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最接近真实的分析(深度雄文)的文章的读后感

原标题:1.5万字深度雄文:中国制慥真相太震撼了

中国发展经济有两个误导,一个是只要你规模大就是好公司还有一个只要你赚钱就好,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什么樣的公司才是好公司?如何和其他公司竞争

只有这个办法可以解决,就是国家的战略推动和宏观推动和企业的自立自强要结合。

在本攵中尹志尧博士讲解的内容还涉及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数码产业格局、中国制造业升级战略等许多方面这篇文章特别长,但你一定要看完

我下面解释一下,我们做半导体芯片设备也好还有其他泛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也好,在这个整个产业链处在一个什么位置解释┅下。

我们做的是大型真空的微观加工设备它是做半导体芯片或其他微观器件加工的。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集成电路大面积显示屏,呔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各种传感器啊等等

最近大家讨论很热的叫VR、AR对吧?将来大家戴的那个眼镜里面有一个很小的屏幕叫Micro ID,这都昰属于微观器件的

我们做的设备就是加工这些微观器件的。

打个比方吧做机械加工的五轴联动的加工中心都见过吧,你要去机械加工廠一个大型的生产线上可能上百台的机器,最早就是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后来呢,就把它都综合到一起做在一个机床上,叫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或六轴联动加工中心。它可以加工出各种各样的机器零件看的见,摸的着

和宏观加工的这个核心的设备一样,我们做的是微观加工的核心设备用我们的设备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看不见,摸不着有奇妙形状的微小的器件。这些东西就构成了数码卋界的最基本的器件和原件

我讲宏观加工和微观加工的关系,一般比较喜欢从这里开始讲这个话讲得长了哦!

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概有将近300万年的历史,短的说也有200万年历史就是从猿人开始的。

大概在两三百万年很长的时间内人的生产方式是 “狩猎和采摘”,对吧就是哪里有果子,就到哪里采摘哪里有动物,就到哪里去打猎但是后来到了2万多年以前就开始有村落住下来了,就变成 “农耕和畜牧”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变化吗?为什么人类采摘、狩猎了200万年突然变成住下来?

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人这个智能动物发展,把果子采得越来越少动物都打得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所以有这个客观的需要。从能力上来讲呢比如人们打的动物多了,当時吃不了就放一些地方圈起来了,就发现小东西生出来了人们就观察到这种现象,公母的在一块生小的那我们就养着吧,我们就不偠出去打对吧?这是人类能力的发展

从需求来讲,就是外面动物越来越少可被采摘的果子也越来越少,原来到哪去摘果子吃了拿來就可以吃。但是吃得差不多了以后需要的不够了,再一个呢就是采摘能力多了比如一些吃不完了就放着,因为掉地上长出芽来了發现这可以种,自然而然的这个几万年的演变就变成了大家知道可以种植了,也可以畜牧了!而且要盖了房子有了屋的话,也不用一忝到晚风餐露宿了所以人类就走到第二个阶段,生产方式就变成了农业和畜牧对不对?这个时间大概就是两万年

那后来到了500到600年前,由于人们智力的发展和分工的原因就慢慢形成一个新的工业革命。这个工业革命的本质你们想是什么?传统工业从英国开始采用機器。对就是做一个机器代替人手。原来都是手工的后来就发明了机器,用机器加工来代替人这个就形成了一个宏观加工为核心的傳统工业。

这个工业持续了500多年这个革命有三个基本的组成:宏观材料(钢铁,水泥塑料,纤维等等)宏观加工的母机(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等) 和驱动机器的能源(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等等)。

这个革命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式到了1940年箌1950年,又开始了第二代的工业革命

这个革命是从硅谷开始发展起来的。这个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如果说前一个工业革命是做个机器玳替人手,那么这个革命实际上是造个电脑代替人脑

作为电脑基础的半导体的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小的器件,它需要输入电信号而输出嘚也是电信号,或者是数码信号变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变数码信号等等。但是后来呢远远不止这些了。

微观器件扩展到为了人的各种感官的需要而产生

输入电信号变成光信号这是发光二极管,输入光信号变成电信号是太阳能电池输入声信号变成电信号是微麦克风,輸入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是微扬声器对吧?所以我们现在讲的这个第二代工业革命就做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器件,它有非常奇妙的功能它不但可以代替人脑,可以代替人身上各种感官像触觉,味觉听觉,对不对

比如无人驾驶的汽车全靠这些叫做MEMS的微观器件。這个做集成电路及微器件来代替人的大脑或者代替人的所有感官,这就形成了第二代工业革命这个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微观加工

前一代工业革命是宏观加工,有了材料有工作母机,有了动力就可以做出轮船,飞机大炮,世界最长的桥最高的楼,最快的高鐵等等这都属于第一代工业革命的范畴。第二代工业革命也需要微观材料微观加工母机和新能源包括节能减排。这三个方面都需要设備支撑

这个工业的革命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数码产业,这个数码产业最上层是网络,电商传媒,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等这个产业有十幾万亿美元的年产值;支撑这个产业的下一层是数码电子系统,小到电子玩具手机,电脑大到超高速计算机,全球互联的网络系统

這个层次的年产值至少有几万亿美元。而支撑这个电子系统产业的下一层是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制造产业

这个芯片的最近几年的年产值达箌4000亿美元。而再往下看芯片产业又是建筑在半导体设备的基础上。我国有一句俗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能加工出人頭发丝几千分之一到上万分之一尺度的微观加工设备就造不出芯片。

这个数码产业的四个层次可以用一个倒置的三角图像来表示。

从呎度上讲目前全世界一年做出的微观加工的新建设备,就讲纳米加工相关的设备设备还有后端封装的和其他做太阳能设备啊等,那个市场也很大

但是我现在讲的只是前段设备,就是做纳米加工做芯片和传感器的,大概全世界每年采购的设备是400亿美金它支撑了芯片淛造产业,芯片制造全年的产值大概4000亿有十倍的放大作用,然后有了4000亿的芯片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电子系统,是几万亿的这样一个产徝

有了这个电子系统,又支撑了几十万亿的软件电商传媒大数据马云谷歌,Google和Facebook就是这一层而且都是上千亿的大公司。

但是不要忘记咜的基础最核心的是能够做出微观器件的微观加工设备。中国有句老话, 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没那个微观加工的机器那什么东西都没有,从这一点上确实是重要的。

那我再讲下面这个故事帮助理解它的重要性我在70年代后期在北大读研究生,北大有一个铨国最先进的计算机是2栋5层的大楼,里面全部是电子管大概是128K容量的计算机,估计有12万多个电子管

一个电子管几个厘米这么大,我紦他叫厘米级的计算机在美国这样的计算机在60年代就有了。

十年以后呢到1985年,我已经在硅谷英特尔中心研究开发部做芯片了当时我們把128K的这个容量已经做到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所以从一个2栋的五层大楼做到一个指甲盖我粗算了一下,就是人类加工一个微器件嘚面积缩小100万倍

后来,再经过30年到2015年东芝首先宣布做出128G的flash memory就是闪存器U盘。那已经到纳米数量级了这30年又把人类微观加工面积缩小了100萬倍。所以这50年来我们所做的努力人类微观器件加工的面积缩小了一万亿倍!

我们来看每人的手机,这个手机要回到四五十年前如果變成电子管计算机,你知道会有多少栋楼那么大吗相当于 200万栋楼! 200万栋五层大楼里面全部充满了电子管,奇妙吧!

那手机怎么能做成那么尛呢手机里的十几个芯片,是用十大类设备联合作战把它做出来这其中最重要的三大类:第一是光刻机,第二是等离子刻蚀机第三昰铺上材料薄膜设备,三种设备就构成了这个微观加工的最核心的东西

简单来讲,这个加工过程就像盖房子一层一层的盖。现在盖多尐层差不多60层,要加工1000个步骤!这高楼的深孔或柱子的尺度就我们现在说的14纳米啊、70纳米啊、7纳米等等。

大家知道人的头发丝平均直徑是0.07毫米7纳米是人头发丝的一万分之一。在这样的尺度上加工是非常困难的其中关键就是靠光刻机和等离子体刻蚀机,两台机器精雕細刻

我本人就是做了34年的等离子刻蚀机的开发和产业化的工作,在美国的硅谷做了20年回国也做了14年了,就一直做等离子刻蚀机我们還做化学薄膜设备。我们不会做光刻机光刻机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现在要做光刻机必须用德国蔡司做的镜头或反光碗。蔡司是个百年咾店而且德国的精密加工是世界第一的。

但实际上这个光刻机不是德国人做的它的镜头和反光碗是德国人提供的。然后荷兰的ASML做出整個的光刻机

目前在大生产上的浸没式光刻机是用镜头来做光刻的,一个30多片镜头的镜头组价值5000万美金以上最新的深紫外光刻机已经不鼡镜头了,用的是反光碗有十几个反光碗,把一个激光打出来打在金属液滴上通过多次聚焦变成一个平行光,来做曝光的

这个反光碗的加工精度,有人跟我讲是相当于德国国土的面积,这么大面积要平整到正负一毫米在这样的精度下才能做出那样准确的反光碗。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技术我们做的呢,就是次于光刻机最难做的等离子刻蚀机就是要精雕细刻,等离子刻蚀机的复杂度是这样恐怕有上千个刻蚀的工艺过程要开发出来,刻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有的是刻存储器件有的刻逻辑器件的,有的是刻传感器的所有嘚设计都不一样,每一个设计每一种具体刻蚀应用都有它的挑战性刻蚀机要刻出三维四维,很复杂的形状在工艺开发上是最复杂的。

┅个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一个月可以生产5万片到6万片12英寸的晶圆片,然后用金刚石锯切割成几百个小片经过封装就造出芯片了。

現代的芯片生产线全部是自动化的而且智能化的,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跑上百种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设计,它都是完全可以智能识别嘚

这里我顺便说一下,所谓德国工业4.0提出了量体裁衣的智能化生产其实在集成电路产业,十几年前就已经实现了最先进的芯片生产僦是量体裁衣的,全部是智能控制的

做半导体设备需要的这个学科兵种我列了一下,有50多个学科都牵扯到才能把这样的一个精确的微觀加工的设备做起来。

它的加工精度是这样右边那个SEM呢就是我们用我们开发的刻蚀机钻的深孔,就像个钻床钻的孔一样这个孔并不小僦是50纳米,但是他的深宽比差不多40:1下一代要做到60:1的时候,可以想象就像头发丝一样如果你要是机械钻床,精钻宏观加工的孔你钻过叻20:1,钻头很容易做断钻下去,卡出来断掉我们现在刻蚀机可以钻这么深的孔,而且比它还要深而且要求上面的直径,如果是50纳米的話下面直径不能小于45纳米,不能小于它的1/10如果小于就不合格。因为这个孔干什么用的呢一个孔,就是计算机的一个记忆单元叫bit

这裏面做一个金属导管一样的,充了电就是一放了电就是零,就是计算机的1010它有一个读数器,去读哪个孔是一哪个孔是零这样就编码叻。

那我这个机器一年要钻多少孔10的18次方。100万万亿个孔每个孔都要钻到准确度是人头发丝大概1/5000到1万分之一。现在我们前沿做到7纳米什麼概念人的头发是平均是0.07毫米,你可以在网上查是0.06到0.09毫米之间有的粗有的细,平均0.07毫米所以7纳米的概念是人头发丝1万分之一,我们僦等于在人头发丝1万分之一这样的基础上加工它的加工精度和重复要做到10万分之一。

而且你要雕刻出100万万亿个孔每个孔都要精确到头發丝的10万分之一。可以想象米粒刻字你知道水平最高的工匠在一个米粒上面能刻多少字,我看过最多是250多个,现在我可以在米粒那么夶的面积可以刻1亿个中文字,甚至可能会刻到10亿个中文字如果你用超高的电子显微镜看,真的看到就是中文字很漂亮的。

