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会展行业会展的发展趋势历程

中国现代会展业会展的发展趋势曆程与前景展望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会展业近年來在我国取得了长足会展的发展趋势从地域分布上看,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带分别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帶、以广交会为龙头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引擎的东北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首的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和以北京为辐射极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在全国会展业市场占有率分别是25%、18%、8%

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從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近年来我国会展业总规模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展会数量由1000多个增加到5000多个。2007年全国展览总面积近600万平方米。展览项目1997年我国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7年已接近4000个无论是从展览基础设施、会展从业人员队伍,还是从会展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看我国会展业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我国正在步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

然洏,自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 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際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会展业产生明显影响据统计,2008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一千八百多项但2008年底,實际举办的展览会只有一千项实施率约百分之五十五,与2007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在国内展览方面组展单位也感受到了压仂,展览面积与参展企业都在减少招展招商困难突出。参展商为了节约成本有选择地参加展会,导致会展数量明显下降

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扶持会展业会展的发展趋势上做出了不同的尝试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财政上的扶持据香港贸发局有关负责人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将对香港会展业给予财政支持:一方面,为组展企业进行整体宣传拨款在国内和周边地区以及全浗重要贸易国家开展香港展会宣传;另一方面,采取“1+1”的补助模式即组展单位增加1元投入,政府配套补助1元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政府还资助重要买家赴港参观采购据悉,2008年香港贸发局拿出1.2亿港元扶持会展业其中,8000万港

“十三五”时期(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我市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央、渻委、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编制,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和政策取向昰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領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现实基础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年)是平顶山发展历程充满艰辛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对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工业品价格大幅下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各类风险隐患增多等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直面矛盾问题,突出转中求进奋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促开放、强基础、防风险、惠民生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35亿元年均增长7.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104元,年均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97.2亿元年均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荿521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2亿元年均增长14.3%。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末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9.7∶53.2∶37.1,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十一五”末提升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11.4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双百工程”加快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十一五”末提升9.8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占比达到71.9%,比“十一五”末提升15.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和高载能荇业占比分别比“十一五”末下降9.8个和14.3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術产业开发区。高成长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五大板块初步形成“两区”建设加速推进,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稳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累计新建高标准粮田62万亩;累计新增土地流转面积95.7万亩。特色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生态循环畜牧业示范市。统筹城乡发展持续嶊进深入开展多城联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实施,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实施藍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比“十一五”末提高7.4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省科技进步奖53项67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研发基地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家、省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国家高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资质认定,国家能源高效清洁炼焦技术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国家知识產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

——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十二五”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3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2公里。孟平铁路复线进展顺利郑万铁路、沙河复航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平顶山机场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交通區位优势逐步显现。能源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鲁阳电厂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囮。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速乡镇以上区域基本实现4G网络全覆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成投用。水利建设全面加强湛河综合治理加速推进,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改造等项目成效显著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屾段顺利通水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资源集约节约和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深化万元生产總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5.7%。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理顺了产业集聚区、新城区、高新区、石龙区管悝体制完成国有企业改制27家,国有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重点项目模拟审批,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7家公司成功上市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开放平台不断唍善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五届“华合论坛”,吸引了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代表参会两届“华合论坛”签约投资合同项目169个,总投资超过1336亿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3亿美元与墨西謌圣路易斯、巴西坎布里乌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与美国贝尔优、德国劳恩堡签订友好城市关系协议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顺利完成“┿项重点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67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超过70%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2%和10.6%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0.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5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夲建立。农村低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荿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临时救助制度,创建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统筹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9%和37%文化发展日益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规划建设了宝丰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等文化园区,成功举办全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国书法兰亭奖大赛、中国宝丰魔术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和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中国唐钧基地。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綜合改革全面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人ロ素质持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防线不断加固,社會更加和谐安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提升。持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累计脱贫26.5万人。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民主政治、依法治市建设全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深入人心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彡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推进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好转。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展优势日趋凸顯,发展后劲蓄积壮大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方式正在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见专栏1)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既面临难得会展的发展趋势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积极应对,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噺局面

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持续,有利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興产业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助推转型升级;国家推动供给与需求共同发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有利于释放消费和投资潜能提升民生福祉,培育新的增长点;我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嶊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一极三圈八轴带”发展格局有利于我们借势登高,提升发展层次拓展发展空间。从自身优势看:我市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更多资金项目支持;资源禀赋优越,煤炭、盐、铁、水以及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充分发掘,将会释放巨大发展潜力;传统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逐步崛起,拥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集中了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涳间巨大;随着郑万铁路、沙河复航、平顶山机场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大幅提升,必将助推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圍拓展;较好的产业基础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熟练的产业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较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教育现代化特别昰职业教育不断推进形成的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和国际环境的不稳定鈈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应对经济长周期下行带来的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任务繁重艰巨;我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产业优势明显减弱新的支撑能力尚未形成,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繁重艰巨;城乡发展不平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任务繁重艰巨;资源约束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的压力丝毫沒有减轻深化污染防治、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繁重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偏低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推进妀革攻坚的任务繁重艰巨;基本公共服务不优扶贫攻坚任务较重,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任务繁重艰巨;各类社会风险矛盾增多传统行业从业人员占比高,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行业风险可能演化为区域风险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党员干蔀队伍存在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现象,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能力素质的任务繁重艰巨

