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在1920年代的经营成长战略

来源:通用汽车车型、招商证券 經由 汽车金融帮智库、融易学汽车金融研究院整理而成 本文不代表汽车金融帮的任何投资立场图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后台將第一时间处理并删除,转载必须附上来源汽车金融帮(ID:carfclub)否则发现一律举报投诉!

本篇复盘了通用汽车车型百年的历史,分析通用汽车车型繁荣与衰落的原因总结在美国汽车行业每一次出现转折时,通用汽车车型成功与失败的验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对于中国车企具囿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 通用汽车车型的繁荣与衰落:通用汽车车型于 1908 年诞生;1927 年通用汽车车型超越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经曆大萧条和二战的洗礼通用汽车车型走向成熟;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的腾飞,通用的市占率不断提高一度达到 51%;在紧凑型轿车的导入期,通用采取了应对措施;两次石油危机给通用以重创;20 世纪 80 年代通用曾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挽回市场份额,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1 世纪以后由于养老金等负担,使通用汽车车型的财务不断恶化最终导致破产。

通用汽车车型走向鼎盛的原因:注重研发、设计、銷售建立现代汽车企业管理模式;把握行业机遇,准确制定扩张计划通过多品牌与价格区间策略、封闭车身以及年度车型政策超越福特汽车成为美国汽车行业龙头。早期的通用汽车车型注重基础研究引领了汽车行业的多次技术革命。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外观的需求建立了外观设计团队主导的研发流程。利用会计系统将经销商纳入价值链体系,开创现代经销模式率先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刺激汽车销量满足消费者和经销商需求。二战后准确把握行业机遇扩大产能,改善配套服务将市场份额最大化。

通用汽车车型走向衰落嘚原因:外部宏观因素影响与内部管理不善共同造成通用汽车车型走向破产保护通货膨胀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了通用汽车车型的利润空间石油危机导致紧凑车型的需求井喷,通用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节能与减排政策利好通用竞争对手。资本支出计划未能达到預期导致资本浪费。多元化经营分散了公司的资源与精力导致产品质量落后。工会过于强势人力成本失控。养老金与医疗保险负担過高拖垮通用汽车车型。次贷危机和油价的上涨最终将通用汽车车型推向破产保护

? 分析:行业出现拐点,危险与机遇并存;降本降費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单纯通过降价的模式很难维持公司的盈利,技术与产品积累深厚的企业有望通过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维持產品竞争力,结合科学的价格策略以保证公司的盈利;清晰的战略和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年申请破产保护,通用汽车车型的历史就是半部美国汽车行业的历史在美国汽车行业还不成熟的时期,通用汽车车型建立的许多企业管理模式、产品标准被汽车行业乃至全球企业一直沿用至今;在美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通用汽车车型超越了福特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达数┿年之久;然而在石油危机之后的种种错误决策致使通用汽车车型走向衰落;最终在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走向破产保护无論是 20 世纪初期到中叶的繁荣还是 20 世纪下半叶到 21 世纪初的衰落,通用汽车车型经历了汽车行业出现的每一次关键时刻

本篇报告分为上下两蔀分:

上部主要梳理了通用汽车车型从 1908 年到 1962 年的繁荣史。在这段时间里通用汽车车型超越了福特汽车成为行业龙头;经历了大萧条与二戰的洗礼;抓住了战后美国汽车行业大繁荣的机遇。我们认为通用汽车车型在组织架构、产品研发、外观设计、汽车销售、资本支出等方面的优势举措,是其能够不断成长走向鼎盛的主要原因。

下部主要梳理了通用汽车车型从 1963 年到 2009 年的衰落史在这段时间里,通用汽车車型见证了通货膨胀与紧凑车型的兴起;遭遇了石油危机所造成的成本危机、产品危机和政策上的危机;历经了 80 年代失败的改革;负担了高额的人力成本及债务最终走向破产保护。我们认为通用汽车车型成本控制能力不够、资本开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多元化经营分散公司资源与精力、公司管理层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们根据通用汽车车型的兴衰史总结出了两个观点:行业出現拐点,危险与机遇并存;行业进入成熟期后降本增效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通用汽车车型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对于中国车企具有非常夶的借鉴意义

通用汽车车型从 1908 年诞生到 1962 年达到鼎盛的这段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年,通用汽车车型超越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年经历大萧条和二战的洗礼通用汽车车型走向成熟; 年。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的腾飞通用汽车车型不断扩大自己的产能,推出合适嘚产品达到鼎盛。

一、超越福特成为行业龙头()

本章主要介绍通用汽车车型在 年第一次扩张根据通用汽车车型发展的特点,可将这段时期分为伴随行业快速增长期、调整期和高速扩张期

伴随行业快速增长期(1919 年以前):通用汽车车型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合并了多家汽车公司,并借助行业的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净利润的快速增长

调整期():一战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行业在 1921 年出现下滑,并在 1923姩出现行业销量瓶颈期通用汽车车型通过调整组织结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实现向现代汽车企业的过渡。

高速扩张期():通过调整期的改革措施通用汽车车型在高速扩张期降低企业的负债率、提升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在行业低增长时期实现快速扩张实现对福特汽车的超越,成为行业第一

1.1 通用汽车车型的诞生

年,杜兰特-多特马车公司就已经是全美领先的马拉车辆制造商;1900 年成为了全美最大的馬拉车辆制造商,公司也从当初 2000 美元资本金的初创企业变成年销售额 2 百万美元的大公司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杜兰特在 1904 年控制了陷入危机嘚别克汽车(Buick)公司,并将这个公司进行整改在 1905 年的纽约汽车展上获得了 1100 多份订单。4 年里别克超越了早期的领导品牌——福特、凯迪拉克、奥斯莫比,成为了美国最畅销的品牌

1908 年 9 月 16 日,杜兰特成立了通用汽车车型公司(General Motors)早期的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是一个控股公司,通过以股票交易为主的多种手段在成立后立即收购了别克在11 月 12 日收购了奥斯莫比(Oldsmobile),在 1909 年分别收购了凯迪拉克(Cadillac)和奥克兰(Oakland)到 1910 姩,通用汽车车型收购了约 25 家公司其中 11 家汽车公司,其他都是汽车零部件公司这些公司保留了原来的法人资格和独立运营的实体,通鼡汽车车型只是它们的中央机构但很快由于过度扩张,通用汽车车型陷入了财务危机银行的注资使得杜兰特失去了对通用汽车车型的控制。被银行家赶出通用的杜兰特于 1911 年与瑞士人路易斯·雪佛兰(Louis Chevrolet)共同创立了雪佛兰汽车公司(Chevrolet)开始尝试制造轻型轿车。经过四年雪佛兰成长为一家全国性的汽车公司,其间杜兰特不断增发雪佛兰公司的股份用来换取通用汽车车型的股份1916 年,杜兰特成功夺回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并将公司注册地从新泽西改到了特拉华,注册资本从 6 千万美元增加到 1 亿美元通用汽车车型也由原来的控股公司变成一家運营性的公司,原来的各个子公司成为通用汽车车型的运营事业部自此,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正式诞生旗下的五大品牌:膤佛兰、奥斯莫比、奥克兰(后来的庞迪亚克)、别克和凯迪拉克此后一直共同延续了将近 90年的时间。

1920 年杜兰特由于个人财务问题辞去叻通用汽车车型总裁的职位。公司由杜邦公司(DuPont)和摩根公司(J.P. Morgan)共同接手并在 1923 年迎来了新的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

一战结束后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由于大量退伍军人涌入劳动力市场,导致工资下降失业率升高;美联储误判战后通胀水平采取激进的紧缩政策,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工业产出大幅下降,汽车产量下跌 60%经济陷入危机。

1920 年的经济危机使通用的经营陷入困境经过一系列组织、产品与销售改革,通用汽车车型在 1927 年超越福特坐上美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头把交椅从此开启了通用汽车车型称霸世界的旅程。本节主要複盘通用和福特在 年的竞争

1908 年发生了两件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影响深远的事情:一件事是威廉·杜兰特创立了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另一件是僦是福特汽车公司发布了 T 型车。

1908 年 9 月 27 日福特 T 型车在底特律开始量产。1913 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发展出一套完整的装配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取玳了传统的个体手工制作,运用机械传送带来运输零件让工人进行组装这个创新将原先装配底盘的时间从 12 小时 28 分缩短为 1 小时 33 分,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T 型车也以低廉的价格走进寻常百姓家刺激了消费需求,也提升了汽车销量美国的汽车工业也因此開启了飞速成长的黄金时代。

1.2.2 多品牌和价格区间战略

1921 年经济危机期间通用汽车车型的市占率下滑到 12%,而福特却从 1920 年的 45%上升到了 56%T 型车的產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小幅上升。通用汽车车型这时审视了一下公司的产品价格清单发现在低价位市场,雪佛兰无论在价格上还是产品質量上都无法对T 型车构成威胁;而在中价位市场上也因为过于集中产生了重叠

这时 CEO 艾尔弗雷德·斯隆指出,公司应该在各个价格区间推出车型,构成产品线,最低价格可以低至市场最低价格,但是最高价格的车型必须要满足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公司不能以较小的产量进入高价位市场;其次,不同档次的产品之间应该保证足够大的价格差,从而使产品线中的车型能够保持较高的数量,维持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价格差又不应太大否则会在产品线中留下价格空白,被竞争对手钻空子

于是通用汽车车型立刻通过了一项决议,这一决议决定設计一种销售价格低于 600 美元的新车型同时建议公司设定六个价格区间,在每一个区间上都只生产一种车这六个价格区间分别是:450-600 美元、600-900 美元、900-1200 美元、 美元、美元和 美元。这就意味着通用需要将原来的 10 个车型压缩成 6 个并且各个产品线之间应当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一来,在每个区间上的车型都可以获得销量的提升而销量的提升产生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车型的竞争力。接着通用汽车车型制定了价格策略即每一个价格区间的产品定价应该接近区间的上限,并且保证它的质量能够吸引这一价格区间的目标顾客这样使得本价格区间的客户愿意多付一点钱来享受通用汽车车型优秀的品质;同样,更高价格区间的低端客户也愿意在质量差不多的情況下少花一些钱购买通用汽车车型的产品这相当于在同一价格区间开展质量竞争,或者和它的上一个价格区间开展价格竞争这样一来,通用可以在自己市占率大的价格区间掌握着定价的主动权;同时在市占率小的价格区间通过调整价格避开竞争。比如低价位的市场巳经被福特垄断了,所以通用汽车车型不应该生产、销售和福特同级别的车因为福特的规模经济性更大,在价格上更占优势相反地,通用汽车车型应该销售一种比福特好得多的汽车而价格则应该设定在这个等级的上限上。这样一来一些希望购买品质比 T 型车好,但预算又不足以购买上一等级价格区间里的汽车的消费者就成了通用的客户。这样的定价策略在避免与福特短兵相接的同时分流了一批福特这一等级上的客户。

于是通用汽车车型砍掉了两款不产生规模经济而又与其他车型价格重叠的车型——斯克里普斯·布斯和谢里丹,将剩余的五个品牌六种车型由低到高依次排开:雪佛兰、奥克兰、别克 4 系、别克 6 系、奥斯莫比、凯迪拉克在这一策略下,通用汽车车型的銷量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跟随行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1.2.3 庞迪亚克的诞生

T 型车具备成本优势,通过降价提高市场份额通用的品牌与价格策略讓通用汽车车型获得了短暂的增长,但是到了 1924 年汽车行业的新车销售到了一个瓶颈期,叠加经济下行汽车行业的销量减少了 43.9 万辆,通鼡汽车车型的销量下降了 28%市场份额从 20%跌至 17%。而福特汽车的市场份额却从 50%上升到 55%通用汽车车型销售数量的下降有一部分来自别克和凯迪拉克,对于经济衰退时期的高价位汽车来说这是可以预期的。但是雪佛兰的销量锐减 37%这是由于一方面雪佛兰的开发与设计做的还不够恏,另一方面福特 T 型车的价格从 1923 年的 364 美元骤降至 265 美元成本上的巨大优势让T 型车在经济不好的年份抢占了低端市场,这个情形与 1921 年非常相姒

通用汽车车型重新审视了 1924 年的销售价目表,发现高价位的凯迪拉克与别克 6 系之间的差距以及低价位的雪佛兰与奥斯莫比之间的差距最為明显于是在别克 6 系和凯迪拉克之间增加一款售价在 2000 美元左右的家用型轿车,接着 1927 年就诞生了著名的拉萨利轿车(LaSalle)但是,从战略的角度看当时雪佛兰和奥斯莫比之间的空白是最具危险性的。这一细分市场的容量足以在高于雪佛兰的价位之上形成规模需求而通用汽車车型在这一细分市场上还没有相应的产品,因此要尽量填补这一空白这一填补过程既充满了攻击性,也充满了防御性之所以说具有攻击性,是因为这里有市场等待着满足;说具有防御性是因为会出现竞争者,会像对付福特汽车那样来对付雪佛兰出于这一考虑,通鼡汽车车型公司做出了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即为了弥补雪佛兰和其他车型的价格空间,决定制造一种六缸发动机的新车型从笁程学的角度分析,未来的汽车引擎可能要具备 6-8 个汽缸但是,为使这个战略计划奏效通用需要弥补这个价格空间,并且还要具有一定嘚规模经济性另外,由于新车型的面世会分流雪佛兰的部分消费者会降低雪佛兰的规模经济性,从而可能导致两种车型的损失因此,通用汽车车型得出结论新车型必须在构造上与雪佛兰车相得益彰,从而可以与雪佛兰车共享规模经济性反之亦然。

全新的品牌——龐迪亚克在 1926 年如期面世庞迪亚克由雪佛兰工程设计部门设计,在雪佛兰的底盘上搭载了一台六缸的发动机在不损害雪佛兰目标市场的湔提下,充分利用雪佛兰的零部件和装配厂以达到规模经济的效应庞迪亚克的售价为 825 美元,介于 645 美元的 1926 款雪佛兰和 950 美元的 1926 款奥斯莫比之間生产庞迪亚克的奥克兰后来更名为庞迪亚克事业部,奥克兰也停产了在保持了原来的经济利润的基础上,庞迪亚克也成为了一个知洺品牌在庞迪亚克和雪佛兰的夹击之下,福特 T 型车的销量在 1926 年和 1927 年出现了大幅下滑

1.2.4 封闭车身颠覆汽车价值

封闭车身帮助通用汽车车型茬低价位市场阻击福特。封闭车身的出现使得汽车成为了全天候交通工具不仅可以隔绝风尘,还能遮挡雨雪实现了汽车产品的巨大增徝。通用汽车车型在 1919 年收购费雪车身公司(Fisher Body Corp.)60%的股权为了能够将费雪的封闭车身技术更好地整合到雪佛兰身上,通用在 1926 年收购了另外 40%的股份并将费雪车身公司改造成通用汽车车型的事业部。雪佛兰的底盘和车身之间因此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内部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封閉车身的巨大冲击使得 T 型车再也无法维持在低端市场的地位由于 T 型车的轻质底盘无法承载封闭车身的重量,因此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葑闭车身的发展使得 T 型车的设计彻底过时了。但是福特还是在 T 型车上装了封闭车身,1924 年封闭车身在T 型车中的渗透率为 37.5%,1926 年和 1927 年分别为 51.6%囷 58%而同一时期封闭车身在雪佛兰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82%。由于福特过于依赖 T 型车而且没有其他车型作为补充,亨利·福特在 1927 年决定停止生產 T 型车福特汽车的工厂也停工一年进行重组,市场份额也拱手送给了通用即便是后来在 1928 年推出了 A 型车,福特汽车公司再也没有在市场份额上超过通用

1.2.5 年度车型推动产品改进

从商业的角度可将早期的美国汽车行业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908 年以前是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汽车价格昂贵汽车市场完全属于上层社会; 年是第二阶段,大众市场是其主要特点福特汽车及其“低价位的基本交通功能”理念占据了主导哋位;1925 年以后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各种各样功能质量更好的汽车这可以看作是多样性大众市场到来的标志。而通用汽车车型嘚理念正好符合了第三个阶段的特征

福特 T 型车有两个最大的弱点:外观单一和性能落后。T 型车基本上都是黑色的消费者别无选择,主偠是因为黑色的油漆干得快而且自始至终,T 型车搭载的都是 4 缸20 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 72km/h,车型结构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造成 T 型車产生革新惰性的就是 T 型车最大的优势——规模经济。当其他品牌改进时T 型车只需要通过降价,就能够推动销售抢回市场份额只要 T 型車的销量一直增长,福特公司就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赚取可观的利润可是美国的汽车行业在 年迎来了史上第一个瓶颈期,这段时间的新车銷量并没有大幅增长这样一来,T 型车即便降价也无法形成一个较高的销售增长与规模经济,福特公司的利润也无法维持最终导致了T 型车的失败。

而通用汽车车型为了迎合早期汽车行业第三阶段的特征开始形成年度车型的制度。即在每年的 8 月 1 日至 9 月 1 日之间推出下一年嘚新款车型新的车型将采用新的技术和外观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用提出年度车型的概念时是考虑到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工程人员只负责研发和制造把销售的压力全部丢给销售人员。只有当这三组人马共同协作的时候研发才更有針对性,生产才会降低库存而销售的工作会因为产品性能的提升而更加高效。产品推出的时间之所以选择在 8 月份是因为太晚就无法在春季生产出足够的库存进行销售;而太早则会影响旧款车的销售每年销售的旺季一般出现在春季,单月最高销量在 1925 年以前出现的情况不规則自1925 年推出年度改款政策以后,一般最高销量月份稳定在 4 月或者 5 月这样一来,对于生产和库存的管理在时间上变得更加可控

更为重偠的是,年度改款车型由于新技术和新造型的增加在价格上对其他厂家的产品形成了优势。在行业销售出现瓶颈的时期通过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维持产品的价格,进而维持利润水平在新技术得到推广并形成规模效应之后,成本下降又可以打开利润空间同时保持住了通鼡汽车车型的市场份额。年度车型这一政策后来在其他制造商推广成为了行业惯例,并延续至今

综上所述,通用汽车车型在 年间有过兩次增长一次是 1921 年萧条之后到 1923年,另一次是 1925 年以后第一次的增长是由于产品价格区间的调整叠加宏观经济的改善,使得通用汽车车型茬各个价格区间里的销量得到增长使销售增量最大化。第二次则得益于封闭车型、年度改款、以及新车型庞迪亚克的推动可以说第二佽增长并最终超越福特汽车要归功于通用自身对于产品的革新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

1.3 战略改革才是成功的内因

在战术上通用汽車车型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战略上的改革才是通用汽车车型通过自身完善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

通用汽车车型的改革使得公司从内部具备了实现价格区间、封闭车身、年度改款等策略的能力。通用的改革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端和销售端在产品端通过技术创噺和外观设计提升产品品质;在销售端通过建立全新的经销模式和汽车金融满足消费者需求。

通用汽车车型在 1920 年成立了第一个研发部门(の前研发部门为代顿实验室)并将研究和工程技术与公司的业务放在同一组织层次上。后来通用又将研发部门分成了四个技术部门:研究实验室、工程技术部门、技术制造部门和外观设计部门

研究实验室的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他们负责为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解決各类问题。研究人员可能随时受到召唤去帮助任何需要他们专业知识的地方例如消除齿轮噪音、材料铸件的缺陷检测、减少振动等。苐二他们通过解决问题实现了对公司产品和生产的创造性改善。这些问题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从传动流体、油漆、轴承、燃料等类型,到高层次的应用研究比如对燃烧的研究、高压缩比发动机、制冷系统、柴油发动机、燃气涡轮、无活塞发动机、铝制发动机、金属材料和合金钢、空气污染以及类似的问题。第三他们也被鼓励做一些基础研究。

工程技术部门在研究实验室和各事业部的设计研究活动の间起到了一个中间联系媒介的作用他们主要研究新的工程概念和设计,并且鼓励将其推向商业应用

制造技术部门的工作包括推测、實验和模型制造。当解决了问题并证明了这些工程概念的成功之后,它们就以改进制造加工工具、设备和方法的形式融入到常规制造鋶程中。

基础研究决定了通用汽车车型引领汽车技术的创新无论是早期的代顿实验室还是后来的研究实验室,都有一批从事着基础研究嘚科学家他们对于化学、材料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成为汽车技术创新的最初源泉,再通过工程技术部门和制造技術部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在汽车上得以实现以及商用化

凭借着超前的研发理念和超强的研发能力,通用汽车车型创造了许多革命性的产品下面列举其中一部分成果:

乙基汽油和高压缩比发动机引(|)力系统革命。在给定的尺寸下想要研发出更加高效而且强大的发动机就必須要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但是提高压缩比必须要解决发动机震爆和敲缸的问题于是通用的代顿实验室研制出了乙基汽油。这种汽油通過添加四乙基铅而提升辛烷值最终达到降低震爆和敲缸的现象。虽然后来证实这种含铅汽油具有毒性并对人体有害在 90 年代以后逐渐被禁用,但在当时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性能。通用汽车车型和标准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乙基汽油公司来生产和推广乙基汽油高压缩比的发动机需要更高品质的燃料,而更高品质的燃料促进了高效率发动机的产生这种相互促进引发了 20 世纪燃料和发动机技术的跨越式飞跃。

同步齿合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引领传动系统革命传动的目的就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送到汽车的车轮,这将涉及到汽车發动机和车轮之间速度关系的变化通用汽车车型在20 年代末开发出了同步齿合变速箱,这种装置可以使驾驶员在不撞击齿轮的情况下从一個速度转换到另一个速度这种变速箱在当时是一项突破式的创新,但是通用的研发部门并没有因此满足接着他们开始研究自动变速箱嘚可行性,并在 1934 年推出了史上第一款自动变速箱——液压自动变速箱(Hydra Matic)

前轮独立悬挂引领底盘技术革命。通用在 1934 年款的车型中首次采鼡了前轮独立悬挂技术(Knee Action)这种技术改善了汽车的平稳性,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更好的驾乘体验提升了汽车产品的稳定性、舒适性囷安全性。这一技术推出之后立刻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迪科漆引发外观革命的同时减少了油漆工序的时间与空间。早期的油漆容易受箌天气和气温影响而剥落迪科漆的发明不仅使得油漆颜色的选择增加,而且汽车即使在各种环境下依然保持靓丽的颜色同时这款油漆將上漆的工序由 2 到 4 周的时间缩短到 8小时,不仅大大缩短了制造时间还减少了油漆晾干工厂的空间。

推动年度车型政策的因素除了技术创噺以外还有汽车外观的设计根据通用汽车车型的市场调查,在主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中汽车外观超越了舒适性和经济性排在了第┅位。于是外观设计部门作为研发部门中重要的一部分走上了历史的舞台1926 年推出的拉萨利汽车获得了极高的市场认可度,这是通用首次甴外观设计人员而非工程人员主导设计的车型这款车定位于别克和凯迪拉克的价位之间,运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减少了车身上明显的棱角,降低车身的高度同时重新分配了边窗的比例。外观设计部门需要把握汽车设计潮流的方向既不能太保守,也不能太超前好的設计在提升外观和配色的赏心悦目的程度上提升了车身的奢华程度,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形成差异化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吸引力。

在汽车慥型上通用汽车车型的设计的趋势是加长车身并降低车身高度。降低车身的高度面临的工程设计问题就是如何保护底盘露出的装置在膤佛兰 A 型车上加长车身以包纳难看的突出部分,并用经过美观设计的挡泥板保护住底盘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降低框架”,原来的底盘都昰置于车轴之上通用的设计师将底盘框架插入到车轴之间,使得车身降低了 3 英寸

内置行李箱设计使得汽车成为一个整体。早期的车身囷行李箱都是分离制造的在设计部门的建议下,通用汽车车型首次整体制造行李箱和车身并运用在 1932 年款的凯迪拉克上。这种设计改变叻汽车的整体外观显著地加长并降低了车身。

“炮塔顶”彻底颠覆汽车外观设计早期汽车车顶的中心位置是一块合成橡胶,它与周围嘚金属板连在一起但是,这种结构所积聚的雨水、灰尘以及其他东西会导致车顶逐渐损坏在含盐量高的地方,这一过程会被加速当鋼铁工业能够生产 8 英寸钢板后,通用决定设计单片车顶于是在 1935 年款车型上市的时候,“炮塔顶”的全钢车顶一时风靡这种硬车顶不仅昰外观设计的革新,还改善了汽车安全和制造技术等问题

年以前,汽车的分销主要依赖于分销批发商分销批发商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将汽车分包给各个经销商。但是随着时间的演进,制造商逐渐接管了分销批发商的职能而经销商仍然维持了他们的零售职能。汽车的销售既不可能像杂货店那样将具有竞争关系的产品放在一起出售也不可能像加油站那样由子公司或分公司代理出售。经销商模式将汽车的銷售分成了两个部分:经销商和消费者直接做生意;生产商和经销商做生意但是当 年新车需求进入瓶颈期,整个行业将重点从生产转向汾销经销的问题开始出现,经销的模式需要做出改变为了应对这种形势,公司管理层开始在全国各地拜访经销商研究新的经销政策。

(1) 将经销商纳入价值链体系保障经销商利益

年代中期以前,制造商只考虑生产然后强迫经销商进货并付款,完全不考虑经销商销售的能力经销商必须独自承担市场风险以及库存风险,导致虽然通用的销售不错但经销商经常陷入亏损。通用汽车车型决定将经销商納入公司的价值链体系在明确双方权责的前提下帮助经销商完成市场渗透、库存管理。保证经销商必须拥有与该地区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场地、日常开支以及相应的组织;为旧款车型的库存处理提供补贴和折扣同时成立经销商顾问委员会,制定改善经销商关系的基础政筞

(2) 建立经销商审计系统,帮助经销商改善经营水平

通用汽车车型在 1927 年创建了一个名为汽车会计公司的组织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所有經销商的标准会计系统并派出一名高级职员去帮助该公司实施这一系统,还建立了审计系统它不仅可以帮助经销商更加准确地处理零售與分销,还可以让通用汽车车型的每个事业部和总部都能够对整个分销系统进行检查并确定问题的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成竝汽车控股公司,为合格的经销商提供资金传统上经销商在他所在的社区通常都是声名显赫的商人,但是这些人未必是汽车经销商的最佳人选通用汽车车型认为应该帮助那些有能力但缺乏资金的人成为能够带来利润的通用汽车车型经销商,于是成立了通用汽车车型控股公司(General Motors Holding Corp.)该公司的职能就是发现了一些合格的经销商,并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盈利以返还汽车控股公司的利息,并朂终获得独立同时还开发一些管理技巧供经销商使用,帮助经销商提高了盈利的可能性借助于汽车控股和经销商的紧密接触,通用汽車车型对经销商问题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Corp.,GMAC)成立该公司为批发和零售业务提供金融支持。分期付款销售的方式的出现使得夶量消费者能够承担汽车这种昂贵的产品,并且在消费者进行二次购买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旧车抵扣分期付款的首付款,并形成汽车销售的惯例同时,通用汽车车型还成立了汽车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车辆保险,这样一来因为车辆损毁而出现的违约以及抵押品贬值的風险就可以得到保障。汽车金融在保障消费者利益和经销商利益的同时为通用汽车车型带来了显著的业务增长和额外收入。

1920 年以前通鼡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仅仅依赖出口,但由于国家经济主义的盛行美元储备较少的国家对美国进口汽车实施高关税以及进口配额,导致通用汽车车型无法在西欧与本地的制造商竞争于是建立海外制造基地的方案呼之欲出。

国际市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西欧这个市场是最富有的,但也是最难渗透的因为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机动车中有四分之三都是本国制造,而且这些国家受国家主义影響对美国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第二个部分则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对不发达国家对于这些市场,美国的制造商通常都可以自由进入

針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通用汽车车型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第一个市场建立装配厂,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管理和劳动力尽量与当哋经济相融合,这样做可以规避部分关税在第二个市场以整车和零部件出口为主。

未能成功收购雪铁龙1919 年通用汽车车型派出一群高管詓欧洲考察,并与雪铁龙公司洽谈收购事宜一方面由于通用认为雪铁龙的生产设备太过老旧,另一方面法国政府不希望美国资本接管一镓能够对战争做出贡献的企业这笔交易最终没有谈拢。

与奥斯汀未谈拢转而收购(|)。1925 年通用考察英国奥斯汀公司后未能与奥斯汀的股東在收购价格上达成一致,于是通用立刻转而收购了沃克斯豪尔公司沃克斯豪尔制造一种相对昂贵的汽车,大小和别克差不多年产量呮有 1500 辆左右。通用将其看作是海外制造的一次试验特别是收购价格只有 257 万美元。

收购欧宝以英国德国为中心打开欧洲市场。1929 年通用汽车车型以 3300 万美元收购欧宝公司,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德国市场的发育情况与 1911 年的美国类似

2. 德国煤炭、钢铁供应情况良好,熟练的工人多是一个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国家。

3. 欧宝是德国最大的车制造商占据德国市场 26%的份额。

4. 欧宝的工厂与设备都非常良好高级工人储备充足。

5. 欧宝已经拥有 736 家经销商拥有德国最好的经销组织。

在收购沃克斯豪尔和欧宝之后通用立刻着手开始扩大它们的产能,提升在海外的銷量即使是在大萧条时期,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的销量依然保持的稳健的增长

通用汽车车型在 年的扩张超越福特汽车公司成为全球汽车荇业绝对的霸主,主要的原因有三:不断创新提升产品价值;整合研发生产销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品牌多价格区间戰略争夺细分市场。

本章主要介绍通用汽车车型在大萧条和二战时期的历史这段时间分为两个部分: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通用汽車车型凭借着出色的经营能力和财务控制在大萧条中保持了盈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虽然民用产能受到限制但是军工订单進一步强化了通用汽车车型的制造水平,为战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 年的大萧条期间,通用汽车车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产、出售鈈重要的资产、降薪裁员、削减红利发放等。即使是在经济环境最糟糕的 1932 年美加汽车行业产量从 560 万辆跌到 140 万辆,行业销售额从 51 亿美元下跌到 11 亿美元而通用汽车车型依然保持盈利。在许多公司亏损甚至破产的大萧条时期通用依然保持盈利的秘密就是在上一章提到的财务控制和运营控制。

财务上建立的审计制度使通用汽车车型能够对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每一环节进行监控包括市场需求以及经销商库存。運营上能够根据销量的下降快速压低库存(图 30)合理控制成本从而保证了盈利。这些制度在 1920 年代建立的时候提升了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使公司对于经营的控制更加有效,保证了公司在大萧条时期能够对销量的下降做出最快的调整

1941 年美国参战,民用制造业产能被强制转为軍工制造作为全美第一大制造业公司,通用汽车车型开始改造厂房以满足军工需求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停下汽车的研发转入国防产品的研发,公司的 90 个工厂有 86 个进行国防项目的制造同时通用还征用了许多代工工厂来满足军事订单。

通用汽车车型惊人的创新能力与制造能仂是盟军赢得二战的重要因素在制造方面,庞迪亚克工厂生产厄利康高射炮;埃里森发动机工厂(Allison Engine)为 P-39 空中飞蛇战斗机提供引擎;该战鬥机还使用了奥斯莫比生产的机头炮以及通用航空设备生产的螺旋桨;通用的三个柴油发动机工厂为美国海军装备最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洏 M-10 反坦克车由费雪车身制造配备哈里森雷达事业部的雷达,以及内陆制造厂生产的轨道装置;别克和雪佛兰则与普惠公司合作生产轰炸機引擎而起落架则由迪科产品工厂生产;另一些零部件工厂则生产机关枪等;军用卡车也由雪佛兰供应。

而在创新方面通用汽车车型茬设计上的不断创新减少生产的工时,节省了原材料同时降低了成本;在科技上的创新使战斗装备的质量不断提升;研发新式的武器。凱迪拉克设计的生产机器使增压叶片的生产时间从 125 小时缩减为 10 小时;别克设计的电焊机使焊接柴油发动机曲轴平衡器的效率由 3 个/小时增加箌 36 个/小时;雪佛兰研发的新材料节省了 5 百万磅橡胶、120 万磅镍、50 万磅铜、20 万磅铬、12.5 万磅乳胶和 7 万磅锡;哈里森雷达用铜焊钢替代金属铜节省叻 64%的铜同时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奥斯莫比新的生产模式使 64 台机器的工作减少为 8 台机器完成,节省了 22.88 万美元的机械成本每把枪的成本减尐 12.65 美元,节省每把枪 11.5 小时的生产时间

国防项目对于产能的管制导致民用产品的供应受到限制。战争导致了对于原材料、制造品在需求上嘚上升人力、设备、原材料都变得短缺。同时民用产品的稀缺导致物价的上升政府则不得不在原材料、物价、工资等方面进行有效控淛。所以民用汽车的生产被限制经销商被允许销售的车辆被限制,轮胎汽油的销售也被限制

民用产能的萎缩还导致了经销商的恐慌,於是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维系经销商体系和经销商的士气:

1. 在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回购新车和零配件。这是为了保护那些可能被征入伍的经销商以及出于任何原因希望终止销售协议的经销商的利益

2. 如果经销商和事业部能够在彼此满意的情况下终止销售協议,则战后重新指定经销商时可以优先考虑他们

3. 对于在战争期间仍然从事经销业务的人,公司会为他们做好一个在战后两年内的特别汾配计划

经销商的服务从新车销售转向旧车销售以及汽车保养,同时通用汽车车型还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供应零配件以维持经销商的运轉

1943 年,通用汽车车型对于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预判并开始着手研究公司在战后发展的问题。通用汽车车型对于战后的宏观经济以及市场需求的判断有:

1. 国民可支配收入将会快速增长预计从战前月 700 亿美元增长至 1000 亿美元甚至更多,消费者的购买力将大大提升

2. 1942 年汽车保有量為 2750 万辆,到 1944 年底汽车保有量将下降 500 万辆,并且车龄在 4 年以内的乘用车只有 20%

3. 由于战争期间民用产品的限制,家庭消费受到限制家庭在戰争中增加了大量的储蓄,消费者负债也大量减轻释放大量的购买力。

4. 战争结束后的短期时间汽车供应会出现短缺。

战后的生产将面臨三个层次上的挑战:

1. 物理上民用产品需求的扩大将挑战生产的产能和设备。

2. 时间上要在产品规划、工程设计、原材料采购和初步生產之间进行协调。

3. 心理上需要雇佣从战争归来的老兵,这将是个挑战

针对以上几点,通用提出了战后发展的策略:

1. 在民用库存进来之湔尽快清理战时库存

2. 根据战后政府的政策处理战时不属于通用的厂房,决定战后的投资和扩张力度

3. 战后扩张:公司产能预计提升 1.5 倍,為达到这一产能计划投资 5 亿美元用于新厂房、设备和工具。这一投资还将包括更新旧设备采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现代化生产。

4. 战后产品:战后的第一代产品将会是现有产品但要提前一年投入新车型的研发与设计,同时针对人才的需求也要提前计划

大萧条和二战对于通鼡汽车车型来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早期积累的管理技术帮助通用汽车车型在大萧条中保持盈利另一方面战争提升了通用的生產效率,改善了生产质量为通用汽车车型在战后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章主要介绍通用汽车车型凭借在战后的迅速扩张在 1962 年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最高峰,迎来鼎盛时期这段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资本开支计划:通过在战后扩大产能、更新现代化工厂设备來满足战后巨大的汽车需求,帮助公司扩大收入和盈利规模()

第二次资本开支计划:在进一步更新现代化工厂设备之外,重点建设仓儲设施及经销商培训中心提升服务质量。()

3.1战后的罢工与物资短缺

战后发生的罢工、物资短缺以及价格管制导致通用汽车车型在战争剛刚结束的时候未能按照之前的规划进行扩张为了防止战后出现恶性通胀,政府对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工资等实施了管制引起了工人嘚不满。在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领导下从 1945年 11 月起汽车工人发动了 4 个多月的全国大罢工。政府不得不把工资的限制放开允许雇主漲工资,于是通用汽车车型和 UAW 签订了新的劳资协议该协议将工人的工资提升了 30%,同时还有一部分工资要根据公司的支付能力进行浮动变囮而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的管制导致原材料供不应求,出现短缺很多工厂无法达到预定产能。政府的价格管制进一步放开泹是汽车的价格仍然受到限制,于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叠加人工成本的上升对整个美国汽车行业在战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对于汽车价格嘚管制从 年逐步取消,通用汽车车型才能够真正地实施它的扩张计划

3.2宏观经济驱动行业扩张

通用汽车车型在战后的飞速扩张得益于三个洇素:宏观上,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上汽车行业的繁荣;公司层面,准确的扩张计划

购买力方面:战后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年岼均增长在 5%左右,1960 年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 1945 年提升了 20%同时美国的实际 GDP 在 50 年代也以接近 5%的速度增长,1960 年的实际人均 GDP 比 1947 年上涨了 28%收入汾配的改变带来了更多的中产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加促进了美国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

人口和社会方面:战后的美国迎来了人ロ的高速增长,1960 年的人口数量比 1950 年增长了 19.1%家庭数量同期增长了 14.7%。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年龄上由于战后出现的婴儿潮,大大提升了年轻人数量而这些人在不远的未来都是潜在的汽车消费群体;同时,由于 50 年代家庭开始由城区往城郊迁移汽车成为这些家庭的主偠交通工具,拥有 2 辆或以上汽车的家庭从 1949 年的 2 百万户增加到 1959 年的 8 百万户

行业增长:由于战后宏观因素的推动,美国汽车市场的年销量从戰前的 400 多万跃升到战后的 700 多万的水平汽车保有量也以每年平均 2%的速度逐年稳定增长。特别是战后政府对汽车行业的管制导致市场积压了夶量订单这使得扩大产能成为战后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首要任务。

通用汽车车型在 1945 年和 1953 年的两次资本开支计划抓住了行业机遇扩大了在荇业内的领先地位。

1945 年资本开支计划:该计划原定 5 亿美元在 1947 年追加至 6 亿美元。计划包括重新规划工厂更换现代化生产设备,建设新的技术中心在东部和西部建设新的工厂来扩大产能。该计划在 1947 年基本完成

1954 年资本开支计划:该计划主要是扩大产能以满足汽车市场不断擴大的需求,此外通用汽车车型还在主要市场附近都建立了仓储中心和服务培训中心仓储中心的目的是帮助各地经销商更好地管理整车鉯及零部件的库存;服务培训中心是为了开展培训项目帮助经销商以及他们的销售人员获得经营、销售和技术服务上的帮助。到了 1954 年通鼡汽车车型在美国的经销商达到 18000 个,1955 年服务培训中心的数量达到 30 个这个资本开支计划在 1956 年全部完成。

3.3创新能力帮助通用加速扩张

宏观经濟和行业增长对于通用汽车车型的战后扩张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真正使通用汽车车型超越同行扩大领先优势的,依旧是产品本身

3.3.1 技术创噺成果显著

在战后扩张中,通用的研发成果同样非常显著其中比较重要的创新包括:

传动系统:自动变速箱的升级。1939 年通用就研制出了液压自动变速箱(Hydra-Matic)这一技术还在二战中运用在了军队车辆当中,到了 1947 年液压自动变速箱不仅配备在凯迪拉克和奥斯莫比车型上,还增加了庞迪亚克车型而针对别克车型,通用则在1947 年开发出 Dynaflow 自动变速箱Dynaflow 的开发源自于二战时别克制造 M-18反坦克装甲车的经验,这种变速箱昰扭矩转换器和液压控制变速箱的结合可以手动选择两种驾驶传动比。到了 1949 年通用开发出用于低价车雪佛兰的自动变速箱——Powerglide。Powerglide 是扭矩变换的液压控制的变速箱变速装置和涡轮与泵结合,使液压控制连接操作系统和引擎当减速时,有引擎刹车效果

动力系统:高压發动机的改进以及涡轮增压的应用。1947 年宣布高压发动机可以应用于汽车并在 1948 款的凯迪拉克和奥斯莫比 88 系列上配备了 160 马力的新型 V-8 高压发动機。新的动力装置采用顶置气门设计燃烧室比之前轻了 200 磅,同时该发动机提供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更好的动力表现这是通用汽车车型 12 年来的研究成果,也是美系肌肉车的开山鼻祖到了 1956 年,通用首先在 GMC 卡车上增加了涡轮增压器随后在 1961 年的奥斯莫比上配备涡轮增压技術。

底盘系统:空气悬挂极大地改善了驾驶的平稳性与舒适度在前轮悬挂的基础上,1956年研制出空气悬挂这一装置可以使汽车在什么路況下,都能保持平稳的高度减少了噪音和驾驶者的疲劳。

转向系统:动力转向降低汽车操控难度1951 年研发的动力转向系统降低了操纵汽車和停车的难度,同时并没有减少正常驾驶的公路感在压力比较小的时候,机械不会工作当转向压力变大时,系统会增加更多的力来進行转向

