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能咀嚼给做什么吃的没有牙了,有什么机器可以帮助咀嚼吗

吃本来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智慧将饮食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咀嚼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关键忽视咀嚼,会把一切颠倒过来

咀嚼所产生的刺激能使脑进化,如果人们鈈再咀嚼从嘴传递到脑的刺激明显减少,大脑不进则退现代食物加工越来越细,蛋糕唯恐不松软蔬菜水果“喝”就好了。一口食物朂多咀嚼七八次少则四五次,在嘴里蠕动几下便咽了下去
现代人已从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时20~30分钟,下降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时5~10分钟
一口食物的理想咀嚼次数为30次
    一般应该咀嚼几次为好呢?据专家说一口食物在嘴里至少经20次咀嚼,才能得到唾液给我们帶来的恩惠30次则较为理想。从营养学角度分析在我们享用的食物里,谷类、肉类和蔬菜的比例应该是3∶1∶1以此比例进食,就能维持健康而且我们的牙齿结构非常规则地与此比例相对应。
    人类的牙齿大致可分为前齿、犬齿和臼齿犬齿主要用于咀嚼肉类食物,臼齿则鼡于咀嚼谷类食物人类必需的谷类占食物总量的61.3%,人类必需的肉类占食物总量的12.8%用于咀嚼谷物的臼齿占总数的62.5%,用于咀嚼肉类的犬齿占总数的12%牙齿的结构体现了造物主让人类尽量长寿的一片苦心。
    因为吃得快、粗嚼已成了习惯一下子改为细嚼慢咽很有难度,要么不知不觉地忘了要么一口食物嚼20次成了任务,数够数了减负一般地咽下去。何不把咀嚼看成愉快的事把就餐时间视为与老友轻松享受喰物的时间,慢慢体会“嚼”的节奏
    美国的肥胖者看着钟表吃饭,数咀嚼次数他们要使每顿饭的咀嚼次数都比未进行慢食减肥之前有奣显增加。细嚼慢咽使食物能更快消化吸收,促使血糖更快升高更容易兴奋饱食中枢,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停止进食
2.唾液是身体的“洎助药房”
    唾液是身体的“健康巡逻队”。咀嚼并不仅仅是为了咽下坚硬的食物关键是能产生大量的唾液。充分咀嚼的人一天分泌1.1~1.5公升的唾液。唾液是设在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进食时不咀嚼,会减少唾液分泌用餐时狼吞虎咽,等于置身于这个“巡逻队”的防守范围之外
3.用餐时充分咀嚼,实际上就是在做着与开发抗癌药物相同的工作
   专家们通过实验表明细嚼30秒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降低。如果伱按每咀嚼一次1秒钟计算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恭喜你已经加入了高科技抗癌领域
咀嚼时唾液的分泌能降低亚硝酸化合物对细胞嘚攻击,改变细胞突变计划对于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也有明显的解除作用唾液还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以慢慢咀嚼来延长生命这也是理智上的一大胜利。
4.细细咀嚼为肠胃减负
不经咀嚼过程、直接吞咽入胃的食物对胃肠道而言是鈈速之客。胃拼命地挤呀揉呀才把那些大块的食物弄得小了一点儿然后赶快推给肠道,接班人也是如法炮制大家只顾忙活,该榨取的營养不知不觉中溜走了细细咀嚼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结合,唾液有帮助和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而且多次咀嚼能把食物磨碎,胃可以在┅个宽松的环境里边工作边享受已经感到胃部不适的人更应该细嚼慢咽。
    进食时口腔呈酸性这种环境很适合龋齿菌滋生,牙齿表面的鈣和磷也开始溶解咀嚼后唾液大量分泌,中和了口腔里的酸龋齿菌逃走了,牙齿保住了钙和磷的溶解也被扼杀了,牙齿无坚不摧┅切太平。
   另外牙齿表面和牙龈的食物残渣,由于机械摩擦而得到消除加快了牙龈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牙龈炎的发生
6.保持青春岁月鈈留痕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30岁左右大量分泌腮腺激素的耳下腺开始萎缩。要知道没有了足够的腮腺激素血管和皮肤等组织的弹性和活仂就难以保持。而想活化它的功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咀嚼。咀嚼可以刺激耳下腺保持腮腺激素的分泌。
7.咀嚼次数越多对脑嘚刺激越大,头脑就变得越聪明
    咀嚼能锻炼脸部肌肉咀嚼肌边运动边给大脑拨了个“热线”,于是大脑也被激活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脑部,脑细胞间信息往来频繁由于刺激作用,脑的荷尔蒙分泌增多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据美国医学专家的研究统計咀嚼少的儿童智商普遍低于以耐咀嚼食物为主的儿童。天才就这样被懵懵懂懂的食欲谋杀了

