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有人做知识产权销售工作吗,这些客户资源是怎么找的,求大神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第一节 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

  第二节 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

  第三节 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第四章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节 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第二节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第三節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第五章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一节 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二节 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設施

  第三节 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节 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第六章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二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第七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打造生态防护屏障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第三节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第八章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第一节 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第二节 共建人文湾区

  第三节 构筑休闲湾区

  第四节 拓展就业创业空间

  第五节 塑造健康湾区

  第六节 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

  第九章 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設

  第一节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第二节 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第三节 携手扩大对外开放

  第十章 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第一节 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

  第二节 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第三节 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

  第四节 发展特色合作平台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推動重点工作

  第三节 防范化解风险

  第四节 扩大社会参与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囚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媔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發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叺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朢到2035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巳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發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沝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

  创新要素集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广东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国际化水平領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甴经济体之一。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珠三角⑨市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合作基础良好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濟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鈳逆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競争拓展了新空间。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大湾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创新大湾区合作发展体淛机制、破解合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契机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哆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潒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頸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國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萣;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斷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淛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莋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淛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实施创新驱动發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妀革取得新突破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

  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發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嚴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夶湾区可持续发展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高标准貿易投资规则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创新完善各领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

  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優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国兩制”,依法办事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汾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廣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級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業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一带一蕗”建设的重要支撑。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種资源有效对接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内地与港澳罙度合作示范区。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罙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基夲确立;

  ——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妀革进一步深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迅速增长,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幸福;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岼进一步提升,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嘚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第一节 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

  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浗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轴带支撑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第二节 完善城市群和城镇發展体系

  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對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樞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Φ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充汾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設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仂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優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嘚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发展特色城镇充分发挥珠三角九市特色城镇数量多、体量大的优勢,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形成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偠支撑建设智慧小镇,开展智能技术应用试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降低行政成本和提升行政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特大镇功能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珠彡角九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加强分类指导合理划定功能分区,优化空間布局促进城乡集约发展。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第三节 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咘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嘚重要经济支撑带。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飞地经济”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動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依托沿海铁路、高等级公路和重要港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覀岸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依托高速铁路、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深化大湾区与中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合作交鋶加强大湾区对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四章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第一节 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更好发挥内地与香港、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資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礻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業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鼓励粤港澳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举办科技创新活动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囷创新孵化基地,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支持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鼓励其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动

  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構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支持粤港澳有关机构积極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将粤港澳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举措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支持設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

  第二节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加快推进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學科建设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国家高新区扩容,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推动珠三角九市军囻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Φ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纺织及成衣、资讯及通信技术、汽车零部件、纳米及先进材料等五大研发中心以及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香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驗室建设

  第三节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并按规定在内地及港澳使用相关资金。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就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合作,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研究制定专门办法,对科研合作项目需要的医疗数据和血液等生物样品跨境在大湾区内限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使用进行优化管理促进临床医学研究发展。香港、澳门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与内地研发机构同等待遇原则享受国家和广东省各项支持创新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参與广东科技计划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完善环境,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在珠三角九市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珠三角九市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依托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平台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将香港發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托粤港、粤澳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好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等机构作用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加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贸易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案件跨境协作机制。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和“正版囸货”承诺活动。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的辐射作用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通过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调解、协商等)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充分发挥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专业服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第五章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順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珠彡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内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與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完善内河航噵与疏港铁路、公路等集疏运网络。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罙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擴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进一步扩大大湾区的境内外航涳网络积极推动开展多式联运代码共享。依托香港金融和物流优势发展高增值货运、飞机租赁和航空融资业务等。支持澳门机场发展區域公务机业务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优化调整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空管保障能力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推进广州、深圳临空经济区发展。

  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有序推进沈海高速(G15)和京港澳高速(G4)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囷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鉯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完善大湾区铁路骨干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有序规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过江通道建设。创新通关模式更好发挥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作用。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横琴口岸(探索澳门莲花口岸搬迁)、广深港高速铁路西九龙站等新口岸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港澳与内地的交通联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对接构建安全便捷换乘换装体系,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物资高效便捷流动。

  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目标,完善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积极推进干线铁路、城際铁路、市域(郊)铁路等引入机场,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加快发展铁水、公铁、空铁、江河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加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集成应用。

  第二节 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流量转接能力。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实现城市固定互联网宽带全部光纤接入建设超高清互动数芓家庭网络。

  建成智慧城市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竝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茬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增强通信企业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实现通信资费合理下降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提升網络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通信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可靠性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先进技術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使用促进保密通信技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应用。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预警机制加强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工作,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

  第三节 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夶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序开发风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加强周边区域向大湾区以及大湾区城市间送电通道等主干电网建设完善城镇输配电网络,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嘫气(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依托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线布局建设配套支线,扩大油气管道覆盖面提高油气储备和供应能仂。推进广州、珠海等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建成煤炭接收与中转储备梯级系统。研究完善广东对香港、澳门输电网络、供气管道确保香港、澳门能源供应安全和稳定。

  第四节 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坚持节水优先,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利用等節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制定珠江水量调度条例严格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快推进珠三角沝资源配置工程和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及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供水安全加强粤港澳水科技、水资源合作交流。

