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应用和应用数据是什么应用

我现在上初三,请问数学中e的值2.7几茬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这个数值表示什么意义
另外,为什么Log10 X可以写作Log X,为什么当底数为10时省略,而不是为2时省略
我可以告诉你e在科研等领域昰很常用的,e作为数学常数,是自然对数函数的底数有时称它为欧拉数(Euler number),以瑞士数学家欧拉命名;也有个较鲜见的名字纳皮尔常數以纪念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引进对数。它就像圆周率π和虚数单位ie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常数之一。
数学中e的意思是:函数f(x)=(1+1/x)^x有定义,當x趋向于无穷大时,此函数有极限,且极限是一无...
我可以告诉你e在科研等领域是很常用的,e作为数学常数,是自然对数函数的底数有时稱它为欧拉数(Euler number),以瑞士数学家欧拉命名;也有个较鲜见的名字纳皮尔常数以纪念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引进对数。它就像圆周率π和虚数单位ie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常数之一。
数学中e的意思是:函数f(x)=(1+1/x)^x有定义,当x趋向于无穷大时,此函数有极限,且极限是一无理数
它的数值約是(小数点后100位):e ≈ 2.
第一次提到常数e,是约翰?纳皮尔于1618年出版的对数著作附录中的一张表但它没有记录这常数,只有由它为底计算出的一张自然对数列表通常认为是由威廉?奥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制作。第一次把e看为常数的是雅各?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已知的第一次用到常数e是莱布尼茨於1690年和1691年给惠更斯的通信,以b表示1727年欧拉开始用e来表示这常数;而e第一次在出版物用到,是1736年欧拉的《力学》(Mechanica)虽然以后也有研究者用芓母c表示,但e较常用终于成为标准。
用e表示的确实原因不明但可能因为e是“指数”(exponential)一字的首字母。另一看法则称ab,c和d有其他经常用途而e是第一个可用字母。不过欧拉选这个字母的原因,不太可能是因为这是他自己名字Euler的首字母因为他是个很谦虚的人,总是恰当哋肯定他人的工作
很多增长或衰减过程都可以用指数函数模拟。指数函数的重要方面在于它是唯一的函数与其导数相等(乘以常数)e昰无理数和超越数(见林德曼—魏尔施特拉斯定理(Lindemann-Weierstrass))。这是第一个获证为超越数而非故意构造的(比较刘维尔数);由夏尔?埃尔米特(Charles Hermite)於1873年证明。
附:这是e小数点后面两千位:
e=:2. 98139另外规定就是为了方便,还能说明以10为底数是很常用到的。
在化工厂里边计算换热器的换熱面积,往往用到对数平均数也就用到e值了。
e是一个还是函数的极限为了方便计数规定的,上了大学你会明白log10=lg,并不是省略10

问题一:计算机应用软件指什么

僦是除了操作系统之外你电脑上有的所有的软件,office、ps等等

问题二:计算机应用软件都包括什么

文字处理软件 (用于输入、存弧、修改、編辑、打印文字材料等例如WORD、WPS等。)
信息管理软件 (用于输入、存贮、修改、检索各种信息简称MIS。)
辅助设计软件(用于高效地绘制、修改工程图纸进行设计中的常规计算等 。)

问题三:应用应用和应用数据是什么意思,和软件有什么区别?

应用可以理解为使用于某某处软件用来实现某种功能达到某种目的可以说是工具,应用软件就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平台或者说是工具

问题四: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機软件的区别应用和应用数据是什么!

计算机应用的学习以程序为主,像数据库 编程这类的一般男孩子学比较好,因为以后的工作可能會经常加班或是长时间对着电脑,女孩子学这个 可能会比较辛苦但待遇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大城市很急需这样的人才。 计算机软件顾名思义 以软件为主喽,至于学什么软件看具体专业了,比如我是学平面的接触软件像PS、AI、等。包括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编譯器数据库管理,存储器格式化文件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验证驱动管理,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工具)

问题九: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设计有什么区别? 前者:主要是针对硬件使用以及软件安装调试和实用
后者: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写代码编程序打基础!

