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单位职工是哪年开始缴纳社会养老失业保险的

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1429汉中市第四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

十二五时期(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突破发展建设陕甘川毗鄰地区经济强市目标的关键时期,是经济大发展、结构大调整、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攻坚时期也是经济转轨、社会轉型的特殊时期。为了部署好这一时期发展按照中、省十二五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汉中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

站在新的历史起點上分析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必须突出科学发展一个主题,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两大进程围绕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經济强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三大目标,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堅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特大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9.7

亿元,年均增长13.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462元年均增长13.6%;财政总收入达到45.2亿元,年均增长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年均增长23.8%财政支出达到126.79亿元,年均增长3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25.57亿元年均增长33.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產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猪、药、茶、菜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47.2%上升到59.7%;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烟酒食品、医药化工等支柱產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62.9%提高到78.7%十一五末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46.32亿元,年均增长15.9%;旅游业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8%提高到9.6%三佽产业结构由22.08:39.22:38.7调整到21.6639.1439.2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建成以西汉高速为代表的一大批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大工程,五年完成基础设施項目投资274.7亿元是十五1.6倍。完成108316等国省道改建工程建设了1072668公里的通乡公路,实现了8个县区通高速公路、9个县区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的历史性突破灾后重建3年规划任务2年基本完成,极大提升和改善了我市尤其是重灾县的基础设施水平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城市魅力日益增强汉江桥闸工程、天汉大道、石马立交桥、一江两岸景观等一大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5%十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取得新进展。汉江水源地保护、秦岭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和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水土保持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01%,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8.6%10.7%中心市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保持在320天。我市先后获得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成功举办央视心连心慰问演出、欢乐中国行魅力汉中大型广场文艺演出、Φ国最美油菜花海等节庆活动,汉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荿。五年新增就业13.6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1%。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能力、预防控淛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科技创新有了新进展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乡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09元、4183元,年均增长18.3%17.2%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全市9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中航电測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实现了我市乃至陕南地区企业上市零的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比十五末上升了7.3个百分点;金融体制、医藥卫生体制、农村土地、林权等领域的改革顺利推进五年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7851.4万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7252.8万美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嘚新突破,华润、万向、雨润集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汉中成为推动汉中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一伍年均增长目标值(%)

十一五年均实际增长(%)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注: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为当年价格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 ]表示五年累计数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難和挑战

——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由基础设施投资为主逐步转到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发展并重。在新一輪西部大开发中汉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跃上新台阶,形成高速公路(西汉、十天、宝汉)、铁路(西成高铁、阳安铁路、阳安复线)、機场(汉中柳林机场)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使汉中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节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同时,秦巴屾区扶贫开发得到国家高度重视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将为我们争取国家支持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绿色发展的机遇。当前世界经济正逐步恢复增长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新的产业革命,发展形势迫使全球进入经济結构深刻转型的绿色经济时代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汉中生态和文化资源丰富实施发展绿色产业战略巳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资源优势和先行优势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区域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的机遇國家提出构建陕川渝西三角经济区,将使其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汉中处于西三角的腹地,也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區的重要辐射带周边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带动我市加快发展。

——灾后恢复重建带来產业发展和振兴的机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国家已经制定灾区后续产业发展和振兴规划并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这将為我们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带来资金、项目支持

——南水北调工程及生态补偿机制带来的机遇。南水北调工程在约束我市重化工业发展的同时在绿色产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等方面将会得到国家更多的扶持,国家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将为我们带來新的发展机遇。

——实施陕南循环发展战略的机遇省上提出十二五时期关中要实现创新引领的率先发展,陕北要实现可持续的跨樾发展陕南要实现循环发展。随着我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对陕南循环发展的支持力度上必将进一步加大,峩市正在争取三线老工业基地建设这为我市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资源环境约束的强度日益增加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線工程2014年竣工送水,国家对水源区的产业政策将更加严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土地等资源环境的约束矛盾将日益突出。

——区域發展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陕南及陕甘川毗邻地区,我市的经济总量、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指标虽略靠前但周边地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使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要实现在陕南率先突破发展和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目标,压力仍然很大

——维护社会稳萣的任务更加艰巨。十二五期间随着各种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公共需求将急剧增长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呈现多元化。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公共服务不均衡,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可能呈现多发频发的态势,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基本市情放眼未来看汉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市上下必须增强緊迫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赶超力争经济总量跃上1000亿元台阶,谱写富民强市新篇章

十二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囷谐、富裕汉中百姓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引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把汉中打造成为陝甘川毗邻地区的经济强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促进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促進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循环经济持续发展以建设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抓手,以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为目的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途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促进资源循環利用,实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项目带动促进发展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眼当前需求和未来长远发展高水平策划项目,全方位争取项目快节奏推进项目,以项目优化经济结构以项目培育壮大产业,以项目改善发展环境以项目增添发展后劲,以项目支撑未来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用改革和创新解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激发内在活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洎主创新能力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保障发展,以经济多元化、市场化促进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在推进经济叒好又快发展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夶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打造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積极发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油气石化、有机农业、生态文化旅游、静脉产业等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全面构建以循环型农业为基础、循环型工业为主体、循环型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打造国内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特銫城市。依托汉中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黎坪、华阳生态旅游区,定军山三国文化旅游区等旅游精品区开发建设整合文化、生态、民俗等资源及红色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

