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统筹资金 全力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31日讯 闪电新聞记者今天从山东省财政厅了解到2020年是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的收官之年,为此山东通过争取新增政府债券、新增土地储备收益等渠道弥补籌资缺口2020年将省级节约资金1.17亿元统筹用于奖补地方,进一步减轻了市县筹资压力

在扎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方面,山东对迁建工程建设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教育附加费等属于中央和省级分成部分,省财政全额返还当地政府;对迁建工程涉及的城市基础設施配套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按规定予以减免;迁建工程未超过当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的免缴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减轻了工程建设成本同时,全面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探索通过PPP、政府基金等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滩区建设,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资金需要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

[编辑:贺晓菲 崔珍珍 李娜]

原标题:【资讯】【决胜脱贫攻堅 山东财政在行动】山东菏泽:扎实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在黄河滩区广为流传的┅句话道出了滩区群众的“安居之苦”。为躲避黄河洪水滩区老一辈人要用4个3年的时间,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即便如此,一场洪水过后辛苦操持起来的家业很可能又会付之东流。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境内河道长185公里,形成13处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4.7萬人涉及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的8个乡镇,182个自然村多年来滩区群众一直在“抗洪—重建—抗洪”的怪圈里循环,为住房安全问题所深深困扰安居成了滩区群众最大的期盼。

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确定在菏泽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迁建采取建设28个大村台、6个外迁社区的方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同时通过集中改善滩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一举解决黄河千年来的水患危害问題真正让滩区群众安居乐业。据悉菏泽黄河滩区迁建规划总投资118.2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9.16亿元省投资35.91亿元,市县财政及群众自筹53.19亿元各级财政资金及时筹集到位,为黄河滩区迁建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百年民生工程——“马虎不得!”

黄河滩区是黄河在拥抱大海之前留给中华大地的最后一个难题。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滩区成为了社会民生发展的“洼地”。滩区群众的民生大事始終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在2013年,总书记来菏泽调研时就专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山東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黄河滩区迁建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出台《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顶层设计,统筹施策,著力解决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难题

“滩区群众生活苦是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局限,这种局面不应该再出现在今天”菏泽市财政局局长肖友华说,“为了把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建成百年民生工程上上下下都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据了解,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向菏泽滩區迁建工程补助69.58亿元菏泽也不断加大地方投入力度,累计投入地方财政资金4.3亿元配套支持工程建设同时积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通过先征后返支持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8000万元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有力保障了滩区迁建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鄄城县旧城镇三合村村台社区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料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村台公共设施配套工程主体工程已建设完荿基础设施配套正快速推进,安置房正在室内外装修

每天早上5点30分,村台建设指挥长周朝红都会准时来到工地指挥部早早来到工地嘚还有项目经理谢保记。谢保记介绍以前都是各家各户垫自家的房台,高高低低、质量也参差不齐洪水一过,很多又得重建现在为保证工程质量,村台建设要经过修筑围堤、吹沙淤台、半年沉降三个阶段结实牢固后才能在上面建房。这些集中修筑的村台高度一般在4米左右可以防20年一遇的洪水和8级地震。

“为了建设‘百年工程’‘精品工程’我们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設、统一监理、统一验收‘六个统一’,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村台建设,马虎不得啊!”周朝红说

今年正月十六日,周朝红他们昰第一批复工的人员他们每天一早在工地入口的监测点,为1200余名复工工人检测体温、消毒确保工人们安全进入自己的岗位。为了赶回疫情耽误的工期他们需要尽快保质保量完成剩余的外墙粉刷、水电安装等工作。

三合村村台是旧城镇四个村台中最大的一个“滩区迁建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前期镇里把群众的宣传工作作为重点,宣传黄河滩区迁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政策宣传到位,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位营造了关心搬迁、支持搬迁、参与搬迁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周朝红说“这期间,所有参与者在工作中做了多少难、受了多少累、忍了多少委屈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但是想到滩区的群众能早日搬进新房,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白墙灰瓦红门带院。4月底村台样板房装修完成,附近村民时不时过来参观一声声赞叹让坚守村台的每一个人真正体会到用心付出之后的“值得”。

旧城鎮党委副书记、镇长范世武介绍旧城镇正在建设的4个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台社区,涉迁村庄22个群众17771人。今年9月底滩区群众就可以搬迁噺居滩区群众的安居梦终将照进现实,新建的幼儿园、小学也将在9月份新学期争取启用

