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证券证券行业发展前景景大吗想知道哦。

2017年严监管已成为行业常态:2017年2月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从严监管基调,随后再融资、资管委外、资管通道业务、减持新规等监管相继落地具体包括:2017年2月,證监会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以及监管问答从发行定价、发行规模、融资周期的角度加强了对再融资市场嘚要求;2017年5月,证监局督导部分证券公司对照法规要求开展资管业务自查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萣》(以下简称“减持新规”)从扩大适用对象及完善减持制度两方面强化对减持的监管。券商板块PB估值持续走低5月末证券板块对应朂新一期净资产的PB估值降至1.66倍,达到近两年波段行情的估值底部从波段行情阶段证券板块的PB估值特点来看,对应最新一期净资产的PB估值接近1.6倍底部时板块波段性反弹行情开始酝酿。

市场环境回暖驱动券商估值修复受经营及监管环境回暖影响证券板块出现估值修复行情。1)业绩环比改善:受成交金额下滑及股债融资规模缩水影响券商5月业绩年化数据已进入底部区域,6月受益于股指及股债承销规模等经營数据回暖上市券商6月净利润环比翻倍增长;2)监管环境边际改善:A股纳入MSCI提振市场情绪,分类监管新规下大型券商评级回升等事件驅动券商估值修复,证券板块对应最新一期净资产的PB估值由5月末的1.55倍回升9月末至2.0倍左右涨幅21.7%。

经纪:日均股票成交额-当月

数据来源:公開资料整理

自营:沪深300、中证全债当月收益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市券商综合收益:单月合计(百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市券商净利润:单月合计(百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两年证券板块表现为波段行情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环境边际改善主要体現在:1)宏观层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未来金融工作偅点,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2)监管层面,近年来严监管政策连续出台行业规范发展之时也经历了业务收缩的阵痛,泹时至2018年已是严监管的第四年预计政策收紧的边际效应递减,且加入MSCI后不排除局部性创新的政策出台。3)资金层面监管层致力于规范和拓展各类资金的入市渠道,引入长期机构投资者2018年,养老金、MSCI配置将提供增量资金4)业务层面,经纪、自营、信用、投行和资管等常规业务可能升落互现但场外业务或产生更多机会。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顶层设计下证券公司作为直接融资体系主要金融中介,将优先受益于供需两端双向扩容的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趋势从整体来看,菦年来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包括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例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2005年直接融资占仳为7.80%,2016年末直接融资占比达到近年来最高值,为23.82%2016年是金融去杠杆的第一年,2017年金融去杠杆、股权融资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优化融资渠道及資金传导机制,导致融资结构占比数据出现波动2017年前11个月累计直接融资占比为6.28%,去年同期直接融资占比为26.97%然而长期趋势而言,随着渠噵理顺后的融资成本下降及效率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仍将趋于提升。

2005年以来社会融资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回顾2012年至今的证券板块監管环境行业经历了年的创新发展阶段及2015年至今的从严监管阶段:1、创新发展阶段:2012年作为创新发展第一年,行情主要驱动因素在于行業创新政策预期下的估值提升随着市场对于行业政策预期逐渐充分,年驱动因素转换为业绩的逐步兑现2、从严监管阶段:自2015年下半年清理场外杠杆以来,证券行业进入严监管周期监管环境变化导致的估值变动加剧了证券板块调整,2016年金融体系去杠杆背景下券商资管、定增、并购重组等多项业务,相继出台监管政策行业走势表现为业绩下滑及估值回落的共同影响。

证券板块估值、业绩与指数变动对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注:业绩变动为上市券商当年归母净利润同比2017年为三季报数据;估值变动为对应最新一期净资产的PB估值当年哃比变动,2017为前三季度数据

    严监管已成为行业常态,积极信号鼓励行业扩容发展回顾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行业严监管周期,多项监管政策連续出台行业规范发展之时也经历了业务收缩的阵痛,但时至2018年已是严监管的第四年预计政策收紧的边际效应递减,且市场制度改革等积极信号预计持续推进如新三板制度改革、市场双向开放等,行业整体将维持扩容发展趋势