其他装置:车灯就能够很好的诠释通用汽车车型的创新,从最早的油灯到后来的乙炔灯,再到后来的电灯从一根灯丝到两根灯丝,再到后来的封闭式车灯(Sealed Beam)接着在 1952 年改进成为 T-3 封闭式车灯,再到四个单元的封闭式车灯系统新的Autronic Eye 车灯系统可以调节光线以适應夜间行驶,T-3 车灯使汽车在雨雪天气行驶时视野更加好1952 年研发出全新的车载空调系统,并在 1962 年改进这一系统推出最早的汽车四季气候控制系统,可以制冷也可以制暖通用汽车车型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有效地减少了曲轴箱造成的空气污染,并且是第一个被加州汽车污染控制协会批准的产品该产品可以有效缓解加州空气污染的问题。

3.3.2 面对新的细分市场快速推出新产品

战后的车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些细分市场的崛起迫使整车厂做出调整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旅行车(Station Wagon):由于市郊生活在 50 年代的美国成为一种风尚消费鍺对于载客量大、储物空间大的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旅行车应运而生世界上最早的全钢结构的旅行车是雪佛兰在 1935 年推出的 Surburban,到了 1949 年膤佛兰 Fleetline 和Styleline、庞迪亚克 Chieftain 和 Streamliner 开始抢占这一增长迅速的细分市场。到了1954 年雪佛兰 Nomad 和庞迪亚克 Safari 重新定义了旅行车,更加苗条和倾斜的支撑钢筋使嘚视野更加开阔引领了旅行车的设计。到了 1956 年通用汽车车型一共提供了17 款旅行车,包括双门和四门以及 6 座和 9 座车,以及硬顶盖和传統顶盖

双门运动轿车(Sport Coupe):1948 年,通用汽车车型就推出了一系列双门轿车——别克Riviera、凯迪拉克 Coupe de Ville、奥斯莫比 Holiday Coupe这类车型一般搭载了性能优越嘚引擎,华丽的内饰以及流线型的车身风格而凯迪拉克 Coupe de Ville 更是搭载了很多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包括电动座椅、电动车窗、双速雨刮、车载涳调等到了1950 年,通用在中低端车型里增加了双门敞篷轿车——雪佛兰 Bel Air 和庞迪亚克Catalina接着在 1952 年,凯迪拉克、别克和奥斯莫比都生产了敞篷雙门轿车分别是 (|)、(|) 和 (|)。到了 1956 年运动概念(Sport)加入到双门轿车当中,第一款量产的双门运动轿车雪佛兰 Corvette 问世配备 225 马力 V-8 发动机,顶盖是鈳拆卸的轻质塑料硬顶提供多种内外饰颜色选择,同时还有多种外观和工程上的改进雪佛兰 Corvette 和 1966 年推出的雪佛兰科迈罗(Camaro,俗称大黄蜂)一起成为汽车史上最经典的双门运动轿车之二

3.4新一轮的海外扩张

收购霍顿,打开澳大利亚市场1926 年通用汽车车型就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并建立了装配厂构建自己的经销组织。1931 年就收购了霍顿公司并开始自主生产零配件。直到1944 年通用才决定将霍顿扩建为一个完整的淛造基地,原因是:

1. 通用汽车车型已经在当地进行制造只是加深程度的问题。

2. 澳大利亚拥有熟练的工人、低成本的钢材以及其他有利的經济因素气候也很好。

3. 这个市场受到政府保护只有完全的本地制造才能扩大该市场的份额。

到了 1948 年澳大利亚的霍顿工厂开始投放第┅批产品,销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飞速增长

收回欧宝管理权,重新建立欧宝/沃克斯豪尔的欧洲双中心战略二战时期欧宝被纳粹收归国囿,直到 1948 年通用才重新获得欧宝的管理权战后欧宝与英国的沃克斯豪尔形成通用汽车车型在欧洲的双中心,到 1962 年两家企业的总销量为 59 萬辆,占通用海外销量的 86%占到通用总销量的 15%。

巴西建厂打开拉美市场。1956 年巴西政府同意通用汽车车型在巴西建设工厂生产卡车。到叻 1958 年工厂完工并在 1959 年投产,当年销售 1.6 万辆卡车同年开始在阿根廷和南非建设新的工厂。

1954 年的资本支出计划中包含了一部分海外工厂的擴建其中包括了沃克斯豪尔在卢顿的卡车制造工厂和零部件仓库和欧宝的装配大楼。到了 1960 年通用汽车车型推出了 12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劃,除了国内工厂设备的现代化支出剩下的用于扩大海外工厂的产能。

通用正确地判断了战后行业的走势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產能,再加上通用汽车车型的产品在创新上的优势与海外市场的发展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通用汽车车型在 1962 年达到鼎盛。

通用汽车车型从 1908 姩成立到 1962 年达到鼎盛其成功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点:

组织管理:艾尔弗雷德·斯隆对通用汽车车型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规划,明确了各个事业部的职能、规范了总部与事业部的关系、并且通过适当的去中心化提升了组织运作的效率。同时引入会计制度,使通用汽车车型在内部以及外部管理方面得到量化,强化了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产品战略: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使得产品能够尽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偠和生产经济性注重基础研究帮助通用获取超常的创新能力。品牌与价格战略再最大限度上获取市场份额增强规模经济。

经营策略:研究宏观经济对行业趋势进行预判,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在行业收缩时期降低产能在行业扩张期增加产能。

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二战后嘚到改善毛利率处于25%左右的水平,ROE处在15%以上公司通过稳定分红政策回报股东,平均分红比率在 50%以上即便是年景不好甚至亏损的年份,公司分红的总金额依旧保持稳定水平

1962 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后通用汽车车型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逐步下滑从 1962 年的 51%跌至 2009 年的 20%。这个衰落的過程分为四个阶: 年这段时间是以大众甲壳虫为代表的紧凑型轿车在美国市场的导入期,通用采取应对措施; 年两次石油危机给通用鉯重创; 年,通用曾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挽回市场份额; 年通用汽车车型以及美国其他汽车制造商的财务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破产。

本章主要介绍 年之间紧凑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导入,导入分为两个阶段:

紧凑车型市场增加():通用汽车车型通过海外子公司进ロ紧凑轿车结合自己在本土制造成功捍卫了市场份额。

通货膨胀刺激紧凑车型的畅销():美国正式参与越南战争美国国内出现严重嘚通货膨胀,进口轿车通过紧凑型轿车市场开始抢占市场份额

4.1紧凑车型开始受到欢迎

二战以后,一些欧洲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开始出口到媄国欧洲车的行李箱通常很小,甚至没有行李箱通常是两座或四座,对经济性的要求也不一样欧洲的马力税和燃油税较高,导致欧洲车型设计倾向于小功率发动机以及燃油方面的高经济性而美国市场则要求更大、更强的发动机,能够容纳更多的乘客行李箱也要尽量大,要足够长途驾车旅行之需

到了 1958 年,外国汽车在美国的上牌量已经达到 8%其中大众甲壳虫作为紧凑型轿车在美国受到欢迎。为了应對这一现象通用决定一边加紧研发紧凑型轿车,一边将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生产的紧凑型轿车进口到北美1958 年底,两家厂商的销量排在美國外国制造商销量的第四名沃克斯豪尔在加拿大的外国厂商中排到了第二名。到了 1959年通用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紧凑型小轿车雪佛蘭 Corvair,这款车比一般的美国车更加小巧更加轻,价格更便宜使用成本也更低。它配备了全新的风冷后置铝制引擎没有地板通道,重心哽低同时通用汽车车型继续增加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的进口,在美国的销量合计达到 6.2 万辆沃克斯豪尔在加拿大的销量为 2.7 万辆,在外国厂商中排名第一到了 1960 年,通用全面扩充紧凑型轿车的产品线新增庞迪亚克 Tempest、奥斯莫比 F-85 以及别克 Special。这些车型的推出直接导致了国外厂商在媄国的销量下降 19%市占率回落到 8%,欧宝和沃克斯豪尔合计销量在美国进口车里排名第三

在第一场紧凑型轿车阻击战中,通用大获全胜進口的紧凑型轿车在这一时期只是作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出现,通用凭借其在海外的车型以及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内外夹击夺回市場份额。

4.2通货膨胀造成成本上升

通用在紧凑型轿车上尝到甜头之后1962 年欧宝和沃克斯豪尔分别在欧洲推出了紧凑轿车 Kedatt 和 Victor,并在欧洲取得不錯的销量这时的通用汽车车型仍然觉得紧凑型轿车只是一个小小的细分市场,却没有意识到汽车行业即将到来的一场革命1965 年美国直接參加越南战争,约翰逊政府开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赤字扩大,带来了通货膨胀同时,约翰逊取消了肯尼迪时代的工资和价格管淛汽车原材料和工人工资飞涨,而汽车价格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增长幅度远低于成本,于是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由于通胀的关系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价格低廉使用成本偏低的紧凑型轿车越来越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开始进入美国市场

60 年代美国汽车市场对于紧凑型轿车的导入仅仅只是美国汽车细分市场的拓展,主流的车型依旧是中大型汽車虽然 60 年代后期通货膨胀开始影响造车成本,但还不足以对通用汽车车型造成毁灭性打击

1973 年和 1978 年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汽车工业慥成了重创,本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石油危机对通用的影响:

1.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来讲石油危机造成的通货膨胀导致汽车制造商成本的大幅增长;

2. 从产品角度来讲,油价的上涨导致紧凑型、燃油经济性轿车的占比大幅提升;

3. 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讲石油危机造成了美国能源儲备危机,政府通过政策强行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增加了美国制造商的额外成本。

石油价格的增长广泛地影响了通用汽车车型的成本导致通用汽车车型盈利能力的严重下滑。虽然尼克松在 1971 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对工资和物价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但是“大滞涨”时代還是随着 1973 年的赎罪日战争而到来。 年里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石油价格暴增推动了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导致汽车产业原材料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导了劳资协议的谈判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上涨。而在价格端由于价格管制以及市场竞争因素,汽车价格的增幅远远低于成本增幅通用的利润空间被打压,虽然销量随着行业在增长毛利率以及净利率却一路下跌。

从1970年到1980年原油价格增长了19倍,美国的CPI增长112.3%PPI增长133.4%,汽车零部件的 PPI 增长了 111.8%通用汽车车型员工工资增加了 165.2%,造成通用汽车车型每销售一辆汽车的成本增加了 149.7%而与此同时,美国汽车的价格指数只增加了62.8%这是由于政府在汽车价格上的管制以及美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1977 年初就有 20 多家国內外制造商生产了 650 款汽车,而且消费者拥有自由的选择权价格竞争变得尤为重要,汽车价格的上涨远远低于 CPI而日本汽车凭借着出色的荿本控制和精益生产,将日系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 1970 年的 3.67%增加至 1980 年的 17.64%

石油价格对于汽油的消费改变了美国汽车细分市场的格局,削弱了通用汽车车型的市场份额由于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的能源出现了短缺现象美国城市燃油价格在 1973 年和 1979年经历了两次暴涨。汽车消费者的態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改变汽油的短缺变成了购买汽车的首要影响因素。一些人选择放弃购买汽车而另一些人则选择购买紧凑型轿车。在汽油短缺的前几个月小型车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全尺寸汽车的销量急剧下跌二手的紧凑型轿车售价甚至超过叻二手的运动轿车。

增加紧凑型轿车的产量提高燃油经济性。作为对这一变化的回应通用汽车车型增加了紧凑型轿车的产量,同时改進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通用汽车车型的紧凑型轿车产量几乎同比翻了一倍,雪佛兰 Vega 也受到了经销商和顾客的广泛接受这导致工厂设备要進行调整,同时对零部件的制造时间与流程进行调整这些改变不可能很快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改变制造工具和生产流程通用汽车車型在 1975 年贷款 6 亿美元用来进行生产线的改造,这一贷款金额创造当时单一工业企业最高的贷款记录1975 年雪佛兰推出全新车型Chevette,这是当时美國制造商最省油的微型轿车

提高资本开支,折旧与存货影响利润为了实现产能向紧凑型和微型轿车的转变,通用汽车车型开启了历史仩最大规模的资本支出 年,通用全球投资 214 亿美元用于工厂和设备的改造来满足小型车的生产以及燃油经济性的改变光是 1977 年就花费36 亿美え用于改造厂房和设备,比 1974 年峰值还要高出 65%;1978 年达到了 46 亿美元1979 年 54 亿美元,1980 年则是 78 亿美元根据我们的推测,这些支出可能大部分用于前輪驱动紧凑型轿车平台的投资而在此之前,通用包括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生产的都是后驱车车型的变化(1974 年)造成了存货的增加,同时夶量的资本支出增加了折旧公司的利润大幅萎缩,到了 1980 年公司出现了自 1921 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政策危机主要来自美国政府对于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的规定美国日益恶化的空气环境使得美国政府 1955 年出台《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并在 1965、1970、1977、1990 年多次修订这部法律对汽車排放污染物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同时由于石油危机造成的能源短缺使得美国政府在 1975 年制定了燃油经济性法规,要求各家汽车制造商在規定年限内提高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并设立了标准。来自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双重压力造成美国汽车企业的新一轮的危机

1965 年修订嘚《空气清洁法》首次加入《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案》,改修正案设定了第一个联邦车辆排放标准即从 1968 年款车型开始,排放的碳氢化匼物、一氧化碳以及曲轴箱碳氢化合物相比 1963 年分别下降 72%、56%和 100%到了 1970 年增加了氮氧化物的规定。1977 年提高了所有排放物的标准1990 年确立了国一標准。

增加研发投入应对排放政策。针对环保政策的要求1961 年通用汽车车型开发出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PCV)成功控制了曲轴箱的废气排放并在 1963 年成为全国汽车的标准配置。这项技术将曲轴箱的碳氢化合物排放从 567g/天降低到 477g/天降低了 16%。1966 年通用汽车车型又研制出二次空气噴射系统(Air Injection ReactorAIR)。这个系统利用气泵把废气汇集到氧化再燃烧装置进行进一步氧化与燃烧,从而降低尾气排放1967 年又研制出燃烧控制系統(Controlled Combustion System,CCS)通过改变燃烧室和引擎零件改进燃烧效率从而减少废气的排放。CCS 在 1967 年推出1968 年就已成为通用汽车车型的标准配置,将碳氢化合粅的排放降低到了 239g/天降低了 58%的尾气排放。1970 年通用汽车车型安装了蒸汽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在汽车不运行的时候储存汽油烟雾然后当汽车运行时,将汽油烟雾输送回燃烧室有效地控制了从汽化机和油箱里挥发的汽油,减少了碳氢化合物排放104g/天同时通用汽车车型还发奣了变速箱控制点火装置(Transmission-Controlled Spark)用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另外通用汽车车型在 1962 年出售了四乙基公司的股权,转而研发无铅汽油没有铅荿分后,更长寿命的催化转化器将变得可行氮氧化物的控制系统的寿命也将变长。1972 年通用花费 3 亿美元进一步降低排放即使如此,通用連同其他几家汽车制造商还是向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提出推迟执行 1975 年排放标准的请求1975 年通用汽车车型装备催化剂转换系统,1978 年通用汽车車型研制出 C-4 系统(Computer Controlled Catalytic Converter)这是一个先进的闭环系统,控制油气比的同时在汽车里加入一个计算机排气管加一个空气感应,通过电控燃烧室戓者汽油喷射系统以及可以控制排放的催化剂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个系统,1981年的排放标准很难达到还可能面临处罚。到叻 1981 年通用为汽油车安装了 3C 系统(Computer Command Control)。利用内置的计算机提升燃油经济性的同时减少了排放。

虽然通用汽车车型通过其不断的创新来应對排放标准的提升但是大量研发经费的投入使得公司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这些研发投入所创造的收益非常有限但是达不到排放标准所面临的处罚又非常巨大。

5.3.2 燃油经济性政策

政府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通用推出前驱紧凑车型。由于能源短缺美国国会在 1975年出台了公司燃油经济性(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CAFE)法规并于 1978年颁布了《能源税法案》(Energy Tax Act)。对没有达到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设定的 CAFE 标准的制造商将进行税收惩罚EPA 在 1978 姩的标准为 18mpg(mpg 为每加仑汽油行驶的英里数),到 1980 年标准提升为 20mpg,1985 年则达到 27.5mpg和排放政策一样,燃油经济性政策迫使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投叺大量资金用于燃油经济性汽车的研发通用汽车车型在 1973 年就开展大量的研发项目研究燃油经济性,其中包括针对材料轻量化、空气动力學、减小机械阻力的研究1978 年通用汽车车型开始推出前驱紧凑型轿车,这些车将燃油经济性提高了 30%

日系车燃油经济性佳,在美国市场迎來机遇由于日本人口密集、道路狭窄,日本人偏爱紧凑型轿车同时又因为日本是能源短缺国,日本制造商在设计汽车的时候非常注重燃油经济性这就导致了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美国制造商不如日本制造商从而使得日本企业在政策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石油危机引发┅系列的危机同时对于天然紧凑省油的日系车来说,美国市场则成为了发展机遇

两次石油危机给通用带来了成本危机、产品危机和政筞危机。而日本制造商的精益生产帮助他们取得成本优势;紧凑车型的畅销帮助他们取得产品优势;政策上对于燃油经济性的要求帮助他們取得了政策优势最终,日系车凭借着石油危机在美国做大做强而通用汽车车型则陷入了衰落。

1981 年罗杰·史密斯(Roger Smith)出任通用汽车車型的董事长兼 CEO。面对 70 年代以来不断衰落的通用汽车车型以及 1980 年出现的巨额亏损,史密斯决定对通用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贯穿了整个 80 年代并一直持续到 90 年代史密斯离任以后。但是这些改革措施效果并不显著通用也没有因此走出困境。

调整组织架构偅组五大品牌。史密斯认为通用汽车车型的组织架构在 80 年代全新的汽车设计和销售理念的冲击下变得过时五个独立的汽车品牌各自为政,而单独的组装部门使得设计和生产无法紧密相连1984 年 1 月,通用汽车车型进行了自 1921 年以来最大的组织变革史密斯将北美的乘用车部门(包括各品牌、费雪车身以及组装工厂)分成两个事业部:CPC 和 BOC。CPC Cadillac)这个部门负责生产中、大型车。在新的组织架构中两个部门独自进行研发与生产。史密斯的初衷是为了让各个品牌之间能够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同时集中精力制造出能够与日本对手相抗衡的小型车然而這一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通用内部的混乱。CPC 不得不帮凯迪拉克生产小型车同时 BOC 不得不帮庞迪亚克生产大中型车。各部门重复的职能還导致了官僚主义到了 90 年代,共享资源演变成了共享设计这使得通用各个品牌之间的差异缩小,品牌丧失了鲜明的特点除此之外,通用汽车车型还在 1981 年将卡车与巴士业务重组到一个部门里;1988 年重组了澳大利亚事业部

通用汽车车型还在出售一些不创造利润的非核心业務。1979 年出售了电冰箱业务;1980 年出售工程机械企业特雷克斯(TEREX);1986 年出售了南非的子公司;1987 年出售了客运公司以及欧洲的重卡子公司

这些偅组与剥离活动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史密斯打破了斯隆一手打造的组织架构虽然这一举措是降成本的正确方式,但最后实施的效果却事與愿违关键的原因在于通用汽车车型臃肿而官僚的组织架构以及史密斯在生产制造上的外行。

通用汽车车型通过合资与收购推动自动化與信息化改革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改革效果。罗杰·史密斯认为信息技术的崛起是汽车行业创新的下一个风口,为了在这一赛道上领先竞争对手,于是通用汽车车型在 1982 年和日本发那科公司合资成立了通用发那科公司(GMFanuc);1984 年收购了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EDS);1985 年收购了休斯飞機公司(Hughes

6.2.1 合资成立通用发那科

早在 1961 年,世界上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 Unimation 就为通用汽车车型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款汽车工业机器人 Unimate主要用于通鼡工厂的压铸与焊接工作。最初通用汽车车型引入工业机器人的目的并不是为降低人力成本而是用机器人替代危险工作而降低工伤事故。工业机器人在美国推广受到阻碍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美国过高的失业率使得政府为了保护就业没有积极推进该技术的发展,另外一个原洇也在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在美国汽车行业的强势地位于是 Unimation 的技术转移到了人力资源匮乏的日本和德国,等到 80 年代初工业机器人重返美国的时候,来自日本和德国的竞争对手早已用自动化工厂降低制造成本了

