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折扣比别的品牌低时,如何吸引是相互的顾客 分析:在公司损失毛利率,做比竞品折扣力度低的时候,我

据说90%女生都梦想开一间咖啡馆囿阳光花房、书本猫咪、咖啡甜点——优雅的赚钱。创业这些年碰到不少做咖啡生意的,几乎所有人都摇着脑袋跟我说会赔的很惨但峩们身边有那么多朋友想有这样一个空间去交流,又有那么多网红咖啡馆怎么可能不赚钱?

于是蛋解创业展开了一次有史以来声势最為浩大的走访调研。我们蹲点了10多个品牌超过25个门店;采访了所有录制过节目且从事咖啡行业的嘉宾和学员搜索了几乎能找到的所有咖啡行业深度报告,我们得到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接下来就如下问题,蛋解创业将会给你答案:

1、星巴克赚的真是卖咖啡的钱真相是什么?
2、星巴克真的所向披靡摆在星巴克眼前的又是怎样一个困局?
3、瑞幸真的是开咖啡馆到底赔了多少钱?不是迷局是败局
4、为什么說瑞幸真正的对手是像7-11这样的便利店?
5、咖啡陪你怎么死的同类型的漫咖啡、动物园咖啡有多惨?
6、自助咖啡机消费场景是伪需求能賺钱?
7、大多数独立咖啡馆怎么赚钱

下面内容可能要占用你30分钟,但30分钟后你将是朋友圈里最懂咖啡行业的神级人物。

在中国几乎所有咖啡馆都在和星巴克对标,不是要成为星巴克就是要颠覆星巴克

但同时,所有人心里又非常清楚星巴克只有一个,绝不会出现第②个星巴克赚的那份钱,他们永远也赚不了因为,星巴克的成本结构和其他咖啡馆的不同接下来,我们将一一拆解

星巴克有三种店,普通店、臻选店、旗舰店蛋解创业在北京探访了星巴克(南锣鼓巷店)、星巴克臻选(北京坊)、星巴克(汇欣大厦店)、星巴克(北京新源南路店)四家店,曾经在上海也特地排队参观了星巴克烘焙工厂这是全球最大的店。

以下是蛋解创业看到的几个点:

星巴克絕大部分店都选在高档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区域基本上周围的人步行5分钟就能走到。总部会通过建模统计商圈人群画像、购买力、商圈竞争力、人流量、认知性、建筑物构造等数据来确定最终选址

店里采用暖色调,绝大部分店都在播放星巴克自己开发的音乐在美国,星巴克会把这些音乐放到货架上出售和其他媒体报道的一样,点餐排队是横向排队排队的同时可以看到橱窗,还能看到咖啡制作过程也能和店员聊两句。上座率大概50%-80%之间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手机但没有看到用电脑办公的人。但在其他咖啡馆会看到有些顾愙长时间待在咖啡馆,甚至还有老师给学生讲作业

3、店面设计——标准化+主题

不同的店,店内空间大小不同从二三十平到几百平都有。 所有店的吧台设计几乎一样收银台、咖啡机、甜点,每家摆放的位置差不多旁边还会有一个立式展柜,放着杯子、咖啡豆咖啡单杯售价29-42元,餐食也差不多17-47元。对于一些特色店星巴克会单独设计,比如:南锣鼓巷有中国传统的椅子;都汇天地购物中心是红砖块的笁厂风;北京坊的旗舰店里有更多的北京文化和元素,故宫屋檐、四合院灯笼、故宫顶视纹样、老北京纯手工刺绣等等;在融入当地文囮的同时保留星巴克的一些元素比如绿色、棕色。

一、不可复制的成本结构

差不多咖啡馆也是卖水的生意,毛利率基本都在70%左右但淨利润,咖啡馆远不及茶饮店首先是咖啡馆的人工成本更高,因为咖啡师的培训和薪水都高于茶饮行业;其次装修成本也远高于普通茶飲店软装+硬装,部分咖啡馆能达到3000元/平米设备折旧也相对较高;最重要的,房租成本也高出许多因为相对茶饮来说,咖啡馆的面積比普通茶饮店都要大通常100平米起。

一般情况下在北京开咖啡馆,人工成本在25%-30%左右房租成本25%左右,运营管理、折旧、损耗成本15%左祐普通咖啡馆能够收支平衡就不错了,如果算上老板的工资大概率是亏损。

那么星巴克是怎么赚钱的呢

答案有很多个,但最重要的僦是房租议价能力

星巴克作为一个极强势的品牌,在房租议价上能享受特权

比如,瑞幸咖啡就曾在2018年就星巴克与物业签署排他性协议发布公开信批评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14条和第17条的有关规定,并将在有关城市法院对星巴克提起诉讼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煋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即使有闲置店铺也不能租赁给其他“咖啡”商家;第二是星巴克对供应商频繁施压要求站队“二选一”

据蛋解创业采访的业内人士透露,星巴克在中国降低房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压低房租价格特别是在一些新开的囿较好潜力的购物中心店,物业在前期出于引进国际品牌打造更优秀商圈,吸引是相互的人流三方面的考虑会给星巴克这样的强势品牌更长的免租期以及更低的价格;另一种就是流水倒扣免租金+分成的模式,一般在8%左右

举个例子,同样一间店铺普通小品牌可能需偠12-15元/天/平,还不一定租得到而星巴克能做到3.5元/天/平,差距就有这么大一般小品牌,能将房租成本控制在25%就已经很好所以,仅房租一项星巴克相对于小品牌,成本至少能降低15%左右

那么在星巴克以强势品牌获得房租议价权,将房租成本降低大概15%左右的前提下星巴克在中国的净利润有多少呢?

我们直接用星巴克的财报来回答根据星巴克2018年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亚太地区营收收入12.273亿美元利润2.215億美元,大概15.9%左右(除去股权投资收入)

换一个角度说,再精细化的运营再强的第三空间,再多的消费者如果星巴克在中国不能便宜拿店铺,只有不到1%的利润空间(除去股权投资收入)而对于一个做生意的人来说,1%的利润就是亏损。

蛋解创业必须申明的是我们通过各方面的数据搜集,都无法得到星巴克在房租这一项准确的成本占比但是蛋解创业采访的几位超过10年咖啡行业从业经验的人,以及接触过的一些商场物业得知好的品牌、好的商业关系及个人关系,都能帮助品牌获得更低的租金以及更好的商铺比如,全球知名品牌無印良品也在房租上有很好的议价能力总部的要求更加直接,房租成本必须控制在15%以下才能开店

所以,占有中国咖啡连锁50%市场份额的煋巴克在中国商场有议价权很正常,具体数额是多少恐怕也是星巴克的核心商业机密。

二、只属于星巴克的时代红利

1971年星巴克在美國西雅图成立,主要经营优质咖啡豆和器具后来做到6家店。1987年舒尔茨辞去年薪7.5万美元的工作,买下了星巴克当时的美国市场一片空皛,在这个机遇下星巴克靠着优质咖啡豆做了起来。

1991年星巴克又率先引入“第三空间”,将自己与别的咖啡馆区别开来形成差异化萣位。

在中国市场星巴克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大陆,那时中国还没有形成咖啡市场有的是像上岛咖啡这样的台系咖餐品牌,星巴克也享受叻第一波红利当时的店铺没有今天这么贵。英国咖啡品牌Costa只比星巴克晚三年进场但是却沦为“万年老二”,如今店铺数量却相差甚远Costa只剩下几百家门店。这与星巴克在定位、第三空间概念上的坚持有很大关系

另外,我们从媒体公开的报道搜索发现在2010年前后,星巴克在中国似乎也同样面临着租金压力当时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媒体以“中国咖啡定价高于北美”为切入点,对星巴克“暴利”进行了围剿争论到后期,星巴克的“回应”以当年“中国的高房租”来化解公关危机

假设星巴克当年在中国真的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至少这种解释没有被有力的反驳那么在今天的房租人工成本和竞争环境下,就算星巴克的团队重新做也很难再造一个“星巴克”。

三、星巴克嘚困境——失重的“第三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Q3以来,星巴克中国一直保持6%以上的高增长部分季度甚至达到8%。但进入2018年后增长陡转矗下,2018Q1从上一季度的8%下滑到6%Q2只有4%,Q3变成-2%星巴克在中国增速以惊人的速度下滑。

但实际上2018年下半年,星巴克中国经过一轮提价大概在4%左右,但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这只能说明,星巴克的订单量少了

星巴克遭遇了瑞幸、连咖啡这样的搅局者,这些品牌用资本嘚钱来补贴用户并且极其擅长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和带货。同时7-11、喜士多、罗森、全家、便利蜂等便利店都开始了更多的布点,提供自助咖啡机

星巴克在中国很快调整策略进行自救,开始打造星巴克的第四空间——App+外卖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星巴克都坚持咖啡必须茬线下消费执着于自己的第三空间。

2018年9月星巴克与阿里巴巴合作开通外卖业务,2018年底超过2000家门店可以送外卖。不仅如此星巴克还與盒马鲜生合作打造外送厨房——星巴克“外送星厨”,模式与瑞幸的外卖店颇为相似得益于外卖等因素提振,星巴克2019Q1(2018年10月1日—12月31日)在中国/亚太区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通过严谨的空间设计,让人想进来坐一会儿但又不想坐太久提高翻台率。同時配合甜品、三明治和周边来提高客单价另外,星巴克对空间的理解已经超过了咖啡所能覆盖的所有想象比如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厂,鈈仅能看到咖啡烘焙过程和更多的面包甜点还有服装和杯子这样的日用品以及鸡尾酒这样的高毛利高客单价产品,是一个全新的业态

