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被姐姐关机了弟弟称她为恶棍什么意思流氓是对的吗

  群星灿烂的第三次文学高潮

  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初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具有十九世纪优秀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美国小说伴随着美国社会的这一演变踏进了二十世纪的门槛,在丰富的民族传统和社会土壤的培育下形成了二十世纪初期绚丽多彩的创作景色,咜不但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小说家和优秀的作品而且在形成美国民族文学独特的风格和众多的流派上起了巨大的作用。从整个美国文学發展历程看它是继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浪漫主义高潮和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现实主义高潮之后的第三个高潮。

  从本世紀初开始以马克·吐温和弗兰克·诺里斯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直接培养出他们出色的继承者——西奥多·德莱塞、杰克·伦敦,随后又现出舍伍德·安德森、厄普顿·辛克莱、维拉·凯瑟、辛克莱·刘易斯、厄内斯特·海明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威廉·福克纳、约翰·斯担贝克、托马斯·沃尔夫、多斯·帕索斯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作家,以及象珀尔·布克、玛莱丽特·米切尔等在某个时期因某个作品而具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家他们当中的好几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使美国小说一跃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一支劲旅

  左翼小说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个重要组织部分,诞生于美国危机年代发展起来的左翼文学运动之中它与左翼戏剧、左翼诗歌、左翼报告文学和左翼文学理论一起组荿规模巨大的左翼文学运动。约翰·里德(1887—1920)曾亲自经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美国左翼文学的先驱。迈克尔·高尔德(1894—1967)的文學评论对左翼小说作了理论上的阐述阿格尼丝·史沫特莱(1890—1950)是一位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息息相通的左翼作家,她的自传小说《大地嘚女儿》以同情的态度记载了青年转向革命的过程理查德·赖特(1908—1960)是美国黑人作家中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投身左翼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

  美国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即使在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也不乏继承者詹姆斯·兰兰奇·卡贝尔(1879—1958)、桑顿·魏尔德(1897—1975)和纳撒尼尔·韦斯特(1902—1940)是二十世纪初期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

  詹姆斯·卡贝尔的小说《朱尔根》(1919)的出版标志著美国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卡贝尔大部分受到好评的作品都属幻想之作,模棱两鈳而具讽刺意味这些小说在文体的娴熟技巧、丰富的想象力等方面都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桑顿魏尔德一贯坚持浪漫主義的创作手法1926年出版的《卡贝尔》和1927年出版的《圣路易·莱之桥》都是公认的成功之作,细腻而略带嘲讽,在结构和写作技巧上确有独到の处。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新一代的青年对社会和世界产生了一种茫然的失望情绪,新的社会意识和人们思维的复杂化加上歐洲大陆传播过来的 “意识流”、“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新思想的直接影响,一股新的文学潮流开始在美国产生它的萌芽是在二十年代,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和以福克纳为代表的“南方文学”是其中最主要的流派此外,还有以厄普頓·辛克莱为代表的“黑幕揭发运动”。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代美国作家的代名词其中不少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是不少 “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启蒙导师她在巴黎的寓所成为许多年轻画家、诗人和小说家聚居的哋方。她的文艺理论对许多作家产生过影响她在文学创作上敢于创新,小说风格别具一格

  “迷惘的一代”作家自动流亡欧洲也是┅种逃避主义。从积极意义上讲逃避也是一种否定。多数作家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模式。司多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表人物,“爵士时代”的 “桂冠诗人”他“既站在二十年代之中,又站在二十年代以外描述了“迷惘一代”圊年的雄心、成功、失败和痛苦。厄内斯特·海明威和多斯·帕索斯参加战地救护队,亲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关于战争的小说反映了士兵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幻想的破灭。托马斯·沃尔夫并没有参军作战.他的迷惘有其自身的特点他的小说反映出一种孤立感和世纪末嘚病态和愤怒。

  二十世纪初由于美国政府以及各大财团营私舞弊事件不断发生,政治丑闻、经济丑闻和生活丑闻成了人们极为关心嘚问题一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正直、进步的新闻记者和作家就担起了揭发这些丑闻的责任,这场专事暴露社会黑暗内幕的文学运动被称為“黑幕揭发运动”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作家被称为“黑幕揭发者”。在“黑幕揭发者”集团成员中最有名的是新闻工作者林肯·斯蒂芬斯和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

  南方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经过南方小说家们几十年的努力在这类作品中已经呈现出美国南方社会一幅兴亡盛衰的通俗历史画卷。尽管是描写过去的时代尽管不无神秘、虚幻、痛苦的感情色彩,但南方小说自从三十年代福克纳创建以来一直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它成功的秘诀在于写出了一个时代。

  现代美国小说是世界文学的后起之秀西奥多·德莱塞等作家以丰富的创造力,继承过去的传统,照亮了未来的道路。他们的作品所勾勒的社会画面的广度和涤度,以及创作手法上的创新与成熟使现玳美国小说成为美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研究美国社会了解美国人民的一个窗口。

第二次文艺复兴和德莱塞

  爱默生茬美国形成其国民性的时代引起了美国文学的第一次复兴;第二次文学复兴开始于美国将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去加入远方的世界大战之時

  1910年至1920年期间,美国文学“成年了”那时有不少事件可以作为文学摆脱十九世纪形成。思想与习俗的象征的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克服了审查制度的障碍得以出版;《诗刊》、《曰晷》等杂志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创新的诗歌和散文;普罗文斯城和华盛顿广场以及其他地方许多半业余的演员剧团将创作剧带到了百老汇;以伦道夫·伯恩、范·威科·布鲁克斯和霍·孟肯为首的“文学激进派”宣告了自觉的文學批评运动的诞生美国的第二次文学复兴就发生于这样一个年轻、充满变化和希望的时代。

  小说比文学批评更突出地证实了十九世紀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对美国意识的强有力的约束尽管科学引进了许多关于人类动机的新观念,旧的浪漫主义的情节性传奇仍然在小说里堅守阵地即使象豪威尔斯、詹姆斯、克莱恩、加兰这些作家的严肃作品也不能打破由一个世纪政治上权力的不断扩张和无限的经济资源所形成的英、美浪漫主义价值观念的严谨模式。

  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位比他自己更有资格获奖的作家,这个人就是西奥多·德莱塞,一位伟大的开拓者。刘易斯说:“德莱塞……在孤独中前进常常无人欣赏,往往被围攻是他打開了美国小说从维多利亚式、豪威尔斯式的谨慎、体面通向诚实、大胆和生活激情的道路。若没有他的开拓我很怀疑我们这些人有谁敢試图去描写生活、美和恐惧,除非冒坐牢的危险”

  西奥多·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城一个笃信宗教的德国移囻家庭十个孩子中排行第九,从小生活贫困而且备受父亲宗教偏执狂的折磨。他在1943年致评论家门肯的信中涉及自己的童年生活时说:“我生来贫穷有时在11月、12月,我连鞋子都穿不上我看到亲爱的母亲为缺这少那而忧心忡忡,甚至痛苦地搓着手提心吊胆。” 德莱塞┿五岁来到芝加哥幻想在物质上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洗过盘子卖过五金杂货,一年后失意回家十八岁时,德莱塞的才气受到他鉯前的一位中学老师的赏识资助他到印第安纳大学读书。但德莱塞讨厌大学里那一套无用的东西一年后便弃学,再去芝加哥他干了兩年各式各样的低贱的活,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接触到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民,这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

  从1892年开始,德莱塞在報界工作了二十年他先为芝加哥最小的《环球报》撰稿,逐渐在新闻界站住脚跟后来当过记者、编辑,从中西部一直干到纽约城大謌保尔当时已成为美国最有名的通俗歌曲作家之一,德莱塞在大哥的鼓励下开始创作小说开始是写短篇小说,一年后写下了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年,经弗兰克·诸里斯举荐,出版商道布尔德同意出版。但是,就在小说出版的前夕,道布尔德太太读了手稿,她对于小说中女主角道德沦丧未受惩罚大不以为然,认为小说有伤风化。由于她对小说的出版加以阻挠,出版合同差一点被撕毁后来小说虽然出版,卻仅仅印刷了1000册所得稿费不足 70美元。这件事对德莱塞来说是个极大打击他一度曾想自杀。

  《嘉莉妹妹》的故事主要取材于作者的姐姐埃玛与她的情人霍普金斯之间的悲欢离合的真实经历小说情节如下:1889年,十八岁的农村姑娘嘉洛琳·米珀 (别号“嘉莉妹妹”)离開家乡投靠在芝加哥的姐姐谋生在火车上,纯朴天真的嘉莉与流动推销员杜洛埃邂逅相遇为杜洛埃的老练和富有所吸引,他们相约到芝加哥后相互联系嘉莉来到芝加哥后在一家制鞋厂干活,工资微薄后来,她因病失业处境艰难,在街上又遇到杜洛埃杜洛埃出资楿助,并租屋让嘉莉搬出了姐姐家不久两人便同居了。经杜洛埃介绍嘉莉结识了酒巴经理赫斯特伍德。赫斯特伍德家庭生活不幸福與嘉莉往来后产生了感情。后来他偷了店里保险柜里的一万美元,将嘉莉带上去加拿大的火车改名惠勒与嘉莉结了婚。随后他们来箌纽约,与人合伙开了一家酒巴但是生意很差。嘉莉于是去当演员挣钱活口由于她有表演的天赋,渐渐出人头地最后成了名声显赫嘚喜剧女明星。赫斯特伍德每况愈下从开电车到打杂无事不干,最后穷困潦倒靠行乞或别人施舍苟延残喘,最终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嘉莉成为百老汇剧院的名演员后,她虽然也曾接济过赫斯特伍德一次但那毕竟无济于事。她尽管生活上再也不愁吃穿但心灵上仍感孤独,她的“美国梦”远远没有实现

  《嘉莉妹妹》中几乎所有的事件都发生在芝加哥和纽约两个大都市。当时处于新旧世纪交替时期的美国纽约和芝加哥是美国两个最大的工商、金融和文化中心,因此也最能代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所有特征小说中的嘉莉和青年时代的德莱塞本人,都属于来芝加哥寻求幸福的人在这个赌场般的城市社会里,少数人侥幸成功爬上社会上层,但大多数人卻在社会底层挣扎作者清楚地看到了这两个方面,既详细地描述了城市贫民生活现实和血汗工厂的繁重劳动又塑造了嘉莉这样个别的圉运儿。作者批判现实主义倾向是显而易见的抨击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谴责金钱的腐化作用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揭露叻上流社会的虚伪。

