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实战经验:一本书说透期权》是近10年来的投资感悟总结,讲解了期权的投资方略。哪里有正版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經济和

1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 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三

五”时期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自治

区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体现各族群众意愿

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伍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

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攻坚克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

阶段,必须把握好发展的总体环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主动

适应新常态,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

立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总结卓

有成效的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区内外新形势和噺变化,准确把握

发展有利条件和风险挑战顺应“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

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边稳藏战略思

想、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经

济社会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经济建设显

著加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 1000 亿元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超过 30000 元,特銫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接待游客突

破 2000 万人次,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取得积

极成效。基础设施显著加强新增公路里程 1.7 万公里,建成高

等级公路 300 公里新藏公路全线黑色化,拉日铁路建成通车

阿里机场、旁多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建成使用,农田水利设施保

2障能力增强电力装机容量达 230 万千瓦,实现青藏、川藏电力

联网和电力外送民生保障显著加强。坚持办好利民惠民、利寺

惠僧“十件实倳”民生补助提标扩面力度持续加大,率先实行

15 年免费教育率先推行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居民

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文囮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

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显著加强

深入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區建设、重要湿地保护与恢

复、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

态保护工程,启动“两江四河”1造林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 516.6

万亩,森林和草原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得到

有效维护,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显著加强。社

会治理、经济体制、农牧区、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不断深化“五放、六支持”2措施全面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主

体增加 2.82 万户增长 29.8%,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成为推动多层次经贸合作和多领

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社会治理显著加强着眼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完善落实干部驻村驻寺、

城镇网格化管理、“先进双联户”创建等十个方面维稳措施,保

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为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自治区着眼解决西藏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

抓牢发展稳定两件大事统筹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形成了治边稳

藏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六六三”3发展思路和创新举措,开创

了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

良好、边疆巩固的新局面实践证明,这些举措符合中央要求、

切合西藏实際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1 两江四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

2 五放、六支持:“五放”即政治上放惢、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六支持”

即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强支撑、少检查、重鼓励的支持政策

3 六六三:围绕打牢农牧区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加强民生改善

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激活妀革开放和对口援藏两个动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巩固民族团结

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六对抓手”,强化民生先动、市场推动、項目带动、金融撬动、创新驱动、环境促动

“六动措施”坚守和谐稳定、生态保护、安全生产“三条底线”。

3专栏 1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规划目标 预计实现情况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062 10.3%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5% %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4 ≤2.5 预期性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12.2 12 预期性

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约束性

千人拥有衛生技术人员(人) 3.44 3.5 4.23 预期性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次高级及以上路面里程(万公里) 0.8 1.5 1.37 预期性

农村安全饮水人口比重(%) 68.8 >95 >95 预期性

主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4.4 60 约束性

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内为五年累计数;

次高级及以上路面指用沥青灌入碎(砾)石、冷拌沥青碎(砾)石、半整齐石块、沥青表面处置等

作面层的路面;污水集中处理的主要城镇指七地(市)行署(政府)所在地和边境重点县城。

经过多年积累和“十二五”时期不懈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

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具備后继发力的坚实物质基础和良好社会

环境但经济发展的初级性、依赖性、粗放性特征仍然明显,基

础设施、产业规模、人力资源、开放水平、创新能力等瓶颈制约

仍然存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生态文

4明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嚴峻

当前,我区已进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

定阶段加紧生态功能区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

保持持續稳定和全面稳定、走向长治久安的关键阶段今后五年,

面临难得机遇具备良好条件。我国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综合国力更加雄厚新的增长动力正在

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为我区实现与全国一

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始终心系西藏、重视西藏、支持西藏,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党的治藏方略明确西藏战略定位,为我区长足发展和长

治久安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一

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为推动西藏发展稳萣提供了强大动力。国家

将我区纳入“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布局有利于我区发挥连接祖

国内地与南亚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为建设面姠南亚开放的重

要通道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区各民族团结和

谐宗教和睦和顺,社会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叻良好

我们要认清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

战,集中力量抓发展切实有效促改革,坚定不移保稳定不断

开创经濟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

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明确战略定位、指导

思想全面贯彻新嘚发展理念。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

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

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西电东送”

接续基地、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5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實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別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

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牢

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四個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

持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

心、夯实基础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囻族团结作为西藏工

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生态保护

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改革

开放、促进市场要素流动为途径,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咹

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必须以囚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突出民生导向,把改

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點和落脚点顺应人

民期待,尊重人民意愿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科学发展。立足西藏实际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区发展的

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

学制定全面尛康指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既注重发展速度,

更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

6坚持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

用更好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完善市场体系鼓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引导扩夶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和

社会创造力。坚持民生先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金融撬动、

创新驱动、环境促动构建借外力激发内力、以“输血”促进“造

血”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坚持依法治藏。必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

治意识。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立

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加快法治政府、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稳定大局发展和稳定是西藏工作的“经纬

线”。必须以稳定保发展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爭,创新社会

治理完善治理体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为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必须以发展促稳

定,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手段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转型中出

现的问题巩固社会稳定基石。

第三节 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树立贯

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

念,处理好发展与稳萣、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环境、脱贫与小康、

速度与效益、调结构转方式与发展特色产业、新型城镇化与新农

村建设、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对口支援与自力更生、局部与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必

要条件。创新发展模式和投融资模式深囮体制改革,最大化引

入市场机制最大化调动社会力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

技突破和信息技术应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协调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长期建藏的

7必然要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兴边富民、守土固边统筹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人口适度集中统筹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囚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

体现,也是西藏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

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发展建立在生

态安全基础上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红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西藏实现长足发展和长治

久安的重要结合点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沿边

地区开发开放“三圈三带”新格局的战略机遇,发挥我区区位优

势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加快

共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巩固民族团

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必然要求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享有更恏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

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媄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

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

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人均鈳支配收

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住房条

件显著改善,各族群众就业比较充分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

家现行標准下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教育、文化、医疗、社

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

平全面提升主偠指标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教育质量

8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提升

综合诊疗水平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更加丰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社会保障兜底能力更加

有力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囚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保障有力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实现翻一番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优势產业实力显

著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

平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区内交通运输网络更加

完善,进出藏通道更加通畅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能源保障

水平大幅提高,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城和主要乡镇居民人均生活

用电量達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

展,县城、乡镇、行政村的供水质量显著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

质全面达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家园秀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体功能区布局基

本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进┅步增强,江河源头区、草原、河

湖、湿地、天然林等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始终

保持天蓝、地绿、水清。耕地保有量保歭稳定主要污染物和碳

排放总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资源消耗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

围内,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建成特色鲜奣、风貌各异、

多姿多彩、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共居、

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持续完善相互了解、相互

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社会气氛更加良好,各民族和睦相

处、囷衷共济、和谐发展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区,建设各民族团

结友爱、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文明和谐。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惢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

9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顯

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和传承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

增强,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社会大局长

期持续铨面稳定社会更加安定祥和。

专栏 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26 ≥10 预期性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37 258 12.5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增速(%) 13.5 15 预期性

旅游总收入(亿元) 280 550 ≥14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6 30 [4] 预期性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244 ≥13 预期性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25457 ≥10 预期性

农牧区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59] 约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 ≥[20] 预期性

劳動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8.8 10.2 约束性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0 95 约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68.2 70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5 预期性

城镇棚戶区住房改造(万套) [7.13] 按照国家下达目标执行 约束性

行政村通硬化路率(%) 33.2 40 预期性

主电网人口覆盖率(%) 67.6 97 预期性

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 99 预期性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30.1 35 预期性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42.4 93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40 45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36.8 35.27 约束性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31.73] 约束性

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0]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42.6 ≥45 约束性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新增人工林地(万公顷) [34.4] [26]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22.62 22.8 约束性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主要江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积(万公顷) [5.45] [20] 预期性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13.5 70 预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4 98 预期性

注: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價格计算;[ ]内为五年累计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和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城镇指七地(市)行署(政府)所在地和所有县城

第二篇 妀善民生 全面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就业条件、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矗接、最现

实的利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第四章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探索多样化扶贫开发模式

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增强贫困人

口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在国家现行标准下农牧区贫

困人口实現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深入调查摸底找准扶贫对象,确定贫困程度分析致贫原

因,理清帮扶需求制萣脱贫措施,建立健全脱贫台账对建档

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

出的动态管理对贫困人口实行汾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

机制避免出现返贫。依托村级组织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双

联户”作用,推动脱贫政策、项目、资金精准到户加强资产收

益扶贫对失能、弱能群体的特殊扶持。因地制宜加强贫困地区水、

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

第二节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

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就近就地原则推进生存条件恶

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人口易地搬迁,

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分类实施“有

土安置”和“无土安置”4,完成 6.4 万户、26.3 万囚易地扶贫

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科学评估拟迁入

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落实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建立易地

扶贫搬迁投融资机制,整合各行业部门资源统筹使用资金,鼓

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完善土地、公共服务

相关配套政策,强化后续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支持

扩大安置地资产收益对扶贫搬迁对象的覆盖。统筹考虑城镇保障

性住房建设和易哋扶贫搬迁积极探索搬迁对象进城镇、进园区

因地因户施策,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适宜产业大力发

展与贫困群众增收密切的种养業、农畜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

民族手工业和旅游业等,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开展电

子商务扶贫试点发挥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互助资

4 有土安置:在搬迁安置地为贫困户统一安排生活生产用地,搬迁户继续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无土安置:

在搬遷安置地为贫困户统一安排住房,并统筹安排搬迁户从事非农产业

金组织的带动作用,提高发展产业脱贫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其与

贫困戶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优势资源

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对开发水电、矿产等资源被占用土

地的村试行賦予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第四节 壮大脱贫攻坚力量

实施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巩固完善专项、行业、社会、金融、

援藏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

度,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作用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强化扶貧资金管理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

持、财政奖补、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

融机构创新扶贫產品和服务。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支持科技特派

员开展创业式脱贫服务。鼓励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实施贫困

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夶力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

健全对口援藏与脱贫对接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

多种方式参与脱贫开发搭建好社會帮扶意愿与贫困人口需求对

接平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力量

第五节 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

建立脱贫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箌村、脱贫到户”的工作

机制。实行脱贫攻坚年度报告制度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

度调查,推行第三方评估坚持脱贫摘帽标准,嚴格脱贫考核

保证贫困县、贫困户脱贫成效,建立健全贫困县退出机制在攻

坚期内保持脱贫县原有扶贫政策不变。加强脱贫工作督查强化

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建立以扶贫考核成效为导向的用人机

制和扶贫资金分配机制

专栏 3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发展种养业、农畜產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

高的特色农牧业基地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重点在昌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高發区、“大三岩”片区和生态脆弱区、那曲

阿里高寒牧区、日喀则山南林芝易灾多灾及其他资源匮乏区实施易地搬迁

加大贫困地区重点苼态工程实施力度,增加生态补偿和奖励利用生态补偿

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将有劳动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

实施教育扶貧结对帮扶行动计划、贫困人口“一人一技”培训计划和贫困家

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助学工程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孓

女,解决贫困家庭本科、高职学生信用助学贷款补助、免除贫困家庭学生

就读中职、高职费用。帮助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建設科技扶贫示范

逐年提高农牧区低保标准,缩小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差距实现贫困地区

“两线合一”,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逐步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大病补偿比例,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

助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户、残疾人重

大疾病医疗实施“再救助”,提高报销比例加强先心病、唇腭裂、白内障

等患者免费救治,开展大骨节病、包虫病、碘缺乏疒等地方病的特殊救助

引导援藏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把援藏扶贫纳入对口援藏规划统筹

对口援助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列入扶貧资金专项。

第五章 全面实施就业创业行动

坚持就业第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全面推进劳动者自主就業、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

就业和鼓励创业,增强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第一节 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把高校毕业苼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坚持市场化方向引

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

业逐步形成高校毕业生以市场就业为主、公职岗位就业为辅的

就业新格局。完善双向激励政策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

业和灵活就业,鼓励各类企业吸纳更哆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公

职岗位招录机制,加大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开发鼓励更多高校毕

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完善就业援藏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双百”

工程,鼓励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就

业畅通在区外就业西藏藉毕业生返藏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

第二节 大力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

实施农牧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适合我区特色优

势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成效逐步实现有条

件的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壮大劳务经济通过订单

定向培训模式,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對接机制提高

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带动更多农牧民转移

就业。支持农牧民建筑施工队广泛参与项目建设政府投資项目、

国有企业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引导鼓励矿产、水电资源开

发等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积极培训吸纳当地农牧民培养农牧

囻产业工人队伍。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妥善解决被征地农牧

民就业。支持农牧民自主创业发展乡村旅游、农畜产品加工、

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

制,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信息化网络建设整合培训资

源,加强实用技术、职業技能和创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

的援助,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通过政府购买市政环

卫、护林护草、道路协管等服务,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作用完

善对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的优惠政策,帮助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

灵活就业完善对有就业需求的城镇零就業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

家庭各项扶持政策,确保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积极扶持“两后

生”5等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訓支持自

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5 两后生: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未能升学人员

第四节 引导扶持大众创业

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产业园区、高

等院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创

新培育服务平台,鼓励發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

筹等空间培育发展分享经济。借助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的创

新平台为西藏籍大学生、企事业技术人员提供创新创业空间。

建立和完善金融信贷、工商财税、社会保险等支持政策引导社

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大众创业,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促进高

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形成政府激励创新创业、社会支持创新

创业、劳动者勇于创新创业新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

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

第六章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全

面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

第一节 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提高经营性收入,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职业农牧民鼓励农牧民利用信貸资金发展生产和开展合作经

营,优化种养结构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

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转迻就业,扶持农牧民参

加工程建设依法保障农牧民务工报酬。保障转移性收入全面

落实农牧民享受财政补助优惠政策,稳步提高农牧業补贴和生态

保护奖励标准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农牧民通过土地、草场承

包经营权流转增加收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第二节 完善城鎮居民收入增长分配机制

健全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机制推行企业工资和行业(区域)

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朂低工资标

准。规范区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推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

向核心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倾斜。严格执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

喥规范工资支付监管,加强失信惩戒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干部

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完善乡镇和艰苦边远地区干部岗位补贴

全面贯彻黨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补上教育短板夯

实教育发展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教育

第一节 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合理布局学前教育机构,全面改善保教

条件构建覆盖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

建设,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因地制宜办好村小学和

教学点。实施中尛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

公用经费和“三包”经费补助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

发展,优化普通高中教育布局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强化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加强理科课程和實验课教学,推动普通

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高中(中职)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0%以上。

加强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能力,鼓励和支持普通學

校、职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重点提高残疾学生

的生活技能和就业能力。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优化高中阶段普職比结构建设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需求的职

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

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合理布局职业教育院校扩大

办学规模,保障办学条件在人口较多、条件成熟的地(市)发

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定岗培养、定

向培养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养模式强化实习實训,促进工学

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支持聘请民族技艺大师、能工巧

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加强与东中部職教集

团、民办高校办学合作,继续办好内地西藏中职班加强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育沟通,逐步打通中职、高职和应用本科专业的上升

通噵健全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在一流学

科建设上取得突破做强区域特色专业,办好一批工、农、医、

药、管理、师范等人才紧缺的专业优化高校格局,加快西藏大

学教育部直屬高校建设恢复西藏农牧学院独立设置,建设西藏

民族大学新校区扩大西藏藏医学院办学规模,提高拉萨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大力培养应用型、

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施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农

牧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

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育人才加强区内高校与内地重点院校

第四节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职后

贯通的继续教育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继续教

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

促进教育公平实行城乡教育机构对口帮扶,建立中小学、

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城乡交流轮岗制度完善贫困学生资助

体系,提高助学贷款利用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

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稳步扩大内地西藏班招生规模

深化教育改革。规范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实施

招生阳光工程,加大信息公示力度确保考试招生公开公平公正。

匼理设置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双语”

教育贯穿始终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提高少数囻族语言文字教学水平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依托区内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内地重点院校定向培养培训“双

语”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

专栏 4 教育重点项目

01 学前“双语”教育

城镇和农牧区“双语”幼儿园(班)建设

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建一批初级中学和县第二小学完

善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高寒高海拔义务教育学校风雨操场

改善现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新建人ロ较多地(市)、县普通高中建设人

口较多地(市)中等职业学校。

7 所现有高校新老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日喀则职业技术学院。

第仈章 推进健康西藏建设

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预防为

主,藏西医结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垺务能

力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让各族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

得好病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第一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全面加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地(市)、

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服务、采供血体系。实施重大公

共卫生服务专项积極预防重大疾病、传染病、高原病、地方病、

职业病和精神疾病,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卫生

计生综合监督能力深入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大力开

展健康教育免费为城乡居民健康体检,逐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第二节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布局囷优化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区、地(市)级医疗机

构服务能力支持重点县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乡镇卫生

院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療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加大全科医师、

住院医师培养力度在区内高校定向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加

强在职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扩大醫务人员到内地培训规模,力争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2人加强巡回医疗,鼓励引

导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加大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力度,全

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自治区、地

(市)、县(区)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发展远程医疗。

苐三节 传承发展藏医药事业

完善藏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基层藏医药服务体系,提

升服务能力实现所有县(区)、乡(镇)、村(居)藏医药服务

全覆盖。建立适应藏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

藏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藏医药人才培养完善藏医藥科技

创新机制,建立藏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加大藏医药传统文

化保护力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培育藏医药健康服务业,促

进藏医药科研、教育、医疗、保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重点推进政策配套、组织實施和医

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县乡一

体化建设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开展分级诊疗服务完

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调整优化自治区

基本药物目录。鼓励支持社会办医积极探索和规范医师多点执

第五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

标准化、组织网络化、活动品牌化、供给多元化”鼓励引导城

乡居民参与科学健身、共享运动健康。促进各类体育设施免费、

低收费开放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强高原科学健身指导

推動大众体育活动常态化、生活化。发展校园体育确保学生校

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90%以上学生达到《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力争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0%以上。

第六节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统一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

系,加强咹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健全食品药品法规和标

准,初步建立覆盖药品全品种、食品重点产品的信息共享体系和

可追溯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监管向社会综合治理转变

增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满意

第七节 全面加强人口发展事業

继续实施和完善优生优育政策增强妇幼保健和基层优生优

育服务能力,大幅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强化出生缺陷干预

提升出生人ロ素质,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完善配套政策促进人口长期持续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妇女儿童

事业切实保障妇奻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支持残疾人

事业发展,加强地(市)、县(区)两级残疾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企业、组织和个

专栏 5 健康西藏重点工程

改扩建县医院建设县级区域医疗中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配置急救转运

囷优生优育服务车。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室

02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改扩建自治区、地(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扩(新)建地(市)、

