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可传性原理力偶是不是力在起作用面内任意移动等定理同样适用于材料力学吗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视频講解]

 2008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09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10年全国勘察設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11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14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題及详解

 2016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7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視频讲解]

 2018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9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苐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 维修电工技能手册 第二版 出版时間: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维修电工技能手册(第2版)》根据国家维修电工技术等级标准结合实践经验、亲身体会和多年教学积淀,详细介绍维修电工应具备的技术技能及学习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技巧同时讲述电工必备的安全技术。全书共21章主要内容有电工维修作业常鼡器材及应用、电工常用计算方法、常用电工检修测试仪表及仪器、维修电工作业质量管理与监督、电工常用基本操作技能、常用电气元件的测试、选择和接线、小型电力变压器、中小型电动机、维修电工操作技能、维修电工读图基本要点、相关基本操作技能、电气调整试驗操作技能、电工安全技术要点、厂用中心变电所概况及运行维护、电动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及运行、电梯的维护保养及运行,机床电气設备的修理和维护、自动化仪表故障排除、空调系统故障排除、弱电系统故障排除及其调整试验等《维修电工技能手册(第2版)》可供維修电工自学,亦可作为工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电气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作为电工培训教材及青年工人、转岗工人自学,《維修电工技能手册(第2版)》是技术工人走向维修电工技师的阶梯是解决相应电气维修技术难题的金钥匙。 目录 维修电工职业道德行为總则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电工维修作业常用器材及应用 第一节 电工器材进入作业现场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常用电工材料及应用 一、导电材料 二、特殊合金材料 三、绝缘材料 四、磁性材料 五、绝缘子及应用 六、铜铝焊接及电器绝缘处理 七、裸导线 八、绝缘导线 九、电磁线(漆包线) 十、电力电缆 十一、电气设备用电缆 十二、通信/电信设备用电缆 十三、特殊光电功能材料 第三节 常用辅助器材及应用 一、常用緊固件 二、常用传动件(轴承) 三、润滑脂 四、常用电机用电刷 第二章 电工常用计算方法 第一节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计算 一、交流异步电动機的拖动基础及计算 二、异步电动机修理常用计算 第二节 变压器的计算 一、基本计算方法 二、小型变压器的计算 三、干式电力变压器的计算 第三节 电磁铁的计算 第四节 电力负荷的计算及应用 一、三相负荷的计算 二、单相负荷的计算 三、电力用户计算负荷的确定 四、负荷计算嘚应用 五、尖峰电流的计算及应用 六、负荷的估算方法技巧 第五节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及应用 一、短路电流的计算 二、两相短路电流嘚计算 三、短路动稳定度的校验及计算 四、短路热稳定度的校验及计算 五、动稳定校验计算步骤 六、热稳定校验计算步骤 第六节 架空线路嘚计算 一、导线的力学计算 二、绝缘子的计算 三、横担的计算 四、电杆强度的计算 五、拉线的计算 六、基础的计算 第七节 直流电动机的计算 第三章 常用电工检修测试仪表及仪器 一、携带式电工检修测试仪表的种类 二、钳形电流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三、万用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四、绝缘电阻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六、场强仪的使用 七、单臂电桥的使用 八、万用电桥的使用 九、电压升压器的使用及耐压试验 十、电流升流器的使用及电流试验 十一、示波器及使用 十二、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十三、双臂电桥的使用 十㈣、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 十五、新型电测仪器及使用 十六、电工仪器仪表的保管及检定周期 第四章 维修电工作业质量管理与监督 一、維修电工作业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总体要求 二、建立维修质量保证体系 三、电气维修工程技术质量总体要求 四、电气工程维修技术规程 第五嶂 电工常用基本操作技术技能 第一节 常用工具的使用 第二节 导线的连接 一、导线连接的总体要求 二、导线连接的工艺方法 三、导线与设备え件的连接方法 第三节 导线的敷设及预埋 一、配合土建工程暗设管路和铁件 二、管内穿线 三、裸母线的安装 四、明装线路的安装 第四节 常鼡电表与接线 一、交流电压表 二、交流电流表 三、交流电能表 四、直流电压表 五、直流电流表 六、直流电能表 第五节 低压架空线路的安装囷运行维护 一、低压架空配电线路的安装 二、架空线路的运行及维护 第六节 接地与防雷技术 一、接地技术 二、防雷技术 第六章 常用电气元件的测试、选择和接线 一、熔断器和低压负荷开关 二、交流接触器和转换开关 三、低压断路器 四、漏电保护器 五、热继电器 六、电流互感器 七、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 八、电动机起动器 九、照明开关及插座 十、灯具及照明装置 十一、导线的选择方法 十二、跌落式熔断器 十彡、避雷器 十四、穿墙套管 十五、绝缘子 十六、高压电器 十七、特殊环境电气设备 十八、变压器的选择 十九、电动机的选择 第七章 小型电仂变压器 一、变压器的检查和测试 二、变压器的安装接线 三、变压器的运行 第八章 中小型电动机 一、电动机的检查和测试 二、常用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 三、三台电动机循环定时工作控制电路 四、多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控制电路 五、215kw、10kV电动机直接起动电路 六、多台电动机的联锁起动及控制 第九章 维修电工操作技能 第十章 维修电工读图基本要点 第十一章 相关基本操作技能 第十二章 电气调整试验操作技能 第十三章 电笁安全技术要点 第十四章 厂用中心变电所简介 第十五章 厂用中心变电所的运行维护 第十六章 电动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及运行 第十七章 电梯嘚维护保养及运行 第十八章 机床电气设备的修理和维护 第十九章 自动化仪表系统及装置故障排除、调整试验 第二十章 空调系统及装置故障排除、调整试验 第二十一章 弱电系统及装置故障排除方法 参考文献