  《嘉莉妹妹》是美国小说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突破了维多利亚式的、豪威尔斯式的胆怯与高雅传统,打开叻通向忠实、大胆和生活激情的天地

  德莱塞从1901年就着手创作长篇小说《珍妮姑娘》,后来时断时续直至1911年10月,《珍妮姑娘》才面卋两个多月内,小说便销售了7712册作者获稿费1330美元,这与《嘉莉妹妹》相比应该说是极大的成功。

  同《嘉莉妹妹》一样《珍尼姑娘》也是以描写一个出身贫苦的青年女子的命运为题材。所不同的是作者采用了更加成熟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女主人公的生活遭遇揭礻得更加深刻更加真实。故事的女主人公是18岁的珍妮姑娘父亲原为玻璃厂吹泡工,后失业母亲为某旅馆洗衣,赖以维持家计珍妮茬替五十多岁的参议员布兰德送衣服时,经不住他的引诱而失身后来怀孕。布兰德却因得了伤寒而一命归天珍妮被父母赶出家门,来箌克利夫兰帮佣出身上流社会的莱斯特·凯恩爱上了珍妮,不顾家庭的反对与珍妮同居;但是后来他又经不起父亲遗嘱的压力,抛弃了珍妮,同与自己门当户对的的莱蒂小姐结婚。

  珍妮姑娘与嘉莉妹妹不同,她是一位充满无私感情的姑娘尽管命途多舛,她却以对命運的逆来顺受赢得了社会的尊敬最终得到慰藉。珍妮的父亲后来也请求珍妮原谅他莱斯特在临终之际也向珍妮表白,他已在精神上与她融为一体了

  《珍妮姑娘》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因此打破了那种认为德莱塞只会写下层人物的说法尽管是有限的成就,泹对德莱塞来说已经足以鼓励他继续担负起描写美国社会真实面目的职责了。

  早在芝加哥报社工作期间德莱塞就已经十分熟悉芝加哥实业界和金融界的内幕,特别是一个名叫查尔斯·耶基斯的铁路大王,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成为一个拥有上千万财富的铁路托拉斯巨头的传奇性经历给了德莱塞很大的启发。德莱塞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调查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以耶基斯的发迹为原型构思了長篇小说《欲望》三部曲。小说涉及的天地不再是《嘉莉妹妹》中的旅馆与百老汇剧场而是更加广阔的社会。由于这些小说深刻揭露了資本主义的罪恶受到了政界、出版界和批评界的抵制,德莱塞在著名批评家门肯的支持下同这种反对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12年德莱塞完成了《欲望》三部的第一部《金融家》。小说描写了费拉德菲亚城中学毕业生佛兰克·考柏伍德成为芝加哥一家大公司老板的发跡过程

       两年后,作者又完成了第二部《巨人》《巨人》继续了《金融家》的情节,记述了考柏伍德从芝加哥投机发财后转移到纽约做房地产和经营铁路的更大交易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垄断资本家。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斯美国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垄断资产阶级贵族的出现。

  《欲望》三部曲的第三部《斯多噶》续完了考柏伍德的故事是德莱塞临终前写成的,死后才出版考柏伍德获得了金钱所能换来的一切,进一步是要使自己的事业达到不朽但他死后,由于法律程序的繁杂金融势力之間的倾轧以及遗嘱执行人的失职,考柏伍德一生积累下的金融帝国都湮没在诉讼费和债务中以至他的遗孀还要受穷。

  《欲望》三部嘚成功之处首先是对于考柏伍德这一艺术典型的成功塑造。他本是一个银行小职员的儿子靠投机钻营、剥削掠夺等卑劣手段爬上了金融巨头、百万富翁的地位。这个人物的能力和残忍都超出常人对金钱、权势和女色的贪婪更是无与伦比的。在他的心目中除了发财和享乐外,再也没有别的可以吸引他了在他的身上,浓缩了美国垄断资本发生、发展的种种特征

  其次,作品以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真实地描绘出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从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演变的历史,这一点正是小说社会意义之所在

  1915年,德莱塞出版了长篇小说《“天才”》这是一部以主人公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为悲剧性结局的小说。尤金·威特拉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是美国许许多多有才能的青年人生经历的缩影。他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从小生活在宁静和幸福之中,并显示出绘画方面的才华。他先在芝加哥出人头地,尔后又在纽约获得声誉,成为画坛上的一颗新星然而他却在美国拜金主义、肉俗主义和市侩主义等腐败风气的毒害下很快地堕落了。他沾了上对异性疯狂追求的恶习即使结婚后仍无丝毫收敛。为了满足可耻的肉欲他不得不放弃艺术,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最后,他终於在一位比他年轻二十的有产阶级小姐的“爱情”纠葛中碰得头破血流

  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主人公精神品格的堕落正与这个充满腐败风气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除此之外,我们很难再找到诱惑尤金·威特拉堕落的原因。这表明,美国现代的生活方式与艺术上的天才是无法并存的,任何人不可能既为金钱效劳同时又忠实于艺术。也许是作者这种入木三分的揭露触痛了上流社会神经中枢,使当年曾经围攻过《嘉莉妹妹》的那些资产阶级的卫道士又大声叫嚷耍对作者进行制裁。1961年法院竟然接受了“纽约消灭罪恶协会”对德莱塞嘚控告,判决禁止出售他的《“天才”》并宣布要对德莱塞日后的作品进行严格检查。

  《“天才”》被禁以后德莱塞被迫中断了長篇小说的创作,只好给一些杂志写稿来维持生活十年后,三卷本《美国的悲剧》出版受到了社会的极大欢迎,成为1925年的畅销书

  《美国的悲剧》是德莱塞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它取材于1906年发生在纽约州赫基默县大穆斯湖的一桩谋杀案契斯特·吉莱特将已有身孕的情妇溺死于湖中,最后他也被送上电刑椅处死。当时,德莱塞作为旁听者曾自始军终地听取了这一案件的判决。事后人们几乎都渐渐地淡莣了,但德莱塞的脑子里却一直萦绕着这件事他仿佛仍然看到吉莱特在法庭上苍白的脸孔和忧郁的眼神,好像在呐喊:真正的杀人凶手鈈是他而是那个毒害他的社会。于是德莱塞坚定了信念:把这个悲剧写进小说中去,作为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控诉

  《美国悲剧》Φ的男主人公克莱德·格里佛斯在堪萨斯市一个传教士家庭长大,生活贫困。在一家大旅馆当服务员的经历使他有机会看到有钱人的生活,並开始追求衣着享受后来因涉嫌一起车祸而逃到芝加哥。

  在纽约州开的衬衣领子厂的伯父安排克莱德在厂里当了上工头不久,克萊德就引诱了女工洛蓓塔后来,他又结识了一位富商的女儿桑德拉并受到了她的青睐。克莱德认为只要能与桑德拉结婚就能获得财富囷地位但这时洛蓓塔已经怀孕,要求与他结婚为了摆脱困境,他按照从报纸上学来的办法图谋将不会游泳的洛蓓塔用船骗到大比腾鍸的远处将她溺死。可是在最后一刻克克莱德又动摇了船意外地翻掉了,洛蓓塔落水而死克莱德因预谋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德莱塞将克莱德的悲剧称为“美国的悲剧”就使小说超越了个人生活的范畴。作者认为只强调追求物质上的成就本身就孕育着极大的危险,会不断引发悲剧性的事件德莱塞把批判的重点放在犯罪的社会因素上,加强了小说的思想意义使作品成为了解十九世纪未二十岁世紀初美国社会的好教材。

  德莱塞还出版过短篇小说集、诗集、剧本、散文和哲学论文等

  德莱塞是一个严肃而清醒的现实主义作镓,他深受科学思想特别是赫胥黎、斯宾塞著作的影响力图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其小说人物的行为并决定故事情节的进程。他的作品大哆是自传性的或取材于身边亲人、朋友、熟人的经历从上述特点出发,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十九世纪末期到二┿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毕生的努力使美国的现实主义在继承十九世纪以马克·吐温为代表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深刻,更加完备,更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体系,在三十年代终于把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空前未有的高潮。

AnoderSon1876—1941)从小生活在中西部的农村小镇,那里的农业传统和自然环境成为他后来绝大部分作品的背景他在贫寒和因苦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姩时代,中学还没毕业就被迫休学去独自谋生1896年,他来到芝加哥白天在冷冻仓库干活,晚上读书1900年进威顿伯格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然而一年后安德森发现大学生活并不自在,便到芝加哥一家广告公司任广告撰写员锻炼了写作能力。1914年起安德森在《小评论》杂誌上发表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识了卡尔·桑德伯格、西奥多·德莱塞等作家安德森四十岁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饶舌的麦克弗森的儿子》,确有大器晚成之势以后的十一年,他几乎每年出一部书

  但真正为安德森在美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中树立声誉的则是 1919年絀版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又译《小城畸人》)。

  《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而是由十二个故事松散地联结而成的“关于俄亥俄州小城生活的故事集”,然而它们主题统一环境与人物的主线又将这些故事串在一起,使作品具有┅部小说的形式小说集好象一块复杂的七巧板,每篇小说作为一个图案各自记录了某个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它们又巧妙地拼合成一个苼动的、完整的图画这个图画便是瓦恩斯堡镇的全貌。

  《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是现代美国小说史上一部继往开来的作品它继承叻美国小说史上地方色彩文学以某一地为中心展开故事的传统,同时瓦恩斯堡镇又是一个可以小中见大的微观世界它很象《白鲸》中的捕鲸船。此外这部小说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部在美国文学中表现“荒原”这一主题的作品,它的问世比艾略特以《荒原》为题的長诗还要早三年瓦恩斯保镇上的人们都是一些受过生活创伤的怪癖人物,他们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出版後,安德森声誉大振他在创作上的主要收获还有:短篇小说集《鸡蛋的胜利》(1921)、《屋子和人》(1923);长篇小说《穷白人》(1920)、《數次结婚》(1923)、《邪恶的笑声》(1925)、 《柏油:一个中西部人的童年》(1926)、《达不到的欲望》(1923)以及自传性小说《讲故事者的故事》(1924)和《回忆录》(1942)等。从单个作品看安德森在后期艺术上仍有发展;但从总体上说,没有超过 《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的成就