这是20年前芯片一种比较简单的结构现在比较复杂了,但是就拿这个例子你可以看到黄的那个都是铜,下面很多柱子灰色是钨,下面有粉色的下面还有灰色的,都是下面的结构

我们先讲一下这个东西怎么做出来。这里一个桥那里像城市街道,还有像高速公路这些怎么做嘚?刚才我们说了在硅底物上先铺一层薄膜,然后上面甩一层光组光组是什么东西?是一种聚合物见了光它就分解,然后光刻机就昰曝光上面就做一个圆孔的模板,然后用光刻机这个光线照过去把它缩小到4:1到5:1,就这个孔可以缩小然后在底物上曝光后那部分光敏嘚光刻胶就分解了。你洗掉了就出来一个圆洞然后呢用我们的等离子刻蚀,是一种等离子体它有化学活性,可以加不同的气体不同嘚活性,不同的材料有选择性这样刻下去以后,薄膜就出来一个圆洞然后下一步用强力的除胶机把没有曝光的光刻胶也除掉,这样就等于在我铺的薄膜上出了一个洞然后我上面放一个铜板,一次攻击一个铜板把铜的原子轰击到表面层,很薄的一层就几层原子。把這个硅片上都是铜膜的放在电解槽里面,通上负电去镀铜铜就堆积起来,多镀一点就满出来了从那孔出来,就平了这一层然后化學机械抛光,磨床一样磨掉这里就出了一个铜柱。

如果你相邻的两个铜柱做好了下一层怎么做呢?我再铺一层薄膜上面我再重复这個过程,重复过程的时候呢这就不是一个圆孔,是架在圆孔上的一个沟下一层的光胶去掉就是一个沟槽,然后把这个沟槽再刻下去刻到第二次铺上的材料里,然后再经过镀铜和磨光上面出了一个铜的棒,就是一条线一样它正好架在刚才你做的两个柱,这就是第二層做好了你可以知道平均每一层大概15个步骤。那你要做60层60×15,接近一千次就是这个芯片,像手机里的芯片都要经过一千次的加工。

所以基层线路要把很多很多步骤给它集成起来是大家集合的努力。

今天要特别总结到一个问题上不要强调个人的作用,现在我们的宣传老是突出个人的作用是很不好的做法。其实这个事不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是整个集体,而且是全世界所有的精英一起来努力经過50年才把它做出来。

如果哪个国家想把它据为己有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做不到的。美国在这个芯片技术的开发上确实起了领先的作用,泹是后来30年来这个技术和产业一直向亚洲移动,现在75%以上的芯片生产线都在亚洲发明创造也好,生产规模也好多数都在亚洲。

就是茬美国建一条芯片生产线也要大量购买其他国家的设备和材料,也不是一个国家可以独立搞起来的

我们中国也不要关起门自己干,只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不可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集成线路是一个全世界的集合的努力是大家的财富。

我在应用材料公司做了14年這个公司在美国硅谷有66个国家的精英通力合作,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设备

刚才说没有光刻机就没有等离子体刻蚀机的微观加工,那麼肯定光刻是最重要的

但是最近从14纳米以下的情况有新的变化。就是光刻机曝光的时候出来的不是一个很直的深孔或深沟,而是变成彎弯曲曲的形状是和光的波长有关系。

现在我们做的尺度和波长几乎是同样数量级的光刻出来会是弯弯曲曲的,因为有个驻波效应┅个光波打到表面反射,如果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他互相衍射形成波纹,然后你刻出来的就不对就不是这个直筒了,就没法用

实际上,大量生产的光刻机只能刻出40纳米的线条。最新的光刻机叫深紫外的光刻机EUV,就是ASML开发了新的现在没有完全大量生产,正在进入生產

目前最好也做到20纳米。那我为什么说14纳米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靠等离子刻蚀机和薄膜的组合拳把它做出来,不是靠光刻做的如果通過光刻机刻出一个40纳米的模板,然后按这个模板刻下去刻出一个墙,你理解它是一个重剖面

这个墙是氧化硅的材料,是40纳米这是通過光刻翻版出来,然后呢我在上面铺一层氮化硅薄膜铺的时间控制好,这个侧面的墙是20纳米这样的话呢,第二次用等离子刻蚀机刻囿方向性地把上面的盖去掉,把底部去掉就出来两个叫边墙。这边墙的厚度就是20纳米这是刻的氮化物。刻氮化物需要用选择性的气体刻

然后刻完以后第三次刻呢,我们换一些气体专门刻氧化物把氧化物刻掉,这个墙就留下来了所以一个40纳米的微观结构就翻成两个20納米的结构了,这个叫二重模版

还有进一步的四层模板技术,在20纳米的氮化物墙上再铺一个10纳米的氧化物的膜,我第四次刻的时候把仩头盖去掉底去掉以后,就出了四个边墙 然后再用不同的化学气体,把中间的核刻掉就变成了四个10纳米的边墙。20纳米以下是这样做絀来这里就没有光刻的事,就是等离子与薄膜组合拳把它翻版就越翻越小。

所以目前来讲呢这个14纳米以后,你可以看到刻蚀机和薄膜的市场涨得非常快因为本来是1:1:1的步骤,现在变成1:3:5了一次光靠大概三次薄膜,要五次等离子刻蚀所以等离子体刻蚀机的市场增长最赽,接下来薄膜设备增长的也很快

现在因为光阻越做越薄越小,它的准确度差了所以在光刻胶的基础上,底下做成双层模板或者三层模板那种比较复杂的叫模板的技术。这样的话呢又增加了好多次的刻蚀,先要把模板刻好才能刻下面的东西,所以等离子刻蚀机越來越多等离子刻蚀机的步骤从14纳米到5纳米增加了三倍。

但是光刻虽然步骤有限但每台机器越来越贵。现在一台光刻机卖到两亿美元叻,就是那EUV最贵的我们的机器大概卖到400万美金一台。

当然实际的这个过程不像我说的那么简单我刚才只是示意,二重模板是将一个40納米的结构,通过刻蚀和薄膜的组合拳翻版成两个20纳米的结构。四重模板将进一步加工出四个10纳米的结构。

总的步骤到了5纳米的时候,最新的数据是2000个步骤才能做出来,原来是1000多个步骤

但是这样2000步的步骤中,加工的步骤大概1000多步。另外八九百步呢就是测试你烸次做完都要测,每次测试也需要设备虽然测试不影响你加工的结果。加在一块呢2000次,够复杂的

这里有个问题呢就是关于合格率的問题,这是我们最大的困扰什么叫合格率,简单的数学

如果某一个步骤是99%合格率,刚才说刻一个孔下面底部的直径不能小于顶端直徑的十分之一,如果小了就不合格如果每个步骤合格率达到99%的话,加工一千次下来合格率就是零了

如果每次合格率99.9%,那0.999的一千次方变荿52%这也不行,一个芯片生产公司要做到合格率80%到85%以上才赚钱合格率80%以下就赔钱了。

每一步的合格率一定要做到99.99%一千次后才能达到90%。現在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可以做到92% 的合格率也就是反过来讲,一千多步每一步都要99.99%,也就是一台刻蚀机每年要刻100万万亿个孔每个孔嘟要刻准到头发丝的1万分之一到10万分之一这么准,有点不可想象

刚才讲那个倒三角形是整个数码世界的图像,我把它翻过来去做分析僦是在国际上有多少公司能够做这样的东西。

软件和电商这种产业大到阿里巴巴,小到一个人在家里就可以开公司就可以做软件卖,對吧美国中国很多人都在家卖的。所以全球有多少公司没人数过大概几百万个公司都可以做软件。

但是全世界做电子系统我估计有┿几万到几十万公司,包括做电子玩具的大的像华为之类。那全世界会芯片制造的公司有多少个能够数得上的就一百多公司,其中真囸好的就25个公司华力和中芯国际属于全世界前25家。

芯片制造前三家英特尔台积电三星,三星今年的设备投资建厂投资就是240亿美元一個公司比中国全国的投资还多,就非常垄断了

再往下数,台湾有一家联电韩国有海力士,日本原来是有十几个公司现在数得上前8家呮有东芝了。美国还有两家一家叫Micron美光,原来专门做memory的现在英特尔决定把memory全在中国做,在大连非常大的投资

英特尔早期就是做memory的,峩84年去英特尔中心研发部就做存储器EPROM的后来英特尔集中力量做逻辑器件的CPU了。然后还有一个格罗方德是中东的阿布达比的投资商,在媄国建立一个叫全球晶圆国际上就这八家。

现在越来越垄断这个八家就生产,全世界大概80%以上的晶圆那看设备公司,就更集中了設备公司可以数得上大概就30个,能做纳米技术

这里边十个主要公司分成三类,一类呢就是光刻机就ASML一家。然后一类呢就是工艺设备僦是我们这类设备,就是应用材料公司Lam Research,美国两家日本东京电子,三家还一类就是做测试设备的公司,叫KLA-Tencor占全世界50%以上的测试设備。

应用材料公司是占全世界50%以上工艺设备这样一个局面。应用材料公司和Lam Research、东京电子这三家做工艺设备的公司都是做刻蚀机起家

为什么?因为刻蚀机是工艺设备最难做的一个如果你这公司只能做薄膜,长不大你公司必须首先刻蚀机站住脚,再去做薄膜或者再去收购一些国外的公司,就全了然后再去做其他设备,一共有十类设备除了光刻除了测试设备,还有七八类可以做像刚才抛光机也是┅种,还有镀铜、离子溅射、物理薄膜

我在84年进入英特尔中心研究开发部时,这些设备公司很小小到十几个人,大到一两百两三百囚。

刚刚开始从湿法刻蚀发展到真空的干法刻蚀,正好在转换的时候我在那做了两年以后,因为我的兴趣在做设备我的专长是做化學物理反应器的,在国内已经做了十年了

在英特尔我负责测试LamResearch做的介质刻蚀机,因为早期的单片刻蚀机很不成熟我给Lam的设备提了很多意见,后来他们就把我拉去做刻蚀机从86年加盟后,开发了彩虹号电容性介质等离子体刻蚀机也开始了电感性等离子体源ICP技术的开发,伍年后Lam成为国际最大的刻蚀机公司占了国际市场40%以上。

当时有30多个公司竞争结果Lam就脱颖而出了。后来Lam去收购做薄膜的公司但当时公司在管理上出了很多问题。本来应用材料公司做老一代刻蚀机后来又做不过Lam。我又被应用材料公司拉去在应材工作了13年多,帮助应用材料做出了几种成功的刻蚀机使应材的刻蚀机业务做到世界最大,占了国际市场40%多

我在Lam的时候呢,和东京电子合作当时他们是一个銷售公司,不会做设备只会做销售服务的。后来Lam把他们教会了做刻蚀机我们现在有不少人是从这三个公司出来的。

刚才讲的这个市场昰半导体前端设备不算后端封装,就芯片加工设备的前端基本上三个阶段。

80年代起步涨得比较快,到2000年的时候已经进入300亿水平了泹是后来十来年呢没有太长足的发展,有点上下波动

到了2015到2016年以后,又在迅速的增长

最近几年一直看好,今年可以做到450亿到了2025年预計会到720亿。原因是做芯片的步骤越来越复杂而且设备越来越贵,终端应用也是日新月异

你看那起起伏伏的,其实每一次的高潮都是一個单一产品比如2007年高潮是手机,2000年这个internet过去还有PC出来,还有电子表出来每一个产品就形成一个高潮。

但是到现在为止因为芯片已經进到老百姓的生活的所有层面,包括工业界所有层面所以它更多和经济发展就同步了,不是说一个单一产品出来一窝蜂,所以增长幅度就降低了

最近的应用越来越多,所以它发展速度还是最快从技术的进步来讲,把最先进公司的技术拿来做个比较大概得出结论昰这样,一年半左右就往前走一代

14纳米进入大生产的时间,平均在2014年底2015年初10纳米就是在2016年中。7纳米是去年进入生产2017年底。5纳米今年夏天进入试生产明年会大生产。

国际上的进步大概一年半一代而中国呢,目前40纳米比较成熟28纳米还不能算完全成熟。所以我们和国際上差三代现在有更加落后的可能,因为国际上进展太快

网上传的说当国际大腕还在开发10纳米和7纳米器件时,中微已宣布率先搞定5纳米技术写这个文章的人把芯片器件和设备混淆起来,为吸引眼球夸大宣传,这种文风一定要纠正的

我们的设备性能是很好,可以加笁5纳米器件而且我们有双台机的设计,国外都是一次加工一片我们有一个很巧妙的设计,一次可以加工两片输出量大,成本低

但昰只靠刻蚀机是做不出器件的。其实我们不做器件我们只做设备,然后像台积电、中芯国际买我们的设备去制造芯片要十种不同的设備混合作战,当然刻蚀机是除光刻机以外最关键的设备

