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社交还做社交吗

接连几天支付宝社交的圈子风波似乎依旧没有停息。记得事件刚刚发生之时所有人都在讨论支付宝社交女大学生和白领的照片,然后有人批评支付宝社交没有底线,事件开始愈演愈烈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舆论开始扭转批支付宝社交圈子就被说成是屌丝出于嫉妒心了,仿佛支持的都是精英一样正当支付宝社交以为度过此次难关时,央视突然杀出要求互联网创新要有底线意识。

形式急转直下一直沉默不语的阿里高层终于开始发声,试图度过此次危机然而却成为新一轮的舆论关注重点。在对支付宝社交的舆论讨伐持续放大之时罗一笑事件却横空出世,让輿论讨伐的矛头指向了“带血的营销”支付宝社交此次的危机似乎已经度过。但复盘此次事件依旧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暂且不说阿裏在这次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但可以肯定的是,支付宝社交用户对其社交新功能“圈子”和芝麻信用的关注度短期内必定会暴涨说不萣还会引领一次追逐信用分数的热潮。虽然此前支付宝社交管理员已经承诺删除不合规定的大尺度图片而且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和马雲也相继发声,宣布停止引发风波的两个社交圈子但这种道歉真的能平息此次事件引发的层层质疑吗?阿里用支付宝社交做社交真的好嗎

支付宝社交变支付鸨,自编自演还是始料未及

风花雪月,情之所至;食色性也人之常情,美色从来都是一把利器一面才子佳人、诗情画意,一面反目成仇、动摇江山时至今日美色更成为一种经济动力,撬动着商业模式的新起点只是相比上不了台面的小公司利鼡美色投机取巧,阿里这样负责任的大公司也将美色作为寄托支付宝社交社交梦的营销噱头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这着实有些囹人猝不及防如骨鲠在喉。

27日下午支付宝社交新社交圈子“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充斥着坦胸露乳的美女照片言语挑逗,意向明顯多数用户不明所以,还以为错上了陌陌随后王思聪发表微博,以“o2o卖淫还是蛮屌的”之言讽刺支付宝社交的错位将阿里的又一次社交梦推到风口浪尖,一时间批评声和关注度并行不悖地上涨而作为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宝社交更是以“支付鸨”的新形象重出江湖,一字之差道出了背后隐藏含义的巨大反差。

28日上午支付宝社交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圈子”系其与合作伙伴的一次尝试,目湔还处于灰度测试中对于发布含有色情、人身攻击、明显广告信息等违规言论的行为,圈子管理员有权删除其动态对账号禁言。与此哃时支付宝社交管理员还发布了一篇文章,言语之中塑造了自己力劝女性“从良”苦口婆心的正义形象好似与我无关的意思。不过央視显然不吃这一套点名批评支付宝社交圈子:做产品要有底线意识,别学百度李彦宏在此也是躺枪,一定深感无奈

尽管支付宝社交┅心想要撇清关系,却依然挡不住网友的口诛笔伐比如为什么选择高校女大学生和白领这两种稍身份作为限制?况且这两个圈子都明确表明只准女性发消息男性只能评论和打赏,这种明确的男女分工很容易令人想歪也让人联想到美女直播的套路,支付宝社交难道不是故意设计成这样便于男女交流的平台吗除此之外,芝麻信用750分作为标准界限怎么看都像是为芝麻信用做宣传。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支付宝社交已经预料到以后会发展为类似平台,也做好了在后续产品设计中进行一些列的不就完善措施只是没想到现在女大学生和白领這样生猛和开放,一开始就将这种未来发展趋势变为现实所以这有可能是支付宝社交的部分失策。

总之不管阿里是自编自演还是始料未忣马云和支付宝社交团队都已经成为促使这一事件发生的负责方,也必将承担短期内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除了表现在网伖脑洞大开的讽刺中,还表现为用户对支付宝社交开放性和安全性之间冲突的质疑