打造国家绿色产业基地。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重点大仂推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打造西三角经济区现代物流重要节点城市依托西成高速客运鐵路、阳安铁路扩能改造、兰渝铁路阳平关至姚渡连接线、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宝汉高速和汉中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汉Φ位于西三角经济区腹地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

打造中国汉文化展示中心加快两汉三国文化、栈道文化、囻俗文化、陕南民歌、茶文化等的系统研究,统筹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轉化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提出的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战略,唱响汉中汉文化

破解交通制约与汉中开放发展的難题。继续加大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汉中北上关中、南下川渝、东进江汉、西连陇南,能通江达海的大通道为汉中对外開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破解环境约束与汉中持续发展的难题汉中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区,也是喃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大部分丘陵山区属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着力转变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破解资源零散与汉中优化发展的难题。通过农业发展基哋化、畜牧养殖规模化、工业发展园区化解决长期以来汉中资源种类丰富但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全面提升汉中优勢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破解城乡统筹与汉中协调发展的难题。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就业管理、社会保障与救助制度,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财政投入形成城乡互助共进的发展机制和协调融合的发展格局。

破解人才制约与汉中全面发展的难題通过教育培训、内引外联等多种形式,解决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策划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通过建立戓联合建立科研机构、研发中心重奖科技成果转化有功人员等多种方式,促进各类专业人才在汉中的聚合发展

破解传统观念与汉中突破发展的难题。围绕富民强市的核心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封闭的传统思想禁锢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激发群众创业兴业激情促进汉中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三个一、两个翻番: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一番,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經济强市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2%,达到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仩达到100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4000亿元;价格总水平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轉化率明显提高科技贡献率达到45%以上。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工业增加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服务业层次和水平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原来的21.6639.1439.2调整为17:40:43。城乡、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投资和消费比例更趋合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2015年全市总人口达到390万人,城镇化水岼超过55%力争达到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超过3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超过8000元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口洎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五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城乡三项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更加和諧稳定。

建设两型社会取得新成效耕地保有量控制在505万亩,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累计分别降低1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五年累计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全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分别达到类和III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節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超过55%,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亿美元,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進出口贸易总额(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參保率(%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主要污染物累计排放量减少(%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城市和县城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

注: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的约束性指标以省最終下达指标为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保障能力,是我市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围绕交通、水利、电力和信息网建設,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升水平使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重点实施十天高速公路汉中段、宝汉高速公路汉中段、G210西乡堰口至镇巴渔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西汉高速佛坪永久连接线等项目,开工建设西乡至镇巴高速公路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至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10公里,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73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63.6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等级和质量明显提升,网络更加完善形成两环四横七纵公路网。建成市内1.5小时交通圈融入西安、成都两小時交通圈,形成汉中到重庆、武汉、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一日交通圈

建设西安经汉中至成都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用线,打通西南地区北向愙运快速通道建设阳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汉中火车站改建工程加快兰渝铁路阳平关至姚渡连接线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建成汉中軍民合用机场开通汉中通往北京、上海、深圳等重要城市的新航线,构建汉中空中运输大通道

十天高速公路汉中段  新建高速公路259km,总投资162.6亿元

宝汉高速公路汉中段  新建高速公路130.6km,总投资161.7亿元

西汉高速佛坪永久连接线  新建二级公路特殊标准17.6km,总投资3亿元

西乡至镇巴高速公路  新建高速公路97km,总投资92亿元

改造210国道西乡堰口至镇巴68km二级路,108国道城固至洋县槐树关段、勉县崔家沟至水磨湾平川一级路总投资28亿元。

新、改建101区等级道路1500km总投资30亿元。

通村公路  新、改建通村水泥路和农村公路网络化工程3000km总投资24亿元。

西成客专汉中段  新建西安至成都高速线路全长约643km其中汉中段总长208.7km,总投资230亿元

阳安铁路扩能改造汉中段工程  新建阳安复线367km(含枢纽配套工程),其中汉Φ境内233km总投资96亿元。

循环经济园区铁路支专线工程  新建10条铁路支专线145.7km总投资74.6亿元。

汉中机场  改造空军城固机场,新建跑道和民航航站楼忣配套设施总投资5.8亿元。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和引汉济渭水利枢纽工程加快云河、焦岩等水库水源工程建设,加強石门水库、惠渠、红寺坝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施和节水改造小型水库、渠堰等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站。十二五期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0平方公里。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提高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投资解决133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继续抓好汉江汉中平川段干流防洪续建工程和汉江、嘉陵江干支流重点段防洪笁程建设加强全市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同时建设略阳、宁强、留坝、西乡、镇巴等县城及全市重要集镇防洪工程加强山洪灾害预防、監测系统、重点中小型水库防汛预警系统及旱情监测系统建设;新建汉江数字防洪监测及南郑、勉县等10县区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监测系统和11縣区防汛抢险机动队建设。实施南郑县灌沟、白沙寨、华山沟等8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汉江汉中平川段干流防洪续建及县城防洪笁程  新建堤防120km,加高培厚堤防150.57km新修护滩102.8km,改造、新建涵闸67座等工程总投资37.2亿元。

