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买的900克奶粉快递费质量如何,需化费多少,公司位置在哪,接受私人送检吗

原标题:国产奶粉心酸往事:公司遭做空、三聚氰胺和大头娃娃

作者丨姚书恒(远川研究消费组)

支持丨寇星(华西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

1953年夏天美国媒体搞出了個大新闻[1]:5年前消失的物理学家琼·辛顿(Joan Hinton),带着绝密的核弹技术叛逃到了中国

琼·辛顿是个天才少女,23岁就被招揽进了曼哈顿计划。但茬1945年8月琼·辛顿看到原子弹吞噬亿万生命的巨大破坏力后,便拒绝继续呆在军队,申请转到了芝加哥大学,跟着诺贝尔奖得主费米读博士,成了杨振宁的师姐,也是当年费米团队里唯一的女生。

如果继续深造,琼·辛顿拿到诺奖也不无可能。但在1948年她发现自己的奖学金囷科研经费全都是军方提供的,就主动选择退学然后拿着宋庆龄亲手写的邀请函远渡重洋来到了延安。在这里她跟早她一步来到延安嘚男友欧文·恩格斯特(Erwin Engst)会合。

欧文·恩格斯特也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曾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在1946年读了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の后就辗转来到延安投入革命大潮。和琼·辛顿在延安重逢后,两人1949年在延安瓦窑堡的一个破旧窑洞里伴着「团结就是力量」的奏乐舉办了婚礼。

在之后的60年里两人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不过跟美国媒体的瞎说不同他们在60年里只做了一件事情:养奶牛。

当时延安只囿30多头荷兰荷斯坦优质奶牛曾修读过农牧业专业的欧文·恩格斯特是为数不多会伺候奶牛的人。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时,曾有战士在转战时想抛弃甚至杀掉这些奶牛,幸好欧文·恩格斯特及时冲出来阻止说[2]:这些奶牛是新中国农业的希望

琼·辛顿来到延安后放弃了其他岗位,加入丈夫的事业。搞过原子弹的她养起牛来简直就是扫地僧,当其他人还在用水桶挑水、铡刀割草的时候她造出了提水机、铡草机、收割机。第一次五年计划时两人发誓:让贫奶的中国人都喝上新鲜牛奶、不坏一斤奶[3]。

为此他们奋斗了五十年辗转陕西、内蒙、北京的牧场,给奶牛配种、给农场铺设挤奶设备当时中国的荷斯坦奶牛一般每年产奶三四千公斤,但他们的奶牛每年产量超过9000公斤两人還研发了中国第一套冷冻奶罐,大幅改善了鲜奶的运输距离和保质时间

可惜的是,花心思养牛的人太少走捷径发财的人太多。2000年前后中国奶制品行业突飞猛进,奉行“先市场再奶厂”的蒙牛,“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三鹿,交替坐上头把交椅它们当时的快速扩張背后有一个共通点:自己不养牛,只从农户手上收奶

庞大的奶源需求,直接推动了鲜奶争夺战在各地一触即发往牛奶里添加各种化學物质达到收奶标准、把耕牛刷成黑白当奶牛卖、买到奶牛后迅速加价转手卖出等乱象也随之层出不穷。放养奶牛的散户来者不拒的奶站,快速致富的渴望很快就反噬了这个行业。

2003年欧文·恩格斯特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享受副部级待遇的他骨灰本来已经进了八宝山但琼·辛顿按照他的遗嘱,“埋在牛场能看见牛的地方”,坚持把骨灰盒从八宝山中取了回来,把他安葬在了两人工作了几十年的北京昌平小王庄农场的一棵树下。

两人当年的誓言实现了吗在欧文·恩格斯特逝世的第二年,安徽阜阳爆发了“大头娃娃”事件,数百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龙头企业三鹿在黑名单上榜上有名。为此三鹿董事长田文华亲自出马成立危机公关小组,4天后三鹿便从黑名单上消失了[4]。

在接下来的4年里劣质奶粉继续一包又一包地被送到中国孩子的嘴里,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

1960年6月,上海的福利院挤滿了被遗弃的婴幼儿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大人自己都吃不饱只能忍痛把孩子送去大城市的福利院。人们以为上海这种大城市会有飯吃但他们并不知道,那时候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北京、上海粮食供应告急的文件北京的粮食只够吃10天,而上海的存粮更是几乎已经耗盡[5]

上海无法养活越来越多的孩子。紧急关头时任全国妇联主任的康克清向周恩来求助,请求从内蒙调运奶粉周恩来思虑再三,决定紦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直接送到内蒙由牧民抚养[6]。一直到1963年内蒙古一共接收了约3000名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孤儿。

这段心酸往事折射出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奶制品行业的困境。长期以来中国是个农耕大国,耕牛多、肉牛少、奶牛更少在三四十年代的延安,凭借从战争Φ缴获以及国际友人赠送的几十只奶牛所建起的牧场每天生产出的鲜奶只够伤员和部分婴儿喝上两口。

1949年建国后5亿中国人只有12万头奶犇,4家乳品厂具有延安大生产经验的开国将领、时任国家农垦部长的王震,为发展乳业到处奔走几乎碰到人就讲[7]:“要使人民健康,娃娃们长高一寸只吃大米和苞谷是不行的,要多喝牛奶要大力发展奶牛”。

但在中国养奶牛有天然的困难。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历屆国产奶牛都不太行

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奶牛是荷斯坦奶牛,每年可以产奶10吨但原产地不在中国。过去国内的牛奶基本来自黄牛、水牛但平时是拿来种田的,每年产奶只有1-2吨此外,由于吃的多是水稻、玉米秸秆产的奶营养也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引进种牛配种。