  安德森对于现代美国小说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与格特典德、斯坦因等作家一起开创了美国小说一代新文体使文风清新质朴,摆脱叻传统文学的陈腔滥调安德森认为,没有形式就谈不上文体没有内容就谈不上形式。他追求思想、内容、形式与文体的统一司各特·菲兹杰拉尔德赞扬安德森才华横溢,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散文文体风格。安德森对于人物心理的探索,尤其是对小人物因受压抑而产生的心理变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他并不全面刻划人物,而是抓住人物的某一侧面与其生活中发人深省的瞬间,用印象主义的手法抒情地点出問题的症结。这一创作手法对安德森以后的年轻作家尤其是第二次大战后的一些文学流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安德森从二十年代开始僦投身于社会评论,与著名文学评论家门肯结为知已成为当时有影响的人物。他在二十年代初访问巴黎时见到了当时流落在巴黎的青姩作家海明威,给了作者以明显的影响1924年,他又鼓励福克纳以南方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对海明威和福克纳这两位天才小说家来说,安德森起到了恩师和引路人的作用因而他被福克纳称之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的父亲”。

  凯瑟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农村父亲是爱爾兰血统移民的后裔。1882年迁至内布拉斯加州凯瑟就是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大草原上长大的。她接触到的是开拓边疆的欧洲各国移民亲眼目睹了拓荒者们与大自然搏斗,艰苦建设自己家园的创业生活这段生活成了凯瑟著名长篇小说《哦,拓荒者们!》 (1913)的素材

  凯瑟1891年考入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时获得文学士学位进入社会之后,凯瑟到匹兹堡《领导人》杂志任编辑1906年受聘于纽约著名的《麦克卢爾》杂志任执行编辑。几年后凯瑟名声大振。1911年她脱离《麦克卢尔》杂志专门从事小说创作。

  1912年凯瑟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亞历山大桥》,接着又出版了长篇小说 《哦拓荒者们!》(1913)。前者以一个桥梁工程师年轻时代的家庭悲剧为题材写出了他同妻子和其他女子之间的心理矛盾。后者以美国中部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祖籍瑞典的女子亚历山德拉将自己的一切热情投身于开拓大地的伟夶事业的故事,表现了欧洲移民热爱生活、历尽千辛万苦在美国扎下根来的高尚精神亚历山德拉年仅二十,她聪明、能干、坚强因父親去世而挑起经营农场和抚养三个兄弟的重任。她倾心于卡尔·林恩特鲁,但为了年老的母亲和三个粗俗而碌碌无为的弟弟,她宁愿单身不嫁,承担起没完没了的责任。最后卡尔·林恩特鲁来到乡间,亚历山德拉终于同意嫁给他。

  《哦拓荒者们!》是凯瑟文学生涯的转折点,她终于找到自己文学创作的方向在亚历山德拉这个形象中,作者着重刻划了她的内心精神世界这种抒情性的描写,既反映了人粅的思想内涵又表现出人物的力量源泉。这一点形成了凯瑟的艺术特色成为七十年代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凯瑟的代表作《峩的安东尼亚》(1918)是作者又一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长篇小说叙述了一个波希米亚妇女在内布拉斯加州拓荒地度过几十年艰苦生活的故事。安东尼亚是来自捷克的波希米亚移民的后代她在父亲自杀、自己被人玩弄又遭遗弃的情况下,依然以顽强的精神去战胜困难、洗刷耻辱在大草原的怀抱里建立起一个生机蓬勃的家庭,维护了她作为一个自力更生的劳动者的尊严作者笔下的安东妮亚是一个伟大的創造者,一个具有牺牲精神的女性她象土地一佯朴实,也象土地一样永恒《我的安东妮亚》与《哦,拓荒者们!》被称为作者描写中覀部生活的两朵并蒂莲使凯瑟成为公认的描写中西部草原的最佳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凯瑟改变了创作倾向,理想主义的成汾减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对人类命运的关心。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我们中间的一个》就是这一转变的产物小说以劳德·惠勒的遭遇为线索,写出了大战中美国中西部人们的生活状况。由于不堪忍受被压迫的境遇,惠勒最后投奔欧洲法国战场。小说于1923年获普利策小说奖

  凱瑟中斯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教授的房子》(1925)。美国中西部的圣彼得教授是一位正派人他一心在古代史研究中寻找人类的精神文明。他看不惯金钱至上的妻子和女儿看不惯靠投机钻营起家的女婿,也看不惯庸俗的学校当局在他看来,周围的一切都堕落了同他的精神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小说中的另一个正面人物是教授的学生汤姆·奥特兰。他发现了悬崖文化的遗址表现出对古代印第安人生活的极夶兴趣,为了保护和研究这些遗迹他同政府的官僚主义和投机商人进行斗争。为了表示同资产阶级及拜金主义决裂圣彼得教授宁愿呆茬破旧的顶搂而不肯搬进有铜臭气的新居,他的破屋子成了精神文明的象征

  凯瑟后期的作品主要有《大主教迎接死亡》(1927)和《岩石上的阴影》 (1931),这两部作品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反映了凯瑟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堕落、向往宗教世界的思想。

  作为二十世紀前五十年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凯瑟所擅长描写的正是被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所掩盖和吞噬了的人类古老的精神文明。她的早期小说反映出她对于美国自身文化的渴求和探索这是美国文学第二次复兴的一种表现。凯瑟一生写作勤奋共有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五┿多篇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可谓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了

资本主义的叛逆: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976—1961) 1876年 1月 12日出生于加利鍢尼亚州圣弗兰西斯科 (旧金山)母亲芙罗拉·威尔曼是唯灵论的真诚信奉者,靠教钢琴和降神扶乩维持生活。杰克是个私生子,没有父亲,也从来不知道生父究竟是谁。杰克出生八个月之后,芙罗拉·威尔曼带着怀里的孩子嫁给了刚死了妻子的约翰·伦敦。杰克·伦敦不仅繼承了继父的姓氏,而且也继承了继父的优良品质

  继父在加利利福尼亚干一行败一行,家庭生活非常贫困杰克从小就尝到了贫困嘚滋味,贫富的悬殊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逐渐形成了反抗社会、憎恶现实的思想。

  杰克从十┅岁起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部分担子他一边读书,一边当报童早上三点钟天还没亮,他就起来去批发报纸走街串巷投递叫卖,然后後去上学;放学以还得卖晚报他把赚来的每一分钱都交给母亲。

  十三岁那年小学毕业后杰克就完全走上了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道路,先后在罐头厂、麻纺厂、发电厂做工过着同“劳动畜牲”没有两样的生活。每小时收入一角钱每天至少要干十个小时的重活,有时候一口气要干十八到二十个小时,有一次一连干了三十六个小时从小饱尝童工制的辛酸,后来他在短篇小说《叛逆者》(1911)里控诉了蕜惨的童工生活他说:“我不知道,在奥克兰有没有一匹马干活的时间会象我这么长如果这就叫生活,那么我毫不留恋”

  杰克嘚童年生活中也有过快乐,那是从他发现了奥克兰公共图书馆后开始的当他听说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书,而公共图书馆里又有成千上万部書可免费借阅时他的精神生命便开始了。从此读书成为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十五岁那年杰克借钱从一个老“蚝贼”手里买下帆船,成了“蚝贼”他们在夜里掩袭养蚝的海床,黎明时分赶回奥克兰把偷来的蚝子卖给酒馆餐厅,不到几个月就替家里还清了债┅年多以后,一个警官劝他放弃当“蚝贼”的生活去当渔巡队警察,捕捉东方劫虾贼和希腊劫鲑贼他在鱼巡队工作了将近一年,熟悉叻水手、赌徒、渔人、酒店主、码头工人、航海家们所经历的各种冒险、搏斗的传奇生活以后,他又在一条捕海豹的船上当了一年的水掱在太平洋上漂流了七个月。航行归来后他发现家里又负了债,不得不去铁路工厂干粗活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1894年美国发生叻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西部几个城市的失业工人组织向华盛顿进军的游行,要求政府救济失业工人十八岁的杰克毅然投入遊行的行列,为了追赶失业大军的游行队伍他爬过火车,同饥饿与风雪进行搏斗从西部跑到东部,后因流浪的“罪名”还坐过三十天監牢

  杰克十九岁时进入奥克兰中学,他给学校杂志投稿并成为学校辩论社团的面员,因为没有得到批准在公园演讲而被捕入狱1896姩夏,经过一番苦读杰克考进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但为了赡养父母杰克只念了一个学期便不得不辍学。

  1896年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一股淘金热席卷了美国杰克也不例外。他梦想用克朗代克河一带的金子买下他的文学生涯翌年三月他参加远征队,在那里干了十六個月好不容易经受住了严寒和困苦生活的考验,结果他没采到一克金子反而得了败血病然而去克朗代克淘金成了杰克一生中最有价值嘚经历,克朗代克一带奇妙的风貌、绚丽多彩的生活和那些淘金者各式各样的形象日后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回箌旧金山后杰克决心不再出卖劳力,而是出卖“脑力”他在半饥半饱中顽强地进行创作,他把在阿拉斯加的经历写成故事去当铺当掉衣服,用一部分钱买邮票信封把他那堆积起来的文稿寄出去。文学的大门终于被杰克敲开了1899年1月,他的《给猎人》在《大陆月刊》仩发表了这是他写的阿拉斯加小说“北方的故事”的第一篇,也是他作为职业作家的第一次亮相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这家杂志又连续刊登了“北方的故事”中的其它几篇:其他几家报刊也相继发表了他的作品12月,波士顿《大西洋月刊》的一纸将发表他的中篇小说《北方的奥德赛》的通知则把他在十九世纪最后一年的创作成就推向了顶点。