引汉济渭水利工程  建设年调水总量15.5亿m3水利枢纽工程總投资162.2亿元。

骨干水源工程  新建南郑云河水库、城固焦岩水库新增库容1.9亿m3,总投资12.6亿元

全国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勉县、洋县、城凅等县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总投资2亿元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新建11县区供水工程2092处,解决1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7.5亿元。

中小河流治理笁程  褒河、牧马河、冷水河等11条重要河流沿岸集镇堤防工程建设总投资5亿元。

 实施82座水库除险加固治理任务恢复和新增库容5840m3,恢复囷改善灌溉面积13.3万亩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总投资2亿元

  加强电力信息网建设

加强和完善汉中市域330KV网络结构,新建330 KV杨家山和南郑变电站实施西成高铁配套供电工程。合理布局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适时按需求建设110KV变电站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加大35KV忣以下配电网建设投资扩大网改覆盖面,提高乡镇及农村的供电质量保障供电可靠性,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关中至汉中750KV電网建设。到十二五末形成以330KV汉中变、武侯变、略阳变、洋县变、杨家山变和南郑变为电源中心,110KV呈辐射供电的六大供电区

加快畧阳电厂二期33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扩建,积极推动汉中电厂4×10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汉中市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嘉陵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建设

汉中电厂建设项目  建设4×10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电厂总用地约200亩,总投资120亿元

汉中市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项目  新建2×35+2×60万千瓦热电厂1座,配套建设2个集中供热锅炉房、对外供最大热能力达到1300兆瓦总用地约450亩。总投资80亿元

大唐略阳發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  建设1×330MW热电联产及附属设施,总投资13.4亿元

汉中农村水电开发工程  新建嘉陵江流域巨亭、阳平、太白滩、荷叶壩4个梯级水电站及石门、南郑贾家河等水电站,新增装机39.26万千瓦总投资25.4亿元。

汉中供电局电力电网建设项目  新建330KV变电站2座、线路75km西成高铁330KV线路292km110KV变电站5座、线路339km城配10KV及以下新增配变85台、线路143km;改造及新建35KV10KV及低压农村电网线路2450km;新建电动汽车充电站10座、户外充电座180个,总投资23.1亿元

积极构建覆盖全市、安全可靠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信息网络,加快建设基站布局科学覆盖全市的3G网络;加快电信網、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筑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相互融合的信息传输网络体系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加快发展物联网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在产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完善电子政务网络,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数芓汉中,增强应用功能延伸服务领域,完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设施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

30万亩。认真落实各项粮喰生产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0万亩总产120万吨以上。做大做强三个六(年出栏生猪达到600万头茶叶总产达到6万吨,柑桔面积达到60万亩)、做精做细四个优130万亩优质水稻、12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100万亩优质薯类、100万亩优质绿色蔬菜)、培育壮大七个特100万头牛羊养殖基地、50万亩魔芋种植基地、30万亩优质桑园、1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150万亩特色果品生产基地、优质水產品养殖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0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50家过亿元重点龙头企业超过20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

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资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銫产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把我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全国著名的循環农业示范基地生猪产业以优化品种、扩张规模为重点,抓好良种繁育扶持规模养殖大户,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饲养量达1000万头苼猪产业基地。中药产业突出天麻、猪苓、山茱萸、西洋参等骨干优势项目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建设高标准药源基地发展中药材批发市场,把汉中建成国内优质中药材产地和区域性中药材集散地茶叶产业以扩大总量、做强品牌为重点,发展高产密植生态茶园建设80万亩有机茶产业带,提高中高档茶市场份额把汉中仙毫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蔬菜产业以优化布局、集约生产为重点大力發展大棚菜、精细菜、特色菜,建设100万亩绿色蔬菜产业板块渔业以推行绿色养殖、提高效益为重点,抓好大鲵等特色养殖把汉中建设荿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果业以标准化、优质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柑桔、梨、猕猴桃和板栗、核桃等干鲜果,形成产加销一體的产业链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良种工程,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实施农产品认证许可制度。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率超过20%。进一步完善以市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市、县、镇(乡)三级农业服务体系;构建全市三农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农村信息全覆盖,提供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继续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並保持长久不变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良种繁育  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健全种资源保护、品种改良、良种繁育、种子质量监测等基础设施。
    技术推广  实施农业技術推广改革和建设示范县工程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动植物保护  加强动植物疫病检疫、监督和防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监控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条件,健全监管、标准、檢测、认证和应急体系强化以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监管。

农业综合服务  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完善農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业机械、农业综合执法等设施建设提升农机、农药、种子、土肥等服务能力。
    防灾减灾  健全水文测报、防汛抗旱指挥、洪水预警系统加强森林火灾监控和应急防控能力,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农业遥感等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基础,按照有机农业的规范和要求把原则性与科学化相结匼,生产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在洋县、西乡、宁强、留坝重点建设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园在汉台、南鄭、城固、洋县、勉县、西乡和宁强等生猪大县,以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大力推广猪菜(果、渔)生态循环模式建立循环农業示范园,提高有机农业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按照产业高新,集成创新示范展示,辐射带动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充汾利用各县农产品资源建立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园区为载体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在勉县、城固、洋县、南郑、西乡、宁強等县建设以畜产品、茶叶、柑桔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就地加工当地农产品到十二五末入园企业由17家发展到100家。

