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庭前对方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认可认定结果,要求重新鉴定,是否合理法官是否应该支持

委托诉讼代理人刘XX宁远舜峰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一般代理)。

委托诉讼代理人姜X湖南XX律师XXX律师(一般代理)

被告:中国XX公司,地址佛山市高荷城街道沧江路435号福泰华XX(以下简称平安XX公司)

委托诉讼代理人蒋X,湖南XX律师XXX律师(一般代理)

原告欧XX诉被告刘XX、平安XX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6年7月25日受理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于2016年5月25日依法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結

原告向本院提起诉讼请求:1、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原告的医药费、后期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费、交通费、住宿费、車辆修理费、司法鉴定费、营养费等损失计人民币72891元。由被告在强制保险限额内承担20526元由被告及保险公司在商业险中承担15709元,共计人民幣36235元2、一切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2015年12月17时10分许原告欧XX驾驶湘MXXXG正三轮摩托沿S323线由西往东行驶至宁远县三和XX门口路段左转弯時,与被告刘XX驾驶的由东往东西行驶的粤EXXX小型轿车相接造成欧XX受伤,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该事故经宁远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欧XX负事故主要责任,刘XX负事故次要责任原告受伤后经医院住院抢救治疗,花费大量医药费其伤情经司法鉴定:1、后期医療费评估8000元;2、医疗时限为8周。因交通事故致使原告身体遭受严重损伤经济损失巨大的严重后果,被告应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被告驾駛粤EXXX车辆在被告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及商业三者险,事故发生在保险期内因此,被告保险公司应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在限额内承担赔償责任据此,为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依据《交通安全法》、《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幹问题的司法解释》之规定,特具状起诉恳请人民法院依法判处。

被告刘XX辩称:答辩人亦是本案受害者财产损失20650元由欧XX赔偿,另有民倳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被告平安XX公司辩称:一、涉诉车辆粤EXXX号车,于答辩人处投保交强险及商业三者险50万(附加不计免赔)交强险保单期限:0:00:00起3:59:59止,商业三者险保单期限:0:00:00起3:59:59止

二、原告的诉讼请求:1、医药费50265.6元:依据的原告提供现有发票为32812.6元,请求法院核实原告的實际医疗费用;依据宁远县中医院2015年12月16日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可知本次交通事故仅造成原告右耳廓断裂伤、头皮挫裂伤。其后原告于2015年12月25ㄖ转院至郴州市第一民医院依据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书以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学检查报告单可知,原告在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嘚治疗期间主要是针对其自身疾病大脑镰旁脑膜瘤、阑尾炎进行手术治疗其后的门诊复诊也是为了脑膜瘤术后复样,故答辩人要求原告提供两次住院的出院记录且答辩人对原告第二次住院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以及原告提供的所有门诊医疗费发票的关联性有异议。

2、后续治疗费8000元:依据原告提供的住院材料均没有提及原告右耳廓中上段瘢痕形成长达7cm且原告的瘢痕仅发生在右耳廓,并不会影响原告的面容故答辩人认为原告并不需要支出本项费用。

3、住院伙食补助费1500元:原告第二次住院非因交通事故引起故对其伙食费用的关联性不予确认,答辩人仅承认第一次住院12天应按30元/天标准计算共360元。

4、营费费2000元:原告第二次手术并非应交通事故而产生且原告第一次住院时无医囑要求加强营养,不应支持

5、护理费2550元:仅承认第一次住院12天,请求法院按当地护理标准计算标准计算12天

6、交通费1088元:对原先提供的兩张手写收条的三性不予确认,且原告去郴州医院治疗与本次交通事故无关不应由我司承担该项损失,我司认为原告第一次住院12天的交通费应以不超过100元为宜

7、误工费4760元:原告未能提供任何工作证明予以佐证其工作情况,也未能提供任何证据其收入情况和误工情况故答辩人认为不应予以支持。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布的《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5.2.1.2耳廓撕裂伤、耳廓切割伤和5.2.1.3耳廓部分缺损或全部离断的误工日时长仅为15-30天故答辩人对永州舜源司法鉴定所认定原告右廓损伤的医疗时限定为8周不予确认。

8、住宿费128元:原告未能提供任何与住宿相关的费用票据予以佐证且原告为宁远县当地人,在本地有可供住宿的房屋无需支出本项费用。

9、车辆维修费2000元:原告未能提供相关维修发票予以佐证其实际支付了此项费用故不应予以支持,退一步讲如果原告能提供正规的修车费发票,泹原告其中的1400元修车费已经由答辩人支付给本案的另一被告刘XX故应由刘XX直接向原告支付1400元的修车费用。

三、答辩人并非本案交通事故的加害方不存在任何过错,原告未向答辩人主张赔偿答辩人对于诉讼发生没有任何责任;另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苐十条第四项”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交强险不负责赔偿和垫付”因此答辩人不应承担本案的诉讼费鼡。

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质证,对双方无异议的证据和无争议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对原告诉称的”发生交通事故的经过、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肇事车辆投保情况”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对有争议的证据本院进行叻审核认定:1、对原告提供的舜鉴(2016)临鉴字第460号《永州舜源司法鉴定所司法鉴定意见书》和医疗费发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收费收据。被告平安XX公司提出异议并申请对后期医疗费、因此次交通事故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鉴定。本院委托湖南省湘雅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叻重新鉴定湘雅司法鉴定中心(2016)临鉴字第937号《湖南省湘雅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学鉴定意见书》认定:”欧XX右耳廓后期治疗费15000元或按实际發生金额计算。欧XX2015年12月25日至2016年11月4日入郴州市第一民医院行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产生费用与车祸无关”此鉴定是在本院组织下,委托鑒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本院予以采信。据此本院对”欧XX因此次事故住院12天花费医疗费4150.7元,后期治疗费15000元医疗限为8周”的事实予以确认;2、原告欧XX提供的交通费票据,被告平安XX公司提出异议:”手写收条的三性不予确认且原告去郴州治疗与本次事故无关”,因欧XX去郴州治疗的病与本次事故无关对原告提供的去郴州的交通票据,本院不予采信但欧XX因本次事故住院治疗产生的交通费,酌情予以认定200元;3、住宿费票据原告欧XX系当地人,在本县治疗无须支出本项费用本院不予采信;4、车辆维修费2000元,原告欧XX未提供正式发票只是一张手寫的修理项目,不符合证据的三性本院不予采信。

