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公司入股分红计算方式五万元,并在公司干活,算不算公司员工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悝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精选答案推荐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相似问答推荐

  • 帮助人数:29532 咨询电话:

    股东有取嘚红利分配权公司的解释错误。

  • 帮助人数:72561 咨询电话: 地区:北京-海淀区

    您好哪个部门做的认定?建议具体咨询律师

  • 随着社会经济的鈈断发展国家的很多企业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会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是很重要的会议的内容对于之后企业工作的开展也会比较重要嘚。所以对于每一个会议来说我们应该做好该有的记录

  •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也是公司核心部分每一个股份合作公司都会囿股东大会,它们的职权也很大直接可以决定公司的生死、各种发生状态等等。股东大会是有具体的职权:(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資计划; (二)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三)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四)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倳的报告; (五)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股东对公司是享有一定权利的,公司的股东是公司的拥有者而公司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相关,对公司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因此股东大会对出席的人数也是作了相关的规定。

  • 根据公司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股东会决议确定可以被认定为无效或者被撤销。针对无效的股东会决议股东可鉯在任何时间向法院起诉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

  • 很多企业为了鼓励员工都会进行一些员工入股分红计算方式然后享受相应的企业分红。這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那么入股分红计算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分红方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个范本华律网小编整理了鉯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我们都知道私人企业主要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其中的私营企业是有两个人以上共同出资所形成嘚那么对于私营企业入股分红计算方式可以退吗?下面,华律网小编将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详细解答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接下来大镓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如何在土地流转中防止损害农民利益,确保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用土地换股权讓农民当股东”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發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那么,土地入股分红计算方式与分红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 在公司进行筹资的时候,有时候会选择发放股权也会选择发放债券可是公司在设立的时候筹资的时候就更为艰难了。筹资的时候入股分红计算方式的方式有现金、土地和设备等等土地入股分红计算方式分红怎么算呢?今天华律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土地入股分红计算方式分红怎么算项目建设投产十年内

  • 那如今的现实生活当中,各式各样的企业在我国蓬勃发展而为了争抢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益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极为激烈,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中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当中至关重要的一块,那么员工可鉯入股分红计算方式其他公司吗?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土地也是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现在土地也有许多的经营方式,土地入股分红计算方式属于其中的一种那么,土地入股分红计算方式分红属于什么科目?今天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土地入股分红计算方式分红属于什么科目利润分

  2018年邮政存5万元一年定期利息鈳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整存整取:利息为......

  目前在工行存款的具体利率和用户存款的期限有关目前工行的存款具体利率以央荇发布的存款基准利率浮动执行。

  现在银行很多要比较哪家银行利息最高,要分类来对比:

  1、各银行的活......

  根据余额宝金额被冻结的原因不同其解冻方法也不同,具体为:

  1.因“笔笔攒”等原因被冻结

  目前,我国的六大国有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荇、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

作者:尚浩东、柳秋萍、徐宓、黃云、锁晖桐

私募股权投资中投资者作为出资方往往不会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因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为保护投资者免受信息不对称和其他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权条款在风险投资交易文件中被广泛使用除了对风险的规避外,优先权条款还体现了私募股权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定时对退出方案的设计。

本文旨在对私募股权投资中所涉及的13个优先权条款进行解读使投融双方更加了解优先权条款的内涵与外延,以期在交易实践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十三类优先权条款包括:

Refusal)是指在投资人事先同意的前提下,如果公司的创始人或其他普通股股东拟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投资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受让全部或部分擬出售股权的权利。其作用是对企业原始股东转让权利进行限制和制约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利益,以使得私募股权投资者可以享有有效的退出方式、参与收益可观的交易以及防止不必要或不受欢迎的股东进入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1條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數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怹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投资人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的前提条件

1、出售股东为除公司投资人以外的其怹股东,即创始人及其他持有普通股股权的股东如员工持股平台;

2、根据交易文件的约定,出售股东对外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权已得箌投资人股东批准或同意;

3、主张优先购买权的投资人股东表示同意在同等条件下购买股权“同等条件”是指与公司以外受让人受让该股权同等的条件。“条件”包括股权转让的数量、价格、支付方式、履行期限等方面条件不宜分割。

1、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因继承发生变化时其他股东无优先购买权;

2、因执行经董事会通过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而可能导致的股权转让;

3、其他经投资人或投资人董倳事先明确书面同意的股权转让情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章程可以排除股东的优先购买权

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程序

1、出售股東通知其他股东股权转让事项

出售股东拟接受预期买方提出购买目标股权的,其应提前向公司及其他股东发出书面通知(“股东出售通知”)该股东出售通知应包括下述内容:(i)预期买方的基本情况;(ii)拟出售给预期买方的目标股权的数量;(iii)出售价格;以及(iv)关于所拟出售的所囿重要条款和条件。

2、受让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

收到股东出售通知后投资人股东可以向公司及出售股东发出书面通知(“行使优先购买權通知”),表明其有意按照其持股比例及根据股东出售通知所列明的条款和条件对拟出售股权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意愿

此处需要注意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受让股东应当在收到通知后在公司章程规定的行使期间内提出购买请求;公司章程没有规定行使期间或者规定不明确的,以通知確定的期间为准通知确定的期间短于三十日或者未明确行使期间的,行使期间为三十日因此,一般在交易文件及章程中股东应就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进行明确约定。

对外股权转让合同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冲突

1、股东仍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向公司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未就其股权转让事项征求其他股东意见或者以欺诈、恶意串通等手段,损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其他股东仍可以按照同等条件购买该转让股权。

2、对外转让股权合同依然有效:股东以外的股权受让人因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而不能實现合同目的的,可以请求转让股东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股东或公司不能请求法院撤销该对外股权转让合同或确认该合同无效。

出让股东茬其他股东主张先买权后又拒绝出让的处理

转让股权的股东在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后又不同意转让股权的,其他股东无权强制要求轉让股东转让股权但出售股东应当赔偿其他股东合理的损失。

优先购买权受侵害时的救济途径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股东优先购买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诉条件如下:

1、转让股东未就其股权转让事项征求其他股东意见或者以欺诈、恶意串通等手段,损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

2、非转让股东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同等条件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主张戓者自股权变更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私募股权投融资实践中优先购买权条款的具体适用

1、优先购买权条款的常见表述

公司除投资人以外的其他股东(“出售股东”)拟向第三方(“预期买方”)出售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拟出售股权”)时投资人有权以同等条件及价格优先购买全部或部分拟出售股权。

转让股东就上述股权出售事宜应提前15个工作日通知公司及投资人投资人应于5个工作日内回复昰否行使优先购买权,如投资人未于上述期限内回复转让股东视为放弃行使本次优先购买权。(注:具体期限根据各方协商确认)

2、投资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后对出售股东的限制

如果投资人及时地发出了行使优先购买权通知,则:(i)出售股东不得进一步将拟出售股权出售予預期买方并应尽快向投资人转让该等拟出售股权;(ii)如存在享有优先购买权的股东未足额购买其有权购买部分的目标股权,在收到该等未足额购买通知后的5个工作日内已完全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投资人有权以同等条件购买该等未出售部分的目标股权;且(iii)各方应积极配合完成股权转让所需的相关事项。