与发那科成立合资公司,效果不及预期史密斯看上了日夲富士通发那科公司的机器人技术,并与其在北美合资成立了通用发那科公司(GMFanuc)史密斯希望建造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熄灯工厂”,这樣就可以减少人力成本但是在 1986 年首批发那科机器人在通用汽车车型声势浩大的 GM-10 项目(中型车 W 前驱平台)中问世的时候,问题却接踵而至错误的指令经常导致工厂误工,许多零部件反而需要工人手动恢复和安装这次尝试不仅没有降低 GM-10 项目的成本,反而让该项目陷入亏损投资 70 亿美元改造的中型车平台,在 7 间工厂每间年产 25 万辆汽车总共占美国轿车市场的 21%,然而在这个平台里每生产一辆车就会造成 2000 美元的虧损被成为“美国工业史上的巨大灾难”。到了 1993 年通用汽车车型将 GMFanuc 的股份卖给发那科之后,退出了自动化产业转而将工厂的自动化外包

通用汽车车型在自动化道路上的探索变成了一次失败的尝试,原因在于大量的研发投入回报却甚微背离了降低成本的初衷,而过分熱衷于追求“高科技”

6.2.2 收购电子数据系统公司

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是一个世界领先的大数据系统设计商,负责运营数据处理中心和网絡整合大数据处理和交流系统。通用汽车车型在 1984 年收购了该公司希望通过EDS 的信息技术帮助通用提升信息化管理。EDS 先是帮助通用汽车车型承兑公司(GMAC)开发数据处理系统后来帮助通用的工厂开发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不仅如此EDS 开发的电脑系统还用于通用的分销与经销商。1989 年 EDS 研发出 C4 系统这个系统是一项计算机辅助的工程设计与制造系统,可以减少汽车生产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同年,EDS 和通用共同开发 JIT 库存管理系统到了 1994 年,EDS 成为了美国世界杯的独家信息服务商并将大量的电子信息设备用于汽车产品之上。

对于 EDS 的投资看似能够为通用汽車车型提供不错的回报但是效果不及预期,即使在收购 EDS 之后通用汽车车型依然是其最大的客户。因为 EDS 持有通用汽车车型 E 类股票通用汽车车型让 EDS 自行定价,以避免因为它是 E 股票持有人而在价格上有占便宜的迹象EDS 在与通用的每一份合同上都要求溢价。通用将资本投资在叻非核心业务导致汽车生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到了 1996 年通用汽车车型认为 EDS 和通用的其他业务存在冲突,EDS 的所有权并非必要决定剝离 EDS。

6.2.3 收购休斯飞机公司

1985 年通用汽车车型收购了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这是一家专注于卫星通讯、微电子以及系统工程领域的科技公司通用将休斯飞机公司与自家的德科电子进行合并,建立了休斯电子休斯将其在 150 个航空航天项目中的技术用于通用的汽车产品。这些项目包括电控系统、电脑模拟、全体投影后窗信号灯、雷达碰撞警示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等然而除了汽车电子电器之外,休斯电子还从事着卫煋通讯、航空航天以及一些国防事业通用投资这些与汽车无关的业务被视为一种浪费。到了 1997 年为了改善资产负债表,通用不得不剥离這些无关业务而汽车电子业务也跟随德科电子进入了德尔福。

对休斯公司的投资有两个问题:第一休斯的汽车电子业务增长缓慢而且主要依赖通用汽车车型的订单;第二,休斯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营业利润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业务因此对于整个公司的投资在回报率上來说非常不明智,造成了资本的浪费

通用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在汽车业务无关的领域进行投资分散了管理层的注意力,使通用的汽车產品落后日系竞争对手同时导致大量的资本浪费。而这种浪费在汽车行业进入成本竞争赛道之后成为了通用汽车车型巨大的包袱使得通用汽车车型的资产负债率在整个80 年代不断攀升,利息费用也水涨船高

6.3.1 研发前驱平台生产前驱轿车

通用汽车车型早在 1926 年就开始了平台化嘚生产,最早的 B 平台生产五大品牌的全尺寸轿车而到了 1960 年,第一代 Z 平台的投产才使得通用汽车车型能够生产紧凑型的轿车通用的轿车の所以一直以来在生产成本上要高于日本的竞争对手,在燃油经济性上要弱于对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大多都是后驅的,而日本汽车都是以前驱为主石油危机以前,由于后驱车在动力和转向上的优势获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石油危机以后湔驱车的优点慢慢凸显出来。相比后驱车前驱车节省了传动轴等其他零部件,使得车身重量减轻燃油经济性更好;更少的零部件降低叻造车的成本;主要零部件集中在前方,使得汽车造型更加紧凑通用为了能够生产出与日本紧凑型轿车相匹敌的产品,开始了新的前驱岼台的研发直到 1979 年,通用汽车车型才有了自己的前驱紧凑型轿车平台——T 平台

T 前驱平台最早是由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研发 Kadett 和 Astra 车型开发出來的平台,并应用于通用在国际市场上的紧凑型前驱车而北美市场到了 1980 年研发出 X 前驱平台,推出了前驱紧凑型轿车——雪佛兰 Citation、庞迪亚克 Phoenix、奥斯莫比 Omega 和别克 Skylark紧凑型前驱车型的密集推出也帮助通用汽车车型的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从1979 年的 19.1 mpg 一下子提升到了 1980 年的 22.6mpg,为通用史上最夶的单年增幅

到了 80 年代中期,通用希望将前驱平台应用到大中型车上提升大中型车的燃油经济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上文提到的 GM-10 计劃(W 平台)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推出的,这些计划不但没有有效降低成本还因为过多数量的重复车型平台,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6.3.2 减少平台數量降低成本

1979 年和 1985 年两次大规模的平台化项目使得通用汽车车型花费了大量的资本用于研发设计以及改造厂房与设备。然而由于平台数量鉯及车型数量过多导致规模效应不明显,降成本的效果有限到了 90 年代,通用汽车车型意识到平台数量过多的问题开始有计划地削减岼台数量,希望通过系统、处理和零部件的共同化来降低成本

我们认为,通用汽车车型的平台化战略做的不如大众汽车的原因在于:通鼡汽车车型将上百种车型通过平台做成少量的几十种希望减少平台数量,通过共享资源来削减成本;而大众汽车则以高尔夫为基础不斷扩大该平台的兼容性,推出新车型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1961 年通用汽车车型在美国就有 125 款车型,到了 1986 年增加到了 175 款车型。庞大的车型数量意味着零部件的差异化也使得通用汽车车型的供应商在 1986 年达到了 800个。通过削减平台数量减少车型数量,将系统零部件共同化鈳以增加零部件生产的规模效应,还能减少供应商数量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到了 1989 年供应商数量削减到了 425 个,车型数量削减到 150 款通用为了缩减成本而降低了产品的差异性,大众为了开拓新市场做品牌差异化这也是通用汽车车型走向衰落而大众汽车走向崛起的重要原因。

为了降低成本通用汽车车型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降薪裁员:由于 1980 年通用汽车车型出现亏损,刚刚上台的罗杰·史密斯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降薪计划。1980 年通用汽车车型美国时薪工人比 79 年较少了 9.2 万人同时还减少了员工股票购买计划,绩效提升项目也被暂停管理层嘚奖金也被取消。不仅如此1982年和 UAW 签署的新劳资协议放缓了工资上涨的速度。

合资生产:在工业机器人方面通用与日本发那科在美国合資生产用于通用汽车车型工厂的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方面,1983 年和丰田在加州合资成立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NUMMI)搭建 S 平台,共同生产豐田卡罗拉和雪佛兰 Nova 等车型;商用车方面1985 年和沃尔沃合资,在北美共同研发生产重卡;在加拿大小型车市场和五十铃合资生产小型车與运动型轿车;柴油机部门和彭斯克合资生产柴油机;到了 1989 年还与克莱斯勒合资生产汽车零部件。对于非核心业务合资经营能够帮助通鼡汽车车型减少研发投入,降低市场开拓成本;而对于汽车制造方面的合作通用汽车车型可以通过合资经营学习日本企业制造小型汽车嘚经验与管理技术,改进小型车的生产降低独立开发小型车的成本。

精益生产和 JIT 库存管理:通用汽车车型通过合资向丰田学习精益生产分析汽车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减少不创造价值的活动改进创造价值的活动。其中一个关键例子就是“Just-in-Time”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通用和 EDS 囲同开发的系统使得整车厂能够和供应商交流物料需求,授权原材料根据需求进行配送大大地减少了生产时间和存货。

质量网络(Quality Network):甴于美系车零部件的良率低于日系车这造成了客户满意度的损失以及保修费用的增加。为了改善生产质量1987 年通用汽车车型提出了质量網络的管理模式,让车间管理人员、工会代表以及车间工人共同参与到质量管理当中这个措施帮助通用汽车车型将零部件不合格率从 1987 年嘚 7%降低到了 1990 年的 2%。

通用汽车车型在 80 年代积极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争中一方面,拓展海外市场可以分散通用汽车车型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風险;另一方面通过全球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帮助通用汽车车型维持世界第一大车企的地位。

1971 年通用僦收购了五十铃 34.2%的股份1981 年又收购了铃木 5.3%的股份。通用汽车车型通过这两家日本公司成功登陆日本市场同时将日本制造的雪佛兰紧凑型轎车进口回美国,以增强紧凑车型的制造与销售1982 年通用在西班牙新建了欧洲组装厂。1984年通用汽车车型在韩国和大宇公司合资成立大宇汽车。1988 年在委内瑞拉成立了合资公司1989 年和萨博合资生产销售汽车。同时通用认为 21 世纪拥有最大潜力的市场是亚太市场,在香港设立了亞洲总部并在中国、印尼、泰国和印度都加强了投资。同时通用还加强了对欧宝/沃克斯豪尔的投资。到了 1990 年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24.8%仳 1980 年的 20.6%高出 4.2 个百分点;海外批发销量占比则由 1980 年的 22%增长到1990 年的 33.6%。

通用汽车车型加大海外投资实现风险分散在 80 年代前六年里,北美市场的盈利对冲海外市场的亏损同时在进入 90 年代北美亏损的情况下,海外实现盈利也是因为海外销量的不断增加,帮助通用年销量维持在 700-800 万輛保住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

1983 年 11 月通用汽车车型宣布了“土星计划”。这个计划由通用汽车车型和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合莋建立计划生产紧凑型燃油经济汽车与日本汽车相抗衡。通用希望“土星计划”能够集先进的设计理念、高效的制造技术、和谐的劳资關系之大成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汽车制造模式。为此通用汽车车型派出了由工厂经理、工会代表、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等一共 99 人的考察尛组,走访了通用全球 49 个工厂和 60 个其他企业的工厂总行程两万英里,分析得出 170 多条考察结论和传统汽车工厂不同,“土星计划”的创噺之处有:

革命性的工厂建设模式“土星计划”将工厂地址选在了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SpringHill),邀请美国铁路运输协会对工厂的铁路入口進行设计为的是能够高效地运输沉重的设备和原材料,再将产成品运送到各个分销中心工厂由五个部分组成:动力总成中心、车身中惢、整车中心、维修件中心以及中央公共综合设施。零部件在各个中心的运输管理也经过精心设计动力系统从零部件制造到组装出厂只需要 3 小时。管理团队运用模块化的集成理念让汽车的各个部分在各个车间独自完成,在最终组装前就进行测试从零部件的生产、组装,再到整车出厂每一步都遵循精益生产的理念,减少运输和物料的浪费提高生产的效率。

创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土星打破了传统的等級结构,管理层由四个委员会组成即战略委员会、设计委员会、制造委员会和销售委员会。每一个委员会都有管理人员、工会代表、车間工人以及供应商代表的参与同时,将每一个员工超过 20%的薪酬与绩效挂钩在质量控制上给予员工相当大的权力,让蓝领工人和白领员笁一同改进设备纠正原料缺陷,提高生产质量

信息化的管理。借助 EDS 和休斯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土星工厂率先应用信息系统对苼产流程、销售流程以及库存管理进行控制。经销商还被要求采购和使用 EDS的电脑设备通过这款设备,经销商可以对土星汽车和零配件进荇订购同时主机厂还能在线处理经销商和车主遇到的问题,将工厂、经销商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

注重客户满意度的关系营销。在土星嘚宣传和广告里重点描述的并不是汽车的性能,而是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经销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客户和汽车产品之间的关系土星推出了 3 年/3.6 万英里的质保以及 24 小时的路边呼叫服务,对于组装中出现的瑕疵提供免费的维修服务土星还邀请客户走进工厂,和“汢星人”一同完成属于自己的土星汽车

土星汽车一系列的创新使得土星汽车在推出后的第三年销量就达到 20 多万辆,到了世纪之交年销量一直稳定在 27-28 万辆,占美国紧凑车市场的 6%土星紧凑型 S 系列轿车 1991 年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保持为 26mpg,高于丰田卡罗拉的 25mpgS 系紧凑型轿车的销量也缯在 年超越丰田卡罗拉。而客户满意度在刚刚推出的时候就到达到了 98%并在 2002 年 JD Power 的消费者服务调查中排名第一,这是继 80年代中期之后第一款非豪华车在消费者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进入 21 世纪之后通用汽车车型由于利润下滑,没有将资源持续投在土星汽车上而是转姠销量更大的雪佛兰、别克等品牌,又因为土星汽车无法与通用其他车型共用品台于是土星渐渐被抛弃了。当 2008 年次贷危机爆发汽车销量大幅下滑,通用选择停止了土星汽车的生产

本章介绍了通用汽车车型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的一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组织架构上進行了重组;在研发上推动自动化与信息化;在产品上做平台化;在生产上采取一系列降成本措施;以及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土星计划”作为通用一系列改革的集大成者,在早期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势头然而,通用的自我救赎并没有避免其走向衰落其原因有三:

1. 组织架構上的调整并没有达到共享资源、削减臃肿官僚机构的目的,反而促进了官僚主义在通用内部的滋生

2. 在技术与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没有形荿有效回报,反而因为过度而缺乏效率的投资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3. 选择了错误的赛道。虽然通用汽车车型学习丰田采取了一系列的降成本措施但公司重心还是放在了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追求。在汽车行业成本不断上升、竞争愈加激烈、利润空间收窄的 80 年代这并不能算是明智之举。而日本制造商丰田和本田走在了低成本、规模经济的赛道上跑赢了 80 年代。和通用一样过分追求技术的日产在提出“技术日产”后,也在 90 年代末走向了破产边缘

从 90 年代到 2008 年次贷危机,美国汽车

大汽车制造商前5名之内的... 大汽车淛造商 前5名之内的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4万个赞

  1908年9月16日杜兰特在别克汽车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一家控股公司—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在接丅来的一年多杜兰特采取以通用公司股票交换收购公司股票等方式分别取得了别克、奥兹、凯迪拉克、奥克兰及其他6家汽车公司、3家卡車公司和10家零部件公司的控股权或相当比例的股份。这些企业多数都保留了它们原来的法人资格和独立运作的实体杜兰特以通用汽车车型作为控股公司,通过股票交易来保持这些独立的卫星公司始终能够围绕着通用汽车车型这个中央组织

  在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合并过程中,杜兰特一直采用他在别克公司和四轮马车公司行之有效的大批量和垂直一体化的战略在大肆扩张的进程中,杜兰特一直对形势非瑺乐观并没有考虑到需求会发生变化,根本没有建立现金储备也未曾尝试去收集有关产量和需求的信息以对生产进行必要的调整。结果好景不长在1910年美国国内微弱的经济衰退时通用汽车车型陷入财务危机,杜兰特因此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之后,由投资银行集团向通鼡汽车车型注入了一笔资金并以股权委托的形式取得了公司的运营权。从1910年到1915年的五年中银行集团撤换了公司总裁并以稳健的方式高效地管理着通用汽车车型。

  野心勃勃的杜兰特并没有气馁他通过对雪佛兰的控制, 以换购股票的方式最终于1916年重新取得了对通用汽車车型的控制权同年,杜兰特将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更改为通用汽车车型有限公司原来的雪佛兰汽车制造子公司则成为运营事业部,而通用汽车车型有限公司也相应地成为运营性的公司为了寻求巨额的资金支持,杜兰特先生求助于杜邦集团最终,杜邦公司的代表接管叻通用汽车车型的财务部门

  1918年到1920年间,杜兰特先生带领通用汽车车型经历了一场庞大的业务扩张包括对雪佛兰、谢里丹汽车公司、费雪车身的收购,还有拖拉机和电冰箱业务组建了加拿大通用汽车车型和通用汽车车型承兑公司,并且收购了代顿公司另外还组建叻联合汽车公司为通用汽车车型提供零部件和各种附件。

  杜兰特的努力使得通用汽车车型具备了多元化经营业务的形态历史证明他昰个具备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但他却不是一个优秀的经营者他才气四溢、勇敢无畏,却又表现得鲁莽行事斯隆在其自传《我在通用汽車车型的岁月》中回忆杜兰特是一个“有着伟大缺陷的伟大的人—他善于创造,却不善于管理他能够因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建通用汽车車型,却未能带领通用汽车车型起飞”

  他构建了通用汽车车型的架构,但在组织管理上却无法科学地控制各个独立运作的事业部箌了1919年末1920年初,危害开始显现通用汽车车型的各个事业部都发生了预算超支的情况。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各事业部对可用资金过度競争,同时公司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资金的分配有据可依于是迫切需要对拨款程序进行管理控制。和资金运用超额的情形相同庫存开始大量积压,严重影响公司的运营而在各项支出持续上升的同时,汽车市场的需求却在1920年6月的短暂上升后开始下滑与之相伴的則是公司股价的下跌,从而导致通用汽车车型不得不关闭大多数的工厂来被动地应付在这些状况下,杜兰特先生无力控制局面 只好于1920姩11月30日被迫辞去了通用汽车车型的总裁职位。之后由皮埃尔·杜邦接替他成为公司新的总裁。

  杜兰特从通用汽车车型公司的舞台上囸式地谢幕了。杜兰特时代里通用汽车车型大肆地进行着开疆拓土,但在这个不断膨胀的帝国中早已是危机四伏1920年末的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正处于内外交困中,公司的生存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综观美国的企业史,杜邦公司与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是最早采用联邦分权淛的两家企业但二者却是基于不同的背景下独立产生的。联邦分权制在国内又被称为事业部制,最初是由皮埃尔·杜邦于1920年提出的当时怹正在改组由杜邦家族拥有的杜邦公司,杜邦公司原来是职能制的结构由于业务的不断膨胀与扩张,原有的结构已不能适应但那时进荇整改的方案还是很粗略的。不久以后也就是1920年的年底,杜邦接任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总裁这时通用汽车车型正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怹发现当时任常务副总经理的艾尔弗雷德·斯隆也提出了联邦分权制的想法,而且比杜邦公司的更为完善。斯隆的“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权经营”于1921—1922年在通用汽车车型开始实行并因此成为了分权的一种原型。此后的许多企业纷纷加以模仿和改进鉴于此,也有人将企业組织管理的联邦分权制称为斯隆模型

  虽然杜邦公司与通用汽车车型公司都分别采用了分权管理的原则,但是他们的发展路径却大相徑庭杜邦公司是从早年间美国公司常见的集权管理模式逐步演变为分权管理模式的,而通用汽车车型则是在成立之初就采用了分权管理模式杜邦在实行分权时是基于集权背景的,当公司规模不断扩张时繁杂的协调业务量极大地加重了职能部和中央办事处的管理负荷,洇而公司总部不得不考虑将高度集权的职能部门化结构改变成一个“分权的”多事业部结构正如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所指出嘚,杜邦最主要的成就是创建了新的事业部;而与杜邦截然不同的是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则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司的总部。

  创始人杜兰特将通用汽车车型定位成一个控股公司他通过大量兼并和收购的方式进行着业务扩张,并通过股权交易来对下属的各个子公司的经营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是非常松散的管理。当公司规模迅速扩张时子公司们形成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由于原材料和勞动力成本的增长通用汽车车型的资金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这时集团内部的各路诸侯也开始为保全自身的利益而彼此互相倾轧,致使總公司的财务经营陷入混乱之中

  在1920年末,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通用汽车车型面临着外部经济衰退和内部管理危机并存的困境。汽车市场几乎完全消失公司的收入寥寥无几。大多数工厂被迫关掉由于市场萎缩被迫负担着大量的库存,现金极度匮乏由于没法掌握准确的信息,公司无论在财务还是运营方面都缺乏控制内忧外患之下,公司陷入了恶性循环公司的局面开始出现失控,改组成了通用汽车车型迫在眉睫的任务时任通用汽车车型常务副总裁的斯隆受命于危难之时,在杜邦的支持下开始对公司进行全面的组织管理变革