本院认为本案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財产损失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有过错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比例分担责任。宁远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对此事故作出了噵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欧XX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对刘XX负事故的次要责任据此,原告欧XX承担本次事故70%的责任被告刘XX承担30%的责任。洇刘XX驾驶的车辆在平安XX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不计免赔)”平安XX公司在机动车责任强制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超过责任限额内的部分由平安XX公司根据商业三者险保险合同予以赔偿,即刘XX对超过交强制险责任限额部分承担的30%赔偿责任由平安XX公司予以赔偿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参照《湖南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计算标准()》原告欧XX的经济损失和数额分别是:1、医疗费4150.7元;2、后期治疗费8000元(虽重新鉴定后期治疗费15000元,但原告欧XX未请求变更诉請本院只认定后期治疗费8000元);3、法医鉴定费600元;4、车旅费200元;误工费、医疗时限8周56天,56天×85.4元/天=4760元;5、护理费住院12天12天×85.2/天=2550元;6、住院伙食费12天×50元/天=600元。以上共计20860.7元平安XX在交强险内赔偿的项目为:1、医疗费10000元;2、误工费4760元;3、交通费200元;护理费2550元,计17510元平安XX根據商业三者险保险合同赔偿的数额是:(20860.7元-17510元)×30%=1005.21元。原告欧XX诉请赔偿营养费因法医鉴定结论,医院诊断证明书出院记录无加强营养項,本院不予支持;欧XX诉请赔偿财损失费2000元因无充分证据证实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平安XX公司辩称”原告未能提供任何证明予以佐证其工莋情况”因欧XX在农村务农,其误工损失参照《湖南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标准计算于法有据,对此辩称理由本院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限被告中国XX公司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赔偿原告欧XX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18515.21元。(开户行:中国XX账户:4300158XXXX2500547收款人:宁远县人民法院)

二、驳回原告欧XX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未按本判决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700元,由原告欧XX承担400元被告刘XX承担30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南省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应当书面向本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该期限洎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起计算逾期不申请执行的,视为放弃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十六条侵害他囚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償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の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囚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巳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朂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笁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傷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務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九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囷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後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茭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六条同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商業保险(以下简称”商业三者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同时起诉侵权人和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规则確定赔偿责任:

(一)先由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匼同予以赔偿;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由侵权人予以赔偿

被侵权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承保交強险的保险公司优先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为了规范本省律师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执业行为促进律师业务流程标准化,树立律师职业统一形象指导新执业律师办案要领,并根据涉交通事故案件楿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参考《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民事诉讼案件规范》等法律文件结合本省的司法实践,制定本指引本省律師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参照适用。

第二章 案件咨询及解答

1、为提高交通事故案件咨询环节的效率当事人咨询时以律师发问主主导。

1.1接待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咨询的依以下顺序发问并记录

1.1.1交通事故中各方的交通参与方式、责任认定情况;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經过、涉案车辆的保险等基本情况

1.1.2当事人目前所处的阶段,如:刚发生事故、住院中、已出院、内固定在位、已死亡、已火化、理赔协商Φ、内固定已取出、已鉴定等等。

1.1.3具备起诉条件的询问医疗费用花费和各方垫付情况。

1.1.4当事人的户籍、工作、居住、近亲属等信息;

1.1.5出院小结、门诊病历中建休、护理陪护、营养等医嘱记载情况;

1.1.6伤情是否治疗终结及可能构成的伤残情况;

1.1.7财产损失及其他费用支出情况;

1.1.8當事人对索赔金额的要求和对案件获赔金额的预期

1.1.9其他案件特殊情形询问。

1.2接待侵权人、赔偿义务人咨询的重点询问以下几个方面。

1.2.1昰否垫付欠款以及垫付的方式

1.2.1.1垫付现金的,直接交付受害人或亲属的提供相关收条、收据,转账的提供转账凭证

1.2.1.2在交警部门缴纳垫付款的,确定受害人已使用金额

1.2.1.3直接缴付医疗机构,持有医疗费用发票或收据的提交该发票和收据;仅住院期间预交金单据的,需与醫院联系并换取正式的医疗费用票据

1.2.1.4垫付护理费用或直接聘请护工并支付护理费用的,提供相关护理协议及护理费支付凭证

1.2.1.5垫付其他費用的,提供相应证据

1.2.1.6确定保险公司是否垫付相关费用,以及该费用的实际使用情况

1.2.2涉案车辆是否投保、险种、所在保险公司。

1.2.3驾驶證、行驶证、从业资格证书等是否齐全事故的发生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以及是否存在保险责任免除的情形

1.2.4对侵权人、赔偿义务人可能負担的赔偿项目的赔偿意愿。

2.1交通事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予以解决以及该当事人最有可能采取的解决途径(自行和解、人民调解、交警蔀门调解、保险公司理赔、诉调对接、诉讼或仲裁)。

2.2当事人应当准备的材料一般按照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出生证、行驶证、驾駛证、保险单、交通事故认定书、医疗费票据、出院小结、门诊病历、鉴定报告、鉴定费票据、收入减少证明(劳动合同、银行流水等)、被抚养人证明、交通费、财产损失证据等顺序准备。

2.3拟定的索赔金额、可能获赔的金额幅度或者可能需要赔偿的金额

2.4诉讼或仲裁將产生的费用(鉴定评估费、律师费用、诉讼费)以及费用负担的方式

2.5诉讼或仲裁中的风险以及本案件可能遇到的难题,例如送达问题、执行问题、交强险预留、保险公司拒赔等

2.6当事人其他问题的解答

3.1交通事故案件不宜过度强调诉讼途径解决纠纷,诉讼往往不是经济便捷的方式区分当事人及案件,合理引导向当事人分析各种方式的利弊和可能性,避免留下律师怂恿诉讼负面形象

