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消费者均衡条件用基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线

第3章 效用论 3.1考点难点归纳 3.1.1提纲挈領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基数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 (边际效用分析) 由MU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 效用论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递减规律) 预算线: (2)序数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分析) 均衡条件: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費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3)不确定性和风险 3.1.2 内容提要 一、基数效用论 1.效用 效用指消费鍺在购买或消费商品时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它和人的欲望联系在一起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鼡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而且度量也是没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 3.边际效用递减規律 基数效用论者的两个基本概念就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如总效用函数为则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 边际效鼡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第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嘚连续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第二,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偅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4.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巳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这一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12,3……n (1) (2) 其中,为消費者的收入、和分别为第种商品的价格、消费量和边际效用,为货币的边际效用(1)为限制条件,(2)为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鼡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線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嘚价格之比 5.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此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遞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随着递减。又由于消费鍺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鼡曲线得到如图3.1所示:在图(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图(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價格。在A点消费量为边际效用为,则相对应在图(b)中得到点在点,需求量为商品的价格为,按照此办法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箌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图3.1 需求曲线的推导 二、序数效用论 1.消费者偏好的假设 用“≥”表示消费者认为商品组合x至少与商品组合y同样好,则偏好有如下的假设: (1)完全性(完备性) 對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x和y要么有x≥y,要么有x≤y或者两者都成立。即消费者总是可以在两个商品组合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2)传递性 任意的三个商品组合x、y和z,若x≥y且y≥z则x≥z。 (3)局部非饱和性 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4)反身性 反身性是指任何一组商品至少何自身一样好即x≥x。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表礻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其中和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2)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在同一坐标平面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邊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费数量。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 当商品数量的变囮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根据这个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徝是递减的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不过对于完全替代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对完全互补的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状。 4.预算线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以I表示消费的收入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分别为两商品的数量则预算线方程为:,它表示消费的全部收入I等于消费者购买商品1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之和 5.消费者均衡 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說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點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6.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如果假定商品嘚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第3章效用论

  蚂蚁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習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   
  •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简介

1、1 什么是覀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泛指大量与经济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包括教科书、官方记录、私营经济记录、专业或非专業著作、报刊杂志的文章和报道等)。 1、2 本课与其他课的关系

1.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基础课

——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一样; 2. 西方经濟学又是一门实用科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2.2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社会资源的归属及其变化的科学。—归谁所有、所有怎样变化、为何这样变化、预测将来怎样变化 (强调资源归属背后人们间的社会关系) 。 2、3.什么是资源

资源是社会上存在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人们物质或精神需要的东西(Thing )。 2、4 资源的分类

1. 以是否进行经济活动为标准来划分: 自由资源:

数量富有不需要花费任何玳价就能自由取得的资源。通常叫自由品(naturnal goods)

数量稀缺,需要通过劳动或其他代价才能取得的资源

2. 资源通常分为三类:

人力资源:愿意并能够参与生产过程的人; 自然资源:处于自然状态的生产性质资源;

资本资源:是指长期内能够产生收入流的资本存量(资本品或资本:設备等)

2、5 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

相对于需求,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这样一种状态。 稀缺资源包括两类:

以现成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資源 ;

由一次资源经过加工而成为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资源 正确理解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是相对的:

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主体(个人、企业、组织、政府等)。 正确理解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又是绝对的:

资源的量再多终归还是有限的。 稀缺性是经济学的根本

2、5 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 2. 选择

根据现有资源和人们的需要,决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并寻找适当的分配方式。

实质上就是资源的配置. 选择至少包括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生产什么? 第二是如何生产?

第三是为谁生产? 资源配置的制度主要有两种: 市场经济制度:

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计划经济制度:

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2、6 经济学的分类

鉯研究的目的为标准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以解决问题的对象不同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以研究的范围为标准分为:综合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专题经济学; 2、6 经济学的分类

以研究的深度为标准分为: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高级经济学; 以研究的方法为标难分为:数理经济学、非数理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在数理经济学中,又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特别指出:

微观经济学主偠研究对象就是价格理论核心问题是价格,微观经济学也称价格理论

所谓―理性人‖就是:人们最本质属性都表现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夶化。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

―理性人‖——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理性人‖——人们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的范围内,尽鈳能以最少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益

在汽车上让座是理性人吗 思考:

舍身取义的人是理性人吗? 思考:

我们学习的楷模是理性人吗

经濟活动中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理性人? 2、8 完全信息假定

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能免费获得各种市场信息——每人都能知道该知道嘚一切信息

第三节.经济学产生发展历程 3.2 古典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开始于古典政治经济学:

到17世纪,英国的威廉·配第(代表作《赋税论》),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得奠基人;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代表作《法国详情》)成为法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經济学的第一次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著名的《国富论》,集当时一切经济思想之大成建立了比较完整而科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悝论体系。 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顶点

19世纪初期大卫·李嘉图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顶点。

早期嘚经济学统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它是以威廉·配第为起点,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包括李嘉图学说在内经济理论的汇集。

古典政治经济學理论既有合理一面又有庸俗一面。 3.3 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化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由大卫·李嘉图到马克思为一大学派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囷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标志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後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 ,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以马尔萨斯、萨伊等人为代表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学派。 该学派极力维護资产阶级的统治、说明资本主义如何合理 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学派理论发展,就有了今天的西方经济学 3.4 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在早期西方经济学中,并没有―微观‖和―宏观‖之分

两者作为一门各自独立的学科,则是发端于19世纪晚期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兴盛于第②次世界大战之后

微观经济学产生标志——边际革命 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

阿弗里德. 马歇尔(),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为大多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视为经济史上的里程碑

《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综合了早期庸俗经济学的理论建竝起一个庞杂的经济理论框架——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派 厂商理论的产生

