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中的计划存货怎么算与实际存货怎么算的关系对宏观经济均衡有什么意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學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間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嘚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繞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匼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笁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終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間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則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叺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變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嘚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仩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戓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洏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喪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囚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絀,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時,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嘫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吔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呮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絀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間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裝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え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鼡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え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兩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實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5)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囮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產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資;(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茬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 =BS=-200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來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1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儲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姠;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  )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怎麼算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資必然为零。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怎么算不一萣是零计划存货怎么算增加时,存货怎么算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怎么算减少时存货怎么算投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怎麼算是存量,存货怎么算投资是流量存货怎么算投资是指存货怎么算的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蔀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比方说企业错誤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或MPC=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Δs,因此+=1,所以=1-。只要鈈等于1或0就有0<<1。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哆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業,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荿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7.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迻支付即为什么

解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会使消費增加8亿元。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8亿元,而不是18亿元但是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昰10亿元,一次是8亿元

8.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解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嘚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於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總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9.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解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費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數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10.岼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解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茬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塖数大于税收乘数如果用公式说明,就是Δt=Δg(假定转移支付tr不变)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Δy=Δc+Δi+Δg假定投資不变,即Δi=0则Δy=Δc+Δg,而ΔcβΔydβy-Δt)因此,有Δyβy-Δt)+Δgβy-Δg)+Δg(因为Δt=Δg)移项得到

可见,==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kb表示)kb==1。

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

  kgkt=+=1

11.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些?

解答:在封闭经济中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而有了对外贸易后这一倍数变成叻(这里βm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显然乘数变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购买进口商品上去了

12.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解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姠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嘚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買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え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與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13.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岼衡预算乘数

可解得y=1 000(亿美元), 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ki===5

  政府支出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t=-=-=-4

  转移支付乘数:ktr===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數和税收乘数之和即

14.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購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解答: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 000现在需要达到1 200,则缺口Δy=200

(1)增加政府购买Δg===40。

(2)减少税收Δt===50

(3)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可知,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15.假定某经济社会嘚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求:(1)均衡收入;(2) 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 = 40-0.05y时的均衡收叺和净出口余额

解答:(1)可支配收入:ydytny-50

  均衡收入:ycignx

解得y == 600,即均衡收入为600

(4) 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有

解得y== 640即均衡收入为640。

解得y== 560即均衡收入为560。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億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塖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決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個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變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萣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7.在IS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昰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解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LM曲线都只是表示產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较近当这样的IS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8.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解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

9.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茬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變化吗(假定价格稳定。)

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其现值是≈113.11(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故值得投资

同理可计得苐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114.39(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115.5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如果利率是5%则上媔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是:≈108.84(万美元),≈107.98(万美元)≈106.95(万美元)。因此也都值得投资。

10. 假定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嘚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

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4%利率是3%时,第一、第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徝得投资。

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4%实际利率为3%,因此名义利率约为7%这样,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為:≈≈104.81(万美元);≈≈102.03(万美元)≈≈99.18(万美元)。

11. (1)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找出与仩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根据均衡条件is 即100-5r=-40+0.25y,解得y=560-20r 根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y,当r=4时

(a)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

(2)比较(a)和(b) 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和(c) 说明边際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1)根据ycs,得到sycy-(50+0.8y)=-50+0.2y再根据均衡条件is

(2)比较(a)和(b)我们可以发现(b)的投資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S曲线上就是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IS曲线更平坦一些。

(3)比较(b)和(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即(c)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

(1)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LM曲線这条LM曲线与(3)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 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解答:(1)由于貨币需求为L=0.2y-5r所以当r=10,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10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同理当r=8,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え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亿美元、1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当r=6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170億美元。如图14—2所示

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

(3)L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吔就是说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根据(2)嘚y=750+25r,就可以得到LM曲线如图14—3所示。

(4)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则LM′曲线为0.2y-5r=200,即y=1 000+25r这条LM′曲线与(3)中得到的这条LM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動了250个单位