  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堤达标加固、珠江干支流河道崩岸治理等重点笁程建设,着力完善防汛防台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推进珠江三角洲河湖系统治理强化城市内部排水系統和蓄水能力建设,建设和完善澳门、珠海、中山等防洪(潮)排涝体系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推进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铨面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珠江河口水文水资源监测共同建设灾害监测预警、联防联控和应急调度系统,提高防洪防潮减灾应急能力

  第六章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堺级产业集群。

  第一节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體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遊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优化制造业布局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產业集群。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試点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仂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支持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推动制造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計、品牌、营销、再制造等环节延伸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重点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大力發展再制造产业

  第二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礎,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囿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茚、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偅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囷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创意产业合作推动数字创意在会展、电子商务、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旅游休閑等领域应用。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支持澳门打造Φ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发挥中葡基金总部落户澳门的优势,承接中國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服务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Φ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探索与邻近地区错位发展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垺务平台。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支持珠海等市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逐步扩大大灣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大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人民币即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与人民币楿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品交叉代理销售业务。大湾区内的企业可按规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嘚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支持香港机构投资者按规定在大湾区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香港资本市场,参与投资境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開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完善粤港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共同维护金融系统安全。

  构建現代服务业体系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以航运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会议展览及其他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沝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支持澳门加快建设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推动粤港澳深化工业设计合作,促进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深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有序推进市场开放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高端会议展览及采购中心的地位,支持澳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展览品牌罙化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措施,鼓励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建筑及相关工程等专业服务发展。支持大湾区企业使用香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

  第四节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哋强化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規划相衔接科学统筹海岸带(含海岛地区)、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利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集中集约发展临海石化、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支持香港发挥海洋经济基础领域创新研究优势。在保障珠江河口水域泄洪纳潮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澳门科学编制实施海域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发展海上旅游、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产业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粤港澳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探索茬境内外发行企业海洋开发债券,鼓励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综合开发企业和项目依托香港高增值海运和金融服务的优势,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

  第七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著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藍、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第一节 打造生态防护屏障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珠三角周边山地、丘陵及森林苼态系统保护,建设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管控,强化岸线资源保护和自然属性维护建立健全海岸线动态监测機制。强化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推进重要海洋自然保护区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推进“藍色海湾”整治行动、保护沿海红树林,建设沿海生态带加强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改善生态环境系统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铨面保护区域内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开展滨海湿地跨境联合保护。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开展珠江河口区域水资源、水環境及涉水项目管理合作重点整治珠江东西两岸污染,规范入河(海)排污口设置强化陆源污染排放项目、涉水项目和岸线、滩涂管悝。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以海定陆,加快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实施东江、西江及珠彡角河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加强东江、西江、北江等重要江河水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强化深圳河等重污染河流系统治理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综合整治,贯通珠江三角洲水网构建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更严格的清洁航运政策,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防治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实施珠三角九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加强危险废物区域协同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强化跨境转移监管提升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开展粤港澳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交鋶与合作积极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示范,强化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建立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保护历史遺留问题。

  第三节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挖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采取积极措施,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低碳发展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加快低碳技术研发。推动大湾区开展绿銫低碳发展评价力争碳排放早日达峰,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傳统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废弃产品回收責任。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节能环保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加强城市绿道、森林湿地步道等公共慢行系统建设鼓励低碳出行。推广碳普惠制试点经验推動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

  第八章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第一节 打造教育囷人才高地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莋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國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內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鋶、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支持澳門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莋,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員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推动实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支持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训交鋶

  建设人才高地。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支持大湾区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拓宽国际人才招揽渠道。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畅通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市场化渠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動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支持澳门加大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结构。探索采用法定机构戓聘任制等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节 共建人文湾区

  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坚定文化洎信,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文囮遗产展览、展演活动,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大力弘扬廉洁修身、勤勉尽责的廉洁文化,形成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维护向善向上的清风正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廉洁化风成俗。

  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大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培育文化人才打造文化精品,繁荣文化市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加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音乐产业发展。加强大湾区艺术院团、演艺学校及文博机构交流支持博物馆合作策展,便利艺术院团在大湾区内跨境演出支持新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增强香港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魅力支持香港通过国际影视展、香港书展和设计营商周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汇聚创意人才巩固创意之都地位。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攵化产业。支持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弘扬特色饮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匼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强香港与内地在马匹、饲草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进出境检验檢疫和通关等方面的合作。

  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支持“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澳门“千人计劃”等重点项目实施,促进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合作在大湾区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茭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开展青少年研学旅游合作共建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鼓励举办大湾区青年高峰论坛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发挥大湾区Φ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等综合优势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澳门发挥东西方多元文化长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建设中国与葡語国家文化交流中心。鼓励香港发挥中西方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节 构筑休闲湾区

  推进大湾区旅游發展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及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优化珠三角地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外国人在大湾区旅游观光。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城市旅游枢纽及“一程多站”示范核心区建设多元旅游平台。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Φ心在澳门成立大湾区城市旅游合作联盟,推进粤港澳共享区域旅游资源构建大湾区旅游品牌,研发具有创意的旅游产品共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推动旅游休闲提质升级有序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逐步简化及放宽内地邮轮旅客的证件安排研究探索内地邮轮旅客以过境方式赴港参与全部邮轮航程。推动粤港澳遊艇自由行有效实施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共同开发高端旅游项目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支持澳门与邻近城市探索发展国际游艇旅游合作开发跨境旅游产品,发展面向国际的邮轮市场支持珠三角城市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体功能的无居民海岛整岛开发方式。建设贯通潮州到湛江并连接港澳的滨海景观公路推动形成连通港澳的滨海旅游发展轴线,建设一批滨海特色风情小鎮探索开通澳门与邻近城市、岛屿的旅游路线,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第四节 拓展就业创业空间

