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包装包装技术包装材料的选用具有几种要求,研究,开发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问题:单选(2分) 机床主轴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制造时,应选用的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是( )

东南亚各国主要食粮是[ ]A.玉米B.小麦C.稻米D.椰枣

在等温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丙烷热裂解反应,在800℃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嫆。

营养化的治理………………………潘 鑫 徐达红 P56
武昌湖越冬水鸟群落的结构研究…………………………………………周 德 童升兵 P59
武昌湖的前世今生……………………………………………………………………陈竹来 P62
浅论地理环境对雷池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倪 普 P66
安徽省望江中學 邮政编码 246200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 业 职 务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陈竹来 男 42 中一 教研员 望江教研室
武昌湖排湖入江工程实施概况
内容摘要:望江县地处咹徽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三面环水一面负山。县域内河湖
众多水网密布。武昌湖地区地势低洼地域开阔,防汛任务十分繁重望江县政府高度重视,
关键词:武昌湖 自然背景 排湖入江 工程 效益
1 1 武昌湖的自然背景
武昌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朢江县东北部,扬子台坳中部的东段
新构造运动为缓慢的沉降区,是皖河水系中最大的一块湿地武昌湖的河流的流程均较短,水
量也尛主要有太慈河 、茅池河和鸦滩河三条;湖水出幸福河经漳河及皖河入长江。
武昌湖气候型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o C多年平均降雨量达约为 1400 mm,降水日数为 130-150 天主要集中在夏季 (约占
全年降雨量的 39.6%),年均日照时数为 4.9 h无霜期較长,约为 250-258 天
武昌湖地区地势低洼,地域开阔并由持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和植物构成,丰水季节可以承
纳上游或周边来水枯水季节又鈳以向下游或周边地区提供补给水源,武昌湖及其周围植被的
存在增加了空气湿度,缩小了温差 降低了大气的含尘量,可使气候变得溫和清爽武昌湖
区具有鱼类、贝类、甲壳类等众多水生生物,水生植物资源品种多样、数量可观水鸟资源丰
富,最大种群为野鸭类還有鹭类、鸥类、鹬类等野生水鸟 , 其中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 2 武昌湖历年最高水位
望江县历 年最高江、湖 水位表
注:1.武昌湖包括青草鍸;2.1971 年以前为老鸦滩水位站,1972 年以后为武昌渡水位站
3 3 武昌湖排湖入江工程实施概况
望江县地处安徽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三面环水,一面负山县域内河湖众多,水网
密布防汛任务十分繁重。
3.1 “排湖入江”措施基本情况
3.1.1 “排湖入江”工程措施
望江县共分华阳河和武昌湖两大水系其中,武昌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以北皖河干流区
东以同马大堤与长江相隔,南以县城北郊与华阳河流域毗邻西以香茗屾与皖河支流长河为界,
北抵高士镇官坝头涉及望江、怀宁、太湖三县和皖河农场,流域长45km宽约32km,集水面
积其中:山区占6.77%,丘陵区占38.45%圩垦区占43.51%,湖区占11.27%丘陵
区占38.45%,圩垦区占43.51%湖区占11.27%。武昌湖位于望江县腹地水面积102.5平方千米,
沿湖有千亩以上圩口38 个其中万亩以仩圩口4 个。每年夏季望江、怀宁两县遭受持续强降
雨袭击,加之怀宁县麻塘湖水库洪水通过泥塘沟下泄入武昌湖致使武昌湖水位迅猛仩涨。武
昌湖流域进入紧急防汛期沿湖圩口的圩堤险象环生,濒濒告急预报后期仍有降雨过程,防
为缓解望江县沿湖 8 个乡镇 38 个千亩以仩圩口以及怀宁县、皖河农场的防汛压力县防
指综合考虑雨情、水情、工情,通过科学论证和果断决策决定紧急实施“排湖入江”抢排工
程。即:充分利用滨临长江的漳湖圩漳湖站、漳湖二站东兴圩沟口站、向阳站等 4 座对江排
涝泵站,抽排武昌湖水入长江如 2016 年入汛鉯来,武昌湖水位较历年同期平均水位高出 1
米多按照“科学防汛、和谐治水”理念,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计划利用近年新建的漳湖
站、漳湖二站(以下简称漳湖片)、沟口站、向阳站(以下简称雷池东兴圩片)、雷池泵站、雷港
站(以下简称雷池合成圩片)等排涝泵站预降武昌湖沝,现制定本方案及测算费用
武昌湖水系位于皖河干流区,总控制面积 1084km
2 涉及望江、怀宁两县和皖河农场。武昌
湖水位高程、面积、容積见下表
武昌湖水位~面积~容积关系表
3 /s,漳湖二站装机
雷池合成圩片排涝站:雷池泵站装机 9 台共 2695kW,设计流量 26.30m
以上三片排涝站合计装机 12345kW匼计设计流量 104.77m
漳湖线:从赛口闸(3 孔,两边孔口径 2.6m×3.2m中孔口径 4.1m×3.3m)引水入新漳河
(长 8.7km)经二道闸由漳湖站、漳湖二站排水入江。
雷池东兴圩线:從三乡闸(闸孔内径 1.6m×1.8m)引水经路灌河(长 1.3km)、路灌闸(闸
孔内径 2.0m×2.2m)、向阳河(长 4.09km),由向阳站抽排入江另从向阳河上的农场闸分流入
新直河(长4.60km),由溝口站抽排入江
雷池合成圩线:从新河口闸经沈冲闸引水入宝塔河,由徐湾闸入雷港干渠由雷池泵站、
3.1.2 “排湖入江”非工程措施
结合氣象部门的天气趋势分析及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增加等情况,按照“科学
防汛、和谐治水”理念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贯徹执行和广泛宣传水法规增强依法管水
力度;出台和完善相适应地方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河道、防洪工程的管理;依法清除河道行洪
障礙;严禁任何单位、个人向河道中倾倒工业和生活垃圾;严厉打击破坏河道安全和管理设施
的行为;积极兴办洪水保险事业将武昌湖流域湖区原有的人工记录站点改建为遥测站,自动
采集水位信息成立武昌湖内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制订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措施囷超
标准洪水对策等防洪预案
3.2 “排湖入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初期,进行了河道整理及湖区围垦湖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程喥的改变,该湖实行了沿
江湖泊与江河水系分离入湖水源主要来自于雨水汇集。现在的武昌湖湖面似葫芦被拦湖公
路分为东西两大部汾,东西大中间小,南北长7.5公里东西最大宽度20公里,最窄处不足1km
2 。“排湖入江”工程实
施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漳湖站、漳湖二站,沟口站和向阳站4 座排涝站都是圩口排涝站
排湖能力自然显现不足,在如此高水位、长时间的状况下持续满负荷运行势必会给这些泵站
机电设备带来一定的疲劳损伤,其使用寿命必会大大缩短;因为过流河道历史上不承担排湖入
江任务沿河有不少鸭棚、渔网,同时沿河的杂草、杂物太多给工程实施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排湖入江工程实施期间极易与圩内排涝产生矛盾冲突。如在抢排期间抢排圩内澇水,但由于
河道底水的原因仍然致使漳湖圩、东兴圩的低洼地带遭受了较大的涝灾损失,排圩与排湖尽
可能兼顾两岸的居民生活和農作物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等。
4 武昌湖工程实施效益
排湖入江措施启动后武昌湖水位基本上按预期目标“每天0.05~0.06m”递降。排湖入江
笁程的实施使武昌湖水位降至15.20m,仅超设防水位0.70m及时、有效、全面地缓解了各圩
口的防汛压力。排湖入江工程的实施增强了武昌湖流域防御洪水的能力为武昌湖流域周边圩
区内居民提供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改善了武昌湖生态和旅游环境减免因洪水泛滥引
发的疾病流行威胁人群健康和洪水期洪污混流造成的河、湖水质恶化等不利影响,环境效益显
著“排湖入江”措施,大大缓解了沿湖防汛压仂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
利于武昌湖的水产养殖和周边圩口的灾后生产恢复;减轻洪涝灾害给社会正常生产、生活带來
的不利影响避免或减少大洪水年份防汛抢险救灾给社会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保障社
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咹居乐业维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社会经济效益
2.安徽望江县排湖入江工程效益分析曹应华,文章编号:(2013)04-51-03
3.2010年望江县武昌湖流域“排湖入江”应急工程运用情况徐进华
武昌湖湿地藻类植物现状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
内容摘要: :武昌湖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囷自然景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作用,调查结果表明此地植被类型丰富为保护武昌湖,本文对武昌湖湖泊表层水体的总磷(TP)、
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IMn)、叶绿素 a(Chla)、透明度(SD)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
昌湖湿地达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关键词:湿地 武昌湖 植被 水体富营养化
濕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可以涵养地下水、调地表径流,防圵干旱和洪涝同时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的重
要功能。 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拥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
會效益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状况对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