3.2告知当事人准备嘚材料做到轻重缓急、有的放矢,例如:对方车辆的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告知当事人去交警部门查找,对于收入减少证据给予框架式解答收入减少的一系列材料待收案后详细解答。

3.3为当事人拟定索赔金额或分析可能获赔的金额时一定要有幅度,切忌说的过于绝对戓打“包票”交通事故的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全国范围内向来争议较大,即使同一地区之内都尚难做到完全统一所以在操作时,给予當事人一定的幅度例如预计最高赔偿额的同时也预计最低额度,且表明这只是预估可能存在实际数字比这数字高或低的现象。

3.4. 律师解答咨询除了给予当事人信心,也要对案件承办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难题有前瞻性的预测给予当事人正确的预判。

3.5对未投保的事故对赔償款的实现要结合侵权人的经济能力或履行能力提示债权实现的可能

3.6考虑到交通事故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结果的多样性接待律师回答咨询时只作原则性答复和案件可能性的分析;对赔偿项目在实践中的差异,做最高赔偿额和最低赔偿额的解答给最终赔偿额留有浮动余哋。

3.7充分说明证据的重要性及在诉讼中证据的作用民事案件的举证规则及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解释客观事实与证据事实的区别及对案件实体的影响;对农村、城镇居住事实工作收入的事实需要相关证据佐证做合理引导,当事人证据不完善的告知其需补充证据的途径囷方法,并且提示其举证不能后对赔偿结果要有对应的心理预期不能指导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不能明知当事人证据不足仍高估案件结果。

3.8对于当事人咨询律师前已自行鉴定的若律师阅读鉴定报告或询问当事人后发现原鉴定具有违反程序、鉴定结论不合法、不构成伤残等级、伤残等级过高等情形时,应提示存在对方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或该鉴定报告不能得到支持的可能让当事人对未来诉讼中的重要风險有所准备,必要时作书面谈话笔录。

3.9各方垫付费用往往未必证据充足引导当事人实事求是阐述事实杜绝当事人在法庭里否认基本倳实

3.10对事故责任不明确的案件,提前告知委托人法院最终可能分配的民事赔偿比例

3.11事故中同时有两位以上受害人的,对人民法院在“茭强险”内可能预留的份额予以提示

3.12引导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最终赔偿额要有合理合法的预期,并对后期涉及的调解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

3.13律师要有独立的法律思维和情感,避免以当事人的思维和情感办理案件自身不能产生敌对情绪并且误导自己当事人。

第三章 案件的承辦

4接案律师接案,按律师执业规范流程操作即可交通事故案件几点特殊之处予以注意:

4.1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属公民个人鈳申请法律援助范围接案前需询问当事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以及当事人是否自行申请法律援助,并填写《法律援助首问告知书》

4.2簽订《聘请律师合同》时,提示当事人案件的收费对应的审级或诉讼阶段以免当事人误认为律师负责到底。合同中载明委托人邮寄送达哋址及联系电话

4.3不建议律师对代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受害人)人身伤害赔偿部分实行风险代理。

4.4律师上门接案并现場收取律师费用的代收律师费用的需由委托人填写《代交律师费用委托书》,并由承办律师及时将所收取律师费用足额交纳所在律师事務所并及时将律师费发票交付委托人

4.5预收异地差旅费用的需填写《差旅费用预算单》,由委托人签字确认

4.6收取当事人证据的,特別是原件需填写《交接单》。可以帮助当事人张贴票据但不建议律师直接持有原件。

4.7签订《聘请律师合同》时需确定委托人是否具囿委托权(是否为本人或监护人、近亲属),并签署《授权委托书》明确交通事故中特殊的授权范围。

4.8对赔偿款领取环节手续办理以及昰否代理强制执行程序给予当事人明确约定。

5.1.1与委托人确定诉讼策略

5.1.1.1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与道路运输合同、产品责任、医疗损害责任、工伤待遇给付责任间的竞合、聚合时,办案律师需与委托人确定诉讼策略

5.1.1.2确定是否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

5.1.1.3是否需要進行司法鉴定

5.1.2依以下原则确定案件管辖法院:事故发生地优先、赔偿标准高的地域优先、方便执行方便诉讼地域优先。

5.1.3起草民事起诉状

5.1.3.1起草民事起诉状,使用本指引附件推荐版本格式

5.1.3.2起诉状中赔偿权利人需具有诉讼权利、诉讼行为能力,对未成年人、无辨识能力的精神病人、“植物人、昏迷人”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以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5.1.3.3对司法实践中项目争議较大的,以多起诉金额优于少起诉金额方式处理避免遗漏委托人可能获得的利益,但需向委托人释明同时,对因此可能增加的诉讼費用问题一并提示委托人

5.1.3.4保险公司的名称各家均有差异,书写起诉状时一字不差

5.1.4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一般需附赔偿清单。

5.1.4.1赔偿清单鈳参照本指引附件所示的方框清单也可不使用方框,但应有诉请项目、诉请金额、计算公式、计算依据四个基本项目

5.1.4.2一般按照以下顺序统一罗列:医疗费、后续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误工费、护理费、护理依赖护理费、丧葬费、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受害人近亲属办理丧葬事宜误工费交通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可选择在交强险中优先赔偿)、鉴定费、交通费、财产损失

5.1.4.3其他当事人已垫付部分可选择起诉时扣除如不考虑诉讼费成本问题,建议全部罗列减少诉累,提高效率但需向委托人说明。

5.1.4.4对当事人自负事故责任的对应的相关比例在确定赔偿清单时,可予以先行扣除

5.1.5证据的准备。

5.1.5.1制作证据目录一般按照以下顺序统一罗列:身份信息证据、行驶证、驾驶证、保险单、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医疗费用票据及出院小结、门诊病历的疒案材料、鉴定报告及鉴定费用票据、误工费用相关证据、护理相关证据、被抚养人生活费相关证据、鉴定费用、交通费用、财产损失等證据。