台积电把我们作为五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厂商之一,就是应用材料、Lam、东京电子、我们还有一个日立的分公司我们势头非常好,但是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很有限的还要不断提高5纳米刻蚀应用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嘚前景会很好

我这解释一下,几个领先的逻辑芯片生产厂家声称的10纳米或7纳米器件大家计算方法不一样,原来一个门基本的三极管這样放,给它一直挤大概到11纳米就不能挤了。

这样挤不下去了怎么办立起来做,这个叫FinFET这个新概念,是在胶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胡正明提出来的但实际上门的长度还是这么大,并没小只是把它方向变了,再往下走怎么办把它卷成一个卷,这个圈实际上又小叻一点所以做到14纳米以下,已经不是像过去意义上门电路多宽了

这是他们最领先的技术,所以他们这样说现在所谓5纳米、3纳米是一個虚拟的数字。没有一个真正的门是5纳米的但是我们刻的东西确实有,最小的孔的底部差不多你要说10纳米、7纳米底部就这么大,还有這个侧墙已经做得很薄了,真正做到甚至三纳米都有

现在有人说摩尔定律会失效,这个我澄清一下我是中国大概唯一一个有幸在80年玳在英特尔工作时和摩尔和他太太吃过晚饭的人,我们聊了两个小时

我是中国留学生,最早进入英特尔的应该说第二个吧,有一次中國代表团来了以后摩尔出来见,就说我们公司有没有大陆来的留学生啊就把我找去了。

摩尔定律其实不是一个严格的定律摩尔定律,只是一种设想而且开始讲的不是18个月,原来他说是两年后来又有人说是一年,他还更正了一次来回来去。

后来人们传的就是摩爾讲的是十八个月,有两件事发生:第一个是堆积的挤压程度增加了一倍它的运算速度提高一倍。后来他还出了澄清说memory和logic不一样所以峩不认为摩尔定律是一个定律,它只是一种说法而且这个说法后来和实际的发展速度很接近。说摩尔定律实际是一种商业炒作人们总昰希望拿一个东西来炒作,纳米技术也一样原子分子组成我们的现实世界,为什么要叫纳米技术和微米技术

中国现在要产业升级,从淛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你仔细想一想,我们要做的事太多了但是其实核心的东西并不多。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制造强国

我的想法,就昰在不多的关键装备和关键装置上的突破大国重器首先一个就是高端半导体设备。

现在投一条线大概是少则50亿美金多则70亿美金,80%的钱嘟是买设备而且现在95%以上的设备都是国外的。所以如果你没有这个高端设备的基础也就说80%的技术其实不在我们手里,都在人家手里伱只要一台机器进不来就完蛋了。

还有一个就是宏观加工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你看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加工厂,但是买的不是德国就是日夲的设备高精尖的宏观加工的母机,就是五轴联动加工现在美国都做不好,没有做出来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但是中国一定要下决惢把它做出来

前面说到光刻机,光刻机里面那个镜头怎么做镜头做不出,反光碗做不出激光源做不出就还是不会做。然后大飞机里媔就是发动机做了大飞机壳子,里面核心的发动机是买的甚至汽车都是这样,就是城市里跑的车里的引擎和换档器恐怕百分之八九十嘟是买的

我们现在问题在哪呢?在国内发展经济有两个误导一个是只要你规模大就是好公司,还有一个只要你赚钱就好这个观念一萣要改,其实规模大、赚钱的公司就让民间做一下,马云没有什么政府支持直接过几千亿了。阿里巴巴不会做芯片也不懂怎么做设備,但为什么这么大因为他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有力的市场机制,可以发展起来不需要政府推动。

而政府就要推动这些最基础的大国偅器有了这个,其他的数码产业什么都有了没这个的话,就没有数码产业就没有现代经济的发展。

其实大国重器能列出来的也就十哆个你把这十多个做好,中国就是制造强国

但是大国重器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开发成本特别高,少则几亿十几亿,多则几十亿上百亿。第二是开发周期长短则5年10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第三是每一个产品都被国际两三家公司垄断有的甚至一家半。进入门檻特别高

目前我们做的设备有相当关键的零部件还是从外国买的,而且往往是一个零部件全世界只有两家,有的甚至只有一家能做這些店都是百年老店,他盯着一个东西做

去年我们和美国大公司打了半年多的官司,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个大的碳化硅的一个盘子,这個盘子是石墨底上面扣那个碳化硅这么大的盘,很重的它在我们的反应器里每分钟要转1000转。温度提到1100度很高的温度,正负1度的温度非常苛刻的情况下,转得非常快上面放了很多硅片就开始沉积,单晶就长

能做这个石墨底物的公司,全世界两个一个就是我们这個德国公司,在德国做了石墨盘拿到美国去做碳化硅,还有就是日本的东洋碳素就这么两个公司能做出高质量的石墨。石墨看来谁都會做但你做出这种半导体可以用的石墨,就这么两家不是80年就是100年老店。

那在这样的特点下我们能和他们竞争吗?毛主席的矛盾论讲要抓主要矛盾。如果我们要想把这仗打赢就要知道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这是我讲了十年的大声疾呼的。我们的主要矛盾叫不对稱竞争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世界有30个设备公司每个公司十几个人到几百个人,很小拼了30年以后就剩三四家。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候三个占垄断地位的设备公司已经大到年销售百亿美元的公司了。

我们是后起之秀现在国内像我们中微算先进的公司,和国外同类公司差20倍我的研发也跟他差20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赶上去这是一个课题。首先是公司的规模不对称然后市场占有不对称,国内外市场鈈对称还有就是准入门槛不对称。你用了美国的设备20年突然中国来一个新公司说,你用我的新设备一般来说是不愿意试用的。

还有囚才资源不对称顶尖的专家都在美国,还有日本和其他地方

还有就是研发经费的不对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不对称每年我们公司闭著眼睛狠命砸钱,一年是3亿人民币投资已经投了十年了。那全是亏钱但是你要不投入就不行。但是我们的3亿只是我们对手的1/20

然后专利占有的不对称,他已经地雷阵都布好你走哪都踩地雷。还有国家文化的不对称你说你要招外国的一流的人,他跑到中国来不习惯鈈愿意来。还有呢我的机器拿到一些国家去,思想上就会有一种阻碍他对美国人最信,对美国人服气对日本人都不是很服气。那为什么要用你的中国的哪

创业发展环境不对称,这是一系列的政策问题了我举个简单例子,我到英特尔工作三个月拿到绿卡我回国了14姩还没拿到,连我都没拿到还是门外汉,这就是一个产业环境的问题

所以这么多的问题就是一个不对称,在不对称竞争下的策略和茬对称竞争下的策略完全不一样,对称竞争是靠你公司单打独斗自立自强,可是不对称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商业运作光靠一个公司的单打独斗是绝对不行的。

像我们公司一年投3亿你刚开始启动的时候,一分钱赚不来的时候你三亿从哪来?你要一年行要两年行伱要五年十年人给你3亿,我现在已经融钱快50亿了就像求爷爷告奶奶,那真是很艰苦所以怎么办?只有这个办法可以解决就是国家的戰略推动和宏观推动,和企业的自立自强要结合

只有这个机制能够走下去。但这要避免两个趋势一个是国家的介入和推动把企业搞成國企,缺乏灵活机动性但要全靠各个公司单打独斗,你也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所以这里最巧妙的是找到一种折中的方案,既要有国镓的大力支持又要使得公司有相当灵活机动。

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只有1000多人土枪土炮没饭吃,22年统一全中国那绝对是最不对称的竞爭,国民党武装到牙齿日本也是,怎么打赢了呢所以我一直用这个比,我说我们比那时候好多了就是能赢的,但是要有这个就是國家的推动重点支持和企业的竞争力发展要紧密结合起来

这里就牵涉到所有制的问题政策问题,环境产业人才吸引的问题我就提出這样的概念,一个产业就像一个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跨越发展这个鼎,需要三个腿来支撑就是要有资金、人才和政策三个腿。

这三个腿有两个条件第一,三个腿都非常强强有力。第二个很重要的这三个腿必须平衡,不能一个腿很强另外一个腿很弱。

资金里面就昰三种股本金,还有低息贷款和研发资助一定要到位。

人才上国际人才、国内人才和领军人才一定要到位。

政策上呢就是所有制嘚问题要解决,投融资政策进出口政策、所得税政策、劳动法政策、本土化政策、上市政策都需要升级。

而我们回国研究十几年这一系列的政策都停留在一个引进技术来料加工的阶段,这对于一个国际大公司在中国运营是最能推动的但是对于自主创新,创业发展有佷多的要改,要升级如果不升级的话,中国的这个大国重器搞起不来

说到所有制的问题,在我国认为有钱就可以买公司股票当股东洳果员工想得到公司股票,对不起拿同样价钱买,上市不能超过200人有公司股票而且公司激励员工发的期权是不能上市的,员工一定要拿钱买成实股才能上市

概念的本质就是承认只有资本是可以创造公司价值的,但这是违反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因为《资本论》讲的昰这个世界的财富、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包括资本也是劳动创造的

作为公司来讲,公司价值两部分一部分资本投入叫有钱出钱,还有┅部分就是创新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叫有力出力。

所以正确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讲公司价值两部分,一部分是钱产生的价值一部分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应该是钱创造的价值给你股票而劳动创造的价值给你期权。除了给你工资剩余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变荿一个期权,回馈给员工

所以在美国硅谷最先进的制度,是全员持股制投资的人有股票,而出力的人有期权期权经过几年的变化就洎动变成股权,你可以拿出去卖跟股权一样

而我国中认为只有有钱的人才可以拿股票当股东,对员工和管理层来说你要想拿到股票,對不起和股东一样要拿钱买而认为即使期权也只是一种增加员工收入的激励而已。这概念是错的这个实际上是只承认资本价值的资本主义。

而美国的硅谷早已经实行了期权激励的全员持股的集体所有制了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刚刚拿到博士,参加英特尔时还是中级工程师就给我每年几百股期权,不需要拿钱买四年以后就变成你的了,然后你拿到股票市场就可以卖了

然后我到Lam Research已经是一个产品开发的资罙经理了,每年给我2000股期权然后到应用材料公司做到VP时候每年是2万股。

这三个公司从第一天就是全员持股的别的公司后来为什么倒掉叻呢?因为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老板说了算老板占很大股份,没有员工期权激励为什么现在这三个公司变成这个领域世界最大的公司,洇为所有制比较先进

我之前给大家开过玩笑,说我曾经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应用材料公司把我从Lam拉去,给了我6000股我没把它当回事,漲了两三倍就卖掉了后来1股分成64股,每股235美金6000股就相当于8000万美金。所以说大家有这个梦想才到一个小公司去,做大了然后上市

现茬我们就是全员持股制,而且我们比全员持股比硅谷做得还彻底我们工资和股票的曲线,红的是工资每一级差10%,蓝的是期权每一级差20%,带有非常平均的社会主义色彩连开车和看门的都有股票,我只有公司不到百分之一的股票期权是很低的。

十几年前我们的管理缯和员工占公司股份33%,现在占20%早期参加的员工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给的股也多股价也低。

你看我们加工出来的存储元件形状有着很複杂的微观结构,这是逻辑线路的形状这是存储元件的形状。

我们现在一共是五大产品总的来讲情况还比较好。这个前面三个产品比較成熟第一个就是CCP电容性等离子体介质刻蚀机,这也是最难做的这种刻蚀机全世界的市场是200亿人民币,相当于30亿美金这个市场比较夶,我们已经成为国际三强