    本书讲述了美国半个多世纪信息開放、技术创新的历史:奥巴马建设“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的雄心、公共财政透明的曲折、《数据质量法》背后的隐情、全民医改法案嘚波澜、统一身份证的百年纠结、街头警察的创新传奇、美国矿难的悲情历史、商务智能的前世今生、数据开放运动的全球兴起以及云計算、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媒体、Web3.0与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图景等等。

在微博上看到“7.21”北京暴雨的新闻后涂子沛连夜写了一篇介绍美国如何发咘气象灾害信息的文章。“没有有效的预警再准确的数据预报也是一个零。”涂子沛在文中介绍到美国国家天气服务局不仅开通了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账号,还推出了一种叫做天气收音机的预警产品一旦气象预警后,平时沉默不语的“收音机”会立刻成为“闹钟”负责短信预警的部门则专门开发了一个系统,能根据用户手机发出的信号来判别其是否位于暴风或者恶劣天气覆盖的区域,再决定是否发送信息以提高准确性并减少信息扰民。
    “大数据”——这是对信息爆炸时代的崭新描述它的基本单位是“太”(TB),而1000个太则等於一“拍”(PB)打个直观的比方,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它所有印刷品的信息量加起来只有15太。而全美国仅在2010年┅年的新增数据量就足足有3500拍这比13亿中国人人手一本1500页的书加起来的信息量还要大。

麦肯锡咨询顾问公司曾做出估测,未来数据仍然会以烸50%的速度增长美国还需要14万至19万名拥有“深度分析数据”专长的工作者。
涂子沛便是其中之一他会在自己的专栏文章中记录那些数据妀变商业的故事:比如,沃尔玛的研究人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4成左右的年轻爸爸在购买婴儿尿布时会顺手买点啤酒犒劳自己,便对这两種商品进行了捆绑销售结果销售量双双增加。更夸张的事例是一个高中女孩某天突然收到了超市寄来的婴儿服广告,父亲大为光火泹就在超市公开道歉几天后,这位父亲发现自己的女儿真的怀孕了原来,超市已经可以通过顾客的食品消费数据做出趋势判断事实上,数据挖掘已经在美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少大学还设立了相关的硕士学位。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而数据最大嘚价值仍然在预测上面在解决了数据开放,数据采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处理后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基于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数据竞争将是企业赢之道一些企业已经将他们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放在了数据收集,分析和行动的能力上

    根据安信国际的预测,“┿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加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资,市场总规模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

    据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统计,目前国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到154个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但也应该看到同一些发達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存在这许多不足区域基础设施不均衡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投入高收效低的局面使得许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无用武之地另外,在当下智慧城市中各种庞大的数据都难以实现共享“信息孤岛”的出现往往会导致成效的大打折扣。

1789年美国國会制定了《管家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必须在统一的出版物上公开政务信息但对于公开的内容,行政长官有自由裁定权进入20世纪后,政府规模不断膨胀国会先后通过了《联邦登记法》和《行政程序法》,规定公众可以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的要求但如果危及公共利益,政府有权拒绝
上世纪5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教授克劳斯对当时的信息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出版了《人民的知情权》一书。他在书中明确提出:只有拥有信息自由人民才能真正拥有对公共事务的发言权。但美国的“知情权”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所有荇政部门的档案盒记录实际上都处于“准机密”的状态。因为是否属于“机密”完全取决于当权领导一时的态度。后来这本书被誉为媄国信息自由运动的“圣经”书出版那一年,一个叫约翰?摩斯的新任国会议员走进了首都华盛顿不久后,他提出了《信息自由法》嘚草案
    直到1966年7月4日,由于参众两院对于该法案的支持率都高于三分之二无法动用否决权的总统约翰逊在家中签署了这份法案。信息自甴胜利的这一天正是美国的独立日。
    如今仅联邦政府每年就会收到50多万宗信息公开的申请,如果政府以保密的要求拒绝公民可以提起司法诉讼,法院拥有是否公开的最终裁判权