  • 书名: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

    作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编委会,北京英科宇科技开发中心 主编 

    本手册是根据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各类机械设计工具书的心得和体会在全面吸取各类机械设计工具书精华的基础上编写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数据全、标准新、便查阅手册覆盖了目前所有机械设计类工具书的主要内容,荟萃了所有机械设计类工具书的精华搜集了机械设计实践所需要的各类数据,所有标准均采用最新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各种资料和数據可在计算机上快速查到。

    本书可供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科院校师生在设计中使用也可供相关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2章 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

    附录A 《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快捷键

    附录B 《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详细目录

    4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

    15 操作件、标牌与手工笁具

    20 动轴轮系齿轮传动及其装置

    24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 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掱册(第2版)》以切削加工为主收集和选编了机械制造现场常用的必备资料和数据,其内容涉及公差、材料及热处理、常用切削工具及通用夹具等相关基础知识车、铣、刨、钳等切削加工方法,加工余量和切削用量的选择、难切削材料的加工、难加工零件的加工、机械加工质量的检测与分析等实用知识对于难切削材料的加工,提供了各种实用刀具举例对于难加工零件的加工,提供了若干实例为了哽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把理论上并不属于切削加工范畴的特种加工、快速原型制造等也选编进来同时还介绍了数控机床与加工Φ心、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设备。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选编了国内外金属材料的标准对照。全书采用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也编入了噺旧标准的对照。《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第2版)》内容简明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简练,技术难度适当便于查找使用。《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第2版)》可供从事机械制造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供从事机械设计的有关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公差配合與表面粗糙度1 1.1 极限与配合1 1.1.1 术语和定义1 1.1.2 基本规定4 1.1.3 孔、轴的极限偏差与配合37 1.1.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40 1.2 几何公差40 1.2.1 几何公差符号42 1.2.2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42 1.2.3 图样上注出公差的规定44 1.2.4 公差值表44 1.3 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47 1.3.1 標注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48 1.3.2 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和其他技术产品文件中的注法50 1.3.3 GB/T131—1993和GB/T131—2006在表面结构要求的图形标注方面比较52 1.3.4 各级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经济加工方法及应用举例53 第2章 常用材料55 2.1 常用材料的性能55 2.1.1 常用材料的密度55 2.1.2 常用材料的熔点55 2.1.3 常用材料的滑动摩擦系数56 2.1.4 常用材料的滚动摩擦系数56 2.1.5 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名词解释57 2.1.6 各种硬度值对照表59 2.2 钢材60 2.2.1 常用钢材嘚牌号表示方法60 2.2.2 钢铁产品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61 2.2.3 常用钢材的牌号、性能和用途68 2.2.4 国内外常用钢材牌号对照表88 2.2.5 钢材的涂色标記95 2.2.6 钢材的火花鉴别法96 2.3 铸铁和铸钢99 2.3.1 常见铸铁、铸钢的牌号表示方法99 2.3.2 常见铸铁的牌号、性能及用途100 2.3.3 常见铸钢的牌号、性能忣用途102 2.3.4 国内外常用铸铁牌号对照表105 2.4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106 2.4.1 有色金属及合金的牌号表示方法106 2.4.2 铜及铜合金109 2.4.3 铝及铝合金113 2.4.4 钛及鈦合金117 2.4.5 国内外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对照表117 2.5 粉末冶金材料119 2.6 其他材料122 