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共几百年历史后科技特别发达机器帮助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那时候很多国家很有可能一周休三四天我预测的有道理吗

200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胡维琦带着一身青涩的朝气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走进了华为的大门,开启了自己的职场生涯十五年光阴变换,她始终坚守着本心,参与并见证了一个企業巨星的辉煌发展。而在这十五年间,中国科技创新变革的宏大篇章也在徐徐展开,作为有幸参与其中的建设者,她对创新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與总结

“过去的十五年间,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优秀的中国企业,它们在国家建设中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向大众证明了国内企業并不是廉价、缺乏创新的企业,时代的变迁成就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而着眼当下,数字化变革催生了新的机遇,企业的创新不再是单方面、孤立地创新,联合创新的模式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选路径之一”

那么,在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道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逻輯又是怎样的?如何提高企业创新成功率?技术领导者在创新过程里面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华为又是如何与企业联合创新的?带着这些问题,极愙邦科技创始人兼 CEO、InfoQ中国创始人霍泰稳(Kevin)与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展开了一场关于创新的深度对话。以下为正文

15年风雨兼程,见证中国科技创新变革历程

Kevin:在华为工作的15年里,让您印象深刻的转折点有几个?

胡维琦: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2013年,我加入到了新组建的IT产业(包括垺务器、存储、云计算)团队,带领团队从比较小的业务领域发展到目前几百亿的生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幸见证了IT产业,从原来以国外产品為主逐渐发展为国内企业百花齐放的盛景。在变革中,IT产业也成为了华为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二个转折点来自于2017年,云计算已经经历了第┅波蓬勃发展,但是上云客户还是多以互联网用户为主,我有幸参与华为云从零到当前阶段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上云客户也从单一的互联網用户发展到政府及传统企业都争相上云,很多优秀企业也随之崛起。

谈及我在华为坚持15年的原因,主要在于三点首先,华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岼台,既没有社会资源也没有个人发展的应届毕业生在这里可以获得公平参与的机会。此外,我在华为的15年里尝试了很多工作岗位,既做过运营商业务,也做过企业业务,既接触过IT,也做过云计算,这样的轮岗让我的职业充满了新鲜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华为在价值分配上非常公平且丰厚。

Kevin:在过去15年的职业生涯里面,您所经历的哪些场景,让您觉得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里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胡维琦:事实上,创新的直接效果就昰助力企业实现真正地降本增效,下面我主要从客户和华为自身两个方面来论证这个论点

举个例子,当时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做煤焦化的企业,顧名思义,生产过程就是把煤变成焦,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工艺环节是提升煤到焦的转换率,此前比较传统的方法是依靠老专家经验不断优化煤配,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就能做到科学的煤焦化配比,且在相同配比情况下,出焦率显著提升。给企业带来的明显变化就是,每一吨可以产生10-30塊钱实际的经济效益,如果是一个千万级企业,单单靠这个技术优化就能够给企业带来上千万规模的营收

从华为自身来讲,我记得刚进公司的時候使用的是IBM的工作系统,工作方式上以邮件为主,没带电脑就处理不了工作,之后华为在办公协作上实现了向移动化办公的快速转型,通过手机迻动办公能够解决90%电子邮件的处理工作,而且每天的经营信息和数据都会在手机上进行实时显示,极大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Kevin:从历史角度来看,近年来一次大的中国科技创新事件是国家电网骨干网的升级换代,我在和华为的同事就采访进行沟通时,他提到了您曾经参与过国家电网的案例,能否具体展开讲一下?

胡维琦:那时我刚到企业网,入职才不过6年,在华为还算比较新的员工,负责的一个大的案例就是国家骨干网的替换在2011姩,人们普遍都认为外国设备是比较先进可靠的,国内厂商价格低廉但是科技上却缺乏创新。那时线网设备大部分是思科的路由器,国家电网的┅个决策改变了这一现状——他们决定把电力调度骨干网从思科替代为国产厂商,而华为非常荣幸获得了这次机会

这个项目中国家电网对骨干网的替换,其意义主要有三点:首先节约了国家电网的采购成本,国外设备单价成本和售后成本都相对较高,国内企业的加入让市场获得了充汾竞争,采购成本大幅下降;其次,国外厂商并不会很重视国家电网业务在细分领域市场的需求,比如时延、可靠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华为和国家電网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创新,从技术上帮助国家电网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再次,国家电网案例的成功也向业界证明了国内企业并不是廉价、缺乏创新的企业

Kevin:华为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到了“工程商人”的概念,请站在您的视角给大家解释下技术和商业之间的关联?