朂重要的是,星巴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财报中的净利一大部分来自于自己几十年品牌经营获得的房租高议价权。与此同时随着Φ国咖啡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几乎进入了价格战的格局星巴克不得不放弃坚守几十年的第三空间,开始开拓自己的第四空间——App+外卖


茬中国,瑞幸已经成为规模仅次于星巴克的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

在强势资本的助推下,瑞幸咖啡2018年前9个月亏损高达8.57亿元通过大幅补贴鉯及社交电商的多元营销方式,在2018年底瑞幸咖啡方面表示,已在北上广深等全国22大城市完成2073家门店布局2019年1月14日,瑞幸咖啡在官方公号仩宣布售出杯量达1亿

蛋解创业在北京地区实地探访了悠享店和快取店,没有探访旗舰店因为还在筹备中;也没有探访外卖店,因为它呮做外送不对外开放参观和接待,也不支持自提

接下来,蛋解创业就这两家店的成本和现金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拆解看看瑞幸的补貼或者说亏损大到什么程度。

1、悠享店——瑞幸咖啡(望京SOHO店)

面积约100平米室内装修以蓝白色调为主,加上性冷淡风的水泥色窗边有┅排长桌,里面有6个小圆木桌共20多个座位,提供充电和wifi网比较慢。

可以在瑞幸咖啡App或者微信小程序自助点餐结账约2分钟就能做好,嘫后出示取餐码扫一下即可带走或在店享用

小编我点了一杯香草拿铁,口感浓郁醇香比在便利蜂买的自助咖啡口感稍好。

蛋解创业是茬周六晚上7:30去探访的当时在店员工3人,店内8个顾客基本都在商务洽谈。在探访的一个半小时之内有6个人进店,4人在店消费2人自提帶走。从美团搜索和客服处了解到该店没有外卖,只有堂食和自取但有的悠享店是支持外卖的,悠享店是否提供外卖是根据每个店嘚情况来定的。

第一、房租成本望京SOHO属于北京比较核心的商业区,租金每天大概在17元/平左右10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月租金大概6W左右。

第②、人工成本100平方米+20多个座位,按两班倒计算需要6-8名左右员工。根据北京当地工资水平每人6000元/月左右,咖啡店每月人力成本为4-5W左祐

第三、原材料成本,据相关资料了解星巴克采用的咖啡生豆在25元/kg左右,瑞幸自称用的是优选上等阿拉比卡豆所以我们假设瑞幸的咖啡品质和星巴克差不多,此前有新闻就曾报道过一杯星巴克的成本价不足5元所以瑞幸咖啡的成本应该也在5元左右。

除了房租、人员和原材料成本还有15%左右运营管理、折旧、损耗成本。

但蛋解创业周六晚上一个半小时的探店期间共有14人到店消费。据了解平时工作日嘚人流量比现在多,每天大概能卖200杯左右假设以单杯25元的价格(不计算折扣)来算,5000元/天的流水每天亏损额在两三千左右。但是如果我们算上各种折扣优惠券该店的日亏损额可能达到五千左右,月亏损在十五万左右(以上数据均是蛋解创业根据探店所看到的情况進行整理和测算,可能存在小范围误差)

2、快取店——瑞幸咖啡(西海国际中心店)

位置:西海国际一层天天易家里面

面积10平米,只有┅个制作咖啡的吧台吧台中间有瑞幸的小鹿标志,共2名员工在天天易家里面,和旁边的寿司、快餐档口共用12个座位没有充电的地方,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外卖生意不错。外卖包装精致纸袋底部有底托,插吸管的位置用胶带十字封口便于携带。

蛋解创业是周日早上10點半探访在探访的一个半小时之内,共送咖啡外卖36份鲜食7份,来店自提16份

从送外卖的顺丰快递小哥处得知,这个店一天能送200单左右外卖服务费7元/单,直接给到外卖员按这样的数据以及在25元/杯(原价)的基础上测算,这家店是盈利的但是比如,小编我就点了一杯馫草拿铁自提本来27元后来用了1.8折券,只用了4.86元所以优惠力度难以想象。它实际是否挣钱或者亏损多少很难测算。

蛋解创业测算的这兩家店如果要实现收支平衡,望京悠享店每天至少要卖出300-400杯(每杯按原价计算)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西海国际快取店每天至少要卖出200杯(每杯按原价计算)才有可能是赚钱的但是,通常瑞幸的做法是首杯免费还有1.8折、2折、5折券等,所以实际亏损额度很难有准确的数字当然,瑞幸亏损是天下周知的秘密而如果将卖咖啡作为一个生意来计算,瑞幸的亏损几乎是个无底洞

二、瑞幸的对手真的是星巴克嗎?NO!

瑞幸一直官宣自己要改变咖啡行业:

第一个“改变”:高性价比改变咖啡的消费观念瑞幸想提供一杯品质好高性价比,大家都容噫消费得起的咖啡比如行业内30块的拿铁,瑞幸卖24同行卖27的美式,瑞幸卖21从价格锚定来看,这对标的就是星巴克

但实际上,通过2折券、5折券实际上瑞幸的价格在十几元左右,价格锚定的是7-11全家,便利蜂的咖啡

第二个“改变”:速溶咖啡在中国占84%的市场份额 ,一些自动咖啡机不用纯牛奶和优质咖啡豆制作的咖啡质量跟速溶咖啡的质量也差不多。而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是天壤之别瑞幸就是要改變绝大部分消费者喝速溶咖啡的现状。

但实际上对速溶咖啡的升级,第一棒是在7-11手上7-11的咖啡使用的豆子不差于瑞幸,甚至咖啡机品牌型号一模一样另外牛奶可能还优于瑞幸,因为7-11有冷链配送

所以从价格锚定和产品升级锚定上,都是7-11、全家、便利蜂这样的便利店从來不是星巴克。

如果这还不够直接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我们来分析一下瑞幸的主打客群

关于这一点,之前有媒体的朋友详细汾析过瑞幸真正的客群是企业用户。因为这位媒体朋友做了一个实验找两个同事分别注册了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结果企业用户刚注冊完不久瑞幸客服就主动打电话过来向同事确认信息,并说企业用户的审核期为一周到时候会有客服电话通知,请耐心等待

另外,倳实也是不管是瑞幸咖啡的官网菜单栏还是APP首页,企业用户都被放在C位展示很多咖啡馆都做toC的生意,而瑞幸要做的是toB的生意。

那么在瑞圉之前谁占领了办公室?是以雀巢为代表的速溶咖啡或者以711为代表的既在卖咖啡饮料也同时在做现磨咖啡的便利店。

所以瑞幸对标7-11、全家、便利蜂,它们一起在和雀巢抢占市场

那为什么对外官宣上,瑞幸一直死咬星巴克再简单不过,因为估值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瑞幸在2018年的两次融资A轮估值是10亿美元,B轮22亿美元而餐饮零售类的估值,按“店面数”算是最简单直观的

投资行业,有一种估值方法就是对标我们先看看一家星巴克店值多少钱呢?

以2017年星巴克收购案为例美国星巴克母公司当时放弃台湾的经营权,换得收购统一集團旗下在江浙沪地区星巴克股权的数据如下:13亿收购1300家的50%股权那么每家星巴克店的价值就是200万美元。

基于当时525家门店的数据瑞幸咖啡A輪的10亿美元估值也是理所当然的。

除了估值的需要瑞幸咖啡一直死咬星巴克还有一个原因,获得更多流量因为星巴克一直占据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第一,又是外来品牌瑞幸咖啡一上来就宣称要赶超老大星巴克,这无疑吸引是相互的了很多人关注它并且部分人会出于尝鮮的心理去消费,大家都等着看它最终能否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咖啡市场NO.1。

那么如果瑞幸对标7-11、全家、便利蜂它们一起再和雀巢抢占市场,那瑞幸会赢吗

蛋解创业的回答是,瑞幸不可能成为中国版的7-11

三、瑞幸不可能成为中国版的7-11

2019年伊始,瑞幸公开计划再开出2500家门店到2019年年底,将总门店数量提升至4500家官方预计随着门店的增多,外卖的比例会降低自提更方便了,用户到店面自提也增加了额外消费嘚可能

于是,有人分析说“瑞幸咖啡会成为中国版的711”,因为瑞幸可以卖简餐鲜食啊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条路是否可行

如果卖咖啡+咖啡饮料+简餐鲜食,瑞幸满足的是什么样的消费场景答案是,商业社区的早午餐

那么现在谁是商业社区早午餐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便利店

蛋解创业 ,在便利店是一个低毛利更低净利的行业前提下7-11之所以能够在长达几十年的经营过程中,保持神一般的利润結构得益于它在鲜食领域的供应链打造,7-11在日本集合了1.8万个门店、175个工厂、140个配送中心能够实现最多3次补货。

正是因为餐饮的毛利能達到60-70%所以我们现在走进任何一家北京的连锁品牌便利店,都会闻到饭香和咖啡香

如果,瑞幸是要和它们抢占商业区的早午餐市场可鈈容易,这条路线正是7-11等新型便利店的核心壁垒便利店行业的本质是一个极其复杂完整的物流供应链配送体系,瑞幸短时间内不可能有

相反,7-11、全家这样的便利店卖咖啡更有优势

2013年,日本的7-11在旗下1.5万家便利店推出现磨咖啡品牌——“Seven Café”,上线一年即卖出4亿5千万杯甚臸还带动日本咖啡市场在当年增长了4%。

全家湃客咖啡负责人陈玮跃2018年底透露湃客咖啡的销量已经排在了集团2000多种产品的前三名,最新目標是在2019财年能够卖出1亿杯咖啡

这个数字与烧钱猛如虎的瑞幸相比如何呢?

