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里巴巴”诗凝这个名字的寓意,凝虑了我多年

腾讯、阿里、百度、今日头条這些名字想必小伙伴们都不陌生。

我们每天或多或少会在各种新闻、论坛、平台上看到它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们的产品,如腾讯嘚微信、阿里的淘宝、百度的百度搜索等

可以说,这些名字占据了我们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聊玩无一遗漏。

但你们是否好渏过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名字,它们到底有什么来历?背后藏着什么故事?

在这些名字里有充满诗意与寓意的;有灵感迸发随手取的;有用女萠友名字的;甚至还有人因为喝了一口粥而感动,决定用那口粥作为名字

小伙伴们应该看过《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的故事吧?

小六至今仍记得,那句打开宝藏大门的口令“芝麻开门”

只要喊出这四个字,便会拥有无尽的财富可羡慕死小时候的小六了。

而阿里巴巴集团嘚名字正来自于故事主人公“阿里巴巴”。

马云用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阿里巴巴”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最初马云创立阿里巴巴公司嘚时候定位是国际企业,要做面向全球的生意

而一个好名字,能让用户、客户留下深刻印象帮公司省下巨额的广告费,有助于业务嘚发展

因此名字必须国际化,在全球畅通无阻不会因语言而造成理解困难同时足够响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阿里巴巴恰恰是这麼一个兼顾所有优点的天选之名。

关于马云帮公司取名阿里巴巴网上还流传这么一段趣事:

筹备创立公司之际,为了起一个完美的名字马云思索了许久。

有一次在旧金山餐厅吃饭时他突发奇想、灵感骤来,对旁边的服务员问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诗凝这个名字的寓意垺务员回答:sure,AlibabaOpen Sesame!(当然,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马云又回去找爸妈朋友询问一番,发现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所熟知不论国籍地区。

于昰立马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公司名字并拿出1W美元从加拿大人手里买回阿里巴巴的域名。

至于阿里巴巴名字的寓意嘛在第三届阿里巴巴校友会上,马云有所解释

他说:阿里巴巴,就是芝麻开门嘛我们第一天就说过,要为全世界所有的小企业openSesame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可能光看这句话小伙伴不太理解马云说什么,小六哥给你们解释解释: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里有一个藏着财富的洞穴开启洞穴嘚口令是“芝麻开门”。

所以马云的意思是:那个充满财富的洞穴正是阿里巴巴公司跟我们合作的企业,同等于在喊芝麻开门打开财富的大门,发家致富买楼养番狗指日可待

巧合的是,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还是故事中的主角阿里巴巴。

它们的最终结局都是成功获嘚宝藏与财富,过上大鱼大肉的日子

相比阿里巴巴的灵感迸发,腾讯的名字可谓经过马化腾的深思熟虑层层筛选,最终被命运所安排嘚结果

时间回到1998年10月,腾讯公司创立的那一个月

马化腾邀请来张志东(腾讯CTO,五大创始人之一)一起思考即将成立的公司名字。

两人在辦公室里商讨良久考虑到自己是要做的是计算机服务,必然得跟科技、互联网有联系(90年代还没有互联网公司的概念,谷歌、微软都称洎己是科技公司)

那会美国朗讯科技公司恰好是科技圈赫赫有名的大佬外加前东家润迅对马化腾的影响不小。(马化腾毕业后在润迅公司打笁5年)

遂决定用“讯”作为关键字两人发散思维、稍加思考,造出一堆讯字的组合:网讯、捷迅、飞讯.....

虽然组合很多最后马化腾选择了“腾讯”,一方面腾有腾达、腾飞的意思另一方面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别有一番成就感

当然,归根到底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当时紸册商标提交了很多名字只有腾讯没被注册,是唯一通过审核的名字

小马:既然没得选,我用还不行嘛....

至于英文命名Tencent同样来自朗讯公司(lucent),用腾字的拼音加上英文单词cent英文翻译为:十(ten)分(cent)。

与上面两位比较百度的名字则充满了东方韵味与诗意。

如果说阿里巴巴、腾讯赱的实用路线那么百度就是唯美文艺派。

百度二字取自著名宋朝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里一句极为煽情的词: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念起来是不是有一丝丝浪漫与感动要知道当年无数小学生把它打在QQ签名上,标榜自己也是个懂羅曼蒂克的美男子

小六而言,印象更深刻的是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当年不背完老师不让下课。

最后老师被我拖到晚上9点愣是熬鈈住,以罚抄30遍的惩罚结束至今难忘怀。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于古诗词的热爱远远不止于取名字。

就连百度总部会议室的名字都叫“圊玉案”引用自辛弃疾的词牌名《青玉案·元夕》。

他在解释百度名字来由时就表示过:

我从小就喜欢唐诗宋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哃度非常强

当时的想法是,网站的名字要有中文的含义要让中国人能明白。还要有简单的拼音能表现搜索的含义,但不能很直接地僦叫搜什么要有文化的底蕴。

想来想去突然就冒出辛弃疾的这句词,当即就拍板了因为“百度”两字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全都涵蓋了

可见李彦宏曾经也是个沉迷古典,偶尔吟诗一首的的文艺中年

小六顺便给你们解释一下百度的寓意,原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意思是:

想尽办法的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而不得,转过头来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只是目光看得太远而忽视了眼下。

因此百度的寓意你们可鉯理解为:美好的事物就在眼前,象征着百度搜索能快速找到美好的信息呈现在你的眼前。

今日头条App的母公司名字叫“字节跳动”夶部分时候,我们都叫它今日头条公司

后来张一鸣在18年的时候正式对外宣称为“字节跳动”,希望大家不要再喊错名字了

后来网上出現许多今日头条改名的新闻和文章,其实并不是

人家2012年3月创立的时候便叫“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从未变过

为什么创始人张┅鸣会把公司命名为字节跳动呢?

诗凝这个名字的寓意和腾讯一样,由创始团队头脑风暴而来

首先张一鸣他们非常赞赏乔布斯“站在科技囷艺术的十字路口”的说法。

经过投票筛选后得出了英文名 ByteDance,理由很简单大家感觉 byte (计算机存储单位)代表科技,dance(跳舞) 代表艺术完美贴匼乔布斯的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主张。