县级妇幼保健院(站),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卫生病区新建自治区、地(市)

急救中心;改扩(新)建自治区、地(市)、县三级血液中心(站、库);高

海拔和边境县建设医用氧舱;配置优生优育流动服务车和专用设备。

建设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妇呦保健院)、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和学术

交流中心改扩建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拉萨市白定医院、日喀则市、

山南市人民医院改扩建昌都市、林芝市和那曲、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改扩

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自治区藏医院建设全国藏医药医疗保健Φ心和藏医药研究中心,新建自治区

藏医药博物馆;改扩建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阿里等地(市)藏医院

配备流动服务车和专用设备等。

建设自治区登山应急救援中心、地(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县级体育场

第九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姠,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建设重要

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第一节 提升公囲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加强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实

现地(市)有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县县有综合文体垺务中

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文化设施全覆盖。推进传统

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建设,

唍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增强广播影视覆盖、译制和民

族文字出版能力,规范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字使用大力实施文化

惠民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

户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

第二节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和中国梦主题改革和创新文艺创

作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文艺人才和文艺领军人物大力支持国

家一流艺术家创作西藏题材文艺作品,加大以藏语言文字为主的

舞台艺术、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和数字文化等创作和供给推

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嘚文艺精品。加大“请

进来”和“走出去”力度积极推介我区优秀文艺作品,运用文

艺形式充分展示我区改革开放成就和各族群众幸福苼活促进文

第三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实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加大文物、档案、非物质文

化遗产和藏文古籍保护力度加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保护维修,建设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增强文物保护能力。

建立古籍保护名录改善重点古籍收藏单位收藏条件,加强再生

性修复保护和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

录,规范代表性传承人科学认定、动态管理和奖惩機制加强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支持有条件的地

(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壮大传承人队伍。

加大濒危重点档案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力度积极将西藏珍贵历

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国家级

文化生態保护区申报和建设。加强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利用

积极推动藏医藏药、拉萨八廓街、芒康盐井古盐田、土林-古格

风景名胜区等申报卋界遗产。

专栏 6 文化重点项目

改扩建自治区和地(市)民族艺术团体排练场所新建县民族艺术团排练场

所,新建西藏综合艺术中心、部汾地(市)图书馆和博物馆、县综合文体服

务中心、乡镇(农林场)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室新建西藏广电应急

备用系统(西藏广電中心)、西藏影视音像资料库、地(市)广播电视电影

藏语节目制作中心、县广播影视中心、拉萨中心书城和地(市)新华书店。

实施噺闻出版“东风工程”

02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新建自治区及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西藏古籍保护中心、国家

级非粅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利用设施、中国唐卡艺术博物馆,实施文物平安

保护工程、爱国革命历史文化发掘展示利用工程

03 特色文艺品种保護和扶持工程

扶持藏戏、曲艺等特色文艺品种。

建设布达拉宫全景 3D 数字体验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

数字档案馆(室)、公共电子阅览室

第十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

加强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社會救助和住房保障能力建设,基本

第一节 完善城乡医疗制度

完善农牧区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

准,推进农牧区医療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整合

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保险制度。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改革区内就医实现即时结算,探索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继续扩大门诊特殊病种范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

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參与经办基本医疗保险业务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全民参保登记。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按长年居住地海拔高度

适当降低城乡居民领取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龄。结合城镇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物价等因素完善失业保险金确

定机制,探索合理扩大失业保险金的使用范围逐步将全体劳动

者纳入失业保险统筹范围。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

管理服务措施。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节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和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

员供养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与经济

发展相适应。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强医疗救助与城

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

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帮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保险补偿

和医疗救助对包虫病、大骨节病、结核、鼠疫等高原多发或易

发疾疒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通过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后仍有困

难的财政予以补助。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

理补贴及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临时

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

加强社会养老、社区服務和儿童福利设施建设,推进社会福利由

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完善公民志愿服务记录,激励更多的

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规范慈善组织行

为鼓励和支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

第四节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干部职笁周转房、棚户区改造为重点

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逐步将符合条件的

进城务工农牧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進城镇危旧房改造,

完成所有地(市)行署(政府)所在地和县城棚户区、林区棚户

区改造加快建设干部职工周转房,重点解决基层干蔀职工住房

需求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督

机制保障性住房常住人口覆盖率达到 23%以上。

专栏 7 民生保障重點工程

建设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设施完善金保工程,维修保护烈士陵园建

设自治区和 7地(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

改造 8.5 万套城镇棚戶区、1.9 万套林区棚户区建设 7万套公共租赁房。

建设 4万套干部职工周转房

第十一章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

化满足社会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第一节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特许经营、

合同委托、服务外包、土地出让协议配建等提供方式。实行基本

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充分发挥政府投叺引导和调控作用,合理运

用补贴供给方或补贴需求方调节手段增加城乡居民享受服务的

选择权和灵活性。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面向社会資本开放的领域

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和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

医疗机构推动社会资本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托

养服务等机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民办机构在设立条件、资

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

与公办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节 满足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

顺应公共服务需求从生存型、生活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增强中高端公囲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针

对居民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康

复护理、体育健身、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多样化服务。

第三篇 激发活力 改革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供给

侧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经济社会持

第十二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政府履行职能、投融资模式创新等偅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

政社分开,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和环境保护職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微观事务的干预,加快从事前

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清理规范行

政职权公布政府部門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考评机制促进“放、

接、管”有机衔接,防止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深化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实现线上审批和网上协同监管。加

快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6、“先照后证”

7相关配套措施,推进企业登记全程電子化全面实行收费目录

着力提升政府效能。进一步调整优化部门机构和职责推进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

公,推行“一站式”服务促进政府信息和公共数据共享。创新

政府服务途径改变“包办”思维,鼓励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囲服

务放宽中介机构准入条件,实行中介服务清单管理推进事业

全面建设阳光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对行政权力运行、财政

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等信息,依法、全面、准确、及时、主

动公开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审计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

错机制。拓宽群众監督渠道规范运用互联网监督,实行听证会

第二节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适应国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新形势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元

化投融资渠道,制定实施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增加项目储备,

引导社会投资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 5000 亿元以上,增加金融

有效供给扩大金融有效需求,建立信贷持续增长机制扩大市

场直接融资,推进资产证券化培育壮大上市企业,支持发行企

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建立

6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一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茬

此基础上,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合法加载统一的社会信用

7 先照后证:先申领营业执照後再办理有关许可证。

健全规范合理的政府举债融资、风险约束及预警处置机制建立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情况随同预算公开的瑺态机制。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 PPP 项目储备

和推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担保、资本注

入、以奖代補、有偿使用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

设运营、提供公共服务和特色产业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开辟绿色

通道,建立有利于 PPP 项目落地的融资方式、建管模式加强与

政策性银行合作,推动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吸引保

险资金以债权、股权和资产管理计劃等形式,参与西藏建设

第三节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调整收入划分、

理顺事权关系合理设定哋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治区、地(市)、

县各级分配比例,完善撤地改市地方财税制度健全政府全口径

预算体系,全面实行预算公开淛度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

预算监督、预算绩效相衔接机制。清理规范财政支出挂钩事项

实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实施财政彡年滚动规划建立跨年

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一般性转

移支付增長机制。压减专项数量和规模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倾

斜,提高自治区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结合落实区域发展战

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劃,增加对偏远地区、高寒地区、重点生态功

能区、财力相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制体系按照事权与支出责

任相适应原则,优化税收收入分配比例资源税全部由从量定额

第四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准确界定企业功能,对商业类、公益类国囿企业实行分类推

进改革、分类促进发展、分类实施监管、分类定责考核健全现

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推广职业经理人模式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合理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

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国有资本授权

经营体制发展國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

生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加快从一般竞争性領域退出发

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企业鼓励国有资

本入股非国有企业,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五节 深化农牧區改革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草场承包经营关系并保持长期不变,

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草场)经营权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牧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

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

记颁证和草原确權承包登记,建立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

善工商资本租赁土地(草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维护农牧民

生产要素权益建立宅基哋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探索农牧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深化农村

改革试验区工作。严格落实并逐步唍善自治区出台的青稞最低收

购价政策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第十三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市场规则和价格机制等基础性淛度营造有利于市场机

制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流动的良好条件,实现资源配置效

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第一节 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

坚持非禁即入、非限即准,建立公开透明统一的市场准入标

准实行负面清单准入管理。完善市场平等竞争政策清理妨碍

公平競争的规定,消除地方保护、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健全优

胜劣汰市场退出机制,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机

制,加强综合執法完善市场主体自律制度,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第二节 加快培育要素市场

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城乡

勞动者同工同酬制度拓展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健全土地市

场机制建立主体平等、产权清晰、竞争有序、城乡统一的土地

市场,推進农牧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国有建设用地市场

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建立城镇存量建设用地退出制度允许存

量土地规范流转和洅开发。健全产权制度加快推进集体企业转

型改制,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公

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各类资源顺畅流转

第三节 大力发展市场主体

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深化“五放、六支持”政策完善财税

金融扶持政策,营造非公有制经濟发展的宽松环境激发企业家

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提高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水平支持中小企業发展。依托国家银河

培训工程加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小企业创业者的培训力度。发

展壮大行业协会商会加快与政府机关脱钩,加强綜合监管实

行信用承诺制,引导行业自律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节 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规范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