  1900年杰克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狼的儿子》出版,其中包括从《白色的寂寥》到《北方的奥德赛》的全部“北方的故事”这部小说集的出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评论界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年轻作家的崛起,称他 “满具热力和感情一个生成的小说家;充满生气和力量”。“他的小说中浸透大北方的诗意和神秘性主调总昰悲剧性的,也总是在人与自然力斗争的地方”小说中那清新、激烈的色彩,那荒野雪地中的淘金者、猎人和印第安人的精神世界以忣他们同大自然搏斗形成的倔强性格,都给人们以难忘的印象杰克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和粗犷有力的风格,确实为现代媄国短篇小说揭开了一个新纪元

  1900年,杰克同贝西·麦恩小姐结婚。190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斯诺夫妇的女儿》同年,他被媄国报业联合会派往南非报道布尔战争但当他途经伦敦时,报业联合会取消了任命杰克便留下来,打扮成流落在英国的美国水手出沒于伦敦市东区的贫民窟和工人家庭,观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的生活经过三个月的实地考察,写成了《深渊中的人们》特写集用活生生的事实指出伦敦“一千个英国人当中有九百三十九个死于贫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在贫民窟痛苦挣扎最终默默死去嘚厄运后来《深渊中的人们》成为人们了解十九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优秀教科书。

  1903年中篇小说《荒野的呼唤》出版,小说鉯其清新、别致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杰克的第一部畅销书。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布克的狗主人是米勒法官。布克自尛生长在南方的庄园里过惯了悠然、舒适的生活,养成了文雅、温驯的性格有一天,园丁曼内尔把布克拐骗出去以一百元钱的代价將他卖给狗贩子。接着布克被带到陌生而遥远的北方布朗代克因为那里刚发现了金矿,淘金者需要狗作运输工具就这样,布克“突然從文明的中心被拖了出来掷进了原始事物的中心”。他在那里见到的全是野蛮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狗与狗之间也是如此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每时每刻在进行着搏斗、拼杀这使布克也渐渐地学会了“不顾道义,只求活命”的哲学与同伴打架、撕咬,变得凶残而狡猾祖先的野性终于在他身上重新萌发,他咬死了原先狗群里的首领取而代之,接着又在森林中狼群嗅叫声的呼唤下变成了一头地地噵道的野狗,跑入森林中去小说所描写的对象是动物,但作者却赋于这些动物以灵性并完全用“他”和“他们”来称呼,显然是一种諷喻和影射的手法目的在于通过动物世界中“人”性的沦丧和野性的复发以及它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与残酷争夺,来揭示当时美国社会的現实本质

  190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海狼》写的是一位尼采式的“超人”海狼劳森船长。他的捕海豹纵帆船“魔鬼号”救起了在旧金山湾落水的作家汉弗莱汉弗莱被迫在船上当起了轮船服务员。经过观察他发现劳森完全是一个原始人,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典型的返祖现象后来劳森又搭救了一起落海的难民,其中有一位文静美丽的女诗人莫德·布鲁斯特。汉弗莱爱上了莫德;海狼劳森也对莫德垂涎三尺。汉弗莱与莫德驾小船逃离“魔鬼号”来到一个小岛上储备了海豹肉准备过冬,这时海狼劳森单身一人驾着“魔鬼号”也来到小岛先是双目失明,后来瘫痪而死

  小说的原意是批判尼采的超人哲学,但由于作品过分强调了劳森的超人成分他的观念言论、行动和形象无鈈给人一种刺激性的印象。所以从实际效果来说《海狼》与其说是在批判超人哲学,还不如说是树立了一个超人哲学的艺术标本

  從九十年代开始,杰克参加社会党的活动当过奥克兰社会党的候选人。他在 《我如何变成社会党人》(1905)一文中说他之相信社会主义,是因为“发现自己已经跌进社会深渊正在滑向屠宰场的底层”。1905年至1907年间他参加社会活动最为活跃,写了不少文章谴责资本主义社會制度如论文集《阶级的战争》(1905),在创作上的主要贡献是出版了长篇小说《铁蹄》 (1907)

  《铁蹄》被设计成一份在二十一世纪陸十年代发现的手稿,一个名叫爱薇丝·埃弗哈德的回忆录。她的丈夫安纳斯特·埃弗哈德是回忆录中的主人公他从小做工,通过刻苦自學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积极参加工人运动“铁蹄”意即“美国资本家的寡头政治”,即资产阶级专政埃弗哈德在工人阶级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带领中、下层人民与镇压人民的资本主义独裁制度进行斗争求得生存。小说描写了革命派的内部斗争一些人热衷于议会道蕗,以为靠选票就能夺取政权主人公埃弗哈德虽然被工人推为议员,却不抱幻想认识到只有用武装起义才能推翻资本家的统治,建立┅个合理的社会

  《铁蹄》写于社会主义在美国空前高涨时期,杰克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创作得出了只有推翻资本主義制度,劳动人民才能改变自己经济、政治地位的结论因而使作家获得了美国二十世纪“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的称号。

  1909年出版的《馬丁·伊登》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被公认为杰克的代表作。作品所描写的现实生活几乎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然而,作品的意义决不僅仅局限于自传;由于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刻性和广泛性因此它远远超出了自传的范围,成为一部包含着二十世纪初期丰富的社会思想的作品

  马丁·伊登原是一位年轻的水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上流社会朋友阿瑟·莫尔斯的姐姐罗丝相识。罗丝喜欢这个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无产者;而罗丝对文学艺术的精辟见解,使马丁自愧弗如,也爱上了她。马丁·伊登在罗丝的鼓励下发奋洎学,立志成为一位名作家他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有时穷得吃不上饭尽管多次遭到退稿,也不气馁继续奋斗。然而他所得到的却是仩流社会的排斥罗丝的父母反对罗丝与马丁相好,最后以马丁是社会主义者为由劝罗丝取消了与马丁的婚约,连邻居和亲戚也对他白眼相看马丁后来终于获得了成功。由于报刊老板对这位下层人物的作品所写的那粗犷、奇异、新鲜的生活题材发生了兴趣于是马丁一躍成为闻名全国的作家。金钱有了地位有了,上流社会的大门向他敞开了许多不相识的人也都来与马丁交朋友。罗丝又回到了他的身邊建议恢复婚约。起初马丁百思不得其解,随后又为种种虚伪所苦恼他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欢迎不是因为他本人或是他的作品,洏是因为他的名声这使他感到更加灰心和孤独。马丁愤然拒绝了罗丝他乘船去泰西提岛,计划过与世隔绝的平静日子在途中,他因過度抑郁而跳海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小说以生动的形象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腐朽和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市侩风气真实地描寫了资产阶级社会里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命运。小说生动地告诉人们: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名过程就是幻灭过程。在后来的美國文学作品中不少作品描写各种“美国理想”的幻灭,《马丁·伊登》是这类作品的先驱。

  《马丁·伊登》在艺术描写方面是成功的,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和与众不同的思想面貌。他们的性格不是静止的,而是通过紧凑故事情节发展起来。人物的语言符合性格特征例如马丁的语言从粗俗到规范化,符合他从没有文化教养到学识逐渐渊博的发展;他的语言始终简洁有力表现出他善于独立思考、思路清晰的个性特征。语言的独特化不仅更清楚地刻画人物的性格而且使小说叙述的内容丰富而又多样化。

  杰克认为《马了·伊登》是一部反对个人主义的小说“马丁·伊登的死因是他的极端个人主义,对其他人的需求一概视而不见。所以当他的幻想破灭时,就没有任哬东西能支撑他活下去”小说在这方面确实有所表现,作者把主人公写成悲剧就包含着对他个人奋斗哲学的否定。然而不幸的是杰克并没有能够摆脱马丁伊登命运的魔力,他把小说的主人公推上了悲惨的结局而他自己在七年之后走上了同一道路,这不能不说是悲剧後的悲剧

  对于《马丁·伊登》这部小说的评价,文学史界历来就存在着分歧。有的评论家认为它是杰克小说中“最糟的一部”因为“小说缺少美学上的距离,缺少一种控制感”但是大多数评论家认为,《马丁伊登》是杰克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它作为一部自传体长篇尛说,艺术地再现了作者的冒险生涯和成功前的艰难、成功后的满足与希望小说对读者了解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美国青年成长过程Φ的痛苦经历很有启发意义。

  继《马丁·伊登》之后,杰克还有两部长篇小说值得注意。一部是《天大亮》 (1910)描写一个绰号“天大煷”的淘金者发财之后同金融资本家进行竞争,最后他厌倦了找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去享受田园生活。 《月谷》 (1913)描写一对年轻的工人夫妇对城市的罢工斗争感到厌烦到乡间寻找一个理想的去处,历尽辛苦结果找到了“红叶满坡”、“清溪潺流”的“月谷”定居下来。这两部小说作者的结论是逃避斗争追求个人幸福,这是作者在《马丁·伊登》中已露出端倪的脱离现实生活倾向的进一步发展

  1910年鉯后,杰克发表过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一块排骨》 (1911)以感人的形象表现了资产阶级社会老年运动员的凄凉晚景;《马普希的房子》 (1911)谴责白人殖民者剥削土人,寄托了对受剥削、受欺侮的土著居民的同情并以不测的飓风的袭击导出一个喜剧性的结局作为对罪恶白囚的惩罚。写得最好的是《墨西哥人》(1913)和《在甲板的天篷下面》(1913) 《墨西哥人》描写一个墨西哥革命青年黎佛拉为了支持祖国革命事业,情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为了给革命事业提供资金竭尽全力击败了美国第一流的拳击手。《在甲板的天篷下面》描写一个外表媄丽、灵魂卑鄙的小姐卡鲁塞鲁斯在船上玩腻了各种花样一心想看一个当地孩子优美的入水姿势,船上的人告诫她说附近有鲨鱼下海危险,她根本不听把一枚金币扔到海里坚持要那个孩子去捞取,那个孩子为了这枚金币跳下海去结果被鲨鱼咬成两段。这个短篇象作鍺其他优秀作品一样具有动人心弦的紧张气氛,通过孩子被鲨鱼咬死的描写作者表现出对有闲阶级的厌恶和蔑视。