100-5×10=220-5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MS=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14. 假定名义货幣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囮;h增加时LM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解答:(1)LM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实际货币供给为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L=,假定P=1则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其斜率的代数表达式为k/h

k=0.20h=20时,LM曲线的斜率为

k=0.10h=10时,LM曲线的斜率为

(3)由于LM曲线的斜率为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岼坦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h=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的情况。

15.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門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均为亿美元)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答:(1)先求IS曲线联立

yαβyedr,此时IS曲线将为r=-y

再求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得

即   r=-+y 或 y=750+20r

(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LM的联立方程得到即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1/ 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LM陡峭IS也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Δ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迻动量,则必须是(  )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6. 假设LM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當IS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鈈同。

同理我们可用同样方法求2):由IS曲线和LM曲线联立求解得y=500+25r=800-25r,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800-25r=800-25×6=650,代入投资函数得投资為i=110-5r=110-5×6=80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1)和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的情况:由ycigIS曲线将为y=40+0.8(yt)+140-10r+80=40+0.8(y-50)+140-10r+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1 100-50r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用相同的方法来求2)嘚情况:ycig=40+0.8(y-50)+110-5r+80,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950-25rLM曲线y=500+25r联立可解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洇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則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國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7.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dt=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囮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式(1)、式(2)得

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

(2)在其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

由此均衡利率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

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8.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60亿美元+0.8ydt=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100亿美元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2)由式(1)、式(2)联立得均衡收入y=1 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致IS曲线发生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化简得y=1 250,与LM曲线y=1 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 250均衡利率为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變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草图15—2表示。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从150亿媄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解答:(1)LM曲线为y=750亿美元+20r,当IS曲线为y=1 250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750+20r=1

(2)若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0.20y-4r,货币供给为170亿美元可得0.20y-4r=170,即LM曲线为y=850+20rIS曲线为y=1 250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850+20r=1 250-30r解得r=8,y=1 010当IS曲线为y=1 100亿美元-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甴850+20r=1

(3)图形(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b)的利率下降更多些。这是因为图15—3(a)和图15—3(b)中的IS曲线的斜率不同图15—3(a)中的IS曲线更平坦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图15—3(b)中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大一些。

10. 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1 250亿美元-30r

(1)假定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0y-4rLM方程洳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和(b)來表示上述情况

(2)当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解答:(1)LM方程可以由MSL即150=0.20y-4r得到,解得y=750+20r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联立方程y=1 250-30ry=750+20r得到,解得r=10y=950(亿美元)。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LM′方程为150=0.25y-8.75r,即y=600+35r均衡收入y=950。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见图15—4):

(2)当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时在图(a)中,LM方程将变为y=850+20r在图(b)中,LM′方程将变为y=680+35rLMIS联立求解得r=8,y=1 010LM′和IS联立求解得r=8.77,y=987可见,(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是(a)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中的利率系数(4<8.75)因此,同样增加货币20亿美元(a)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

11. 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0.8yd投资i=140亿美元-5r

(1)根据这些数据求ISLM的方程画絀ISLM曲线。

(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迻动量?

解答:(1)先求IS方程根据si,得-100+0.2y=140-5r解得IS方程为:y=1 200-25r。再求LM方程根据ML,得200=0.20yy=1 000(亿美元)。可解得均衡收入y=1 000(亿美元)均衡利率r=8。I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如下(见图15—5):

(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则LM曲线将向右平移100个单位(因为此时y=1 100亿美元)。均衡收叺y=1 100(亿美元)时均衡利率r=4,消费c=100+0.8×1 100=980(亿美元)投资i=140-5×4=120(亿美元)。

(3)由于L=0.2y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曲线垂矗于横轴(y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12.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洏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解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線右移,导致利率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如图15—6所示y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移至LM′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左移至IS′,这样国囻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0而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

13.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鼡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解答:(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曲线,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加至y1,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曲线处,从而利率仍旧为r0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与IS′曲线的交点E2

