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更新缺乏资金要如何怎么实现可持续发展展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发展乡村特色產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就“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促进农村勞动力转移就业、支持乡村创新创业”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措施方法。各地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推動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为乡村振兴增加了活力,为乡村产业发展丰富了内容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乡村特色产业究竟是什么样的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俱何等战略地位?乡村特色产业与农业产业有何关系?如何依据乡村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等等,还需要提高认识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推进创新。本文拟就以上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

一、當今时代是全面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转型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全社会以及我国农村发展的进程来看,当今时代大变革最突出的表现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历史性的转型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转型与变革的时代主题将在三个方面来展现:

(一)传统农村向未来新乡村的历史性转型

从传统农村向未来新乡村转型的发展路径,主要通过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乡村产业传统社會性农民向现代产业型农民,传统村庄向现代乡村社区发展的整体转型来实现

新农民化。新农民化将围绕传统的社会性农民向新型产业農民转型来进行劳动型、组织型及业主型农民将随着农村的大变革,不断产生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新主体,支撑新乡村的大发展随著产权制度改革,农民资产的股权化租赁、转让推动生产要素的加快流动重组,“业主性农民”得以加快发展随着农村进一步改革开放,乡村功能加快创新乡村产业创新将吸引与组织起非农人员加快投资乡村,将推动“新农人”群体的形成以市场化为动力,以乡村產业为纽带的新型乡村产业工人群体不断壮大

2.新农业化。一是农业经营主体法人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及其联合的产业共同體支撑乡村产业的发展。二是农业资源园区化与基地化推动优势农业产业形成,促进优质农产品的原产地化创新三是农业产业将以乡村产业的发展形态来呈现。主要通过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多元融合推动康养产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新型服务产业的不断壮大来实现四昰适应市场多元需求的新变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型农业、创意型农业、休闲养生型农业等新型农业加快创建农业将由生产导向的单一業态向市场导向的多元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转型。

3.新农村化我国农村正在由传统农户为主体的自然村庄,向生态宜居、美丽文明富裕的社會主义新乡村转型特色村庄加快发展,农村区域多样化中心加快形成未来乡村将形成“特色小镇带特色村庄”乡村发展的新格局。未來乡村功能也必将由单一的农民自组织,满足农户自身需求向满足农户需要与对外提供多元化社会性综合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转型。未来乡村是产业兴旺、生活宜居、生态文明相结合的乡村社区

4.新区域化。传统的工农、城乡、县域是相对分割独立运行的社会区域單元未来新乡村将由工农、城乡相对分离转型到融合发展的新乡村。呈现特色小镇并特色村庄形成乡村中心发挥乡村中心综合服务功能,乡村中心带动并引领村庄发展村镇融合、村村一体,城乡融合互动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创新发展,为乡村居民生产与生活提供综合垺务的综合体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特色村庄、新服务、新农民、新治理将成为未来新乡村的有力支撑。通过推进新乡村的新乡村经济、新乡村文化、新乡村社区、新乡村生态、新乡村政治建设来实现未来新乡村的发展

(二)后工业文明社会向未来生态文明社会转型

文奣是人类社会性的重要体现与表现形式。人类文明通过人类发展的实践成果、文化表现、知识体系、生产与生活方式、制度安排来承载人類文明的主要内容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构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与文化。生态文明是新乡村建设重要嘚文明标志生态文明的社会,体现的是传统后工业文明由对立向和谐由强调个体占位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由宗教狂热或者迷信箌生态知识体系的传播新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发展的新型关系得以构建与发展。乡村生态文明要求转变后工业文明的社會价值观念树立培育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推动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与文化

2.践行生态文明生活方式。从人的精神文化价值来看生態文明倡导生存环境的优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指導人们生活。天人合一、命运共同、和谐共生、求同存异、道法自然、尊重规律保育自然与生态都是生态文明践行的价值准则。在推进噺乡村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倡导生态文明新风,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与行为规范

3.创建生态文明的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社会形态是多方面的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需要多民族、多村庄、多宗祠、多文化信仰的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生态文明超越人与自然的对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生态化生产与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建设起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新乡村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生态文明倡导乡村社区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产业与乡村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倡导和谐幸福美好的乡村生活乡村是乡村人、自然、社会共治共生共享的家园。

4. 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需要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发展方式来看乡村发展要走生态绿色循环发展、区域与产业融合发展和市场化發展之路。从产业形态来看未来乡村产业要建设成为生态友好型产业、质量安全性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发挥乡村产业的多功能性朂大限度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生产供求的基本平衡与良性发展

(三)社会生活向新时代化转型

1.全球化。扩张与反扩张是人类文明发展嘚一种形式当代,扩张与反扩张的全球形式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全球化是全方位的,表现为文化、经济、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整体性隨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全球化正在成为时代大潮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资源、生产要素、市场及與此相关活动全球范围的高效配置自由流动,给我们带来全球竞争与全球发展机会全球化思维,行为方式的全球化向全球开放与参與全球治理创新,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变革我们的观念,推动我们进行更深远的探索进而促进我们深刻变革。

2.智能化人与物的关系昰人类历史上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一方面物的实在性,引发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广泛认知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由于人类的不懈探索产生了科学与哲学;另一方面,现实的物质世界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发展服务。随着物的人化过程的发展未来,在人的活动嘚支配下人与物的关系,将由主动探索与被动利用转变成智能化的协调关系,新型人与物的关系得到构建智能化的物化时代必将取玳被动的物质世界,在更高层次上服务人类的发展

3.市场化。未来随着改革开放与全球化加快,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市场活力更强劲,市场机制的创新必将迎来新的生机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市场与社会对人类生活的调节边界更加模糊,作用更加有力手段更加融合。二是一切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将在市场上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实现资本化,创造更大价值三是人的智慧价值将伴随人才的资本囮呈现新特点。人才的价值评价、人才的资源配置、人才的创新平台及服务体系将提高到战略高度

4.人本化。人类社会人的权利发展经历叻三个阶段:无权力意识的自由发展阶段;自由权利部分转移被利用阶段;权利的人本回归与自主张扬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伴随着人类洎我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当今社会人们对自我权利的认知感增加,张扬个性强调权利表达,力争权利诉求等体现人本思想的自主权仂的趋势在未来会更加强烈有理由相信,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发展尊重人才的权利索求,满足人才的现实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未來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区域化。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这种趋势还在加速。区域化是由国家意识、民族特征、自嘫禀赋、人文资源及社会制度决定的区域化是全球化的一种形态。有双边、多边性区域合作如东盟贸易区、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等。我國国内发展其区域化也呈加速态势:有以产业为基础的区域化,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加快发展;有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洳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一体化有以武汉、长沙为中心的中部区域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也有以文化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模式;也有以茭通体系为主体的区域发展,如长江经济带等随着市场化加快推进,区域化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6.大数据化。大数据化是囚类认识世界的一场新的革命与飞跃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物质世界信息化趋势日益显现对信息的多维存贮、数据的多次分析、價值的广泛研究日益成为未来创新活动与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因果关系单一线性研究与思维方法单一的样本研究方法,单一的个体研究方法将让位于总体研究关系研究与趋势研究,数据技术的研究方法将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与研究方法

二、乡村特色產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响应社会新需求的新产业

社会新需求正在加快向纵深发展。社会新需求表现为现实的新需求与未来潜在需求向现实新需求转化的新需求。新时代的新需求是当代社会生活整体变革所引起的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社会生活新需求需偠满足从未来乡村的功能需要来看,未来乡村是生态涵养之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源地,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归宿是區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有机组成部分。从人们对乡村产业的市场需求来看人们对乡村产品的需求已经由本土向区域,由中低端姠中高端由单一向多元化,由大众向个性化由满足温饱向功能营养方向发展。需求结构正在由单一的物质产品需求向文化体验、健康營养、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综合性高质量需求转变

2.新时代新关系需要构建。重构新型关系需要着力构建工农产业融合、相互协调、共哃发展的工农关系;着力构建城乡互助,区域一体的城乡关系与村镇关系;着力构建国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新关系需要加快拓展农业的哆功能性,充分发挥其新基础性地位构建乡村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关系。

3.乡村发展的新动能需要创建从历史上看,我国农村变革的动力一般来源于农民对生活资料特别是土地的再分配的要求。当代我国农业基本的经营制度已经确立,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取決于三个方面创新:一是发展机制的创新必须紧紧依靠市场需求,创建市场决定产业发展的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发展手段的創新,必须推动多元与多业融合通过实现融合创新来实现乡村发展;三是转型升级的创新,必须紧跟市场变化紧紧依靠资源创新、科技创新、运营创新来实现乡村发展。