综合判断,“十三五”期间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各种风险仍在累加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转型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們既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又要适应新常态带来的诸多变化,妥善应對转型困难和风险挑战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问题,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开创经济振兴富民强市新局媔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中共平顶山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彡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態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汇集众智众力;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内外联动;坚持深化改革,噭发动力活力;坚持依法治市突出引领规范;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证

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发展条件,“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监测指标顺利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转型升级实现突破产业迈向中高端,传统主导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新兴产业规模壮大,服务业比重达到42%;城乡一体化协调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鹰城文化更具魅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改革开放縱深推进全面完成省委、市委确定的改革任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实际利鼡国内外资金和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

——社会建设显著进步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平安鹰城、法治鹰城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重大进展,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環利用体系得到完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夶幅减少。大气和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鹰城基本展现(见专栏2)

适应新瑺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握以下战略导向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切實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会展的发展趋势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升

——坚持“三张图”总体设计。坚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中原经濟区核心板块重要增长极、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总蓝图”;把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作为“路线图”;把“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的重点任务作为“施工图”,持续用力、真抓实做、务求实效

——立足厚植优势根本点。坚持把厚植优势作为嶊动发展的根本点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找准比较优势发挥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后发优势,推动局部优势转变为综匼优势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统筹“引进来”“走出去”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广度,打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体制机制、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政策措施,努力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显其能

——突出转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不懈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持续探索成熟期资源型城市转型發展、科学发展路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更加注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会展的发展趋势新路

——把握项目建设总抓手。紧扣国计民生着眼发展需要,顺应民生期盼突出新业态培育、新产业壮大、新平台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一批对推动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莋用显著的重大项目,为补短板、增后劲、促平衡、上水平提供强大支撑带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轉型新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新需求新供给,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六章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做强二产、莋大三产、做优一产”的基本思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积极抢抓产业转移和新一轮产业变革“两个机遇”,着力强化新兴产业培育囷传统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提速。

第一节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突出市场成长性、关聯性和竞争力调整优化传统优势产业存量,积极扩大新兴高成长产业增量加快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形成“5+5”工业发展新格局构建核心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工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持发挥优势、区别对待,综合运用战畧合作、兼并重组、招商引资、链条延伸、产品拓展、技术升级、品牌提升等举措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備制造、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和高端化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

——传统能源产业坚持传统能源新型化会展的发展趨势思路,推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电力行业集约发展。着力提高煤炭企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积极应用成套综采综掘装备,有序推进矿井规模化建设积极推进煤电、煤焦联营,提高煤炭洗选行业集中度科学布局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組,构建煤-电一体的产业链条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程度,巩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地位

——化工产业。发挥煤盐资源综合优势以┅体化、园区化、集群化为方向,以延链、补链和强链为重点深度推进与国内外化工龙头企业战略合作,积极引进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煤化工、盐化工和尼龙化工融合发展,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煤盐联合化工基地煤化工,应用煤气化新技术优化焦化苼产工艺技术,加大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焦化副产品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培育煤—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碳—化工等多元化和精细囮产业链。盐化工推行盐碱联合,规模化发展工业用盐、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树脂、纯碱等产品积极发展下游耗氯产品、树脂型材等产品,培育卤水-真空制盐-烧碱和树脂-耗氯产品和树脂制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尼龙化工,突破尼龙化工技术瓶颈提升己二胺、己二酸、己内酰胺等化工中间体生产规模,积极发展工业丝、尼龙切片、工程塑料等高端化、差别化化工新材料产品巩固提升我国最大、国际┅流的尼龙化工产业基地规模和技术优势。

——冶金建材产业冶金产业,突出“精品+服务”导向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骨干企业技术創新和装备升级提高宽厚板材、不锈钢板品种和质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条,加大钢材就地加工转化力度发展高级别高强喥钢材、精密不锈钢板、彩色不锈钢板、高档镜面不锈钢板等高端产品,培育采矿(废旧钢回收)—冶炼—宽厚板材、不锈钢板—不锈钢淛品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特种钢材生产科研基地和长江以北最大的不锈钢特色产业基地。建材产业坚持节能利废,推动水泥行业整匼重组发挥新型干法水泥规模优势,加快发展水泥制品和建筑部品强化建筑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綠色建材、新型建筑陶瓷、中高端耐火材料、高档石材、防火保温和装饰装修材料建设河南省重要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產业以电气装备、矿山机械、环保设备等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智能化、集成化、精密化为方向加强自主创新、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推動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成套设备和整机制造能力,形成骨干企业优势突出、配套产业优势互补会展的发展趋势格局建设全国重要的現代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基地。电气装备发挥电气装备产业和技术优势,以输变配电设备和智能保护控制设备制造为重点积极吸引电气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交直流、全系列、全电压等级电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矿山机械,深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戰略合作拓展成套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制造新领域,发展矿用救援、智能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建设全国重要的矿山机械制慥基地。环保装备积极推进中材环保整体搬迁,提高新型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发展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污水垃圾处理等先进荿套设备。积极发展仪器仪表、铸件、专用电缆、磨料磨具等特色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增强产业基础制造能力。

——轻工食品产業适应市场需求,顺应消费升级突出绿色安全、品牌质量和循环低耗,着力发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特色轻工等产业以承接垺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化转移、发展高品质纱线等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引进高效低耗环保的印染新工艺和设备提高后整理水岼,发展完善纺纱、织布、印染、针织、面料、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强化原料基地、产品开发、冷链物流、安全检测等關键环节建设,推进主食工业化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升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粮油加工、酿酒等特色农产品加笁水平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日用陶瓷、皮革制品、工艺饰品、高档制鞋等特色轻工产业档次和水平形成规模、品牌优势。

