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现状如何

中国经济浅析(柏林 萧写于新加坡)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分析中国经济现状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分为两种派别,一种是以哈耶克主义为主的自由经济派;一种是以凯恩斯為主的政府主导经济派

—哈耶克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放开对市场的管控,形成真正的自由市场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应该对于市场起到積极的作用,比如政府扶持企业大力搞投资项目等等 。

凯恩斯主义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容易形成对国家财政的透支导致政府大量印鈔票。如果是在金本位时代大量的钞票,需要大量的黄金黄金不足怎么办,就会通货膨胀而黄金的来源要么通过购买,要么自己挖黃金如果不能通过购买或者自己挖的,只有通过战争的手段来抢夺

二战前,美国和纳粹德国其实都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美国是民主党嘚罗斯福,而德国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希特勒无论是罗斯福还是希特勒都邀请了凯恩斯去本国演讲。最终德国实现了经济奇迹几乎短短几年的时间,德国的失业率达到零但是,同时德国财政赤字也达到了顶点导致德国必须在1940年之前发动战争,不然希特勒政府就偠破产而美国情况好一点,因为美国的工业基础比德国要好美国可以通过发展大水电站和多种经济维持军备。到了1942年美国的财政和通脹也是到了顶点但是最终美国赢了战争,全球无论是亚洲和欧洲的黄金储备全部去了美国美国因此解决了凯恩斯主义的危机和副作用。同样如果德国赢了战争德国也可以解决凯恩斯主义的副作用。

后凯恩斯主义时期也就是1973年之后,美国废除了黄金本位美国的美元基本上就和中东的石油捆绑。因为黄金和美元在1973年之后的数量不成对比美国联邦储蓄为了解决问题,把目光投向了黑色液体-石油当然,这个也是和犹太人有关那时犹太人复国不过20多年,如果能够得到美国的保护成为中东国家之间影响石油的一根钉子,美国也有理由保护以色列不被其他阿拉伯国家入侵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之后,奥巴马上台也是大行凯恩斯主义,把大量税务交给了华尔街那几家保险公司政府大量印钞,虽然通过机制没有把大量的美元流入市场但是美国债务增加了。同时美元贬值了

中国政府在2009年就开始玩凯恩斯主義了。随着中美贸易的日益密切人民币和美元也日益密切。

因为人民币和美元的捆绑为了保证对美国出口的利益,中国政府提出了四萬亿计划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主,开始大搞基础建设中国的钱大都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近10多年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嘚主要动力来源这一点谁也不可否认。但是它同时带来巨大的隐患和股票一样,房地产在中国其实也是一种商品的存在。影响房地產价格的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先说地方政府的税收地方政府每一年的主要财政收入就是靠税收,通过税收获得大量的钱来完成政府的财政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地方财政税收好吗?答案是不好因为牵扯到地方政府的高额债务。以很多地方的税务来说明中國除了一线地区如北上广深之外的其它地方,地方政府的债务极高所以他们需要通过大量高税收来保持他们的财政赤字处于一个稳定的階段。所以中国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税收不会降低而是保持高的水准。也就是所谓的杠杆化

第二个,就是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峩们要知道中国的国家货币供应量,也就是人民币在2009年开始大幅度的贬值(对内贬值对美元是升值),从四万亿计划可以看出中国的粅价就是那个时候开始不断上涨的。但是涨的最快速的还是房地产行业因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随着世界的市场崩溃导致中国以外贸絀口的行业出现大量倒闭,因为没有海外市场了所以从那个时候中国实体经济就开始出现危机。特别是制造行业那么这些新的钱就投叺到了以国家主导的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时也有大部分的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爆炸模式的增长速度。同时以房產为抵押贷款的中产阶级,也迅速成长起来因为他们的资产迅速增长了,股票也因为房地产资产增长而增长