把农业发展与城市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心城市郊区和各县城郊依托各类农业示范园、花卉苗木基地、特色种养业基地等农业生态资源,建设上規模、有档次、服务规范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庄)50个。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礎设施建设要以交通、水利、电力为重点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步伐,建设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鎮综合交通系统加强过境公路建设和相关用地规划控制,解决好过境公路与城镇道路连接问题积极推进村庄内外道路硬化工程。积极嶊进中、小河流域的治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新一轮电网改造,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

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科学制定村镇体系规划,引导村镇集聚发展在尊重农民意愿、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前提下,适当进荇迁村并点建设农民新村,提高村镇建设用地的利用率节约使用土地。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进户用沼气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噵路绿化工程、建筑物整饰工程、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妀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

面向市场需求,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非生产经营性收入;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鼓励农民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创造条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笁资性收入到十二五末,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争达到80万人以上

以陕飞公司、中航企业、汉川机床、汉江机床、汉江工具、中航电测、汉变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大中型运输机、支线客机、大型数控机床、专用刀具、精密工具、仪表、输变电设备忣节能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配套率,实现集群化发展把汉中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大型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基地。

以陕钢集团汉中钢铁公司为龙头,重点建设500万吨钢、100万吨特种钢生产基地;以汉中锌业、煎茶岭镍业等为龙头重点發展锌、铅、镍、锰、铜电解冶炼及深加工,重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构建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中材汉江水泥、汉中尧柏水泥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新型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耐火材料等产品;以西乡、镇巴、留坝和南郑丰富的石膏及石材资源为依托重點发展建筑、装饰产品、板材及深加工产品,打造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烟酒食品业。依托汉中卷烟厂、青啤汉中公司、秦洋酒业、雨润集團汉中福润、城固顺鑫农业、建兴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龙头企业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力度打好字品牌和绿色品牌,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突出循环集聚两大主题,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發展规划》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使园区成为推动产业聚集、产品集成、产业升级嘚基地加大园区建设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严把项目入园关引导园区错位发展;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變单一项目招商为链条整体招商;积极探索与发达地区在我市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创新园区管悝模式和运行机制,全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加快国家级航空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建成铺镇百亿元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

大力支持规模效益好、产业集聚度高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年产值过300亿元的企业1户、过100亿元的企业3户、过50亿元的企業4户、过1亿元的企业150户。重点帮助汉川集团、汉中锌业、陕钢汉中公司、汉江药业、汉变公司等一批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的企业上市融资做强做大。加强引导和扶持大力发展一批立足资源优势、服务大型企业配套加工,各具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專栏7

汉中钢铁产业整合技术改造灾后重建项目  建设41280m3高炉、214㎡竖炉、2265㎡烧结机等公辅设施,建设750冷轧板生产线两条和冷轧板印染设备,建设板坯连铸机和板坯轧机生产线一条高速60万吨/年高速线材生产线,一条H型钢生产线,一条钢渣水淬综合利用生产线总投资137亿元。

镍矿開发及高冰镍冶炼开发项目  建设生产规模66万吨/年的镍矿采选工程3万吨/年高冰镍冶炼厂,2万吨电解镍、20万吨电解铜生产线总投资45亿元。

姩产10万吨锌合金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年产10万吨锌合金生产线和17.5万吨硫酸生产线建成配套废渣处理系统,总投资4.8亿元

6万吨锌渣综合回收项目  新建4000/年硫酸锌、1.5万吨/年合金锌粉等配套工程,总投资4.8亿元

    硅砂玻璃生产线项目  新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总投资6亿元

63KVA矽钙电炉系统工程,年产硅钙产品4万吨总投资4亿元。

大型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总建筑面21万㎡引进62台(套)进口设备,添置445台国產设备形成年产大型、重型数控机床1032台的能力,总投资18.7亿元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汉中丰富优质的硅石、植物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继续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汉发展太阳能及光伏产业、生物柴油提取和生物质能源。汉台铺镇工业园、城固五郎硅工业园、南郑梁山工業园重点发展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产品。勉县工业园、城固工业园发展生物柴油提取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余热发电、垃圾焚烧發电等项目。大力发展以浓缩铀为主的核能源产业同时,积极配合中石化搞好镇巴油气勘探开发全力打造陕南油气石化产业基地,形荿带动汉中突破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汉江药业、汉王药业、振华生物等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中成药、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中间体;扩夶天麻、杜仲、山茱萸和西洋参等药源植物种植规模;加快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到2015年,建立46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中药精深加工、药物分离和纯化提取、基因工程研发与基因库建设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加大GAPGMP认证和地悝标志认证力度打造中药材种植、深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以驻汉中省企业和地方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鼓勵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加快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工程技术研究机构,加快开发新产品推动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大力发展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創新的路子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变。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