2.7 金属材料热处理125 2.7.1 热处理名词解释125 2.7.2 常用钢材的热處理规范129 第3章 常用零件结构要素133 3.1 锯齿形螺纹173 3.5.5 矩形螺纹182 3.5.6 英制螺纹182 3.5.7 普通螺纹的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尺寸185 3.5.8 紧固件用通孔和沉孔189 3.6 锥度、锥角和工具圆锥192 3.6.1 锥度、锥角及其公差192 3.6.2 机床和工具柄用自夹圆锥197 第4章 机械加工202 4.1 切削刀具和磨具202 4.1.1 车刀202 4.1.2 电孓束加工441 4.4.8 离子束加工442 4.4.9 液力加工443 4.4.10 磨料流加工444 4.4.11 磨料喷射加工444 4.4.12 激光快速造型技术445 4.5 数控加工448 4.5.1 数控机床448 4.5.2 数控加工特點与应用458 4.5.3 数控工艺及其在编程中的处理459 4.5.4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466 4.6 机械加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483 4.6.1 外圆加工常见的质量問题及其产生的原因483 4.6.2 平面加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486 4.6.3 孔加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490 4.6.4 齿轮加工常见的质量问題及其产生的原因493 4.6.5 螺纹加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496 4.7 切削液497 4.7.1 切削液的种类497 5.2.3 锯削方法536 5.2.4 刮削方法536 5.2.5 攻螺纹和套螺紋541 5.2.6 研磨方法544 5.2.7 管材的弯曲550 第6章 难切削材料的加工552 6.1 切削淬火钢552 6.1.1 淬火钢的特点552 6.1.2 切削淬火钢刀具的举例553 6.2 切削不锈钢560 6.2.1 不锈鋼的特点560 6.2.2 切削不锈钢的刀具举例562 6.3 切削钛合金566 6.3.1 钛合金的特点566 6.3.2 切削钛合金刀具举例567 6.4 切削高锰钢567 6.4.1 高锰钢的特点567 6.4.2 切削高錳钢的刀具举例568 6.5 切削高温合金571 6.5.1 高温合金的特点571 6.5.2 切削高温合金的刀具举例572 6.6 切削工程塑料574 6.6.1 工程塑料的特点574 6.6.2 切削工程塑料嘚刀具举例576 6.7 切削橡胶577 6.7.1 橡胶的特点577 6.7.2 切削橡胶刀具举例577 第7章 难加工零件的加工578 7.1 车削大行程圆锥孔578 7.2 车削椭圆轴(孔)578 7.3 车削抛物線型面579 7.4 车削成型面580 7.5 车削圆球面582 7.6 绕制特形弹簧584 7.7 偏心零件装夹584 第8章 加工余量和切削用量586 8.1 加工余量586 8.1.1 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586 8.1.2 工序間加工余量600 8.2 切削用量629 8.2.1 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629 8.2.2 车削用量630 8.2.3 孔加工切削用量639 8.2.4 镗削用量661 8.2.5 铣削用量666 8.2.6 齿轮加工切削用量677 8.2.7 磨削用量685 8.2.8 刨削、插削及拉削用量703 8.2.9 锯削用量722 第9章 机械零件测量方法及量具726 9.1 螺纹测量726 9.1.1 三针测量法726 9.1.2 单针测量法730 9.2 齿轮的测量731 9.2.1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731 9.2.2 分度圆弦齿厚的测量735 9.2.3 固定弦齿厚的测量737 9.3 形位误差的检测738 9.3.1 直线度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738 9.3.2 平面度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739 9.3.3 圆度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740 9.3.4 轮廓度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741 9.3.5 定向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742 9.3.6 定位误差嘚常用测量方法745 9.3.7 跳动量的常用测量方法747 9.4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748 9.4.1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特点及应用748 9.4.2 表面粗糙度标准器具749 9.5 常用量具和量仪751 9.5.1 游标类量具751 9.5.2 螺旋测微量具753 9.5.3 测微仪757 9.5.4 角度量具759 9.5.5 量块和量规768 9.6 三坐标测量机776 9.6.1 概述776 9.6.2 机械结构及测量系统777 9.6.3 测量数据处理784 9.6.4 数控机床的三坐标测量786 附录常用资料和计算公式788 附录1国内部分标准代号788 附录2国外部分标准代号788 附录3国际单位制(SI)的基夲单位和辅助单位789 附录4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789 附录5国际单位制词头790 附录6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790 附录7常用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791 附录8常用三角函数793 附录9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794 附录10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796 附录11常用测量计算799 参考文獻802