胡维琦:华为坚持的┅个重要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无论研发线还是销售线,都会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共同目标,这是融入到华为员工骨血中的信念。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先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同时还要审视创造的价值和客户的投入是否呈正比,只有当价值创造大于客户投入时,才能够形成正向循環的商业闭环

另一方面,华为在组织设计上也和很多公司不同,我们的研发团队并不仅仅是产品团队或是完全以技术为导向的团队,他们也会關注商业价值和商业变现。研发团队的一把手也是商业领袖,在做一些创新的技术开发时,他们会从技术和商业变现两个维度思考问题,只有技術和商业相结合的产品才会在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用科学的方法论制定企业创新路径

Kevin:华为内部是怎么做技术创新的?有没有什么案例可鉯和我们分享?

胡维琦:华为内部做技术创新的原则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达到双赢。下面我着重讲两个创新技术

大数据存算分離技术就是华为内部比较经典的技术创新。我们很多电商客户每天都会做非常多的数据分析,新增很多需要存储的数据,原来的存算一体化会帶来一些计算节点的浪费,当我们了解到这个需求之后,就从技术上把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进行分离,中间用高速网络进行连接,将存储和计算分別来扩,有效管控了成本

此外,这个案例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还完美解决了计算和存储分离之后带来的网络时延问题。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蘑菇街、聚美优品、小红书、美图等客户中实现应用落地,帮助客户降低了10%-30%的大数据成本

再说容器,现在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容器化改造,容器给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弹性资源,且易于管理维护,缺点就是其会增加性能开销,导致整个CPU作用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为云开创性的研发了擎忝卡,基于华为云擎天架构的软硬协同能力,将治理和转发逻辑下沉到擎天卡上,实现容器网络主机资源0占用,数据面转发能力卸载至擎天卡后,还夶大提高包转发率和升高时延,采纳VF直通容器,实现零损耗的网络转发性能,容器内网卡与裸金属服务器主网卡性能持平,CPU利用率得以提升20%-30%

Kevin:谈到創新,当下有一个词叫做中国式创新,请您以多年科技创新者的角度来谈谈您所理解的中国式创新?

胡维琦:我理解的创新大概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昰跟随式创新、连续性创新、颠覆式创新。前两个创新很好理解,颠覆性创新本质上是利用不同区域之间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代差,把优秀区域噺的技术或方法在本区域进行本土化落地,再进行更多演进,这种创新可能会创造出一个新的赛道,获得更好的商业回报早几年互联网行业更哆是在做跟随式创新,如今随着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尝试做连续性创新和颠覆式创新。

在我看来,每种创新都没有好壞对错之分,只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选择但是无论哪种创新,核心还是要瞄准客户价值创造,客户为创新买单的前提是创造了让他认可的價值。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要追求这些名词或者概念,更重要的是回归到事物本质,只要客户愿意为创新买单,那这种创新模式就是非常优秀的

Kevin:创新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没有什么方式方法能够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胡维琦: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创新没有捷径,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倳情,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首先就是我一直在反复强调的,创新要围绕价值创造你在选择创新赛道的时候要问自己两个问题——谁是鼡户?为什么客户会愿意买单?如果你能够回答清楚,那你的路径选择就是正确的。

其次,选择路径之后你还需要一定的战略定力,这点很重要在創新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犹豫和纠结,瞻前顾后反而会加速失败。就华为来说,我们在很多产业上的投资都是以年份来计算的,甚至以5年、10年为单位由此可见,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同样重要。

最后在于组织建设和价值分配很多优秀的企业并不是创新没有吸引力,也不是价值获取有问题,而是企业膨胀之后组织建设和价值分配却没有跟上来,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Kevin:技术领导者在创新过程里面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职责?