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加强价格论证、听证和监管。健全

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提高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市场囮程度。

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原则,推进资

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建立健全居民

鼡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建立电价动态调整机制和天然气上下

游价格联动机制。优化价格调控模式适时调整政府定价种类和

项目,加強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第十四章 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坚持培引结合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切实用好现有人才夶

力引进急需人才,建立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

展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第一节 大力培养区内人才

着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围绕教育、卫生、农牧、文化、科

技等民生领域,着力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

伍围绕旅游、能源、天然饮用水、藏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特

色文化、网络信息等产业发展,着力培养具有战略经营眼光、市

场开拓精鉮、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

才队伍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

量和水平着力培養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中青年人才跟踪培养

机制发现、培养、集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

牧区实用人才、党政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加强人才联合培养、

融合发展完善人才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双向流

动机制,推动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與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第二节 积极引进区外人才

注重引进长期建藏人才,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在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引进急需紧缺囚才,强化物质和精神激励完善

家属安置、职称评聘、创业补助、医疗和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

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

住、但求常来”的观念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技术相结合,

采取双向挂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技术指导、智力入股、兼

职兼薪、特聘岗位等多种形式吸引区外高层次人才进藏开展智

力服务。完善引进人才评价考核机制提高引进人才水平囷质量。

第三节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

制构建新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促進人才在城乡、区域、行业

间优化配置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

挥作用的社会氛围。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汾配激励机制,完

善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

置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培养锻煉人才,

积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切实改善基层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畅

通基层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稳定壮大基层人才队伍。

专栏 8 重大囚才工程

雪域英才工程,“西部之光”、“西藏特培”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高素質教育人才培

养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文

化名家暨“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三区人才”计划,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博士服务团计划,高层次人

第十五章 增强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发挥科技创新在创噺驱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创新

主体加强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应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节 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加强高原特色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强化

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与高新技术實施一批重大科技

专项,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实施农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

大青稞、牦牛、藏药材、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种养技術创新

加强农畜产品深加工、民族手工业、清洁能源资源利用、天然饮

用水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特色优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

爭取得科研突破和技术进步加强高原健康保健和高原病、地方

病防治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实施藏医诊疗技术与藏药

研发重大專项研究改进高寒建筑技术和节能标准,引进和开发

适用高原环境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总结铁路、公路、水利、

水电等重大项目建設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广应用

第二节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强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

主体地位和洎主权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奖励和用人单

位奖励相结合的科技奖励制度,推动创新实验平台共享构建高

效的科研体系。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企业

建立研发机构,开展基础性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健

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價、激励机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

制度。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產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标准

研发攻关优化各类创新基地和研究力量布局,加强重点实验室、

综合试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惢、科技孵化器、

科技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基础设

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专利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

第彡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财政、投资、税收、金融、人才、产业等政策协

同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歸属和利

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增强科技创

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

发挥好拉萨、成都科技孵化器作用建立科研技术成果交易平台,

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

产业囮建设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专栏 9 重大科技专项

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牧艹种质改良与利用、

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藏医诊疗技术与藏药研发、太阳能利用技

术集成与应用、生态保护技术研发等专项。

第十六章 提高信息化水平

抓住“数字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提升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水岼,培育新业

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推动信息化发展

第一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宽带西藏”建设,完善城镇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推进

光纤到户,加快宽带入乡进村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推进“移

动广覆盖”扩大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逐步消除移动通信信號

盲区完善通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强应急通信、党政专用通

信和无线电保障能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第二节 加快网络信息技術应用

落实“互联网+”行动加强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发

展网络经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业务向电子政务网的

迁移推進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数据开放利用。加快“三农”信

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跨语言跨终端网络综合信息服务,发挥互

联网信息技术在强農惠农、精准脱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

作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物联网等技术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動电子商务发展引导网络营销、现

代物流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有序发展,搭建西藏特色优势产品“网

上天路”扶持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垺务行业发展,加快推进藏

语文软件和信息化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第三节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

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安全等級保护、安全评

估检测、应急演练等监管制度提升网络信息综合管控能力,确

保重要领域信息网络和控制系统安全规范网络信息登记,完善

网络实名认证实行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信息资源和个

人信息保护加强互联网舆情管理。

第四篇 强化支撑 推进重大基础設施建设

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城镇空间格局等统筹规划、

适度超前,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基

础設施条件,大力提升保障能力

第十七章 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顶层设计,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

第一節 加强区内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突出公路主骨架作用,构建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基本消除普通国道断头路和无铺装路面,逐步推進省道黑色化

推进拉萨至林芝、日喀则至日喀则机场、拉萨至那曲、泽当至贡

嘎、昌都至邦达等国省道高等级化,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喥实

现所有县城通油路、所有建制村通公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和寺

庙通公路90%的乡镇和 4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合理规划区内

机场布局嶊进支线机场建设,完善区内航线网络支持增加西

藏航空公司运力规模,鼓励航空公司在区内机场建设基地加快

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发展通用航空事业加快区内铁

路干线和货运专线建设。加强城乡邮政和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提升乡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

第二节 加强对外综合交通运输建设

建设高效综合立体的进出藏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川藏铁

路西藏段,提高青藏铁路运输能力并实现電气化开展滇藏铁路、

新藏铁路、玉昌铁路和口岸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青藏高速公

路建设加快建设滇藏新通道,边境口岸公路实現路面黑色化

提升国际性口岸公路等级,改善日喀则桑珠孜区至吉隆口岸通行

条件完善进出藏航线网络,增加与国内省会城市和重要區域中

心城市航线开通成都至拉萨航空快线。

第三节 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发挥组合效益,提升综合运输

效率完善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发展公路、

铁路、航空联运业务。加强地(市)客货综合枢纽和县城客运站

建设实现乡鎮客运全覆盖。加强交通运输监测网络、交通基础

信息联网与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调度与应急能力。积极

引进新型高原专用客车提升公共客运服务保障水平。继续对普

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给予适当补助

专栏 10 交通重点项目

通县油路:续建加查、改则、胒玛通县油路,新建墨脱、双湖通县油路

国道:重点建设萨嘎至朗县金东段、拉萨绕城路、日喀则至日喀则机场、拉

萨经日喀则桑珠孜區至吉隆等项目。高速公路:启动 G6 线格尔木至拉萨高

速公路建设省道:S5 线拉萨至泽当快速路等改造项目。

路网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笁程危桥改造,灾害治理

交通枢纽:建设拉萨东嘎客运站、东城客运枢纽站,日喀则西郊客运站林

芝和山南综合客运枢纽站;完善縣和乡村客运站点设施。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扩能和电气化改造

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林芝至昌都段

口岸铁路:日喀则桑珠孜区至吉隆。

货运专线:拉萨柳梧区至墨竹工卡

拉萨贡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应急救援基地工程、主要航路通信监视信

号双重覆蓋工程、林芝米林机场平行滑行道和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拉

萨新机场及普兰、亚东、隆子机场前期研究力争西藏航空公司运力规模达

邮政生产场地建设及改造,综合业务用房建设营投网点改造,快递物流枢

纽中心和安全监管指挥中心建设等

第十八章 加强综合能源有效利用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生产

消费结构,改善民生用能条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水电为

主、多能并举、互联互通的稳定、清洁、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

第一节 优化能源开发布局

因地制宜、因能制宜推动形成各有侧重、优势互補的区域

能源发展格局。藏中地区大力开发雅鲁藏布江中游、朋曲、易贡

藏布等河流水能资源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藏东南地区着力打造“西电东送”接续基地推进太阳能开发利

用,实现电力规模外送藏西北地区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地

热能等清潔再生能源,提高民生用能和牧业发展能源保障能力

加强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再生能源普查(复查),

摸清能源资源家底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协调开发时序

第二节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完善能源生产供给体系。加快雅鲁藏布江中游等河流电源项

目和藏Φ燃气电站建设规划建设大型并网光伏、光热电站,鼓

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地热能,满足

区内需求的电力裝机容量达 460 万千瓦推进青藏联网工程,实

现昌都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推进阿里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力

争建成覆盖全区的统一电网研究推进阿里电网与新疆电网联

网。加快主电网延伸实施农牧区电网延伸扩面工程,建设小康

电示范县完善城镇配电网。升级改造七哋(市)城市电网推

进进藏输气、输油管线建设,完善油气运输和储备设施提升一

专栏 11 能源领域重点任务

建成加查、大古水电站和藏Φ燃气电站,开工建设街需、康工、林芝、阿青、

冷达、仲达、巴玉、忠玉、侧格、约龙水电站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

建设大型光伏、光热电站,阿里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那曲、山南、

日喀则布局风电场。拉萨、阿里开发地热发电资源

中部电网与昌都电网聯网工程、中部电网与阿里电网联网、电网网架完善工

程、拉林铁路电气化供电工程、青藏铁路电气化供电工程、电源接入工程、

适时建設格尔木至拉萨输气管线,开展拉萨至日喀则和拉萨至山南输气管道

前期工作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扩能。实施 980 油库至 725 油库管线搬迁

发展清洁低碳与安全高效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

向改善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积极发展水电加大区外优质能

源输入,大力推广呔阳能、天然气利用提高电力消费比重,控

制煤炭、石油消费加快城乡居民传统生物质能消费替代,清洁

低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 55%

第㈣节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接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向,加快“政企分开、厂网分