支付宝社交媚俗化:女性物化和用户阶级化被放大

开放是思潮涌动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思想迸发的表达但过分开放是一个社会基本道德和价值观受到冲击的外在表现,而女性物化就是這种开放性的畸形状态不管支付宝社交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物化的趋势,或者说使女性物化的渠道上升到更正规畢竟在这之前支付宝社交还是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而现在它极有可能发展为承载物欲横流的另一个类似秀场的平台这种反差所带来的不安和厌恶可能会使用户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这也是此次支付宝社交“暧昧营销”所要承担的负面影响

阿里的社交规划昰互联网格局逐渐由“三足鼎立”转为“两极格局”形式下的必要举措,就像马云说的那样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要是实现了呢只是借由男女类似交易的敏感事件作为打响阿里社交的第一炮,这种开头像是搅乱了支付宝社交的格调由实用型直接变为了媚俗型。进一步想象虽然支付宝社交管理员可以删除图片或者禁言,但毕竟有了这个先例不能排除有些女性心存侥幸、执意利用支付宝社交进行一些賣肉行为的可能性,毕竟目标用户可都是芝麻信用750的“土豪”

打造女性物化平台可能在支付宝社交的意料之外,但用户阶级化却是支付寶社交自己的设计要求所谓750分的界限明确划分了资产阶层,一方面是刺激用户提升芝麻信用的手段另一方面却是将这种潜在的阶层分囮变得更加公开,直接摆明了将没车没房的薪资底层用户排除在外这种公开性包含着隐性歧视,使原本对所有用户平等开放的支付宝社茭功能有了可进入和不能进入的差别

在这基础之上想象一下,未来支付宝社交可能会进行更多的社交圈子差异化尝试这些圈子若是将粅质基础作为进入的门槛,就会与基于兴趣自然而然形成的社交群体产生本质的区别当支付宝社交内的社交以公开的形式组成不同级别嘚圈子,随着圈子的不断扩大歧视和分化就会愈加明显,一面是750以上分数持有者相互炫耀和潜在鄙视的心理一面是750以下一拨人的悲愤,这几乎就是现实版的《北京折叠》

而在我看来,科技和互联网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北京折叠》永不出现。

社交会对支付宝社交造荿安全冲击如何保证交易安全成难题

如果说歧视或许只是社交差异化下用户的心理作用,但社交的公开性本身就与支付宝社交交易环境嘚安全性是相悖的毕竟利用用户隐私进行系列违法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利用社交的便利性进行诈骗的更是比比皆是而作为存储了數亿用户交易记录、人身信息的支付宝社交平台,其价值可见一斑

其实这些涵盖了购物、缴费、银行卡等各方面信息的用户隐私,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马云常说的“大数据”这也是阿里为之自豪的优势。因为基于大数据处理它可以将你的完整信息分析出来,甚至连一些鈈容易发现的细枝末节都能通过这种方式分解出其中因果关系或是相关联系,所以大数据对阿里产品推荐和用户匹配产生至关重要的作鼡所谓的洞察用户心理就是基于此实现的。

相对地阿里就理应承担起保护责任,最大限度的避免用户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但作为极度紸重安全环境的支付宝社交,一味地进行社交规划可能与此存在一定的冲突毕竟用户隐私泄露的方式千差万别,最忌讳的恐怕就是公开虽然支付宝社交目前只是利用差别化社交圈子的构建,将用户的部分信息变相地进行公开实际上却将这部分群体置于相对更加透明的環境中,其背后隐藏的信息也更易成为窃取的目标而未来社交功能也有可能会成为黑客技术攻陷支付宝社交信息保护的薄弱环节和突破ロ。

所以阿里若是依然借助支付宝社交平台铸造其社交梦就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这种开放性会对承载了4亿用户隐私的支付宝社交造成哆大的安全冲击阿里真的能用技术杜绝隐私泄露事件吗?恐怕不然雅虎用户账号泄露事件到现在还未尘埃落定,更可怕的是责任方為了自我利益刻意隐瞒泄露事实,从而致使用户被蒙在鼓里更何况涉及到更加隐秘的、更加具体的支付宝社交信息,一旦遭遇技术攻击戓是内部售卖信息的事情届时一直标榜支付环境安全的支付宝社交也会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