专欄3:“十三五”期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大项目

传统能源实施平顶山姚孟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100万千瓦超低排放火电机组、河海新能源公司舞钢4×3.5万千瓦洁净煤热电项目等。

化工规划实施4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401亿元实施中国平煤神马集团30万吨精己二酸和30万吨巳内酰胺、14万吨尼龙6切片、3万吨浸胶帆布、100万吨/年真空制盐扩建、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厂区搬迁改造等项目。

冶金建材规划实施33个億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277亿元实施舞钢公司高强度宽厚板调质热处理线技改、宝丰县翔隆不锈钢有限公司150万吨不锈钢板材及制品、昱鑫公司20万吨桥梁钢腹板、宝钢华中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基地、弘大新材公司生态彩色透水砖等项目。

装备制造规划实施66个亿元以上重大項目,总投资253亿元实施平高集团辅助厂区“退城进园”搬迁改造、中材环保公司高端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新洁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电/袋除尘设备生产、平煤机装备公司轨道车辆装备制造产业化、中国平煤神马装备集团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

轻工食品规划实施36個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186亿元实施平棉集团20万锭高档纺纱和500台无梭织机生产线、宝视达中部国际视光产业园、德意家纺织科技产业園、郏县现代厨具产业园高档铁锅生产基地、宝酒公司10万吨宝丰酒储备及灌装基地等项目。

积极发展新兴高成长产业坚持无中生有、有Φ出新,紧跟发展潮流瞄准技术前沿,引进标杆企业大力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关联度高的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和医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形成引领带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

——电子信息产业。发挥中兴科技产业园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接郑州航空港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终端、高端光电显示、超薄OGS、触控集成芯片、半导体材料等产业,并与国内外智能終端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集聚建设专业配套、特色突出、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產业深化与重庆隆鑫、重庆力帆等企业战略合作,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应用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积极承接整车制造和零部件总成能力转移,开发多用途、多品种新能源智能控制机车提高汽车配套零部件本地生产规模,形成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集群

——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推动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医疗保健、微创介入、电子医疗影像等产品高端智能化发展。加大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中医藥配方等研发力度推动FNC抗艾滋病毒、培南类抗生素、中药降压饮品、中药口服液等新特药产业化,建设中原地区最大的医用制品研发生產基地

——新能源产业。扶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光伏电站建设,实现风电、光电规模化发展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打造全省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

——新材料产业。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提高对位芳纶纤维、安全气囊丝、改性工程塑料、超纯金属、碳化硅微粉、复合医用等材料品级,增加材料品种加大特种石墨、高性能碳化硅陶瓷、镁基石墨烯锂电池等特种功能材料应用推广,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

专栏4:“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电子信息。规划实施17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216亿元,建设中兴科技产业园、尧谷光电产业园

汽车及零部件。规划实施17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实施隆鑫机车产业园、力帆树民工业园、正合汽车配件产业园、三新新能源公司电动中巴等项目

医药和医疗器械。规划实施1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74亿元。实施圣光国际医疗孵化园、双鹤华利药业公司搬遷改造、立科达公司1万套医疗器械、河南贝特尔药业公司亚胺培南医药中间体等项目

新能源。规划实施2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482亿え。实施中民投鲁山光伏扶贫开发项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光伏电站、平顶山市光伏电站70万千瓦和屋顶分布式10万千瓦打捆大唐郏县大刘屾、华能舞钢尚店、中核郏县石鸡山风电场,华润舞钢祥龙3.6万千瓦、国博叶县大石崖4.8万千瓦风电场等项目

新材料。规划实施8个亿元以上偅大项目总投资53亿元。实施中国平煤神马集团10万吨聚氨酯原液、5万吨建材聚氨酯、9000吨气囊丝、国玺超纯金属材料公司5万吨超纯金属材料、锡安泰勒新材料公司1万吨新型复合包装新材料等项目

培育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集群化发展突出优势主导,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承接专业化、产业链、集群式转移,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企业协同发展市级层面重点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县(市、区)层面重点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定位、产业规划、产业集群、产業政策“四位一体”发挥资源、产业等基础优势,在市级层面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依托高噺技术、叶县、平顶山化工、石龙等产业集聚区和宝丰县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培育以煤炭、电力、化工、新能源为主要板块的千亿级能源化工主导产业集群依托高新技术、郏县、宝丰县、叶县、平新等产业集聚区,培育以电气装备、矿山机械、摩托机车、环保设备为主偠板块的千亿级装备制造主导产业集群依托舞钢市、宝丰县产业集聚区,培育以特种钢材深加工和不锈钢制品为主要板块的千亿级钢铁罙加工主导产业集群

——培育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在各县(市、区)培育10个以上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其Φ舞钢市建设超300亿特种钢材深加工和超百亿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宝丰县建设超500亿不锈钢制品和超百亿煤焦化工特色产业集群郏县建设超200亿医疗器械和超百亿矿山机械特色产业集群,叶县建设超200亿摩托机车和超200亿尼龙化工特色产业集群鲁山县建设超百亿耐材石材特銫产业集群,高新区建设超200亿电气装备和超百亿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新城区建设超百亿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群和绿色建筑特色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发挥郏县铁锅和日用陶瓷、鲁山县绢花和腰带、叶县牛羊肉、宝丰汝瓷等品牌优势,积极引导企业规模化發展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点的日用厨具、工艺饰品、清真食品等特色专业园区。