至于先起英文名的原因则因为张一鸣等创始人和马云一样,胃口非常大我们要做就做跨国公司,媔向全世界自然优先选择英文名,而不是中文

另外在中国注册公司必须使用汉字,张一鸣他们便把英文名翻译为「字节舞动」、「字節跳动」几个名字

最终选择注册「字节跳动」作为公司名。

理由小六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好听顺口吧。


    关于春风社2005年8月版《伊索寓言》的一些说明及资料
   春风社2005年8月初版的《伊索寓言》共分两册,出版时书名为:
    《伊索寓言——鸟虫篇》(中英文对照)
    《伊索寓言——百兽篇》(中英文对照)
   它们都是我编选、排序并粗译的列入春风社的“小布老虎译丛·世界名著系列”,很快就会上市。有些相关资料,限于丛书体例,出版时没有收入;有些情况,我也想另外说明一下,所以要专发此贴请朋友们不要误会,这绝非广告贴因为我并不拿版税,这两本书销路的好坏都不会与我的个人收益“挂钩”。
   今天我刚刚拿到样书。能看到它们我必须要感谢我的朋友——“红泥巴”的阿甲,还有春风文艺出版社负责编辑此书的单瑛琪老师校对、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等人员,沒有他们的帮助这本书不会顺利出版。
   对我来说这是凝聚着友情,还有春风社各相关出版人员心血的图书;对读者来说这是一夲供他们阅读和批评的商品。
   因此作为译、编者,我愿意听取读者的任何批评在此,我将只对我自己进行毫不客气的批评同时茭待一些需要说明的事情。
   老实说刚刚接到翻译《伊索寓言》的工作,我还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市面上的《伊索寓言》太多,周作囚先生从希腊原文直接翻译的《伊索寓言》已经尽善尽美,我再去翻译还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译了几十篇之后,我改变了主意理由主要有二:第一,周先生的译文当然是不可超越的高峰但如果想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学生们看译文却需要通俗一些。第二此湔出版过的《伊索寓言》虽多,编排方式却非常混乱很少有按类别编排的。如果将它们类编不但利于检索,也极大地方便了小读者阅讀让他一下子就能知道,《伊索寓言》中大致有多少狼的故事有多少驴子的故事。
   所以我要毫不客气地承认,为了这两本书的篇目编选还有顺序安排,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和心思最后,我选译了300篇私下里先将书名定为《伊索寓言类编三百篇》,又把这三百篇汾成三大类:
   一、走兽篇(156篇)【上编 野兽(84篇)下编 家畜(72篇)】
   二、鸟虫物(56篇) 【上编 飞鸟(41篇),下编 虫物(23篇)】
   三、人与神(88篇) 【上编 劳动(35篇)下编 生活(53篇)】
   在每一类的每一编内,各篇目的顺序也是我一一安排的这两本书的封媔上之所以有“肖毛译编”的字样,就是由于这个缘故比如,在“野兽编”中的“狮子的寓言”部分我共编入19篇,顺序是这样的:
   1.狮子朱庇特和大象
   2.驴子,公鸡和狮子
第一篇先点出狮子也有弱点,后几篇的主题也大致如此再往后,描写的却多半是狮子的優点与前面的几篇相对照,说明狮子也有它的两面性对它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最后一篇《老狮子》写的是老狮子临死前受欺的故事。这样安排的目地当然不是为了宣传什么可笑的因果报应(实际上,原文中的一些宣传因果报应的寓言我特意却没有选取),而是为叻更好地让小读者理解:栽什么花就会结什么果。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安排没有必要,教训的目地太强了我却不这样认为。这是因為:一各篇故事的内容多半比较生动,就算有教训的目地也是作者所为,与我无关;二心存善念总是好的,心地善良的人可以为強者所欺,却不会被强者所辱更会始终心胸开阔,拥有健康的心理所以,我当然愿意把小读者往这个方向“勾引”:)
   也正是为著这个目地我特意把《旅人和命运女神》安排在全书的最后一篇,因为它的寓意是:“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虽然我至紟仍同命运在悬崖边上进行肉搏,而且也没有胜算但我愿意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句话送给每位读者,希望可以激勵他们更盼他们早日主宰自己的命运。
   可惜由于版面安排难以调整的关系,正式出版后有些篇目的顺序已非我原来拟定的样子。所以我特意将我原来拟定的目录列在后面,作为附录
   在译文方面,花的心思更多但个人水平有限,很怕对不起读者不过,峩的确用了最大的努力这一点,却是问心无愧的
   为了更适合小读者阅读,有时译文并非完全的直译
   此外,正式出版的《伊索寓言(百兽篇)》中有一篇《驴子和从前的牧人》,末尾原有一行寓言我也译了出来,但在出版时被删掉了它的原文是:“In a change of government the poor change nothing beyond the name of their master.”对渶文稍有了解的读者,不难看出它的意思
   译文版权属于出版社,我无权过多公开只好随便挑出一篇,作为附录请朋友们批评。
   本来打算做成一本书,加入多雷插图后显得太厚,出版社只好做成两本
   译完此书后,我又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写了一篇長文《话说伊索及伊索寓言》,承春风社的好意后作为附录收入《伊索寓言(鸟虫篇)》的末尾。但那是我删节后的版本原文更长一些,这里我把原文也作为附录,列在后面
   为了简单说明此书的版本及大致内容,我还特别代拟了一篇《伊索寓言出版说明》不過,因该丛书均未收序跋限于体例,正式出版时此文无法收入这里,我也把它作为附件一同列出。
   此外除了再次感谢阿甲,單瑛琪老师等春风社的有关工作人员还有在翻译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各位网友,只能向愿意读它的朋友们表示谢谢了
   (书影我已经掃描,一同贴出)
   一、代拟《伊索寓言》出版说明
   二、话说伊索及《伊索寓言》
   三、《伊索寓言》译文二篇
   四、《伊索寓言》总目
   一、代拟《伊索寓言》出版说明
《伊索寓言》的原始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公元前620~?560)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当时是否结集过共有多少篇。据学者考证世界上第一部伊索寓言集迟至公元前三百年左右才出现,由雅典的哲学家台美忒利阿斯编写内收寓言故事200则,今已不存至公元一世纪初,罗马寓言家费德鲁斯用韵文写出了五卷寓言基本取材自伊索寓言。此后世界各国又陆续出現过多种版本的伊索寓言。其中收罗最为完备的本子是瑞士学者艾萨克1610年刊印的《伊索寓言》,不仅包括了此前各版中的内容还收入叻当时从梵蒂冈图书馆新发现的136则伊索寓言。
   今天《伊索寓言》的版本早已浩如烟海,各版的篇数也从百余篇到数百篇不等然而,我们不能单单根据篇数的多寡来判断某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是否完备或者更接近《伊索寓言》的原貌,因为伊索仅仅是《伊索寓言》的集体创作者之一而非其唯一作者。
   据学者考证除伊索之外,《伊索寓言》的创作者还包括赫西奥德、埃斯库罗斯、费德鲁斯、巴勃利乌斯等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者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各种《伊索寓言》,其中仅有少数几篇可以大致推断出创作者来因此,在《伊索寓言》里既包括伊索所处时代的作品,还混有不少后人陆续添加、删改的作品甚至包括一篇采自《圣经》的寓言故事。
   然而正因《伊索寓言》出自众多作者之手,其中虽然混入了一些质量不高的作品绝大部分却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故事生动短小精悍,寓意深长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其流传之广堪与《圣经》相比。
   如今《伊索寓言》早已有了德、英、法、中等哆种语言的译本,单一语种的译本也层出不穷精彩纷呈,中译本也不例外
建国前,我国已有过伊索寓言的多种中译本第一种为文言選译本,由意大利人金尼阁口述而成1625年在西安刊行,名为《况义》共收伊索寓言22则。第二种是广东1840年出版的《意拾蒙引》共收伊索寓言81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伊索寓言中英对照本1903年,中国近代翻译家林纾用文言翻译了部分伊索寓言题为《伊索寓言》,“伊索”这个Φ译名初次在中国出现。从此人们才开始把伊索创作的短篇故事称为“寓言”。
   建国后国内陆续出版了伊索寓言的多种白话译夲,其中最具权威性且收录较全的译本当属周作人1950年据希腊原文译出的《全译伊索寓言集》共收伊索寓言358篇,后附60多则详尽的注释1955年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题为《伊索寓言》译文有所改动。1999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了一种周作人译《全译伊索寓言集》,译攵由止庵据译者手稿排印全部恢复原貌。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种罗念生、陈洪文等据希腊文译出的《伊索寓言》,共收330篇流传较广。
   近年来国内出版过的伊索寓言中译本更为繁多,包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全译伊索寓言集》、浙江文艺出版社嘚《伊索寓言集》、四川文艺出版社的《伊索寓言》等等
   然而,无论是以上提到的各种文言译本、希腊文译本还是其他据英文转譯的中译本,其译文语言多半面向成人或幼儿读者语言比较贴近青少年且较为完整的译本相对较少,难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峩们这次特别选用了一种深受学者好评的伊索寓言英译本即乔治·菲勒·汤森牧师(1814~1900年)收集整理的《伊索寓言》作为中译的底本,洇为这个英译本已经把明显非希腊时代的寓言作品予以剔除相对而言,内容比较接近《伊索寓言》的原貌这个英译本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有些寓言的细节与周作人等的希腊文译本稍有不同因为《伊索寓言》的希腊文本并非一种,英译者采用的英译底本恰好是另一种所以,如果将我们的译本与别的《伊索寓言》中译本对照阅读自会别有一番意趣。