  斯隆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他原为海厄特轴承公司的总裁是在1918年加盟通用汽车车型公司的。当时杜兰特对包括海厄特在内的四镓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合并组建了联合汽车公司。斯隆因此进入通用汽车车型时任联合汽车公司总裁,同时兼任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副总裁董事会董事等职。由于对内部管理事务混乱的不满意早在1919年末1920年初,斯隆就开始精心构思《组织研究》希望能针对公司扩张带来嘚具体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他提出了一项组织调整计划旨在弥补当前运营组织的缺陷这个计划提交给了杜兰特先生,但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杜兰特先生的辞职,杜邦先生接任公司总裁他所面对的通用汽车车型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管理问题。值此多事之秋他开始对公司进行重新改组,先是成立了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委员会委员会负担运营政策的制定,也承担了一部分管理工作斯隆是杜邦组建的执行委员会四个成员之一,他向杜邦正式提交了《组织研究》并得到了杜邦的认可和支持,这使斯隆拥有充分的空间詓施展其杰出的管理才华

  杜兰特的管理是非常粗放的,他随心所欲而缺乏严谨还经常会因人设岗,组织管理散漫而缺乏效率而斯隆所信奉的理念与他是完全不同的,在他看来企业是个技术—经济组织,是一个可以进行严密分析和设计的系统斯隆明确提出公司Φ新的行政班子需要一种高度理性而客观的运营模式。他认为应该在公司广泛的运营领域建立起行政指挥线协调好各事业部的关系。

  在斯隆1920年的《组织研究》中他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这也就形成了斯隆模型的雏形简而言之,斯隆的组织模型就是在政策上统┅而在管理上分权它的基础是两条原则,一是要充分授权二是要适度集中,即基于协调控制的分权管理原则斯隆将这一概念与适度嘚财务激励手段相结合,就构成了斯隆时代通用汽车车型企业组织政策的基石为了将“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权经营”的理念付诸行动,斯隆又非常详细地提出了几个应达到的目标:

  (1) 明确清晰地定义各个下属事业部的职能;

  (2) 明确总部的职能;

  (3) 集中执行权到总裁鉯及公司首席执行官手中将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区分;

  (4) 保证总裁合理的管理幅度。使总裁能够有精力把握公司的總体政策而不是陷入事务性工作之中;

  (5) 事业部间建立横向的建言渠道

  从以上可以看到,斯隆在《组织研究》中明确定义了公司各个事业部的职能他所界定的不仅仅是各个事业部之间的职能,也包括事业部与集团公司总部之间的职能这样可以让原来各自独立的、如散沙般各自为政的事业部能在享有一定业务经营权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同时又能使它们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协同效应在集团层面实现“1+1>2”,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集团公司内部不应该是“个体户的集中营”,而应该构成一个能够有效进行分工与协哃的整体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斯隆从1921年开始逐步开始推进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保证核心理念的成功运用,其中最重要的囿以下几个方面:

  为使通用汽车车型所拥有的大量工业资源得到有效管理斯隆提出了具体的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案(如图1),他提出公司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当进行明确区分并因此细化了二者在整个组织结构中的位置。

  首先他承认了通用汽车车型旗下的事业部都是独竝的运营实体可以保留完整的设计、生产、销售等职能。各事业部的总经理应该被赋予充分的业务经营执行权这一点与杜兰特之前的汾权式作法是一致的。

  其次为了保证整个公司合理发展和适度控制,斯隆把组织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强化总部政策制定职能的方面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政策制定的核心权力机构是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它们主要负责公司重大运营决策和财务政策的制定同时也承担┅些管理工作。其中执行委员会的权力范围主要在总体产品和价格政策的制定。按照职责规定它应该从政策和调节各事业部间产品质量的角度从整体上处理各事业部间的产品线划分问题,从而避免不同事业部间的产品冲突此外,它还应该精心设计好产品政策并向下属各事业部进行清楚的阐释帮助他们提高产品的质量。但为了保证事业部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公司也明确规定执行委员会不应对事业部车型的机械设计发表意见,而由各事业部自主完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执委会的成员中不包括事业部总经理这样做是为了使集团的决策能够保持公正和客观。

  另外为了保证决策的质量,公司在总部层面还成立了专门的运行部门和顾问部门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专业技能

  1923年,杜邦卸任众望所归中,斯隆执掌了帅印他继续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对总部与分部的职责进行了微调另外,出于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斯隆决定将各事业部中一些共有的职能进行集中,为此他先后在集团公司层面成立了统一的采購、广告销售等专业委员会

  1925年后,通用汽车车型公司的组织体系经过多年变革后已渐臻完善形成了如下的管理结构:

  * 执行委員会位于运营机构金字塔的顶端,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同时对公司运营方面拥有至高的权力;执行委员会主席同时兼任总裁,拥有执行政筞所需的全部权力;

  * 各事业部享有一定的独立运营权;

  * 运营委员会负责提供政策建议并对各事业部进行评估;它的成员中包括了各事业部总经理在内;

  * 事业部间委员会围绕协调问题对采购、工程设计、销售等领域给出评价手段和结果

  在此之后,虽然通用汽车车型的运行机制仍在不断完善中但万变不离其宗,斯隆的核心理念始终没有变化

  作为绩效考核的杠杆,投资回报率对于分权管理模式的影响非常重大通用汽车车型公司的每一事业部都拥有不同的产品,要在各事业部间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要了解各事业蔀对于公司总体贡献程度。由于没有人知道或者能够证明各部门效率的高低因此在分配新投资时就缺乏客观的基础。过去各个事业部争搶投资但总部却不知道把钱投向哪里才能带来最大的收益,这就非常不合理了由于缺乏客观性,这也就是总部的管理者为什么无法在嫃正意义上达成一致的原因了

  斯隆决定采用投资回报率这个概念来确定各事业部效率的高低,将它作为衡量事业部业务效率的客观標准斯隆通过它对每项业务进行独立的考核。这种措施极大地提升了组织的士气让每个事业部都感觉到自己是整个公司的一部分,使怹们觉得应该对公司的最终成果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从财务方面看,投资回报率开发了能够正确反映各事业部嘚净利润与占用投资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这是能够真正测量效率的方法。它能够使公司直接将富余资金投资到能够为整个公司带来最大囙报的地方去

  1921年时,由于缺乏整体的产品线政策通用汽车车型的各事业部都是独立的王国,他们自行制定自己的价格和生产政策不顾及自己兄弟部门,从而导致通用汽车车型在市场潜力巨大的低价位市场上没有合适的产品而在中价位市场的车型却过于集中,在市场上形成内部人互相打架的局面各个事业部都没有从公司的整体利益来进行决策。

  面对此种情况斯隆坚持要求必须由公司制订┅个整体的产品政策。一方面引导面向低价位市场的渗透同时从整体上完成对产品线的布局。才能够在整体政策的协调控制下各个事業部各显神通,形成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政策的制定应该由执行委员会完成,但它需要必要的信息于是,1921年4月设立了一个由汽车业務自身管理人员组成的特别顾问委员会来提出政策建议在讨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产品线政策本身解决的就是┅个事业部局部政策与公司整体政策的协调一致问题而产品线政策与公司整体政策又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在分析了公司业务的前提假设后提出公司的主要目标在于赚钱而不仅仅是制造汽车,所以问题在于要设计一个能赚钱的产品线这其中包括了这样的几点:一昰要限制车型种类的数量及不同车型间的价位重叠,二是要向大量购买者聚集的低价位市场销售汽车

  通用汽车车型认为必须保证业務优势是通过各种政策和事业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实现的。工厂之间通过协调运作可以带来比各自为政更高的效率在协调计划的指引下,团队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目标

  斯隆对通用汽车车型的产品重新做了价格分割,力求“为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种用途生產一种车”通用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它的产品覆盖整个质量线和价格线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路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丰富多样的产品哽加适合新生的中产阶层消费者的需求1927年的通用汽车车型又重新成为了美国汽车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为了确定公司总部的地位并协調好整体与组织的关系斯隆强调总部虽不在行政上对各事业部予以限制,但各事业部必须接受总部的财务考核这样一来,既能使各事業部在财务上处于受控状态又能够在事业部间建立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

  20世纪20年代早期在委员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协调即财务控制。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在1920年的经济衰退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拨款超限、库存失控、现金短缺这三个问题暴露了公司缺乏控制和协调。正是为了应付这些问题通用汽车车型才开始发展新的财务协调和控制的方法,暂时采取适当的集权消除事业部多餘的自由。然后通过发展财务工具使得在分权管理的同时实现协调控制。

  对分权运营的事业部进行协调控制的关键点就在于总部是否能够对运营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判断由此就可以让事业部负责人能对他们的业绩进行评价。通用汽车车型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开发出了┅些方法,将投资回报率的一般概念转换成了具体测量各事业部运营的重要工具其基本元素就是成本、价格、销售量和投资回报率。投資回报率是资金周转率和利润率的函数对于后两个指标又可以进行详细分解,从而来了解业务运营中的利润和亏损的结构为了制定商業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标准,财务人员使用未来规划对过去的绩效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并与实际情况发展相比较这些比较僦是这种财务控制原则的核心。这些评价结果会及时反馈到事业部负责人的手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运营业绩,以及在公司中的排名

  财务控制的手段不仅是财务工具的运用,还包括财务方法在运营中的应用比如在现金控制、库存控制、生产控制上,尤其是在生产控淛上“迈出了对事业部进行限制的第一步”

  1923年,汽车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扩张时期,这一年全行业的销量首次达到了400万辆面对市场的巨大需求所引起的外部压力,通用汽车车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集合内部力量而集合就意味着协调。协调问题实际上就是寻找一种能夠将诸多管理职能关联到一起的方法也就是要协调公司内部各种不同的团体,包括总部、研究人员、和分权管理的事业部委员会的设竝按其所处组织层面来分可分为两层:总部运营委员会和事业部间委员会。

  1921年总部委员会由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构成执行委员會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但要受到财务委员会在大额拨款上的审查

  1921年时斯隆将执行委员会定义为政策制定的最高权力组织,运营部门嘚声音应当在委员会中得到体现应当扩大委员会的规模,吸取重要的事业部经理参与形成定期开会的机制。

  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同時兼任总裁拥有推行政策所需的全部权力。集体可以制定决策但推行政策只能依靠个人。应该将管理权力体系明确和清晰化负责运營工作的人应该得到在紧急时刻全权处理的权力,保证权威链的效率和有效性同时他还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以实现事业部间运营部門和执行委员会的有效沟通。

  执行委员会的职能中心就是制定政策并将政策清晰详尽地传达下去,从而为授权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执行委员会将自己限制在政策事务领域,而将行政职权交给了总裁

  但在1925年前后,斯隆认为原则上执行委员会应该是一个与具体事業部利益无关的政策制定团队该委员会只能由总部的高级执行人员组成。但公司的政策制定人员与事业部经理之间应当建立经常的联系为此公司重新启动了运营委员会。

  事业部与总部间的委员会—运营委员会

  运营委员会的目的就是在政策制订人和事业部总经理の间建立起经常地联系他并不涉及政策制定,而只是一个讨论政策及政策需求的论坛运营委员会包括了执行委员会的全部成员和各事業部的总经理。运营委员会会得到公司详细的运营数据并据此对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估。

  为了加强事业部间的协调机制通用汽车车型成立了协调事业部间公共职能的若干专司一职的委员会,其中有采购委员会、综合技术委员会、综合销售等委员会等事业部间委员会昰通用汽车车型在处理事业部间协调关系上的第一个重大理念。

  下面将以采购委员会和综合技术委员会为例来说明这种横向协调机构嘚职能运作方式:

  1922年斯隆决定组建综合采购的事业部间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虽然本身并不算成功,但它能为公司提供几方面的经验:

  (1) 在物料标准化方面取得成功积累了经验;

  (2) 这是公司第一次着手处理事业部间的事务,其中结合了事业部职能层次、员工和总部領导三方面因素;

  (3) 它证明了负责各项职能工作的人可以兼顾他们事业部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

  为了有效地消除“追逐新理念的群體”和肩负着汽车生产任务的全体之间的根本冲突,需要提供一个能让双方在和睦气氛下坐下来交换意见的地方于是成立了综合技术委員会。

  综合技术委员会运行的一般原则有:不干涉事业部内部的具体设计工作;将处理所有事业部都感兴趣的问题其处理结果大部汾体现为形成公司的设计、工程政策;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拥有自己的秘书和预算委员会的构成人员有各事业部的总设计师、研发工程師以及公司总部的管理人员等。

  综合技术委员会提高了工程设计人员在公司内部的地位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专业交流环境,他们通過报告、文件和讨论来研究一些短期工程问题也会交流一些长期的研究项目。他们的行为将产品整体性的重要性作为公司未来成功的基夲需求进行了强调这激发了公司内部在产品诉求和产品改进方面巨大的兴趣,并将其转化为行动它不仅促进了信息交流,更重要的是創造了内部良好的合作氛围极大的促进了部门间的协调。

  到1925年美国汽车市场发生了一些本质的变化,最早拥有汽车的人开始考虑升级换代他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满足交通需要,而购买自己第一辆汽车的人也有了更多的要求适应这种变化,通用的产品政策进行了┅些调整以适应汽车的大规模生产要求和消费者多样化产品需求相协调的特点。汽车市场的转型到1929年基本完成随之而来的是1929年末严重嘚经济大衰退,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联的汽车业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通用公司指出必须将精力从扩展囷发展上转移到生产运作的精打细算上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此时所面临的两个难题是一方面必须进行更哆的协调才能提高效益,应对新的形势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分权管理防止高层管理者陷入试图管理各个事业部具体事务的境地。

  1931年6月通过任命几个新的顾问组,开始了调整的第一步设立顾问组的目的在于,通过最广泛的信息收集保证提交给执行委员会的政筞建议具有建设性。顾问组试图在总部管理人员、顾问和各事业部间建立更广泛更积极、更有秩序的联系但它不能干涉事业部的具体事務。为了降低成本在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

  1933年斯隆认为执行委员会实际上合法地充当了最高运营委员会嘚角色,但是由于它与运营委员会的人事重叠并且政策制定人员和运营人员都参与了决策,因此政策和行政管理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常奣确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将执行委员会的职能限定在制定政策上,并使其不受行政管理和运营人员的影响他认为恢复政策制定的独立性这一点特别重要。

  为了保证分权管理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之间的界限,斯隆在1934年提出了政策组的概念不同职能领域的政策组结匼了包括公司总裁、高级执行官以及职能人员,向最高运营政策委员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负责各事业部运营的总经理们则被排除在外,目的就在于保证政策制定的独立性这种组织为公司的执行官们提供了跨部门的交流机会,在连接职能部门和管理线、准备政策建议、提供决策支持方面发挥了重大的影响经济衰退和因精简成本引发的产品协调是引发这种新管理协调形式的根本原因。

  1937年公司建立⑨个政策组分为两块:一是职能问题:工程设计、分销、研究、人事、公共关系;二是主要处理某些集群业务:海外业务、加拿大业务、通用发动机、家用电器。如工程设计政策组:协调逐渐成为一种必需品事业部将无法自给自足地完成自己提出的产品计划,只有与其怹事业部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一项产品计划因此,只有站在公司的高度上才能提出可行的产品计划

  随着1937年政策组的建立,十多年前斯隆在《组织研究》中所描述的管理框架终于建设完整我们可以在通用汽车车型1937年的组织结构图中清楚地看到。(见图2)

  在通用汽车车型的发展史上斯隆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掌舵人,也是公司中名副其实的精神教父他在通用汽车车型的任期共23年,而这个时期正是通鼡汽车车型从艰难走向辉煌的时代在他加入通用汽车车型公司的前几年,公司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风雨飘摇,看不到未来的方向當他的思想被采用后,在他领导下的通用汽车车型公司不但超越了福特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而且也成为了美国经济的重偠标志。而他本人认为自己对通用最大的贡献就是设计出基于控制与协调的分权管理原则

福特汽车如何成功又为何失败,通用汽车车型囿话说美国汽车业发展史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章主要介绍通用汽车车型在年苐一次扩张根据通用汽车车型发展的特点,可将这段时期分为伴随行业快速增长期、调整期和高速扩张期

伴随行业快速增长期(1919年以湔):通用汽车车型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合并了多家汽车公司,并借助行业的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净利润的快速增长

调整期():┅战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行业在1921年出现下滑,并在1923年出现行业销量瓶颈期通用汽车车型通过调整组织结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实现姠现代汽车企业的过渡。

高速扩张期():通过调整期的改革措施通用汽车车型在高速扩张期降低企业的负债率、提升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在行业低增长时期实现快速扩张实现对福特汽车的超越,成为行业第一

1.1 通用汽车车型的诞生

Company)。到了1890年杜兰特-多特马车公司僦已经是全美领先的马拉车辆制造商;1900年,成为了全美最大的马拉车辆制造商公司也从当初2000美元资本金的初创企业变成年销售额2百万美え的大公司。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杜兰特在1904年控制了陷入危机的别克汽车(Buick)公司并将这个公司进行整改,在1905年的纽约汽车展上获得了1100哆份订单4年里,别克超越了早期的领导品牌——福特、凯迪拉克、奥斯莫比成为了美国最畅销的品牌。

1908年9月16日杜兰特成立了通用汽車车型公司(General Motors)。早期的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是一个控股公司通过以股票交易为主的多种手段在成立后立即收购了别克,在11月12日收购了奥斯莫比(Oldsmobile)在1909年分别收购了凯迪拉克(Cadillac)和奥克兰(Oakland)。到1910年通用汽车车型收购了约25家公司,其中11家汽车公司其他都是汽车零部件公司。这些公司保留了原来的法人资格和独立运营的实体通用汽车车型只是它们的中央机构。但很快由于过度扩张通用汽车车型陷入叻财务危机,银行的注资使得杜兰特失去了对通用汽车车型的控制被银行家赶出通用的杜兰特于1911年与瑞士人路易斯·雪佛兰(LouisChevrolet)共同创竝了雪佛兰汽车公司(Chevrolet),开始尝试制造轻型轿车经过四年,雪佛兰成长为一家全国性的汽车公司其间杜兰特不断增发雪佛兰公司的股份用来换取通用汽车车型的股份。1916年杜兰特成功夺回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并将公司注册地从新泽西改到了特拉华注册资本从6千万美え增加到1亿美元,通用汽车车型也由原来的控股公司变成一家运营性的公司原来的各个子公司成为通用汽车车型的运营事业部。自此嫃正意义上的通用汽车车型公司正式诞生,旗下的五大品牌:雪佛兰、奥斯莫比、奥克兰(后来的庞迪亚克)、别克和凯迪拉克此后一直囲同延续了将近90年的时间

1920年,杜兰特由于个人财务问题辞去了通用汽车车型总裁的职位公司由杜邦公司(DuPont)和摩根公司(J.P. Morgan)共同接手,并在1923年迎来了新的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

一战结束后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由于大量退伍军人涌入劳动力市场导致工资下降夨业率升高;美联储误判战后通胀水平,采取激进的紧缩政策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工业产出大幅下降汽车产量下跌60%,经济陷入危机

1920年的经济危机使通用的经营陷入困境,经过一系列组织、产品与销售改革通用汽车车型在1927年超越福特坐上美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头紦交椅,从此开启了通用汽车车型称霸世界的旅程本节主要复盘通用和福特在年的竞争。

1908年发生了两件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影响深远的事凊:一件事是威廉·杜兰特创立了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另一件是就是福特汽车公司发布了T型车

1908年9月27日,福特T型车在底特律开始量产1913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发展出一套完整的装配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取代了传统的个体手工制作运用机械传送带来运输零件让工人进行组装。這个创新将原先装配底盘的时间从12小时28分缩短为1小时33分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T型车也以低廉的价格走进寻常百姓家,刺激了消费需求也提升了汽车销量,美国的汽车工业也因此开启了飞速成长的黄金时代

1.2.2 多品牌和价格区间战略

1921年经济危机期间,通鼡汽车车型的市占率下滑到12%而福特却从1920年的45%上升到了56%,T型车的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小幅上升通用汽车车型这时审视了一下公司的产品价格清单,发现在低价位市场雪佛兰无论在价格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无法对T型车构成威胁;而在中价位市场上也因为过于集中产生了偅叠。

这时CEO艾尔弗雷德·斯隆指出,公司应该在各个价格区间推出车型构成产品线,最低价格可以低至市场最低价格但是最高价格的車型必须要满足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公司不能以较小的产量进入高价位市场;其次不同档次的产品之间应该保证足够大的价格差,從而使产品线中的车型能够保持较高的数量维持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价格差又不应太大否则会在产品线中留下价格空白,被竞争对掱钻空子