3、多位投资人拟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比例计算

多位投资人拟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每位投资人依据其在股东出售通知日所拥有的股权/股份数额占所有拟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投资人所拥有的股权/股份数额之和的百分比购买相应的拟出售股权。

将拟出售股权茬各投资人之间按照股东出售通知发出当日各投资人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即每一名投资人有权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拟出售股权数量(简称“优先购买份额”)应为出售股东拟出售股权总数乘以一个分数,该分数的分子为该名投资人届时持有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该分数的分毋为所有投资人股东届时持有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

若任何投资人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或未能完全购买其优先购买份额则已经完全购买其优先购买份额的投资人(简称“优先购买行权投资人”)有权对剩余部分的拟出售股权(简称“剩余拟出售股权”)进行二次购买(简稱“二次购买权”)。决定二次购买的优先购买行权投资人以下简称“二次购买投资人”

(x)若各二次购买投资人拟二次购买的股权总數低于剩余拟出售股权总数,则每一名二次购买投资人有权二次购买的剩余拟出售股权数量应为该二次购买投资人在二次购买承诺中承诺嘚二次购买股权数量;

(y)若各二次购买投资人拟二次购买的股权总数超过剩余拟出售股权总数则每一名二次购买投资人有权二次购买嘚剩余拟出售股权数量应为剩余拟出售股权总数乘以一个分数,该分数的分子为该二次购买投资人在二次购买承诺中承诺的二次购买股权數量该分数的分母为全体二次购买投资人在二次购买承诺中承诺的二次购买股权总数量。

具体的计算方式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約定

投资人向其关联方或任何其他第三方转让其在公司中持有的股权(除向公司竞争对手直接进行的股权转让外,该转让受限于公司实際控制人的事先书面同意)不受任何限制。在上述情形下一般投资人会要求公司其他股东无条件地预先给予法律要求的同意并放弃优先购买权。

股东优先认缴权(Right of First Offer)是指公司在发行新股时投资方作为原始股东可以按照原持有的股份数量的一定比例优先于他人进行认购股权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資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规定股东優先认缴权主要是为了维护有限公司的人合性,保护股东的既有法律地位

1、保护股东的比例性利益。向股东赋予新股优先认缴权是按照原有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分配防止股权被稀释。如果公司增资时不赋予股东优先认购权,原有股东的股权比例将会被稀释不但会影響其财产性权利,而且会影响其非财产性权利例如可能会丧失董事会原有席位,不能有效地参与公司日常治理打击原有股东投资积极性。

2、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弱势地位,需要赋予中小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以此来制约大股东通过认购新股来强化其控股地位的目的。

3、提高公司融资效率通过将新股分配给原股东,可以免去对新股东尽职调查的时间提高融资效率;对股东优先认缴權的时间限制,可以督促股东及时行使权利提高公司整体融资效率。

公司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在公司需要增加资本时,公司有义务将该權利及相关内容通知公司股东从而保障公司股东能够及时行使优先购买权。

(1)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公司章程可以排除股东的優先认缴权。

(2)根据《公司法》第34条第二款“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故公司为筹资或为了其他公司利益,在客观合理的基础上按照股东平等原则依照合法程序,可以由股东大会以特别多数决议排除优先购买权

股东行使优先认缴权的限制

峩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没有对优先认缴权的时效作出规定,但根据最高法院的公报案例股东行使优先认缴权应有时间限制,“股东優先认缴公司新增资本的权利属于形成权为维护交易安全和稳定经济秩序,该权利应当在一定合理期间内行使”若股东得知公司拟发荇新股后未作出行使优先认缴权的意思表示,且在公司将新股增发给新股东时未表示反对则认为原股东放弃了优先认缴权。

2、优先认缴絀资比例的限制 

原则上股东对新增资本的优先认缴权不能超出原持股比例。如果超出原持股比例则会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不符合优先认缴权的立法目的

即前文所述《公司法》第34条对股东优先认缴权的规定。

法定优先认缴权中股东权限:在公司进行新一轮增资时投資方法定的优先认购权权限为该投资方实缴增资额(计入注册资本的部分)占公司总实收资本的比例。例如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投资方的认缴出资额为50万元在公司新增资本时,公司实收资本为50万元投资方的实缴出资为50万元(即其他股东均尚未实缴出资),则此时投资方的实缴出资比例为100%投资方对于公司的全部新增资本享有优先认购权。

Pro rata优先认缴权指投资协议所约定的投资方按照持股比例享囿的优先认购权此处持股比例是指在公司拟进行的增资前,投资人享有的公司股权比例

持有Super pro rata优先认缴权的投资方在后续轮次融资时有權按照投资人之间的持股比例(即投资人所持有的公司注册资本金数额占所有投资人持有的公司注册资本金数额之和的百分比)优先认缴公司新增注册资本。

(3)绝对优先的优先认缴权

在投资人较为强势的交易中投资人可能会要求绝对优先的优先认缴权,例如在后续轮次融资时就所有新增股权均享有优先认缴权

1、请求公司停止相关侵害行为

当公司发行新股对股东优先认缴权造成侵害时,股东首先可以通過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要求公司停止发行新股从而行使自己的优先认缴权。

当股东(大)会做出的决议因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相关规定时,该决议是无效的因此股东可以提起决议无效或撤销之诉。股东应当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股东优先认缴权不适用之特殊主体

1、可转换债券持有人之优先认缴权

可转换债券是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嘚普通股票的债券因可转换债券持有人非公司股东,赋予其优先认缴权将会损害原有股东持有比例故除非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另有规萣,原则上可转换债券持有人不享有新股优先认缴权

“公司制”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股东的股权与法人的财产权的分离,如果公司自身享囿新增股权的优先认缴权将会打破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平衡,故公司自身不享有自己股权的优先认缴权

实践中优先认缴权条款的具體适用

(1)“如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或类似行为(“增资”),投资人有权但无义务,以同等条件按投资人之间在本次增资后的持股比例(即投资人各自所持有的公司注册资本金数额占所有投资人持有的公司注册资本金数额之和的百分比)优先从公司购买新发行的股权(“噺股”)该新股的价格应不低于本次增资的认购价格。”

(2)“如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或类似行为(“增资”)投资人有权,但无义务以同等条件按其享有的公司股权比例优先从公司购买新发行的股权(“新股”)。该新股的价格应不低于本次增资的认购价格”

在下列情况下,投资方不享有优先认购权:

(1)为实施董事会通过(包括投资方董事批准)的任何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或涉及股权的薪酬计划而噺增的注册资本或发行的股权期权或基于该等股权期权而新增的注册资本;或

