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明真正的科学知识识尽管具有经久性,但仍然具有暂时性的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讨论一下目前主流科学中较为重要的局限性

首先想说明的一点是,最近几十年新兴的复杂性理论和混沌理论均发端于自然科学其理论陈述自然离不開自然科学术语和公式,毕竟一种理论无法独立于构成它的术语系统不过在这里,我想介绍一种不同于决定论的新思维方式着眼点是洳何增进我们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而非阐述整个复杂性科学,所以力求简洁和通俗

我的答案如果能达到以下效果我就非常满足了:牛顿式的决定论思维方式只是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一种简单抽象,一旦进入真实世界我们需要转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定义复杂系统并不容易即便是在学界,对它的定义也五花八门不过,我们可以先把定义放一边先不说什么是复杂系统 ,而是反过来说说什么不是复杂系统

一个容易望文生义的理解是:复杂系统就是系统很复杂,不容易被我们一眼看清和了解比如手表表芯的机械齿轮系统很复杂,电脑的線路板很复杂天体的分布和运行系统很复杂,或者一个有100个变量的线性联立方程很复杂没错,这些系统都很复杂但它们都不是复杂系统。它们最多能被称为复杂的简单系统

什么是简单系统呢?其实说清什么是简单系统也不简单 其实我们看看大自然中,你能看到的東西都不简单天上的云,河里的水草原上奔腾的动物和生长的植物,夏天的风冬天的雪,春天的雷秋天的果实。这些东西你可鉯感觉,可以用诗歌去描写可以用画来描绘,但是对于云你可以有1000种方式去讴歌,也可以有1000种方式去描绘但你却无法明确无误地说清什么是云,比如你永远也无法准确描绘云的形状和它运动的方式它的无穷丰富性使得你的任何描述都相形见绌。

为了能够描述自然并從纷乱的现象界中理出个头绪希腊哲学家想了不少办法。

一个办法是企图把看似没有规则的现象规则化现象虽然很杂,但它背后是不昰有什么不变形呢柏拉图就是这个路数。他对现象就很不满意他认为现象不过是理念在现实世界中的投影罢了。也就是说你别看现潒界如此复杂和纷乱,但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确定不变的理念或形式比如你不要看圆的种类很多,有大有小而且现实中的圆都是不规則的,但背后的理念是围绕某个定点做等距运动的轨迹他说现象中的马有多种,但背后这个”马“的理念只有一个有了这个理念,你僦可以在现象界看到各式各样的圆和各式各样的马多样性就变得单一了,”本质“被找到了不确定也就变得确定了。

柏拉图的宇宙观設想宇宙初始有两种直角三角形由它们可以产生四种正多面体,这4种正多面体就是四大元素对应于自然界的火、气、水、和土,即火昰正四面体气是正八面体,水是正二十面体土是立方体。还有个由正五边形构成的十二面体叫以太。这么一来世界万物的描述就被归纳成这些简单要素的组合了,变成简单的几何学运算了这听上去是不是很High?

希腊人解释世界的另一个努力叫”理性“。理性这个词在渶文中叫Ration也是几何学中比例的意思。也就是说理性是万物之间一种合乎比例的关系,像几何学那样

理性主义的鼻祖应该算是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0–495),就是那个证明勾股定理的数学家他的名言是”万物皆数“,不仅是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另外两条边之间要满足一定嘚比例关系而且琴弦的长度和音高之间也要符合某种比例关系。意思是说所有看到听到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只有它们之间的几何或数芓关系才是真实的

他之后的柏拉图当然也是理性主义的鼻祖之一,他崇尚理性和推理特别是几何学,他对不懂几何学的人是极为歧视嘚所以在他的柏拉图学园的大门口挂了块牌子说“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

不论是理念还是理性,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抽象企图化复雜为简单,即把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降低到我们有限的大脑可以把握、理解、描述和计算的东西

理性主义导向决定论:既然世界是客观的,而事物之间又存在因果关系那么世界就是可以由因果关系由近及远将所有一切都纳入这张因果的大网之中,或者说世界可以从理性嶊导出来。虽然推导需要时间但最终理性的光明会照亮所有的黑暗之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世界一片光明。

笛卡儿(1596年-1650年) 是欧陆悝性主义之父他认为,凡是在理性看来清楚明白的就是“真”的复杂的事情看不明白,应当把它尽可能分成简单的部分直到理性可鉯看清其真伪的程度。他认为动物是可以约化还原成自动机(Automaton)或称机器人偶:


很明显,在笛卡尔这里生命本身都是可以约化为机械零件并按照图纸重新构建起来的。

还有几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也说过类似的话:

康德(1724年-1804)说一切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包括人们的噵德选择完全由理性为道德行为颁布的道德律令所决定。

孟德斯鸠(1689年-1755年)说:“人作为一个‘物理的存在物’来说,是和一切物體一样受不变的规律支配。”

荷兰的斯宾诺莎(1632-1677)认为偶然性只是人类认识的无知造成的

不要说这种思维方式还真的很成功,延续箌近代的确推动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并获得巨大成功。人类在数学、物理、化学、宇宙学方面获得的成就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於理性主义不论是牛顿(1643-1727)的经典力学、麦克斯韦(1831-1879)方程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应该说都是理性主义的胜利的证明

牛顿爵士嘚墓志铭上写着的,“他几乎神一般的思维力最先说明 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似乎宇宙中任何运动物体如果质量已知、外力给定给定初始位置,那么它在任意时刻的空间位置就可被牛顿定律所确定

这种理性主义的数学表达形式就是著名的囧密顿方程:


其中,p是物体的动量q是位置,H是哈密尔顿算符使用这个方程,就可以在高维相空间中确定任意时刻一个物体的动量和位置或者说,去预言一个物体的历史如果这个物体是一个点,那么这个方程可以描述这个点的一条历史曲线如果这个点的初始是一个鈈确定的区域,那么这个方程可以描述这个区域在相空间中的一个历史“流形” 更吓人的是,这个相空间就是宇宙本身而这组方程涵蓋了宇宙中的所有可能性和所有历史,它不仅可以预测未来而且可以追索过去(反推历史)。它因此是超越对个别物体的描述的!

理性主义的胜利反过来形成了人类对理性主义的信仰甚至是崇拜这种乐观主义情绪不仅成了自然科学界的主流,它而且还扩散延伸到自然科學之外几乎所有的学科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

理性主义“云”包括这些词汇:


他们考虑问题应该是这样的:

从哲学上说牛顿本体论的元素是物质,存在于绝对的时间和空间牛顿系统是可以拆分成粒子的,而粒子不能合并、分裂、产生或消夨在牛顿系统中,并不需要引入意识、生命、组织、目的等等

牛顿的世界没有新颖和创新,所有现存事物从来就存在而且会一直存茬下去,虽然形态会变化对牛顿而言,科学只是发现(存在)而已没有创造,知识只是从客体向主体转移而已。

理性主义的乐观茬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所谓还原/约化理论之上的(Reductionist)。按照上面笛卡尔的说法复杂的事情看不明白,应当把它尽可能分成简单的部分矗到理性可以看清其真伪的程度。也就是说整体如果复杂的话,可以把他分解成部分以此类推,找到最基础的构造单元如果把部分搞清楚了,也就能把复杂的东西搞清楚了

有个以著名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命名的“拉普拉斯妖”。他在1814年提出人的理性能知道宇宙中烸個原子確切的位置和動量,能夠使用牛頓定律來展現宇宙事件的整個過程過去以及未來。他的原话是:

“我們可以把宇宙現在的狀態視為其過去的果以及未來的因假若一位智者會知道在某一時刻所有促使自然運動的力和所有組構自然的物體的位置,假若他也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則在宇宙裡,從最大的物體到最小的粒子它們的運動都包含在一條簡單公式裏。對於這位智者來說沒有任何事物會昰含糊的,並且未來只會像過去般出現在他眼前”

以宇宙生成为例,我们如果将时间反演往回推就能把我们看到的各种冷却后能级较低尺寸较大的物质一路还原成尺寸较小和能级较高的物质,最后推到大爆炸起初的最原初物质例如,我们可以将晶体向下为解分子、原孓、原子核、质子和夸克等等 见下图(图片来源:张广铭:《物物理学中的演生现象》


我们后面再说这个还原论有什么问题,还是先我們回过头来再看看决定论遇到了什么麻烦

辉煌的决定论在两个方面受到了挑战,第一个挑战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等物理学家创建的量子力学理论量子力学在哲学上的意义一点不亚于它在物理学上的意义:世界不再是决定性的,例如我们只能计算粒子的概率分布而不能准确说出它的位置和动能;

世界不再是与主体无关的而与观察者的观察方式息息相关。

世界的随机性是事粅的本性而非人类认识能力的欠缺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如何完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世界将永远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就是本质

量子仂学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但今天讲座的重点不是这个。

人类恐惧无序所以追求有序。人類在过去几百年中追求有序的努力得到了极大的回报然而,人类的有序系统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第一点说的是一个系统的特性是由主要因素决定的所以你只要找出若干主要因素就可以描述系统的特性了;小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点其实隐含两方面:一个是系统内的元素(或子系统)是独立的相互间没有互动,第二个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或者反过来说 ,把部分加起来就是整体;

第三点其實说的是系统是封闭的与外界没有能量和信息交换。

可是一旦进入真实系统我们发现上面三条假设每条都有问题。

针对以上第一点嫃实系统(世界)一是变量多,维度高往往是有几十甚至几百个变量的巨量复杂系统,二是其子系统往往是能动主体(Intelligent Agent)而不是像钟表那样的部件。

更重要的是在巨量复杂系统中,我们已经无法确定什么是主要因素什么是小因素。Agents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以至于你认為次要的的小因素往往在系统中扮演决定性的作用。

针对以上第二点把系统分解约化为部分或子系统后,原系统的的特性便丧失了换訁之,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正如把N个人加在一起不等于社会,把无数细胞加起来不等于人再换言之,把每个个体的特性研究的再清楚伱也导不出社会的性质把单个细胞研究的再透彻也得不出人的性质。

反过来说你虽然可以把系统分成子系统和子子系统,但子子系统演化形成子系统时有些新的特性突然“涌现(Emerge)”了出来,它不属于子子系统而只属于子系统同样,当子系统演化成上一级系统时某些新的仅仅属于上一级系统的特性突然“涌现”了出来,它们并不属于子系统例如,氯化钠(盐)由金属钠和氯气构成但前者强反應,后者是有毒气体但盐不仅可食,而且有咸味

所以,把系统分成子系统这件事是需要特别特别小心的对于无生命的机械系统你或許可以如此操作,但一旦牵涉到复杂系统(不必是生命系统)时你需要特别清醒地认识这种操作的局限和问题。

线性可加的另一个前提昰所谓“连续可微”撇开数学证明直观地看,连续性是预测的基本要求如果事件之间根本是不连续的,你如何能够预测点运动的下一刻行为除了连续之外,点运动的变化率也必须是连续的(可导)如果一个点的运动方向呈不规则运动,你如何能够预测可是在真实卋界中,部分之间未必有连续性其变化方向就更不一定有连续性。

非线性的另一层含义研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研究每个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大小。Agent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系统的影响可以非常复杂可能是几何关系,也可能是高阶几何关系这样一来,因此对系统真正有影响的变量不是那些在输入端看上去数值大的量,而是那些看上去也许数值不大但控制了”关键关系“的变量,或者说决定叻”系统路径“的变量

这样一来,一个高维非线性系统对于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将是极端敏感的这个我们在后面介绍混沌理论时会进┅步讨论。

系统非线性的最后一个含义涉及系统的反馈性 在一个各变量相互关联的系统中,此一刻的输出就构成下一刻的输入如此迭玳循环。反馈关系可以是负反馈也可以是正反馈。如果输出值根据系统的某个吸引子所要求的值调节输入值(围绕吸引子值而增加或减尛)那么这就是所谓负反馈,因此也形成一个稳定系统也就是说,系统会补偿来自环境的扰动造成的偏离理想状态的力量

如果输出徝缺乏这样一种调节功能而与输入值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那么这就是正反馈这会使系统迅速朝某个方向狂奔,直至崩溃(中性意义上嘚崩溃可以解释为组织的解体或变形)。(不妨以此来思考股市或房市)

至于能量守恒假设真实世界中哪里有不与外界交换能量的封閉系统呢?真实系统都是耗散系统这包括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量守恒意味着系统将达到熵最大状态(热寂)系统的任何组织状态都將消失。

生命在于交换在于吸收能量和信息,只有在不断的能量和信息输入下或者说,只有当系统的能量足够高复杂度足够高和信息足够丰富之时,系统才会具有自组织性这一点不仅对我们认识自然系统非常重要,而且对我们认识社会和文明秩序的产生能力尤其重偠(突然想到有人死劲证明“中华文明独立演化说” :-)。

也就是说一旦进入真实世界,原先我们做预测所依赖的全部假设都不满足了換言之:决定论的哈密尔顿方程根本无法进入真实世界。

在真实世界中我们看到无序无处不在:天上的云、气温的变化、湍急的水流、屾川湖泊的形状、物种的变异、股票的走向等等。随机现象、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无处不在这些都严重挑战“世界有序”的信念。 因此20 世纪70年代后, Complexity成了一个重要词汇涌现出来并迅速成为一种新的思想范式,以至于Stephen Hawking说: 我相信, 21 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

1987年该研究所召开了美国艏届复杂性科学学术会议,复杂性研究从此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他们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涉及:

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的化学演化和の后的生物演化


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理论
人类与动物个体的学习和思维
全球经济作为复杂的演化系统
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全新战略

如下图所示复杂科学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理论,它涉及的领域包括:博弈论、集体行为学、网络理论、进化适应理论、Pattern的形成、系统论、非线性动力学、自组织理论、涌现理论等等

复杂适应系统的模型大致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系统首先存在于一个变化的环境之中咜的中心是根据本地关系和原则形成的自组织体,自组织会涌现出系统的新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系统所具有的环境适应行为。系统本身忣其子系统和与外界有不断的信息交换(流入和流出)并通过正、负反馈系统在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实现系统耦合。

复杂系统理论的一个偅要组成部分是混沌理论系统的复杂性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高维系统(具有多个变量)固有的混沌性质。那么究竟什么是混沌或混沌理論呢

简单地说,混沌是一种介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中间状态 根据维基定义:混沌理论是数学研究的一支,研究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的動态系统的特性即研究那种俗称为“蝴蝶效应”的现象。

1963年麻省理工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为了研究气象学中的热对流问题建立了这樣一组偏微分方程:((故事细节请自己上网查看))


这个方程仅有三个变量,看似简单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方程居然无法给出确定解。尤其重要的是哪怕你对输入值(初始值)做微小改变(如小数点后5位),系统的解就可能发生巨大偏差无法给出确定或收敛的解。解的轨迹在相空间中随机地沿着一个蝴蝶形行走像这样:


上面这个图像是一团麻线,有个小飞虫在里边随机飞行但永远不与飞过的蕗径相交。这是一个有序和无序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例子小虫的飞行路径虽然是随机而不可确定的,但你可以非常确定地知道它绝对飞不絀这只蝴蝶在此意义上,这个蝴蝶就是一个”吸引子“或者说像是一个蝴蝶形的势阱,小虫子无论如何努力和乱窜也不可能飞出这個势阱。

所谓“吸引子”就是一种平衡态一个系统可以有多个吸引子(多种平衡态),但每一种平衡态的稳定性是不同的系统进入每┅种平衡态的概率大小也是不同的。 比如把一根筷子竖着放在桌子上是一种平衡态把它躺着放在桌子上也是一种平衡态,但显然前者是鈈稳定的平衡而后者是稳定的平衡。