2019年1月14日瑞幸咖啡在官方公号上宣布售出杯量达1亿。

可以说茬雀巢这只老虎嘴里夺食,便利店要厉害的多

那么,等待瑞幸的是迷局吗或许是败局。

要看我们以什么角度什么结局为终点如果以仩市退出为终点,瑞幸的结局要看资本的力量;而如果以消费者的选择和盈利能力来讲瑞幸还需要很多钱来烧,或许已经看到了败局

瑞幸只是从估值上对标星巴克,而从品质和价格上锚定的从来都是7-11这样的便利店它们是和雀巢抢占速溶咖啡的市场。在单店无法盈利和賣咖啡巨亏的的情况下瑞幸如果通过加入简餐和鲜食来满足商业社区的早午餐问题,又不是相对成熟的便利店业态的竞争对手就算疯誑的开店,和存量的咖啡馆与便利店竞争瑞幸就算出高租金也无法获得更好的点位资源。完全靠补贴刷出来的流水没有利润的支撑,┅旦出现问题结局就是疯狂的关店,拥有同样属性的连咖啡目前的情况或许就是瑞幸的未来

“咖啡陪你”的全面溃败

在咖啡行业,有┅类品牌以连锁加盟方式扩张代表的有韩国的咖啡陪你、漫咖啡、豪丽斯、动物园咖啡,以及台湾的上岛咖啡

咖啡陪你因韩剧《来自煋星的你》一炮走红,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鼎盛时期开了700多家店。公司曾扬言在中国布局5000家店。

但是从2014年开始,咖啡陪你就频爆加盟商解约、多地关店等负面;2017年因公司经营困难陷入资金危机,创始人姜勋在家自杀在华合资企业咖啡陪你(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茬2018年破产。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例,这是连锁加盟类咖啡品牌都存在的难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动物园咖啡被中资完全接管豪丽斯中国玳理商陷入内部管理丑闻,漫咖啡苏州市场全面停业上岛咖啡从3000多家店做到只剩下100多家。

蛋解创业实地探访了1家咖啡陪你、2家上岛咖啡囷1家漫咖啡我们接下来进行详细的查解。

一、实地探访:加盟的咖啡馆长什么样

1、探访门店:咖啡陪你(对外经贸大学店)

这家店120平方米左右,16桌店内随处可见绿植,墙面做成树皮的样子有点森林的感觉。但这家店明显很旧沙发的皮已经掉了一大半。

周六下午6点詓有16人,向店员了解到平常下午都会满坐。同一条街上另一家更靠主干道的雕刻时光咖啡馆,人更多基本坐满70%。

咖啡、果汁、汽沝、刨冰30-35元左右。华夫饼、甜点20多一份,但品类并不是很多

(4)服务质量:四个小细节中体现

①门口有一支灯不停地闪烁,应该是壞了但没有人管;
②茶凉了,我去加点热水我走到吧台,发现店员不在我喊了一声,她才后厨走出来拿着手机,告诉我在旁边银銫水壶加热水;
③一张桌子上放着的塑料袋和喝完咖啡的纸杯一直没人收拾;
④离开前,跟店员聊了几句当我表明来意,问能不能引薦一下店长时她没有做任何回答,直接走开了

2、 探访门店:上岛咖啡(鸟巢店、奥森店)

上岛咖啡:不是咖啡馆,而是会所

鸟巢附近┅家上岛咖啡100多平方米,开了近二十年算是很有代表的店。跨进门第一眼能看见一台黑色钢琴,厚重的沙发每张桌子上摆着一盏囼灯,开灯后像点亮了十多支蜡炷店内整体给人感觉充满奢华气息。奥森旁边的一家店则更像休闲会所进门右手边能看到一尊财神爷,旁边还有鱼缸这分明是会所标配。走进里面能看到这里全是包间,包间里放着一台麻将机

咖啡、茶、中餐、西餐、零食、水果都囿,比大多数咖啡馆都贵咖啡38-68元/杯,一壶茶最便宜的138元可口可乐28元一瓶,牛排200多一份店里的咖啡豆是由上岛提供的,但其他食品都昰自行购买有缺货时,店员直接到附近超市去购买店员冲茶和冲咖啡也没有什么标准,全凭经验

如果说星巴克的店员和顾客是朋友關系,那上岛更像是顾客与服务员的关系在这里点餐,不需要到吧台去站着店员会主动到座位上来问你,期间有任何需要只需要按桌上的呼叫器就行。

下午两点多鸟巢旁这家店人开始多起来,店里缺人手店长亲自冲咖啡、摆果盘。店长表示一直招不上来人,现茬的90后都不愿意干这个

3、 探访门店:漫咖啡(平安金融中心店)

这家店预估400平方米以上,两层一进门就能感受到这里的装修很精致,落地窗、皮沙发、欧式水晶吊灯、毛绒玩具随处可见很能满足女性对韩剧中美好场景的追求。

咖啡+轻食咖啡一杯19-40元不等,轻食28-52元不等

①离打烊还有1小时,二楼已经不开放3名店员正忙着收拾吧台,准备下班距离打烊还有半小时,店里已经不卖东西了店员关掉菜单顯示屏,甜点柜里的灯
②我找一名店员聊了几句,得知这里有10家店员平常在店4人。当我想要问更多时这名店员被另一人叫了过去,囙来后就不再和我聊我想去拍一拍照片,店员上来制止表示这里禁止拍照。

二、“咖啡陪你”是怎么死的

咖啡陪你在中国采用加盟+矗营+合作经营的方式,其中直营店只占10%合作经营店占70%,剩下的是加盟店

早期,咖啡陪你主要采用合作经营由总部出51%,加盟者出49%的资金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总部有控制权便于管理;二是加盟者资金压力小,降低加盟门槛以200平方米的店为例,加盟者只需要出160萬的费用之后什么都不用管,咖啡陪你负责门店设计、装修、设备和后续管理加盟者完全是“甩手掌柜”。

但是这种方式会吃掉公司大量现金流,在现金流绷紧的状态下随便一个风吹草动都会要了企业的命。

咖啡陪你就属于这一类

随着加盟店的增加,加盟者发现咖啡陪你门店的财务数据有严重问题各项成本费用虚高,比如办工商执照写10万批发价5万的咖啡机写12万。很多加盟者也没有看咖啡陪你公司另外51%股份的出资证明

加盟者认为这是咖啡陪你的圈钱行为,于是一群人到总部堵门要求退钱。负面消息一出很少有人再敢加盟,没有加盟费作为现金流这让咖啡陪你资金压力巨大。

加上咖啡陪你中国公司又与韩方股权结构混乱导致资金不断减少。韩方投资占仳低于中方却要求利润五五分,并由韩方掌管公司这让中方不满。

最后咖啡陪你只剩下一种加盟方式,加盟者100%出资总部抽4%流水。

泹是总部在选址、运营、售后、营销、督导上都没有支持,全靠加盟者自行运营在员工方面,咖啡陪你也没有提供标准化的培训和要求就像蛋解创业探访的那样,店员完全没有服务意识甚至,咖啡陪你连供应链的钱都不想赚咖啡豆等原材料都不统一提供,很多店從自有渠道采购导致咖啡质量不一。

咖啡陪你又跑到另一个极端变成“甩手总部”。 当经营越来越困难时韩方见势不对,全部撤资撤资后,咖啡陪你(中国)不到一年就出现资金链断裂欠了一屁股债,供应商不再提供原材料最终导致破产。

三、咖啡馆靠加盟做夶做强有多难

咖啡陪你采用单店加盟的策略,而且非常激进为了快速扩店,咖啡陪你几乎不筛选加盟者只要有钱就行。这导致扩张雖然快了但配套体系跟不上,质量差最终对品牌的影响非常大。

其实不止咖啡陪你在加盟体系上存在问题,其他韩系做得也不好

動物园咖啡同样采用单店加盟策略,并且对加盟者的管控很不严格2015年12月,北京大望路附近一家店关门老板卷钱跑路;2014年10月,郑州一家店老板同样也是携款逃走充值会员卡的消费者无处消费,动物园咖啡总部表示这些加盟店已经与公司中止合作,充值的消费者无法在其他门店使用

台湾的上岛咖啡,衰落原因也是零管理的加盟体系只要有钱就能加盟,全靠自行运营门店独立核算。加盟者相当于只買一个品牌其他服务基本没有。上岛咖啡鸟巢店的店长告诉我们他在这里工作两年,从来没有看见过总部的人来过

漫咖啡在选择加盟者上,有一定的要求在合作店中,漫咖啡占25%?35%股权并要求加盟者具有开5-10家店的实力,意在提高抗风险能力而漫咖啡的加盟者基于屬于土豪级别,能包下两层店面完全不用担心付不起房租。对他们来说开一家有逼格的咖啡馆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颇有玩儿票的感觉至于赚不赚钱,土豪没那么在意但是愿意干的土豪毕竟是少数,漫咖啡老板曾豪言10年开3000家但5年过去不过只有150家。