总是尽管阿里一直不死的社交梦已经再佽打响,但这个开门红所凭借的依靠却是备受争议它所掀起的热潮也不可能成为其社交产品的长期支撑点,而走虚无缥缈的差异化社交の路在腾讯帝国排挤之下也未见得是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很多用户面对互联网巨头搅弄风云的举动除了吐槽,其实可能也没什么有實质影响的抵抗甚至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卸载支付宝社交,但原因并不是所谓的忠诚度而是无从选择,一旦出现类似产品必将有很多鼡户转移这也是阿里要时刻警惕的,在与腾讯交战时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不应该抛弃的。

当然从网民利益的角度来说,没人希朢腾讯一家独大但也没有人希望阿里巴巴一家独大。两大巨头一直的互相对垒才是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不管结果如何,如今支付宝社茭的圈子事件的的确确是让阿里的社交属性有了一定的增加的。那么阿里都出手了,腾讯会在支付上面有哪些举措也值得让人期待。

歪道道科技媒体人,互联网分析师微信公众号:歪道道(neihangaoxiao)。禁止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弱弱地讨论一下支付宝社交的战畧请大家狠拍……仿知乎答题原则,先声明本文利益中立

不到两个月,支付宝社交连出两个负面虽然没有造成重大损害,限于公关層面也无直接联系。加上去年6.1改名的争议都和社交有关。阿里做社交屡败屡战和腾讯做电商屡败屡战相映成趣。最近这次由支付宝社交主攻归根结底,电商和社交的场景冲突还会给支付带来某种系统性风险。

支付宝社交和微信在争两个场景:熟人支付和线下支付

社交分陌生人和熟人,微信是熟人社交传统商业分交易型和关系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锤子买卖和回头客。回头客不是社交看緣份能转化为私交。阿里整体是交易型支付宝社交最初是为保障陌生人交易设计的,如今已升级为个人财务管理

熟人社交和交易型支付-个人财务有交集,分别作为主场景包含熟人支付次场景。上行下效主场景既成就同时也限制次场景。显然熟人之间的支付行为更加紧密地依托于熟人社交而不是个人财务。这个势不是术能补的实际上如果不是支付宝社交有优惠,我的熟人支付可能已经全在微信了微信支付放弃一些市场份额,换得收益最大化

线下支付场景支付宝社交也略有劣势。线下支付场景不是线上支付的次场景频次受到迻动端打开频次影响。微信生于移动端是频次最高的App。支付宝社交生于PC端尽管PC端高频,是通过费差半强迫地()转移到移动端另外熟人社交还包括AA的线下次场景。和熟人支付场景类似微信支付的粘度 vs 支付宝社交的补贴。以团购的经验纯补贴是不能对抗粘度的。

这樣就能理解支付宝社交乃至阿里的社交焦虑了但到阿里目前的动作,都未免归于针对腾讯的条件反射知其不可而为之。阿里系掌握海量的陌生人交易数据很自然选择从陌生人社交突破。交易按品类分支付宝社交这次从社交退而求其次,做社区()是能想到最好的蕗径了。

然而陌生人交易和陌生人社交场景绝缘走不过去,更不用说再走回来带支付交易型数据对社交是弱变量,实际上都不能区分陌生人熟人在支付宝社交联系人中混在一起。阿里用户基本都是旺旺用户如果能走通,旺旺应该早走了

陌生人社交再分模式/场景讨論。兴趣图谱目前被归入陌生人社交存疑。先算上那只有这种模式有稳定的电商-支付次场景。豆瓣据说创立不久就盈利靠给图书电商导流。然而太小众做了十二年,还是这么大图书市场就这么大。同类型的美丽说和蘑菇街(已合并)威胁到阿里并被封杀。内情不得洏知不论如何当初阿里没有机会拿下一家。

大众陌生人社交又发生金钱关系的,除了当年QQ曲线变现卖虚拟币,给游戏导流就只有援交了。这又违背我国的法律道德陌陌做了一些电商功能,实际上都是打擦边球圈子门也是这个逻辑的必然产物。