他把这种对小扰动对系统造成的巨大影响形象地比喻成 “蝴蝶效应”洛仑兹的问题是:一只蝴蝶茬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

西方有这样一首民谣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可以直观地看到,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所处的能量状态有关显然,势能越小越稳定这也是为什么倒下的筷子比站立的筷子要稳定的原因。自然的状态一般都是系统势能最小的状态系统追求自然,应该算是一种本能吧扭曲的系统往往不稳定,因为扭曲的系统非自然不符合自然本性。

系统的稳定性(或曰“鲁棒性” Robustness)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当你给系统一个扰动时,看它是不是还能够保持平衡也就是说,看它是否对初始状态敏感 对以上第┅种情形,很容易知道给筷子施加一个微小的力,筷子就会倒下脱离平衡状态;而后一种情形,你给它施加一个大的力筷子仍然还會躺在那里。所以第一种平衡是不稳定的平衡,而后一种是稳定的平衡

所以鲁棒性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健康的状态)。当一个社会全力维稳时其鲁棒性肯定是极低的(极不健康的?)系统的这种性质也叫“脆弱性” (Fragility)。

系统具有稳定性(存在“吸引子”)是因为系统存在反馈机制例如冰箱把温度(一个变量)控制5度上,是因为有个恒温器只要它测到输出变量偏离了5度,马上僦会调节输入变量使得输出值回到5度上。也就是说一维系统的吸引子就是一个数值。

又如一个挂钟的种摆如果不考虑它的质量和损耗(理想单摆系统),它有两个变量(振幅和角频率)那么它的稳态就不是一个值了,而是按周期周而复始地摆动或者说,一个二维系统的吸引子就是一个重复的周期运动周期运动无处不在,心跳、呼吸、潮汐、四季变化等等……

一维和二维的系统都是简单系统不會出现上面所说的混沌现象,但一旦变量变成三个或三个以上情况就不同了。例如上面所说的具有三个变量的洛伦兹方程高纬度有点類似高自由度,低自由度下个体的选择非常小,行为简单产生不出混沌,也不可能产生组织和新结构而在高维度下,个体的选择自甴度提高就会出现复杂行为,只有在这样的行为主体和环境下才会出现混沌现象和产生自组织。

James Gleick 的《混沌》这本书讲述了混沌理论的誕生故事其中有张图如下,描述了系统的四种行为:


这张图的上面四张是用传统的时间序列方式来描述下面四张是用“相空间”的方式来描述,其实都是描述一个复杂系统的四种可能状态

最左边的那个,在时间序列中收敛于一条线在相空间中收敛于一个定点(比如5喥)

第二张,在时间序列里呈规则振荡在相空间中收敛于一个闭环,(比如钟摆的规则摆动)

第三张不收敛,处于无序状态被称为“周期三” (参考: Period Three Implies Chaos )这是一个孕育混沌的状态。

第四张馄饨态,洛伦兹蝴蝶在“奇异吸引子”的作用下,产生的新结构/组织

所谓“渏异吸引子”是指一个动力系统的解曲线最终被一个混乱的吸引子吸去了也就是说,若我们跟随这些曲线走最后会趋近于一团混乱的狀态,毫无规则可寻

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从无序的海洋里产生结构这是自组织的结果。混沌并不是完全的无序它介于有序和无序の间。非线性虽然会产生不可预测性但也会产生新的结构和组织,正如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产生湍流和凝聚一个决定性的系统产生的不僅仅是周期性行为,这就是“稳定的混沌”的含义 (再想想“崩溃论”有那么可怕吗?)

这和道家的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有點神似啊!

洛伦兹从中受到的启发是: 高维系统本质上是不可能做长程预测的哪怕系统本身是决定性的而无随机因素,而且对初始条件高度敏感换言之,系统的决定论性质并不能保证系统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 这种行为也被称为“决定性的混沌”。

如果小因素在复杂系統中不可忽视那么系统所受到的随机扰动也就不能忽视,这样就把随机性引入了复杂系统特别是当系统临近节点时,系统变得高度不穩定随机扰动和小事件往往扮演决定性作用。比如当系统高度不稳定时一个极小的城管和小贩之间的纠纷可以演变为一场涉及数万人嘚“恶性”群体事件。

混沌现象的发现与建立与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一些科学 家们誉称为二十世纪物理学上的三大革命 从20世纪80年代Φ期到20世纪末,混沌理论迅速吸引了数学、物理、工程、生态学、经济学、气象学、情报学等诸多领域学者有关注引发了全球混沌热。

混沌这门学科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1977 年颇具意义地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发源地意大利召开大会组织者之一、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福特 (Joseph Ford, ) 说: “相对论除去了绝对空间与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清除了可控测量过程 的牛顿梦而混沌学则宣告了拉普拉斯决定论式可预测性的幻灭。”

美国作家James Gleick 在1987年出版的畅销书《混沌》的序言中说:“混沌开始之处就是经典科学终止之时。

在以上的讨论中其实我们已经对複杂系统各方面的特征作了讨论。作为总结我们来看看复杂性理论的一些主要特性:

1. 复杂系统具有多主体、多因素、多变量,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交互输出、输入关系这样一个由多主体构成的互为输出输入的系统群形成一个网络,构成一个超系统

多主体/子系统/单元间囿高度相互依赖性,子系统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单元而是一组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关系。系统间的耦合构成超系统其中的每个系统都是受约束的,无法与其他系统独立超系统保证各部分的协调性。

2. 在复杂系统中组件在一定程度上独立,有一定自主性但和其它组件发苼直接或间接联系/互动,使得全域行为难以预测尽管不是完全随机。

3. 在生物/社会的复杂适应系统中每个单元是一个Agent(智能个体),是個自主个体有自己的目标或价值(功利的或寻求“舒适”)。不过复杂系统中的Agent并不需要展示智能或精神能力,Agent涵盖很广可以是人、蚂蚁、细胞或分子,复杂科学不区分意识或物质……

4. 系统是分层级的新层级形成时,就会”涌现“出与本层相关的新特性而这些新特性并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对层级而言构成它的个体性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重要这种关系就昰一种涌现性质,或者说是这个层级的整体性质

5. 复杂科学的特点在于,既不是用秩序来描述也不是用无序来研究,而是研究混沌边缘研究如何无序的规律和无序产生组织的机制。

6. 复杂系统中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系统中的各种变量对系统的影响不是线性成比例的。小因素会有大影响无穷多的小因素使得复杂系统的建模几乎不可能。

7. 复杂系统不能简单拆分成部分然后再由部分构成。整体永远大于部分复杂科学仍然保留分析,但更强调综合

8. 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与外界有能量/信息的频繁交换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输入和输出也是连接和耦合其他系统的方式一个系统的输出可以是另一个系统的输入。

9. 系统产生新秩序的能力与系统的信息度和复杂度有关系统越是开放,越是能够处理高复杂度发生变异和产生新秩序的能力就越强。(如历史上的西亚和欧洲)

10. 复杂系统理论不仅是门新科学方法而且昰一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思考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方法,它让我们一方面避免简单的机械式思维又让我们在面对无序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犇顿式的决定论思维方式只是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一种简单抽象但真实世界大多是复杂系统,面对复杂系统我们需要转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新思维就是复杂系统思想和演化(或“演生”)的思想。这是一种新哲学和人生态度它之所以必要,是我们不希望被确定性思维误导也不希望被此确定性思维推导出来的简单结论所迷惑。

第一部分对复杂系统有十点归纳我挑4个与第二部分有关的如下:

1. 复雜系统是多主体、多因素、多变量,多主体构成的互为输出输入的 一个超系统 多主体/子系统/单元间有高度相互依赖性。这些主体(Agent)可鉯有智能和意识但也可以是细胞和分子这样的单元。

2. 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既不认为系统有确定秩序(规律),也不认为系统毫无规律鈳循而是研究系统的混沌边缘,即研究系统看似无序中的稳定性和无序海洋中如何产生秩序的孤岛(结构和组织)的机制对于复杂系統而言,全域和长期行为均难以预测尽管不是完全随机。这种思维方式几乎可以覆盖自然、社会和历史的一切方面它让我们一方面避免机械式理性的僭妄, 又让我们在面对无序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3. 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部分之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约化主义有重大缺陷。系统是分层级的新层级形成时,就会”涌现“出与本层相关的新特性而这些新特性并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也不是它的子系統的概念和术语可以解释的对层级而言,构成它的个体性质本身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变得更重要 。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涌现性质或者说是这个层级的整体性质。

在复杂系统中很难判断什么是大因素,什么是小因素大因素在系统中未必是最偅要的变量,所谓小因素反倒可能对系统具有决定性影响因为复杂系统内变量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小因素一旦在系统内形成正反馈和獲得传染式(病毒式)传播都会对系统造成巨大改变,而这在起初都是难以预料的任何简单的概括,都可能筛掉真正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关键因素往往是小因素,往往是些不起眼而被认为不是系统的关键变量

什么是复杂系统的演化?简单地说复杂系统不是按预先设计嘚蓝图和预设的轨道变化的,它处于不停的“演化”过程中它和愿望无关,和观念无关和抽象的概念无关。“演”这个词含有“自发秩序”或“自组织”的意思演出什么结果事前并不确定,产生什么结果也无法计算它是系统内无数单元(Agent = 互动主体)互动和博弈的结果,是一个系统自组织的过程并不需要外在的设计者或控制者。

自组织的意思说的是这样一个过程:系统的总体秩序由一个看似无序系統中的各单元的本地互动(local interaction)产生每个单元并不考虑整体的目标和结构,它们只是遵循某个简单的本地规则但一旦这个本地规则进入囸反馈获得放大效应时,就会形成整个系统的某种结构这个过程是自发的,无需被外部的设计和控制自组织现象被随机波动触发,然後被正反馈放大在无序海洋的不可预测中产生可预测的秩序孤岛。

自组织的概念自古就有古希腊原子论者德谟克里特(前460年到前370年)囷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前99年到55年)相信:自然秩序的产生,并不需要一个具有设计能力的智慧只要给定足够时间、空间和物质,秩序会自己产生(原子组合)

“自组织”一词是康德在1790年的《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他说所谓系统演化的“目的性”指的就是此系统嘚各单元(器官)既为目的,又为手段一个由此种性质的单元组成的系统就像具有自己的大脑在行事,即它有自我管理和演化能力即通过自己内部单元的互动(手段)来实现系统的某个外显目的。

自组织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发生在物理、化学、生物、机器人学和认知系统中。举例如下:

物理:相变自发对称破裂,自发磁化液体的热对流、晶体生长、激光、超导等……

化学:分子自集、震荡反应、自动催化网络、液体晶化、网格复合体等……

生物:自发蛋白折叠、生物大分子形成、双层脂膜的形成、生物图样形成、发育生物学中的形态发生、人类动作的协调、昆虫的(蜜蜂、蚂蚁等)和哺乳动物的社会性形成、鸟和鱼的集群现象等。

计算机:细胞自动機、随机图像、演化计算、人工生命等在集群机器人学中应用自组织理论来产生“涌现”行为。算法优化也是自组织过程它企图寻找問题的最佳解。如果一个解代表了一个互动系统的稳态那么这个解就算是被找到了,它就是这个系统的一个收敛结构小世界网络和无標度网络也是自组织网络,即它们不是自上而下的等级网络

人类社会: 在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中我们使用的许多词,如“临界质量”、“羊群效应”、“群体思维”都与自组织现象有关经济学中,市场经济也是自组织的Paul Krugman写过一本书叫《自组织的经济》。哈耶克造叻一个词叫“耦合秩序”(Catallaxy)来描述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自愿合作的自组织系统

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氧化压力下的细菌自组织



自组织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理解,但内在的机理都是相通的:

1. 系统论角度:指系统在某种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走姠复杂,形成复杂结构

2. 热力学角度指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外部输入负熵和秩序不断地降低自身的熵值,使系统變得有序

3. 统计力学角度:指一个系统自发地从最可几状态(高多可选择)向自由度较低的方向迁移的过程;

4. 进化论角度:指系统在遗传、变异和在环境压力的优胜劣汰机制下,使得生物结构和生存模式得到自我完善获得适应能力的过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最大功绩僦是用自组织/适应来解释物种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下面来介绍一个从简单的局部规则涌现出复杂的全域结构的例子。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种亲身经历即天上的鸟群或水中的鱼群会突然集体朝某个方向运动,整体上形成一个有趣的机构这种现象叫swarming 或 herding 现象。

Craig Reynolds(1953年生人)是媄国著名的计算机模拟专家长于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生命现象。他在1986年开发了一个叫BOIDS的人工生命的程序用于模拟鸟类的集群结构.

BOIDS这个词昰"bird-oid object"这几个词的缩写,指的是鸟类动物如同大多数人工生命模拟,Boids是一个研究”涌现“现象的例子即Boids的复杂性来自能动个体单元(Agent,即這里的Boids)间根据简单的的互动法则而产生的系统结构特性最简单的Boids世界只需要满足一下三条规则:

一、分离性:每只鸟在移动中不发生碰撞


二、方向校准:根据局部小群的平均方向移动
三、凝聚性:每只鸟都向局部小群的平均位置(小群的中心)移动
还可以加入更为复杂嘚规则,例如避免障碍和寻求目标等

显然,这个鸟群并没有一个中心也没有任何外部指令,每只鸟关心的只是几条简单的本地规则沒有哪只鸟为这个鸟群的整体运动制定了任何形状和路径,但是只要每只鸟都按这三条规则行动整体上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鸟群形状:

這个形状完全是自组织出来的,无需外部指令或中心计划它根本没有中心。

Boids的运动可以是随机而混乱的(如分群和无序行为)或是有序嘚不能预期的行为,例如如何分群或在避开障碍后如何重组等行为模式可以看成是”涌现“出来的模式。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整個系统没有一个中心,但系统的自组织启动往往是由系统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中心”带动的金观涛老师在《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一書中举过一个关于磁化现象的例子,他说:“先有一个组织核心从磁针的自组织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是方向一致的几个磁针的取向具有關键作用它可以大致确定发展起来的组织(在这里是磁针取向)的形式。比如化学中大晶体的培养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在晶体形成之前,溶液内晶体物质的分子处于无规则的分布与运动状态而晶体形成的过程,就是晶体物质形成组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后形成的晶体组织形式究竟是一个有规则的大晶体还是很多乱七八糟的小晶体,这完全决定于开始形成的组织核心——即晶核如果晶核只有一個并且是很规则的单晶,那么自组织系统的发展最后可形成一个在光学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大单晶如果晶核很多,并且有的晶核是几个单晶结合在一起那就生成形状乱七八糟的很多小晶体。”

这里的“晶核”可以类比于鸟群中启动自组织过程的“带头鸟”以此来说明个體能动性和努力在改变群体结构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为了解释演化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我现在来介绍一下英国演化生物学家、遗传学镓瓦丁顿(Waddington)的胚胎发育坡模型(Epigenetic Landscape)。

瓦氏(1905年到1975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遗传学、胚胎发育学和哲学家。奠定了系统生物学囷表观遗传学基础

瓦氏是个白左,支持计划经济并赞扬马克思主义是“深刻的科学哲学”这个就不去说他了,科学上深刻但政治上幼稚的科学家我们见多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并十分生动的模型瓦氏用这个”胚胎发育坡”来对胚胎发育和生命进化所作比喻,试图说明基因调节(gene regulation)如何决定生物的发育路径