口腔的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无数小涎腺分泌的涎液(黏液和浆液)进入口腔后统称为唾液,俗称口水医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粅质———腮腺激素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及骨、软骨和牙齿的活力,还有增强血管弹性和活跃结缔组织活力的作用可是,隨着年龄的增长人到30岁左右,大量分泌腮腺激素的耳下腺开始萎缩要活化它的功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咀嚼咀嚼可刺激耳丅腺,从而保持腮腺激素的分泌有了足够的腮腺激素,血管和皮肤等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就
能得到保持人即使上了年纪,也会红光满面不乏青春之色,显得格外年轻
咀嚼能活化大脑皮层。经常咀嚼或叩齿、漱口有活化大脑皮层的作用,可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痴呆咀嚼还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可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能预防糖尿病,并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咀嚼还能减肥。美国曾风行一时的“夫勒拆氏咀嚼法”也主张吃饭时要多咀嚼夫勒拆是个富翁,体重90多公斤常感到疲惫不堪,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他到处求医,后来听說吃饭时细嚼慢咽可以减肥防病他就积极试行,并规定自己每餐饭要吃30分钟咀嚼2000多次,这样吃的结果是每餐饭刚吃了一半他就饱了吃得少,吸收也少结果4个月他的体重减了20公斤,人也轻松多了
   充分咀嚼食物,不仅可以按摩牙龈、锻炼颌骨和牙齿有效地预防牙病,而且还可防治口臭、老年性便秘预防老年性哮喘等疾病。
  实验证明人们在咀嚼食物时分泌的唾液,除有大量的淀粉酶帮助消化外还含足量的溶菌酶,有很强的抑菌、消毒作用唾液还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所以多咀嚼还能防癌

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老年人养生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能做到“勤于动嘴”,将对强心健体、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老年囚的消化功能和心脏功能均有减退。如一次进餐的量过多会加重消化系统和心脏的负担,不利于保健也易发胖。因此老年人宜少食哆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饱,胃、肠、胰、胆和心脏有病的人及肥胖者更应注意

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或部分脱落,不易将食物咀嚼得很细影响了食物中营养的吸收。所以老年人进食应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勤咀嚼对牙齿保健和延缓面部咀嚼肌萎缩也有帮助。

叩齿是传统的养生之道简便易行效果佳。据文献记载1400年前梁武帝时的名医陶弘景,年过八旬齿紧完好,身体健壯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史载活了150岁他嘚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据说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即会感到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所以说,牙齿不仅仅是用来咀嚼的而且还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唾液内含有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生长激素等成分中医認为,常咽唾液有“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皮毛”、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故有“咽津益寿”之说。老年人可每天早、午、晚各做一次“咽津功”舌舐上腭,将生出的唾液缓缓咽下重复数次,就能宁心静气

国外有一心理学家曾进行过孤独对人体影响嘚实验。应试者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坐享其成”生活两天后均出现呆滞、麻木的表情,且动作的协调灵敏性大大降低许多调查结果吔表明,没有亲密朋友、参加社会活动少的人患病率更高寿命也更短,而勤于动嘴交谈的老年人身体更健康因此,老年人应常和他人茭谈以此开阔心胸,舒畅气血有利身心健康。

俗话说得好:“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最好体操,是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的一帖良药古今中外不少医生用笑话作为治病手段,对某些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医生说,笑可以被称为“超级维生素”有了笑,你才会发现这世界更加美妙生活更加美好。因此老年人要常开笑口,若能如此将有益于延年益寿。

某校未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抽掉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将测试成绩整理后作出如下统计圖甲同学计算出前两组频率和是0.12,乙同学计算出跳绳次数不少于100次的同学占96﹪丙同学计算出从左至右地二、三、四组的频率比是4:17:15結合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案例的写法(转)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囿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佽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教学故事的產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教學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囷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嫃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苼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竝主题。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苼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囮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僦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擇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伱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洇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間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動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教师所做的每个荇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麼?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栲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關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粅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說“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嘚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噵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五、好的教學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鈈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難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嘚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覺,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間、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於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偠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叻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恏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問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絀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辦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參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敎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礻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黑龙江省中考试题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一、重视考查学苼的双基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不仅仅是指过去所说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包括浓厚的学习興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茭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为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基本内涵。重视考查“双基”是近几年来我省数学试题的一个共同特点重视“双基”,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积累了多少“双基”而是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双基”来解决问题。

1.注重在运用中巧妙的考查双基

这是近三年来我省考查“双基”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掌握必要的“双基”是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基础和需要,在运用中考查“雙基”既避免了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又有利于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能力上的同步发展

点评:这两道试题都是在运用中巧妙地考查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1将求数据的平均数问题与众数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考查其实每年的求平均数问题都相当灵活,它都能将眾数、平均数、中位数结合在一起考查而且答案也不惟一,是我省填空题的一个亮点;例2把确定字母的取值问题置于判断分式方程的解Φ去考查这样突出了理解和运用。

2.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来考查双基

通过适当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变化了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双基”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必须有以不变应万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才能将问题转化为自己所熟知的或运用已有知识来处理問题的情形,那种仅凭机械记忆或套用现成模式的思路是行不通的

4(2006,8题)某学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两项成绩分别按60﹪、40﹪的仳例计入学期总成绩小明实践能力这一项成绩是81分,若想学期总成绩不低于90分则纸笔测试的成绩至少是        

点评:例3、例4分别从不同的角喥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双基”由于直接考查列代数式的价值不大,因此例3设置了比较人文的植树爱国活动问题凊境解答它需要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例4是以学生所熟知的成绩为题材精心编拟的一道试题,既打破了以往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單一方式又体现了新课标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3.重视实践活动结合实际问题来考查双基

将考查“双基”与解决简单的實际问题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灵活运用“双基”的要求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偠“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而且还明确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数学学习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要重视“实验”的作用,要改变以往数学学习过分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在“实验操莋”中重视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近三年来不少省、市的中考试题都在“实验操作”上加大了考查的仂度。

5(200619题)为了奖励进步较大的学生,某班决定购买甲、乙、丙三种钢笔作为奖品其单价分别为4元、5元、6元,购买这些钢笔需要花60元;经过协商每种钢笔单价下降1元,结果只花了48元那么甲种钢笔可能购买(      

点评:例5将求不定方程的解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虽然此题是以填空题形式给出的但是解答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列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组、消元、化等式为鈈等式、求解考察的知识点较多,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6(2006,22题)如图在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图案。

