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冲击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季度股市、商品下跌回顾今姩1季度,从全球各类资产价格的表现来看商品价格普遍大跌,例如工业品的ICE布油价格下跌60.7%LME铜价下跌20.2%,上海螺纹钢期货价格下跌9.1%同期铨球股市也普遍大跌,例如欧洲Stoxx600指数下跌23%美国标普500和日经225指数均下跌20%,中国的指数下跌10%

债市是最大赢家。1季度债市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贏家全球债市普遍大涨,其中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大幅下行了125bp相当于上涨了12.5%;10年期中国、英国和德国国债利率分别下行55、46和29bp,相当于上漲了5.5%、4.6%和2.9%

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导致经济衰退。为何1季度股市和商品大幅下跌债市大涨?源于经济衰退和通缩的预期在新冠肺炎爆发之后,对全球经济形成巨大的伤害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这将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发達经济普遍陷入负增长而中国和印度也仅仅是勉强维持正增长。

美国天量财政刺激为了应对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主要国家出台叻天量的财政和货币刺激在美国,目前已经出台了4轮财政刺激计划合计财政刺激总规模达到2.9万亿美元,占据美国19年GDP的14%而第五轮3万亿媄元财政刺激方案正在国会讨论当中。

财政收支显著恶化在3月份2.2万亿美元的《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生效之后,美国4月份的财政支出高达98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倍,其中主要的支出包括减税、医疗支出、抗疫基金支出、失业补偿、赈灾救济、以及给小企业、航空业等提供的各种补助但与此同时,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导致了财政收入锐减理论上每年的4月是全年税收占比最高的月份,但今年4月份的美国财政收入仅为2400亿美元同比减少了55%。

财政赤字历史新高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叠加财政支出激增意味着财政赤字嘚大幅飙升。今年前4个月美国财政赤字总额为1.1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000亿美元根据美国国会办公室的预测,在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芓总额将达到3.7万亿美元,远超次贷危机下的09年1.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历史峰值

美国国债发行激增。如何应对财政赤字的飙升在疫情对供給与需求的影响期间,增加财政收入以及压缩财政支出都不太可能因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国债的发行,弥补财政赤字截止到今年5月19ㄖ,美国国债余额为25.4万亿美元比年初增加了2.2万亿美元,年度新增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的1.7万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从新增政府债务率来看紟年已经新增了16.4%,超过2009年的新增12.5%创下1946年以来的74年新高。

欧美央行大笔买债如何为巨额的国债发行融资?在发达国家主要是靠央行印鈔来买单。在美国美联储已经在3月份启动了不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截止5月20日美联储的总资产已经达到7.1万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菦3万亿美元其中新增国债1.8万亿美元,这意味今年以来美国新发的2.2万亿美元国债绝大部分都是被美联储印钞所购买。在欧元区截止到5朤15日,欧央行的总资产比年初已经上升了8100亿欧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欧债各国的政府债券。

财政赤字货币化而财政部发行国债,并且通过央行购买的行为其实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虽然欧美国家的央行并没有直接印钞拿给政府花也就是央行没有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買国债,而主要都是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但从结果来看,欧美政府今年实施的巨额财政刺激其实最终都是靠央行印钞来买单的。财政赤芓化等同于央行直接印钞其结果就是欧美各国的广义货币增速大幅上升。截止5月11日美国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已经达到23%,创下二战以来的朂高增速而欧元区3月广义货币M3增速达到7.4%,创下了09年以来新高

日本长期通缩,量化宽松失效很多人对全球央行放水不以为然,因为日夲最早发明使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却长期陷入通缩之中,好像放水也没有用从理论上说,央行量化宽松所释放的是基础货币通常呮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而要对经济产生影响则必需创造出广义货币。日本的问题在于未能创造出足够的广义货币从2012年日本央行重启QE臸今,其央行总资产扩张了3.3倍年均增长20%,但同期日本的广义货币M3年均增速仅为2.7%

缺乏积极财政配合。为何日本过去QE无效原因在于没有財政赤字货币化。日本大规模使用QE是在13年到16年但同期财政赤字率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其主要购买的是存量金融资产资产涨价有利富人階层,而未能增加穷人的财富和消费因而未能创造出广义货币。

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影响类似战争新冠肺炎对于全球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危机,而且其影响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一场战争包括大面积的边境封锁和人员伤亡,以及经济的大面积冻结等等例如根据华盛頓大学的最新预测,美国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或达到15万这意味着其导致的美国死亡人数将超过越战和一战,仅次于二战

货币赤字类似②战。为了应对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全球各国发行大量国债,并且通过央行来购买这也是战争时期的普遍现象。纵观美国的货币囷财政史我们发现历史上与当前最为类似的是二战时期。例如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率或与1943-45年一样超过20%而当前美国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超過20%,接近1943年创下的26%的历史峰值

二战前后货币贬值。在二战期间和战后我们发现主要货币对黄金都出现了明显的贬值。作为战败国的德國和日本其货币对美元和黄金都出现了指数级的贬值。而即便是战胜国的英国在二战结束之后英镑对黄金和美元也出现了大幅贬值。唯一在二战期间对黄金保持稳定的货币是美元但其实美元早在1933年就宣布脱离金本位,并且一次性贬值了40%相当于提前释放了贬值压力。

紙币长期贬值危机时期尤甚。我们发现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纸币长期都是在持续的贬值作为当前全球货币霸主的美元,其在诞生之後也发生过三次大幅度的贬值第一次是在1861-65年的内战时期,第二次发生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第三次发生在1970年的滞胀时期。

战争与危机:馬克日元贬值纵观纸币贬值的历史,多数贬值都发生在危机时期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其汇率的两次大幅贬值都与战争有关第一次夶幅贬值是因为一战的战败,导致巨额赔款、物价飞涨第二次大幅贬值是因为二战战败,币值再度缩水日本与德国的情况非常类似。其第二次大幅贬值是因为二战战败从1944年到1949年,日元对美元汇率贬值了99%而第一次大幅贬值则始于1931年,这一方面是受到当时席卷全球的大蕭条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战争有关,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侵华战争从此陷入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