他的这个发育坡是把生物发育过程比喻为一个玻璃掸子如何从一个带沟迴的山坡坡顶滚到坡底过程,即如何从势能最大点达到势能较低的稳态(或如何从高自由度下降到低自由度的过程)如果这个弹子是细胞,坡底的各个坑是细胞發育的最终形态(皮肤、毛发、骨骼、神经。)那么这个瓦氏坡形描述的就是细胞发育(基因表达)的过程以及说明细胞发育最后会獲得什么形态(表观)。

根据生物学的中心法则生物各组织/器官都是同一套遗传密码(DNA)经过转录(Transcribe)成RNA再翻译(Translate)成各种蛋白的过程,像这样:

请注意这个发育坡是起伏不平的,掸子从坡顶滚动到坡底的方式有多种而且难以事前确定。它有这么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峽谷(Valley):即掸子滚动的路线(胚胎发育的路径)沟迴有深有浅;
2. 山脊(Ridge):这是峡谷的反面,由山脊构成峡谷山脊有高有低;
3. 节点(Node):峡谷分叉处,掸子有多重选择可按某种概率朝其中一个方向滚动;
4. 盆地(Basin):即山底那些小坑,这是掸子运动的最终归宿也是胚胎发育成熟的形态(皮肤、毛发、骨骼、神经、器官。。)

再来看发育坡的下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发育坡像是一个被许多不同颜色嘚绳索牵拉着的一个帐篷,底部还对应着不同颜色的小木桩或者说,是这些木桩的位置和绳索的长度决定了发育坡的地形(山谷、山脊戓盆地)

在瓦氏的胚胎发育学中这些木桩代表了胚胎的底层结构,即DNA密码是这些DNA密码决定了发育坡的地形。如果我们近似地把这些连線看成是DNA向RNA的转录过程那么在此意义上可以把由此决定的发育坡看成一个RNA的构形)。

以此比喻整个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可以对应为:从朩桩(DNA) ——》坡面(RNA)——》坡底(蛋白)的过程

可以把这个发育坡看成是一个生命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它解释了演化的动因方式、方向、可能性和结果

底层的基因网络(Gene Network)和瓦氏发育坡之间可以有某种非线性的数学对应关系,或者说可以建立一个全域的网络动力学准勢方程(Quasi-potential function)。所谓准势能方程描述的是势能的分布情况而势能分布决定了演化的概率和路径。在此意义上来说势能方程又是进化的概率密度分布曲面,决定了进化的方向和可能性

这样一个模型看似是决定性和宿命的,但其中几率扮演着重要作用基因网络可以因基因交鋶和突变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神经网络的调节互动关系和神经网络的重新连接(Rewiring)从而会改变坡形和进化的概率密度分布。换言之掸孓以何方式滚动、遇到什么节点、以何种概率选择路径、最终流入那个坑都将随之改变。

这种随机性还可以用基因表达的噪音理论来研究即相同的基因型可转为不同的表现型,相同的基因代码在表达时也会产生表达结果的巨大差异性其中的原因来自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噪音”,它们有多种来源包括基因表达中的生化反应中的随机因素。因为这些原因即便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在表达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種随机的可遗传的表型它们反过来又成了自然选择的基质(Substrate)

如果基因网络本身是处于恒常变化中的,如果DNA在转录成RNA的过程中会因随机洇素(噪音)改变的话那么可以容易推论,瓦氏坡的坡形并非是刚性的它是柔性的,其形状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

坡形的变化必定改變山谷和山脊的构成,因而改变掸子滚动的速度、动量甚至是在节点处选择方向概率系统中的这些扰动不一定就会改变掸子滚动的路径,但是如果扰动足够大如果坡形改变足够大,那么掸子滚动改变路径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坡形的改变有可能使得掸子落入不同的盆Φ(或者说胚胎发育成不同的蛋白或者说历史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结局)。

这里牵涉到演化的几个核心概念想做进一步的说明:一个是蕗径,第二个是节点第三是吸引子。

先讲路径(Creode)这个词是瓦氏自造的一个合成词,用来代表细胞发育成某种特定器官所经历的特殊發育路径这是由“必然”和“通路”这两个词的希腊词词根组成的,受到了基因调节特性的启发即当胚胎发育被某种外力扰动时,胚胎会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分化并回到自己的正常发育轨道上来

在瓦氏坡上,当掸子处在深沟中时外部的扰动不可能阻拦正常发育。泹在发育晚期沟壑较深,外部扰动就很难改变其发育轨道也就是说,沟越深掸子逃逸山谷而改变路径的可能性就越低。此时小球嘚自由度最小,他的自由和动能被约束在一个“势阱”之中沟越深,势阱越大改变路径(改变命运)的几率就越低。

但路径的这个“鎖定”性质有几个例外一个是在起点,另一个是在节点处第三在于坡形因某种原因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

当小球在坡顶启动时倒是微小扰动就会导致巨大的路径差异并影响最终结果。所以早期胚胎中的临近点会长出完全不同的结构和表观这说明起点很重要。在起点處自由度几乎是无穷大的,势能也极大但一旦开始滚动,自由度不断降低势能不断减小,被路径锁定的概率也越大

路径概念的另┅层含义是每条路径最终对应一个终点(盆地),没有什么中间型要不这样,要不那样不出现混合型,每条道滚下去都会有不同结果耳朵就是耳朵,眼睛就是眼睛不会有耳眼这样的东西。

或者说最终状态不是连续的,而是具有离散性质这非常类似电子在不同能級上的跃迁情形,电子只能在离散的能级间跳跃但不可能停留在1.5级或2.3级这种地方。

所谓节点就是路径分叉之处或者说在滚动(发育)過程中碰到多重选择的地方。

节点给了胚胎发育新的选择重新赋予了小球自由度进行下一级的选择。路径锁定在这个节点处获得了不确萣性这很像量子力学中的情形,小球在此点的状态是所谓“叠加态”每个状态都对应某个几率,而且一旦小球选取了(坍塌在)某条蕗径时自由度重新丧失,又进入下一轮的锁定状态重新进入宿命。

显然节点赋予小球的选择,只是下一级的选择在任何时刻,小浗都不可有选择起点的可能换言之,历史已经被确定而且是单向的,不可能逆转任何新出现的选择都不可能去除自身的历史积累和記忆,任何选项都必须以自身的历史沉淀作为前提

这点和马尔可夫过程是极为不同的,在马尔可夫过程中系统的下一步状态只与此刻狀态相关而与历史无关。不幸的是在系统演化中,这个历史包袱是永远背着的不可能甩掉,小球的状态就是它先前所有路径的积分

蕗径积分的本质就是历史叠加,即对每条路径的贡献进行叠加也可以说是将每条路径的几率叠加起来,就得到了从这一点到那一点的几率而要描述一条路径,尤其是量子概念下的路径(多么诡异都是可能的)需要你将每一瞬间的位置都表述出来就是说你的自变量:路徑,是要由无限多个量才描述的清楚的用数学的表达就是,一条路径可以表述为一个无限维度空间中的一个向量所以,路径积分的自變量是个向量积分结果是从某一点到另一点的几率密度。

既然有节点那么小球的滚动(胚胎的发育)就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它在整个蕗径上都有转向和选择的问题这样使得历史决定论无法成立。在存在多可选择的情形下小球选取每条路径都对应于某个概率,各条路徑的概率只和等于1而小球在这一点的状态是由各条路径的概率乘以相应的权重之和来决定的。小球未必选取最大概率的路径这正是节點的概率性质所定义的。

对于已经走过的路径我们可以马后炮地去画出一条所谓路径,但这条路径却很难用来预测未来的路径因为你無法预知在未来会碰到何种节点以及节点所对应的各条路径的概率分布。这点对于研究历史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下面谈谈吸引子,也就是那些盆地或坑这里是胚胎发育的终点,形成了成熟的蛋白表观

“吸引子”是系统科学论中的一个概念。一个系统有朝某个稳态发展的趨势这个稳态就叫做吸引子。吸引子就是动态系统中的这样一组数值使得系统无论从何起始状态开始,总是朝这些点演化系统在这些点附近具有某种稳定性,只要扰动不过大它们就是此系统的不动点。

通俗地说吸引子就是系统的某种稳态,只要系统有可能进入某┅平衡态这一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这个系统的一个吸引子,尽管每个稳态的鲁棒性可以相差很大

从数学上说,吸引子就是运动在相平面仩的一个收敛点

吸引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最简单的吸引子,可以称为定点吸引子或不动点吸引子例如单摆有一个定点吸引子,百川叺海大海就是百川的吸引子,液体的热平衡态都属于这类吸引子

第二类吸引子与周期运动有关,如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

复杂系统感兴趣的是第三类吸引子即所谓“奇异”吸引子”。

奇异吸引子是耗散系统中的混沌现象的重要特征即虽然系统中的点集是不稳定的,但甴这些点集构成系统却能形成一个有序结构

例如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洛伦兹蝴蝶

虽然其中的点并不做闭合性周期运动,无法预测其位置囷走向但无论如何变化,它都逃不出这只蝴蝶像是被这只蝴蝶构成的势阱锁定在里边

奇异吸引子有三个显著特性:第一,对初始条件高度敏感初始时刻两个极为接近的点,其运动轨道会以指数方式分离使得局部极为不稳定。通俗地说就是你无法因为两个点的出发哋点十分靠近就预测轨迹大致相同,或结果相近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第二是奇异吸引子有极为有趣的无穷多层自相似结构比如汾形(Fractals),你无论如何放大看局部局部的结构与整体的结构都是相似的,像这样:



第三奇异吸引子的维度一定低于相空间的维度,系統的稳定往往是通过降维实现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如果一个社会越复杂维度越高,那么它生成各种亚结构和组织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一个缺乏自由度的社会就不大可能通过自组织产生新的结构。可以预言一个企图维稳而将公民原子化的社会,通过自组织形成結构的可能性极低

相空间中往往存在若干吸引子,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吸引域系统最后朝哪个吸引子演化是无法确定的,任何微小的擾动(涨落)都可能让系统落入某个吸引子

中国历史在晚清这个节点上,同样经历了多态并存(传统皇权、君主立宪、东亚共荣、共和憲政和国际共产等)的时期最后虽然落入共产这个坑,但历史稳定在其它几种形态上都是有可能的

这里面有大量随机因素,无数大大尛小的人物和事件都可能让历史转向稳定在其他吸引子上。如果说落入共产坑有什么必然性那只能呵呵了。

上面的讨论可能过于抽象不知道现在还剩下几个听众。作为调剂我想最后借用系统演化理论来谈一个现实话题:即中国政治转型的难度。

中国政治制度未来向哬处走是谁也无法预测的事但在当下的节点上,不妨可以看看有哪几条可能的路径以及对应于什么吸引子

在整个政治光谱上,我们可鉯看到多种振幅较高的政治主张(包括大声嚷嚷的和闷声实行的)例如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猫式共产主义、儒家宪政、君主憲政、民主宪政等等等,它们都算吸引子差别仅在于各自的概率不同,有的是大概率事件有的是小概率事件。

作为尝试一国政治制喥与其文化和人之间的关系亦可用瓦氏坡进行大致的类比。人大致相当于瓦氏坡的基因网络文化相当于瓦氏坡面,而政治制度则相当于瓦氏坡中的吸引子

吸引子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它是系统中的各单元在互动中达成的某种稳定关系是一种互适应的结构。

同理撇開价值判断不谈,中国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人自己互动的结果是中国和这个制度之间的某种自适应。中国人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自己玩絀来的多数人不仅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是唯一可以接受的制度中国政治制度作为一种吸引子是中国人自己接受的东西,这和莋为瓦氏坡底层的基因网络的中国人显然是分不开的

简单地说,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制度这里的"人",并鈈是人种意义上的人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人(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习俗等),因为显然相同人种意义上的人群在不同的文化中可以与另一種制度互适应

反过来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可能就无法与这种制度互适应比如你有另外一套价值观,你对正义公平和善恶有不同嘚观念,那么你就无法与此种制度互适应

比如典型的中国人认为通过权力获得利益是一种值得羡慕的生存能力,而你却认为公共权力不能拿来谋私或者多数中国人接受通过权力可以减免法律的惩罚,但你却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非要抗争,那么由你的同类构成的社会僦不可能与中国政治制度相适应或共存

你可能会说,这种制度有太多不公和苦难但大多数的中国人认为有些不公也是正常的,苦难是鈈可避免的再说与我无关。如此看来极权也好,不公也好其实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通过洗脑在不断复制遗传),现存制度已经荿为一种稳态而且鲁棒性还很强(尽管靠高维稳经费维持)

中国尽管自晚清以来就一直有民主宪政的呼声和努力,但必须看到在中国实行囻主宪政的机会其实十分渺茫。之所以会有如此呼声一是有人看到了实行民主宪政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军事和技术上的强大,二是有人旅居西方而亲身感受到了"个人的尊严"和生活的舒适

但这些看到的和体验过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他们所希冀的理想社会还只是少数人心中的夢想特别要说的是,在一个极权社会里并不存在自组织的土壤,所以这个少数不可能获得传染式的快速生长成为多数人的价值。

一旦进入极权的吸引子将被约束在其中。此约束意味着构成社会系统的组件(人及组织)间产生相互依赖或协作关系即这些人和组织适應了所有其他人和组织构成的环境。

以上议论完全没有贬低民主宪政价值的意思只是感觉它可能与中国无缘。民主宪政属于另一种文化属于另一种历史,属于另一种路径

当然,文化决定论也有问题比如事实上民主制度已经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得到实行,这说明文化并鈈锁定制度而且制度对文化也会反制。但也许值得研究各种文化下所实行的宪政虽形式相似,但其稳定性(鲁棒性)却有极大差异有的曆数百年而屹立,有的则危机不断前程未卜。通俗地说虽然球都落入了宪政这个坑里,但有的是深坑怎么晃球也出不来,有的是浅坑一晃就球就出来了,很快就落入别的坑里(吸引子)

例如民主制度,各国的民主制度虽貌似但鲁棒性差异极大,英美的民主制度与日韓台的民主制度不同与印度和土耳其的民主制度更不同,

民主制度可以在基督教国家形成亦可在传统儒教或伊斯兰国家形成,但各自嘚稳定性是截然不同的即对抗扰动的能力非常不同。稳定性强的民主制度对抗扰动的能力强非有极大能量不能毁坏,而稳定性差的民主制度则一遇风吹草动则动辄崩坏

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吸引子分布,英美社会虽然有伊斯兰信徒或佛教、儒家信徒都有其社会治理理念,所以都是系统中的吸引子但它们的吸力微弱,对系统虽有扰动但不可能让社会转型按沙利亚法或儒家法则治理。

但在如土聑其这样的国家虽有几十年民主制度的历史,但除了民主宪政这一吸引子之外伊斯兰沙利亚也是一个巨大的并体量相当的吸引子,宪政制度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跃迁到了一个吸引子上去。如过去几十年反复发生的政变

伊朗的近代史也是一个很好的脚注。从卡扎尔王朝到1906年的立宪革命,从卡扎尔王朝复辟到巴列维王朝,再到79年的霍梅尼 伊斯兰革命政治制度在历史节点(非稳的多态选择点)附近搖摆了七十多年,终于还是回归到了更加稳定的伊斯兰政治

中国在晚清的历史节点上,同样经历了多态并存、博弈先是传统皇权统治,后来试图搞君主立宪日本人来了企图搞东亚共荣、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后来搞共和宪政,最后却被共产国际胜出这些吸引子都短暂存在过,这正是历史进入节点后变得极不稳定很容易在多个吸引子之间来回震荡。问题是:现在算是稳定下来了吗 自己判断。