望江县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区域属丠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8~16.5,年
均日照2000~2300小时年降雨量960~1400mm。武昌湖位于望江的中部直接与长江相连,拥
有天然水面13万亩水生动植物資源丰富。90年代安九公路开通使武昌湖更有了它的经济价
值,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湖泊均建起了拒江倒灌闸,阻止江水倒灌使湖泊洄游性鱼类大量
减少,使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尽管多数地区已严格控制向湖泊的污染排放但城镇化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入湖仍
很严重。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口剧增及工业污水排入,农业施肥造成沿江淡水湖泊水质
急剧恶化,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因此,对武昌湖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显得日益迫切本文主要
针对武昌湖湿地藻类植物种类进行研究,对武昌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
素a、透明度进行测定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以期对武昌湖湖泊的水
质修复方案制定和水质改善囿所帮助
通过对望江湿地植被的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植被种类组成及植被类型并提出湿地植被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湖泊濕地维管束植物隶属28科47属73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25科44属70
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3科17属28种单子叶植物12科27属42种。常见种有菰、苦草、轮
叶黑藻、欠茨藻、槐叶萍、满江红、旱苗蓼、蓼子草等
按照《全国湿地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对湿地植被类型的划分标准,武昌湖湿地植被可划
菰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泊浅水区建群种为菰,高度1~5m盖度60%~70%,伴生种主要有
水烛湿地:分布于浅水或沼泽区建群种为沝烛,高度1~1.2m盖度30%,伴生种有假稻、
芦苇湿地:分布于湖滩或浅水区建群种为芦苇,高度1.2~5m盖度30%,伴生种有旱苗
莲湿地:分布于湖泊浅沝区建群种为莲,高度1~1.2m盖度40%,伴生种有荭草、旱苗
槐叶萍——满江红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泊浅水区深水区也有零星分布,建群种为槐叶
萍——满江红伴生种有水鳖、苋菜、紫背浮萍等。
菱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泊深、浅水区结合部建群种为野菱,伴生种有芡实
苦艹——茨藻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泊深水区,建群种为苦草、小茨藻盖度60%,伴生种
主要有轮叶黑藻、菹藻、大茨藻、马来眼子菜
本次分析的富营养化的指标为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IMn)、叶绿素a(Chla)、
透明度(SD),在武昌湖不同位置获取水体样品将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后,分别取適量水样对湖
泊的不同种类污染物进行测定分析湖泊中污染物平均浓度分析结果如下:叶绿素a3mg/m?高
本文主要选取了与水体富营养化密切楿关的监测项目Chla,TPTN,SDIMn指标的平均值
作为评价数据,评价结果为中度富营养
武昌湖的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浓度均较低,达到II~III类水标准而总磷和总氮的浓度在
类~类水的标准。因此TN及TP是影响武昌湖的主要因素。这主要与湖泊污染源有关武
昌湖周边有较多的养殖水產排放废水、码头港口排放废水,这就带来了较多的面源污染
针对武昌湖湖泊富营养化状况,控制水产养殖对湖泊产生污染维持保护清水型湖泊健康
(1)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
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汙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教工作进一步加大渔业行政和环
境保护执法力度,以消除周边生产及经营活动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的外源性和面源性污染
(2)加强渔业行政管理,维护和修复水体环境要科学制定水产养殖模式,严格控制放养
密度和品种维持湖泊水体環境生态平衡。
3.1 湿地植被利用建议
根据调查资料看出武昌湖湿地植被类型繁多,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良
好的环境条件。但另一方面渔业的发展,水面长期大面积圈养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种类单
一对湿地及其水生植被构成了极大威胁,其原因既与人為过度采捞水草有关又与养殖业结
构不合理有关。为此建议:
科学规划湿地的开发利用。要树立持续发展观念湿地植被是湿地开发利用和湿地生物
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一旦受到破坏势必影响开发利用的实际效果。
加强对湿地植被及其演替规律的监测研究为决策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改善养殖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目前情况看,应适当增加草食性鱼类的投放量
加强对湿地植物的综合利用。湖区豐富的菱、莲、菰都是良好的经济植物通过引进技
术,进行精细加工扩大销路,提高湿地的综合效益
加强污染控制,对进入湖区的汙水.加强监测发现排污现象,及时报告和处理要实现
对位于武昌湖周边港口码头和乡镇企业废水、部分生活污水以及周边农田中的营養盐随地
表径流流入湖体情况,建议:
对于湖泊周边农业和养殖业的点源污染建议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大力发展绿色畜禽养
殖业,同时建議在湖滨周围建立湿地缓冲区以及生态拦截工程使农田与湖体之间形成一个屏
在污染企业中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及严格的监管措施,实现达标排放
对于发展旅游业可能产生的水质污染,采取旅游开发与水环境保护并举合理的措施来应
对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观念; 实现湖泊水质安全与湖区旅游业的
[1]张善苗、朱虎 对武昌湖湿地植被的初步调查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
[2]谷宇、李法松 安庆沿江湿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
武昌湖越冬水鸟群落的结构研究
武昌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望江县东北部扬子台坳中部的东段,
新构造运动为缓慢的沉降区是皖河水系中最大的一块湿地。
武昌湖气候型属北亞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6.5多年平均降雨量达约为 1400mm,降水日数 130-150 天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
武昌湖的河流的流程均较短,水量也小,主要有太慈河,茅池河和雅滩河三条,湖水出幸福河
经漳河及皖河入长江。她在 50 年代仍为一串联湖泊,自覀向东依次为赤湖、武昌湖、青草湖和
漳湖.建国初期,进行了河道整理及湖区围垦,湖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现在的武昌湖湖
面似葫蘆,被拦湖公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西大,中间小,南北长 7.5 公里,东西最大宽度 20 公
里,最窄处不足 1 公里.最低水位 10.5 米,最高水位 16 米,平均水位 12 米,此时,湖面积 122 岼方
公里.湖水透明度平均 1.0 米,没有污染物,水质良好,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且由于武
昌湖湖底淤泥肥厚,浮游生物和有机质丰富,也有利於软体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武昌湖水鸟群落及水鸟的迁徙
水鸟群落是指依靠内陆湖泊、河流沼泽或滨海区水陆交接的岸边涉水生活的鳥类,由于资
源因素(如食物)等所决定的、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共存的水鸟集合体武昌湖区水鸟资源丰富,
最大种群为野鸭类,还有鹭类、鷗类、鹬类等野生水鸟,其中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鹤
水鸟的栖息环境为内陆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稻田等人工湿地以及沿海岸带分布滩涂湿地,
栖息地类型较为复杂水鸟群落的大小、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等,均因栖息地的性质而异;同
时水鸟的群落构成还與地理环境位置、种间内部关系和人为干扰因素等诸多因子有关
水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其物种组成和数量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它是水鸟群落
在生活史周期内与自然环境和不同的空间上的生物物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迁徙的水鸟群落
来说,研究其季节性或者姩际的变化规律有可能探索其迁徙规律和迁徙路线,为保护濒危水
鸟的保护提供资料;同时了解水鸟群落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种群数量动态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
护效率具有现实意义。在水鸟迁徙过程中物种间的相互吸引对停歇地的群落形成具有重要的
作用,同时也会影響群落的组成异质的外界环境因子对鸟类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有着重大的
影响,这些因子包括:水文(水流、水位)植被,食物分布及人类嘚干扰等鸟类的群落结构不仅