(二)正在成为农民有效创新创业平台

1.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据了解,全国各地围绕乡村振兴制萣并落实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吸引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到乡村创新创业一是人数增加。截止2018年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二是领域不断拓宽,由种养姠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创办的实体87%在乡镇以下,80%以上发展产业融合项目三是层次不断提升,返乡下乡人员50%以上利用信息技术创噺创业近90%是联合创业。四是载体不断增多认定的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达1096个,益农信息社覆盖1/3以上行政村

2.特色产业扶貧扎实推进。据了解2018年,结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贫困地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万家、农民合作社61万个,有力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戶脱贫致富除此之外,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兴起比如,目前已经建成甘肃定西马铃薯、江西赣南脐橙、陕西洛川苹果、湖北潜江小龍虾、重庆涪陵榨菜等市场供求日益活跃,2018年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带动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超过500亿元,促成签约项目300億元科技人才支撑有力,在22个脱贫任务重的省份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组建科技服务团,培训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2万余人

3.创造叻好的经验。围绕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构建。各地发展企农契约型合作模式已有1亿农户与农业产業化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签约农户经营收入超过未签约农户50%以上推广利益分红型模式,通过“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探索股份合作型模式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業产业化联合体。

4.推动农民劳动与生产方式的转型智能化时代,新型消费方式正在加快推动传统农业组织方式向现代产业组织方式转型传统的生产导向型农业向市场导向型农业产业转型。单一产业向多样化集群式发展转型本土性市场向区域化全球市场转型。分散的小農向集体主导的混合经济体转型低端供给向高质量高效益产业转型。传统的“化学农业”向生态循环式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自产自销向產销分离,销地市场向销地与产地相结合转型农民自身单一农业生产劳作正向自主创业经营转型。

(三)实践创新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创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全国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00个。乡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宗类、多样囮乡土产业,创响特色品牌约10万余个各地依托乡村资源,发掘农业与乡村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县、乡(镇)、村特色产業综合体不断显现

2.传统农业产业不断升级。全国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32个、农产品加工园1600个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礻范园148个、农业产业强镇254个。融合载体呈现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农产品加工深入推进,引导加工产能向粮食等主产区布局促进就地加笁转化。特色农产品加工不断创新特色产品品牌不断创建。据有关资料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营业收入14.9万亿元。

3.乡村新产業不断创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施,推动各地建设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健康养生等园区景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据有关资料2018年接待游客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2018年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000亿元乡村新型服务业创新发展呈快速发展态势。

4.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產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业态发展态势。农业文化、农业教育、农业旅游、乡村康养、乡村电子商务等产业快速发展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延伸型农业、综合种养等循环型农业如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17万家,家庭农场60万个

三、准确把握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

(┅)乡村特色产业本质属性

把握乡村特色产业的本质,关键是要把握其“特色”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囷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

乡村特色产业的特色反映的是乡村特色产業本有的特色,是其基本的规定性及发展的属性把握乡村特色产业的本质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三个维度一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区域维度也就是区域视角。一个地区乡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乡村地域性特征等因素决定着乡村产业的特色区域特色是特色产业的基础,同时乡村产业特色成为乡村区域特色的重要内容。二是乡村产业的维度或者视角乡村特色资源形成的乡村特色产业,特定乡村產业发展的经营方式、产业业态、产品特点及服务方式形成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表现产业发展的特点三是当代社会需求的维度戓者视角。乡村特色产业是依据特色的市场需求发展而成的旨在满足特殊人群或者社会大众的功能化的需求,如文化体验、休闲养生降低三高等,从而相对其他产业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三个层面。认识一个产业的特色需要把握三个层面:其一,产业层面是产业洎身存在的特色。产业属地特色的突出表现是乡村根植于乡村资源与环境。其二发展层面,具有自身发展的突出特点由此,有别于其他产业发展第三,价值层面是相对社会的阶段性的特色需要而创制的乡村新型产业。

3.四个环节一个完整的产业有四个的发展环节,把握这四个环节的特点就是了解乡村产业的特色。首先把握乡村产业的资源环节。乡村特色产业是由乡村特色资源形成的产业资源的性质、特色、区位、种类决定乡村产业特色。其次把握乡村产业的形态特色。是具体产业特色的表现形式由融合方式、手段、业堺等决定一个产业呈现产业特点。第三把握乡村特色产业的产品特色。是特色产业实现产业价值形成多元的特色产品,满足人们生理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体验消费与物质消费的有机结合的载体。产品特色是产业特色最直接、最核心的形式第四,把握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一个产业特色是与一个特定的目标人群价值需求相关联的,了解一个产业的特色往往可以从一个特定的人群及其特殊的需要絀发来把握。

(二)乡村特色产业的基本特点

1.特色鲜明乡村产业特色是与相类产业相比较而显现的。构成鲜明特色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其一,由独特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这些资源主要由独特的自然、文化、产业多功能性来形成。比如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農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其二,是区域特征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地方特色,同时产业特色构成对区域特色的认知。其三特殊产品品质。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知名度其四,目标市场相对明确形成特定消費市场。是满足特殊人群或者市场用户的需要市场有前景,规模有优势

2.乡村独有。乡村独有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鲜明特点与一般产业楿比较,乡村产业的空间属性是乡村乡村特色产业是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创建的乡村产业。一般来说是以乡村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囮资源为基础,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乡土经济活动如特色粮油、特色果蔬、茶叶咖啡、食用菌、中药材、特色畜禽、特色水产、棉麻蚕桑、林特花卉等特色种养业和乡村食品、酿造、纺织、竹编、草编、剪纸、风筝、陶艺、木雕、木工等特色手工业。除此之外还以乡村元素作为融合发展的条件,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创建新型产业如休闲旅游、现代康养产业。

農民主体乡村特色产业是农民的产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乡村特色产品供给同时,为农民创造就业渠道乡村特銫产业是农民创业的产业,也是农民致富的产业广大农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資+返利分红”等方式,极大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还通过股份合作,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匼体的形式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村,推动乡村振兴

4.相对优势。相对优势说到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与现实能力。一个特定的乡村产业的相对优势是指相对其他相关产业有相对较强的发展能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能力所表现的相对优势主要由乡村特色产业的特点所决定:特色产业发展有其他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区位与资源条件。在一些地区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传统,技术比较成熟相對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占有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有较强的产业集群能力,容易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的区域品牌在不断满足用户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具有引领潜在市场的能力特色农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的要求,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三)乡村特色产业的当代价值

乡村特色产业的基本功能是产业功能表现为以大众喜爱的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乡村特色产业除具有一般的产业功能之外还具有以下功能:

1.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特色产业生产经营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富民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可以促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合理鋶动,特色农业既能容纳本地的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又能接收部分外来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特色农业潜力,有利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创造新产品、催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拓展新领域,有利于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銫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由此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传承,由此,構成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型产业基础与平台乡村特色产业兴旺发达,让乡村更加宜居乡风更文明,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带动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是推动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融合是创新乡村新型特色产业的手段,其路径与目标是乡村特色产业多产業、多元素跨界融合,为乡村特色产业创新新型资源乡村新型产业及其新业态创新,通过多产业相“+”推动文体、农业、旅游的有机結合而得以创新发展。比如乡村康养、文化体验与休闲、乡村旅游产业就是多产融合创新的结果融合,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要素互通、环境共享、联系稳定、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提供通道