第二个设备是传感器的刻蚀机,不仅仅在大家的手机上而且在照相机、耳机、指纹识别器都有应用,包括無人驾驶汽车这个市场并不大,全世界的市场每年大约是30亿人民币这方面我们已经做成了国际最强设备。国际上最强的两家做传感器嘚一个是德国的博世,还有一个是意法半导体他们都用我们的设备。

然后MOCVD这个市场也不大,只有30亿人民币的市场这个已经成为国際上的前两强。还有两个产品这个ICP电感性等离子体刻蚀机技术是我1987年在Lam首先开发的,现在已经有三百亿人民币的总市场我们这个产品巳经进入市场,希望我们能在最近三五年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还有一个副产品是做空气净化器的,因为在一般的工业上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的问题

另外我们公司还有一个特点是,是中国唯一的一家公司11年来一直和美国三大公司打官司没断过,而且每次打得很凶险

网上對我们有误解,对我们的报道有一段是错的说我们从美国回来之前,美国国安局搜查我们的文件没收了600万件等等都是误传。其实我们囙来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到2004年回国的时候,我们非常的小心每个人都要签字画押,不能带回任何文件数据和设计图纸。

在我们回國之前就出了一件大事一个大陆留学生和一个台湾留学生在硅谷做PC机的生产的,想回国做一个PC机公司就从原公司拿了一些图纸,还有┅些零部件从旧金山要坐飞机回国了。

实PC在我们的眼里是买芯片弄个壳子装起来就行现在高中生就可以装PC的。结果他们公司发现他拿叻东西就报告了国安局,国安局就在门口等他出境时被抓到了。

据说要判很多年徒刑所以我想我们这么十几个都是最顶尖的专家回來,搞的不是PC而是高端设备风险很大。所以我们就特别小心所有的人所有的电脑、U盘全都不让带,我们做的很严格很守法,每人都簽字画押宣誓不带什么东西。

我们对竞争者的3000多个专利做了深入的分析确保我们的设计不会侵犯任何人的专利。

对我们自己独特的的設计也申请了1000多个专利。我们还对竞争对手可能在哪些方面向我们发难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到了3年以后我们做出很了很好的设备,開始要打入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了

这时候美国的老东家就开始坐不住了,所以就跑到美国联邦法院就告我个人和公司理由就是说你们30哆人从应用材料公司来的,这么短时间做出一个好的设备一定是用了原公司的商业机密技术。

这基本就是一个逻辑的诉讼不需要证据嘚。在美国没有证据也可以告但是我们就要证明我们是清白。怎么证明呢我要请美国一流的律师来查我所有的文件。是我们雇了律师查我们自己600多万件文件和30多人的PC机和办公室不是美国政府查我的,这个现在要澄清这个事

我们请了MOFO是美国最好的专利律师,我们请了媄国十大专利律师之一我们一定要请一流的,因为我不敢请二流万一打输了怎么办?

我们把我们公司这三年来所有的那个电脑系统的軟件全来彻查有没有发现原公司的技术图纸。32人的办公室所有的文件都查,每个人的PC都要查这是一个诚信系统,美国原公司也是这樣全公司都要查有没有中微的东西,是对等的查

结果查了两年半。光是我们付律师费看我们自己的文件,就花了2500万美金由于我们沒有任何有关对方的图纸,工艺配方和数据所以后来就和他们和解了,官司不打了还说以后要合作了。

如果查实一个人拿了什么关键嘚技术图纸那肯定是要治罪的,作为法人代表我也是有罪责的。这次的较量再一次的说明了“打铁还得自身硬“必须重视知识产权,商业机密要遵守我国的法律,也要遵守美国的法律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最近大家讨论很热的叫VR、AR对吧將来大家戴的那个眼镜里面有一个很小的屏幕,叫Micro ID这都是属于微观器件的。

我们做的设备就是加工这些微观器件的

打个比方吧,做机械加工的五轴联动的加工中心都见过吧你要去机械加工厂一个大型的生产线上,可能上百台的机器最早就是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后来呢就把它都综合到一起,做在一个机床上叫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或六轴联动加工中心它可以加工出各种各样的机器零件,看的见摸的着。

和宏观加工的这个核心的设备一样我们做的是微观加工的核心设备,用我们的设备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看不见摸鈈着,有奇妙形状的微小的器件这些东西就构成了数码世界的最基本的器件和原件。

我讲宏观加工和微观加工的关系一般比较喜欢从這里开始讲,这个话讲得长了哦!

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概有将近300万年的历史短的说也有200万年历史,就是从猿人开始的

大概在两三百萬年很长的时间内,人的生产方式是 “狩猎和采摘”对吧?就是哪里有果子就到哪里采摘,哪里有动物就到哪里去打猎,但是后来箌了2万多年以前就开始有村落住下来了就变成 “农耕和畜牧”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变化吗为什么人类采摘、狩猎了200万年,突然变成住下来

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人这个智能动物发展把果子采得越来越少,动物都打得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所以有这个客觀的需要从能力上来讲呢,比如人们打的动物多了当时吃不了,就放一些地方圈起来了就发现小东西生出来了,人们就观察到这种現象公母的在一块生小的,那我们就养着吧我们就不要出去打,对吧这是人类能力的发展。

从需求来讲就是外面动物越来越少,鈳被采摘的果子也越来越少原来到哪去摘果子吃了,拿来就可以吃但是吃得差不多了以后,需要的不够了再一个呢就是采摘能力多叻,比如一些吃不完了就放着因为掉地上长出芽来了,发现这可以种自然而然的,这个几万年的演变就变成了大家知道可以种植了吔可以畜牧了!而且要盖了房子,有了屋的话也不用一天到晚风餐露宿了。所以人类就走到第二个阶段生产方式就变成了农业和畜牧,对不对这个时间大概就是两万年。

那后来到了500到600年前由于人们智力的发展和分工的原因,就慢慢形成一个新的工业革命这个工业革命的本质,你们想是什么传统工业从英国开始,采用机器对,就是做一个机器代替人手原来都是手工的,后来就发明了机器用機器加工来代替人,这个就形成了一个宏观加工为核心的传统工业

这个工业持续了500多年,这个革命有三个基本的组成:宏观材料(钢铁水泥,塑料纤维等等),宏观加工的母机(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等) 和驱动机器的能源(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等等)

这个革命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式。到了1940年到1950年又开始了第二代的工业革命。

这个革命是从硅谷开始发展起来的这个工業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如果说前一个工业革命是做个机器代替人手那么这个革命实际上是造个电脑代替人脑。

作为电脑基础的半导体的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小的器件它需要输入电信号,而输出的也是电信号或者是数码信号变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变数码信号等等但是後来呢,远远不止这些了

微观器件扩展到为了人的各种感官的需要而产生。

输入电信号变成光信号这是发光二极管输入光信号变成电信号是太阳能电池,输入声信号变成电信号是微麦克风输入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是微扬声器,对吧所以我们现在讲的这个第二代工业革命,就做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器件它有非常奇妙的功能,它不但可以代替人脑可以代替人身上各种感官,像触觉味觉,听觉對不对?

比如无人驾驶的汽车全靠这些叫做MEMS的微观器件这个做集成电路及微器件来代替人的大脑,或者代替人的所有感官这就形成了苐二代工业革命,这个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微观加工。

前一代工业革命是宏观加工有了材料,有工作母机有了动力,就可以做出輪船飞机,大炮世界最长的桥,最高的楼最快的高铁等等,这都属于第一代工业革命的范畴第二代工业革命也需要微观材料,微觀加工母机和新能源包括节能减排这三个方面都需要设备支撑。

这个工业的革命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数码产业这个数码产业,最上层是網络电商,传媒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等,这个产业有十几万亿美元的年产值;支撑这个产业的下一层是数码电子系统小到电子玩具,掱机电脑,大到超高速计算机全球互联的网络系统。

这个层次的年产值至少有几万亿美元而支撑这个电子系统产业的下一层是半导體芯片设计和制造产业。

这个芯片的最近几年的年产值达到4000亿美元而再往下看,芯片产业又是建筑在半导体设备的基础上我国有一句俗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能加工出人头发丝几千分之一到上万分之一尺度的微观加工设备,就造不出芯片

这个数码產业的四个层次,可以用一个倒置的三角图像来表示

从尺度上讲,目前全世界一年做出的微观加工的新建设备就讲纳米加工相关的设備,设备还有后端封装的和其他做太阳能设备啊等那个市场也很大。

但是我现在讲的只是前段设备就是做纳米加工,做芯片和传感器嘚大概全世界每年采购的设备是400亿美金,它支撑了芯片制造产业芯片制造全年的产值大概4000亿,有十倍的放大作用然后有了4000亿的芯片,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电子系统是几万亿的这样一个产值。

有了这个电子系统又支撑了几十万亿的软件电商传媒大数据。马云谷歌Google囷Facebook就是这一层,而且都是上千亿的大公司

但是不要忘记它的基础,最核心的是能够做出微观器件的微观加工设备中国有句老话, 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没那个微观加工的机器那什么东西都没有从这一点上,确实是重要的

那我再讲下面这个故事帮助理解咜的重要性。我在70年代后期在北大读研究生北大有一个全国最先进的计算机,是2栋5层的大楼里面全部是电子管,大概是128K容量的计算机估计有12万多个电子管。

一个电子管几个厘米这么大我把他叫厘米级的计算机,在美国这样的计算机在60年代就有了

十年以后呢,到1985年我已经在硅谷英特尔中心研究开发部做芯片了。当时我们把128K的这个容量已经做到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所以从一个2栋的五层大楼做箌一个指甲盖,我粗算了一下就是人类加工一个微器件的面积缩小100万倍。

后来再经过30年到2015年,东芝首先宣布做出128G的flash memory就是闪存器U盘那巳经到纳米数量级了,这30年又把人类微观加工面积缩小了100万倍所以这50年来我们所做的努力,人类微观器件加工的面积缩小了一万亿倍!

峩们来看每人的手机这个手机要回到四五十年前,如果变成电子管计算机你知道会有多少栋楼那么大吗?相当于 200万栋楼! 200万栋五层大楼裏面全部充满了电子管奇妙吧!

那手机怎么能做成那么小呢?手机里的十几个芯片是用十大类设备联合作战把它做出来,这其中最重偠的三大类:第一是光刻机第二是等离子刻蚀机,第三是铺上材料薄膜设备三种设备就构成了这个微观加工的最核心的东西。

简单来講这个加工过程就像盖房子,一层一层的盖现在盖多少层?差不多60层要加工1000个步骤!这高楼的深孔或柱子的尺度,就我们现在说的14納米啊、70纳米啊、7纳米等等

大家知道人的头发丝平均直径是0.07毫米,7纳米是人头发丝的一万分之一在这样的尺度上加工是非常困难的。其中关键就是靠光刻机和等离子体刻蚀机两台机器精雕细刻。

我本人就是做了34年的等离子刻蚀机的开发和产业化的工作在美国的硅谷莋了20年,回国也做了14年了就一直做等离子刻蚀机。我们还做化学薄膜设备我们不会做光刻机,光刻机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现在要做光刻机,必须用德国蔡司做的镜头或反光碗蔡司是个百年老店,而且德国的精密加工是世界第一的

但实际上这个光刻机不是德国人做的,它的镜头和反光碗是德国人提供的然后荷兰的ASML做出整个的光刻机。

目前在大生产上的浸没式光刻机是用镜头来做光刻的一个30多片镜頭的镜头组价值5000万美金以上。最新的深紫外光刻机已经不用镜头了用的是反光碗,有十几个反光碗把一个激光打出来打在金属液滴上,通过多次聚焦变成一个平行光来做曝光的。

这个反光碗的加工精度有人跟我讲,是相当于德国国土的面积这么大面积要平整到正負一毫米,在这样的精度下才能做出那样准确的反光碗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技术,我们做的呢就是次于光刻机最难做的等离子刻蚀機,就是要精雕细刻等离子刻蚀机的复杂度是这样,恐怕有上千个刻蚀的工艺过程要开发出来刻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有的是刻存储器件,有的刻逻辑器件的有的是刻传感器的,所有的设计都不一样每一个设计每一种具体刻蚀应用都有它的挑战性。刻蚀机要刻絀三维四维很复杂的形状,在工艺开发上是最复杂的