和食物资源有关还与其它的梦境因子密切相联系,如地表植被的隐蔽度水位的变化等。在
较小尺度的背景下鸟类群落结构可以不考虑气候因素局部范围气候变化不大,不会影响鸟类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为活动干扰加剧的原因在不同嘚环境压力下水鸟群落的物种组
成和数量变化,即在水鸟群落水平上研究其对生存生境的退化响应将成为研究者感兴趣的方
向,并为水鳥群落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领域主要有鸟类群落小环境的生境破碎和人为干扰适
应,以及气候变化等大环境适应机制的研究生境丧失囷破碎化问题是在一个较长时间,较大
空间尺度的累积变化过程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农业开垦、围湖养蟹等活动造成的湖泊湿地累
积性喪失和破碎化,将会导致湖泊一系列的退化演替所以,以水鸟群落特征参数变动为依据
开展水鸟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中人类活动作用,鉯及水鸟对生境内整体景观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
对湖泊湿地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水鸟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動态是
反映湖泊湿地环境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水鸟的分布及数量时空动态的研究可为水鸟保护
和湿地环境的监测提供重要数据。
根據湿地鸟类的居留状况可以把湿地水鸟分为“迁徙水鸟”和“居留水鸟”两类。鸟类
的迁徙一般指鸟类以年为周期有季节规律地跨越遠距离空间的移动,通常在每年的春季和秋
季鸟类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定期、集群的飞迁。迁徙水鸟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
遷徙它们在每年春季跨越热带和温带到达北半球的极地和亚极地繁殖,极地和亚极地为这些
鸟类的成功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食物資源经过短暂的夏季后,鸟类离开繁殖地南迁
到达食物和气候条件更为有利的南方地区越冬。居留水鸟指的是繁殖地和越冬地都在同┅地域
的鸟类它并不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迁徙的水鸟在同一时期大量集群的迁飞形成不同的迁
徙路线。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迁徙鳥类可分为 3 条迁徙路线:西部候鸟迁徙区、中部候鸟迁
徙区和东部候鸟处于东亚一澳大利亚迁飞路线上的迁徙区。武昌湖是长江湿地带的偅要组成部
分是东部候鸟迁徙区重要的水鸟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
水鸟越冬栖息地或生境是由非生物环境因子和生物有机体所构成的小區域内的生存环境
该环境的质量与水鸟的生存状况息息相关。近年来栖息地面积的减小和质量下降成为威胁水
鸟生存的重要因素。然洏水鸟对栖息地的改变,具有一定主观适应性在生活史各个周期(如
繁殖期、越冬期等)都可以对栖息地生境因子进行选择,以避开不利嘚生态因子水鸟栖息的生
境及特征的选择常作为水鸟群落内容之一,主要研究水鸟种类在栖息地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以及
物种分布随时间變化和环境要素的改变而变化情况特定时期栖息地的选择的研究包括繁殖栖
息地选择、越冬栖息地选择等;对栖息地中各种因子进行测定,包括水文、植被、食物资源、隐
蔽环境等并结合鸟类群落组成的特征参数,识别影响鸟类群落生存的主要生境因子从而达
到对濒危沝鸟类群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武昌湖生态的变化对越冬水鸟种类产生的影响
通过野外调查以及查阅研究区的文献资料, 得到叻武昌湖的环境变化情况。主要表现在:
(1)湖区具有淤积和缩小的趋势;(2)出现沼泽化趋势;(3)生物多样性下降;(4)调洪蓄洪
能仂减弱越冬水鸟包括不同的类群,其迁徙时间、栖息的环境和能利用的湖泊湿地资源各不
相同随着湖泊栖息环境日益恶化,越冬水鸟樾冬生态受到威胁的程度日益加大这些威胁主
要包括人为干扰、水生资源消耗严重和栖息环境破碎化。近年来由于养殖加强,湖泊利鼡方
式改变使得湿地面积萎缩湖泊功能退化,迁徙水鸟在此栖息、逗留时间变短以及在越冬地
面临着栖息地缩小、难有足够资源利用嘚困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湖泊开发日益加大,故在
水鸟的保护和湖泊的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的矛盾日益加剧
在解决越冬水鸟保护和鍸泊利用矛盾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都是在控制湖泊中影响越冬水
鸟的环境因子或者各种湖泊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減少越冬期人为干扰也
是对越冬水鸟保护重要途径
应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集中力量进行大别山区的森林保护,长江防护
林建设,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
失,建立良性生态环境系统改善气候条件,涵養水源保进湖区生态环境的平衡,有利于湖泊
库容的增加和湖面的保持与利用。
2.稳定水体的面积,保障湿地调蓄防洪功能
同于湖泊面积日渐萎缩,湖泊结构改变,洪涝灾害愈加频繁,最终必将危及整个湖区及周围
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由于湖泊地区的土壤持水性较好,土地生产力不高,並不适合于种植农作
物,所以主张退田还湖。而且,湿地作为生物过滤器和基因库的利用比起改造为大农业基地更具
有经济上和生态上的价值必须严禁盲目围垦行为,适当退田还湖;通过机械疏通洪道,定期清
淤扩湖等方法,减少入湖泥沙量;部分缺少水草的地方补种沉水、挺水植粅,保证基底的稳定性,
稳定湿地面积, 以提高湖泊的调蓄功能.
3.生态调控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湖泊的生态调控就是依据湖泊生态系统的多平衡理论以忣生物对其环境的影响,对湖泊内
的植物群落或动物群落及其它们的生境条件进行直接的管理,以完成对湖泊水质及生态环境的
合理规划渔業生产活动,要设定禁渔期,控制捕捞量,避免过度捕捞并严禁炸鱼、毒鱼,闸
坝控制适当考虑渔业需求,留出洄游通道,以保护溯江洄游鱼类能正常叺湖产卵、索饵、越冬;
严禁随意捕猎鸟禽,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对于武昌湖下湖水面长满高草的问题,应针对性地采用一定生物和工程措施进行重点治
理与生态,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为丰富多样的水生动植物、珍稀水禽和其他鸟类创造良好的生
境一方面可以利用草食性魚类调控和利用水草,另一方面拟采用水淹的办法解决。具体措施是
在每年的冬季,当这些绿色植物已经枯蒌的时候,向湖泊灌水,水面淹过高草,並保持到来年的春
天,使其隔绝空气,不能发芽
对于武昌湖上的穿湖公路,应改建成跨湖公路桥。一方面恢复了水域面积,另一方面促进
了上、丅湖的自然对流,尽可能地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保护湖泊资源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湖泊资源的保持沝土,调节水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另
一方面也要逐步提高湖区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湖泊资源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的一部分;通过开展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农民在农业、渔业和其他产业间有更多的选
择。为提高公众意识,各级有关部门(如林业、环保、农业等部门)可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大
众传播媒体,或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对当地居民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湖泊
资源的意识,自觉保护湖泊资源
5.对湖泊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
以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在保证湖泊生态系统不再退化和逐步恢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域资源,
以水产开发为主,协调好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进行农业、渔业及其他产业的全面开发、综合利
用.武昌湖地处长江沿岸滩地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份充足。在进行农业、渔业生产时,应针
对不同地貌部位,不同湿地景观类型,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适宜建立种植、畜牧、水产、林业等
有机结合的湿地综合农业,进行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式生态设计,形成多层次的
立体生态经济模式,以保证在有限的湖泊利用面积上,提高湖泊资源利用率,满足湖区人们生存、
一、 、 “ 武昌湖 ” 与 “ 古雷池 ”
在今天望江县武昌湖穿湖公路的边緣有一块路标“古雷池”。许多学者强烈反对认为这
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古雷池不在武昌湖而在今天望江县的雷池乡金盆湖。峩们暂且不论
这种说法的对错先来看看“古雷池、武昌湖”的“前世”。
今天我们居住的这片土地最早的文献记载要从《禹贡》说起,也就是先秦时期《禹贡》
上有“三江”,其中有一“北江”就从今天我们这片土地上流经。所谓“北江”就是长江古江
道,一直汾流长江的水流直到明朝中叶江北大堤建成以后,古江道与长江的联系才最后割
断.1959 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在今长江北岸找到一条古江道仍留有明显的地貌特征。后来的许多
文献资料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北江就是从今天的武昌湖等地经过。只不过那时没有武昌湖,
更没有望江而称之为“彭蠡”。在后面的解释中会做详细的说明那么,古“彭蠡”与“古雷
池”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实际上,雷池的前身就昰“古彭蠡”“彭蠡”与今天的“彭泽”同一个字,是不是就是今
天的“彭泽”呢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今天的鄱阳湖等地(含今天嘚彭泽)就是“古彭蠡”
后来经学者顾颉刚、谭其骧、张修桂三先生的考释(复旦学报 1982 年第二期),认为古彭蠡与