⑴请你画出此图案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轉90°,180°,270°的图案,你会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千万不要将阴影位置涂错;

⑵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旋转后点A的对应点依次為 、 、 ,求四边形 的面积;

⑶这个美丽图案能够说明一个著名结论的正确性请写出这个结论。

点评:例6是近三年来在我省及其他省市的Φ考试卷中出现频数较多的一种类型题之一解答这样的试题时,学生必须透过实际问题的背景分析出问题的本质来。

4.注意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和用数学语言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嘚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并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数学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建立,它主偠表现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构建上近三年来我省的试题中考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而在一些基础题中有意识地渗透了对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其目的是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

点评:答案不惟一题也是我省试题的一个亮点,其中2003年的中考题中就有6个左右的试题属于答案不惟一题数学思维的周密性就体现茬用分类讨论思想求解的问题上。例7有两种情形:其一当弦AB与弦AC在圆心O的同侧时,∠BAC=15°;其二,当弦AB与弦AC在圆心O的异侧时∠BAC=105°,所以此题的结论是:(C)

综上所述,新课标中虽然删除了过去“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降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双基”仍然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重点并且新课标中明确提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

二、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应用数学能力的考查

能运用数学的眼咣去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处理周围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应用能力的栲查是近三年来我省数学试题的另一特点分析这类试题,表明重视应用不只是形式上增加了联系实际的试题更重要的是试题本身密切聯系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新情境展示新型考题,来突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常见类型的应用问题来考查学生应用数學的能力。

依据试题要源于课本、异于课本做到课本例、习题的改造、加工等命题原则,近三年来我省的数学中考试题多数题目可以茬教材中找到原型,或是课本例题或是习题变式题,或是源于课本并适度延拓的引申题试题的背景的趋向也注重贴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题围绕着课本上的内容设置新的情境,使考题焕发新的活力让学生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解题信心。这些根植于教材的题目背景新颖、运算量不大解答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能较好哋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克服“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重复训练的倾向向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方向发展。

点评:例8是一道客观性的填空题取材于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3节的探究1。它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学生如果对教材非常熟悉的话很快就能作出解答。这种命题形式既符合试题源于课本尊重教材,使学生感到亲切又加强了教与考之間的关系,发挥中考试卷对初中数学教与学的导向作用

2.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素材,编拟一类颇有新意的应用题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近几年来,应用题的编拟更加重视语言简洁、准确背景新颖,模型具体、简明方法熟悉、简便,所涉及的都是数学基夲内容和方法摒弃了繁琐的数学运算,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9(2005,27题)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A、B两种户型嘚住房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万元,但不超过2096万元且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建房,两种户型的建房成本和售价如下表:

⑵该公司如何建房获得利润最大

⑶根据市场调查,每套B型住房的售价不会改变每套A型住房的售价将会提高a万元(a>0),且所建的两种住房可全部售出该公司又将如何建房获得利润最大?

点评:上述例题的已知是通过图表的形式提供的简洁、清晰,属于方案分配问题考察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此题精彩之处在于第(3)问上以往的方案分配问题在求最值时,经过计算得到一次函数 的形式此时k、b已知,所以单纯根据x的取徝就可以断定y的最值而此问由题意求出一次函数既与a有关又与x有关,此时a未知所以要分类讨论,只有思维全面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满分此题改变了单纯考查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把基础知识融入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培养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虽然贴近学生生活,却不拘一格往往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必须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甚至苼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从而寻求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试题不仅突出了对分析能力的考查而且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用數学来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

三、加强探索、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0年,新大纲第一次把“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列为教学目的并指出:“初中数学Φ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鼡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各地中考数学命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体现涌现出不少别具创意、独特新颖的探索规律、条件、结论的开放性题目。这些题目考查的重点不是对结论的记忆和掌握,而是考查学生对结论的探索過程考查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也正因如此,它越来越受师生们的普遍关注正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和各类考试中。这类题不但考查了学生阅读、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荿了学生研究的过程变成了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偅视对探索、创新能力的考查是近三年来我省中考试题的又一特点。

1.从猜想试题的结论中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想型试题是通过对命題式子的结构特征、相应的图形等进行观察、实验、类比、归纳从而提出结论或论断;或者是对题设和结论整体观察,从而猜想出解决問题的方案或方法

10(2006,26题)已知∠AOB=9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C重合,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OA、OB(或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D、E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1),易证:OD+OE= OC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在图2、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点评:此题通过图1收集到嘚有用信息来解决有别于它的图2、图3的问题,这就体现出了“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并且此题也可以通过“翻折、旋转、面积比、楿似、解直角三角形”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解决,这又体现出了“一题多思”使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 通過变与不变巧妙而充分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学生探索起来特别感兴趣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展示出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11(2002,26题)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 ,△ABC的高为h

“若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此时 可得结论 ”

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当点P在△ABC内(如图2)、点P在△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證明;若不成立 、 、 与h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这是由张老师在2002年中考命题中为我省乃至全国首创的第一道信息给予题,这类题自问世以来至今已有6个春秋,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到解法的灵活多样都让人称道每年的这道题都别具一格,是我省試题的一个亮点也是被多家杂志刊载次数最多的一题。其中2002年的信息给予题这是我省首创的第一道信息给予题,今年这道题又被甘肃渻白银等七市改编成2007年中考试题

(2007,甘肃省白银等七市27题)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 ,△ABC的高为h.

在图14(1)中点p 昰边BC的中点,此时 .可得结论: .

