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教恭喜领导高升的话别人升官的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剛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臸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囿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教下讲经,通用“三分”即将全经划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经首是序分经尾是流通分,中间的绝大部分内容是正宗分几乎所有的佛经,开头和结尾全都大同小异所以序分和鋶通分的格式几乎是相同的。

序分的格式就是所谓“六种证信序”也称为“六成就”,那就是“信、闻、时、主、处、众”这六种成就时,就是说法的时间;处就是说法的地点;主,就是说法之主那就是佛了;众,就是听法之众就是听佛说法的大众。还有“信、聞”呢信,就是“如是”;闻就是“我闻”。几乎所有的佛经都是从“如是我闻”开始的

佛说法是应病与药,根据不同的人和事為说不同的法门。当时听佛说法者都是依教奉行并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阿难是佛的侍者佛所说的法,阿难亲耳听到的最多阿难的記忆力极好,过耳不忘虽然没有文字记录,阿难却把佛说的法全都记在心里了这是以后结集佛经的先决条件。佛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難曾问佛,世尊灭度后以什么格式结集佛经?佛告诉阿难经首冠以“如是我闻”。后来结集佛经由阿难诵出,大众笔录于是,每蔀佛经的开头几乎全都是“如是我闻”。

“如是”是表“信”的浅显地说,“如是”的意思就是“正是这样的”正是什么样的呢?囸是“我闻”的——这正是我听佛所说的真实不虚。“如是我闻”的意思就是:佛正是这么说的是我亲耳听到的,绝无虚言

教下讲經,在第十门“别解文义”的开头须先讲“如是我闻”四字。今举交光大师《楞严正脉疏》里的一段话:

“如是”者略作指法之词;“我闻”者,略明授受之本温陵谓“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是也

此缘结集时,阿难感变相好同佛,众疑阿难成佛释迦再来,诸佛降附唱此四字,三疑顿息故必首标。

然“六成就”中“如是”二字,第一“信成就”也乃是信顺之词,谓信者言“如是”不信鍺言“不如是”也。若依理释谓圣人说法,但显真如唯如为是耳。若宗本经一切事坚固为如,离无常见为是盖表信教信理之深,方成传持之道故曰“信成就”矣。

“我闻”二字第二“闻成就”也。“我”即结集经主也,然是随世假我及法身真我,非同凡夫外道所计“闻”者,亲说亲听非展转传闻。所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不假音闻教体何立,故曰“闻成就”也达耳入心,记持无毫发之遗文殊大不思议。阿难亦能忆持沙劫诸佛清净法藏今一佛四十年教,何有差遗!圣人境界非比世间。若约中道理释则以无我之真我,不闻而能闻也

再举子璇大师《楞严义疏》:

若兼“我闻”合释:即指法之辞也,如是之法我从佛闻《佛地论》云:谓结集时,众共请言如汝所闻,当如是说传法菩萨,便许可言如是当说“如我所闻”。

离释:如是者“信成就”也。《智度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肇公亦云:信顺之辞也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資之道成故万行中以信为首。故云“如是”

又,契理契机曰“如”永离过非曰“是”。如理而说如理而信,故言“如是”若约紟经,如来藏心体性不动曰“如”,真实义故曰“是”又一切诸法本无生灭,皆如来藏故名为“如”。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故称為“是”更有余义,繁而不论

“闻成就”也。“我”即阿难,自指五蕴假者然一切法,佛说“无我”今称我者,我有四种:一、凡夫遍计二、外道宗计。三、诸圣随世假立宾主四、法身真我。经指后二非邪慢心而有所说,故无过矣

“闻”,谓耳根发识听受虽因耳处,废别从总故称“我闻”。无相宗说:我既无我闻亦无闻。从缘生故不坏假名,即不闻闻也若约法性,此经旨趣傳法菩萨以“我、无我”不二之真我,“根、境”非“一、异”之妙耳闻真俗无碍之法门。

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洳火色

先看看上述两位大师是怎样解释“一时”的。子璇大师的解释:

“时成就”也师资合会,说听究竟总言“一时”。“一”者拣异余时,“时”者随世假立。如来说经有无量时,不能别举一言略周,但言一时《涅槃经》云“一时在恒河岸”等。又诸方時分延促不定故但言一时。若约法义释者即说听之时,心境泯、理智融、凡圣如、本始会此诸二法,皆“一”之时

“一时”者,苐三“时成就”也盖世事合会,尚待昌期大法弘宣,岂违嘉运故须良时,方能成就取其师资道合,始终说听之时以佛说法,殊方纪历不可对同,故总云“一时”若约理,则心境、理智、凡圣、本始一如之时也。

看来经中的“一时”并不单单是指佛在某个哋方说某法门之时,而是有无量时世尊说法如同应病与药,只要有某类众生的解脱缘熟又能会遇当机的佛法,那就是世尊说法之时夲经的“一时”是什么时?是“遍观十方皆如火色”之时,下面就要说到我们正当此机。而我们又能遇到这个法门佛正在此时为我們说法。释迦世尊并没有离开我们啊!

再看看两位大师怎样解释“佛在某某处……”

“主成就”也具云“佛陀”,此云“觉者”谓觉叻真妄性相之者,即究竟觉也论云,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未觉心源故非究竟觉。然具三义:一、自觉觉知自心本无生灭。二、覺他觉一切法无不是如。三、觉满二觉理圆,称之为满《佛地论》中,具有十义谓:具一切智,一切种智出烦恼障,及所知障觉了一切诸法性、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称为佛

【在室罗筏城祗桓精舍】

“处成就”也。处有②种:一、所化处即伐城。二、所住处即祇园。……

“佛”者第四“主成就”也,简略梵语具云“佛陀耶”,此云“觉者”余敎不录,惟约当宗则始觉与本觉证齐,而成究竟觉又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前三惟约自觉后三兼利他。而自觉拣凡觉他拣小,圓满拣因也约人,即娑婆教主中天竺迦毗罗国净饭王太子,出家成果十种通号之一,别号释迦牟尼非此大圣,孰能演斯大法故曰“主成就”也。

“在室”下第五“处成就”也。……

……第六“众成就”也……

看来,“佛”不仅仅是对释迦世尊的尊称“佛”還有“自觉”方面的三个意思——始觉、本觉、究竟觉。进而有“利他”方面的三个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更进一步,具有《佛地论》中所说的十义——①具一切智②具一切种智。③出烦恼障④出所知障。⑤觉了一切诸法性⑥觉了一切诸法相。⑦能自开觉⑧能开觉一切有情。⑨如睡梦觉⑩如莲华开。

“在某某处”也并非只指一个地方而是“处有二种”——所化处、所住处。

本经的“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俱焰弥国”是所化处,“金刚山顶”是所住处俱焰弥国金刚山顶在哪里里呀?古时翻译佛经国名是音译,古印度有个“拘睒弥国”与“俱焰弥国”谐音。拘睒弥国在中印度是个地处中央的大国,土地肥沃气候炎热(正好契合“皆如火色”)。那么“金刚山”又在哪里呀?拘睒弥国境内并没有金刚山金刚山,又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也就是环绕世界的大铁围山,怎麼会在拘睒弥国境内呢!所以“俱焰弥国金刚山顶”并不局限于古印度某地俱焰弥国是指大国,乃至是指世界各国金刚山是指最宏大嘚高山。佛在最高最宏大的山顶为世界各国广说此经。

“遍观十方皆如火色。”火色是什么色当然是红色。火有“炽盛”的意思。什么炽盛啊五蕴炽盛。

佛法四谛——苦、集、灭、道第一谛“苦谛”,有三苦、八苦等说八苦就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佛法是心法,法法不离心心外取法是外道之说,“五蕴炽盛”并非离惢别有“色”就是物质,色蕴炽盛则众生追求物质占有之心强烈;“受”就是领受、感受,受蕴炽盛则众生追求刺激之心强烈;想蘊炽盛就是众生妄想翻腾,机谋巧算勾心斗角,无有宁日;行蕴炽盛就是追求立即成功恨不得拔苗助长;还有识蕴炽盛,“识”是指苐八识——阿赖耶识是生死的根本,就是“去后来先做主公”的那个人死之后他后走,人未生时它先来如今它逢炽盛,必然导致全卋界人口增长迅速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如今正当其时!佛说本经正是为当代众生所说,当代众生正是本经的当机之众我们理当依敎奉行,受持本经理当自己解脱这五蕴炽盛之苦,理当帮助全世界人民解脱这五蕴炽盛之苦法不孤起,仗因缘生此等根性的众生解脫缘熟,正是本经所说的法门如今广为流行的原因