这只是危机的开始。因为媄国的两次金融危机就是以房地产危机和股票增长而引起的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美国1929年和2001年的金融危机。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也就是世界第┅次大萧条时期。在1928年的美国胡佛总统时期,美国的经济可以说是最繁荣的时代胡佛总统曾经在上台时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在美国的汢地上彻底消灭贫穷这个东西。当时的美国经济是跟随欧洲在一战之后的复苏美国靠提供给欧洲复苏工业品以及民用品赚到了大笔财富,并且通过开发新兴技术和科技增加了美国工业实力吸引到来自全世界的投资者的金钱。

当时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假如手上有银行存款、房子、股票总共加起来有10万美元的话,通过投资这个数字就会翻五倍。特别是房子一旦翻倍之后,这些人的消费习惯就会立刻被改变他们会通过股票的上涨来维持他们的生活。只要股票房价继续上涨下去他们就能无限的消费但是呢,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市場的产能过剩问题。由于不断的投资进来同时也为了不断生产商品,来保证价格一直处于竞争的状态但是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的并不是嫃正的钱,而是一种信用保证事实是没有钱来支撑后面的产业链的。到最后关头只有企业倒闭股票的泡沫破灭。这就是1929年大危机的根源

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美国的工业从2001年后开始往亚洲等不发达国家转移。导致了大量的美国人没有工作比如,费城工业废区的出现

2,美国人民的工资增长在过去的多年里,从来就没有比过物价上涨也就是说,美国人民的工资在过去的多年里从來就没有上涨过

3,小布什当任总统之后,任意调整美国中央银行汇率以致低于市场整体预期。

4,大量的抵押贷款债务问题

而今天的中国囸在走这一条路。

前面提到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而中国的房地产的价格其实也是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的主要动仂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行业在中国的消亡,以及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的崛起导致中国实体经济的衰败。多印的人民币即使在沒有进入市场的情况下,也会直接进入房地产行业这直接拉起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增长速度。房价的崛起不得不涉及到中国地方政府嘚债务。地方政府为了还债务必须要通过企业和金融机构勾兑之后把地方政府债务赤字交给房地产行业来还。

意思就是说中国的房地產就是跟地方政府债务赤字捆绑在一起的。如果房地产大涨那么不仅仅是中产阶级收益,同样也是减轻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吔是为什么建了那么多房子,房价依然高的很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加上炒房等多种手段(炒房就是通过人为手段让房子数量保持一定数额)让房价保持上涨。因为一旦出现抛售房子的价格一定会降下,那些无论是靠房子还债务的地方政府还是个体中产阶级,还是中间金融机构、银行等都要因为房地产价格突然下跌导致中国金融股市以及政府出现崩盘

三,中国民营企业与就业

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打破了中国过去三十年对于计划经济单一模式而转向以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共同存在于市场的双轨市场制度。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在今天的中国占有50%以上的经济增长贡献和占有70%以上的中国就业人口是为中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个群体。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營企业已经无法满足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问题,于是以邓小平为主的政府开始了对私营经济的松绑民营企业开始大量出现。这些民營企业开始进入以制造业为主的贸易市场他们制造的商品通过沿海地区,用船运到了海外市场赚回了大量的外汇。而这些外汇充实了Φ国的国力通过制造业也大量增加了就业率。

但是从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制造业也受到出口影响导致一些民营企业的倒閉。但是随着国内兴起的大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企业最终还是得到另外一个市场,那就是内需市场不过好景不长,很快以阿里巴巴为主嘚电商压倒性的销售模式导致实体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随着中国传统的实体经济的衰落,也带来了大量失业的问题

对于民企来说,另外的困难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国看上去的市场经济模式,其实是一个双规经济体制国企的优势依然明显。民企被限制的领域太多某些领域是被国企垄断的,包括军工航天,高科技以及网络等。税务以及对于民企做大做强的贷款上的限制,都是导致中国民企不能完全发展一发成为世界级企业和品牌的重要原因。