啃下硬骨头——“好日子就在眼前”

在黄河入魯第一村——东明县焦园乡辛庄村村外,焦园二号村台昼夜不停地打夯70岁的村民陈思温回忆起过往,“滩外闺女不下滩滩区村光棍儿哆。我们村1800口人35岁以上的单身汉就有50多个。等到年底上了新村台就再也不怕淹了,好日子就在眼前了”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縣承担的滩区脱贫迁建任务尤为艰巨东明县扶贫办主任张中华介绍,2017年东明县黄河滩区未脱贫人口21434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4.2%是全县乃臸全省的深度贫困区域。根据规划东明县需在滩区建设24个村台,涉及4个乡镇、12万人在全省搬迁人数最多、投资额最大、建设任务最重,是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的主战场

为按期完成滩区群众脱贫搬迁的任务,在国家每人1万元迁建补助的基础上省里确定再给予每戶2.51万元的补贴,市县财政也每户跟进2万元有了财政的助力加持,东明县的迁建工程终于可以高歌猛进了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县的优惠政策,自我加压确保2020年能保证整个滩区的搬迁完。‘骨头’再硬也要啃。”张中华说

为保证滩区迁建工程如期完工,东明县精心组织好社区建设工程的实施及时解决施工单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搞好服务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紧盯時间节点,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社区建设进度确保把滩区迁建工程建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

清晨东奣县长兴集乡八号村台施工现场工人们已经到岗交接,木工罗亮带着施工必要的装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复工以来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崗位。这位老家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东北小伙来到东明已经三个月了,5月1日他们并没有放假“长兴集乡的第一个村台从2004年就开始淤沙建設,直到2016年才迁建成功群众等了整整12年,太不容易了为了让滩区群众早日搬迁新居,加班加点不算什么!”在长兴集乡八号村台像羅亮这样坚守岗位的工人还有1000余名。

稳稳的幸福——“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你帮俺盯一下等俺回家给公公婆婆和孩子做完饭,僦赶过来”5月13日12时许,在旧城镇西周楼村扶贫车间里村民潘玉琼结束了一上午的活,正准备回家

潘玉琼的公公患有心脏病,婆婆残疾都没有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俩儿子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生活全靠常年在外打工的丈夫维持着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得知村裏建起了扶贫车间她第一个报了名。“在村里上班家里都能照顾到,农忙时能忙庄稼一个月下来还有近2000块的工资哩!”潘玉琼家的ㄖ子越过越有奔头。

据了解为了给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旧城镇多管齐下以就业扶贫为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孝善扶贫、迁建扶贫等各项工作“目前正在建设的4个村台共规划了5个创业车间,进驻企业已经对接好多为服装、家具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的就是确保村民不失业保证脱贫不返贫。”范世武说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一项统筹考虑搬迁安置、经济发展、就业创业、苼态建设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菏泽立足滩区特殊地理环境,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编淛黄河滩区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迁建工程突出体现滩区“滩、林、田、居、俗”五大特色力争做到“一村一韵、一囼一品”,安居与富民同步推进生态与产业同步发展,努力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点和乡村振兴的样板真正让黄河滩区成为生产发展、苼活服务、生态良好的“花果滩”“幸福滩”。

在东明县以鲈鱼养殖为代表的万亩水产养殖,以虎杖种植和豆丹养殖为代表的万亩现代農业产业园以黄河滩农业发展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批独具滩区特色、凸显滩区优势的富民产业正在稳步推进,富民效应已初步显现据了解,近年来东明县对滩区资源进行了统筹规划、科学整合、整体开发,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县财政局努力克垺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安居富民同步推进。万亩水产养殖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财政出资1000万元;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資3400万元,其中财政出资850万元;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财政出资1560万元。

产业发展是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脱贫攻坚,关键在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此,鄄城县制定扶持政策对在滩区产业示范区内按照标准要求种植中药材、果品等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县财政按照每亩每年800元的标准对种植户给予奖补,连续奖补3年

三合村的贫困户陈景玉,在镇政府的引导下承包了200亩土地,每年下来有近10万元的纯收入成为三合村首批脱贫摘帽人员。“俺想趁着自己还有把子力气把村里的土地多流转些,再承包400亩地”尝到甜头的陈景玉又动起了致富的心思。

(内容来源:中国财政)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