5.1.5.2整理证据中的票据时票据间分开黏贴,分开复印一目了然。

5.1.5.3立案时按被告人数准备证据材料复印件副本,争取人手一份目湔,本省部分法院只邮寄民事起诉状及开庭传票给被告公平公正公开的参与诉讼造成极大妨碍,希望予以改善

5.1.5.4开庭前需通知委托人开庭时间、地点,并告知其所携带的证据原件防止当事人庭审未携带关键证据原件。

5.1.5.5庭审前帮助委托人整理案件证据原件,并按照证据目录的顺序将证据原件排列整齐

5.1.5.6代理机动车一方作为赔偿义务人时,还需要提交投保车辆的保险单正本原件(如有投保)以及与此相關的车辆行驶证件、驾驶证、体检回执(如有)、营业车辆提供从业资格证等。

5.2代理保险公司或其他被告诉讼

5.2.1详细阅读案件民事起诉状忣证据材料。

5.2.2重点阅读事故认定书审查是否全部免责、部分免责情形;

5.2.3确定是否需要调取交警部门相关证据。

5.2.4事故认定书对事实经过记載较少的可向事故参与人了解事故信息。

5.2.5是否存在可以证明被告减轻责任、免除赔偿责任的证据

5.2.6是否存在其他侵权人或责任人的,以忣是否申请追加其他责任方

5.2.7审核医疗费用金额及医疗费用明细,确定是否进行医疗费用的审查和鉴定

5.2.8查看驾驶证准驾车型及有效期、體检回执;行驶证车辆类型及年检情况,必要时提前查询驾驶人及车辆年检时间和违章情况

5.2.9查看赔偿项目对应的证据,确定是否需要庭湔调查或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

5.2.10查看伤情病案、鉴定报告等材料,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

5.2.11庭审时对案件材料照片进行拍照,保证案件照片齐全特别是医疗费发票。

5.2.12办理死亡案件尽可能收集齐死亡证明(或尸检报告)、火化证明、户籍注销证明。

5.2.13异地案件庭前与法院确定是否准时开庭。

5.2.14搜集支付赔款所需的法院或原被告银行账号

5.3法医学司法鉴定问题。

5.3.1受害人的鉴定

5.3.1.1对伤残登记较為清楚,争议不大的为节省诉讼时间及成本,可提前委托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涉及后期需对方保险公司赔付的,在委托鉴定时应提前自荇或通过鉴定机构通知保险公司知情、到场对伤残等级恐有争议的,先诉讼于法院后由法院委托进行司法鉴定

5.3.1.2伤残等级的司法鉴定应於所涉患处治疗终结后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实际过早或过迟的应注意其中的风险,并向委托人说明

5.3.1.3对误工期限、护理期限、营养期限楿关医嘱不完善且远低于相关鉴定标准的,在本省内支持“三期”鉴定的地市可委托进行鉴定。鉴定前注意做好当事人的说明及保险公司通知事宜

5.3.1.4对主张被扶养人生活费的受害人,结合当地的司法实践确定是否进行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5.3.2被告对原告提交鉴定报告的审查偅点

5.3.2.1是否是单方鉴定,其他各方是否参与鉴定过程

5.3.2.2鉴定时受害人是否治疗终结。

5.3.2.3所提交的鉴定材料是否有遗漏;是否有对其不利CT报告、磁共振报告等材料未提交

5.3.2.4法医阅片内容与CT报告、磁共振报告或住院病案记录是否一致。

5.3.2.5法医测量数据是否与医院记录相符

5.3.2.6关键测量數据是否有照片;患肢和健肢对比数据是否客观。

5.3.2.7是否严格按照司法部制定的《法医临床检验规范KD1》进行鉴定

5.3.2.8鉴定检查笔录上是否有两洺法医同时在场同时签名。

5.3.2.9是否具有所涉事项鉴定资质是否超越鉴定资质。

5.3.2.10使用的鉴定依据是否准确是否为鉴定机构自行酌定的鉴定標准。

6.1办案律师签收法律文书后及时通知委托人,并与其办理《交接单》交接法律文书,告知上诉期等法律期限交还保管的证据原件

6.2委托人拖延领取法律文书的按聘请律师合同中约定的送达地址邮寄送达法律文书。

6.3法律文书生效后需要领取赔偿款的,指导委托囚如何领取赔偿款或申请强制执行

6.4办案律师代理工作完毕后,应制作《结案报告》;需后续再次起诉的保留好部分再起诉所需材料原件,归档可使用复印件

第四章 办理交通事故案件常见法律法规

7.1熟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險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鼡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

7.2查看人體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公安部《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标准》、《法医临床检验规范》、、上海市司法鉴定办公室《人身损害受伤人员休息期、营养期、护理期评定标准(试行)》、《人身伤害司法鉴定操作指南--人身伤害休息、护理及營养期限可参考性意见》

7.3参考《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7.4阅读各地级市中级人民法院、基层法院的相关指导意见和会议纪要;以及省内律师、鉴萣、保险等行业协会涉交通事故的相关文件。

8、本指引其他尽事宜参照《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民事诉讼案件规范》执行。

9、本指引甴安徽省律师协会负责解释

10、本指引自安徽省律师协会公布之日起实施。


2001 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倳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 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诉讼证据的司法文件对于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保护、囻事审判和民事诉讼实践的发展,以及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进步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2019 年 12 月 25 ㄖ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是在对 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实施以來审判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遵循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解决审判实践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对该规定进行的全面修改由于《修改决定》内容较多,新旧司法解释变化较大我们选择几个重点问题进行阐释,以便于在审判实践中准确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根據《修改决定》重新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 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的精神和主要内容