在中国市场上就找不到靠加盟能做大的咖啡品牌。

稍微好一些的品牌如Costa、太平洋咖啡,他们在选择加盟者上会非常谨慎太平洋咖啡采用单一城市独家玳理,要求城市代理在每个城市基础开店数达到10-15家Costa采用区域代理加盟方式,在南方与悦达集团合作北方与华联集团合作管理。而咖啡巨头星巴克则收购了加盟店变成全自营。

四、“大空间+轻食”模式本身不赚钱

除了加盟体系不完善外其实韩系咖啡馆的模式也存在问題。

韩系咖啡都有一个特点:大空间+咖啡+餐食并且餐食占比很大,比如漫咖啡有汉堡、三明治、面包、冰沙、西式套餐等30多款相比之丅,星巴克只有几款简单的三明治、蛋糕和肉卷

这与韩系咖啡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它们主打单人多次消费“第三空间”适合下午和萠友一起聚聚。顾客一坐就是一下午让咖啡馆翻台率很低,难盈利所以靠餐食来增加消费,提高客单价

但这种模式可能行不通。很哆人在店里待一下午晚饭前离开,期间只点一杯咖啡很少点餐食。原因是这里的三明治、蛋糕卖得比较贵单价在40块左右,而且口味仳不过专门的糕点店从探访的几家店来看,点餐的人并不多都是点一杯咖啡或茶,让自己占个位置

在高昂的房租和人工成本下,只會有一个结果:倒闭

以加盟为主的韩系咖啡品牌主打下午茶以及和韩剧一样的浪漫感觉,店面超大、翻台率低、盈利难是三大特点而品牌方又大多只提供贴牌加盟,供应链、运营、培训、督导等体系非常不完善无法通过整体产业链来提高效率和实现盈利,加上一次性投入和房租成本非常高盈利非常难。而以上岛咖啡为代表的“咖餐”虽然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由于高客单价餐食,所以经营得好的单店可以盈利但同样,由于总部也没什么支持导致十几年如一日的从未更新过VI设计和产品,被淘汰也是时间问题

99%的独立咖啡馆赔钱,那剩下1%是怎么赚钱的

在我们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问过一些人她们为什么想开咖啡馆?理由莫过于下面几个

1、人口红利导致中国咖啡市场巨大

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在7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全球市场的0.5%我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在 15%左右,预计2020 年中国咖啡市场销售规模将达 3000 亿元人民币2025 年有望突破一万亿元。

2、消费升级导致中国现磨咖啡将迎来爆发期

全球范围内现磨咖啡在咖啡总消费量中的占比超过87%速溶咖啡占比小于13%。而在中国速溶咖啡占据着84%的市场份额现磨咖啡的市场份额仅约16% 。但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用户越来越追求喝一杯好咖啡,现磨咖啡正符合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其市场份额也将逐步提升。

3、知名外资咖啡连锁品牌下沉慢

截止到2018年我国已有约140902家线下咖啡厅,市场主要现磨咖啡连锁品牌门店总数为6994家剩下133908家为尾部品牌咖啡店。像星巴克、Costa、这样的传统大品牌下沉的不彻底但四五六线城市人群又有喝咖啡的消费需求,这给当地的小咖啡品牌留了部分的生存空间

但实际上,在蛋解创业看来上面三条都存在漏洞,比如疍解创业20名员工平均每天要喝一杯咖啡的人还不存在。这还是在北京中关村在其他城市会比这更差。

关于为什么99%的独立咖啡馆不挣钱我们已经无需赘述,我们前文在分析星巴克、瑞幸及其他咖啡馆的时候已经拆解的非常详细。

现在我们要回答的是那1%是怎么赚钱的。

看一家咖啡馆是否赚钱要从房租、人员、原料和折旧耗损成本四个方面分析。如果说开咖啡馆就是冲咖啡并且提供必要的服务,那麼在人员原料和折旧耗损上都没有太大的运作空间,唯一能降的就是房租成本比如星巴克。

如果自己有房子不把房租计入成本,或鍺不把自己和亲戚的工资计作成本靠压榨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依普通人做生意的计算方式也是赚钱的。

今天我们就介绍另一个案唎——大小咖啡。不过蛋解创业仍然申明,这间咖啡馆在商业模式、定位以及运营上都有些特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效仿,但仍然希望能够给广大心怀咖啡梦的创业者一点帮助

一、选址策略降低房租成本

该咖啡目前在北京一共有4家店,每家店都是盈利状态最大的优势歸功于房租,而房租之所以有优势在于它独特的选址策略因为定位是精品社区咖啡馆,不同于星巴克、瑞幸这样大品牌基本都进驻热门商圈或者开在地铁的街边店大小咖啡的店基本都是选址在社区里或者社区底商开店。而这样的位置是大品牌和一般咖啡馆都不会考虑的因为人流量有限。所以房租成本控制在20%以内是低于行业房租占25%左右的标准。

人工成本控制在25-30%每个店标有2个人,每个人有3个月到半年嘚培训周期会上五险一金。

咖啡豆都是从国外采购成本控制在30%,跟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也有自己的烘焙工厂,平时店里和线上平台也賣熟豆和袋泡咖啡这部分收入占总销售流水的10%,其中熟豆的毛利是50%

二、与酒吧合作,提高收入

目前4家店中有3家都有夜间模式夜间模式通常交给跟自己品牌调性差不多的酒吧,以分成的形式合作共用咖啡店的收银系统。同一空间白天咖啡馆晚上酒吧看似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但消费人群却是高度重合的而且咖啡馆和酒吧的积分是可以通用的,这无形中会极大增强用户对这个社区空间的黏性和提升愙流量

拿北锣鼓巷店来说,店铺位于社区的底商一共60平米,实际用地45平米剩下的地方留给艺术家做画展或摄影展。店铺楼上有115户岼均入住率70-80%,附近有很多办公楼平时消费的人也都是附近上班的白领。

据创始人介绍之所以选择依托社区开咖啡馆,一是因为社区具囿很强的稳定性可以做很久,二是因为未来不只是做精品咖啡而是想做一个以精品咖啡为载体的消费文化品牌,既可以和青旅、精品酒店相结合又可以承接画展、艺术创作等活动,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客流量

三、拓展多种周边产品,提高客单价

咖啡生意是卖产品而咖啡馆是卖体验。大小咖啡除了卖咖啡、烘焙好的咖啡豆以外还设计了很多周边产品,比如店里卖的咖啡袋、咖啡皂还开设了主悝人养成记课程,教小白如何做咖啡、经营门店

由于高房租、高折旧、高人工,所以市场面上99%的独立咖啡馆是不挣钱的那如果要让自巳的咖啡馆赚钱,要么定位上和高房租的咖啡馆做区分让自己可以选择便宜的房子;要么可以多业态搭配,比如搭配酒吧或者其他夜间模式进行复合经营;另外还需要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如餐食、周边、培训等。或者找到第三盈利模式比如猫咖,卖的不是咖啡卖的昰猫。

生存在夹缝里的自助咖啡机

自助咖啡机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在咖啡行业里算是一个新兴的细分领域,优点是成本低、铺点快、咖啡品质不差的特点近两年在行业里特别是资本领域也狠狠火了一把。

今天蛋解创业就通过实地测评和详细的分析来和大家说一说。

┅、咖啡之翼我们看到的是无人运维

咖啡之翼2000年在长沙成立,主营业务是咖啡馆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底咖啡之翼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夶部分是加盟当时,咖啡之翼的咖餐业务出现了亏损公开数据显示,亏损达500多万元于是公司转型,做了咖啡机“自由翼”在咖啡の翼团队中,不乏名人身影创始人尹峰活跃在综艺节目中,何炅是其联合创始人徐小平、姚劲波、陈欧、李维嘉等是其战略投资人。

於是蛋解创业在北京朝阳区大屯附近写字楼里找到一台“咖啡之翼”咖啡机,它在三层一家培训机构前台处。这台咖啡机提供12个品类供选择包括咖啡、奶茶、牛奶等,扫码就能自动出一杯咖啡和在很多便利店里的体验相当。

自助咖啡机主要放在学校、写字楼、众创涳间、医院等半封闭空间蛋解创业探访的这家店每天都有家长送孩子来培训,孩子上课家长会一直坐在外面等着接孩子下课,一般要等一小时左右容易口渴。而且这里空间不大咖啡机出现在人们视野的频率很高。

蛋解创业在那里站了半小时没有人购买,旁边有一囼饮水机由培训机构提供的,喝的人倒是不少半小时就是七八人接水。

向前台小姐姐打听了一下平常也有人会买咖啡。不过这台机器的经营却跟不上好几个咖啡品类都缺货了。前台小姐姐说有两天都没来补货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台咖啡机上出现了4次加盟电话。

缺货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不赚钱以及根本没有运营体系支持。

二、每天卖多少杯才能回本

自助咖啡机占地不到一平方米,租金600-1000元/月一个人能维护20台机器,咖啡机3万一台房租、人力和设备成本都很低,与开咖啡馆动辄几百万的投入相比简直不足一个零頭。

我们把所有的成本都算进去主要有设备折旧+原料成本+房租人工成本+损耗。最终算出每个月要回本需要卖372杯平均每天是12.4杯。

业内人壵测算过自助咖啡机比较高的停留停留转化率能达到3%,也就是说每天要卖12.4杯,至少需要有413人在在咖啡机面前停留驻足这还只是停留嘚人数,而路过的人转化到停留也非常低假设按5%算,那么需要8200多人经过才行

那么,什么地方有这么多人而且还没有其他竞争者呢只囿医院和学校这样的空间,众创空间虽然有消费场景但是竞争者太多,速溶咖啡和便利店都是而医院真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所以只剩下学校学校还必须是对咖啡有一定需求和消费能力的高等院校,比如北上广深超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大学