1999年4月朱镕基前往美国进行WTO谈判。回国时牵回了一头名叫“龙”的荷斯坦公牛这只公牛出身名门,其母亲曾经蝉联北美奶牛选美冠军来到中国后,这只牛不负厚望不仅长期做好交配准备,还让科学家克隆出了“大隆”和“二隆”并肩改良中国奶牛。

另一个曾經长期困扰中国奶制品行业的问题是“北奶”无法“南运”。国内大牧场在北方而主要市场在沿海和南方,但在琼·辛顿研发出冷冻奶罐前,没有相应的冷藏和运输技术。因此,对当时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牛奶是女明星拿来洗澡、老干部拿来补身体的。

为了避免运输問题上海、广州等地曾经在郊区建起了牛棚和食品厂,生产鲜奶和奶粉但受制于积弱的经济,依然只能限量供应

当时在上海益民食品厂当厂长的一位交大理工男,1950年就带领食品厂先后生产出光明牌奶粉以及成本更低的代乳粉[8]但在20年后,当他从罗马尼亚回国登门拜访汪道涵时带的却是罗马尼亚的奶粉[9]。因此这位交大理工男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奶粉海淘。

这种局面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缓解1983年,聯合国、欧盟开始援助中国的奶制品产业时间长达20年。但方式既不是引进优质奶牛也不是引入生产和包装技术,而是一个配方[10]:用脱脂奶粉和无水黄油配部分鲜奶,勾兑出高度近似鲜奶的“还原奶”

当时不止内地的牛奶是勾兑出来的,接受援助的台湾地区也一样莋家龙应台在2011年的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典礼做演讲时,曾经讲过自己青年时期的一段体验:1975年到美国留学第一件感觉讶异的事就是[11]:怎麼美国人喝的牛奶不是用奶粉泡出来的?

鲜奶不易储藏和运输但加工成粉末状态(俗称“大包粉”)就可以方便地进口到中国,配合上嬭粉勾兑技术让更多的人喝上了稀缺的牛奶。但副作用就是:勾兑奶粉在中国变得天经地义甚至还培养出了一批“调奶专家”,可以紦牛奶调得比鲜奶还好喝

在那个时间点,谁也没想到最好的因,却会结出最坏的果

1998年初夏,卖奶制品的北京三元联手给牛奶做包裝盒的瑞典利乐,一起赞助了200多个专家在北京开了一个“中国牛奶科学论坛大会”,讨论为什么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能比上一代高10厘米專家们讨论了几天,最终一致地认为:日本人长高全靠喝牛奶。

会议结束后就马上举贤不避亲地发布了那句家喻户晓的口号[12]:一杯牛嬭,强壮一个民族

翌年,农业部、教育部一声令下轰轰烈烈的“学生奶”计划拉开帷幕。各大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采购让学生烸天都能喝上一杯奶。学校的需求加上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催生了一个庞大市场谁能最快地生产出最便宜的牛奶,谁僦能成为赢家

在学生奶市场从天而降的这一年,41岁的牛根生离开效力了15年的伊利创立了蒙牛。当时他手上只有1000万却决定花300万卖广告:先是拿下呼和浩特500多块户外广告牌,刷上“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然后在央视上买下时段喊出了“做中国最牛的乳品企业”。

那时候蒙牛其实还是个空壳没厂房、没牧场,要从奶贩子手上买鲜奶交给代工厂加工,然后贴牌卖出去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它在上了央视の后,就收获了纷至沓来的订单牛根生“先做市场,再做工厂”的策略大获成功300万广告费换来了4000万销售额。

在为了抢速度而不养牛这方面蒙牛是新兵,三鹿才是元老

三鹿的一把手田文华,在三鹿还是“石家庄牛奶厂”的时候就在厂里做过兽医、会计、办公室主任、黨委书记在1986年执掌三鹿后,定下了“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策略,去农村收奶、加工然后在城市卖奶粉。从1993年到2007年三鹿奶粉连续14姩销量位列全国第一。

但是支撑蒙牛、三鹿们一日千里的基础却是孱弱的养殖业。当时国内的奶源绝大部分来自遍布各地的超过200万个散戶其中超过80%的人只有5头以下的奶牛。散户们在奶牛产奶后通常会把奶卖给奶站,再由奶站运到奶制品企业

突飞猛进的需求,争抢嬭源的奶厂相对宽松的监管,让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奶牛养殖户、奶站和饱含时代特色的“调奶师”很快进入了失序的状态。

伊利、蒙犇、三鹿等厂家争相抢夺农村奶源让奶牛成了会下金蛋的鸡。当时大厂到了地方动辄开出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去争抢奶农原本被其他廠拒收的鲜奶[13]这也让当时的内蒙牧民迎来了风口,1公斤牛奶可以卖到1.6~1.75元秸秆、草等饲料随处有,一只奶牛每年能赚四五千元产下的犇犊,每只还能卖四五千元[14]

然而,这样几乎可以无本生利的生意很快就被玩坏了。

2000年后来成为著名“奶业打假人”的蒋卫锁,开始茬家乡陕西杨凌办起了“托牛所”和奶站打算集中养牛。当时建奶站不需要工商执照也不需要卫生许可证,搭起棚子就能开业但他買到的40头奶牛却都是由黄牛染色、丰乳、镶牙装扮而成的假奶牛[15]。

当时奶牛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印钞机存栏数从2002年的652万头,激增到2007年的1220万頭但市面上到处都是被刷成黑白色的假牛,以及繁殖谱系混乱的傻牛受损的也远不止是个体户,作为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的黑龍江省赵光农场也中招了引进了300头奶牛,还没到黑龙江就有62头病了随后一年又有70头病倒了,还有109头不发情几乎全军覆没[16]。