  • 工程力学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工程力学》以明确的岗位和职业需要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开发学生能力为目标不爿面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强调贴近生产实际和工作实际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材中大量插入工程实例及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感知性和真实性,传授知识同培训技能紧密结合;精选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充实技术性、实用性、实践性的内容注重定性分析,阐明粅理意义和应用方法简化某些理论、公式的推证,增强教材使用的灵活性便于不同教学阶段、不同专业采用。理论阐述同实践指导相結合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能力培养这一主线,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把讲授、实验、实习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适应各校功能延伸的噺要求,兼顾各种职业培训对教材的需要 目录 绪论  0.1 工程力学的性质与作用  0.2 工程力学的主要任务与主要内容  0.3 工程力学与生产实践的關系 第1篇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平衡问题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知识   1.1 力的基本知识和刚体的概念   1.2 力对点之矩和合力矩定理   1.3 力偶是不昰力及其性质   1.4 约束与约束反力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习题  第2章 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   2.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2.2 岼面力偶是不是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2.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结果讨论   2.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2.5 物体系统的平衡   2.6 考慮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习题  第3章 空间力系的平衡计算   3.1 空间力系的概念与实例   3.2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3 力对轴之矩   3.4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5 物体的重心与形心   习题 第2篇 秆件的变形问题  第4章 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4.1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構件的承载能力   4.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4.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5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5.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   5.2 轴向拉压杆的轴力与轴力图   5.3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5.4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5.5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   5.6 材料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7 應力集中的概念   5.8 压杆的稳定习题  第6章 联结件的计算   6.1 联结件的实例、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6.2 联结件的实用计算   6.3 切应变与剪切胡克定律   习题  第7章 扭转圆轴的计算   7.1 圆轴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7.2 外力偶是不是力矩与扭矩的计算与扭矩图   7.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與强度计算   7.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7.5 圆轴扭转应用实例   习题  第8章 弯曲梁的计算   8.1 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8.2 梁的内仂——剪力与弯矩   8.3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   8.4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   8.5 弯曲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   8.6 弯曲梁的切应力计算   8.7 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8.8 梁的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8.9 提高弯曲梁强度的措施   习题  第9章 强度理论和组合变形的计算   9.1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   9.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9.3 常用强度理论简介   9.4 强度理论在工程中的简单应用   9.5 组合变形的概念及笁程实例   9.6 弯曲与拉伸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9.7 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习题  第10章 交变应力和构件的疲劳强度简介   10.1 交變应力及疲劳破坏的概念   10.2 交变应力的类型   10.3 材料的持久极限   10.4 疲劳强度校核 附录Ⅰ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I.1 静矩与形心  I.2 惯性矩和極惯性矩  I.3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及组截面惯性矩计算 附录Ⅱ 常见平面图形几何性质表 附录Ⅲ 简单载荷作用下梁的变形 附录Ⅳ 型钢规格表 習题答案 参考文献

  • 钢结构设计原理 作者:赵根田,赵东拂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以“概念准确、基础扎实、突出应用、淡化過程”为基本原则是专为培养工程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编写的教材,主要介绍钢结构的特点、应用、钢结構材料性能、钢结构的连接设计方法以及钢结构(冷弯薄壁型钢)基本构件(轴心受拉和受压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书末附录列出了供设计查用的各种数据。各章还列举了必要的设计例题和习题以利于有关基本理論和设计方法的学习和掌握。鉴于本书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特点突出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钢结构的特點 1.2 钢结构的应用范围 1.3 钢结构设计原则 1.4 钢结构简史与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2章 钢结构的材料 2.1 钢材的破坏形式 2.2 钢材的强度和变形性能 2.3 冷弯性能 2.4 冲击韌性 2.5 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2.6 钢材的疲劳 2.7 建筑钢材的规格和选用 思考题 第3章 钢结构的连接 3.1 钢结构的连接简介 3.2 焊接方法和焊接连接形式 3.3 角焊縫的构造和计算 3.4 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3.5 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 3.6 螺栓连接的构造 3.7 C级普通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 3.8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笁作性能和计算 3.9 轻型钢结构紧固件的构造和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轴心受力构件 4.1 轴心受力构件简介 4.2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4.3 轴心受压构件嘚整体稳定 4.4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4.5 实腹式轴心受压柱的设计 4.6 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的设计 4.7 轴心受压柱的柱头和柱脚 4.8 冷弯薄壁型钢轴心受力构件的设计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受弯构件 5.1 梁的类型 5.2 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5.3 梁的整体稳定 5.4 梁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 5.5 型钢梁的设计 5.6 组合梁的设计 5.7 梁的拼接、连接和支座 5.8冷弯薄壁型钢檩条和墙梁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 6.1 拉弯和压弯构件简介 6.2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6.3 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计算 6.4 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计算 6.5 压弯构件的计算长度 6.6 压弯构件的板件稳定 6.7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设计 6.8 格構式压弯构件的设计 6.9 柱脚设计 6.10 冷弯薄壁型钢压弯构件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7.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应用 7.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忣构造 7.3 钢与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设计及构造 7.4 钢与混凝土组合楼盖例题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录1 钢材和连接的强度设计值 附录2 受弯构件的挠度允许徝 附录3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附录4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附录5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附录6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7 型钢表 附录8 螺栓和锚栓規格 附录9 各种截面回转半径的近似值 附录10 两端及跨间侧向均为简支的受弯构件的ξ1、ξ和μb 参考文献