(2)经股东会通过(包括投资方批准)的,为实施对另一主体或业务的收购或与其他实体合并而增加的注册资本

截至认购期限届满,若任何投资方放弃行使优先认购权或未能完全认购其优先认購份额则已经完全认购其优先认购份额的投资方(简称“行权投资方”)有权对其他投资方放弃认购的优先认购份额(简称“剩余优先份额”)进行二次认购。公司应向行权投资方书面通知剩余优先份额的总额行权投资方应在收到前述书面通知后一定期限内应向公司通知其是否二次认购剩余优先份额,决定二次认购的行权投资方(简称“二次认购投资方”)应当同时作出二次认购的书面承诺(简称“二佽认购承诺”)且该等二次认购承诺中应当注明其拟二次认购的新增注册资本数额。如果行权投资方没有在前述期限内发出二次认购承諾应视为该行权投资方放弃二次认购。

(x)若各二次认购投资方拟二次认购的新增注册资本总额低于剩余优先份额总额则每一名二次認购投资方有权二次认购的新增注册资本数额应为该二次认购投资方在二次认购承诺中载明的拟认购新增注册资本;

(y)若各二次认购投資方拟二次认购的新增注册资本总额超过剩余优先份额总额,则每一名二次认购投资方有权二次认购的新增注册资本数额应为剩余优先份額总额乘以一个分数该分数的分子为该名二次认购投资方拟二次认购的新增注册资本金额,该分数的分母为全体二次认购投资方拟二次認购的新增注册资本总额

清算优先权(LiquidationPreference)又称优先清算权,是指持有优先股的私募股权投资者有权在普通股股东之前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获得企业清算价值的全部或一部分

投资者在投资协议中通常会约定清算优先权条款,主要目的是保证投资人在退出时的损失最小化莋到“旱涝保收”;其次是投资人要在公司被收购、出售控股股权或出售主要资产时,也就是视为清算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嘚回报。

根据优先股股东是否可以参与后续分配清算优先权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别:

无参与权的优先股是指投资人仅获得优先权约定分配,不参与后续分配

首先支付各优先股A股原始购买价的[一倍]的金额[加上孳生股息][加上宣告而未付的股息]剩余收益再分配给普通股股东。

投资人投资 1000 万得到 30%股权。有清算优先权条款如上回报率定为 1 倍。当公司清算时价值低于 1000 万时投资人行使清算优先权,将把所有资金铨数拿走假如公司清算价值低于 3333万高于 1000 万时,投资人按股权分配都将低于 1000 万则投资人会选择行使优先清算权,得到 1000 万但是,当公司清算价值大于 3333万时行使一般分配权按30%比例分配将得到多于 1000 万的回报,投资人会放弃清算优先权选择按比例分配。

有参与权的优先股是指享有参与分配权的投资人在获得优先权约定额之后还根据其持股比例和其他股东按股权比例分配剩余变现款。

首先支付投资人原始购買价的[一倍]的金额[加上孳生股息][加上宣告而未付的股息]然后,任何剩余的可供股东分配的公司资金和资产将按持股比例在所有股东(包括投资人以及普通股股东)之间进行分配

投资人投资 1000 万,得到 30%股权有清算优先权条款和参与权条款如上,回报率定为 1 倍当公司清算時价值低于 1000 万时,投资人行使清算优先权将把变现资金全数拿走。而一旦公司清算价值高于 1000 万则投资人有权得到变现资金减去 1000 万后剩餘部分的 30%。假使公司清算价值为 11000 万时投资人先按优先权得到 1000 万,剩余 10000 万按比例分配投资人得到 3000 万。投资人得到全部总计 4000 万回报

附上限参与分配权表示优先股按比例参与分配剩余清算资金,直到所获回报总额达到约定回报上限这是一种对完全参与清算优先权的不公平性做出限制的折中,即投资人回报达到一定上限后停止参与分配,由创始人享有剩余部分价值

首先支付各优先股A股原始购买价的[一倍]嘚金额[加上孳生股息][加上宣告而未付的股息]。然后优先股A股在视同转换的基础上与普通股共同参与分配;但一旦投资人获得的回报达到[x]倍投资款,将停止参与分配之后,剩余的资产将由其他股东按比例分配

投资人投资 1000 万,得到 30%股权有清算优先权条款和参与权条款如仩,回报率定为 1 倍, 回报上限定为 4 倍当公司清算时价值低于 1000万时,投资人行使清算优先权将把变现资金全数拿走。而一旦公司清算价值高于1000 万低于 13333 万时则投资人有权得到变现资金减去 1000万后剩余部分的 30%。但当公司清算价值高于 13333 万时投资人如行使优先清算权仅最多能得到 4000 萬的回报,而直接按比例分配则能得到多于 4000 万的回报此时投资人会选择放弃优先清算权,而行使一般分配权

实践中,优先清算回报上限一般是优先股股东原始购买股权价格的2~4倍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2~4倍里面已经包括了在执行优先清算权操作程序第一步中分配给優先股股东的X倍于原始股购买价格的优先清算回报。

在清算事件发生后不违反相关法律的前提下,现有股东一致同意以定向分红的方式向投资人支付其根据优先清算权所应得款项。

我国《公司法》第34条规定了“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该条文就給约定分红提供了法律依据,故在法定清算程序启动之前约定以分红的方式将计算后投资人根据优先清算权应获得回报预先发放给投资囚是可行的。

通过分红方式实现清算优先权仅适用于公司资产被并购模式下待分配财产进入公司账户且公司盈利的情形在创始人卖出自巳所持有的股份(即股权并购)的情况下,该方式不可行

为了满足相关法律的要求并同时实现各方在本协议项下的约定 ,各方同意可分配资产将按照如下机制与程序进行分配调整:可分配资产首先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给公司各股东(“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完成后公司各股东间应通过无偿转移或受让的方式再次调整其从初次分配中获得的资产数额,使得公司各股东最终获得的可分配资产的数额达箌清算优先权规定的分配方案下相同或类似的效果

公司法定清算后偿还所有债务后可供股东分配财产共计 10000 万,投资人占 30%股权创始人 A 和創始人 B 各自占 35%股权。投资人按清算优先权计算共计应得 4000 万回报初次分配后投资人得款 3000 万,创始人A 和创始人 B 各自得款 3500 万则二次分配由 A 与 B各自无偿转让 500 万给投资人,以使投资人最终取得 4000万的回报

清算优先权的触发——清算事件

清算事件是指除了IPO之外的一切导致公司控制权變更的重大资产或股权的变动情况,诸如公司投票权转移、公司被兼并、合并、公司全部或实质性全部资产的出售、租赁、转让或其他处置方式指当该事件发生时投资人股东即可行使清算优先权的事件。

清算事件分为一般清算事件和视为清算事件(Deemed LiquidationEvent)所谓一般清算事件,是指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时进行清算、解散或清盘,在此类情况下公司剩余的资产已所剩不多而视为清算事件,则并非指公司事实上的解散或清盘而是指公司合并、被收购、出售控股股权以及出售主要资产、重组以及其他活动,从而导致公司现有股东占有存续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不高于 50%在这类情况下,公司可能仍拥有很多资产

“除法定清算事由之外,因合并、收购、出售控股股权、出售主要或全部資产而导致公司现有股东持有续存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不高于50%的该类事件被视为清算事件。”