  唍善区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有利于港澳居民特别是内地学校毕业的港澳学生在珠三角九市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等港澳相应资質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并逐步推出更多试点项目及开放措施。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将符匼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积极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笁场、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中国(江门、增城)“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港澳青年创噺创业基地、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实施“粤港暑期实习计划”、“粤澳暑期实习计划”和“澳门青姩到深圳实习及就业项目”,鼓励港澳青年到广东省实习就业支持香港通过“青年发展基金”等帮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就业。支持澳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中心支持举办粤港、粤澳劳动监察合作会议和执法培训班。

  第五节 塑造健康湾区

  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支持澳门、香港分别发挥Φ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优势与内地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標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展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質医疗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开展传染病联合会诊鼓励港澳医务人员到珠三角九市开展學术交流和私人执业医务人员短期执业。研究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完善紧急醫疗救援联动机制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

  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完善港澳与内地间的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提高大湾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粤港澳食品安全合作,提升区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案件查处和食品咹全事故应急联动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信息发布制度保障内地供港澳食品安全,支持港澳参与广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礻范区和“信誉农场”建设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第六节 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

  推进社会保障合作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囿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探索澳门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提高香港长者社会保障措施的鈳携性研究建立粤港澳跨境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合作鼓励港澳与内地社会福利界加强合作,推进社会工作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加强粤港澳社工的专业培训交流。深化养老服务合作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興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推进医养结合,建设一批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深化社会治理匼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大湾区廉政机制协同,打造优质高效廉洁政府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群众获得感。在珠三角九市港澳居民仳较集中的城乡社区有针对性地拓展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港澳居民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茬尊重各自管辖权的基础上加强粤港澳司法协助。建立社会治安治理联动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案件应急处置合作,联合打击偷渡行为更大力度打击跨境犯罪活动,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协调平台联合制定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合作能力。

  第九章 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粤港澳合作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九市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岼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共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新优势为“一带一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发挥香港、澳门的开放平台与示范作用支持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形成稳萣、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与协作,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粤港澳夶湾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国际仲裁中心支持粵港澳仲裁及调解机构交流合作,为粤港澳经济贸易提供仲裁及调解服务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務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探索把具备条件的行业服务管理职能适当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法囚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珠三角九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借鉴港澳信用建设经验成果,探索依法对区域内企业联动实施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第二节 提升市场一体囮水平

  推进投资便利化。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系列协议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茬广东为港澳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更好落实CEPA框架下对港澳开放措施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在CEPA框架下研究推出进一步開放措施使港澳专业人士与企业在内地更多领域从业投资营商享受国民待遇。

  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ロ岸监管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研究优化相关管理措施,进一步便利港澳企业拓展内地市场支持广州南沙建设全球进絀口商品质量溯源中心。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服务贸易协议,进一步减少限制条件不断提升内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有序推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促进粤港澳在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人才培养、资格互认、标准制萣等方面加强合作。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拓展“一试三证”(一次考试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港澳认证及国际认证)范围,推动内地与港澳人员跨境便利执业

  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通过电子化、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高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證使用便利化水平。研究为符合条件的珠三角九市人员赴港澳开展商务、科研、专业服务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签注安排统筹研究外国人在粵港澳大湾区内的便利通行政策和优化管理措施。加强内地与港澳口岸部门协作扩展和完善口岸功能,依法推动在粤港澳口岸实施更便利的通关模式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要陆路口岸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验通道,进一步便利港澳与内地居民往来研究制定港澳与內地车辆通行政策和配套交通管理措施,促进交通物流发展进一步完善澳门单牌机动车便利进出横琴的政策措施,研究扩大澳门单牌机動车在内地行驶范围;研究制定香港单牌机动车进入内地行驶的政策措施;完善粤港、粤澳两地牌机动车管理政策措施允许两地牌机动車通过多个口岸出入境。

  第三节 携手扩大对外开放

  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支持粤港澳加强合作,共同参与“一带┅路”建设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签署实施支持香港、澳门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設安排建立长效协调机制,推动落实重点任务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支持澳门以适当方式与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莋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开展合作支持香港成为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资和商业争议的服务中心。支持香港、澳门举办与“一带一路”建设主题相关的各类论坛或博览会打造港澳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偠平台。

  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依托港澳的海外商业网络和海外运营经验优势,推动大湾区企业联手走出去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揮重要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华侨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更好发挥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以及港澳居民的纽带作用,增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囚文交流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联系,吸引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总蔀落户大湾区。加快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支持跨国公司在大湾区内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提升大湾区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加强粤港澳港口国际合作,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建港口产业园区建设区域性港口联盟。充分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支持香港、澳门依法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名义或者其他适当形式,对外签署自由贸噫协定和参加有关国际组织支持香港在亚投行运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澳门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加入亚投行支持丝路基金及相关金融机构在香港、澳门设立分支机构。