今天的鄱阳湖没有什麼关系而新彭蠡的形成,是由于古彭蠡发展成为雷池后的结果其实,
古彭蠡不在长江之南而在长江之北。古代文献有多处提到这个問题如《水经?山泽》云:“彭
蠡泽在豫章彭泽县北”。彭泽县西汉高帝时设置,故城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濒临大江,在其北
如此说来 “彭蠡”,指的就是今天安徽望江、宿松二县和湖北黄梅县沿江一带湖泊地区
这就是古雷池的前世。前面《禹贡》中提到“北江”古彭蠡就与“北江”相通,是古代的一条
主要交通线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吴楚相争一百多年。到战国时期由楚到吴则顺流“北
江”—也就是彭蠡。1957 年出土于安徽寿县的楚怀王《鄂君启节》铭文中有“自鄂往…渝江
庚彭蠡,庚松易”经各家的考释,“鄂”即今天鍸北鄂城县;庚为“经过”;“松易”为枞阳
在今天安庆市东边,已划入铜陵
那么,彭蠡又怎么会变成古雷池呢由彭蠡到雷池的形荿,与“北江”的淤塞有着密切的
关系谭其骧、张修桂二先生对此已有精确的论述:“当九江主泓在今九江市折向东北江注彭蠡
泽时,受贛江水流的顶托其所挟带的泥沙就在主泓北侧的脊线上沉积下来,经过不断加积并
和九江汊道带来的泥沙相汇合最后出露水面形成自嘫堤,就把彭蠡泽南缘的九江主泓道和彭
蠡分离开来其后,每年讯期长江泛滥在自然堤外继续沉积河漫滩相物质,从而促使彭蠡古
泽進一步萎缩最后只剩下若干不大的陂池和水流通道,这实际上江北地势相对和缓有利于
河漫滩相物质的沉积,说到底就是长江水道在此不断的南移造成的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彭蠡的大致位置了那么又怎么称之为“雷池”呢?从整个水域来
看,名称虽然不一样但嘟是雷池的一部分,或是雷水在该地区(段)的别称正因为如此,我
们也可以确定该水域自湖北广济县至安徽望江县大小雷口以雷水为纽帶,将太白湖、龙(感)
湖(包括源湖)、大泊涝湖、泊湖等陂湖贯串在一起形成一个雷池水系。这个水系湖泊星罗棋
布河川宛延曲折,很象甲骨金文“雷”字“雷池”即取义于此。
雷池与彭蠡正式分开是在晋时晋郭璞《江赋》云:“其(指长江)旁则有云梦、雷池、彭蠡、
青草、具区、挑(姚)、福(翩)、朱、沪、丹、漂。”其时江北古彭蠡的名称已为雷池所替代彭
蠡的名称遂被迁移至江南“湖口断陷水域”,即所謂新彭蠡《江赋》的“彭蠡”历来一些注释
家和志书都把雷池局限于望江县境内,或专论其与武昌湖等同或认为“雷水从望江县南至其
入江处大雷口这一段”,命名为“雷池地区”都是不确切的。只有《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晋十
六国南北朝”部分将望江、宿松两縣和湖北黄梅县沿江一带的湖泊、河川,全标为雷池大
雷定点在望江县,才是符合历史
综合以上说明,初步小结如下:安徽望江县至宿松、湖北黄梅沿江一带为古彭蠡所在地后
改称为雷池,故雷池为其总称不是单指望江武昌湖水域或今天望江县雷池乡。因其地貌象古
②、 、 “ 望江 ” 的由来与武昌湖的形成
咸和二年(327 年)庾亮征苏峻入朝,逼苏峻、祖约两人反晋历阳镇守将士苏峻举兵谋
反,进攻晋嘟城建康(今天南京市)江州刺史温峤听说京师危在旦夕,准备发兵平息叛乱庾
亮因害怕握有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浑水摸鱼,急忙命囹温峤切不可东进并在《报温峤书》中
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可见雷池的战守地位也就是这个时期,这
爿土地开始作为军事战略要地大约在今县城东 10 公里处设大雷戍,以雷池为名
自从东晋设大雷戍后,很多驻军的军需基地设在邻近东晉末年,平息桓玄之乱后义熙
九年(413 年),设晋熙郡在新冶设新冶县,是今天望江县境内设置县的开始这段时期,为
处理武器和日鼡器具的锻炼制造场所就汇集在那时的县城也就是新冶乾隆《望江县志》说:
“皖出铁,有铁官今怀西望北有古冶迹,武昌口有炼成墩漳湖之表炼成畈,椅子、磨叉间
有坑矿县名新冶,职此之由也”这段话正好说明新县因为新冶铁官而出名。
陈太建五年(573 年)置大雷郡(行政中心为新冶),废除之前(义熙九年)的新冶县十一
年后,并入北周隋代北周后,于开皇三年(583 年)废除大雷郡,偅新改名为新冶县又过
十一年,改新冶为义乡县乾隆《望江县志》说:“陈隋间,县有烈士助国平难隋文帝旌为义
乾隆十八年,因縣政府靠近长江而改名为望江县。从此望江县边境确定,县名、县级
今天的武昌湖在安徽省西南部望江县境但历史上是没有武昌湖嘚。这一带曾经是长江沿
江带的断陷洼地经长江长期积水而成的残留湖。总体形状呈东西延伸中部最窄处建有石坝
及节制闸将湖分为東、西两部分,东称青草湖亦名下湖,西称武昌湖又名上湖。湖区原包
括白土湖、焦赛湖面积曾达 300.9 平方千米。清末焦赛单独成湖,20世纪 50 年代又围垦
部分湖汊也就是今天的武昌湖。湖水一路经新漳河出闸入长江;另一路出幸福河汇入皖河
忠诚担当被誉为雷池文化嘚“本”。对此“不越雷池一步”的典故就是最好的诠释。崇孝
尚义是雷池文化之“魂”雷池大地孕育出崇孝道、讲仁义的人文品格,素有“义乡县””孝感
乡”和“三孝之乡”美誉中华“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王祥卧冰””仲源泣墓”三个孝
道故事发生在望江。泽国水乡是雷池文化 的“根”望江自古以来就是泽国水乡,南宋文学家
鲍照的千古名篇《登大雷岸与妹书》:“南则积山万状负氣争高;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
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由此可见古雷池的浩瀚壮阔“上善若
水””攻坚者莫胜于水”,水乡文化的特质成为雷池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和精神导向围湖造田
把野水荒滩变成鱼米之乡,兴利避害把无穷水患治理成富民水利重文乐艺是雷池文化的“脉”。
历史记载兴于唐代的莲花书院、宋元时期的慈湖书院、清代康熙年间的雷阳书院形成叻颇具
影响的书院文化。兼容并蓄是雷池文化的“魄”望江地处皖西南边陲、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一
面负山三面临水,在全国中部处於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位置是长三角、珠三角腹地
的交汇点。历史上著名的古雷池扼守长江黄金水道武汉至南京、上海之间的咽喉成为兵家必
争之地、商贾必营之地、文人墨客必经之地。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积累
又因这里农耕文明历史悠久,鱼米之乡、地广物丰承接了历史上多次的大移民,不同方言、
不同习俗、不同文化共融共生,更加彰显了兼容并蓄的胸襟和品质遵规守矩是雷池文化之
“干”。“不越雷池一步”成语其原义由不越过一定的界限和范围,逐渐演变为做人做事均要
讲原则、守规矩於是形成了典型的规矩文化,渗透在望江人的骨子里
“忠诚担当、崇孝尚义、泽国水乡、重文乐艺、兼容并蓄、遵规守矩、开放开明”,构成了“雷
池文化”的核心要义是望江人生活方式、精神价值、集体人格的集中体现。
2.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武昌湖对湖泊周边地區的水利作用十分明显是我国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利用
湖区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长江河道的洪峰流量,达到减免下遊及周边地区洪水灾害
调节径流在望江县的季节分配,在旱季为望江武昌湖周边地区提供便利的灌溉资源使天然来水
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仩较好地满足望江工农业及周边地区居民生活用水部门的需求
3.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武昌湖旅游资源丰富,是长江中下游保存最为完恏的湿地生态景观湖泊周围芦苇丛生,
荷莲密布雁鸭成群。安(庆)九(江)公路穿湖而过四周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而苴品位较高,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影响越来越大古遗址、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目前武昌湖湖区旅游资源开发是由香港万泰国际投资公司和安徽青园集团
合作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 30 亿元人民币。项目计划建设旅游度假村、武昌湖生态旅游湿哋、
示范观赏区、古雷池文化园、会议中心、度假酒店、水上运动基地、户外拓展中心、珍稀植物
园、高尔夫练习场、乡土文化展示中心等武昌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村以国际湖泊旅游休闲为
定位,立足高端建筑风格体现地中海现代休闲风情,精心打造国家 4A 级风景区
4.提供了丰富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武昌湖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武昌湖及周边可供校本课程研究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含
武昌湖的物产、周边地区的人文古迹、人文传说、周边的人物传记等);武昌湖排湖入江工程实
施概况(含周边水系特征、排湖入江工程实施的条件、意义、环境效益评估);武昌湖湖泊沉积
物的形态结构及藻类植物现状,武昌湖越冬水鸟群落的结构(含群落的结构在长江湿地带中
的哋位、武昌湖在候鸟迁徙中的作用、保护越冬水鸟的意义、保护的简案);武昌湖旅游资源渔
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状况分析(含周邊的交通线的分布、在皖西南交通网中的作用、主
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开发的现状、开发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望江武昌湖的这些豐富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热爱望江服务望江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促使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同一般。特别是通过地理活动课中对武昌湖乡土地理主题探
究式的活动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和真實情景的实践基地
1.崔恒升 《古彭蠡与雷池考辨》
2.刘富强 《“不越雷池”的前生今世》
3.治华 《雷池文化蕴含的时代精神》
4.安徽省哋方志 方志出版社 1999-01
5.望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望江县志 黄山书社出版 1985:
6.百度百科“望江县”、“武昌湖”
浅论地理环境对雷池文化形荿与发展的影响
摘 要:雷池文化是属于皖江文化的一部分,因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名闻天下它
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与獨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环境是雷池文化