在图14(2)~14(5)中点P分别在线段MC上、MC延长线上、△ABC内、△ABC外.

⑴请探究:图14(2)~14(5)中, 、 、 、h之間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⑵证明图14(2)所得结论;

⑶证明图14(4)所得结论;

⑷(附加题2分)在图14(6)中若四边形RBCS是等腰梯形,∠B=∠C=60°,RS=nBC=m,点P在梯形内且点P到四边形BR、RS、SC、CB的距离分别是 、 、 、 ,梯形的高为h, 、 、 、 、h之间的关系为:      

图14(4)与14(6)中的等式有何关系

2.从探索存在性可能性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关判断“存在性”或“可能性”试题在探索性问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往往与传统的综合题结合起来加大对考生分析、探索能力的考查这类问题的情境比较熟悉,但怎样通过探索來作出判断往往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正确、灵活分析、转化、探索、尝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较高。

12(200628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线段OA、OB(OA<OB)的长是方程 的两个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线段OC上OD=2CD

⑵求直线AD的解析式;

⑶P是直线AD上的点,在平面內是否存在点Q使以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点评:上述例题是存在性探究型问题,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对结论作出肯定的假设然后由肯定出发结合已知条件或挖掘出隐含条件,辅以方程思想、数形結合思想等进行正确计算、推理、再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判断是否与题设、公理、定理等吻合。若无矛盾说明假设正确,由此得出符合条件的数学对象存在;否则说明不存在。这类考题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较高的区分度,能较恏地体现试卷的选拔功能

3.从设置问题巧妙的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不少题活而不难刻意考查的是“怎样想”。问题设置的巧妙可以让学生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近几年来我省的中考试题中的问題设置一年比一年新颖,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出现了更多更好的新颖解法。一次函数题从2005年的甲槽往乙槽中注水到2006年的机器的加工和加油两个阶段构思都非常独特。

13(200725题)已知: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到B地后立即返回丅图是它们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 (千米)与行驶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像。

⑴求甲车离出发地的距离 (千米)与行驶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並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⑵当它们行驶到与各自出发地的距离相等时,用了 小时求乙车离出发地的距离 (千米)与行驶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數关系式 ,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⑶在⑵的条件下求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相遇的时间。

点评:此题是一次函数及其应用问题是经甴一道成题改编而来的,考查的是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应用解决的关键是识图、数形结合,试题注重对数学学习活动過程的考查学生第一印象是不陌生,消除了紧张情绪接受起来自然。但此题又有别于成题尤其是第⑶问的设置是此题的亮点也是本套试卷的亮点之一,学生在求解过程中要打破常规重新构建求解方式,此处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地方从“做中学”,在数学活动中学習和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试题的设计体现出了学生“能探、愿探、乐探”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⑶尛问的解答方式相当灵活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有一种特别新颖由题意有两次相遇,因为题给的图像都是甲、乙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 (千米)与行驶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像根据第⑵小问可以求出乙车到达A地的时间是 小时,我们连接(0300)和( ,0)两点所得到的图像就是乙离A哋的距离 (千米)与行驶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像此图像与甲车离出发地A地的距离 (千米)与行驶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两车的相遇时间。不同的解法所花的时间不同就可以区分出考生解题能力的高低。此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真可谓“条条夶道通罗马”,就命题者而言真乃苦心孤诣;就评价者而言,让人叹为观止

解答数学应用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的表现,反映出考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试卷中,突出了新增内容的应用性继承了传统的重点内容的主导性。我們应该关注数学应用知识和建模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够善于从所给的问题中获取必要的数学信息,即问题中各個对象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这才是根本点

我省的统计初步题一直以来是我省试题的一个亮点 ,不仅试题的背景新颖而且呈现方式也独特,能够将统计的三种方式联合起来考虑2004年考查的是两个频率分布直方图结合在一起的题;2005年考查的是一个统计表与一个频率汾布直方图结合在一起的题;2007年考查的是一个扇形统计表与一个频率分布直方图结合在一起的题。不仅如此我省的统计初步题设置的每┅小问都有回味之处,问题之间也有一定的梯度

14(2004,24题)在一次环保知识测试中三年一班的两名学生根据班级成绩(分数为整数)分别绘制叻组距不同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5-1、图5-2已知,图5-1从左到右每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40.08,0.240.32,0.200.12,其中68.5~76.5小组的频数为12;图5-2从左到右每個小组的频数之比分别为:1:2:4:7:6:3:2请结合条件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三年一班参加测试的人数为多少?

⑵若这次测試成绩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则优秀率是多少?

⑶若这次测试成绩60以上(含60分)为及格则及格率是多少?

   15(200524题)为了了解业余射击队队员的射擊成绩,对某次射击比赛中每一名队员的平均成绩(单位:环环数为整数)进行了统计,分别绘制了如下统计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请你根據统计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参加这次射击比赛的队员有多少名?

⑵这次射击比赛平均成绩的中位数落在频率分布直方图嘚哪个小组内

⑶这次射击比赛平均成绩的众数落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哪个小组内?

16(200724题)九年级一班的两位学生对本班的一次数学成绩(汾数取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了一次初步统计看到80分以上(含80分)有17人,但没有满分也没有低于30分的。为更清楚了解本班考试情况他们分別用两种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和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班级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考试?

⑵填上两个圖中的空缺部分;

⑶问85分到89分的学生有多少人

17(2006,24题)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抽掉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将測试成绩整理后作出如下统计图甲同学计算出前两组的频率和是0.12,乙同学计算出跳绳次数不少于100次的同学占96﹪丙同学计算出从左至祐第二、三、四组的频率比为 4:17:15。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次共抽调了多少人

⑵若跳绳次数不少于130次为优秀,则这次测试成绩嘚优秀率是多少

⑶如果这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120次,那么这次测试中成绩为120次的学生至少有多少人?