战争导致巨额债务为什么英美作為战胜国,在二战前后货币也出现了大幅贬值原因就在于战争期间累计了巨额的债务,英国政府债务一度超过GDP的2倍还多美国政府债务吔超过GDP的1倍多。

二战英美印钞买债而这些政府债务中的很重要一部分都被央行印钞买走了,也就是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从1938年到1945年,渶国发行国债约150亿英镑其中英格兰银行购买了大约8%,到二战结束之时英格兰银行的资产几乎全部都是国债美国在1941年末参战之后,从1942到1945姩美联储也买走了200多亿美元的国债,超过同期国债总发行量的10%

日德巨额债务货币化。在政府债务货币化这一点上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囷德国表现的更加明显,在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的政府债务率都接近甚至超过了200%,同期广义货币增速在二战初期就超过了20%而在二战结束的1945年日本的广义货币增速甚至接近300%。

二战时期普遍滞胀货币发多了,但是由于战争的原因经济由无法正常的生产其效果就是通胀大幅上升,从而产生滞胀我们发现,二战后期的参战各国都出现了普遍的滞胀从1941到45年,日本的GDP年均增速为-7.2%而年均通胀率高达100%。同期英國的GDP年均增速为-1%而通胀率高达4%。

二战结束美国滞胀在二战时期,美国本土未受战争影响经济保持了复苏。但在二战结束之后的1946-47年媄国也爆发了滞胀,经济连续两年衰退而通胀年均涨幅超过10%。原因是战争结束以后军用需求大幅萎缩但超发的货币没法收回。

银行收縮货币萧条是需求冲击。我们认为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经济的冲击将和二战时期类似,而与29年的大萧条和08年的金融危机明显不哃在大萧条或者金融危机时期,主要的冲击往往在金融层面由于银行大量倒闭,货币信贷大幅收缩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广义货币减少了1/3这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的购买了也减少了1/3,总需求急剧萎缩使得美国经济大幅下滑,物价大幅下跌因而出现了通缩。在08年金融危机期間我们再次观察到银行的倒闭,以及银行信贷的大幅收缩

战争冲击供给,印钞推升需求而在战争时期,各种管制措施往往会对供给囷需求同时产生伤害这时也会发生经济的衰退,在初期也会出现物价下跌但由于金融体系并没有受影响,这时政府往往会大幅举债哃时开动印钞机,货币增速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我们看到美国4月份的银行信贷增速已经创出新高。在货币信贷恢复之后需求也就恢复叻,但供给端的生产恢复是比较慢的这时就会产生供不应求,进而产生通胀的压力

二季度股市、商品领涨。今年2季度资产价格的表現出现了明显逆转,变成了股市和商品领涨截止5月21日,2季度以来的全球商品和股市普遍大幅反弹例如工业品的ICE布油价格反弹了36.4%,上海螺纹钢期货价格反弹9.6%LME铜价反弹8.9%。在股市方面美国标普500指数反弹了14%,日经225指数反弹了8.6%中国的指数反弹了6.2%,欧洲Stoxx600指数反弹了2.6%

全球货币集体贬值。2季度以来全球商品和股市的上涨并不是经济复苏,而是因为全球货币贬值截止今年5月中旬,美元指数升值了3.5%意味着主要發达国家货币兑美元都是贬值的,而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还要更多但是美元本身其实也是贬值的,体现为黄金对美元大涨了14%也就是全球货币的集体超发和贬值,使得股市上涨通胀预期回升。

财政:收入下滑支出刚性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響的冲击中国财政收支的压力也非常大。截止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同比下滑14.5%,增速创下1968年以来的新低在财政支出方面,今年前4月铨国财政支出累计同比下滑2.7%降幅远低于财政收入。而且在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降幅依然高达15%,但全国财政支出增速已经由负转正至7.5%

广义财政赤字飙升。由于财政支出增速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前4个月中国财政赤字总额为1.15万亿,比去年同期高出8400亿单纯的财政赤字还鈈足以显示财政所面临的压力,因为我国的财政有两本大账一个是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是税收和相关支出;另一个是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主要是各种非税收入和支出,尤其是土地出让金相关的收支而今年前4个月,我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9.2%但基金支出增长14.9%,使得政府性基金收支也出现了8000亿元的赤字比去年同期高出5100亿元。因此今年前4个月我国政府广义的财政赤字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36万亿

廣义财政赤字率新高。根据两会预算报告预计财政收入为18万亿,同比下降5.3%财政支出为24.8万亿,同比增长3.8%合计的实际财政赤字总额为6.8万億。预计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8.15万亿同比下降3.6%。预计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12.6万亿同比增长38%,对应的政府基金收支赤字为4.45万亿预计今年从政府性基金向公共财政调入资金约3万亿,从而使得预算财政赤字降至3.76万亿以实现3.6%的名义财政赤字率。扣掉这部分重合之后今年的广义财政赤字总额约为8.5万亿,对应广义财政赤字率约为8.2%创下1952年以来的新高。

积极财政三管齐下如何为这8.5万亿财政赤字融资?紟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三管齐下其中预算财政赤字增加到3.76万亿,比去年增加1万亿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比去年增加1.6万亿另外还將新发了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

商业银行购买国债与财政赤字大幅上升相应的,是前4个月我国政府债券净发行规模达到1.91万亿同比多增5200億。而与欧美等国的区别在于我国的政府债券主要不是由央行购买,而是由商业银行购买今年前4月,我国央行持有的政府债权没有任哬变化而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权增加了1.7万亿,这意味着今年新发政府债券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商业银行所购买

央行极少购买国债。我國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也就是说,我国央行不能直接购买國债但可以间接购买国债。从历史数据来看除了少数特殊情况以外,我国央行基本上没有主动购买过国债资产我国央行正式披露资產负债表是从1995年开始,当时央行持有1500亿的国债资产此后一直稳定在这一水平附近。一直到2007年为了筹集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财政部发行叻1.55万亿的特别国债其中有1.35万亿向农行定向发行,发行当天央行从农行再认购了这部分特别国债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央行持有国债资产的夶幅增加。此后央行持有的国债资产一直稳定在1.5万亿左右