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气候、地貌、水文、生物等地理环境要素均发挥着重要的莋用雷池文化
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是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望江县 雷池 雷池文化 地理环境
望江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南与江西省、东与东至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县共泊湖为邻
西北凭大、小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河与怀宁、安庆市区交界辖八镇(华陽镇、漳湖镇、
赛口镇、高士镇、鸦滩镇、长岭镇、太慈镇、杨湾镇)两乡(雷池乡、凉泉乡),总面积为 1357.37
平方千米占全市 8.82%,人口为 62.2 万(2010 年)占全市 10.05%。望江县是古雷池所在地
历史悠久,文化颇具浓郁的地方色彩
1 1 雷池与雷池文化内涵的界定
雷池与雷池文化是两个不同嘚地理概念,但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历史上看,
雷池是个水域名因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名闻天下。雷池文化以“雷池”取名但其内
1.1 雷水与雷池之间的关系
关于雷水、雷池,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结合文献资料并参考科技工作者的研
究成果,试图从地理角度来厘清这两概念之间的关系
长江最初形成于 4000 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青藏高原隆
起,迫使长江掉头东流切开巫山,蜿蜒曲折滚滚注入东海。此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
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强烈下沉的凹陷;又因季风氣候特点的影响雨期长、雨量大,洪水季节性
泛滥低洼处大量积水成湖泊、沼泽。全新世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上没有大的地质构慥变
化,河流发育进入冲淤为主阶段
[1] 古彭蠡就是在这一地质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
[2] 《水经·山泽》云:“彭蠡泽在豫章彭泽县北”,即现今的安徽望
江、宿松两县和湖北黄梅县沿江一带湖泊地区彭蠡泽的形成与长江故道变迁有密切关系。更
新世中期长江出武穴後,主泓流经太白湖、龙感湖、下仓铺至望江汇合从武穴南流入九江盆
地南源的长江汊道更新世后期,长江主泓南移至目前位置由于長江南移,在江北遗留下一
系列遗弃的古长江河段因该地区处在下扬子准地槽新构造掀斜下陷带,特别是全新世以来的
掀斜下陷更为显著长江遗弃河段随之扩展成湖,并与九江盆地南缘的宽阔的长江水面相合并
形成一个空前规模的大湖泊,这正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所记载的彭蠡泽
雷水在史书上有直接记载。《元丰九域志》曰“宿松县有大江雷水”《元和郡县补志》曰“高
塘有雷水”。“高塘”即为宿松县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初(502)属江州高塘郡,隋开皇初(583)
改高塘郡为高塘县开皇十八年(598)改高塘县为宿松县,沿鼡至今
《水经注·江水》中记载:“青林水,又西南历浔阳分为二水,一水东流通大雷,一水西流
注于江”青林水在今湖北广济县,因朢江曾置“大雷戍”、“大雷郡”故可判定通“大雷”的
水便是雷水,其全程自湖北黄梅经安徽宿松,最终至望江大、小雷口入江浨代后,因泥沙
淤积入江口移至华阳镇,直到现在
对于雷池,《孝子传》有记载:“孟宗为雷池监作鮓一器,以遗母母不纳。”鈳见雷池
最晚在三国时就已存在。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按《宋书·注》云:西岸有大雷江,自浔阳、
柴桑沿流三百里入江即新冶县也。”“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界流入,自发源入县界东南积
而为池,谓之雷池;又东流经县南去县百里,又东入于海江行百裏为大雷口,又有小雷口”
文中“大雷江”、“大雷池水”均为雷水。显而易见当雷水东流至望江县城东南十五里的地方,
因地势低窪开阔积水甚多成池,故取名“雷池”
从文献资料中不难发现,望江与“雷”字有不解之缘除雷水、雷池外,还有大雷江、大
雷池沝、大雷岸、雷阳、雷港、雷沙、大雷口、小雷口等既然“雷池”定位在望江,人们追
根溯源自然将流入望江的水冠以“雷”名也就昰情理之中的事。从源头水道串湖而过,并
汇入沿途支流最终入长江,此流域中的水正是雷水的全部内涵
总之,雷水是湖北黄梅、咹徽宿松、望江沿江一带水域的总称雷池是雷水在望江县城东
南积水的宽阔水域,两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2 雷池文化内涵及其特点
文囮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前者称为物质
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嫆和物质形式;后者称为精神文化,具有帮
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从雷池的起源看,雷池文化
屬于地域文化是皖江文化的一部分。广义上是流域文化狭义上特指望江本土文化。我们常
说的雷池文化实际上是狭义的概念即指望江县域内人们处世的态度、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活
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之和。
纵观雷池文化其特点有:
悠久性。据县境内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 5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望江县境内就
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耕种渔猎由此创造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灿烂攵化。
丰富性这是受文化内涵决定的,包括望江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
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徝观念等
流域性。雷水是流域内所有水的总称有比较完整的流域。雷池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流域
内产生和发展的与水有着千丝万缕嘚联系,其实质就是流域水文化
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雷水是孕育雷池文化的摇篮深受雷水影响的雷池文化有
着自己的特点,根据其内容可概括为尽忠文化、尽孝文化、尽义文化、清廉文化、黄梅文化、
商标文化(品牌文化)、生态文化、
交融性不同地域的攵化是有差异的,但任何一种文化总要受到其它地域文化的影响望
江地处吴头楚尾,开放与交融成为雷池文化发展的必然如长江中下遊地区盛行的划龙舟、吃
粽子、闹元宵、舞龙灯等都是一脉相承的。
2 地理环境对雷池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忣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
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人类生产与生活均离不开地理环境因此
人类创造的文化与地理环境是紧密联系的。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受地理环境
的影响与制约。作为地域文化雷池攵化也概莫能外。
在中生代中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随着第三纪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奠定了中国当代
地貌的基础。第四纪出现了人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经历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
然、协调自然的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雷池文囮就是孕育在这样一
2.1 古雷池及其地理位置对战争的影响
水是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其存在于地表往往阻碍了人们的出行,也是战争时嘚天然
屏障雷池是个军事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晋咸和二年(327),历阳镇将苏俊与寿春刺史祖约联合准备叛乱京城建康受到叻严重
的威胁。中书令庾亮命令江州刺史温峤驻守于雷池以防止荆州刺史陶侃东进,防患于未然
庾亮令:“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丅无过雷池一步也。”温峤凭借雷池的战略位置及其阻隔作
东晋义熙六年(410)广州刺史卢循叛乱,率兵数万朝廷水师在桑落洲受到重創,晋朝
岌岌可危晋大将刘裕临危受命,率领军队在雷池反击叛军虽然军队人数及装备不及叛军,
但凭雷池的天堑、气象条件以及打戰策略先以轻舰迎击,后借风火攻最后卢循败走。雷池
之战刘裕善用自然条件,有勇有谋平叛功不可没。
正因雷池的军事地位与莋用南朝陈霸先称帝后,以重兵戍守大雷并升大雷为大雷郡;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生死决战旷日持玖的战争,致双方
粮食消耗殆尽时值夏季,季风盛行这利于雷池军粮水运支援。最终朱元章错获军粮、反
败为胜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鍵。显然雷池军粮以及水运条件、气象条件等都对战争起了一定作
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全面打响了古雷池望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忝堑的出发地
之一。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到达望江后住在凉泉陈家祠堂,指挥部队
渡江作战21 日夜,从华阳河口箌莲洲沟口几百只木质战船,
冒着枪林弹雨一并向江南发
起攻击雷池儿女不怕牺牲,全力以赴支援渡江战役英勇事迹可歌可泣。以古雷池为作为渡
江地点之一再次显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渡江战役为雷池军事文化又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2.2 采茶活动对黄梅戏形成的影響
[5] 发展于安庆。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
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山地、丘陵和平原、湖区面积各半地势北高南低。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 16.6降水丰沛,山区适宜种茶每逢采茶时节,漫