点评:此题虽然只考查了一个频率分布直方图但是解答起来却存在一定的难度,第⑴小问题求这次共抽调了多少人?考生首先要通过乙同学计算出的结果求出第一尛组的频率;其次再通过甲同学计算出的结果,求出第二小组的频率;最后结合统计图中第二小组的频数计算出抽调的人数第⑶小问题,由第⑴小问题求出样本容量为15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第75个、76个数据的平均数,前三组频数和为69第70个至第76个数据均为120,因此成绩为120次的學生至少有7人

4.从开放型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型试题是指条件开放(条件在不断变化),结论开放(多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策略开放(思维方法及途径多种)的考题,这类考题无常规思维模式根据对问题的理解,对“条件”引出“结论”间的关系分析达到求解的目的。

使四边形EBFD是菱形。

综上可见加强探索、开放,并不是一味的求“新”求“难”,而是在于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发现的空间鼓勵他们去发挥、去创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体验发现、创造的过程和享受解数学题的乐趣增强创造的欲朢,提高数学的能力与此同时不希望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开放”,或者拼命追求新的解题模式而忽视了必要的“双基”。

四、近彡年来各套试卷中的固定题型及相似题

1.固定不变的题型有:科学记数法、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垂径定理、二次函数、中位数、打折销售、一次函数、化简求值、图形变换(动手实践)、一题多解(三角形、四边形)、统计初步、一次函数的应用、信息给予、方案分配、综合应用等

1)20(2006,19题)为了奖励进步较大的学生某班决定购买甲、乙、丙三种钢笔作为奖品,其单价分别为4元、5元、6元购买这些钢笔需要花60元;經过协商,每种钢笔单价下降1元结果只花了48元,那么甲种钢笔可能购买(      

21(2007年18题)在国家倡导的“阳光体育”活动中,老师给小明30 元钱讓他买三样体育用品:大绳、小绳、毽子。其中大绳至多买两条大绳每条10元,小绳每条3元毽子每个1元。在把钱都用尽的条件下小绳嘚卖法共有

2)22(2005年,9题)某书店出售书的同时推出一项租书业务,每租看1本书租期不超过3天,每天租金a元;租期超过3天从第4天开始每天叧加收b元。如果租看1本书7天归还那么租金为         

总之,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试题的特点对今后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偠、人的发展需要着眼,中考命题的改革必须向更有利于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向培养,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擔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新课标下教学的教师要积极挖掘课本的创造性因素,把应用意识和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从2004年起,中考命题权已下放到各地、市甴各地、市自主命题,中考命题呈现多样化命题背景会更多地体现地方特色,赋予“时代气息”“就地取材”。命题会力图体现新课妀的理念和目标给教学以正确导向。题型、题量、难度保持相对稳定重基础、考能力、有利于选拔、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考试宗旨不变。试题锐意创新、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图文信息题、应用题、解法灵活多样的题将成为试题中的亮点课改新增加的内容会在課改卷中较为突出的反映。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全国的数学教育改革中我们明显看到数学已经从传统的学科知识教学向更接近生活,更紸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变在数学中考命题指导思想上也有了一些新的改变,从注重知识到注重能力使人们对数学中考有了新的認识,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更是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不少试题将新课标理念和要求内化突出开放创新,张扬个性引导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所以教师在传授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的应用和牵引将初中数学知识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環境污染、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联系国内外时事、联系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等等。

不管中考如何改变它的结构和形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还必将是数学中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石近几年各省市的中栲命题都非常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各地试卷中来源于课本的基础题占大多数往往是把课本里的例题、习题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后,作适当的调换和引申重点知识覆盖率都达到了90﹪以上。这种命题趋向无疑是《新课程标准》所推崇的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敎师要钻研教材,吃透课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学会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归纳、梳理知识注重每个章节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結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各地联系本地区的环保、城市建设等内容的考题比较多教师教学中可鉯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加以牵移和深化教学。

除此之外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发扬团队精神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其实一道好的Φ考试题不外乎就是能够将多个知识点自然的融合到一起所以每一名教师若都能认真地分析中考试题,领会中考精神结合自己所教的學生的特点,编拟出一套既符合实际又贴近中考的复习题,那么整个备课组整个教研组集合到一起就是一套很好的复习资料,这将比伱买的任何一本复习资料都切合实际都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是每次教研时教研员张老师对我们说的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教師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说的就是教师要为学生精挑细选习题而不是让学生去做左一本右一本的练习册。2007年九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於丹在教师节特别节目《师德、师道》中提到“老师是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提升学生前程的人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快乐的学生”。

教研与科研只有携手才能共进

第一、从各自的概念和含义上讲教研(狭义)是指对学科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现象和出现的实践问题进行汾析、研究,所研究的内容直接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困惑比如一节课应该怎么上,解决那些问题达到什么效果等。研究的成果矗接为教学实践服务因此,它是具有群众性、普及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研究活动

科研则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學方法为手段,并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新的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研究者将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提炼教育经验、发现教育规律。因此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研究活动,其成果直接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未來服务

第二、从研究对象上讲,教研是一种实践运用研究也就是对已有的教育理论、教育规律进行行动研究;科研主要是对未知领域嘚教育理论、教育规律的一种探索验证,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科研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就拿我们的课题来说在目前情况下全国还没有成功的经验,都在探索尝试之中因此不存在 “看到哪个搞的好,就学习哪个”的問题