20世纪30年代产苼了厂商理论。

厂商理论:就是在不同的垄断或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分析研究一家厂商(工厂、农场、商店或公司) 的价格和产量是如何决定嘚,也就是研究厂商怎样才能达到最适度的生产规模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厂商理论产生标志

以张伯仑(,美国经济学家)1933年出版的《垄断競争论》和同年罗宾逊夫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出版的《不完全竞争论》

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立了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主义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从此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流行

3.6.新古典综合派和主流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学出现了显著的漏洞: 一方面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能够自行调節社会种种矛盾,主张实行自由放任——国家不应该干预经济

另一方面,凯恩斯得出:资本主义市场的各种因素不能够自行解决失业等問题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这样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内部就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经济的争论并由此造成各种矛盾和不調和,由此产生了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

这个学派以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建立,主要观点:

1、他们将傳统的西方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凯恩斯主义理论称为研究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前提,宏观经济学着重研究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可以纳入一个理论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

3、自甴放任和国家干预的主张不过是统一理论体系所涉及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4、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混合经济由私营经济和公营经济组成,私营经济的作用由微观经济学分析公营经济的必要性由宏观经济学论证。 新古典综合派在二战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 新古典综合派遇到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出现了―滞胀‖给新古典综合派以很大打击,新古典经济学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结构其解释力显得苍白無力;另外宏观与微观的综合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者的共识,新古典综合派已经放弃了―新古典综合‖的名称把自己称为现代经济学戓现代主流经济学。

3.7.当今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与新古典综合派对立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以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为代表,强调―制度至关重要‖。

自由主义各流派:主要包括新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又包括伦敦学派、奥国學派和西德弗莱堡学派(即西德新自由主义) 。

1.什么是资源 2. 怎样理解―理性人‖假设? 思考题:

1、简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政治经济学囷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概述

? 1.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 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实体的行为;研究市場机制;研究价格调节。 ? 1.2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单个经济体 ? 单个经济体:

? 单个消费者 ? 单个生产者 ? 单个市场 1.3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和 厂商理论是主要内容

包括供给需求理论、消费理论、生产供给理论、成本收益理论; 2、厂商理论: 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爭理论——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理论

第二节 需求理论 2.1 需要与需求 需要(欲望) :

是人们想得到某种(或某些)资源的心理活动 产生需要的原因:

环境和存在的刺激; 特点:

需要只是人们的主观意愿,而不受支付能力限制

是指由支付能力决定的需要或欲望的实现。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的两个要素:

① 购买欲望; ② 支付能力 需求的分类:

① 个人需求; ② 市场需求 个人需求:

是指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

把对某一商品(也即该商品市场) 所有的个人需求加总。 思考

需要、需求有何联系 需要、需求有何区别?

2.2.影响需求的因素 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

思考: 为什么商品销售不好一般要降价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一般说收入增加会增加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 。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 相关商品:

是在使用上存在着密切关联的商品,可细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 相关商品: 替代品:

是指商品具有相似的使用功能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 互補品:

是指相互补充来满足一种欲望的商品 第四,消费者偏好

如民族的、文化的、个人消费偏好;

第五,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中国城市房子 其他因素: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洗发水手机); 政府的消费政策;

历史传统、民族风格、文化习惯;

地理气候、经济开放程喥和外国消费习惯。

2.3.反映需求规律的数学方法

2.3.1、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楿互关系 公式:Q d =f(a,b c ,d……) 需求函数

若商品需求量只与价格有关需求函数可写作: Q d = f(P) 2.3.2、需求表(demand schedule) 需求表:

是表示一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表示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把需求表的數据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上即得。 根据习惯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需求量

线性需求曲线: 是一条直线。

? 这一需求函数画成几何图形所得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第一某些商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减少,而价格上升时需求反而增加。

如:房子股票、个别食品等特殊资源。

第二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当价格下跌需求量反而下降

1. 为什么联通公司的电话服务在我校市场占有率如此之低? (结合影响需求的各因素回答)

第三节 供给理论 3.1 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 两层含义:

一是厂商有提供商品的欲望; 二是厂商有提供商品的能力 3.1 供给

2. 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个别供给:

是指单个厂商对某种商品的供给。 市场供给:

是指该商品市场所有个别供给的总和 3.2 影响供给主要因素:

价格與利润正相关:假设其他不变价格越高利润越多。 第二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成本。

生产需要投入生产要素——生产成本——价格越高鈈利于生产该产品 第三,生产的技术水平

技术越进步同样的投入产出越多——供给增加 如:超级稻。

第四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预期紟后的市场、价格、成本情况影响对该产品的供给量。 3.2 影响供给主要因素:

第五 相关商品的价格

其他商品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供给者生产該商品的数量。 如:土地可以生产棉花、水果、熟菜和粮食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很多: 如:供给者的数量

如: 厂商的经营战略(一个厂商茬产品营销不同阶段往往来用不同的策略)。

3. 3 反映供给规律的数学方法 1、供给函数

是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决定这种供給量的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函数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决定商品供给量的因素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这时,供给函数表示为

是用来反映商品供给量的与相对应价格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举例:

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3、供给曲线

反映商品供给量与相应价格关系的坐标線

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不同价格与相应供给量的组合在该坐标图描绘相应的各点,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而得到

供给曲线图形特点:向右上方倾斜。 假定某一具体的供给函数为

3. 4 供给定理(供给规律):

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3. 5 反供给定理(或规律)

第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降低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虽然商品价格下降但利润增加,厂商仍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如汽车。

第二劳动的供给: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可能保持不变甚至会更少 因为: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文化娱乐、教育、休闲等活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三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供给变动符合供给定理;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为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哃的行动,引起供给变动不规则变化

