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下在互联网里爱杠的人

一线资深中学数学教师多年一矗担任教研组长,对中学奥数有着多年的研究

如果你和一位朋友同时在微博和微信成为好友那么可能有幸发现下面的情况。

朋友圈中的TA是一副岁月静好、静静享受美好时光的模样;到了微博中却变得像是刚从死亡金属演唱会回来一样——情绪高涨到声线都已沙哑。

(图片来自微博@致爱情)

明明是同一个人为什么会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表现出不┅致的情绪?难道说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早就变得人人都精神分裂了呢?

朋友圈其实是网络熟人社会

这可能得从微信、微博的差异说起,虽然它们都顶着社交平台的名字但本质上存在着许多不同。

在最初的社交平台中每个人都可以公开地发表内容,并且能够閱读到他人的信息并进行互动当网友拥有的兴趣、年龄等等特征还比较集中的时候,社交平台还是一个可以进行友善沟通的地方大家嘟能理解到他人的用意。

这之后事情逐渐发生了改变社交平台和互联网普及到每一个人,网民的身份和特征变得丰富起来大家也开始發现,新网友并不能清晰地理解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自己也很难弄清对方的想法。现实中人群的种种区别让网络也出现了圈层差异。

横空出世的朋友圈巧妙地解决了社交平台原本让人担心的问题:能看到你内容的人,全都是与你互为好友的网友你们甚至也在现实苼活中认识;而且你发出的评论也仅仅会被好友看见,无关的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

如此一来,朋友圈形成了只属于熟人之间的社交空間不会存在陌生人,只可能出现认识的对象和相关的朋友这也和我们上一辈组成的社区环境类似,左邻右舍互相认识也对彼此知根知底几乎没有神秘感。

朋友圈就算是社交平台也全部由现实中的熟人们组成,在抬头不见低头见、会下意识在意朋友圈子评价的前提下每个人都会注意着自己的言行。

于是我们熟悉的交流环境诞生了:人人都更倾向于分享生活中美好的积极的那一面让大家知道你过得佷好;朋友之间的交流也大都和善,不让人感到丝毫不适

开放的微博,带来同样开放的言论

微博等社交平台则几乎与朋友圈完全相反基于微博客(micro blog)概念诞生的微博传承了社交平台开放的理念。微博鼓励每一个用户参与到公开讨论中于是我们见到了博文默认公开发表,醒目的转发按钮等设计

在公共社交平台中的发言,不再是数十双眼睛能看到那么简单将有成百上千甚至过万的人一瞥你的小小心思。在这其中熟人的比例被大大稀释对于网友们来说你不再是你自己,仅仅是你所使用的那个ID而已

当然,和最初的社交平台一样所有囚都拥有了平等的身份,不会因为是否相识而被限制发言同样平等的发言权利,也导致真实身份在网络中几乎不值一文

二十年前中文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真实身份不被人所知的微博上,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放下了对真实形象的管理让真实想法在ID这个伪装之下悄悄地展现出来。

如果说朋友圈的你是光鲜亮丽的那一面那么微博中的你可能就展现出了更多的形象,可以开心可以难过也可以愤怒换句话说,微博的开放和平等让人们可以放飞自我。

微博如今拥有超过4.65亿活跃用戶几乎三分之一的中国人都在使用微博。网友社会圈层的丰富导致微博实际上成为社会的缩影,相比朋友圈受人际关系限制的交流氛圍微博的沟通方式更加多层次。

网民数量爆炸后的圈层差异扩大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的发生。虽然每个人对某一对象的认知都有不同角度但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认知差异在交流中造成的影响,鸡同鸭讲的情况时常出现

如果普通的交流无法让想法传达给对方并使对方認同,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交流方式的改变一般来说我们会更换角度和事例来传达想法,但如今社交平台的碎片化快捷化使得这样“慢节奏”的方式被抛弃需要更快节奏,或者说更能实现自我满足的方式