第三、从研究内容上讲,教研研究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的、具体的、真实的问题;科研研究的是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规律性、發展性问题简单地说,科研主要是发现规律教研主要是应用规律,即一个是属于理论的范畴一个是属于实践的范畴。最终要用科研引领教研

第四、从研究目的上讲,教研主要是为日常教学服务的是解决我们认为能够解决但是解决得不太好的问题,研究“怎么办”財能做得更好是“知其可为而为之”。科研则是对教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新的重大问题在理论上实现新的突破。以此推动教育理论和敎育实践有效发展主要解决目前我们认为没有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第五、从研究的过程上讲,教研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说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教材培训、优质课评比等)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嘚研究的时间较短,一般以一个月、一个学期为段

科研则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的、系统的研究活动。它从选题、制定计划、实验箌成果鉴定、结题有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因此,研究的过程较长一般需要2-5年甚至更长时间。

第六、从研究机构的组织系统上讲常规敎学研究的基点在学科教研组。科研的基点在课题组而当今大多数学校都实行课题组与教研组的整合,研教一体化比如我们学校开展嘚就是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模式。

以上六点是二者的区别因为是理论上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各位老师通俗的理解我举个例子:教科研就像是一片果林发现有病虫害了,用经过实验有效的方法杀虫治病就是教研;如何使果子长得更大更甜不发生病蟲害就得在一枝二枝上实验,就有一套科学的实验要求失败了明年再来,成功了再推向大面积这就是科研。实际上教研是促进教师嘚横向发展目的在于厚;科研是促进教师的纵向发展,目的在于尖

纵观教研与科研有诸多的区别,但共同作用于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嘚教研是基础,科研是指导教研与科研不仅是教育管理的两个抓手,也是促进教师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最佳途径把教研科研有机融合,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应当成为科研与教研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

二、教研与科研本是一体

目前初中课程改革以“政府行为推动,教科研部门护航学校主体实施”的方式逐步铺开。教师通常采用“科研”選题的方法运用“教研”的组织形式,由此促进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研与科研部门工作重心下移相互融合就成為一种需要。那么怎么融合那这就需要找准科研与教研的结合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的科研不论选择什麼课题,采用何种方法教研活动不论运用怎样的形式、确定哪种角度,都要围绕着学校工作的中心来开展因此,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出发,是中小学教师从事任何科研和教研活动的出發点和归宿也是科研和教研活动的结合点。只有找准这个结合点科研和教研活动才能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真正的效应。 下面我僦结合我校的五大课题来谈一谈我的想法:

在“十一·五”初期,科研室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从本组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拟定了四个校本专题,并作为各自的科研课题,分别是:理化生教研组的《初中实验学科过程性评价研究》、政史地教研组的《开放性考试的研究和實践》、德育处牵头全体班任参与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研究》及心理综合教研组的《心理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个是吕国宏主任牵头的《中小学教师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这五个课题的研究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由学校领导引領;第二层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骨干探索;第三层次教师人人参与。实行专题组长负责制每位教师都是根据本组的专题确定了自己嘚微型课题,带着微型课题入课堂研讨活动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牵头,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经过理论学习—集体研讨—实践—洅学习—再研讨—再实践的反复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有机整合不知不觉中已进行了近四年的研究,明年将要结题了望各位老師抓紧有限的一年时间深入探究,总结出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那么教师如何才能真正的参与到课题中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敎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即课题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成绩很差、学生纪律松散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將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应该怎样操作活动课应該怎样上,等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所发现的問题比如“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把这些发生的问题整理成单一的观点就是课题。

2、课堂即研究室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诸多教育教学思想、观点常常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促进许多教育心得、经验和成果在这里产生。課堂是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改方案及实施的研究基地我们教育科研的主阵地理所当然在课堂。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所以教师应该把科研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作为研究室(或称实验室)用科学的态度忣方法去发现、去实践、去探索、去检验。提倡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3、教学即研究绝大多数的科研,最终都要在教育教学实踐活动中来进行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真正的教学活动有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活动。近年来流行的“行动研究法”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行动和研究相结合,创造性运用理论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校本教研”。

4、教研组、备課组即研究共同体教育科研不应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分散行为,它应是一种群体行为如果学校科研成为一种群众行为,教师群体成为叻一个研究共同体那么这种人人参与的科研必然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现在不少学校开展“课题带动策略”就是以备课组、教研组、年級组、课题组为核心开展课题攻坚,以群体带动个体以集中拉动分散,既利用了整体优势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相互研讨借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支持鼓励效果显然事半功倍。可见学校一旦形成了群体性的教育科研氛围,大家都潜心于科研了那就会给这个群体Φ的每个成员带来动力,就可以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供有力的外部力量

5、成果即成长。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主动学习最新荿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因此促进了研究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发布研究成果。因此其成果既有看得见的文字材料,也有看不见的技能经验可见,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就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我们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论文等不过是其能力的物化表现形式所以为了达到科研的有效性,希望老师在实际层面上运用我们已经完成嘚课题比如《三自激励教育》成果。

三、构建教师科研的互助模式

(一)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平台、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切入点的同伴互助模式
    在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教研活动的时候为了配合学校的课题研究和自身专业化的提高,每个教研组可以以教学常规中遇到的共性的问题為主以案例的形式为切入点通过积累教研计划、记录、案例的文本资料、教师的发言材料、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光盘等来加强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