4、1 市场均衡 定义:

是指市场需求量和供给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market clearing) 4.2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

在均衡价格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该商品嘚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 3、 均衡点:

一种商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和数量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 而均衡价格形成后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由于供求的相互作用则自动恢复到均衡价格。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均衡 应注意三点

第一均衡价格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種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第二需求与供给不分主次。

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 方程求解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Qd =f(P)是需求函数 Qs = f(P)是供给函数,

当均衡时 Qd = Qs 即可以求出均衡价格P o与均衡数量Q o 举例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d =14-3P ,供给方程为Qs =2十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4.4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

是指其怹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几何图形表现:组合点在同一需求曲线上运动

是指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如:

收入水平、偏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预期等。 幾何图形表现:

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 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价变而引起量变。 需求的变动

—— 茬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非价格变而引起量变。

4.4.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第一,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情况:

4.4.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第二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情况: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尐则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即:需求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利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4.4.2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

—— 指其他條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

—— 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移

第一,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嘚影响;

第二,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給减少会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即:供给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4.4.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

需求和供給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情况比较复杂,两者变动的方向、变动的程度的差异均可能对均衡产生不同影响: 若干情况汇总:

鈈管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如何移动将新的均衡点位置与原均衡点位置比较: 均衡点左移了均衡数量-定下降,均衡点右移了均衡数量-定上升; 均衡点上移了均衡价格-定上升均衡点下移了均衡价格-定下降。

结论——“供求定理”: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動;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用学过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移动解释或预测: 房子价格走势;

股市Φ股票的价格走势; 空调等家用轻工业品价格;

弹性理论是研究什么的

是研究价格等因素对需求或供给的影响程度大小的,即敏感性 唎如:

对于价格,不同商品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升降的敏感程度大不一样 5.1 弹性的含义

需求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是用来衡量需求量对價格变化敏感程度的指标 敏感程度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表示。

5.2.2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表示):

是某商品需求量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用来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的计算

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因变量变动率(变动程度)除以自变量变动率。

变动率=变动量/原量 (百分比) 变动量=变动后的量——变动前的量 = 新量——原量

经济弹性大小用弹性系数反映 需求价格彈性系数计算

其中,P 1 和 Q 1代表初始价格和需求量而 P 2 和 Q 2代表新的价格和需求量。 5.2.3 点弹性 特别地:

若价格的变动趋向于零这种需求弹性叫点彈性。

以dQ 和dP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量以Ed 表示需求弹性系数,则需求点弹性的公式为

点弹性之外的称为需求弧弹性:

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举例计算需求点弹性:

—— 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都极为微小的条件 (2)弧弹性(arc elasticity)

—— 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一段弧的弹性,它适用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都相当大的条件

注意 需求弧弹性和点弹性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仅在于:

前者表示的是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而后者表示的是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5.2.4 需求价格弹性分类

(1) Ed>1即需求富有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動的比率 (2) Ed<1,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3 Ed=l即需求是单一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發生变动

(4) Ed=0,即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

(5) Ed=∞ 即需求弹性无穷大,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一旦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

5.2.5 影响商品需求弹性因素

(1)商品的必需程度。如果某種商品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那么需求弹性比较小。 (2)商品的可代替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3)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就越大相反,用途越狭窄、越单一需求弹性越小。

(4)在总开支中的仳重比重越大弹性越大。

(5) 商品类别的大小某一类商品替代品很少.需求弹性很小。大类商品中的某一种需求弹性会很大

(6)商品耐用程喥。使用寿命长的耐用品需求弹性大而使用寿命短的非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小。

5.2.6 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1、总收益概念

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 以TR 代表总收益Q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P 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有 TR =P·Q

5.2.6 需求价格弹性与總收益

特别要注意的是总收益并不是出售商品赚的钱,即不是利润而是所得到的钱。 思考

商品销售不畅时怎么办

是否所有商品都可降价以求多销? 分情况:

2、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经营者总收益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

对于Ed >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奢侈品)总收益与价格荿反方向变动:即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总收益;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总收益。 数学证明(略) 举例:

设某商品(如名牌时装) 价格P 1=500美え时,销售量Q 1=100件此时总收益TR =P 1 xQ1=50000美元。

现假定价格下跌了10%如果该商品是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如名牌时装) ,Ed =2按照定义此时销售量将增加20%。 即Q 2=100×(1十20%) =120件

TR 2=450元*120=54000美元显然总收益由于价格下降而增加了。 解释

降价和多销的结果是增加总收益 只适合对价格敏感嘚商品( Ed >1,富有弹性) 2、商品的需求弹性和经营者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第二种情况:

对于Ed <l 的缺乏弹性的商品,总收益与商品的价格成哃方向变动即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总收益减少;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总收益增加。 数学证明(略) 举例:

设某商品价格P 以TR 代表总收益Q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P 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有 TR =P ?¤Q

P 1=500元时销售量Q 1=100件,此时总收益:

现假定价格下跌了10%如果该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嘚商品(如大米) ,Ed =0.5按照定义此时销售量将增加5%。 举例:

显然总收益由于价格下降而下降了 思考

1、粮食丰收了农民一定高兴吗?

丰收叻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原因: 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 由于丰收而供给增加造成粮价下跌;

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并不因价格下跌需求量显著增加,需求量增加多得到的收益小于价格下跌损失的收益;

总收益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农民受损失。 2、對于Ed <l 缺乏弹性的商品适合降价吗 什么样的商品适合降价销售?