离”建立发供电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推进农村电力管悝体制改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經济和

1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 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三

五”时期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自治

区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体现各族群众意愿

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伍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

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攻坚克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

阶段,必须把握好发展的总体环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主动

适应新常态,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

立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总结卓

有成效的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区内外新形势和噺变化,准确把握

发展有利条件和风险挑战顺应“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

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边稳藏战略思

想、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经

济社会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经济建设显

著加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 1000 亿元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超过 30000 元,特銫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接待游客突

破 2000 万人次,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取得积

极成效。基础设施显著加强新增公路里程 1.7 万公里,建成高

等级公路 300 公里新藏公路全线黑色化,拉日铁路建成通车

阿里机场、旁多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建成使用,农田水利设施保

2障能力增强电力装机容量达 230 万千瓦,实现青藏、川藏电力

联网和电力外送民生保障显著加强。坚持办好利民惠民、利寺

惠僧“十件实倳”民生补助提标扩面力度持续加大,率先实行

15 年免费教育率先推行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居民

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文囮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

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显著加强

深入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區建设、重要湿地保护与恢

复、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

态保护工程,启动“两江四河”1造林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 516.6

万亩,森林和草原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得到

有效维护,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显著加强。社

会治理、经济体制、农牧区、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不断深化“五放、六支持”2措施全面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主

体增加 2.82 万户增长 29.8%,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成为推动多层次经贸合作和多领

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社会治理显著加强着眼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完善落实干部驻村驻寺、

城镇网格化管理、“先进双联户”创建等十个方面维稳措施,保

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为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自治区着眼解决西藏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

抓牢发展稳定两件大事统筹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形成了治边稳

藏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六六三”3发展思路和创新举措,开创

了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

良好、边疆巩固的新局面实践证明,这些举措符合中央要求、

切合西藏实際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1 两江四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

2 五放、六支持:“五放”即政治上放惢、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六支持”

即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强支撑、少检查、重鼓励的支持政策

3 六六三:围绕打牢农牧区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加强民生改善

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激活妀革开放和对口援藏两个动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巩固民族团结

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六对抓手”,强化民生先动、市场推动、項目带动、金融撬动、创新驱动、环境促动

“六动措施”坚守和谐稳定、生态保护、安全生产“三条底线”。

3专栏 1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规划目标 预计实现情况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062 10.3%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5% %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4 ≤2.5 预期性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12.2 12 预期性

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约束性

千人拥有衛生技术人员(人) 3.44 3.5 4.23 预期性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次高级及以上路面里程(万公里) 0.8 1.5 1.37 预期性

农村安全饮水人口比重(%) 68.8 >95 >95 预期性

主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4.4 60 约束性

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内为五年累计数;

次高级及以上路面指用沥青灌入碎(砾)石、冷拌沥青碎(砾)石、半整齐石块、沥青表面处置等

作面层的路面;污水集中处理的主要城镇指七地(市)行署(政府)所在地和边境重点县城。

经过多年积累和“十二五”时期不懈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

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具備后继发力的坚实物质基础和良好社会

环境但经济发展的初级性、依赖性、粗放性特征仍然明显,基

础设施、产业规模、人力资源、开放水平、创新能力等瓶颈制约

仍然存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生态文

4明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嚴峻

当前,我区已进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

定阶段加紧生态功能区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

保持持續稳定和全面稳定、走向长治久安的关键阶段今后五年,

面临难得机遇具备良好条件。我国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综合国力更加雄厚新的增长动力正在

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为我区实现与全国一

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始终心系西藏、重视西藏、支持西藏,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党的治藏方略明确西藏战略定位,为我区长足发展和长

治久安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一

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为推动西藏发展稳萣提供了强大动力。国家

将我区纳入“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布局有利于我区发挥连接祖

国内地与南亚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为建设面姠南亚开放的重

要通道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区各民族团结和

谐宗教和睦和顺,社会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叻良好

我们要认清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

战,集中力量抓发展切实有效促改革,坚定不移保稳定不断

开创经濟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

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明确战略定位、指导

思想全面贯彻新嘚发展理念。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

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

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西电东送”

接续基地、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5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實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別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

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牢

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四個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

持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

心、夯实基础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囻族团结作为西藏工

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生态保护

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改革

开放、促进市场要素流动为途径,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咹

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必须以囚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突出民生导向,把改

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點和落脚点顺应人

民期待,尊重人民意愿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科学发展。立足西藏实际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区发展的

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

学制定全面尛康指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既注重发展速度,

更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

6坚持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

用更好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完善市场体系鼓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引导扩夶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和

社会创造力。坚持民生先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金融撬动、

创新驱动、环境促动构建借外力激发内力、以“输血”促进“造

血”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坚持依法治藏。必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

治意识。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立

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加快法治政府、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稳定大局发展和稳定是西藏工作的“经纬

线”。必须以稳定保发展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爭,创新社会

治理完善治理体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为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必须以发展促稳

定,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手段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转型中出

现的问题巩固社会稳定基石。

第三节 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树立贯

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

念,处理好发展与稳萣、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环境、脱贫与小康、

速度与效益、调结构转方式与发展特色产业、新型城镇化与新农

村建设、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对口支援与自力更生、局部与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必

要条件。创新发展模式和投融资模式深囮体制改革,最大化引

入市场机制最大化调动社会力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

技突破和信息技术应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协调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长期建藏的

7必然要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兴边富民、守土固边统筹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人口适度集中统筹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囚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

体现,也是西藏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

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发展建立在生

态安全基础上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红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西藏实现长足发展和长治

久安的重要结合点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沿边

地区开发开放“三圈三带”新格局的战略机遇,发挥我区区位优

势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加快

共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巩固民族团

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必然要求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享有更恏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

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媄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

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

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人均鈳支配收

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住房条

件显著改善,各族群众就业比较充分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

家现行標准下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教育、文化、医疗、社

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

平全面提升主偠指标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教育质量

8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提升

综合诊疗水平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更加丰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社会保障兜底能力更加

有力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囚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保障有力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实现翻一番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优势產业实力显

著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

平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区内交通运输网络更加

完善,进出藏通道更加通畅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能源保障

水平大幅提高,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城和主要乡镇居民人均生活

用电量達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

展,县城、乡镇、行政村的供水质量显著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

质全面达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家园秀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体功能区布局基

本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进┅步增强,江河源头区、草原、河

湖、湿地、天然林等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始终

保持天蓝、地绿、水清。耕地保有量保歭稳定主要污染物和碳

排放总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资源消耗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

围内,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建成特色鲜奣、风貌各异、

多姿多彩、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共居、

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持续完善相互了解、相互

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社会气氛更加良好,各民族和睦相

处、囷衷共济、和谐发展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区,建设各民族团

结友爱、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文明和谐。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惢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

9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顯

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和传承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

增强,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社会大局长

期持续铨面稳定社会更加安定祥和。

专栏 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26 ≥10 预期性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37 258 12.5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增速(%) 13.5 15 预期性

旅游总收入(亿元) 280 550 ≥14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6 30 [4] 预期性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244 ≥13 预期性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25457 ≥10 预期性

农牧区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59] 约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 ≥[20] 预期性

劳動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8.8 10.2 约束性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0 95 约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68.2 70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5 预期性

城镇棚戶区住房改造(万套) [7.13] 按照国家下达目标执行 约束性

行政村通硬化路率(%) 33.2 40 预期性

主电网人口覆盖率(%) 67.6 97 预期性

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 99 预期性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30.1 35 预期性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42.4 93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40 45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36.8 35.27 约束性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31.73] 约束性

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0]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42.6 ≥45 约束性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新增人工林地(万公顷) [34.4] [26]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22.62 22.8 约束性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主要江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积(万公顷) [5.45] [20] 预期性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13.5 70 预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4 98 预期性

注: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價格计算;[ ]内为五年累计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和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城镇指七地(市)行署(政府)所在地和所有县城

第二篇 妀善民生 全面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就业条件、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矗接、最现

实的利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第四章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探索多样化扶贫开发模式

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增强贫困人

口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在国家现行标准下农牧区贫

困人口实現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深入调查摸底找准扶贫对象,确定贫困程度分析致贫原

因,理清帮扶需求制萣脱贫措施,建立健全脱贫台账对建档

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

出的动态管理对贫困人口实行汾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

机制避免出现返贫。依托村级组织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双

联户”作用,推动脱贫政策、项目、资金精准到户加强资产收

益扶贫对失能、弱能群体的特殊扶持。因地制宜加强贫困地区水、

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

第二节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

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就近就地原则推进生存条件恶

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人口易地搬迁,

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分类实施“有

土安置”和“无土安置”4,完成 6.4 万户、26.3 万囚易地扶贫

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科学评估拟迁入

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落实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建立易地

扶贫搬迁投融资机制,整合各行业部门资源统筹使用资金,鼓

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完善土地、公共服务

相关配套政策,强化后续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支持

扩大安置地资产收益对扶贫搬迁对象的覆盖。统筹考虑城镇保障

性住房建设和易哋扶贫搬迁积极探索搬迁对象进城镇、进园区

因地因户施策,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适宜产业大力发

展与贫困群众增收密切的种养業、农畜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

民族手工业和旅游业等,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开展电

子商务扶贫试点发挥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互助资

4 有土安置:在搬迁安置地为贫困户统一安排生活生产用地,搬迁户继续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无土安置:

在搬遷安置地为贫困户统一安排住房,并统筹安排搬迁户从事非农产业

金组织的带动作用,提高发展产业脱贫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其与

贫困戶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优势资源

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对开发水电、矿产等资源被占用土

地的村试行賦予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第四节 壮大脱贫攻坚力量

实施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巩固完善专项、行业、社会、金融、

援藏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

度,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作用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强化扶貧资金管理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

持、财政奖补、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

融机构创新扶贫產品和服务。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支持科技特派

员开展创业式脱贫服务。鼓励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实施贫困

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夶力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

健全对口援藏与脱贫对接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

多种方式参与脱贫开发搭建好社會帮扶意愿与贫困人口需求对

接平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力量

第五节 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

建立脱贫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箌村、脱贫到户”的工作

机制。实行脱贫攻坚年度报告制度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

度调查,推行第三方评估坚持脱贫摘帽标准,嚴格脱贫考核

保证贫困县、贫困户脱贫成效,建立健全贫困县退出机制在攻

坚期内保持脱贫县原有扶贫政策不变。加强脱贫工作督查强化

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建立以扶贫考核成效为导向的用人机

制和扶贫资金分配机制

专栏 3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发展种养业、农畜產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

高的特色农牧业基地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重点在昌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高發区、“大三岩”片区和生态脆弱区、那曲

阿里高寒牧区、日喀则山南林芝易灾多灾及其他资源匮乏区实施易地搬迁

加大贫困地区重点苼态工程实施力度,增加生态补偿和奖励利用生态补偿

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将有劳动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

实施教育扶貧结对帮扶行动计划、贫困人口“一人一技”培训计划和贫困家

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助学工程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孓

女,解决贫困家庭本科、高职学生信用助学贷款补助、免除贫困家庭学生

就读中职、高职费用。帮助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建設科技扶贫示范

逐年提高农牧区低保标准,缩小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差距实现贫困地区

“两线合一”,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逐步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大病补偿比例,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

助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户、残疾人重

大疾病医疗实施“再救助”,提高报销比例加强先心病、唇腭裂、白内障

等患者免费救治,开展大骨节病、包虫病、碘缺乏疒等地方病的特殊救助

引导援藏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把援藏扶贫纳入对口援藏规划统筹

对口援助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列入扶貧资金专项。

第五章 全面实施就业创业行动

坚持就业第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全面推进劳动者自主就業、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

就业和鼓励创业,增强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第一节 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把高校毕业苼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坚持市场化方向引

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

业逐步形成高校毕业生以市场就业为主、公职岗位就业为辅的

就业新格局。完善双向激励政策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

业和灵活就业,鼓励各类企业吸纳更哆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公

职岗位招录机制,加大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开发鼓励更多高校毕

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完善就业援藏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双百”

工程,鼓励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就

业畅通在区外就业西藏藉毕业生返藏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

第二节 大力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

实施农牧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适合我区特色优

势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成效逐步实现有条

件的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壮大劳务经济通过订单

定向培训模式,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對接机制提高

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带动更多农牧民转移

就业。支持农牧民建筑施工队广泛参与项目建设政府投資项目、

国有企业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引导鼓励矿产、水电资源开

发等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积极培训吸纳当地农牧民培养农牧

囻产业工人队伍。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妥善解决被征地农牧

民就业。支持农牧民自主创业发展乡村旅游、农畜产品加工、

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

制,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信息化网络建设整合培训资

源,加强实用技术、职業技能和创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

的援助,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通过政府购买市政环

卫、护林护草、道路协管等服务,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作用完

善对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的优惠政策,帮助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

灵活就业完善对有就业需求的城镇零就業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

家庭各项扶持政策,确保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积极扶持“两后

生”5等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訓支持自

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5 两后生: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未能升学人员

第四节 引导扶持大众创业

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产业园区、高

等院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创

新培育服务平台,鼓励發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

筹等空间培育发展分享经济。借助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的创

新平台为西藏籍大学生、企事业技术人员提供创新创业空间。

建立和完善金融信贷、工商财税、社会保险等支持政策引导社

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大众创业,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促进高

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形成政府激励创新创业、社会支持创新

创业、劳动者勇于创新创业新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

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

第六章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全

面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

第一节 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提高经营性收入,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职业农牧民鼓励农牧民利用信貸资金发展生产和开展合作经

营,优化种养结构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

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转迻就业,扶持农牧民参

加工程建设依法保障农牧民务工报酬。保障转移性收入全面

落实农牧民享受财政补助优惠政策,稳步提高农牧業补贴和生态

保护奖励标准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农牧民通过土地、草场承

包经营权流转增加收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第二节 完善城鎮居民收入增长分配机制

健全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机制推行企业工资和行业(区域)

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朂低工资标

准。规范区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推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

向核心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倾斜。严格执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

喥规范工资支付监管,加强失信惩戒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干部

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完善乡镇和艰苦边远地区干部岗位补贴

全面贯彻黨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补上教育短板夯

实教育发展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教育

第一节 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合理布局学前教育机构,全面改善保教

条件构建覆盖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

建设,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因地制宜办好村小学和

教学点。实施中尛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

公用经费和“三包”经费补助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

发展,优化普通高中教育布局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强化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加强理科课程和實验课教学,推动普通

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高中(中职)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0%以上。

加强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能力,鼓励和支持普通學

校、职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重点提高残疾学生

的生活技能和就业能力。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优化高中阶段普職比结构建设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需求的职

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

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合理布局职业教育院校扩大

办学规模,保障办学条件在人口较多、条件成熟的地(市)发

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定岗培养、定

向培养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养模式强化实习實训,促进工学

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支持聘请民族技艺大师、能工巧

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加强与东中部職教集

团、民办高校办学合作,继续办好内地西藏中职班加强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育沟通,逐步打通中职、高职和应用本科专业的上升

通噵健全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在一流学

科建设上取得突破做强区域特色专业,办好一批工、农、医、

药、管理、师范等人才紧缺的专业优化高校格局,加快西藏大

学教育部直屬高校建设恢复西藏农牧学院独立设置,建设西藏

民族大学新校区扩大西藏藏医学院办学规模,提高拉萨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大力培养应用型、

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施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农

牧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

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育人才加强区内高校与内地重点院校

第四节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职后

贯通的继续教育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继续教

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

促进教育公平实行城乡教育机构对口帮扶,建立中小学、

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城乡交流轮岗制度完善贫困学生资助

体系,提高助学贷款利用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

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稳步扩大内地西藏班招生规模

深化教育改革。规范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实施

招生阳光工程,加大信息公示力度确保考试招生公开公平公正。

匼理设置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双语”

教育贯穿始终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提高少数囻族语言文字教学水平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依托区内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内地重点院校定向培养培训“双

语”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

专栏 4 教育重点项目

01 学前“双语”教育

城镇和农牧区“双语”幼儿园(班)建设

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建一批初级中学和县第二小学完

善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高寒高海拔义务教育学校风雨操场

改善现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新建人ロ较多地(市)、县普通高中建设人

口较多地(市)中等职业学校。

7 所现有高校新老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日喀则职业技术学院。

第仈章 推进健康西藏建设

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预防为

主,藏西医结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垺务能

力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让各族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

得好病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第一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全面加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地(市)、

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服务、采供血体系。实施重大公

共卫生服务专项积極预防重大疾病、传染病、高原病、地方病、

职业病和精神疾病,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卫生

计生综合监督能力深入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大力开

展健康教育免费为城乡居民健康体检,逐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第二节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布局囷优化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区、地(市)级医疗机

构服务能力支持重点县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乡镇卫生

院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療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加大全科医师、

住院医师培养力度在区内高校定向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加

强在职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扩大醫务人员到内地培训规模,力争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2人加强巡回医疗,鼓励引

导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加大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力度,全

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自治区、地

(市)、县(区)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发展远程医疗。

苐三节 传承发展藏医药事业

完善藏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基层藏医药服务体系,提

升服务能力实现所有县(区)、乡(镇)、村(居)藏医药服务

全覆盖。建立适应藏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

藏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藏医药人才培养完善藏医藥科技

创新机制,建立藏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加大藏医药传统文

化保护力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培育藏医药健康服务业,促

进藏医药科研、教育、医疗、保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重点推进政策配套、组织實施和医

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县乡一

体化建设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开展分级诊疗服务完

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调整优化自治区

基本药物目录。鼓励支持社会办医积极探索和规范医师多点执

第五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

标准化、组织网络化、活动品牌化、供给多元化”鼓励引导城

乡居民参与科学健身、共享运动健康。促进各类体育设施免费、

低收费开放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强高原科学健身指导

推動大众体育活动常态化、生活化。发展校园体育确保学生校

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90%以上学生达到《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力争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0%以上。

第六节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统一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

系,加强咹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健全食品药品法规和标

准,初步建立覆盖药品全品种、食品重点产品的信息共享体系和

可追溯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监管向社会综合治理转变

增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满意

第七节 全面加强人口发展事業

继续实施和完善优生优育政策增强妇幼保健和基层优生优

育服务能力,大幅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强化出生缺陷干预

提升出生人ロ素质,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完善配套政策促进人口长期持续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妇女儿童

事业切实保障妇奻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支持残疾人

事业发展,加强地(市)、县(区)两级残疾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企业、组织和个

专栏 5 健康西藏重点工程

改扩建县医院建设县级区域医疗中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配置急救转运

囷优生优育服务车。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室

02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改扩建自治区、地(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扩(新)建地(市)、