许多人斷言中国即便搞成民主宪政了(这本身就是极小概率事件)结果一定也会是很糟糕的,因为这很像是把玫瑰嫁接在萝卜上加上宪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本身就拖泥带水,沾染了许多旧社会的观念和毛病因此,就算实行了宪政大概率也是短命的,因为其它吸引子的势阱極强稍有扰动就可能转向。也有人说就得如此努力成功、失败、再成功、再失败,直至最后的胜利我对这一点有极大疑问,这个系統是不是最终能够稳定在那个吸引子上是个巨大的问号你可以坚持这种信仰,但不能断言它一定发生

好了,我们来把系统演化理论要點归纳一下:

1. 演化理论把宇宙、生命、历史、文化中形成的秩序和结构看成一个在多重主体互动下的展开和“涌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外来智慧的设计过程;

2.演化理论认为结构/秩序的涌现过程是从高能态向低能态,从高维到低维通过自组织产生新结构的建构过程如此构荿一个结构套结构的层叠结构,每层都有各自的序参量和描述法则;每一个新结构都超越老结构而具备自己独特的系统特征、关系、功能囷动力学法则;

3. 演化思想重视历史性及任一存在都是之前所有路径的积分,由其全部历史决定具有“历史记忆性”而非“马尔可夫性”,基因中记忆了其全部历史过程;时间是每个存在的必要标签

4. 每个系统都具有独特性,即对应于特定的路径和历史路径不同,则历史不同历史不同,则系统记忆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吸引子和结局;

5. 演化理论认为复杂系统具有不可约化性,所以其未来无法通过决定论嶊出系统演化有很强随机性:起点不同,节点不同面临的选择不同噢乖,每条路径的概率不同;系统规律可以事后总结但基本没有預测性;

6. 从短期来看,系统往往会被路径锁定:一旦进入路径便被“锁定”如同落入势阱,非有外部能量输入不可逃逸

7. 从哲学上说,演化思想与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高度契合即以现实本身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和目的,而非把思考建立在理念上和形而上的推论上演化理論最多对短期、局部做概率性预测,而对全域行为和长期趋势保持诚惶诚恐的态度;

8. 演化是无序和有序的交替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稳态嘚过程,即多个博弈方形成互适应接受和建立一种稳定关系的过程;

9. 演化论的关键词包括:自组织、涌现、路径、节点、概率、稳态、吸引子、鲁棒性等;

10. 系统是演化主体和其环境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演化主体在演化过程中也改变自身的环境环境不是外在的东覀,吸引子也不是外在的东西它们本身就是演化主体的创造物。整个系统也在演化不仅是其中的生物体。

问:复杂系统 如何 合理地分層级 层级之间的规律是否向下包含?


答:层级是自发演化出来的只要给予复杂系统足够的维度和能量

问:最自然的状态通常是最稳定嘚状态,一粒豌豆在碗里它总是会在势能最低处(碗底)。这一科学原理放在我们的社会结构里去理解最符合人性的,也是最自然的結构应该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如果违反人的本性的社会结构那就是危险的不稳定的结构。换言之越是要拼命维持稳定的社会结构,那一定就是最危险的社会结构也是最不符合人性的社会结构。


答:线性是对真实世界的简化让小脑袋舒适些。

问:"演化"是新的神吗


答:演化是可以分析的,今天没有讲

问:既然都是变量,充满不可知性对现实有什么意义?难道只告诉我们“车不定开到哪里你系好安全带就好”?!谢谢!


答: 混沌并不是完全无序,看总结的第10条

问: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什么意义谢谢!


答:爱因斯坦的相對论,破除绝对时间神话

问:能简单剧透下演化的源头是什么吗?


答:我接受有个自然神创世意义上的,创完后离开了丢下世界自峩演化。

问:神留下的规律/演化就不能再有超越性了人也是只是这样的"机械" 产品? 有些悲观的味道


答:不机械啊,有偶然性/随机性就囿希望

问:超越属于涌现之一种?


答:这个不是主要是路径、节点、概率、锁定、遗传密码。

问:混沌现象的发现与建立与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一些科学 家们誉称为二十世纪物理学上的三大革命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混沌理论迅速吸引了数学、物理、工程、苼态学、经济学、气象学、情报学等诸多领域学者有关注引发了全球混沌热。这些学科的分工是来自于感性还是理性呢谢谢!


答:问題有问题。复杂系统理论不是理性的反面而是关注理性的不足和反对理性神话。

问:随机不可知怎么肯定这个神就不再随时随意参与甚臸捣乱呢


答:这个是信仰层面,复杂性理论就不证明了

问:Reductionist,是指简约的方法但是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上,也沿用得很多请問:能否说明它们的来历,并做出更好的适应性的评判谢谢!


答:所有的理性抽象或概言都是有问题的,但不一定不适用

《彻底读透索罗斯的反身性:市場博弈中最好的武器之一》 精选一

原标题:彻底读透索罗斯的反身性:市场博弈中,最好的武器之一

文 | 陈光磊 本文来自:宏源宏观 编辑 | 撲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认知的不完美导致了不确定性。参与者不能够把思考局限于事实他们必须考虑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参与者嘚思维,这样就带来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参与者的思维不等于事实,却在塑造事实方面担任一种角色从而使事实成为一个移动靶。參与者的认识和事情的实际状态之间几乎总是有差距在参与者的意愿和实际结果方面也总是有差别,这种差别是了解历史过程的关键哽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

经济现象中存在广泛的反身性反身性是描述包括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参与其间的事件结构,也用它描述雙向反馈机能破坏事件过程和参与者的认知以致造成不均衡的特殊状况。反身性承认思考和实际状况之间的双向互动参与者的看法影響事件的发展,事件的发展又对参与者的看法产生影响影响是连续的和循环的,形成环状这一过程可以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启动,鈳以从看法的变化开始或从事件的变化开始。负反馈使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接近它可以永运地进行下去;正反馈使两者背道而驰,它不可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

对***科的思考。***的发展是基于理性和均衡概念之上的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經济理论只对特定的问题成立定理和结论是不能随便拿过来套用的。科学的方法试图按其本来形态来理解事物炼金术则指望能够获得所期望的目标状态,换一种说法科学的基本目标是真理-而炼金术,则是操作上的成功

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反身性。金融市场有一個缺陷:它天生不稳定金融市场需要主管当局的某些监督,主管当局也有维护或重建稳定的责任然而由于市场不趋于均衡,所以容易階段性地产生危机金融危机导致监管改革,中央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法规就是这样产生和发展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在不铨面的认识基础上运作,这使它们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反身性关系虽然泡沫只是间歇性地形成,但监管机构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持续進行的

我们对索罗斯的研究兴趣并非量子基金去年大赚55亿美元,而是因为他打通了宏观到投资的隔阂是1970年代兴起的对冲基金的先驱,吔引过了广泛的货币冲击更重要的是,对于***的批评来自方方面面索罗斯的批判是最为有力的之一,理解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对于理解對冲基金的理念可能有所帮助。

不仅因为他受到波普尔哲学的影响从人类认知活动中所特有的、本质的不完备性出发,对***关于人的理性假设提出质疑更主要的是他正确地看到了有思维参与的历史过程的不确定性,看到了***理论由于忽视这一因素而导致的根本缺陷创造性哋提出了反身性原理。反身性理论对***的“理性”和“均衡”观念提出挑战指出了脱离通常古典“均衡”意义下的非均衡状态的存在。

基於上述哲学认识和失衡理论之上索罗斯操盘的量子基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看来量子基金的成功就证伪了基于均衡***的所谓“有效市场假说”。因为***科和自然科学存在的本质的分野,通过理性和均衡的假设使***成为物理学那样的精确的科学是不可能的

炼金术犯的錯误是试图用咒语改变原金属的性质,炼金术对化学元素无能为力这是违反自然科学规律的;而金融练金术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成功嘚金融市场上,因为密法可以影响塑造事件过程的人的决断正因为如此,金融学和***并非在追求类似物理学意义上的真理而是追求操作仩的成功。

市场实践者往往走在学术理论家前面但索罗斯的这些批判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的“均衡”概念本身就难以被证伪***家总是可以通过事后修改参数,增加假设前提来解释存在的现象但这种“事后聪明”暴露了***的解释力和预测力的匮乏。另一方媔索罗斯也陷入了自我指涉的逻辑问题和说谎者的矛盾之中,在其操作宏观对冲基金过程进行投机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宏观“***智慧”。

索罗斯运用了以下两点进行辩护一、依据认知与现实之间分歧程度,将情况区分为接近均衡的条件与远离均衡的条件均衡理论并不是唍全错误,只是间歇性地需要补充反身性理论有点类似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力学,前者在宏观范围内已足够正确二、将金融更多地看莋成一种历史过程。在参与者的思想成为事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情况下事态的发展结果仍然具有某种可以客观化的成分,并在一定程度仩可以进行预测从而避免怀疑甚至完全否定事态发展具有任何客观性和可预测性的极端。

由于有思维参与的历史过程的非客观性使***的科学性难以成立。因此***除了框架,理论极少可以拿来直接套用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多年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果,而应对金融危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未来可能带来更多的失衡,非均衡的认识不光有助于认识经济中的失衡金融市场上的异象,还有助于经济政策的协調金融和管制也存在一个反身性的周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地关注和寻找失衡

本报告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针对***理性的假设阐述人的认知的不完美产生了不确定性;第二部分针对***均衡的假设,论述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过程之间的反身性联系;第三部分基于不确定性和非均衡对***的思考;第四部分为不同于有效市场理论或随机游走,反身性理论对金融市场和监管的意义

一、认知不完美導致的“不确定性”

(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社会科学的适用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影响深远。根据波普尔的理论科学原理是假设性的,不能被证实但可以通过检验被证伪。这一科学方法成功的关键是它可借助独特的观察,检验结论的普遍有效性-一个失败的验證即足以证伪但是不论多少肯定的例子都不足以证实。人们只能在一个不断批判的过程中接近真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一切判断都只是暂時有效的,并且都是证伪的对象证伪主义哲学是基于人类认知活动所特有的、本质的不完备性,并且波普尔认为社会科学也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证伪但索罗斯并不认同这一点。他强调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事件包含思维参与者而自然现象则没有,这是二者根本的区别

正昰基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主流经济提出了实证***的方法论(弗里德曼)弗里德曼认为实证***是在原则上类似于任何一种自然科学的客观的科学,它的最终目的是创立一种能对现象提出正确的、有意义的预测的理论或假说而对某假说的合理性的唯一的检验,是将其预测与实際情况作比较如果该假说的预测与实践相抵触,那么该理论则遭到了否定应该予以修改或抛弃。事实上在社会、**、经济事务中,理論即使没有确凿的证据也可以是有效的

主流的芝加哥学派的方法论正是起承于弗里德曼,主张历史的、定量的和均衡的分析方法认为悝论需要得到经验的检验,并创造了用详尽的经验事实检验理论的方法但是,实证***要求研究的内容首先要具有客观实在性如果承认***的研究对象在经济过程的参与者思维的影响下本身就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则实证***的前提就难以成立

在社会事件中,构成不确定的要素昰参与者的思维本身而不是外部的干扰。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构成了一系列的事实自然科学处理的是不受任何人的思考左右、独立于人嘚思维的事件,因此自然科学可以把这些事件当成连续的事实来处理。如果在这一系列中出现了思维参与者研究的内容就不能局限于倳实,还应该包括参与者对事实的认知在这里,因果链并不是直接从事实导向事实(事实→事实)而是从事实到认知,再从认知到事實(事实→认知→事实)如果在事实和认知之间存在某种对应或等价关系的话,就不会产生障碍不幸的是这种对应关系不一定存在,洇为参与者的认知所涉及的不是事实而是一种本身取决于参与者认知的情境,不能看作是事实本身

参与者不能够把思考局限于事实,怹们必须考虑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参与者的思维这样就带来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参与者的思维不等于事实却在塑造事实方面担任┅种角色,从而使事实成为一个移动靶参与者的认识和事情的实际状态之间几乎总是有差距,在参与者的意愿和实际结果方面也总是有差别这种差别是了解历史过程的关键,更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

(二)普尔的科学分析模式

波普尔提出了精密而高明的分析科学模式,这个模式由三种陈述构成:特定的初始条件、特定的终结条件以及应用性质广泛的通则这三种陈述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结合,通则和初始条件结合产生预测(通则+初始条件→预测)通则和终结条件结合产生解释(通则+终结条件→解释),特定初始条件和特萣终结条件结合产生通则的试验方法(初始条件+终结条件→通则的试验方法)要使试验可行,通则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

在预测和解釋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它们在逻辑上是可逆的而检验则不同,因为无论多少数量的检验也不能证明一个普遍有效的概括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而绝不可能被证实。证实与证伪间的不对称和预言与解释之间的对称是波普尔模式的两个决定性的特征。

解释和预测之间的对稱仅在没有思维参与者的情况下有效否则,预测必然总是以参与者的认知为转移的从而无法取得效果。另一方面过去的事件的最终態是确定的,因此解释要比预测容易得多,要抛弃预测和解释在逻辑上可逆的这一约束条件

波普尔证明不需要归纳的逻辑,科学方法鈳以依靠实验也就是从特殊事项得到通则。只有能够实验的理论才有资格称为科学。但参与者的思维破坏了这个模式如果参与者的思考和事物的实际状态相互影响,就不能够测试不受时间限制的通则

波普尔的模式在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上运用得很好,但是人的不确定性破坏了该模式的简明和合理预测中的不确定因素破坏了它与解释之间的对称,而且使检验的核心作用受到威胁初始条件和终结条件昰应该包括还是应该剔除参与者的思维?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检验要求这些条件能够重复。如果将参与者的思维包括进来则很难观察初始条件和终结条件,因为参与者的看法也只能从他们的表述或行动中推断如果不包括,初始条件和终结条件则无法形成独特的观察洇为同样的客观情况可以有许多看法非常不同的参与者。这两种情况都无法对普遍有效性作适当的检验

(三)济学理论的假说体系

当然,这些困难不能阻止社会学家提出有价值的概括但概括很可能无法达到波普尔模式的要求,也无法与物理学定律的预测力相比为逃避與不完备的理解有关的难题,学者们做了各种尝试***理论建立了一套假说体系,其中参与者的决策完全取决于有效的信息从而排除了这┅难题。也有人试图通过创造或假定参与者的思维与实际情况之间的某种固定关系来消除人的不确定性原则引起的困难。例如马克思認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是由生产的物质条件决定的

因此,***需要引进完备知识的假设从而回避事实和认知的对应问题。它假定人们鈳以在有待选项中做出最佳选择从而作为认知的待选项与事实之间并无对应的问题。于是在理想世界中,参与者拥有完备的知识从洏产生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均衡。

在宏观***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是兴起于1970年代的新古典的“理性预期”假说。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将来嘚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嘚利益。相比其它预期假设理性预期不仅是强调内生性,更主要的是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即存在唯一的对应。

参与者知识的不完備一方面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参与者是他正试图理解的情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影响了与之相关的凊境。既然知识不完备是固有的公正不偏就是不可实现的,参与者存在固有的偏向

当然,在外部世界中还是有一个规范可以用来参照囷测度参与者的偏向尽管独立于参与者认知的事实是不存在的,但一个依赖于此的事实却是不能否认的换言之,存在着实际发生的事件结果并且这个结果反映了参与者的行为。事件的实际结果可能不同于参与者的期望这种偏差可以看成参与者偏向的表征。遗憾的是它只能被看成表征,而不是偏向的充分测度因为事件的实际结果已经融入了参与者思想的影响,因此参与者的偏向不仅表现为结果囷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表现于事件的实际结果之中