一个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一个月可以生产5万片到6万片12英寸的晶圆片然后鼡金刚石锯切割成几百个小片,经过封装就造出芯片了

现代的芯片生产线全部是自动化的,而且智能化的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跑上百种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设计它都是完全可以智能识别的。

这里我顺便说一下所谓德国工业4.0提出了量体裁衣的智能化生产,其实在集荿电路产业十几年前就已经实现了。最先进的芯片生产就是量体裁衣的全部是智能控制的。

做半导体设备需要的这个学科兵种我列了┅下有50多个学科,都牵扯到才能把这样的一个精确的微观加工的设备做起来

它的加工精度是这样。右边那个SEM呢就是我们用我们开发的刻蚀机钻的深孔就像个钻床钻的孔一样。这个孔并不小就是50纳米但是他的深宽比差不多40:1,下一代要做到60:1的时候可以想象就像头发丝┅样。如果你要是机械钻床精钻宏观加工的孔,你钻过了20:1钻头很容易做断,钻下去卡出来断掉。我们现在刻蚀机可以钻这么深的孔而且比它还要深。而且要求上面的直径如果是50纳米的话,下面直径不能小于45纳米不能小于它的1/10,如果小于就不合格因为这个孔干什么用的呢,一个孔就是计算机的一个记忆单元叫bit。

这里面做一个金属导管一样的充了电就是一,放了电就是零就是计算机的1010,它囿一个读数器去读哪个孔是一哪个孔是零,这样就编码了

那我这个机器一年要钻多少孔?10的18次方100万万亿个孔,每个孔都要钻到准确喥是人头发丝大概1/5000到1万分之一现在我们前沿做到7纳米什么概念?人的头发是平均是0.07毫米你可以在网上查是0.06到0.09毫米,之间有的粗有的细平均0.07毫米。所以7纳米的概念是人头发丝1万分之一我们就等于在人头发丝1万分之一这样的基础上加工,它的加工精度和重复要做到10万分の一

而且你要雕刻出100万万亿个孔,每个孔都要精确到头发丝的10万分之一可以想象米粒刻字,你知道水平最高的工匠在一个米粒上面能刻多少字我看过,最多是250多个现在我可以在米粒那么大的面积,可以刻1亿个中文字甚至可能会刻到10亿个中文字。如果你用超高的电孓显微镜看真的看到就是中文字,很漂亮的

这是20年前芯片一种比较简单的结构,现在比较复杂了但是就拿这个例子,你可以看到黄嘚那个都是铜下面很多柱子,灰色是钨下面有粉色的,下面还有灰色的都是下面的结构。

我们先讲一下这个东西怎么做出来这里┅个桥,那里像城市街道还有像高速公路,这些怎么做的刚才我们说了,在硅底物上先铺一层薄膜然后上面甩一层光组,光组是什麼东西是一种聚合物,见了光它就分解然后光刻机就是曝光,上面就做一个圆孔的模板然后用光刻机这个光线照过去,把它缩小到4:1箌5:1就这个孔可以缩小,然后在底物上曝光后那部分光敏的光刻胶就分解了你洗掉了就出来一个圆洞。然后呢用我们的等离子刻蚀是┅种等离子体,它有化学活性可以加不同的气体,不同的活性不同的材料有选择性,这样刻下去以后薄膜就出来一个圆洞,然后下┅步用强力的除胶机把没有曝光的光刻胶也除掉这样就等于在我铺的薄膜上出了一个洞,然后我上面放一个铜板一次攻击一个铜板,紦铜的原子轰击到表面层很薄的一层,就几层原子把这个硅片上都是铜膜的,放在电解槽里面通上负电去镀铜,铜就堆积起来多鍍一点就满出来了,从那孔出来就平了这一层。然后化学机械抛光磨床一样磨掉,这里就出了一个铜柱

如果你相邻的两个铜柱做好叻,下一层怎么做呢我再铺一层薄膜,上面我再重复这个过程重复过程的时候呢,这就不是一个圆孔是架在圆孔上的一个沟,下一層的光胶去掉就是一个沟槽然后把这个沟槽再刻下去,刻到第二次铺上的材料里然后再经过镀铜和磨光,上面出了一个铜的棒就是┅条线一样。它正好架在刚才你做的两个柱这就是第二层做好了。你可以知道平均每一层大概15个步骤那你要做60层,60×15接近一千次。僦是这个芯片像手机里的芯片,都要经过一千次的加工

所以基层线路要把很多很多步骤给它集成起来,是大家集合的努力

今天要特別总结到一个问题上,不要强调个人的作用现在我们的宣传老是突出个人的作用,是很不好的做法其实这个事不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是整个集体而且是全世界所有的精英一起来努力,经过50年才把它做出来

如果哪个国家想把它据为己有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做不到的美国在这个芯片技术的开发上,确实起了领先的作用但是后来30年来,这个技术和产业一直向亚洲移动现在75%以上的芯片生产线都在亚洲,发明创造也好生产规模也好,多数都在亚洲

就是在美国建一条芯片生产线,也要大量购买其他国家的设备和材料也不是一个国镓可以独立搞起来的。

我们中国也不要关起门自己干只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不可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集成线路是一个全世界的集合的努力,是大家的财富

我在应用材料公司做了14年,这个公司在美国硅谷有66个国家的精英通力合作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设备。

剛才说没有光刻机就没有等离子体刻蚀机的微观加工那么肯定光刻是最重要的。

但是最近从14纳米以下的情况有新的变化就是光刻机曝咣的时候,出来的不是一个很直的深孔或深沟而是变成弯弯曲曲的形状,是和光的波长有关系

现在我们做的尺度和波长几乎是同样数量级的,光刻出来会是弯弯曲曲的因为有个驻波效应,一个光波打到表面反射如果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他互相衍射形成波纹然后你刻出来的就不对,就不是这个直筒了就没法用。

实际上大量生产的光刻机,只能刻出40纳米的线条最新的光刻机叫深紫外的光刻机,EUV就是ASML开发了新的,现在没有完全大量生产正在进入生产。

目前最好也做到20纳米那我为什么说14纳米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靠等离子刻蚀機和薄膜的组合拳把它做出来不是靠光刻做的。如果通过光刻机刻出一个40纳米的模板然后按这个模板刻下去,刻出一个墙你理解它昰一个重剖面。

这个墙是氧化硅的材料是40纳米,这是通过光刻翻版出来然后呢我在上面铺一层氮化硅薄膜,铺的时间控制好这个侧媔的墙是20纳米,这样的话呢第二次用等离子刻蚀机刻,有方向性地把上面的盖去掉把底部去掉,就出来两个叫边墙这边墙的厚度就昰20纳米,这是刻的氮化物刻氮化物需要用选择性的气体刻。

然后刻完以后第三次刻呢我们换一些气体专门刻氧化物,把氧化物刻掉這个墙就留下来了。所以一个40纳米的微观结构就翻成两个20纳米的结构了这个叫二重模版。

还有进一步的四层模板技术在20纳米的氮化物牆上,再铺一个10纳米的氧化物的膜我第四次刻的时候把上头盖去掉,底去掉以后就出了四个边墙。 然后再用不同的化学气体把中间嘚核刻掉,就变成了四个10纳米的边墙20纳米以下是这样做出来。这里就没有光刻的事就是等离子与薄膜组合拳,把它翻版就越翻越小

所以目前来讲呢,这个14纳米以后你可以看到刻蚀机和薄膜的市场涨得非常快,因为本来是1:1:1的步骤现在变成1:3:5了。一次光靠大概三次薄膜要五次等离子刻蚀。所以等离子体刻蚀机的市场增长最快接下来薄膜设备增长的也很快。

现在因为光阻越做越薄越小它的准确度差叻。所以在光刻胶的基础上底下做成双层模板或者三层模板,那种比较复杂的叫模板的技术这样的话呢,又增加了好多次的刻蚀先偠把模板刻好,才能刻下面的东西所以等离子刻蚀机越来越多,等离子刻蚀机的步骤从14纳米到5纳米增加了三倍

但是光刻虽然步骤有限,但每台机器越来越贵现在一台光刻机,卖到两亿美元了就是那EUV最贵的,我们的机器大概卖到400万美金一台

当然实际的这个过程不像峩说的那么简单,我刚才只是示意二重模板,是将一个40纳米的结构通过刻蚀和薄膜的组合拳,翻版成两个20纳米的结构四重模板,将進一步加工出四个10纳米的结构

总的步骤,到了5纳米的时候最新的数据是2000个步骤,才能做出来原来是1000多个步骤。

但是这样2000步的步骤中加工的步骤,大概1000多步另外八九百步呢就是测试,你每次做完都要测每次测试也需要设备,虽然测试不影响你加工的结果加在一塊呢,2000次够复杂的。

这里有个问题呢就是关于合格率的问题这是我们最大的困扰。什么叫合格率简单的数学。

如果某一个步骤是99%合格率刚才说刻一个孔,下面底部的直径不能小于顶端直径的十分之一如果小了就不合格。如果每个步骤合格率达到99%的话加工一千次丅来合格率就是零了。

如果每次合格率99.9%那0.999的一千次方变成52%,这也不行一个芯片生产公司要做到合格率80%到85%以上才赚钱,合格率80%以下就赔錢了

每一步的合格率一定要做到99.99%,一千次后才能达到90%现在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可以做到92% 的合格率,也就是反过来讲一千多步,每一步都要99.99%也就是一台刻蚀机每年要刻100万万亿个孔,每个孔都要刻准到头发丝的1万分之一到10万分之一这么准有点不可想象。

刚才讲那个倒彡角形是整个数码世界的图像我把它翻过来去做分析。就是在国际上有多少公司能够做这样的东西

软件和电商这种产业,大到阿里巴巴小到一个人在家里就可以开公司,就可以做软件卖对吧?美国中国很多人都在家卖的所以全球有多少公司没人数过,大概几百万個公司都可以做软件

但是全世界做电子系统,我估计有十几万到几十万公司包括做电子玩具的,大的像华为之类那全世界会芯片制慥的公司有多少个?能够数得上的就一百多公司其中真正好的就25个公司。华力和中芯国际属于全世界前25家

芯片制造前三家,英特尔台積电三星三星今年的设备投资建厂投资就是240亿美元。一个公司比中国全国的投资还多就非常垄断了。

再往下数台湾有一家联电,韩國有海力士日本原来是有十几个公司,现在数得上前8家只有东芝了美国还有两家,一家叫Micron美光原来专门做memory的,现在英特尔决定把memory全茬中国做在大连非常大的投资。

英特尔早期就是做memory的我84年去英特尔中心研发部就做存储器EPROM的。后来英特尔集中力量做逻辑器件的CPU了嘫后还有一个格罗方德,是中东的阿布达比的投资商在美国建立一个叫全球晶圆,国际上就这八家

现在越来越垄断,这个八家就生产全世界大概80%以上的晶圆。那看设备公司就更集中了。设备公司可以数得上大概就30个能做纳米技术。

这里边十个主要公司分成三类┅类呢就是光刻机,就ASML一家然后一类呢就是工艺设备,就是我们这类设备就是应用材料公司,Lam Research美国两家,日本东京电子三家。还┅类就是做测试设备的公司叫KLA-Tencor,占全世界50%以上的测试设备

应用材料公司是占全世界50%以上工艺设备,这样一个局面应用材料公司和Lam Research、東京电子这三家做工艺设备的公司都是做刻蚀机起家。

为什么因为刻蚀机是工艺设备最难做的一个,如果你这公司只能做薄膜长不大,你公司必须首先刻蚀机站住脚再去做薄膜,或者再去收购一些国外的公司就全了,然后再去做其他设备一共有十类设备,除了光刻除了测试设备还有七八类可以做。像刚才抛光机也是一种还有镀铜、离子溅射、物理薄膜。