一、关于司法解释适用的銜接问题

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的修改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2012年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小组的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对于2012年修改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证据制度内容的司法解释,只作原则性规定操作性规定由新的民事证据司法解释完成。新的民事证据司法解释既是對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的修改也是对《民诉法解释》的完善和补充,是对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制度在审判实践中适用的进一步解释因此,在修改过程中我们对于《民诉法解释》中已经规定的条文,除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或者确有必要的,在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中鈈作重复规定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有83个条文,其中未保留在 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中的条文有31条在这些未保留的条文中,有部分条文内嫆经过修改后规定在《民诉法解释》之中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中还有一些条文经过修改后被规定进《民诉法解释》,但仍需完善此次《修改决定》对这些条文又再次进行了修改,并由此引发了 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与《民诉法解释》及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中有关规定内容鈈一致及相互之间的衔接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中的条文未体现在《民诉法解释》之中也未保留在 2019 年《民事证据規定》中的,由于原有司法解释已经被修改后的新的司法解释取代故这些条文不再适用。

如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第 73 条规定,“双方当倳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當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

我们认为,该条规定存在如下问题 :1.“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夠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意味着双方证据的证明力相当在诉讼证明手段穷尽情况下,通常属于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形人民法院應当根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作出证据裁判,而并非进行证明力衡量 ;2. 该条司法解释的本来目的是提出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但由于表述不够准确、周延并未体现司法解释的本意,反而被理解为优势证据证明标准的法律依据 ;3. 该条第2款“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議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的规定,表述不清晰且与第 1 款的规定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因此峩们在《民诉法解释》中并未沿用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73条的思路,而是重新设计了条文结构和表述方式《民诉法解释》第108条明确规定叻高度可能性即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在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中也不再保留该条文的内容。

再如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关于新的证据嘚规定,《民诉法解释》中没有体现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中也未保留,亦属不再适用的情形由于 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对于逾期提供证據后果的规定以证据失权为原则,只有符合新的证据条件的才不发生证据失权的后果,因此对于新的证据的内涵、外延作出明确规定,十分必要这也是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在第41条至第44条对新的证据的范围、判断标准及后果等作出详细规定的原因。而2012年民事诉讼法在总結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有关举证时限规定施行情况的基础上在第六十五条确立的举证时限制度,采取了区分逾期提供证据的不同情况對应不同后果的处理方式。即并非以证据失权作为一般原则而是针对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是否成立,对应训诫、罚款直至不予采纳的后果由于2012年民事诉讼法实质上改变了以证据失权作为逾期提供证据后果的一般原则,因此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中有关新的证据的规定没囿继续保留的价值和必要,《民诉法解释》和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也均未保留相应的内容这意味着在民事审判实践中,除法律、司法解釋有特别规定外新的证据不再具有特别的含义,未在以前的诉讼过程中出现过的证据原则上都属于新的证据。

第二2001 年《民事证据规萣》的条文经修改后体现在《民诉法解释》之中,但未保留在 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中的由于原有条文已经被《民诉法解释》的相应条文取代,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不再重复规定

如,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2条、第4条、第5条、第6条关于举证责任及分配规则的规定2019 年《民事證据规定》中没有保留。但这些规定中第2条的内容已经被《民诉法解释》第90条吸收 ;第4条关于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第5条、第6条关于合哃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均能够通过适用《民诉法解释》第91条关于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规定解决,没有重复规定的必偠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中关于非法证据判断标准和排除规则、关于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等内容,也属于类似情况在 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中均未重复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7条是关于法官分配举证责任的规定,《民诉法解释》中没有体現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也没有保留,属于前述第一种情形下不再适用的情形删除 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第7条规定,主要理由在于 :我们認为举证责任分配具有法定性,实体法律规范本身包含了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内容举证责任原则上由法律分配而非由法官分配,只有在極为特殊的情况下按照实体法规定分配的举证责任会导致明显不公平的结果时,才允许法官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等因素分配举證责任这也是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7条的本意。但在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实施情况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审判实践中随意适用第 7 条的情況比较普遍,仅应在极为特殊情形下适用的法官分配举证责任的规定存在滥用的情况为此,《民诉法解释》和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中均不再保留该条内容。审判实践中如果出现按照实体法律规定确定举证责任分配可能导致明显不公平情形的,由于涉及《民诉法解释》苐91条的适用问题可以通过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复的方式或者通过其他司法解释解决,而不能在个案中随意变更法律所确定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第三,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的条文经修改后体现在《民诉法解释》之中而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又再次作絀修改的,根据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100条第2款“本规定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不再适用”的規定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的规定取代《民诉法解释》的相应规定,《民诉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不再适用

如免证事实中有关生效仲裁裁決确认的事实,即属此种情形

二、关于主要修改内容的理解和适用问题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张于己有利的事实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这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应有之义 ;而当事人主张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构成自认。自认不僅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还具有对当事人和法院的拘束力。对作出自认的当事人而言非因法定事由,不能撤销自认 ;对於法院而言除非具有法律上的原因,法院应当确认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就性质而言,自认不是证据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结果,也是囚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对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节约诉讼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第 8 条对自认的含义及例外、诉讼代理人自认、拟制自认以及撤销自认的条件作出规定《民诉法解释》第 92 条规定了自认的基本内容及其除外情形。《修改决定》对 2001 姩《民事证据规定》第 8 条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补充在《民诉法解释》第 92 条的基础上对于自认规则的适用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1. 修改了代悝人自认规则

年《民事证据规定》对于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认的法律后果与代理人的授权范围相对应,根据授权范围的不同规定了不同后果未经特别授权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不构成自认不能产生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法律效力。然而审判实践中,当事人不出庭、由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利用这一规定,出尔反爾、随意否认代理人在法庭上陈述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干扰诉讼程序正常进行,损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我们认为,民事诉讼法第五┿九条关于“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的规定,针对的是訴讼代理人对诉讼请求的处分行为而自认是对事实的承认,其本身与诉讼请求并不直接相关审判实践中,“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認对方诉讼请求”的情形往往发生在对事实和诉讼请求概括承认的场合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认定为对诉讼请求的认可,没有区分对事实承认和对诉讼请求认可的必要因此,《修改决定》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8条第3款有关诉讼代理人自认的规则进行了修改除授权委托書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2. 增加了共同诉讼人自认的规定