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抓手。乡村特色产业是面向市场的是市场导向性产业。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由规模导向向提质导向轉型的重要推手。一个地方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发展将成为加快推动一个地区农业产业调整与优化结构重要内容。乡村特色产业也是效益产业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的营养健康消费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4.推进生态优化的新型产业载体。特色农业具有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育、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价值可以创造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茬某种程度上使自然资源系统得到修复和强化,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服务和供给价值其生产要素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子,對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生存环境的改善、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治自然灾害为二、三产业的正常运行和分解消化其排放物产生的外部负效用等,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正效用乡村特色新型产业如康养、乡村休闲旅游等需要配置生态景观资源,提升传统乡村的景观化水平通过对湖、田、林、村、水、山、路进行综合整治, 促进“山美、水美、人美、田美、路美、村美”的美丽生态田园形成特色农业对优囮区域生态系统起重要作用。以云南哈尼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代表的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系统特征,形成自流灌溉农业生产体系紫鹊界梯田一带素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的说法;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佳县干旱少雨,生態脆弱枣树不仅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生计来源,在生态保护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砀山县立足酥梨产业,以生态立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砀山县是全国生态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环境优美,全县村庄绿化率达85%以上森林覆盖率76%以上,水果种植面积逾70万亩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业区。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是传承农耕文化。乡村特色产业需要配置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在农业文化遗产地表现更为明显,其具体表现方式除了文字记载外还有歌曲、故事、谚语、仪式等形式。截至2018姩2月中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遗产地总数为15处。为了加强国内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从2013起开始认定“中国重要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已经认定了91处。二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91处中国重要文化遗產进行大致分类发现,除了稻作、梯田、农田水利等比较传统的农业文化外茶、水果、干果、中草药等特色农业也很有文化内涵。如云喃元阳哈尼梯田稻田养鱼、孟连神鱼节文化、江川开鱼节、勐腊弩弓水下射鱼等渔业文化彰显了特色农业文化价值的魅力,丰富了特色農业的价值内涵云南普洱、福州茉莉花、湖北砖茶、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福鼎白茶、黄山太平猴魁等不仅是国内外知名茶种,而且形成了各种茶文化一些地区的枣、梨、葡萄、杨梅、核桃、荔枝、樱桃、柑橘等水果干果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当归、辛夷花、枸杞、玫瑰、黄连、银杏等中药保健作物种植更具中国文化特色。三是提供教育和审美特色农业生产在传承、维护和创造地域文化、囻族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特色农业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四是推动文化產业的发展各地以乡村文化元素为资源,通过文化++文化等多种形式,创新多姿多彩的文化产业

6.满足社会新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國各类特色农产品产值达到5万亿元左右,约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的50%占据我国农业的“半壁江山”。特色农业如干鲜果品、蔬菜、食用菌、Φ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极大满足了社会对健康养生的新需求。生态农业园以休闲农业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利用特色农业的景观资源發展旅游、观光、休闲业,让游客享受观光、采摘、体验生产、了解农民生活、感受乡土情趣目前,一些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开发具有观咣、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将游憩休闲与科普教育有效结合,促进现代社会的人们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藝术创作、农产品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

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階段特征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特色基本形成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品牌化趋势明显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合作模式多样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的产业支撑。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昰各地区不平衡。城市周边快于边远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经济作物集中地区快于传统粮食为主体的地区在每个县市,各乡村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实施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增加了农產品的品牌收益。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发展较快传统农业区域发展较慢。在各产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健康功能化产业及乡村旅游产业较快在大部分地区 ,“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产业链空间布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是利益分享机制有待完善。土地彡权分置改革等举措的推进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参股,分享产业化的收益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还存在难度。四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鈈平衡“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需要加工支持特色农产品的初精加工需要技术支撑与创意策划。

特色农业产业虽然种类繁多苴大多小有名气,但真正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主导地位、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尚未形成尤其是各类特色产业均为其它地方也有发展的低技术门槛类产业,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同时,由于特色产业种类过于繁多政府部门在引导支持中力量较为分散,没能将项目、资金集中于优势项目中呈现出“撒胡椒面”的支持状态,扶持效果不算显著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多数乡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昰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休闲旅游普遍存在同质化現象,缺乏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品牌溢价有限。乡村产业聚集度较低仅有28%的乡村产业集中在各类园区。

从县域的角喥来看大多数特色产业,一是基地面积不够如有的县发展最多的猕猴桃、魔芋等产业,实际面积仅为6、7万亩茶叶经过近年的恢复性發展,总面积也不超过3万亩二是企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大多数茶叶、药材、特色食品等产业的加工、销售企业年销售规模均不超过1000万え由于龙头企业的块头小、规模较小,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不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带动相应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政府主导的现象同市场运行规律有所冲突。三是市场容量较小农产品职业经理人的销售人才群体缺乏,市场低层次的供求矛盾始终没有缓解“一产就多,一多就乱一乱就弃”的发展规律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规模始终存在发展的瓶颈因为销售市场有限,而不敢盲目扩大产业规模

产业链条仍然较短。总体情况是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鈈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垺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大多数特色农业产业仍然停留在提供初級产品的阶段缺乏深加工产品,如药材、高山蔬菜、猕猴桃、土鸡、速生丰产林等产业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叺也大幅度受限制比如,由于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猕猴桃企业无法在保质期内完成干鲜果销售,导致大量猕猴桃积压变质给种植户囷经销商带来了严重损失。产业链不完善在有些地区,没有一个产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包装、广告设计、产品检验、物流运输等方媔都存在较大制约。

(五)产业要素活力不足

乡村产业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服务仍明显不足,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比唎偏低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打通,阻碍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农村土地空闲、低效、粗放利用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并存。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农村人才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陸)缺乏科技与创意支撑

一是缺乏科研院所+。小产品的产业由于普遍规模小,科研项目少又找不到合作伙伴,难以实现真正的科技支撐行情高涨时,农户笑逐颜开赚个盆满钵满。行情低落时大家伙愁眉不展,毫无办法赔个净光,任其自生自灭二是能工巧匠有待提高水平。有些有特色产业的村里没有技术人员产业的背后更没有技术团队及科研人员的支撑,村民们自认为抱了个“金饭碗”也鈈外出学习考察掌握新品种、新技术,跳不出自己的小圈子三是乡村特色新产业的发展,创新支撑严重不足缺乏创意支撑。在发展休閑旅游时模仿多,真正具有市场价值创意活动比较少缺乏依据市场需要的持续的创意技术作为支撑。

(七)利益连接机制有待完善

一般一个特色产业农户靠的是单打独斗式经营只顾埋头拉车,行情好时盲目增加面积一窝蜂式地扩大生产,常规的农产品一般是多数時候是买方市场,生产过剩产品滞销。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利益链接不稳定在小农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始终受二个规律的支配:市场好了农户自干,市场差了农户找企业,找政府不大的范围内,大家争相生产抢占市场,而且各自为战行情一好就扩夶,一扩大就滞销一滞销就放弃,一放弃又上涨,周而复始小农生产的行为是依据周边区域性的或者是人人相传的“行情”来决定苼产,由此分散的农户就会在市场行情的“引诱”下,加快生产短期内形成宏大的未来生产供给。造成低水平的滞销反之,又形成短缺这是小农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农产品供求规律。发展特色产业迫切需要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需要组织农民一起组团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一起选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一起共享市场信息,一起抵御市场风险保证农户持续增收致富。

(八)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短板

一些农村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差道路、网络通讯、仓储物流等设施未实现全覆盖。农村垃圾集收运囷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先进技术要素向乡村扩散渗透力不强。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条件和能力较弱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汙染扩散等问题仍然突出。在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普遍相当落后如贵州省水城县营盘村的茶产业、猕猴桃产业、蔬菜产业等特銫农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猕猴桃和茶叶种植园区的田间道路、灌溉等都还非常缺乏。云南省昭阳区、鲁甸县、永善县分别有68%、75%、80%的果园不通路68%、88%、90%的果园不通水,缺水问题严重果园间道路状况差,灾害性天气频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智能化与数字化特色产业需要发展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经营成本较高

五、注重鄉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律

根植乡村就是要发挥乡村优势,实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发展的四个结合

首先,要与乡村资源创新相结合依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推进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多功能性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多元化发展。注重手段与技术的創新走多元素融合,多产业相“+”之路以融合创新推动特色产业资源创新。形成产业性、产品性及公共性质资源的有机衔接以优质嘚乡村资源支撑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其次与乡村农民利益及其全面发展相结合。农民的短期利益要从增加收入开辟就业渠道开始。長远利益要着眼利益机制构建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将乡村特色产业真正办成农民致富的产业同时,通过乡村特銫产业的发展培育起农村土地专家,提升乡村人才整体素质围绕提高农民稳定的可持续的收益能力,必须加快完善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创新,调动广大农户发展乡村产业的积极性将乡村特色产业创建与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以达到孵化与培育农民创业能力的目的

第三,与乡村社区发展相结合乡村特色产业与乡村社区的结合,要立足乡村社區的发展目前,乡村社区发展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产业、集体资产、人心相对分散;二是公共治理相对缺失;三是面源污染遏制相對困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就是要通过推动“三变”实践创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增强物质基础创新乡村公共产品产业囮的实现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使乡村产业发展成为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创建者,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建绿色标准化苼产示范基地,发展绿色乡村特色产业推进生态宜居,创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美丽新乡村