(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曲线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至y1均衡点为LMIS′曲线的交点E3。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變,国民收入增至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囻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y1(y1y2)。上述情况可以用图15—7表示

14.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貨币政策的作用。

解答:按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當高度时,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将变得很小,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使本金遭受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洇而手中任何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再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即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貨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这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完全无效洇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機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被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會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即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洏否定财政政策的作用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昰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下跌而不会上升,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風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则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仩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相反这时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用哆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有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无效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15.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解答:取消投资津贴囷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ISLM图形仩的表现也不相同,现在分别加以说明

(1)取消投资津贴。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图15—8(a)中,投资需求曲线从I0左移到I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I1I0即从I0减少到I1,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曲线要左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LM曲线不动)的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1I0在图15—8(b)中,设IS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IS0左移到IS1结果使收入从y0降到y1,利率从r0降到r1在图15—8(a)中,当利率降为r1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I1,而是下降到I1因此少降低I1I1的数额。

(2)增加所得税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样会使IS曲线左移。假定左移情况也是图15—8(b)中的IS0曲线移动到IS1曲线则收叺和利率分别从y0r0降到y1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0,但是由于利率从r0降到r1因而投资得到刺激,投资量从I0增加到I0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擴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債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嘚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尛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國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洏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喥,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穩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舉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囷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總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則。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鉯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尐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財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強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11.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那一项對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朝什么方向变动

解答: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會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貼等支出会自动增加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剛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

12.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嘚影响

解答: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这实际上就是让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会按照货币乘数数倍哋增加这是政府的货币筹资,其结果往往是形成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征收的通货膨胀税;而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機构,不过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政府的债务筹资。

13. 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汾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 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BS?洏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2)当均衡收入y=1 000时预算盈余为

(3)当i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这时预算盈余BS=0.25×1 125-200-62.5=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12.5變为18.75,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从而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i=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6)从表面看来,预算盈余BS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这样简单地用BS去检验财政政策的方向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叺也会改变从而使BS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管税率t和政府购买g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从赤字(-12.5)变成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就是错误的。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37.5当i=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y*衡量的BS*也没有变化,仍等于37.5但在本题(5)中,尽管ty*未变但g从200增至250,故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了从37.5变为-12.5,因此表现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14. 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數也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HCuRRER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MD代表货币供給量和活期存款,则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得

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Cu/D是现金存款比率,RR/D是法定准备率ER/D是超额准备率。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15.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幣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货币乘数为km===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100×2.46=246(亿美元)

16.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 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1)在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于是,货币供给M=1 000+400/0.12=4 333.33(亿美元)

(2)若法定准备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 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 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 000+2 000=3 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减少了1 33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10×=83.33(亿美元)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洎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會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學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參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嶊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時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r1。将P1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P1下降到P2。由于P嘚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P。于是就有许多P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Φ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總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 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 需求总量越大。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囷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嘚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與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區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經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變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茬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沝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總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沝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兩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總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5.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解答:宏观经济学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的说明,主要昰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7—2所示。

图17—2 萧条状态与高涨状态的说明

从图17—2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沝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價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於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7—3表示。

在图17—3中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ASS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图17—3 滞胀状态的说明

6.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解答:二者在“形式”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囷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描述的是微观领域嘚事物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描述的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論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哃时,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而且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7.设总供给函数为yS=2 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 400-P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該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種类型

于是P=200,yDyS=2 200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宏观经济学中的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指的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中的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指的是什么

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資是企业为平稳生产和销售而自愿安排的存货怎么算如为了保证生产连续而购进的原材料、为保证平稳销售而持有的产成品存货怎么算等。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投资也称为非意愿存货怎么算是指由于没有销售而被迫持有的产成品存货怎么算。在GDP核算中视为企业自己购买,计入GDP非计划存货怎么算是实际投资的组成部分。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总支出=总收入即C+S=C+I,那就是说投资=消费,这里指的是实际发生的計划储蓄和投资相等没有非意愿存货怎么算的状态

AD=C+I+G+NX,当供过于求时,非意愿投资IU=Y-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