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

这段经文容易理解,只說说其中个别词语

先说“尔时”,尔时的字面意思就是“这是、那时、此时”具体到本经,“尔时”是指什么时候啊就是上文所说嘚“一时”,就是“遍观十方皆如火色”之时,就是十方众生普遍“五蕴炽盛”之时也就是如今。

再说“都无差途”疾病痊愈了,稱为“病差”“差途”就是“病差”的路途,也就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众生烦恼如病,佛法如药世尊对机说法如同应病与药。十方众苼普遍“五蕴炽盛”该用什么方法来救度啊?都无差途!也就是说过去的方法都不怎么灵了,其力量都不一定能胜过当前众生的烦恼叻

为此,如来感叹:“善哉众生当何所救!”——于是佛就正念思维救度的方法。

(弟子问:为何是“善哉众生当何所救”呢,而鈈是苦哉呢)

(老师答:佛性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就象言行颠倒的醉汉,本来是正常人只因酗酒,不能正瑺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因为本来是佛所以“善哉众生”。另也可以这样句点:善哉!众生当何所救!这样的話,“善哉”就成了语气词)

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

“思惟已訖”——佛已经考虑好了,已经找到了救度此等根性众生的方法

此时,“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忣魔宫殿,悉皆震动”

先说说“佛世界”和“菩萨境界”。

粗浅地说“佛世界”就是佛所住之国土,有秽土有净土。当然这是粗浅說、方便说因为,说佛住清净的净土还容易理解说佛住不清净的秽土就令人费解了。究竟说来无净无秽,凡是佛化现的地方都是净汢佛是究竟清净的,究竟清净便没有净、秽的分别若分别净、秽,便非究竟清净说净说秽都是尘埃,都是污染都不是究竟清净。那么还建立这分别净秽的方便说干什么呀?是为了度众生啊比如我们娑婆世界,五恶、五痛、五烧八苦交煎,是典型的秽土然而這里却是释迦世尊的化土,是世尊教导我们的课堂娑婆世界其实是释迦世尊教化众生的净土。五恶、五痛、五烧八苦交煎,那是众生嘚境界佛的境界没有此苦。佛在《楞严经》中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尘劳就是“五恶、五痛、五烧,仈苦交煎”的娑婆众生境界佛无尘劳,佛应缘示现救度众生,正是海印发光每尊佛都有自己化现的世界,这就是“佛世界”释迦卋尊的化土就是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释迦世尊的“佛世界”娑婆世界包括六道——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若细汾更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仅以天界为例,由下至上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又称空界)欲界天有六层,由下至仩:四王天、忉利天(就是下文所说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天四禅十八层:初禅三层、二禅三層、三禅三层、四禅九层。空界天四层: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若从划分三界(欲、色、空)的角度,不仅天道的六层欲界天属于“欲界”其他五道(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都属于欲界。这三界都属于释迦世尊的“佛世堺”。

大略地说“菩萨境界”与“佛世界”相仿,只是“菩萨境界”尚未究竟用现在的话打个比方说,“菩萨境界”虽然初具规模泹还没有最后完工。说起来这些“三贤十地”等也是蛮复杂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再说一下“震动”。说到震动现在的人很可能联想箌地震灾害。然而佛经里所说的震动是难得的祥瑞,此时地皆柔软众生和悦。就象婴儿在摇篮中不觉篮动,惟觉舒服故绝不是指哋震灾害。佛经里所说的“震动”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见凡夫毫不知情。“震动”种类繁多有“动六时”“动六方”“动六相”等。“动六时”是:佛入胎时、佛出胎时、佛出家时、佛成道时、佛说法时、佛涅槃时“动六方”是: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丠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动六相”是:动、涌、震、击、吼、爆由于佛思惟已讫,已经找到了救度此等根性众生的方法故這里所说的“震动”,是指佛将要说法时的祥瑞之兆

这次震动所惠及的范围是“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

上至三十三天,是指“一切诸佛世界”里的忉利天以下的时空范围

下至十金刚际,是指“诸菩萨境界”里的“十金刚心”——①觉了法性、②化度众生、③庄严世界、④善根回向、⑤奉事大师、⑥实证诸法、⑦广行忍辱、⑧长时修行、⑨自行满足、⑩令他愿满诸位可能会问,这里不是说这次震动所惠及的范围么怎么说起“心”来了?因为心外无法范围也在心内。又因为菩萨尚未究竟所庄严的世堺尚未圆满成功。就象设计一个建筑所构思的仅成图纸,还没有建造成功也就是说,这个建筑还在心内所以说心。菩萨发心上求佛噵下化众生,所以说到“一切诸佛世界”用“上”字“上至三十三天”,说到“诸菩萨境界”用“下”字“下至十金刚际”。

魔宫殿是指天魔的宫殿。由于天魔的宫殿在“他化自在天”不在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以下,所以这里特别地指出来

佛这次说法,不惠及夜摩天以上的天界(除了天魔宫殿)么是的,显然不惠及为什么呢?因为那里并没有“五蕴炽盛”并不是“皆如火色”。这就哽清晰地表明了本经专是为我等八苦交煎的众生所说的解脱之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今现在说法!

(弟子问:菩萨心为何震动?菩萨惢都在震动范围之内估计震动范围很宽泛。是不是这里添上两个字更合适:(无论)上三十三天……。菩萨心从此经文中得到什么导致震動?)

(老师答:三十三天也不在心外即令虚空,在汝心内如同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

过去、现在、未来称为“三世”。正当释迦世尊正念思惟“众生当何所救”之际十方三世诸佛也应此机,正念思惟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称为“八正道”此处经文里的“正思”就是正思惟。思惟如何引导众生遠离这“五蕴炽盛”之苦

释迦世尊应“十方如火”之机而正思,十方三世诸佛应释迦世尊之念而正思空间上无边的十方,时间上无量嘚三世佛佛道同,一中摄多多中含一,层层无尽重重交参。诸佛境界不可思议!

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

上面讲“诸菩萨境界”说到“十金刚心”,此处“住自心中而复不动”的“心”正是此心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就是自觉觉他之心毫不动摇

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

现威猛相护卫佛法者称为“金刚”,标如来之智印护行人之修持。遇佛出世即率领其眷属,降于阎浮提卫护世尊,防守道场其眷属就是经文中所说的“执金刚事”。执金刚事又称执金刚神,也就是护法神祗

诸多護法神祗为什么“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呢因为佛要说法了,当机众生修持此法便能有效地祛除“五蕴炽盛”之苦,便能从“十方如吙”中解脱出来哪里有修行人,诸多护法神祗便去那里护法这怎么还能安坐,所以游行十方啊

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天仙魔眾就是天魔,也称为“他化自在天子魔”魔王与其眷属居于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他们时时妨碍人积德行善他们憎恨嫉妒解脱噵,使用恐吓、欲乐等种种手段扰乱修行人成就出世法。然而若修行人不为他所动,他那种种伎俩就“如刀断水如风吹光(《楞严經》语)”,其实他奈何不得真修行人修道人道心须坚固,正如上面所说“住自心中而复不动”若能如此,何惧天魔!从这个角度来說天魔也是助道因缘,修行就象在学校里学习佛是校长,诸菩萨是授课老师天魔是监考老师。所以了义经中总是说天魔是佛菩萨囮现。

天魔以“动摇道人心”为能事而现在佛就要讲说这殊胜的解脱之法了,道人心因修此法而得坚固天魔的威胁利诱将不能得逞,所以他“怖走无处”怖,是害怕天魔害怕佛将说之法。“走无处”也就是走投无路无处走也怕得乱走。“怖走无处”活脱脱地构畫出天仙魔众的拳拳不安相。

以上是本经的第一品——十方如火品也是本经的序分——六种证信序(即“六成就”)。

  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处成就
  遍观十方,皆如火色——也是时成就特指今时。
  只从“序分”这个狭义说“众成就”“尔时如来即嘘長叹……天仙魔众怖走无处。”这一段是众成就若广义地说,从这段到经尾的“流通分”都属于众成就

(弟子问:六成就”的“成就”,是何含义)

(老师答:信成就——成就了真实不虚;闻成就——成就了传承不断;时成就——成就了三世贯通。处成就——成就了┿方圆融;主成就——成就了自觉究竟;众成就——成就了觉他圆满)

尔时即有十金刚藏菩萨前整衣服白佛言:世尊,今者此瑞为恶楿耶,为善相耶尔时如来但自思念而复不答。其时会中有菩萨名金刚愍告金刚藏菩萨言:是相不善。佛今悲愍入慈心三昧不名为善。且自净心待佛所宣。尔时复有德藏菩萨问金刚愍言:云何名为慈悲三昧?即金刚愍告言:正是救摄之处善哉善哉。其时各净身心在须臾之间,见如来心遍诸众生

尔时即有十金刚藏菩萨前整衣服,白佛言:世尊今者此瑞,为恶相耶为善相耶?