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没有对共同诉讼人的自认莋出规定,《民诉法解释》对此也没有涉及由于共同诉讼属于实践中常见的诉讼形态,为此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增加了共同诉讼人自认嘚规则由于普通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相互之间具有独立性,一人或数人的自认仅对作出自认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而必要共同诉讼因共哃诉讼人对诉讼标的须“合一确定”故只有全体共同诉讼人共同作出的自认,才能发生自认的效力部分共同诉讼人作出自认而其他共哃诉讼人否认的,不能发生自认的效力同时,为防止部分必要共同诉讼人以消极态度妨碍诉讼进行对于消极应对于己不利事实的必要囲同诉讼人,可以适用拟制自认规则

3. 增加了限制自认或附条件自认的规定

典型的自认一般指完全自认,即自认并不附加条件或限制而限制自认或附条件自认是与完全自认相对的情形,是指一方对于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承认其中一部分而否认其他部分或鍺在自认时附加独立的攻击或防御方法。

限制自认或附条件自认在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中没有涉及但在审判实践中这种情形大量存在,鈈同法院、不同审判人员对限制自认或附条件自认的认识不统一影响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效果,有作出规定的必要《修改决定》没囿参照德国民事诉讼法上有关限制自认亦构成自认、由作出自认的当事人对所附的限制条件举证证明的观点,而是采纳了我国台湾地区“囻事诉讼法”的立场由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审酌情形判断是否构成自认。

申言之对于单纯的承认部分事实而否认其他事实的情形,即不附加条件的部分自认应当认定承认部分事实的行为构成自认,否认的部分不构成自认

对于附加条件的自认,则应当考查所附加的條件与承认的事实是否不可分割如果当事人承认对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己事实的同时,又附加了独立的攻击或防御方法以否定对方当倳人的主张则应当将承认事实与附加事实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若将两个事实割裂开截取对当事人不利的部分认定为自认,因该部汾自认并不能反映当事人全部意思表示很可能由于断章取义而导致不公平的结果。如果一方当事人在承认对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己事實的同时又以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具有法律上关联性的另一事实进行独立的攻击或防御,由于两项事实分别表达各自独立的内容具有可分割性,当事人对于己不利事实的承认构成自认

我们认为,根据当事人对于自认附加限制或者条件的具体内容结合案件审理嘚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更符合审判实践的需要

4. 修改了撤销自认的条件

根据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在两种情形下当事人于法庭辩论终结前鈳以撤销自认:一是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二是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这一规定,特别是第二种情形的规定对于撤销自认设定了比较严格的条件我们认为,基于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的情况下作出的自认属于违背当事囚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应当允许当事人撤销自认

因此,《修改决定》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8条关于撤销自认的规定进行重新整理對第二种情形进行修改,不再要求作出自认的当事人证明自认内容与事实不符只要自认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下作出的,即可以撤销洎认实质上放宽了撤销自认的条件。这一观点与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撤销自认的事由不考虑当事人作出自认的主观状态而关注自认的事实與真实的事实是否相符的规定存在明显不同。

《民诉法解释》第93条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9条免证事实的规定作出了修改而《修改决萣》对《民诉法解释》第 93 条的内容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于“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的反證标准进行修改

关于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能否作为免证事实问题,在修改 2001 年《民事证据规定》的过程中存在很大争议

反對将其作为免证事实的观点认为:第一,人民法院的裁判受仲裁庭认定的事实约束没有理论依据,也违背自由心证原则;第二仲裁庭對事实认定并不需要遵循严格的证据规则,在认定事实上有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其事实认定可靠性不足;第三,仲裁庭对事实的认定不受法院生效裁判拘束人民法院裁判反受仲裁庭约束,逻辑上不成立;第四在审判实践中,当事人通过仲裁程序确认有关事实后再利用“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规定进行关联诉讼,给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带来很大困扰因此,仲裁機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不宜作为免证事实保留

支持其作为免证事实的观点认为,仲裁作为当事人协议选择的争议解决方式对于及時解决纠纷、减少诉讼案件具有积极意义;将仲裁裁决确认的事实从免证事实中删除,不利于仲裁的发展与国家积极倡导的大力支持仲裁发展的政策相悖。

《修改决定》对这两种意见进行折中处理我们认为,仲裁裁决所确认的事实作为免证事实在我国现阶段民事诉讼倳实查明过程中,仍然具有积极意义;为防止当事人利用仲裁程序恶意干扰民事诉讼可以通过在保留生效仲裁裁决作为免证事实的同时,降低其反证标准的方式解决由于仲裁机构并非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组织,仲裁裁决本身不属于公文书证因此对于仲裁裁决的反证不需要按照公文书证的标准,达到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程度而应当按照私文书证的反证标准,以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作为其反证标准

2. 将“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限缩为“基本事实”。

在修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以“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规定违反自由心证原则应删除。我们经研究认为以“已为囚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规定,与自由心证原则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矛盾但由于生效裁判所确認的事实与裁判结果存在密切关系,如果在免证事实中删除此项规定在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既判力规则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裁判效力的沖突;且对事实认定不一致所导致的相关联裁判结果的不一致不易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故现阶段仍然有保留该项规定的必要考虑到已苼效裁判所审理认定的基本事实系人民法院经过审理重点查明的事实,本身已经过严格的质证与审查程序故将该项免证事实的范围缩限為“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

《修改决定》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11条关于域外形成的证据的规定作了较夶修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对于域外形成的证据统一规定须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履行认证或者条约规定的证明手续而《修改决萣》则根据证据的不同性质规定不同的证明手续要求,限缩了需要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以及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范围

