需要经济学家“按照能力按照需要,进行分配(马克思的原意) ”
  分配的办法可以多种:抽签,按能力按地位(年资,权力财产,功绩), 按需要(如按病急程度分配医疗次序)
  等等如果任人自取,无需分配经济学也就不存在了。其误导之处不仅助长了共产风的错误也使我们很长
  时期不注意可操莋的制度建设,用思想教育代替经营管理和市场机制在中国经济改革举世瞩目的今天,应该
  进一步提高理论总结的水准
  名“通论”也是不当的。英文“General Theory” 的提法是凯恩斯比照爱因斯坦“广义(general)”和“狭义
  (special)”相对论(relativity)的关系,来描写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古典经济学的关系的即广义相对
  论把狭义相对论作为自己的特殊例子包括在内,狭义相对论又把牛顿力学作为自己的特殊例子包括在內但译
  成“通论”就和“泛论”之意差不多,完全失掉了原作的中心思想把定量描写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数理经济
  学和传统嘚政治经济学放在一起,纳入为统治阶级辩护的“庸俗经济学”范畴也不利于我们发展可观察的经
  验经济科学的努力。
  中国早期启蒙运动家的这些缺点并不奇怪因为中国文化本身缺乏数理经验科学的传统。引进科学研究的
  方法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对今天年輕的经济学人而言,不要崇拜西方经济学家主流学派的结论认真研究西方
  经济学各个流派的方法,注意现实经验对理论的挑战是Φ国经济学家有可能在二十一世纪有所作为的起点。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New York (1984). 中译本:伊·普里戈金 与伊·斯唐热著,从混沌到有序,人和自然的新对话,上海译
  文出版社1987 年蝂。
  陈平(1996) 控制论到较复杂的科学科学
  三联北京,1984 年版
  伍铁平,“马克思提出过’各尽所能’吗”学习与探索,1979 年第5 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刘耕陶:中药新药研发是一个较复雜的科学系统工程 潘峰 【期刊名称】《科学新闻》 【年(卷),期】 【摘要】中药研究大有可为,但中药新药的研发是一个较复杂的科学......

的价值觀、行为学、心理学、 主观判断和理性 推理, 因而系统工程所研究的大系统比一般工程系统较复杂的科学得多, 处理系统工程问题不仅要 有科學性,而且要有艺术性和哲理......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较复杂的科学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系统思想--在運筹学其他学科中获得了 定量的表达方式 ? 系统思想--在系统工程应用中不断充实自 己实践的内容 系统科学--是系统思想方法从哲学思 维中逐步形成......

系统的概念及其方法论,强调了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强调简化法的精确科学不适用于开放的较复杂的科学系统.而唯┅可行的替代方法是从定性法向定量法的超大工程......

还要有一种技术从横的方向把 它 们组织起来,这种横向技术就是系统工程"。 1975 年美国科学技術辞典的论述 为:"系统工程是研究较复杂的科学系统设计的科学,该系统 由许多......

形式与时间:报告、考查 3 二、授课内容 1、系统与系统科学 2、系统笁程及其方...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较复杂的科学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科学工作总是从 和规律, 创造性地解决各种较复杂的科学性问 以及李伟、 卢天健、 ...“系统工程” 课程是我校管理学院传统的技 术基础课程之一, 是全国第一批 100......

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 图2-2 系统科学的体系 系统学主要研究系统的普遍属性和运动规律, 研究系统演化、转化、协同和控制的一般规律, 研究系统较复杂的科學关系的形成法则、......

物力投资,有效地利用 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完成导弹的 研制任务,成为摆在科技和管理2003.4 一、航天系统工程 国防科技工业 13 专題报道 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系统科学与工程》课程期末练习试卷姓名: 题序 得分 一 学号: 二三 所属院系...

系统科学与工程》课程期末練习试卷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 _ 题序 一二 ...

研究与应用 研究生学院 硕研 2012-10 班 赵明磊 软件工程 摘要较复杂的科学科学是研究较复杂的科学系统行为與性质的科学, 它的研究重点是探索 宏观领域的较复杂的科学性及其......

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 工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炼出体现系统思想和方法的高频特征...

与时间:报告、考查 6.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40%,期末60% 3 二、授课内容 1、系统与系统科学 2、系统工程及其方法论 3、系统分析 4、系统预测 5、系统建模与......

系统工程 第三章(三) 状态空间模型_兵器/核科学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状态空间模型 随着自动化水平要求的提高,系统的任务越来越 较複杂的科学,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

中国 农业 银行长春管理于部学院学报 叨 午第4 期 从 《系统工程》到再到 召系统科学》 《开放的较复杂嘚科学巨系统》 — 还在 “ 钱学森 同志 发展系统理论的三个......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主讲:毛光喜广东商学院信息学院 教材:《系统科学概论》,吴义苼...

系统工程理论恰恰与此相契合,由于系统工程理论就是要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运用科学的方法, 定量计算的方法解决较复杂的科学的、繁琐的以及无穷同有限之间的的哲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较复杂的科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