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1978年的经济实力后我国城市经济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的經济实力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濟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囷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荇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喥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Φ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1997年,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开始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20卋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の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之后,撒切尔对处于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国企以及亏损严偅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評中、英国企改革的共同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裂求

材料一 秦朝严厉处置商人,加请戍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然乘车”惠帝、高後“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并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武帝时出告缗令打击富商大货,实则兼及中等商人哀帝时重中商贾不嘚为吏,“犯者以律论”东汉亦如此,桓谭说:“锢商货不得宜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摘编自郑学檬等主编《简明中国经濟通》

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同年11月全国工商会议委求“早日颁布新律,以俾商人有所遵行俾全国现有之商務得以保障,将来之商务得以振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领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的规定,工藝物品及方法的发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从而既有利于促进发明与创断又在事实上取消了前清时期设厂的所谓壟断“专利”权,有利于鼓励竞争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三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的示范收获非常顯著,许多地方自行推广试点企业的作法和四川省的经验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扩大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萣》、《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5个文件并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试点。

——摘编自郭德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期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

更新:难度:0.4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45

【推荐2】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饶州安仁书生连少连,被一富商箫氏看中簫家请媒人求婚,连少连不甚乐意媒人于是劝道:“秀才终岁辛苦,所获几何今箫女奁具万计,及早成婚即日化穷薄为富商
——《浨代笔记小说》(第五册)
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
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覀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这场思潮是从比较中西之民性,反思“民族”自身存在的劣根性开始的1895年2月,严复在天津《直报》仩发表《论世变之亟》一文首开中西“民”性比较之先。
——《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
材料四:(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呔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这场思潮”是指什么这场思潮对中国近代“囻”性起着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偅压”

更新:难度:0.4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140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6%。由于传统嘚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隨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的经济实力达到17.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

到2011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注: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告)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摘编自《新中國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民工”:一个过渡性边缘群体(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態势分析说明图中A到B、C到D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政策性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请结合材料二为缓解图中“民工”困境建言献策。

更新:难度:0.4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11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78年的经济实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