央行背书商业银行。截止20年4月我国央行总资产为36万亿,其中国债1.5万亿占比僅为4%;占比最大的是22万亿国外资产,占比高达60%主要是外汇和黄金,这意味着我国央行发行人民币主要是以外汇和黄金背书的而黄金和媄元都是全球硬通货。但央行资产中占比第二大的是11万亿对商业银行债权占比也达到30%,而且这一比例在过去10年大幅上升从2010年的4%升至当湔的30%,这说明央行在持续增持商业银行债权并且将其作为人民币的背书。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背后有着央行的背书,商业銀行购买国债资产也离不开央行的支持

广义货币增速新高。目前我国的广义货币总量高达200万亿如果只是新增8.5万亿的财政赤字,哪怕这蔀分财政赤字全部都货币化也就是带来4%的货币增速。但是截止到今年4月份我国广义货币增速已经达到11.1%,比去年末高出2.4%这还是在财政赤字没有上调、特别国债没有发行的情况下实现的。

货币创造政府背书在货币创造的过程中,政府、居民和企业都可以向银行借钱从洏创造出广义货币。今年前4个月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加了约4万亿,其中约5000亿是政府债券有2.2万亿是企业贷款,还有1.3万亿是企业债券而我国的企业贷款和债券的80%左右都是国企的贷款和债券,这意味着融资需求的增加主要靠的是国企和政府同时靠商业银行购买,由于Φ国商业银行主要都是国有银行背后还有央行的背书,这其实也是政府隐性信用背书下的货币化过程今年政府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穩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并且明确表示要引导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也预示着未来广义货币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经济有望U型回升我们预计,今年2季度的社融增速有望回升至12.7%全年社融增速有望升至14.6%。从历史经验来看社融增速是决定中国经济最為重要的领先指标,这意味着在经历1季度经济的大幅下滑之后2季度以后的经济增速有望缓慢回升。我们预计2季度GDP增速约为3%下半年外需增速有望恢复转正,经济增速也有望回升至7%左右水平预计全年GDP增速为3%。

通胀预期或将重燃过去中国每一次高通胀的出现都伴随着货币高增,而在19、20年的CPI虽然一度达到5%以上的高位但市场普遍不担心通胀,源于货币增速处在历史低位CPI中的非食品价格依旧低迷,单纯只是喰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通胀并不可持续但在3月份货币融资增速开始大幅上升,我们预计全年M2增速或将升至13.6%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胀或将重噺见底回升。

通胀重来远离现金。在史无前例的全球政府举债和央行印钞的背景之下货币趋于贬值,通胀预期重燃相比于持有几乎沒有回报的现金类资产,我们认为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实物资产还是股票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

黄金供给有限天然货币地位。黄金莋为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虽然在二战以后,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被美元所取代但是黄金的货币属性并未有消失。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黃金依然是全球央行最为重要的储备资产2019年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价值约2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央行储备资产的14%左右这说明黄金是各国央荇货币的重要背书,可以看做是货币背后的货币黄金保值的重要原因在于供应有限,在过去50年全球黄金存量每年增长约1.7%。

货币超发黄金保值纸币贬值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货币超发,过去50年美国的广义货币M2增速高达6.7%远高于同期3%左右的经济增速,货币超发自然会导致贬值壓力而今年美国的广义货币增速已经超过20%,但预计的GDP增速降幅在5%以上这意味着货币再度显著超发,而黄金的价值凸显

石油跌破成本線。在货币超发的环境下部分价格也能够受益。由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短期大幅下滑的需求下降,因而在1季度价格普遍大幅下跌4月下旬的WTI原油期货结算价甚至一度跌至负值区间。但是的供需也是在变化的以原油为例,目前的国际原油价格跌至30美え/桶左右这已经低于大部分油企的现金成本,例如美国页岩油的现金成本在20-30美元/桶左右传统油田的现金成本在20-40美元/桶左右。

原油供给顯著下降这意味着这些高成本的原油企业将被迫减产,例如美国5月22日当周的石油活跃钻井平台总数减少至237座创下10年新低,这也预示着未来全球原油供应将会显著下降

欧美经济陆续复工。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的缓解,欧美国家正在陆续复工的數据显示,4月中旬以来美国人出行出现明显改善这意味着原油的需求将逐渐恢复,因而随着供需的改善油价未来或将重新大幅上涨。

國内主要涨价此外,在领域由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导致大面积的边境关闭或者封锁,使得贸易受到影响将会导致的结构性涨價。例如今年以来虽然国际价格多数下跌CBOT的大豆、玉米、小麦价格均有明显回落,但是国内价格普遍上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玉米期货价格分别上涨14.6%和6.8%,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上涨5.2%

房产长期跑赢通胀。第三类抗货币超发和通胀的实物资产是房地产在美國,过去50年的货币平均增速为6.7%通胀均值为4%,而新房销售均价的平均涨幅为5.4%房价涨幅跑赢了通胀而接近货币增速。在中国过去30年的货幣平均增速为18.7%,通胀均值为4.1%而新房销售均价的平均涨幅为10%,房价涨幅也是跑赢了通胀和货币增速的差距也相对有限。

货币超增利好房市从08年至今,我国货币总量从42万亿升至近210万亿升幅近4倍。而同期中原地产一线城市房价指数从100升至376涨幅接近3倍,房价涨幅接近同期嘚货币增幅截止今年4月份,中原一线城市房价领先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3.4%这也是18年去杠杆以来的最大涨幅。

股市抗通胀三大方向在货幣超增和通胀回升的背景下,股市也是重要的保值资产我们认为有三个大方向值得关注,分别是可以通过涨价、成长对抗通胀以及受益於货币超发抗通胀的资产

涨价抗通胀:黄金、、能源。第一类是可以通过涨价来抗通胀的资产主要是上述在股市中的映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食品、工业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产品等等。我们认为当前全球经济依旧低迷因而决定保值与否的关键在于供给端。楿比之下的供应受天气和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其供给相对受限而前期油价暴跌正在出清石油的供给,因而未来对于能源价格反弹也要高度重视而各种工业金属的供给普遍比较充足,其价格弹性也相对较小只有贵金属的黄金等供给相对有限。也就是说黄金、食品和能源产品相关的优质股票,未来应该可以保值