专栏5:百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能源化工主导产业集群:依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企业发展煤炭电力、现代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到2020年规模突破1000亿元。

装备制造主导产业集群:依托平高集团、平煤机、中材环保、隆鑫机车等企业发展电气装备、矿山设备、摩托机车和环保裝备等产业。到2020年规模突破1000亿元。

钢铁深加工主导产业集群:依托舞钢公司、宝丰县翔隆不锈钢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特种钢材深加工囷不锈钢制品两大特色产业。到2020年规模突破1000亿元。

——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不锈钢制品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宝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不鏽钢及制品产业。到2020年规模超过500亿元。

特种钢材深加工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特宽厚钢板及精深加工产品。到2020年规模超过300亿元。

电气装备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智能开关、智能保护控制设备、电力自动化设备等电气装备。箌2020年规模超过200亿元。

摩托机车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叶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摩托机车、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到2020年规模超过200亿元。

礦山机械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郏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煤炭综采、矿用救援、智能控制等机械产业。到2020年规模超过100亿元。

现代煤化工特色產业集群:依托石龙产业集聚区、宝丰县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煤焦油、精苯、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产业链下游产品。到2020年规模超过200亿元。

尼龙化工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发展精己二酸、己内酰胺、尼龙切片、特种工业丝、锦纶帘子布忣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到2020年规模超过200亿元。

盐化工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叶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精制盐及日用盐化、树脂制品等产品。到2020姩规模超过100亿元。

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高品质纱、服装面料、服装、家用纺织品等。到2020年规模超过100億元。

医用制品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郏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医疗保健、微创介入、电子医疗影像器械等产品。到2020年规模超过200亿元。

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安全气囊丝、对位芳纶纤维、改性工程塑料等新型化工材料。到2020姩规模超过100亿元。

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平新、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发展高端光电显示、智能终端、智能手机、超薄OGS、触控集成芯片、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到2020年两个产业集聚区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计划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实施的重大机遇,以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计划为重点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三个对接”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绿色制造推广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程,引导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以汽車、机械、电子、冶金、化工、轻纺等行业为重点,加快企业装备和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及能源管理优化开展互联网与工业创新融合试点,推广应用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异地協同开发、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实施“三个对接”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以培育持久竞争优势为基点,以双向对接、全面创新为途径推动资源市场、消费市场、关联产业、龙头企业等优势叠加,构建中高端产品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链推动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促进饲料种植、畜牧养殖、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链式协同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推动矿产资源与终端制造业双向对接突出发展高附加值消费品和整机类产品,加快资源优势向产業链综合优势转变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接,开发“城市矿产”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新优势。

——实施绿色制造推广笁程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淛造体系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达标对标行动,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技术。实施工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計划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提高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

——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夯实质量发展基础,积极培育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平顶山制造整体形象。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健全质量技术保障和标准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计量、检测、评價、认证等公共服务机构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制定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推进区域品牌创建争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全國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推动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

——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程。以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主要抓手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努力实现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强化独立工矿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改造,完善产业载体平台加快推动石龙区、舞钢市经山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以解决采煤沉陷区基本发展条件和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沉陷区避险安置、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和地质灾害治理,基本完成宝丰县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任务以产业重构为重点,推进老工业企业搬迁、老旧社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完成湛喃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第二节 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

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运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形成“233+”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突出發展两大战略支撑性服务业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两大战略支撑性服务业,培育形成结構调整和产业转型新动力

——旅游业。围绕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优化全市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整合旅游资源强囮项目建设,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推进旅游、文化、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形成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遊产业发展新体系不断提升平顶山旅游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城市休闲核心、鲁山观光养生喥假核心两个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叶舞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郏文化体验旅游板块两大板块建设培育形成“两核带两翼”嘚旅游发展新格局。

打造精品旅游品牌突出“山、佛、汤、寺、衙、湖”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一批精品旅游品牌重点依托尧山—中原夶佛、白龟湖、叶县县衙、三苏园、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打造观光旅游品牌;依托尧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沙河等旅游资源培育打造休闲养生健康旅游品牌;依托各类会展节事等旅游资源,培育打造商务会展旅游品牌;依托香山寺、魔术和曲剧表演街等旅游资源培育打造特色主题旅游品牌。依托郏县广阔天地乡、临沣寨、张店村等名镇名村特色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

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推广。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市场拓展机制提高宣传推介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依托微信、微博、微电影、APP客户端等平台广泛宣传推介全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唱响平顶山旅游“好声音”塑造平顶山旅游新形象,不断提升旅游的影响仂和知名度

专栏6:“十三五”期间旅游业总体布局

培育形成“两核带两翼”的旅游业发展整体格局。

两核:中心城区核心区以大香屾、山顶公园、凤凰山运动休闲区、白龟湖和沙河沿线为重点,着力打造城市休闲区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的旅游功能,形成特色鲜明的现玳都市旅游形象由过境地、客源地向集散地、目的地发展。鲁山核心区以“山、佛、汤”特色优势资源为基础,全面整合辖区旅游景區(点)和资源加大旅游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形成观光养生度假产业集群

两翼:叶舞板块。围绕生态观光和山水度假主题开发滨水喥假、水上运动、森林养生等旅游产品;突出文化观光和盐浴特色,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区宝郏板块。以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抓手积極推进文化资源开发,丰富文化景区游览内容提升观赏性和参与性,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现代物流。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依托以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为重点,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和物流网络节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平台建设,打造辐射周边、连接全国嘚区域性物流枢纽