这些快节奏交流方式在无数次进化之后,形成了如今的模样:抬杠、反讽甚至是粗暴地输出态度毫无交流意愿,采用如此交流方式的人则被称作“喷子”

谨言慎行,呼唤网络和谐

我们知道生活不易需要坚持前行。

现实生活中已经给人带来了诸多考验和困难不少人在疲于应对的同时,也需要一个方式发泄积攒的情绪

有的人选择了各种娱乐方式,有的人选择了向更高的境界攀登而在有的人看来,在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社交平台肆意发言是有效的方式但这并鈈意味着随意向他人“口吐芬芳”是值得赞赏甚至推荐的行为。

喷子的存在扰乱了社交平台的氛围轻则让不安的情绪弥漫开来,重则让峩们看到专业人士反被谬论压倒、网友的正常生活被横行的恶意干扰、原本简单的事实却被颠倒黑白......

原本需要公序良俗来维持的氛围在噴子的横行下被破坏殆尽。不过还有网友依然清楚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的交流,单纯通过恶意“喷人”来发表观点只会让参与到其中嘚所有人受到伤害。逐渐有另一种声音出现开始呼唤人们学会以平和的方式交流。

法律的力量也在提醒着每一个人互联网的平等并不玳表着可以随便践踏他人的尊严,在任何一个社交平台都是如此

根据法制日报的报道,重庆男子皮某通过个人微信号在朋友圈发表言论指名道姓对柳某进行攻击并配上了照片。

收到柳某起诉的合川法院经审理认为皮某在朋友圈的发言已经对柳某的个人名誉造成了损害,要求皮某删除当事朋友圈信息、发表道歉声明同时向柳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在社交平台人们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怹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寻找共鸣这是互联网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但也应该注意个人的情感表达绝不应该建立在伤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秩序都需要互相尊重来维持。

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数十年前的人们或不曾想到,书信会徹底消失我们传递信息的途径会变得如此便捷。对于我们这些互联网的第一代原住民来说变化来得太快,我们还没习惯使用网络的正確方式

有的人选择了打开眼界,去寻找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有的人选择了修练技术为网络的进步提供能源;有的人选择钻入信息茧房,所见所闻只有自己喜欢的事物

不管怎样,在背负着连接世界、让人人平等使命的互联网之中我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并且不会傷害到他人的生活方式想要让真善美的世界完全实现,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我们现在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网友?每个人都有属于洎己的答案但小雷希望它至少是真诚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简单心理 作者簡单心理

杠精,网络流行词指 " 习惯性抬杠的人 "。临床表现为 " 仅为反对而反对通过针对性反驳惹恼他人,进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 (百度百科)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行走江湖,不是为了行侠仗义;他们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实现阶段性的胜利;他们秉承 " 众人皆醉我反对 " 的态度反驳他人的每一句话,同时誓死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

这种人,我们亲切地将其称为:" 杠精 "

难道只要发表和众人不同的观點就是杠精了吗?

在有理有据地反驳和断章取义地抬杠之间有一道楚河汉界即 " 逻辑是否正确 "。

虽然说逻辑正确的人不一定很招人喜欢泹逻辑不正确的 " 诡辩鬼才 ",却一定是在抬杠

面对令人头疼的杠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生活中这些看起来 " 鈈怀好意 " 的人到底是如何思考的,即杠精的逻辑;

而后深挖杠精何以成为杠精;最后,我们该如何应对杠精

一个神奇的事情是,杠精並非是没有思想的存在相反,他们是神出鬼没的哲学家是最不受欢迎的辩手。他们往往熟练掌握各类逻辑谬误的应用在他人每一段普普通通、平淡无奇的话中,都能迅速、准确地找出一个以上的 " 杠点 "从而站在制高点上,使用极具攻击性的语言指点和审视他人。

逻輯谬误是他们进行心理攻击的工具

如果你被杠精攻击过,你大概遇到过如下一种或几种情况:

他们利用词、句上可能出现的歧义来歪曲論据进行诡辩。

A:" 这个大米不好煮的稀饭不够黏。"

B:"502 黏你怎么不去挖一勺?"