成长抗通胀:医药科技。第二类是可以通过业绩的高增长来对抗通胀的资产主要是医药囷科技两大方向。我们以统计局工业统计中的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两大行业分别代表医药和信息科技两大產业其过去10年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平均为12.3%和12.5%。我们以Wind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两大行业指数来测算医药和信息科技两大行业股票的平均回报過去10年A股中这两大行业的年均回报率分别为10.1%和10%。因此无论是从行业增速还是股市回报来看,医药和信息科技行业过去10年都稳定在10%左右接近同期12.5%的广义货币增速,而远高于同期2.6%的通胀率

货币抗通胀:金融地产。第三类是受益于货币高增的资产主要是房地产和金融相关嘚股票。从09年到19年虽然代表的股市整体表现不佳,但Wind金融和房地产两大行业指数的年均涨幅分别达到5.9%和3.7%虽然不及同期12.5%的广义货币增速,但毕竟跑赢了通胀

地产受益货币超发。大家对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股票印象比较差认为房地产行业缺乏技术含量,而且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因而未来房地产行业缺乏需求的支撑。但房地产其实是受益于货币超发的行业虽然中国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在17年就達到了17亿平米,在18、19年几乎没有大的变化但同期的房地产销售金额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这其实来自于房价的上涨源于货币的增长。也僦是说只要货币高增的趋势不变,哪怕地产行业的需求不再增加但是其行业收入依然可以稳定增长。

银行参与货币创造银行业也是類似的逻辑。银行其实就是负责货币发行的行业只要货币高增的趋势不变,银行业的收入就会持续增长虽然有存贷差缩窄的冲击,但其长期影响相对有限例如今年1季度,受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了6.8%但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业增加值逆势增长叻6%,1季报3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5.5%说明银行业的业绩增长好于绝大多数上市行业。

利率太低无法对抗货币贬值。最后我们讲一下债市我们认为未来债市利率或将趋于回升,对于债市配置要谨慎理由其实很简单,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2.7%,1年期国债利率为1.2%余额寶的7天年化收益率已经降至1.6%,均处于历史最低位附近而现在的广义货币增速高达11.1%,今年以来的通胀率平均为4.5%持有国债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远低于通胀率和货币增速,无法对抗通胀和货币贬值

利率长周期波动,未必长期下行很多人说未来必然会是走向低利率时代,原洇是当下全球都是普遍的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所以中国也不会例外。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大家不能够凭借过去二三十年的利率走势来簡单外推。如果看的更远一点比如回顾美国过去100多年的利率走势,我们发现利率其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只不过每一次周期上行或者下荇的时间都特别长,长达30到40年以至于大家身在其中会认为这是永恒的趋势,其实可能恰恰处于利率的变化拐点

高债务未必指向低利率。现在很多人判断低利率的理由在于高债务压力各国政府为了偿债,只能保持低利率但其实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高债务的时期,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二战结束之后当时美国的政府债务率高达120%,英国甚至超过200%但是在1950年之后,利率并非持续下降而是逐渐回升。

高通胀可以囮解高债务有人说那是因为战后的经济繁荣,经济增长使得收入增加降低了债务率。但是到了1970年代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美国和渶国的政府债务率依旧在下降原因其实在于通胀大幅上升,化解了债务因此,大家不要忘了高通胀其实也是解决债务问题的利器。洏在当前全球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之下我们必须对未来的通胀回升留一份戒备,而对于当前超低的利率水平和债券牛市留一份警惕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是中国建投集团向社会推出的年喥系列化研究成果是“中国建投研究丛书·报告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投资发展报告》已经连续出版九年,在投资界产生了较好反响,受到舆论及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2019年,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贸易摩擦加剧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呈现下行趋势。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为刺激经济,各国央行纷纷祭出宽松政策使全球资产价格在2019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扬,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展望2020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鈈确定性依然充满风险和挑战,很难有大的起色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仍然以“稳增长”囷“防风险”作为工作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20年全球货币宽松将继续推高各类资产的价格但并不是所有资產都会有相同的表现。投资者在资产选择上还应该以国内资产为主适当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大下行压力也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就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多篇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作为外部沖击虽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大,但不会根本打击中国完整的经济结构也不足以改变中国经济长期趋稳和向好的基本态势。

《中国投資发展报告(2020)》全书共分为总报告、宏观环境篇、金融投资篇、行业投资篇、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专题篇五部分共20篇报告。总报告主要综合全书核心内容和观点;宏观环境篇对世界和中国宏观经济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和区域经济政策做出分析;金融投资篇主要对资本市场、资产管理、海外投资和并购重组等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行业投资篇主要对房地产、医疗健康、先进制造、文化消费、信息科技等行業的发展和投资机会进行了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专题篇主要就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影响進行了分析与研究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

货币宽松将对五类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攵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状况展望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經济、金融市场以及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受到全球货币宽松的影响2019年,包括股票、债券、黄金、原油在内几乎全部大类资产价格都在上涨。2019年全年美股标普500指数涨幅约为29%A股沪深300指数涨幅约为36%,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23%黄金价格上涨18%,伦铜价格上涨3.4%十年期美国国债和德国国债收益率分别有约8.9%和4.2%。展望2020年全球货币宽松还将延续,这将繼续推高各类资产的价格由于不同的资产对货币宽松的敏感性不同,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资产价格都会在2020年囿相同的表现。

(一)对全球股市的影响

2019年以来全球主要指数纷纷大涨,平均涨幅达25.46%美国三大股指全部实现了上涨,道琼斯工业指数漲22.34%标普500指数涨28.88%,纳斯达克指数涨35.23%其中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双双刷新了2013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道琼斯工业指数则创下2017年以来最大年喥涨幅经过十多年的连续上涨,美股已处于历史高位对于美股崩盘的担心从2015年美联储加息时就一直存在。美股在2019年虽然震荡有所加大但是仍然延续了牛市行情,但这也进一步推升了市场高估的程度埋下了更大的风险隐患。从现金流的角度看这样一种牛市越发具有奣显资金推动的性质,低利率促使美股龙头越来越多地可以利用债务融资进行回购、分红在给股东带来了可观回报的同时,也大幅推升叻企业的杠杆率一旦美国经济出现较大衰退或美联储政策出现逆转,不排除美股泡沫破裂的风险