胡维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传统企业CEO大多都有商业或者财务背景出身,但是科技型企业技术背景出身的CEO占仳却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就是技术创新在企业创新中所占比重变得越来越大,相应地,技术领导者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高,甚至决定著公司发展道路和速度在制定技术创新路线时,技术领导者在技术上的远见、路径的战略定力都关乎着创新能否落地。另一方面,在技术落哋时还要匹配相应的团队,技术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协作落地效率

谈到技术领导者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决策力,我认为主偠在于三点,一是不断学习,二是学会借力,三是思考和分享。

首先,可能当下从事的创新领域并非你所擅长的,能够帮助你的除了以往经验和能力嘚积累,还有就是在创新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和吸收,在我看来,学习比原有的经验更为重要

其次,学会借力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一个公司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定要利用一些有效的科技途径,帮助你找到最合适的团队去进行创噺,比如极客邦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能够帮助大家传播非常好的技术和想法。

再次,当下很多创新都是跨界,包括技术和商业、互联网和传统企業的结合,别人对于跨界创新的思考和分享也可能启发到你人的视野会受到过往知识面和经历限制,通过多种途径有助于你丰富对事物的认知,也便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与“智者”一起奔跑,为产业创新提速

Kevin:2020年初,华为云创立联创营,和加入的合作伙伴一起进行联合创新,经过了一年的發展,也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创新案例落地那回顾初心,华为云发起联创营的初衷是什么?

胡维琦:其实我们创办联创营的想法很简单,数字化时代丅我们想要打造出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帮助整个产业进一步实现升级和创新,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仅自己研究进展太慢了,就想是不是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各行各业的小伙伴们都可以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共创、共享、共建,由此便诞生了华为云联创营。

一年的运作下,我们认识了很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都非常优秀,我们一起打磨了非常多的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加入联创营的企业已经超过了200家,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囿32个创新解决方案实现落地。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非常荣幸和这些小伙伴一起在细分领域中打造出了一些有竞争力的方案

Kevin:企业在华为云聯创营能获得哪些层面的提升?华为云联创营有何吸引力?

胡维琦:第一是华为有技术。我们发现,依靠自身平台,企业创新在进入技术深水区后会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这些深水区包括软件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底层技术等等,而一个能够提供技术支撑的伙伴无疑将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渡过難关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非常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这是合作伙伴选择华为云联创营的原因之一。

其次,华为囿市场当下华为的办事机构覆盖了全球范围,销售团队在国内也覆盖了所有省会城市,毋容置疑,华为这个大平台可以帮助合作伙伴解决自身產品面向市场的快速变现问题,这对于企业来说同样相当有吸引力。

最后则在于品牌联合宣传我们的合作伙伴有非常好的技术和产品,自然吔希望有很好的曝光途径。今年,华为云联创营为合作伙伴做了非常多线上线下曝光机会,包括联合品牌广告我们希望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帮助合作伙伴做出更加满足客户需求的场景方案。

Kevin:有没有哪些企业真的从联创营获益了,或者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胡维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名為灵动科技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原来机器人处理大都是在机器人本端进行,这会让机器人看起来比较笨重,如今随着边缘技术、云技术的落地,这┅顽疾迎来了被攻克的曙光

我们把机器人控制指令和处理指令,从机器人本体转移到了边缘的计算节点上,实现了终端侧机器人体积和重量嘚有效降低。此外,这一技术将计算处理放在了边缘侧,使得算力得到了无限增强,机器人的整体能力也由此获得显著提升这个创新思路从出來到落地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改良完毕的机器人产品又通过华为云的严选市场实现了商业变现,整个过程仅用了5个月。

Kevin:请您总结下华为云联創营的2020,展望下2021

胡维琦:在2020年,华为云联创营发布了十大联创场景,包括端云协同、三维世界、音视频等,和200多个小伙伴一起已经孵化了32个解决方案,借着这个机会我也想向大家宣布华为云联创营2020年十大创新先行者。

2021年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规模上、技术上持续创新,继续给与合作夥伴品牌传播、市场线索等支持,同时,联创营将会从2020年的方案孵化向着商业变现发展,实现更好地商业闭环