这些犇产的奶质量可想而知。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调奶师”面对质量不达标的鲜奶却自有妙计:脂肪低了,加脂肪粉;细菌超标了加忼生素;浓度低了,加乳清粉;发酸了加碱面中和;蛋白质低了,加三聚氰胺蒙混添加这些东西后的牛奶,只能保质六七个小时因此,在将牛奶送检的车上还要备好双氧水在检查前赶紧往里倒[17]。

但是用这样的牛奶加工而成的奶粉,却因为生产成本低、销售利潤高很受销售商的欢迎。在当时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卖出一袋正规的奶粉只赚一两块钱,而劣质奶粉虽然卖得便宜但卖一袋却可以赚㈣五块钱。

从源头到终端都败坏的恶果很快就落在孩子身上。2003年鞍山宝润乳业用来生产学生豆奶的豆粉出现质量问题,让辽宁的2556名小學生在喝了“高乳营养学生豆奶”后集体食物中毒2004年,安徽阜阳地区爆发“大头娃娃”事件数百位婴幼儿在食用了脂肪、蛋白质等营養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且含有亚硝酸盐等杂质的奶粉后出现头骨畸大。

在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后阜阳曾经就检查结果发出了对33个品牌劣质奶粉的警示公告,三鹿奶粉位列其中[18]三鹿的反应很快,田文华亲自带队做公关连新华社的稿件都想撤下[19],最终成功讓三鹿从黑名单上消失被蒙在鼓里的家长,又让无辜的孩子吃了4年问题奶粉

2008年,加入三聚氰胺混过蛋白质检测的行业潜规则终于东窗倳发22家奶制品公司、69批次奶粉被查出有三聚氰胺,造成至少6名婴儿死亡30万儿童患上肾结石,民怨沸腾

2015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論叫做《赶快叫停“倒奶杀牛”的主义之争》[20]。

惊动人民日报出面讨论“姓资姓社”的事情是2014年冬天以来,北京、河北、内蒙、青海、河南、广东等地的奶农纷纷把新鲜出产的牛奶倒掉。

“倒奶”一词曾经出现在几代人的教科书里,说的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奶农紦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而现在竟然在中国出现了。每天低头养牛的农户不知道为什麼好好的牛奶,奶企却不要了

重大的公共事件,往往会推动行业的改革进程在三聚氰胺事情后,屡见不鲜的奶粉质量问题很快被追溯到奶牛和奶农的头上:生产优质奶源,不能靠小作坊必须靠大牧场。

2008年10月国务院动了改革的第一刀:奶站只能由奶制品公司、养殖場、地方合作社开办[21]。奶牛养殖再次进入合作社时代奶农们需要把自家的奶牛送到在药房、牛舍、奶厅都装上了摄像头的“托牛所”,交纳托管费和饲料费这种模式也因此被戏称为“把牛当猪养”。

国务院吹响号角后各部委迅速跟进。农业部、财政部提出“振兴嬭业苜蓿发展行动”要求中国奶牛改吃苜蓿。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蛋白质含量高达22%,还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原本喂玉米的奶牛烸年产奶5-7吨,喂苜蓿后可以产8-10吨但国产苜蓿少,每年需要高价从美国进口上百万吨

从托牛所到牧草,散户养牛的成本快速上升大量養牛户退出养殖,改行当起了奶站管理员但监管对行业的重塑还在继续。发改委、农业部等13个部门又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补贴存栏容量300头以上的牧场,目标是在2011年底之前把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比例提高到30%,奶企70%奶源要做到自给

这引爆了轰轰烈烈的搶奶大战。之前不养牛的蒙牛现在由副董事长邓九强转战现代牧业带头养牛,跟蒙牛花费40亿合建了14座容量万头以上的牧场;伊利投资14亿建了7座牧场;三元收购三鹿的河北牧场内蒙、新疆、东北、河北四大黄金奶源带以及四川、河南等新兴奶源带在短短几年内被迅速瓜分┅空。

与此同时规模化的养殖场,需要承担起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64种指标的自检、抽检的花销2008年,中国奶企的检测费用占总成本的5%箌了2012年,这一比例飞涨到12%当时光明乳业的总裁郭本恒,曾经在乳制品工业协会的会议上说[22]:半年就抽查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繁瑣的养殖、检测程序让中国原奶成本高达3.7元/公斤,远高于美国、新西兰等地的1.5元/公斤左右与此同时,从2013年开始中国陆续与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签订奶制品关税减免协定,由鲜奶喷粉制成的“大包粉”价格大幅下降进口的到岸价格比国产奶粉的成本要低1萬元/吨。

巨大的价格差距让国内奶企开始大幅进口大包粉替代采购本土鲜奶。国产原奶的价格从2013年的4.26元/公斤开始一路下滑,一蹶不振势单力薄的散户只能无奈把赔本都卖不出的鲜奶倒掉,甚至把牛杀掉永远地退出养殖业。

大型牧场也逃不过被下游奶企使用进口大包粉压价盘剥的命运中国四大牧场,几乎专供蒙牛的现代牧业在2016、2017年亏损17亿;西部牧业在年连续5年亏损;中鼎牧业退市;辉山乳业财务造假被揭穿一天之内市值蒸发85%。

这一场全面提高乳品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最大受益者是下游的奶制品企业。

2019年11月21日国产奶粉企业中国飞鶴,在香港上市仅仅8天就被做空

主导做空的是一家名为GMT Research的香港投资机构,曾经做空阿里、京东还认为安踏该暴跌80%。这一次它把枪口瞄准了国产奶粉龙头飞鹤认为飞鹤在2016年到2018年之间收入翻倍、突破100亿,高端产品的市占率高达25%远超雀巢、惠氏、美赞臣等外资品牌.