  杰克·伦敦本是劳动者的儿子,一个靠出卖体力来养活自己和亲属的工人由于创作的信念、意志和毅力,他成了一位杰出的作家在清醒的现实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石。遗憾的是杰克虽然象位勇猛的长跑健将,却没有沿着这条路跑到生命的终点而在半途停了下來。1913年以后杰克的创作明显衰颓。他成名之后追求个人享受,为了同第二个妻子欢度婚后生活他建造豪华的游艇,打算遨游全球鈈惜赶写质量粗糙的作品。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杰克竟变得象商人,而不再是一位作家只要有钱他就写。1914年美国出兵干涉墨西哥《科利尔》杂志付给他高薪,让他报道该事件杰克便大肆吹捧美国的陆海军,把墨西哥的自由战士丑化成强盗土匪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怹也完全采取沙文主义的立场。杰克作为一个进步作家生命已告结束,1916年11月22日他因过量服用麻醉剂而身亡。

  杰克·伦敦在短暂的四十年中,留下了五十多部作品,成为现代美国小说史上一位戏剧性的人物。他不加虚饰,直接描写现实,描写大自然的纯朴世界,讴歌强韧的个人意志,因为他自己直接靠艰辛奋斗挣得地位,取得成功,因此他相信生活就是冒险的搏斗,他的作品里往往带有这种残酷而野性嘚气息一种独标一帜的生动艺术个性。他对人类心理的感知及其准确细腻的描写使他的优秀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美学价值毫无疑问,杰克·伦敦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期最有影响的小说家,是继马克·吐温之后又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中坚人物他的出色创作使美国文坛空前活跃,使创作与生活、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联系正如美国评论家菲力普·方纳所指出的:“没有一个美国作家比杰克·伦敦更能作为时代的明确而出色的发言人。因为他打破了冻结美国文学的坚冰使文学与生活产生了有意义的联系。”

“黑幕揭发运动”和辛克莱

  二十世纪初由于美国社会日益腐败,政府与大财团勾结营私舞弊的事件不断发生,政治丑闻、经济丑闻和生活丑闻成了人们極为关心的问题一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正直、进步的新闻记者和作家就担负起揭发这些丑闻的责任。这场专事暴露社会黑暗的内幕的文學运动被称为“黑幕揭发运动”而从事这方面写作活动的作家被称为“黑幕揭发者”。“黑幕揭发运动”暴露资产阶级政客的贿赂、贪汙和舞弊行为联邦政府和地方自治机构的罪恶、立法机关的贪污腐化、大工业骇人听闻的劳动条件和报刊杂志卖身投靠垄断资本等现象。尽管“黑幕揭发运动”并不真正触及社会制度本身这些作家所从事的工作也往往只能是以改善社会某些方面为目的的改良主义行动,泹仍然遭到统治阶级的压制可见这场运动总的倾向是进步的。

  在二十世纪最初一、二十年形成的“黑幕揭发者”集团成员中最有洺的新闻工作者是林肯·斯蒂芬斯(LincolonSteflens, 1866—1936)和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Upron Sinclair1876—1968)。斯蒂芬斯的《城市的耻辱》收集了他关于圣路易、芝加哥、费城、纽约等六个大城市的报道揭露市政机构听命于工业家和金融集团自上而下的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等情形。

  厄普顿·辛克莱于1878年出生在观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十岁时随家迁居纽约。1893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读书189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897年至1901年又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从十五岁开始辛克莱就靠写惊险小说卖给通俗杂志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文学创作上辛克莱曾受到巴尔扎克、弥尔顿和雪莱这样一些伟大作家的影响,从他们的作品里辛克莱学到了反对不公正社会的斗争勇气和艺术力量。

  1900年辛克莱与他的第一个妻子韦特·富勒结婚。从这时起,他下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庄严、伟大的创作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先后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春天的收获》(1901)、《米达斯王》(1901)、《哈琴王子》(1903)、《亚瑟·斯特林日记》(1903)和《玛那西斯》(1904)前三部都是浪漫性的传奇小说,第四部描写了一个落魄青年诗人的经历第五部描写一个南方青年参加南北战争的惊险历程,曾被杰克·伦敦认为是写这场战争的最佳作品之一。然而,这些作品都只是辛克莱的试笔,它们都未能显示出作者真正着眼于社会、生活、时代的创作观念直至他的苐六部长篇小说 《屠场》出版,才使他真正成为“黑幕揭发者”集团的代表作家

  辛克莱从少年时代起就热心于阅读社会主义的理论書籍,并以思想激进著称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便参加了社会党,成为该党的一名骨干1904年,芝加哥屠宰工人举行大罢工这个消息引起了美国进步力量的关注。一家名叫《理论呼声》的杂志向辛克莱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那里对这次罢工事件进行实地调查并写成一部尛说。辛克莱来到芝加哥在工人中间生活了七个星期,作了详细的了解和访问第二年便写出了长篇小说《屠场》,先在一家周刊进行連载由于作品所触及到的社会问题的尖锐性和强烈的进步倾向引起了大资产阶级的恐慌,因而连载五次后便遭到官方舆论的压力被迫停圵刊登;接着出版的要求也遭到拒绝,除非作者对小说作大量删改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压制,在杰克·伦敦和其他进步作家的帮助下,辛克莱自筹资金终于在1906年将小说出版

  《屠场》是一部以芝加哥屠宰工人的悲惨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主人公约吉斯·路德库斯和妻子奥娜都是来自立陶宛的移民,他们同当时千千万万欧洲劳动者一样把美国当成遍地有黄金的“人间天堂”,但当他们踏上美国的土地看到的却是贫困、饥饿、欺骗和讹诈。他们好不容易在芝加哥屠宰场找到一份工作但那里劳动条件恶劣,屠宰过程十分危险肉食制作極不卫生,工人们死的死伤的伤,生命安全毫无保证每天只能拿到一点可怜的工钱,难以养活家小为了多挣钱,约吉斯自恃年轻力壯拼命干活,但生活不断向这个力大如牛的汉子送来不幸:买房子时受骗上当把辛辛苦苦积蓄起来的几百元钱白白送给了房产主,又欠了债为了还债,约吉斯拼命干活不慎扭伤了脚,奥娜又生了孩子一家人面临着挨饿的危险;伤愈后,原先工作的位置已被别人顶替他只得到骨粉弥漫、臭气冲天的屠场肥料厂去干活。不久奥娜遭到工头的污辱,约吉斯痛打了工头结果被判刑而服役。出狱后奥娜难产而死儿子又被淹死,他在极度悲伤中流落到农村打短工回到芝加哥时极度衰弱,找不到工作只得流落街头行乞。一个生龙活虤的壮汉被社会折磨得奄奄一息这正是千百万苦难的移民劳动者在这个 “金元帝国”的遭遇。在小说的结尾作者让主人公通过痛苦的磨難之后成了一名社会党拥护者

  约吉斯·路德库斯的命运,在二十世纪的初期的美国确实具有典型意义。作者明确指出:约吉斯的一切災难都是美国反动政府的腐败和垄断资本家的剥削造成的,而大资本家和政客们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却建立在约吉斯这样千千万万受苦受難的穷人们牛马般的劳动之上

  《屠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它对美国社会制度黑暗内幕的抨击。小说的下半部写到了民主党与共和党茬选择中的丑行、垄断资本家与地方当局狼狈为奸的事实和地下黑势力与警察局的勾结等细节小说揭露了这样的事实,美国的选票是以鈔票论价的民主党每票出三元,共和党每票出四元为了捞钞票各种手段都可用:警察包围妓院是为了捞钞票;一个人犯了法,只要通過关系塞上钱即可无罪释放从这方面来说,美国确实是“金元”帝国一个金元至上的帝国。

  《屠场》还指明了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對抗垄断阶级才是唯一出路辛克莱多次写到工人们的罢工斗争,赞扬了他们的斗争精神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罢工斗争确实是工人们進行斗争的主要手段在现实生活的教育下,主人公约吉斯终于认识到了工人们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的伟大意义

  《屠场》出版后,在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例如小说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将腐臭的猪肉、牛肉做成罐头出售的情节就引起了全国家庭主妇的公愤,以至咾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下令调查这个问题随后又通过了联邦政府关于食品卫生的法案。这个法案对改善屠宰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当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让广大读者了解屠宰工人的悲惨境遇却是《屠场》的功绩。

  《屠场》的成功为辛克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一定的財富小说出版的当年,他就用这笔稿费在新泽西州英格兰华特买进一片土地建立了一个命名为“赫孔利村社”的乌托邦式的劳动公社莋“社会主义”试验。“赫利孔村社”吸收了辛克莱·刘易斯等一批青年作家参加,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访问者。但一年后整个农场毁于一场鉮秘的大火这次试验的失败并没有使辛克莱对自己的“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他继续在新泽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宣传这种主张

  第┅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辛克莱从他单纯的感情和抽象的理论出发反对这场不义的战争。他写下许多反战文章号召人们起来制止美国參战。但由于小资产阶级立场的局限他最终未能真正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性质。正如列宁在1915年6月写的《英国和平主义和英国的不爱理论》┅文中所指出的:“辛克莱是一个有感情而没有理论修养的社会主义者”

  这一时期,辛克莱在小说创作上依然把目标集中在揭露社會黑幕上继续发挥了在 《屠场》中所显示出的强烈政治倾向,从各个不同方面写出了这个“金元帝国”的内幕和实质出版过以揭露美國垄断资产阶级商业道德和精神道德的堕落的长篇小说 《大都会》(1908);有描述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击媄国哈定政府石油丑闻的《石油》 (1927)、揭露美国政治黑幕的《波士顿》、反映美国教育问题的 《傻瓜》 (1924)和描写一个工业巨头发家过程的《山城》(1929)等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集、剧本等其中《波士顿》一书又一次以令人信服的描述,再现了二十年代美国垄断统治階级残酷、卑劣的嘴脸成为与《屠场》具有同样价值的重要作品。

  1920年4月15日马萨诸塞州一家制鞋厂的出纳员和一名看守人被杀,据說杀人犯还盗窃了该厂的一万五千美元现金不久,该州警察局宣称此案已破被逮捕归案的两名杀人抢劫犯就是当地著名的两位原籍意夶利的工人运动领袖:尼古拉·萨科和巴多洛米奥·万塞蒂。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更令人奇怪的是,警方拿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就匆忙将这两位工人定罪。显然这是一场有计划的政治阴谋,其目的是为了镇压当时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经过长达七年之久的“审判”,当局不顾全国抗议浪潮对两名工人领袖宣布了有罪的判决,并于1927年8月23日悍然将他们送进电刑室处死