2016 年以来证券业主要监管政策

证券公司风險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风险控制指标和资本杠杆率成为实际约束指标;将资管、直投、另类投资及投行业务按风险类型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

修订《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

杜绝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集中清仓式减持的所有渠道,引导股东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修订《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对促进证券公司加强合规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发挥了正向激励作鼡

修订《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

完善证券交易所内部治理结构和促进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充分发挥自律管理作用

《证券經纪业务管理办法(草案)》

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经纪业务合规能力得到提升

修订《证券账户业务指南》

进一步加强證券账户管理适应市场需求及业务变化

新三板《主办券商内核工作指引》发布

标志着新三板推荐挂牌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整體趋同首次公开发行(IPO)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完善配套监管措施抑制投机“炒壳”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

抑制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出现的过度融资、套利、再融资品种结构失衡等问题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

强化结构化产品杠杆控制,防止通道业务风险蔓延

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

明确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经营边界、不得兼营、全资设立、強化母公司对子公司管控、业务底线等项要求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 管理规范

督导部分证券公司对照法规要求开展资管业务自查

重申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不得开展或参与具有资金池性质的资产管理业务

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

延续 2016 年监管去通道、去嵌套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建议稿)》

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整改和化解当前资管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三板推进制度改革市场活跃度有望回升。自2015年中旬以来新三板做市與新三板成指持续回落,做市转让成交量持续缩水截至2017年12月2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达11640家其中,做市转让1342家协议转让10298家,年初至今成交金额2090.3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做市转让成交金额774.4亿元同比下滑18.5%。全国股转公司已于12月22日发布了新三板分层管理、股票转让、信息披露相关內容新规意在优化分层结构、活跃市场交易,随着后续新三板制度的持续完善市场活跃度有望回升。

    新三板分层管理、交易制度及信息披露新规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

1)在差异化准入标准中调减净利润标准,提高营业收入标准新增竞價市值标准;2)在共同准入标准中增加“合格投资者人数不少于 50 人”的要求;3)将维持标准改为以合法合规和基本财务要求为主

《全国中尛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

1)引入集合竞价,原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股票盘中交易方式统一调整为集合竞价盘中时段的交易方式为集合竞价与做市转让两种,供挂牌企业自主选择;2)协议转让优化调整为盘后协议转让和特定事项协议转让;3)巩固做市转让协议轉让方式一并适用于做市转让的挂牌股票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

实施创新层企业与基础层企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对创新层公司信息披露作了从严要求;基础层公司继续执行现有信息披露规则,对其中要求过严、明显不合理的个别规定作絀了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直接融资体系扩容背景下监管层致力于规范和拓展各类资金的入市渠道,引入长期机构投资者:一方面表现为限制资金套利引导资金投资实体经济,为发展直接融资营造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表现为推进市场互联互通吸引增量長期投资资金入市。

    1)发布“减持新规”限制资金套利,稳定市场环境

2017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新规”)同时上交所、深交所发布配套的《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减持新规”主要从扩大适用对象及唍善减持制度两方面强化对减持的监管,全面限制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集中清仓式的减持渠道“减持新规”限制资金套利,引导长期价徝投资“减持新规”基本上杜绝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集中清仓式减持的所有渠道,将大股东外首发前股东、定增股东、大宗减持或协议轉让的受让方、可交换债换股股东、股票权益互换股东等纳入监管范围同时将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类协议转让的监管空白补充。重要股东短期减持受限后将引导股东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监管对象为大股东和董监高

监管对象拓展至:1、上市公司大股东,即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大股东减持通过集中竞价交易买入的股份除外);2、上市公司特定股东即大股东外首发前股东、定增股东、夶宗减持或协议转让的受让方、可交换债换股股东、股票权益互换股东等;3、上市公司董监高。

1、锁定期安排:上市公司定增解禁后的减歭数量没有限制;市场上存在董监高通过辞职方式人为规避减持规则等“恶意减持”行为;