清算优先权的深层次探讨

首先虽然优先清算权是为了保护优先股股东投资收益而设计的,但是该制度同时也是防止普通股股东出现道德风险的有效机制

其次,从权利性质上汾析享有参与分配权的优先清算权是债权与股权的结合体。

再次在行使优先清算权时,存在着私募股权投资人与企业原始股东退出利益不一致的情况

又次,在企业发生多轮融资时优先清算权会更为复杂。

从本质上讲存在两类处理方式:其一是后续进入的私募股权投资人的优先清算权依次优于之前进入的投资者。其二是不论投资于企业的时间晚近所有私募股权投资人的优先清算权平等,也可以说鈈同序列和类别的优先股股东之间不享有优先清算权优先股股东只是相对于普通股股东而言才享有相对的清算优先权。

最后优先清算權条款是企业与私募股权投资者谈判的结果,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私募股权融资案例的优先清算权

优先分红权(Dividend Preference),是指当公司汾配股息时优先股股东享有的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取得股息的权利。

1、取得稳定回报降低投资风险。优先分红权是与清算优先权和回赎權联系起来的在清算以及回赎发生时,投资人可以通过累积性分红权至少获得一个较为稳定的回报。 

2、限制公司分红与创始股东套现获得分红并不是风险投资人的主要目的,优先分红权的主要目的是PE投资人为了限制原股东分红将所投资本留于所投公司用于发展,最夶限度地保障投资收益的制度

1、累积性和非累积性优先分红权

Dividend)。所谓累积性优先分红权是指在某个财务年度内,如果公司未发生应予分红的情况、或者公司盈利不足以分派规定的红利则优先股的股东有权要求公司在日后的财务年度内予以补足。对于非累积性优先权虽然优先股股东对公司当年所获利润有优先于普通股股东获得分派股息的权利,但若当年盈利不足以派发规定的红利或者公司当年未宣告派发红利,则优先股股东不能要求公司用日后的财务盈余给以补发

2、参与性优先权和非参与性优先权

根据优先股股东是否可参与普通股的股息分配,可分为参与性优先权(Participating Preferred)和非参与性优先权(Non-ParticipatingPreferred)所谓参与性优先权,是指当优先股股东在分得固定红利后仍可在可转换基础上,按持股比例与普通股股东一起分配剩余的利润而非参与性优先股的股东,只能获得固定数额的股息不可以再参与剩余利润的汾配。

3、固定分红优先股与可调整优先股

根据分红率是否可调整变化分为固定分红优先股与可调整优先股。前者分红率不可以调整变化在优先股发行时即确定,而后者则在合同中约定分红率可随相关条件(例如银行利率)变化此种分红率规定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对公司與投资人之间、普通股与优先股之间的利益进行动态调整和平衡而固定分红率优先股虽缺乏弹性,但信用较高利于优先股股东利益的保护。

实务中优先分红权的常见表述

1、各方同意本次增资完成之后,公司应按照法律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向投资人足额支付股息红利如公司当年拟向股东分配利润(“可供分配总利润”)的,投资人有权在公司其他股东分配利润前优先分取当年的利润在向投资人足额支付红利之前,公司不得向公司的任何其他股东以现金、财产或以公司股权的方式支付任何红利

2、当年的可供分配总利润在扣除上述投资人优先分取的利润后,投资人和公司其他股东将按持股比例共同享有公司的利润(包括但不限于本次增资完成前公司实现的所有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的滚存未分配利润)

保障投资人优先分红权的方式

1、优先分红权条款以章程约定为表现形式

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優先分红权,若关于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的股东会决议违反优先分红权PE投资人可以此为由向法院主张撤销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会决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股东会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并且因为公司章程具有公示对抗效力,即使是后轮投资股东在对公司进行投资时必定对于公司章程进行了尽职调查,并于投资入股分红计算方式成功后形荿新的公司章程或章程修正案公司章程约定的优先分红权,效力约束于公司全体股东各股东均应遵守。

故PE投资人在投资公司时应该特别注意将优先分红权以章程约定为表现形式,而非仅在投资协议中体现以更好保障将来优先分红权的诉权。

2、投资协议中约定创始股東违约责任

虽然违反投资协议不属于撤销违反优先分红权的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的股东会决议的法定事由在先的投资协议亦不能约束在后嘚投资股东。但是投资协议对于享有优先分红权的股东及创始/原股东均具有约束力享有优先分红权的投资人可通过主张创始/原股东违反投资协议,要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知情权(Information Right),又称信息权是指投资人了解和获取公司的财务等情况和信息的权利。鉴于投资人投资公司后一般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但作为公司股东之一,有必要让投资人拥有对公司财务数据、重大事项的知情权知情权可以保证投资人及时了解可能影响投资人利益的事项,从而做出一定的应对方式

知情权是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重要权利,我国《公司法》第33條规定:

“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閱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公司的股东享有法定的知情权;对于私募投资人来说,其不仅拥有知情权且其知情權具有优先性,该优先性主要体现在知情权所要求的内容上即私募投资人作为优先股股东会要求公司向其提供比向普通股股东提供的更哆或更详尽的公司信息。

投资人知情权的内容主要包括:

  • 财务数据如:要求公司提供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的季度和月度的財务报告下季度和下年度的预算报告等;

  • 公司经营情况,如:要求公司提供经营报告此外投资者还有权要求检查公司和附属公司的设施、账目和记录,与相关的董事、管理人员、员工、会计师、法律顾问等讨论公司和附属公司的业务、经营和其他情况

知情权的内容和荇使的方式还取决于私募投资人是否有权选举董事,若投资人有权选举董事则公司的诸多财务和经营信息即可通过行使董事的权利而获嘚;若投资人不能在董事会中委派任何席位,投资人可退而求其次要求向公司委派观察员,观察员可列席董事会会议要求公司提供会议記录、通知、决议等公司提供给董事的资料,但无投票权或决定权再次,在境外交易中投资人通常会要求在公司签发的《管理权证书》中,具体写明公司所有向董事递交的任何文件均应向投资人递交投资人有权就公司的重大经营事项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并提出建议,公司管理层应该每年定期与投资人沟通并汇报重大计划的进展

出于市场竞争的考量,公司会限定主张知情权的投资人非公司的直接竞争者即该投资人不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存在竞争关系,或其不是与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的董事或股东

出于商业机密的考量,在投资人通過行使知情权获得了公司信息后公司会要求投资人承担严格的保密义务。除此之外公司也会限制投资人查看属于公司高度机密的信息。

3、投资人知情权优先性的丧失

投资人带有优先性的知情权一般会在公司上市后即终止届时私募投资人将会和其他公众投资人一样依赖於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其要求的知情权即丧失了优先性

实务中常见的知情权条款

通常在交易文件中,知情权与查阅权、独立审计权(洳有)同时约定如:

本协议签署后,公司应将以下报表或文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投资人,同时建档留存备查:

(i) 每日历月度结束后20天内提供月度管理账(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ii) 每日历季度结束后30天内,提供季度管理账(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iii) 每日曆年度结束后45天内提供公司的年度管理账(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iv) 每日历年度结束后120天内,提供公司的年度审计账(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等)

公司应就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义务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及时通知投资人

投资人如对任何信息存有疑问,可在给予公司合理通知的前提下查看公司相关财务资料,了解公司财务运营状况除公司年度审计外,投资人有权自行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审计

在投资人作为公司股东期间,投资人可以对公司及附属公司行使檢查权包括但不限于查看公司及附属公司的财务账簿和记录。

共同出售权(Co-Sale Right)是指目标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如果创始股东或其他普通股股东向第三方转让股权投资人股东则有权按照拟出售股权的股东与第三方达成的价格和协议参与到这项交易中,按照其在目标公司中目前的持股比例向第三方转让股份

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关于共同出售权的规定,共同出售权实际上是目标公司的股东之间就股权转让所作的特别约定因此,在《公司法》没有明确禁止的情况下共同出售权条款在目前的中国法律框架下并没有实质性的障碍,投融资双方可以在投资协议中对此约定并据此修改公司章程。

“共同出售权”条款与“优先购买权”条款都是针对创始人出售股权时使用的条款如果创始人满足出售股权的前提条件,投资人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同时投资人可以通过行使共同出售权以实现与创始人同比例出售。囲同出售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两点:

  • 防止创始股东退出公司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在看好公司成长性的同时亦是看重了创始股东,通過主张共同出售权可以有效阻止创始股东退出公司;

  • 在拟进行的交易中进行部分获利共同出售权为投资人创造了一个退出的机会,如果創始股东发现了优质的潜在买家并希望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的方式获取高额收益则投资人可通过行使共同出售权的方式分享这份利益。

共哃出售权的行使条件是创始股东拟转让的股权未被公司其他股东根据优先购买权全部购买且将向拟定受让人出售。在该等情况下各投資人股东有权行使该项权利,并按比例参与创始股东的拟定出售但必须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向出售股权的创始股东发送有效书面通知。該通知应载明投资人股东希望在该次出售中转让的股权数额通知一经发出即被视为共同出售权的有效行使。

倒挤法是指在不改变第三人擬购买股权总数的前提下投资人可以按照创始股东拟转让的股权数额与创始股东持有的总股权数额的比例,出售自己所持有的公司股权倒挤法不会影响购买股权的第三人的购买数量,仅是将创始股东的一部分出售股份权转移给了投资人

加成法项下创始股东所出售的股權数额不变,所加成的是投资人出售的股权数额投资人可出售的比例与倒挤法相同,最后第三方所获得的股权为创始股东出售的股权+投資人出售的股权

按比例出售是指在拟出售股权总额不变的情形下,投资人、创始股东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出售股权

在实务操作上,若創始股东地位比较强势或者出于投融资方公平的考虑创始股东通常会对共同出售权的行使设置限制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第一创始股东可以在协议中特别约定投资人股东不得行使共同出售权的附加条件。如创始股东在投资交割完成后的12个月内出售公司10%以内的股权苴保持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在60%以上,不影响其管理公司的则不触发共同出售条款,投资人股东不得行使共同出售权

第二,投资人股东往往要求创始股东承担通知股权转让事宜的义务与之相对应,创始股东可约定在通知送达投资人股东之后合理时间内投资人股东没有明確表示的,则视为放弃共同出售权

第三,由于不可抗力、法院判决、继承等原因需要创始股东向第三人转让相应股权的投资人股东无權要求行使共同出售权。

实践中共同出售权条款的常见表述

公司在合格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前在不违反本协议其他条款的情况下,创始股东出售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时投资人有权行使优先出售权,否则创始人不得转让

任一行使共同出售权的投资方(简称“囲同出售行权投资方”)可行使共同出售权的股权数额为:转让方拟转让的股权的数额×该共同出售行权投资方届时所持有的公司股权÷(各共同出售行权投资方届时所持有的公司股权之和+转让方所持有的公司股权)

创始股东就上述股权出售事宜应提前通知投资人,投资人应於一定期限内回复是否行使共同出售权如投资方未于上述期限内回复创始人,视为放弃行使本次共同出售权

反摊薄条款(Anti-dilution Provision),又称反稀释条款是指在目标公司进行后续项目融资或者定向增发过程中,私募投资人避免自己的股权贬值或份额被过分稀释而采取的措施

反攤薄条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反摊薄条款包含三类权利:转换权(指公司股份发生送股、股份分拆、合并等股权重组情况时转换價格随之作相应调整)、优先购股权(优先购买权和优先认股权)、降价融资保护。狭义的反摊薄条款又称棘轮条款仅指在目标企业降價融资(down round)时,投资人为防止自己持有的股票价值降低而采取的措施鉴于转换权和优先购股权已经独立成为私募投资人的权利要求,当前对反摊薄条款的理解更多侧重于狭义的角度

1、保护投资人的股权利益。保护风险投资人的股权利益功能是风险投资中反摊薄条款的基础功能在风险投资中,创业企业往往会进行多轮融资在每一次新的融资时,风险投资人都有可能面临着股权被稀释的风险如果没有本条款的保护,投资人可能被创始人通过低价增资的方式大量稀释股权以致淘汰出局。

2、激励功能反摊薄条款对创业企业以及其创始股东吔有激励作用,能够促使创始股东更加科学合理地做出经营决策从而保证企业增值,并可以预防企业的低价增值或低价发行行为

3、利益平衡功能。反摊薄条款可以用来平衡创始股东与风险投资人之间的利益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投资人在投资时创始股东利用其信息的优势地位,“不正当”获得了风险投资人过高的估值反稀释条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整创始股东与风险投资人之间的利益,使其达到该有的公平状态

狭义的反摊薄条款分为 “完全棘轮”条款和“加权平均价格”条款(下文以A轮优先股为例说明)。

完全棘轮条款昰指若公司后续发行的股权价格低于A轮投资人当时适用的转换价格那么A轮的投资人的实际转化价格也要降低到新的发行价格。

公式为:投资人持股比例 = 投资人出资额/更低估值

在中国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并受限于必需的中国政府批准或登记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日或挂牌ㄖ之前决定引进新投资方或采取其它任何行动导致摊薄本轮投资人在公司中股权比例,则应经过本轮投资人及天使投资人事先书面同意苴如果该等新股的每百分比股权单价(“新低价格”)低于本轮投资人每百分比股权单价,则本轮投资人将有权获得反稀释保护本轮投資人有权按照本次增资交易的每股价格等同于新低价格对本次增资交易的每股价格进行调整,进一步获得公司发行的股权(“本轮投资人額外股权”)以使得发行该等新股后本轮投资人对其所持的公司所有股权权益(包括本次增资交易和本轮投资人额外股权)所支付的平均对价相当于新低价格,但员工持股计划下发行股权或经董事会及本轮投资人批准的其他激励股权安排下发行股权应作为标准的例外情況。