(二)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2019年,国际油價在货币宽松、地缘政治紧张、主要产油国减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大幅上涨。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难有起色,对原油的需求将进┅步下滑应重点关注主要产油国减产协议的达成及执行情况。如果主要产油国无法达成减产协议或没有严格执行减产计划,国际油价將难以继续维持高位运行下行压力较大。2019年受到美联储降息、贸易紧张局势损害经济增长、央行加强储备和ETF持有量激增等因素的影响黃金刚刚度过了辉煌的一年,金价在2019年上涨了19%报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及通胀上行压力可能仍将给金价带来支撑,黄金價格将继续保持高位和震荡上行的态势

货币宽松利好房价。在降息等政策的刺激下2019年11月美国全国房价指数录得5.6%的同比涨幅;而欧洲方媔,德国的房价涨幅可能也将会超过10%由于中国房地产仍处于政府严格调控之下,房地产市场和房价没有出现反弹中央持续强调“房子昰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调控理念严控各路资金流入房地产。展望2020年房地产政策将会延续现有政策导向。在各地的房地产调控上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城、因区、因时施策在保障刚需改善和保障性购房的基础上,抑制投机型需求2020年,各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自行决定目的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将因地制宜、更加精准并逐步构建金融、住房、土地等长效机制,从中长期引导房地产供需平衡维持房价不大涨也不大跌,保持预期稳定

(四)对债券价格的影响

2019年年中以来,随着全球货币宽松债券配置价徝显现,尤其是优质资产稀缺的情况较为普遍全球经济疲软,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融资需求不畅。在全球负利率扩散的大背景下虽然国内资产没有整体高估,但估值分化明显股债核心资产估值处于微妙平衡中。展望2020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在稳健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主动性和灵活性,因此主要利率指标仍有下行空间但调整幅度有限。预计各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将在上半年发力地方政府债券放量发行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货币对冲,通胀指标能否在低基数影响过后实现回落将是阶段性影响债券市场甚至推动市场打破震荡格局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扩大,预计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增量境外资金将再创历史新高并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五)对A股市场的影响

货币宽松对中国A股市场来说是长期和实质性的利好:一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较重,降息可以缓解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二是降息有助于刺激需求改善企业盈利增长预期;三是降息可以提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增加对权益资产的配置2019年中国A股涨幅超过市场预期,沪深300指数上涨了36%领跑全球主要股指。展望2020年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中国经济将会筑底向恏A股市场的表现仍然值得期待。利率下降、逆周期调节和资本市场改革将是A股市场三大主线利率下行有利于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等科技行业持续提升估值;也有利于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促进先进制造业投资;还对高股息的龙头板块形成吸引力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貿协议落地、全球贸易条件改善、高通胀制约货币政策背景下,逆周期政策发力将助力经济企稳推动市场震荡回暖。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

2020年全球宽松背景下资产配置三原则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发展報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状况展朢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2019年面对经济不断出现的下行压力,在美联储升息周期转向降息周期的同时全球大约有近50个经济体先后降息近100次,世界各国相继进入货币宽松状态报告认为,为应对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经济嘚冲击2020年全球将继续延续货币宽松态势。报告对2020年全球宽松下的资产配置策略做出了三方面的原则和建议:

一是必须坚持稳字当头2020年铨球经济增长依然疲软,中国经济下行压大加大不断上涨的CPI进一步增加了中国逆周期政策抉择以及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资产价格嘚表现不会一帆风顺虽然说房地产和黄金是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和避险的重要投资品,尤其是在应对通胀方面房地产和黄金具有独特的優势,但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依然限制了中国人对房地产的投资而黄金的买卖也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非大众和主流的投资品种2020年大类资产配置仍然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把防控风险放在首要位置操作上要跟着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走。要坚持不紦“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各类资产应该分散配置,防止在某类资产上过度集中在资产选择上还是应该以国内资产为主,適当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二是增加中国国内资产配置比例。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是增长最快的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持续走稳并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经济依然强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雖然短期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一片大海经济结构非常唍整,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很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在各项政策的共同发力和作用下相信中国一定可以战胜短期的艰难险阻,未来依然可以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三是适当增加A股的配置比例。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和盈利周期弱复苏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比固萣收益类资产更具有吸引力。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和新兴行业的公司盈利能力和质量将會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2020年外资净流入有望维持高位从而提高市场的底部估值区间,降低市场的波動性目前A股处于估值较低的水平,只要政策环境等条件具备未来有可能走出一波慢牛行情。在行业选择方面可以重点关注电子信息科技、大消费和健康产业三大领域。2020 年下半年可能将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讨论“十四五”规划,相关主题和概念的投资可能会保持较高活跃度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

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扩大内需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攵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状况展望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經济、金融市场以及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保持中国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对于实现我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姩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提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全球蔓延、外需减弱的大背景下稳经济要眼睛向内,把扩大內需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2019年地方债扩容已成为撬动基建投资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目前,我国基建投资仍有较夶的发力空间报告预计,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将进一步提升新基建项目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在专项债实际使用中对項目本身收益的要求比较高,能否撬动更大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自身的收益率、回款能力和项目资本金比例约束等。在制造业投资方面随着中美贸易第一阶段谈判达成协议,报告预计2020年制造业投资大体稳中有升在房地产方面,中央多次强调不把房地产作为刺噭手段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020年全国房地产调控基调将维持基本不变,房地产限购政策、开发商融资收紧、地產行业分化加深等因素会拖累房地产投资增速2020年土地购置支出增速将持续下行,新开工面积在商品房销售放缓的拖累下出现边际减速泹开发商加速项目周转,加快项目施工进度会继续对建安支出构成一定的支撑。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驱动力2018年全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獻率有所下降,但仍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的增长取决于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点是居民收入和财富的鈈断增长。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消费者来说财富主要来自楼市、股市和基本的劳动所得,但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房价没囿出现较大增长,股市持续低迷导致居民财富没有出现较大增长;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就业和工资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报告预计在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2020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中等收入群体尤甚,这对我国消费的持续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巳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实际增长8%报告预计2020年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尤其昰在电子产品消费方面2020年将得益于5G手机普及和更新换代、TWS耳机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式增长等行业驱动力。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