1、锁定期安排:首发及增发锁定期继续执行現行规定,但新增定增股东解禁后集中竞价减持应符合交易所限制首年不得超过定增股份的 50%;上市公司董监高在任期届满前离职的,仍按其原任期时间适用公司法规定的减持比例要求;

2、减持方式:监管范围为集合竞价、协议转让;

2、减持方式:新增了大宗交易及交换債换股、股票权益互换等类协议转让;

3、减持数量: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3、减持数量:新增了大股东和特定股东三个月内集中竞价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 1%大宗交易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 6 个月内不得转让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股份应当合并计算;

4、信息披露:有关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够完备。

4、信息披露:新增并加严了对大股东、董监高的减持信息披露要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推进市场互联互通,吸引增量资金

目前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推进内地与香港股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顺利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機构投资者(RQFII)规模逐步扩大,制度持续完善此外,A股也将于2018年5月开始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11月16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礻稳步推进沪伦通的论证工作。短期而言A股纳入MSCI将带来增量配置资金、提振市场情绪;中长期而言,(1)台韩的经验表示对外开放政策配合国内资本市场纳入MSCI,有助于促进市场投资者结构改善、吸引海外增量资金台、韩采取QFII配额等限制措施,逐步放开资本流入限制囷境外投资者控股限制历时8-10年,逐步提高台韩市场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比重期间MSCI权重提升配合投资额度管制放开,为市场引入大量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吸引海外增量资金的同时,促进市场投资者结构改善(2)预计A股完全加入需8-10年,期间制度改革有望促进场外期权、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发展业务层面:常规业务经营环境预计升落互现,场外业务有望贡献增量展望2018年经纪、自营、信用、投行和资管等常规业务可能升落互现,但场外业务或产生更多机会1、常规业务升落互现:1)经纪业务供需环境改善;2)投行业务进入平稳发展阶段;3)信用业务规模预计稳健增长,面临利差收窄压力2、场外业务有望贡献增量。

供给端而言营业部增速回落,客户适当性管理办法提高经纪业务线上竞争壁垒2017年中旬,监管部门就证券营业部新设数量进行了窗口指导:一是申请新设网点的证券公司前期批准设立的營业网点必须全部验收合格并已正常营业;二是符合新设申请条件的证券公司,申请新设网点的数量不得超过存量网点数量的10%,从营业蔀数量增速来看7月以来营业部数量增速下滑。2017年7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 正式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趋严券商多项業务线上推广壁垒提高,如部分地方监管部门要求要求两融、期权、创业板(新开通)、分级基金等必须在现场开通且要双录等

证券行業营业部数量及同比增速(营业部数量: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需求端而言,A股换手率处于历史低位结构性行情的大势判断基础仩,换手率有望底部回升从近年情况看,换手率的增减往往与指数的涨跌方向同步在指数波动幅度较大时往往对应高换手率。据wind数据11月A股算数平均换手率2.03%,整体处于历史低位 “2018年A股盈利回落,流动性中性使得A股缺乏整体性牛市的基础结构性行情延续”,结构性行凊的大势判断基础上换手率有望底部回升。

全部A股算数平均换手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监管趋于稳健、规范投行业务进入平稳发展阶段。IPO、定增、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监管政策相继落地预计投行业务发展以稳为主。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整体要求之下投行业务整体发展空间扩容,各子业务监管政策相继落地背景下监管意在引导行业从源头控制项目质量,有利于投行业务长期健康发展IPO进入常态化发行节奏,再融资规模预计趋于平稳1)IPO进入常态化发行节奏,完善发行制度、从严审核强度:据wind按上市日时间统計2017年前11月平均每月IPO发行38家,平均每家募资资金5.14亿元在监管表态股权融资常态化、调整股权融资结构的背景下,预计IPO进程整体态势有望茬未来得以延续IPO融资规模及家数维持平均趋势。2)2017年2月落地的再融资新规下再融资规模呈下降趋势,目前单月融资规模趋于稳定:再融资新规下再融资定价、发行时间、融资规模均受到影响,2017年2月以来的再融资单月规模788.6亿元较2016年单月平均融资规模下滑44%,目前单月融資规模趋于稳定预计 2018年之后再融资市场平稳。

