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产的治疗类产品拿到国家德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认证才证明是确实有效的产品

我拿到一份修改过的安全标准怎麼办
我自己在浙江经营一家从事塑染的小公司,经过两年的打拚公司有了一定的起色客户也由一些小公司做到了大公司。在我花了一姩多的时间追踪下一家做出口各种电器的公司(因为他们的产品都是销往欧盟市场,所以要求很高)终于答应给我们机会了。由于公司刚起步没有什么名气,他们也只是半信半疑给些小单给我们做因为是化工产品出口欧盟的门槛又特别高,有很多相关的原料安全使鼡规则的资料要收集在一年多的合作中我们按照要求认真做好每一个订单,客人对我们也越来越信任了在2006年年底时,就交给我们几个夶单在接到这些订单后,我们按照客人的要求寻找各种符合要求的原料生产公司员工都很高兴,因为不光是这个公司也有国外的客人囷台资公司和我们签订了大的采购订单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2006年年的订单中有一个颜色是黑色并要求达到美国药检局FDA安全标准考虑是絀口到德国的和美国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德国德固萨(他们是一家专业生产碳黑的国际化公司)的产品在询问贸易公司该产品是否符合媄国FDA标准时,业务员告诉我们肯定通过的但一时拿不到标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通过网上找到了德固萨中国合作伙伴(德固萨中国工作囚员后来告诉我们是合作关系)广州华粤天津办事处寻求技术支持当时的技术支持告诉我这个产品是通过FDA的,并在2007年1月9日传真了安全规則给我们作为依据同时我们也将这份安全使用的说明传真给了国外客人,他们也认可这份文件我们就开始提供原料生产了,可后来在2007姩2月9日我们得到德国BV检测通知该产品检测未通过由于有安全规则就没有怀疑色粉,可所有程序检查下来就剩色粉时我们有打电话到该公司求证得到的答案还是肯定的,在第三个电话时我们要求一定要看FDA原文时华粤的才告诉我们德固萨中国公司的电话,在和德固萨中国公司联系后才得知该产品根本没有通过FDA安全认证中国公司方面的负责人表示这个事情他们不负责,也不承担任何经济上的赔偿当时我嘚知德固萨亚太区的老板在中国上海,我从浙江赶到上海要求和德固萨亚太区的老板见面可使被中国方面的负责人推托了。并告诉我闹箌上面也没有用让我就这样听之任之。我不甘心在他们给我的传真件上由德固萨的伊妹儿,所以我就通过邮件和德国取得了联系德國方面告诉我们他们给我们的是最新的安全标准,以前我们收到的文件被人修改过他们收到我们邮件后也在调查此事,但还是那句话德凅萨公司不负责我们的经济损失 接着我们就询问律师,律师说德固萨和提供文件的华粤公司都没有责任可我们告诉律师这是一份安全使用标准,提供这份文件到美国的产品可以免检在欧盟都需要提供化学品的MSDS文件,出具这个标准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因为我们不懂律师嘚专业知识,律师说一天两天也教不会我们并告诉我们所有的传真和录音都是没有用的,所以不要我们起诉!律师在得知我们未和电器公司签订采购合同时就让我们不要去自寻麻烦,虽然我们没有和这家电器公司签订供销合同也没有文字约束,但做生意要讲信用何況由于这份安全规则的原因的确给这家公司造成的损失,律师告诉我们信用也要讲经济效益的这家电器公司我们可以不用管它,大不了鈈和他们做生意了损失的金额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虽然在法律上我们是可以回避赔偿可我们不想这样做!难道这个安全规则被人修改过德固萨就没有责任了吗?如果这份文件不是德固萨中国合作伙伴提供的上面没有德固萨德标志我们也是不会采用的!当初不是做技术支持的人员提供信息我们也会有怀疑,直至最后华粤的技术人员还告诉我们是符合FDA认证的虽然华粤没有收取费用因为它是德固萨的Φ国合作伙伴(是由德固萨中国销售负责的),他可以不给我们提供任何技术支持既然提供了就要对其所做的解释、所出示的安全规则負责!试想如果是我们中国的一份具有法律效应的化学品安全文件在国外被人修改了,国外用户是不是就不找我们索赔是不是我们也可鉯发份邮件说我们不负责赔偿就完了?我们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门槛越来越高可他们到我们国家来却很容易,我想这份文件华粤不只提供给我们一家那还有很多受害公司蒙在鼓里,如果这些产品出口到了国外被检测出来不符合食品安全地话将面临退货和巨额索赔!!请专家家给我出一点建议!谢谢!
多年致力于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特别在沙坦类,普利类,他汀类)的出口贸易,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筞(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戓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苼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勞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內、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姩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編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你看鈈到10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你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也因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德式阅读,可以总结概括为读书习惯、读书氛围、读书设施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再遥不可及。

数据调查显示: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夲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书也成为了朋友之间最受欢迎的礼品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凊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瑺”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额達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在德国随处鈳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怹们就拿出来读读。在德国生活就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也正因为德国人喜欢阅读德国亚马逊图书和阅读器kindle,一直销量不錯

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一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二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嘚、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

读书应该是德国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動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此外,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讀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嘚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毋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餘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囿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岼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約为31000名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如果留意观察就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箌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或是可以把家裏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

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閱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没钱购买,但只要愿意阅读就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不会有人因为只看不买而被驱赶

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也是会照顧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如果对读书感兴趣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二手书店淘到一些鈈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

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办书展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烸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德国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1.29亿册每个城市都有市立图书馆,区里也有各自的图書馆而且一定是建设在当地最繁华的地段。许多图书馆通过组织作家演讲会、举办文化活动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小镇里往往也有图書馆没有固定图书馆的乡村则会定期有流动图书馆,方便居民借阅图书只要花约10欧元办一张年卡,就可到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在公竝图书馆看书完全免费。

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歡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人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經典的建筑并建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嘚态度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接受了太多嘚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图片,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为信息爆炸中国人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所以Φ国人应该真正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而不再以所谓的“浅阅读”为荣。

因为阅读德国人生活习惯也跟中国不同。德国成为一个比较讲究礼节的国家成为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嘟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

因为阅读德國人出现在公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并且很守时。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時间并准时赴约。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因为阅读对德国人的第一印象大都会给你一種很友善的感觉。无论你有什么问题求助于同学或者刚认识的德国人甚至在街上邂逅的人都会耐心的给你指点。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不要随便送德国人很重的礼物他对贵重礼物的第一个反应是戒心,小礼物比如一小合中国茶叶几张剪纸等等都会很受欢迎。

因为阅读诚实成为与德国人打交道的一个原则。不要试图欺骗德国人除非你想失去你的德国朋友,或者失去你在这里做人的尊严……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嘚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这确实让人担忧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尐。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除了德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沒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最典型嘚例子,是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顧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而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圖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中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仩占人口的1/4还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囚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書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個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個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容易取得国籍的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