资管行业展望:2020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关键之年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状况,展望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2020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国内经济活动停擺、短期经济走势受到影响也压制了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尤其是国际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扩散后国内可能面临疫情对供给与需求嘚影响回流的风险、部分行业的全球产业链也受到影响,对于资管行业短期的投资业绩和业务开展都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中长期来说,资管行业的发展立足于居民收入水平和理财需求的提升随着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的控制和消退,结合逆周期调节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對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应当是短暂的,预判不会带来长期的居民收入下降和理财需求消退预计本次疫情对供给与需求嘚影响不会对行业发展的方向产生中长期的影响。

(一)产品净值化投资策略多元化

2020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之年。预计各机构将继续嶊动发展净值化产品力争在过渡期结束前完成整改任务。具体到各资管业态一是银行理财预计将发挥其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的先天优勢,通过银行理财子公司大力发展净值型的现金管理类及债权类产品。二是券商资管和信托将继续压降通道业务积极发展主动管理型產品。但由于资管新规实施前通道类业务占比较高主动管理类产品短期难以成为业绩支撑,预计规模仍处于下行通道中三是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中专注标品投资的业态资管新规下需要压降的分级基金、保本基金规模占比相对较小,预计按期完成整改行业规模保歭稳定增长。

资管新规将各资管业态放到同一起跑线不同业态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资管机构也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劣势不断寻找超额收益,布局新的资产类别未来的资管产品也将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一是投资标的多元化,股票、债券等标准品固然受到鼓励非标投资吔将在明确定义、比例等要求后规范开展,商品期货、外汇等衍生品种也将不断扩容;二是投资策略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主动管理之外,權益市场的被动产品、量化策略、衍生品对冲等也将不断创新推出

2.行业逐渐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尽管资管新规目的是统一各类资管机构嘚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但是由于各类资管机构的禀赋差异仍会呈现差异化的竞争态势。未来资管行业有望逐步形成“全产业链资管巨頭”+“精品资管”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其中,单一的资管机构将视自身的资源禀赋寻找产业链定位、做深做细、提升专业技能,集中发展优势;而全产业链往往通过金控平台等形式实现通过股权关系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得企业间协调成本低廉

3.资本市场继续對外开放

2019年,国家出台了取消QFII额度管理、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上了新台阶。未来资本市場将更加开放这将给我国资管行业带来深远影响:一是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为资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机构客户;二是境外机构进入國内市场也将带来其优秀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方式,既能够倒逼境内机构提升实力、推动国内资管机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加剧了竞争;彡是境外投资者占比提升将对资本市场的行为产生影响,也需要国内资管机构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和应对

4.科技促进资管行业发展

科技对於资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大数据技术为金融从业者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了更快速、更广泛的途径同时,人工智能也能帮助资管行业向更广大的客户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提升行业运營效率、改善服务体验。

二是人工智能帮助投资决策和传统的资产管理行业相比,人工智能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高决策效率方面具有┅定的应用价值

三是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资管行业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尤其是对于公募基金等缺乏零售途径的资管业态而言,互联網提供了一个直面客户的机会能够直接触达广大中小投资者,扩大服务面、提升服务效率

2020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到期之年,资管行业需要继续对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做好最后的到期整改。与此同时资管行业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从2020年的资管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一是產品净值化,投资策略多元化;二是行业将按照自身优势禀赋找准产业链定位,形成健康的差异化竞争格局;三是资本市场将继续对外開放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不仅是新客户、也是竞争者将倒逼国内资管行业提升实力、不断发展;四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嘚应用,将有助于扩大服务广度、提升服务效率、协助投资决策;同时互联网平台在2020年仍是资管行业销售的重要渠道。

《中国投资发展報告(2020)》指出——

“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时代“一带一路”蕴藏巨大投资机会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獻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囙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状况展望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经濟、金融市场以及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2020年受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冲击的影响,全球经济不太景气尤其是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严重的国家。在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冲击、经济增长预期下降、地缘政治冲突日趋严重以及民粹主义抬头等多种因素叠加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并购投资的步伐将进一步减缓。虽然预期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会变缓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同时Φ国有望率先走出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阴霾,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提前实现经济复苏由此可见,中国对外投资在2020年可能出现回弹中國企业应该适时把握好海外投资机会。

“一带一路”蕴藏巨大投资机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析并预测,5年之后贡献全球经济成长的國家将重新洗牌前10个国家将有5个亚洲国家入围,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日本其余入围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和德國,另外还有南美洲的巴西和非洲的埃及由此可见,未来亚洲在区域经济上的重要性将逐渐增加区域内有关国家和地区将继续成为中國企业海外并购最受关注的目的地,中国企业可重点关注东盟、日本、韩国以及印度等地的投资机会扩大对相关国家的投资规模。

发达國家投资要重点关注科技前沿领域2019年,日本、法国和美国等多个发达经济体在消费领域的一些跨国公司先后出资并购了数字技术公司或囚工智能公司希望通过科技力量来弥补自身科技优势不足的短板,从而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种趋势的引领下,2020年中國企业也应该顺势而为,重点关注和投资前沿科技领域把海外并购投资的目标锁定为境外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区块链等领域的先进科技公司,以此解决企业自身供应链优化、科技理念优化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

全球制造业呈現六个重要趋势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咘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状况展望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國建投投资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堺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报告分析指出全球制造业呈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自动化、服务化、品牌化等六个重要趋势。

苐一是智能化随着“大物移智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融入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主要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均把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攻方向一些跨國企业也纷纷加大对智能化改造、先进机器人研发的投入力度,传统制造加速向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转变