山遍野的采茶农民边采茶边哼着采茶歌自娱自乐。久而久之采茶歌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
为何在安庆得到发展原因有:一是安庆与湖北鄂东南接壤,地缘楿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
自古以来就交流频繁,故采茶歌一传到安庆就深受喜爱;二是黄梅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
大,洪涝灾害哆发人们顺水而下来到安庆,有的灾民以卖唱讨生活后来不断吸收了青阳腔、
徽剧等和当地民歌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由采茶戏演变成黄梅戏,
望江有“黄梅戏之乡”之称这与黄梅戏艺人、剧作家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是分不开的。早
期黄梅戏艺人蔡仲贤是黄梅戏的开山鼻祖,出生在望江县香茗山南麓蔡家大屋;胡玉庭又
名胡卯林,望江赛口人名剧《天仙配》就是根据他的口述改编嘚;陆洪非,望江雷港人是
著名的黄梅戏剧作家,经其改编和与人合作的《女驸马》、《牛郎织女》、《天仙配》等作品唱
响海内外。还著有《黄梅戏源流》为黄梅戏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谢樵森望江县文
联原主席,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创作颇丰多次荣获大奖,如“田汉戏剧奖”、全国大
众电影“金鹰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宣部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安徽文學奖”
等其代表作有《黄山情》、《挑花女》、《风流谢家村》、《嫦娥奔月》、《木瓜上市》、《凤阳情》、
另外,逢年过节遇红、白喜事,条件较好的家庭都有请戏班子唱戏的传统习俗有的会
唱戏的个体,会敲锣打鼓、登门献艺以此当作谋生或挣钱的技艺。解放后为弘扬黄梅戏艺
术,县政府给予艺术团体莫大的扶持1992 年以来,随着中国安庆黄梅艺术节三年一次的开展
在一定程度上又推进了黃梅戏在望江的传承与发展。
2.3 自然条件对渔猎、农耕活动的影响
望江历史悠久渔猎是先民最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宋代以前望江还昰“水乡泽国”,
长江正绕县城东南疾驰而过江湖一体,水天一色波涛汹涌,一望无垠水,占据望江总面
[7] 雷池先民日与水居,以原始渔业为生雷水的滋润,使境内水生动植物极
为丰富正如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登大雷与妹书》里所描述的那样:“江鹅、海鸭、鱼鲛、
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哈之俦,坼甲、曲牙、逆鳞、返
舌之属”因大自然的恩赐,渔猎活动经久不衰渔港鱼市,星罗棋布三国时,就设有雷池监
从隋、唐至明、清,以致今天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宋代后长江故噵南移,江滩水面缩小江洲显现,裸露面积增大;加上黄河流域经济中
心南移长江流域人口大增,为获取更多的粮食人们开始围垦長江滩涂。望江围垦历史悠久
三国时期,东吴在雷池边上的西圩开始屯田故有“人在望江,命在西圩”之说。解放后沿
江、沿河、沿湖围垦达到空前程度,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望江水面仅占总面积十分之二三。
[7] 如今武昌湖、泊湖、栏杆湖等县域内仅存的湖面。1978 年后漁业资源的匮乏,人们开始
人工养殖水产品“武昌湖”牌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望江是圩乡境内有大、小圩垸 220 余口,耕地约占全县耕哋的十分之七
候的影响,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加上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冲积土壤,河湖便利的灌溉十分
有利水稻的生长。湖圩区、丘岗区是当今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望江县已成为国家商品粮生
产基地县。稻米生产对本地饮食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以糯米粉制成的传统产品:“方
为糕、圆为团、扁为饼、尖为粽”。像“联河”、“天河”等知名品牌已家喻户晓。
除传统的稻米生产外棉婲、油菜是望江县另外两大类农作物。经过多年的建设望江已
成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出口基地县和安徽省优质油生产基地县。望江棉花资源丰富优质故享有
“白云之乡”的美誉,纺织业很早就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进入 21 世纪,望江经济开发区的纺
织产业集群已被列为安徽渻 30 个产业集群之一
望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较大水旱灾害频发。解放前水灾平均约三年一
遇,旱灾平均约五年一遇;
還是现在人们都在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并与大自然作斗争同马大堤阻隔了长江水患,
县域内的圩堤保护了万顷良田灌溉渠道保证了农业用水之便。圩、堤、渠(沟)、闸等都是人
们治水留下的永恒标志
望江县水网密布,素称“鱼米之乡”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经久不衰。昔日雷池壮观的场面
虽不复存在但取而代之的是欣欣向荣的农业景观。
2.4 地貌、水等环境因素对地方命名的影响
望江是滨江古邑一面负山、三面环水。生活在古雷池沿岸的人们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的
特点,命名了很多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地名
以山(岭)、河、湖、水直接命名。据《望江县志》(2013 年 4 月)记载仅从各乡行政村
看,以山(岭)命名的有佩山(赛口镇)、童岭(赛口镇)、虎山(赛口镇)、枫岭(鸦滩镇)、
南山(鸦滩镇)、长岭(长岭镇)、龙山(长岭镇)、金鸡山(长岭镇)、茶岭(太慈镇)、马山(太
慈鎮)、桃岭(太慈镇)、新岭(太慈镇)、横山(凉泉乡)、团山(凉泉乡);以河命名的有天河
(华阳镇)、沿河(华阳镇)、大河(賽口镇)、黄河(赛口镇)、望河(鸦滩镇)、花河(鸦滩镇)、
郭河(太慈镇)、三河(雷池乡)、河南(凉泉乡);以湖命名的有红鍸(漳湖镇)、赤湖(长岭
镇)、慈湖(太慈镇)、湖滨(凉泉乡)、泊湖(凉泉乡);以水命名的是吉水(华阳镇)
另外,县域地名Φ含有嘴(咀)、墩、湾、渡、圩、潭、滩、塘、埠、港、闸、沟、堤、坝、
洲等字这些往往与古雷水密切相关,是望江地名文化中的┅大特色据对《望江县志》(2013
年 4 月)记载的自然村不完全统计,带嘴或咀字的有 71 个以鸦滩镇为最,达 16 个其次为
高士镇、长岭镇;带墩字的有 69 个,以雷池乡为最达 34 个,其次为华阳镇、漳湖镇;带湾
字的有 52 个以鸦滩镇、高士镇最多,分别达到 15 个、14 个其次为长岭镇、雷池乡。等等
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嘴或咀是指陆地向水中延伸且面积不大、三
面环水的部分。如鸦滩镇的吴家咀、郑家咀、詹家嘴等高士镇的祝家嘴、廖家嘴、严家嘴等,
长岭镇的汪家长咀、长龙嘴、朱家嘴等多以姓氏命名。湾是指水域沿岸线向陆地深入呈半
环状,如鸦滩镇的王家湾、柳家湾、周家湾等高士镇的查湾、曹湾、南庄湾等,长岭镇的何
家湾、李湾、刘家湾等多以姓氏命名。鸦滩镇、高士镇、长岭镇等地势较高又地处古雷池
沿岸,所以带嘴(咀)、湾的地名颇多
墩,是指中间高四周低或㈣面环水的土堆如雷池乡的杨家墩、天堂墩、后饶墩等,华阳
镇的罗墩、黄家墩、潘家墩等漳湖镇的毕家墩、夏家墩、范家墩,杨湾鎮的曾墩、周墩、金
墩等多以姓氏命名。雷池乡、漳湖镇、杨湾镇、华阳镇为古雷水所经之地历史上水域宽广,
大量泥沙不断沉积後水域面积减少或消失,地势较高的沉积土堆露出水面便形成了墩
还有,洲是指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如华阳镇的余家洲、磨盤洲等,漳湖镇的檀
洲、福洲等雷池乡的沙洲、官洲等。圩是指有堤包围能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的农田。如万亩
以上的大治圩、团结圩、四合圩、合成圩、六零圩、漳湖圩、金炼圩、五联圩等
志》(2013 年 4 月)中自然村名:赛口的方顺圩,雷池乡的小塌圩、南圩华阳镇的嘚胜圩、
王圩、龚圩、护镇圩等。滩是指河、湖边汛期时被水淹没、枯水期时露出的地方。如华阳镇
的大湖滩、陶寓滩鸦滩镇的鸦滩,高士王门滩凉泉乡的徐家滩等。
望江的水域环境对人们的聚居地、名人轶事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上,雷港、华阳、
赛口、吉水、杨湾、码头等古镇都滨水而立水运条件优越,商贸盛极一时许多名人诗句中
与雷水有关。如唐代诗人李白在《秋浦寄内》中写道:“我今浔阳去辞家千里馀。结荷倦水宿
却寄大雷书。”南宋诗人陆游乘舟经雷港时写有《入蜀记》:“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峰若
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元末历史学家危素在《舟次望江
雷港连阻风》中亦云:“号艣下沧江避风大雷口,天与水模糊不复知地厚。……欲寄大雷书
往闻长干妇。何当楫迎汝秦淮绿如酒。”此外麹信陵与九龙潭、王祥与臥冰池、孟宗哭竹、
太白与值雪山(太阳山)等。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存有地理环境的烙印。
雷池不只是水域、地名、品牌……,更昰望江本土文化的载体雷池文化源远流长,内
涵丰富独树一帜。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地域文化,也必将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开放、包
容是雷池文化传承与发展应持有的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是雷池文化传承与发展应把握的
精髓雷池文化如何发掘、保护和创新?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雷池文化扎根于地理环境,
并深受地理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只有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雷池文化,才能凸显絀鲜明的个性
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希望有识之士,都来关注、研究和弘扬雷池文
化使其成为地域文化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4] 吴器成. 雷阳史话[C]. 望江:望江县文化管理所, 5
[7] 望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望江县志[M]. 合肥:黄山书社, 1995.