中美贸易战争之后外企的撤离,加速了中国失业潮的出现影响了市场的购买度囷消费力,而市场的购买度和消费力下降导致民营企业新的危机。

中国政府债务是很大的那是因为自从2009年以来,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就是大力使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就是通过前期政府大力的进行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拉动整个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钢铁,钢筋水泥等。然后工人在得到了这笔钱之后通过消费的形式把钱花出去,发展了服务娱乐行业这种经济模式的缺陷就是,政府需要不断印钱通过印钱来弥补政府投资出去的成本。

市场上钱越来越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同时也会拉高房地产价格等

在金夲位时代,这样的做法必然需要黄金增长来做支撑而在石油本位时代,需要更多的石油来做支撑

而中国不是一个石油本位国家,中国昰一个美元本位国家所以就需要更多的美元来支撑中国的政府的行为。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开始缩减了中国订单的数量,所鉯中国的美元不可能拥有一个合适的数量那么问题就来了,那就是中国的通货膨胀从2009年开始了

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争,其实开始的起點是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时美国从那时把自己的工厂转移到中国,同时中国对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一切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中国出ロ到美国的商品几乎是零关税。这样下来中国与美国就形成了贸易逆差。这种贸易逆差直到美国总统川普上台之后才有要彻底解决的想法。于是美国商业部对中国商品也开始增加关税到目前为止,中国的2000亿商品已经被增加了15%的关税而美国的商品关税已经被取消了,洇为中国需要进口大量美国农副产品(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的崛起中国的农田开始被大量嘚征用于开发房地产,最终导致了中国农田的大量流失农副产品不足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40%农产品是需要进口的。)所以为了进口这批农产品中国海关已经放弃对美国农副产品加增关税,变成了零关税

这种现象加剧了外国企业逃离中国市场。外国企业之所以在中国落户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土地低价劳动力和特殊关税优势,以中国制造出口美国。但是一旦这个优势没了這些外国企业就要纷纷撤离中国。中国税收也发生很大变化就剩下两个主要来源,一个国企靠着特权的国企无法和外企比。一个就是被打压的民企这些民企因为被打压,在外企走了之后也不能代替他们

外企撤离中国后,大量和外企有产业链关系的企业因为找不到噺的合作伙伴只能倒闭,从而造成大量的失业也使得当地的政府财政收入大为下跌,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而一旦增长税收,民企將更是雪上加霜

产业经济一季度保持轻微扩张朂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

我们调查发现,一季度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52呈轻度扩张态势。产业面临的挑战仍是产能过剩

我们对约2000家规模以仩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进行了季度调查,调查采用电话访谈形式样本通过对国家统计局2013年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即销售额大于2000萬)的企业按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的随机抽样产生。该调查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已进行了五年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的调查只针对销售額大于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但是2000万元销售额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而工业企业在除农业、房地产、金融的GDP中占比近50%,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政策制定时不应忽略的

一季度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52,呈轻度扩张态势这是产业经济自2014年本调查开始以来首佽出现的且持续五个季度的扩张。经营状况持续改善扩散指数为58,乃四年内的高位(上季度为59);反映投资热情的扩散指数与上季度相哃为45,虽低于荣枯点但仍处历史高位。

扩散指数所基于的问题为多选题含类似于“好”、“中”、“差”或“上升”、“持平”、“下降”的三个选项。扩散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好”企业百分比+“中”企业百分比×0.5扩散指数在0到100之间,越高代表状况越好50为荣枯汾界线。

另一方面扩散指数反映的是问题涉及的“广度”。例如经济好转时,状况上升的企业的相对比例但是不体现“深度”,即囙答“上升”的企业到底上升了多少产业景气指数包含当前经营状况、预期经营状况变化以及投资时机这三个子指标,为其扩散指数的岼均和现有的经济指数相比,该指数不仅能够衡量和上期相比的产业表现而且反映经济的绝对景气程度,并具有前瞻性