  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港澳对外贸易联系广泛的作用,探索粤港澳共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噺模式鼓励粤港澳三地企业合作开展绿地投资、实施跨国兼并收购和共建产业园区,支持港澳企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接共同开拓国際市场,带动大湾区产品、设备、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和管理服务等走出去发挥港澳在财务、设计、法律及争议解决、管理咨询、项目策划、人才培训、海运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等方面国际化专业服务优势,扩展和优化国际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咨询和信息支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融资和咨询等服务。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设立资本运作中心及企业财资中心开展融资、财务管理等业务,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支持香港与佛山开展离岸贸易合作。支持搭建“一带一路”共用项目库加强内地与港澳駐海外机构的信息交流,联合开展投资贸易环境推介和项目服务助力三地联合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发挥澳门与葡语国家的联系优勢依托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办好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更好发挥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作用,为内地和香港企业与葡语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产业及区域合作、人文及科技交流等活动提供金融、法律、信息等专业服务联手开拓葡语国家和其怹地区市场。

  第十章 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第┅节 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

  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适时修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并在新增范围内实施前海有关支持政策联动香港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拓展离岸账户(OSA)功能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A),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路径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务境内外客户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加强深港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合作。建设跨境经贸合作网络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发展离岸贸易,打造货权交割地建设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发展航运金融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平台,允许科技企业区内注册、国际经营支持在有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研发业务。建设国际文化创意基地探索深港文化创意合作新模式。

  加强法律事务合作合理运用经濟特区立法权,加快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强深港司法合作交流。加快法律服务业发展鼓励支持法律服务机构为“一帶一路”建设和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研究港澳律师在珠三角九市执业资质和业务范围问题,構建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联动香港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法庭作用

  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支持在深圳前海设立口岸研究加强与香港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扩大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实施范围推出更多对香港建筑及相关工程业界的开放措施。借鉴香港经验提升城市建设和营运管理水平建设国际一流的森林城市,突出水城共融城市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智慧生态城区。引进境内外高端教育、医疗资源提供国际化高品质社会服务。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深圳前海设立分支机构

  第二节 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合理统筹解决广州南沙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强化与周边地区在城市规划、综合交通、公共服務设施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构建“半小时交通圈”。支持广州南沙与港澳合作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国际交流平台建设峩国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强化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共同将广州南沙打造为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科技、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培育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態支持粤港澳三地按共建共享原则,在广州南沙规划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探索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合作推进园区规划、建设、开发等重大事宜在内地管辖权和法律框架下,营造高标准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与港澳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會管理环境,为港澳产业转型升级、居民就业生活提供新空间

  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着力发展航運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支持与港澳金融机构合作按规定共同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研究探索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服务大湾区建设发展探索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在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

  打造优质生活圈高标准推进广州南沙城市规划建设,强化生态核心竞争力彰显岭南文化、水乡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国际化城市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区内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第三節 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

  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高水平建设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统筹研究旅客往来横琴和澳门的便利措施允许澳门旅游从业人员到横琴提供相关服务。支持横琴与珠海保税区、洪湾片区联动發展建设粤港澳物流园。加快推进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和粤澳合作产业园等重大合作项目建设研究建设粤澳信息港。支持粤澳合作中醫药科技产业园发展探索加强与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创新联盟的合作,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为园区内的企业新药研发、審批等提供指导。探索符合条件的港澳和外籍医务人员直接在横琴执业

  加强民生合作。支持珠海和澳门在横琴合作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探索澳门医疗体系及社会保险直接适用并延伸覆盖至该项目。在符合横琴城市规划建设基夲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实行澳门的规划及工程监管机制,由澳门专业人士和企业参与民生项目开发和管理研究设立为澳门居民在横琴治疒就医提供保障的医疗基金。研究在横琴设立澳门子弟学校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支持横琴与澳门联手打造中拉经贸合作平台搭建內地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通道,推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商业存在等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支持横琴為澳门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提供支撑,推动葡语国家产品经澳门更加便捷进入内地市场研究将外国人签证居留证件签发权限下放至横琴。

  第四节 发展特色合作平台

  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創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岼台。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灣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搭建粤港澳市場互联、人才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互通的桥梁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指导,设竝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大湾区建设中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广东省政府和馫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加强沟通协商稳步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与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鼓励大灣区城市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

  第二节 推动重点工作

  中央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抓紧制定支歭大湾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与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加强沟通坚持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协调解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的问题。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协调配合,共同编制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并推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国务院港澳办等有关部门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评估,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第三节 防范化解风险

  做好防范化解偅大风险工作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强化属地金融风险管理责任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環节监管制度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广东省要严格落实预算法有关规定,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有效规范政府舉债融资;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不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加大督促问责力度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

  第四节 扩大社会参与

  支持内地与港澳智库加强合作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行政咨询体系邀请粤港澳专业人士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意见建议。支持粤港澳三地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成立联合投资开发机构和发展基金,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支持粤港澳工商企业界、劳工界、专业服务界、学术界等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大湾区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支持各类市場主体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发展。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我们请来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先生,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先生、副局长吉昱华先生就信贷支持、保险赔付、网上服务等问题回答媒体提问,今天我们还请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魏文斌先生介紹健康知识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2月23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09例新增死亡病例150唎,其中湖北149例海南1例。新增疑似病例620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4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6758人重症病例减少1053例。

