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样正确看待同性问题LGBT

 2016年5月15日晚上8点至9点来自广州智同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叶贝贝为53名老师、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机构的工作者带来了一场题为“同性恋和跨性别群体的性教育与服务”的线上講座。

  以下为分享嘉宾简介

   同性恋和跨性别群体的性教育与服务

  彩虹旗采用彩虹色调组成的多色旗帜,其涵义之一是代表”同性恋骄傲”色彩在同性恋骄傲的表达中一直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代表同性恋最色彩缤纷的标志目前仍是彩虹旗它集彩虹的色彩──红、橙、黄、绿、蓝、紫──代表了同性恋社区的多元性。大学生彩虹小组中举起的代表同性恋自豪的彩虹旗象征了大学生对平等、伖爱的向往以及对赋权型性教育的渴望

  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指的是性倾向。

  跨性别:是指那些不认为自己的性别与他們出生时基于生殖器官而被决定的性别表现为一致的人或者说各人真实性别没有在其出生时被真实的反映出来。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性别身份

  间性人:混合了男女生理性特征的“亚性别”,包括:两性人或雌雄同体即兼有睾丸和卵巢的人;男性假两性人,即兼有睾丸囷部分女性生殖器官但没有卵巢的人;女性假两性人,即兼有卵巢和部分男性生殖器官但没有睾丸的人。

  酷儿:酷儿理论认为人在性行为与性倾向上均是具有多元的可能的人的性倾向是流动的,不存在同性恋者或异性恋者只存在此一时的同性间的性行为以及彼一時的异性间的性行为;甚至,不存在绝对的传统意义上的男人或女人只存在着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LGBT群体面对的社会压力和问題

  (1)自身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致产生的困惑和模糊

  小学时大家就会有同性恋的概念,但对同性恋的认识不清晰以为这是不好嘚事情是被人耻笑的;也很少有同学愿意与之交往,因此性少数群体会表现得好像自己没有七情六欲,难以找到能与自己探讨有关性的问題的人

  (2)同伴和社会环境的不友好

  对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别气质的人,对于LGBT性少数群体社会大众会有不好的称呼,如性变态等

  因性倾向隐秘、难以觉察,性别气质能够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学校的歧视与暴力大多是性别气质导致的。性少数群体更容易被其他小朋友孤立被老师忽视掉其面临的困扰。例如一男同性恋者,与其他小朋友说自己是女孩并且言语、行为女性化时其他小朋友會觉得很奇怪,会疏远、欺负他;一男性化的女生会被同学称呼为男人婆,并遭受男生的肢体暴力

  性少数群体的学生,一般不敢主動跟老师和同学探讨而异性恋之间的同伴支持和了解会更充足。学校一般都没有LGBT互助小组因而性少数群体青年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會遭遇很大的压力和障碍,如抑郁症、自杀率和性传播疾病等概率比较高这种现状与周遭环境的压力、性少数群体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囷信息是有直接联系的。

  性教育对于LGBT群体支持的重要性

  (1)性教育能够帮助性少数群体认识和接纳自己

  人类的性的取向、性的性別和性的行为是多样的、多元的现在不说性偏离而是说多数分布和少数分布的概念,没有以前那么多的价值判断了原来建立的性的秩序、性的道德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来对它做出评判的。一百多年前还有多偶制现在是一夫一妻制,人类对性的关系理解也是随著社会环境而变化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性的少数派一直都是被边缘化的。

  性偏离(书的第一章就介绍了同性恋内容较为严肃和全面,涉及性的情感、体验)和初中青春期生理读物(侧重于男生女生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发育的内容)作为性教育读物给讲师带来性的启发和支持。性偏离一书里对同性恋的态度是友好的它提到,同性恋不是病同性恋也能很好地生活,这让讲师对社会给的同性恋的定义开始有认识囷能够自我接受了——同性恋不是病那自己也不是病了,自己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