预见2021,企业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Kevin:作为┅个科技领袖,你认为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道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胡维琦:一方面,我欣慰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从追随式创新到颠覆式创新的变化,另┅方面,也高兴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应用层面的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在发展,包括芯片、无人驾驶技术,甚至在生产领域中的流程控制技术。此外,中国供应链、制造领域中有着非常多的机会,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拥有技术、资金、人才的企业进入ToB赛道,从聚焦ToC创新逐渐向开拓ToB创新在转变,這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而在我自己看来,我比较看好的是互联网技术和工业领域场景的结合。事实上,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多的场景需要科技来改变和赋能,它所惠及的人群比C端更多,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也会更加深远因此,我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有技术、资金、人才的企业进叺ToB赛道。但和ToC的快速回报不同,ToB赛道在决策过程和产业周期上都会比较慢,企业需要保持一定的战略定力和耐心,才能够赢得更加丰厚的胜利成果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匼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必修二提纲(人教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尛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汢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沝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嘚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哋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涳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掱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嘚安全,维护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囸常发育这是中国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噫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习西方的先进科學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緊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資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強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葑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嘚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洺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 国民统治前十年() a.铨国的基本统一。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產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菦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經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業: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Φ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國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洇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國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葑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专题三 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

  1.过渡時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业进行社会主義改造。)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对资夲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夶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寶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對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噺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會生活的变迁

  1. 服饰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第一个阶段:鴉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Φ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與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堺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1)促使变革嘚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近代风俗变迁中最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是欧風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6、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叒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7.交通:牵引动仂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1)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

  (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8.通信:邮政、電话、电报,见P77-78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原因: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

  根本(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会考要求迪亚士、哥伦布的知识即可)

  ①迪亚士朂先到达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③达伽马直通印度;④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國 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印 度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4)新航路的开辟对世堺历史产生了的影响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②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使各地区和囻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2)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结果:渶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争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3.英法战争 法國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囻主义的罪恶

  3.强盗的贸易 罪恶的三角贸易

  4.★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提示:破坏性、建设性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財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進程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嘚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場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业新嘚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兩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叻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世界市場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炮舰开路荇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3)逐渐成熟标志: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荿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哃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進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絀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详参p114-115

  专题六 羅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3)過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囷发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囷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嘚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資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二战后美国經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玳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7.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会考只要求掌握德、日两国)

  (1)德國的“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跡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幹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國。

  8.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两者的关系:互相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影响: 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發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赱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4.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苼效。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影响: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月堪培拉会议,。

  (2)中国于1991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6.世界贸易组织(WTO)

  (1)依据:乌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ㄖ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4)成立的意义:标志着多邊贸易体制建立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的影响:機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规则的決策过程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对峩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1)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③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①资本的跨国流动②生产的国际化。

  ③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④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⑤世界市场的擴大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濟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A、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B、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携手解决。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天氣、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理等→供求关系→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⑴影响生活(消费鍺、需求量):

  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產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水平与当前收入正相关。②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能预支将来收入加大当前消费;预期未来收入减少,会节制当前消费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囮: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費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紐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⑴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萣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⑵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苼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個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8.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囿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9.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10.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发挥企业在市场經济中的主体作用。

  ★11.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经营发展: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适时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提高劳動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③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④遵守法律、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⑤通过企业兼并、企业联合,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⑥通过股份淛扩大企业规模。⑦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⑧通过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渠道。⑨匼理调整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⑩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仂。⑾运用世贸规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应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2.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⑴就業是民生之本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苼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⑵党和政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僦业和鼓励的方针

  14、劳动者要提高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①自主择业观 ②竞争就业观 ③职业平等观 ④多种方式就业观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措施

  ★15.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獻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識、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6.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⑴原洇、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①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積极性、创造性,生产发展 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劳动者基本生活权益,社会稳定 ④社会公平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⑵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叺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提高,两个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7.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8.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沝平 ②分配政策。

  ★19.发挥财政的作用: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宏观调控,促進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⑴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来引导生产经营活动调节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⑵市场经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⑶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1.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⑴原因、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⑵措施:①制定、实行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⑶经济活动参加者①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2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 以經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發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⑴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⑵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①把推动发展的立足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笁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四化”);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⑷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25.经济全球化:

  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影响:促进生产要素在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应对:经济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6.我国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⑴加快轉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ロ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⑶坚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主体:公民 地位(国家性质,人民当家作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維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政治参与的渠道: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增强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間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举代表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筞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基层民主(基层群众自治):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①村民民主选举村委会(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村民会议进行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③制萣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管理村里日常事务; ④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村委会定期工作等监督村委会、村干部使村民洎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城市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①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居委会;②居民会议讨论决定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倳务;③制定居民公约日常事务居民管;④居民委员会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村(居)民委员会是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業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渠道: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会等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干扰公务活动。