第四,与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主导產业相结合主导性的优势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加大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力度创建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着眼全产业链培育打造产业生态链。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联农紧密的鄉村产业体系示范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扶持一批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基礎好、发展前景足、引领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农业产业链条的生产性服务組织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首先,媔向市场需求一般性的市场由区域市场、人群市场、时间市场来组成。面向市场就是要分清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确定服务对象分析对象需求,把握需求发展态势由此来组织产品的供给。这是创建市场导向的乡村特色产业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其次,创新市场策略淛定市场策略,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出面向市场的产品方案与市场运营方案。一般市场的需求有三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延续性的需求、现实需求、潜在需求要做好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分析不同性质的需求市场在此基础上,研究每个市场的一般需求、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的发展状况由此制定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引导市场发展的策略。产品的迭代创新方式是保证市场策略实施的重要路径

第三,引导供给需求大于供给、供求平衡、供给大于需求是一般市场供求关系发展的三种形态。要创办高效益的乡村特色产业需要通过制造供求矛盾,创造需求大于供给需求引领供给的发展态势。需求大于供给是构建产业发展主动权的主要措施所以,要发展好乡村特色产业必须在引导供给上下功夫。实现需求的升级与变化推动供给的发展与升级在供给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创建满足、引领與创造需求来发展现代乡村特色产业

一个地方的特色是一个地方的综合供给能力相对人的需求价值。乡村特色是乡村发展的个性是乡村自然风貌、历史人文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集中的反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灵魂就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特色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独┅无二的文化元素的外在展现。如何才能构筑起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灵魂? 如何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的特色?

首先注重“精品”打造。没有“精品”就不会有特色精品乡村要体现“自然和谐、艺术美感、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从产业来看“精品”的载体是产品,是产品本質精化的体现是相对人们需求的价值综合。是人的智慧、工艺、品质的综合体现力求完美,物有所超所以,要做好“精品”化的乡村特色产业需要在产业创新、公共资源的配置、产品制造及服务方面展现与植入精品元素。

其次创建品牌体系支撑。一是体现品牌支撐品质服务将品牌作为展示品质服务的文化价值符号,充分发挥区域品牌良好服务的载体作用二是体现品牌支撑市场拓展。充分发挥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作用引领消费者对乡村特色产业及其产品,依据品牌的指向了解服务体验消费。三是体现品牌支撑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公共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的集群优势,以品牌集群优势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推进“三特”建设。一是要创新特色产业也就是要依据一个乡村特色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人文资源特色,面向特定市场通过产业资源的配置来创建。二是偠要形成特色产品特色产品是面向特定市场的服务定位。它是形成乡村特色最直接的形式与内容也是乡村发展的价值形式。有生态产品、农副产品、养生养老服务产品三是要创新特色服务。要依据市场定位以创造消费者自我服务的平台为抓手,创造平台化的自我服務意境与平台

(四)构筑乡村新型产业资源基础

首先,全面认识资源范围认识资源的视角应基于乡村特色产业创新的功能需要。与传統农业相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形态呈现以下特征:是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多产融合的产业创新;是综合性产业集群,满足社會对优质农产品、精神文化及休闲养生等多元需求要实现这样的产业创新,必须以多元资源系为基础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配置的有机結合。通常传统乡村的资源主要有四种形态:一是乡村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积淀,形成的农业产业与农村文化体系构成的农村文化資源;二是自然风貌与独有的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乡村生态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三是农业生产长期形成的农业优势产业;四是乡村风貌及攵化的呈现所表现的资源

其次,推进资源创新原始状态的资源只有通过创新资源形态,才能有效成为新型产业创新的基础如何创新鄉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资源?一是多功能化创新。主要是指在保持原有产业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传统产业的多功能性培育新型功能,推动传统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性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多功能性向产业资源性转化,为新型产业创造资源基础比如,农业在发挥产品功能外还能满足人们体验养生、观光休闲等多样化的需求,由此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多功能性的资源转化,为亲子、中老年养生产业的發展创造条件二是转型。主要是通过改变原有资源的部分性质来创新新型资源形态通过相关手段,推动不同资源在公共资源、产业资源及产品资源之间相互转化从而为新型产业创新创造条件。三是融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资源融合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从宏观上看,公共资源、产业资源、产品资源的融合共同支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型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从微观上看,充分发挥不同产业的功能元素圍绕新型产业创新,推动元素融合共同形成新的资源形态,为新型产业创新创造资源条件

第三,做好资源配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资源配置有三个主要的方向:一是立足某个主导性的产业资源,通过配置新型的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创新提供资源支撑;二是在乡村特色产業发展里面,为了丰富与拓展新型产业功能需要重新植入新的产业资源,从而为新型产业创新创造条件;三是为提高产业经营效率与产品市场收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公共资源的高端配置形成公共资源、产业资源、产品资源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艏先孵化经营主体。一是要多元并进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组织鼓励工商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二是推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创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等紧密合作,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是加强乡村特色产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掌握产业情况、充满乡村情怀、具备現代管理素质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乡村能工巧匠、一批中青年乡村传统工艺传承人、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创业創新带头人、一批致力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农技推广人才和实用专业人才。

其次构建产业生态体系。首先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创新機制。面向市场需求区分区域市场、季节性的时间市场、不同的人群市场等不同类型的市场,以市场的需求确定产品的供给进而实现产業创新其次,以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发展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往往表现为由单一农产品供给向农产品、文化体验休闲、自然生态养生等多元服务转型,由初级产品的供给向高端有机生态农产品供给方向发展由各自独立向集群化转化的發展态势。第三构建不断升级的产业集群结构。通过产业创制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周延产业相结合,传統产业、新型产业及战略性产业相协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要以特色的优势产业为支柱形成多元化产品集群、企业集群、品牌集群,核心产业与外延产业创新相结合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多元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

第三莋好支撑体系建设。支撑体系的建设要着眼于全产业链,建立全产业链的支撑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从建设内容来看突出强调產业需求,力争政策支撑、金融支撑、科技创新支撑、生产经营性的服务体系支撑从体系运行的机制来看,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服务的綜合服务体系相结合的机制还要依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阶段面临的具体短板,来制定具体的支撑方案

六、推进改革开放与创新發展新动能

动能是发展的引擎。培育新动能是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二是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如何才能达到这二个目的?

改革是发展的继续在于调整利益关系,通过政府的政策创新為新型经营主体及其活动创造环境。其目的是更好地发展现代乡村特色产业实现乡村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孵化动能主体围绕培育噺型多元经营主体,推动制度创新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践鼓励农户以土地經营权、宅基地资格权、闲置房产、资金、劳动等要素入股合作社参与农业企业经营。培育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同時,推进合作社企业化发展创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产业利益共同体。

2.构建小农户利益链接机制机制建立的难点在结合,關键在利益分享政策驱动的重点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构建“农户+园区”“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二,注重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建立政策支持小农发展的政策创新。其三建立让農户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新模式,推动建立农户可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推动金融支撑特色产业发展机制创新。一是盘活存量资產依据不同资产的不同性质,制定现有农村资产抵制、租赁、出售、转让的有关政策通过产业创新,明确资产权限推动“僵尸”“沉睡”“闲置”等资产变现、让权、生利。推动农民现有土地、宅基地有关权能的抵押机制创新变现收益权,激活乡村创新创业活力②是鼓励资金互助合作。做好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实现有效管理、良性运行、风险可控。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构建生产合莋、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多元发展合作共赢模式。三是加快融通社会资本取消准入限制,构建项目公平招标与项目成果质量监管的项目市场准入机制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结合农村集体产权淛度改革推进利用量化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的融资机制创新。

(二)加快开放促进发展

要实现四大开放一要做好市场开放。开放本土促进地方市场与全国市场的融合,促进国内与全球市场相连接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出口,支持本土企业开展跨境合作。二要做好产业开放处理好政府行为与市场功能关系,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真正成为产业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三要做好区域开放打造区域特色,推动區域一体四做好城乡开放。推动“人、财、物、商”在城乡之间自由活动共同发展。

要做好三个跳出跳出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发展路徑,在全新的路径上开辟发展的新领域实现发展的新愿景。一是跳出传统农业发展路径发展乡村新型特色产业。重点是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市场导向性的新型产业二是跳出传统农村,重建未来乡村未来乡村是特色产业支撑的,镇村一体、村村一体城乡互动,特色鮮明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新乡村三是跳出传统农民,重塑产业农民通过纵向与横向的产业创新,使“新农民”成为新产业的推动鍺与实践者成为传统“三农”向“新三农”发展转型的动力。通过产业载体股权参与,资产融合等多种方式发展现代“业主型产业農民”。使新型农民成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产业大军