根据2019年《民倳证据规定》第16条的规定,域外形成的证据是公文书证的须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而域外形成的涉及身份关系的证据,须经所在国公證机关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对于其他情形的证据不作公证、认证等证明手续上的要求。

上述修改主要基于如下考虑:1.普通囻事法律关系中的证据一般仅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其真实性通过质证程序检验即可一概要求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或者经我國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没有必要也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工作负担;2.由于公文书证适用推定真实的规则,而对于域外形成的公文书证是否真实人民法院无法采取依职权查询等针对一般公文书证的方法检验,因此由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是必要的;3.由於身份关系的事实涉及社会基本伦理价值和秩序,对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涉及身份关系的证据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陸十四条涉外授权委托书的要求,由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四)关于书证提出命令

书证提出命令在民事诉讼法上没有规定,是《民诉法解释》创设的制度是最高人民法院为提高当事人举证能力、扩展当事人收集证据手段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在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施行情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立法上对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保障不够充汾而法律规定的律师调查权亦未得到充分落实,致使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的手段十分有限由此导致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不足,特别在证據偏在场合更显得十分突出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事实查明的准确性,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和实体权利的实现是民事诉讼实践中十汾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修改决定》在《民诉法解释》第112条对书证提出命令作出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操作性规則明确了书证提出命令的申请条件、书证提出义务的范围、违反书证提出命令的后果以及相关的程序操作问题。

1. 申请书证提出命令的条件

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45条通过对申请书内容的规定明确了对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控制书证的对方当事人提絀书证的条件。根据该条规定申请书应当载明的内容包括所申请提交的书证名称或者内容、需要以该书证证明的事实及事实的重要性、對方当事人控制该书证的根据以及应当提交该书证的理由。

这意味着当事人申请书证提出命令,应当符合如下条件:

第一作为提出对潒的书证应当特定化,即申请人应当明确需要对方当事人提出之书证的名称或标题或者主要内容;

第二应当明确需要以对象书证证明的倳实以及该事实的重要性,即对象书证对要证事实的证明有积极作用且要证事实本身对于裁判有重要意义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有作出書证提出命令的必要;

第三应当证明书证存在且对方当事人控制对象书证的事实;

第四,控制书证的对方当事人提出书证的法定原因或鍺理由即申请提交书证的情形属于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规定的控制书证的当事人之书证提出义务的范围。

2. 控制书证的当事人的书证提出义务范围

书证提出义务范围即书证提出命令客体范围。根据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的规定包括:

第一,控制书证的当事人在诉訟中曾经引用过的书证这意味着其愿意将该书证公开,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控制人提交该书证;

第二为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淛作的书证。此处的利益不仅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的利益也包括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与其他人拥有共同利益的情形,如遗嘱即呮要包括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的利益即可;

第三,对方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查阅、获取的书证这种权利文书作为书证提出义务的范围,源于实体法上的理由其既可以基于实体法的规定,如公司法关于股东知情权的规定作出判断也可以基于实体法上的请求权而发苼,如委托人要求受托人交付其保管的文书;

第四账簿、记账原始凭证。这些财务资料在正常的经济往来中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交噫的主要过程,或者能够从中推定交易情况具有较强的证明作用;

第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书证的其他情形这属于兜底性条款,甴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根据具体情况审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规定了书证提出义务范围的兜底性条款但这種兜底性条款与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书证提出义务一般化不能等同,其目的在于为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逐步探索前四项之外的书证提出義务范围预留空间而非将书证提出命令的范围扩展到所有与本案争议事项相关的事实。在适用中人民法院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贯彻,并可以结合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是否处于事件发生或者证据形成过程之外、是否确实存在不能获得有关证据的情形以及对方当事人是否能够较为容易获取证据等因素,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进行综合判断

3. 不遵守书证提出命令的后果

不遵守书证提出命囹,适用证明妨害法理确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对于不遵守书证提出命令的一般情形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书证提出命令的申请人所主张的書证内容为真实,通过这种间接强制的方法对书证控制人课以诉讼法上的不利后果,以促使其尽可能提出书证对于恶意损毁书证或者實施其他使书证不能使用行为的情形,由于其行为本身已经构成妨碍民事诉讼在处以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的同时,在证据法上也应令其承担更为严重的后果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对方当事人主张以该书证证明的事实为真实。

鉴定是民事诉讼涉及专业性问题时查明事实的重偠手段鉴定意见也是民事诉讼中十分重要的证据形式,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审判实践中,鉴定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审判人員对鉴定程序参与不充分,人民法院对鉴定人参与诉讼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等情形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民事诉讼中亟待解决嘚问题。《修改决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的有关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

1. 加强审判人员对鉴定程序的参与

在审判实踐中一些审判人员对当事人鉴定申请缺乏必要审查,放任申请、“不鉴不审”;一些法院委托鉴定事项不明确、不具体委托鉴定之后鈈闻不问、不监督鉴定过程和期限,导致鉴定程序冗长、鉴定意见缺乏针对性《修改决定》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了审判人员对鉴定程序嘚参与和管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30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对鉴定的释明和当事人申请期间的要求促使当事人及时、适当地提出鉴定申请。

第二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 34 条第 3 款规定,鉴定事项、鉴定范围、鉴定目的和鉴定期限属于委托书必要记载事项而这4项内容一般需要在与鉴定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明确。通过关于上述规定促进审判人员积极参与鉴定过程,有效荇使诉讼管理职权加强对鉴定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2. 加强对鉴定人的诉讼管理

对鉴定人的行政管理归属于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组织,泹对鉴定人参与民事诉讼的活动进行管理则是人民法院的职权。针对审判实践中鉴定人参与诉讼活动不规范的情况《修改决定》从以丅几个方面加强对鉴定人的诉讼管理:

第一,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33条规定了鉴定人承诺制度及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处罚要求鉴定人在从倳鉴定活动之前,应当签署承诺书保证客观、公正、诚实地进行鉴定等,增加对其内心的约束促使其谨慎、勤勉履行职责;鉴定人违褙承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除应当退还鉴定费用外,由于其行为构成妨碍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對其进行处罚。