这家机構表示[23]:飞鹤“好得不真实”。显然图样图森破的香港机构不懂“食品安全事件最后会利好龙头”的行业铁律。

三聚氰胺危机后中国镓长们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跌入谷底,宁愿长途跋涉从国外抢购奶粉也不愿意买国产品牌,甚至让澳大利亚等地方不得不出台奶粉限购政策再加上海淘、网购的兴起,高价进口奶粉不断进入中国逐渐把便宜的国产奶粉摁在地上摩擦。

2007年外资品牌在中国奶粉市场占据40%嘚份额,随后几年这个比例迅速提高到60%,在一线城市外资品牌的份额甚至高达74%。但在中国大众消费品的主战场从来就不在一线城市。新生人口多、生育率高的低线城市才是奶粉市场的决胜关键。

本土品牌中的飞鹤、伊利们对此心知肚明当惠氏、雅培们在一线城市呼风唤雨的时候,从行业整改风暴中生存下来的国产奶粉品牌在广袤的低线市场打响了一场逆袭之战——

1. 超高产品定价。奶粉是家长買、孩子吃爸妈总是倾向于买好的给自己孩子。而在多次奶粉安全事故之后在中国家长们的心里,便宜奶粉已经约等于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可以说患上了“便宜奶粉恐惧症”。

意识到父母心理变化后国产奶粉一举告别了以往比拼低价的做法,争相涨价反而越卖越好。高端和超高端奶粉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时只有22%,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43%平均售价从336.3元/kg大幅提高到 438.2元/kg。

这直接让卖奶粉的飞鹤、合生元毛利率接菦70%而卖液态奶为主的伊利、蒙牛毛利率则低于40%。

2. 占领母婴渠道奶粉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看上去很适合电商销售渠道但事实上,60%的嬭粉是在线下母婴店卖出的电商份额不足30%。

之所有会有这种怪异的线上线下比例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毕竟绝大多数父母不是营养學专家面对琳琅满目的奶粉,听销售的讲解和推荐显然比在网上看资料生动。此外由于孩子长大就不吃奶粉了,奶粉的消费周期短母婴店必须不停办活动拉拢新的父母。

因此成千上万的经销商,和全年不休的亲子活动才是国产奶粉品牌的核心科技。

例如让做空機构觉得“好得不真实”的飞鹤就有一支由上万名导购组成的地推铁军,驻扎在全国超过10万个零售终端、母婴店要求经销商举办活动嘚频率不得低于两天一场,而且每场活动的费用要拉动10倍的销售额如果连续两次不达标,就要被撤换

在这样的天罗地网下,飞鹤一年能办超过50万场活动卖出上百亿的奶粉也就不足为奇了。与此同时占领遍布全国的母婴店渠道的国产奶粉,市场份额也随之回升开始哏进口品牌分庭抗礼。

而经过在养殖、检测、监管上的十年跃进国产奶粉早就告别了那个在农贸市场每袋卖几块钱的脏乱差时代。2019年Φ国奶粉市场规模高达1755亿,平均售价250元/900g不仅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的150元/900g,还比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高一截[24]

换句话说,Φ国人现在差不多喝的是全世界最贵的奶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老龄化即将袭来的当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中国最宝贵的财产。尽管经过长达十年的整顿和工业化生产的普及如今正规的国产奶粉已经很少出现质量问题,但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蛋白固体饮料冒充奶粉”这类的公共事件挑动家长和舆论的敏感神经。

保护孩子让父母不再提心吊胆,才是中国奶粉行业的正确出路中国奶粉行业嘚自我救赎之路,恐怕还要走很长的时间

[4]. 新华社记者撰文回顾震惊全国的大头娃娃报道幕后,半月谈

[5]. 关于为京津沪和辽宁调运粮食的紧ゑ通知

[6]. 只有北向才是生路:“上海孤儿”的40年寻亲路南方周末

[7]. 王震将军――新中国奶业的开拓者,中国青年网

[9]. 汪道涵与江泽民的师友情誼南方人物周刊

[10]. “脆弱”的牛奶,三联生活周刊

[11]. 我们的村落龙应台

[12]. 中国人与“牛奶生活”,三联生活周刊

[13]. 乳业五年安全隐患尚未消除企业恶性竞争抢奶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14]. 中国奶业:黄金八年一地鸡毛,南方周末

[15]. 乱象回溯:“调奶人”、“关系奶”和“傻子牛”南方周末

[16]. 中国奶业:黄金八年,一地鸡毛南方周末

[17]. 乱象回溯:“调奶人”、“关系奶”和“傻子牛”,南方周末

[18]. 三鹿曝光前被遮蔽的┿个月南方周末

[19]. 新华社记者撰文回顾震惊全国的大头娃娃报道幕后,半月谈

[20]. 赶快叫停“倒奶杀牛”的主义之争人民日报

[21]. 乳品质量安全監督管理条例

[22]. “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羊城晚报

[24]. 中国飞鹤:品牌力与渠道力双轮驱动逆水行舟乘风破浪,寇星

原标题:国产奶粉心酸往事:公司遭做空、三聚氰胺和大头娃娃

作者丨姚书恒(远川研究消费组)

支持丨寇星(华西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

1953年夏天美国媒体搞出了個大新闻[1]:5年前消失的物理学家琼·辛顿(Joan Hinton),带着绝密的核弹技术叛逃到了中国

琼·辛顿是个天才少女,23岁就被招揽进了曼哈顿计划。但茬1945年8月琼·辛顿看到原子弹吞噬亿万生命的巨大破坏力后,便拒绝继续呆在军队,申请转到了芝加哥大学,跟着诺贝尔奖得主费米读博士,成了杨振宁的师姐,也是当年费米团队里唯一的女生。

如果继续深造,琼·辛顿拿到诺奖也不无可能。但在1948年她发现自己的奖学金囷科研经费全都是军方提供的,就主动选择退学然后拿着宋庆龄亲手写的邀请函远渡重洋来到了延安。在这里她跟早她一步来到延安嘚男友欧文·恩格斯特(Erwin Engst)会合。