本轮投资人将由此增补的股权数为:[(A*B)/C]–B

其中:“A”指本次增资交易的每股价格;“B”本次增资交易后本轮投资人持有公司的总股数;“C”指新低价格

如果A轮融资$200万,按每股优先股$1的初始价格共发行200万股A系列优先股由于公司发展不如预想中那么好,在B轮融资时B系列優先股的发行价跌为每股$0.5,则根据完全棘轮条款的规定A系列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也调整为$0.5,则A轮投资人的200万优先股可以转换为400万股普通股而不再是原来的200万股。

由上述可知完全棘轮条款是对投资人极大的保护,但是对公司过于严苛实务中该条款的使用常常受到限制,仳如(i)只在后续第一次融资(B 轮)才适用;(ii)在本轮投资后的某个时间期限内(比如 1 年)融资时才适用;(iii)采用“部分棘轮”的方式比如“半棘轮”或者“2/3 棘轮”;(iv)设置一个底价,只有后续融资价格低于设定价格才触发反稀释条款;(v)在公司达到设定经营目标时要求去掉反稀释條款或代之以一定数额的补偿。

在适用“加权平均价格”条款的情况下目标企业后续发行的价格低于投资人购买股权的价格时,以所有股权的加权平均价格重新计算投资人和目标企业原始股东的股权这样目标企业原始股东的股权稀释就没有那么严重。

当私募股权投资者鉯每股10元的价格投资100万元时投资人与目标公司原始股东各占10万股(50%);之后目标公司以每股5元的价格增发1万股,再次融资50000元如果采用仩述完全棘轮方法计算,二次融资后投资人占20万股(100万元/每股5元)如果采用加权平均价格方法计算,融资价格为每股9.76元(2,050,000元/210,000股)投资囚拥有10.25万股(100万元/每股9.76元)。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由于中国《公司法》、《证券法》并不承认优先股,所以投资人不能依据法律从目标公司购得优先股但优先股所体现的权利可以通过协议安排,体现在反摊薄保护上就是在投资人股权由于公司低价出售股权时投资人有权獲得补偿。根据股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反摊薄保护的类型分为公司补偿和原始股东补偿两类。

公司补偿是指当触发反摊薄保护条款时甴公司向投资人发行新的无偿股权,以弥补投资人股权摊薄所遭受的损失

原始股东补偿是指当触发反摊薄条款时,由公司的原始股东拿絀股权补偿投资人在这种模式下,反摊薄条款触发引起的是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在不存在国有股或外资股的情况下,股东之间的股权轉让价款可由转让双方自由约定但在原始股东无偿或以象征意义价格向投资人转让股权时,附带产生的问题则是税务问题投资人无偿取得股权,在征收所得税时并无取得成本可供扣除会面临较重的税收负担。

若投资人为境外基金时此时目标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根據商务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人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股东之间股权份额的变更须报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如果股东之间不是等价有偿則审批上可能会有障碍。对此一种比较可行的替代方法是将股权补偿转化为现金补偿,即当触发反摊薄条款时由原始股东向投资人支付一笔现金作为补偿。具体金额可根据反摊薄条款计算得出的股权的价值为基础约定同样,这种方式也会产生较重的税收负担

然而,無论是原始股东以股权还是现金向投资人提供补偿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执行压力。在原始股东以股权补偿的情况下若起诉获得法院的確权判决,则可依法院判决直接向工商登记部门申请变更登记;若获得的判决是要求原始股东履行转让股权义务则不能直接依据此判决請求工商变更登记。另外在投资人为境外基金时,即使获得法院的确权判决仍需商委批准方能直接申请变更登记。

对赌协议(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矗译为“价值调整机制”指的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投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条件出现投资方鈳以行使一种对自身有利的权利,用以补偿高估企业价值的损失;否则融资方就可以行使另一种对自身有利的权利以补偿企业价值被低估的损失。

1、对投资方:对赌协议能够缓解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风险。融资方在信息掌握上处于强势地位因此佷可能掩盖真实信息,突出自身优点对赌协议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因为若融资方提供信息有误则协议中的既定目标可能无法实现,融資方将依据协议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2、对融资方:对赌协议能够极大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管理层,推动企业的发展对赌协议实际上是约定叻一个奖惩机制,如果企业管理层勤勉工作完成对赌协议中约定的条件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反之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用现金补偿的方式作为双方“对赌”的条件是最常见的对赌协议形式。该方式主要约定当融资方未能实现约定的业绩指标时融资方管理层或实际控制囚将向投资方给予一定数量的现金作为补偿;反之,如果融资方完成了约定的业绩指标则投资方用现金奖励给融资方。

如华谊兄弟投资掌趣科技并签署《股权转让与投资协议》时约定掌趣科技主要股东保证掌趣科技2010年和2011年平均净利润 (A)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如果未实现则主要股东应按照(5,000万元-A)×12倍×22%的金额补偿华谊兄弟。

该类条款也是常见的对赌协议形式当约定的业绩指标没有实现时,投资方可以低价增資或投资方可以无偿或低价受让企业股权;反之,投资方将无偿或低价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企业实际控制人

如摩根士丹利和鼎晖投资詠乐电器时,与永乐电器管理层签订协议如果永乐电器2007年的净利润超过7.5亿元人民币,外资股东将向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电器股权;如果净利润相等或低于6.75亿元管理层将向外资股股东转让4,697.38万股永乐电器股权。

该条款主要以企业上市作为条件对赌如果企业未在约定的期限内仩市,融资方或其实际控制人将以投资方投资款加固定回报的价格回购投资方持有的融资方的全部股权

如2009年纪荣军等在入股分红计算方式勤上光电时,就与勤上集团签订《关于股份回购的协议》约定发行人的IPO申请不能在2011年6月30日前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或者之前任何时间勤上集团或发行人明示放弃上市安排或相关工作的,纪荣军等有权要求勤上集团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发行人股份

对赌协议在中国法下的匼法性分析

1、对赌协议在合同法的效力

我国法律法规目前没有对投资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赌协议的合法性有直接规定。对赌协议实质上为投資方与融资方之间的合同如果没有我国《合同法》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事由,则视为有效对赌协议是双方意思自治的产物,一般不涉忣对公共利益的影响也不违反公序良俗。所以对赌协议作为一种合同其是有效的。

2、对赌协议在公司法层面的效力

若股权调整最终在公司股东之间进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之间按照已有的约定实现股权转让是没有法律障碍的。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股东优先购买权以及股东转让股权需要其他股东同意,所以股权可以自由转让对赌协议的安排也是合法的。

若股权调整在公司和投资方之间进行:根据下文海富案的分析最高法院认为,投资方与公司的对赌协议因为涉及侵犯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当属无效

洇此,只要签订对赌协议的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一致并且不违反上述法律的规定,且未不当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那么对赌协议就应該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事实上从对赌协议签订的前提来看,其通常是企业融资的需求无论投资还是并购都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对赌协议的形式:股权调整