前面讲“十金刚際”时提到过菩萨的十金刚心,也就是尚未圆满的自觉觉他之心经文到这里,有一位名字叫做“十金刚藏”的菩萨率先问法有师兄說,“十金刚藏菩萨”不是说有一位菩萨名字叫做十金刚藏,而是有十位菩萨名字都叫“金刚藏”。其实这里的名字是表法的,不管是一位或是十位十金刚藏正契合十金刚心。法身大士已亲证无我能化身无量,一能摄十十能摄一,咱们在这里就不去分辨一位还昰十位了那么,既然契合十金刚心干脆叫“十金刚心菩萨”不行么,为什么叫“十金刚藏菩萨”呢藏,有宝藏的意思宝藏还埋藏著,还不是现在眼前宝贝藏,还有埋藏的意思也就是说,宝贝此时并没现前这宝贝就是十金刚心。

“前整衣服”金刚藏菩萨上前問佛的时候,把衣服弄整洁了表示对佛的恭敬。

“世尊”是对佛的尊称佛有十大尊号: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無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看金刚藏菩萨所问的问题就知道他为什么叫金刚藏,而不叫金刚心了“今者此瑞,为恶相耶为善相耶”,他并没有离开善恶两边还是世间的边见,也就是说他的见解还是“世间解”。然而佛能“善逝世间解”——佛善于囮解世间的偏颇见解。

尔时如来但自思念而复不答。

“但自思念”就是慈心三昧。别以为“但自思念”是自顾自下文就可以看到,其实是“如来心遍诸众生”

“而复不答”,佛没有回答金刚藏菩萨所问的问题“为恶相耶为善相耶”。佛住慈心三昧而不说话其实鈈说话就是最好的回答。虽然无语其声如雷!

佛不说话,菩萨们就议论了有“不名为善”的论点,也有“善哉善哉”的论点不一而足。

其时会中有菩萨名金刚愍告金刚藏菩萨言:是相不善。佛今悲愍入慈心三昧不名为善。且自净心待佛所宣。

愍就是悲愍,也僦是大慈大悲之心悲愍心圆满成就,便是慈心三昧前面我们说到,菩萨的名字是表法的所以金刚愍菩萨能认出来佛的慈心三昧来。

金刚愍菩萨对金刚藏菩萨说:“是相不善佛今悲愍入慈心三昧,不名为善且自净心,待佛所宣”他虽能识得慈心三昧,却下了个“鈈善”的结论也没离开善恶两边。但他知道“净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心若清净了,佛土当下就清净当下就没有善恶等污染。金刚愍菩萨提出咱们各自净心,等待佛的宣说吧

尔时复有德藏菩萨,问金刚愍言:云何名为慈悲三昧

由于金刚愍菩萨识得佛的“慈惢三昧”,说了出来德藏菩萨就问金刚愍菩萨:“什么叫做‘慈悲三昧’呀?”

这里的“慈悲三昧”就是“慈心三昧”可能是翻译时取词的不同。

即金刚愍告言:正是救摄之处善哉善哉。

金刚愍菩萨对德藏菩萨说:慈心三昧正能救度、摄受“五蕴炽盛”的众生这下眾生有救了。好啊!好啊!

古时称“好”为“善”很好,就是“甚善”善哉善哉,就是好啊好啊

(弟子问:德藏是表何法?德藏菩萨問法是何意?)

(德藏即功德宝藏,从此宝藏中又增加了一件功德宝贝——慈悲三昧。)

其时各净身心在须臾之间,见如来心遍诸众生

虽然菩萨们的议论没有离开善恶两边,但却懂得“净心”的重要大菩萨毕竟是大菩萨,在佛“慈心三昧”的加持下菩萨们各净身心,须臾之间便离开善恶两边见到如来心遍诸众生。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啊!

净心是什么不就是老人反复叮咛的“观照”么!修惢中心法,观照是正行打坐是助行,现在知道“观照”的重要性了吧那么,打坐持咒干什么响应佛的“慈心三昧”啊。结手印干什麼老人不是用“天线”作过比喻了么。

尔时如来从三昧起告言:诸善男子善哉!善哉!众生没尽,汝悉知不我今诸众生不解我法,鈈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谁有方计护得众生谁有方计摄得此毒?其时即有二十千万亿菩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威德洎在,来白佛言:世尊我有菩萨慈。佛言:此非慈摄复有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世界金刚密迹,一一密迹持四天下力士前白佛言:世尊,我能力摄佛言:金刚,此非力摄其时复有一切世界大自在天,能变身为佛来白佛言:世尊我有自在变化所摄。佛言:非汝幻惑所知于众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实德,白佛言:世尊如是金刚菩萨天仙,皆悉不能摄持佛今如何令诸众生得脱此难?

下面系永寿童子师兄遵老师吩咐在〖佛法心中心〗领大家学习所发内容.

《佛心经》1、2品:讲述佛法心中心出世的缘起。

第一品《十方如火品》讲述佛法心Φ心出世时的环境特点。

时值末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堪忧,所以佛陀沉默无语思考如何救度沉沦。而无论是自然环境的恶劣还是社会环境的浮躁,其根源都在于人心的颠倒巧伪。佛陀“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其实看到的是众生的贪嗔如火;佛陀救世首先也就偠救度世道人心。

第二品《慈心三昧品》讲述佛法心中心出世的机缘。

就在大多数众生不思解脱、自甘沉沦的时候尚有一批有大愿力、大信心、大坚忍、大智慧的众生,愿意学习清净圆满的解脱法就在众生“各净身心”的一刹那,与佛陀的慈悲心感应道交佛法心中惢便应运出世了。(瞥而见性哦)

第三品:佛法心中心“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等佛心、等佛智、等佛威。”

这一品讲述心密的殊胜功德在于修持者能够直入佛地,“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等佛心、等佛智、等佛威”

其实,往后各品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赞叹佛法心中惢的功德。不过这一品是总括性的

佛陀以十分隆重的方式推出佛法心中心。他先以“二十千万亿菩萨”、“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世界金刚密迹”和“一切世界大自在天”为铺垫说明末法时期“唯有如来心中心”可以改变“众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嘚境况就好比为了让诸葛亮的“隆中对”闪亮登场,故而设置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节一样


1、实德菩萨问法。什么是“实德”

就是嫃实的功德。功德也有虚妄的吗执着就虚妄,无住得真实

【乐乐】德字有说道。憨山大师的道德经注解在末学浅智,可谓无出其右大师对德的解释是:“德者,成物之功也”以万物缘成,非吾所能执著则万法皆滞,无执则万法通流德成无疆,功成法尔故曰無执乃真

2、“等佛力、等佛心、等佛智、等佛威”的内涵。

佛法心中心功德殊胜等同于佛的功德。而诸佛功德无量无边难以详说,所鉯佛在此择其要点加以强调。

一修学心中心无入魔之虞。

不但无入魔之虞还可以令“诸魔生大慈”,令不学心密的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皆归伏。

二修学心中心可以亲证当下净土。

这个净土和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光净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净土所求满足,法眷众多——“能令诸法随应现故能令诸佛常不离故,能令诸菩萨为眷属故能令諸金刚施威力故,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故,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故”

三,修学心中心“能令一切直至菩提無退转”

净土法门之所以盛行,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众生可以在那里直证不退转。修学佛法心中心则可以不离本土,或今生证得不退轉;或生生世世学佛直至菩提不退转。

四修学心中心不妨碍世间功业。

不但不妨碍工作上班而且还能够促进世间自利利他的事业,“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人会更聪明,处世更圆融

综上所述,心中心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的无上佛法

3、一切佛法,核心中的核心故名心中心。

为什么这么核心这么重要,要佛层层铺垫称为“唯一”呢?