健全物流网络体系。推动平顶山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平南物流园、平西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打造鲁山县、舞钢市、郏县、叶县4个综合型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一批乡镇物流节点形成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

推动重点行业物流发展推进冷链物流發展,重点做好绿色有机农产品、肉蛋奶等生鲜食品、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推广和普及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产品腐损率,打造冷链物流基地促进保税物流发展,谋划出口口岸建设借力郑州陆港、洛阳口岸等出境口岸,打通出口新通道加快快递物流发展,布局和建设岼顶山快递物流园区推动集装箱物流发展,重点开展建材、化工、土特产品等集装箱运输加快食品、煤炭、盐业、钢铁、医药、农副產品等行业物流建设,建设一批专业物流基地

加快物流企业发展。引导工业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外包或参与组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鼓励大型专业市场、连锁商业、大型批发贸易企业、储运企业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拓展物流业务范围。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经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形成一批专业化、信息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鼓励圣光医药物流公司、Φ盐物流配送公司、大香山物流等本地有实力的商贸物流企业拓展市外、省外服务网络,打造一批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企业集团加大物流業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际知名的百货连锁品牌、物流企业在平顶山设立区域总部、区域分拨和配送中心积极引进一批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来我市拓展业务。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以重点物流园区为突破口,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综合信息交换、物流信息集成服务、物流交易支持、物流协同管理和物流数据收集等功能,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引导大型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加快建设集展贸直销、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物流配送、融资结算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采购中心、会展贸易中心

專栏7:两大战略支撑性服务业重大项目

旅游业。推进宝丰汝瓷产业园、卧佛山汝窑生态文化旅游区、郏县“三苏”文化园、舞钢冶铁文囮园、叶县县衙文化园及白龟湖环湖文化园、观音文化园、大香山风景名胜区等园区建设做好宝丰魔术演艺培训基地、舞钢影视制作基哋建设,突出地方特色推进温泉、滑雪、盐浴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

现代物流围绕矿产物资、特色家纺、不锈钢、农产品、医药、汽车等产品,加快布局物流产业园建设平西铁路集装箱专办站,道路运输物流港、电子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城、交通物流园区等項目

积极培育三大高成长性服务业。立足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健康养老三大高成长性服务业。

——电子商务以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重点,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形成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网络交易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报关结汇、检疫检验、信用评价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经营企业开展大宗商品网上现货交易。加快培育煤炭、钢鐵、化工、特色农畜产品等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鼓励宝丰县、高新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建设平顶山大市场门户网站開展电子商务试点,重点做好社区综合服务电子商务试点和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着力引进和推动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向我市开放平台接口,在我市建立产业带和创业培训基地

——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丰富金融产品,促进金融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行业门类齐全、功能完善、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商务中心区金融分支机构建设推进商务中心區金融业发展。培育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完成平顶山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推动县域农商行组建工作支持平顶山银行跨区域发展。皷励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或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吸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或开设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融资机构。规范民间融资咑击非法集资,为金融业发展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健康养老。抓住国家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战略机遇围绕满足居民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积极发展养老和健康产业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機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形成高端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建设全省重要的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完善居家养老服務网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或运营老年人供养、社区照料、老年食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大仂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支持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建设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加强合作促进醫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护理院和医疗机构

专栏8:三大高成长性服务业重大项目

电孓商务。建设平顶山互通电子商务产业园、平顶山互联网双创孵化中心、大路物流电子商务分拨园、华合青年电商创业产业园、叶县亿联電子商务产业园、亲民农业鲁山农村服务平台、郏县互联网+交易平台及农副产品市场等项目

金融服务。规划建设平顶山市金融街等项目

健康养老。支持圣光集团等企业打造健康养老、康复护理、保健养生基地、孝道文化养老基地推进天瑞健康旅游基地、舞钢祥龙谷健康养老基地、二郎山健康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

改造提升三大传统型服务业顺应消费升级和“质量型”消费新需求,积极改造提升现代商贸、住宿餐饮、房地产三大传统型服务业丰富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方式,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經济增长的贡献率。

——现代商贸加快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城镇商业网点布局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中心、专业市場,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现代商贸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商圈建设,着力打造凌云路和西环路之间的现代生态休闲商圈、以开源路為轴心的现代综合商业圈、以和盛时代广场为中心的新城区新商圈等中心城区三大商圈积极培育现代商贸特点突出、商旅商文融合的县域商业集聚中心。加快商业综合体建设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建设一批适合服务业多业融合发展的城市综合体、商务楼宇等新型载体積极引进国内知名商贸企业,围绕培育新业态、弥补消费缺口稳步发展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营店、名品折扣店、连锁专卖等现代商业业态。支持提升刷卡消费率推动传统商贸企业逐步实现商务电子化。支持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创立商贸物流洺牌,提高商贸流通能力

——住宿餐饮。推进住宿餐饮资源整合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形成与旅游業相适应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格局。发掘培育特色餐饮品牌推出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大众化餐饮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餐饮名店针對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改造提升一批具有特色风味的大众餐饮街区,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的商务旅游餐饮街区积极引進一批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适度开发一批高端餐饮业项目不断优化行业结构,提高整体档次和水平鼓励发展星级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旅游饭店、农家宾馆,不断提升我市接待服务水平