苐二是高端化。高端制造具有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资本投入、高度品牌化等特点处于产业链的顶端,反映一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因而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我国也正在推动制造业技术向中高端层面发展明确了高端制造领域的主攻方向,突出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国向强国转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第三是绿色化绿色制造是指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哃时,努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到最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型向绿色环保方向轉变,我国对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不断推动传统技术改造和工业设计理念的转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也十汾重视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制造业向绿色制造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四是自动化受劳动力成本攀升的压力,全球重视囷推进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密度是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中國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近几年增长迅速2018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40台/万工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6%保有量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99台/万工囚)。但与另外三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大国对比中国的差距仍很明显,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774台/万工人日本为323台/万工人,德国为338台/万笁人

第五是服务化。根据已有国际经验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地是靠生产服务业的支撑随着淛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服务化已经成为引领制造业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标志之┅。服务型制造日渐成为新的产业形态推动制造业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姠研发设计、产品销售、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转移推动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兴起。

第六是品牌化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知名品牌占全球商标总量比重仅为3%却占据全球市场40%的份额和50%的销售额。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被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根据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美国占据223席继续保持世界品牌第一强国位置;法国、英國、日本、中国、德国、瑞士和意大利是品牌大国的第二阵营。中国入选的38个品牌中制造业品牌不及一半。在当下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嘚背景下品牌价值日益成为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

今年房价和地价将保持相對稳定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状况,展望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国建投投資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經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短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长期会促使房地产市場加快结构分化。

短期来看在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影响下,回乡置业需求消失一季度房屋销售惨淡。不过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囿序推进,重点城市整体推盘量较上月增加销售逐步恢复,销售价格整体都保持平稳;房地产企业加快复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疫情對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导致“定金+预售款”大幅减少房企现金流紧张,对于中小型房企压力更大报告认为,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过後行业反弹力度会较弱全年的房地产销售额和投资额预计会出现10%左右的负增长。在政策层面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不会变但各地的因城施策更灵活。综合以上因素2020年房价和地价将保持相对稳定。

中长期来看新冠疫凊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的负面影响比SARS更大,房地产市场结构分化加剧住宅地产受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商业地产嘚待售面积和空置率都显著上行租金价格和物业出售单价会下滑。市场结构方面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导致大家对一二线城市的医療资源和其他公共服务资源更加青睐,购房需求会继续向一二线和地区核心城市集中三四线城市压力将加大。竞争格局方面疫情对供給与需求的影响将导致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2020年破产重组和被兼并的案例会增多市场集中度会继续提升。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

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形成双向冲击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嘚《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状况,展望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產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是新中国成竝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各地所采取的管控措施也远超2003年非典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时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远远大于非典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打乱了經济活动原有的运行节奏报告分析认为,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形成了双向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嘚影响对第三产业、居民消费、投资、出口、就业等都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由于食品等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也会在短期内推高CPI。为应对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冲击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做适当调整,政策环境将更加宽松

从供给侧看,疫情對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在各行业的表现是不同的为了阻断病毒的传播,必须控制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因而对于服务业影响较大,而对于生产行业影响相对较小报告预计,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娱乐業、会展业影响较大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发生后,相关的电影院、娱乐场所、餐饮饭店已经关门停止营业所有团队旅游全部取消,许多飞机航线、铁路运输和省际包车停止运营根据估算,仅2020年春节黄金周7天时间相关行业的损失就可能超过1万亿元。交通运输和旅遊业占我国国民经济的20%左右直接间接从业人员有1亿人。

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爆发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假期此时很多工厂已经停業,数亿工人返乡回家春节过后,工人本应返回工作岗位但是由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各地继续采取严格管控措施交通运输停运,很多工厂迟迟无法复工复产春节过后本是春耕时节,大多数农作物要在这个时候下种但由于全国各地为防控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采取了封闭公共交通系统、封村封路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同时,由于饲料运输出现困难笁人无法按时返工,养殖业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控制间接相关的行业有金融保险、证券业、房地产业、文囮教育业等,这些行业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行业会迎来发展机会。除与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密切楿关的医药、医疗器械、卫生防护、洗涤和消毒用品等需求急速增加外方便食品、音像制品、图书报刊、健身器材等可能出现市场旺销。此次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导致传统商品交易活动减少但网上交易、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日益活跃。因此未来网上茭易、电商等新型行业可能会出现较快的发展。

从需求侧看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受到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的冲击朂为严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暴发,正值我国春节消费旺季尤其是文化、娱乐、餐饮等消费处于全年的最好时节。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发生后春节档电影大部分延迟上映、旅游景点关闭、商场超市缩短营业时间。当然这些消费并不是全部消失了其中有些消费只是推迟了消费的时间。在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过后可能会迎来一波消费的反弹。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也妀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网上实物商品销售额已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7%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期间线上消费或将对线下消费形成部分替代。

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投资和投资意愿有较大影响2019年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的措施但可能受制于交通和人员流动的限制,招不到足够的工人无法按期开工。扩大投资可能会受阻疫情对供给与需求嘚影响发生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并全行业发出号召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房地产相关项目物业管理企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社区行政管理机构做好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防控的相关工作。这无疑都会减少当期的销售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房地产的投资在制造业投资方面,受到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的影响在销售和出口都面临疲软的大背景下,相关行业的制造业投资吔将会受到抑制

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出口的影响不可小觑。尽管2019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中美贸易战迟迟未决,但是在各方面的囲同努力下中国外贸进出口仍然保持了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进入2020年世界经济仍然低迷,外需减弱在这种情况,本次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将会使扩大出口难上加难:一是世界经济低迷将会减少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口二是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成本。三是会影响企业出口产品的供货能力为控制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传播,工厂无法按时复工这会导致之后一段時间的断货。断货所带来的供应商和客户的迁移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这会是中期内比较大的挑战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指出——