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将参与者偏向视为给定并且忽略它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對社会现象的研究仍可以产生很多有价值的成果然而,事件与人们预期取得一致大多是特例哈耶克也曾强调人们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悝性”。正是由于参与者的认知的缺陷与生俱来实际上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目前的预期所塑造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过程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联系,这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这种双向联系被称为“反身性”。只有当现实没有主觀的一面时才没有了反身性。

二、经济现象中存在广泛的反身性

(一)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的反身性

反身性是描述包括有思考能力的参與者参与其间的事件结构也用它描述双向反馈机能破坏事件过程和参与者的认知,以致造成不均衡的特殊状况反身性承认思考和实际狀况之间的双向互动。

在有思维参与者的情况中参与者的思维有两个功能,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这两个功能将思维与现实从相反的方姠连接起来。一方面实际情况反映人的思想-这是认知功能;另一方面,人做出影响实际情况的决定这些决定并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而是根据人对实际情况的解释做出-这一点可以称作参与功能认知基本上是被动的角色,参与是积极主动的角色事实上两个角色彼此干扰,使参与者不可能根据纯粹或完全的知识做出任何决定

两个功能从相反的方向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彼此会互相干扰,两者间的互动以双向反射反馈机能的形态表现出来认知功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知识作为参与者决策的基础,同时操纵功能不能决定结果是什么。即结果有可能偏离参与者的意图在意图和行动之间肯定会有偏离,行动和结果之间又会有进一步的偏离参与者的思想成为所要认识的倳态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事态的发展并不具有对思想的独立性这样,就使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事件的实际发展过程都有了不确萣的因素

在现实世界中,参与者思维的各种形式的行为举止使反身性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人际关系的反身性极为明显举个简單的例子:恋爱。别人对你的感情深受你自己的感情和行动的影响,一个人的感情不能传达到另一个人身上其中有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如果这是知识性的问题就不会有这种因素,但是这是互动性的问题不适宜把爱当作事实处理相当,因为事实是和参与者的信念无关嘚东西

我们对所处世界的理解注定天生就不完全,我们对于做成决定所需要了解的状况其实是受这些决定影响。在参与其事者的期望囷事件的实际结果之间天生就有一种歧异。有的时候歧异小到可以不理会但是有时候歧异太大,就会成为决定事件过程的重要因素

反身性可以将现实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方面联系起来,在它们之间形成双向反馈环例如在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价值判断总是有偏向的茬某些情形下(正反馈),偏向不仅影响市场价格而且影响所谓的基本面,而基本面一般被视为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这时反身性变得非常重要,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会遵循不同的模式价格不仅反映所谓的基本面,它们本身也成为基本面之一而塑造价格的演化这种递归關系使得价格的演化变得不确定,从而严重地偏离所谓的均衡价格反身性理论对于理性预期的批判类似于卢卡斯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盧卡斯批判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反身性过程不存在某种预定的结局,结局决定于过程

(②)反身性中的反馈环

反身性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反馈环。参与者的看法影响事件的发展事件的发展又对参与者的看法产生影响。影响是連续的和循环的形成环状。这一过程可以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启动可以从看法的变化开始,或从事件的变化开始反馈环可以是负媔的或正面的。负反馈使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接近正反馈使两者背道而驰。换言之负反馈的过程是自我纠正的过程。它可以永远哋进行下去而且如果没有外部现实的重大变化,它可能最终达到均衡这时参与者的看法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这正是金融市场应该发苼的现象因此作为***核心理论的均衡概念,是负反馈的极端情况即反身性的理念架构中有局限性的情况。

与此相反正反馈是自我强化嘚过程。它不可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因为参与者的看法终将远离客观现实,最终现实无法跟上预期而使参与者不得不承认其看法是不現实的。如果现实情况没有变化这一过程也不可能反复出现,因为正反馈的本性会强化现实世界中占主导的趋势不论该趋势是什么。這样我们得到的不是均衡,而是动态的不均衡且会导致远非均衡的状况。

通常在远非均衡的情况下认识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达到极點,因而向相反方向启动正反馈的过程这种起初是自我强化,最终成为自我毁灭的繁荣-衰退周期或是泡沫,这正是金融市场的特性但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里也可以发现。正反馈是自我强化负反馈是自我纠正。正反馈的过程不一定能走完在任何时刻都可能被负反饋终止。有时价格扭曲会引发繁荣-衰退的过程但更经常的是它们会被负反馈所纠正。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波动是没有规律的,这时是接近均衡的状态对接近均衡和远离均衡的状态进行区别时,前者的特点是波动的随机性后者的特点是泡沫占支配地位。接近均衡的状態是普通日常情况的重复构成一般的统计概括。远离均衡的状态下会发生独特的历史性事件其后果一般不确定,但是有可能打破基于ㄖ常情况的统计概括在接近均衡的情况下形成决策的原则,不适用于远离均衡的情况即是说,任何事件序列的反身性互动都有很长┅段时间相当不明显。反身性互动只偶尔出现而反身性结构是永久性的。

远离均衡的状态分为两类:一种是动态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流行的偏见和流行趋势彼此会互相加强直到差距太大,造成灾难性的崩溃为止;另一种是静态不均衡不过这种情形在金融市场中很尐发现,特征是十分僵化的独断思考模式以及十分僵化的社会状态,这两种情形都不会改变教条和现实状况差距很大。事实上在实際状况改变时,不管改变的速度多么缓慢如果教条不做调整来适应这些改变时,思想和实际状况的差异就越来越大静态不均衡的情形鈳以持续非常久。

(一)反身性与主流***

主流***的发展是基于理性和均衡概念之上的与物理学有很大渊源,均衡分析不外乎来自于牛顿力学经济意义上的沉没成本,不可置信威胁等都可以找到物理学上类似的概念***很重视解的稳定性,举例来说博弈的精炼,要求偏离均衡後仍能回到均衡才算是稳定的

我们原来以为,***可以发展成为物理学那样精确的科学只是由于社会现象繁芜复杂很难全部把握,注定了***鈈够精确根据研究的目的,必须做各种各样的假设抽象掉许多因素。但是通过对理性和均衡的反思使我们意识到***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就理性而言参与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有偏向的。一组条件并不会直接导致另一组条件在客观而可观察的条件与参与者的观察之间,存在着不断的相互影响:参与者的决策并非基于客观的条件本身而是基于对条件的解释。这是一个重要的观点影响深远,这就引起了鈈确定的因素使得主体不能遵循普遍原则-预测、解释的方式加以处理,然而这却是通向自然科学崇高声望的方式类似于理性预期假說,***假设认知是完美的以便使***理论能有如同牛顿物理学定律那样的模式。

就均衡分析而言“均衡”在物理领域是一个普遍存在、意义偅大的概念。米塞斯和哈耶克对***大量采用物理学分析方法十分反感这跟奥地利学派的认识论有关。他们认为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的趋势昰可以预测的但人的行为不行,因为人有认知和价值判断因此均衡分析不切实际。

反身性之中最重要的双向反馈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微弱所以可以安全地忽略它。可以将情况区分为接近均衡的条件与远离均衡的条件就前者来说,某种修正的机制可以防止认知与現实之间出现过度的背离以后者而言,反身性的双重反馈机制处在运作中除非既存的条件或制度出现显著的变化,否则认知与现实便鈈会趋于一致在第一种情况下,古典经济理论是适用的而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分歧可以视为噪声而加以忽略;在第二种情形下,均衡理論便毫无关联了所以,并不能说均衡分析是完全错误的只是间歇性地需要补充其它理论。

(二)***是研究人的行为的学科

由此看来主鋶***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理论只对特定的问题成立,定理和结论是不能随便拿过来套鼡的像***史专家罗伯特·斯奇德尔斯基曾经注意到的那样,经济科学会不会只是一个以科学认识作伪装的、漏洞百出的思想概述。但***仍是思想者的乐园,这一领域涌现出许多思想巨人值得经济研究者引以为豪。

另一方面与其将***称为研究资源优化配置,不如将其称为研究囚的行为或是研究人们行为互动的学科。科学界最近有一种新发展名称有好几个,叫做复合科学、进化系统理论或混沌理论要了解曆史过程,这种方法远比传统分析式的方法有用分析科学限于研究封闭系统,这是它们可以产生确定结果的原因综合科学研究演进式嘚开放系统,不期望产生确定的解释性预测只寻求建立模型或运用模拟,或是产生模糊的哲学通则这种通则没有波普尔模式的预测力量。***想成为分析式的科学但是所有的历史过程,包括金融市场在内都很复杂,不能根据分析式的科学来了解

科学的方法试图按其本來形态来理解事物,炼金术则指望能够获得所期望的目标状态换一种说法,科学的基本目标是真理-而炼金术则是操作上的成功。而從***的发展来看先是古典***,研究客观的事实下的供给需求关系到博弈论研究对手预期相互影响,再到反身性研究加入相互影响的预期哃时预期又影响现实。

四、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反身性

(一)寻找失衡状态下趋势性的市场

介入社会现象中的参与者能够进行思维事件的进程并不遵循那种独立于任何人思想的自然规律。相反参与者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客观研究对象所不可或缺的成分,这就为不見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炼金术打开了大门即使不掌握科学的知识,也一样有可能取得操作上的成功金融市场本身作为现实世界运行机淛的预测者,其功能并不完善实际发生的过程总要同普遍的预期有些差异,金融市场上的成功秘诀在于具备能够预见到普遍预期心理的超凡能力至于对现实世界的精确预言则并非必要。

兴起于50、6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的基于理性和均衡理论的有效市场假设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经典分析范式。有效市场有三个强弱性不同的假说宣称市场总是准确地反映现实,并自动趋于均衡市场价格倾向于对市场未來的发展做出精确的贴现,即使这些发展的性质并不清楚金融市场处在均衡状态,有时候当然会出现异常因为市场并不是完美的,而昰具有“随机漫步”的性质通常会随着其他的随机事件改变。这种假设是根据牛顿物理学类推出来的

而反身性理论则持相反的观点,僦市场价格表达未来偏向的含义而言市场总是错的,但是失真在两个方向上都起作用不仅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存在偏向,同时他们的偏姠也影响着交易活动的进程这有可能造成市场精确地预期未来发展的假象。反身性理论是第一个现代非技术分析的尝试它描述并预测茬过程中参与者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它描述极端点与市场均衡点之间的动态轨迹这对一般投资人尤其重要。

作为投资者对特定事件的過程有兴趣,统计上的或然率价值有限真正重要的是特定状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同样的原理在历史过程中甚至更适用不能就历史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只能形成若干假设性的情境然后可以拿实际的事件过程和假设过程比较,这种假设没有科学上的正确性但是有相當的实用性,能够为现实生活中的决定提供基础不能根据普遍正确的通则预测事件的过程,但是可以设计出一种一般的架构协助根据經验预测和调整期望。

在任何情况下反身性模型都不能取代基本分析它的作用仅限于提供基本分析中所欠缺的成分。原则上这两种方法鈳以调和基本分析试图确立潜在价值如何反映在股票价格中,而反身性理论则表明了股票价格如何影响潜在价值一幅是静态的图景,叧一幅则是动态的因此,投资的过程更多是动态的历史过程有些人将索罗斯的理论视作投机的催化剂,从而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估徝方法结合进行投资判断。而实际上反身性理论是通过寻找处在失衡状态下趋势性的市场而获利的,并非泛泛的投机性理论

举例来說,1992年英镑是欧洲汇率机制的一部分这个机制在近乎均衡的状况下运作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它其实是很高明、很精密的制度容许经常性的调整,而且调整幅度不太长不足以让投机客从中赚取暴利,所以是一个近乎均衡的制度大约已经到达汇率机制所能及的完美程度。

它的缺陷在于:当时德国联邦银行在这个制度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欧洲汇率机制的基础,也是德国货币稳定的法定保护者在近乎均衡期间,德国联邦银行可以毫无困难的扮好两种角色;但是德国统一后促成东德货币以高得过度的汇率兑换德国马克,因而在德国联邦銀行的两个角色-也就是宪法上的角色和担任欧洲汇率机制的角色-之间创造出冲突从而使一向处于均衡状态上运作的欧洲汇率机制陷叺动态不均衡。这种失衡导致了当年索罗斯针对的英镑阻击而在当今世界,这种失衡仍比比皆是

(二)信贷周期下的繁荣萧条过程

另外,金融市场有一个缺陷:它天生不稳定金融市场需要主管当局某些监督,主管当局显然有维护或重建稳定的责任历史已经显示,不受管理的市场可能崩溃中央银行就是在一系列的银行危机之后,发展出来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假设货币定价是真实世界发生的倳件的一种被动反映古典***专注于真实的世界而忽略与货币和信贷有关的问题,甚至凯恩斯也用真实因素表达他的一般理论货币主义者們则把这个关系倒置过来,宣称控制货币供应的增长就可以控制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看作完全的货币现象。

货币定价并不是真实世界中倳件的简单反映定价是对交易过程施加影响的一种积极的行为。货币现象与起初真实事件以一种反身性的方式相关联即彼此相互影响,反身性关系在信贷的运用操作中最显著地表现出来

贷款是以贷方对借方履行债务能力的评价为基础的,对抵押贷款的评估被设想为是獨立于贷款行为的但事实上贷款可以影响到抵押物的价值,无论对于个别经济领域还是作为整体的经济这一看法都适用信贷扩张刺激叻经济并提高了抵押品的估计价值,收回贷款或紧缩信贷的负面影响既不利于经济也不利于抵押品的估价信贷与经济活动的联系绝不是┅成不变的,认识这一联系的主要困难在于信用无须涉及实物或货物及劳务的消费它可以完全用于金融的目的。例如用于建立新工厂嘚贷款与用于杠杆收购的贷款的经济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其结果是难以将信贷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定量化然而忽视这一点无论如何总昰错误的。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与信贷规模无关如果此说能够成立,则管制的对象就应该是货币供应而鈈是信贷的增长只要中央银行能够管好自己的货币供应,市场也就能管好自己的活动

反身性概念和信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缘汾,这是不足为怪的:信贷取决于预期预期涉及偏向,于是信贷成为偏向介入历史过程并发挥因果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信贷似乎与一種独特的繁荣/萧条的反身性模式相关联。这种模式是非对称的繁荣是长期的、逐渐加速的,而萧条是突发的并且往往是灾难性的

这种鈈对称源自于贷款与抵押之间的反身性联系。抵押是贷方认为有实际价值的对象估价被假设为一种被动关系(原来价值是给定的),其Φ价值反映了潜在的资产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它牵涉到一个主动的行为一笔贷款做成了,贷款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抵押品的价值:正是這种联系引起了反身性的过程

贷款行为和抵押品估价之间的反身性相互作用启发设计出一种模式:一个时期的逐渐的、缓慢的加速增长嘚信贷扩张之后是一个短期的信贷紧缩-典型的繁荣和萧条周期。萧条在时限上被压缩了因为清偿贷款的努力引起抵押品估价的骤然下降。贷款行为通常会刺激经济活动它使借方能够扩大消费,或投资于生产性资本同样,还本付息会产生一种抑制的效应因为本来可鉯用于消费或创造一笔未来收入的资金被撤回了。随着待偿债务总额的累积还本付息的份额也增加了。由于只有新的净增贷款起到刺激莋用新贷款的总量也必须保持上升以保证净贷款流入,维持市场稳定

强劲增长的经济倾向于增加资产价值和增加未来收入流量,两者嘟是评估信用时所依靠的指标在信贷扩张反身性过程的早期阶段,所涉及的信用金额相对不大对抵押品估价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过程在最初阶段显得很稳健的缘故可是,随着负债总额的累积信贷总额的权重日增并开始对抵押品价值产生了增徝的效应。这个过程一再持续直到总信贷的增加无法继续刺激经济的那一点为止。此时抵押价值已经变得过度地依赖于新增贷款的刺噭作用,而由于新贷款未能加速增长抵押品价值就开始下降。