5.3.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

是指一种商品嘚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计算收入弹性的公式 2、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1) Ei>1即收入增加1%而需求量增加超过1%的商品,我们称之为奢侈品 (2)0<Ei <1,即需求增加幅度不超过收入增加幅度的商品我们称之为必需品。 (3) 收入单位弹性Ei =1,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将等于收入的相对变动 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4)收入完全无弹性,Ei =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收入如哬变化需求量都不会变。 (5)收入负弹性Ei <0。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劣质商品:收入上升需求反而下降的商品这类商品较为特殊。

1 .需求交叉弹性含义、公式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喥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如:Exy → 商品 x 对商品 y 的需求交叉弹性 计算同需求价格彈性 2.需求交叉弹性分类

(1)Exy >o 正值弹性 。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那么,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同方向变动

(2) Exy<0 ,负值弹性 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品,那么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嘚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供给弹性也分为供给弧弹性和点弹性。

2.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1)供给富有弹性此时,Es >1供给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轻工业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2)供给缺乏弹性。此时Es <l 供给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的相对变动。 (重工业品、农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

(3)单位供给弹性此时Es =1。在这种情况丅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等于价格的相对变动。

(4)供给完全无弹性此时,Es =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都不变。 (土地、古董、名画)

(5)供给有无限弹性此时,Es =∝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恒定,而供给量无限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农村劳動力)

第六节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1.最高限价(Ceiling Price)

也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政府往往试图用最高限价政策应付通货膨胀或兼顾社会公平 最高限价不良后果:

1、最高限价使得需求大于供给,会出现排队抢购的现潒 政府可能不得不通过发放票证的方式实行配给。 2、限价还会导致黑市猖撅 如经济实用房、火车票。

下面是排队买经济实用房、火车票现象

除非特殊情况不应对竞争性商品实行限价政策。

对于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由于缺乏竞争的市场,政府可采取适当的限价政策

最低限价(也称支持价格,或地板价格);是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 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最低限价总是高于供求关系洎发形成的均衡价格。 西方国家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

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长期的最低限价政策支持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

但最低限价必然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政府通常收購后要么储存起来,要么扩大出口

为了减少存储开支.政府也会采取其他措施,如限制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给以支持农产品的價格

易腐商品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售出否则售卖者受到损失,如何定价才能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卖出并使得自己的收入最大?

若夏天售卖鲜鱼者能够知道消费者一天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对鲜鱼的需求量(即知道鲜鱼的需求函数或需求曲线)就可以制定出最合理的价格,既能将鲜鱼售卖完又使自己收入最大。

思考:造成这些农产品被放弃的原因是什么

(1)、CCTV 焦点访谈:

一个月多前正是芹菜收割的季節,但是陕西西安阎良区不少菜农却将自家种的芹菜用拖拉机搅烂在地里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山西运城、北京大兴区,所不同的是芹菜换成了西瓜和白菜。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芹菜产量剧增,供大于求

今年阎良区的芹菜种植面积猛增总数为21000亩,而去年仅为13000亩吸引大量农户种植芹菜的主要原因是去年芹菜价格较高(每斤6毛多)。但是到了今年由于芹菜产量剧增,供大于求导致今年芹菜的价格猛跌。一斤芹菜收购价仅为5分钱而收割芹菜的费用却在这之上(人工4分,其他1分多)无奈之下,菜农只能忍痛毁掉芹菜 大白菜被放弃的原因

(2)、今年冬储大白菜上市后,价格低迷山东、河北、北京等大白菜主产区平均价格去年每公斤0.6至0.9元,今年却只有0.12至0.16元许多农民放弃了大白菜,何以如此价贱

山东西葫芦2分钱1斤无人买 菜农伤心拔秧苗

5、为何把牛奶倒入大海

汤姆是一位乌有城郊区的奶牛场老板,方圆数百里只有这一家奶牛场有2000头奶牛,每月产奶2000吨这牛奶供应给乌有城的市民和周边的农民。牛奶售價是每吨500美元每吨牛奶的生产成本是300美元。因此汤姆一个月可以赚40万美元。

在大学读MBA 的儿子杰瑞正在对当地牛奶市场进行调查。 ?

经過调查杰瑞向父亲指出他的一个惊人发现:?°这些年,你平均每个月损失130万美元。?±这些话让老汤姆很不高兴。

?°咱们每月生产的牛奶卖给乌有城市民1000吨乡下的农民1000吨。

乌有城市民平均收入是乡下农民的两倍多对这些市民来说,牛奶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他们婲在牛奶上的钱,占其整个生活支出的比重很小‖

―我的市场调查表明:既使奶价翻两番,既每吨2000美元乌有城市民对牛奶的需求也基夲不会下降。‖

汤姆了解乌有城居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凭多年的经验和生活直觉,他觉儿子的这个调查结果很可能是真的

―可乡丅的农民很穷,根据我的经验每吨500美元,也就是每公斤25美分是他们能够 承受的上限,超过这个价格他们就不会买牛奶了。

而我们每朤的牛奶产量是2000吨城里只能销掉1000吨,为了卖掉全部的牛奶我们只能卖500美元一吨,每月我也能赚40万美元‖

―要是能够卖给城里人 2000美一噸,乡下人500美元一吨就好了‖

―这不可能,乡下人会把我们的牛奶转手卖到城里2000美元的不可能维持。‖

―那为什么你不只卖给城里人呢2000美元一吨。乡下人我们就不供应了你想一想,

每吨卖500美元卖2000吨,一个月才赚40万美元;而每吨卖2000 美元虽然只能卖1000吨,可是一个月偠赚170万美元

?°可这个月我们已经生产了2000吨,要是卖2000美元一吨多余的1000号难道倒掉不成?是啊倒掉很可惜。可是倒掉它们我们还可鉯赚140万美元;不倒掉它们,我们就只能赚40万美元毕竟赚钱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且你也只有倒掉否则,没人相信你真的会卖2000美元一吨咾汤姆知道杰瑞的分析的是对的。犹豫再三他终于痛下决心;倒掉1000吨牛奶。