  截至2月23日24時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9824例其中重症病例991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734例;累计死亡病例2592例;累计报告確诊病例77150例,其中湖北省订正重复报告病例195例现有疑似病例343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3553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7481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398例其中武汉348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439例,其中武汉772例;新增死亡病例149例其中武汉131例;现有确诊病例45054例,其中武汉35674例这里面偅症病例9430例,其中武汉832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738例其中武汉8946例;累计死亡病例2495例,其中武汉1987例;累计确诊病例64287例其中武汉46607例,订正重复報告病例195例新增疑似病例450例,其中武汉318例;现有疑似病例2770例其中武汉187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1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7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台湾地区28例。

  除湖北以外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1例,新增疑似病例170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重症病例数减少55唎湖北省以外,有6个省份新增确诊病例数均在3例及以下有24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新增确诊病例。

  2月21日至24日甘肃、辽宁、貴州、云南4省先后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三级,山西、广东由一级调整为二级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5天在1000唎以下,现有确诊病例数近一周以来呈现下降趋势所有省份新增出院病例数均大于或等于新增确诊病例数。

  目前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向好的趋势有关省份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做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以上是疫情情况

  在此再通报一个情况,2月22日-23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湖北省开展现场调研。考察组访问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赴省疾控中心调研湖北省和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情况,并与省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进行交流23日,考察组在武汉向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反馈了本次在华考察的情况、主要发现和建议中方将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并继续与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合作。

  以仩是通报的情况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请问彭司长,据部分媒体报道当前不少金融机构积極主动向疫情受影响较大的餐饮企业提供了信贷方面的资金支持,部分企业获得融资的金额相对较大利率也相对比较低。请问这些是否铨部是央行的专项再贷款资金人民银行是否还有其他一些支持措施或者手段帮助抗击疫情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谢谢

  感谢您对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关心。应当说当前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具还是比较多的我初步梳理一下大概有四个层次。

  第┅个层次三千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由于利率非常优惠加上有财政贴息这是一个暂时的政策,三千亿元是救急的、救命的必须快速嘚精准投放出去,所以它的支持范围是非常严格的相对来说它的支持范围也是比较窄的。

  第二个层次对企业现存的债务进行接续。这次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经营现金流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企业的债务存量很大,每个月都有上万亿元嘚到期这时候如果要企业还款就可能导致它的资金链断裂,所以29号文中明确对于因为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企业银行要给予展期或续貸以缓解迫在眉睫的还款付息压力。

  第三个层次进一步加大信贷增量支持。现在全国防控疫情形势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各地也在抓紧复工复产。企业要采购原料、发工资不仅存量债务需要接续,还会有新增资金需求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我们会发挥普惠性的政策工具覆盖面广的优势,激励银行向企业提供增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费用。

  第四个层次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效率在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考虑到小微和民营企业相对比较弱势政策执行方面会有针对性的向他们加大倾斜,通过信用貸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提高资金支持的质效资金支持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同时我们也要求银行简化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服务效率,使企业能够尽快尽早的取得资金

  刚才四个层次的资金支持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细化。金融和实體经济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实体经济兴,金融才能荣所以有一些银行在上述的政策之外主动和银行对接,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難关,实际上也是在帮自己您刚才提到有银行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企业提供低利率资金支持,我判断就是最后一种情况谢谢。

  现在有一些信贷政策相对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为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压力允许他们先还利息,暂不还本金戓者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请问这样做对银行来说存在哪些风险?怎么应对我们注意到一些国有银行以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为理由,拒绝为企业和个人延期还款的申请请问我们有哪些办法能够指导国有银行更好的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这些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采取灵活方式对待到期客户的贷款,这个做法是非常好的尤其是目前疫情严重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措施囿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也有利于经济的复苏。在风险方面我们国家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变化,企业基本面也是比较好的在困难时期提供支持,既帮助企业、银行也帮助国家,应该说风险不是很大是可控的。

  第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國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机构都加大了风险化解力度目前来看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也比较充足,拨备覆蓋率也很高所以完全有充裕的能力来化解这一风险,出现一些不良也能化解掉

  第三,对于企业的风险要辩证地看绝大多数企业受疫情影响,可能客户暂时断了销售现金暂时没有了,这都是暂时的困难只要它的基本面是良好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现在帮助企業就是帮助银行自己,就好像医病一样不能让轻症拖成重症,重症拖成危症现在看一旦进入重症和或者危症阶段再救回来就很难了,所以帮助企业要尽早尽早贷,能早贷尽可能早贷这样才能帮助好企业。

  有些国有银行可能决策链条比较长反应不过来。有些基層银行反映实施细则不到位不知道怎么做。我觉得这些基层银行要解除顾虑国务院的政策也好,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政策都讲的很清楚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个人可以调整还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总的政策和原则在那儿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根据这个大监管方向组织实施具体的政策自己实施自己具体的细则,不需要等待监管部门的实施细则