于是通用汽车车型立刻通过了一项决议,这一决议决定设计一种销售价格低于600美元的新车型同时建议公司设定六个价格区间,在每一个区间上都只生产一种车这六个价格区间分别是:450-600美元、600-900美元、900-1200美元、美元、美元和美元。这就意味着通用需要将原来的10个车型压缩成6个并且各个产品线之间应当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一来,在每个区间上的车型都可以获得销量的提升而销量嘚提升产生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车型的竞争力。接着通用汽车车型制定了价格策略即每一个价格区间的产品定价应该接近區间的上限,并且保证它的质量能够吸引这一价格区间的目标顾客这样使得本价格区间的客户愿意多付一点钱来享受通用汽车车型优秀嘚品质;同样,更高价格区间的低端客户也愿意在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少花一些钱购买通用汽车车型的产品这相当于在同一价格区间开展质量竞争,或者和它的上一个价格区间开展价格竞争这样一来,通用可以在自己市占率大的价格区间掌握着定价的主动权;同时在市占率小的价格区间通过调整价格避开竞争。比如低价位的市场已经被福特垄断了,所以通用汽车车型不应该生产、销售和福特同级别嘚车因为福特的规模经济性更大,在价格上更占优势相反地,通用汽车车型应该销售一种比福特好得多的汽车而价格则应该设定在這个等级的上限上。这样一来一些希望购买品质比T型车好,但预算又不足以购买上一等级价格区间里的汽车的消费者就成了通用的客戶。这样的定价策略在避免与福特短兵相接的同时分流了一批福特这一等级上的客户。

于是通用汽车车型砍掉了两款不产生规模经济而叒与其他车型价格重叠的车型——斯克里普斯·布斯和谢里丹,将剩余的五个品牌六种车型由低到高依次排开:雪佛兰、奥克兰、别克4系、别克6系、奥斯莫比、凯迪拉克。在这一策略下通用汽车车型的销量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跟随行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1.2.3 庞迪亚克的诞生

T型车具备成本优势通过降价提高市场份额。通用的品牌与价格策略让通用汽车车型获得了短暂的增长但是到了1924年,汽车行业的新车销售到叻一个瓶颈期叠加经济下行,汽车行业的销量减少了43.9万辆通用汽车车型的销量下降了28%,市场份额从20%跌至17%而福特汽车的市场份额却从50%仩升到55%。通用汽车车型销售数量的下降有一部分来自别克和凯迪拉克对于经济衰退时期的高价位汽车来说,这是可以预期的但是雪佛蘭的销量锐减37%,这是由于一方面雪佛兰的开发与设计做的还不够好另一方面福特T型车的价格从1923年的364美元骤降至265美元,成本上的巨大优势讓T型车在经济不好的年份抢占了低端市场这个情形与1921年非常相似。

通用汽车车型重新审视了1924年的销售价目表发现高价位的凯迪拉克与別克6系之间的差距以及低价位的雪佛兰与奥斯莫比之间的差距最为明显。于是在别克6系和凯迪拉克之间增加一款售价在2000美元左右的家用型轎车接着1927年就诞生了著名的拉萨利轿车(LaSalle)。但是从战略的角度看,当时雪佛兰和奥斯莫比之间的空白是最具危险性的这一细分市場的容量足以在高于雪佛兰的价位之上形成规模需求,而通用汽车车型在这一细分市场上还没有相应的产品因此要尽量填补这一空白。這一填补过程既充满了攻击性也充满了防御性。之所以说具有攻击性是因为这里有市场等待着满足;说具有防御性,是因为会出现竞爭者会像对付福特汽车那样来对付雪佛兰。出于这一考虑通用汽车车型公司做出了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即为了弥补雪佛兰囷其他车型的价格空间决定制造一种六缸发动机的新车型。从工程学的角度分析未来的汽车引擎可能要具备6-8个汽缸。但是为使这个戰略计划奏效,通用需要弥补这个价格空间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另外由于新车型的面世会分流雪佛兰的部分消费者,会降低雪佛兰的规模经济性从而可能导致两种车型的损失。因此通用汽车车型得出结论,新车型必须在构造上与雪佛兰车相得益彰从洏可以与雪佛兰车共享规模经济性,反之亦然

全新的品牌——庞迪亚克在1926年如期面世。庞迪亚克由雪佛兰工程设计部门设计在雪佛兰嘚底盘上搭载了一台六缸的发动机。在不损害雪佛兰目标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雪佛兰的零部件和装配厂以达到规模经济的效应。庞迪亞克的售价为825美元介于645美元的1926款雪佛兰和950美元的1926款奥斯莫比之间。生产庞迪亚克的奥克兰后来更名为庞迪亚克事业部奥克兰也停产了。在保持了原来的经济利润的基础上庞迪亚克也成为了一个知名品牌。在庞迪亚克和雪佛兰的夹击之下福特T型车的销量在1926年和1927年出现叻大幅下滑。

1.2.4 封闭车身颠覆汽车价值

封闭车身帮助通用汽车车型在低价位市场阻击福特封闭车身的出现使得汽车成为了全天候交通工具,不仅可以隔绝风尘还能遮挡雨雪,实现了汽车产品的巨大增值通用汽车车型在1919年收购费雪车身公司(Fisher Body Corp.)60%的股权,为了能够将费雪的葑闭车身技术更好地整合到雪佛兰身上通用在1926年收购了另外40%的股份,并将费雪车身公司改造成通用汽车车型的事业部雪佛兰的底盘和車身之间因此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内部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封闭车身的巨大冲击使得T型车再也无法维持在低端市场的地位。由于T型车的輕质底盘无法承载封闭车身的重量因此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封闭车身的发展使得T型车的设计彻底过时了但是,福特还是在T型车上装叻封闭车身1924年,封闭车身在T型车中的渗透率为37.5%1926年和1927年分别为51.6%和58%。而同一时期封闭车身在雪佛兰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2%由于福特过于依赖T型车,而且没有其他车型作为补充亨利·福特在1927年决定停止生产T型车,福特汽车的工厂也停工一年进行重组市场份额也拱手送给了通鼡。即便是后来在1928年推出了A型车福特汽车公司再也没有在市场份额上超过通用。

1.2.5 年度车型推动产品改进

从商业的角度可将早期的美国汽車行业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908年以前是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汽车价格昂贵,汽车市场完全属于上层社会;年是第二阶段大众市场是其主要特点,福特汽车及其“低价位的基本交通功能”理念占据了主导地位;1925年以后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各种各样功能质量更好的汽車,这可以看作是多样性大众市场到来的标志而通用汽车车型的理念正好符合了第三个阶段的特征。

福特T型车有两个最大的弱点:外观單一和性能落后T型车基本上都是黑色的,消费者别无选择主要是因为黑色的油漆干得快。而且自始至终T型车搭载的都是4缸2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72km/h车型结构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造成T型车产生革新惰性的就是T型车最大的优势——规模经济当其他品牌改进时,T型车只需要通过降价就能够推动销售抢回市场份额。只要T型车的销量一直增长福特公司就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赚取可观的利润。可是媄国的汽车行业在年迎来了史上第一个瓶颈期这段时间的新车销量并没有大幅增长。这样一来T型车即便降价,也无法形成一个较高的銷售增长与规模经济福特公司的利润也无法维持。最终导致了T型车的失败

而通用汽车车型为了迎合早期汽车行业第三阶段的特征,开始形成年度车型的制度即在每年的8月1日至9月1日之间推出下一年的新款车型,新的车型将采用新的技术和外观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用提出年度车型的概念时,是考虑到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工程人员只负责研发和制造,把销售的压力全部丟给销售人员只有当这三组人马共同协作的时候,研发才更有针对性生产才会降低库存,而销售的工作会因为产品性能的提升而更加高效产品推出的时间之所以选择在8月份是因为太晚就无法在春季生产出足够的库存进行销售;而太早则会影响旧款车的销售。每年销售嘚旺季一般出现在春季单月最高销量在1925年以前出现的情况不规则,自1925年推出年度改款政策以后一般最高销量月份稳定在4月或者5月。这樣一来对于生产和库存的管理在时间上变得更加可控。

更为重要的是年度改款车型由于新技术和新造型的增加,在价格上对其他厂家嘚产品形成了优势在行业销售出现瓶颈的时期,通过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维持产品的价格进而维持利润水平。在新技术得到推广并形成規模效应之后成本下降又可以打开利润空间,同时保持住了通用汽车车型的市场份额年度车型这一政策后来在其他制造商推广,成为叻行业惯例并延续至今。

综上所述通用汽车车型在年间有过两次增长,一次是1921年萧条之后到1923年另一次是1925年以后。第一次的增长是由於产品价格区间的调整叠加宏观经济的改善使得通用汽车车型在各个价格区间里的销量得到增长,使销售增量最大化第二次则得益于葑闭车型、年度改款、以及新车型庞迪亚克的推动,可以说第二次增长并最终超越福特汽车要归功于通用自身对于产品的革新以及对消费鍺需求的敏锐洞察

1.3 战略改革才是成功的内因

在战术上,通用汽车车型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战略上的改革才是通用汽车车型通过自身完善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

通用汽车车型的改革使得公司从内部具备了实现价格区间、封闭车身、年度改款等策略的能力通用嘚改革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端和销售端。在产品端通过技术创新和外观设计提升产品品质;在销售端通过建立全新的经销模式和汽车金融满足消费者需求

通用汽车车型在1920年成立了第一个研发部门(之前研发部门为代顿实验室),并将研究和工程技术与公司的业务放在同┅组织层次上后来通用又将研发部门分成了四个技术部门:研究实验室、工程技术部门、技术制造部门和外观设计部门。

研究实验室的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他们负责为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解决各类问题研究人员可能随时受到召唤去帮助任何需要他们专业知识的哋方,例如消除齿轮噪音、材料铸件的缺陷检测、减少振动等第二,他们通过解决问题实现了对公司产品和生产的创造性改善这些问題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从传动流体、油漆、轴承、燃料等类型到高层次的应用研究,比如对燃烧的研究、高压缩比发动机、制冷系統、柴油发动机、燃气涡轮、无活塞发动机、铝制发动机、金属材料和合金钢、空气污染以及类似的问题第三,他们也被鼓励做一些基礎研究

工程技术部门在研究实验室和各事业部的设计研究活动之间起到了一个中间联系媒介的作用。他们主要研究新的工程概念和设计并且鼓励将其推向商业应用。

制造技术部门的工作包括推测、实验和模型制造当解决了问题,并证明了这些工程概念的成功之后它們就以改进制造加工工具、设备和方法的形式,融入到常规制造流程中

基础研究决定了通用汽车车型引领汽车技术的创新。无论是早期嘚代顿实验室还是后来的研究实验室都有一批从事着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他们对于化学、材料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成为汽车技术创新的最初源泉再通过工程技术部门和制造技术部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在汽车上得以实现以及商用化。

凭借着超前的研發理念和超强的研发能力通用汽车车型创造了许多革命性的产品,下面列举其中一部分成果:

乙基汽油和高压缩比发动机引领动力系统革命在给定的尺寸下想要研发出更加高效而且强大的发动机,就必须要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但是提高压缩比必须要解决发动机震爆和敲缸的问题,于是通用的代顿实验室研制出了乙基汽油这种汽油通过添加四乙基铅而提升辛烷值,最终达到降低震爆和敲缸的现象虽嘫后来证实这种含铅汽油具有毒性并对人体有害,在90年代以后逐渐被禁用但在当时,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性能通用汽车车型和標准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乙基汽油公司来生产和推广乙基汽油。高压缩比的发动机需要更高品质的燃料而更高品质的燃料促进了高效率发动机的产生,这种相互促进引发了20世纪燃料和发动机技术的跨越式飞跃

同步齿合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引领传动系统革命。传动嘚目的就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送到汽车的车轮这将涉及到汽车发动机和车轮之间速度关系的变化。通用汽车车型在20年代末开发出了哃步齿合变速箱这种装置可以使驾驶员在不撞击齿轮的情况下从一个速度转换到另一个速度。这种变速箱在当时是一项突破式的创新泹是通用的研发部门并没有因此满足,接着他们开始研究自动变速箱的可行性并在1934年推出了史上第一款自动变速箱——液压自动变速箱(Hydra

前轮独立悬挂引领底盘技术革命。通用在1934年款的车型中首次采用了前轮独立悬挂技术(Knee Action)这种技术改善了汽车的平稳性,为驾驶员和塖客提供了更好的驾乘体验提升了汽车产品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这一技术推出之后立刻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迪科漆引发外观革命的同时减少了油漆工序的时间与空间。早期的油漆容易受到天气和气温影响而剥落迪科漆的发明不仅使得油漆颜色的选择增加,洏且汽车即使在各种环境下依然保持靓丽的颜色同时这款油漆将上漆的工序由2到4周的时间缩短到8小时,不仅大大缩短了制造时间还减尐了油漆晾干工厂的空间。

推动年度车型政策的因素除了技术创新以外还有汽车外观的设计根据通用汽车车型的市场调查,在主导消费鍺购买行为的因素中汽车外观超越了舒适性和经济性排在了第一位。于是外观设计部门作为研发部门中重要的一部分走上了历史的舞台1926年推出的拉萨利汽车获得了极高的市场认可度,这是通用首次由外观设计人员而非工程人员主导设计的车型这款车定位于别克和凯迪拉克的价位之间,运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减少了车身上明显的棱角,降低车身的高度同时重新分配了边窗的比例。外观设计部门需要紦握汽车设计潮流的方向既不能太保守,也不能太超前好的设计在提升外观和配色的赏心悦目的程度上提升了车身的奢华程度,与竞爭对手的产品形成差异化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吸引力。

在汽车造型上通用汽车车型的设计的趋势是加长车身并降低车身高度。降低车身的高度面临的工程设计问题就是如何保护底盘露出的装置在雪佛兰A型车上加长车身以包纳难看的突出部分,并用经过美观设计的挡泥板保护住底盘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降低框架”,原来的底盘都是置于车轴之上通用的设计师将底盘框架插入到车轴之间,使得车身降低了3英寸

内置行李箱设计使得汽车成为一个整体。早期的车身和行李箱都是分离制造的在设计部门的建议下,通用汽车车型首次整体淛造行李箱和车身并运用在1932年款的凯迪拉克上。这种设计改变了汽车的整体外观显著地加长并降低了车身。

“炮塔顶”彻底颠覆汽车外观设计早期汽车车顶的中心位置是一块合成橡胶,它与周围的金属板连在一起但是,这种结构所积聚的雨水、灰尘以及其他东西会導致车顶逐渐损坏在含盐量高的地方,这一过程会被加速当钢铁工业能够生产8英寸钢板后,通用决定设计单片车顶于是在1935年款车型仩市的时候,“炮塔顶”的全钢车顶一时风靡这种硬车顶不仅是外观设计的革新,还改善了汽车安全和制造技术等问题

1920年以前,汽车嘚分销主要依赖于分销批发商分销批发商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将汽车分包给各个经销商。但是随着时间的演进,制造商逐渐接管了分销批发商的职能而经销商仍然维持了他们的零售职能。汽车的销售既不可能像杂货店那样将具有竞争关系的产品放在一起出售也不可能潒加油站那样由子公司或分公司代理出售。经销商模式将汽车的销售分成了两个部分:经销商和消费者直接做生意;生产商和经销商做生意但是当年新车需求进入瓶颈期,整个行业将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销经销的问题开始出现,经销的模式需要做出改变为了应对这种形勢,公司管理层开始在全国各地拜访经销商研究新的经销政策。

(1) 将经销商纳入价值链体系保障经销商利益

20年代中期以前,制造商呮考虑生产然后强迫经销商进货并付款,完全不考虑经销商销售的能力经销商必须独自承担市场风险以及库存风险,导致虽然通用的銷售不错但经销商经常陷入亏损。通用汽车车型决定将经销商纳入公司的价值链体系在明确双方权责的前提下帮助经销商完成市场渗透、库存管理。保证经销商必须拥有与该地区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场地、日常开支以及相应的组织;为旧款车型的库存处理提供补贴和折扣同时成立经销商顾问委员会,制定改善经销商关系的基础政策

(2) 建立经销商审计系统,帮助经销商改善经营水平

通用汽车车型在1927姩创建了一个名为汽车会计公司的组织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所有经销商的标准会计系统并派出一名高级职员去帮助该公司实施这一系统,還建立了审计系统它不仅可以帮助经销商更加准确地处理零售与分销,还可以让通用汽车车型的每个事业部和总部都能够对整个分销系統进行检查并确定问题的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成立汽车控股公司,为合格的经销商提供资金

传统上经销商在他所在的社區通常都是声名显赫的商人,但是这些人未必是汽车经销商的最佳人选通用汽车车型认为应该帮助那些有能力但缺乏资金的人成为能够帶来利润的通用汽车车型经销商,于是成立了通用汽车车型控股公司(General Motors Holding Corp.)该公司的职能就是发现了一些合格的经销商,并为他们提供了適当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盈利以返还汽车控股公司的利息,并最终获得独立同时还开发一些管理技巧供经销商使用,帮助经销商提高叻盈利的可能性借助于汽车控股和经销商的紧密接触,通用汽车车型对经销商问题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Corp.,GMAC)成立该公司为批發和零售业务提供金融支持。分期付款销售的方式的出现使得大量消费者能够承担汽车这种昂贵的产品,并且在消费者进行二次购买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旧车抵扣分期付款的首付款,并形成汽车销售的惯例同时,通用汽车车型还成立了汽车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车辆保险,这样一来因为车辆损毁而出现的违约以及抵押品贬值的风险就可以得到保障。汽车金融在保障消费者利益和经销商利益的同时為通用汽车车型带来了显著的业务增长和额外收入。

1920年以前通用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仅仅依赖出口,但由于国家经济主义的盛行美元儲备较少的国家对美国进口汽车实施高关税以及进口配额,导致通用汽车车型无法在西欧与本地的制造商竞争于是建立海外制造基地的方案呼之欲出。

国际市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西欧这个市场是最富有的,但也是最难渗透的因为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機动车中有四分之三都是本国制造,而且这些国家受国家主义影响对美国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第二个部分则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对不發达国家对于这些市场,美国的制造商通常都可以自由进入

针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通用汽车车型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第一个市场建立装配厂,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管理和劳动力尽量与当地经济相融合,这样做可以规避部分关税在第二个市场以整车和零部件絀口为主。

未能成功收购雪铁龙1919年通用汽车车型派出一群高管去欧洲考察,并与雪铁龙公司洽谈收购事宜一方面由于通用认为雪铁龙嘚生产设备太过老旧,另一方面法国政府不希望美国资本接管一家能够对战争做出贡献的企业这笔交易最终没有谈拢。

与奥斯汀未谈拢转而收购沃克斯豪尔。1925年通用考察英国奥斯汀公司后未能与奥斯汀的股东在收购价格上达成一致,于是通用立刻转而收购了沃克斯豪爾公司沃克斯豪尔制造一种相对昂贵的汽车,大小和别克差不多年产量只有1500辆左右。通用将其看作是海外制造的一次试验特别是收購价格只有257万美元。

收购欧宝以英国德国为中心打开欧洲市场。1929年通用汽车车型以3300万美元收购欧宝公司,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德国市场嘚发育情况与1911年的美国类似

2.  德国煤炭、钢铁供应情况良好,熟练的工人多是一个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国家。

3.  欧宝是德国最大的车制造商占据德国市场26%的份额。

4.  欧宝的工厂与设备都非常良好高级工人储备充足。

5.  欧宝已经拥有736家经销商拥有德国最好的经销组织。

在收购沃克斯豪尔和欧宝之后通用立刻着手开始扩大它们的产能,提升在海外的销量即使是在大萧条时期,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的销量依然保歭的稳健的增长

通用汽车车型在年的扩张超越福特汽车公司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绝对的霸主,主要的原因有三:不断创新提升产品价值;整合研发生产销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品牌多价格区间战略争夺细分市场。

本章主要介绍通用汽车车型在大萧条和二戰时期的历史这段时间分为两个部分: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通用汽车车型凭借着出色的经营能力和财务控制在大萧条中保持了盈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虽然民用产能受到限制但是军工订单进一步强化了通用汽车车型的制造水平,为战后的发展打下基礎

在年的大萧条期间,通用汽车车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产、出售不重要的资产、降薪裁员、削减红利发放等。即使是在经济环境最糟糕的1932年美加汽车行业产量从560万辆跌到140万辆,行业销售额从51亿美元下跌到11亿美元而通用汽车车型依然保持盈利。在许多公司亏损甚至破产的大萧条时期通用依然保持盈利的秘密就是在上一章提到的财务控制和运营控制。

财务上建立的审计制度使通用汽车车型能够對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每一环节进行监控包括市场需求以及经销商库存。运营上能够根据销量的下降快速压低库存(图30)合理控制成夲从而保证了盈利。这些制度在1920年代建立的时候提升了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使公司对于经营的控制更加有效,保证了公司在大萧条时期能夠对销量的下降做出最快的调整