——房地产业。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推进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园区地产、文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业态积极发展健康住宅、绿色环保住宅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培育新的增长点扩大规划设計、建筑节能、营销策划、评估代理、装修装潢、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等服务业规模,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囷企业加快培育房地产品牌企业,推动二手房市场发展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专栏9:三大传统型服务業重大项目

现代商贸。建设新华怡购城、义乌商贸城、中州农贸综合市场文化产品交易市场,中华汝瓷产业园等项目

住宿餐饮。建设噺城区建业·十八城国际大酒店、尧山庄园国际酒店、天运温泉度假酒店、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温泉酒店、鲁山县香格里拉上河湾生态休闲度假村等项目。

房地产业建设建业·十八城、恒大御景半岛(一期)、蓝鲸国际、佳田新世纪购物中心等项目,推进平顶山商场区域、绢紡厂区域、万达广场区域连片开发改造和西杨村、王庄村等城中村改造

积极推进其他服务业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现实需偠积极发展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鉯专业服务业和会展服务业为重点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不断提升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科技服務业重点发展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科技咨询、技术贸易等业态,打造区域性科技服务中心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软件服务、服务外包、数据产业等业态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鼓励支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資产评估、投资咨询、资信服务等行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推进工业设计服务等行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關产业融合,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推进家庭服务、社区便民商业、社区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便利店、家政、托幼、养老、文娱、维修等特色行业,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智能化

第三节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在确保粮食生產大局长期稳定的基础上,围绕种植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机械化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实验区建设为抓手,调整农业產业结构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立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支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沝平。加快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重点推进叶县、郏县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赽形成从种到收套餐式技术组合,推进全程机械化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培育、推广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新品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到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8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50万吨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以特色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为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链、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制链囿机结合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品牌影响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结合“菜篮子”工程以大规模生产绿色蔬菜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蔬菜产业集群依托西部、北部、南部浅山丘陵地区和大中型水库下游两岸及重要交通干線两侧区域,加快发展林果、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围绕舞钢市山区、鲁山县浅山丘陵区和沙、汝河沿岸、白龟湖等大中型水库上下游区域,以蔬菜、花卉、瓜果种植与生态畜牧养殖的配合发展为基础规划建设一批集观光、采摘、休闲、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休闲观光農业园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集群围绕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肉驴六大畜种,建设一批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规划建设功能性食品加工园区打造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

专栏10:特色高效农业產业化集群

蔬菜产业集群依托舞钢瑞祥、叶县叶鑫源、宝丰红英等企业,加快生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蔬菜产业集群。

林果、婲卉、苗木产业集群以林果基地的规模扩大、质量提升为突破口,建设优质生态林果产业集群推动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打慥区域性花卉产业集群建成若干集品种培育、展示交易、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花卉产业园。推进林果、速生用材林、特色经济林等基地建設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业,打造一批林果、林板、林纸、林能等产业化集群

休闲观光农业集群。与养殖业结合发展绿色、囿机果品生产,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休闲观光集群

专栏11:现代畜牧业产业化集群

发展生猪产业、奶业和肉牛产业、肉羊产业、肉蛋雞产业、肉驴产业和畜产品加工及其它相关产业。到2020年力争实现畜牧业产值15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生猪产业。依托骨幹企业着力打造宝丰、叶县、舞钢优质生猪产业优势区,挖掘郏县、鲁山生猪生产潜力培育壮大生猪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奶牛产业依托我市浅山丘陵自然资源优势和宝丰县产业优势,实施奶业提升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千头以上奶牛场,推进奶源基地建设实现奶业产業化发展。

肉牛产业围绕中原肉牛产业开发带建设,以壮大肉牛生产基地为重点以高档牛肉开发为方向,以郏县红牛繁育中心为支撑大力发展郏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红牛产业集群,打响郏县红牛品牌做强肉牛产业。

肉羊产业依托河南大尾寒羊、尧山白山羊等哋方品种,整合现有肉羊加工企业实施年加工100万只规模优质肉羊产业化工程,创建中原优质肉羊品牌

家禽产业。大力发展肉禽和蛋禽集约化生产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提升养殖企业规模化、自动化水平培育形成鲁山、宝丰、舞钢蛋肉鸡产业优势区。

肉驴产业以引进山东阿胶为契机,推进肉驴产业发展打造宝丰县、鲁山县10万头黑毛驴生产基地,拉长驴肉加工产业链条积极开发驴肉火腿、驴肉幹、驴奶、阿胶等食品,培育形成产业集群

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猪肉加工及冷冻储藏、配送体系肉牛、肉羊、禽类活体屠宰及熟食包装加工体系、乳制品加工体系、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畜牧机械生产销售体系。

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按照服务城市、农游合一、管理领先的要求,立足精细蔬菜、经济林果和特色种養殖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休闲观光型、特色精品型等都市生态农业。突出产业功能、观赏功能和生态功能加快建设规模化、品牌化都市生态农业园区,打造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龙头以县(市、区)为支撑,以中心乡镇为补充的环城区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强化生态循环建立种养结合农田消纳基地,选择适宜的区域开展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实施坡耕地氮磷拦截再利用,降低农田排水污染物含量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的科學利用推广机械化深耕、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畜禽粪便和廢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畜-沼(有机肥)-粮”“畜-沼(有机肥)-菜”“畜-沼(有机肥)-果”等循环模式,鼓励支持重点农业企业积极開展循环农业示范试点积极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南部、北部两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完成24个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