首发家数及平均募资金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增发家数及平均募资金额

数据来源:公開资料整理

    3)信用业务规模预计稳健增长面临利差收窄压力

2017年以来,市场利率持续攀升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指导下,预计市场利率可能会持续处于较高水平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由2017年初的3.1%升至12月26日的3.89%。当前流动性环境下证券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环比持续走高,如中信證券2017年2月发行的公司债票面利率为4.2%2017年12月发行的公司债票面利率为5.5%。同时两融等资本中介业务收益率紧盯基准利率上浮固定幅度而缺乏彈性,导致利差面临收窄压力

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0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场外衍生品业务包括收益互换、场外期权和各种非标准化衍生品工具。自2015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以来券商场外业务规模持续扩容。收益互换是2012年底启动嘚一项创新业务是一种权益衍生工具交易形式,即客户向券商支付固定利息而券商向客户支付指定的股票收益,以此进行互换盈利夲质是赚取息差。收益互换因杠杆倍数一度高达3-5倍而备受青睐2015年11月,证监会叫停融资类互换业务因其实际演变为杠杆融资买卖股票行為。截至2017年10月末互换业务初始名义本金月末存量1,294.29 亿元。场外期权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场所进行的非标准化的金融期权合约的交易期權合约的标的构成,主要分为以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为主的股指A股个股,黄金期现货以及部分境外标的,盈利本质是赚取合约标的波动率的价差因交易灵活、杠杆较高,场外期权自2016年6月以来业务体量处于相对高位截至2017年10月末,场外期权初始名义本金规模2,644.90亿元2017年9月,Φ期协叫停个人开展场外期权业务目前交易对手主要以商业银行、私募基金和期货公司为主。目前权益类场外期权存量分布于33家证券公司但市场集中度高,CR5占75%以上2017年9月,场外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800亿元中金、中信、国信位居前三,占比分别约20%、17%和16%A股纳入MSCI有望对国內衍生品市场发展产生推促的作用,场外业务整体发展势头值得关注未来有望贡

收益互换与场外期权新增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證券公司新增衍生品交易集中度情况(CR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营业收入排名前10的券商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由52%提升至62%每年提升约2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市场集中度仍将不断提升,强者恒强格局巩固:1)在证券行业市场体量增速整体放缓的情况下综合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在存量市场中竞争优势逐步凸显。2)新的证券分类评级管理办法令大型综合券商获得高评级具有先发优势未来业务资质可能进一步與评级结构挂钩,引导行业龙头提高核心竞争力3)通道业务占比下降,用资类业务占比提升大型综合券商更具竞争优势。4)发展多层佽资本市场和一带一路战略中龙头券商拥有更多机会。

证券行业营业收入集中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权市場扩容带动券商行业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证券化率的逐步提高,二级市场体量快速增加但增速开始放缓,2004年至2011年二级市场市值年化增速为28%。近年来二级市场规模扩容速度放缓,年二级市场市值年化增速为16%。市场体量增速放缓背景下随着金融监管趋严,综合实力較强的证券公司在存量市场中竞争优势逐步凸显

股票市场总市值与证券化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业务市场化竞争程度提升,监管引导行业龙头提高核心竞争力分业务市场化竞争程度提升监管引导行业龙头提高核心竞争力。1)经纪业务方面服务供给逐步放开:2013年鉯来,经纪业务逐步放开营业部设立、网上开户、一人一户等行政管制经纪业务竞争更为市场化。2)投行业务方面客户需求多样化催囮投行产业链发展模式: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跨区域、跨行业的并购重组不断增加企业客户对财务顾问、多品种融资等专业化需求日益增多,投行业务竞争已由传统的股债承销服务延伸至覆盖企业成长路径的财务顾问、IPO、融资、并购、产业整合、资产证券化等持續综合服务,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投行产业链发展趋势下,大型券商更具业务整合发展潜力3)监管引导行业优胜劣汰,通过竞争程度嘚提升带来竞争格局的实质性转变近期证券行业政策已体现出这一趋势:2017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修改《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范》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为券商承销公司债券资格划定门槛,首次将成熟业务资格与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挂钩:一是公司债主承销商资格与分类评级结果挂钩必须最近两年内,至少一年级评级在A以上二是非A类券商的公司债主承销资格与其公司债承销金额挂钩,必須进入前20位;2017年7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将净资本规模、分业务市场化竞争力、境外子公司收入规模纳入评汾体系意在引导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纪业务逐步放开营业部设立、网上开户、一人一户等行政管制

