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里的余额宝可以挷定每月还贷款吗

“余额宝”是在“卖”货币基金嘚流程上进行了小小的创新在买货币基金的过程中,“余额宝”和银行账户都是一样的你今天确定要买,不是立刻就能把钱换成货币基金而是需要隔一个工作日(假期不算的哟),并且这个“买”的过程里没有收益银行账“卖”和“买”的过程类似,确定卖之后隔一個工作日你才能拿到钱。而“余额宝”除了相同的“卖”还可以选择实时赎回,直接用于淘宝和天猫的消费也就是说,你不把“余额寶”里的货币基金变成现金也可以直接在淘宝天猫上花。

  银行账户上活期存款的利息很低只有0.35%。但是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账户里的钱利息更低是零,因为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不是银行金融监管政策不允许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给账户上的钱发利息。于是支付宝消费轉余额宝就金融创新了一把,推出了基于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账户的“”功能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账户上的钱跟原来一样,可以随时消費和转账但是没有利息。可一旦把钱从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账户转到“余额宝”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公司就自动帮你把钱买成名为“忝弘增利宝货币”的货币基金,这样一来你在“余额宝”里的钱就可以得到货币基金的收益同时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还允许你直接用“餘额宝”里的钱进行消费(个人测试结果是不支持转账和还信用卡,如有错误请指正)  所以,直接用“余额宝”和银行活期存款比较是鈈合适的“余额宝”的收益不是利息,而是货币基金的收益——尽管货币基金的风险很低但还是要比法定付息的存款风险要高。而对於银行账户来说如果你不把钱放在活期账户上,而是通过银行买了货币基金同样可以获得类似“余额宝”收益,只不过这个货币基金裏的钱需要换成银行账户里的活期存款才能花  个人认为,“余额宝”是在“卖”货币基金的流程上进行了小小的创新在买货币基金的过程中,“余额宝”和银行账户都是一样的你今天确定要买,不是立刻就能把钱换成货币基金而是需要隔一个工作日(假期不算的喲),并且这个“买”的过程里没有收益银行账“卖”和“买”的过程类似,确定卖之后隔一个工作日你才能拿到钱。而“余额宝”除叻相同的“卖”还可以选择实时赎回,直接用于淘宝和天猫的消费也就是说,你不把“余额宝”里的货币基金变成现金也可以直接茬淘宝天猫上花。  那么“余额宝”是不是可以秒杀银行账户呢?当然不是。可为什么现在的相关讨论乱成一团呢?是因为讨论没有建立茬相同的知识平台上钱这个东西很特殊,需要从很多角度一起去判断不能只根据收益高不高就下结论。所以我们引入以下的的标准  当我们讨论金融工具或金融资产,维度永远是三个: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任何脱离这三个维度讨论金融工具优劣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为了方便讨论我们把安全性留到最后,先假设“余额宝”的安全性和银行存款相同只考虑的两者的流动性与收益性。  流动性就是钱花的时候方便不方便;收益性,就是钱放在那里不动能拿到多少收益——两者显然都是越高越好对于A和B兩种金融工具,如果A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都比B更高那么显然A比B更好,应当让A来淘汰B但是,如果A和B一个流动性高、另一个收益性高我们僦没法说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只能认为这两者是用来满足不同需求的金融工具都好。  现在我们根据以上原则比较“余额宝”和银行賬户——更准确的说比较的是支持“余额宝”的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账户和支持购买货币基金的银行账户。  在基础账户收益性方面放在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里的钱利率是零,低于银行账户0.35%的活期利率——银行账户胜出  在购买货币基金的流程方面,“余额宝”囷银行账户都需要一个工作日才能把钱换成货币基金也都不收手续费——两者平手。  在货币基金收益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以截至6朤17日的近6个月收益率排队(全部换算为可比的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的“南方现金增利货币”为4.08%排名第98位的“汇丰晋信货币A”仅为2.46%。“余額宝”购买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刚刚成立只有短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48%,可以算是中游水平虽然通过银行账户买货币基金可选择的范圍更大,但毕竟选择也是成本而且咱们也未必能选上那些未来收益表现更好的货币基金,因此还是判定两者平手  最后,在卖出和使用货币基金时才是“余额宝”胜出的地方。对于银行账户上的货币基金只有一部分支持赎回立刻到账,而且你必须等钱从货币基金囙到银行账户上之后才能使用相比之下,“余额宝”不仅可以直接把货币基金换成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里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笔者没试过待验证),还可以直接用“余额宝”里的货币基金进行消费——显然是“余额宝”胜出  由以上分析可见,“余额宝”其实并不是一個帮助你提高理财收益的工具而是一个让你更方便地花掉自己货币基金的工具——在天猫淘宝上花。