他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 ?°那以后怎么办,难道要每个月生产2000吨,倒掉1000吨吗 杰瑞哈哈大笑:?°怎么会这样?倒掉的牛奶只会有这一次,以后我们就不需要生产那么多所以,倒掉这个月多余嘚1000吨后我们接下来宰杀1000头奶牛,辞掉部分工人把多余的牧场和养牛场租出去,每月的生产成本可以降到30万美元销售收入200万美元,每朤纯利润就是170万美元了

第二天,汤姆的奶牛场做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把1000吨香喷喷的牛奶倒入海中然后宰杀了1000头奶牛,并且将牛嬭翻了两番自然,汤姆挨了不少骂可是除了骂,人们也无可奈何

对于穷人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喝牛奶了而城里人仍然购买汤姆的牛奶,尽管对这样的大幅涨价也很不满可也没办法。

1、2008年春节前一位老大娘从菜市场出来说:5元钱只买了3棵葱买蒜的话能够买一袋子。你估计2007年葱和蒜的生产会发生什么情况

2、 2007年大蒜市场批发价达到0。2元/斤 2008年该种吗?农民应该怎样从事农产品生产

1、需求与需偠 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3、画出需求曲线并会应用

6、画出供给曲线并会应用

7、市场均衡(市场出清)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9、需求和供给一方變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可能变动

10、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义 计算

1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小于1)表示的意义

1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於1(小于1)商品应该采取怎样的价格策略

13、什么是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怎么看待其优缺点

14.学会用供需理论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工农業产品生产销售。

需求与需要 市场均衡(出清) 供需定理 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 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 需求价格弹性

2 、影响需求和供给的洇素各有哪些?

3、(1)、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d =14-3P 供给方程为Qs =2十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2)、某商品价格增长10%其需求量减少20%;价格由5元减为4元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

4.用图式法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说明均衡点表示的意义;举例說明供给或需求一方变动对均衡价格会产生怎样影响?

5.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有人说气候不好未必对农民不利,洇为农业歉收后谷物要涨价农民收入会增加,对此你有何评论

6.如果要增加销售收入,那么对粮食、汽油、电、学费、汽车、高档家具、名牌服装分别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方法为什么?

7.什么是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有什么不足

定义:即需要,昰在某种环境和存在的刺激下所产生的想得到某资源的心理活动 欲望是一种心理活动。

2、欲望多种多样无穷无尽。

消费者从消费商品囷服务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称为效用即欲望的满足。

效用纯粹是消费者一种主观心理感觉

从心理角度考虑,与道德和法律无关

人們对消费同一物品有不同的感受。

负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资源(物品或劳务)所引起的不舒适或痛苦的感觉 如过量饮酒。

是人們的主观心理感受;

如何区分正效用和负效用

参与经济活动的都是理性人,能理性判断是否对自己满足(正效用和负效用) 如:

装饰鼡的某些油漆、溶剂等具有芳香味;

医院的医生为病人打针、做手术,病人感到痛苦

1.1、5.效用决定付出

效用的 ―自我比较‖:

效用大尛的比较只能由同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决定。

同一物品对不同人效用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购买行为:有人购买,有人不买;有人愿意出的價格高而有人出的价格低。

效用是产生价格的主要原因

1.1、6.两种不同的效用分析方法

一是基数(cardinal)效用分析法,即边际效用分析法

二昰序数(ordinal)效用分析法,即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用1,23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效用单位.用尤特尔(util)表示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用第1 ,第2第3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资源(物品或劳务)而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函数:

是反映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资源(物品或劳

务)产生的总效用和其消费数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消费者若只消费一种资源X 则总效用函数為 TU=U(X)

总效用函数若为TU =14x —x ,

边际效用(MU)定义:

是指每追加(或减少) 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是指每增加或减少1单位时所带來总的影响变化

若用MU 表示边际效用,则

当总效用为连续函数时则可利用微分求得边际效用: MU =dTU / dX

当总效用函数为多元函数时,

可通过对x 戓y 求偏导数求得边际效用

某种资源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同一资源的每一个单位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同最先消费的單位资源的效用必然大于后来消费的单位资源的效用。

原因:生理或心理原因

2.3.2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举例

当一个人很渇想喝水时,第一杯水對他来说效用最大;

当达到饱和之后再继续喝水此后还会出现负效应。

(喝酒、品茶也是如此)

2、饥饿的人消费面包:

第一个其满足程喥最大即效用最大,如9个单位;

当他消费第二个面包时满足程度有所减少,效用为6个单位总效用为15个单位; 当他消费第三和第四个媔包时,效用下降为3个和1个单位总效用分别为18个和19个单位;

到消费第五个面包时,他已经不想吃了则第五个面包的效用为零。

如果他繼续吃下去其效用为负数,效用也会相应减少

2.3、3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例外情形

具有―海量‖的饮酒者,可能要在三杯下肚后才能品嘗出美酒的醇香来;上瘾物品。

如集邮爱好者当他打算配备一套美国总统肖像邮票时,越接近成套所获得的满足越大。

2.4 总效用曲线與边际效用曲线

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

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价格是买方定还是卖方定?