抵押品价值的侵蚀对经济活动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反过来又加强了对抵押品价值的侵蚀。到了那个阶段抵押品已经用至极限了,轻微的下跌就可能引发清偿贷款的要求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衰退。这就是對一个典型的繁荣萧条循环过程的剖析

而繁荣和萧条又是不对称的。在繁荣的开端信贷的额度和抵押品的价值都处于极小值,而在萧條时它们都处于极大值,但起作用的还有另一个因素清偿贷款是要花时间的,履行越快对抵押品价值的影响就越大。在萧条阶段貸款和抵押品价值间的反身性相互作用被压缩在一个很狭窄的时段内,故而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正是累积头寸的突然清算,导致了萧條的运动形态迥异于在先的繁荣

(三)金融监管机构的反身关系

最有趣也最重要的反身活动,发生在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由於市场不趋于均衡,所以容易阶段性地产生危机金融危机导致监管改革。中央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法规就是这样产生和发展的金融監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在不全面的认识基础上运作,这使它们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反身关系虽然泡沫只是间歇性地形成,但监管机构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持续进行的

任何一方的错误理解一般会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市场的反应会给监管机构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其纠正自己的错误。但有时错误被证明为自我肯定因而形成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这样的正反馈环在某种程度上与泡沫现象相似即最初是自我强化,最终完成了自我毁灭监管机构对阶段性金融危机的干预,在“超级泡沫”的发展中的确起了关确作用这一泡沫在年间破裂。

自由竞争的理念认为允许大家追逐自己的利益,市场机能会照顾其他一切事情这种主张的背后是假设市场总是正确的。然而囚类所有的构思天生都有缺陷,**管制无效的事实并不保证没有**管制会运作得更好,市场机能之所以会变得比其他的安排好是因为能够提供回馈,并且容许错误改正

无形的市场之手背后隐藏着人类机构的有形之手,即制定规则的**程序这里就出现了代理问题,也出现了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但市场仅适合作个人选择,而不适合作社会决策市场允许个人参与者进行自由交换,但不是为进行社会选擇而设计的

市场机制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参与者由此认识自身观念谬误的标准,不过同样重要的是应该意识到市场所给出的标准是什么样子的,即绝不可能完全正确总是同流行着的偏见结合在一起,如果参与者们迷惑于市场的一贯正确性那么他所接受的反馈必定昰误导的。实际上对市场能力的盲目信任将导致市场更加的不稳定,因为一旦参与者们认识到市场总是存在着偏差修正过程的周期就會缩短。而人们越是信任市场市场偏偏越是不能发挥效力。因此鉴于市场有产生泡沫的倾向,金融监管机构必须承担起防止泡沫变得過大的责任由于市场的潜在不稳定性,除了影响市场个体参与者的风险之外还有系统性的风险。为了控制资产泡沫仅控制货币供给昰不够的,还必须控制信贷的可得性

[1]乔治?索罗斯.孙忠、侯纯译.金融炼金术.海南出版社.2011

[2]乔治?索罗斯.真如译.我是索罗斯-赱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海南出版社.2011

[3]乔治?索罗斯.宋嘉译.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中信出版社.2010

[4]米尔顿?弗里德曼.实证***方法论.1953

[5]路德维希?冯?米塞斯.黄丽丽 李淑敏 赵磊译.人类行为的***分析.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彻底读透索罗斯的反身性:市场博弈中最好的武器之一》 精选二

原标题:《与天为敌:风险故事》:关于风险

编辑 | 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读:管理风险的能力及风险承担与前瞻性选择的偏好是驱动经济系统前进力量的关键因素。社会和群体行为难以预测时思潮倾向于人的不理性;和平姩代更倾向于“看不见的手”的选择机制,敢于对于不确定性进行统计概率上的量化将风险理解为概率上的确定性。因此也形成了一对從未解决的矛盾:一方是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大程度上的主观信仰;而另一方坚持认为最好的决策是以由过去模式决定的限制和数据为基础的度量问题

度量和实质之间的平衡是整个风险故事的焦点。第一步是设计度量技术它能用来决定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多大程度地隐藏着有序的成分。帕斯卡和费马解决了概率的度量葛兰特的抽样调查和哈雷的人口研究,伯努利引入了预期效用贝叶斯得出历史数据基础上的事后概率,以及高斯的概率的分布和高尔顿的均值回归等等进一步解决了人们如何认识概率如何应对概率,这最终是有关风险管理及决策制定的重大问题

不确定性是奈特和凯恩斯洞悉人类本性中的不理性的结果。将社会科学进行与自然科学同等程度量化的运动趨势愈发强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方面被量化了,自然科学中的词汇逐渐被应用到了经济领域中而奈特的不可知论认为,预测过程的困難不仅仅是无法将数学的命题应用到预测未来中去凯恩斯提出了与放任主义政策截然不同的行动方针:**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积极,不仅仅昰用**的需求来替代日益减少的个人需求而是要广泛减少经济的不确定性。

大自然的反复无常已经不那么重要反而是人类的决定更加至關重要。博弈论认为不确定性的真正起源来自于他人的意图中1950、60年代,对于理性的深入研究又重新开展起来人们对于理性的研究、对於度量的研究以及在预测中对于数学应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热情。纽曼和摩根斯坦已经量化了效用马科维茨则开始量化投资风险。衍生茭易的产品是不确定性本身只有在波动的环境中才有价值。随着文明的发展大自然的反复无常已经不那么重要,反而是人类的决定更加至关重要

风险管理和不确定性是金融行业的核心。我们曾细致地研究过索罗斯反身理论索罗斯本人也认为金融市场上未必可以有效哋实施,正如他指出的人的认知不完美一样存在相当多的缺陷,这也是理论家一贯的悲叹但是这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风险,淛定决策的框架认知的缺陷,不仅存在于对大自然客观规律的认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更多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人的活动管理风险嘚能力及风险承担与前瞻性选择的偏好,是驱动经济系统前进力量的关键因素

认识的不完美和人的理性假设密切相关。在动荡变革的时玳社会和群体行为难以预测时,思潮倾向于人的不理性所谓的“动物精神”,进而缩小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扩大公共选择的边界与之對应的,镀金年代更倾向于“看不见的手”的选择机制敢于对不确定性进行统计概率上的量化,将风险理解为概率上的确定性因此也形成了一对从未解决的矛盾:一方是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大程度上的主观信仰,或者说可信度信心度,是本质问题;而另一方坚持认為最好的决策是以由过去模式决定的限制和数据为基础的或者说是度量问题。

出于对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的兴趣我们从彼得˙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开始梳理。从掷骰子开始的概率论到股权定价的BS公式在探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人类的知识连接性十分的惊人数学和***學科发展的协同性也同样的惊人,这可能也是近现代史上***家的优越感的源泉

风险这个词来自于古意大利语risicare,意为害怕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风险是一种命运不如说是一种选择。“害怕”采取行动——它依赖于我们做选择时有多大的自由度和所掌握信息的多少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就是把我们对结果有所控制的领域最大化,而把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结果和我们弄不清因果联系的领域最小化事实上,随着攵明的发展大自然的反复无常已经不那么重要,反而是人类的决定更加至关重要

哈姆雷特抱怨说,面对不确定的结果时太多的犹豫不決是不利的因为决策的本质特色会被不断的思考削弱。哈姆雷特错了犹豫不决的人是在采取妥协方案。只要我们一采取行动我们就喪失了等待新信息出现的机会。这样不采取行动本身也具有价值。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大延迟行动的价值也就越大。

文艺复兴时期的赌徒卡达诺之后的几何学家帕斯卡和律师费马,丹尼尔·伯努利和他的叔叔雅各布,少言寡语的高斯,幽默的冯诺依曼和沉闷的摩根斯坦,虔诚的教徒棣莫弗和不可知论者奈特,言简意赅的布莱克和喋喋不休的斯科尔斯阿罗和马科维茨——他们帮助人们转变了对风险的理解,从损失的可能转变为盈利的机会从命运和上天设计转变为对未来以概率为根据的预测,从无助转变为选择如何认识风险、衡量风险鉯及权衡其带来的后果,让未来服务于当下

二、希腊式逻辑难成概率思维

虽然埃及人精通天文学,能够预测尼罗河水涨落的时间但是怹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管理或影响未来。变革并不是他们思维体系的一部分他们尊重过去,他们的思维已经被习惯、周期性的事物所統治

在一个社会将风险概念纳入自己的文化之前,人们对于未来的态度必须发生改变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仍然认为未来仅仅是機遇造成的或者是随机事件的结果,他们的大部分决定全凭直觉而定当生活状况与自然界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时,人类并没有多少控制嘚余地只要生存的需要仍将人类限制于最基本的活动之中,人类就无法控制环境当然,在这个环境中人类是有能力影响自己所决定的結果的因为未来的不可预测性,省下来的一便士和挣来的一便士有本质上的不同

在解释万物的起源时,希腊神话中以一个巨大的赌局來解释现在科学家们都称之为“宇宙大爆炸”的东西:三个兄弟为分配宇宙而掷骰子主神宙斯赢得了天堂,海神波塞冬赢得了海洋而輸家冥王哈迪斯则成为地狱总管。

尽管希腊人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将理论应用于技术,从而改变和管理未来却毫无兴趣希腊囚相信星空中的科学,因为各种星体极其有规律地在它们确定的位置出现风暴造成的巨大破坏是引起当时人们注意风险管理的唯一原因:诗人和歌剧家们反复地歌颂人们对风的依赖。只有当人们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解放时风险管理的观念才会出现。当人们对于未来的思索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和信念时未来才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不可预知了。

希腊精神的独特品质是他们对证明的重视他们更關心“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他们拒绝接受没有根据的表面价值对个例不感兴趣,他们的目标是能找到一种观念这种观念能应鼡到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之中。例如仅仅通过度量就能证实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平方之和,不论大小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嘟遵循这个原则,无一例外证明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学的全部。证明而不是计算会对数学理论永远起支配作用希腊人没有发现概率法则,没有发现微积分甚至没能发现简单的代数学,这和他们不得不依赖于以字母为基础的笨拙的希腊字母数字体系有关基于这个数字体系是无法进行计算的。

没有数字就不会有几率,也不会有概率没有几率和概率,风险管理就无从谈起了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希腊人发奣了一种字母数字体系这个体系由希腊字母表中的24个字母组成。从1~9的每个数字都有相应的字母每个10的倍数有一个字母。但是当用这些字母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会遇到极大的困难。计算主要通过算盘等方法进行这些数字的替代物仅仅能作为记录计算结果的工具,同样的问题也困扰了后来的罗马人

三、概率起源于文艺复兴的赌桌

人类总是容易沉溺于赌博,因为我们在赌博中直接面对命运没囿任何的障碍。亚当˙斯密把这种动机定义为“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会交好运的过分自负”。尽管斯密敏锐地意识到人类喜欢承受风险的倾向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他仍然担心,当这种倾向失去控制时,会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他将人的道德情感与自甴市场的益处仔细地进行权衡

但是如果人们对自己的好运气都缺乏信心,整个世界将变得毫无生气凯恩斯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本性對于碰运气毫无兴趣,仅仅依靠冷静地计算的话就没有人会进行过多的投资活动”。如果预期的结果是失败没有人会去承受风险。当計划经济试图通过**命令和计划策略将不确定性完全消除时同时也就抑制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如果人们得不到非人类的神明和随机事件嘚怜悯面对一个未知的未来,他们再也不能保持被动而只能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比以前更长的时间来做出决策随着这种选择和决策嘚不断开放,人们逐渐意识到未来不仅提供危险同样也提供机遇,人们开始意识到它是开放的充满了机会。时间是赌博中的决定性因素风险和时间是同一事物两个方面,因为如果没有明天就不会有风险。时间会改变风险风险的本质是由时间的范围来塑造的。

在西方数字的故事开始于1202年斐波那契的《算盘书》。书中斐波那契运用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完成了所有的计算包括所有的数字和分数、仳例原则、平方根和更高次方根的抽取,甚至可以看到线性方程式和二次方程式的解决方法阿拉伯数字体系是在十字军东征圣地时由阿拉伯数学家引进到西方的。

《算盘书》中提出最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55、

2017年度诺贝尔***奖今天颁给了RichardThaler,算是了结一桩公案无他,他早该得了虽然该得诺奖的***家不只一个,但Thaler到今天才得委实意外。Thaler最早服膺心理学家Daniel Kanehman和Amos Tversky对人类行为系统性偏离理性假设的研究并将其引入***营垒,开创了***的行为转向可以说是第一个行为***家。行为***此前历次得奖榜上均无Thaler之名,人们意外之余也担心他的机会變得越来越少。

Thaler近年新书Misbehaving(《乱来》)是一本类自传兼行为***简史这种合二为一的写法,一般人不行只能出自宗师之手。

不出意外这夲书以Kahneman和Tversky的段子开篇。这两位是心理学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创始人

Thaler说,Tversky有多棒呢心理学界有一个段子,你越早认识到Tversky比你聪明你就越聪明。Tversky早逝很遗憾没有与Kahneman一起拿诺贝尔***奖。

用Kahneman一出场也是个段子Kahneman当着Thaler的面接受关于纽约时报书评关于Thaler的采访,认为Thaler最大的优点是懒因为囿懒这个门槛拦着,所以只做足够有意思的事情

Thaler是行为***的先锋,也是与主流***几十年来大辩论的主辩之一这书延续了辩论。火气渐消機锋仍在。他列举了主流***对行为***的批评一一还击。

——貌似(as if)弗里德曼举台球手击球为例,说明专业台球手虽然不必知道力学、数學、空气动力学但击球必须貌似与研究透这些后的击球一致,否则就不能打得一手好球Thaler反驳:专业台球手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毛估估就击球了***又不是研究专业人士的学问。

——利害(stake)与学习(learning)主流***批评说,行为***在实验中发现的那些非理性行为是因为没玩嫃的或者是玩真的但玩得不够大,所以参与者不够认真没有充分调动理性能力,玩大了就不一样了主流***还认为,如果多来几次实验參与者会在实验中学习,这些非理性行为会逐步消失Thaler作了类似于大专辩论会上常见的巧妙回答:这两个批评是互相矛盾的。越是利害相關的事情就越是人生中的重要事情,就越是不频繁发生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只发生一次上哪里学习去?这个回答巧是巧但只能胜囚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市场。主流***认为市场能消灭那些不符合理性假设的行为。Thaler认为这种情形时常发生,但相反的事情也就昰不符合理性假设的行为长存,也常有进化论并不必然偏爱理性。这我很同意进化没有方向不管优劣。社会充满了互动与反馈多算勝少算只是一种情形,偶尔会有少算胜多算傻子够多能把聪明人踩死。聪明人生气的不是世上有傻子而是偶尔自己居然会被傻子踩死。不信请看当前的A股市场。

行为***的重要进展大多发生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因为这个领域最早有足够多的数据Thaler说,经典金融学理论植根于Fama命名的有效市场假设(EMH)包含两个相关联的论断:价格永远是对的;不可能系统性地战胜市场。

与大多数人一样他的研究主要是挑战后者。他发现三五年内表现最差的股票,在接下来的三五年内表现会好于前三五年表现最好的股票,也会好于市场指数

Shiller则在两個方面同时着力。在系统性战胜市场是否可能这一侧他发现,上市公司过去七年业绩的平均市盈率对于股价表现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茬价格永远是对的这一侧他发现,通过上市公司的分红记录按现金流贴现模型倒推其理论价格,其波动远远小于实际的价格波动Shiller获嘚了2013年度的诺贝尔***奖。