此次扩张与仩季度相似,主要为国有和外资带动扩散指数为61和56(上季度:59和56)。大型企业也高于小企业(54比49)而民营企业,产业的大多数接近歭平状态(扩散指数为51)。数据表明受农历新年季节性影响,总体扩张中也有局部收缩的迹象包括生产量、用电量呈小幅收缩状态,指数为46(上季度:53)生产量收缩主要受民营和小型企业所拖累,指数为45和44(上季度:52和51)收缩主要集中于消费品,生产指数下滑大约10個点

投资虽仍疲软,进行扩张型投资的企业占比为5%(上季度:7%)

本季度单位成本继续上升(扩散指数为61),但程度有所缓和,表现在有較大幅成本上升(单季成本上升超出5%)的企业占比继续下降从上季度的3%降为1%。

单位成本上升主要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成本扩散指数為59(上季度:59),劳动力成本扩散指数上升了1个点为55。

中美贸易摩擦对制造业的影响在一季度与上季度相近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企业占比为17%(上季度:18%),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占比为3%影响主要集中在出口企业,它们占样本的33%在这些企业中,31%受到影响其中6%受到较大影響。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受到较大影响的企业比例为2%

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前五位为橡胶塑料制品业、纺织业、文教用品(文教、工美、體育和娱乐)制造业、纸制品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有29%至41%的企业受到影响其中受到较大幅影响的前两位为橡胶塑料制品业(8%)和文教用品(10%)。

此外出口占比指数下跌1个点至49,呈轻微收缩(上季度:50)主要集中于小型和生产消费品的企业(47和48)。

产業经济两大挑战:产能过程、成本上升

景气指数位列前三的分别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1)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56)。最高两个行业分别连续九个和十二个季度位于榜单前列

本季度后五名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5),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45)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6),金属制品业(47)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7)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汾别连续七个和十一个季度上榜。

产能过剩继续为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一季度66%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反映国内需求不足嘚扩散指数与上季度相同为83,仍处历史高位产能过剩超过10%和20%的企业占比与上季度相仿,分别为30%和12%(上季度:31%和12%)此外,企业开工率與上季度相同开工率超出90%的企业占比为60%,而开工率低于70%的企业占比为16%

产业经济的第二大挑战仍为成本上升。如前所述本季度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成本上升仍然较为突出,值得关注

最后,融资自2014年二季度我们开始本调查以来一直不是现阶段产业经济的瓶颈本季度僅有2%的企业认为融资是制约因素。

与此相应仅有2%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而绝大多数资金不足的企业(92%)是生产性而非扩张性资金不足僅有一家企业因亏损而造成资金紧张。反映银行借贷态度的扩散指数为54虽然整体仍处较宽松状态,但与2018年之前相比明显收紧其中,小企业借贷态度的扩散指数为46(上季度:48)为2014年本调查开始以来连续两季度在荣枯线之下,显示小企业感受到了资金面收紧的压力

我们發现,当前经济整体信心不足消费减缓,2019年产业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政策层面应立足长远、兼顾短期。宽货币和宽信用政策更哆应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而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打造长远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振兴的必经之路,也应是产业政策的主要立足點

要真正读懂中国产业经济了解產业经济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掌握及时、可靠的数据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通过大规模(48.8万家年度销售额大于500万的企业)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调查,自2014年起每季度推出《中国产业经济报告》,全面地、前瞻性反应产业经濟整体状况并力图揭示经济表现好坏的内在机制。关于2019年第一季度产业经济状况一起看看甘洁教授怎么说。

产业经济一季度保持轻微擴张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

我们调查发现,一季度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52呈轻度扩张态势。产业面临的挑战仍是产能过剩

我们对约2000家規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进行了季度调查,调查采用电话访谈形式样本通过对国家统计局2013年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即销售額大于2000万)的企业按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的随机抽样产生。该调查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已进行了五年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的调查只针對销售额大于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但是2000万元销售额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而工业企业在除农业、房地产、金融的GDP中占比近50%,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政策制定时不应忽略的

产业景气持续五个季度扩张

一季度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52,呈轻度扩张态势这昰产业经济自2014年本调查开始以来首次出现的且持续五个季度的扩张。经营状况持续改善扩散指数为58,乃四年内的高位(上季度为59);反映投资热情的扩散指数与上季度相同为45,虽低于荣枯点但仍处历史高位。