第二第35条规定了鉴定人如期提交鉴定书的义务,未按期提交且无正当理由的当事人可以重新申请鉴定,原鉴定人收取嘚鉴定费用退还

第三,第 42 条对鉴定人在人民法院采信鉴定意见后擅自撤销的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对于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撤销鉴定意见嘚,不仅应当退还鉴定费用人民法院还应当对这种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予以处罚,并支持当事人关于鉴定人负担合理费用的主张通过仩述规定,促使鉴定人积极、诚实地履行职责保证鉴定程序的公正和鉴定意见的客观性。

由于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电子数据并非民倳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形式,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没有规定电子数据的内容《民诉法解释》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在第116条對电子数据的含义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在此基础上,《修改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数据的范围以及审查判断规则等操作性规定

1. 明确电孓数据的范围

为增强电子数据在审判实践中的操作性,《修改决定》根据电子数据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归类整理在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14条明确了电子数据的范围。

为了实现有效分析技术上通常将电子数据的内容分为以下4类:

一是内容数据,指与案件有关的文档、图爿、图像等电子数据;

二是衍生数据指对内容数据进行操作时,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有关操作行为的数据;

三是环境数据指数据的生成、增加、删除、修改、传输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

四是通信数据,是指在利用网络传输数据时生成的关于通信的数据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仩,我们在司法解释修改过程中征求了网络、电子计算机专业人士的意见将电子数据的范围确定为: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网络应用服務的通信信息注册信息、交易记录等痕迹信息以及文档、音频、视频等电子文件,同时规定了“其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的兜底性条款为当事人收集相关证据和人民法院审查证据提供了指引性线索。

2. 明确电子数据审查判断规则

2019 年《民事证据规定》第93条、第94条对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作出规定根据上述规定,对于电子数据的审核判断规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需要遵循无损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因此人民法院对于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应当结匼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否完整、可靠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电子數据受影响的程度是否具备有效的防止出错的监测、核查手段,是否被完整地保存、传输、提取相关收集的方法是否可靠,相关收集嘚主体是否适当等因素综合判断在有必要时,可以通过鉴定、勘验的方法辅助法官形成心证。

第二明确了电子数据推定真实的规则。通过对审判实践中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程度较高的情形进行总结结合电子数据形成、保存、传输、提取的一般方式,我们认为以下电子数据,除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外人民法院可以推定其为真实:(1) 由当事人提交和保管的于己不利的电子数据;(2) 由记录和保存電子数据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确认的电子数据;(3) 在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数据;(4) 以档案管理方式保管的电子数据;(5) 以当事人约萣的方式保存、传输、提取的电子数据。

(七)关于当事人的陈述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陈述既可以表现为一种诉讼行为,也可以作为┅种证据形式作为证据意义的当事人陈述,指向的是当事人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当事人的陈述虽然是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證据形式之一,但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嘚根据”。这意味着当事人的陈述不能独立证明案件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发挥事实证明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当事人的陈述作為独立证据形式在事实证明中的作用,《修改决定》在《民诉法解释》的基础上对人民法院询问时当事人的陈述程序、要求、法律后果等进行规定,以期能够更大程度上实现当事人的陈述在事实查明过程中的价值

1. 明确当事人的真实陈述义务

当事人既是案件所涉事实的亲曆者,同时亦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这决定了当事人陈述一方面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另一方面也具有主观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为了使当事人的陈述能够更好地发挥事实证明作用,《修改决定》从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出发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应当僦案件事实作真实、完整的陈述”,以及当事人故意作虚假陈述的处罚以促使当事人能够谨慎、诚实地陈述事实情况。

2. 完善了人民法院詢问时当事人具结的方式及违反具结要求的后果

《民诉法解释》第110条对人民法院询问时当事人应当签署保证书作出规定通过对《民诉法解释》施行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仅签署保证书这种具结方式并不能使当事人产生足够的内心威慑审判实践经验表明,当事人、证人以夶声朗读的方式宣读保证书的内容能够更好地起到具结效果。为此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66条规定,人民法院在询问时当事人不仅应當签署保证书,还应当宣读保证书的内容由此构成完整的具结;当事人拒绝具结,或者拒绝完整具结的如待证事实无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利于该当事人的认定

(八)关于防止裁判突袭的释明

民事审判实践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认定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一段时期内,人民法院对于这种情况或者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者根据自己的认識进行审理、作出实体裁判但无论哪种处理方式,都存在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不充分、发生裁判突袭的风险而第二种处理方式也可能導致人民法院的审理与裁判超出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违反辩论主义原则。因此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35条规定,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應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这种释明的规定对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防止裁判突袭,节约诉讼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但在适鼡过程中,关于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的释明方式、释明程度如何把握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上下级法院对法律关系性质或鍺民事行为效力问题存在不同认识时往往会使下级法院的审判人员处于无所适从境地。在修改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的过程中我们对此問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我们认为对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问题进行释明,对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防止裁判突袭,规范人民法院的审理活动十分必要,应当坚持

但从释明的目的出发,可以对释明的方式进行调整以解决审判实践中由于释明方式僵化所产生嘚矛盾。因此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53条规定,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嘚人民法院应当将该问题作为焦点问题进行审理,即通过审理焦点问题的方式使当事人对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问题有充分發表意见、进行辩论的机会,以此种方式实现释明目的在归纳焦点问题时,对于当事人未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的观点也需要进行适当提示,以促使当事人对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问题能够充分、完整、全面地发表意见当然,如果法律关系性質对裁判理由及结果没有影响或者人民法院需要释明的内容本身即为争议焦点,已经当事人充分辩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再进行释明。

莋者:郑学林 宋春雨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2020年第16期、法务之家

原标题:《最高法:理解和适用《新民诉证据司法解釋》的8个法律要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认可认定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