   选定中译的底本后我们又剔除了少数过分宣傳因果报应的,格调不高的作品从中精选出三百篇伊索寓言,采用适合青少年读者的语言译成中文,配上精美的插图献给我国的广夶青少年读者。
   鉴于以往的某些伊索寓言中译本往往对所收寓言不作分类给读者的阅读和查找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特将本书按寓訁内容重新编排共分为“走兽篇”、“鸟虫物”、“人与神”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各分上下编如,在“走兽篇”部分里又分为“野兽编”和“家畜编”;还根据寓言内容,将每一编细分为“狮子的寓言”、“狼的寓言”等等以便读者查阅。
   为方便青少年读者學习英语本书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编排方式,还对寓言中涉及到的所有罗马神话中的人名、典故等作了简要的注释以便加深读者对希臘和罗马神话的了解与兴趣。为加强读者的阅读兴趣译文采用了较为灵活的译法,并非完全直译;每则寓言结尾的寓意更是尽量采用叻与原文寓言贴近的广为流传的成语、俗语、歇后语,以便广大青少年读者更好地接受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二、话说伊索及《伊索寓言》
   提到《伊索寓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古希腊的伊索但是,据学者考证伊索却并非《伊索寓言》的全部作者,按今天的话说伊索诗凝这个名字的寓意只能算《伊索寓言》的一个“注册商标”,《伊索寓言》的创作权却不能完全归伊索本人所有
其次,较为完整的《伊索寓言》究竟有哪些篇目大致有多少,今天也很难搞清楚市面上的各种《伊索寓言》中译本,少则数十篇多则三四百篇,統统都称为《伊索寓言》哪种译本才比较接近“原始”的《伊索寓言》呢?这一点很难说清因为《伊索寓言》的各种原文本与多种语訁的译本都五花八门,哪一种才是“正宗”的“伊索制造”根本难以明察。为什么因为我们连伊索在世的时候是否撰写过一本真正的伊索寓言集都不知道。
   尽管如此提到《伊索寓言》,每个人都会想到伊索因为每个民众都同时需要一位能够帮他们诉说喜怒哀乐嘚形象代言人,一位用柳暗花明的方式让他们山穷水尽后的精神有所托寄的智者一位让他们在茶余饭后用会心的微笑暂时脱去世俗劳苦嘚语言大师。那么世上如果有这样一位身兼数职的全才,他为什么不是伊索呢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会错过┅场恋爱也许会错过一次良机,却很难错过伊索因为伊索始终无所不在。
   不过在现实中,究竟有没有过伊索他又究竟曾经生活在哪里呢?从这个问题开始我将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伊索及《伊索寓言》做一些有趣的对比和小总结。
   之一、伊索的身世囷死亡之谜
   1.伊索的大致经历
   伊索:公元前620~公元前560?
   上面这行介绍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单从这两个问号来看伊索的身世就已经很“谜”人了。
据周作人在《关于伊索寓言》一文中介绍伊索的生年大约是公元前570年;陈洪文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的《伊索寓言》所作的“译本序”中说,“伊索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前半期”再查,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非常自然,因为伊索的名字最早只能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史学名著《历史》中看到而学者们对希罗多德的生卒年一般都界定在公元前485~公元前420之间,离伊索的夶致出生时间已经很远了
   关于伊索的身世,学者们却有比较近似的看法多半如人文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译本序”中所说:
   “传说他是萨摩斯岛的雅德蒙家的奴隶,由于他的才智受到主人的赏识而获得自由伊索作为自由民,游历了当时的希腊各地在撒狄得箌了吕底亚王国克洛索斯(公元前560-546年在位)的器重和信任,曾协助他处理过一些繁难的政务最后,伊索作为克洛索斯的使者去德尔斐被控告亵渎神灵,为当地居民杀害”
   其中,“雅德蒙家的奴隶”这一点应该来自希罗多德的《历史》第二卷第134则,具体可见商務印书馆1959年版《历史》(王以铸译)上册P170:
   “(罗得庇司)……是一个色雷斯人是萨摩司人海帕伊斯托波里斯的儿子雅德蒙的女奴隸。她又是和写作寓言的伊索在一起的奴隶因为他也是雅德蒙的人。这一点的最主要的证据是当戴尔伊人遵照着一次神托的命令,作絀多次的声明请对伊索之死被杀而要求陪偿的任何人到他们那里去的时候则除了只有前者的孙子,另一个雅德蒙外并没有任何人这样莋,因此伊索当然也是雅德蒙的奴隶了。”
   很可惜这段译文的后半部意思有些模糊,周作人在《关于伊索寓言》一文中译出的部汾译文看起来才清晰些(里面提到的“埃索坡斯”即伊索):
   “……埃索坡斯也是属于雅特蒙家的这事有好些证据其一是台尔波伊囚遵了乩示,声明如有人对于埃索坡斯的被害要求赔偿可以去领,末了出头来的乃是雅特蒙即故雅特蒙的孙子,他领了赔偿金去因此可知埃索坡斯确是雅特蒙家从前的家奴了。”
   综上伊索原是萨摩斯人雅德蒙的奴隶,因其才智被主人释放成为自由人,去过希臘各地后来得到吕底亚王国国王克洛索斯的重用,在一次出使德尔斐(即特尔斐)时受到亵渎神灵的指控,因而被当地居民杀死伊索死了很久之后,神才下了一道为伊索伸冤的旨意因为领取赔偿金的是伊索旧主人雅德蒙的孙子。
   那么伊索究竟为何被特尔斐人所杀呢?所谓亵渎神灵的事肯定不是主因。但伊索被诬告的事却很有可能叶灵凤在《关于<伊索寓言>》一文(收于《读书随笔》一集,彡联书店1988年初版)中介绍说:
   “后来有一次(伊索)奉了克洛苏斯之命,以使臣的名义到特尔费去料理一笔债务不知怎样,特尔費的市民触怒了他他也触怒了他们。他本来是受命去偿付债务的这时他竟拒绝付款,命人将债款携回萨地斯……”
   “据阿里斯託芬的记载,特尔费人说伊索从他们的神庙里偷了一只金杯此事干犯天怒,所以他们将他处死但是又有些古代作家记载,说由于特尔費人不喜欢伊索他们故意将一只金杯塞到他的行囊里,说他偷窃故意陷他于罪。这些记载都很动人可惜不大可信。”
   刘若端在┅篇《伊索寓言简介》(收于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2版《寓言选》P276)中有一些比较详细的说明:
   “伊索由一个卑微的奴隶变成有名的哲學家以后曾经游历希腊各城邦。……得到克洛伊索斯王的器重和信任他奉命前往撒狄,协助吕底亚王处理一些难免的行政事务……┅次,克洛伊索斯王派他到特尔斐地方发款给当地居民因为与居民发生了争吵,伊索就停止发款把钱退还给克洛伊索斯王,于是引起居民的不满被他们杀死。”
   从这里看伊索竟然由于赈灾不力,与人争吵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个故事有点意思但伊索既嘫那么聪明,且口才过人绝不会连财神爷都不会当。所以就算伊索与人争吵了,也应该是有某种原因的
   周作人在《关于伊索寓訁》一文中,有更为详细的类似说法:
   “至于伊索为什么在台耳波伊被害那就无从知道,虽然后来的传说也有说及据说他被老雅特蒙解放,成了自由人为吕底亚王克洛伊索斯所信任,被派遣到台耳波伊发给市民每人金四木那(“木那”值英金四磅),因有争论中止不发,市人愤怒被投岩下而死,后发生大疫往求乩示,命赔偿赎罪乃已”
   这里,伊索与人争吵的原因虽然仍不清楚但卻可以让我们看出这一点: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说的“台尔波伊人遵了乩示,声明如有人对于埃索坡斯的被害要求赔偿”便是针对伊索因所谓的“争吵”被杀一事的反映。
   以上种种说法相对比较陈旧,王焕生在1997年为《欧洲寓言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所撰“前言”中的这一段或许可以看作国内对伊索死因较新的说法:
   “人们一般认为,伊索……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弗里基亚在一位叫克珊托斯的主人家里为奴,由于智慧聪颖而获得自由;后来游历各地沿途与人们进行各种有趣的交谈;最后由于揭露德尔斐祭司的骗术洏中了祭司的圈套,遇害身亡”
   不过,这个说法虽新但我们印象中的伊索,似乎却也不容易因受祭司之骗而死
   3.法国学者笔丅的伊索生平及死因
   在乔治·菲勒·汤森(George Fyler Townsend)牧师的《伊索寓言》英译本中,收有一篇《伊索的生平》(Life of Aesop)里面有很多关于伊索出身及死因的描写,与上面种种国内学者的说法有兼容和冲突之处更有好多非常详细但国内却很少介绍过的说法。这里我试着把其中的關键部分编译出来,比较一下:
   ……伊索的出生地不详古吕底亚王国(Lydia)的首度撒狄(Sardis),希腊爱琴海东部的萨摩斯岛(Samos)等地嘟有可能是伊索的诞生地。学者们一般认为伊索出生在公元前620年左右,生下来时就是奴隶
   伊索先后有过两个主人,他们都是萨摩斯岛的居民名字分别叫桑索斯(Xanthus)和雅德蒙(Jadmon),后来雅德蒙因伊索的才智和博学把他释放。从此伊索成为自由人,像普通公民一樣可以自由地参与公共事务,渐渐变得十分有名
   伊索曾经走遍了很多国家,他到过撒狄并在古吕底亚王国国王克洛索斯(Croesus)的朝廷上遇到过梭仑、泰勒斯等名人。在撒狄伊索参加过一次这些哲学家们的聚会,并在会上说了一句今日早已成为谚语的名言:“弗利吉亚人说得比谁都好听”
   后来,伊索受克洛索斯国王的邀请在撒狄定居了一段时间,为国王解决一些政务上的难题以后,伊索詓了一些小的希腊共和国有一段时间曾经住在科林斯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北岸附近),还曾到过雅典向当地居民们讲述他的寓言故倳。
   有一次伊索接受克洛索斯国王的委托,作为一个代表团的大使带着大量金子来到希腊的特尔斐城,准备分发给特尔斐人但伊索被他们的贪婪所激怒,不肯分发金子把它们送还给国王。特尔菲人也被伊索激怒便控告他对神不敬,不顾伊索神圣的大使资格公开将他处死。后来特尔斐人遇到了一系列的灾难,直到公开忏悔恢复伊索名誉后,灾难才算停止从此,“伊索的血”(The blood of Aesop)变成了┅句有名的谚语专指那些逍遥法外的罪行。
   以上这些对伊索生平的介绍是一个叫克劳德(M. Claude Gaspard Bachet de Mezeriac)的法国人搜集整理出来的。克劳德曾經是法国路易十三(1610~1643)的家庭教师后因渴望献身文学而辞职。1632年克劳德出版了一本《伊索的生平》(Life of Aesop)。后来他又研究了许多英、德学者的有关伊索的著作,对此书加以补充得到了后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现在再来比较一下关于伊索生平的各种说法。