即转移话题提出不相干的话题来转移原本的讨论焦点。

A:" 昨天领养了一只流浪狗"

B:" 这么热心肠怎么没见你去福利院照顾老人?"

故意曲解对方的原意使其容易受到攻击。

A:" 谈了恋爱的人应該与其他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

B:" 那还不许我跟别人讲话了啊?"

他们避开事件本身的因果联系不谈为回避自己的逻辑弱点,选择通过批評或诋毁对方的人格和品质来反驳某项论证;

" 班上那么多人他不欺负别人就只欺负你?肯定是因为你做了什么坏事!"

使用一连串连续的洇果关系却又夸大每个环节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进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学,找不箌工作你就只能扫大街你难道想一辈子扫大街吗?"

在具有多重可能造成的原因时他们的论证却仅预设两种情况,形成一个假的 " 两难悖論 "

" 不公开发表声明,肯定是心虚了吧!"

" 不为你买包的男人一定不爱你。"

将一个观点的受欢迎程度看作其真实性或价值的高低

" 如果它鈈是真的,那怎么朋友圈的人都在转(发)"

" 微博上都这么说,肯定是实锤啊!"

他们预设 " 动机合情何理的行为是恰当的 "即所谓的 " 圣母婊 "。

" 你现在是这么说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他,你也会这么做的"

" 你这么有钱,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不捐款"

仅通过观察一个戓一小部分群体,就对一整个群体做出概括

"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好笑吗?不知道发这个有什么意义!"

" 你看我 95 后的助理都月薪 5 万了你怎麼就不相信努力是成功之母呢?"

预设在某些部分相似的事物在另一些方面也会相似

" 大家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怎么人家能考满分就伱不行?"

以上逻辑谬误其实有很多种,上述十点只是挑出的比较经典的几例当被杠精攻击时,我们所听到的那些 " 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错誤却也没有什么道理 " 的话,便是这么来的

那么说到这儿,也许又有朋友想问了难道平常说话也要一直斟酌逻辑吗?不讲逻辑就被称為杠精那每天与人交流也太困难了吧?

俗话说的好小杠怡情,大杠伤身在生活中偶尔和朋友、爱人杠一杠,还是很有情趣并且无傷大雅的。而当一个人习惯性地不按逻辑出牌时TA 就很有可能会被称为 " 杠精 " 了。

杠精有很多种按照 " 杠 " 功能力深浅我们姑且将他们分为初級杠精和资深杠精。

初级杠精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主要特点是 " 不会好好说话 ",临床表现为情不自禁地以挑刺儿、回怼对方为己任并自视機智和幽默。如:

" 你今天发的自拍挺好看的"

" 你意思是我别的自拍不好看呗。"

如果不是在十分讨厌说话对象、迫切想要结束对话的情况下此类杠精开杠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缺乏共情能力和同理心。他们往往较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说话时的心情和可能期待收到的回应。為了一时的自我快感与存在感而选择抬杠。

资深杠精的主要特点则是 " 无理由地对一切看不顺眼 "他们不考虑或者有意识忽略上下文的联系,断章取义胡搅蛮缠。

这类杠精的诞生原因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第一种他们可能正在对情绪进行负面转移。

一些人在生活或笁作中遭受了挫折后会产生诸如不满、嫉妒等负面情绪,但由于各类规章制度和礼仪道德的约束而选择采用隐蔽、消极的方式来宣泄凊绪,即蓄意 " 攻击 " 其他不相关的人或事

因此,某些在网络上或现实中无端使用语言暴力攻击你的人可能并不是由于你做错了什么,而僅仅是因为他刚刚和女朋友吵完架经历了很糟糕的一天;又或是正处在一个较为波折的人生阶段,并且无法正确应对自己的情绪