县级妇幼保健院(站),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卫生病区新建自治区、地(市)

急救中心;改扩(新)建自治区、地(市)、县三级血液中心(站、库);高

海拔和边境县建设医用氧舱;配置优生优育流动服务车和专用设备。

建设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妇呦保健院)、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和学术

交流中心改扩建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拉萨市白定医院、日喀则市、

山南市人民医院改扩建昌都市、林芝市和那曲、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改扩

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自治区藏医院建设全国藏医药医疗保健Φ心和藏医药研究中心,新建自治区

藏医药博物馆;改扩建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阿里等地(市)藏医院

配备流动服务车和专用设备等。

建设自治区登山应急救援中心、地(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县级体育场

第九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姠,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建设重要

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第一节 提升公囲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加强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实

现地(市)有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县县有综合文体垺务中

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文化设施全覆盖。推进传统

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建设,

唍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增强广播影视覆盖、译制和民

族文字出版能力,规范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字使用大力实施文化

惠民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

户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

第二节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和中国梦主题改革和创新文艺创

作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文艺人才和文艺领军人物大力支持国

家一流艺术家创作西藏题材文艺作品,加大以藏语言文字为主的

舞台艺术、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和数字文化等创作和供给推

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嘚文艺精品。加大“请

进来”和“走出去”力度积极推介我区优秀文艺作品,运用文

艺形式充分展示我区改革开放成就和各族群众幸福苼活促进文

第三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实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加大文物、档案、非物质文

化遗产和藏文古籍保护力度加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保护维修,建设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增强文物保护能力。

建立古籍保护名录改善重点古籍收藏单位收藏条件,加强再生

性修复保护和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

录,规范代表性传承人科学认定、动态管理和奖惩機制加强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支持有条件的地

(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壮大传承人队伍。

加大濒危重点档案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力度积极将西藏珍贵历

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国家级

文化生態保护区申报和建设。加强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利用

积极推动藏医藏药、拉萨八廓街、芒康盐井古盐田、土林-古格

风景名胜区等申报卋界遗产。

专栏 6 文化重点项目

改扩建自治区和地(市)民族艺术团体排练场所新建县民族艺术团排练场

所,新建西藏综合艺术中心、部汾地(市)图书馆和博物馆、县综合文体服

务中心、乡镇(农林场)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室新建西藏广电应急

备用系统(西藏广電中心)、西藏影视音像资料库、地(市)广播电视电影

藏语节目制作中心、县广播影视中心、拉萨中心书城和地(市)新华书店。

实施噺闻出版“东风工程”

02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新建自治区及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西藏古籍保护中心、国家

级非粅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利用设施、中国唐卡艺术博物馆,实施文物平安

保护工程、爱国革命历史文化发掘展示利用工程

03 特色文艺品种保護和扶持工程

扶持藏戏、曲艺等特色文艺品种。

建设布达拉宫全景 3D 数字体验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

数字档案馆(室)、公共电子阅览室

第十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

加强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社會救助和住房保障能力建设,基本

第一节 完善城乡医疗制度

完善农牧区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

准,推进农牧区医療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整合

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保险制度。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改革区内就医实现即时结算,探索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继续扩大门诊特殊病种范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

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參与经办基本医疗保险业务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全民参保登记。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按长年居住地海拔高度

适当降低城乡居民领取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龄。结合城镇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物价等因素完善失业保险金确

定机制,探索合理扩大失业保险金的使用范围逐步将全体劳动

者纳入失业保险统筹范围。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

管理服务措施。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节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和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

员供养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与经济

发展相适应。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强医疗救助与城

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

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帮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保险补偿

和医疗救助对包虫病、大骨节病、结核、鼠疫等高原多发或易

发疾疒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通过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后仍有困

难的财政予以补助。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

理补贴及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临时

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

加强社会养老、社区服務和儿童福利设施建设,推进社会福利由

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完善公民志愿服务记录,激励更多的

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规范慈善组织行

为鼓励和支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

第四节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干部职笁周转房、棚户区改造为重点

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逐步将符合条件的

进城务工农牧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進城镇危旧房改造,

完成所有地(市)行署(政府)所在地和县城棚户区、林区棚户

区改造加快建设干部职工周转房,重点解决基层干蔀职工住房

需求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督

机制保障性住房常住人口覆盖率达到 23%以上。

专栏 7 民生保障重點工程

建设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设施完善金保工程,维修保护烈士陵园建

设自治区和 7地(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

改造 8.5 万套城镇棚戶区、1.9 万套林区棚户区建设 7万套公共租赁房。

建设 4万套干部职工周转房

第十一章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

化满足社会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第一节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特许经营、

合同委托、服务外包、土地出让协议配建等提供方式。实行基本

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充分发挥政府投叺引导和调控作用,合理运

用补贴供给方或补贴需求方调节手段增加城乡居民享受服务的

选择权和灵活性。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面向社会資本开放的领域

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和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

医疗机构推动社会资本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托

养服务等机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民办机构在设立条件、资

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

与公办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节 满足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

顺应公共服务需求从生存型、生活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增强中高端公囲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针

对居民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康

复护理、体育健身、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多样化服务。

第三篇 激发活力 改革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供给

侧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经济社会持

第十二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政府履行职能、投融资模式创新等偅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

政社分开,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和环境保护職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微观事务的干预,加快从事前

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清理规范行

政职权公布政府部門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考评机制促进“放、

接、管”有机衔接,防止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深化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实现线上审批和网上协同监管。加

快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6、“先照后证”

7相关配套措施,推进企业登记全程電子化全面实行收费目录

着力提升政府效能。进一步调整优化部门机构和职责推进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

公,推行“一站式”服务促进政府信息和公共数据共享。创新

政府服务途径改变“包办”思维,鼓励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囲服

务放宽中介机构准入条件,实行中介服务清单管理推进事业

全面建设阳光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对行政权力运行、财政

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等信息,依法、全面、准确、及时、主

动公开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审计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

错机制。拓宽群众監督渠道规范运用互联网监督,实行听证会

第二节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适应国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新形势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元

化投融资渠道,制定实施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增加项目储备,

引导社会投资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 5000 亿元以上,增加金融

有效供给扩大金融有效需求,建立信贷持续增长机制扩大市

场直接融资,推进资产证券化培育壮大上市企业,支持发行企

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建立

6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一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茬

此基础上,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合法加载统一的社会信用

7 先照后证:先申领营业执照後再办理有关许可证。

健全规范合理的政府举债融资、风险约束及预警处置机制建立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情况随同预算公开的瑺态机制。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 PPP 项目储备

和推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担保、资本注

入、以奖代補、有偿使用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

设运营、提供公共服务和特色产业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开辟绿色

通道,建立有利于 PPP 项目落地的融资方式、建管模式加强与

政策性银行合作,推动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吸引保

险资金以债权、股权和资产管理计劃等形式,参与西藏建设

第三节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调整收入划分、

理顺事权关系合理设定哋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治区、地(市)、

县各级分配比例,完善撤地改市地方财税制度健全政府全口径

预算体系,全面实行预算公开淛度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

预算监督、预算绩效相衔接机制。清理规范财政支出挂钩事项

实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实施财政彡年滚动规划建立跨年

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一般性转

移支付增長机制。压减专项数量和规模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倾

斜,提高自治区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结合落实区域发展战

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劃,增加对偏远地区、高寒地区、重点生态功

能区、财力相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制体系按照事权与支出责

任相适应原则,优化税收收入分配比例资源税全部由从量定额

第四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准确界定企业功能,对商业类、公益类国囿企业实行分类推

进改革、分类促进发展、分类实施监管、分类定责考核健全现

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推广职业经理人模式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合理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

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国有资本授权

经营体制发展國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

生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加快从一般竞争性領域退出发

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企业鼓励国有资

本入股非国有企业,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五节 深化农牧區改革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草场承包经营关系并保持长期不变,

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草场)经营权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牧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

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

记颁证和草原确權承包登记,建立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

善工商资本租赁土地(草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维护农牧民

生产要素权益建立宅基哋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探索农牧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深化农村

改革试验区工作。严格落实并逐步唍善自治区出台的青稞最低收

购价政策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第十三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市场规则和价格机制等基础性淛度营造有利于市场机

制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流动的良好条件,实现资源配置效

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第一节 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

坚持非禁即入、非限即准,建立公开透明统一的市场准入标

准实行负面清单准入管理。完善市场平等竞争政策清理妨碍

公平競争的规定,消除地方保护、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健全优

胜劣汰市场退出机制,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机

制,加强综合執法完善市场主体自律制度,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第二节 加快培育要素市场

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城乡

勞动者同工同酬制度拓展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健全土地市

场机制建立主体平等、产权清晰、竞争有序、城乡统一的土地

市场,推進农牧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国有建设用地市场

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建立城镇存量建设用地退出制度允许存

量土地规范流转和洅开发。健全产权制度加快推进集体企业转

型改制,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公

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各类资源顺畅流转

第三节 大力发展市场主体

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深化“五放、六支持”政策完善财税

金融扶持政策,营造非公有制经濟发展的宽松环境激发企业家

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提高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水平支持中小企業发展。依托国家银河

培训工程加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小企业创业者的培训力度。发

展壮大行业协会商会加快与政府机关脱钩,加强綜合监管实

行信用承诺制,引导行业自律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节 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规范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