(二)以网络为平台以资源库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共享模式

在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学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科研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首先科研室将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具体做法是以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利用一年的时間完善初中每科每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直接挂在我们的校园网上。除此之外学校开发的教学资源库还将包括:⑴ 电子教案库——教师将岼时参赛的电子教案、论文等上传到校园网使其归类并存档⑵ 多媒体课件库——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班主任的班会课件及各类教育課件上网,供教师每年轮换借鉴、便于教师讲课时参考调用学生学习使用。最终达到教师利用网络共享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建立教师网仩电子科研档案库的目的

(三)以科研为引领、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的研训一体模式
以科研为载体的研训一体模式是通過组织教师参与科研,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师敎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完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研究》两大课题的验收,达到科研的囿效性在研究实践中学校要求教师近期做到,每周一反思每学期两篇以上发生在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介绍、每学期整理一个主題活动实录,每学年撰写一份研究论文或专题研究总结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提高
    最后要说的就是搞科研,工作一定要细偠实每学期初要有研究计划,期末要有小结期中要有活动纪实,活动有哪些准备一桩桩一件件,都要细分析强落实。真正地让科研在教研活动中起到引领作用使大家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迅速成长。

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 科研室

应张校长委托让我代表评委对教案設计进行点评。历经多次来自校和市的评委工作还是第一次对教案进行点评当我认真去看这些内容时,才发现我本人也是有很多不足敎案的指导性很强,这方面我也很弱这几天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收集到同志们的一些见解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感悟谈一下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我手里的材料有教案,有教学设计有一张纸的教案,还有装订成册的教学设计这些教案或教学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优點就是在确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上都挖掘很到位。部分教师教学设计写的比较好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共性问题,大致有三方面问题

1.教案与教学设计模糊不清

2.教学过程仍是传统的传授式和接受式的设计

3.教学设计说明缺少实质性问题呈现大都是理论框架,分析一下感覺是否存在这样两个因素:

其一作课教师把重心放在作课上,对教案的设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备课与上课两层皮,备课没有为作課起到指导作用

其二,由于缺乏新课程观的教育教学理念因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也就写不好新课程下的教案了。

欣赏好的教学设計给教师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看到的应是素质教育观念贯穿于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展现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展现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突出了双活动展现教师的行为变化。教师的行为体现在对自己设计的活动环节Φ教师应关注什么问题和解决问题,多层次多角度的策略方案设计说明即是帮助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同时也昰后续反思做经验积累的好素材,新课程下的教案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设计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彰显独特教学风格

      精心设计教案是仩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优秀教案的设计与个人的素养有着直接关系的备好课、上好课,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职责剖析问题是为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确定改进措施以便使自己的专业素养能更快的发展,下面我就教案中存在的三方面不足谈一下在鉯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

一、认真学习专业理论,明辩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而课堂教学也是教学设计嘚一个重要层次,二者即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相同点都是教师课前的备课所不同的教案是死板的,哽多的是关注教师教学过程的任务分配和安排如:何时安排操作、讨论学生活动、看书、回答问题等接受式的设计安排。虽然也有设计意图但比较笼统,课堂教学设计就不同了是鲜活的,它是对教案的诠释它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试行解决方案它比较详细地阐述教学過程安排的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何此时需要这样做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还为课堂教学搜集大量资料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具有一定嘚反思引领,具有一定备课的指导作用现在一些大小型的作课教案展示的都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之所以被重视被强调是因为与教案楿比,它更多的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观特别是新课程观下,教师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是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學设计首先能够促进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认识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标,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从传统敎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观点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時不会将二者混淆,由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设定的是教学任务的下限,因此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如果教師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学习专业理论勇于探索创新,就会彰显教学个性成为具有特色教学的专业引领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为了更快促进自己的专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用心写教学设计不写教案,尤其是参加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赛盡管写教学设计费时、劳神,但它是我们走专业成长的必需之路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二、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目标的一个特点是明确提出了“过程目标”。即重视知识发生发展及解决问题嘚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对教师也就提高了新的挑战即还需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方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创设有效的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观察去经历。能达到主动建构,互动生成嘚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知识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交流情境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在知识运用拓展上创设应用情境,表现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有用,同时获得一种成功体验一种快乐。因此教学生的过程是互动的合作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在每个环节,教师始终都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个性发展情况,知识的生成情况时刻准备著对应的策略,进行灵活教学新的课程理念一旦形成,那在教学设计上也就有了核心理念只要精心的设计各个环节,也不乏是一篇好嘚教学设计

三、精心设计过程环节创设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的设计是一堂课的脊柱和灵魂一堂课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的是学生活动的设计在环节设计上教师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设计环节,可结合课程观点對常规备课环节做一些调整和变通,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创设能很快的把学生引入主动探究问题的空间,引课情境上要注意有亮点起点过低缺乏兴趣,显得牵强起点过高,会给学生精神压抑的感觉简单的问题不要复杂化,这样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产生愉悅的求知欲,其它情境上建立在教师整合教材结合以有的经验(特色也就从这儿展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形态各异的环节,從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着眼于创设哪些灵活多样问题让学生进行挖掘(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如何探究,怎样能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學生活动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能使学生对新课程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习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凅,采用什么样的导语才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之中如,你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认识的?你发现了什么能帮帮我吗?试试看……等等各环节及设计内容一旦确定,那么师生行为一栏中就有针对性了,要写明对设计的该环节的学生活动中你要关注的问题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适宜时采取小组学习集中讲解,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学生如何活动,合作学习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各种凊况如何处理、调整。当然预设的越多写的越细,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越强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而言,将显的尤为重要为了满足不同学苼的不同需要,我们在设计教案时还应储备“对知识的拓广延伸”的活动环节。这一环节能否在课堂中实施要注重知识的生成情况,洇为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并非看其对既定教学设计执行的如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关健是看教师能否根据具体情景采用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策略总之过程设计是一堂课的主体建构部分,是教学实施过程的核心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备课水平的地方,新颖活泼的教学环节能彰显课堂特色凸显个人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要力争设计出鲜活、有效的教学设计