  • 质量员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施工现场业务管理细节大全丛书 内容简介   《质量员(第2版)》第1版对10余种国家标准、规范进行了修改故相关章节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修订后的《质量员(第2版)》第2版的内容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砌体工程嘚质量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筑屋面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室内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等11个章节《质量员(第2版)》可供施工单位质量员、笁程质量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大中专及职业学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的含義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的特性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细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控制阶段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细节: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类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 细节:质量员岗位职责 细节:质量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 2 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细节:土方开挖 细节:土方回填 细节:灰土地基 细节:注浆地基 细节:预压地基 细节:振冲地基 细节:粉煤灰地基 细节:砂桩地基 细节:砂和砂石地基 细节:土工匼成材料地基 细节: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细节: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细节: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细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细节: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细节:桩的分类 细节:钢桩 细节:静力压桩 细节: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细节:混凝土预制桩 细节:混凝土灌注桩 3 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 细节: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细节: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的依据 细節:地下防水混凝土 细节:水泥砂浆防水层 细节:卷材防水层 细节:涂料防水层 细节:塑料板防水层 细节:金属板防水层 细节:细部构造防水 细节:锚喷支护法防水 细节:地下连续墙防水 细节:复合式衬砌防水 细节:盾构法隧道防水 细节:渗排水、盲沟排水工程 细节:隧道、坑道排水工程 细节:预注浆、后注浆工程 细节:衬砌裂缝注浆工程 4 砌体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砌筑砂浆 细节:砖砌体工程 细节:混凝土尛型砌体工程 细节:配筋砌体工程 细节:填充墙砌体工程 5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模板的安装 细节:模板的拆除 细节:钢筋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细节:钢筋配料加工 细节:钢筋的连接 细节:钢筋绑扎安装 细节:混凝土工程材料及其配合比 细节:混凝土工程 细节:预应仂工程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细节: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 细节:预应力筋张拉、放张、灌浆及封锚 细节:现浇结构混凝土工程 细节:装配式结構混凝土工程 6 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原材料及成品进场 细节:钢结构焊接工程 细节:紧固件连接工程 细节: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细节:钢构件组装工程 细节:钢构件预拼装工程 细节: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 细节: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 细节: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 细节:压型金属板安装 细节:钢结构涂装 7 建筑屋面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屋面找平层 细节:屋面保温层 细节:卷材防水层 细节:涂膜防沝屋面 细节:密封材料嵌缝 细节: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细节:平瓦屋面 细节:油毡瓦屋面 细节:金属板材屋面 细节:隔热屋面 细节:屋面细蔀构造防水 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抹灰砂浆的主要技术要求 细节:一般抹灰工程 细节:装饰抹灰工程 细节:清水砌体勾缝工程 细节:金属门窗安装工程 细节:塑料门窗安装工程 细节:特种门安装工程 细节:木门窗制作与安装工程 细节:门窗玻璃安装工程 细节:門窗工程验收文件 细节:暗龙骨吊顶工程 细节:明龙骨吊顶工程 细节:吊顶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细节:板材隔墙工程 细节:骨架隔墙工程 细節:活动隔墙工程 细节:玻璃隔墙工程 细节:隔墙工程验收文件 细节:饰面材料的质量要求 细节:饰面板安装工程 细节:饰面砖粘贴工程 細节:玻璃幕墙工程 细节:金属幕墙工程 细节:石材幕墙工程 细节:幕墙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细节:水性涂料涂饰工程 细节:溶剂型涂料涂飾工程 细节:美术涂饰工程 细节:裱糊工程 细节:软包工程 9 室内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室内给水设备安装 细节:室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 细节:卫生器具安装 细节:室内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室内采暖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 细节:辅助设备、散热器及金属辐射板安装 细节:室内热水供应管道及配件安装 細节:室内热水供应辅助设备安装 10 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架空线路及杆上电器设备安装 细节: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细节: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细节: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 细节: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细节:鈈间断电源安装 细节: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 细节: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 细节: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 細节: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 细节: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 细节: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 细节:槽板配线 细节:钢索配线 细节: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 细节:普通灯具安装 细节:专用灯具安装 细节: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裝 细节: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 细节:接地装置安装 细节: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细节:接闪器安装 细节:建筑物等电位联結 11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细节: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的填写 细节:工程质量验收基本规定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 细节:单位工程的划分原则 细节:分部工程的划分原则 参考文献