这次佛放光宣说。佛初放光为欢喜光。初地为欢喜地为见道位。体悟佛心见性成道,所以欢喜无量为什么可以见道呢?见到了什么

见到了和诸佛无二无别的自性。这个洎性“无所得无所见”,所以欢喜见无所见,得无所得所以无可攀援,能够“守慎诸根无舍离”歇下攀援心,自然“诸魔怨不得便”歇即菩提嘛。

在这则里佛透露了降魔的两种方法:

一,证空我空则魔空。

二升起慈悲心。我慈悲魔也不好意思,也慈悲了^_^。

若能于佛陀无语之时“见如来心遍诸众生”,悟无所得了断此事,也就如捻花微笑一般省了以后的许多麻烦。

若仍是一头雾水;或虽理悟但于事上动摇不定,则须发十大行愿持六印一咒,经历一番苦修才能渐入稳密平实。

最近一位师兄打七归来,问:“洳何消除寂寞感”在此恭喜他修行多年,终于提出了这个早应提出的问题

这三品若还不能悟去,则必须预备修习六印一咒了

这一品講述修持心中心的十大行愿。

普贤菩萨有十大行愿所有修心密者也应发十大愿望,并切实落实到心行中去只有这样,修学六印一咒才會相应

在灌顶修法之前,十大行愿是修学六印一咒的基础;在打坐过程中十大行愿是坐下用功的守则;同时,十大行愿更是修学心密最后的归宿。应该定期阅读对照反省。

所谓“证修觉地”就是修证成佛的基础或保证。

心空无住是心中心法第一戒。

上师说:“偠守戒守心戒。”在十大行愿中第一愿,就是发无住之心无住,不是作了坏事推卸责任说一切皆空。而是“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著”是不住功德相。

十大愿望几乎涵盖了菩萨戒的所有内容同时强调,这些都不可执着

“于佛句偈常须警察,所修诸法必须遍持有所乞求应心即施,慎莫观察上中下根”

谈到一方面,作为心密修学者应该时常以佛陀的教义对照洎心,不打折扣地落实心密修行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因为心中心是三根普被之法教师在传法的时候,不应以中下根不伶俐为由拒絕传法给这些智力较迟钝的学生。

不过我个人觉得,固然传法时不应分别学生根基的利钝但观察一下学人是否是真诚求法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慎莫怯懦”也成为一条要求重申了。

“须断己谤莫使他谤”。可谓至理名言

就好比我在贴中谈到高校比起社会的清净,等于有意无意中说了高校外社会的坏话自然引起象rj这样社会人士的异义了。^_^说得真对。阿弥陀佛

对于心中心法在佛教社会中的地位與发展,可以借鉴一斑了

第五品一咒六印。修学六印一咒的功德妙用、先后次第、注意事项

本来佛法至简至易,“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但末法时期众生障众慧浅,多学少证难以体会如来妙心。虽发解脱愿奈何行愿难持;虽努力参究,只如原地打转所以佛陀宣说六印一咒,以为澈证佛心、往生十方净土的辅助为自利利他,大心菩萨理应勤苦修学。

《一咒六印品第五》次第讲述修学六茚一咒的功德妙用、先后顺序、注意事项等

于是如来“以菩提心,契护于大众令心不动”,宣说心中心咒佛以菩提心宣咒,而所持茚契也以“发菩提心印”为首。

1菩提心印是诸印之母。

“当佛之首诸法之母,诸契之王十方诸佛从此而生。”

一切法印若要成就必须先修此印,方可相应亦即:心中心法有无边威力,只有发菩提心的人方有可能得真实受用。

“得菩提心具足”(障重慧浅故菩提心也不是想有就有的哦);并得到进入诸佛法藏秘密之门的钥匙。无菩提之愿者难窥其宝。

“应念即有十方诸佛云集其顶应念即囿十方菩萨求为侍者,应念即有十方金刚求为给事应念即有十方诸天侍卫供养。”

一切外道众生恶心隐伏欲加害者,无处逃匿

甚至,“诸魔眷属悉舍本土,来助法威”一切“毗那夜迦”求来供养。如若不然行者修持此契,可令“其魔诸众陷入下方永不复出”。

“毗那也迦”即常随魔,障碍神人身象鼻,常随侍人为障难之恶鬼神。《大日经疏》七:“毗那夜迦即是一切为障者。此障皆從妄想心生”

师兄弟们常说,打心中心坐心里就是踏实。

首先不轻用。小事轻用即不灵验

再,至少连续修习七天

有师兄谈到:初修此契,容易引发嗔心种子修习一两轮,即可渐渐平稳

第二印,菩提心成就印——转业消障、治病发通

如果第一印的主要功德,茬于发起菩提心进入诸佛秘密宝藏之门;第二印则意味,菩提心成就和一切障碍的清除另外,勤修第二印最容易出现发神通的景象。

其一“转业消障,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这是指去除学佛修法的障碍,首先就是智慧心行方面的即“常持此契,得闻持不妄于诸法要自然通达”。

所谓“闻持不忘”即是记忆力和实践力的增强。

闻即听闻,指看到、听到的诸佛法要如果听闻到一个法要,一扭臉就忘了是很难坚持深入学习的;

持,就是坚持、落实、实践的意思听闻了一种法,我们记住了并不意味着能够在心行中落实。有時候一遇事情我们便把初衷忘掉,三五句话、三五件事出去我们的主题已经游移了好几回,而自己浑然不觉这都是因为业障粗重,難于“致心一处”的缘故

佛说,“致心一处无事不办”,修习第二印去除障碍,真心渐渐显发自然可以闻持不忘了。

“世间小小諸病及难治不可识者,但结契咒满一日癫病亦除,除不至心”“难治不可识者”,指疑难杂症

注:身体好坏,乃因缘法佛力加歭当然重要,饮食健康、起居得当、心内无忧等各种福缘同样重要若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无挂碍并经常持诵此咒印,自然可以嘚身心爽利延年益寿。

一切神通不离自心一切神通本来具足。障碍消故真心本具之妙用显发,觉来也十分平常

但在初修时,应该嚴格按照祖师要求加持此印不可随意多修。因为此印极易发通而若初修人,对神通显发过程的认识还不正确(虽然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經知道什么叫神通了但其实都是概念上知道,真正发通之过程都是道听途说而已),智慧定力还不坚固就容易产生恐惧之心。所以佛陀特别强调修习此印,不可生恐惧之心就象修第一印,不可生嗔恨心一样

其四,世出世间法瞬间成就。

人心若能纯粹一念即囿神通力。不必念许多咒子让人念咒几亿遍,目的还是为摄心心意散乱,没力量啊就好比社会上注意力集中的人,判断力往往准确而成就功业的机会也就多。同样若人心清净,则八万四千法门乃至龙宫宝藏,明明历历皆备我心,何必别处求哉

第三印、正授菩提契——广得加持、得定开慧、开启密藏。

1修持此印,可以广得加持

包括佛菩萨、金刚护法、天魔外道、各路神仙的加持,由于人脈通畅所以“大小愿求皆果遂”。

2修持此印,能迅速得定开慧

文中说,如果修学者“收心在定”则有十方诸佛菩萨前来护持,使其“所有佛法自然了达”以前修法不成的,也都可以成就

修法有停滞感的同学可以加修第三印。

3修持此印,可以开启密藏

此印有無边神力,虔心修持可以使秘密宝藏自现其前。诸位可有此体会

4,修持此印可以为病人治病。

条件是要出于大悲心救护众生也就昰说,是有慈悲心、有空力才可灵验不可仅以拳拳亲情,住相修法

第四印如来母印——成佛。

第四印是六印中最重要者所以百座之後主要修习此印。又有打九打七等专修之法

“其契每于大月十五日,结此契持得万遍……

诸佛长生,我亦长生;诸佛成道我亦成道;诸佛度人,我亦度人;诸佛无碍我亦无碍;诸佛化身,我亦化身;诸佛法身我亦法身;诸佛放光,我亦放光;诸佛寂定我亦寂定;诸佛三昧,我亦三昧;诸佛说法我亦说法;诸佛不食,我亦不食;乃至种种诸佛所作之事皆悉能为能作。”

求生净土者应多修四茚。

修四印可以成佛也可以往生十方佛国,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并降伏外道魔怨。为什么呢因为心中心法第四印,可以使人迅速证得佛心明了心与佛、心与魔、心与净土不二。“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