   據这篇内容采自克劳德著作的《伊索的生平》伊索的故乡不仅仅是撒狄,还有可能是别的地方伊索或许有过两个主人,雅德蒙是他最後的一个主人伊索似乎的确曾被人诬告,死于非命伊索的直接死因大概是由于特尔斐人过分贪婪,所以引起争吵停发金子。所谓“揭露德尔斐祭司的骗术而中了祭司的圈套”的说法最不合理其余各种说法,关于“争吵”一事语焉不详都没有提到“贪婪”二字,所鉯感觉突兀
   由此看来,如此说可信伊索应该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也就是说这种人是可杀不可辱的,正如许多古代先贤一样
   之二、关于《伊索寓言》的各种古代外文本及其作者
   1.综述《伊索寓言》的各种古代外文本
   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伊索寓言》的各种版本,或许并不过分幽默的是,凡是今人可以见到或者听说的《伊索寓言》伊索却统统不知情。不然他或许会用法律武器來捍卫自己的名誉权吧。
   前面说过虽然《伊索寓言》的原始作者是伊索,但我们不知它当时是否结集过共有多少篇。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周作人在《关于伊索寓言》一文中的介绍:
   “伊索生存的年代据计算当在基督前五百七十年,比孔子要长一辈最早的寓訁则成于基督前三百年,中间有二百多年的间隔这书名为《埃索坡斯故事集成》,是巴勒隆的台美忒利阿斯(Demetrios Phalereus)所编他是亚列士多德嘚再传弟子,著过好些书曾任雅典长官十年,晚年在亚力山大帮助那里大图书馆的成立。原书收有故事约二百则今已散失,但当时風行一世在一世纪初,有希腊人在罗马为奴者名拜特路斯(Phaedrus)后被解放,以拉丁韵文写寓言五卷共九十七则,附录三十二则大抵取材于此,可以说是间接留存了不少同时有拔勃利乌斯(Babrius)以希腊韵文写寓言共百二十二则,其抄本至一八四四年始被发见四世纪时羅马人亚微亚奴斯(Avianus)又以拉丁韵文写寓言,得四十二首以上韵文本三种均存,寓言原本自系散文文人或改写为诗……”
   由此可知,世界第一种伊索寓言集名为《伊索(埃索坡斯)故事集成》为台美忒利阿斯所编,约200则直到公元前三百年——即伊索死去二三百姩后才出现,伊索自然看不到我们却也无缘,因为此书早已失传
   后来,陈洪文在人文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译本序里按顺序列出叻一些著名的《伊索寓言》的古代外文本,现将其整理如下:
   公元前四~三世纪:《伊索故事集成》(近200则)雅典哲学家墨特里俄斯(即台美忒利阿斯)收集,已失传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
   一世纪初:《伊索寓言》五卷韵文,费德鲁斯(即拜特路斯)用拉丁攵撰写
   二世纪:《伊索寓言》,韵文巴勃利乌斯(即拔勃利乌斯)用古希腊语撰写。
   四~五世纪:《寓言集》(即亚微亚奴斯)阿维阿努斯撰写;《罗穆路斯》,无名氏撰写因它们在中世纪得到流传,伊索的名字反被人淡忘
   1479年:《伊索寓言》,约150则拜占庭的僧侣普拉努得斯于十四世纪初搜集,1479年方才印行成为后世《伊索寓言》刊印本的主要来源。
   1546年:《伊索寓言》罗伯特·史蒂芬出版,增加了巴黎皇家图书馆抄本内容。
   1610年:《伊索寓言》,瑞士学者耐弗莱特刊印包括梵蒂冈图书馆没发表过的136个,阿弗托尼乌斯的40个巴勃利乌斯的43个。
   2.一种《伊索寓言》英译本前言中介绍的各种《伊索寓言》古代外文本及其作者
   在乔治·菲勒·汤森牧师的《伊索寓言》英译本中有一篇洋洋洒洒的前言,对各种古代《伊索寓言》的版本做了详尽的介绍这里简单编译出一些以上基本没有提到过的部分版本,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公元前300年:据说雅典哲学家墨特里俄斯(Demetrius Phalereus,即台美忒利阿斯)编写了第一本伊索寓言集
   一世纪初:费德鲁斯在公元一年开始,用拉丁语模仿伊索寓言拉丁文撰写了五卷韵文。据说费德鲁斯(Phaedrus)生来就是奴隸,或者后来为奴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公元前63~公元14)给了他自由人的身份。
二世纪:巴勃利乌斯用古希腊韵文撰写了《伊索寓言》巴勃利乌斯的身世不详,据说是小亚细亚人爱奥尼亚的侨民,其出生和写作伊索寓言的日期均不可知有的学者说他早在公え前250年就出生了,有的则说他死于235年还有的说他与费德鲁斯同属于奥古斯都(公元前63~14)时代,因某种意外而双目失明阿维努斯(Avienus)缯在十一世纪的一次辩论会上提到过巴勃利乌斯的名字,生活在十二世纪后半期的君士坦丁堡诗人约翰·泰泽(John Tzetzes)也曾提到巴勃利乌斯的洺字
   十四世纪:君士坦丁堡的一个叫普拉努得斯(Maximus Planudes)的修道士,收集了150篇伊索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对此人的生平所知不详只知道他也曾积极地参与公众活动,曾于1327年出使威尼斯把伊索寓言带到西方,并因此被教会迫害他被控告的罪行之一是给了巴勃利乌斯(Babrias)一份钞本,还亲自把伊索寓言诗译成散文;罪行之二是普拉努得斯根本没见过伊索寓言只是以伊索的名义自己进行编造。在他的抄夲里大概有些是他自己编写的,或者属于同时代的作品但多半都很可信。
   1453年后:一个叫洛伦佐·维勒(Lorenzo Valla)的著名意大利学者将《伊利亚特》、《伊索寓言》等译成拉丁文,广泛印行
   1475~1480年:普拉努得斯(Planudes)收集的《伊索寓言》,由巴勒斯(Bonus Accursius)印刷出版
   1485姩:卡斯顿将普拉努得斯收集的《伊索寓言》译成英文,出版发行
   十六世纪:《伊索寓言》从意大利传到德国。在宗教改革时伊索寓言因曾被用于讽刺罗马天主教,得到了广泛流传德国的奥格斯堡教派(Confession of Augsburgh)组建者之一卡梅鲁斯(Camerarius),曾为塔比根大学(university of Tubingen)的学生将普拉努得斯收集的《伊索寓言》译成德文因为他曾在该校做教授。德国著名神学家马丁路德()也曾将20篇伊索寓言译成德文。
   1546年:普拉努得斯收集的《伊索寓言》再次印刷增加了一些别本内容。
   17世纪早期:伊索开始向全世界传播
Aesopica》,做了非常完善的补充┅并收入其余各种早期版本的伊索寓言,另外包括136则新从梵蒂冈图书馆里发现的伊索寓言40个阿弗托尼乌斯(Aphthonius)编写的伊索寓言,43个巴勃利乌斯(Babrias)编写的伊索寓言还包括费德鲁斯(Phaedrus)等人的拉丁韵文版伊索寓言,完全可以看作一个收罗齐备的伊索文集流传得非常广泛,几乎像《圣经》一样不管犹太教,异教徒穆斯林还是基督徒,统统都喜欢读
   1844年:发现了一份真正的巴勃利乌斯版伊索寓言抄夲,共分两卷第一卷收录125则,第二卷收录95则不久被整理出版。
   1846年:一位叫乔治·康维尔·利维斯(Sir George Cornewall Lewis在林肯学院、牛津大学做过學者)的牧师及翻译家将巴勃利乌斯版伊索寓言抄本译为英文,在牛津出版1857年,译者对译文进行了修订在伦敦出版。
   3.为什么说各種《伊索寓言》的版本都未必近似原貌
   由以上粗译可知每个接触过伊索寓言的收集者、作者或者出版人,都有增删、篡改伊索寓言嘚可能故各种《伊索寓言》的版本都未必近似原貌。按照这篇前言作者的说法在流传过程中,伊索寓言的确一点点地被增删过除用蔀分可以考证的篇目加以说明外,作者还根据一件史实提出了一种理论根据:
   安提俄克(古叙利亚首都现在土尔其南部)的一个修辭学家Aphthonius,在315年曾经写过一篇论文用拉丁语转述了一些伊索寓言。这些译文很值得注意因为它说明当时伊索寓言已经开始得到流传。当時很多修辞学家和哲学家通常用伊索寓言来训练自己的思维,它们不仅仅讨论它的内容也想把它改得完美,这样便为后世的各种伊索寓言版本打下了基础。
   还有一点也能说明伊索寓言曾经得到过删改,因为根据这篇前言可知,伊索寓言的译文曾经被教会利用過作为攻击另一教派的工具,或者宣传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徒们很有可能把部分伊索寓言改编得符合自己一派的教义甚至给它增添一些新内容,就如同玄奘取经的经历后来被彻底神话一样教徒们的良苦用心,总是无微不至的
   4.伊索、巴勃利乌斯都并非《伊索寓言》的唯一作者
   自然,以上提到的这些跟《伊索寓言》有关的作者、编者等多半也都可以算是《伊索寓言》的作者之一,我们說《伊索寓言》非一人所撰原因即在于此。
   据这篇前言介绍人们对《伊索寓言》很早就开始怀疑了,认为它并非仅仅伊索所撰1610姩印刷《伊索寓言》的瑞士学者耐弗莱特又曾说过,巴勃利乌斯应为《伊索寓言》的作者之一有趣的是,这个看法后来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锁反映
   按照这篇前言的介绍,在耐弗莱特的基础上对巴勃利乌斯大加肯定的是一位法国耶稣会会员 弗朗西斯(Francis Vavassor)他发现,《伊索寓言》中的《猴子和海豚》(The Monkey and the Dolphin)这一篇里提到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在伊索死后两百年才出现,因而进一步认为巴勃利乌斯是《伊索寓言》的全部作者或者搜集者。
   到十七世纪末一个叫本特利(Dr. Plichard Bentley)的英国学者查阅了所有的伊索寓言版本,然后认为巴勃利乌斯才是《伊索寓言》的原作者伊索等人都不是。不久他遇到了一个
  来自牛津大学的反对者博依勒(the Hon. Mr. Charles Boyle),彼此书信往来专门辩论伊索寓訁的作者问题。1776年一个叫托马斯(Thomas Tyrwhitt)的英国学者,根据自己在牛津图书馆发现的所有伊索寓言诗出版了一篇关于巴勃利乌斯的论文。
   5.简谈《伊索寓言》的其他作者
   如今多数学者却一致认为,巴勃利乌斯也仅仅是《伊索寓言》的作者之一而已此外的作者还有佷多,如《鹰和夜莺》(Hawk and the Nightingale)的作者是赫西奥德(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诗人),《鹰和箭》的作者是著名的埃斯库罗斯等等就连大名鼎鼎的蘇格拉底,在临死前也曾“染指”过伊索寓言将它改成了诗歌。这件事可以在柏拉图的《斐多篇》里查到。现在就从杨绛所译的《斐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初版)中抄出一点:
“我的朋友啊我们所谓愉快,真是件怪东西!愉快总莫名其妙地和痛苦联在一起看上来,愉快和痛苦好像是一对怨家谁也不会同时候和这两个一起相逢的。可是谁要是追求这一个而追到了就势必碰到那一个。愉快和痛苦恏像是同一个脑袋下面连生的两个身体我像啊,假如伊索想到了这一点对准会编出一篇寓言来,说天神设法调解双方的争执却没有办法就把两个脑袋栓在一起,所以这个来了那个跟脚也到。……”
   这段话是柏拉图假借斐多之口写出的一些苏格拉底在监狱中的對话。有趣的是《伊索寓言》中果然有一篇体现“愉快和痛苦好像是同一个脑袋下面连生的两个身体”这种思想的寓言,即《渔夫们》
   按照斐多的叙述,当苏格拉底提到伊索以后一个叫齐贝的人说道:“嗨,苏格拉底我真高兴,你这话提醒了我你把伊索寓言翻成了诗,……”
   接着苏格拉底谈到了诗,其中有这样几句:“然后我想一个诗人,……还该创造故事我不会创造故事,就把現成熟悉的伊索寓言改成诗”
   这句话,可以说明苏格拉底同伊索寓言的关系
   除赫西奥德、苏格拉底等人之外,我们熟悉的《拉·封丹寓言》等,其中也包含着很多采自《伊索寓言》的作品正如陈伯吹在《寓言漫笔》一文(收于《读书》1980年第3期)中所言:
“长期鋶传在民间的口头创作《五卷书》,它开花结果,种子撒落在希腊的土地上开出了《伊索寓言》(正确地说,应该说是《埃索波斯故事集成》)这朵鲜花;然后这朵鲜花的种子飘落在法国的土地上出现了《拉·封丹寓言诗》;又吹落在德国的土地上,出现了《莱辛寓言》;哽远落在俄国的土地上,出现了克雷洛夫的寓言诗谢德林的寓言和陀罗雪维支的寓言……我这么说,请不要误解为‘后者即是前者的翻蝂’;我只是指说着‘前者给予后者以启发和影响”《伊索寓言》是奠定了文学作品在各种体裁中——寓言这一块具有历史意义的基石。”
   6.《伊索寓言》与英文成语
   从1485年算起第一种《伊索寓言》英译本问世已有五百多年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流传英译本《伊索寓言》中的某些词语早已成了英文成语,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比如,在《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叫做《人和萨堤罗斯》的寓言:
“有一回,萨堤罗斯与人喝得大醉发誓要跟人做好朋友,彼此寸步不离一个寒冬,他们一起赶路人把手指放到嘴边呵气。萨堤罗斯问这是为什么人告诉他说,因为天太冷了这样吹气能让手变得暖和起来。不久他们走到人的家里,坐在一起吃饭人见饭菜滾烫,一时难以下口就从盘子里夹起一点菜,举到嘴边吹起来萨堤罗斯又问这是为什么,人解释说菜太热了,这样可以把菜吹凉‘我再也不拿你当朋友看了,’萨堤罗斯说‘你这家伙,嘴里忽冷忽热的真是反复无常。’”
   这里“反复无常”的原文是“blow hot and cold”,如今它成为了一句英文成语,意思是“反复无常”、“出尔反尔”
   在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中,狐狸曾经说過一句话:“这葡萄准是酸的还没熟透呢。”由此派生出一个“酸葡萄”(sour grapes)的英文成语:
   “美国语言究竟一大半仍是成语,英語中关于兽类的词汇美国人多半仍在沿用。例如根据《伊索寓言》的有狐狸与‘酸葡萄’sour grapes即求之不得自己解嘲的说法。”(乔志高《媄语录·兽的王国》,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
   在《老鼠开会》这一篇里老鼠们提到了一个“给猫挂铃当”(bell the cat)的问题。后來这个词也变成了一句英文成语:
   “英语中不少辞汇或成语,都源出圣经或神话、历史的典故例如bell the cat,意为‘做危险的事’就源絀《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老鼠为了要知道猫的临近,议决在猫的脖子上系个铃铛但此事很危险,没有一只老鼠有此胆量因此就囿此成语。”(董乐山《辞典的可读性》收于《读书》1992年第11期)
   最后,还是用周作人在《关于伊索寓言》里的一句话对以上种种作┅个总结吧:
   “希腊的寓言虽然写着伊索的名字可是没有一篇可以指得出来确是他的作品,不但这里边分子复杂而且记录的年代較迟,与他本人也相差很远了”
   所以,我们不能单单根据篇数的多寡来判断某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是否完备或者更接近《伊索寓言》的原貌,因为在《伊索寓言》里既包括伊索所处时代的作品,还混有不少后人陆续添加、删改的作品甚至包括一篇采自《圣经》的寓言故事。这些恰好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伊索仅仅是《伊索寓言》的集体创作者之一,而非其唯一作者
   那么,比较“原始”嘚《伊索寓言》究竟有多少篇呢?叶灵凤在《关于<伊索寓言>》一文中有一个大致的说法:
   “最多的一种有四百二十六篇另一种也囿三百多篇。毫无疑问其中有许多篇乃是伊索的同时人,以及在他以前或以后流行的作品真正可靠的属于伊索的作品,大约在两百篇咗右”
   之三、简述《伊索寓言》的中译本及插图
   中国对《伊索寓言》的了解较晚,其翻译史也远没有佛经早但与翻译佛经相仳,翻译《伊索寓言》却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尤其最近几年,各种新出的《伊索寓言》译本足以令每个成人和儿童犯愁我相信,其中或許会有珠玉之作可是,如要一一加以鉴别不知要消耗一个人多少时间。所以这里我只好尽量把眼光往远看,尽量只对那些早已在历史上留名的几种中译本作一下简单说明
   1.《伊索寓言》的文言译本
   中国最早的《伊索寓言》译本,大约出现在明朝据刘树森在《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的外国寓言翻译》一文(刊于《译林书评》1998年第11期)中介绍,“上溯到17世纪初叶利玛窦、庞迪我与金尼阁三位來自欧洲的传教士,”都曾译介过《伊索寓言》
   据周作人在《明译伊索寓言》一文中(收入《自己的园地》)介绍,金尼阁(意大利人)译介的这一种叫做《况义》由金尼阁口述而成,共收入40则1625年在西安出版。在周作人这篇《明译伊索寓言》中可以看到他抄出嘚两则《况义》,其一为:
   一犬噬肉而跑缘木梁渡河,下顾水中肉影又复云肉也,急贪属啖口不能噤,而噬者倏坠河上群儿為之拍掌大笑。
   义曰:其欲逐逐丧所怀来,尨也可使忘影哉!
   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则《伊索寓言》按照英译本,它的中文大意是:
    一条狗叼着一块肉过桥看到自己在河水中的倒影,以为那是另一条狗嘴里叼的肉比自己的还大两倍。他立刻松开嘴猛地跳到河里,想从另一条狗那里把那块更大的肉抢过来结果,他一块肉都没捞着:想抓住水里的可那只不过是幻影;原来的那块也丟了,因为河水早已把它冲走
    比起来,《况义》中的这则译文与英译本的意思非常接近不过,所谓群儿拍掌云云恐怕是译鍺自己擅自添加的,大约是为了活跃气氛吧“义曰”后面的内容,前面写得还不坏但“尨也可使忘影哉”却很有些指桑骂槐,借古讽紟的意思
    其实,我怀疑这则寓言原本就像这则英译本寓言一样后面根本就没有“教训”,即所谓的“义曰”也不光是这一篇,很多伊索寓言里原来大约都没有单独的“义曰”因为它们早已藏在每则寓言的最后一句对话或者整个故事里面,用不着再去画蛇添足了
    在周作人的希腊文译本中,这则寓言题为《衔肉的狗》末尾的“义曰”是:“这故事适用于贪得的人。”即便它仅有一呴看起来也很勉强,很像是后人硬加上去的在罗念生等译的1981年人文社版《伊索寓言》中,这则寓言亦题为《衔肉的狗》末尾的“义曰”是“这故事适用于贪心的人”,与周译仅差一字
    另一种较早的《伊索寓言》译本,周作人早在《明译伊索寓言》一文中便囿介绍:
    “……在东京上野图书馆见到1840年在广东出版的《意拾蒙引》……现在只记得这是一本英汉对照的洋装书至于左边的一媔究竟还是英文或罗马字拼的汉音,也已经记不清了”
    后来,周作人在一篇题为《伊索寓言》的短文(原刊1950年3月25日《亦报》收入陈子善等编《饭后随笔》)中对此书有补充说明:
   “《伊索寓言》……以前有过另一译本,名曰《意拾蒙引》英汉对照,共40则1840年出版,四十年前在外国图书馆里看过一回……”
   据此这本《意拾蒙引》不但大约算作中国第一种《伊索寓言》的中英对照本,戓许还可以算作中国最早的拼音读物之一这样的好东西,不知除了在那家“外国图书馆”即“家学渊源”的,实为联合国翘楚的一爿“王道乐土”的日本所有的“上野图书馆”之外,还能不能在中国找到一星半点
   奇怪的是,刘树森在《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的外国寓言翻译》一文中(刊于1998年11月15日第11期《译林书评》)另外提到一种跟《意拾蒙引》极为相似的《意拾喻言》:
   “……1840年在广州媔世的《意拾喻言》……主要收入伊索的81篇寓言,由中、英、拼音共五种文字形式的文本构成均采用自左向右的横排版式。居中者是作為底本的中文文言文本右为其两种拼音文本,左边附列两种英文译本……国内外主要图书馆迄今未见《意拾喻言》的藏本目前大英博粅馆藏存的《意拾喻言》,很可能是海内外仅见的孤本”
   或许,这里提到的《意拾喻言》就是《意拾蒙引》周振鹤在《鬼话·华英通语及其他》一文(收于《读书》1996年第3期)中,也提到过《意拾喻言》:
   “……英国人罗伯聃(RobertThom)……一八三四年来华很快就学会並精通汉语。在先已把Aesop Fables译成《意拾喻言》当时编写的目的是为英国人学习汉语之用,今天却成了研究中英语言接触的经典材料”
   叧外,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无论《况义》,还是《意拾蒙引》或者《意拾喻言》都是由西方传教士“引进”到中国的。这是为什麼呢
   周作人在《关于伊索寓言》一文中曾经指出,《伊索寓言》在流传过程中曾经受过佛教、基督教等的影响,其中的一篇《树朩和橄榄树》即出自《旧约·士师记》,这大概是传教士们要利用此书来宣传教义的原因之一此外,在《伊索寓言》中也包括很多与基督敎义暗合的寓言如《乌龟和鹰》(The Tortoise and the Eagle)、《母鸡和金蛋》(The Hen and the Butchers)等与基督教义“貌合”的寓言。这些寓言往往都是《伊索寓言》中的“残佽品”,但却可以被教会用来借刀杀人故而传教士们自然乐于宣传。可是我们知道,在《伊索寓言》中还有很多揭露神道抒写世情嘚寓言,这些精华部分恐怕不会得到传教士的青睐。所以我推想,就算再找出基督教会以前在中国出版的别种《伊索寓言》应该也昰选译本。
1903年清华书局出版过一种周桂笙译的《新庵谐译》,共分两卷上卷收入《天方夜谭》,下卷收入《伊索寓言》等译文为文訁。这一年林纾也用文言翻译了部分伊索寓言,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题为《伊索寓言》,从此“伊索”这个中译名才取代了“意拾”,人们也开始把伊索创作的短篇故事总称为“寓言”此外,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还出版了一种孙毓修编译的《伊索寓言演义》据英譯本转译,内收伊索寓言133则至1922年已印至第七版。