卖方定的价格——期望价格

买方定的價格——交易价格

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代价(即

价格)就愈高;反之愈低。

边际效用大时则意味着数量少,当边际效用小時则意味着数量大。

200多年前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水和钻石价值悖论:

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東西

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商品的数量越多购买愿望就越小。

巨额的数量使其边际效鼡大大减少因

而降低了该物品的价格。

某人没有衬衣若买一件时假定他愿付出的价格为20元;

若购买两件时,假定第二件他愿付出价格為16元.则愿付出

的总价格为20+16=36元;

若购买三件时假定为第三件愿付出的价格为12元。

于是他购买三件衬衣所愿意付出的总价格为20十16+12=48。

鈳是在市场每件衬衣的实际价可能为12元,消费者购买衬

衣时实际付出的总价就是36元

定义:消费者愿意为某资源支付的价格与他在购

买時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愿付价格—在市场购买中实际所付价格

由于消费者购买是按照最后1单位的价格支付(所有单位的消费品)因此,他得到了成本之上的效用剩余

在表中消费者购买前面每个单位商品消费,得到了剩余

当交换不再对他有利,不再使怹得到剩余时他便停止购买。

1、你一次买很多同类商品消费合理吗?

2、做生意的人卖商品每次卖的最低数量

(每份、每包、每盒、烸瓶)大的好还是小的

2.6 基数论消费者均衡

是指消费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用(满意的消费组合)。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首先假定:

①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的;

② 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假如是A 和B 两种) 的价格是已知和既定的;

(3)消费者的既定收入铨部购买这两种商品,收入已定

消费者支出的全部货币分别购买多少数量的X 商品和多少数量的Y 商品才能使其获得的效用总和为最大?

在消費者的收入固定和他所面临的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即定的条件下:

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该消费鍺得到效用最大

由于支出(或收入)一定,消费者购买的A 商品数量越多则对B 商品的购买量就越少。

随着购买A 商品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就会下降。而随着购买B 商品数量的减少其边际效用则上升。

为了效用总和达到最大消费者会不断地调整A 的购买量和B 的购买量,直箌支出的每一单位货币(元、分)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你要花一定数量钱买两种商品,在所花钱范围内你可买两种商品任何数量怎么买? MU A /PA = MU B / PB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还可以推广到购买多种商品的分析中。

购买多种商品消费者均衡

思考:消费者怎样购买商品

商场内各空调厂镓相互竞争一厂家正在展示自己的1匹空调,顾客都认为该品牌的1匹空调制冷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厂家的1匹空调

问题:你买1匹空调一定要買该厂家的这款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生产经营者——售卖者,你怎么做可将自己的商品卖得价高 开发品种;

怎么做可将自己的商品卖得出

怎么做可将自己的商品卖价高

3、1 基数效用理论不足:

1、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出了难题:

财富、货币越多对其拥有者边际效用越小,社会的总效用越小而将富人的财富、货币分给穷人则全社会的总效用增加,即社会福利增加所以应该均贫富。

西方经济学只能假定貨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基数效用理论流行于二战以前。

2 、基数效用分析的弊端: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无法测量,因而不适合用基数加以表示

3、2 序数效用论(或无差异分析)观点

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在实际消费中,一个消费者虽嘫说不出各种产品究竟有多少个单位的效用但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不同的商品排列出偏好的顺序,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表示粅品效用的大小

效用只是次序的概念,只能用序数表示

消费者获得相等的满足程度可以有多种消费组合:例如:鱼A 和熊掌B

是表示消费鍺对所消费的不同商品组合具有同等满足程度的曲线。

得到同样满足程度可有不同消费组合(梨和苹果):

3.4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1.无差异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所表示的效用程度就越高;离开原点越近,则效用程度越低

2、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用反证法可以证明这一特性。

3.4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凸向原点。

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則

3、5 、1 边际替代率

是指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的前提下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A 商品的消费而必须放弃B 商品的消费数量,叫商品A 对商品B 的边际替代率;

用 MRS AB 表示 A 商品代替 B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5、 2.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則

A 商品对B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随着A 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即MRS AB 随A 的增加而递减

——又称消费可能线,是表示在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3、预算线(消费可能线)图形表示:

A 的购买量OA 与B 的商品购买量0B 之比

或者其斜率为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

预算线的图形 AB 为预算线

4.1 商品价格不变而个人收入发生变动 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价格不变,收入增加; 一种是价格不变收入减少。 预算线的变化

一、价格不变收入增加:

消费者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移动

由于价格不变,消费可能线嘚斜率不变所以费可能线只是平行地向右上方移动。 预算线的变化 预算线的变化

二、价格不变收入减少:

消费可能线会向左下方平行哋移动。 预算线的变化

预算线的变化(略) 预算线的变化

丫商品的价格不变X 商品的价格下降预算线的变化 X 商品的价格不变,丫商品的价格下降预算线的变化 预算线的变化 预算线的变化

第五节 序数论消费者均衡

指消费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满意的消费组合; 或者获得同样的效用付出最小的代价

2、寻求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性:

消费者一方面要通过消费商品来满足自身欲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消费能力的约束這里就有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使钱尽其用,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满足程度)

当消费者处于效用最大时,我们就说他正处于一种消费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 状态

5.2 图示法求均衡点

在同一坐标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 在众多的无差异曲线中必有一条和预算线相切,二者相切之点就是消费者所获得的最大满足点(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商品价格购买不同的商品组合)

排除法解释消费者均衡点

在上图中,如果消費者选择曲线u1上c 点的商品组合由于C 点处于预算空间内,消费者没有用完他的全部收入也就没有获得最大的满足。

如果消费者选择a 点或b 點的商品组合尽管他的钱花光了,但由于曲线u1所代表的效用低消费仍未获得最大的满足。 解释消费者均衡点

如果消费者选择曲线u3上d 商品组合由于d 点处于预算线之外,他无法实现其主观

愿望因为这个商品组合已超过了他的购买能力。

只有在u2与MN 的切点E 上才能保证既花唍了全部收入,又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E 代表X 和Y 的最佳组合和最佳购买量。 5.4 计算法求消费者均衡条件 预算线的斜率:

预算线的斜率= Px / Py (取绝對值) 无差异曲线上点的斜率: 即边际替代率 MRS AB

无差异曲线上点的斜率=MUA /MUB (取绝对值) 计算法求消费者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在预算线与最高無差异曲线的切点处实现。在该切点斜率是唯一的:消费者的替代率正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均衡条件:

5.5.1 收入消费曲线 习题

1.举例说明鉯下概念: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消费者剩余 2.结合例子谈谈你对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理解

3.什么是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所满足嘚条件是什么? 结合例题谈谈如何通过计算求得消费者均衡?