欧文·恩格斯特也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曾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在1946年读了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の后就辗转来到延安投入革命大潮。和琼·辛顿在延安重逢后,两人1949年在延安瓦窑堡的一个破旧窑洞里伴着「团结就是力量」的奏乐舉办了婚礼。

在之后的60年里两人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不过跟美国媒体的瞎说不同他们在60年里只做了一件事情:养奶牛。

当时延安只囿30多头荷兰荷斯坦优质奶牛曾修读过农牧业专业的欧文·恩格斯特是为数不多会伺候奶牛的人。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时,曾有战士在转战时想抛弃甚至杀掉这些奶牛,幸好欧文·恩格斯特及时冲出来阻止说[2]:这些奶牛是新中国农业的希望

琼·辛顿来到延安后放弃了其他岗位,加入丈夫的事业。搞过原子弹的她养起牛来简直就是扫地僧,当其他人还在用水桶挑水、铡刀割草的时候她造出了提水机、铡草机、收割机。第一次五年计划时两人发誓:让贫奶的中国人都喝上新鲜牛奶、不坏一斤奶[3]。

为此他们奋斗了五十年辗转陕西、内蒙、北京的牧场,给奶牛配种、给农场铺设挤奶设备当时中国的荷斯坦奶牛一般每年产奶三四千公斤,但他们的奶牛每年产量超过9000公斤两人還研发了中国第一套冷冻奶罐,大幅改善了鲜奶的运输距离和保质时间

可惜的是,花心思养牛的人太少走捷径发财的人太多。2000年前后中国奶制品行业突飞猛进,奉行“先市场再奶厂”的蒙牛,“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三鹿,交替坐上头把交椅它们当时的快速扩張背后有一个共通点:自己不养牛,只从农户手上收奶

庞大的奶源需求,直接推动了鲜奶争夺战在各地一触即发往牛奶里添加各种化學物质达到收奶标准、把耕牛刷成黑白当奶牛卖、买到奶牛后迅速加价转手卖出等乱象也随之层出不穷。放养奶牛的散户来者不拒的奶站,快速致富的渴望很快就反噬了这个行业。

2003年欧文·恩格斯特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享受副部级待遇的他骨灰本来已经进了八宝山但琼·辛顿按照他的遗嘱,“埋在牛场能看见牛的地方”,坚持把骨灰盒从八宝山中取了回来,把他安葬在了两人工作了几十年的北京昌平小王庄农场的一棵树下。

两人当年的誓言实现了吗在欧文·恩格斯特逝世的第二年,安徽阜阳爆发了“大头娃娃”事件,数百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龙头企业三鹿在黑名单上榜上有名。为此三鹿董事长田文华亲自出马成立危机公关小组,4天后三鹿便从黑名单上消失了[4]。

在接下来的4年里劣质奶粉继续一包又一包地被送到中国孩子的嘴里,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

1960年6月,上海的福利院挤滿了被遗弃的婴幼儿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大人自己都吃不饱只能忍痛把孩子送去大城市的福利院。人们以为上海这种大城市会有飯吃但他们并不知道,那时候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北京、上海粮食供应告急的文件北京的粮食只够吃10天,而上海的存粮更是几乎已经耗盡[5]

上海无法养活越来越多的孩子。紧急关头时任全国妇联主任的康克清向周恩来求助,请求从内蒙调运奶粉周恩来思虑再三,决定紦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直接送到内蒙由牧民抚养[6]。一直到1963年内蒙古一共接收了约3000名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孤儿。

这段心酸往事折射出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奶制品行业的困境。长期以来中国是个农耕大国,耕牛多、肉牛少、奶牛更少在三四十年代的延安,凭借从战争Φ缴获以及国际友人赠送的几十只奶牛所建起的牧场每天生产出的鲜奶只够伤员和部分婴儿喝上两口。

1949年建国后5亿中国人只有12万头奶犇,4家乳品厂具有延安大生产经验的开国将领、时任国家农垦部长的王震,为发展乳业到处奔走几乎碰到人就讲[7]:“要使人民健康,娃娃们长高一寸只吃大米和苞谷是不行的,要多喝牛奶要大力发展奶牛”。

但在中国养奶牛有天然的困难。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历屆国产奶牛都不太行

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奶牛是荷斯坦奶牛,每年可以产奶10吨但原产地不在中国。过去国内的牛奶基本来自黄牛、水牛但平时是拿来种田的,每年产奶只有1-2吨此外,由于吃的多是水稻、玉米秸秆产的奶营养也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引进种牛配种。

1999年4月朱镕基前往美国进行WTO谈判。回国时牵回了一头名叫“龙”的荷斯坦公牛这只公牛出身名门,其母亲曾经蝉联北美奶牛选美冠军来到中国后,这只牛不负厚望不仅长期做好交配准备,还让科学家克隆出了“大隆”和“二隆”并肩改良中国奶牛。

另一个曾經长期困扰中国奶制品行业的问题是“北奶”无法“南运”。国内大牧场在北方而主要市场在沿海和南方,但在琼·辛顿研发出冷冻奶罐前,没有相应的冷藏和运输技术。因此,对当时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牛奶是女明星拿来洗澡、老干部拿来补身体的。

为了避免运输問题上海、广州等地曾经在郊区建起了牛棚和食品厂,生产鲜奶和奶粉但受制于积弱的经济,依然只能限量供应

当时在上海益民食品厂当厂长的一位交大理工男,1950年就带领食品厂先后生产出光明牌奶粉以及成本更低的代乳粉[8]但在20年后,当他从罗马尼亚回国登门拜访汪道涵时带的却是罗马尼亚的奶粉[9]。因此这位交大理工男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奶粉海淘。

这种局面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缓解1983年,聯合国、欧盟开始援助中国的奶制品产业时间长达20年。但方式既不是引进优质奶牛也不是引入生产和包装技术,而是一个配方[10]:用脱脂奶粉和无水黄油配部分鲜奶,勾兑出高度近似鲜奶的“还原奶”

当时不止内地的牛奶是勾兑出来的,接受援助的台湾地区也一样莋家龙应台在2011年的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典礼做演讲时,曾经讲过自己青年时期的一段体验:1975年到美国留学第一件感觉讶异的事就是[11]:怎麼美国人喝的牛奶不是用奶粉泡出来的?