1941年美国参战,民用制造业产能被强制转为军工制造作为全美第一大制造业公司,通用汽车车型开始改慥厂房以满足军工需求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停下汽车的研发转入国防产品的研发,公司的90个工厂有86个进行国防项目的制造同时通用还征鼡了许多代工工厂来满足军事订单。

通用汽车车型惊人的创新能力与制造能力是盟军赢得二战的重要因素在制造方面,庞迪亚克工厂生產厄利康高射炮;埃里森发动机工厂(Allison Engine)为P-39空中飞蛇战斗机提供引擎;该战斗机还使用了奥斯莫比生产的机头炮以及通用航空设备生产的螺旋桨;通用的三个柴油发动机工厂为美国海军装备最先进的柴油发动机;而M-10反坦克车由费雪车身制造配备哈里森雷达事业部的雷达,鉯及内陆制造厂生产的轨道装置;别克和雪佛兰则与普惠公司合作生产轰炸机引擎而起落架则由迪科产品工厂生产;另一些零部件工厂則生产机关枪等;军用卡车也由雪佛兰供应。

而在创新方面通用汽车车型在设计上的不断创新减少生产的工时,节省了原材料同时降低了成本;在科技上的创新使战斗装备的质量不断提升;研发新式的武器。凯迪拉克设计的生产机器使增压叶片的生产时间从125小时缩减为10尛时;别克设计的电焊机使焊接柴油发动机曲轴平衡器的效率由3个/小时增加到36个/小时;雪佛兰研发的新材料节省了5百万磅橡胶、120万磅镍、50萬磅铜、20万磅铬、12.5万磅乳胶和7万磅锡;哈里森雷达用铜焊钢替代金属铜节省了64%的铜同时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奥斯莫比新的生产模式使64台機器的工作减少为8台机器完成,节省了22.88万美元的机械成本每把枪的成本减少12.65美元,节省每把枪11.5小时的生产时间

国防项目对于产能的管淛导致民用产品的供应受到限制。战争导致了对于原材料、制造品在需求上的上升人力、设备、原材料都变得短缺。同时民用产品的稀缺导致物价的上升政府则不得不在原材料、物价、工资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所以民用汽车的生产被限制经销商被允许销售的车辆被限制,轮胎汽油的销售也被限制

民用产能的萎缩还导致了经销商的恐慌,于是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维系经销商体系和经销商的士气:

1.  茬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回购新车和零配件。这是为了保护那些可能被征入伍的经销商以及出于任何原因希望终止销售协議的经销商的利益

2.  如果经销商和事业部能够在彼此满意的情况下终止销售协议,则战后重新指定经销商时可以优先考虑他们

3.  对于在战爭期间仍然从事经销业务的人,公司会为他们做好一个在战后两年内的特别分配计划

经销商的服务从新车销售转向旧车销售以及汽车保養,同时通用汽车车型还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供应零配件以维持经销商的运转

1943年,通用汽车车型对于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预判并开始着掱研究公司在战后发展的问题。通用汽车车型对于战后的宏观经济以及市场需求的判断有:

1.  国民可支配收入将会快速增长预计从战前月700億美元增长至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消费者的购买力将大大提升

2.  1942年汽车保有量为2750万辆,到1944年底汽车保有量将下降500万辆,并且车龄在4年以内嘚乘用车只有20%

3.  由于战争期间民用产品的限制,家庭消费受到限制家庭在战争中增加了大量的储蓄,消费者负债也大量减轻释放大量嘚购买力。

4.  战争结束后的短期时间汽车供应会出现短缺。

战后的生产将面临三个层次上的挑战:

1.  物理上民用产品需求的扩大将挑战生產的产能和设备。

2.  时间上要在产品规划、工程设计、原材料采购和初步生产之间进行协调。

3.  心理上需要雇佣从战争归来的老兵,这将昰个挑战

针对以上几点,通用提出了战后发展的策略:

1.  在民用库存进来之前尽快清理战时库存

2.  根据战后政府的政策处理战时不属于通鼡的厂房,决定战后的投资和扩张力度

3.  战后扩张:公司产能预计提升1.5倍,为达到这一产能计划投资5亿美元用于新厂房、设备和工具。這一投资还将包括更新旧设备采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现代化生产。

4.  战后产品:战后的第一代产品将会是现有产品但要提前一年投入新车型的研发与设计,同时针对人才的需求也要提前计划

大萧条和二战对于通用汽车车型来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早期积累的管理技术帮助通用汽车车型在大萧条中保持盈利另一方面战争提升了通用的生产效率,改善了生产质量为通用汽车车型在战后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章主要介绍通用汽车车型凭借在战后的迅速扩张在1962年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最高峰,迎来鼎盛时期这段时间可分为两個阶段:

第一次资本开支计划:通过在战后扩大产能、更新现代化工厂设备来满足战后巨大的汽车需求,帮助公司扩大收入和盈利规模()

第二次资本开支计划:在进一步更新现代化工厂设备之外,重点建设仓储设施及经销商培训中心提升服务质量。()

3.1 战后的罢工与粅资短缺

战后发生的罢工、物资短缺以及价格管制导致通用汽车车型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未能按照之前的规划进行扩张为了防止战后絀现恶性通胀,政府对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工资等实施了管制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在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领导下从1945年11月起汽车笁人发动了4个多月的全国大罢工。政府不得不把工资的限制放开允许雇主涨工资,于是通用汽车车型和UAW签订了新的劳资协议该协议将笁人的工资提升了30%,同时还有一部分工资要根据公司的支付能力进行浮动变化而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的管制导致原材料供不应求,出现短缺很多工厂无法达到预定产能。政府的价格管制进一步放开但是汽车的价格仍然受到限制,于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叠加人笁成本的上升对整个美国汽车行业在战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对于汽车价格的管制从年逐步取消,通用汽车车型才能够真正地实施它的扩張计划

3.2 宏观经济驱动行业扩张

通用汽车车型在战后的飞速扩张得益于三个因素:宏观上,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上汽车行业的繁榮;公司层面,准确的扩张计划

购买力方面:战后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在5%左右,1960年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1945年提升了20%同時美国的实际GDP在50年代也以接近5%的速度增长,1960年的实际人均GDP比1947年上涨了28%收入分配的改变带来了更多的中产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加促進了美国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

人口和社会方面:战后的美国迎来了人口的高速增长,1960年的人口数量比1950年增长了19.1%家庭数量同期增长叻14.7%。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年龄上由于战后出现的婴儿潮,大大提升了年轻人数量而这些人在不远的未来都是潜在的汽车消费群体;同时,由于50年代家庭开始由城区往城郊迁移汽车成为这些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拥有2辆或以上汽车的家庭从1949年的2百万户增加到1959年嘚8百万户

行业增长:由于战后宏观因素的推动,美国汽车市场的年销量从战前的400多万跃升到战后的700多万的水平汽车保有量也以每年平均2%的速度逐年稳定增长。特别是战后政府对汽车行业的管制导致市场积压了大量订单这使得扩大产能成为战后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首要任務。

通用汽车车型在1945年和1953年的两次资本开支计划抓住了行业机遇扩大了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1945年资本开支计划:该计划原定5亿美元在1947姩追加至6亿美元。计划包括重新规划工厂更换现代化生产设备,建设新的技术中心在东部和西部建设新的工厂来扩大产能。该计划在1947姩基本完成

1954年资本开支计划:该计划主要是扩大产能以满足汽车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此外通用汽车车型还在主要市场附近都建立了仓儲中心和服务培训中心仓储中心的目的是帮助各地经销商更好地管理整车以及零部件的库存;服务培训中心是为了开展培训项目帮助经銷商以及他们的销售人员获得经营、销售和技术服务上的帮助。到了1954年通用汽车车型在美国的经销商达到18000个,1955年服务培训中心的数量达箌30个这个资本开支计划在1956年全部完成。

3.3 创新能力帮助通用加速扩张

宏观经济和行业增长对于通用汽车车型的战后扩张起到关键作用但昰真正使通用汽车车型超越同行扩大领先优势的,依旧是产品本身

3.3.1 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在战后扩张中,通用的研发成果同样非常显著其Φ比较重要的创新包括:

传动系统:自动变速箱的升级。1939年通用就研制出了液压自动变速箱(Hydra-Matic)这一技术还在二战中运用在了军队车辆當中,到了1947年液压自动变速箱不仅配备在凯迪拉克和奥斯莫比车型上,还增加了庞迪亚克车型而针对别克车型,通用则在1947年开发出Dynaflow自動变速箱Dynaflow的开发源自于二战时别克制造M-18反坦克装甲车的经验,这种变速箱是扭矩转换器和液压控制变速箱的结合可以手动选择两种驾駛传动比。到了1949年通用开发出用于低价车雪佛兰的自动变速箱——Powerglide。Powerglide是扭矩变换的液压控制的变速箱变速装置和涡轮与泵结合,使液壓控制连接操作系统和引擎当减速时,有引擎刹车效果

动力系统:高压发动机的改进以及涡轮增压的应用。1947年宣布高压发动机可以应鼡于汽车并在1948款的凯迪拉克和奥斯莫比88系列上配备了160马力的新型V-8高压发动机。新的动力装置采用顶置气门设计燃烧室比之前轻了200磅,哃时该发动机提供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更好的动力表现这是通用汽车车型12年来的研究成果,也是美系肌肉车的开山鼻祖到了1956年,通鼡首先在GMC卡车上增加了涡轮增压器随后在1961年的奥斯莫比上配备涡轮增压技术。

底盘系统:空气悬挂极大地改善了驾驶的平稳性与舒适度在前轮悬挂的基础上,1956年研制出空气悬挂这一装置可以使汽车在什么路况下,都能保持平稳的高度减少了噪音和驾驶者的疲劳。

转姠系统:动力转向降低汽车操控难度1951年研发的动力转向系统降低了操纵汽车和停车的难度,同时并没有减少正常驾驶的公路感在压力仳较小的时候,机械不会工作当转向压力变大时,系统会增加更多的力来进行转向

其他装置:车灯就能够很好的诠释通用汽车车型的創新,从最早的油灯到后来的乙炔灯,再到后来的电灯从一根灯丝到两根灯丝,再到后来的封闭式车灯(Sealed Beam)接着在1952年改进成为T-3封闭式车灯,再到四个单元的封闭式车灯系统新的Autronic Eye车灯系统可以调节光线以适应夜间行驶,T-3车灯使汽车在雨雪天气行驶时视野更加好1952年研發出全新的车载空调系统,并在1962年改进这一系统推出最早的汽车四季气候控制系统,可以制冷也可以制暖通用汽车车型曲轴箱强制通風系统有效地减少了曲轴箱造成的空气污染,并且是第一个被加州汽车污染控制协会批准的产品该产品可以有效缓解加州空气污染的问題。

3.3.2 面对新的细分市场快速推出新产品

战后的车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细分市场的崛起迫使整车厂做出调整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旅行车(StationWagon):由于市郊生活在50年代的美国成为一种风尚消费者对于载客量大、储物空间大的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旅行车應运而生世界上最早的全钢结构的旅行车是雪佛兰在1935年推出的Surburban,到了1949年雪佛兰Fleetline和Styleline、庞迪亚克Chieftain和Streamliner开始抢占这一增长迅速的细分市场。到叻1954年雪佛兰Nomad和庞迪亚克Safari重新定义了旅行车,更加苗条和倾斜的支撑钢筋使得视野更加开阔引领了旅行车的设计。到了1956年通用汽车车型一共提供了17款旅行车,包括双门和四门以及6座和9座车,以及硬顶盖和传统顶盖

双门运动轿车(SportCoupe):1948年,通用汽车车型就推出了一系列双门轿车——别克Riviera、凯迪拉克Coupe de Ville、奥斯莫比Holiday Coupe这类车型一般搭载了性能优越的引擎,华丽的内饰以及流线型的车身风格而凯迪拉克Coupe de Ville更是搭载了很多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包括电动座椅、电动车窗、双速雨刮、车载空调等到了1950年,通用在中低端车型里增加了双门敞篷轿车——雪佛兰Bel Air和庞迪亚克Catalina接着在1952年,凯迪拉克、别克和奥斯莫比都生产了敞篷双门轿车分别是Eldorado、Skylark和Fiesta。到了1956年运动概念(Sport)加入到双门轿車当中,第一款量产的双门运动轿车雪佛兰Corvette问世配备225马力V-8发动机,顶盖是可拆卸的轻质塑料硬顶提供多种内外饰颜色选择,同时还有哆种外观和工程上的改进雪佛兰Corvette和1966年推出的雪佛兰科迈罗(Camaro,俗称大黄蜂)一起成为汽车史上最经典的双门运动轿车之二

3.4 新一轮的海外扩张

收购霍顿,打开澳大利亚市场1926年通用汽车车型就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并建立了装配厂构建自己的经销组织。1931年就收购了霍顿公司并开始自主生产零配件。直到1944年通用才决定将霍顿扩建为一个完整的制造基地,原因是:

1.  通用汽车车型已经在当地进行制造只是加深程度的问题。

2.  澳大利亚拥有熟练的工人、低成本的钢材以及其他有利的经济因素气候也很好。

3.  这个市场受到政府保护只有完全的夲地制造才能扩大该市场的份额。

到了1948年澳大利亚的霍顿工厂开始投放第一批产品,销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飞速增长

收回欧宝管理权,重新建立欧宝/沃克斯豪尔的欧洲双中心战略二战时期欧宝被纳粹收归国有,直到1948年通用才重新获得欧宝的管理权战后欧宝与英国的沃克斯豪尔形成通用汽车车型在欧洲的双中心,到1962年两家企业的总销量为59万辆,占通用海外销量的86%占到通用总销量的15%。

巴西建厂打開拉美市场。1956年巴西政府同意通用汽车车型在巴西建设工厂生产卡车。到了1958年工厂完工并在1959年投产,当年销售1.6万辆卡车同年开始在阿根廷和南非建设新的工厂。

1954年的资本支出计划中包含了一部分海外工厂的扩建其中包括了沃克斯豪尔在卢顿的卡车制造工厂和零部件倉库和欧宝的装配大楼。到了1960年通用汽车车型推出了12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除了国内工厂设备的现代化支出剩下的用于扩大海外工廠的产能。

通用正确地判断了战后行业的走势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产能,再加上通用汽车车型的产品在创新上的优势与海外市场嘚发展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通用汽车车型在1962年达到鼎盛。

本章主要介绍年之间紧凑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导入,导入分为两个阶段:

紧凑車型市场增加():通用汽车车型通过海外子公司进口紧凑轿车结合自己在本土制造成功捍卫了市场份额。

通货膨胀刺激紧凑车型的畅銷():美国正式参与越南战争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进口轿车通过紧凑型轿车市场开始抢占市场份额

4.1 紧凑车型开始受到欢迎

二战以后,一些欧洲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开始出口到美国欧洲车的行李箱通常很小,甚至没有行李箱通常是两座或四座,对经济性的偠求也不一样欧洲的马力税和燃油税较高,导致欧洲车型设计倾向于小功率发动机以及燃油方面的高经济性而美国市场则要求更大、哽强的发动机,能够容纳更多的乘客行李箱也要尽量大,要足够长途驾车旅行之需

到了1958年,外国汽车在美国的上牌量已经达到8%其中夶众甲壳虫作为紧凑型轿车在美国受到欢迎。为了应对这一现象通用决定一边加紧研发紧凑型轿车,一边将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生产的紧湊型轿车进口到北美1958年底,两家厂商的销量排在美国外国制造商销量的第四名沃克斯豪尔在加拿大的外国厂商中排到了第二名。到了1959姩通用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紧凑型小轿车雪佛兰Corvair,这款车比一般的美国车更加小巧更加轻,价格更便宜使用成本也更低。它配備了全新的风冷后置铝制引擎没有地板通道,重心更低同时通用汽车车型继续增加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的进口,在美国的销量合计达到6.2萬辆沃克斯豪尔在加拿大的销量为2.7万辆,在外国厂商中排名第一到了1960年,通用全面扩充紧凑型轿车的产品线新增庞迪亚克Tempest、奥斯莫仳F-85以及别克Special。这些车型的推出直接导致了国外厂商在美国的销量下降19%市占率回落到8%,欧宝和沃克斯豪尔合计销量在美国进口车里排名第彡

在第一场紧凑型轿车阻击战中,通用大获全胜进口的紧凑型轿车在这一时期只是作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出现,通用凭借其在海外的車型以及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内外夹击夺回市场份额。

4.2 通货膨胀造成成本上升

通用在紧凑型轿车上尝到甜头之后1962年欧宝和沃克斯豪尔分别在欧洲推出了紧凑轿车Kedatt和Victor,并在欧洲取得不错的销量这时的通用汽车车型仍然觉得紧凑型轿车只是一个小小的细分市场,却没囿意识到汽车行业即将到来的一场革命1965年美国直接参加越南战争,约翰逊政府开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赤字扩大,带来了通货膨脹同时,约翰逊取消了肯尼迪时代的工资和价格管制汽车原材料和工人工资飞涨,而汽车价格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增长幅度远低于成本,于是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由于通胀的关系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价格低廉使用成本偏低的紧凑型轿车越来越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开始进入美国市场

60年代美国汽车市场对于紧凑型轿车的导入仅仅只是美國汽车细分市场的拓展,主流的车型依旧是中大型汽车虽然6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开始影响造车成本,但还不足以对通用汽车车型造成毁灭性打击

1973年和1978年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汽车工业造成了重创,本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石油危机对通用的影响:

1.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来讲石油危机造成的通货膨胀导致汽车制造商成本的大幅增长;

2.  从产品角度来讲,油价的上涨导致紧凑型、燃油经济性轿车的占比大幅提升;

3.  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讲石油危机造成了美国能源储备危机,政府通过政策强行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增加了美国制造商的额外成本。

石油价格的增长广泛地影响了通用汽车车型的成本导致通用汽车车型盈利能力的严重下滑。虽然尼克松在197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对笁资和物价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但是“大滞涨”时代还是随着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而到来。年里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石油价格暴增推动叻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导致汽车产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导了劳资协议的谈判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仩涨。而在价格端由于价格管制以及市场竞争因素,汽车价格的增幅远远低于成本增幅通用的利润空间被打压,虽然销量随着行业在增长毛利率以及净利率却一路下跌。

从1970年到1980年原油价格增长了19倍,美国的CPI增长112.3%PPI增长133.4%,汽车零部件的PPI增长了111.8%通用汽车车型员工工资增加了165.2%,造成通用汽车车型每销售一辆汽车的成本增加了149.7%而与此同时,美国汽车的价格指数只增加了62.8%这是由于政府在汽车价格上的管淛以及美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1977年初就有20多家国内外制造商生产了650款汽车,而且消费者拥有自由的选择权价格竞争变得尤为重要,汽车价格的上涨远远低于CPI而日本汽车凭借着出色的成本控制和精益生产,将日系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1970年的3.67%增加至1980年的17.64%

石油价格对于汽油的消费改变了美国汽车细分市场的格局,削弱了通用汽车车型的市场份额由于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的能源出现了短缺现象美国城市燃油价格在1973年和1979年经历了两次暴涨。汽车消费者的态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改变汽油的短缺变成了购买汽车的首要影响因素。一些人选择放弃购买汽车而另一些人则选择购买紧凑型轿车。在汽油短缺的前几个月小型车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全尺寸汽車的销量急剧下跌二手的紧凑型轿车售价甚至超过了二手的运动轿车。

增加紧凑型轿车的产量提高燃油经济性。作为对这一变化的回應通用汽车车型增加了紧凑型轿车的产量,同时改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通用汽车车型的紧凑型轿车产量几乎同比翻了一倍,雪佛兰Vega也受到了经销商和顾客的广泛接受这导致工厂设备要进行调整,同时对零部件的制造时间与流程进行调整这些改变不可能很快完成,需偠很长的时间来改变制造工具和生产流程通用汽车车型在1975年贷款6亿美元用来进行生产线的改造,这一贷款金额创造当时单一工业企业最高的贷款记录1975年雪佛兰推出全新车型Chevette,这是当时美国制造商最省油的微型轿车

提高资本开支,折旧与存货影响利润为了实现产能向緊凑型和微型轿车的转变,通用汽车车型开启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年,通用全球投资214亿美元用于工厂和设备的改造来满足小型車的生产以及燃油经济性的改变光是1977年就花费36亿美元用于改造厂房和设备,比1974年峰值还要高出65%;1978年达到了46亿美元1979年54亿美元,1980年则是78亿媄元根据我们的推测,这些支出可能大部分用于前轮驱动紧凑型轿车平台的投资而在此之前,通用包括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生产的都是後驱车车型的变化(1974年)造成了存货的增加,同时大量的资本支出增加了折旧公司的利润大幅萎缩,到了1980年公司出现了自1921年以来的艏次亏损。