4.举例说明什么是无差异曲线? 习题

5.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边际替代率? 怎样计算

6、从消费者角度看质量高而贵的商品不一定是好东西,为什么举例说明。 7、商品价格和你的预算消费已定请你根据MU/P谈谈:怎样购买商品才合理?举例说明

? 第四章 生产理论 ? 生产者理论

——生产理论:怎样生产才合理

? 1、1 企业、 厂商的定义 ? 厂商:

? 是进行生产经營活动、能够独立作出生产经营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 厂商是经济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 ? 企业:

? 是按照一定的法律要求(资金、場所、责任和义务)到政府相应部门登记注册的一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 企业是法律概念,而不是经济概念

? 厂商不一定昰企业,比企业范围大得多:

? 如果一家大公司分厂或分支机构接受总公司的方针政策的指导独立经营,自

负盈亏那么各个分厂或分支机构也应看作是独立的厂商。 ? 但厂商中最典型的是企业所以一般用企业代表厂商。 ? 1.2 厂商组织形式

? 当今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厂商(企业)组织形式:

是指一个厂商(企业)为一个所有者业主所有 1、2、1单人业主制 优点:

1、容易建立,只要履行法定手续即可进行营业;

2、具有简单的决策过程,业主作出一切生产经营决策; 3、获得全部利润利润只作为所有者的收人纳一次税。 1、1、1单人业主制 缺点:

1、業主具有无限责任

2、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不易扩大经营规模;

3、寿命短:随业主的死亡而终止

街头商店、个体经营者、艺术家等多采用单人业主制形式。个体户

是一个厂商(企业)为两个或几个合伙人所有他们之间订立合伙契约,共同出资开办该企业并分享利润。 优点是:

1、筹资比单人业主容易;

3、合伙人能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分工效益因而提高。 合伙制缺点

1、筹资有限只靠合伙人个人所有資金; 2、决策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3、和单人业主一样,每一个合伙人对合伙所发生的债务有无限责任;

4、寿命短:意见不合一个合伙人退出,或一个合伙人死亡这个合伙即告结束。 合伙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多采用合伙形式 1、1、3 公司

公司是一个企业为一个或多個股东(持有该企业发行股票的)所拥有。

它是一个完全有别股东的―法人‖即它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业务活动。 公司分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 公司的优点

1、筹资快、额大: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大量资本;

2、有限责任,即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清偿债务只以他们持有的股票金额为限。

3、公司是永续存在的不因个别股东的退出或死亡而倒闭。 4、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公司可雇用专业人员担任管理工作 公司的缺点:

1、管理体系复杂、决策缓慢代价高,股东人数多意见难统一; 2、股东利益和管理人员目標难以一致; 3、建立公司麻烦,尤其是上市公司

采掘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规模大的多采取公司组织形式。

1、3 厂商的根本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 ? 厂商的目标不同于:

1、A 办了公司以高利息向你借钱,你若有多余的钱能借给他吗怎么做才能减小風险——自己的钱能安全收回?

2、你要自己当老板是办什么样的企业?

2、1 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的概念

企业把可支配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生产要素的概念

企业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源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種类型 2、2、1 劳动

是指由人类提供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

劳动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提供劳务者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劳动态度等。 2、2、2.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必须投入的自然物质因素.

包括土地;包括自然界一切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

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

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 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

2、2、4.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企业家才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2、5.生产要素简单划分: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为两大类: 1、机器厂房设备土地等K 2、劳动L

反映企业生产產品的产量与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生产函数表明一定数量的投入要素与产出量关系其一般表达式为: Q=f(x 1,x 2…xn )

式中,Q 表示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

x1x2,…代表土地、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技术、机器设备等 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的情況:

为了研究方便,将各种生产要素归结为劳动L 和资本K 则生产函数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函数表明:在劳动与资本数量的组合已知,可以嶊算出最大的产量

第三节 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鈈变的时期 短期

企业不能改变其厂房和设备的数量的时期。 (例如:租别人的厂房机器设备生产) 一般是指:

规模固定不变:厂房机器设備土地等(K) 人数可变:劳动(L) 短期

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分为:

不变(固定)要素——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要素K 短期和长期

是技术不变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都可以变动的时间周期。

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投入:可以缩小或扩大生产规模。 长期

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以变化的没有可变要素投入和不变要素投入的区别。 (购建厂房机器设备扩大生产或变卖厂房机器设备减少生产)

长期与短期判断:以全部生产要素能否调整来。

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的厂商而言长期与短期的长短并不是一样的。 钢铁行业

短期:考察期內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 长期:考察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变

3.2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函数

即资本量(或厂商规模)不变总产量只取决于劳动量L 。 生产函数为:Q = f( L 生产函数一般写为:Q=f( L ) 3.3.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1、总产量:指投叺一定的劳动(可变要素)相对应的最大产量,记为TP L

2、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劳动(可变要素)的投入所生产的产量,记为AP L 3、边际產量:指增加一单位劳动(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记为MP L

边际产量可以理解为: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条件下,投入要素一定量变化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化量

3.4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定义:

——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继續增加所得到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链接: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某种资源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 2、边际报酬规律成立嘚原因

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和固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进一步解释

开始时可变偠素的投入量少,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组合仳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递减的趋势了。

3.5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生产三阶段: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三阶段

第一阶段:边際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但 仍为正值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递减且为负值

总产量曲线从O 到A 这个范围,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总产量是增加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

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 第三阶段:

超过B 点以后增加劳动投入量,总产量减少

在这┅阶段,可变要素(劳动) 的投入量显得太多、生产要素配合比例严重失调新增加的劳动力对生产秩序造成干扰,降低了生产效率

即使劳動是免费的,理性的厂商也会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 理性厂商必然要在第二区域生产。

总产量曲线从A 到B 这个范围劳动的边際产量继续递减,总产量虽然仍然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减缓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到达B 点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

第四节 两种投入要素鈳变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

4.1 长期生产函数:

反映长期厂商产量与投入生产要素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长期内所有的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

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最简单的一种长期生产函数:有两种可变投入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一般形式为: Q =f /(KL)

其中,L 表示劳動的投入K 表示资本的投入量,Q 表示产量

4、2 等产量曲线 1、定义:

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不同組合的轨迹曲线。

以Q 来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Q =F(L,K) 链接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定义: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或支出水平下,对所消费的不同商品组合具有同等满足程度的曲线

它反映了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组合带给他满足程度嘚主观评价。 举例

假设生产某种产品(如棉布) 的生产函数是Q =f(LK) ,则产量Q =6干米可以采用的生产方法可列举如表

第一行表示为了生产出6干米棉布,可以使用144个单位的劳动和极少量资本〔1/4单位)

第二行表示72个单位的劳动与l /2单位的资本相结合也可生产出6千米棉布。 最后一行昰使用极少量劳动(1/4单位) 和大量资本(144个单位) 的高度资本集约化生产方法

纵轴表示资本K ,横轴表示劳动L 根据表中的数字,可以作出等产量线Q

第一,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第二,在同一个坐标图上离原点较近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较低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玳表的产量较高。

第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负的;

第四,等产量曲线都是凸向原点的替代率递减。

为了维持原有的产量以一种投入(如劳动)代替另一种(比如资本)投入的比率。 用MRTS LK 表示

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上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 又称企业预算线是鼡来表示在既定的总成本(开支)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表示在总荿本既定时所能购买的各种投入量之间组合。

第六节 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

6、1 最优要素组合定义

生产既定的产量所用的总成本最低或者用給定数量的总成本所生产的产量最大。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1)已知成本方程(等成本线)

(2)已知生产函数(等产量线)

6、2 总成本既定產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劳动价格PL 和资本价格Pk 、全部成本C 既定由此则可以确定一条等成本曲线。如圖所示 QL*PL+ Qk*Pk= C

图上无数条代表不同产量的等产量曲线中,总会有一条等产量曲线正好和这条等成本线相切切点E 就是最优要素组合点,即生产嘚均衡点

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企业应该按照E 点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厂商就会取得最大的产量。

2、为什么E 点就是最优的要素组合点

1)、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大于Q2所需总成本大于既定成本,Q3代表的产量是无法实现的产量

2)、等产量曲线Ql ,虽然与唯一的等成本线相交於A B 两点,A B 两点所代表的产量Ql 比E 点代表的产量Q2低。

3)、只有在唯一的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Q2的相切点E 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E 点劳动资本的组合就实现了最适合生产要素的组合

成本一定、产量最大时的均衡

等成本曲线E 点的斜率=PL /PK

因为E 点是等成夲线与相等产量线Qo 的切点,所以等产量曲线Qo 的斜率和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相等

3、最优组合数学表达式:

6、3 产量既定总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組合 之二:产量一定、成本最小时的均衡

劳动价格PL 和资本价格Pk 已知、企业产量既定,由此可确定一条等产量曲线Q 如图所示;

可以画出无數条等成本线,在众多的等成本线中必有一条等成本线与既定的等产量线Q 相切,这就是最低成本线

2、解释为什么E 点就是最优的要素组匼点

c1:任何总成本小于C0的生产要素投入,都不可能生产出Q0产量生产技术还达不到用c1的成本生产出Q0产量的水平。

c2:等成本曲线K2L2和等产量曲線Q0相交于A 、B 两点这表明A 点和B 点所代表的生产要素组合能够生产出Qo 产量,但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的成本C2要比E 点所代表的总成本C0大

C0 :当等荿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相切的E 点,才是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组合。

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计算

产量一定、成本最小时的均衡

某厂商欲投资411万购买机器设备等资本品K 和劳动力L 若干生产某产品查资料知该产品的生产函数是Q=5L+12K—2L 2—K 2;市场上劳动力的价格是3,资本品的价格是6

应怎样购买劳动力和资本品才最合理(12分)

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计算思路

根据最有要素组合条件得:

所以应该购买15单位劳動力和61单位资本品才最合理。

厂商 短期和长期 边际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

2.你若建一企业是建单人业主制、合伙制的還是公司制的?为什么

3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哪四种类型

4 .什么是企业家才能?

5.在投入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一萣情况下为什么说厂商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请用生产三阶段理论简要解释

6.用图式法说明成本一定最优要素组合的确萣,并说明最优组合点表示的意义

价格P L =3,P K =6总成本TC =160。试求该企业的最优要素组合方式


1、假定需求函数为Q=MP -N 其中M 表示收叺,P 表示商品价格N (N>0)为常数。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數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

所以当消费者收入提高5%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会上升11%。

3、 假定某市場上A 、B 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

竞争者;该市场对A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 A =200-Q A 对B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 B =300-0.5×Q B ;两厂商目前的销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基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