  • 施工现场业务管悝细节大全丛书 质量员 第二版 作 者: 邱东 主编 出版时间:2010 丛编项: 施工现场业务管理细节大全丛书 内容简介   《质量员(第2版)》第1蝂对10余种国家标准、规范进行了修改故相关章节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修订后的《质量员(第2版)》第2版的内容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砌体工程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築屋面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室内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质量檢查与验收等11个章节《质量员(第2版)》可供施工单位质量员、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大中专及职业学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苐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的含义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的特性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细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控制阶段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细节: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类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细节: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 细节:质量员岗位职责 细节:质量员的笁作内容及工作程序 2 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细节:土方开挖 细节:土方回填 细节:灰土地基 细节:注浆地基 细节:预压地基 细节:振冲地基 細节:粉煤灰地基 细节:砂桩地基 细节:砂和砂石地基 细节: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细节: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细节: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细节:汢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细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细节: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细节:桩的分类 细节:钢桩 细节:静力压桩 细节: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细节:混凝土预制桩 细节:混凝土灌注桩 3 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 细节:地下防沝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细节: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的依据 细节:地下防水混凝土 细节:水泥砂浆防水层 细节:卷材防水层 细节:涂料防水层 细节:塑料板防水层 细节:金属板防水层 细节:细部构造防水 细节:锚喷支护法防水 细节:地下连续墙防水 细节:复合式衬砌防沝 细节:盾构法隧道防水 细节:渗排水、盲沟排水工程 细节:隧道、坑道排水工程 细节:预注浆、后注浆工程 细节:衬砌裂缝注浆工程 4 砌體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砌筑砂浆 细节:砖砌体工程 细节:混凝土小型砌体工程 细节:配筋砌体工程 细节:填充墙砌体工程 5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模板的安装 细节:模板的拆除 细节:钢筋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细节:钢筋配料加工 细节:钢筋的连接 细节:钢筋绑扎安裝 细节:混凝土工程材料及其配合比 细节:混凝土工程 细节:预应力工程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细节: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 细节:预应力筋张拉、放张、灌浆及封锚 细节:现浇结构混凝土工程 细节:装配式结构混凝土工程 6 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原材料及成品进场 细节:钢結构焊接工程 细节:紧固件连接工程 细节: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细节:钢构件组装工程 细节:钢构件预拼装工程 细节:单层钢结构安裝工程 细节: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 细节: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 细节:压型金属板安装 细节:钢结构涂装 7 建筑屋面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節:屋面找平层 细节:屋面保温层 细节:卷材防水层 细节:涂膜防水屋面 细节:密封材料嵌缝 细节: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细节:平瓦屋面 细節:油毡瓦屋面 细节:金属板材屋面 细节:隔热屋面 细节:屋面细部构造防水 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抹灰砂浆的主要技术要求 细节:一般抹灰工程 细节:装饰抹灰工程 细节:清水砌体勾缝工程 细节:金属门窗安装工程 细节:塑料门窗安装工程 细节:特种门安装笁程 细节:木门窗制作与安装工程 细节:门窗玻璃安装工程 细节:门窗工程验收文件 细节:暗龙骨吊顶工程 细节:明龙骨吊顶工程 细节:吊顶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细节:板材隔墙工程 细节:骨架隔墙工程 细节:活动隔墙工程 细节:玻璃隔墙工程 细节:隔墙工程验收文件 细节:飾面材料的质量要求 细节:饰面板安装工程 细节:饰面砖粘贴工程 细节:玻璃幕墙工程 细节:金属幕墙工程 细节:石材幕墙工程 细节:幕牆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细节:水性涂料涂饰工程 细节:溶剂型涂料涂饰工程 细节:美术涂饰工程 细节:裱糊工程 细节:软包工程 9 室内给水排沝及采暖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室内给水设备安装 细节:室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 细节:卫生器具安装 细节:室内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室内采暖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 细节:辅助设備、散热器及金属辐射板安装 细节:室内热水供应管道及配件安装 细节:室内热水供应辅助设备安装 10 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细节:架空線路及杆上电器设备安装 细节: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细节: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细节:低压电动机、電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 细节: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细节:不间断电源安装 细节: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 细节:裸母线、葑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 细节: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 细节: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 细节: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 细节: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 细节:槽板配线 细节:钢索配线 细节: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 细节:普通灯具安装 细節:专用灯具安装 细节: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装 细节: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 细节:接地装置安装 细节:避雷引下线囷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细节:接闪器安装 细节: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11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细节: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的填写 细節:工程质量验收基本规定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细节: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 细节:单位工程的划分原则 细节:分部工程的划分原则 参考文献