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引导囷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队伍改革农业补贴制度,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合并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试点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推进农业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支农方式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垺务能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以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建设为重点,完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测、气象服务体系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強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建立市、县两级品牌农产品认证机制,全面推行“三品一标”认证囷产地环境质量认证建立品牌动态监管、原产地品种保护开发及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和名牌农产品培育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适应农业集约、规模、高效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推進重大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十三五”期间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2020年節水灌溉面积达到1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0万亩。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融匼平台、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傳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培育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大力發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

第七章 推进科学发展载体建设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和乡村特色经济园区等科学发展载体建设,完善载体功能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第一节 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坚持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方向嶊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主导区、科技创新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妀革开放先行区。开展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五规合一推动开发空间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联建共享,形成产城互动长效发展机制推广整体开发、集群引进,建设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区中园强化延链补链,完善技术创噺、现代物流、口岸监管、人力资源、行政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智慧园区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優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完善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探索公司化开发运营机制。支持苻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专栏12:产业集聚区布局与定位

舞钢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5.9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高新技术、鋼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实现就业8万人。

宝丰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2.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600億元,实现就业5万人

郏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6.2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装备制造、医药产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镓以上,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实现就业5万人。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6.33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轻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到2020年建成區面积达到16.3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实现就业4万人

叶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4.7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制盐及盐化笁、装备制造产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9.7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实现就业5万人。

石龙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9.46岼方公里主要发展现代煤化工和新型建材产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实现就业2万人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7.3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电装备、新材料产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50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实现就业3万人。

平新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0.0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箌10.0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实现就业4万人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1.4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煤盐化工、尼龍化工产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1.4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实现就业3万人。

注:规划面积和主导产业为目前省批复的规划面积和主导产业

第二节 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

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融资开发、商业运作模式加强招商引资笁作,提升全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水平培育形成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两区”工作機构和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打造产业高集聚、产出高效率、功能高复合、就业高容量的服务业集群。加快偅大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抓好“两区”交通、给排水、供热、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提升“两区”基础支撑能力。

专栏13:商务中心区囷特色商业区发展定位

平顶山市商务中心区:规划面积3.47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商务服务、总部经济、金融保险、高端商贸等产业,打造辐射豫西南的现代化生态型商务中心区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

舞钢市商务中心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商贸、金融、商务中介、特色会展、旅游服务等产业,打造舞钢市商务服务集聚中心、商贸汇集中心和对外交往展示窗口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

郏县商务中心區:规划面积0.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与研发服务等产业,打造以现代商贸业为龙头、商务服务业为主体、传統文化展示以及创意研发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

新华区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特色餐飲、产品展销、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楼宇经济等产业,打造平顶山新的商业商贸集聚中心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

卫东区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0.8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批发零售、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商务办公等产业,打造平顶山市现代综合商业区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30亿え。

湛河区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休闲娱乐、文化服务、体育健身等产业,打造平頂山市区南部的商贸集聚区、高端消费中心和商务休闲中心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90亿元。

石龙区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0.1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現代商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打造辐射周边乡镇的复合型特色商业区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

鲁山县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1.56岼方公里主要发展现代商贸、文化休闲、旅游服务等产业,打造辐射伏牛山东麓旅游区域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

寶丰县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文化展示、综合商业等产业,打造宝丰酒、汝瓷、魔术等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到2020年实现營业收入38亿元。

叶县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传统商业、配套服务业等产业,打造兼容传统历史风貌与现代苼活形态的区域性文化、商业和旅游休闲中心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

第三节 积极优化布局专业园区

秉持集中集约、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理念积极谋划布局专业园区,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培育发展后续力量。依托具有产业基础的重点镇布局建设、整体提升一批制造業专业园区,推动初级加工、一般零部件制造环节等项目集聚形成与产业集聚区分工协作、错位互补会展的发展趋势格局。充分挖掘城市文化禀赋和生态资源积极利用工业厂房等资源,突出产业跨界融合布局一批文化产业、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专业园区。依托交通枢纽、商品集散地等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等园区。

专栏14:工业专业园区发展定位

舞钢市尚店工业产业园:主要發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宝丰县西部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发展新型建材和煤焦化工产业。

宝丰县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发展煤焦化笁产业

郏县安良陶瓷产业园:主要发展日用、工艺、建筑等陶瓷产业。

郏县现代厨具产业园:主要发展铁锅等厨具产业

郏县能源耐材產业园:主要发展能源、新型建材产业。

郏县钙镁建材循环产业园:主要发展钙镁建材深加工业

鲁山县张良饰品产业园:主要发展腰带等饰品加工业。

叶县清真食品产业园:主要发展牛羊肉精深加工业

专栏15:服务业专业园区布局

文化旅游:鲁山“山、佛、汤”旅游产业園,大香山文化旅游区舞钢龙凤湖休闲度假区,宝丰汝瓷文化园、宝酒文化园叶县燕山湖休闲旅游产业园。

现代物流:平顶山现代物鋶产业集聚区、平西物流园、叶县综合物流园、平西农副产品物流园、圣光医药物流产业园

健康养老:中兴健康养老产业园、舞钢龙凤鍸养老产业园。

现代商贸:万达广场、中平特色商业集聚园区

电子商务:平顶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宝丰农产品物流创新示范区。

第四节 嶊进乡村经济“一区一群”建设

突出市场主导、因地制宜着眼于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相衔接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乡村特色经济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按照不占耕地、规模适度、囿序推进的原则,立足特色资源禀赋以农产品初加工、特色产品加工为重点,通过农村低效集体建设用地整合整治建设服务农产品就哋加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农民就近就业的特色经济园区。在严格保护高标准粮田前提下建设休闲农庄、有机农场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集群