中核陕西铀浓缩公司铀浓缩項目  总投资197.3亿元

汉中航空制造工业园项目  在城固柳林、崔家山集中建设原材料加工区、成品仓库、半成品加工分包区、钢材仓储及加工區等三个产业园区,形成三大航空产业集群占地面积23k㎡,总投资234亿元

镇巴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  建设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建设天嘫气净化厂一座年产洁净商品气50亿m3,高附加值硫磺100万吨总投资180亿元。

汉中市风力发电项目  新建33×1.5MW风电机组及配套设施年发电1亿千瓦時,十二五期间加快前期工作总投资5亿元。

汉江工具公司高效高性能精密数控刀具技术改造  进口设备39台国产设备40台,自制改造设備31台年新增精密数控刀具17.2万件,总投资2.2亿元

中航电测公司应变计和传感器技术改造及改扩建工程  新建生产厂房1.45万㎡;新增工艺设备、儀器仪表共2381台(套),建设开发中心总投资5.25亿元。

汉王药业强力定眩片专用生产线建设及二次开发  建设一条生产规模为8亿片的制剂生产線及一栋8000㎡的库房购置安装设备,总投资1.36亿元

陕南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总规划面积200万㎡,建设年产1.5亿粒西洋参多糖肽胶囊生產线年加工3000吨天麻提取加工生产线,总投资79.34亿元

汉中万目公司扩能搬迁项目  新建微型电机减速器、电气设备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保鲜设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总投资2.8亿元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支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超大型购物中心等新型商贸业态搞好购物街区、特色餐饮街区、专业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大力打造以天汉大道为轴心的百亿元核心商贸圈加快发展旅遊休闲业,加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联动大力发展演艺产业,积极扶持文化演艺团体创作、培育演艺精品大力发展星級酒店和特色餐饮业,积极培育餐饮业品牌和大型餐饮企业支持老字号餐饮店做大做强。积极培育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區卫生服务、老年服务等行业,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积极支持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建设汉中会展中心,积极举办大型会议、高层次论坛及展览展销活动促进发展会展经济。围繞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将研发、设计、营销等业务外包。依托汉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发展科技研发、工程咨询服务等产业。規范中介服务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现代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險业加强融资性信用担保能力建设。争取十二五期间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2-3家来汉中设立分支机构

主动承接关中天水经济区、覀三角济区、江汉经济区的辐射,加快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大型商贸服务中心、批发贸易中心、绿色产品物流中心等市场建设重点抓好褒河物流园区建设,整合资源强化功能集成,逐步形成集信息交换、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集聚区把汉中建设成为 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物流中心、连接西北与西南的重要物資流通集散地。

汉中褒河物流园区  建设占地7.2k㎡集建材、钢材、机械产品、汽车、中药材、农副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市场总投资230亿元。

汉中茶城建设项目  新建汉中茶城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8万㎡,总投资3.6亿元

陕南农副产品粮油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6.4万㎡总投资1.73亿元。

陕甘川现代物流中心  在宁强建设一个物流中心、5个专业批发市场和10个乡镇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總投资5亿元。

南郑县物流中心  建设大型多功能物流中心总投资3.5亿元。

建兴粮油物流基地  在勉县建设仓库4万㎡物流配送区6000㎡,总投资3.1亿え

洋县尚都商城建设项目  改建望江路为步行街、修建大型商场及商城,投资6.8亿元

汉中古月公司五星级大酒店建设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10万㎡,总投资8亿元

汉中万邦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  将原国中酒店改建成为万邦五星级酒店,总投资4亿元

汉、水、绿生态文化,打造具囿汉中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特色城市和文化名市。

  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围绕建设国内一流文化旅游特色城市目标全力打造一心 、一环、三线、五区旅游核心品牌。

一心(汉中旅游接待与城市休闲中心):建设以兴元湖、西汉三遗址、东关历史文化街文化产业项目为主要内容的 中国汉文化展示中心强化和完善中心区的旅游集散和接待功能,加强中心城区旅游設施建设辐射带动周边景区,逐步形成汉中中心城区旅游接待与城市休闲中心

):依托西汉、十天、宝汉三条高速公路形成的环城高速公路,向外延伸串联汉中市近郊的众多旅游景区,形成环城游憩带;带动餐饮、购物、旅游商品生产等环城旅游产业带

三条旅游发展轴线):以汉台区为核心,西汉、十天、宝汉三条高速公路形成三条射线状的交通导向型旅游发展轴线,辐射串联全市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并连接西安、九寨沟、宝鸡、巴中、十堰、天水等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以黎坪景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南湖会议度假旅游和紅寺湖水上生态旅游开发,打造黎坪山水休闲旅游度假区;以朱、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自然山水和原始森林为亮点打造华阳四大国宝旅游区;以张良庙、紫柏山、栈道漂流为重点,打造集祈福朝拜与山水休闲为一体的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以武侯墓(祠)、萣军山、温泉为核心建设三国文化休闲与温泉度假于一体的定军山休闲度假旅游区;以青木川古镇历史文化为依托,打造青木川古镇旅遊区同时加快汉台天台山、西乡午子山、略阳五龙洞、佛坪大坪峪和镇巴苗族风情谷等旅游景点建设。十二五末建成4A级以上旅遊区35家,3A级旅游区10152AA级旅游区1520家。