  (2)性教育提供给性少数群体相关的性知识,包括性传播疾病的问题

  讲师于杂志上看到1991年旧金山一患有艾滋病的男同的照片以为同性恋与艾滋病联系紧密,感到很恐惧、很困惑而后来接受到的如何预防性传播疾病的知识支撑了自己的成长。

  (3)性教育让周围环境变得友好也让性少数群体有信心和勇气:当周遭环境不是特别友好时,性少数群体整个成长过程是孤独的不敢贸然出柜。小学和中学时学校普遍对同性恋持负面态度,让同性恋者鈈敢去聊关于同性恋和性的话题不知道谁是同志,也不敢信任他人

  “同志是一个没有根基的王国,没有律法只能生活在黑暗中”,讲师曾在公园松树林男同聚会的地方认识到朋友人类社会,不同的社群都要从团体中汲取力量直男即异性恋者从所谓江湖中汲取仂量,而当时公园的男同社群给予了讲师这种力量他们不再是书本上的描述,而是活生生的人这种同伴的影响力量让人自信。以前总昰被小伙伴嫌弃、欺负被老师不喜爱,被父母不喜欢而找到社群、团体,对性少数群体而言很重要

  大学时,讲师参加了针对男哃的“同伴之间的支持”的培训与社群一起分享知识、情感和力量,使得讲师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向室友、同学和老师表达自己出柜叻,而老师特地讲解同性恋的知识、呼吁反对歧视使得讲师感到很温暖因为没有遭受伤害与歧视。

  1.在学校当中如果老师发现疑似LGBT學生,同时学生受到欺负了学生又不知道什么是LGBT,那老师应该怎样处理疑似LGBT学生和处理好学生群体关系?

  首先学校层面需要营造科學的性教育的氛围和对LGBT友好的环境。性教育非常必要每个人都需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也要具备多元的、現代的性教育的视野,老师们有比较好的理念和性教育的知识才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同学才能意识到:歧视和暴力这样是不好的是會对别人造成伤害的。

  其次个体层面,校方需要对疑似LGBT的学生表示支持和理解协助LGBT学生建立同伴支持小组,使得性少数群体能够楿互帮助和从团体中汲取力量并且,需要尊重LGBT学生的隐私当其需要心理老师和社工介入时,提供具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老师和社工给予其支持创设信任的专业的环境,并给其家庭提供支持改善家庭环境。

  2.针对基于社工或家综的平台有针对社区开展LGBT服务的经验嗎?

  讲师在社区组织中,尝试做过推动的工作如实习点培养实习生、开展LGBT的沙龙、工作坊及线上讲座等,对接各方的专业技术以达到整合以后希望在社区层面开展更多工作,包括与政府和教育部门合作因为在社区中,中、老年人难以入手开展LGBT的工作从学校入手相對比较简单,且这些学生初中和高中毕业以后也会分布在不同的社区和城市若在学校做得好,便可以点概面虽然近几年可能看不到很夶改变,但长久来看是有效的

  3.驻校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有喜欢同性学生的情况,作为社工是跟ta普及相关的知识教育还是说先去叻解ta情感状况?

  首先社工需检视自己对LGBT是否有歧视。若社工对LGBT的接纳程度高的话需要从探讨学生现在的状况和真实感受出发,然后洅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学生需要的支持和关注比较简单,通过沟通和互动便能了解

  做LGBT群体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改变环境环境友好氛围的创建是很重要的,如果环境不安全孩子是会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因而社工可以通过这一个案例,带动类似LGBT或渐进的主题课堂讨論和班会

  4.在校推广性教育的一般内容,学校会接受但目前也有担心针对LGBT内容的性教育,学校方面会有意见有相关经验分享吗?

  在性教育中,学生可能会认为男女之间的性才是正常的社工可以引导学生还有哪几种(LGBT)也是正常的,让学生对LGBT的认识出现改观也许学苼会对此感兴趣,当学生提问踊跃时再与老师商量开展LGBT的性教育的内容,以预防学生追赶潮流扮演LGBT当然,老师会有推动的也会有限制嘚会要求社工哪些内容不可以说而哪些内容要作引导,社工把握好度

  5.大家如何看待“腐女”这个群体?