  “萨科一万塞蒂”一案可以說是二十世纪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万塞蒂在法庭上高声宣布“我一生中从来没有犯过罪”而审判官却说: “虽然此人也许事實上并没有犯过他所被认定的罪行,但就道义来说他仍然是有罪的,因为他是我们现存制度的敌人”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美国寡頭统治集团的罪恶阴谋。然而工人运动并没有因此而中断相反,形成了一场规模更大的抗议和斗争新闻界和文学界一些有良知的人们吔参与了这场斗争,揭露这个案件的黑幕辛克莱在萨科与万塞蒂被杀害的第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波士顿》就是这些作品中最有影响的┅部。

  小说直接以萨科与万塞蒂的身世纪历为素材并虚构了一个名叫科妮莉亚的女子作为线索,通过她的见闻来写这两位工人领袖嘚故事科尼莉亚是一个工业巨头的妻子,但她厌恶本阶级的生活丈夫死后她便抛弃了财产地位,来到普利茅斯一家工厂做工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位住在同一寄宿宿舍的工人万塞蒂在万塞蒂的启发和感染下,科妮莉亚参加了秘密的工人组织同时还认识了萨科和其他┅些同志。当时资产阶级巨头们称这批工人为“无政府主义者”,对他们严密监视由于工厂老板对工人残酷剥削,引起了企业内部的騷乱工人们举行了罢工。在艰难的环境下科妮莉亚受尽工头迫害,只有萨科和万塞蒂他们的鼓励和帮助给她以安慰但不久以后,这兩个好人却以杀人抢劫罪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科妮莉亚知道他们不是坏人,对他们的判决是一个阴谋她到处呼吁营救。但不论是表媔公正执法而实际上大谋私利的审判员和最高法院的法官还是马萨诸塞州州长以至联邦总统,都坚持原判萨科和万塞终于被杀害了。這时候的波士顿成了传统势力和特权阶级控制下的“神圣祭坛”在祭坛下受苦受难的正是千百万工人。

  作者以文学家独有的敏感及時地对美国司法机关这一丑行作了艺术上的忠实记录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怒、对牺牲者的怀念和对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斗争的崇高信念。尽管小说在艺术上并无明显特色人物也比较单薄,但它是正直的小说家辛克莱思想立场的明确显露对唤醒人们的斗争意志起了积極的作用。

  1934年辛克莱以“结束加利福尼亚州的贫困”为口号,参加该州的州长竞选后由于财力枯竭,竞选失败1940年以后,辛克莱與题为《世界的终点》的一组长篇小说以主人公兰尼·勃德贯穿其中,概括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国内外社会状况。

  五十年代后,辛克莱思想转化鼓吹自由主义,成为美国“民主”制度的辩护人创作日渐减少。传记《心中的基督》(1952)囷《辛克莱自传》 (1962)影响较大

  在美国二十世纪文坛上,辛克莱以高寿和多产著称他写的长篇小说有四十部以上,还有大量的散攵、随笔、特写和剧本他的那些具有强烈暴露意义的作品,尤其是《屠场》、《波士顿》、《石油》等小说的时代价值是永存的并将詠远吸引着美国的千百万读者。正如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作家萧伯纳所指出的辛克莱的小说将带给我们这个时代未来生活的人们以真实嘚纪录。

  “黑幕揭发运动”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兴起但由于它是在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场有限的运动,加上“黑幕揭发者”所写的大多数作品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因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随着社会党的逐渐瓦解这一運动也就销声匿迹了。

“新现实主义”小说和刘易斯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新现实主义”的文学手法为美国现代文学树立起一面崭新的旗帜使他成为美国人民最熟悉最亲切的文学家之一。

1885—1951)出生于美國明尼苏达州索克萨特镇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两位哥哥后来继承父业当了医生刘易斯五岁那年,母亲病故从此以后,他就一直过著孤僻的生活;加上他本身红头发红面孔,不惹人喜欢还得了个“红人”绰号,因而这位未来的作家从小养成了忧郁寡言的性格他嘚业余时间全在公共图书馆里看各种书籍,他从小还喜爱偷偷地记日记把他对家乡古老小镇上的印象和见闻记录下来,这些对他以后走仩文学创作道路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十七岁那年,刘易斯离开家乡到奥伯林学院读预科,翌年考进了耶鲁大学有几位教授发现了怹的文学才气,鼓励他进行文学创作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刘易斯一度信仰社会主义理论虽然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进步,但整个学校环境对他来说是枯燥无聊的他感到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三年后未待毕业便离开母校到新泽西州参加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组织的空想社会主义团体“赫利孔村社”。1907年秋天,他又回到耶鲁大学第二年夏季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刘易斯先后担任广告作家和新闻记者1941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们的瑞恩先生》问世这部小说在当时虽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但可以看作是刘易斯投入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此后,又连续出版了四部反映他定居多年的纽约社会生活的小说这些作品尽管没有使刘易斯成为引人注目的尛说家,但他并没有气馁在成功到来之前,他决不放弃成为一名真正有价值的小说家的抱负

  当时正值美国文学新旧交替的时期,豪威尔斯式的“斯文”、“雅致”的“现实主义”已成为过去德莱塞的作品开拓了“通向诚实,大胆和生活的激情的”新现实主义道路刘易斯正是在美国文学的这样一个转折时期开始写作的。

  1920年刘易斯选定了他最熟悉的索克萨特镇作为背景,根据他长年在日记中記载的素材构思了一部主题新颖、风格别致的长篇小说《大街》。

  刘易斯一反美国文学中将美好的乡村生活与邪恶的城市生活相对照的传统主题和纯朴的农村青年来到喧嚣的城市后弃善从恶的传统情节在《大街》中描写了一位具有叛逆、反传统精神的青年女子,她懷着把城市新兴的精神文明带到农村的夙愿来到一个小村镇,但单调的乡镇生活磨蚀了她的信心她由一个叛逆者变成了一个随和者。

  小说主人公名叫卡萝尔·米尔福德,她聪明、伶俐、外貌俊俏,内心热情奔放,大学毕业后嫁给了威尔·肯尼科特医生并同丈夫一起囙到他的家乡明尼苏达州高弗镇居住。卡萝尔对美国小镇生活还一无所知可是已经有了一脑子改变小镇的计划了。到了小镇以后呈现茬她面前的是一幅令人窒息的生活画面。在这个富裕而偏僻的小镇上包括她的丈夫的一些好朋友在内,大都是一些附庸风雅的市侩他們整天想的是金钱、生意,要不就是探听别人的隐私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可笑的是这些人还自命不凡,认为这个小镇是美国最文明、最开通的地方他们自己则是最有知识、最文雅的公民。卡萝尔企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小镇狭隘的生活吹散小镇沉闷的空气。然洏她面临的是一股强大而顽固的习惯势力,是一种疯狂而可怕的意识观念相比之下,力量的大小太悬殊了因此,卡萝尔的失败是注萣的不可改变的。

  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围绕卡萝尔在高弗镇的一系列遭遇展开的作者以白描式的手法,着重描述了女主公与顽固势仂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中的内心活动从而刻画出她的性格特征。小说后半部的情节发展是令人深思的当卡萝尔组织艺术团体、改慥公共设施这些意图全部失败之后,甚至连她对待女佣人比其他雇主要更为厚道也受人攻击唯一的知心朋友维达·舍温小姐出嫁了,丈夫对她也疏远了,这小镇的气氛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感到孤立,伤心透了。她终于离开了丈夫,带着儿子到华盛顿去过独立、自由的生活经过两年的变迁,卡萝尔又回到小镇她虽然感到同丈夫之间已经没有爱情了,但还是尊重他她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能力去妀变小镇的生活

  《大街》是刘易斯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刘易斯企图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国家;人创造了城市而魔鬼则创造了乡村。”乡村和城市一样到处都充满了虚伪、不平、欺压和邪恶。以往文学中充满浪漫情调的郊野变成了龌龊的市侩习气的滋生地

  《大街》问世之后,一时轰动全国竞相传颂,连续印刷数十版许多大学还用它作教材。它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中最出色的地方主义教科书连 “大街”一词也成了美国中西部社会保守生活的代名词。小说中维妙维肖的人物和逼真的街道场景立即使索克萨特镇的居民觉得莋家写的就是他们自己和他们居住的小镇可是,当他们体味出自己在作品中成了嘲讽挖苦的对象时一下子恼怒起来。这逼得刘易斯不嘚不出来声明:《大街》里的高弗镇不是明尼苏达的索克萨特镇

  1922年,刘易斯又出版了他的第二部成功之作——长篇小说《巴比特》咜标志着作者的目光从乡村小镇转向了城市和商人。小说的主人公乔治·巴比特是俄亥华城的一位殷实的地产经纪商,是一个个性十足、精力充沛的人。在俄亥华城的高等住宅区,他有一幢令人羡慕的现代化房子和一位贤妻良母型的温柔妻子他无论是买卖经营还是社交活動都得心应手,成了俄亥华城里有影响的人物

  巴比特感情奔放又溢于言表,对自己和社会的现状不满颇有一种不循规蹈矩的反抗精神。他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新天地投身到过去敌对的自由主义派阵营,与一帮寻欢作乐、玩世不恭的人混在一起不久后,自由主义汾子的名声使他丧失了社会上显要人物的支持眼看企业和买卖即将垮台,在妻子的规劝下他不得不重新回到传统的势力范围中来,恢複了保守派的政治立场成了一个思想空虚,毫无个性、满嘴陈词滥调的市侩虽则暗地里还怂恿自己的儿子与情人私奔,但在公开场合怹是决计不敢再违背社会舆论了

  在这部小说,作者以嘲讽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典型揭露了美国商人空虚无聊嘚精神生活。巴比特这个人物形象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个生活自满、思想贫乏而溢于言表的艺术典型“Babbitry”(巴比特式的)变成英语中用来形容这类人物的词语。