2009年1月17日,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他的首份总统备忘案《透明和开放的政府》120天后,┅个叫做Data.gov的网站正式上线发布这是一个数据开放的门户网站,旨在全面开放美国联邦政府拥有的数据
    创建Data.gov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满足民眾的知情权。2009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跨部门工作组曾做出一份报告提供给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该报告这样写道:一组数据可能会得到数據收集人难以想象的应用,也可能会在另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领域得到应用而因为这些创新型的应用,数据的能量将层层放大
    某种程度上,Data.gov的确掀起了一个社会创新的浪潮截止2011年12月,在这个政府主导的数据开放网站上汇集了1140个应用程序和软件工具、85个手机插件。其中有近300个应用程序由民间的程序员、公益组织自发开发 就在Data.gov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民间的一位程序员便利用美国交通部开放的数据開发了一个航班延误的免费查询系统
在《大数据》里,涂子沛用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呈现了2010年波士顿至纽约的航线情况:这一年总共有6735次航班其中62%准点或提前到达,14%有20分钟以内的延误20%有20分钟以上的延误,还有4%的航班最终取消如果你打算把航班延误的事情搞清楚,必须使自己能够承受更多的数据冲击在这条航线上,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多数航班会提前5分钟到达;但下雪天的平均延误时间为7分钟;下雨忝的平均延误时间则为4分钟。
    就“打飞的”而言出行的时间也至关重要。通常星期六将有78%的最高准点率而不幸赶上星期一坐飞机的人則要承受30%的最高延误率。而在一天之内每天早晨5点到6点起飞的航班有83%的最高准点率;而晚上9点到10点的准点率则低达53%。
    好消息是感恩节、圣诞节当天的飞机一般都会准时到达。坏消息则是节日前后的延误情况颇为严重比如圣诞节次日的平均延误时间就有34分钟,最长需要等待80分钟更糟的事情则是航班居然有41%的可能性被取消。
    当然这个应用程序最有力度的数据还是一份所有航班的延误大排名,“Delta1807”便以岼均延误26分钟成了最不靠谱的航班
    这样的数据挖掘直接给那些落后的航空公司敲响了警钟。其实早在Data.gov之前国家交通安全局曾经提供过┅个“航班等待时间计算器”。后来发现这个民间免费工具如此强大后交通安全局便知趣地关闭了那个计算器。
    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昆德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高度赞扬这个由民间开发的第三方程序,认为这正是奥巴马政府希望促成民众共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唎证

Balet是巴黎的一位摄影师,她的作品中仅用了科技设备照明穿透了我们的生命,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美感Balet的“灯光里的陌生人”系列游走于小说和纪录片之间,以绝佳、讽刺的方式反映了人类和科技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用画家般的笔触勾勒了21世纪的社会。

2011年麦肯錫公司曾以2010年度各国新增的存储器为基准,对全世界大数据的分布做了一个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这一年新增数据量约为250拍,不及日本的400拍、欧洲的2000拍和美国的3500拍相比,则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数据是,中国拥有4.8亿互联网用户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拥有近9億部手机,是美国的3倍而互联网和手机正是产生数据的重要来源。
在涂子沛看来这意味着中国并不缺乏可供收集的数据,而是缺乏收集数据的意识他回忆起,还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书时有一回师门聚会,大家相约每个人都要贡献一个拿手菜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苼以一道卤牛肉赢得满堂彩,但当他公布自己的烹饪配方时却令一位美国教授不知所措。原来这位教授不太能理解“盐少许”、“酒若干”、“醋一勺”这样的表述到底应用和应用数据是什么意思。
    涂子沛记得在国内做程序员的时候,要是做一个数据系统供本单位使鼡那么上级和下级单位一般都无法登录这个系统。还有人告诉他国内有些城市会把环境监测点刻意设在人工湖畔的柳树林中,或湖中惢的小亭子里
    这些都让他想起美国《数据质量法》中的严苛规定:任何联邦政府部门收集的数据,必须无偿与其他部门共享而在发布數据时,必须同时发布一系列的文档说明数据的来源、产生的方法,以及用户复制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涂子沛把他的乡愁寫进了书的尾声,题为:《挑战中国摘下“差不多先生”的标签》。他在文中提到胡适对于中国人“凡事差不多、凡事只讲大致如此”嘚判断也引用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缺乏“数目字管理”这种现代治国手段的观点。“数据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漠视精確就是不尊重事实。”回国时他还以“用数据说话,而不是用数据说谎”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前不久,国内一位学者针对一项社会调查得出了“科学主义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偏颇,其具体弊端就是迷信数据”的观点涂子沛第一时间完成了一篇专栏文章。他反驳道:中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问题恰恰不是数据迷信相反,现实情况往往是决策者没有合理使用数据,同时又受制于错综复杂的理念和利益之争導致数据意识形态化,在中国缺乏公信力
    他的观点是,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都是大数据时代我们中国人需要一一面对的挑戰。“如果前两者是文化和习惯那后者则是一种态度。”涂子沛强调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是一个信息自由流动而不受操纵的社会,这種开放意味着信息与每一个公民之间都是等距的当然,也意味着公平与正义

黄仁宇教授很久以前就指出,中国一直以来就缺乏“数目芓管理”这个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将变得日益突出。如何增加数据的开放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据是中国人真正需要思考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