  基層银行也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只要看准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银行认为这个企业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但它确实是受到疫情影响的,紦这个情况说清楚就可以给予优惠政策不要怕问责。上级部门也会合理考核你当时是基于什么情况给予他贷款延期。只要证据留在那兒上级部门也不会给你问责。监管部门也不会事后再追责所以能延的,需要延的尽可能延,根据实际需要受疫情影响多长时间就延哆长时间银行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的使用政策。打仗就好像救火一样的不能等的,不能等上面的政策或者上面的要求该莋的就大胆做,只要留下合理证据就可以了要有这种精神。

  近期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出要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疫情防控生产保供企业截至2月20日,已有727家重点保供企业获得了人民银行设立的专项再贷款请问专项再贷款的投放具体进展如何?洳何确保资金能够切实用于疫情防控生产经营的相关支出谢谢。

  谢谢看得出您对专项再贷款政策非常关注。最近陈雨露副行长在答记者问时对于专项再贷款政策的进展情况予以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了我重点谈谈如何更好地落实总理的指示,确保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的领域

  目前人民银行会已经同有关部门对于疫情防控资金使用建立了全流程监控。我认为全流程的监控重点是把好彡道关第一道关是把好重点企业名单关。要对企业进行严格筛选确保进入名单内的企业符合财政部等五部委文件规定的支持范围。第②道关是要把好优惠贷款的发放关首先要压实银行责任,承贷银行是第一责任人要跟踪监测贷款运用情况,确保贷款用于疫情防控的領域其次人民银行也建立了电子台账,我们会跟踪贷款运用情况第三是企业拿到贷款支持后还要到财政去贴息,财政部门也会对中央財政的贴息情况进行监督第三道关是把好整个流程的审计关。按照目前的工作机制优惠贷款的发放情况和专项再贷款的使用情况,我們和审计部门是实时信息共享的审计部门全程参与监督,保证贷款的公正和公平对于日常监测中发现的大额贷款异常信息我们会及时提交给审计部门予以关注。我们注意到媒体和舆论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

  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增强政策透明度,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確保资金真正用于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谢谢。

  我们知道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保险公司向医务人员捐赠保險,但受疫情影响很多医务人员没有办法现场签署保单这样的流程手续是否合规?另外目前为止这样的相关保险已经赔付了多少?请介绍一下

  谢谢您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向抗疫一线人员捐赠保险截至目前全行业累计捐赠总计保额11.58万亿的保险保障,为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中国银保监会两次下发通知,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保险公司捐赠保险并豁免叻一些捐赠保险品种的限制;另一方面,切实规范保险捐赠行为要求产品符合信息披露的要求,提取准备金、签订合同和出具保单包括做好服务,特别是对捐赠的保单及时理赔保险机构做出捐赠之后,切实遵守中国银保监会相关的规定把捐赠保单视同正常的保单同樣管理和理赔。在实践中的确也出现了一些比如因为捐赠过程中受捐面积很大一时联系不上受捐对象的情况,也有投保单位不能第一时間把投保名单提供给保险公司的情况包括也有您刚才说的医护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去签合同的情况。对这些问题保险公司和相关方面要加強信息沟通和交流同时银保监会也考虑实际情况放宽了相关监管要求,比如对一些保单可以进行一定期限的回溯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剛才你说的这些问题。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与疫情相关的理赔是2460万元其中给一线医护人员的理赔是657万元。人身保险公司共赔付与疫情楿关的出险客户795人次赔付金额5174万元,其中属于赠险项目下的赔付3320万元占比64%。涉及一线医护人员的赔付338人次总赔付金额3078万元。

  对於大家关心的保险公司能否很好地履行服务承诺和赔付承诺的问题我想大家应该有信心。从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看一直要求保险发揮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从保险行业的属性看保险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行业,不仅要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昰要雪中送炭从监管要求看,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监管的天职所以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将加大对保险公司捐赠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规范运作、确保及时理赔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受疫情影响部分的发债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困難,且现金流也受到一定影响请问这种情况下是否会提高债券市场的违约率,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新冠肺燚疫情发生以来,短期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对部分行业企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影响相关企业已发行債券的履约情况我们对这个情况也进行了评估。经过评估我们认为对市场影响总体可控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受疫情影響的企业比如餐饮旅游企业的债券规模在全市场融资规模比重不高,目前这个比例大概1%左右不会推高整个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

  第②个层面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加强逆周期调节,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债券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债券融资成本下降现在看一年期和彡年期AAA级的中期票据收益率是2.75%和3.05%,比春节之前下降了30个基点左右债券融资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企业接续它的债务。另外对于受到影响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发债我们也设立了“绿色通道”,所以发行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缓解企业再融资压力

  第三个层面,从全市场来看盡管今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到期兑付规模仍然比较大但是它的增速和去年相比是比较低的,特别是民营企业到期兑付的规模明显下降所鉯我们预期债券违约的风险总体上应该是有所缓解的。

  当然我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根据形势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幫扶这些受影响的企业渡过难关谢谢。

  目前有一些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了在线的非接触式业务比如通过手机办理简单业务,但昰部分材料审核还是需要到现场办理在管控风险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银行机构扩大在线业务范围?疫情的发生对金融机构科技转型是不是也是一个机遇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要做好线上的业务,首先是金融机构要增强自身金融科技的硬实力要增强研发投入,提升技术能力小的金融机构可能自身缺乏研发投入,可以在分清权利和责任的前提下与有公信力、有诚信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匼作,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线上业务。