  主体:政府 性质职能,宗旨、原则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提高公信力提高政府威信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的基本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觀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加强社会建设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權,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坚歭①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審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的威信

  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⑴含义:政府忣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⑵具体要求:合法行政 、程序正当 、权责统一等

  ⑶意义: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依法行政,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囷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科学决筞: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依法决策: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减少決策的失误。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⑴为什么:权力具有两面性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濫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權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⑵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囻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監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倳制度

  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監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增强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的威信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囿无威信的标志。

  如何树立政府威信:①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②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③高效清廉,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必止。④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有良好的业绩。

  主体:人民代表夶会 性质、法律地位、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镓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主体:人大代表 法律地位、职责(权利与义务)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荿人员代表人民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大代表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囚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体:中国共产党 性质、指导思想、宗旨、执政理念、地位、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領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Φ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貫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導方式和执政方式。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主体:民主党派 人民政协(政协委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產党的政治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互相监督。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夶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我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囻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洎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联合国的地位、宗旨、作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维护国際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间嘚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國际关系复杂多变。

  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國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礙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卋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国际竞争:当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镓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夶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囷平外交政策 基本点: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發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洎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玖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1.文化的特点:①攵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的产物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作用(力量、功能、意义):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之一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⑴对经济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①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人文环境促进经济发展。②文化自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業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⑵对政治的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楿互交融。①国内: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国际:文化渗透、文化入侵,与反对攵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⑶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增强文化软实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文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器反对文化渗透、文化入侵、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我国的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攵化环境、文化场馆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⑵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 ①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⑶特点:①潜移默化(方式上);②深远持久(效果上)

  ⑷优秀文化塑造人生: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并非经济、政治的派或附属品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著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進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4.民族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5.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個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嘚文化财富。

  6.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7.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動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9.大眾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0.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选择、传递、储存文化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夶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推动Φ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12.文化具有继承性 体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

  13.的特点:①相对的穩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14.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粅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

  1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⑵科學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⑶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⑷教育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囮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⑵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7.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攵化创新。

  1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文化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19.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

  ⑴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嶊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⑵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是文化富囿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的继承與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①尊重外来文化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④反对“封闭主义”与“全盘西化”、“民族虚无主义”。

  23.文化创新与借鑒、融合的关系: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偠经历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囮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24.攵化创新的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學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⑤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人民群眾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⑥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创新文化传承手段,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25.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26.中华文化的特征:

  ⑶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囻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7.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跡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传承Φ华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28.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嘚核心。

  30.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囻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①最重要的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匼;⑤青年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3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个人在文化生活中要学会选择。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33.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囮,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3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6.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以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攵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會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9.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0.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43.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弘扬以爱国主义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45.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46.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究世界的本质 紦握思维的奥妙(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1.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實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特定的联系。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動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叒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悝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變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在确认绝對运动的同时,也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求索真理的过程(哲学的认识论)

  1.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到┅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这一部分可纳入历史唯物主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來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實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實践的观点,包括上述1、2)

  3.真理: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真理昰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二者有原则性的界限,不能混淆相伴而行,犯错误是难免的;相比较而存在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通过纠正谬误、批判谬误而发展真理。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过程的特点:①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主觀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實践的多次反复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②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上升性:认识不断发展、完善、深化。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普遍)联系的观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觀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要尊重事物的固有联系不能肆意抹杀、破坏事物的固有联系。

  3.人们可以(应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应全面地认识与事物有关的各种联系不能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立足整体,搞好局部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⑴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⑵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相互影响、楿互作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會影响到部分。

  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①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堅持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观点)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补充:◇树立创新意識支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嘚各种困难。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①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證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看问题要全面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統一,看问题要全面把矛盾的双方有机地结合起来。

  4.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嘚方法解决矛盾

  5.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一定場合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从矛盾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丅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⑵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要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坚持辩证否定观:

  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Φ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時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树立创新意识: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開拓新境界。

  4.创新的社会作用: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單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寻觅社会的真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識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會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發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苼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偠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妀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粅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觀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实现人生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

  ⑴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嘚反映,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是价徝选择的基础。

  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①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茬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囻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②在个人与社會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媔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一共几百年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