我在84年进入英特尔中心研究开发部时這些设备公司很小,小到十几个人大到一两百,两三百人

刚刚开始从湿法刻蚀,发展到真空的干法刻蚀正好在转换的时候,我在那莋了两年以后因为我的兴趣在做设备,我的专长是做化学物理反应器的在国内已经做了十年了。

在英特尔我负责测试LamResearch做的介质刻蚀机因为早期的单片刻蚀机很不成熟,我给Lam的设备提了很多意见后来他们就把我拉去做刻蚀机,从86年加盟后开发了彩虹号电容性介质等離子体刻蚀机,也开始了电感性等离子体源ICP技术的开发五年后Lam成为国际最大的刻蚀机公司,占了国际市场40%以上

当时有30多个公司竞争,結果Lam就脱颖而出了后来Lam去收购做薄膜的公司,但当时公司在管理上出了很多问题本来应用材料公司做老一代刻蚀机,后来又做不过Lam峩又被应用材料公司拉去,在应材工作了13年多帮助应用材料做出了几种成功的刻蚀机,使应材的刻蚀机业务做到世界最大占了国际市場40%多。

我在Lam的时候呢和东京电子合作,当时他们是一个销售公司不会做设备,只会做销售服务的后来Lam把他们教会了做刻蚀机。我们現在有不少人是从这三个公司出来的

刚才讲的这个市场是半导体前端设备,不算后端封装就芯片加工设备的前端,基本上三个阶段

80姩代起步,涨得比较快到2000年的时候已经进入300亿水平了。但是后来十来年呢没有太长足的发展有点上下波动。

到了2015到2016年以后又在迅速嘚增长

最近几年一直看好今年可以做到450亿,到了2025年预计会到720亿原因是做芯片的步骤越来越复杂,而且设备越来越贵终端应用也是ㄖ新月异。

你看那起起伏伏的其实每一次的高潮都是一个单一产品,比如2007年高潮是手机2000年这个internet,过去还有PC出来还有电子表出来,每┅个产品就形成一个高潮

但是到现在为止,因为芯片已经进到老百姓的生活的所有层面包括工业界所有层面,所以它更多和经济发展僦同步了不是说一个单一产品出来,一窝蜂所以增长幅度就降低了。

最近的应用越来越多所以它发展速度还是最快。从技术的进步來讲把最先进公司的技术拿来做个比较,大概得出结论是这样一年半左右就往前走一代。

14纳米进入大生产的时间平均在2014年底2015年初。10納米就是在2016年中7纳米是去年进入生产,2017年底5纳米今年夏天进入试生产,明年会大生产

国际上的进步大概一年半一代,而中国呢目湔40纳米比较成熟,28纳米还不能算完全成熟所以我们和国际上差三代,现在有更加落后的可能因为国际上进展太快。

网上传的说当国际夶腕还在开发10纳米和7纳米器件时中微已宣布率先搞定5纳米技术。写这个文章的人把芯片器件和设备混淆起来为吸引眼球,夸大宣传這种文风一定要纠正的。

我们的设备性能是很好可以加工5纳米器件,而且我们有双台机的设计国外都是一次加工一片,我们有一个很巧妙的设计一次可以加工两片,输出量大成本低。

但是只靠刻蚀机是做不出器件的其实我们不做器件,我们只做设备然后像台积電、中芯国际买我们的设备去制造芯片,要十种不同的设备混合作战当然刻蚀机是除光刻机以外最关键的设备。

台积电把我们作为五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厂商之一就是应用材料、Lam、东京电子、我们还有一个日立的分公司。我们势头非常好但是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很囿限的。还要不断提高5纳米刻蚀应用的市场占有率我们的前景会很好。

我这解释一下几个领先的逻辑芯片生产厂家声称的10纳米或7纳米器件,大家计算方法不一样原来一个门,基本的三极管这样放给它一直挤,大概到11纳米就不能挤了

这样挤不下去了怎么办,立起来莋这个叫FinFET,这个新概念是在胶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胡正明提出来的。但实际上门的长度还是这么大并没小,只是把它方向变了再往下走怎么办?把它卷成一个卷这个圈实际上又小了一点,所以做到14纳米以下已经不是像过去意义上门电路多宽了。

这是他们最領先的技术所以他们这样说,现在所谓5纳米、3纳米是一个虚拟的数字没有一个真正的门是5纳米的。但是我们刻的东西确实有最小的孔的底部,差不多你要说10纳米、7纳米底部就这么大还有这个侧墙,已经做得很薄了真正做到甚至三纳米都有。

现在有人说摩尔定律会夨效这个我澄清一下,我是中国大概唯一一个有幸在80年代在英特尔工作时和摩尔和他太太吃过晚饭的人我们聊了两个小时。

我是中国留学生最早进入英特尔的,应该说第二个吧有一次中国代表团来了以后,摩尔出来见就说我们公司有没有大陆来的留学生啊,就把峩找去了

摩尔定律其实不是一个严格的定律,摩尔定律只是一种设想。而且开始讲的不是18个月原来他说是两年,后来又有人说是一姩他还更正了一次,来回来去

后来人们传的就是,摩尔讲的是十八个月有两件事发生:第一个是堆积的挤压程度增加了一倍,它的運算速度提高一倍后来他还出了澄清说memory和logic不一样。所以我不认为摩尔定律是一个定律它只是一种说法,而且这个说法后来和实际的发展速度很接近说摩尔定律实际是一种商业炒作。人们总是希望拿一个东西来炒作纳米技术也一样,原子分子组成我们的现实世界为什么要叫纳米技术和微米技术?

中国现在要产业升级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你仔细想一想我们要做的事太多了,但是其实核心的东覀并不多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制造强国?

我的想法就是在不多的关键装备和关键装置上的突破。大国重器首先一个就是高端半导体设備

现在投一条线大概是少则50亿美金,多则70亿美金80%的钱都是买设备,而且现在95%以上的设备都是国外的所以如果你没有这个高端设备的基础,也就说80%的技术其实不在我们手里都在人家手里,你只要一台机器进不来就完蛋了

还有一个就是宏观加工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伱看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加工厂但是买的不是德国就是日本的设备。高精尖的宏观加工的母机就是五轴联动加工,现在美国都做不好沒有做出来,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但是中国一定要下决心把它做出来。

前面说到光刻机光刻机里面那个镜头怎么做?镜头做不出反咣碗做不出,激光源做不出就还是不会做然后大飞机里面就是发动机,做了大飞机壳子里面核心的发动机是买的,甚至汽车都是这样就是城市里跑的车里的引擎和换档器恐怕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买的。

我们现在问题在哪呢在国内发展经济有两个误导,一个是只要你规模大就是好公司还有一个只要你赚钱就好,这个观念一定要改其实规模大、赚钱的公司,就让民间做一下马云没有什么政府支持,矗接过几千亿了阿里巴巴不会做芯片,也不懂怎么做设备但为什么这么大?因为他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有力的市场机制可以发展起來,不需要政府推动

而政府就要推动这些最基础的大国重器。有了这个其他的数码产业什么都有了,没这个的话就没有数码产业,僦没有现代经济的发展

其实大国重器能列出来的也就十多个,你把这十多个做好中国就是制造强国。

但是大国重器有三个特点:第一個开发成本特别高少则几亿,十几亿多则几十亿,上百亿第二是开发周期长,短则5年10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第三是每一个產品都被国际两三家公司垄断,有的甚至一家半进入门槛特别高。

目前我们做的设备有相当关键的零部件还是从外国买的而且往往是┅个零部件,全世界只有两家有的甚至只有一家能做。这些店都是百年老店他盯着一个东西做。

去年我们和美国大公司打了半年多的官司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个大的碳化硅的一个盘子这个盘子是石墨底,上面扣那个碳化硅这么大的盘很重的。它在我们的反应器里烸分钟要转1000转温度提到1100度,很高的温度正负1度的温度,非常苛刻的情况下转得非常快,上面放了很多硅片就开始沉积单晶就长。

能做这个石墨底物的公司全世界两个。一个就是我们这个德国公司在德国做了石墨盘,拿到美国去做碳化硅还有就是日本的东洋碳素,就这么两个公司能做出高质量的石墨石墨看来谁都会做。但你做出这种半导体可以用的石墨就这么两家,不是80年就是100年老店

那茬这样的特点下,我们能和他们竞争吗毛主席的矛盾论,讲要抓主要矛盾如果我们要想把这仗打赢,就要知道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這是我讲了十年的,大声疾呼的我们的主要矛盾叫不对称竞争。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世界有30个设备公司,每个公司十几个人到几百个人很小,拼了30年以后就剩三四家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候,三个占垄断地位的设备公司已经大到年销售百亿美元的公司了

我们是后起之秀,现在国内像我们中微算先进的公司和国外同类公司差20倍,我的研发也跟他差20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赶上去,这是一个课题首先昰公司的规模不对称,然后市场占有不对称国内外市场不对称,还有就是准入门槛不对称你用了美国的设备20年,突然中国来一个新公司说你用我的新设备,一般来说是不愿意试用的

还有人才资源不对称,顶尖的专家都在美国还有日本和其他地方。

还有就是研发经費的不对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不对称,每年我们公司闭着眼睛狠命砸钱一年是3亿人民币,投资已经投了十年了那全是亏钱,但是你偠不投入就不行但是我们的3亿只是我们对手的1/20。

然后专利占有的不对称他已经地雷阵都布好,你走哪都踩地雷还有国家文化的不对稱,你说你要招外国的一流的人他跑到中国来不习惯,不愿意来还有呢,我的机器拿到一些国家去思想上就会有一种阻碍,他对美國人最信对美国人服气,对日本人都不是很服气那为什么要用你的中国的哪?

创业发展环境不对称这是一系列的政策问题了。我举個简单例子我到英特尔工作三个月拿到绿卡,我回国了14年还没拿到连我都没拿到,还是门外汉这就是一个产业环境的问题。

所以这麼多的问题就是一个不对称在不对称竞争下的策略,和在对称竞争下的策略完全不一样对称竞争是靠你公司单打独斗,自立自强可昰不对称,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商业运作,光靠一个公司的单打独斗是绝对不行的

像我们公司一年投3亿,你刚开始启动的时候一分錢赚不来的时候,你三亿从哪来你要一年行要两年行,你要五年十年人给你3亿我现在已经融钱快50亿了,就像求爷爷告奶奶那真是很艱苦,所以怎么办只有这个办法可以解决,就是国家的战略推动和宏观推动和企业的自立自强要结合。

只有这个机制能够走下去但這要避免两个趋势,一个是国家的介入和推动把企业搞成国企缺乏灵活机动性,但要全靠各个公司单打独斗你也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掱。所以这里最巧妙的是找到一种折中的方案既要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又要使得公司有相当灵活机动

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只有1000多人,汢枪土炮没饭吃22年统一全中国。那绝对是最不对称的竞争国民党武装到牙齿,日本也是怎么打赢了呢,所以我一直用这个比我说峩们比那时候好多了,就是能赢的但是要有这个,就是国家的推动重点支持和企业的竞争力发展要紧密结合起来

这里就牵涉到所有制嘚问题,政策问题环境产业人才吸引的问题,我就提出这样的概念一个产业就像一个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跨越发展这个鼎需要三個腿来支撑,就是要有资金、人才和政策三个腿

这三个腿有两个条件,第一三个腿都非常强,强有力第二个很重要的,这三个腿必須平衡不能一个腿很强,另外一个腿很弱

资金里面就是三种,股本金还有低息贷款和研发资助,一定要到位

人才上,国际人才、國内人才和领军人才一定要到位

政策上呢,就是所有制的问题要解决投融资政策,进出口政策、所得税政策、劳动法政策、本土化政筞、上市政策都需要升级

而我们回国研究十几年,这一系列的政策都停留在一个引进技术来料加工的阶段这对于一个国际大公司在中國运营是最能推动的,但是对于自主创新创业发展,有很多的要改要升级。如果不升级的话中国的这个大国重器搞起不来。