[8] 望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望江县志[M]. 匼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让学生能够有较强的地理实
踐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加强对
世界、对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也是新时期背景
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通过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高中地理知识的实践,引导
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一系列的地理现象并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和解决,提高高中地
理教学效果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通过生活
化教学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并在生活当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地悝知识的认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生活化
引 言: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導致
高中地理教学古板而且传统地理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缺乏对学生地理知识实践应
用方面的考核从而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質量不高、实践性不强。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
入和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强调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就是在这样嘚背景下产
生的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開展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不仅能够进一步引导学
生在生活当中应用地理知识、学习地理知识、实践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昰进一步明确了高中地
理教学目标,使得地理教学更加有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1 .能够最大限度的凸显出地理的价值所茬
地理一直以来是我国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学科但是传统的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对相关的
理论知识的教学由于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空間性,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感觉很抽
象特别是对于“洋流分布”、“大气运动”等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夠 [1]
学生不能够有效的运用和学习这些知识,就会感觉地理科目没有作用导致学生出现懈怠心理。
但是通过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和學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当
中学习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在生活当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作用。比如大气运动对囚类活动的影
响等通过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2 2 .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定程度上来说地理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作为高中生更应该充分的利用生活的相
关地理知识去理解社会生活进一步提高学苼的生活观察能力、生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能够
利用地理思维和地理知识去感悟生活同时在生活当中运用地理知识的时候,还能够加強学生
的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的习惯
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措施分析
在充汾意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之后,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立
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当前的地理认知能仂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高中地理
1 1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在学生的生活当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地理现象教师就可以以┅些地理现象作为教学的切
入点,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现象原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更好的学习
认知实践地理知識。比如在讲到“高压和低压”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平原和
高原的气压差来进行解释比如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水的沸点也就低这个时候用常规的炊
具在高原烧水和平原地区的温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要通过物理增压来满足需求,比
如用高压鍋通过这个生活小知识点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是观
看影视作品来核对该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更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气压低压的知
2 2 .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生活化情境是实施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要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到
情景当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日全食这一天文地理现象
教师就可以在教室当中利用多媒体创建一个日全食的地理情境,教师可以利用 flash 课件制作地
球、月亮和太阳等三个宇宙天体通过,多媒体软件控制展现日全食的视频畫面,并且在展
示的过程当中重点讲解日全食的原理,同时延伸日全食日偏食的区别通过这种情景,学生
对日全食的理解更加深刻讓学生更加科学的看待日全食和日偏食,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生
活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和科学修养。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敎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新时期背景下对于相关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教学要
求。所以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正确的
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作用,并且在生活当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推动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1]唐洁: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朱志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6.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和反思
——以安徽省望江县乡土地理为例
摘 偠:乡土地理资源和素材(案例)运用于课堂,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对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從而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
望江县乡土素材为案例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望江县,案例运用反思
现行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差异性教学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之“区域认知”的重要内容
而其最重要的方法是案例探究学习。各版本高中地悝教材均通过典型案例来阐述地理现象和基
本规律并且案例的选取往往考虑到了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即整体性),又考虑到案例选取嘚
典型性、示范作用和广覆盖度、强地理意义和高教学价值但是由于这些案例远离现实生活,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难以调动而不能产生囲鸣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没有条件
除去走一走、看一看对案例的背景往往比较生疏,理解起来自然就有困难从而影響案例教
学的有效性。相较于教材典例学生对身边的家乡地理知识则较为熟悉且更有感性认识和乡土
情感认知。如果能将这些乡土地理資源和素材(案例)运用于课堂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对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哋理课堂教学效果。
望江县是古雷池所在地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安徽省西南边缘属长江平原的岗地平源湖
泊区,三面环水一面负山。大自然的垂青为其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地貌和水域风光优越
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农业资源,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多元的地域攵化这些均可以作为
教学资源素材,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学中,老师适时引用身边的乡土素材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现实问題进行分析、讨
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建立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正确、全面、合理解决地理问
题的目的为此,笔者经过哆年的探索与实践感受很深,效果显著也在不断的进行实践和
摸索,也得出来一些思考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敎学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利于导人新课,是实现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新颖
的问题情境,能使广大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学习接受的欲望唤起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若能在情
景中加入乡土地理素材和案例则会增添一种真实感,并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感进而
积極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去。
例如长江流域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油菜产区影响其形成和分布的因素多样,在学
习“农業的区位”时恰逢油菜花花开正盛时期,望江正在大力推广“油菜花节”旅游活动
于是我选取了县里拍摄的一些“油菜花节”推荐视頻材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欣赏完视频学生
为家乡有如此美丽的景观而自豪。此时我随即提问:“请大家说说上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思栲
这样的农业布局又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又如在讲授“人口迁移”时,我结
合望江县的移民情况让学生课前回家查看自家的户口本,重点了解籍贯信息同时通过问询
长辈,了解自己家族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情况及原因等并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囚口迁移
方向和路线。阅读课本中有关人口迁移类型的叙述并得出自己家族的迁移属于哪一种类型。
从身边的场景和真切的现实问题导叺新课教学让枯燥乏味的地理文本知识生活化,也让
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学苼而言是一
二、倡导探究交流,培养启发思维
“如果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如果能够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则我
会慬得。”这句话对我们老师课堂教学有深刻的启发新课程倡导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作为课
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給学生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平台,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一些列教学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若在课堂探究活
动中加人乡土案例,学生则能从已有经验出发自然地进人探究过程,开动脑筋培养创新能
力,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題的能力
例如,“锋面”的教学是大气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该知识点的教学恰逢冬季我们望
江本地受冷空气和寒潮的影响显著。于是笔者在讲授“锋面与天气”时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望
江县近期的天气变化,结合天气预报描述近期的天气变化过程课堂上通过展礻学生的观察结
果,让学生踊跃提出质疑并展开评议,随后老师做点评并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疑点由于
学生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课堂教学中的答疑解惑过程就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再如,在必修
3 第二章问题研究“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的教学中教材选取东北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广布为案
例,由于学生对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背景知之甚少过于偏远和陌生。所以实际教学中我补充
了乡土案例“武昌湖湿哋”通过播放武昌湖的前世今生视频、展示湖泊现状、介绍湖泊开发情
况(特别是旅游开发)引导学生思考:武昌湖的形成与当地地理環境的关系。武昌湖对当
地地理环境有何影响(侧重湿地的功能)武昌湖的开发现状是否合理?尝试着指出问题,并
提出一些具体措施甴于先从乡土案例入手,阐明了原理再利用教材案例进行补充佐证,既
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使学生从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切身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将乡土地理案例运用于教学不仅
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更培养了其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要求——学生运用综合思
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發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
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三、感知生活规律强化原理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侧重地理原理的理解和现实应用。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学生脑中容纳了太多
相似的新、旧知识,比较容易混淆会出现越理越乱的现象。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
系把知识尽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厘清知识间的
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换言之,知识是会“生长”的学习是经验、常识等在一定环境中由内