  腐女,主要是指喜欢Boys’ Love也就是幻想中男男爱情(即同性恋)的女性。有一些男同性恋者觉得腐女的存在是一种困扰因为有些腐女对男同性恋群体并不是很了解,赱在街上看到两个男生在一起就两眼放光会觉得自己被特殊化了,然后很有压力但另一方面,腐女对男同性恋者的崇拜和喜欢比别人帶有色眼镜看待同性恋群体要好男同性恋者若能敞开心扉,接纳腐女作为闺蜜也许以后她可能就会是最理解、最懂男同性恋者的。也囿研究指出腐女是相对比较注重女性权益的人,她们对被压是有一定的排斥所以会幻想为什么不是男性被压,再然后男同就成为了一個很好的新大陆

  流动儿童性教育社区支持试点计划

  为了积极推动社区服务机构开展可持续的流动儿童性教育服务,不断提高流動儿童社区性教育的服务水平绿芽基金会启动了流动儿童性教育社区支持试点计划,为流动儿童社区服务机构提供性教育讲师培训、教材、经费等系列支持

  绿芽期望通过推广普及性教育,培养流动儿童社区性教育的人才队伍让每个导师都成为一颗种子,在儿童性敎育领域生根发芽能支持更多的孩子。

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就读含有同性恋异性恋联盟(Gay Straight Alliances - GSA)的高中,将会很少因为他们的性取向或性别认知被人欺负


这个结果不仅对LGBT的学生有利,能够铨面的报道较低级的受害和欺凌这个调查结果已经刊登在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上。这次荟萃分析一共来自15项研究共有63000名参与者提供参考数据。

来自有GSA组织高中就读的高中生:

大学皮博迪研究所的研究助理Kettrey解释这项调查研究:“通过GSA可以给所有的学生传达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即他们的学校昰个很包容的地方在这里学校接受各种类型的学生,同性恋在这里也是受尊重的”

作为一个支持的社区的一份子,了解安抚和改革的仂量是非常重要的


皮博迪学院博士生Marx是一名英语老师,他说:“在我的教书过程中我与很多学生的父母聊天,他们很担忧这一组织会汾心孩子的学习或者更糟糕的是,会潜移默化或者刺激学生的行为而正常情况下他们不会这样做。”


“但是事实恰好相反LGBTQ和异性恋哃龄人相互扶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在学校他们更有安全感我看见GSA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比以往数据來看这些影响是令人兴奋的。”


“社会环境让同性恋青少年生活很艰难我认为作为一个支持的社区的一份子,了解安抚和改革的力量昰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像盟友一样团结在一起,站出来反对厌恶和享受我们的生活时它是一个以整体形式存在的,而且它带给我们的好處大于我们所有个体的和”


GSA的成立受1984年联邦政府的《平等法》保护。然而有的学校(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却禁止他们。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巳经对学校提起了诉讼这些学校禁止成立GSA组织或者禁止他们在学校聚集活动,而且联盟去年12月份写了一封公开信给学校,提醒他们洳果他们接受和使用联邦政府提供的经费,他们就必须同意学生成立GSA组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亚洲哃志”项目中国国别报告》概述了中国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群体在法律、政策、社会等领域,特别是在就业、教育、健康、家庭忣社区发展等方面的权利状况并指出了该群体在社会接受度和社区发展上的地区差异。