“欲求佛位者欲求菩萨位者,欲求金刚位者欲求天神位者,欲求现十方者欲求生西方者,欲求下方自在生者欲求十方自在生者,欲求世辨无缺短者唯当至心思惟自念事,日持千遍七日之间,即能得至一离世界,更不往来何以故?为同佛身得佛神通故为同佛心得佛慈故,为同佛眼得佛见故为同佛力得佛持故,为同佛行行世间故为得佛印亲印受故,为得诸佛同变化故为得法身诸魔外道自降伏故。何以降伏见二身唯見一身,见无二佛唯见一佛故

修习四印,得八种随心:

“八种随心何等为八?一变化随心二慈悲随心,三救苦随心四说法随心,伍逆顺自在随心六摄诸要契自来相逐随心;七所有诸毒令向善,得至佛身无退转随心;八世间所有果报福德能施即施、能割即割、能修即修、须成即成、须破即破随心。”

所以八种随心即所以“求仁得仁。”

有师兄谈到八种随心其实是指一切种随心,赞同所谓随惢,也就是有所愿求都可满足的意思。但“一切随心”也是有所偏指的,比如八种随心中其实谈的还是“求仁得仁”,而不是求贪嗔也能得偿所愿

变化随心,指神通自在;慈悲、救苦、说法随心是指修学者如果发愿以大悲心,救度众生为此修学四印,则一定会嘚到诸佛菩萨的加持满了此愿;如果我们学佛,希望尽快证到顺境、逆境都能心空无住一定是会达到目的的;

“摄诸要契来相逐自随惢”,是说修习此印则一切印契都相继成就,随心而用;如果有魔障来侵学人欲使其弃恶向善,没问题会成功的;最有意思的是第仈随心,世间的一切福报如果学人愿意布施割舍,一定能布施割舍学人要修得,也一定能修得学人要破除,也一定能破除要破除莋什么?有时候福报也没啥用啦如果只能得福,不能弃福也不算功德齐全呵呵!就是没说学人要享受,就一定能享受如来印契,威仂无边当然不能拿来用作赚得小恩小惠的手段啦。

第五印如来善集陀罗尼印——集一切威力

本处渲染第五印移山倒海之功效。之所以囿如此威力是因为此印可以集一切菩萨、金刚、外道、鬼神之力,因此“一切陀罗尼法取用无滞”,威力所及可以移山倒海、消除瘟疫、降伏外魔等等。

怎样移山呢先移除“人我之山”再说吧。

第六印如来语契——闻持不忘、说法无碍

文中有“亦名闻持不忘契”,可见原来“闻持不妄”之“妄”字应为误写忘了是哪几位师兄谈到这个问题。

这一品是说修习佛法心中心之所以能够使学人快速入萣、开智慧、断烦恼、救度众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诸佛的加持末法时期,众生障重如果没有诸佛的加持,见性成佛恐非一般佛子所能仰望

佛法心中心虽以佛心为体,但确实以密为用诸佛秘密加持,就在无形之中发心真切,精心修持烦恼渐渐淡泊,执着不觉松动归无所得,加持不离自心佛性;当下现成妙用就在吃饭穿衣中。

提示学人要郑重修法,不可草草忽忽

经中第一位出场的知名嘚心密修持者,是无碍通菩萨菩萨名字,大有深意修持心中心,“得此通”即无碍通。“我于下方,闻说佛心中心,及如上契等便即說持。今得此通”没有坛城,佛法心中心也能三根普被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自心具足信心如法修行,一定可以如无碍通菩萨一样一切无碍。此品说无碍通菩萨就是示现从“下方”闻说修行佛法心中心而成就的。

另外《顿超觉地品第十一》说 “阿难复白佛言:卋尊,如修此法有何坛界?有何药木有何供养?有何香花有何彩色?有何知识用何处所?请具说之”佛陀斥责阿难,说这是颠倒之问因为如来法不是从有相的“法像、法事”等来,“唯有心法至心实际”。人能不能修成佛法心中心关键看是不是至心诚心,洏不在于是否拥有三间供佛的房子当然,有也很好啊有钱的师兄可以找个僻静地方建坛城试试。估计所需资金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嘚别墅的花费。

梵语man!d!ala 之意译音译作曼荼罗。‘曼荼罗’一词系用于教理层面;而就曼荼罗之本体而言,于修法时筑台安置佛、菩萨像及三昧耶形、供物、供具等,则用‘坛’之译语修法时所用之坛,称作修法坛印度专用土坛,我国与日本则多用木坛

其种类极多,形状与名称亦因各种修法而有差异通常限定一特定之地区,依据七日作坛法建坛有筑土而作之土坛,或木作之木坛或简单在其处灑水清净而成之水坛等,主要为密教所使用主坛称为大坛,系用以供奉本尊者;焚烧护摩所用者称作护摩坛;灌顶所用者,称作灌顶壇又依坛之形状而分,有方形之地轮坛、圆形之水轮坛、三角形之火轮坛、半月形之风轮坛等又引申上记坛之作用、名称等,遂将授戒之戒场称为戒坛安置佛像之所在称为佛坛。[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卷七持诵法则品、陀罗尼集经卷二、卷十二、密门杂抄](参阅‘修法坛’4045、‘曼荼罗’4400)

FROM:【佛光大词典】

目的我想,是作皈依境以提示学人,要郑重修法不可草草忽忽。

(下面是善财老师带领师兄们讨论的部分旧帖所整理内容)

【讨论】思考题1:《佛心经》宗旨如何

【心德】简单说是心中心,展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许多人以为咱心密的特色是证体,而忽略了启用实际佛心经是大机大用,即体即用不离最纯粹的体,不舍最繁胜的用所鉯老师说咱这部经是顿教兼摄圆教。

“四、大乘顿教总不说法相,唯辨真性亦无八识差别之相。呵教劝离毁相泯心,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故说为顿。

五、一乘圆教所说唯是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帝网重重,主伴无尽也”

  “一切诸身中,莫过于佛体
  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
  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

【永寿童子】:在上卷的最后偈子里,佛陀总结了《佛心经》的主题:“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

而全部经文则围绕这一主线,讲解佛心中心出卋的背景、佛心中心的殊胜之处、佛心中心适合的修学群体、佛心中心的修行步骤、修学佛心中心的注意事项、与佛心相应的表征状貌、佛心中心后续法大随求陀罗尼的神用等等

诸位老师师兄可有异议?

【讨论】思考题2:佛法心中心最核心的殊胜之处到底在哪里

【善财】心中心十大行愿是正因,六印一咒是法道心中心十二种相貌是果证。

【讨论】思考题3:佛法心中心到底是什么心?

【初初学】就好仳《般若经》中浓缩的精华—-《心经》

【1235】什麽不是心”教授”请道???

【没地菩萨】就是你童子之心

【法雨】密说为一咒六印,显说为十②种心貌

【天蚕再变】人同此心的心

诸佛众生只有一心——佛性,真如怎么又有心中心的说法?

诸佛众生有同一心体心性所以从体仩讲,诸佛只有一佛心;但佛与众生佛与佛之间,其真心显现的相不同功用不同,所以从相用上讲诸佛有诸佛心。

“心中心” 中湔一个”心”是真心的相,是真心的用是诸佛心;后面一个”心”,是诸佛同一的心体是唯一心。

心中心法:直入诸妙用心中之心体嘚方法即直入诸佛之真心的法门。

心中心咒: 诸佛心咒都是诸佛心中流出是诸佛心体之相用;诸佛心不同,心咒不同;诸佛心同体所鉯诸心咒相通;心中心咒,即心咒中的心咒;诸佛心咒是多是相用心流出,有功德功用差异而心中心咒由诸佛共一心体中流出,是诸惢咒之体是心咒中的心咒,是总持中的总持;一体摄多相多用心中心咒圆摄一切诸佛心咒。

心中心咒和印都只是真心的相和用是通達本心的工具。但它们打开了直入诸佛心中之心的通道所以要比诸佛心咒心印开辟的通道更直接些。

所以简单地讲,心中心法就是核惢的法门心中心咒就是核心的咒;体因用显,心中心的意密是诸法门的共法而其不共之处,由其咒印显示

【真实】<<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中的解释:全名是“心中心又心”,即假心真心,真假心都不可得的心即证悟妙心。心中心法是大圆满法中的精髓是中心的中惢,是借假心打开真心彻显妙心的无上大法。

【讨论】思考题3:佛法心中心十大行愿的本质是什么在《佛心经》和心密修行过程中的哋位如何?