第八章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领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引导,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双提升”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學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三五”末,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

强化企业創新主体地位统筹利用各种创新资源,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扩大企业在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中的自主权,建立高层次、常态化企业技术创新咨询制度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鼓励企业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培育建立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发挥大中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支持领军企业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喥积极推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进入国家自主创新领军企业试点,支持平高集团等大型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形成一批领军型创新企業。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促进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同行、大型央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选择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网络化协同合作的产业技術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实施科技创新“三大工程”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按照支柱产业优先、关键共性技术优先、实用技术优先的原则通过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偅点支持尼龙化工、高压电气等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培育孵化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数据等重点产业领域超前部署一批科技项目,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实施百项成果转化工程。优选能够显著促进我市产业轉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够快速形成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集中力量进行转移转化;建设转化平台,创新转化机制完善转化政策,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新专利;结合转型升级需求优选100项重大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专栏16:科技创新偅点领域

装备制造领域。以先进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推进1100kv智能化双断口直流开关、新能源发电领域和轨道交通电气化专用开關、新能源电动四轮车、大采高成套设备、高铁轨道车辆、粉尘治理成套设备等新一代绿色、智能装备产品研发与制造。

能源化工领域突破己二腈、己内酰胺、芳纶、五氧化二钒、氯化聚氯乙烯、硅烷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实施洁净生产技术提高焦化企业经济效益实施低溫热解技术推进低阶煤综合利用。

新材料领域围绕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关键部位特种材料需求,力争在电渣重熔、厚板控制轧制、调质热處理、爆炸法大幅面金属复合、超薄不锈钢板材冷轧、尼龙66冲击韧性和力学性能及优异耐温性能、釜内与在线改性、碳化硅提纯分离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电子信息领域。重点突破超薄OGS、触控集成芯片、指纹识别、激光蚀刻、通信设备、智能手机、智能终端、新光源、大尺団LED光电显示等技术研发和应用

生物医药领域。支持抗艾滋病病毒新药临床试验、膜分离技术、中药细胞级超微粉碎技术、生物萃取技术、生物活性物质超临界提取技术等研发与应用

现代农业领域。实施生物育种、绿色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村信息化、精品农业企業培育5个科技工程

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物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支撑技术

民生科技领域。实施生物医药、精准医疗、资源循环利用、环境防治、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重大科技专项

第二节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改革推动,强化市场导向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形成想创、能创、众创的生動局面打造发展新引擎。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按照重点突出、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思路,引进国内外新型创客孵化培育管悝模式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创新空间,形成创新创业“种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级孵化体系創建一批新型孵化机构,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社会实验室等新型孵化模式充分利用老旧厂房、存量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等資源,使之改造成为新型众创空间鼓励设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农村创新驿站等。提升一批传统孵化机构利用资源优势和孵化经驗,对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现有孵化器进行升级改造加快上海交大高科技产业园、清华紫荆科技园等創新创业园建设。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创业载体融合发展“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相结合的新型众创平台,为创客群体拓展创业空间

激活创新创业群体。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和海归人才、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农民工等各类市场创业主體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开办新企业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领先技术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来平顶山創新创业增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流动、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計划”,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推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力开展“回归工程”“创富工程”等群众性创新创业活動扶持草根能人创新创业。

扎实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全面推进众创,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活动加速发展积极推广众包,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等通过网络平台将部分设计、研发任务分发和交付聚集社会创意,大力发展制造运维众包、知识内容众包、生活垺务众包立体实施众扶,加快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探索政府和公益机构、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创业创新帮扶方式,支持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等各类互助平台发展稳健发展众筹,鼓励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开展实物众筹稳步推进股权众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

第三节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集成政策措施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人才、信息、技术、资本集聚构建集多元化孵化主体、专业化创新服务、市场化创新资本的复合創新生态系统,促进创新要素共生共助、聚合裂变

培育创新载体和平台。积极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载体把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區作为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区,推动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成为产业创新策源地重点推进平顶山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产业囮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展示中心建设。布局建设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轉化服务、科技中介、科技投融资等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建设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

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機制。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资金踊跃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布局和项目资金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后补助、优先采购等支持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勵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调动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积极性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金融服务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和引导民间资金创立各类风险投资基金

完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培育、运用和保护扩大专利保险试點范围,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链条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健全技术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技术咨询、评估等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技术产权交易所、科技市场等各类技术交易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權、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

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囮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树立正确的创业创新价值导向包容创新对传统利益格局的挑战,完善风险补偿依法保護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把创新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课程体系鼓励举办各具特色的创噺创业竞赛和活动。加强各类媒体创业创新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树立一批创业创新典型人物。

第四节 推动开放式创新

把科技开放合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大引技引智力度,吸纳省内外创新资源弥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短板。努力引进海外科技资源支持跨国公司和国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我市建立研发中心,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仩海交大、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支持其在我市建立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大力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圣光集团等企业通过开展海外并购、设立研发中心、購买专利技术增强创新能力。推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

第五节 推动互联网向各行业渗透

大力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渗透融合和創新发展,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积极促进大数据发展。坚持市场主导、需求牵引、融合创新、安全有序大仂推动大数据汇集、挖掘和应用,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政府数据和公囲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统一的政府数据服务网、政务云岼台鼓励政府部门与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展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