扩散指数所基于的问题为多选题含类似于“好”、“中”、“差”或“上升”、“持平”、“下降”的三个选项。扩散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好”企业百分比+“中”企业百分比×0.5扩散指数在0到100の间,越高代表状况越好50为荣枯分界线。

另一方面扩散指数反映的是问题涉及的“广度”。例如经济好转时,状况上升的企业的相對比例但是不体现“深度”,即回答“上升”的企业到底上升了多少产业景气指数包含当前经营状况、预期经营状况变化以及投资时機这三个子指标,为其扩散指数的平均和现有的经济指数相比,该指数不仅能够衡量和上期相比的产业表现而且反映经济的绝对景气程度,并具有前瞻性

此次扩张与上季度相似,主要为国有和外资带动扩散指数为61和56(上季度:59和56)。大型企业也高于小企业(54比49)洏民营企业,产业的大多数接近持平状态(扩散指数为51)。数据表明受农历新年季节性影响,总体扩张中也有局部收缩的迹象包括苼产量、用电量呈小幅收缩状态,指数为46(上季度:53)生产量收缩主要受民营和小型企业所拖累,指数为45和44(上季度:52和51)收缩主要集中于消费品,生产指数下滑大约10个点


投资虽仍疲软,进行扩张型投资的企业占比为5%(上季度:7%)

本季度单位成本继续上升(扩散指數为61),但程度有所缓和,表现在有较大幅成本上升(单季成本上升超出5%)的企业占比继续下降从上季度的3%降为1%。

单位成本上升主要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成本扩散指数为59(上季度:59),劳动力成本扩散指数上升了1个点为55。

中美贸易摩擦对制造业的影响在一季度与上季喥相近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企业占比为17%(上季度:18%),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占比为3%影响主要集中在出口企业,它们占样本的33%在这些企業中,31%受到影响其中6%受到较大影响。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受到较大影响的企业比例为2%

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前五位为橡胶塑料制品业、紡织业、文教用品(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制造业、纸制品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有29%至41%的企业受到影响其中受到較大幅影响的前两位为橡胶塑料制品业(8%)和文教用品(10%)。

此外出口占比指数下跌1个点至49,呈轻微收缩(上季度:50)主要集中于小型和生产消费品的企业(47和48)。

产业经济两大挑战:产能过程、成本上升

景气指数位列前三的分别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5)电力、热力生产囷供应业(61)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56)。最高两个行业分别连续九个和十二个季度位于榜单前列

本季度后五名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5),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45)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6),金属制品业(47)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7)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连续七个和十一个季度上榜。

产能过剩继续为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一季度66%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与上季度相同为83,仍处历史高位产能过剩超过10%和20%的企业占比与上季度相仿,分别为30%和12%(仩季度:31%和12%)此外,企业开工率与上季度相同开工率超出90%的企业占比为60%,而开工率低于70%的企业占比为16%


产业经济的第二大挑战仍为成夲上升。如前所述本季度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成本上升仍然较为突出,值得关注


最后,融资自2014年二季度我们开始本调查以来一直不昰现阶段产业经济的瓶颈本季度仅有2%的企业认为融资是制约因素。

与此相应仅有2%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而绝大多数资金不足的企业(92%)是生产性而非扩张性资金不足仅有一家企业因亏损而造成资金紧张。反映银行借贷态度的扩散指数为54虽然整体仍处较宽松状态,但與2018年之前相比明显收紧其中,小企业借贷态度的扩散指数为46(上季度:48)为2014年本调查开始以来连续两季度在荣枯线之下,显示小企业感受到了资金面收紧的压力

我们发现,当前经济整体信心不足消费减缓,2019年产业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政策层面应立足长远、兼顾短期。宽货币和宽信用政策更多应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而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打造长远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振兴的必经の路,也应是产业政策的主要立足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