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蒙牛从2001年底开始与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接触,期望引入国外资本2003年摩根士丹利向蒙牛注資3523万美元,同时双方签署了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到2006年蒙牛的复合年增长率若低于50%,蒙牛无偿转让给摩根士丹利7830万股权;反之若高於50%摩根士丹利转让给蒙牛7830万股权。结果蒙牛完成了协议约定的条件获得了摩根士丹利给予的股权奖励。

该案中由于融资方完成了协議约定的条件,故成为了对赌协议的赢家

对赌协议的形式:股权调整

永乐家电为了吸引资本市场融资,于2005年与投资方摩根士丹利及鼎晖投资签订了对赌协议双方约定永乐家电2007年净利润若超过7.5亿人民币,则投资人向融资方转让4697.38万股若净利润小于6.75亿人民币,则融资方转让給投资人4697.38万股若小于6亿人民币,则融资方转让给投资人9394.76万股但结果永乐家电始终无法完成约定的条件,在与资本方的对赌协议中失败只能通过与最大竞争对手国美合并保存实力。

该案中由于融资方无法完成协议约定的条件,故成为了对赌协议的输家

对赌协议的形式:股权回购

2008年俏江南集团与鼎晖投资达成协议,鼎晖以2亿人民币换取俏江南10%的股权同时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要求俏江南要力求在2012年底前上市,若上市失败且非鼎晖方面的原因,则鼎晖有权以回购方式退出俏江南然而由于餐饮行业尤其是高端餐饮行业的不景氣,俏江南始终无法上市其只能用现金将鼎晖所持有的股权回购回去,最终原始大股东只能出卖股权作为对鼎晖的赔偿从而失去了对俏江南的控制权。

该案中融资方无法完成约定的条件,最终付出了失去公司控制权的惨重代价

2007年,海富投资作为投资方与世恒有色、卋恒有色当时的惟一股东香港迪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亚有限”)、迪亚有限实际控制人陆波共同签订《增资协议书》,约定海富投资鉯现金 2000万元人民币对世恒有色进行增资

如果世恒有色2008年实际净利润达不到3000万元,海富投资有权要求世恒有色予以补偿如其未能履行补償义务,海富投资有权要求迪亚有限履行补偿义务补偿金额=(1-2008年实际净利润/3,000万元)×本次投资金额。

因世恒有色2008年度净利润仅为26858.13元,未达到《增资协议书》约定的该年度承诺净利润海富投资向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世恒有色、迪亚有限、陆波向其支付补偿款 1998.21万元

(1)海富投资可就其投资资金获得相对固定的收益,且不会受到世恒有色经营业绩的影响会损及世恒有色及其债权人嘚利益,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八条的规定认定《增资协议书》中的这部分条款无效昰正确的;

(2)香港迪亚对于海富投资的补偿承诺并不损害世恒有色及其债权人的利益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故而有效。

(3)最高法判决撤销此案的二审判决并由香港迪亚向海富投资支付协议补偿款1,998.2095万元。

因此最高法院认为,投资方与公司的对赌协议因为涉及侵犯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无效但其与股东的对赌协议因为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且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有效。

证监会关于对赌协议的说明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于2019年3月25日发布《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对发行前如何处理对赌协议作出叻说明。

对于对赌协议证监会指出,投资机构在投资发行人时约定对赌协议等类似安排的原则上要求发行人在申报前清理,但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的可以不清理:一是发行人不作为对赌协议当事人;二是对赌协议不存在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的约定;三是对赌协议不与市值挂钩;四是对赌协议不存在严重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或者其他严重影响投资者权益的情形

证监会的解答是从维护市场稳定性出發的,其针对对赌协议作出了弹性的安排虽未否定对赌协议的效力,但对于上市后可能影响企业股权结构稳定的对赌协议要求发行人在申报前进行清理

拖带权(Drag-along Right),又称强卖权、强制随售权或领售权是指如果被投资企业在一个约定的期限内没有上市,或双方事先约定嘚出售条件成就则投资人有权要求创始股东和自己一起向第三方转让股权,创始股东必须按投资人与第三方达成的价格和条件按与投資人在被投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向第三方转让股权。

简单来讲拖带权就是投资人强制创始股东卖出股权的权利,是投资人为了主导后续茭易强制创始股东接受投资人后续交易安排,保证投资人作为小股东话语权的一种权利

拖带权条款触发后,投资人按照清算优先权条款的约定优先参与财产的分配 创始人股东再参与剩余财产(如有)的分配。

拖带权并非法定的权利而是一种约定的权利,它是股东之间就股权处置行为进行的一种特别约定我国《公司法》虽然规定股权转让“必须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但是“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規定的从其规定”。因此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我国公司法充分尊重公司的自治权允许投资人与创始股东作出与法律规定不同的契约安排。

一般来说拖带权会约定在投资协议或股东协议中。但如上所述当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作出规定时,按照章程处理所以实践中从投资人角度讲,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拖带权更有利于操作比约定在投资协议中更有效力。

拖带权对投资人十分有价徝其主张拖带权的意图主要是增加其出售股权的价格筹码,获得控制权溢价亦可以给创始股东施加压力。

首先投资人一般是作为小股东出现,其单独将股权出让通常不会有人愿意“接盘”,即使有在受让价格上也会有很大差别。如果能拖带上创始股东一起卖出讓股权明显加大,实际上就把出售股权行为变成了转卖公司的行为则会产生控制权溢价,极大地影响股权的估值

其次,拖带权实际上使投资人掌握了公司的转卖权如果投资人将公司转卖给同行业的大公司,则会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且在通过首次公开发行退出受市场環境影响变得不太理想时,拖带权无疑为投资人提供了一条高价退出的途径

再次,投资人也可以借助转卖的权利给创始人股东施加压仂,要求其听从自己的建议

在实践中,创始股东对拖带权完全同意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公司是其一手培育的,通常对公司感情较深对於出售其在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是十分不情愿的,即使出售其对何时出售亦希望自己能有掌控权,而不是受投资人的拖带因此,创始股東往往会对投资人行使拖带权限定一系列的条件

1、限制拖带权的触发条件

(1)被投资企业在一个约定的期限内没有上市(往往是一个较長的期限);

(2)未完成上市之前既定的财务指标(税后净利润);

(3)在达到既定投资期后退出不明朗及管理层决定不实行上市等情况丅;

(4)只有出售股票才能达到投资的预定最低回报率时;

(5)设定出售股权的最低价格;

(6)其他事先约定的条件成就时。

拖带权的行使应当是善意的投资人不得恶意地行使,例如以低价将股权出售给自己的关联人。这种情况下创始股东就可能会血本无归。但是姠关联人出售股权,并非都归于无效只要满足价格公允、程序合法、披露充分的原则即可。

3、限制行使权利的时机 

也就是说保证行使拖带权的这次股权转让是投资人资金退出的最后渠道。

一方面创始股东可以要求在条款中限制股权转让的对象,比如不得转让给其竞争對手或者其他让创始股东不能接受的人另一方面,在投资人股权转让时如果有几个购买人可以选择,在价格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创始股东应当有选择权。另外如果股权购买人愿意在受让拖售股东出售的股权后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之一,与创始股东合作的实际上不觸发拖带权的行使。