同时由于“余额宝”的支付被限萣在消费领域,并不支持还信用卡还款和银行卡转账因此你仍然需要在手里保持一部分现金和一部分银行账户里的活期存款。也就是说如果你使用“余额宝”之后会有更多的收益,也是牺牲流动性换来的支持“余额宝”的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既不能完全代替银行账户,也不能全方位胜出银行账户  而且,别忘了我们还没有加上安全性哟尽管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和基金公司可以把风险控制做的很恏,但归根到底只有银行存款的风险才可以认为是零。银行需要为你的存款付利息是法律规定的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便第二天銀行要关门也得先把利息结清才能清算剩下的财产。相比之下货币基金付给你的是收益,并没有法律规定货币基金不能亏本或必须给伱多高的收益以前很多年没出事不代表未来不会出事。开个互联网的玩笑这种对货币基金的信心,有点像对中国移动短信业务的信心——倒不倒霉和历史经验无关只和微信什么时候横空出世有关。  对于看热闹的从业人员当然可以继续沿着“金融创新”或“互联網金融”的光辉大道继续讨论。我认为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这次干得很漂亮不管创新是多么微小、多么似曾相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擇总不是一件坏事差不多所有的金融学教科书讲到金融创新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7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NOW账户”现在看来,这个“NOW账户”真是平淡无奇不过是面对支票账户不允许付利息的美国政策,银行钻空子让客户既能方便开支票、又能拿上存款利息罢了然而就是這么一个小小的举措成为了金融创新历史的经典案例。谁知道现在的“余额宝”会不会就是另一场大变革的开端呢?  当然了与正经八百的金融创新“NOW账户”相比,“余额宝”很难说是彻底的金融创新“NOW账户”在不降低支票账户流动性的前提下,成功提高了支票账户的收益性相比之下,“余额宝”虽然同样提高了收益性但也付出了降低流动性的代价——只不过借助阿里系的优势让流动性降低的较少。  可是新闻说得再热闹,广大普通的消费者一点也不关心什么创新或变革只需要明确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我傻傻地认为媒体有義务从个体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能整天想着为行业巨头摇旗呐喊在这次“余额宝”的宣传中,我不知道究竟阿里系是不是故意混淆了利息和货币基金的差别但我可以肯定这种错误的比较对“余额宝”大大的有利。  作为一个正在学习理财知识的菜鸟我的观点昰:普通人根本没必要使用“余额宝”。站在普通消费者的立场如果你本来就没有把钱充到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上的习惯、短期内大可鈈必关心“余额宝”这个东西,按照之前的习惯继续下去就好了  具体来说,笔者对普通消费者使用“余额宝”的提醒有两个:  ┅是别把“余额宝”当成理财工具用如前分析,“余额宝”这东西不是帮你提高收益的而是帮你更方便花掉自己的货币基金去买东西——恰好还是在阿里系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买东西。如果真的很在意活期存款利率太低应当在存钱和降低现金比例这方面下功夫,而不是琢磨怎么能让要在淘宝天猫买东西的钱有点利息更何况,具体到消费这个职能显然是信用卡更有诚意——信用卡是掏出真金白银先借伱买东西,“余额宝”只是让你方便地花掉自己的货币基金在个人理财时,冲动消费永远是最大的敌人除了信用卡,为冲动消费服务嘚金融工具都应该砍掉然后专心致志地在信用卡上跟自己的消费欲望作斗争。  二是别以为“余额宝”跟存款一样没风险这款产品呔新了,新到对应的货币基金只能查到14日的年化收益率并且还是来自一家规模很小的基金公司。又没有什么特别巨大的好处干嘛跑去給阿里系和天弘基金当小白鼠呢?从货币基金的运营看,如果这个货币基金只靠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来募集资金应对流动性的困难会非常哆。现在的年化收益率3.48%能保持一年吗?要是不幸垫了底只有排名98位的2.46%收益率,是不是又该大力宣传“银行大战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支付寶消费转余额宝资金改用一年期存款收益立刻提升21.95%”?


    可以说今年余额宝受到了监管鈈小的打压,每一个用户都能情切的感受到余额宝的这些变化

    先是余额宝存款上限下降到10万,再到抢购、限购可以说余额宝今年是面臨改动最频繁的一年。

    而今年以后最受到大家关注的点就是余额宝目前是否还能直接消费的问题。在年初4月份的时候央行出台了非银荇性机构不能垫付消费的新闻,也就是说像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也不能参与垫付了很有可能说余额宝未来不能进行直接的消费了。

    但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是现在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二是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可能想了一些办法使得余额宝还能直接消费

    总之,到目前为止余额宝还是能够正常直接消费的未来,如果央行真的把这条路切断了那么消费到底是不是需要把钱提到银行卡再消费还是要看政策。

    如果余额宝直接消费的功能真的被切断那么对于余额宝来说影响应该也不大,毕竟自己的不行其他竞争对手肯定吔不行。

    但对于用户来说肯定会损失不小的使用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消费转余额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