【lvm】1989年冬老人为我灌顶时,赐我一本《佛心经》在“十种持”上写了眉批:“修证佛地,十种持最为重要捨此十持,绝鈈能成佛!修心中心法者首当发此十大愿心!”

【没地菩萨】是大人的东西,小孩用的时候要注意!

【rj】 达到证入核心的必由途径.

【gust】慈悲喜舍历境修心,了尘沙惑福慧双修。

【边城浪子】上求下化

【天蚕再变】搬一块砖头!

个人初步的看法是,这十种行愿列成十條固然有其道理但我们阅读时,不能只按照表面的一条一条的划分来理解而是要通篇思考,按照其内容来梳理

显然,这十条中第┅个方面,是对行者的身口意三业的限制性的规范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也可称为“戒 ”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肯定性的规范性内容,偠求我们去做些什么这一部分接近于普贤行愿品的内容。

整个十行愿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三方面的内容:讲诸恶莫作(限制性规范消减噵障),众善奉行(肯定性规范强调悲愿,善行福德资粮),自净其意(修慧)

我们看到,其实大乘的六度万行的内容也可分为这彡个方面或者说,十大行愿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六度万行并且不是大乘菩萨行的最系统和全面的表述。我认为佛陀在这里只是以十大荇愿为名,再次强调了六度万行是修一切具体的法门的基础强调修心要在身口意的一切行为中全面地修持,修新在一切处一切处都要修心。不是只依靠哪个特殊的法门就能成就佛心

不成熟的一点看法,谨供参考欢迎诸位老师和师兄指正!

【天蚕再变】十大行愿与三密相应

既为佛心经,自然是讲如何行佛心同佛心;

既然是密法,自然是要三密相应才能成就;

佛心经自然是讲如何三密相应成就佛心。

佛法既然是修真心这里的说法是一切如来之心中心,那么三密之中,自然是意密为体核心,咒印为用为辅助。

既然佛法修心那么真正究竟的意密并不仅仅是什么本尊观想,而是修清净心慈悲性心,方式是悲智双运菩萨行;也不是什么座上观想而是要在一切時一切处修,在六度万行中修

十大行愿和十二相貌就是心中心法门的意密!没有意密这个核心,六印一咒徒具形式不能与诸佛相应。

囿了意密的基础修心中心才能成就。意密始终是核心是基础,是引导

心中心的行愿、咒,印三位一体三密缺一不能成其显密圆同嘚殊胜特质。

【讨论】思考题5:佛学中的“神通”和特异功能是一回事吗

1、【lvm】不是一回事。只是误解为同一回事的人太多大多都当荿同一回事了。

【心明】还真不一样佛教的神通,是自己通是自然通,是时时通是圣边末事。特异功能是禅定副产品很多是鬼神附体,不是自然通不是时时通,是他们的末边圣事

【lvm】“圣末边事”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方便说法由于众生总是认为特异功能是神通,随他的所知量把他认为的“神通”说成是“圣末边事”。“应无所住”曰神“而生其心”曰通。这不是“圣末边事”了吧

【vvvv】 应曰神,无所住曰通与老师商榷。

【lvm】无所住曰神应曰通。

【心僧】老师,这么说行么?无所不能谓之神,无所挂碍谓之通

【lvm】無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

【vvvv】您的神与通搞反了。

【lvm】本体曰神妙用曰通。

2、【永光居士】穿衣吃饭即是神通而且人人本具,怎么会是特异功能呢

【阿正】说“穿衣吃饭即是神通”—严重的掉包概念哦。

【天蚕再变】这里的神通与妙用是同义词

3、【净相妙涟】有师兄问元音上师关于神通的问题,老人竟从座位上站起来很严肃的看着这位师兄大声说:这个世上哪里有什么神通啊!

这句话真的該是一个修行人应当记住的。

【讨论】话题:如何正确对待神通有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问你这个问题吗?都怎样回答的

【真实】我是这樣对待的.佛教徒:神通是圣末边事,断烦恼了生死才是大事.非佛教徒:不提神通,只讲因果。

【心明】至少在18岁前不能让他持枪。

【无心】神通嘚最大作用在于指出:万法唯心造

【1235】给他一拳!之後,就看教授的回应了!!哈哈…

【天蚕再变】以平常心待之就是日用的工具而已。

工具講的是实用用的时候就拿出来,不用了就收起来;把工具当成工具不要当垃圾扔掉,也不要把它供者珍贵得不得了,或者整天炫耀;人生活中要用工具但人不是为工具活着,要摆正工具的位置;不管有什么工具你还是不能为非作歹,要遵守法律要讲道德,要规規矩矩才能过好日子

总之,工具就是工具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能当作目的本身

【边城浪子】无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lvm)

【lvm】这个是有上下句的。上句:无所不能谓之神无所挂碍谓之通。下句:无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就象治病一样忽略病,单说药就会出问题。忽略上句单说下句,就会遭误解比如:“无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是吗?那么你是男人,你若无不能生个駭子让我看看!”

【心僧】老师,这是您对佛法不可立言的又一个说明吧。我要是说:无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您是不是就会说:无不能謂之神无挂碍谓之通。哈哈,您这哪是跟我解释什么神通阿(药),分明是清除我无端立言的知见阿(病)

【lvm】不会那样说。神是本体通是妙用。

【永寿童子】孙悟空算是会生小孩吧

【永寿童子】关于神通,先看看权威定义

【神通】 (术语)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鈈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为神通或通力是为五种通之一,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别法华经序品曰:‘此瑞神通之相。’大乘义章二十夲曰:‘神通者就名彰名所为神异,目之为神作用无拥,谓之为通’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神通】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無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既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神通】神即心神谓静惢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通 FROM:【三藏法数】

【神通】梵语abhijn~a^,巴利语abhin~n~a^音译作旬。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通等即依修禅定而得的无碍自在、超人间的、不可思议之作用。共有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五神通(五通、五旬、般遮旬)加漏尽通,共为六神通(六通)此外,又特指神足通为神通分别而言:

(一)神足通,又称神境智证通、神境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等据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所载,神足通有三种一为随心所欲,可至任何地方之能到(飞行)一为随意改变相状之转變(变化),另一为随意转变外界对境(六境)之圣如意(随意自在)其中,后者唯佛所独具者
(二)天眼通,又称天眼智证通、天眼智通即看透世间所有远近、苦乐、粗细等之作用。
(三)天耳通又称天耳智证通、天耳智通。即悉闻世间一切音声之作用
(四)他心通,又称怹心智证通、知他心通即悉知他人心中所想各种善恶等事之作用力(他心彻鉴力)。
(五)宿命通又称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识宿命通。即悉知自他过去世等各种生存状态之作用力
(六)漏尽通,又称漏尽智证通即断尽烦恼,永不再生于迷界之悟力其中,以佛、阿羅汉所具有之三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最为殊胜故称为三明。天眼是彻见未来世众生的死生之时与各种情况之通力称为死生智证明。据俱舍论卷二十七六神通皆以慧为本质(自性),其中五神通系依修四禅而得不唯圣者独有,凡夫亦可得;但漏尽通唯圣者鈳得据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谓,菩萨有五通佛有六通。成实论卷十六指出佛教以外之外道亦可得五通。得五通之仙人即称为五通仙囚。此外如鬼畜或诸天等之通力又分为与生俱有(生得)与修禅定而得(修得)二种。据大乘义章卷二十本载得神通之方法有四种,汾别为:(一)生四禅天之果报而自然得之报通
(二)仙人依药力自由飞空之业通(由业所得之通力),
(三)婆罗门依持咒所得之咒通
(四)依修禅萣而得通力之修通,其中业通与咒通属于外道之神通
宗镜录卷十五广分通力为五种通(五通),即:
(一)道通悟中道之理后,以无心应粅而变现万有之通力。(二)神通依禅定静心,观察思惟而知宿命等之通力
(三)依通,依药、护符或咒等而得之通力
(四)报通,依业之果報而得之通力
(五)妖通,妖怪所具之通力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四、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七、卷八、新华严经卷二十八‘十通品’、集异门足论卷十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
FROM:【佛光大词典】

(以下是自由讨论的旧帖)

【讨论】百座之内您碰到的最夶的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的现在回想起来,百座之中您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1235】莫忘师恩,莫忘众生莫忘….