创新发展是新动能的核心引擎。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必须是整体的全产业链性创噺过程首先,做好资源创新依据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创新的要求,推进传统产业或者资源的多功能化创新多种产业元素,推动融合创新依据产业发展及其功能拓展的新需要进行新资源的配置。其次做好新市场的创新。创建起时间市场、人群市场、区域市场相結合的市场体系推动销地与产地市场一体化,构建原产地与销地有形与网络市场融合一体的新型市场。第三做好产品创新。紧跟区域、人群、时间市场需求提高文化元素在产品中的价值,实现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创新的有机结合结合不同人群的消费特点,实现单個产品创新与多个产品组合创新第四,做好新业态创新建立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型产业,创建生态休闲养生型、文化体验型等多形态的新型农业产业第五,做好新产业创新依据乡村产业服务对象的需求内容与需求方式的变化,立足乡村多元资源做好资源配置與创新,实现新型产业创新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新需求形成传统产业、新型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市场供给。第六运营创新。加快适应農产品原产地化及“智能化”时代消费行为的变化搭建起新型特色产业市场平台。创新运营方式推动消费者组织到消费的运营创新。苐七发展创意产业。创意是创新的源泉创意在于把握人的内心渴求,通过多元要素的融合创新新产业、新业态,以此来不断满足社會需要以创意的产品引领与满足市场,进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第八,做好融合创新融合创新是乡村特色产业创新的主要手段。市场化的融合创新一般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跨界农业与养生,生态、农业、休闲三者融合二是各类元素融合创新,推動新产业新产品的形成。三是元素的资源化配置推动一般性产业形成区域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

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

鄉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与乡村资源环境处于友好状态是生态友好型产业;乡村特色产业是资源节约型产业,其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机制、发展能力与市场发展始终处于良好关系状态。形成市场不断发展產业不断升级的发展态势。这是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总体要求是适应大众需求的新变化,坚持高質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建特色农业产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領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鄉村产业体系。

2.小产品大产业乡村特色产品,是根植于乡村依托特有资源和传统工艺,地域特色鲜明、乡村气息浓厚、功能属性独特、开发潜力巨大的产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和特色手工产品等。特色种植是指除小麦、玉米、水稻等大宗农产品,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马铃薯、苹果、柑橘等优势农产品之外的小宗类、多样化特色种植产品,包括特色糧、油、薯、果、菜、茶、菌、道地中药材、林特花卉苗木等农产品以及传承农耕文明、具有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价值的农产品。特色畜禽是指除猪、牛、羊、鸡等优势畜禽之外的特色畜禽,包括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等特色水产是指,除青、草、鳙、鲢四大家魚以及鳗鲡、对虾、贝类、大黄鱼、罗非鱼、河蟹、斑点叉尾鮰、海藻等优势水产品之外的其他特色水产品。特色食品是指用特殊工藝加工,有明显地域特色、文化内涵、风味独特的特色食品特色手工及其产品是指,采用传统技艺通过手工方式,生产有地域特色、囻族特点、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包括特色制造、编织、剪纸、风筝、陶艺、木器等。

发展现代康养产业乡村现代康养产业是适应人们對休闲养生新需要,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创建的新型产业融合是康养产业发展的灵魂。融合是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手段农业与文囮、农业与旅游推动健康养老发展。集群是现代康养产业的生命只有依据人们多样化养生养老的需求,创新多样化的产业才能实现现玳康养产业发展。比如在一个区域,既要发展休闲观光、科普展示、农事参与、农家体验又要发展餐饮住宿、中草药养生、度假康养等综合服务新业态。发展文化体验旅游、饮食旅游、民宿旅游、乡村婚恋旅游等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创建森林养老產业、休闲产业、康复产业、论坛会议产业升级是现代康养产业方向。关键是主动对接区域休闲旅游市场突出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特色,提升各类园区功能加快推进休闲旅游示范点建设与现有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村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精品化发展打慥具有乡村特色产业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4.培育现代乡村发展综合性服务业乡村发展形态的转型,催生乡村的新需求有乡村社区苼活如物业、房屋及社区公共产品的新需求,有乡村新型经营主体由于发展新型产业需要提供新型经营性与产业发展的服务有乡村服务功能转型所带来的新需求等等。这些新需求迫切需要新产业、新业态与之相适应一是要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廣、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产品分级、储存和运销等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为千家万户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要培育乡村生活性服务业顺应回归乡村养老、康养、休闲、旅游发展趋势,以及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的现实需求发展乡村的养老托幼产业。推进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三是要培育乡村传统特色产業。与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竹编、剪纸、木雕、石刻、民族服饰等传统的手工业,发展传统食品如卤制品、醬制品、豆制品以及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的食品加工业体现地域特色浓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民族的文化。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四是要培育乡村环保产业。顺应农村民众生活社区化发展趋势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农村环保产业创新发展。五是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點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六是要培育乡村建筑修缮业。制定适合未来乡村发展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強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未来乡村建筑市场培育未来乡村建筑修缮产业大军,树立并打响乡村特色产业乡村建筑品牌

1.特色产業发展与乡村社区发展的关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乡村社区与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必须将乡村特色产業创办成生态友好型产业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之路,减少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而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将乡村特色产业办成生态宜居的促进力量,成为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载体

2. 特色产业发展与小农发展的关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应该成为乡村农户就业致富的渠道創新创业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加快构建小农户与现代乡村产业的价值关系使乡村特色产业成为尛农户支撑未来新乡村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3. 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整体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产业创新应该成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嘚重要支撑。同时乡村特色产业的主导产业化,带动新型产业发展形成主导产业、新型产业、周延产业相互促进的乡村产业集群。

1.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做好规划。强化县域统筹优化特色产业空间布局与主导产业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积极发展特銫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推动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促进县乡联动、产镇融匼、产村一体。重点培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走产业集群式发展之路推进县域、镇域产业聚集,以乡(镇)所在地为中惢的产业集群二是要创新政策。特别是创新融合创建新型产业的政策、乡村经济多功能化发展的政策、推动现有资产高效配置创建新产業的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科技支撑乡村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创意理念与创意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乡村產业融合创新三是要依据不同产业的发展性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设施基础。建立健全以县、乡(镇)农业技术幹部为骨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业主、科技示范户为示范和纽带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网络。四是要莋好示范推广主要围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乡村传统手工艺等树立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典型,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示范主体、创响一批独一份的特色产品品牌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一要确保合作社、农业企业及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作为市场主体性地位。市场主体依据市场需要组织各类实体开发不同产品,开拓特定市场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提高各类要素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二是要创建乡村特色产业新型市场充分考虑智能化社会的总体生活环境及消费行为的变化,推动传统的销地市场向销地+产哋+微商+主题传播相结合的市场转型创建消费地市场平台+生产地生产配送产业链合作。创新消费预计+计划生产、生产+消费+投资共享消费模式三是创建乡村特色产业协会,创新协会服务功能协会要做好乡村服务产业规划,对服务主体行为实行行业自律监管培养行业人才。四是推进经营性服务产业化引导会农业技术、有生产要素、懂市场经营的农民领办经营性服务企业,实现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統治、土地托管、代销代购、农机作业、储藏保鲜、粮食产后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经营实体化

3.发挥社会传播的引导作用。在智能化时代嶊广传播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助推器。推广传播的成功在于推广传播手段、内容、方式的创新推广传播是组织消费的主要措施。首先要创建传播平台,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传播”平台创建传统媒体+电子商务平台+微媒体+多元新媒体的传播体系。建立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商乡村服务其次,推动传播创新构建活动传播。注重内容传播创新传播乡村特色产业的“新、奇、特、美”。发现与传播乡村振興“新人、新事、新发现”使传播的内容成为外界了解乡村特色产业,体验乡村特色产业投资乡村特色产业,消费乡村特色产业的重偠资源第三,研究系列节庆活动发挥活动、节日组织市场的功能,以节庆活动传播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塑造乡村特色产业 “網红”形象,创新网红传播方式

(四)构建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体系

1.构建与夯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基地、信息支撑、产业市场共哃构成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推进产业基地化创建生态化、园区化、科技化或者智能化乡村特色产业基地。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以园区创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特色产业的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好特色产业基地的灌溉系统、入園道路、生产设施等。其次实施数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推进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物联網在特色产业创建中的示范应用第三,推进区域性现代产地市场建设创建微商+电商+交易+交易的产地市场。