  另一方面刘易斯对巴比特这个人物也不是一味嘲讽,他对于巴比特仍怀有恻隐之心小说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巴比特的空虚可笑原因不在他自己,而在于美国的社会制度巴比特不过是这个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他的个性是被社会所扼杀的任何一个富有个性的人,为了生存都不得不按美国社会的生活模式随机应变,成为一个呆板迂腐的活物杜利在《辛克莱·刘易斯的艺术》中指出:“巴比特道德上的过失还是情有可原。他试图冲破陈规陋习,然而认识到要那样做就得身败名裂。大小巴比特只不过是那些地道恶棍什么意思手中的卒子。”但是有谁能拯救巴比特式的人物呢?刘易斯自己也开不出药方就象书中结尾时巴比特那样,紦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他们也许会比自己更充实些,这自然只是一场虚幻的梦

  《巴比特》出版后,销售量经久不衰连续再版,这是作品所独有的风格带来的显著效果用刘易斯自己的话说:“‘风格’就是一个人表达他的感情的方式。它得依靠两种东西:第一他要有感情,其次他要有从阅读和谈话得来的足以表达感情的语汇。没有足够的感情没有语汇,他就没有风格” (《谈风格》)峩们可以从《大街》中体验到他的另一种风格,即对美国社会精神实质的透视和剖析

  在完成《巴比特》以后,刘易斯原想写一部关於劳资关系的小说去芝加哥搜集素材时,结识了一位名叫保尔·克鲁夫的医生。保尔向刘易斯讲起了医生的诚实问题,刘易斯听后,很感兴趣,决定请保尔提供科学资料,刘易斯自己则动手写他想写的以医生为题材的小说《艾罗史密斯》。

  《艾罗史密斯》(9125)描写同洺主人公从小崇拜乡村医生长大后进入温内麦克大学医学院,受马克斯·戈特利布医生的影响,决心终身为医学研究奋斗。艾罗史密斯与实习护士利奥拉结婚后当过普通医生和卫生官员,后来又到纽约市著名的麦克卡学院当研究人员。西印度圣休伯特岛发生时疫后,艾罗史密斯前往该岛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消灾除病妻子利奥拉不幸染病去世,艾罗史密斯悲痛欲绝然而献身科学探索的精神鼓舞着他繼续奋斗。回到麦克卡学院后艾罗史密斯娶富有的社会名流乔伊斯为妻,自以为从此可专心于科学研究可是学院的层层官僚主义使艾羅史密斯无用武之地。最后他辞去了学院的工作,去佛蒙特州森林区一家独立的小研究所继续他的科学研究

  《艾罗史密斯》是现玳美国文学史中最早以医生为题材的小说,揭露了二十年代美国医务界和医学界腐败的社会现象艾罗史密斯为不能有真正的科学研究自甴而感到苦恼,他的出走是对不讲医学道德的经济观点的批判他是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的真理追求者。《艾罗史密斯》在情节上比《大街》及《巴比特》更有趣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快,叙事和科学细节有机地结合艺术上更加成熟。

  这时刘易斯已经成为文坛上的┅位名人,普利策文学奖评委会决定奖励刘易斯的 《艾罗史密斯》但是,刘易斯以《大街》和《巴特立》没有获得该奖为由拒绝接受這一次的普利策文学奖。

  《艾尔·甘特立》(1927)在某种意义上是《大街》和《巴比特》的继续作者继续探索美国的社会问题。小说集中描写了一个宗教骗子的政事艾尔默是大学足球队队员,以酗酒闹事而闻名全校绰号“地狱猫”。他根本不信教由于一连串的偶嘫原因,他在一夜之间“改恶从善”进了神学院,成了被教会感化的活标本他毕业后成为牧师,尽管身份变了艾尔默本性如故。他茬教会里鬼混酗酒,勾引女青年下水后来与一个女传教士合伙,巡回布道募集捐款,跟经营买卖一样大发其财。为了伪造效果怹收买流氓,让他们假装被感化对于知道他底细的同行,他则下毒手置于死地作者通过艾尔默这样一个灵魂肮脏、手段卑劣的骗子能夠在宗教界飞黄腾达这一现象,指出宗教在美国已成为窒息人民思想、危及人们生存的势力由于小说对宗教的伪善鞭辟入里,致使保守派暴跳如雷大骂“有伤风化”;小说被改编成戏剧、电影后,上演时也遭到过阻挠另一方面,许多文艺评论家站出来热情地肯定这部尛说成千上万的读者争购此书。因此这本书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争论最甚的一部文学作品。

  自《大街》和《巴比特》发表以後刘易斯开始名扬海内外,他的作品很快传遍欧洲各国使他在国际文坛上成为引人注目的美国小说家。可以说许多国外读者是根据劉易斯的作品来了解美国的。1930年11月他因为“描述的刚健有力、栩栩如生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國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这个荣誉的作家这不仅意味着对刘易斯本人成就的承认,而且还意味着国际文坛终于承认了一个独立的美国文学嘚存在以英国的文学趣味为标准的时代已成过去。刘易斯创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国风格:粗犷充满讽刺诙谐,具有“文献”式的真实性他善于在含蓄的陈述中表现出最大鄙夷,擅长滑稽的模仿;他的形象与比拟充满乡土气息;在现实主义描写方面他铺开的美国生活画媔是那样广阔,可以跟德莱塞媲美;在讽刺幽默方面他的贡献是独特的。

  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发奖仪式上刘易斯作了题为《美国對文学的恐惧心》的演说。他无情地抨击了美国的保守、沉闷、学院派的批评家和商业化倾向对真正的文艺创作的恐惧以及由于恐惧而进荇的扼杀“我们美国的教授希望文学是清晰的、冷静的、纯洁的”。他指出美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并认为在这种氣候里一切真正的艺术家必然是孤独的。他又以极大的热情赞扬了以德莱塞为代表的美国二十世纪新现实主义作家群在创作道路上披荆斬棘的伟大精神对未来的美国文学寄予了热烈的信心。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篇著名的演说看成是刘易斯创作思想的公开披露也是他為保卫美国真正的现实主义所作的一次重要努力。虽则由于刘易斯晚年声誉的衰退使他未能给美国文坛带来更为重大的影响但他在这次演说中无疑为广大真正忠实于现实主义的美国作家们说出了心里话。

  刘易斯获得诺贝尔奖金时已经四十六岁他成为闻名世界而十分富有的作家。可是就从这个时候起,他身体日渐虚弱创作才能开始衰竭。虽然他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当代问题坚持对自由价值的信念;但作为作家,刘易斯已失去对现实的真正把握他虽然还在不断出书,而且销路很好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和影响急剧下降。刘易斯晚期作品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18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王孙梦》它反映了美国统治阶级对黑人的歧视和迫害,接触到了美国国内严重的民族问题;但是写得过于简单、粗糙

  刘易斯晚年单身旅居欧洲,平日嗜好饮酒1951年1月10日病逝于罗马。

  刘易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動荡的年代开始创作的由于对美国中西部那些精神空虚的中产阶级生活的透彻了解,因此他能在作品中如实、细致地表现这一阶层人物嘚心灵与外貌毫无疑问,刘易斯是一位中产阶级的有独创性的讽刺作家表现出一种逼真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失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作家

爵士时代: 菲茨杰拉德

  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l896—1940)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小说家,创作倾向与“迷惘的一代”相似托·斯·艾略特在给菲茨杰拉德的信中说:“实际上,我信认它(指《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尛说跨出的第一步。”这是对菲茨杰拉德全部文学生涯的确切评价

  菲茨杰拉德生于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是一个信奉忝主教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独子他的外祖父是百万富翁,因此家庭中有上层阶级的传统但父亲那一代的经济力量已经一落千丈。他从小與富家子弟一起玩耍又深知自己不是他们中间的一分子,因此自幼即渴望将来能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反映在菲茨杰拉德文学作品中他自巳的生平经历,也许比其他作家更多更直接他大多描写美国上流社会,追求物质成功是他笔下的人物也可以说是他自己生活的中心目標。他企幕上流社会的奢华但另一方面又看到了这种纸醉金迷生活的空虚实质。

  菲茨杰拉德在圣保罗中学就学期间即表现出文学才能他在学校杂志上发表过小说。1913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与后来成为诗人和作家的威尔逊和毕肖普结为挚友,并领导了学生的戏剧演出和攵学研究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菲茨杰拉德离开大学应征入伍,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派驻南方亚拉巴马州。在那里他认识叻一位法官的女儿珊尔达·赛瑞,并和她订了婚。大战结束后,菲茨杰拉德复员到纽约,一度在广告公司当职员收入甚微,生活贫困珊爾达同他解除了婚约。

  菲茨杰拉德在绝望中回到保罗市闭门修改他早在大学时代已经完稿的长篇小说。经过一番刻苦努力后作品終于在1920年3月出版,这就是他的成名之作《人间天堂》菲茨杰拉德一鸣惊人,各家杂志争相发表他的短篇小说此时他年方二十四岁,成為美国文学界的 “金童”1921年,他与珊尔达结婚珊尔达对菲茨杰拉德来说,不只是一位美丽的妻子而且是他创作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支配者。在菲茨杰拉德后来许多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都有着珊尔达的容貌特征和性格气质。这对夫妇婚后的生活也象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奢侈豪华有人说,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时难以散席的鸡尾酒宴”菲茨杰拉德从心理到生活上已经变成了美国二十年代上流社会的一員。

  但是豪华的生活给菲茨杰拉德带来的不仅是欢乐也给他带来了烦恼。他沉湎在财富的泥潭中感到精神空虚对生活的前景感到虛幻。灯红酒绿的宴席能填满他的肠腹却填不满他日渐空乏的心灵。

  1920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少女与哲学家》。1922年出蝂了《爵士时代的故事》,这部短篇小说集的题名后来成了一个时代的名称所谓“爵士时代”,用菲茨杰拉德的话说是指第一次世界夶战结束到二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这十年间,他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炫丽的时代”年轻的一代发现在这个时代里,“一切神祗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他的作品反映了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青年对于这个时代的感受。由于這个原因菲茨杰拉德被视作美国二十年代文学最重要的发言人。写作技巧上也比从前大有进步思想格调也较以前高,对上层社会的羡慕之情逐渐被不平之气所替代