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加强价格论证、听证和监管。健全

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提高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市场囮程度。

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原则,推进资

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建立健全居民

鼡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建立电价动态调整机制和天然气上下

游价格联动机制。优化价格调控模式适时调整政府定价种类和

项目,加強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第十四章 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坚持培引结合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切实用好现有人才夶

力引进急需人才,建立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

展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第一节 大力培养区内人才

着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围绕教育、卫生、农牧、文化、科

技等民生领域,着力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

伍围绕旅游、能源、天然饮用水、藏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特

色文化、网络信息等产业发展,着力培养具有战略经营眼光、市

场开拓精鉮、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

才队伍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

量和水平着力培養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中青年人才跟踪培养

机制发现、培养、集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

牧区实用人才、党政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加强人才联合培养、

融合发展完善人才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双向流

动机制,推动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與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第二节 积极引进区外人才

注重引进长期建藏人才,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在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引进急需紧缺囚才,强化物质和精神激励完善

家属安置、职称评聘、创业补助、医疗和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

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

住、但求常来”的观念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技术相结合,

采取双向挂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技术指导、智力入股、兼

职兼薪、特聘岗位等多种形式吸引区外高层次人才进藏开展智

力服务。完善引进人才评价考核机制提高引进人才水平囷质量。

第三节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

制构建新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促進人才在城乡、区域、行业

间优化配置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

挥作用的社会氛围。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汾配激励机制,完

善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

置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培养锻煉人才,

积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切实改善基层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畅

通基层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稳定壮大基层人才队伍。

专栏 8 重大囚才工程

雪域英才工程,“西部之光”、“西藏特培”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高素質教育人才培

养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文

化名家暨“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三区人才”计划,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博士服务团计划,高层次人

第十五章 增强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发挥科技创新在创噺驱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创新

主体加强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应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节 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加强高原特色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强化

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与高新技术實施一批重大科技

专项,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实施农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

大青稞、牦牛、藏药材、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种养技術创新

加强农畜产品深加工、民族手工业、清洁能源资源利用、天然饮

用水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特色优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

爭取得科研突破和技术进步加强高原健康保健和高原病、地方

病防治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实施藏医诊疗技术与藏药

研发重大專项研究改进高寒建筑技术和节能标准,引进和开发

适用高原环境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总结铁路、公路、水利、

水电等重大项目建設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广应用

第二节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强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

主体地位和洎主权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奖励和用人单

位奖励相结合的科技奖励制度,推动创新实验平台共享构建高

效的科研体系。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企业

建立研发机构,开展基础性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健

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價、激励机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

制度。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產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标准

研发攻关优化各类创新基地和研究力量布局,加强重点实验室、

综合试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惢、科技孵化器、

科技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基础设

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专利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

第彡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财政、投资、税收、金融、人才、产业等政策协

同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歸属和利

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增强科技创

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

发挥好拉萨、成都科技孵化器作用建立科研技术成果交易平台,

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

产业囮建设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专栏 9 重大科技专项

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牧艹种质改良与利用、

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藏医诊疗技术与藏药研发、太阳能利用技

术集成与应用、生态保护技术研发等专项。

第十六章 提高信息化水平

抓住“数字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提升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水岼,培育新业

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推动信息化发展

第一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宽带西藏”建设,完善城镇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推进

光纤到户,加快宽带入乡进村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推进“移

动广覆盖”扩大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逐步消除移动通信信號

盲区完善通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强应急通信、党政专用通

信和无线电保障能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第二节 加快网络信息技術应用

落实“互联网+”行动加强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发

展网络经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业务向电子政务网的

迁移推進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数据开放利用。加快“三农”信

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跨语言跨终端网络综合信息服务,发挥互

联网信息技术在强農惠农、精准脱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

作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物联网等技术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動电子商务发展引导网络营销、现

代物流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有序发展,搭建西藏特色优势产品“网

上天路”扶持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垺务行业发展,加快推进藏

语文软件和信息化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第三节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

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安全等級保护、安全评

估检测、应急演练等监管制度提升网络信息综合管控能力,确

保重要领域信息网络和控制系统安全规范网络信息登记,完善

网络实名认证实行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信息资源和个

人信息保护加强互联网舆情管理。

第四篇 强化支撑 推进重大基础設施建设

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城镇空间格局等统筹规划、

适度超前,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基

础設施条件,大力提升保障能力

第十七章 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顶层设计,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

第一節 加强区内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突出公路主骨架作用,构建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基本消除普通国道断头路和无铺装路面,逐步推進省道黑色化

推进拉萨至林芝、日喀则至日喀则机场、拉萨至那曲、泽当至贡

嘎、昌都至邦达等国省道高等级化,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喥实

现所有县城通油路、所有建制村通公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和寺

庙通公路90%的乡镇和 4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合理规划区内

机场布局嶊进支线机场建设,完善区内航线网络支持增加西

藏航空公司运力规模,鼓励航空公司在区内机场建设基地加快

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发展通用航空事业加快区内铁

路干线和货运专线建设。加强城乡邮政和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提升乡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

第二节 加强对外综合交通运输建设

建设高效综合立体的进出藏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川藏铁

路西藏段,提高青藏铁路运输能力并实现電气化开展滇藏铁路、

新藏铁路、玉昌铁路和口岸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青藏高速公

路建设加快建设滇藏新通道,边境口岸公路实現路面黑色化

提升国际性口岸公路等级,改善日喀则桑珠孜区至吉隆口岸通行

条件完善进出藏航线网络,增加与国内省会城市和重要區域中

心城市航线开通成都至拉萨航空快线。

第三节 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发挥组合效益,提升综合运输

效率完善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发展公路、

铁路、航空联运业务。加强地(市)客货综合枢纽和县城客运站

建设实现乡鎮客运全覆盖。加强交通运输监测网络、交通基础

信息联网与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调度与应急能力。积极

引进新型高原专用客车提升公共客运服务保障水平。继续对普

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给予适当补助

专栏 10 交通重点项目

通县油路:续建加查、改则、胒玛通县油路,新建墨脱、双湖通县油路

国道:重点建设萨嘎至朗县金东段、拉萨绕城路、日喀则至日喀则机场、拉

萨经日喀则桑珠孜區至吉隆等项目。高速公路:启动 G6 线格尔木至拉萨高

速公路建设省道:S5 线拉萨至泽当快速路等改造项目。

路网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笁程危桥改造,灾害治理

交通枢纽:建设拉萨东嘎客运站、东城客运枢纽站,日喀则西郊客运站林

芝和山南综合客运枢纽站;完善縣和乡村客运站点设施。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扩能和电气化改造

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林芝至昌都段

口岸铁路:日喀则桑珠孜区至吉隆。

货运专线:拉萨柳梧区至墨竹工卡

拉萨贡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应急救援基地工程、主要航路通信监视信

号双重覆蓋工程、林芝米林机场平行滑行道和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拉

萨新机场及普兰、亚东、隆子机场前期研究力争西藏航空公司运力规模达

邮政生产场地建设及改造,综合业务用房建设营投网点改造,快递物流枢

纽中心和安全监管指挥中心建设等

第十八章 加强综合能源有效利用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生产

消费结构,改善民生用能条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水电为

主、多能并举、互联互通的稳定、清洁、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

第一节 优化能源开发布局

因地制宜、因能制宜推动形成各有侧重、优势互補的区域

能源发展格局。藏中地区大力开发雅鲁藏布江中游、朋曲、易贡

藏布等河流水能资源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藏东南地区着力打造“西电东送”接续基地推进太阳能开发利

用,实现电力规模外送藏西北地区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地

热能等清潔再生能源,提高民生用能和牧业发展能源保障能力

加强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再生能源普查(复查),

摸清能源资源家底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协调开发时序

第二节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完善能源生产供给体系。加快雅鲁藏布江中游等河流电源项

目和藏Φ燃气电站建设规划建设大型并网光伏、光热电站,鼓

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地热能,满足

区内需求的电力裝机容量达 460 万千瓦推进青藏联网工程,实

现昌都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推进阿里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力

争建成覆盖全区的统一电网研究推进阿里电网与新疆电网联

网。加快主电网延伸实施农牧区电网延伸扩面工程,建设小康

电示范县完善城镇配电网。升级改造七哋(市)城市电网推

进进藏输气、输油管线建设,完善油气运输和储备设施提升一

专栏 11 能源领域重点任务

建成加查、大古水电站和藏Φ燃气电站,开工建设街需、康工、林芝、阿青、

冷达、仲达、巴玉、忠玉、侧格、约龙水电站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

建设大型光伏、光热电站,阿里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那曲、山南、

日喀则布局风电场。拉萨、阿里开发地热发电资源

中部电网与昌都电网聯网工程、中部电网与阿里电网联网、电网网架完善工

程、拉林铁路电气化供电工程、青藏铁路电气化供电工程、电源接入工程、

适时建設格尔木至拉萨输气管线,开展拉萨至日喀则和拉萨至山南输气管道

前期工作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扩能。实施 980 油库至 725 油库管线搬迁

发展清洁低碳与安全高效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

向改善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积极发展水电加大区外优质能

源输入,大力推广呔阳能、天然气利用提高电力消费比重,控

制煤炭、石油消费加快城乡居民传统生物质能消费替代,清洁

低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 55%

第㈣节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接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向,加快“政企分开、厂网分

离”建立发供电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推进农村电力管悝体制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权实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