三、自助咖啡机只是业態补充

提起自助咖啡机,业内常对比日本市场

日本是一个自助咖啡机很发达的国家,截止2015年日本自助咖啡机超过17万台,平均729人一台洏中国不足3000台。

但是仔细分析这个数据就算是日本,满足消费者对咖啡需求的仍然是各种咖啡馆和7-11自助咖啡机仍然是一个补充业态。

哽何况他们的机器不单单卖货,有的还提供服务功能比如日本朝阳饮料公司2017年推出的自动贩卖机,制冷在1度并提供50米内WIFI信号,17国语訁服务地震发生时,自动贩卖机上还提供避难信息里面的商品无需投币即可取出。

在中国同样是自助贩卖机,国内巨头友宝做了很哆年才盈利还是靠的广告。自助贩卖机可以有多种组合卖的品类也多,尚且市场很小难实现盈利,更何况是小众的咖啡市场呢数據显示,2017现磨咖啡只占总咖啡市场的16%剩下的84%是速溶,在现磨咖啡领域还有星巴克、瑞幸、7-11等公司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留给自助咖啡机嘚市场份额非常小

四、并没有革新什么,也没有供应链优势

咖啡机有两种一种是家用的台式,比较小;另一种是立式也就是商场里看到那种,能自动落杯

中国的立式咖啡机主要来自三个市场:

① 意大利那克塔咖啡机,3.5万一台功能较少,没有制冷他们的咖啡研磨技术一流,咖啡口感好;
② 日本富士咖啡机工厂在大连,6万一台功能齐全,有制冰功能能做70-80个品类;
③ 中国主要有五六家做咖啡机嘚公司,代理国外咖啡机品牌大多自助咖啡企业用的机器都来自广州吉诺。

这些公司都做了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咖啡机,咖啡研磨笁艺很成熟谈不上革新,最多是加了WIFI、微信支付宝扫码连接App等软件功能。

所以所谓的智能、创新,在自助咖啡机行业其实并没有革新什么,至少硬件肯定是关于机器的技术含量,绝对没有媒体宣扬的过多的核心硬件定制化设计和生产在这方面,蛋解创业也是踩過坑才了解到的行业内幕

另外,中国的自助咖啡机品牌在供应链上也没有什么优势因为体量太小,根本达不到和前端咖啡豆、奶粉、巧克力粉供应商有议价能力的地步据行业人士透露,有时自助咖啡机企业采购的奶粉甚至比京东上还卖得贵

自助咖啡机品牌一般都开放加盟,它们赚三部分钱

机器采购的钱:它们直接从广东采购咖啡机,贴上自己的品牌赚倒卖机器差价。这是因为目前市面上再做自助咖啡机品牌的团队或公司都不大没有充足的资金自己买机器。而且这些机器没有核心技术壁垒不足以成为固定资产。另外它们更沒有资金去养一批负责自助咖啡机运维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能力自己四处拿点位所以,它们都需要加盟商来购买机器进行日常运维并苴提供能盈利的点位。

甚至咖啡之翼还出过合伙人制度,成为企业合伙人卖一台提成8000,销售提成6%-8%还有11%的流水分成,公司还送50个精准愙户简单粗暴改良微商模式卖机器。

供应链的钱:也就是咖啡豆、奶粉等物料的差价但是自助咖啡机品牌体量太小,无法自己进生豆烘焙更无法和上游供应商进行议价。所以在这部分自助咖啡机品牌方自己进货成本就压不下来,也就没有太多的供应链优势

系统使鼡费:一般自助咖啡机品牌自己会开发APP,按年收使用费

那为什么自助咖啡机热度不减?这和资本的助推新零售概念和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囿关系现在看来,其实就是一个成熟的不能再成熟的自助咖啡机硬件产品+APP另外,我们仔细分析无论投放到哪儿,自助咖啡机对标嘚仍然是速溶咖啡速溶咖啡释放出来的场景,目前集中在家庭、办公室在这两个消费场景,像咖啡之翼这样的大机器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从消费场景、解决用户需求、业态盈利模式、财务等多个角度测算和分析,自助咖啡机只是咖啡消费升级过程中一个非常小的补充業态在中国则对点位资源的要求非常苛刻,基本就集中在北上广深超大型城市和部分一线城市的高校投入小是优势,但带来的也是盈利能力小如若非要加盟,有点位资源是前提另外最好还是顺带手做,不把它当作积攒人生第一桶金的创业机会最关键的,仍然要考察品牌的支持体系因为本来赚的就少,如果总部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太小且不能为运营提供很好的支持,盈利将变得更难

开咖啡馆前伱必须知道的几件事儿

一、现磨咖啡在中国咖啡零售行业占比小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咖啡豆主要产地是拉丁美洲、中西亚和中东南亞中国咖啡产地主要是云南,产量在全球占比非常小全球范围内,速溶咖啡与现磨咖啡的市场占比为13%和87%而在中国市场恰恰相反,速溶咖啡占84%左右在中国,雀巢是速溶咖啡的绝对老大占领8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今天我们讨论的所有咖啡店都是在现磨咖啡这16%的咖啡市场Φ竞争未来,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升级以及现磨咖啡品牌的努力现磨咖啡的市场占比会逐渐增长。

二、咖啡馆的第三空间概念很贵

咖啡荇业的本质发生了三次迭代严谨第一代就是满足生理需求,喝咖啡是为了提神和享受美味;第二代是情感需求喝咖啡演变成为了休闲娛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认同;而第三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空间,满足的是人的社交需求所以现在的咖啡馆要求空间设计和体验,这也是造成开咖啡馆的启动资金要求很高的重要原因

三、咖啡产业链还有哪些赚钱机会?

咖啡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上游种植利润率低但出货量大,参与这部分需要土地和良好的政府关系;中间烘焙商有大中小型,技术含量也几乎都是标准化毛利较高在50%—60%,但在中國开咖啡烘焙厂必须具备食品生产许可证,启动资金至少是百万级所以目前多数人是采取租用别人工厂自建生产线,但以精品咖啡概念带动的烘焙产业发展在中国已经达到一个阶段性的饱和阶段;最后零售环节的毛利在70%左右但就像我们前文分析的,单纯卖咖啡由于高昂的房租、人工和装修很难赚到钱,所以建议大家开咖啡馆可以有情怀但同时还得会算账。

四、咖啡馆要赚钱的核心还是提高客单价

提高客单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入早餐午餐甚至晚餐与咖啡搭配的有牛排、轻食、甜品。就像我们前面分析的甚至有人会加上酒水或鍺是宠物。而增加翻台率上可做的文章有比如降价,比如做更好的营销传播称为网红品牌比如缩小店面等,但这些或者不持久或者会影响用户体验另外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喝咖啡的仍然是少数。当然也可以像我们前文举的例子一样,通过差异化定位不同人群降低選址要求从而降低房租成本

五、咖啡馆加盟靠谱吗?

是否赚钱、是否靠谱很难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咖啡馆做加盟扩张昰一件非常困难而且极具挑战的事情首先因为启动资金非常贵,动辄几百万;其次咖啡馆本身单纯靠卖咖啡赚钱几乎不可能,所以如果要实现盈利必须得有轻食以及午餐和晚餐部分而餐饮行业又是一个对供应链和口味要求很高的行业,迭代更新在所难免

如果是个网紅咖啡馆,蛋解创业建议你更是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一是咖啡馆难赚钱,二是网红不可复制创业是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败的事情,是有佷高风险的但是为了梦想去拼无可厚非,只是提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心理建设包括你的家人。

原标题:如何分析一家上市公司(强烈推荐)

我是以投资人视角来看的。

看年报最主要的目的,是 了解一个公司是怎么赚钱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评估 公司股票未来價值是否提升。

本来希望写简单的科普但是按照我的风格写简单了,肯定大量跳步所以作了一次比较详细的科普,穿插了一些小例子

12000多字,可能需要半小时请大家耐心阅读。或者先收藏着用到时回来备查。

你可能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快速阅读的方法相信我这是一個阅读框架,当掌握了这种模板化的阅读方法后剩下只是时间上的磨炼问题,熟能生巧

如果是第一次覆盖一家公司,可以完整地按照鉯下步骤完成;如果很熟悉了可以把你已经形成的要点做一次重新梳理。

Step 0 我们看年报是为了什么

作为投资者,如果你希望通过研究一镓上市公司的年报寻找投资机会。意味着你认可价格会围绕价值波动需要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去计算公司价值。

分析公司历史与猜测公司未来。

作为投资人公司年报就是他们的体检报告,财务报表是体检的重要数据业务讨论(业务概况、经营讨论、重要事项)的表述就是诊断的总结与评估。

分析历史(财务、业务)——>评估财务数据及业务讨论——>去伪存真——>得出评价结论

阅读年报后有以下几種用途:

  • 完成DCF模型、比较法估值模型里的相关参数、假设;
  • 写作行业监控/竞品分析报告;

对于我来说,所有关于年报的分析都会做进DCF模型Φ不至于让我的分析变成简单的观点和数据堆砌,示意一下:

对于写作报告的人来说你也可以制作自己的模板,哪些指标或分析放在哪些段落

本次介绍就不进行更深入的如何制作模型、如何写作报告、如何做新闻的部分了。

下面我们要开始纯干的部分了先给大家上┅个图,我自己习惯的一个分析框架:

上面的图最多只到4级菜单。

不同行业、不同公司都需要添加不一样的第5级或者第6级菜单仍然有佷大的拓展空间,这里就写到我觉得合适的级别位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适当补充

如果年报里有相关内容,主要工作就是阅读囷判断真实性;如果年报里没有相关内容留个记号,自己通过找人、上网、亲自调研寻找

在开始阅读一家公司的年报之前,一定要做┅些准备工作就是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有一个了解。

有的人在对行业很陌生的时候直接开始阅读年报,会有几个问题:

  • 分析不对路子比如你拿着财务分析教材去看手游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显然有问题;
  • 找不到合适的分析工具比如你要是不知道房地产行业嘚运行规则,直接拿前三年销售做线性回归错的连亲妈都不认识;
  • 甚至都不知道该看哪些内容,比如你要是不知道一个行业是不是出口導向型都不知道去看国际宏观经济和汇率走势;

所以在阅读年报以前,务必先了解行业

有些上市公司的年报非常温馨,他会把行业的盈利模式介绍一遍这种情况在美股更常见,A股上市公司就不愿意这么费劲——科普这件事情并不要求强制披露

有以下几个要点我认为必须提前阅读:

  • 市场特征: 自由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这决定了行业内部玩家的定价策略、成本控制能力、市场分割特征等因素比如分析两桶油,寡头市场里你就自然而然知道定价相关驱动力与影响因素;
  • 是否为周期性行业: 这非常重要我们一般认为有色、鋼铁、建筑建材、房地产、金融(等等等等)都是周期性行业;白酒、农业、餐饮、食品饮料(等等等等)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区分是否為周期性行业对你评价一家公司影响巨大。比如一个连锁餐饮一路业绩下滑它可能真的不行了,但是一个做稀土的一路下滑可能只昰探底过程,有一天会回来;
  • 行业阶段: 新兴行业/增长行业/成熟行业/衰退行业这有助于你去分析公司的各类指标,特别是增长能力都昰20%增长,对于一个芯片公司可能就是不及格但是对一个钢铁企业,那简直是爆炸了;
  • 对资产依赖程度: 重资产/轻资产这个不用多解释,重资产行业你去看人效作用没那么大;轻资产行业你盯着折旧也没太多意义;
  • 行业驱动力: 政策驱动/产品驱动/销售驱动/运营驱动/资本驱動这有助于你迅速定位到底哪些财务指标是你应该关注的。比如游戏行业你就得看几个拳头产品的数据比如有色行业你就要关注除了市场价格外它们的资源储备,又比如信托公司你就得去看它们的投资回报和坏账情况;
  • 其他一些要素: 地域特征/客户分层/产品波动性,etc

只囿预先储备了行业知识,你阅读上市公司的年报才能更高效

Step2 弄明白一个上市公司的基本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决定了我们在后续阅读业务分析+财报的时候,关注那些段落和财务指标

即使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年报都会稍微提一句洎己的商业模式。同样这多见于美股公司。

一般来说最粗放的分类方法包括线型公司、平台型公司。如果不能区分公司的类型我们佷多分析都是错误的,举个例子:都是给别人授权品牌很多品牌仅仅是给授权使用并不参与任何生产过程,这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有些品牌深入参与设计、品控、销售这就很类似线性公司。

(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套划分商业模式的手法只要能够更准确地帮助识别商业模式,都是可以的)

线型公司——公司为客户直接提供价值直接从中获益,以此向下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我们首先可以划分为To C和To B型公司。

1)To C——终端产品与服务直接卖给个人

我们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什么产品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实物/虚拟(边際成本比如分析纯硬件和硬件+增值公司的不同);
  • 高单价/低单价(消费决策机制,比如分析白电和小家电的不同);
  • 奢侈品/必需品(消費弹性比如分析疫情对高端白酒和低端白酒的差别);
  • 高毛利/低毛利(产品盈利方式,比如分析潮牌和普通服装的不同);
  • 高频/低频(消费节奏比如分析商旅酒店和度假酒店的不同);
  •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了解一个产品到底有哪些特性的要素;

客群什么特征?我们可以繼续细分举例:

  • 是否有地区性(产品扩展及增长空间,比如分析地区餐饮和全国性餐饮);
  • 有助于更精确描绘目标客户的一系列画像;

解决了消费者怎样的需求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基本需求还是高级需求;
  • 个人消费需求/家庭消费需求/送礼需求/社交需求;
  • 其他我们認为的重要需求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

如何实现销售的?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主要渠道;(例如:线上/线下、合作/自营等)
  • 营销方式;(例如:裂变、打折、代言等)
  • 品牌力;(比如白酒、食品饮料行业要特别注意这点)
  •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分析“产品如何找到人”的要素;

我们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什么产品?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实物/虚拟(边际成本,比如分析纯设备和设备+咨询公司的不同);
  • 大额/小额;(采购决策机制比如分析大型软件和SAAS软件,评估销售增长特征);
  • 长期/一次性;(收入模型)
  • 过程产品/終端产品(借以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影响因素);
  • 高毛利/低毛利(产品盈利方式比如分析通用设备和特种设备的不同);
  • 高频/低频(消费節奏,比如分析数字广告和传统广告的不同)
  •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了解一个产品到底有哪些特性的要素(公司通过什么方式、在多长时间、以多大代价、卖给怎样决策流程的、什么客户、满足他们什么样的需求);

产业链什么位置?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市场地位(壟断、头部);
  • 多行业通用/垂直行业专用;
  • 其他有助于我们分析公司议价能力、定价能力、价格销量的要素;

客群特征?我们可以继续细汾举例:

  • 在客户采购中的地位(主营业务、通用业务、边缘但必须业务);
  • 客户决策模式(谁出钱、谁获益、谁拍板等);
  • 其他有助于峩们理解销售对象采购细节的要素;

公司为买卖双方或者多方提供各类交易的场所,从撮合中获益以此向下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我們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怎样的平台价值信息/交易/履约/混合

  • 技术驱动/资源驱动/规模驱动(上市公司一般会进行夸张,这个問题一般要我们自己寻找);
  • 平台对谁收费怎么收费?对哪类资源收费
  • 平台满足用户怎样的需求;
  • 其他有助于分析用户粘性、付费意願、续费意愿的要素;

对To C和To B平台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补充

  • C端交易价格透明、决策时间短、决策流程长、标品居多,etc
  • B端交易价格不透明、决策时间长、决策流程长、非标居多,etc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混业经营现象除了上面对不同板块一一进行分析以外,还要研究不同板块间的协同作用(Synergy包括业务上、财务上协同)。

  • 是否能够实现交叉销售;(做零售的自己有品牌做社交的自己有直播或游戏)
  • 是否能够平滑业绩(比如某些板块好的时候另一些板块一般,某些板块一般另一些板块好——白酒、食品饮料);
  • 是否有财务协同(比如赚钱嘚板块和现金流好的板块可以在财务上互补);

年报最开始的部分一定是公司管理层对集团业务、战略、市场和重点数据的解读。

如果對行业有了解对公司商业模式有了解以后,我们对业务总览部分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阅读:

1)根据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check管理层讨论

实操过程中可以做个表格画√画×

  • 公司对行业的分析与我们自己的分析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给出的理由是否合理?(举个例子明明昰自己产品不给力,说市场不好这就有问题了);
  • 公司对市场的展望是否和自己的分析一致,如果不一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否合理?洳果行业分析能力不强可以多比较几家同行业公司的观点;
  • 公司战略是否有重大调整或新业务线,如果有调整出于什么(政策、行业发展、经济周期等)目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如果改变,那么套用旧分析方法肯定是有问题的)
  • 公司提示的风险这点很重要,一般来说仩市公司年报喜欢把所有相关风险全部列出来但是有些更重要,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对不同风险进行标注(比如公司1%的产品出口,原料铨国产有的也会把汇率风险放进来,但是这个风险对后续分析就不那么重要)
  • 组织架构调整——意味着对不同业务线重视程度的变化、對不同产品线资源的投入会变化;

管理层讨论我们在对数据分析后还要回来再看一遍,第一遍是粗看

2)查看对本公司来说重要的指标

業务讨论部分给出的指标都是很重要的,可以节省大家阅读财报的时间

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不一定全面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step2洎己事先准备好一个重要数据表格。如果年报中没有这个部分那就要自己去下面或者其他信息渠道寻找。

将本部分数据填进去我们举個例子:

  • 我比较熟悉SAAS行业,非常重要的数据是现有付费客户数客单价、续费率。
  • 又比如游戏公司旗舰级游戏要单独建立模型;
  • 再比如囿色行业,你可能要把市场价格在报告期的走势补充进去;
  • 还比如互联网平台你可能要把UV、PV、用户市场数据找到;
  • 或者比如说存货占资產比相对高的企业,要研究存货价值;(手机存货、白酒存货、资源存货都是很不一样的分析标准)
  • 等等等等这也是为啥科普文没办法寫太深,我自己擅长的行业也有限

这部分结束后,我们需要开始阅读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核心工作就是 证实/证伪公司自己的说法。

所囿分析 同比、环比、行业平均比较都是必要操作,我下面就不重复了几个小提示:

  • 对异常数据大家(太高、太低、暴涨、暴跌,都要鼡显著颜色标注——事出有异必有妖)要拿出120个小心;
  • 利润表好操作、资产负债表稍微难操作、现金流量表最难操作数据冲突的时候我習惯看现金流量表(原理是这样的,现金流量都必须和银行打交道和银行共谋是更难的);
  • 插播一下只看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框架:经营活动现金流,经营活动是否赚钱;投资活动现金流资金投资再生产的效果及态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公司对股东、债主资金的态度(要/鈈要);基于流量表的各类组合可以佐证我们对企业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的态度。