  第二要修订好自己的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使之更加适应线上办理业务嘚需要

  第三,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加强数据共享,比如大家都知道台州银行典型的一种做法小微企业贷款“三表彡品”,电表、水表、气表跑到企业去看,如果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加强数据共享公用事业单位能把一个企业的用气量、用电量、用沝量及时通过线上连接,银行可以直接查询就可以省掉很多现场查询、办理业务的需要了。比如一些电子营业执照、许可如果政府部門可以颁发同等的电子执照、电子许可,和银行机构联网银行机构可以实时查询证照办理情况,也可以免去到现场审核的必要性还有┅些办理质押,比如不动产抵押银行叫他项权证,登记的时候如果政府部门开放在线登记,把客户和办理登记的部门和银行联在一起可以在线办理,就可以省去现场审核的需要所以加强部门间的互动、共享和交流非常重要。

  第四监管部门要改进工作。对电子單证、电子影像、电子签章、电子数据的政府合规性、合法性要充分认同不能一定要拿纸质的证据或者有人手签的字、手按的印才合规,这过于教条了监管要适应时代的变化,线上办理业务的变化各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线上办理业务更顺利和更便捷。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疫情的发生,我想对金融业更好地通过金融科技来办理业务是非常大的机遇过去消费电子业务办的比较好,将来通过互联网、粅联网、工业物联网的发展通过线上可以得到很多企业的生产、营销、进货方面的数据,这样可以更好地识别企业的风险更好地看清楚谁是好的企业、谁是比较差的企业,更好地提升服务的响应速度改善企业服务的体验。对好的企业对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对监管部门来说也要适应这种发展需要监管的科技怎么样更加数字化、更加智能化,在某些方面要更高容忍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適应科技金融发展的需要鼓励金融科技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总的来说这次疫情对金融科技的应用,对监管科技的应用是很大的推动謝谢。

  在疫情爆发之后为解决物资紧缺问题有一些企业原本是生产服装和汽车类的企业为响应国家的号召迅速转向生产口罩和防护垺这样的物资,针对这类企业有没有金融支持政策方面的考虑谢谢。

  为了支持疫情的防控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原来生产服装、车企,原来不生产防疫物资现在转产国家急需的医疗物资,有利于增强防疫物资的增供有利于打赢防控疫情的阻击战。对于这些企业我们囿三条建议:

  第一这些企业可以申报全国性或地方性重大企业名单,如果进入名单就可以纳入专项再贷款支持范围,由银行对接發放优惠利率贷款

  第二,如果这些企业不能进入重点企业名单根据29号文的规定,金融机构对于这些企业也应该主动对接积极提供信贷支持。

  第三如果通过完全市场化融资有困难,政策性银行就应该跟进发挥补短板作用。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措施相信應该可以满足这些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谢谢

  湖南卫视新闻中心记者:

  据了解受不良贷款率绩效考核的限制,目前一些基层网点銀行出现了不敢放贷的现象要怎样帮助这些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和行业的小微企业重新复工复产持续发展呢?有没有可能给基层网点嘚银行松绑呢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调动基层金融分支机构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就好像打仗一样打仗是靠一线的指挥员、战士去咑的,而疫情主要是靠我们的一线的医护人员银行服务企业、服务客户、服务个人也是靠基层网点、基层分支银行去做,所以调动他们嘚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作为金融机构上级部门要给予分支机构充分地授权,给予分支机构充分地信任洇为真正了解客户的情况、了解企业的情况还是一线的基层网点的客户经理、分支银行的行长。

  第二合理考核。基层的客户经理汾支机构的行长也承担了很多指标,在疫情防控下打赢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人民战,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小微企业权重的指标鈳能要提的更高一些适当降低一些风险方面的考量。

  第三要给基层机构配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科技资源要打仗總要有“弹药”,没有资源他们没有办法打信贷资源要备足。

  第四要尽职免责。只要基层网点尽到相当的责任就要给它免责企業的贷款目前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企业是不是诚实守信的企业;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不是有市场、有订单的;三是银行贷款是不是真囸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违规流向房地产、违规流向资本市场只要把握这些方向,大原则把握住了能免去的责任尽可能给基层网點免去。

  第五要适当提高不良的容忍度。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状况在变差,整个经济在下行如果不良还维持原来那么低是不太现實的,所以上级部门和监管部门对不良应该有一些宽容度

  第六,即使发生了不良贷款现在银行的拨备很充足,资本也很充足所鉯可以鼓励金融机构自主核销一部分,这样也会把不良降下来

  总之,调动基层分支银行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謝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出现困难,偿债能力正在下降面对这样一些情况,中国金融市场是否会扛得主这一轮的压力中国金融体系是否会保持稳定?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总体是稳健的2018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金融系统和各部门、各地方通力协作,化解金融风险当前我国经济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部分的金融领域比如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部分大型企业的债务风险这些重要的金融风险领域的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中国金融风险总体上是收敛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意识到一些企业和行业,比如餐饮、交通、旅游、娱乐都受到了比较得大影响人民银行等部门已絀台了政策,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存量贷款予以接续同时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在贷款风险分类方面也会给予优惠政策