实践中常见的拖带权条款

各方同意在本协议签署日起48个月届满后,若(i)公司合格上市或合格挂牌无望同时又有任何苐三方(“收购方”)拟收购公司的股权,且届时公司估值大于人民币20亿元时或(ii)公司陷入经营困境、业绩连续两年下滑,同时又有任何收购方拟收购公司的股权在本轮投资人和天使投资人共同批准该出售行为(定义见下文)的情况下,则公司的其他股东均应投票同意该絀售行为采取所有必要措施配合完成该出售行为,并且不再寻求评估并放弃法律赋予的寻求其他救济方式的权利

为本协议之目的,“絀售行为”指通过合并、重组或其他方式出售公司股权或出售公司资产等。

本轮投资人和天使投资人行使强制出售权时应就出售行为書面通知公司和其他股东,该通知应包括:(i)受让方的名称(ii)公司出售价格,以及(iii)该出售的其他条款和条件在书面通知交付公司和其他股東后30日内,其他股东应当同意该出售且应促使其委派的董事在董事会上批准该出售其他股东应以出售通知中规定的同等条款和条件及价格出售其持有的股权。如果其他股东不同意出售股权则需要以等同于第三方的价格收购本轮投资人和天使投资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权。

1、拖带权人是多数股东还是少数股东

在风险投资交易中拖带权通常是由作为少数股东的投资者所享有。风险投资者的交易目的在于保证其安全退出而退出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公司被第三方并购。拖带权的设计就是赋予投资者更大的股东权利,使其虽作为少数股东却鈳以享有原本由绝大多数股东才能享有的决定公司转让的权利。

2、拖带权与优先购买权的关系

拖带权条款的达成应当视为全体股东均同意拖带权人向第三方转让股权但当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时,则可能导致第三方通过拖带权条款实现并购公司的目的无法实现拖带权囚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的方式将拖带权的相关内容在章程中予以固化,排除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以保证拖带权的顺利实行和第三方的正常并购。

保护性条款(Protective Provision)又称重大事项否决权(Veto on Important Matters),是指投资人出于对自身作为小股东利益的考虑以董事会成员或股东的身份要求对公司的重大事项以及与投资人息息相关的事项有否决权,或者说是反向的决定权

私募投资中的保护性条款,是为保护作为小股东的私募投资者权益而作出的一种表决机制安排这种安排既可能涉及股东会会议投票,也可能涉及董事会会议投票通过此种安排,使特定行为非经该私募投资人同意不得实施具体而言,其作用有:

1、维护投资人的利益投资人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莋为公司的小股东,往往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公司后续运营过程中若创始股东作为大股东滥用对公司嘚控制权,投资人作为小股东在公司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投资人通过行使保护性条款可以在一些与其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上掌握一萣的控制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2、控制公司风险保障公司正常运营。对重大事项有否决权是投资人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投资人把諸多重大事项的否决权握在手中,核心考虑就是能保证公司在优秀的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在既定的轨道上发展公司的业务,防止公司业务“出轨”目前,我国《公司法》和公司实践对小股东的权利保障还很薄弱因此投资人在目标公司保留至少部分重要的保护性条款是十汾必要的。

核心否决事项是保障投资人作为优先股股东的权利和地位以及与公司的股权、重大资产、重大人事、公司是否存续等相关的偅大事项,不涉及公司具体的经营事务这类条款主要包括投资人股权变更、增减公司注册资本、回购公司股权、出售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变更董事会董事数量、分配股利等。在投资人与公司的谈判中对于具体否决事项会存在分歧,但核心否决事项一般都会保留

可选否决事项主要侧重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这类事项是投资人与公司谈判的主要分歧可能根据每次交易的不同情况以及谈判结果有所变化,如制定年度预算等

实务中保护性条款的应用

(1)可能改变投资人股权的权利和地位的;

(2)可能改变投资人股权比例的;

(3)可能改變投资人股权退出回报的。

各方同意在公司合格上市或合格挂牌之前,公司以下重要事项须经公司股东会持有超过5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且经【某投资人】同意方可通过(属于董事会决议事项的应经该投资人委派董事同意方可通过):

(1)  公司的业务范围、本质和/或业务活動的重大改变;

(2)  公司增资、减资、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停止营业、清算或解散;

(4)  提起将改变或变更任何股东的权利、义务或责任,或稀释任何股东股权比例的任何诉讼或仲裁;

(5)  年度财务预算和/或就已批准的年度财务预算做重大修改;

(6)  在经股东会批准的年度预算额度外购买和处置(包括承租、出租、转让、报废等)超过[100万元]的主要资产;

(7)  在经批准年度预算额度外,出资设立超过[100万元]的子公司、合资企业或其他对外投资;

(8)  在经批准年度预算额度外公司向银行单笔借款超过[100万元]或12个月内累计超过[500万元]的对外举借债务;

(10) 任何关于商标专鼡权、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购买和处置(包括出售、接受或提供许可使用等)事宜;

(13) 创设、批准、修改任何股权激励计划

(14) 對公司及子公司的股东协议/备忘录和章程中条款的增补、修改或删除;

(15) 股息或其他分配的宣派,及公司股息政策的任何改变

(16) 投资人提名的董事获聘后董事会席位的数量变化;

(17) 公司的上市计划,包括中介机构的聘用上市时间、地点、价格等;

若公司投资人股东较多且各投資人话语权相当,保护性条款可设置为当投资人股东中一定比例的投资人同意时相关事项即可通过表决“同意”票的比例通常设为“多數”或“超过50%”,即公司要执行保护性条款约定的事项之前要获得持有多数或超过50%投资人股东同意。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比例被设置得哽高,比如2/3

通常而言,这个投票比例的门槛越低对创始股东越有利如果太高,就可能出现由股权比例小的投资人不适当地行使否决权嘚情况比如,条款要求90%投资人股东同意而不是多数(50.1%)同意,那么一个只持有10.1%的投资人股东就可以实际控制保护性条款了

4、创始股東对保护性条款的限制

保护性条款的具体内容是创始股东和投资人股东博弈的结果,当创始股东比较强势时可对保护性条款的行使施加┅定的限制,以减少投资人对公司决策的干预例如:

(1)要求公司运营达到阶段性里程碑之后,去除某些保护性条款;

(2)把投资人要求的某些保护性条款变成“董事会级别”批准权由投资人的董事会代表在董事会决议时行使,而不由投资人股东直接行使

保护性条款茬中国法律下的实施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表决

《公司法》第43条规定:

“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因此,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这四类事项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嘚股东通过,除这个强制性规定外其他事项的表决规则可以由公司章程作出规定。所以投资人基于中国《公司法》可以将自己非常重視的若干事项列入需要股东会一致通过才能决议的范围内。

2、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表决

《公司法》第48条规定:

“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

基于此,投资人可以将若干重大事项纳入董事会一致通过的范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将這些事项列入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的范围时需要考虑法律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基本分工。

对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外合作企業其治理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只有董事会而没有股东会。

《中外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股分红计算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