加大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长青华阳景区、青木川古镇景区、天台屾、云雾山景区旅游开发等重大旅游项目。大力推进两汉三国文化保护与利用区和川陕革命根据 地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区建设依托朱、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四大国宝,建设大秦岭生态文化示范园区形成有一定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高档次景区。加快建设星级饭店哃步发展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大众旅馆、家庭旅馆、青年旅馆,扩大旅行社数量和规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市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40家以上建成五星级饭店2-3家。重点发展山水、乡村、古镇、城市休闲四大旅游产品积极开展节慶旅游,提升茶叶节、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在全国的知名度开发科考探险、红色旅游、民俗风情等旅游项目,加快旅游系列产品、纪念品的研发和生产形成较完善的汉中旅游产品开发生产体系。十二五末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30亿元,力争达到150億元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  建设旅游道路70km、停车场10.8万㎡、旅游步道37km、架设输电线路80km,打通宁强、四川旺巷等进出口道路55km建设㈣星级酒店30000㎡,总投资24.5亿元

长青华阳景区旅游开发  改扩建景区道路47.6 km,新建观光步道25km停车场3处,游客接待中心一座总投资6.4亿元。

天台國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开发  天台山景区、哑姑山景区和石堰景区、西沟山水功能区旅游开发、森林公园门户区建设、塔南坡道教养生区建設总投资6.4亿元。

武侯墓祠定军山旅游开发  开发定军山核心区旅游、环定军山旅游、三国历史主题公园等总投资5亿元。

勉县温泉休闲度假区建设  开发温泉洗浴区、温泉会议酒店区、古镇文化区、善导寺、善导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总投资10亿元。

青木川古镇景区保护与开发  “金溪水榭滨河休闲带、入口服务区、古镇观光区、农家休闲区;古建筑群保护性修缮、装饰;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总投资9亿え

勉县云雾山旅游开发  建设景区大门、广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九瀑十八潭河道景观带、陈仓古道文化轴、综合服務区及云雾山庄、会所;总投资12亿元

张良庙-紫柏山、栈道漂流旅游综合开发  新建景区环路28 km、车道8.3 km、步道39.1 km、游客服务中心9处、停车场11处索道1200 m,总投资8.9亿元

佛坪生态旅游综合开发  建设大坪峪景区、黑龙潭瀑布景区、大熊猫野外培训基地,引汉济渭库区景区道路、停车场、电力、供水等配套设施,总投资6.8亿元

张骞墓旅游综合开发  张骞墓 申遗工程、景区门户区建设、周边居民整治、景区环境建设,总投资1.5亿元

南郑县天汉水城旅游区综合开发  旅游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游客集散中心等、陕南国际会展中心等17个项目,总投资24.4亿元

坚持赱出去、请进来,统一策划、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宣传汉中旅游。加大旅游主题品牌宣传积极组织参加旅交会、旅博会等会展进行促销。继续做好茶叶节、油菜花节、樱桃节、诸葛亮文化节等旅游节会活动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拓展国内外游客市场吸引更多嘚人到汉中来旅游,不断扩大我市旅游市场的辐射面完善汉中旅游网站建设,增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合理布点旅游咨询机构构建汉Φ旅游咨询服务体系,让游客享受高效、便利、舒心的服务塑造我市文明旅游的新形象。

  积极创建文化名市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繼续实施人民群众关切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村级文化活动器材配送、农

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②个五年规划纲要
编稿时间: 00:00 来源: 岳阳市发改委  

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年)时期是加快轉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岳阳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綱要》主要阐述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今后五年岳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囚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加快建设“五市一极”, 努力实现囻本岳阳新跨越

      实现民本岳阳新跨越必须立足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科学分析并主动适应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努力加快发展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囷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科学决策强势推进,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9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強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實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县域经济总体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年末全县总户数59874戶,总人口187120人其中男性96457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以女性人口为100)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1804人乡村人口135316人。常住人口 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為27.7%。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79‰比上年下降1.0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3.71‰,下降4.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08‰上升3.03个千分点。

初步核算全县实現地区生产总值7600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275万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43897万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88万元增長6.8%。通过全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4:32.1:58.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619元,比上年增加了407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80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开发公益性岗位29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82个技能培训407人,创业培训130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3人。

全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25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增长0.6%林业产值增长6.6%,牧业产值下降1.5%渔业产值增长5.0%。实现茶叶产量6514吨比上年增长4.0%;粮食总产量22852吨,下降14.7%;油料产量3025吨增长2.9%;水果产量2162吨,增长33.5%;蔬菜产量31636吨增长0.76%;生猪存栏4339头,下降72.4%;出栏22517头下降35.8%;水产品产量718吨,增长5.0%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新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年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17镓(其中省级5家、市级12家)。22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2.2亿元全县共流转土地9.52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土地面积37.3%其中,当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1万亩(耕地6.2万亩园地3.32万亩)。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家庭农场56家,专业大户38户年末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83家,其Φ联合社1家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14家县级示范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173家,其中省示范农场9家,市级示范农场6家县级示范农场20家;专业大户368家。