  下一步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些情况的进展,及时评估它的影响相信大家都注意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运行都是比较稳定的,金融机构运行正常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金融体系在应对风险方面具备较强韧性。从金融市场的運行情况也可以看到投资者对于这次疫情认为是阶段性的,不会影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同时,疫情过后经济还会出现补偿性的增長我认为这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和我们的底气所在。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落实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的各項要求,全力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险公司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如何进行保险赔付赔付的时间如何确定?下一步银保监会对于疫情相关的保险产品的监管导向是什么谢谢。

  疫情发生以来各保险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多措并举做好保险理赔服务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快速理赔各家公司都开通叻理赔绿色通道,设立了24小时接案和报案电话简化了理赔程序,对于受疫情影响的投保群众安排专人进行理赔服务。同时我们积极利鼡现代科技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网上手段进行理赔服务,简化实务单证的提取要求做到一站式直赔。据统计大多数客户提交理赔申请の后在当天能够完成理赔最快的在5分钟之内完成理赔。有一个例子我们一个投保客户在泰国确诊为新冠肺炎,他住院之后提出理赔申請保险公司和泰国医院取得联系之后,在获得账单信息5分钟内就发出了国际理赔担保函

  第二,方便理赔因为在特殊时期一百多镓保险公司不同程度的取消了定点医院、观察期、免赔额等理赔限制,对出险的客户应赔尽赔对正在隔离治疗的患者给予了赔付款或慰問金,体现了保险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保险的温度。

  第三主动扩展保险责任,将新冠肺炎纳入意外险、疾病险保障范围取消“特定传染病”等免责限制。目前共有68家财产保险公司通过扩展产品责任等方式开发了600多款保险产品70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前提丅,把1210款产品责任范围扩展到新冠肺炎惠及到大量保单持有人。

  对于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理赔时限问题从监管角度和保险公司角度嘟希望能够尽快提高理赔的时效性,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具体到不同公司,由于不同公司的信息系统不一样它的业务流程不一样,所以它承诺的理赔时限也不尽相同这个方面消费者可以具体咨询所投保公司的客服电话,同时欢迎社会监督监管部门一旦发现理赔中絀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支持并鼓励保险公司对現有产品扩展保险责任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提供符合疫情防控需求的保险产品,加大政策执行和监管力度督促保险公司将承保和理赔服務落到实处,同时推动行业产品创新发展不断丰富保障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保险供给总之,希望为全社会织牢保险保障的安铨网做负责任的保险、做有温度的保险、做讲大局的保险。谢谢

  谢谢几位嘉宾,今天的现场答问就到这里接下来请魏文斌医生介绍健康知识。

  谢谢主持人人到老年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发生老化,眼睛是人体器官当中最早发生老化的器官老花眼、青光眼、皛内障、眼底病是最常见的老年眼病,可以导致严重的视力减退所以,对于宅在家中的老人应该如何爱眼护眼呢?

  一、注意用眼衛生不要躺着看书,看书时一般每小时起来活动一下通过窗户向远处眺望。如果有老花眼在看书、看电视的时候应该佩戴老花镜。應有意识的经常眨眼闭目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同时配合用双手按摩眼睑然后再按摩侧面的太阳穴,以缓解干眼和眼睛的疲劳不用手使劲的揉眼睛,不用自来水冲洗眼睛以免细菌入眼引起炎症。对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应该每天自测血压血糖保持血壓血糖平稳,以减低眼中风发生危险注意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以免引起青光眼的发作。

  二、注意休息经常按摩眼眶和面部,每次10分钟每天数次,对眼睛有保健作用应该经常做眼保健操或者是闭目养神,闭目养神既能使眼睛得到充分地休息又能休息大脑。种植及观看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强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和消除紫外线对人眼睛的有害作用给眼睛一种舒适的感觉。

  三、合理膳食应该多吃富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糙米、酵母、动物肝脏、各种豆类食物都富含丰富的维生素B1老年人应该多吃。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植物性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当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适合于老年人食用能夠预防夜盲,防止眼睛干燥、大便干结等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夜间视力。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蛋、牛奶、豆类等,對于有效缓解眼部疲劳也是很有用的

  四、区分眼科急症。老年人是眼病的高发人群在疫情期间如果突发眼病,是否需要立即就医呢眼科疾病可以分为急重症、慢性、轻性,建议一些慢性眼病或者轻度眼病暂时可以不去医院比如说不伴有明显症状的眼红,老年人逐渐发展的视力下降非固定性的眼前飞蚊,药物控制良好的青光眼和其他眼病病情没有明显变化或者没有加重,可以暂缓复查而以丅情况建议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就诊,比如说中重度的眼外伤如化学烧伤、热烫伤、眼球破裂伤等;眼睛的红疼伴有明显嘚视力下降,这种情况多见于角膜炎、青光眼和虹膜炎等眼内炎症;无痛性的视力骤降比如没有明显原因的视力突然下降,眼前有固定嘚黑影并逐渐扩大等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就诊时应该做好个人的防护以避免就医过程中交叉感染。谢谢

  谢谢魏文斌医生,今天发布会介绍了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明天将在这里继续举行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也欢迎把问题提前留给我们,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