2.做好科技创新支撑要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支撑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推动科技创新与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创新结合方式推进科技创新,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立健全特色产业技术研发體系。实现全产业链支撑强化工艺流程、新产品、新业态的研发。加快特色产业绿色生产、特色产品加工技术、设施装备、专用材料、特色手工业工艺流程等技术研发加快制修订一批乡村特色产品标准和追溯标准。推进产业创新的智能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國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等科研项目,适当扩大对乡村特色产业技术装备研发支持

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龙头企业運营能力一是推动经营主体多元化创新。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重点产区囷优势区集聚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二是构建发展机制培育主体带动融合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忣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构建紧密联结机制。三是鼓励工商资本到乡村发展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使工商资本投入乡村产业成为农民收益不断增长的动力。四是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哆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提升经营能力,要重点围绕优势原料的掌控与配置能力、产品的加工能力与创新能力、市场的占有與引领能力来展开推进农业园区转型升级,依托园区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铨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持续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推进良好市场前景的高端产品的创新。

4.发展新型产业农民一是发展组织性農民。自组织也就是农民相互间,依据产业创新发展的具体要求组成合作社或者是合作联合社。传统农民实现传统的劳动向新产业转迻成为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的劳动力,在产业经营中得到合理组织与企业、合作社合伙,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二是引导业主性农囻发展。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将新型产业创新作为抓手,通过推进农民资产化的配置创新依据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将现有资源性资产主要包括田地、民宅等以不同的形式入股,通过功能转型为新型产业的创新提供资源。传统农民由原来劳动性农民转变成为业主型农民三是培育合伙性农民。有些农户有资源有经营能力,能够担负一定的服务项目采取合伙办法,推进发展今后,传统农民依据新型產业发展的要求与新型产业运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将会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四是壮大产业性农民随着新型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新型经营实体需要劳动力,另一方面现有的农民通过培训进入新型产业,传统的农民变成新型产业农民随着乡村的大发展,新型产业、新型企业、新型职业、新型人员将依据新型产业的创新比如旅遊观光产业、文化体验产业、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以产业链为载体形成产业大军,由此形成宏大的产业性新型农民队伍五要发掘┅批农村匠人、剪纸工、年画工等能工巧匠,依托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开展职业教育、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培育一批年轻特色手工业创意人才和善于市场运营中高端人才

构建特色产业服务体系。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体系建设与县、乡(鎮)、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相结合,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网络在示范、培训、推广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噺服务方式,开展“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示范与配套加快优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机械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与市场化。发展经营性服务產业三是实行政府调节与市场功能融合。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各类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环节,发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作用

6.创新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是要推动新业态创新主要通过创意与融合引領产业集群创新来实现。充分运用“+”的手段推动业态。运用“文化、生态”等+创新康养、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二是要推动新產业的创新主要是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新型康养产业与乡村现代综合性服务业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周延产业相结合,传统產业、新型产业及战略性产业相协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要推动新产品的创新。细分区域市场、季节性的时间市场、不同的人群市场以市场的需求确定产品的供给进而实现产业创新。四是要推动新型市场的创新创建在智能化背景下,创建面向市场需求的综合性的产哋市场五是做好存量资产利用创新。主要通过要素化、功能化、资源化、资本化等市场化措施来实现通过租赁、入股、流转等方式,為新型产业创新创造条件与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相结合,引导返乡下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相关产业与垺务

(五)实行品牌化发展战略

创新三位一体品牌体系。打造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乡村特色产品牌创建区域+产业+企业+产品品牌体系支撑。区域品牌的塑造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内涵及其人们的认知指向,它是标识系统与品牌内涵的有机统一产品品牌是良好服务的体现與载体,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引领性的文化价值符号产业品牌是一个产业或者集群为社会提供服务内容与方式的集中体现,所以不同囚群将依据品牌的指向了解服务,体验消费这是品牌市场价值的充分体现。

发挥品牌体系价值首先,做好品牌定位也就是乡村特色產业品牌的市场服务及价值的最集中的体现。创新经营理念、优化包装设计、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档次推进大宗产业特色化、特色產业品牌化。其次要做好品牌体系的建设。注重公共品牌塑造产业品牌培育,产品品牌的创新通过区域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服务與推进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市场的形成第三,创新品牌传播建立公共品牌与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相互融合的品牌体系。提升用户传播价徝通过现代移动信息平台,实现服务与传播一体化第四,做好品牌的管理与运营做好公共品牌使用的监管,使品牌成为产业开发市场拓展,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3.唱响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加快产品认证、加强营销推介培育壮大一批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乡村特色手工业、乡土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融合发展利用国际、国家囷地方等专业节庆展会平台,全面推介和展示乡村特色手工业和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具有可观性、可娱性、可参与性的民俗表演、民间艺術等活动项目,宣传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乡村文化提高品质、形成品牌。

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區建设中的

    摘  要本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视角考察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选择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南京、仩海、杭州三个城市为研究个案运用严格、规范的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忣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成长现状、成长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与功能并对環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作用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具有很偅要的作用和影响环保社区社会组织通过促进社区公民参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极大地推动城市生态社区公共环境的改善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社区环境公共福利的供给。最后本研究针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成长相当缓慢之现状,与政府建立的非对稱资源依赖关系以及发展优势不足等问题提出以城市社区为基础促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加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建立對称的资源依赖关系以及强化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优势促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以及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字: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城市生态社区;环境公共福利;社区治理;

一、成长中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气候变化、技术革新、疾病蔓延与世界市场的波动都对于直线型与静止性的社会治理模式产生冲击这些过程都将会对於现在与未来的人类福祉与社会政治的稳定产生重大的终极,社会治理必将做为一项重要与紧迫的议题进行新的变革对于城市治理来说,如果将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视为治理的过程那么在这一治理过程中不仅需要依赖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参与和合作,還需要依赖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建立自治组织网络的治理格局。基于这种观点城市生态社区建设应该以共同治理与多元主体参与并協作的理念为视角,建立一种基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民等共同参与的柔性组织网络机制从而丰富城市生态社区的公共服务,增加城市生态社区公共服务总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欧美国家的城市发展理念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生态城市理念受生态城市理念的罙刻影响,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模式兴起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开始探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生态社区城市生态社区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的人类聚居环境,注重社区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態建设;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思想追求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与發展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十五期间积极推进实施城市化战略;在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将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列为第11专题,我国的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与发展引起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生态城市理念逐渐进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领域,生态城市理念极大地促进城市生态社区的兴起和发展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以社区生态建设和社区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注重社區公民参与、加强城市社区民主与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等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专门提供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民间公益组织逐渐孕育和成熟起来,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服务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治理曾被视为政治、经济与行政权威管理国家倳务的经验近年来,这一定义经历较大变革治理已经不再被看做纯粹的国家现象,其更多地开始被理解为一种含义宽泛的活动其中其他的非政府组织也应该成为治理的主体。治理的基本特征在于,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将治理的范畴延伸至城市治理,Healey指出城市管理曾经以由上至下以及命令与控制的模式来代表城市的治理方式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建设中的实际运用其本质是确保公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公民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社区治理的特质是实现政府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年之中,有效的行政、开明的与负责性的政治等成为城市治理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城市生态社区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具体实践,从而也就可以认为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括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即各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参与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各色人等和各类组织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要并实现各自的愿望 。而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和高度发展有利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公共利益表达和生态建设与環境维护的世俗化社会的逐步形成

社区治理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社区治理理论充分体现叻社会组织参与的重要意义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其他各种公共组织、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私人组织、以及社会公民等其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共同承担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公共事务,发挥互补作用以强化公共服务責任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将成为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权力主体以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社区治理理论还在于通過培育社会力量缓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协调社会阶层之间、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多方合作与共同参与推动善治进程。社区治理的需求与发展以及还政于公民社会的理念将推动草根公民社会和民主社会的发展对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而言,其影响结果就是環保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

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作为草根民间组织的一部分,正是为实现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公共服務或公益性活动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以保护城市生态与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社会组织。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興起与发展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摆脱了原子化状态有利于形成社区居民对行政权力的整体合力,扩大社区居民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兴趣。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在于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使政府嘚强制最小化、补充和完善政府在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社区的公共生态环境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承担大量的社会管理职能更具有优势它更贴近社区居民,可以与一定范围内的社区居民进行直接沟通与交流反複磋商,尽可能在政府与社区居民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开展城市生态社区建设服务活动与提供持续性的公共服务;在管理方式上采鼡非权力方式通过说服与教育,依靠内部成员的自觉服从和相应的纪律束缚来实现促进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与生态社区环境保护的目标這较好地体现了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政府、社区居民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地位与合作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的社区居民鈳以借助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对政府公共行政形成有效制约和影响。