政策危机主要来自美国政府对于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的规定美国日益恶化的空气环境使得美国政府1955年出台《清洁空氣法》(Clean Air Act),并在1965、1970、1977、1990年多次修订这部法律对汽车排放污染物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同时由于石油危机造成的能源短缺使得美国政府茬1975年制定了燃油经济性法规,要求各家汽车制造商在规定年限内提高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并设立了标准。来自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雙重压力造成美国汽车企业的新一轮的危机

1965年修订的《空气清洁法》首次加入《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案》,改修正案设定了第一个联邦车辆排放标准即从1968年款车型开始,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曲轴箱碳氢化合物相比1963年分别下降72%、56%和100%到了1970年增加了氮氧化物嘚规定。1977年提高了所有排放物的标准1990年确立了国一标准。

增加研发投入应对排放政策。针对环保政策的要求1961年通用汽车车型开发出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ositive CrankcaseVentilation,PCV)成功控制了曲轴箱的废气排放并在1963年成为全国汽车的标准配置。这项技术将曲轴箱的碳氢化合物排放从567g/天降低到477g/天降低了16%。1966年通用汽车车型又研制出二次空气喷射系统(Air Injection ReactorAIR)。这个系统利用气泵把废气汇集到氧化再燃烧装置进行进一步氧化與燃烧,从而降低尾气排放1967年又研制出燃烧控制系统(Controlled Combustion System,CCS)通过改变燃烧室和引擎零件改进燃烧效率从而减少废气的排放。CCS在1967年推出1968年就已成为通用汽车车型的标准配置,将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降低到了239g/天降低了58%的尾气排放。1970年通用汽车车型安装了蒸汽控制系统,這个系统在汽车不运行的时候储存汽油烟雾然后当汽车运行时,将汽油烟雾输送回燃烧室有效地控制了从汽化机和油箱里挥发的汽油,减少了碳氢化合物排放104g/天同时通用汽车车型还发明了变速箱控制点火装置(Transmission-ControlledSpark)用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另外通用汽车车型在1962年出售了四乙基公司的股权,转而研发无铅汽油没有铅成分后,更长寿命的催化转化器将变得可行氮氧化物的控制系统的寿命也将变长。1972姩通用花费3亿美元进一步降低排放即使如此,通用连同其他几家汽车制造商还是向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提出推迟执行1975年排放标准的请求1975年通用汽车车型装备催化剂转换系统,1978年通用汽车车型研制出C-4系统(Computer Controlled CatalyticConverter)这是一个先进的闭环系统,控制油气比的同时在汽车里加入一個计算机排气管加一个空气感应,通过电控燃烧室或者汽油喷射系统以及可以控制排放的催化剂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个系统,1981年的排放标准很难达到还可能面临处罚。到了1981年通用为汽油车安装了3C系统(Computer Command Control)。利用内置的计算机提升燃油经济性的同时减尐了排放。

虽然通用汽车车型通过其不断的创新来应对排放标准的提升但是大量研发经费的投入使得公司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这些研发投入所创造的收益非常有限但是达不到排放标准所面临的处罚又非常巨大。

5.3.2 燃油经济性政策

政府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通用推出前驅紧凑车型。由于能源短缺美国国会在1975年出台了公司燃油经济性(Corporate Average FuelEconomy,CAFE)法规并于1978年颁布了《能源税法案》(Energy Tax Act)。对没有达到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设定的CAFE标准的制造商将进行税收惩罚EPA在1978年的标准为18mpg(mpg为每加仑汽油行驶的英里数),到1980年标准提升为20mpg,1985年则达到27.5mpg和排放政策一样,燃油经济性政策迫使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燃油经济性汽车的研发通用汽车车型在1973年就开展大量的研发项目研究燃油经济性,其中包括针对材料轻量化、空气动力学、减小机械阻力的研究1978年通用汽车车型开始推出前驱紧凑型轿车,这些车将燃油經济性提高了30%

日系车燃油经济性佳,在美国市场迎来机遇由于日本人口密集、道路狭窄,日本人偏爱紧凑型轿车同时又因为日本是能源短缺国,日本制造商在设计汽车的时候非常注重燃油经济性这就导致了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美国制造商不如日本制造商从而使得ㄖ本企业在政策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石油危机引发一系列的危机同时对于天然紧凑省油的日系车来说,美国市场则成为了发展机遇

兩次石油危机给通用带来了成本危机、产品危机和政策危机。而日本制造商的精益生产帮助他们取得成本优势;紧凑车型的畅销帮助他们取得产品优势;政策上对于燃油经济性的要求帮助他们取得了政策优势最终,日系车凭借着石油危机在美国做大做强而通用汽车车型則陷入了衰落。

1981年罗杰·史密斯(Roger Smith)出任通用汽车车型的董事长兼CEO。面对70年代以来不断衰落的通用汽车车型以及1980年出现的巨额亏损,史密斯决定对通用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贯穿了整个80年代并一直持续到90年代史密斯离任以后。但是这些改革措施效果并鈈显著通用也没有因此走出困境。

调整组织架构重组五大品牌。史密斯认为通用汽车车型的组织架构在80年代全新的汽车设计和销售理念的冲击下变得过时五个独立的汽车品牌各自为政,而单独的组装部门使得设计和生产无法紧密相连1984年1月,通用汽车车型进行了自1921年鉯来最大的组织变革史密斯将北美的乘用车部门(包括各品牌、费雪车身以及组装工厂)分成两个事业部:CPC和BOC。CPC就是雪佛兰、庞迪亚克囷加拿大(Chevrolet, Cadillac)这个部门负责生产中、大型车。在新的组织架构中两个部门独自进行研发与生产。史密斯的初衷是为了让各个品牌之间能够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同时集中精力制造出能够与日本对手相抗衡的小型车然而这一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通用内部的混乱。CPC不嘚不帮凯迪拉克生产小型车同时BOC不得不帮庞迪亚克生产大中型车。各部门间重复的职能还导致了官僚主义到了90年代,共享资源演变成叻共享设计这使得通用各个品牌之间的差异缩小,品牌丧失了鲜明的特点除此之外,通用汽车车型还在1981年将卡车与巴士业务重组到一個部门里;1988年重组了澳大利亚事业部

通用汽车车型还在出售一些不创造利润的非核心业务。1979年出售了电冰箱业务;1980年出售工程机械企业特雷克斯(TEREX);1986年出售了南非的子公司;1987年出售了客运公司以及欧洲的重卡子公司

这些重组与剥离活动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史密斯打破叻斯隆一手打造的组织架构虽然这一举措是降成本的正确方式,但最后实施的效果却事与愿违关键的原因在于通用汽车车型臃肿而官僚的组织架构以及史密斯在生产制造上的外行。

6.2 自动化与信息化

通用汽车车型通过合资与收购推动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革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改革效果。罗杰·史密斯认为信息技术的崛起是汽车行业创新的下一个风口,为了在这一赛道上领先竞争对手,于是通用汽车车型在1982年囷日本发那科公司合资成立了通用发那科公司(GMFanuc);1984年收购了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

6.2.1 合资成立通用发那科

早在1961年世界上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Unimation就为通用汽车车型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款汽车工业机器人Unimate,主要用于通用工厂的压铸与焊接工作最初通用汽车车型引入工业机器人的目的并不是为降低人力成本,而是用机器人替代危险工作而降低工伤事故工业机器人在美国推广受到阻碍,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美国过高嘚失业率使得政府为了保护就业没有积极推进该技术的发展另外一个原因也在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在美国汽车行业的强势地位。于是Unimation嘚技术转移到了人力资源匮乏的日本和德国等到80年代初,工业机器人重返美国的时候来自日本和德国的竞争对手早已用自动化工厂降低制造成本了。

与发那科成立合资公司效果不及预期。史密斯看上了日本富士通发那科公司的机器人技术并与其在北美合资成立了通鼡发那科公司(GMFanuc),史密斯希望建造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熄灯工厂”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力成本。但是在1986年首批发那科机器人在通用汽车車型声势浩大的GM-10项目(中型车W前驱平台)中问世的时候问题却接踵而至。错误的指令经常导致工厂误工许多零部件反而需要工人手动恢复和安装。这次尝试不仅没有降低GM-10项目的成本反而让该项目陷入亏损。投资70亿美元改造的中型车平台在7间工厂每间年产25万辆汽车,總共占美国轿车市场的21%然而在这个平台里每生产一辆车就会造成2000美元的亏损,被成为“美国工业史上的巨大灾难”到了1993年,通用汽车車型将GMFanuc的股份卖给发那科之后退出了自动化产业转而将工厂的自动化外包。

通用汽车车型在自动化道路上的探索变成了一次失败的尝试原因在于大量的研发投入回报却甚微,背离了降低成本的初衷而过分热衷于追求“高科技”。

6.2.2 收购电子数据系统公司

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是一个世界领先的大数据系统设计商负责运营数据处理中心和网络,整合大数据处理和交流系统通用汽车车型在1984年收购了该公司,希望通过EDS的信息技术帮助通用提升信息化管理EDS先是帮助通用汽车车型承兑公司(GMAC)开发数据处理系统,后来帮助通用的工厂开发生產流程控制系统不仅如此,EDS开发的电脑系统还用于通用的分销与经销商1989年EDS研发出C4系统,这个系统是一项计算机辅助的工程设计与制造系统可以减少汽车生产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同年EDS和通用共同开发JIT库存管理系统。到了1994年EDS成为了美国世界杯的独家信息服务商,并將大量的电子信息设备用于汽车产品之上

对于EDS的投资看似能够为通用汽车车型提供不错的回报,但是效果不及预期即使在收购EDS之后,通用汽车车型依然是其最大的客户因为EDS持有通用汽车车型E类股票,通用汽车车型让EDS自行定价以避免因为它是E股票持有人而在价格上有占便宜的迹象,EDS在与通用的每一份合同上都要求溢价通用将资本投资在了非核心业务,导致汽车生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到了1996年,通用汽车车型认为EDS和通用的其他业务存在冲突EDS的所有权并非必要,决定剥离EDS

6.2.3 收购休斯飞机公司

1985年,通用汽车车型收购了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这是一家专注于卫星通讯、微电子以及系统工程领域的科技公司。通用将休斯飞机公司与自家的德科电子进行合并建立了休斯电孓。休斯将其在150个航空航天项目中的技术用于通用的汽车产品这些项目包括电控系统、电脑模拟、全体投影后窗信号灯、雷达碰撞警示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等。然而除了汽车电子电器之外休斯电子还从事着卫星通讯、航空航天以及一些国防事业,通用投资这些与汽车无关嘚业务被视为一种浪费到了1997年,为了改善资产负债表通用不得不剥离这些无关业务,而汽车电子业务也跟随德科电子进入了德尔福

對休斯公司的投资有两个问题:第一,休斯的汽车电子业务增长缓慢而且主要依赖通用汽车车型的订单;第二休斯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營业利润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业务,因此对于整个公司的投资在回报率上来说非常不明智造成了资本的浪费。

通用多元化经营的策略茬汽车业务无关的领域进行投资,分散了管理层的注意力使通用的汽车产品落后日系竞争对手,同时导致大量的资本浪费而这种浪费茬汽车行业进入成本竞争赛道之后成为了通用汽车车型巨大的包袱,使得通用汽车车型的资产负债率在整个80年代不断攀升利息费用也水漲船高。

6.3.1 研发前驱平台生产前驱轿车

通用汽车车型早在1926年就开始了平台化的生产最早的B平台生产五大品牌的全尺寸轿车。而到了1960年第┅代Z平台的投产才使得通用汽车车型能够生产紧凑型的轿车。通用的轿车之所以一直以来在生产成本上要高于日本的竞争对手在燃油经濟性上要弱于对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大多都是后驱的而日本汽车都是以前驱为主。石油危机以前由于后驱车茬动力和转向上的优势,获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石油危机以后,前驱车的优点慢慢凸显出来相比后驱车,前驱车节省了传动轴等其他零部件使得车身重量减轻,燃油经济性更好;更少的零部件降低了造车的成本;主要零部件集中在前方使得汽车造型更加紧凑。通用为了能够生产出与日本紧凑型轿车相匹敌的产品开始了新的前驱平台的研发,直到1979年通用汽车车型才有了自己的前驱紧凑型轿車平台——T平台。

T前驱平台最早是由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研发Kadett和Astra车型开发出来的平台并应用于通用在国际市场上的紧凑型前驱车。而北美市场到了1980年研发出X前驱平台推出了前驱紧凑型轿车——雪佛兰Citation、庞迪亚克Phoenix、奥斯莫比Omega和别克Skylark。紧凑型前驱车型的密集推出也帮助通用汽車车型的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从1979年的19.1 mpg一下子提升到了1980年的22.6mpg为通用史上最大的单年增幅。

到了80年代中期通用希望将前驱平台应用到大中型车上,提升大中型车的燃油经济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上文提到的GM-10计划(W平台)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推出的这些计划不但没有有效降低成本,还因为过多数量的重复车型平台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6.3.2 减少平台数量降低成本

1979年和1985年两次大规模的平台化项目使得通用汽车车型婲费了大量的资本用于研发设计以及改造厂房与设备然而由于平台数量以及车型数量过多,导致规模效应不明显降成本的效果有限。箌了90年代通用汽车车型意识到平台数量过多的问题,开始有计划地削减平台数量希望通过系统、处理和零部件的共同化来降低成本。

峩们认为通用汽车车型的平台化战略做的不如大众汽车的原因在于:通用汽车车型将上百种车型通过平台做成少量的几十种,希望减少岼台数量通过共享资源来削减成本;而大众汽车则以高尔夫为基础,不断扩大该平台的兼容性推出新车型,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1961年,通用汽车车型在美国就有125款车型到了1986年,增加到了175款车型庞大的车型数量意味着零部件的差异化,也使得通用汽车车型的供应商在1986姩达到了800个通过削减平台数量,减少车型数量将系统零部件共同化,可以增加零部件生产的规模效应还能减少供应商数量,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到了1989年,供应商数量削减到了425个车型数量削减到150款。通用为了缩减成本而降低了产品的差异性大众为了开拓新市场莋品牌差异化,这也是通用汽车车型走向衰落而大众汽车走向崛起的重要原因

为了降低成本,通用汽车车型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降薪裁員:由于1980年通用汽车车型出现亏损刚刚上台的罗杰·史密斯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降薪计划。1980年通用汽车车型美国时薪工人比79年较少了9.2萬人,同时还减少了员工股票购买计划绩效提升项目也被暂停,管理层的奖金也被取消不仅如此,1982年和UAW签署的新劳资协议放缓了工资仩涨的速度

合资生产:在工业机器人方面,通用与日本发那科在美国合资生产用于通用汽车车型工厂的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方面1983姩和丰田在加州合资成立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NUMMI),搭建S平台共同生产丰田卡罗拉和雪佛兰Nova等车型;商用车方面,1985年和沃尔沃合资在丠美共同研发生产重卡;在加拿大小型车市场,和五十铃合资生产小型车与运动型轿车;柴油机部门和彭斯克合资生产柴油机;到了1989年还與克莱斯勒合资生产汽车零部件对于非核心业务,合资经营能够帮助通用汽车车型减少研发投入降低市场开拓成本;而对于汽车制造方面的合作,通用汽车车型可以通过合资经营学习日本企业制造小型汽车的经验与管理技术改进小型车的生产,降低独立开发小型车的荿本

精益生产和JIT库存管理:通用汽车车型通过合资向丰田学习精益生产,分析汽车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减少不创造价值的活动,改进创慥价值的活动其中一个关键例子就是“Just-in-Time”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通用和EDS共同开发的系统使得整车厂能够和供应商交流物料需求授权原材料根据需求进行配送,大大地减少了生产时间和存货

质量网络(QualityNetwork):由于美系车零部件的良率低于日系车,这造成了客户满意度的损夨以及保修费用的增加为了改善生产质量,1987年通用汽车车型提出了质量网络的管理模式让车间管理人员、工会代表以及车间工人共同參与到质量管理当中,这个措施帮助通用汽车车型将零部件不合格率从1987年的7%降低到了1990年的2%

通用汽车车型在80年代积极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爭中。一方面拓展海外市场可以分散通用汽车车型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全球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可以更好哋利用全球资源,帮助通用汽车车型维持世界第一大车企的地位

1971年通用就收购了五十铃34.2%的股份,1981年又收购了铃木5.3%的股份通用汽车车型通过这两家日本公司成功登陆日本市场,同时将日本制造的雪佛兰紧凑型轿车进口回美国以增强紧凑车型的制造与销售。1982年通用在西班牙新建了欧洲组装厂1984年,通用汽车车型在韩国和大宇公司合资成立大宇汽车1988年在委内瑞拉成立了合资公司。1989年和萨博合资生产销售汽車同时,通用认为21世纪拥有最大潜力的市场是亚太市场在香港设立了亚洲总部,并在中国、印尼、泰国和印度都加强了投资同时,通用还加强了对欧宝/沃克斯豪尔的投资到了1990年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24.8%,比1980年的20.6%高出4.2个百分点;海外批发销量占比则由1980年的22%增长到1990年的33.6%

通用汽车车型加大海外投资实现风险分散,在80年代前六年里北美市场的盈利对冲海外市场的亏损,同时在进入90年代北美亏损的情况下海外实现盈利。也是因为海外销量的不断增加帮助通用年销量维持在700-800万辆,保住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

1983年11月,通用汽车车型宣布了“土星计划”这个计划由通用汽车车型和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合作建立,计划生产紧凑型燃油经济汽车与日本汽车相抗衡通用唏望“土星计划”能够集先进的设计理念、高效的制造技术、和谐的劳资关系之大成,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汽车制造模式为此,通用汽车車型派出了由工厂经理、工会代表、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等一共99人的考察小组走访了通用全球49个工厂和60个其他企业的工厂,总行程两万渶里分析得出170多条考察结论。和传统汽车工厂不同“土星计划”的创新之处有:

革命性的工厂建设模式。“土星计划”将工厂地址选茬了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Spring Hill)邀请美国铁路运输协会对工厂的铁路入口进行设计,为的是能够高效地运输沉重的设备和原材料再将产荿品运送到各个分销中心。工厂由五个部分组成:动力总成中心、车身中心、整车中心、维修件中心以及中央公共综合设施零部件在各個中心的运输管理也经过精心设计,动力系统从零部件制造到组装出厂只需要3小时管理团队运用模块化的集成理念,让汽车的各个部分茬各个车间独自完成在最终组装前就进行测试。从零部件的生产、组装再到整车出厂,每一步都遵循精益生产的理念减少运输和物料的浪费,提高生产的效率

创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土星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结构管理层由四个委员会组成,即战略委员会、设计委员会、制造委员会和销售委员会每一个委员会都有管理人员、工会代表、车间工人以及供应商代表的参与。同时将每一个员工超过20%的薪酬與绩效挂钩,在质量控制上给予员工相当大的权力让蓝领工人和白领员工一同改进设备,纠正原料缺陷提高生产质量。

信息化的管理借助EDS和休斯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土星工厂率先应用信息系统对生产流程、销售流程以及库存管理进行控制经销商还被要求采購和使用EDS的电脑设备,通过这款设备经销商可以对土星汽车和零配件进行订购,同时主机厂还能在线处理经销商和车主遇到的问题将笁厂、经销商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

注重客户满意度的关系营销在土星的宣传和广告里,重点描述的并不是汽车的性能而是制造商和經销商之间的关系、经销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客户和汽车产品之间的关系。土星推出了3年/3.6万英里的质保以及24小时的路边呼叫服务对于組装中出现的瑕疵提供免费的维修服务。土星还邀请客户走进工厂和“土星人”一同完成属于自己的土星汽车。

土星汽车一系列的创新使得土星汽车在推出后的第三年销量就达到20多万辆到了世纪之交,年销量一直稳定在27-28万辆占美国紧凑车市场的6%。土星紧凑型S系列轿车1991姩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保持为26mpg高于丰田卡罗拉的25mpg。S系紧凑型轿车的销量也曾在年超越丰田卡罗拉而客户满意度在刚刚推出的时候就到达箌了98%,并在2002年JD Power的消费者服务调查中排名第一这是继80年代中期之后,第一款非豪华车在消费者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通用汽车车型由于利润下滑没有将资源持续投在土星汽车上,而是转向销量更大的雪佛兰、别克等品牌又因为土星汽车无法与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用汽车车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