【心明】我也汇报┅下我的教训:我最大教训是迁就自己!我百座做不到心念耳闻,实际上自己知道该如何改正但迁就自己,根本没有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荇养成坏习惯,至今余毒难除;那个腿也是仗量明白反正修心不修退,那时换腿也养成习惯。昨天问老师老师说“因循”。这才奣白小聪明害了自己,自己迁就自己需要警惕的是,自己做不到自己自觉找机会为自己辩白比如我,肉食曾经很长一阵儿断绝在單位吃饭觉得别让人怪怪的,再说心里素就行又不算荤,硬压制自己会出毛病的等等理由自己这时吃肉的理由比不吃肉的理由多得多,也就吃了虽然吃的少点。这都是自己迁就自己还包括其他工作、欲望也是迁就自己。我把这句话也送给我类似的人共勉:男人就應该对自己狠一点!最后,恭送老人的一段话我当初最后悔的是没有如实做到这些,请其他新师兄千万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第二:打唑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專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聑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没地菩萨】如何除此弊请各位师兄讨论!我的看法如下:
  1.求灌顶之湔就应该把基本功打好。能够扎扎实实地坐两小时不动窝
  2.定慧互养,所以座上不定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关照不足,甚至是出离心鈈够坚固
  3.如果很馋荤却硬压不吃,似乎也不妥老人说了:“修到气血换了,叫你吃你都吃不下”应当视自己的习性把握。如果看到肉与菜也无心分别自然可吃可不吃。
  4.迁就就等于从魔所愿所以上座念咒,与座下关照确实要丝毫不折不扣地执行此是逆水荇船阿。
  5.我个人观点:有些违缘在修法初期能主动避开就避开。毕竟还嫩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在初期修法还是很重要地要保证每个要地能够贯彻,哪怕其他不能兼顾!

【luojie73】我也说说我的情况:
  1、第三、五印怎么也接不好手指太僵硬,不知怎么办
  2、从修六字明到心中心以来快一年半了,脚仍然酸痛难忍、中途只好伸一下腿(单盘)
  3、座上妄念仍然太多,平时观照功夫少

【┅笑】见师兄谈到手印,我顺便跟一下帖:近来我在一位出家师那里看到了,从二祖仁知上师起即使用的心密法本(内有手印图,徐老传法即使用此法本),并请该出家师指正我所接的手印,发现我的五、六印都有问题,后又发现另有几位心密师兄都有同样的问题可见手印接得不准确在惢密弟子中具有普遍性。将我手中本有的手印图(单页)和二祖所传手印图法本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两种图中的五、六印在细节上确实有所不同,我按照二祖手印图进行改正后一改以前接五印时的勉强和六印容易手指相碰的情况。因为不好将图片上传故借此作一个尽量詳细的文字说明,希望能对师兄们有所帮助并希望对所接手印有疑惑的师兄向各自的传法老师请教清楚,毕竟所接手印正确或偏差修法加持自然是有所不同的。第五印:以往我根据单页手印图所接五印是双手食指呈“八”字型相抵于无名指上节纹的,为了尽量靠近无洺指上节纹食指指尖抵得相当用力,持印时双手紧张而麻木(出家师说这样容易导致胸闷)而根据二祖所传手印图,双手食指为“上指节自然(内)弯曲指尖相触下缩到无名指上节纹处即可”。区别在于:1、一个为食指“八”字外撇(错误)一个为自然弯曲;2、一個为食指尖紧抵在无名指上节纹上,一个为食指下缩到无名指上节纹所在位置并不强求指尖抵在上节纹上。如此接印自然轻松易于入萣。第六印:以往强求右手大拇指同时触到双手无名指、小拇指的指甲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变通”为无名指和小拇指同时被祐手大拇指握在右手掌中,手握得很紧张而且导致两手中指尖容易相碰(座上手蹦得很紧,不敢放松一放松就相碰)。正确手印为双掱无名指、小拇指以各自“第一指节”为准依次相叠同时手指弯曲于掌中,从上向下望去只能看到右手无名指尖其余的左手无名指和兩个小拇指指尖几乎不露出,右手拇指也仅按于右手无名指甲上双手食指、中指自然直竖成剑指状,而不会相碰区别在于:以往手印為了使右手拇指触四个指甲,导致两小拇指为指根相交两无名指为中指节相交;二祖手印为无名指、小拇指在第一指节依次相叠(这样㈣根手指的指甲确实是同时处于右手大拇指之下,与法本相符以往理解为右手大拇指须同时“触”到四个指甲,是种误解)这样接印嫃的是庄重而轻松。

【水在平】六印中的第五印我结起来总是要不手掌酸疼,要不松松垮垮师兄提供的信息非常好,以后千座坐满后我要再坐两圈六印。

【潜龙勿用】最大的障碍竟是我自己!有一天工作很忙晚上还要值班,前后总共干了20个小时这天打坐间断了,洎己也找种种理由辩解当向LVM老师汇报时,老师说:“工作20小时一天24小时,还有4小时还能打2座呢。”当时我惭愧的无地自容此后再吔没有间断过,后来深深体会到外境无对错错在自己,最大的障碍竟是我自己!

【没地菩萨】又是一个迁就自己的例子看来修法迁就洎己。

【真实】我打坐不多,但平时经常观照.一下子也想不起什么,吃过很多苦,很难说,如果有具体的问,可能会好些

【讨论】千座已满,如何茬平淡处用功上师圆寂后,老师师兄弟的开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您都如何取舍的呢?

翁阿轰:抱歉俺没有您那感觉,俺听着横說竖说都不是两个永嘉玄觉禅师早说: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雪山童子:冒失一句:若有什么取舍,那就是千座未满!!!

真实:八哋之前都是有取舍的,八地之后还是有取舍. 各位老师和师兄是从不同角度应不同根机讲的是一回事。

心力 :有事没事多念佛

吃饭:偶觉的這跟吃饭很相似。

永寿童子:吃饭穿衣似也不那么容易。你们家老师都是如何教的呢

【讨论】有人问心密每天两小时一座连续千坐的修法的依据,经典里能找到么

【cyt7213】日持千通持满千日 佛力自成。

【心明】祖师说这是开山第一斧! “诸法之母,诸契之王”

【心德】根本的根本一切法从此出。

【心明】各宗教都倡导舍己利他佛教倡导的有何不同?

【边城浪子】 三轮体空自他一体。

【心明】[转] “勸发菩提心文” 本文的作者法名叫做实贤,字叫思齐别号省庵,所以一般人只知道他老叫省庵大师他老在净土宗,素被尊为祖师之┅〖正文〗:劝发菩提心文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發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鈈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朢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丅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巅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众苼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為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知此仈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则可发心。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尛为偏?为圆云何去取?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玖住故。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暫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鈈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邱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骨誶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囚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祀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間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毋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鈈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雲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三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须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彼则竭力躬耕尚难糊口;我则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我则安服有余宁知爱惜?彼则荜门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宇闲庭,优悠卒岁!以彼劳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自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偿有分,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离父母长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亲缘今则张王难记。彼其号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虚安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是为發菩提心第五因缘也。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沉片刻俄焉洏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熱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烊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慘;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结;血肉既裂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過百年频烦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啖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当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玖,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洣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の,岂不可耻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懸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歲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應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洇缘也。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暫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盘,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洺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决当图护持囸法于来世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趋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伖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此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長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無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勿用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叒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惢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哃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永寿童子】有诗为证:无上秘笈只在此心。太过直白无人肯信。

【心明】能提高记忆力小的提高成绩,大的能升级老的能防止老年痴呆症。这个大家都喜欢

【lvm】要害在这里——“除不至心”。

【讨论题】:至什么心

1、破除疑悔之心 【没地菩萨】

2、倒是有个词跟他很相配:极乐. 【心僧】

3、莫道佛法无灵验,原来却是不至心. 【雪山童子】

4、还是不明白这个“不至心” 【天蚕再变】)

5、至少应该一心不乱吧? 【潜龙勿用】(若真一心不乱定当不药而愈。【lvm】 )

6、至那个不会生病的心就长生不老了。【永寿童子】

【lvm】我举三种心: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前生早僦造下病苦之因今生仍然拳拳驰求。忽然遇缘受病报没法继续驰求了,苦不堪言就到处寻求“病差”之法,听到了此经所说于是發心:

一、急来抱佛脚,病急乱投医先试试再说。

二、相信佛能救众生现在靠佛治好疾病,以便以后继续在世间驰求

三、历身心之無常,悟昨非而今是发心出离无边之苦海,誓愿广度如我之众生生生世世,不退此愿!

这三种心哪种是“至心”啊?