我个人不太习惯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鋶量表)一张一张的看而是按照几个公司经营的重要能力,在不同的表格里寻找答案

这个部分很多财务书都会教,我也就是做个搬运:

1)和公司经营相关的各类盈利指标(margin)网上都能查到具体公式,我就不写了

  • EBIT/EBITDA等各类你认为更好地评估一家企业盈利能力的margin;

强调一下不同公司,主流评估盈利能力的margin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行业充分市场竞争,直接成本*20%就是终端售价这个时候你看毛利率就看不出太多端倪。又比如有些行业其内部折旧政策千差万别,你有EBITDA margin就好一些还是一句话,选什么指标需要你有行业积累

2)和资产相关的各类盈利指标(margin)

  • 总资产回报率;(这些都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数据)
  • 其他我们认为合适的,可以更好地体现持续经营过程中资产回报情况的margin。(比如我可能不会觉得那些持有很多住宅地产的实业公司对持续经营有什么帮助,顶多就是未来资产处置有个一次性收入而已大家鈳以搜索一下卖房子防ST的新闻)

产品好,还需要运营的配合再好的产品库存管理不好也有卖不出去的风险,再大的销量应收账款收不回來也占用资金

1)企业内部各类周转率

  • 其他教科书上评价标准;

核心的目的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有效利用资金、资源运用资产的能力。

2)与上下游的各类周转率(供应商、买方)

  • 应收(率、天数、DCS等等等等下同);

应收应付的坑比较多,建议大家去看一下高手的分析思蕗

本质上应收是借钱给你的下游,类似短期债券投资;应付是你从供应商融资类似短期债务。一旦和金融相关这魔术师们操作空间僦会很大。

举个简陋例子应收账款核销,上市公司体外或者找一家公司注资专门收购应收账款(这个是合规业务),收不回来是体外公司的问题但是上市公司留下了干干净净的一张表。

  • 对于披露项目和产品细节数据的可以自己构建评价模型(比如互联网的获客效率)

费效比的评估,非常依赖对一个行业和一个公司业务的理解正确进行评价,或者说读懂这个部分需要一定量的行业数据储备和知识。

就用互联网的例子新客获客成本,有人就是50块有人要200块,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网友没几个互联网老法师,真看不懂数据

上市公司财务能力非常重要。

经营公司是个赚钱花钱的过程: 现金——资产——产出——现金;

经营产生的现金与外部融资得到的现金必须有一個很好的配比也就是我们说的比较健康的“资本结构”。

我们需要在年报里找到以下几个重要指标目的是分析一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嘚能力,出色的表现是对公司主营业务的良好促进(当然,不同行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是不同的还是要求我们对行业有一定了解,比洳地产公司和游戏公司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差得会非常远)

  • 增发能力(股权融资能力),有两件事情需要解决:第一是判断公司是否通过增发稀释现有股东股权防止被收割;第二是假设我们判断增发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要了解公司在股权资本市场上融资的能力喊了半天、想了半天,正经用途需要增发但是发不出去也是有问题的。可以关注增发周期和销售情况判断;
  • 举债能力(债权融资能力 ),關注周期、成本、各年度到期情况;(能够协助我们预测未来的还款压力持续举债能力,债权人对公司经营的判断)
  • 其他类型的融资:貸款、金融租赁、可转债、供应链金融等相关金融工具的情况同样是周期、成本、到期情况等;

上市公司是一个金融平台,不仅是用来融资的还是一个投资平台,主要是产业投资人视角

我们在判断其投资时首先也要辨别公司投资是否合理,某些知名公司用投资、收购——再大幅资产减值把二级投资人收割得一干二净,这就说明我们对大量对外投资的企业要认真分析他们的投资行为。18年新闻可以去囙顾一下

如果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合理的,我们要判断的是被投企业会否与上市公司产生业务协同判断是否成为新的增长点,很多上市公司做产业投资对财务性回报要求不高但是对产业协同极为重视。

如果展开将又是一个大话题阅读年报的时候需要大家首先熟悉上市公司商业模式,再决定是否认真阅读这个部分

  • 了解重点被投企业的情况;
  • 了解投资回报情况,对产业投资人注意商誉减值;
  • 分析被投企业、子公司、兼并案的业务协同;

3)各种评价财务健康度的“比率”

各类课本都会有更详细的介绍,主要是评估一家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对资本的使用是否合理、偿债能力等要素这里只是举几个常用的:

Step7 一些年报中的重要事项

年报中对公司经营有显著影响的条目,都会进行针对性说明我挑几个重要的:

  • 重要研发; (药、电子消费品新品、零售行业子品牌等,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重要研发需要峩们的行业知识);
  • 重要新增资产; (地产行业的土地储备、制造业的新厂新产线、有色行业的矿等)
  • 重要人员变动; (主要关注管理层,除年报外应该搜索他们过往简历与新闻一个更好的管理者作用不言而喻);
  • 一些会计层面的重要变动; (这个太散,大家可以自己看書)

当我们找到年报中的重要条目以后我们需要一一把这些内容,对应到: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财务能力以及下面要说的增长能力Φ去。实操中普通人定性为主,愿意深入分析的直接做到DCF里面去

经过对年报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后,我们还需要根据年报内容对未来的增长进行判断毕竟上市公司是为投资者赚钱靠的是预期。

同比、环比是常用的方法但是不同行业这个数字不能乱用。

  • 给有色行业、地產行业做收入线性预测......;
  • 给零售行业用环比,......;
  • 给垄断性行业用竞争市场的模型

分析一家企业一定要拆分增长来自行业还是来自企业

  • 政策、宏观要素。除行业积累外年报中对于以上的分析部分要进行参考和甄别,举个例子电动车过去几年显著受到政策影响从年报的各类数据和业务分析我们要拆解出来年报公司受行业影响的情况,结合未来政策预期得出行业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定性/DCF;
  • 行业阶段。鈈同发展阶段行业对公司的影响不同;举例说,新兴产业的系统性机会更好成熟甚至衰退产业,切蛋糕情况更多
  • 周期性行业的波动。这个内容太散建议去阅读相关书籍。比如你是做有色的就得看商品;你是做基建的就要看财政政策;你是做券商的,就得看大盘(誤...);你是做化工的就得看原油价格;等等等等;
  • 非周期型行业的影响要素。这个内容也很散建议去阅读相关书籍。比如你是做视频嘚就要看市场偏好迁移比如你是做医药的你就要看医疗改革,等等等等
  • 其他行业驱动力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一家上市公司个性化的增长能力,这个分析手段很多我分享自己的一个套路。为了简化说明我只写一些有限的项:

线型企业:(产品单价-产品直接成夲)*数量-........(利润表里剩下那些,就不说了道理类似)。

我们要把单价、成本、数量的增长驱动因素列举出来逐个进行分析。比如服装企业:

  • 产品单价驱动因素列出来(行业趋势、定位、销售策略等等)对未来进行展望;
  • 成本驱动因素列出来(行业趋势、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费用等等);
  • 销量驱动因素(行业趋势、竞争环境、销售策略、自然趋势等等);
  • 针对每一个驱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轉化为P/C/Q的预测。举个例子对茅台的判断主要是对售价进行研究、对软件企业的判断主要是对付费用户规模的判断;

平台型企业:交易量x費率-.....(利润表剩下那些)

拆解交易量与费率驱动因素列举出来,逐个进行分析步骤同上

  • 对每个产品线进行以上分析,举个例子雅戈尔这個公司是服装+房地产必须分开分析;
  • 对新产品线进行以上分析,新并购、新开拓产品线;
  • 注意产品线之间的协同效应分析;

当我们分析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财务能力和增长能力后要把细碎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也就进入了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阶段

1)对上市公司的4种能力进行真假判断

还记得我们之前要求把可疑数据、重要事项记录下来么?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根据财务经验和業务经验对4种能力进行真假判断

  • 对异常数据(同比环比、比率、比值),找到源数据并根据驱动力进行分析比如异常高的毛利要从价格或成本端寻找支持/不支持的理由,又比如异常久的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要看一下公司相关的解释并自己判断;
  • 对管理层和我们自己分析矛盾的地方要特别进行判断。比如管理层给出增长率是行业大趋势而我们自己发现就是公司自己不行我们要寻找更多信息帮助判断;
  • 对哃比、环比突变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也就是我们常常见到的业绩“变脸”

证实/证伪这项工作,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判断手法差异佷大这里没有更多篇幅给大家介绍,从报表角度判断大家可以参考很多互联网优质内容;从业务端角度大家可以多找找某些行业风控专業文章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之前看到过的一个所谓“大数据初创公司”虽然不是上市企业,套路是类似的;

  • SAAS模式大量应收账款;

从財务端看,自称准备成为行业级别PAAS平台的数据公司研发占比太小,毛利偏低应收账款过高更类似于项目制软件公司。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司产品我们寻找了他们的上游——几家互联网数据大厂:

  • 大厂与行业数据平台合作分为两种模式单项目分成制、含有最低消费门槛的無限量使用制;
  • 大厂对外也有自营产品,申请试用账号后我们找来行业内BA专家发现这家公司的指标基本是基于大厂指标的再次开发;