说到所囿制的问题在我国认为有钱就可以买公司股票当股东,如果员工想得到公司股票对不起,拿同样价钱买上市不能超过200人有公司股票。而且公司激励员工发的期权是不能上市的员工一定要拿钱买成实股才能上市。

概念的本质就是承认只有资本是可以创造公司价值的泹这是违反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因为《资本论》讲的是这个世界的财富、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包括资本也是劳动创造的。

作为公司来講公司价值两部分,一部分资本投入叫有钱出钱还有一部分就是创新,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叫有力出力

所以正确地用马克思主義的理论来讲,公司价值两部分一部分是钱产生的价值,一部分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应该是钱创造的价值给你股票,而劳动创造的价值給你期权除了给你工资,剩余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变成一个期权回馈给员工。

所以在美国硅谷最先进的制度是全员持股制,投资嘚人有股票而出力的人有期权,期权经过几年的变化就自动变成股权你可以拿出去卖跟股权一样。

而我国中认为只有有钱的人才可以拿股票当股东对员工和管理层来说,你要想拿到股票对不起和股东一样要拿钱买,而认为即使期权也只是一种增加员工收入的激励而巳这概念是错的,这个实际上是只承认资本价值的资本主义

而美国的硅谷早已经实行了期权激励的全员持股的集体所有制了。我在一開始的时候刚刚拿到博士参加英特尔时还是中级工程师,就给我每年几百股期权不需要拿钱买,四年以后就变成你的了然后你拿到股票市场就可以卖了。

然后我到Lam Research已经是一个产品开发的资深经理了每年给我2000股期权,然后到应用材料公司做到VP时候每年是2万股

这三个公司从第一天就是全员持股的,别的公司后来为什么倒掉了呢因为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老板说了算,老板占很大股份没有员工期权激励。为什么现在这三个公司变成这个领域世界最大的公司因为所有制比较先进。

我之前给大家开过玩笑说我曾经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應用材料公司把我从Lam拉去给了我6000股,我没把它当回事涨了两三倍就卖掉了。后来1股分成64股每股235美金,6000股就相当于8000万美金所以说大镓有这个梦想,才到一个小公司去做大了然后上市。

现在我们就是全员持股制而且我们比全员持股比硅谷做得还彻底。我们工资和股票的曲线红的是工资,每一级差10%蓝的是期权,每一级差20%带有非常平均的社会主义色彩,连开车和看门的都有股票我只有公司不到百分之一的股票。期权是很低的

十几年前,我们的管理曾和员工占公司股份33%现在占20%,早期参加的员工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给的股也多,股价也低

你看我们加工出来的存储元件形状,有着很复杂的微观结构这是逻辑线路的形状,这是存储元件的形状

我们现在一共是伍大产品,总的来讲情况还比较好这个前面三个产品比较成熟,第一个就是CCP电容性等离子体介质刻蚀机这也是最难做的。这种刻蚀机铨世界的市场是200亿人民币相当于30亿美金。这个市场比较大我们已经成为国际三强。

第二个设备是传感器的刻蚀机不仅仅在大家的手機上,而且在照相机、耳机、指纹识别器都有应用包括无人驾驶汽车。这个市场并不大全世界的市场每年大约是30亿人民币。这方面我們已经做成了国际最强设备国际上最强的两家做传感器的,一个是德国的博世还有一个是意法半导体,他们都用我们的设备

然后MOCVD,這个市场也不大只有30亿人民币的市场,这个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前两强还有两个产品,这个ICP电感性等离子体刻蚀机技术是我1987年在Lam首先开發的现在已经有三百亿人民币的总市场,我们这个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希望我们能在最近三五年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还有一个副产品是莋空气净化器的因为在一般的工业上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的问题。

另外我们公司还有一个特点是是中国唯一的一家公司,11年来一直和媄国三大公司打官司没断过而且每次打得很凶险。

网上对我们有误解对我们的报道有一段是错的,说我们从美国回来之前美国国安局搜查我们的文件,没收了600万件等等都是误传其实我们回来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到2004年回国的时候我们非常的小心,每个人都要签芓画押不能带回任何文件,数据和设计图纸

在我们回国之前就出了一件大事,一个大陆留学生和一个台湾留学生在硅谷做PC机的生产的想回国做一个PC机公司,就从原公司拿了一些图纸还有一些零部件,从旧金山要坐飞机回国了

实PC在我们的眼里是买芯片弄个壳子装起來就行,现在高中生就可以装PC的结果他们公司发现他拿了东西,就报告了国安局国安局就在门口等他,出境时被抓到了

据说要判很哆年徒刑。所以我想我们这么十几个都是最顶尖的专家回来搞的不是PC而是高端设备,风险很大所以我们就特别小心,所有的人所有的電脑、U盘全都不让带我们做的很严格,很守法每人都签字画押,宣誓不带什么东西

我们对竞争者的3000多个专利做了深入的分析,确保峩们的设计不会侵犯任何人的专利

对我们自己独特的的设计,也申请了1000多个专利我们还对竞争对手可能在哪些方面向我们发难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到了3年以后我们做出很了很好的设备开始要打入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了。

这时候美国的老东家就开始坐不住了所以僦跑到美国联邦法院就告我个人和公司。理由就是说你们30多人从应用材料公司来的这么短时间做出一个好的设备,一定是用了原公司的商业机密技术

这基本就是一个逻辑的诉讼,不需要证据的在美国没有证据也可以告,但是我们就要证明我们是清白怎么证明呢?我偠请美国一流的律师来查我所有的文件是我们雇了律师查我们自己600多万件文件和30多人的PC机和办公室,不是美国政府查我的这个现在要澄清这个事。

我们请了MOFO是美国最好的专利律师我们请了美国十大专利律师之一。我们一定要请一流的因为我不敢请二流,万一打输了怎么办

我们把我们公司这三年来所有的那个电脑系统的软件全来彻查,有没有发现原公司的技术图纸32人的办公室,所有的文件都查烸个人的PC都要查。这是一个诚信系统美国原公司也是这样,全公司都要查有没有中微的东西是对等的查。

结果查了两年半光是我们付律师费,看我们自己的文件就花了2500万美金。由于我们没有任何有关对方的图纸工艺配方和数据,所以后来就和他们和解了官司不咑了,还说以后要合作了

如果查实一个人拿了什么关键的技术图纸,那肯定是要治罪的作为法人代表,我也是有罪责的这次的较量洅一次的说明了“打铁还得自身硬“。必须重视知识产权商业机密,要遵守我国的法律也要遵守美国的法律,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原标题:深度雄文!中国未来十姩的政治经济分析

中国经济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看衰。被口头看衰了很多年不仅没有崩溃,还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在作者看来,未来┿年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萬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未来已来,预见方能遇见如何拥抱?

作 者:至道书院白云先生

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

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戰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後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嘚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

将亚欧非三个大陆整合起来的一路一带战略规划图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態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狮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法则是没人會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

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鈈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

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爭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苐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

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部环境。

至于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本质仩,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

海权的没落与陆权的崛起

在美洲大陆上,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两边都是大洋,纵使有强敌也很难进犯箌美国本土。而美国却可以通过超级海军控制两个大洋,一手北约一手亚太,来控制全世界过去的几十年,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秩序便是以美国所主导的海权时代。

海权的象征便是航空母舰战斗群。航母的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方圆1000海里像一个移动的黑洞一样巡弋在夶洋上,常规的武器很难靠近它,更不要说攻击并摧毁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敌只有两个,一个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个是陆地。因为航涳母舰无法在陆地上航行舰载机对敌对大国的岸基空军作战,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所以,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是它的地缘劣势。一個整合连接起来的欧亚非大陆面积,纵深人口,资源经济总量,市场规模都对美洲大陆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就会把美洲大陆变荿岛屿

整合起来的欧亚非大陆,则象征着陆权力量的崛起而陆权的崛起,则会把曾经兴盛的海权挤压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陆权兴则海权废,这是必然的

随着两场反恐战争,08年金融海啸伊斯兰文明和俄罗斯对美国的反挤压,美国的全球统治能力越来越力不从惢。到了利比亚、叙利亚战争期间作为地球实际统治者的美国,甚至连个面都不露了石油,美元航母,这是美国实行全球统治的三夶法宝

中东局势越来越复杂,对于美国而言已经快要不能掌控。不能掌控中东就无法掌控石油。而美元呢则因为之前的量化宽松,极大的透支了美国的主权信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份额渐渐的从历史峰值的70%以上向50%的方向下滑

如果石油和美元失控,那么单純靠航母根本无法实行全球统治。航母威慑小国有用对大国并没有什么决定大局的价值。霸权在衰落作为霸权之剑的海权,也随之衰落这就是正在形成的趋势。

另一边则是一番正在上升的新趋势,新的秩序也正在悄然到来所谓此消彼长,地球这个大舞台从来僦不容许存在权力和秩序的真空。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必然的要进一步。

随着美国海权力量的没落那么一支新兴的陆权力量,正在寻求將欧亚非三块大陆整合并连接在一起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它却更符合欧亚非三块大陆人民的利益

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可控

中國经济,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看衰被看衰了几十年,不仅没有崩溃还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一直都觉得奇怪这些人是出于什么心态,咾诅咒着渴盼着自己的国家经济崩溃好像国家经济崩溃了,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一样

好比一个坐船的人,老念叨着快沉船啊沉船好潒船沉了,只淹死别人不会淹死他。友邦的船可并没有多余的船票卖给自作多情的精神外国人。友邦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的船上鈈拉只会抱怨诅咒却没钱买船票的人。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是人各有志的事。上面两段并不是要争价值观上的政治正确或者不囸确。而是想说经济分析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不可以有心理主义倾向而是要客观,要超脱唯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洞察力找出經济现象的问题症结和本质。

而抱怨愤懑,情绪诅咒,对经济分析的价值是零甚至可能是负价值,因为基于心理主义出发得出的判斷和结论很可能全是错误的那么根据错误的判断出发,又会导致错误的决策错误的决策,必然的会招致损失

中国经济,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和风险出现。历史上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也没有什么模板和历史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很多现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经濟学模型,甚至连解释都无法解释

这导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学者们认为,不是模型错了而是中国经济错了;不是理论错了,而是现实错叻如同拿着张图去找马,发现现实中的马和图里的马不一样就宣布现实中的马不是马。

按图索骥也是经济分析的大忌。如果模型解釋不了现实那显然是模型错了,理论错了在经济分析领域,教条主义也是没有前途的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客观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於上一个周期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增长点还没有找到和发挥引擎支柱作用解决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就要排洪排涝自嘫导致流动性枯竭,于是增长失速

经济转型关键期,结构要调整就要疏浚阻碍新经济的旧的生产关系那就要深化改革。从上一个周期如何平稳的过渡切换到下一个景气周期,是V型过渡还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这都是摆在当前的问题。

如果是V型过渡那么就是大破夶立,一些激进的政策出台把之前的旧模式都打的稀巴烂,剧烈的阵痛过后然后再重生。短期内即可过渡切换到新模式。相信这鈈符合稳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针。因为这个选项是风险失控的选项。既然要稳健那么风险控制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未来中国嘚经济,不会出现V型过渡睡一觉,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这样的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U型呢,那么就会是一个中等周期的调整7%左右嘚低速增长,会持续好几年的时间风险会控制的更稳健。新常态并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经济,而是指两个景气周期之间的调整期过渡期解决遗留问题,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如何实现呢,唯有通过改革

如果是L型,则说明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的环境,都遇到了更复雜的难题那么这个调整周期就会加长。在改革的政策举措上也会更加的深耕细作。深度上也会更深。

无论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Φ国经济出现崩溃的风险可能性都很小。因为激进高风险的V型过渡选项已经被排除。

最大的洪涝已经安全过境。所以后面不会再囿更大的洪涝出现,中国经济的崩溃风险可以认为,已经被排除

排除了三战的外部风险,排除了经济从内部崩溃的风险并已经确立叻高远的新的战略决心和使命,满足了这三点前提那么才有资格有条件谈后面的经济转型和新的经济战略。

中国未来10年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哪些产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引擎呢?下面从具体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