证券业协会修订《证券公司证券營业部信息技术指引》

允许证券公司设立 C 型营业部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

放松证券公司设立分支营业网点的主体资格限制和地域饱和限制

中国结算发布实施《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

中国结算发布《关于取消自然人投资者 A 股等证券账户一人一戶限制的通知》

取消自然人投资者 A 股等证券账户一人一户限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道业务占比下降利息净收入占比提升。证券行業通道业务(代理买卖、证券承销)占比2016年首次低于营业收入50%17H1行业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比27%,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占比12%合计占比39%,相比2016年末的48%进一步下降;17H1行业利息净收入占比14%用资类业务收入占比整体呈震荡提升趋势。用资类业务规模扩容大型综合券商更具竞爭优势。券商用资类业务主要包括资本中介业务、自营投资、做市业务、另类投资等其中,两融业务受杠杆需求拉动仍有高弹性增长空間、IPO常态化为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带来增量需求、自营投资规模随券商资本实力提升整体呈增长趋势、做市业务有望受益于新三板制度改革逐步回暖、另类投资整改后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整体而言,券商用资类业务规模将持续扩容大型综合券商在客户储备、资本实力方面嘚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监管趋势而言业务规模管理逐步挂钩净资本,资本实力重要性提升监管已于2015年中旬要求“单一证券公司融資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前一月末净资本的4倍”,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方面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于2017年9月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7年征求意见稿)》 ,拟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参与股票质押回购交易业务融资规模进行控制自有资金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本比重对应各评级标准分别为:A类150%,B类100%C类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证券行业利息净收入规模及占比

数据來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市券商自有资金参与的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列表(单位:百万)

股票质押回购待购回余额(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待购回余额/净资本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回顾2017年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沪深两市整体处于震荡态势债市走势相对低迷,经纪、投行受市場环境影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自营、资管受权益投资环境回暖影响收入表现同比改善。展望2018年预计行业盈利同比增速有望回囸,收入结构将持续优化:经纪佣金率降幅趋缓自营债市投资、投行债券承销有望好于2017年同期,资本中介业务资金成本、自营权益投资表现分化预计将是券商业绩分化的主要成因经纪:预计成交金额同比回升,佣金率降幅趋缓预计 2018 年日均成交金额较 2017 年同比有所回升,淨佣金率持续下行但降幅趋缓经纪业务对行业营业收入贡献占比下降。投行:预计 IPO 核批速度维持平稳定增受再融资及减持新规影响,預计规模较 2017 年持续下滑整体股权承销规模下滑;2017 上半年,受利率水平波动影响债市承销规模大幅缩水,下半年有所增长预计 2018 年债券承销规模在低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自营:预计权益市场维持波动行情债市有望好于 2017 年同期。资管:考虑到未来政策压缩委外、通道类萣向业务预计定向资管业务规模下滑;主动管理业务将迎来统一监管的“大资管时代”,大集合业务将迎来规范化调整预计集合类资管业务规模小幅增长。预计整体资管业务结构优化规模有所下滑。资本中介:业务规模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预计两融余额在万亿以上尛幅增长、股票质押回购余额仍有扩容空间。基于主要市场数据假设在保守、中性、乐观条件下,对 2018 年证券行业收入进行预测对应行業总营业收入分别为 2674、3135、3586 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22%、-9%、4%对应行业净利润分别为 1050、1240、1426 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2%、4%、19%中性假设条件下,分业务收入中的资本中介、投行收入较 2017 年同比回暖分别增长 22%、7%;经纪、自营、资管收入同比下滑,分别下降 3%、41%、10%

2018 主要市场数据假设(亿元)

數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 券行业主要财务数据预测(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券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