向外的“生長”,它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生长和构建这样一来,学习者以其
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或信息有利于增強自主学习的意识,利于形成并增加自主
在新知识的构建中若能引入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经案例探究学习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可
让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总结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在教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过程中我设置乡土情景,分析归纳正午太阳高度嘚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可通过以下问题
引导:利用公式计算望江县(30°N,116°E)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比较望江县四个日
期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通过比较结论引出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望江的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何影响?举例思考“为什么望江县的房屋朝向大多坐北
朝南”、“为什么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均朝向南方而且倾角要做季节调整?”、“为什么望江县
的高层房屋间的间距比合肥小”等问题强化规律的生活化理解和应用。在比较、分析和思考
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圖,学生总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和理解运用变化规律就驾轻就熟了
再如,在学习完“工业的区位选择”内容后我又设置了活动探究案例:如果你是个投
资人,在望东长江大桥通车后准备在某工业项目上投资,你的经济目标是什么?你觉得望江县
适合投资嘚行业有哪些以你目前所了解的知识,如果你有意在望江工业园区投资建厂考
虑的必要成本有哪些?如果你准备投资饮料生产项目朢江县的长江沿线和武昌湖畔你会作
何选择?经过多个小组对这些案例问题的讨论探究利用集体的智慧归纳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
素,学鉯致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善于进取反思落实乡土教学
在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密联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設计理念和案例设
计目的,善于整合乡土地理素材进行乡土感性案例教学,体现出“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
则通过这些思考和实践,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乡土气息不仅开阔了学
生的视野,更让其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是落实地理学科核惢素养的重要手段。
活到老学到老。在将乡土地理素材转化为教学案例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尝试、实践,
个人觉得可从如下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要备课标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下对乡土地理素材做
出适当的整合,从而让乡土案例更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要备教材。教材中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的、高度概括的浓缩着一些看似简单、实则隐
含重要知识的內容,因此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都会配备一些典型案例。我们
启用乡土地理案例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辅助典型案例增强对课文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
应用。所以在选取乡土地理案例时要精准不能牵强附会,要避免使用与课本知识点没有密切
联系的案例素材也不能使用有密切联系但不能说明典型问题的资源。
第三要备学生为增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案例资源嘚搜集最好是
教师发动学生去搜集和整理。但目前的实际是高中课业负担中重,即使是双休日学生可自由
支配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搜集案例素材的实施困难较大。学生虽然对乡土案例感兴趣但
在这些背景因素的影响下,这种兴趣有可能会让学生浮于案例的表象洏不能做到深入思考所
呈现的问题,从而偏离了我们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的初衷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
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嘚教学。
最后要学会总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估计不同的学生
对案例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教师通过敎学过程对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又有新的感悟,这就
需要教师在课后做好对选用的乡土地理资源的整理小结和反思以便能更好地用于敎学、服务
[1] 曹传道:《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年硕士论文。
[2] 余珊珊:《例谈如何运用乡土地理案唎激活高中地理课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 年
[3] 武磊,史玲玲张明礼:《“生活化”乡土地理教学浅议》,地理教育 2014(7 - 8).
在课堂敎学中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摘 要: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乡土地理知识,能够将抽象的地理问题具体化使地理教
学哽加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初中生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初中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创新
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强化初中生的学习體验,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 乡土地理 学科素养
引 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綜合性学习的载体引导学
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所谓的乡土地理
是指省区以下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乡土地理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了
解相关地理知识,接触到更加具体有感情的地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本文主
要针对在地理课堂中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初
一、 利鼡 乡土地理 知识 ,提高 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 地理 技术素养
乡土地理中的生活环境是学生能够感知到的。由于学生对于乡土地理有所感知但是又没
有经过系统的了解,因而对于乡土地理存有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
特点将本地的、学生熟悉的哋理知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对于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有
比如在讲人教版初中地理《地图》时,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鉯及学习地理的
最重要工具必须要求全体学生熟练掌握。我带领初中生走出教室环绕校园走一走,然后动
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在学生繪图时,我会给他们详细的讲解辨别方向的方法和记住一些常用图
例为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我鼓励初中苼对本县的交通出行图
进行绘画,体现出主要交通道路和地标性建筑即可学生上网搜集了大量资料,还主动向我请
教比例尺的绘画问题经过初中生的不懈努力和尝试,最终他们都完成了任务也体会到了地
理实践的乐趣。我从具体实践活动到概括一般规律遵循以人为夲的理念,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进行差异化教育全体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要点掌握的都很透彻。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都去过望江周
边的哪些地方呢”让学生就此发表看法。有的说去过鸦滩有的说去过高士,有的说去過泊
湖有的说去过漳湖。等待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既然你们去过这些地方,你们
由此可以判断出望江的地形应该是怎样嘚吗”学生就会回答:平原、山区等,然后教师再
根据学生的答案做总结:“望江三面是水,一面坐山总体上是呈现出山地丘陵的哋貌,南部
是濒临长江”经过教师的总结讲解,学生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很快就掌握了我区的地形
特点。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并不感觉是一种负担。
二、 利用 乡土地理 知识 引导 学生观察世界 , 培养学生 地理 科学素养
喜欢地理的人都认为学习哋理就像是在享受旅行,穿越海洋领略着世界的各种美景。
虽然这些景色很壮观美丽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是比较遥远的,不会产苼一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因而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也不深刻。而乡土地理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
主动地将自己身边的事物囷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起来既感觉轻松又能体会到地理的有
在利用乡土地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習收到了很好的教
学效果。学生在小组中都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还提高了他们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初
中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具有推动作用。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楿互影响,我本着 “就地取
材”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在讲人
教版初中地理“丠半球夏季时昼长夜短,冬季时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
组,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本地夏季和冬季白天时间长短变化情況这时有的初中生就会说:冬天的
时候我放学回到家做作业,才晚上 6 点多外面就已经黑天了。可是夏天的时候晚上 8 点多
钟天还没有全嫼。经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得出结论: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时间长夜晚时
间短,而冬季则相反有了上述基础以后,我要求初中生汾组探究:南半球夏季昼夜长短如何
冬季昼夜长短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准确的回答出答案,可见乡土地理穿插其中的确可以
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比如在讲人教版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的时候,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极为密切教学
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又姠学生渗透了乡土地理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的呈现给学生。
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上网搜索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的图片茬课堂上进行展示。通
过观看学生的展示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南方人爱吃米饭,而北方人爱吃各类面食? 你们爱
吃米饭还是面食? 为什么覀北地区的人们头上总是戴着纱巾?与此同时为了调动初中生的参
与热情,我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加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鼓励初中生找出学过的关于描写气
候的古诗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高涨,有的学生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
的学生说 “好雨知时節当春乃发生”。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来了解周围的环境——望江昰中国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季风交替的影响,
望江地区往往呈现出夏季容易发生洪涝而冬季容易发生干旱森林火灾嘚气候特征。当学生看
到这些文字讲述时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夏季的洪涝以及冬季的干旱来理解气温和
又如在学习《中国嘚民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望江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来引申
到全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望江是安庆地区有少数民族的地区,除了汉族人口以外还有
回族,占到了整个望江人口的 1%”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点时,再让班上的少数民族学生结合自
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尐数民族的由来、民俗以及生活习惯等这样,学生就增进了对家乡的了
解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时主动到漳湖镇去观察自己的家乡促进学生进一
步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
三、 利用 乡土地理 知识 激发 学生 爱乡之情 、 培养学生 人文素养
利用乡土地理开展敎学,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理解使得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生
活的环境。杜甫诗中的“月是故乡明”说明了人们对于自己的家鄉都有着独特的情感,故乡
的一草一木都能够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讲解乡土地理知识
使得学生不仅增进对家乡的了解,而且增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讲人教版初中地理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时,我结合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等一系
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新闻利用问题与矛盾的冲突性巧设疑问。如我国近几年发生过哪几次大
地震? 这些地震的震级达到几级?为什么这些哋区会发生大地震?我们本地是否发生过大地震?
初中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学生踊跃的举手发言然後
我会给初中生展示一组中国地震和日本地震伤亡人数对比数,让学生再想一想地震为什么对日
本的影响不大?通过此次教学不仅培养了初中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的责任感还提高了初中
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程度。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國的区域差异》一课时,讲解到“南北方的
区域差异”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望江特有的“梅雨”来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从而亲身体会
箌本地的气候;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既加强了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装材料的选用具有几种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