【永寿童子】搶答:第三种

第三种若不灵验,佛法岂不扫地!

十方三世诸佛绝不会欺瞒我等!

【讨论话题】:何为“至心”?

“世间小小诸病及难治不可识者但结契咒满一日,癫病亦除除不至心。”何谓“至心”至心就能包治百病(色身之病)吗?如果“至心”色身能长生不咾吗破绽多多,欢迎批判

【善财】至心者,尽其心也尽心者,知其性也

【真实】无条件地信,无一丝毫地怀疑. 就象相信现在的美国總统是布施一样. 信就信了,不要用力.越放松越好. 是决定性的。

【心德】不过 至心——最纯粹的心念耳闻

【1235】 “无所住”,也不住

【心明】“诚”心。引用《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即修心,該文用“诚”描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阿正】“至心”应该就是“至诚心”的简说吧“至心”也有竭尽心力,全心全意的意味

【天蚕再变】还关乎惢中心的传承问题

“十方如来纵住十方,放白毫光照行者身。光中化佛执大*印行者得印顶已,所有佛法自然了达” 这类似于诸佛如來光明灌顶,并且印可行者

“尔时如来为欲印可一切诸大众故,即以正授菩萨契指于十方以经三遍,即有黑风吹诸菩萨皆悉倒地诸菩萨等从地而起,即有赤色云现雨诸一切细末栴檀之香,洒大众身次雨香水浴诸大众。浴大众已应时即得此通自在。得自在已具修此法,经七日已普同佛身。”

后文中有“尔时大众问佛言:世尊其此法契,从谁授持得谁灌顶?得谁加护”,也和此契有关

鈳见此契关乎心中心传承的问题。所以,个人以为这里的正授应为真正授法,赋予传承之意

【永寿童子】 妙解。我再注意一下

【討论话题】:如何开启密藏?

【永寿童子】大家修第三印都发财了吧龙王的宝珠和佛经,拿来看看“一切龙藏自开发故,诸伏藏神自咘施故龙王宝珠自现前故”。“欲召十方宝藏及龙藏伏藏神等以契指天,即现其前”

【初初学】呵呵,我爱“发财”为什么咱却發不了财?也做不了皇帝没有其因,焉获其果!缺少的是因地的培养。“欲召十方宝藏及龙藏伏藏神等以契指天,即现其前”还偠“以契指天”?会不会太罗嗦了点!能不能连“以契指天”都不必,欲召就有自性遍十方世界,自然包容“宝藏及龙藏伏藏”噢,其实都在众生性海里一点也不缺!嘿嘿我妄想;西藏的大圆满大手印等等,我这里也会有“心意伏藏”吧概因自身没有功德,开显鈈了必须借助外面的上师帮我们开显出“伏藏”,我们才灌顶受法看看释迦摩尼佛,他老人家一成佛就什么都有了!八万四千法门,都会因众生需要随意开显!不管他当时到底有没有学过大圆满大手印,要有尽有再看心密第三印,叫“正授菩提印”何谓“正授菩提”?如果自心都“正授菩提”了要“宝藏及龙藏伏藏”,就象济公活佛一样身上擦擦一下,就擦出灵丹妙药出来妈的,我要是獲得“正授菩提”功德我往身上擦擦也就擦出“宝藏及龙藏伏藏”,不发财才见鬼呢!那要如何才能证得这样的功德呢这就不得不回箌因地上培养了。因地上如何培养如何在因地上修“正授菩提印”则能迅速获果?迅速开显众生本具的如来功德让我们也能象济公活佛一样,往身上擦擦一下就擦出“宝藏及龙藏伏藏”出来!

【1235】三藏诸部皆是,花香鸟语亦是!! 陀经显诸有金刚经示本怀。启密藏随手撚着了相如何识!!何不歇下狂心,何不遨游十界

【真实】记得元音老人说过,记不得在哪篇文中了,大概意思是:

【心僧】是不是应该先探讨什么是密藏?

【永寿童子】嗯一个是世间财宝,一个是秘密法宝

【1235】教授挺识货,”佛”与”众生”如何鉴别?

【真实】正在发掘,时有進益. 没事的时候米就没了

【永寿童子】 自家宝藏见到了吗?

【1235】”能”见之”能”即是不”能”见之”能”即是。”能”见之”能”即是不”能”见之”能”即是。教授见了啥!!!哈哈…

【真实】八万四千法门,无不从此出,无不归入此

【lvm】 心外无法。一切龙藏、诸伏藏神、龙王宝珠等都是自家宝藏。

【真实】心中心咒就是一把钥匙

【心明】如来有密藏,启前藏(zang)读藏(cang)

【永寿童子】求生净土者,应多修四印修四印可以成佛,也可以往生十方佛国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并降伏外道魔怨为什么呢?因为心中心法第四印可以使人迅速证得佛惢,明了心与佛、心与魔、心与净土不二“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欲求佛位者,欲求菩萨位者欲求金刚位者,欲求天神位者欲求现十方者,欲求生西方者欲求下方自在生者,欲求十方自在生者欲求世辨无缺短者,唯当至心思惟洎念事日持千遍,七日之间即能得至。一离世界更不往来。何以故为同佛身得佛神通故,为同佛心得佛慈故为同佛眼得佛见故,为同佛力得佛持故为同佛行行世间故,为得佛印亲印受故为得诸佛同变化故,为得法身诸魔外道自降伏故何以降伏?见二身唯见┅身见无二佛唯见一佛故。

【天蚕再变】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随心所求自在佛母印这一印为佛母印,诸佛由此而生;意为无上正等正覺由此生出圆满智慧由此生出,无上福德由此圆成;因此这一印为诸印之心,为心中心印中之心印“乃至种种诸佛所作之事,皆悉能为能作何以故?为于此中是八种母故及八自在故,诸佛常说八自在故我从此而生,更无别处 ”这里是指于此印咒如法修持,是仈种自在的根源在此修持中能生起八种自在,这也是为什么诸佛常说八自在的缘故“我从此而生,更无别处”,这个“我”不仅是釋迦佛而且是指一切佛,此印为佛母印故;更无别处不能理解为诸佛都以心中心修法中成佛,因为诸佛成就的具体法门不同但诸佛皆以福慧双圆而成就无上般若智慧,除福慧圆满别无处成佛,所以说此处讲法应为:此印咒合一,能成就无上福慧圆满这里的八,並不是实指而是代表“一切”。因为下文有“此契即能摄八方自在之力一一方界皆有八方,一一方皆有八种随心善男子等,,洳是随心事中,一一皆有百十恒河沙随心事不可具说。”所谓八自在,八随心都是指于一切法自在,于一切世间出世间事随心(唎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此契者欲求佛位者,欲求菩萨位者欲求金刚位者,欲求天神位者欲求现十方者,欲求生西方者欲求下方自在生者,欲求十方自在生者欲求世辨无缺短者,唯当至心思惟自念事日持千遍,七日之间即能得至。)

【讨论】何谓加持怎样才得上师加持、诸佛加持?

【永寿童子】不住于法不住非法。

【边城浪子】信心不二

【1235】佛光普照,平等无舍千江有水,千江月清净的水,月自显污浊之水,自不见

【心明】相应:我这么理解的。有不少个心密弟子感到在上师去世后加持力更强了。其Φ也有个师兄纳闷他说百参不解。其实加持力不在见解里,参也无用对加持力确实理解有偏差。我相信心心相印,就感到加持力強我的意思就是说,是自己相应程度才有所谓加持力强弱按照佛上师说的去做,就容易得到护持所谓得道多助天神共卫。不要刻意哋为加持力而去“搞好关系”这个本末关系不要倒置。如果佛祖、上师因上供多少给我们加持力哈哈,就这想法也会气得他们give

【rj】简單的问题不要搞复杂你和女朋友天天见面可能没什么感觉如果两人离开则思念更甚.加持力强就是这么回事.没必要说的那么神秘和复雜。

【心明】我要说的就是那四个字不复杂。

【真实】把女朋友改成佛就行了

【rj】很简单。真正得到加持就是仪式或者无仪式后信心嫃的增加了这就是得加持相。

【真实】由信心而竭诚. 先有信心才有诚心

【风云】只有心空净了,才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真实】信佛,信上师. 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佛菩萨就在自己心中。

【讨论】心里有个坛城心外有个坛城?

【rj】对...心外的坛城的作用是引发心内嘚坛城除此无它。

【边城浪子】心外无法

【心明】方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恭喜领导高升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