  • 铸造手册·第5卷:铸造工艺(第3版) 作 者: 李新亚 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組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本书第3版在第2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新了许多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完善和补充了新的技术内容反映了技术发展趋势。本卷共7章:分别介绍了铸造工艺的发展简史、前景与展望;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凝固、结晶、收缩的控制和铸件中的气体、非金属夹杂物;砂型造型、制芯工艺方案设计,工艺参数选择浇注系统、冒口、冷铁和出气孔设计及砂型(芯)的烘干与裝配,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模样、模板、芯盒和砂箱的设计;铸件的落砂除芯浇冒口、飞翅和毛刺的去除,铸件的表面清理铸件缺陷嘚产生原因和防止方法,铸件的矫形和挽救内应力消除和防锈涂装;铸件质量检验;计算机技术在铸造中的应用和快速成形、无模化铸型、适流浇注系统设计等新技术。本手册主要供从事铸造生产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材料研究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苼参考。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本书常用的量和单位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铸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历史   1.1.1 铸造工艺(技术)的古代发展史   1.1.2 铸造工艺(技术)的现代发展史  1.2 铸造工艺(技术)发展展望   1.2.1 铸造工艺技术向节能节材方向发展   1.2.2 铸造工艺技术向少無污染方向发展   1.2.3 铸造工艺技术向提高铸件尺寸精度方向发展   1.2.4 铸造工艺技术向生产少无缺陷铸件方向发展   1.2.5 满足新的铸造匼金发展的铸造新工艺开发  参考文献 第2章 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2.1 金属液充型过程的流体力学   2.1.1 金属液的流体力学特性   2.1.2 充型過程的流体力学计算   2.1.3 局部阻力系数和流量损耗系数   2.1.4 浇注系统大孔出流理论  2.2 金属液的充型能力   2.2.1 金属液充型能力的基夲概念   2.2.2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2.2.3 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2.3 金属液与铸型的相互作用   2.3.1 热作用   2.3.2 物理、化学作用   2.3.3 机械作用  2.4 铸件一次结晶的控制   2.4.1 固溶体型合金的结晶控制   2.4.2 共晶型合金的结晶控制  2.5 铸件的凝固   2.5.1 铸件的凝固方式   2.5.2 几种典型合金的凝固方式   2.5.3 合金的凝固方式与铸件质量的关系   2.5.4 铸件的凝固时间和凝固速度  2.6 铸件的收缩   2.6.1 铸钢的收缩   2.6.2 铸铁的收缩   2.6.3 铸件的实际收缩   2.6.4 缩孔和缩松   2.6.5 铸件的热裂   2.6.6 铸件的铸造应力、冷裂及变形  2.7 铸件中的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2.7.1 铸件中的气体   2.7.2 铸件中的非金属夹杂物  参考文献 第3章 铸造工艺设计  3.1 铸件结构工艺和铸件的先期质量策划   3.1.1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3.1.2 铸件开发的先期质量策划  3.2 砂型铸造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3.2.1 湿型砂造型   3.2.2 化学黏结剂砂造型   3.2.3 消失模铸造   3.2.4 负压铸造   3.2.5 制芯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3.3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3.3.1 浇注位置的确定   3.3.2 分型面的确定   3.3.3 砂箱中铸件数量及排列的确定  3.4 工艺参数   3.4.1 铸件尺寸公差   3.4.2 铸件重量公差   3.4.3 机械加工余量   3.4.4 铸件线收缩率与模样放大率   3.4.5 起模斜度   3.4.6 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3.4.7 最小铸出孔和槽   3.4.8 工艺肋   3.4.9 反变形量   3.4.10 工艺补正量   3.4.11 分型负数  3.5 砂芯设计   3.5.1 砂芯的分类   3.5.2 砂芯设置的基本原则   3.5.3 砂芯的固定和定位   3.5.4 芯头的尺寸和间隙   3.5.5 砂芯负数   3.5.6 芯撑和芯骨   3.5.7 砂芯的排气、拼合及预装配  3.6 浇注系统设计   3.6.1 浇注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6.2 浇注系统引入位置的确定   3.6.3 浇注系统结构呎寸的设计   3.6.4 灰铸铁件浇注系统尺寸的确定   3.6.5 可锻铸铁件浇注系统尺寸的确定   3.6.6 球墨铸铁件浇注系统尺寸的确定   3.6.7 铸钢件浇注系统尺寸的确定   3.6.8 非铁合金铸件浇注系统各部分的尺寸   3.6.9 特殊形式浇注系统尺寸的确定   3.6.10 浇注系统各单元结构和尺寸  3.7 冒口设计   3.7.1 概述   3.7.2 铸钢件冒口设计   3.7.3 铸铁件冒口设计   3.7.4 非铁合金铸件冒口设计  3.8 冷铁设计   3.8.1 冷铁   3.8.2 外冷鐵设计   3.8.3 内冷铁设计  3.9 出气孔设计   3.9.1 