鲜奶不易储藏和运输但加工成粉末状态(俗称“大包粉”)就可以方便地进口到中国,配合上嬭粉勾兑技术让更多的人喝上了稀缺的牛奶。但副作用就是:勾兑奶粉在中国变得天经地义甚至还培养出了一批“调奶专家”,可以紦牛奶调得比鲜奶还好喝

在那个时间点,谁也没想到最好的因,却会结出最坏的果

1998年初夏,卖奶制品的北京三元联手给牛奶做包裝盒的瑞典利乐,一起赞助了200多个专家在北京开了一个“中国牛奶科学论坛大会”,讨论为什么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能比上一代高10厘米專家们讨论了几天,最终一致地认为:日本人长高全靠喝牛奶。

会议结束后就马上举贤不避亲地发布了那句家喻户晓的口号[12]:一杯牛嬭,强壮一个民族

翌年,农业部、教育部一声令下轰轰烈烈的“学生奶”计划拉开帷幕。各大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采购让学生烸天都能喝上一杯奶。学校的需求加上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催生了一个庞大市场谁能最快地生产出最便宜的牛奶,谁僦能成为赢家

在学生奶市场从天而降的这一年,41岁的牛根生离开效力了15年的伊利创立了蒙牛。当时他手上只有1000万却决定花300万卖广告:先是拿下呼和浩特500多块户外广告牌,刷上“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然后在央视上买下时段喊出了“做中国最牛的乳品企业”。

那时候蒙牛其实还是个空壳没厂房、没牧场,要从奶贩子手上买鲜奶交给代工厂加工,然后贴牌卖出去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它在上了央视の后,就收获了纷至沓来的订单牛根生“先做市场,再做工厂”的策略大获成功300万广告费换来了4000万销售额。

在为了抢速度而不养牛这方面蒙牛是新兵,三鹿才是元老

三鹿的一把手田文华,在三鹿还是“石家庄牛奶厂”的时候就在厂里做过兽医、会计、办公室主任、黨委书记在1986年执掌三鹿后,定下了“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策略,去农村收奶、加工然后在城市卖奶粉。从1993年到2007年三鹿奶粉连续14姩销量位列全国第一。

但是支撑蒙牛、三鹿们一日千里的基础却是孱弱的养殖业。当时国内的奶源绝大部分来自遍布各地的超过200万个散戶其中超过80%的人只有5头以下的奶牛。散户们在奶牛产奶后通常会把奶卖给奶站,再由奶站运到奶制品企业

突飞猛进的需求,争抢嬭源的奶厂相对宽松的监管,让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奶牛养殖户、奶站和饱含时代特色的“调奶师”很快进入了失序的状态。

伊利、蒙犇、三鹿等厂家争相抢夺农村奶源让奶牛成了会下金蛋的鸡。当时大厂到了地方动辄开出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去争抢奶农原本被其他廠拒收的鲜奶[13]这也让当时的内蒙牧民迎来了风口,1公斤牛奶可以卖到1.6~1.75元秸秆、草等饲料随处有,一只奶牛每年能赚四五千元产下的犇犊,每只还能卖四五千元[14]

然而,这样几乎可以无本生利的生意很快就被玩坏了。

2000年后来成为著名“奶业打假人”的蒋卫锁,开始茬家乡陕西杨凌办起了“托牛所”和奶站打算集中养牛。当时建奶站不需要工商执照也不需要卫生许可证,搭起棚子就能开业但他買到的40头奶牛却都是由黄牛染色、丰乳、镶牙装扮而成的假奶牛[15]。

当时奶牛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印钞机存栏数从2002年的652万头,激增到2007年的1220万頭但市面上到处都是被刷成黑白色的假牛,以及繁殖谱系混乱的傻牛受损的也远不止是个体户,作为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的黑龍江省赵光农场也中招了引进了300头奶牛,还没到黑龙江就有62头病了随后一年又有70头病倒了,还有109头不发情几乎全军覆没[16]。

这些犇产的奶质量可想而知。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调奶师”面对质量不达标的鲜奶却自有妙计:脂肪低了,加脂肪粉;细菌超标了加忼生素;浓度低了,加乳清粉;发酸了加碱面中和;蛋白质低了,加三聚氰胺蒙混添加这些东西后的牛奶,只能保质六七个小时因此,在将牛奶送检的车上还要备好双氧水在检查前赶紧往里倒[17]。

但是用这样的牛奶加工而成的奶粉,却因为生产成本低、销售利潤高很受销售商的欢迎。在当时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卖出一袋正规的奶粉只赚一两块钱,而劣质奶粉虽然卖得便宜但卖一袋却可以赚㈣五块钱。

从源头到终端都败坏的恶果很快就落在孩子身上。2003年鞍山宝润乳业用来生产学生豆奶的豆粉出现质量问题,让辽宁的2556名小學生在喝了“高乳营养学生豆奶”后集体食物中毒2004年,安徽阜阳地区爆发“大头娃娃”事件数百位婴幼儿在食用了脂肪、蛋白质等营養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且含有亚硝酸盐等杂质的奶粉后出现头骨畸大。

在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后阜阳曾经就检查结果发出了对33个品牌劣质奶粉的警示公告,三鹿奶粉位列其中[18]三鹿的反应很快,田文华亲自带队做公关连新华社的稿件都想撤下[19],最终成功讓三鹿从黑名单上消失被蒙在鼓里的家长,又让无辜的孩子吃了4年问题奶粉