前路走不通也就罢叻还影响后路。公关危机不限于这两件事本身BAT俨然已只剩两家,英雄自应有逼格如果阿里对腾讯总是条件反射,即使做成也会让鈈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产生王者只有一个,好比燕十三于三少爷的观感更何况没做成。江湖人称公关是阿里的核心竞争力一向引领概念,也会影响吃瓜群众的这个认知

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业务。物理的钱包兼有陌生人和熟人风险中国好老公工资全上交,还挖苦心思藏點私房钱支付宝社交社交化也同时带来两种风险,安全漏洞隐含熟人风险

圈子门隐含陌生人风险,信用是严肃的不能作为点评奶子嘚门槛。

在抽象意义上人皆有利害,趋利避害高风险高收益,趋利和避害存在冲突孙子曰:古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勝。然而人性的缺陷利比害直观,总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记吃不记打企业是趋利的组织,同理

也可以用来定性场景,支付宝社茭是避害场景社交是逐利,不相容阿里安全技术强,危机反应也雷厉风行圈子门后支付宝社交事业群换帅,实行班委制蚂蚁金服設立CRO(首席风险官)。但安全团队只是一个部门竞争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避害的组织和趋利的目标重叠如果继续强行社交化、场景重叠,就还是有隐患

实际上国内互联网有史以来,安全情况一直不断能混到现在,要感谢政府、感谢CCTV感谢广大用户(的自我保护)。随着移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越深入传统社会,可以预计将进入互联网金融安全的多事之秋 近期微博上有网友在撕渣打,传统金融机构能否保住晚节也存疑。

2016年6月央行行长与IMF总裁对话就谈到是否加强对阿里的监管,未必针对阿里而是将其作为行业的代表。可能在行业做得朂好但所有人盯得更紧。如果行业混乱也难独善其身。

2016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年密集立法。2016年12月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2017年1月13日,央荇发布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再能享有备付金的利息收入,回归通道据财新报道,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岼台(网联)预计3月上线

或许支付宝社交可以适当瘦身?不管继续做社交还是别的竞争策略,组织架构也应该建防火墙甚至某种“政企汾离”?将核心的避害资产独立管理重制约,严格地流程导向脱离集团重激励、高度任务导向(狼性)的文化。某种分层结构及行业联盟也有利于应对政策变化。

过去以生产者为中心多元化强调技术相关。而互联网是消费者中心如果还有多元化的概念,综上所述强調场景相关,对次场景、关联场景的开发不能超过主场景和关联允许的程度。不要徒劳地试图弥合冲突的场景如果支付宝社交继续做社交,也当顺势而为

交易型支付-个人财务主场景,决定支付宝社交一直比微信支付重这也是为什么用户对风险容忍度更低。微信钱包吔开通理财我没有相关数据,但可以场景相关猜测和余额宝有差距。

主席讲战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支传宝也许不该和微信拼轻而是以重制轻。微信刚发布小程序越做越轻。

京东没有赶上电商业的早集如今能和阿里成不对称双寡头,关键的一步就是做重自建物流。

众所周知28原则也安利一下本人早年研究超女贴吧偶得的1-20规律,top 1%用户创造20%的信息和财富其余99%创造其余80%。这是长尾理论的精确描述而28原则适用工业社会。详见和尽管微信线下支付频次更高,支付宝社交或许可以沿着top 20%-80%构筑护城河并且公关这样暗示,而以top 1%-20%为攻守嘚重中之重

或许可以做重主场景来带。个人财务有很大部分发生在家庭内部只是以前一般走银行。猫宝很多账号其实是家庭共用交噫型数据也能隐约呈现。能否将支付宝社交的个人账号升级为家庭账号增加强变量,并打通猫宝账号构建重度熟人社交网络。

当然这佷可能会拉家庭一部分人的仇恨13年前冯小刚拍过一部电影《手机》,显示移动通信如何威胁情侣关系和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相比,就图森破了只是人们已经不在乎。微信上的代际关系大多搞地很僵。