商業模式来说,行业数据分析公司如果没有自己核心数据源、没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架构那么只可能是类似咨询公司,为了确认这一点我们尋找了几家客户我们当然没有落入圈套去咨询公司推荐的几个“典型客户”,而是通过自有渠道寻找了几家

  • 行业这个领域确实有需求,只不过是起步阶段;
  • 产品应用频率大约是定期(每个月一次)、不定期(每年约为10~20次,按照项目计数);
  • 关键问题是:购买产品可鉯进一步帮忙给一些行业曝光(访谈、颁奖);

思路逐渐就清晰了,1年15万的使用费用户实际上购买了以下几个服务:

  • 30多次的平台登录,簡化了日常PPT工作;
  • 这些数据并没有与互联网数据大厂进行深度合作、二次开发只有浅度开发(加减乘除变换);
  • “附赠”几次媒体曝光;

这分明是一家行业PR、广告公司的商业模型,但是希望包装成大数据公司享受高估值的企业。

  • 盈利能力有限的:不会突破广告行业平均沝平太多数据采购成本大厂不会打折(这里我跳步了,只放结论)且客户采购决策是基于广告效应,价格提不上去;
  • 运营能力不错:畢竟能够调查出背后是行业PR头部公司;
  • 财务能力:按照广告公司标准是不错的融资纯粹为了资本市场定价;
  • 增长能力:无法做到SAAS企业增長模型,还是一个广告、PR公司增长的特性;

如果是上市公司年报建议: 从财报几个指标汇总真假(前几步已经做过了)——>从上下游企業进行验证(网络信息+打几个电话)

2)对管理层业务讨论判断真假

管理层的讨论我们在一开始曾经粗略的阅读过,当我们深入分析各类数據后要返回这一部分再次审视。

管理层讨论与我们已经进行的分析是一致的:更放心地得到本次阅读结论并开始估值模型制作;

管理层與我们已经进行的分析不一致:

  • 管理层比我们更乐观:返回前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的点深入分析(其他专家佐证、更深入的上下游调查)。1)是否非故意乐观2)管理层故意乐观。对后者我们要更加小心;
  • 管理层比我们更悲观:1)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分析漏掉了什么重要风险;2)是否管理层故意保守对后者,我们要思考可能的目的——调节业绩、资本市场动作等等

上市时间比较久,高管又都是行业专家峩们就更应该去第二遍审视他们的判断。

2)纵向分析为DCF做准备

如果不需要做估值模型,可略过本部分

我们做绝对估值法时,基于两个偅要假设:

  • 上市公司年报信息大部分能够进行量化(否则DCF的参数假设就是有问题的);
  • 过去一段时间如果公司没有显著业务变化业务与財务的历史数据对未来有指引作用(做过企业的都熟悉,每年KPI制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历史);

在纵向分析中我们要做的也是以上两项工莋

  • 将我们的行业判断、4大能力、管理层分析量化为你所使用模型、或分析框架中的参数。(转化为参数、打分、打√打×、排名,等等)
  • 如果你有老板需要汇报转化过程需要有说明,以备汇报之用(比如明年房价和你给定的销量增长,是如何对应的)

用各种统计学手法预测举几个例子:

  • 大宗商品价格对业绩影响的回归;
  • GDP对消费升级和产品销量的回归;
  • etc,只要有分析逻辑即可;

在此,就不详细介绍后面DCF嘚方法了又是一篇很长的文章。

示意一下我之前折腾着玩的一个

3)横向分析,为比较估值法做准备

如果不需要做估值模型可略过本蔀分。

我们做相对估值法时基于两个重要假设:

  • 没有两家完全相似的公司;
  • 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相似的价值(注意是价值,不是价格这個假设基础上我们才说各类估值指标、multiples横向比较是有意义的);

在横向分析中我们要做的也是以上两项工作。

可比性分析一定要分析清楚上市公司和比较集公司是可以放在一起比较的:

  • 业务分析可比性(根据地区、定位等不同,微调或者把不可避免的剔除比较集比如地區性和全国性餐饮比较PE,就要微调);
  • 业务数据可比性(根据市值、业务体量等不同微调或者把不可避免的剔除比较集,比如一家企業属于成熟企业,和那些刚刚转型到本行业就无法比较);
  • 财务数据可比性(显著出现异常数据的企业要剔除);
  • 与不同历史周期的比较;

在此就不详细介绍后面比较估值详细方法了,又是一篇很长的文章

4)定性分析的几个要点。

所有分析定性结论不可或缺。不同目嘚报告定性分析部分千差万别这里无法一一说明,我自己认为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左右分析者格外注意:

对各类能力也好、各类风险也恏其定性评价一定要区分时间性质——长期、短期。举几个例子可以举一反三。把一个长期问题或者亮点看成短期,就会造成分析戓投资失误(误判产品研发方向、误判持股周期等)

  • 快消公司当季产品造成的业绩问题,属于短期影响;
  • 券商由于交易量导致经纪业务線、投行业务线、投资业务线业绩不佳属于中期影响;
  • 白酒行业因为消费升级,导致销量上涨属于长期影响。

区分波动型影响和趋势型影响特别是在分析周期性行业时,我们要找到那些是趋势型变动那些是周期型变动。多数行业的券商分析报告会找到很多划分周期因素、趋势因素的具体知识。

日常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般是趋势叠加波动,分析过程中可以首先定义趋势的时间范围然后在去掉趨势因素后分析波动因素。举一个具体例子:

  • 按照未来10年的观点中国的电动车一定是趋势增长的;
  • 但是受到个人购买意愿的波动性影响(经济差的时候很多人就不买车),销量会和经济波动正相关;
  • 目前来看未来几个月至少是支付能力的低点,所以行业仍然在趋势增长期每2~3年一波的支付能力波动也处在低点;
  • 以上不是股票分析,只是行业分析示例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公司年报内容已经进行过全面汾析如果补充了很多年报不够详细的信息,素材就已经很丰富了我们需要打包。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模型、报告、ppt的打包过程我们刚財的这些分析就没有收口,就仍然是七零八落的点状结论——没有目的的阅读再认真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在这里我只是来介绍一下我会怎么用大家在实操中应该制作自己的模板。

比如就是一个简单的年报点评:

第一部分:亮点数据展示

第二部分:报表端公司能力展示——符合行业、和具体公司的相关指标,加上1句话定性分析(纵向横向比较);

第三部分:业务端公司能力展示——符合行业、和具体公司的相关数据,加上1句话定性分析(纵向横向比较);

  • 2)主营、核心、亮点产品及业务分析;

第五部分:各类预测数据(这是模型要处悝的部分放在这里只是为了展示一个完整的用法)

  • 2)预测出来的各种比值、比率;

先打击一下大家的预期:

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本来是佷复杂的因为年报本身都有100多页,想想工作量就是很大的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希望“快速看动上市公司年报”的动因。

“是不是有某种秘籍让我们10分钟?1小时2小时?看懂呢”

10分钟的高手我没见过,但是我这个前券商分析师可以做到1个小时完成最终的5页纸年报点评——对年报点评这种级别的报告如果你是第3名以后给到买方的,基本只会给你的邮件拖进垃圾箱除非是行业大佬,那他们第二天给报告嘟有人等着看

今天分享的方法,根本不是什么秘籍只是一个训练手册。

甚至对于专业选手来说只是一个训练大纲,把每一个Step按照你覆盖的行业和公司进行详细展开都可以按照至少1:3的篇幅进行拓展。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窍门”工作关系可能我只是熟悉券商、SAAS、线丅零售几类公司的分析。更详细的手法都是吃饭的家伙大家都不会轻易泄露——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有色、芯片、医疗应该怎么看。

100多页嘚公司年报很多部分对投资者来说是没有用的;

如果我们熟悉一个行业,熟悉这家公司又可以剔除很多不重要的文字讨论与数据;

熟能生巧的过程最终就是让你看到一个年报,你可以准确地在目录里的第几个条目下的第几点寻找你需要的内容;

当你积累好自己的分析模型自己的打分体系,积累好自己的写作模板输出也都不是难事。

如果你不是老板那么第一步先做到:

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中级分析人員,提高的目标就是——在熟练的基础上尽量准确(买方)、尽量合理(买方)。

快速看懂上市公司年报不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這和减肥、健身是一样的存在明确的路径。

看你愿不愿意沉下心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了。

《企业战略管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建立有效的激励报偿机制的方针包括

. 使达到绩效目标的费用成为整体报偿奖金的一个主要部分

. 仅对经理囚员运用激励计划(员工一般不包括在内)。

. 有一个外部的工资和薪金专家指导这个制度的实施以便做到公平公正。

. 把激励的依据建立茬团队而非个人的表现上

2. 计算定量的产业吸引是相互的力,对多样化公司投资组合进行排序:

. 确定每一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谋划在每┅行业KSF方面会获取成功的公司能力、获得在每一行业中基于关联KSF评定标准的成功竞争能力的整体方法

. 识别每个行业中各个进入壁垒、给克垺每个壁垒的困难性评级并且决定进入每一行业的总体进入壁垒的高低

. 选择一套行业吸引是相互的了测量方法、权衡每一方法的重要性程度、评定用每一测量方法测量的行业吸引是相互的力、乘以给每个行业分配的权重以获得加权评定结果,让各个加权评定结果相加以获取一个整体行业吸引是相互的力分数以便对公司多样化投资组合所涉及的每一行业从整体分数上进行比较

. 确定哪些行业拥有好的

3. 当市场逐渐成熟时,行业未来仍然有发展前途时可以选择的市场进入战略类型是()。. 强化营销

5. 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引是相互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