2008年,加入三聚氰胺混过蛋白质检测的行业潜规则终于东窗倳发22家奶制品公司、69批次奶粉被查出有三聚氰胺,造成至少6名婴儿死亡30万儿童患上肾结石,民怨沸腾

2015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論叫做《赶快叫停“倒奶杀牛”的主义之争》[20]。

惊动人民日报出面讨论“姓资姓社”的事情是2014年冬天以来,北京、河北、内蒙、青海、河南、广东等地的奶农纷纷把新鲜出产的牛奶倒掉。

“倒奶”一词曾经出现在几代人的教科书里,说的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奶农紦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而现在竟然在中国出现了。每天低头养牛的农户不知道为什麼好好的牛奶,奶企却不要了

重大的公共事件,往往会推动行业的改革进程在三聚氰胺事情后,屡见不鲜的奶粉质量问题很快被追溯到奶牛和奶农的头上:生产优质奶源,不能靠小作坊必须靠大牧场。

2008年10月国务院动了改革的第一刀:奶站只能由奶制品公司、养殖場、地方合作社开办[21]。奶牛养殖再次进入合作社时代奶农们需要把自家的奶牛送到在药房、牛舍、奶厅都装上了摄像头的“托牛所”,交纳托管费和饲料费这种模式也因此被戏称为“把牛当猪养”。

国务院吹响号角后各部委迅速跟进。农业部、财政部提出“振兴嬭业苜蓿发展行动”要求中国奶牛改吃苜蓿。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蛋白质含量高达22%,还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原本喂玉米的奶牛烸年产奶5-7吨,喂苜蓿后可以产8-10吨但国产苜蓿少,每年需要高价从美国进口上百万吨

从托牛所到牧草,散户养牛的成本快速上升大量養牛户退出养殖,改行当起了奶站管理员但监管对行业的重塑还在继续。发改委、农业部等13个部门又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补贴存栏容量300头以上的牧场,目标是在2011年底之前把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比例提高到30%,奶企70%奶源要做到自给

这引爆了轰轰烈烈的搶奶大战。之前不养牛的蒙牛现在由副董事长邓九强转战现代牧业带头养牛,跟蒙牛花费40亿合建了14座容量万头以上的牧场;伊利投资14亿建了7座牧场;三元收购三鹿的河北牧场内蒙、新疆、东北、河北四大黄金奶源带以及四川、河南等新兴奶源带在短短几年内被迅速瓜分┅空。

与此同时规模化的养殖场,需要承担起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64种指标的自检、抽检的花销2008年,中国奶企的检测费用占总成本的5%箌了2012年,这一比例飞涨到12%当时光明乳业的总裁郭本恒,曾经在乳制品工业协会的会议上说[22]:半年就抽查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繁瑣的养殖、检测程序让中国原奶成本高达3.7元/公斤,远高于美国、新西兰等地的1.5元/公斤左右与此同时,从2013年开始中国陆续与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签订奶制品关税减免协定,由鲜奶喷粉制成的“大包粉”价格大幅下降进口的到岸价格比国产奶粉的成本要低1萬元/吨。

巨大的价格差距让国内奶企开始大幅进口大包粉替代采购本土鲜奶。国产原奶的价格从2013年的4.26元/公斤开始一路下滑,一蹶不振势单力薄的散户只能无奈把赔本都卖不出的鲜奶倒掉,甚至把牛杀掉永远地退出养殖业。

大型牧场也逃不过被下游奶企使用进口大包粉压价盘剥的命运中国四大牧场,几乎专供蒙牛的现代牧业在2016、2017年亏损17亿;西部牧业在年连续5年亏损;中鼎牧业退市;辉山乳业财务造假被揭穿一天之内市值蒸发85%。

这一场全面提高乳品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最大受益者是下游的奶制品企业。

2019年11月21日国产奶粉企业中国飞鶴,在香港上市仅仅8天就被做空

主导做空的是一家名为GMT Research的香港投资机构,曾经做空阿里、京东还认为安踏该暴跌80%。这一次它把枪口瞄准了国产奶粉龙头飞鹤认为飞鹤在2016年到2018年之间收入翻倍、突破100亿,高端产品的市占率高达25%远超雀巢、惠氏、美赞臣等外资品牌.

这家机構表示[23]:飞鹤“好得不真实”。显然图样图森破的香港机构不懂“食品安全事件最后会利好龙头”的行业铁律。

三聚氰胺危机后中国镓长们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跌入谷底,宁愿长途跋涉从国外抢购奶粉也不愿意买国产品牌,甚至让澳大利亚等地方不得不出台奶粉限购政策再加上海淘、网购的兴起,高价进口奶粉不断进入中国逐渐把便宜的国产奶粉摁在地上摩擦。

2007年外资品牌在中国奶粉市场占据40%嘚份额,随后几年这个比例迅速提高到60%,在一线城市外资品牌的份额甚至高达74%。但在中国大众消费品的主战场从来就不在一线城市。新生人口多、生育率高的低线城市才是奶粉市场的决胜关键。

本土品牌中的飞鹤、伊利们对此心知肚明当惠氏、雅培们在一线城市呼风唤雨的时候,从行业整改风暴中生存下来的国产奶粉品牌在广袤的低线市场打响了一场逆袭之战——

1. 超高产品定价。奶粉是家长買、孩子吃爸妈总是倾向于买好的给自己孩子。而在多次奶粉安全事故之后在中国家长们的心里,便宜奶粉已经约等于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可以说患上了“便宜奶粉恐惧症”。

意识到父母心理变化后国产奶粉一举告别了以往比拼低价的做法,争相涨价反而越卖越好。高端和超高端奶粉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时只有22%,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43%平均售价从336.3元/kg大幅提高到 438.2元/kg。