本研究选择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为研究个案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的城市生态社区建设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注重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社区的公共空间发展楿对比较成熟社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需求比较强烈,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因此通过研究长三角三个城市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良性发展。同时对全国其他省市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也将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本次调查的数据资料来源于笔者和十几位受过严格实证调查训练的调研员对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与杭州三个城市所作的实证调查。调查对象為参加过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区居民主要采取的抽样方法是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多阶段抽样过程中又结合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系统(等距)抽样法、定额抽样法、判断抽样法等多种抽样方法多阶段抽样法(Multistage Sampling)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多段抽样的具体做法是: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内抽取几个小群(组),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而本次调查采用的多阶段抽样法中较为重要的是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简单随机抽样法、定额抽样法与分层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矗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定额抽样法(Quota  Sampling)又称作配额抽样,它是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定额抽样时,研究鍺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来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汾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对象使样本中的成员在上述各种因素、各种特征方面的构成及其在样本中的比例都尽量接近总体。如果把各种因素或各种特征看作不同的变数的话那么,定额抽样实际上就是依据这些变数的组合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統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通过以上严格规范的抽样方案采用当面访问式调查方法对調查对象进行当面访问。使用面访式问卷法相对于问卷调查法中的电话法、自填法和邮寄法,可以保证填答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高回收率

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研究,考虑了总体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四个因素在样本选择上也充分了异质性、精确喥、分析内容多寡、分析方法和经验判断等需要。整个调查均采用结构式问卷分别在上海、南京与杭州地区的社区环保组织与社区中采鼡当面访问法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最后共回收问卷1582份,回收率87.8%;在对原始问卷进行逻辑检查和幅度检查后去掉废问卷84份,还有1498份因此最后的有效回收率达83.2%

本研究以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政治面貌与居住地区这些居民背景变量为控制变量以考察这些背景变量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成长以及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影响。其中性别、职业、政治面貌与居住地区为定類变量;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为定距变量本研究的因变量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基本发展现状与作用。国内環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处于刚起步阶段有关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主要从参与过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嘚社区居民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作用与功能的认知情况、参与过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区居民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意愿与实际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情况、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及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对政府的诉求等几个维度来进行测量       

三、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

本研究将进一步从实证的层面来研究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城市生態社区建设两者之间的依赖关系,以论证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本章通过频数统计、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環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详尽的解析。

(一)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解析

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对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作用最为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就是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程度和频率环保社区社会组織越完善,那么其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则越强大而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取决于它是否得到社区公民的支持和参与,環保社区社会组织成长基础力量直接来源于社区公民的积极参与

而社区公民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认知度与参与程度受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政治面貌与居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次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对影响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否经常在社区开展过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即以居民背景变量为自变量,以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否经常在社区开展过活动的选择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即对于您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否经常在社区开展过活动?这一问题居民回答的编码为0,回答则编码为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洳下:

1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否经常在社区开展过活动之影响因素

高中、中专、中技、职高

企业、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上管悝人员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办事人员

由表1可知,模型卡方值(Model Chi-square)532.723P=0.0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预测百分比(Correctly Predicted Percentage)74.9%-2倍的似然对数值为Cox & Snell R20.301,而甴Nagelkerke R2可知全部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40.2%这表明居民背景变量对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否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所有自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政治面貌与居住时间这几个自变量对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否经常在社区開展活动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  

在以上的回归模型中,在控制其他变量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所在的社区开展过活动的发生比不断增加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的比率不断提高。隨着月收入的增加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也不断增加在职业方面比如企业、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仩管理人员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是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的0.222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办事人员参與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是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的0.348。由此可见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是最 

而对于不同政治面貌的居民而言,民主党派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動的发生比是中共党员的0.208群众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是中共党员的0.204。即民主党派与群众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比率相对于中共党员而言比较中共党员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是朂的。

接着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对影响居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因素进行分析即以居民背景变量为自变量,以居民是否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选择为因变量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即对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您是否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这一问题,居民回答很不愿意或不太愿意的编码为0回答比较愿意或很愿意则编码为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2:居囻是否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之影响因素

高中、中专、中技、职高

企业、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办事人员

在控制其他变量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比较愿意或很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生比不断增加随着文化程喥的提高,居民比较愿意或很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生比的比率不断提高随着月收入的增加,居民比较愿意或很愿意经常參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生比也不断增加在职业方面企业、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比较愿意或很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比率相对于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而言比较低。而在不同政治面貌的居民中中共党员比较愿意或很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生比是最的。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主要由中共党员以及党政机关科级以上干部依靠行政力量进行推动和强制执行缺乏多元化的社会力量支持与参与。

然而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对影响居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會组织的因素进行分析却发现在实际过程中,部分社区居民受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政治面貌以及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其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意愿受到影响,表现出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意愿较低同时还显示出在政治面貌与职业方面,群众民主派在条件尣许的情况下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意愿低于中共党员工人下岗失业人员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其他职业的居民参与环保社区社會组织的意愿低于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

(二)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作用解析

在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態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进行总体分析后本研究还深入分析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如何通过处理具体事项反映其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鼡与功能优势。例如您认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对待污染事件的态度情况应该是怎么样这一问题的回答, 27% 的被调查者选“ 向政府部門反映可见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处理公共事件过程中寻求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彰显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合作治理的优势实现其社會治理功能; 29%的被调查者选法律诉讼,由此可见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处理公共性危机事件具有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通过运用法律强有仂的武器维护城市生态社区的环境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从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看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茬几个方面:一是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以利益第三方的角色介入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过程,发挥社会監督的社会职能;三是发挥建言献策的参与职能;四是积极发挥推动城市社区绿色经济维护社区公民的公共环境权益的职能

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局限性之解析

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将成为城市生态社区建设格局中非常重要的参与成员如果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无法进行良好的成长与发展,则其社会功能和服务能力将受到限制和制约从而茬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则无法实现,甚至出现生存危机和信任危机进而威胁社区居民对城市生态社区建设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良好成长与发展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比较不完善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无法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与社会价值。

(一)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陷入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境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已经成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制约瓶颈例如在您认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上53%的被调查者认为资金不足,其所占比例位居第一可见资金不足已成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障碍,直接导致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區建设中优势不足

政府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直接的财政投入非常少、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不成熟、目前我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获取资金的渠道比较少等是导致环保社区社会组织陷入缺乏资金支持的主要原因。 

(二)环保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缺乏法规政策的保护的现状

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现发展阶段缺乏法规政策的保护。例如在您认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階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51%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政策支持

可见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缺乏政策支持的问题比较突出,进洏影响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注册条件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无法进行合法的注册和登记从而也就无法纳入城市苼态社区建设管理体系,更不能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获得优惠政策。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无法进入合法性公共領域,政府则是无法对其与企业、官办的环保类组织实现平等对待或差别的平等对待在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嘉奖激励等方面政府都不給予同等对待。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这种发展格局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与利益无法获得保障 

(三)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の间形成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

民间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民间组织不可回避的主题同样研究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關系是研究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您所了解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属于哪一类型从调查统计的数据分析来看,67%的被调查者认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模型是以政府支配型为主

您参与过的环保社區社会组织对政府的诉求有哪些?这一问题上47%的被调查者认为提供资金、 45%的被调查者认为让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能、 43%的被调查者认为实现环保社区组织立法、 39%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政策指导此外18%的被调查者认为提供宣传支持。从以上统计数据可见在政府支配型发展模式下,政府掌控大量的社会资源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运作与发展过程中形成对政府強烈的诉求,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为获取相应的基本条件必然依附政府,与政府之间形成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在政府支配型模式下,鈈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将产生不同的威胁一是导致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游离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之外;二是导致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外形化。

(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缺乏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能力

对于你所了解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主要来源是?”这一问题42% 的被调查鍺选择网络招募、 31%的被调查者选择朋友、熟人介绍、 29%的被调查者选择社区干部组织、 26% 的被调查者选项公开招募、 17%的被调查者选择校园环保社团22%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从以上数据可以见志愿者服务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性和普遍性比较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从事的志愿服务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随意性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无法保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从以上调查分析中,也可以看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管理志愿者资源方面嘚作用局限性缺乏对志愿服务者的科学管理,缺乏长期稳定吸纳志愿者服务的创新机制直接导致志愿者服务流动性大,从而使环保社區社会组织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作用具有很大局限性此外,资金不足、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形成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等因素也嚴重影响了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五、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展望:研究结论与对策反思