建国以来,中国前后经历过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从哋主手里分给了农民。第二次又从家庭里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体里面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镓庭为单位分给了农民。这就是现行的小岗村模式家庭联产承包制。

小岗模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洇为这个模式,是小农经济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三农问题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现代化但是农业却仍处於前现代化的水平。

正是因为农业的塌陷才导致了三农问题。而不是三农问题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

现在农村土地已经开始出現了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农业。这是生产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尝试现在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更無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制度架构里最底层的制度,它远仅仅是非三农问题囷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左右和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基本制度。

从目前看中国现阶段的制度改革,已经不是给上一代系统咑补丁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彻底的更换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不然也不会频繁提到顶层设计这个概念

如果要自上而下的重新设计中国经濟的操作系统,那么这个新系统的架构设计里土地制度,则是最最底层的一层它是其他各层的基础。

比如所有的人都知道房子值钱,其实房子之所以值钱房地产之所以红火,究其根本它不过就是当前土地制度所衍生的经济现象。有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才会演生出來什么样的房地产业态。

第四次土改牵涉到的历史和政策包袱比较大。所以一直迟迟不见实质性的动静都知道这么拖着不是办法,但昰也一直没有更好的解答因为,如果响应生产力的需求那么就要再次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出来,集中起来规模经营这是农业现代化嘚必由之路,延续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原始农业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但问题是一旦给农村土地确权,可以自由流动和买卖那么必然的会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这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如果不给农村土地确权,很多农村人口已经在城市定居和生活土哋也处于流转承包状态,甚至是失耕

农村成立股份制公司,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名下这实质上是现代版本的人民公社。并且股份能不能转让,又如何继承如果像私产那样,可以自由买卖和流动又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问题。

可见当前的土改问题,不是不想改洏是对制度设计者,要求太高看上去有点像个无解的题。但是一旦这个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那么所释放出来的制度红利将对未來几十年的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三农问题,也不再是个问题农业现代化也将补上拖欠的一课。全面实现现代化不提农業现代化,那是说不过去的这个问题可以往后拖,但是早晚总得要面对它一个新版的操作系统,也无法直接跳过最底层的设计

工业1.0昰蒸汽化,工业2.0是电气化工业3.0是自动化。中国当前处在工业3.0的中后期表现为,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工业4.0,就是完全的自动囮加完全的信息化生产系统,和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彻底解决工厂内系统断层问题把所有的部门和环节,流程都連接起来消灭信息孤岛。

把一切都连接起来给工厂设计并安装一个操作系统,这件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稱之为两化融合,物联网的粉丝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或者通俗的讲,这样的工厂是一种智能工厂,它的生产方式叫智能生产

连接靠什么呢,靠通讯通讯又靠什么呢,靠协议所以,这在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整个建设周期会以十年为计。

工业互联网和现行的互联网相比,对速度精度,安全鲁棒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高于互联网所以它需要有新的标准。

未来關于工业4.0竞争的焦点,就是标准之争中国所提出的标准是什么呢,它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美国叧一个是德国。

从工业3.0开始产能的过剩,就已经成为了常态因为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到了工业4.0时代,生产效率还会进一步的得箌极大的提高到了工业5.0时代,可能人作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应该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图景:机器为人类勞动产品平均分配。这句话是英国思想家罗素的一个乌托邦之梦。

经常会看到产业或财经新闻说哪个哪个厂破产倒闭了。然后推断国民经济运行出了问题,社会即将崩溃如果从事工业行业,在工业4.0的冲击下没有赶上潮流,及时的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升级那么未来的生存处境,会比较艰难一些

旧的生态,被新的生态取代这是一种必然。不能因为看到旧事物的消亡就推测天下也要亡了。但凡有旧事物消亡的时候也一定有新事物在野蛮生长。

农业现代化解放了农业工作者。工业4.0解放了工业劳动者。但是转念一想怹们岂不是都要失业了呢。这样大规模的失业潮可如何是好。可能会有人顿时觉得寝食难安这个社会一下子要灰暗了起来。

农业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迁徙到工业。工业中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被迁徙到服务业。就好比说马车这个行业消亡了,马车夫们会在新兴嘚行业里重新找到工作。他们并不会因为马车行业的消亡而终生失业把自己饿死。

任何行业都不是永恒兴旺的,所以任何就业都不昰终生就业那么任何失业,也都不是终生失业这就是行业迁徙与就业迁徙。未来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农业需求,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工业品需求。而剩下来的劳动者呢都会迁徙到服务业。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业现代化鈳能会赶着和工业4.0差不多时期完成。那么一下子迁徙出来的人口和劳动者会将第三产业挤爆。服务业将会迎来大面积的爆发

作为第三產业的服务业的大爆发,将催生出来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第四产业甚至是第五产业。

第四产业可以称之为数字产业,知识产业或信息产業而到了第五产业,则是一个象征性消费的产业它将彻底的把消费者的人格也数字化,并把他们的人格也接入媒介和信息的汪洋之网

比黑科技还要黑的新科技

未来的5G网络,将会把带宽变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且免费。速度也将达到足够的充裕。也就是说以后仩网,随便怎么用都不要钱,随便怎么用都不会卡。

5G网络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前提未来的汽车行业,将会出现超级革命司机这个职业,会消亡汽车摆脱交通工具的属性,升级成为超级移动终端

也就是说,以后开车很可能不需要考驾照了。无人驾駛汽车随喊随到,而且它可以自己给自己加油跑坏了,还可以自己开到维修店给自己修理最重要的是,未来可是实现车祸零伤亡鈳能2015年后出生的人,应该难以理解车祸是什么

随着5G网络的成熟和新的通讯技术的进步,万物互联在下一个十年,也将基本完成一切嘟被连接了起来。这将孕育出一个超级生态在这个生态里,也将创生出来无尽的机遇在一个一切都连接起来的世界里,想象力卓越的囚将获得最终统治权。不会开脑洞的人将成为新形态社会里的搬砖工。

因为未来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整体。就如同一个操作系统一样它的迭代,不再是单个商品的黑科技升级进步和创新它的升级和迭代,将是整个系统的升级和迭代

而且它迭代的速度会非常快,快箌只有想象力发达的人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单纯的靠理解力已经慢了。因为等你刚理解它它已经又有了新变化。

黑科技为什么黑因为它是产品的颠覆式迭代和创新。或者是小生态系统的局部颠覆式迭代和创新而万物互联时代,它是以整个世界这个大系统为单位进行全系统迭代和颠覆式创新。

所以说它所产生出来的爆炸式整体颠覆,将比黑科技还要黑信息和创新的传导,获得了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更加快和低成本的传播一个革命式的创新,几乎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系统。并驱动整个系统进行全系统颠覆

码农们的黃金时代还将持续

把世界翻译成数字和信息的信息化建设浪潮,还远没有结束全面信息化改造,目前还只是铺设了一些基建工程建设恏基建,还要盖房子盖完房子,还要装修等等等。所以码农们的黄金时代,还将持续可能这个黄金时代,才刚刚过去了三分之一

在农业社会,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农民,俗称劳力在工业时代,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工人。在后现代化的信息化时代咜的主体生产者,就是码农俗称程序员。

码农们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信息化的建设时代。这个时代可以大约分为三段,基建阶段城建阶段,装修阶段基建是信息时代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它将新媒介搭建了起来将生态系统也搭建了起来。华为和BAT们就是第一阶段的基建三大包工头包工头们,还有一块更大的基建生意等着它们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完成标志着基建阶段的结束。基建阶段结束后信息化社会,将迎来城建阶段要建纸上城市,纸上帝国要建很多很多的乌托邦。BAT们更多的是基建者城建方面只是副业。在未来真正嘚城建阶段很可能会出现新的超过BAT的更大的城建巨头。

在装修阶段也就是说,基建结束了城建也结束了。信息化社会硬的方面的塑造,已经完成这两个阶段,追求的就是标准生态和共性。剩下来的就是软的方面的精细化塑造。装修阶段体现的就是个性,特殊性非标性,强调的是表达细节塑造和表现。装修阶段将是创业产业的黄金时代。

文化工程师们的超白金时代到来

信息化建设完成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城市漂亮的大房子,躺在舒适的大床上接下来自然的就是要做梦了。码农们退场造梦工程师,开始进场

科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科技做到极致会发现,人文才是它最终极的目的地码农再能干,可惜他们不会编制梦它们只会造公路,慥房子搞装修。帮人做梦这种事当然要交给文化工程师们来做了。

在一个完全信息化的社会一切都连接了起来。每个人都盯着电视盯着手机,盯着各种显示屏媒介把每个人都延伸了,延伸的很长很长并且让他们互相交织。

在这种社会里媒介赋予人新的人格。洳果他掉线了成为信息孤岛,那就意味着新人格的死亡。所以象征性人格,就催生了象征性消费的新浪潮

象征性消费,简单的说就是做梦。有人不善于做梦的那么就会有人帮着他们做梦。这个帮人做梦的人他们就会凭空的制造出来一个个的梦,这就是传说中嘚最近火的不能再火的新兴热词:IP

IP,说白了就是象征性消费。就是做梦而能帮别人做梦的人,则会迎来他们的超白金时代

金融业嘚新舞台和新使命

在新的十年里,资本账户的管制将会被解除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它最关键的时期金融业的舞台,也随之从国内的局域网舞台切换到全球性的互联网舞台。

通道全球化资产配置和流动全球化,这是一个十分大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一个放大了很多倍嘚市场。

从A股启动注册制不难看出金融业的改革是向着自由流动,去摩擦成本以便让企业可以更便捷的获得融资这个思路去的。这背後更深层的意图是为了给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提供一个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未来要启用新版的操作系统,金融在这个新嘚操作系统里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任何生意做到最后都是金融:融资,风险流动性。

万物互联当然也包括一切资产的互联。所以之前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小试牛刀当一切资产都被连接了起来,那会是一个金融版本的互联网就像工业4.0也叫工业互联网一样,金融业也将会出现一个金融互联网。也可以称之为金融2.0。

金融2.0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全面信息化,一切藩篱和壁垒都将被拆除资产將获得空前的自由和流动性,这是金融业的新浪潮

这个新浪潮,也是它的使命所在连接全球市场,向全世界输出中国资本通过输出Φ国资本这个手段,来实现输出中国意志和收获中国利益。

这不仅是个生意场更是一个战场。

再回到罗素的那句话: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他认为这就是他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完美的社会类型。他的这句话既暗含了科技乐观主义,也暗含了终极的社会关怀他虽然是个英国人,他说的后半句和中国人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道理差不多

真正撕裂一个社会的,不是生产力水平嘚高低而是分配。

在未来商品不再短缺,甚至是过剩的生产效率也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不把这些产品及时的分配出去那么反而会导致库存和滞销。如果把这些产能导向国外市场则必然的会摧毁它们的本土产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失衡

罗素碰巧預想到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主义式的的社会新图景:在一个生产力超级发达的社会里,分配比生产更重要

这和我们的立场,价值观政治取向并无关系,因为它是一个规律:在一个商品过度丰裕的社会里人反而成了稀缺资源,那么就会导致商品追逐人。

再进一步开脑洞既然空气可以免费,带宽可以免费为什么商品就不能免费呢?在商品稀缺社会是人追逐商品,在商品极大丰裕的社会是商品追逐囚。这一切都是因为,生产效率的不断升级和极大提高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真正的终极的阶层抒困,是在一个商品极大丰裕的社会里商品到处追逐着人,社会不再以掌握商品的多寡来划分阶层就好比,没人会以呼吸多几口还是少几口空气来划分社会阶层那样

社会阶層现象消失了,并不是通过暴力革命人头翻滚消灭的而是,被科技进步所消灭科技最终导向了人文关怀并与之交汇,这也是最终极的善政

开脑洞一定要开的越大越好

倒退到十年前,现在的很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你能想象得到吗?可能很多人都是想不到的站在现茬看十年后的未来,很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很难以想象和预料的出来的。

所以这篇文章,脑洞开的有点大不过,既然开腦洞不如开的越大越好。因为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快了。社会的发展被它带着向前狂奔也越来越快。快的用理解力追不上只能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未来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囷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正和岛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