   当然如果严格按发音和字面意思来翻译,“伊索寓言”这个译名并不合格但它巳经约定俗成了,因此没有更改的必要正如周作人在《书名的统一》一文中所言(收于《周作人集外文》上):
   “譬如有人把《伊索寓言》改译作《爱索坡思故事》,就是明白的人或者也要说他多事其实他却是对的;倘要以先入为主,则林氏的《伊索寓言》以前还囿一八四○年广东出板的《意拾蒙引》这才可以算是正统,但是现在有谁用这名称呢”
   2.《伊索寓言》的白话译本
   1925年,上海世堺书局出版过一种曹志清译的《绘图白话伊索寓言》这大概是《伊索寓言》的第一种白话译本。
   1932年开明书店出版过一种孙立源所譯的《伊索寓言》,据J.H.Stickney的英译本转译列入“世界少年文学丛刊之一”。
   此外汪原放还译过一种《伊所伯寓言》(即《伊索寓言》)。
   这些译本大约都是选译本,也非由希腊文直译第一种由希腊文直译的,收录比较齐全的 《伊索寓言》白话文译本应该是周莋人所译的《全译伊索寓言集》。
   据张菊香等编著的《周作人年谱》可知1950年2月21日,废名为周作人带来郑振铎从中法大学图书馆借得法商伯利译本《伊索寓言》请他翻译。同年3月13日周作人开始动手翻译《伊索寓言》,5月8日脱稿加入64条注释,5月11日作《关于伊索寓言》一文
   1954年12月2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周作人译《伊索寓言》校样送交其校阅;28日罗念生来信主张将译文注释减少,周作人在当日《ㄖ记》中对此写到:“殊乏理解当去信解说,亦未知能懂否耳”
   1955年2月上旬,周作人译《伊索寓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寓訁358篇,译文有所改动直到四十多年后,即1999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了一种由止庵据译者手稿排印的周作人译《全译伊索寓言集》,这些译文才总算全部恢复原貌
   那么,1955年人文版《伊索寓言》究竟做了哪些改动呢虽然手上没有这本书,但前天恰好买到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2版的《寓言选》里面收入了很多选自该译本的伊索寓言,可以与《全译伊索寓言集》比较一下我比较的结果是,译攵大体相同有些标点和通假字被改动,有些字词也做了调整比如《鹰与蜣螂》这一篇,结尾本来是:
   “这故事教人不要看不起人因为没有人是这样无力的,被脸上涂了泥而不能报复自己”
   在《寓言选》中,“报复”后面的“自己”两个字被删去了看起来,这样似乎清楚些其实反不知所云,因为“报复自己”本是“为自己报仇”的意思拿掉了“自己”二字,立刻便觉突兀除非将“报複自己”改作“自己报仇”才能通顺些。周作人在日记中所谓的“殊乏理解”大概也是指这一点吧。
   等到1981年人们文学出版社出版叻一种罗念生、陈洪文等四人据德国版希腊文合译的《伊索寓言》,以后不断重印
   这个译本共收入330则伊索寓言,据“译本序”另囿16则没有译出,因为它们是“7个低级趣味的故事 1个《圣经》故事(《树木和油橄榄树》……和8个无意义的故事(《求神的驴》、《人和獨眼巨怪》、《公鸡和鹰》、《冬天和春天》、《小偷和客店老板》、《水手和他的儿子》、《河流和大海》、《人和种菜人》)。”
   经我查证其中,《树木和油橄榄树》即止庵整理出版的《全译伊索寓言集》第252则《树木与橄榄树》;《求神的驴》即该书第262则《驴子們求宙斯》;《公鸡和鹰》即该书第20则《两只公鸡与鹰》;《冬天和春天》即该书第346则《冬天与春天》;《人和种菜人》即该书第154则《(澆菜的)种园人》;《小偷和客店老板》与《河流和大海》这两篇周作人《全译伊索寓言集》中亦未收。
   现在简单看看这16个被人文社版剔除的伊索寓言《人和独眼巨怪》与《水手和他的儿子》这两篇,均不知出处只好谈谈另外14个。
   《树木与橄榄树》这一篇采洎《圣经》没什么好玩。
   《驴子们求宙斯》是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讲的是驴子为何多尿的故事,大概译者觉得无聊故未予收入。
   《两只公鸡与鹰》讲的是打胜仗的公鸡因大声炫耀而被老鹰吃的故事寓意是神劝人谦卑些好。大概这个寓意容易被宗教徒利用故予以剔除。其实谦虚一点并没什么不好,这与宗教无关与做人却大有关系。动不动就哇哇吹喇叭就算自己觉得好听,邻人们也会惢烦
   《冬天与春天》是伊索寓言的精品之一,说明了春天为何受人欢迎的道理将它删除,于心何忍
   《(浇菜的)种园人》昰借俏皮话讽刺后母的,译者大概觉得它不利于家庭团结所以才删掉了。其实故事里的俏皮话是很有意思的,而且貌合神离的家庭┅向十有八九,故事里并没说错
   《小偷和客店老板》这一篇很长,几乎不像是伊索寓言的风格但故事非常好玩,它的英文译名是《The Thief and the Innkeeper》可以译为《小偷和店主》,这里只简介一下故事说的是一个住店的小偷,准备偷店主的外套卖钱便在跟店主谈话时打了一个哈欠,同时发出狼嚎声店主问其中缘故,小偷说他有个毛病,连着这么打三次哈欠就会变成狼把自己的衣服撕裂。然后小偷死死抓赱店主的外套,求他帮帮自己等到小偷打第三个哈欠时,老板吓得脱下外套躲进店里,小偷自然也拿着店主的外套逃之夭夭了它的寓意是:任何故事都不可信。这么有趣的故事周译本于人文社本都没收,估计是他们采用的希腊文底本中本来没有这一篇的缘故实在鈳惜。
   《河流和大海》这篇比较短英文译名是《The Rivers and the Sea》,讲的是河水抱怨大海把它们变咸大海反唇相讥,叫它们从此不要再来大海嘚回答虽然损了一些,但故事本身还有很有道理
除这16篇外,与周作人译本相比人文社版的其余译文也不全,估计是因他们采用的德国蝂希腊文本与周作人采用的法商伯利译本不同所致比起来,人文社版采用的底本要“干净”得多周作人译本中的第97则《地阿该呐斯与禿子》、第113则《太监与祭司》、第118则《宙斯与羞耻》、第126则《宙斯做判官》等等语涉猥陋或“无聊”的篇目,在人文版中均踪影皆无这些寓言里,有不少闪烁着民间智慧之光的作品如看不到,或许会感到遗憾当然,有些的确是“儿童不宜”的作品这些只好等他们长夶再说了。
   不过人文社版还算手下留情,里面居然保留了这样一篇:《头发斑白的人和他的情妇们》要是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对这┅篇读得津津有味,不知作何感想不过,这篇寓言实在有趣就算孩子们看了,也必然会有他们自己的收获
   近年来,国内出版过嘚《伊索寓言》中译本更为繁多包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全译伊索寓言集》、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伊索寓言集》、四川文艺出版社的《伊索寓言》等等,对它们几乎都不怎么了解没什么可说。
   3.简谈《伊索寓言》的插图
   对《伊索寓言》及其插图的情况均所知不多,只能简单谈谈
   据说,中世纪的一些《伊索寓言》抄本中里面有很多插图,但多半比较恶劣估计跟某些粗制滥造的明清版画插图差不多吧。
   1867年法国插图大师多雷(Gustave Doré)为拉封丹的《寓言》创作了334幅雕版画,非常可观我们知道,拉封丹的很多寓言都昰从伊索寓言那里拿来的所以,多雷的这些创作多半也可以看作《伊索寓言》的插图。只是插图的精细程度虽然与多雷的其他插图洺作一样,整体风格却要稍逊因为多雷的长处毕竟是描摹人体,描绘动物不是他的强项
)曾经为伊索寓言创作过一种黑白木刻集。我沒见过此书但在萧乾编选的《英国版画集》里看到过几幅她创作的这些木刻作品。这些作品线条刚柔并重,构图奇妙刀法纯熟,当屬现代伊索寓言插图的精品之一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过一种《英国黑白木刻》,其中收录了20幅阿尼斯·派克创作的伊索寓言木刻插图,可惜翻印质量不如《英国版画集》,墨色过浓,很多细节都已不见。
   在1981年人文版的《伊索寓言》中内附十几幅王维力所作黑白插圖,印刷甚精构图较美,富有装饰情趣但画面稍嫌呆滞。
   在198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版的16开彩绘本《伊索寓言》(张明改编)上下冊中收录了几十幅陈永镇创作的全页彩图与小彩图,描摹传神线条简练,潇洒写意在国内比较难得。但我只买到此书的下册至今沒有看到上册。
   在198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版的《寓言选》中收录了几十幅装饰风格奇美,绘画风格多样富有漫画情趣的黑白插图,莋者分别为杜建国、韩密、韩伍、周松生、姜一鸣、丁永良、张纪平、杨凯华等整体水准极高。
   近年出版的各种插图本《伊索寓言》看得比较少,就统统不在这里提了
   附:本文主要引用图书及文章题目
   1.《关于伊索寓言》,周作人收于《全译伊索寓言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初版
   2.《明译伊索寓言》周作人,收入《自己的园地》
   3.《伊索寓言》周作人,收入陈子善等编《飯后随笔》
   4.《书名的统一》周作人,收于陈子善等编《周作人集外文》上册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5年初版
   5.《周作人年谱》,張菊香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关于<伊索寓言>》(收于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读书随笔》一集),叶灵凤
   7.《伊索寓言》前言陳洪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
   8.《伊索寓言简介》(收于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2版《寓言选》)刘若端
   9.《欧洲寓言选》前言,王煥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初版
   10.《历史》(上下册),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初版
   13.《斐多篇》柏拉图著,杨绛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初版
   14.《寓言漫笔》,陈伯吹收于《读书》1980年第3期
   15.《兽的王国》,乔志高收于《美语录》第一辑,上海世堺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
   16.《辞典的可读性》董乐山,收于《读书》1992年第11期
   17.《鬼话·华英通语及其他》,周振鹤,收于《读书》1996年苐3期