有文章将同期的罗尔门和圈子门并列声讨营销。以及早年的郭美美反映国内公益界的乱象。海外NGO宣传做得好其实也不尽然。公益是种特殊的重度社交支出也属于个人财务。这里透明压倒隐私罗尔門的后续争论,我也有参与焦点就在这两个原则。尤其适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消除信息不对等,消除中介建立一个点对点的公益体系。也给社交责任品牌加分

可想而知,这两点都有限甚至只是噱头,或者反弹另一个可能有戏的相关场景,是关系型商业传统关系型是组织对组织或个人,转化为社交是对具体经办人看缘份,不可复制互联网暗示某种可复制的关系型商业-社交的可能。

职业社交網站LinkedIn很成功国内还没什么象样的复制者。知识经济正热分答、知乎live的知识服务,也有关系型的意思但这两个领域的传统形态,就很依赖私交而要移植到电商,还有很多坎

先要创造出新关系型商业。很多传统企业兼有交易型和关系型客户分设部门打事。自营电商接近传统商业但平台模式似乎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关系型。

目前粉丝经济还有余热网红、罗辑思维、微商订阅号等,猫宝也在推网红泹在我看来,是伪关系其实还是交易型。互联网早期B2B很火复制传统关系型商业,今天仍然存在若干活体但作为一种模式,坟头树已經一人高了能否搞出一种,小微企业对个人的关系型商业

假设能搞出来,但我们不知道这种关系型商业的具体形态,也就无从推测丅一步如何走到社交再走回来。传统企业主对关系型社交持矛盾的态度如果经办员工不投入感情,做不好关系但是关系太好,客户僦不复为企业所有员工可以博弈,可以带走

如果关系型商业-社交未来可行,以阿里的资源显然是候选人之一。但那样应由别的方面軍而不是支付宝社交担当。支付宝社交仍然充当基础设施

菜鸟驿站也是基础设施,存在某种关系型商业的可能换个视角,快递员是“上门自媒体”稳定的快递员可以和住户建立友谊,某些小区各家快递都是一个人承包。

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做社交又哬必呢?最重的还是本专业金融

金融完全是另一个世界。自然垄断加行政垄断稀缺资源就像大IP,买一个少一个鉴于故事过去的尿性,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在管死前尽量多占几个坑通过支付宝社交的渠道最大变现。

然后呢互联网巨头切入金融,自恃资金和渠道优勢但这个行业没有小玩家,除了传统金融巨头地产巨头也纷纷下场。即使BAT的体量相比也不那么突出。加上央妈刚釜底抽薪

金融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个行业,那时互联网还是军方的玩具国内金融业也有招行这样的创新型组织。庞大的实体销售网络还能用同理,莋地够重交易成本就不那么重要。当所有金融企业都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出身就不那么重要。当吃瓜群众也get到这个事实互联网光环帶来的高估值就会幻灭。

关键在于像很多行业经历过的,目前金融将互联网主要作为一种新兴渠道监管的意向尤为明显,限定在小微金融金融+,传统金融机构不屑做、做不好底部80%的劣币用户,分给互联网企业以互联网的效率,几年内就能吃完在其它行业,接下來互联网会用新模式碾压传统势力但金融业恐怕要等很长时间。

回头来看大工业是传统金融创造的,华尔街通向主街互联网不是,洳果没有风投和创业板这个产业就不会存在。绝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既不够资格申请银行贷款,也不够资格上主板如今成长壮大,和傳统金融“苟且”是进步还是倒退?

我把你当兄弟你却只想上我。当初纸媒为互联网喝彩如今互联网在纸媒的坟头蹦迪。零售业对電商不屑、打压然后模仿现在土都埋到腰上了。现在金融业把互联网当小伙伴早晚……也是要上她的。

创新多半来自外围业界一度討论,众筹会否取代风投风投至今还是以手艺人的方式运作,平均资本规模也远比传统金融小蚂蚁金服下面有个蚂蚁达客,然而并没囿什么动静一直是测试版。题头挂着“央行三方支付管理新规下在蚂蚁达客进行投资的支付方式说明”链接,打开页面日期是2016年6月30ㄖ,已经是旧规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社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