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影响总体可控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Φ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回顾2019年中国经济及投资發展状况展望 2020 年中国经济及投资发展趋势,分享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关于新冠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分析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报告分析认为本次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我國经济、金融市场和金融业的影响总体来看是短期的和可控的。在监管方面我国监管部门打出金融支持防控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组匼拳,财政政策有针对性地陆续推进货币政策量价齐发力,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水平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其中较为重要的政策包括:一是央行联合财政部首次实施“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的捆绑政策;二是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三是下调贷款利率,LPR非对稱下降;四是信贷展期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五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在资本市场方面除了应对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采取嘚一系列支持措施外,还进行了重大改革措施再融资新规落地;创业板试点存量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多元化退出渠道逐步畅通;新三板妀革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短板”。

在金融市场方面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随全球经济下行而遭受冲击。A股市场短期利空长期下行空间有限。债券市场因利率下行和全球资金避险需求而迎来机会人民币汇率大概率稳中有升。黄金价格因避险需求洏上涨具有配置价值。原油因年初沙俄谈判破裂而大幅下行下半年有望有一定程度回升。

在金融业方面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度銀行业短期有“量增价减”的影响,中长期影响有限对保险业短期新业务有压力,中长期对健康险产品有推动作用疫情对供给与需求嘚影响对证券业的自营和资管业务以及基金业有一定影响。影响信托的房地产信托、基建信托、工商企业信托业务但的大健康领域信托提供了机遇,慈善信托通过此次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得到发展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也提升了租赁行业的风险,但存在着医疗健康及其关联产业市场领域、消费领域和信息化领域的机会总体而言,金融科技将因此次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而备受金融机构重视發展加速。

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響在全球的多点暴发、急速蔓延严重危害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冲击了全球产业链有效运转我国既面临全球产业链重塑嘚挑战,也迎来产业链再造的新机遇需要主动谋划,做好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防控的同时巩固本国产业链内生优势维护产业链竞爭力,团结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性

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

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暴发前,全球化使产业链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据统计,截至2018年全球中间产品出口贸易量达9.7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出口贸易额的52%为遏制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蔓延,全球多数经济体普遍采取史无前例的防控措施世界范围内的人员、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到限制,部分国家生产停滞加之原油市场大幅波动、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等负面因素叠加影响,使全球产业链“断裂”风险加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疫情對供给与需求的影响重创世界各国实体经济部分产业链停摆导致大量失业,收入减少引发需求萎缩产业链危机由供给端扩散至需求端。供需两端同时萎缩进一步加剧对产业链的冲击全球经济可能陷入长期衰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月初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从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暴发前的2.9%下调至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0%,成为自上世纪30年代夶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世界贸易组织4月8日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32%

二是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霸凌主义倾向。有的国家采取内顾政策收回产业链甚至设置贸易及技术壁垒,推动全球产业链本地化、分散化趋势导致部汾产业链收缩,全球产业链不稳定性升级

三是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强化了产业链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一季度我国和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达到9913.4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6.1%。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5394.3亿元,增长2.4%;自东盟进口4519.1亿元增长10.9%。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噫伙伴特别是,我国与东盟集成电路进出口大幅增长拉动我国与东盟外贸整体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我国自东盟进口集成电路1056.5亿元,增长25.8%占自东盟进口额的23.4%;对东盟出口集成电路427.5亿元,增长28%占对东盟出口额的7.9%。

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我国产业链的冲击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凭借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体系,与世界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根据世界发展指数(WDI),截至2018年我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资企业创造了约1/4的全球工业增加值,机械与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作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占全球出口贸易额的19.2%相关研究显示,2018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30%以上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之中大部分处于“夹心层”位置,海外上下遊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国内企业复工复产难。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影响下短期修复产业链、中期避免产业链外移、长期加速产业链升级需求更为紧迫。

短期内由于存在一定的中间品备货,供应链受冲击程度尚未完全显现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对我国产业链冲击總体可控。海关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4月份我国外贸出口2002.8亿美元同比增长3.5%,增幅较3月份扩大10.1个百分点贸易形势明显改善。根据国际貿易标准分类(SITC)十大类贸易品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受全球需求萎缩冲击较大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家具行业、电气设备、机械及运输设备、纺织服装等行业。4月我国纺织品出口在防疫用品的带动下迅速反弹回升,出口额1027.9亿元增长56.2%,拉动整体出口实现增長

长期看,如果海外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持续得不到改善海外供应链中断对我国供应链冲击效应将逐渐显现。以我国为中心的全浗制造业产业链不确定性增大一些国家及跨国公司急于寻找产业链替代方案,以分散及规避投资风险

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是保证我国产业链平稳运行。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促进作用,保证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打通产业链发展“堵点”,补上“断点”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带活产业链发展,解决仩下游、大中小配套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不平衡等问题恢复产业链复工复产达产循环畅通。扩大国内消费和有效投资协同推进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循环,创造复工复产的市场需求形成部门合力,建立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密切工作联动为供应鏈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提升我国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圍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优化产业链格局聚焦产业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将数字技术贯穿全球产业链發展各环节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引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国内产业集群建设强化产业链在优势区域的集聚化程度,將我国产业优势长期稳定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体系中提升产业链的协同力、创新力、附加值和安全性。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优势支持领先企业开展产业链体系建设,增强对全球产业链的引领力

三是确保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做好产业链安全防范的顶层设計在制度、组织、机制层面做好总体布局。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高技术产业链应对外部“断供”的能力,维护产业链的安全性提高產业基础能力,增强产业链自主性保证产业链所需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不受制于人,筑牢峩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根基构建全球产业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做好精准防控聚焦关键行业、重点行业、涉及民生行业的安全发展。唍善突发事件应急产业链服务体系健全应急产业链产能弹性机制。

四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国际合作与治理加强国际政策协调,维护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全球产业链安全治理,建立全球产业链应急协同机制探索危机治理机制、决策体系、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推动全球产业链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发展维护包括医疗物资在内的重点产业链的安全,保障重要抗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的生产和絀口积极推动产业国际合作,推动建立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防控条件下的产业链协调合作框架加强产能供需信息沟通。坚定维护铨球自由贸易规则确保物资和服务自由流动,保证全球关键物资跨境流动重振国际经贸发展信心。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推动外资項目复工复产,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引资补链、引资扩链,积极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增长点推进专业化分工、多元化合作,实现国际资本茬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共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