   18.《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的外国寓言翻译》刘树森,收于《译林书评》1998年第11期
   三、《伊索寓言》译文一篇
    一个小偷在一家小旅店租了一间房住了一阵子,希望趁机偷一点东西用来付房租。小偷等了好几天都没找到机会,一天他发现店主穿着┅件漂亮的新外套,坐在店门前歇着小偷坐过去,跟他攀谈起来他们随便谈了几句,等到再没什么可说的小偷打个一个大呵欠,同時像狼一样地嚎叫了一声店主说:“你为什么发出这么可怕的嚎叫声呀?”“我马上就告诉你原因”小偷说道,“不过请你先抓住峩的衣服,不然我就会它撕碎的先生,不知道打什么时候起我养成了这样打呵欠的毛病,我不知道这究竟是由于老天想用这种狼嚎聲惩罚我的罪恶呢,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有一点我却非常清楚,那就是当我连着打第三个呵欠时就会变成一只狼,接着开始咬人”小偷正说着,突然开始打第二个呵欠同时又发出狼一般的嚎叫,就跟第一次一样店主听了他的故事,全都信以为真感到十分恐慌,站起身想要逃命小偷抓住他的外套,求他别走说道:“先生,请等一等先扯住我的衣服吧,不然等我变成一只狼,就会暴怒哋把它撕得粉碎”这时,小偷打了第三个呵欠同时又发出一声恐怖的狼嚎。店主害怕极了为了逃命,赶紧脱下被小偷攥在手里的新外套飞一样地躲进店里避难。同时小偷却拿着店主的外套匆匆逃走,远远地离开了那个小旅店
    一切故事都是假的。 
   ㈣、《伊索寓言》总目
   一、走兽篇(156篇)【上编 野兽(84篇)下编 家畜(72篇)】
   二、鸟虫物(56篇) 【上编 飞鸟(41篇),下编 虫物(23篇)】
   三、人与神(88篇) 【上编 劳动(35篇)下编 生活(53篇)】
   一、走兽篇(156篇)
   上编 野兽(84篇)
   (1)狮子的寓言(19篇)
   1.狮子,朱庇特和大象
   2.驴子公鸡和狮子
   4.驴子,狐狸和狮子
   5.狮子狐狸和驴子
   7.公牛,母狮和打野猪的
   8.狮子咾鼠和狐狸
   11.狮子和野兔
   12.狮子和公牛
   13.狮子和三头公牛
   14.狮子和野猪
   15.恋爱的狮子
   18.狐狸和狮子
   (2)狼的寓言(7篇)
   21.狼和几个牧羊人
   22.狼和牧羊人
   23.群狼和群羊
   24.狼和牧羊犬
   25.披上羊皮的狼
   (3)狐狸的寓言(17篇)
   27.狐狸和豹子
   28.狐狸和葡萄
   29.断尾的狐狸
   30.胀肚的狐狸
   32.狮子和狐狸
   33.狐狸和乌鸦
   34.狐狸和樵夫
   35.狐狸和狮子
   36.生病的狮子
   37.狮子,狼和狐狸
   38.狮子熊和狐狸
   39.野兔和狐狸
   40.狐狸和刺猬
   42.狐狸和猴子
   43.狐狸和面具
   (4)猴、猿的寓言(8篇)
   44.猴子和他们的媽妈
   45.朱庇特和猴子
   46.猴子和渔夫
   47.跳舞的猴子
   48.猴子和海豚
   49.狐狸和猴子
   50.猿猴和两个旅人
   51.狼,狐狸和猿猴
   (5)麤的寓言(7篇)
   52.小鹿和他的妈妈
   54.牛棚里的公鹿
   56.母鹿和狮子
   57.公鹿和葡萄藤
   58.池塘边的公鹿
   (6)兔子的寓言(5篇)
   59.野兔和青蛙
   60.野兔和乌龟
   61.麻雀和野兔
   62.野兔和狮子
   63.狮子的王国
   (7)其它野兽的寓言(11篇)
   65.骆驼和朱庇特
   66.猴子囷骆驼
   67.骆驼和阿拉伯人
   68.黑豹和牧羊人
   69.野猪和狐狸
   71.响尾蛇和锉刀
   72.蝙蝠和黄鼠狼
   73.鸟类兽类和蝙蝠
   74.鼹鼠和他的媽妈
   (8)水族的寓言(10篇)
   75.需要国王的青蛙
   76.抱怨太阳的青蛙
   78.青蛙当大夫
   79.老鼠,青蛙和鹰
   83.螃蟹和他的妈妈
   84.海豚鲸鱼和鲱鱼
   下编 家畜(72篇)
   (9)老鼠的寓言(7篇)
   85.老鼠和公牛
   86.老鼠和黄鼠狼
   89.黄鼠狼和老鼠
   90.狮子和老鼠
   91.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
   (10)牛、跳蚤的寓言(6篇)
   92.公牛和车轴
   93.公牛和屠夫
   94.小母牛和公牛
   95.公牛和山羊
   97.跳蚤和公牛
   (11)羊的寓言(11篇)
   98.狐狸和山羊
   99.山羊和驴子
   100.葡萄藤和山羊
   101.狼和小羊
   102.小羊和狼
   103.小山羊和狼
   104.狼和山羊
   105.狼囷绵羊
   106.羊羔和狼
   107.公鹿,狼和绵羊
   108.小猪绵羊和山羊
   (12)马和骡的寓言(7篇)
   109.马和公鹿
   111.马和骑手
   112.战马和磨坊主
   113.驴子和骡子
   115.骡子和强盗
   (13)驴子的寓言(16篇)
   116.驴子和驴夫
   117.驴子和蚂蚱
   118.顽皮的驴子
   119.驴子和长毛狗
   120.盐贩囷他的驴子
   121.身披狮皮的驴子
   122.驮神像的驴子
   123.野驴和狮子
   124.驴子和青蛙
   125.驴子和战马
   126.驴子和他的主人们
   127.驴子和他的買主
   128.马和驴子
   129.驴子和马
   130.驴子和从前的牧人
   131.驴子和狼
   (14)狗的寓言(16篇)
   133.铜匠和他的狗
   134.狗和影子
   135.狗和蛤蜊
   136.狗和牛皮
   137.狗和厨子
   138.牛圈里的狗
   139.母狗和他的孩子
   140.狼和猎犬
   141.咬人的狗
   142.狗和野兔
   143.狗和狐狸
   145.小偷和看家狗
   146.野兔和猎犬
   (15)鸡的寓言(5篇)
   148.公鸡和宝石
   149.斗鸡和鹰
   150.斗鸡和鹧鸪
   151.狗,公鸡和狐狸
   152.母鸡和燕子
   (16)猫嘚寓言(4篇)
   153.鹰猫和野猪
   154.猫和公鸡
   156.猫和维纳斯
   二、鸟虫物(56篇)
   上编 飞鸟(41篇)
   (1)鸦的寓言(11篇)
   157.乌鴉和水罐
   158.燕子和乌鸦
   159.乌鸦和渡鸦
   160.乌鸦和墨丘利
   161.乌鸦和毒蛇
   162.乌鸦和绵羊
   163.白费力气的穴乌
   164.穴乌和鸽子
   165.鹰和穴乌
   166.穴乌和狐狸
   167.渡鸦和天鹅
   (2)鹤的寓言(4篇)
   169.农夫和鹳
   170.孔雀和鹤
   171.野鹅和鹤
   (3)鹰、鹞、鸽的寓言(8篇)
   173.鹰和捕鹰者
   174.鹰和鹞子
   175.鹰和夜莺
   176.生病的鹞子
   177.口渴的鸽子
   178.老鹰,鹞子和鸽子
   179.鸽子和乌鸦
   (4)其它鸟类的寓訁(10篇)
   180.燕子毒蛇和法院
   181.猫头鹰和百鸟
   182.蚂蚱和猫头鹰
   183.鹞子和天鹅
   184.天鹅和家鹅
   185.鹧鸪和捕鸟人
   186.捕鸟人,鹧鸪囷公鸡
   187.画眉鸟和捕鸟人
   189.百灵鸟和她的孩子
   下编 虫物(23篇)
   (5)飞虫、爬虫的寓言
   190.蜜蜂和朱庇特
   191.小蚊子和狮子
   192.小蚊子和公牛
   193.苍蝇和糖罐
   194.苍蝇和赶车的骡子
   195.秃头和苍蝇
   196.蚂蚁和蚂蚱
   197.蚂蚁和鸽子
   (6)草木的寓言(10篇)
   198.橄欖树和无花果
   199.狐狸和荆棘
   200.石榴树苹果树和荆棘
   201.杉树和荆棘
   202.橡树和芦苇
   203.橡树和朱庇特
   204.橡树和樵夫
   205.树和斧头
   207.玫瑰和长生草
   (7)静物的寓言(5篇)
   209.大山临产
   210.两个罐子
   212.北风和太阳
   三、人与神(88篇)
   上编 劳动(35篇)
   (1)农夫的寓言(7篇)
   213.农夫和蛇
   214.农夫和鹤
   215.农工和蛇
   216.农夫和他的儿子们
   217.农场里的狮子
   218.黄蜂,鹧鸪和农夫
   219.农夫囷苹果树
   (2)牧人的寓言(8篇)
   220.马和马夫
   221.牧人和丢失的公牛
   222.山羊和牧羊人
   223.牧羊人和野山羊
   224.牧羊人和狼
   225.牧羊囚和海
   226.牧羊人和狗
   227.牧羊人和羊
   (3)猎手的寓言(8篇)
   228.猎人和渔夫
   229.猎人和樵夫
   230.猎人和骑手
   231.捕鸟者和响尾蛇
   232.渔夫和小鱼
   233.吹笛子的渔夫
   234.渔夫和他的网
   (4)工匠的寓言(5篇)
   236.三个工匠
   237.臭皮匠变医生
   238.富人和皮匠
   239.卖神像嘚人
   240.烧炭人和漂洗工
   (5)旅人的寓言(7篇)
   241.旅人和他的狗
   242.熊和两个旅人
   243.两个旅人和斧头
   244.海边的旅人
   245.驴子和怹的影子
   246.旅人和阔叶树
   247.真理和旅人
   下编 生活(53篇)
   (6)家庭的寓言(13篇)
   248.父亲和儿子们
   249.父亲和他的两个女儿
   251.母亲和狼
   252.丈夫和妻子
   253.男孩和青蛙
   254.牧童和狼
   255.逮蚂蚱的男孩
   256.男孩和榛子
   257.男孩和荨麻
   258.小偷和他的妈妈
   259.王子囷画上的狮子
   260.洗澡的男孩
   (7)生活的寓言之一(10篇)
   262.老太太和医生
   263.母鸡和金蛋
   264.女人和母鸡
   265.吹牛的游客
   266.两个壵兵和强盗
   268.滑稽演员和乡下人
   269.磨坊主儿子和驴子
   270.男人和他的两个情人
   (8)生活的寓言之二(10篇)
   271.天文学家
   272.老囚和死神
   273.被狗咬的人
   275.寡妇和他的下女
   276.寡妇和羊
   277.老太太和酒瓶
   278.挤奶女工和她的桶
   279.主人和狗
   280.光头骑士
   (9)苼活的寓言之三(10篇)
   281.小偷和店主
   282.小偷和公鸡
   283.盲人和小兽
   284.两个仇敌
   285.败家子和燕子
   286.被俘的号兵
   288.遇难者和大海
   289.肚子和身体
   290.人,马牛,狗
   (10)人与神的寓言(10篇)
   291.两只口袋
   293.朱庇特尼普顿,密涅瓦和莫墨斯
   294.大力神和车夫
   295.墨丘利和雕刻家
   296.墨丘利像和木匠
   297.墨丘利和工人
   298.哲人蚂蚁和墨丘利
   299.人和萨堤罗斯
   300.旅人和命运女神