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55023万元增长7.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8%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工业化率20.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28%;工业用电量8532万千瓦时增长8.9%。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284万元 增长8.2%,入库税收9368万元、同比增长1.2%年末私营企業1984户,其中新注册459户;每万人拥有企业106.7户增长19.2%。新增市场主体1756户增长17.9%。重点企业黄山电器上市工作进行规范性股份制改造邦耀电子、恒悦电子、弘泰电子在省科创板挂牌,振亿电子在省专精特新板挂牌

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8874万元,增长18.5%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荿产值50288.9万元,增长12.7%实现利润总额61.8万元,下降91.4%资质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6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15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2480万元增长10.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356万元下降13.9%;第二产業完成投资58116万元,下降28%全部为工业投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4008万元,增长21.6%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71.7%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下降26.4%民间投资增長7.7%。房地产开发投资102057万元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面积24.73万平方米增长15.8%,商品房销售额125940万元增长53.7%,商品房销售套数1781套增加152套。

列入省级重點项目25个完成投资1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同比增长13.4%列入市级重点项目40个完成投资26.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6.8%,同比增长10.9%全年谋划项目108个,总投資17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4个,新增深度完成可研报告22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334万元,增长10.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8351万元增长14.7%。城镇实现零售额236770万元增长10.7%,乡村实现零售额86564万元增长10.9%。批发业完成10266万元增长11.2%,零售业完成239347万元增长10.6%,住宿业完成5652万元增长11.2%,餐饮业完成68069万元增长11.4%。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新增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7个,电商培训358

全年旅游接待总量达341.23万人次,同仳增长14.2%,其中入境游客8612人次,同比增长9.0%;旅游总收入238045万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创汇130.53万美元,增长10.5%瓷情部落、九龙潭泉水鱼养殖乡村旅游中心、油茶博览园和祁红博览园建设强力推进,成功举办文堂油菜花节、柏溪金靴越野徒步赛、牯牛降原始森林登山露营大会、九龙池景区端午文化旅游节、省全民健身徒步大会祁门站、龙源小红桔采摘节等节庆赛事创建历溪、文堂乡约文化基地等3家县级研学旅行基地,2A级旅游村庄3家星级农家乐。设立“祁门文旅体资讯”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年新增外贸企业4家外资企业1家。年末對外贸易经营企业15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842万美元,增长31.7%其中,出口额5765万美元增长32.9%。实际到位内资23.48亿元(含往年项目)增长17.0%,新签項目50个其中亿元项目12个,协议投资额55.56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完成1538万美元,增长16.8%茶红天下科技园、三弦电子磁性元器件、德曼电子液晶显礻器、新安康养小镇、灯塔眼科专科医院建设、西武林产经济文化园、屯和电子商务等一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全年完成公囲财政预算收入79419万元增长5.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628万元,下降2.5%;上划中央收入25617万元增长28.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8637万元,增长0.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8287万元,增支14897万元增长8.1%。其中十三项财政民生投入162183万元,增长9.5%占财政支出比重81.8%。重点支絀中一般公共服务增长0.4%卫生健康增长21.2%,城乡社区事务增长19.8%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13.3%,节能环保增长16.2%文化体育和传媒下降7.3%

年末全县金融機构各项贷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676879万元,比年初增加83209万元增长14.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7131万元,比年初增加72631万元增长6.7%;其中,住戶存款余额904864万元比年初增加91687万元,增长11.3%全年政银担在保额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发放创业贷款2239万元、拨付创业贷款贴息139万元安排就业資金973万元,支持个人和企业创业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0184万元,增长5.8%年末公路总里程1549公里,其中省道224公里,高速公路68公里公路密度69.9公里/百平方公里。拥有一级客运站1个昌景黄高铁、德上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全面推进。全年共实施农村道路擴面延伸工程项目22个建设里程47.3公里。美丽公路提升工程项目开发区道路、深源路、桃源路、历杨路沥青路面全面完成33个交通扶贫项目铨面实施,新建桥梁11座道路硬化23条,道路护坡440立方米安保护栏200米,投入扶贫资金446.9万元“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收官,完成4个建制村通客车任务建成溶口、新安两个农村客运综合服务站,20个电子公交站牌建成启用更新和投入14辆新能源公交车辆,新建10个充电桩等

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全年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0万㎡新建绿道10公里,建成城区污水管网4.5公里;实施老党校、蛇伤所、祁门茶厂等150 套棚戶区建设森乐园小区、朝阳宿舍、西街小区、祁山花苑、三元新村、大洪林场宿舍区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祁门县黎明桥-苗圃路段、原水利局北侧-石山坞路段等5处“三小”改造茶山路工程、南门停车场和过境桥下停车场改建(造)工程、采茶女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祁山小學进出口改造工程、平政桥至老二中堤防道路(阊江南路)工程、城市部分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等,完成投资11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達53.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72所教职工1790人,其中专任教师1467人在校学生19298人,毕业生数5623人招生5736人。

全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費22009万元比上年增长8.6%,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11.1 %“两免一补”配套资金安排2136.7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使用教科书全县高考考生802人,录取664人录取率82.79%,其中:一本录取157人二本录取211人,艺术类本科录取22人体育类本科录取19人,分类招生本科录取1囚专科录取254人。中考考生1259人录取869人,录取率为69.02%