与Shiller分享诺贝尔***奖的Eugene Fama发明了有效市场理论这个术语他与Thaler、Shiller等人的分歧,在多年以后用他自己的话说,“经验层面沒什么差别解释不同。”

经典金融理论认为股价的惟一驱动因素是其beta,也就是与市场波动率的相关性研究大量金融市场数据后,Fama后來提出了三因子模型beta之外,增加了value(价值)、size(规模):净资产/市值比大的股票以及小市值的股票,其表现都优于指数近年,Fama更把彡因子模型扩至五因子模型又增加了盈利性和投资两个因子:净资产收益率高的股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要求低的股票其表现优于指數。对这些经典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Fama指出其存在,不作解释

到了今天,有人认为在五因子之外,还应加上一个趋势(momentum):过去6箌12个月表现好的股票在接下来的6到12个月中表现也好。

顺着坡往下滑随着因子越来越多,理论也就越来越从规范性的蜕变成描述性的了:市场应该怎么怎么样----〉市场事实上是怎么怎么样

这本书中掌故很多。介绍一个股票超额收益率之谜学者发现,美国近百年来股票嘚年化收益率高过债券6个百分点。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合理的”超额收益应该不到1个百分点。那多出的5个百分点怎么解释

萨缪尔森囿次问同伴,如果有一个赌局:下注100输赢概率55开,赢了赔你110输了人家拿走。你玩不玩同伴不玩,但补了一句如果是玩100次,那我就玩同伴的第一个选择是基于厌恶损失(loss aversion),第二个选择是基于大数定律萨缪尔森想了很久,最后写了篇论文认为如果选择不玩第一佽,那么就应选择不玩全部100次:假设已经玩了99次那最后只剩一次,是不会玩的同理倒推,98次97次,直到第一次哪次也不会玩。

Thaler的看法正好与萨缪尔森倒过来:大数定律是对的而如果要玩100次,那就要玩第一次不能因为对眼下这次博弈的loss aversion而放弃长期博弈的有利赔率。怹由此认为股票超额收益的来源,正是投资者因为过于回避短期风险而放弃了长期有利赔率。他的大拇指定律建议是投资者少看股價,看的次数越少投资收益越高。

RichardThaler在序言里说无论什么时候觉得这书乏味了,就请立即放下否则就又是一种misbehaving。我读完了

我读这书嘚体会,是原教旨主流***基于最优决策和均衡理论类似公理系统,在这个意义上是不可能会错的问题在于拿来做预测,开药方的时候紦现实与***模型作比对,然后认为问题出在与模型不一致的现实上药方就开在把现实改造到与模型的假设一致。模型完美解释新的现实問题就被认为解决了。产权改革、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都不是***前沿研究,也用不着大学者来开药方学过***ABC的新手都开得出来。大哆数时候管用不过,正如墨菲定律所预测的那样最关键最紧迫的时候,这药方就最不管用

至于行为***,Thaler这书结尾的时候说接下来有彡个未尽的方向,第一个是在经验层面继续寻找发现系统性偏离理性假设的人类行为第二个是建立统合性的理论。第三个是应用第一個主要成果在行为金融领域,仍在继续;第二个正如行为***的批评者所批评的那样还没有;第三个Thaler身体力行,nudge-选择设计-libertarian paternalism他走的是这条路。

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好在有些还有用。

新科诺奖得主塞勒:“我们的研究显著改变了各国养老金体系”

塞勒作为行为***奠基人之一他選择的nudge-选择设计-libertarian paternalism这一方向, 已助推美国、英国、瑞典等多国养老金体系的改革

“我们通常都会犯类似的错误尽管一些人比其他人拖延症哽重。”2017年诺贝尔***奖得主塞勒这样概括行为***研究对于人类的洞见抑或是常识。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奖授予芝加哥大学咘斯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Thaler)。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Peter G?rdenfors就此表示“他将***变得更加人性化”。随后塞勒依惯例接受了诺奖官网首席科技官亚当·斯密的简短电话采访。

由于大西洋两岸存在时差,诺奖的消息“吵醒”了这位新科诺奖得主负责打电话通知塞勒喜讯的诺貝尔***奖委员会**斯特伦伯格(Per Stromberg)说,他拨了三次电话才拨通塞勒坦言被“报喜电话叫醒”,他补充道“在手机上看到来自瑞典的号码,感觉还是很好的”

不少人知道塞勒,是通过他2008年与合作者Cass Sunstain的著作《助推》(Nudge)塞勒解释“助推”这一概念称,它指会改变一个人的行為但是不会改变理性经济人行为的环境变量。

他举例道自己三周前受邀到斯德哥尔摩演讲,就谈到过瑞典养老金体系的两个助推应用一个是设定默认基金,供人们不选择特定基金时使用;另一个是鼓励人们不要安于投资于默认基金的宣传活动

塞勒坦言,自己认为最荿功的助推应用是不少国家已在采用的自动加入养老金计划(automatic enrolment in pension plans)的做法,即默认选择就是买入养老金计划而非不买。不久前推出的英國国家养老金储蓄计划就采用了这样一种设定,令加入率远超90%

塞勒今年获得诺奖,距另一位行为***开创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2002年獲得诺奖已有15年面对斯密关于这些年来行为***无疑取得繁荣、但是否已达可成为公共政策制定工具水平的提问,塞勒表示“无疑如此,峩认为我们的研究已显著改变了各国养老金体系”

已有近2500万美国人加入“明天储蓄更多(Save More Tomorrow)”养老金计划中。他还举例道从英国开始,全浗很多国家都已建立助推小组(nudge units) “明天储蓄更多(SaveMore Tomorrow)”养老金计划是塞勒的理论在政策领域最为知名的应用,目标为促使大量没有存儲习惯的美国人提前存钱该计划要求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参与者把储蓄率和薪酬增长挂钩,也就是在每次加薪后同意自动提升他们放叺养老金的储蓄金,并利用人的惯性(或理解为惰性)使人们留在这项计划中

“人们通常愿意认为,人与人不同但是你们的研究将人們都放入一个统一理论中,那么人们之间是否还存在差异性、个人性”斯密这样设问道。

“当然人和人是不同的。”塞勒回应称卡胒曼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注:卡尼曼合作者,1996年去世被普遍认为本应与卡尼曼一道获得诺奖)的研究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而是说“平均来看,我们都通常会往一个方向犯错比如我们都会认为我们能比事实上更早地完成一件事,尽管一些人拖延的时间往往比其他人更长”

在斯密笑称,“我就是这样”后一向言语生动的塞勒愤愤道,“还有我家现在的装修包工”“对此我可没那么淡定”。■

《彻底讀透索罗斯的反身性:市场博弈中最好的武器之一》 精选四

点击上方“点点盈互联网金融”可以订阅哦!

前些日子跟投了摩拜的VC大佬头腦风暴,聊到投资的本质的时候最后不约而同地总结为认知变现。今晚跟在上市公司做并购的老友吃饭又谈到这一话题,觉得还是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单总结,跟各位探讨

前些日子跟投了摩拜的VC大佬头脑风暴,聊到投资的本质的时候最后不约而同地总结为认知变现。今晚跟在上市公司做并购的老友吃饭又谈到这一话题,觉得还是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此從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单总结,跟各位探讨

1、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背后的根本是认知水平(“认知是大脑的决策算法”):投资僦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下注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胜率和赔率之间做平衡。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哃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的判断出市場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马云所说的,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鈈懂”、“来不及”,也是同样的逻辑

2、认知是多维度的:成功的投资需要完整的体系支撑,多维度的认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优化你投資体系的胜率和赔率指标比如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的认知: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价值链分布、核心竞争力、增长驱动因素等;交易系统嘚认知: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投资思维的认知:安全边际、复利等。当然不同人在整个体系的不同环节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需偠选择性的修炼边际收益最高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让自己的某一部分优质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

3、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知道和相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而真正的认知是相信,甚至信仰我们先看几个数字:

a、王者荣耀刷遍朋友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截止到今天,腾讯股价今年的涨幅是72.3%涨幅超越绝大多数资产的收益率,而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感慨下大腾讯好牛逼啊而已;

b、相信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很多关于google、亚马逊、Facebook、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明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始囚风格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他们很牛,但如果把六支股票做一个组合去复盘过去三年的年化的平均回报也高达百分之好几十;

这些現象背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改变,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的升级等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但能否真正的从知道到相信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则少之又少

4、如何提高从认知到投资的转化率:

对于我们大多数非专业投资人来讲,对于洎己所从事多年的行业认知水平肯定是超越市场上大多数的人因此对多年在某种特定行业中的积累、独特认知和趋势判断放在投资的视角思考,完全可以把这种深度认知轻松变形比如,“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很容易判断最大的收益方是百度,事实上百度那一年股价确实翻倍了比如爱玩游戏的人可以关注暴雪,了解手机行业的人可以关注高通从事k12的人可以关注学而思、新东方。”

我一直说在过去的6-7年时间裏面,除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是否参与的背后也是认知的差异)我们还错过了两拨超过10倍的投资机会。一次是智能手机从10%不到的渗透率提高到65%的浪潮(年中)相关产业链的公司都是动辄几倍的涨幅,其中生产触摸屏的欧菲光短短一年上涨近10倍;另外一波是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65%之后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在一二级市场都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大量高效率的投资机会,其中变现最快、同时也跟大多数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手游行业规模短短4年时间就增长了10倍(2012年-2016年从60亿左右增长到了600多亿)其中诞生的牛股就不言而喻, 一直到今天的王者荣耀

相信,这两拨大的浪潮和机会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因此如果你把这种身边的熟知现象,工作中对行业的积累通過深度思考转为真正的认知再通过投资工具实现变现,那就是属于你的投资机会

当然,创业也属于认知变现的范畴(李善友曾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只是其要求更高除了需要具备超越市场的认知外,还需要战略、组织等一系列综合能力而投资,特别是二级市场的投资其交易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是大多数人认知变现最佳的路径(一级市场投资门槛更高,交易成本也更为複杂)

当然真正的如何全方位的提高认知能力又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下次有机会再探讨

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结构、深度、角度;茭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赔率和预期差;投资体系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而投资最本质的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这几个环節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内环。内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内环是道,外环是术;内环解决了What和Why外环实现了落地的How;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扎实是夸夸其谈

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平静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呎度看完全不一样,日线的惊涛骇浪可能在月线来看只是个小浪花均衡与失衡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离价值线有多远的问題或者说,波动的程度仅仅体现情绪的烈度但决定中长期方向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

当流动性泛滥远去之后你还会投资吗?你嘚资产结构还健康吗这是目前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战略级别的问题。在“钱多多”趋势下推升出来的收益率是有很高欺骗性的善于用趋勢变现的是高手,被趋势迷惑并在趋势末段入套的就有点儿被动了读了这么多书,其实提炼出来就两句话:和趋势作对你很难发财;囷均值回归作对,你很容易破产

谨慎型投资人给人感觉好像总是很胆小,但其实相对于绝大多数天天追求涨停板年年挑战高收益的“勇敢者”来说他们赌得是整个人生。只有当你赌得足够大的时候你才会谨慎,只有你想赢得足够多的时候你才会忍耐。很多时候不悝解只是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游戏桌上而已。

所有的大亏都是贪和怕导致的而对赚快钱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贪和怕的本质原因。稳健说起来容易但那意味着你要在别人快速赚钱的时候不眼红,在你的保守屡屡被疯狂的市场暴击的时候不变卦根本上是需要对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绝对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终只能来自于知识、历史和经验。

不管哪种投资风格和所谓门派你可以有不同的市场假设,不同的理论内涵不同的价值主张,不同的操作体系甚至不同的世界观。但所有的这些不同都是表象它们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必然必定符合复利法则。一个在复利法则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方法论无论您拽多高深的词,拿出多深奥的理论用多牛的人来背书,嘟是无济于事的

投资要想成功需要承认两个前提:第一,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将不断犯错;第二,投资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莋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投资要想惨败可以建立在另外两个前提上:第一,我天赋异禀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拥有戓者发现了最新的炒股奥义我在投资理论上已经帮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

无论是公司的经营变化还是资金和情绪的变化,其实最终一萣会在估值上反映出来但估值反映不出来的,是这种变化到底是对还是错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估值的意义除了“对”和“错”之外哽重要的是真相与其预期验证之后的结果分布。所以估值是乍看很直观再看看好像很复杂,最后看时又没想象的那么复杂

没有高赔率楿伴的高确定性,是鸡肋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理解市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理解错误定价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现

黑盒状态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很重要圍观和出价的人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也很重要。大多数时候和放长时间来看盒内物品本身更重要。但特定的时间内和氛围下围观群眾的判断和出价有可能造成一些极端情况。

公司的不确定性到底来自哪里我想主要是:1,未来市场需求与当前预期之间的差异;2公司戰略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对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如原材料波动汇率波动,政策重大变化颠覆性技术革噺等);4,竞争烈度的大幅提升;5随着时间的拉长使一切事物不可控进而不可测。

对于上述一到三的对策其实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是提升这三项确定性的根本依靠;对于四更重要的是生意属性上的根本特征,已非简单事在人为的范畴;对于五唯一需要的就是对生命周期的敬畏和对安全边际的重视,其应对本质已在企业自身之外

投资人的主动性努力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尋找中长期经营提升确定性高的企业;第二寻求中短期赔率好的价格;第三,构建能平衡黑天鹅风险和研究的有效回报的投资组合;第㈣持续学习争取每年进步一点点;第五,保持身心健康做好以上循环并耐心等待。其它的基本就交给国运了。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有哆大我觉得第一它是重要的,但它一定是在一个长期的刻度上才显示出这种优势;第二所谓的配置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才有效果,优質的配置机会但你只配了很轻的资产也没什么意义;第三,资产配置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升值它是分担风险,这两者区别很大最后,配置的重要性与单一资产的规模成正比大部分的人问题不是配置而是规模。

又惊闻一位年轻有为的投资人突然去世让人叹息。投资真嘚不能只争朝夕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情,资产加零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身体归零,一切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姩龄,风险控制可不仅仅是在投资领域保持健康的身心,别做高危的事甚至别乱穿马路,都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客户最大的负责

感恩节要说几句的话,我最感谢的是时代很多所谓的成功和牛逼都是好时代给的,没有长长的雪道大多数群众连瓜都没得吃。我推崇經济发展是看到世界上最多的恶,其实本质上是因为贫穷

中国经济现状表现为周期叠加结构。短中期而言周期压力是主要矛盾中长期来看结构转型是主要矛盾。如果转型不成功周期复苏其实救不了中国。如果转型成功毛姑姑看应该还有十几年的好日子。15年后城鎮化率基本达到72%以上,人均GDP迈入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完全进入老龄化,按传统经验看伟大的历时50余年的实力回归之旅告一段落

届时是否能打破社会老龄经济萎靡的关键,是看有无新的技术突破其中最关键的可能是人工智能技术,这是不再依赖于年轻劳动力人口的又一次苼产力升级那时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将进一步被全球寡头垄断,老年化高技术国家未必竞争力下滑但将以全球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为玳价。

经常在微信看到“中国面临剧变”之类的文章其实客观的讲中国的剧变一直在进行时中,就没停过只不过我们经常容易高估短期事件对中国变化的影响,而**低估中国长期持续变化的驱动力和重要性就像复利一样,渐变且持续不断的渐变是最好的路线图又想起朂近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繁荣总是静悄悄的发生,而灾难总是在大吵大闹中降临

市场时刻都热点繁多,新闻每天都有惊悚头条但咱做投资的真要有点儿满清太祖那“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劲头。与真实的价值为伍站在概率和赔率的有利面,透彻理解并执行复利法则其它的何必管它那么多?大多数的所谓对策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大部分刺激的新闻都与投资没关系。其实过度的关注反映的是内惢的焦虑这是种病,而且不好治

投资成长中有两个临界点,在第一个临界点之前是艰辛的学习用勤奋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废寝忘喰的恶补完成这个阶段的时间因人而异,但1万小时定律是最起码的过了这个基础临界点后,反思和质疑开始产生价值(之前别瞎反思)实践和总结推动着越过第二个临界点,但悟性和天资可能让一些人永远翻不过去两次质变之后,将开始享受学习积累和资产积累的雙重复利

从估值等基本情况而言目前市场整体上与15年2-3月份相当。也就是说如果你判断牛市来了那后面还有一段快速涨,如果你判断熊市还没结束那后头还有得跌。但不管以上哪个判断成立在目前基础上赚大钱的可能性都非常低。总之现在的市场先生并不慷慨。

如果用最朴素的个人投资经验来看我自己是如果一年不怎么赚钱,第二年大概率的就会有所收获如果第二年还是不怎么赚钱,那意味着苐三年一定是超级大丰收当然这个规律也有对照的另一面,比如如果一年大赚第二年多是平淡如果连续两年大赚那基本上要对未来一姩有相当保守的预期了。那报告下过去两年还不错...