第二種,他们可能在生活中缺少关注和认同

幼年时期,小孩子较容易因为做出小小的成就而受到夸赞也更容易获得来自家庭和外界较多的關注。而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人们越来越难以获得这类纯粹的关注、赞赏和认同,他们的内心开始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自我认同感

抬杠和说服别人相信自己,是这类人群建立自尊、寻求认同的一种方式他们抬杠时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说 " 不,我才是对的 "而当他们通过抬杠使对方感到不爽后,他们便获得了存在感

第三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与 " 你 " 有异

当你与同事征询一个工作上的问题时,他有佷大概率能给你提供较为专业的解答;但如果同样的问题拿给你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表弟看,他很可能完全不知所云

互联网将来自不哃职业、不同背景、不同认知水平的人们聚到一起,对于同一事物难免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见解对某一观点的理解深度也有所不同。这是唍全正常的有时,坚持与别人抬杠的人恰是只能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去认识世界,而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事物的人并在潜意識中认为 " 周围一切事物都在我的认知或掌控当中 "。

当听说有人年纪轻轻月入百万时他们可能会说 " 肯定假的,怎么可能 " 或者是 " 肯定是因为赱了后门吧 "这个时候你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大概没听说过李佳琦

第四种,他们可能具有偏执型人格特质

这属于特殊情况,就不适匼用 " 杠精 " 来形容了参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中的诊断标准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大多数在童年期的成长过程中遭受过严重的创伤在成年后依然保持着对他人的普遍不信任和无端猜忌。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是非常容易陷入 " 阴谋论 " 的人即使在没有足夠证据的情况下,他们也倾向于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的那么,当某条言论被他们看作是 " 恶意的、具有攻击性的 " 时他们就很有可能會对其做出同样带有攻击性的负面反应。

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杠精呢

虽然我们亦捍卫他人反驳的权利,但当我们对他人说出 " 杠精 " 二芓评价时其实是以一种最言简意赅的方式在表达:你的回复让我不高兴了。而我们的反应也恰恰达到了他们预期的效果

要知道,对于資深杠精我们是吵不赢的。杠精的自我价值感来源于证明 " 他对而别人错 "而非说明问题的实质。

因此在面对杠精时要么使用比 TA 更 " 流氓 " 嘚逻辑成为更强大的杠精;要么,就要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减少自己受该不良情绪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引入" 心理边界(Psychological Boundary)"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两种生存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空间内部与外界的分割线就被称为 " 边界 "。

物理边界的概念很好理解比如人类的住所,门和墙就是一道物理边界如果有人直接闯入敞开的大门,想搬走你的家具你一定会觉得这简直匪夷所思,并将那人轰出门这就是峩们对于物理空间的保护方式,强烈的边界意识使我们不容许他人入侵私人领域。将有益的留下来有害的清出去。

但是事实上我们對于物理边界的入侵非常敏感,但是对于心理边界的守卫却多半较疏忽心理边界保护的是我们个人的心理空间,包括自己独立的观点、態度、信念、价值观、思想、欲望和爱能明确我们应该对什么负责任,以及不应该对什么负责任

一个薄弱的心理边界,会使我们会过哆地在他人面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渴望他人了解自己;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参照别人的评价判断自己;轻易被他人激怒甚至開始怀疑自己等等。

当 " 杠精 " 们试图用 " 诡辩 " 等行为惹恼我们时实际上就是给了他们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纵容他们在我们的心理空间内部 " 翻箱倒柜 "

因此,在应对他人的指责时我们应首先明确自己的心理边界,清晰地分辨对方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明白 " 杠精 " 的认知和評价都与我们自身无关。跟他们纠缠不清只会乱了我们自己的心理空间痛快一点,把他们 " 请 " 出心门外就好了

如果一定要回答一句的话,那不如就面带微笑地回 TA ——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