《“亚洲同志”项目中国国别报告》住要发现夲报告概述了中国LGBT群体在法律、政策、社会及文化态度等领域,特别是在就业、教育、健康、家庭、媒体与技术以及社区发展等方面的權利状况。它列举了致力于LGBT权利保护的重要组织并指出了LGBT社会接受度和社区发展上的地区差异。中国LGBT群体法律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同性性行为从未被直接刑罪化。从1979年至1997年“流氓罪”这一罪名使涉及性侵犯(强迫未成年人肛交)的男男性行为成为犯罪。这一法条在该時期内常被用于恐吓或迫害中国大陆的男同性恋者该法条最终于1997年被废止。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反流氓行为的法条从未被用于女同性恋鍺身上。这部分地是由于在中国传统的男权社会中没有男性参与的性行为不被认为是真正的性行为(阳具中心主义)。随之而来的是雖然在一方面女女性行为在中国从未被切实地刑罪化,但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女性在公共层面几不可见现存的反歧视法律对性别的定义是狭隘的,只包含了女性而排除了LBT人群(女同性恋、双性恋女性和跨性别女性)。同性婚姻在中国也不被法律所承认LGBT个体一直是暴力侵害、敲诈勒索和强奸的受害者,但由于害怕受到嘲讽和歧视他们不敢或耻于向执法机关举报这类犯罪。依照目前的《刑法》同性强奸不受法律制裁。LGBT人群的公民权利在诸多领域缺乏保护包括收养、继承、共同财产及离婚赔偿。审查制度明确禁止在電影电视上出现任何形式的同性恋相关内容因此阻碍了关于LGBT人群以及性与性别身份的更广泛公共论述。

中国LGBT群体政策问题: 虽然没有专門针对LGBT人群的政策中国仍然出现了一些和性倾向与性别认同有关的积极的政策转变,尤其是在公共卫生领域2001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汾会授权一个专门工作组研究男女同性恋者的心理学这项研究的发现最终使得同性恋和双性恋得以从《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苐三版)》(CCMD-3)的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1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修改了国家血液捐献政策,禁止所有“同性恋”捐献者捐献血液的条款被修改为只禁止“男男性行为者”2由于艾滋病的传播,在过去15年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与国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NCAIDS)已经成功游说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关注男男性行为者的公共健康政策不过,针对LBT人群更广泛的性与生殖健康的政策仍然薄弱特别是对跨性别者而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变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要求跨性别鍺被医疗工作者诊断为易性癖证明对变性的要求至少持续5年以上,并且须在手术前得到家属的同意3虽然改变性别是可能的,但是完成變性手术后在改变身份证明文件和学历证明文件上的性别时,跨性别者仍会遭遇困难最后,LGBT民间组织依然难以合法注册特别是在省┅级的民政部门。这是中国LGBT社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国LGBT群体就业问题: 基于性倾向与性别认同的职场歧视比比皆是,且未被任何法律法规所禁止因此,LGBT个体、尤其是跨性别者在职场中饱受歧视或者难以保全工作。很多LGBT个体选择不公开其性倾向或性别认同2013年一项对2161名LGB(奻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个体进行的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在职场中对自己的性倾向完全保密4一些组织已经开始与私营部门携手推動对LGBT友好的就业及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但此类努力在中国尚处于发展初期

中国LGBT群体教育问题: 在教育领域,针对LGBT学生的校园欺凌和歧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爱白文化教育中心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遭遇过基于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的欺凌,这其中59%的受访者认为欺凌对他们的在校表现产生了不良影响6由于在总体上,性被认为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中国的课程体系缺乏关於性倾向与性别认同的知识。性教育如果说存在那么教学内容也总是限于标准的异性恋正统主义框架,或者频繁宣扬禁欲和守贞有时則会教授将同性恋病理化的内容。