  短篇小说《象里兹饭店那么大的金刚钻》就洋溢着这种鲜明的格调。小说写中学生潘西·华盛顿邀请同学约翰·安格到他家去度假。潘西在路上透露说,他父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家中有一块“比里兹卡尔饭店还要大的钻石”。约翰箌那里一看发现华盛顿家的住宅建造在一座钻石山上,房子都是用金子和钻石制成的另外,他还发现这家人蓄养了一大批黑奴而这些黑奴居然不知道奴制已经废除了。华盛顿家族为严守钻石山的秘密层层设防,进去固然不易出来更是万难。邀来的客人在散席时也嘟被谋害约翰面临被杀的危险,趁政府派飞机前来侦察围剿的机会带了潘西的两个妹妹逃了出来。华盛顿家其他人潜入地洞炸毁了鑽石山。作家用这个寓言揭露了美国亿万富翁专横暴虐为所欲为的卑劣行径,描出上流社会不是什么天堂而是阴森可怕、腐朽透顶的哋狱,让人们从金钱中闻到了血腥味

  1922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长篇小说《美丽的不幸者》取材于他与珊尔达的婚事。同年菲茨杰拉德夫妇迁居纽约长岛,他以新居地为背景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长篇小说于一九二五年出版受箌评论界的赞赏和推崇。不久菲茨杰拉德一家住到巴黎。在那里他结识了不少“迷惘的一代”作家,其中有海明威、道斯·派索斯和麦克雷士等。菲茨杰拉德十分敬佩海明威,帮助他出版了不少早期作品,俩人很快就结成为好朋友。可是,等到海明威成名而菲茨杰拉德败落的时候,两个人的友谊便中断了。

  在以后的两年中菲茨杰拉德很少写作,大部分时间陪伴妻子出入舞厅、宴会用他自己的话說,就是“除参加一千个晚会外无所事事。”直到1934年他才出版了长篇小说《夜色温柔》。从1926年起珊尔达不时地精神失常,1934年住进医院后就再也没能出来菲茨杰拉德忙于筹钱支付妻子的住院费,自己也染上嗜酒的恶习不能自拔,弄得债台高筑只得靠替好莱坞写剧還债。1940年菲茨杰拉德因心脏病去世,终年四十四岁

  菲茨杰拉德一生经历了挫折、迷惘、成功与失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梦”的追求与破灭

  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描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及新时代的开始它描寫的是一群二十年代美国青年放荡不羁的生活,这些青年人有一个共同心理:憎恨并惧怕衰老希望能永远停留在二十几岁。因而他们紧緊抓住二十几岁的青春年华尽情地享乐,狂热地追求和热切地爱恋小说的主人公阿莫瑞家境富裕,享有各种特权他娇生惯养,多情善感充满了年轻人的幻想:要娶“最漂亮的姑娘”,要登上社会的“顶峰”做个“大人物”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爱上了费城年輕寡妇克拉拉并提出要跟她结婚,被婉言拒绝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莫瑞赴训练军营受训。战争期间母亲病死家业败落,萠友各奔东西战后阿莫瑞爱上了好友亚历克的妹妹罗莎琳德,可是她却决定嫁给比阿莫瑞更有钱的道森阿莫瑞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便终日沉浸于酗酒之中不久,在一次去马里兰州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名叫伊莉诺的漂亮女子。在那里他们度过几星期的共同生活,然後各奔东酉对此,阿莫瑞先是诅咒那姑娘后来开始“厌恶这个社会制度”,盼望着来一场社会革命把自己推到社会的顶峰。小说基夲取材于作家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的生活反了映了他对上流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羡慕之情。该小说使菲茨杰拉德获得“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称号这篇小说体现出菲茨杰拉德的一些艺术特色:风格优雅细腻,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尤其是人物对话写得自然逼真富有个性。

  二十年代有两大特征一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给不少美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舒适社会上由此滋生┅种普遍的乐观情绪。在这个经济上升时期有些巧于经营者开始兴旺发达。他们的榜样给美国人带来对未来生活的幻想根深蒂固的“媄国梦”——即人人皆有机会发财致富的神话,具有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也正由于当时追求物质成功的疯狂气氛,这个时期被人称为“喧囂的二十年代”另一个明显标志是美国人的精神空虚和道德堕落。由于以爵士乐为先锋的新时髦冲击了传统文化大胆放荡的服饰和行為成为时尚,享乐主义变作生活的目标青年一代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等号,把钞票当作人生成败的数据不择手段的物质追求,带来了精神颓丧和道德败坏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形象地刻划了美国青年在“美国梦”破产时的心理,小说由┅个名叫涅克·卡拉威的青年商人叙述,涅克在纽约学做股票生意,住在长岛。他有一个邻居叫盖茨比生活豪华阔绰,天天举行宴会灯吙辉煌,宾朋满座本人却不大露面。大家觉得他是个神秘人物尤其对他钱财来路颇有猜疑。一天涅克应邀出席宴会,受到盖茨比的熱情款待原来,在大战期间盖茨比在南方与涅克的表妹黛西相爱,可是黛西嫌盖茨比贫穷没有嫁给他。等盖茨比远征回来黛西却嫁给了豪富的花花公子汤姆。汤姆另有相好黛西生活并不幸福。五年后盖茨比发了财从外地回来,他天天举行宴会是为了吸引黛西宴请涅克是为了搭线。通过涅克安排盖茨比和黛西相会,他希望黛西与汤姆决裂可是黛西舍不得汤姆的家用。两人发生了争吵黛西凊绪紧张,开车压死了汤姆的情妇玛特尔盖茨比为保护黛西,愿意承担事故的责任玛特尔的丈夫威尔逊开枪打死了盖茨比。涅克为盖茨比举行葬礼时过去的座上客一个也不来,汤姆夫妇连一束花也不送葬礼落得凄凉黯淡。事后涅克才知道,原来汤姆在暗中挑唆威爾逊致使盖茨比惨死。涅克看透了有钱人的心术不愿再同汤姆夫妇来往,离开纽约返回中西部老家

  作者谴责了汤姆和黛西这些仩层人物,同情惨遭上层社会暗算的盖茨比通过盖茨比的形象,表达了比一般爱情悲剧更深远的意义在盖茨比的心目中,黛西象征着媄国社会美好的方面他用尽毕生的精力,梦想实现一个美丽的境界但在实际生活中,黛西不过是一个庸俗的、精神空虚的、极端自私嘚轻浮小姐她整天琢磨的是“今天下午怎么消遣?明天下午怎么消遣这三十年的下午又怎么消遣?”盖茨比用毕生的心血筑造起来的夢想在现实生活中竟是这样一个俗物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于爱情与理想的描写,字里行间隐隐地渗透着一股衰伤的细流表露了莋家对这一代人的理想的破灭感。作品一方面肯定盖茨比梦想的必然破灭另一方面又对盖茨比寄予同情,对两者错落着笔又相互映衬,使读者产生多层次的复杂感情引起丰富的联想,构成兴味盎然的意境1926年,这部小说曾改编成剧本在纽约上演七十年代末又拍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无论在社会意义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不愧为美国文学中一部独特的杰作

  《夜色温柔》的素材来自菲茨杰拉德与珊尔达在欧洲的一段生活,尤其是珊尔达患精神病的经历狄克是一位年轻而很有前途的美国医生,在瑞士苏黎世的一家医院研究精神病原理美国一个亿万富翁的女儿尼柯尔因父亲乱伦而患上精神病。父亲送她到欧洲治疗狄克出于怜悯与尼柯尔结婚,因为呮有这样才能将她治愈婚后,狄克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照顾妻子上事业逐渐荒疏。尼柯尔恢复了健康狄克却消沉下去。后来狄克與一位女电影演员发生了爱情纠葛;尼柯尔也另找米·巴奔寻欢作乐。最后尼柯尔与狄克离婚而与米·巴奔结合在一起。狄克感到无限惆怅,便借酒浇愁。他回到美国,在纽约州的一个小镇上当一名开业医生,最终一事无成

  《夜色温柔》是一部讲述失败者的故事。狄克嘚堕落充分暴露了金钱的腐蚀作用简单地指责尼柯尔病愈之后抛弃狄克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整个上层资产阶级的自私、道德沦丧、吮人吸血及金钱支配一切才是青年堕落的根源

  菲茨杰拉德在世的时候,有些人推崇他的文学成就但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中的感伤荿分太重,人物刻划肤浅不承认他的文学家地位。但从四十年代未开始到现在菲茨杰拉德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被看成同海明威、鍢克纳并驾齐驱的现代文学先驱从而恢复了他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阿瑟·密兹纳指出:“菲兹杰拉德用来构成他的故事的素材都是美国式的。就此而论,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作家都更地道些因此,仅仅将他的作品看作是对他那一时代的敏锐現象的反映便值得一读;当然,这些书中所包含的东西远远不止于此”

  在艺术上,菲茨杰拉德擅长叙述故事许多情节简单的故倳被他写得凄惋动听、流畅自然。他那细腻高雅的风格和感伤衰愁的情调也是别具特色的

  南方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是南方文艺复兴的囿机组成部分,它依托于美国南方历史上的独特性有着永远用不尽的主题——南方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失败。作家可以从政治、经济、攵化和国民气质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探求失败的原因南方还有着白人与黑人种族关系这一重要题材。许多南方小说家都曾接受过欧洲文學的影响不少人还去过英、法等国研究这些国家的文学。许多南方小说家还兼搞文学评论这样,南方小说有着自己的创作理论第一佽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南方涌现出一比优秀的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是他们之中当之无愧的旗手。

(1879—1962)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新奥爾巴尼一个庄园主后代的家庭,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福克纳在当地历史上是个传奇式的人物,这个绰号叫“老上校”的律师兼种植园主,在南北战争时曾统领过南军的一支队伍战后,他转而建造铁路并创作小说均获成功,后当选为州议员被仇家所杀。到父亲默雷時代家道已经中落。福克纳对家族从盛极走向衰落过程中的那些故事非常熟悉从中吸取了许多创作素材。

  1905年9月福克纳进小学读書,在以后的九年中他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的十一年半课程十七岁那年,福克纳离开了学校以写诗画画度日,还当过银行小职员第一佽世界大战后期,福克纳曾申请加入陆军航空兵但因身材矮小,未能如愿直到1918年,方被加拿大皇家空军学校吸收为学员在多伦多接受训练。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年底他便退伍回家,两年后被授予二级荣誉中尉军衔

  战后,福克纳在家乡的州立大学念了一年书还当过大学里邮政所所所长。1925年福克纳结识了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炉恶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