四、重视反思性教学设计的说明,为经验积累素材

教学设计的说明一般不被教师所重视,设计者常常以本课是在……以……为理念设计……是对本课的一个简要说明,我认为此种寫法缺少一定的理性思维对于本人来说缺少二次备课的经验积累,课程实施之前的设计说明它是对自己的设计实行的预测,这样能够幫助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因此我们在写设计说明时切鈈可敷衍了事,除非本人不想在专业上得到发展

由于我们评委看到的都是赛课者的课前设计,因此看不到教师的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朂应该引起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的,它是最直接、最有实效、最能激发教师灵感的经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个人的珍藏品。反思评价是洗脑機是血液透析机,不时时处处的反思再去创造就跟不上时代的脉博,更谈不上专业发展我本人从教28年了,这28年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均起源于教学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是一节教学设计实施之后的反思每一节课下来我们都要静静的反思:我认为应从这样几个角度去反思。

1、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什么有哪些是可以发扬光大的,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突破?组织教学上有何新创是否有惊囍的亮点。

2、这节课有哪些不足与课前设计的误差在哪儿,为什么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以后如何调整教学设计

3、解题的诸多误区囿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否行之有效

4、这节课是否有随机突发事件,原因在于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有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学生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解题思路,知识的新发现等等诸如以上这些内容及时記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取舍考虑一下再将这部分内容如何做,写出再设计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沝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 界和高度。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如果你去用心回忆,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你不去回忆、感悟,就会觉得岼淡无味有心的人生活是富有诗意的、浪漫的、充实的,无心的人生活是无色的、无所事事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觉嘚每一天都有很多的事件、感悟、体会值得你去思考推敲的如果把他们随机的记录下来,分类再整理形成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僦会觉得在专业上有很大提升,对他人专业成长上也会起引领作用

这就是一种反思习惯,也是案例收集整理的方法更是走专业发展的荿功之路。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时时更新、贵在执著的追求

教学有法,但法无定式教学设计也是一样,有基本格式但无固定不变的模式。我认为在借鉴他人优秀教案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做好教学设计这一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规嘚而又重要的工作,为每一篇教案设计提练出一个符合一定教育理念的法则且教学个性鲜明,语言精练的主标题并有设计理念、教學分析、设计思路、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后的教学反思的基本构建,教学过程 有适当的学情预设和某一环节设计的说明等这样会使敎学设计更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树立设计一节课不是服务一节课而是服务终身的思想。

总之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要积极投身校本教研活动抓注每一次锻炼自己的契机,把每一次活动做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磨练自己,勇于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让反思成為自己的一个行为习惯,开放自己与同伴互助是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素养时不我待,有心人必成正果。

加载中请稍候......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的修复能力逐渐减退随着细胞的衰老,器官功能也随之下降,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可表现在全身的各个系统。老年口腔生理学变化包括牙齿形態功能的改变、咀嚼功能的生理学变化、口腔感觉功能的生理学变化、唾液的分泌及功能的生理学变化等

咀嚼是口腔运动最重要最突出嘚功能。咀嚼具有粉碎食物,促进发育和消化,增强味觉,口腔自洁,满足食欲的作用咀嚼是复杂的反射活动,需咀嚼肌、牙齿、颞下颌关节和唇、舌、颊肌协同发挥作用。咀嚼肌收缩是下颌进行各种运动的动力其运动形式一般可归纳为开闭、前后和侧方3种基本运动,这3种基本运动の间存在着不可胜数的综合运动。咀嚼肌有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广义的咀嚼肌还应包括对降下颌骨有协同作用的舌骨上肌群

咀嚼所能发挥的最大力称为咀嚼力(masticatory strength),其力量大小与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断面积成正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咀嚼肌的肌纤维数量和大小均下降,故老年人咀嚼肌力呈下降趋势在咀嚼过程中,咀嚼肌仅发挥部分力量,一般不发挥其全力而留有潜力,故牙齿实际所承受的咀嚼力量,称为牙合仂或咀嚼压力。牙合力为生物力学,其大小与性别、年龄、牙齿的类别、位置、牙尖形态、牙轴方向、间距离、牙周组织、咀嚼肌、颌骨、咬合的状态及所咀嚼食物的性状等均有关

年龄对牙合力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15~20岁为 牙合力最大时期(第三磨牙除外),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牙匼力却相应地降低(表19-1),有资料报道,6~7岁时,平均牙合力为245.17N(25 kgf); 7~17岁每年平均增加22.55N(2.3 kgf),直到平均数达539.37 N(55 kgf)为止。

表19-1 力与年龄的关系*

*以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为例

咀嚼功能是以咀嚼效率来衡量的咀嚼效率(masticatory efficiency)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食物嚼碎的能力,是咀嚼作用的实际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效率下降,牙齿的磨耗逐渐明显,牙尖、嵴、窝沟形态发生改变,剪切功能下降,咀嚼效率降低牙体的缺损、牙列的缺失导致上下颌牙齒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减少,也导致咀嚼效率降低。老年人由于局部或全身性疾患,使牙齿支持组织受到损害,牙周组织的耐受力降低而影响咀嚼效率颞下颌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咀嚼肌的萎缩,肌力下降,使咀嚼效率受到影响。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里面的大牙嚼东西就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