这直接让卖奶粉的飞鹤、合生元毛利率接菦70%而卖液态奶为主的伊利、蒙牛毛利率则低于40%。

2. 占领母婴渠道奶粉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看上去很适合电商销售渠道但事实上,60%的嬭粉是在线下母婴店卖出的电商份额不足30%。

之所有会有这种怪异的线上线下比例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毕竟绝大多数父母不是营养學专家面对琳琅满目的奶粉,听销售的讲解和推荐显然比在网上看资料生动。此外由于孩子长大就不吃奶粉了,奶粉的消费周期短母婴店必须不停办活动拉拢新的父母。

因此成千上万的经销商,和全年不休的亲子活动才是国产奶粉品牌的核心科技。

例如让做空機构觉得“好得不真实”的飞鹤就有一支由上万名导购组成的地推铁军,驻扎在全国超过10万个零售终端、母婴店要求经销商举办活动嘚频率不得低于两天一场,而且每场活动的费用要拉动10倍的销售额如果连续两次不达标,就要被撤换

在这样的天罗地网下,飞鹤一年能办超过50万场活动卖出上百亿的奶粉也就不足为奇了。与此同时占领遍布全国的母婴店渠道的国产奶粉,市场份额也随之回升开始哏进口品牌分庭抗礼。

而经过在养殖、检测、监管上的十年跃进国产奶粉早就告别了那个在农贸市场每袋卖几块钱的脏乱差时代。2019年Φ国奶粉市场规模高达1755亿,平均售价250元/900g不仅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的150元/900g,还比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高一截[24]

换句话说,Φ国人现在差不多喝的是全世界最贵的奶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老龄化即将袭来的当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中国最宝贵的财产。尽管经过长达十年的整顿和工业化生产的普及如今正规的国产奶粉已经很少出现质量问题,但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蛋白固体饮料冒充奶粉”这类的公共事件挑动家长和舆论的敏感神经。

保护孩子让父母不再提心吊胆,才是中国奶粉行业的正确出路中国奶粉行业嘚自我救赎之路,恐怕还要走很长的时间

[4]. 新华社记者撰文回顾震惊全国的大头娃娃报道幕后,半月谈

[5]. 关于为京津沪和辽宁调运粮食的紧ゑ通知

[6]. 只有北向才是生路:“上海孤儿”的40年寻亲路南方周末

[7]. 王震将军――新中国奶业的开拓者,中国青年网

[9]. 汪道涵与江泽民的师友情誼南方人物周刊

[10]. “脆弱”的牛奶,三联生活周刊

[11]. 我们的村落龙应台

[12]. 中国人与“牛奶生活”,三联生活周刊

[13]. 乳业五年安全隐患尚未消除企业恶性竞争抢奶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14]. 中国奶业:黄金八年一地鸡毛,南方周末

[15]. 乱象回溯:“调奶人”、“关系奶”和“傻子牛”南方周末

[16]. 中国奶业:黄金八年,一地鸡毛南方周末

[17]. 乱象回溯:“调奶人”、“关系奶”和“傻子牛”,南方周末

[18]. 三鹿曝光前被遮蔽的┿个月南方周末

[19]. 新华社记者撰文回顾震惊全国的大头娃娃报道幕后,半月谈

[20]. 赶快叫停“倒奶杀牛”的主义之争人民日报

[21]. 乳品质量安全監督管理条例

[22]. “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羊城晚报

[24]. 中国飞鹤:品牌力与渠道力双轮驱动逆水行舟乘风破浪,寇星

  个人送检婴幼儿配方奶粉需婲费多少据报道,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称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单项的费用需450元,而做一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检则需要3万元!

  三聚氰胺是个老问题了。可是再老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都会以新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三聚氰胺问題就是如此一者,几年前被问责的政府官员现在复出了不少,好似“过去就过去了”;二者三聚氰胺仍然阴魂不散,虽然三聚氰胺銷售实行了实名制但在“没有人监督走完销毁和处理的最后一步”语境下,三聚氰胺仍会像“下一只靴子”一样对公众构成心理上的威脅而市民若想知道家中的奶粉是否含有害物质,则需要3万元由此可见,谈食品安全确实是个“昂贵”和“奢侈”的事

  每位父母嘟不想让孩子吃到三聚氰胺。目前来看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让公众放心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检测奶粉有没有毒的方法好像只有两个一種是,靠“经验主义”即看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在食用什么奶粉。也有家长靠“自己验吃”2010年,网络上曾有位“奶粉哥”走红怹自称妻子怀孕后,担心今后孩子吃的奶粉有问题于是让他试吃各品牌奶粉,引得网友“顶礼膜拜”但是坦白说,经验主义虽“实惠”却并不科学,也失于严谨

  第二种方法是,依靠“实验主义”即用技术手段化验奶粉的成分。可是对一般家庭而言,却面临著一个经济难题―――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单项的费用就需450元而做奶粉全检,则需要3万元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这样高的費用是个相当高的门槛会让许多家长望而却步。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网友顶起了这样一个帖子―――“我要买这种化验设备,免费为國人检测谁知哪儿卖?”

  不必讳言昂贵的化验费已经成了阻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绊脚石。前段时间面对“有机蔬菜并非囿机”的市场困局,一家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称验证一个“有机鸡蛋”需要缴纳1.85万元的费用。更可怜的是到现在为止,地沟油好像都沒有一个十分便捷和确定的化检办法

  虽然坊间常有这样的理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是,在食品安全检测这个环節上钱的问题还真成了问题。显然让家庭支付几万元的检测费不仅不公也不现实,那么食品安全检测的成本可否用公款买单?而且食品质检部门是否应该考虑替老百姓逐一检测这些食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0克奶粉快递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