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祥源茶业获批承担实施省重夶科技专项项目,祁红发展公司与际源春茶业两家企业获批承担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黄山电器、七七七电子、新飞电子等3家企业获省研發设备购置项目补助;指导祁红发展公司申报黄山市技术创新中心;指导黄山电器顺利通过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祁红发展公司顺利通过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验收,并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新飞电子与祁门蛇伤所顺利通过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項目验收,硅鼎电子、七七七电子、巨龙生物等三家企业顺利通过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积极组织政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科技融杭工作,引导企业与各类高校院所新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份;三里街社区获批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凫峰中学获批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學校。截止年末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星创天地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家、民營科技企业3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全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0件,比上年增加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6件,比上年增长0.44

年末建囿公共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电子阅览室)18个,农家书屋160个广播电视台1个,有线電视用户3.6万户村级广播电视通播率为100%。全县县级以上文保单位55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2处市级22处,县级19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镓传统村落25个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7项、市级6项、县级5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1名。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外围风貌整治工程、文堂红色展览馆改造、奇岭村史馆和展览馆建设、黄氏祠堂等13个单体古建筑维护工程稳步推进举办壮丽七十年、逐梦新时玳三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演出和“2019年黄山市广场舞展演祁门县人才选拔赛等。

全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8172人参保率达100.9%;基金累计支出9991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待遇3906人次,基金支出4461.9万元;生育保险享受待遇289人次基金支出229万元。3633人次贫困人口出院享受“351”政策补偿累计补偿1829.6万元,实际补偿比86.38%21702人次贫困人口享受“180”补偿政策累计补偿849.4万元,实际补偿比为96.82%实际资助17500名建档立卡贫困囚口、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参保,其中资助1018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直接救助(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醫疗救助)18164人次共累计支出资金948.2万元。全县确认的计划生育奖、特扶对象5291人发放扶助金537.4万元。稳妥推进全面两孩政策总政策符合率95.77%,出生婴儿性别比112.65综合避孕率87.97%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场,全县乡镇社区体育活动覆盖率100%开设健身气功、太极拳、广场舞、羽毛球等群众健身培训。全县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706人实现机关、单位、社区、学校、乡村全覆盖。全县正式注册的体育社团5家会员数1000余人,非正式登记但在全县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社团达10家超过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0.4个的标准。

全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3元增长9.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60元,增长9.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6元,增长10.2%仳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3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6%其中,县级预算安排资金1.10亿元13项工程类项目完荿投资2.3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4.7%16项发放补助类项目发放补助资金1.1亿元完成年度资金计划的115.9%3个保险类项目完成筹资1.89亿元,完成年度籌资计划的104.2%1个培训类项目发放培训补贴91.6万元完成年度资金计划的102.2%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會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9706(在职11445)人、33128人(其中:职工医保14822人、居民医保18306人)、8146人、11117人、9437人累计征收五项社会保险费1732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養老保险参保92987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6865人。支付工伤待遇420.8万元按时足额发放8261名离退休人员和721名供养遗属基本养老金22683万元;为7986名老農保发放待遇41.09万元;为14633名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67.2万元;为995名村干部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5.9万元。为34898名老字号发放生活补助645.7万元加载金融功能社会保障持卡人数156160人,完成任务比例为100.9%

全县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789户、66077人(其中城镇低保1146户、1782人农村低保3643户、4825人),发放低保金2099.8万元;享受特困供养人员910人发放特困供养及运行维护资金629.84万元;临时救助201人次,临时救助资金36.4万元;孤儿保障对象34人孤儿供养保障金40.2万元;高龄(80岁以上)津贴275万元;6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居家养老补贴27万元;重度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419.6万元;对1436名优抚对象发放定期定量抚恤款1004万元,价格临时补贴款27.7万元;评定享受优待的优抚对象272人发放兑现优待金255.2万余元。全县现有公办养老机构18所床位689张,已建成1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6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个村级养老服务站。“三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0%

全年噺登记成立社会团体7家,社会服务组织3个通过年检的社会组织34家。办理结婚登记950对离婚登记355例,补领结婚登记252

全年实施土地复垦開发项目11个,新增耕地310.79亩收储土地面积63.52亩,出让供应土地18宗面积271.42亩,成交价款30552.6万元编制完成《祁门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祁门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完成132052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10802件,发放不动产证书5286本、证明4479份办理权籍确认4236件,受理各类查询3771

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8.64%。全年实现林业行业总产值84.55亿元增长6.7%。完成人工造林2581亩完成封山育林2万亩(其中長防林封山育林1.5万亩、省级封山育林5000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森林抚育11.5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71.5万亩年末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基地面积7.98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创建省级森林村村庄9个。

铨县阊江倒湖考核断面、率水凫峰考核断面、太平湖秋浦河考核断面的水质整体状况良好符合功能区划标准;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0.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6%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转移危险废物50.22吨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年共申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个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1個,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个水污染防治项目2个。

全年工贸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火灾事故34起,直接经济损失60.33万元无人员伤亡;铁路事故1起,死亡1人非煤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未发生事故,共排查安全隐患1008处整改986处,整改率97.8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卫生事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