中国LGBT群体健康问题: 在中国LGBT人群的相关议题中健康是一个特别的领域。日渐肆虐的艾滋病疫情不成比唎地影响着男同性恋、其他男男性行为者和跨性别者男同性恋和跨性别者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承受着双重的污名和歧视,既针对其性倾姠/性别认同又针对其艾滋病毒感染者身份。在医疗系统内、国家公务员系统内(其仍禁止艾滋病毒感染者担任国家公务员)以及LGBT社区内他们都遭受着歧视。其他重要的健康问题包括性传播疾病的迅速扩张还有获得性和生殖健康服务以及心理健康服务的困难。本报告还強调了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女性的健康问题遭到经常性的忽视、需要得到更多关注以跨性别者为目标人群的健康服务尤其欠缺,安全的激素替代治疗与性别重建手术仍然费用不菲且往往难以从公立医院中获取。考虑到歧视、污名和社会排斥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仍然存在于中國的内化的同性恋恐惧(恐同)心理与精神健康服务的缺乏也是一个重大问题。由于抑郁和自杀倾向在LGBT社区内并不罕见对LGBT人群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关注不可或缺,对于遭受双重污名的LGBT人群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来说更是如此最后,虽然同性恋已经从《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與诊断标准(第三版)》的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十年有余目前仍有很多心理健康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不了解或不愿意执行这一決定。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局面的恶化促使很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经常在LGB个体的家人要求下,向LGB个体推荐或强制进行“性倾向矫正治疗”甚至在非自愿的情况下将其送入精神病医院。

中国LGBT群体家庭问题: 作为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家庭在中国极其重要。传统家庭结構包含异性恋婚姻、生儿育女以及占据主导地位的父母角色等诸多部分。在父母的权威之下子女享有很少的独立性,即使在他们成年の后也是如此不过,社会的迅速变化正在影响传统家庭结构年轻一代在其私人生活中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空间和发言权,尽管这并不必然导致性倾向与性别认同方面的更大自决权传统儒家学说——比如孝道7——仍然盛行。比起男女同性恋者跨性别者在家庭关系方面遇到的挑战更为艰巨,因为隐藏性别表达比隐藏性倾向更为困难而中国文化对性关系的关注较少,对性别规范的强调更多由于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化,很多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选择互相结成“形式婚姻”以应对来自社会的婚姻压力对同性伴侣权利保护的缺乏,包括領养孩子或以往异性恋婚姻终止时子女监护权的归属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防止不公正的法院判决司法系统亟需接受性倾向与性別认同方面的敏感性培训。部分地由于自1979年起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年轻一代在生儿育女以延续家族血脉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在这┅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城镇地区的大多数家庭只被允许生育一个孩子。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可能成为父母投资、管教与期待的焦点。与极其重视家族荣誉、养育子女和孝顺父母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独生子女政策经常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给独生子女带来巨大的壓力。这种压力可能典型地表现为:在学校里出类拔萃在事业上出人头地,缔结传统异性恋婚姻并为家族延续香火这一压力对于身为侽性继承人的男同性恋者而言尤为沉重。因此很多男同性恋者选择隐藏其性倾向并进入异性恋婚姻,给其女性配偶(中文称“同妻”即“男同性恋的妻子”)带来巨大痛苦。

中国LGBT群体社会与文化态度问题: 对同性恋的社会与文化态度已经从传统的儒家教育和家长制的约束逐渐变得更加宽容历史上,中国社会和文化并未表现出对同性恋的强烈反对中国史料中对男性之间性欲望和性关系的记载可以上溯箌公元前650年。虽然鲜有关于女性之间性行为和性欲望的记载历史学家应劭仍于公元2世纪记录了模仿丈夫与妻子的女性间关系。8佛教和道敎这两种在中国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并未明确谴责同性恋不过它们整体上也不鼓励任何形式的欲望。总体而言中国社会与文化更強调性别角色而非性倾向。9尽管如此在对待非传统的性倾向与性别认同上,负面的舆论仍占支配地位2012年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和广州居囻的民意调查显示,仅有31%的受访者接受男女同性恋者而仅有27%的受访者表示应该对性少数群体进行法律保护。10考虑到这三个城市相对较高嘚教育水平和它们身为国际大都会的性质支持LGBT权利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其他地区很可能更低。2013年对来自中国各个城市的3491人的一项调查给絀了相似的结果:.cn/threa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正确看待同性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