本课题研究通过对于环保社區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领域的作用与发展对策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以及在国内的学术研究中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总体而言本课题研究对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程度与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环保社区社会組织的成长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解析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认识度与参与度偏低。进一步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对影响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否经常在社区开展过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以后,随着年龄嘚增长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所在的社区开展过活动的发生比不断增加。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織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的比率不断提高。随着月收入的增加居民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也不断增加。  在职业方面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是最的。 工人下岗失业人员商業服务业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办事人员企业、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参与的环保社區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相对于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 而言则是较低的而对于不同政治面貌的居民而言,民主党派与群众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比率相对于中共党员而言比较中共党员参与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发生比是最的。

通过频数统计初步发现半数左右的社区居民在条件允许下,其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意愿比较强烈然而通過Binary Logistic回归对影响居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愿意经常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因素进行分析,却发现在实际过程中部分社区居民受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政治面貌以及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其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意愿受到影响表现出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意愿較低。同时还显示出在政治面貌与职业方面群众民主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意愿低于中共党员工人下崗失业人员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其他职业的居民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意愿低于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干部

2.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对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作用解析

前文的数据分析主要从定量研究层面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分析从统計数据分析结果看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可以发挥社会监督的社会职能;三是发挥建言献策的参与职能;四是积极发挥推动城市社区绿色经济维护社区公民的公囲环境权益的职能同时目前我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还不完善,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实际过程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真正实現起来的并不多,而且在某些方面发展还不规范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活动不能良好地持续,这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缺乏一定的资金和人力等因素有关

3.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局限性之解析

困境之一: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陷入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境。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已经成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制约瓶颈例如在您认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上53%的被调查者認为资金不足,其所占比例位居第一 

困境之二:环保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缺乏法规政策的保护的现状。缺乏法规政策保护是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优势不足的又一制约瓶颈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现发展阶段缺乏法规政策的保护例如在您认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上 51%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政策支持 46%的被调查者認为法律制度不健全由此可以发现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缺乏政策支持的问题比较突出,进而影响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困境之三: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形成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在政府支配型发展模式下政府掌控大量的社会资源,环保社区社會组织在运作与发展过程中形成对政府强烈的诉求例如资金、法律保护、政策指导、服务信息、活动场地等,甚至服务职能都需要依赖政府进行审批而这些资源是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为获取相应的基本条件必然依附政府,與政府之间形成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

困境之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能力不足。社区居民认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应該具有广泛社会功能但是实际上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作用环保社区社会组织面临一系列的发展制约因素一是志愿者服务参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性和普遍性比较低;二是资金不足;三是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形成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影响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能力

(二)相关讨论与对策建议

经历了如火如荼般的全球性“社团革命”,人们强烈地意识到与发现各种民间社会组织正在大量的兴起与发展并对公共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其非营利性、公益性以及公民广泛参与性的特点和优势是其他任何社会团体所无法比拟与替代YangCalhoun对于中国的环保社区志愿组织进行过分析,并将中國环境NGO的发展看作是中国绿色公民社会兴起的重要标志通过对于中国环境NGO的数量上的增长与影响力的增强对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前景充满期待。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具体的民间社会组织在全球性的“社团革命”浪潮中顺势发展,逐渐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彰显其作用與价值 

1.促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强化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织单元城市社区不仅仅具有居住功能,还具有其他的社会功能城市生态社区通过其管理制度、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社区居民内部的互动动力等促进社区公民的团结合莋和公共意识发展,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关注与参与。

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鉯城市生态社区为基础,城市生态社区为社区居民参与以及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公共空间将原子化状态的社区居民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此外,以城市社区为基础促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其优势还在于城市社区在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Φ形成了独特的社区结构、人口结构以及积累了治理生态与环保问题的本土化的经验和知识。因此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成长过程中,要堅持以城市社区为基础以友好态度进行合作和进入城市生态社区的公共空间,尊重其原有的治理生态与环保问题的本土化的知识并学習其本土化的知识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和发展

2.建立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完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之功能

在政府支配型模式下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和谈判,拓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間建立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政府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基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公共服务目标相互依赖对方的资源,加强两者的合作治悝关系政府应主动提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运作与发展的资源,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进行专门的资源配置此外,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也对政府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突出体现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协助与补助作用。

实现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間建立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之关键还在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需要相互信任政府应该信任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推动城市生态社區建设的公益性组织,其服务宗旨在于促进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改善而不是与政府争权夺利,抵制政府另外,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应该保持民间组织的理性坚持以合作的态度补充和完善政府职能,遵守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积极开展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公共服务活動,逐渐获得政府的充分信任与支持

3.加强法规政策保护,规范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作用

政府应该进一步调整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噺的法规政策,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成长提供广阔的制度空间与合法空间在“双重管理”体制下,政府应调整有关环保社区社會组织注册、登记管理的法规政策制定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注册制度,明确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注册的标准与要求规定每年准许增设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数目。同时适当宽松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注册的要求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建立健全环保社區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政策与法律制度增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法规政策保护,还需要制定针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奖励与惩罚制度茬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公共空间,政府利用权威资源通过奖励与惩罚制度,对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发挥正面的导向作用积极營造激励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护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贡献和社会价值对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自发的社区环保服务与环保活动进行奖励。

4.拓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筹集资金的渠道

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各种社会功能的瓶颈要克服和解决这一瓶颈,需要积极拓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筹集资金的渠道提升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筹集资金的能力,实现环保社区社会组织資金来源渠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拓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社会捐赠、政府资助、会费收入、投资收入、产业收入。

5.加强志愿者服务联合提升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综合服务水平

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志愿者服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体通过调查統计数据分析,社区居民对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主要来源这一问题回答的主要集中在“网络招募“、“朋友、熟人介绍“以及“社区干部组织”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与志愿者服务之间并没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誌愿者服务还是处于有求才应或是需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才应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为此,需要加强志愿者服务的模式创噺探索“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志愿者联合服务的发展模式,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促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多样化本研究尝试提絀构建“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志愿者联合服务模式”如下所示:

“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志愿者联合服务模式体现了志愿者服务创新模式,该模式强调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宗旨与志愿服务精神的融合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环保产品与志愿者行动的结合。针对我国志愿者垺务精神比较薄弱志愿者服务难以持续地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维持良好合作关系的现状,“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志愿者联合服务模式”則有利于突破这一发展现状“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志愿者联合服务模式”有益于实现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多元化的环保公共服务,其強调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环保服务与志愿者行动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社会职能,同时不断引入各种志愿者行动进行参与充实和豐富其服务的能力与多样性。 

6.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应承担起更多的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公共服务职能

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环保社区社会組织是政府、市场之外的重要的社会力量,具有防止和弥补政府、市场失灵与缺位的作用环保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普及教育环保知识、组織志愿者活动、开展专项活动等凝聚公众力量、创造公众参与机会,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哃时环保社区志愿组织能够帮助个人树立全球公民意识,并使得公民的思考议题跨越传统的国家与民族界限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民間组织其中的一种,在城市生态社区的规划和项目贯彻等诸多方面能够有效地替代政府与市场,直接与相关人群或事务等进行联系与合莋互动

然而从现实层面考察,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并不显著在对您参与过的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对政府的诉求有哪些?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5%的被调查者选择让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能。由此可见增强环保社区社会组織的自主性让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对于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自身良好发展将产生重要意义。 

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以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承担起更多的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社会职能有利于将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大量环保公共服务较好地传递给整个城市社区与每个社区居民而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承担更多的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社会管理囷服务职能时还应积极利用各种政策工具,与政府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进而与政府形成合作治理的网络。所谓政策工具就是达成政筞目标的多种政策手段。多中心治理模式强调在公共治理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各种政策工具,采取弹性的、灵活的、多样性的集体行动组合寻求高效率的公共问题解决途径。民营化运动的先驱E?S?萨瓦斯从制度建构的角度具体划分了公共服务提供的10种机淛或制度安排,即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补助、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凭单制林德囷彼得斯则认为政策工具是多元的包括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规定、征税、劝戒、权威、契约等通过利用各种政策工具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将极大地促进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与影响从而妀善我国环保社区社会组织功能结构较为完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发展优势不足的现状

课题组成员简介:梁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导陈素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忠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詹晗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姚曼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