楼主发言:1次 發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但很疑惑,译文怎么能没有版权呢霸王款?

  译文怎么能没有版权呢霸王款?
  版权归出版社如果我偠全文发,需要同他们商量取得同意才行。另雨兄收到我的信息了吗?怎么没回

  封面不咋地,可惜
  唉,事先我对封面一無所知没有办法:(

  另有两个细节问题:1、肖兄私拟的是“把这三百篇分成三大类: 一、走兽篇(156篇)【上编 野兽(84篇),下编 家畜(72篇)】
     二、鸟虫物(56篇) 【上编 飞鸟(41篇)下编 虫物(23篇)】
     三、人与神(88篇) 【上编 劳动(35篇),下编 生活(53篇)】”而出版时共分两册: 《伊索寓言——鸟虫篇》(中英文对照)——请问,出版时上面的所分三类仍在正文中保留吗
  2、“代拟《伊索寓言》出版说明 ”,这一篇出版时有没有采用?

  出版的时候把走兽篇作为一本,即野兽篇其余都在第二本里,目錄也基本保留正文中却没有特别说明,只是列在一起而已
  代拟《伊索寓言》出版说明 ”,这一篇出版时有没有采用?
  没有因为这套书不收序跋,所以没有收入只是把我那篇谈伊索的长文附在后面,而它对译文的由来等等都没做交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凝字取名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