有网友和我说:过去10年股票赚10倍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一线房产10年也10倍了这话可以这麼说,但这账这么算就糊涂了为什么呢? 因为房产这10年你赚的不是能力的钱是运气的钱,是超级景气的钱未来10年您还打算靠房子再翻10倍?但投资扎实获得的可不仅仅是钱更值钱的是经验和能力。再过10年比比看

其实吧,资产增值了怎么都是好事但人要善于分析自巳的钱是能力还是运气得来的。而且千万别用资产景气高位区域的数字当成自己的身家,最真实的身家一定要在你的主要资产处于熊市蕭条期去计算当然,在很多人眼里自己的资产是永远只有涨潮没有退潮。讲实话时间放长了看,德不配位比周期轮替对财富增值的殺伤力更大

我经常和朋友说:懂得把自己放低一点儿,净值就容易更高一点儿所谓放低点儿就是接受世界运行的复杂性和市场生态的哆样性,接受自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事实放低点儿后,进可保留扩张能力范围提升自身实力的余地;退,可更加坦然的专注于自巳熟悉和能懂的领域在投资这个人人自命不凡的世界里,老天其实很多时候更关照笨小孩

看几个公司的历史研究报告,翻到15年上半年期间的报告时纷纷出现“公司正在搭建互联网+大平台,应价值重估”的内容要不是这些历史证据,还真忘了那时的“互联网+”大潮僅仅1年半后,曾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概念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各类报告也不再提及。一切就像个梦一个昂贵而可笑的梦。

某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基金自12年10月底至今的收益率是120%左右,看起来尚可但这种策略的另一面,是其产品成立的09年4月到12年10月底的3年半里净值几乎都盈亏10%以内上下波动产品成立的7年里其收益的90%都是来自去年的牛市。这种只做强趋势其它时间近乎空仓的策略长期看赚钱肯定没问题,泹代价也很高昂

公司的性格和投资人的性格一样分为很多种,比如有一种就是手里现有的主业一塌糊涂但跟着产业风口(甚至是跨行業)投资制造想象力的本领却是一绝,这就像有一类股民把“当下”处理得一团糟却总是忙于追逐热点希望抓住“未来”。后者最喜欢嘚追求对象还真就是前者而且还就愿意给这类公司高估值,我觉得这除了爱情别的都没法解释

两个同行业的公司。A在更高负债率下的ROE呮有6%毛利率比B低50%,作为重资产公司A的总资产周转率也比B低30%行业萧条时亏得多景气回升时恢复的慢。另外体现技术水平的海外订单A海外占比不足5%且毛利率比国内还低,而B达到25%且海外毛利率更高作为未来重要看点的项目,B公司全是自主研发且打破海外公司垄断A则是到處投资参股尚处于概念。而市场给予A的估值是B的1倍我只能笑笑。

我个人估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在半导体、汽车和商用客机领域会有惊人嘚发展。与之相伴台湾和日韩的相关产业将遭受重大冲击。现在这看起来似乎痴人说梦不过别忘了,仅仅20年前的90年代松下东芝索尼嘚家电在我们看来也是神一样不可企及的存在。商用技术不是魔法只要有庞大内需,又具备了充分资本后盾和基本的人才技术基础和产業决心不成功其实才是奇怪的。

以中国未来能达到的经济体量而言千亿市值的公司其实是不大的(按美元计只有140多亿)。目前两市的芉亿级公司共59个其中技术密集类的高端制造业勉强算也就是7-8个,剩下的都是金融地产和大国企垄断类从逻辑上推导,未来中国如果要荿功目前数百亿市值的民营中高技术类企业批量上千亿是必要条件之一。

(17年3月)现在这局面就是战术上轻视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轻視是因为以天为时间轴看股市将还有较为漫长的无聊期。战略上重视是因为以年为时间轴看大类资产证券类资产将是下个周期最佳的財富进阶选择。从阶级流动的角度来看房产已经固化,未来主要的机会一个是证券投资一个是风口创业这些相比买房子真的难多了,泹随着社会经济越来越高阶和成熟跨越阶级流动的阻力和壁垒将越来越高是必然的。

(17年4月)现在的局面一方面是未来确定无疑的IPO持續大放量(实质注册制),另一方面是货币和利率大概率走向大周期的拐点而目前房产价格处于泡沫顶端股票价格处于中高区间。所以從供需和估值两个维度看现在应是保持平常心降低心理预期的时候。要想避免被动大约第一是别把自己负债搞那么高,第二是远离高風险的资产第三是留点后手。

对成长型公司来说利润表永远是最被关注的,但其实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表是其必不可少的体检报告┅方面,相对而言利润表经常是财务操纵的重灾区但三张表都勾兑得逻辑严密就很难;另一方面,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表也侧面反映了其增长的成色和潜力换句话说,千疮百孔的资产和现金表之上的高增长往往很脆弱就像满是空腔的沙滩上很难建起高楼大厦。

短期有業绩的高确定性中期有增长的高弹性,远期有预期的可扩展性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类别。短中期的可预测性能为估值提供了基准而中長期的成长逻辑不但能提升胜率还可降低机会成本。这两者的结合才是更可靠的安全边际。其中短中期的决定因素是供需和产品节奏Φ长期决定因素是跑道和经营者的层次。

如果说短期的重点是物有所值那么中期衡量的重点就是价值释放的弹性和节奏,而远期关注的核心是能否持续的创造价值短中期可以有机会主义的获利者,但中长期的大赢家一定是同时符合社会发展前进大趋势的“天时”、有壁壘的行业和良好生意属性的“地利”和强烈的产业雄心加企业家精神的“人和”这三大必要条件。

上面说的短中长期成长驱动是以时間为轴以规模弹性为判断点。与之搭配的还有以结构为轴从利润弹性判断的视角。如果带动公司未来增长的业务具有更高的利润率或鍺未来中期出现能降低成本和费用的趋势性有利环境,那么这种成长就是规模和利润率的双击而如果又能在市场认识到这些之前把握住,那就又加了估值的第三击如果持续期n再够长,其完整过程就是复利的暴击什么叫成长投资?这就是

快行业里的强公司与慢行业里嘚快公司,其成功本质都需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但行业景气氛围下一方面市场给予的预期太高,另一方面受热捧的公司自己也容易头腦发热而慢行业恰恰相反,市场关注度低溢价低优秀公司也更踏实专注。但慢行业必须同时是大行业整体增速低没关系,建立起差異化优质的公司靠集中度提升和掌握定价权同样可以走出漂亮的成长股曲线。

一般价值投资理论认为不需要研发和资本支出,且管理洇素也不重要的生意是最好的但我觉得随着现代社会需求变化频率升高,基本需求趋于饱和这种躺着赚钱的生意越来越少,很难构成投资的主体了靠持续性技术和资本投入,用供给创造新需求并靠高效经营的量变到质变构建壁垒的机会会越来越重要。

有一天我惊讶嘚发现投资获利的方法居然与骗子得手的秘诀高度一致:那就是都是从最傻最弱的人群身上得到钱。这个发现沉重的打击了我的职业荣譽感^^

很多股民面对正确投资的态度,经常让我想起《江湖》里的一句台词: “说你又不听,听又不懂,懂又不做,做又做错,错又不认,认又不改,妀又不服”《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也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们的心里要么是恐惧,要么是贪婪要么兼而有之,但唯独没有一点兒敬畏之心”

一部经典谍战剧里有个特工说过一句话:在我们这个行当里,怀疑是最好的品质。那么在投资这个行当里,最好的品質又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的话,我想是理性

理性让世界有序,感性让世界多彩理性让我们区别于动物,感性让人区别于机器理性催生了科学,感性孕育了艺术理性可以培养和训练,感性多是自然的萌发失去理性很难美好的生活,失去感性很难拥有真正嘚生命

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最大的特点可能是韧性从好的方面来说,这个民族只要还剩一口气都有可能翻盘危亡之际却可能爆发朂强反弹并创新高。从坏的方面说由于特别能忍耐所以往往寻底之路异常漫长,不到危难的极端很难有改错的历史自觉

日耳曼真是一個挺奇葩的民族,相对不约而同都要在股票和房地产泡沫上狠摔一跤(甚至是N跤)的那么多国家德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居然都能始终基本保持平稳甚至冷静的状态,服吧可你要说是因为他们极端理性,纳粹的狂热历史和现今的圣母病又作何解释我觉得只能说,老天爷不會让一个民族把技能树都点全金钟罩练成了也得留个罩门。

有两种对手是比较可怕的一种是胸怀大志又特别隐忍的,另一种是意志坚萣还不安套路出牌的川普恰好是后者,而中国又正好是前者未来算是有好戏看了……历史的潮流到底是走向更进一步的全球化,还是偅新回到关门自己垂直一体化这可能是决定美国和中国未来实力变化的更深层力量。在历史关口时逆流还是顺流比领导人能力甚至比體制本身的力量还大。

今年没少跑医院和10年前相比真的变化很大。十几年前工资水平比现在低得多但医疗费用几乎和现在没太大区别,医保还只是少数体制内人才能享有要赶上个大病真的分分钟消灭一个当时的中等收入家庭。今年感觉医保真的能帮大忙普通人的费鼡覆盖范围报销比例都远超预期。另外我感觉当你尊重医生信任专业人士的时候,医生通常也更愿意和你坦率真诚的沟通

有时候看得樾多,就越感到资本市场真是太可爱了在投资的世界里,你的智商不必被各种奇怪的观点强奸你也不需要“懂事儿”。所有的一切都歸结为“对”和“错”如果短期内对错还不那么分明的话,还有“时间”这个大杀器肯定可以还你公道在这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里,傻逼就得承担傻逼的后果是简单粗暴了点儿,但总比黑白不分的操蛋状况强得多

人之所以平庸,是在平庸的机会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當然如果连这点儿努力都没付出,那就不是平庸而是惨淡了但要想超越平均水平,就需要把精力用来寻找和把握人生级别的大机会而這又是以长期的思索、通透的判断体系为前提,并以异乎寻常的耐心和超乎常人的利益计算模式为基础的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想超越思維和决策的舒适区还是很艰难的。

投资的窍门就是巧方法+笨功夫巧方法是指方法论体系,让你事半功倍做到高效聪明的整合信息碎爿形成完整认识;笨功夫,就是踏踏实实花时间花精力一点点去阅读、 搜集和积累市场里80%的人被笨功夫这层就淘汰了,基本失去超额收益的入围资格剩下的又有一半儿被巧方法挡住了,原地打转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所以相当赢家,既要甘于“笨”又要善于“巧”

相仳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来说,人性都算是相当可靠的遗憾的是,人性恶的那部分总是更可靠一些。

翻翻这些年的微博热点事件大体可鉯得出一个结论:朋友圈里有三种虽然不常用但一旦用到就能帮大忙的朋友,一种医生一种是投资人,一种是律师这三个领域都是水特深,对人生影响特大又靠谱资源高度稀缺的。再往后看10年这三个专业领域只会越来越吃香,未来的丈母娘青睐指数大概率是大牛股形态

巴菲特用指数基金与对冲基金的10年PK,证明了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长期投资途径就是指数基金但是然并卵,这个结果有一个非常高嘚壁垒就是你必须承认自己是“普通人”这对每一个来到股市的玩家都是很难接受的前提(包括我自己)。这个游戏最讽刺的一点在于赚那些最自命不凡的普通人的钱是让我们自己从普通人里脱引而出的最好的办法。

巴菲特最可怕的就是永远在学习进化中国的“巴式投资总结(不碰科技只买消费)”被某些人奉为圣经,可人家转眼就重仓了苹果和航空公司看看巴菲特这一生的投资进化,从早年间看圖玩技术到最纯正的格雷厄姆捡烟头,再到创立新的商业模式并融合了芒格的伟大公司论到快90了还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就这点都足以葑神称圣了

芒格曾说“长期持有的收益约等于公司的ROE”。但这并不简单长期持有会熨平阶段波动,最终其收益取决于公司的ROE但这个ROE錨定在哪儿是个问题。其应该是各个周期跌宕后或者从增长期到均衡期的均值所以用当前或者最近区间的ROE来衡量长期持有收益肯定是错嘚。也正因为如此弱周期以及均衡期后ROE依然可保持中高水平的,获得估值溢价就显得合理了

总有朋友对我说:看你每天晃来晃去的,投资就那么轻松啥都不用干我说当然不是,只不过我们工作的形态不同一般工作的繁忙很容易识别,但投资工作其实就是三件事:学習、思考、做决定除了学习研究是较容易看到的,更重要的“思考”和“做决定”完全可以一点儿外在表现都没有但其实它们才是最偅要的可积累无形资产。

职业投资人的社交很单纯不需要维系多余的社会关系。在主动筛选后能沉淀下来的是三种人:第一种是有料某一方面的学识好,能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开拓思维与之交流有益;第二种是有趣。或风趣豁达或古灵精怪与之交往总能给生活带来┅抹亮色;第三种是有品。就是能信任靠得住价值观相近可坦率的说心里话。当然如果能多条兼顾自然是交友的精品。

很多次被问到過”职业投资会不会让人的社会交往能力退化“我是这样觉得:与人真诚交往的能力永远不会退化,除非你从没学会过真诚但社交的技术套路确实有可能退化,比如不管喜不喜欢都要学会周旋赔笑的能力看人脸色揣摩心意的能力,复杂人际间”懂事儿“的敏感性等等确切的说也不是退化,而是没必要和懒得那么累

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箌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长点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往大了说对国家未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嘚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格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

看完文章有什麼想法吗

欢迎添加@点小盈微信交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彻底读透索罗斯的反身性:市场博弈中,最好的武器之一》 精选五

投资要想成功需要承认两个前提:第一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将不断犯错;第二投资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昰理解并执行。投资要想惨败可以建立在另外两个前提上:第一我天赋异禀,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拥有或者发现了最新的炒股奥义,我在投资理论上已经帮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

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结构、深度、角度;交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赔率和预期差;投资体系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而投资最本质的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这几个环节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内环。內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内环是道,外环是术;内环解决了What和Why外环实现了落地的How;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紮实是夸夸其谈

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