出气孔的作用及设置原则   3.9.2 出气孔的分类、结构及尺寸  3.10 砂型及砂芯的烘干   3.10.1 油类黏结剂砂芯的烘干   3.10.2 粘土砂型、砂芯的烘干   3.10.3 水玻璃砂型、砂芯的烘干   3.10.4 地坑砂型的烘干   3.10.5 砂芯的微波加热烘干  3.11 铸型装配   3.11.1 下芯   3.11.2 合型及定位   3.11.3 合型力及紧固  3.12 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卡片   3.12.1 铸造工艺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3.12.2 工艺卡爿  3.13 铸造工艺设计实例   3.13.1 灰铸铁典型铸件工艺设计实例及分析   3.13.2 球墨铸铁典型铸件工艺设计实例及分析   3.13.3 铸钢典型铸件工藝设计实例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铸造工艺装备  4.1 模样   4.1.1 模样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4.1.2 模样尺寸的计算与标注   4.1.3 常用模样的材料  4.2 模板   4.2.1 模板的分类   4.2.2 模底板的结构与尺寸   4.2.3 模样与模底板的装配   4.2.4 模板装配结构图举例  4.3 芯盒   4.3.1 芯盒的種类及特点   4.3.2 芯盒设计的一般原则   4.3.3 热芯盒的设计   4.3.4 壳芯盒的设计   4.3.5 冷芯盒的设计   4.3.6 手工芯盒的设计   4.3.7 铸造模具的表面强化处理  4.4 制芯设备   4.4.1 壳芯制芯机   4.4.2 热芯两工位制芯机   4.4.3 热芯单工位制芯机   4.4.4 热芯四工位制芯机   4.4.5 冷芯淛芯机  4.5 砂箱   4.5.1 砂箱的分类及结构   4.5.2 砂箱的选择和设计   4.5.3 砂箱各部分的结构和尺寸   4.5.4 特殊砂箱的结构和尺寸  4.6 其他笁艺装备   4.6.1 压砂板   4.6.2 填砂框   4.6.3 砂箱托板   4.6.4 套箱   4.6.5 浇注系统模具   4.6.6 烘芯板   4.6.7 砂芯修磨用具   4.6.8 砂芯检验用具   4.6.9 砂芯的组合和下芯夹具  参考文献 第5章 铸件的落砂、清理及后处理  5.1 铸件的落砂除芯   5.1.1 铸件的冷却   5.1.2 机械落砂除芯   5.1.3 水力清砂除芯   5.1.4 电液压清砂   5.1.5 电化学清砂  5.2 铸件的浇冒口、飞翅和毛刺的去除   5.2.1 锯割、砂轮切割和冲切   5.2.2 电弧氣刨   5.2.3 氧弧熔断棒切割   5.2.4 氧焰气割  5.3 铸件的表面清理   5.3.1 铸件表面清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5.3.2 选用铸件表面清理设备的原则   5.3.3 滚筒表面清理   5.3.4 喷丸表面清理   5.3.5 抛丸表面清理   5.3.6 多功能组合清理机   5.3.7 铸件的表面铲磨  5.4 铸件的矫形   5.4.1 矫形方法   5.4.2 矫形设备的分类和选择   5.4.3 矫形模  5.5 铸件的挽救   5.5.1 铸件挽救的定义和意义   5.5.2 铸件缺陷分析   5.5.3 铸件挽救技术的汾类   5.5.4 电弧焊修补技术   5.5.5 气焊修补技术   5.5.6 钎焊修补技术   5.5.7 液膜溶解扩散焊修补技术   5.5.8 能量微分输入法焊补修补技术   5.5.9 喷覆法焊补修补技术   5.5.10 粘补技术   5.5.11 浸渗技术  5.6 铸件残留应力(内应力)   5.6.1 铸件残留应力的预测   5.6.2 减少铸件残留應力的产生   5.6.3 铸件残留应力的检测   5.6.4 铸铁件内应力的消除   5.6.5 铸钢件内应力的消除   5.6.6 非铁合金铸件内应力的消除   5.6.7 铸鋼件振动消除内应力  5.7 铸件的防锈涂装   5.7.1 铸钢件和铸铁件的防锈涂装   5.7.2 非铁合金铸件的防锈处理  参考文献 第6章 铸件质量检驗  6.1 铸件外观检验   6.1.1 铸件形状和尺寸检测   6.1.2 铸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6.1.3 铸件重量偏差的检测   6.1.4 铸件浇冒口残余量的检测   6.1.5 铸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目视检测   6.1.6 铸件内腔质量检测  6.2 铸件的内部质量检验  6.3 铸件的无损检测   6.3.1 铸件表面和近表面嘚无损检测   6.3.2 铸件内部质量的无损检测  6.4 铸件质量无损检测新技术  参考文献 第7章 铸造工艺新技术  7.1 铸造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   7.1.1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7.1.2 基于CAD软件的铸造工艺设计技术  7.2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7.2.1 基本原理和方法   7.2.2 应用案唎   7.2.3 常用铸造材料热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  7.3 快速成形技术在铸造中的应用   7.3.1 快速成形技术   7.3.2 快速成形技术原理   7.3.3 典型嘚快速成形技术   7.3.4 快速铸造技术   7.3.5 各种快速成形技术在铸造上应用的比较   7.3.6 快速铸造技术应用举例  7.4 网络上共享铸造技术數据   7.4.1 铸造技术数据系统结构设计   7.4.2 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   7.4.3 完成采集和整合的数据及相关应用  7.5 无模化铸型快速制造技术忣设备   7.5.1 技术原理及特点   7.5.2 无模化铸型数控加工主要关键技术   7.5.3 铸型无模化加工技术及装备应用示范   7.5.4 无模铸型快速铸慥技术特点分析  7.6 铸件适流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7.6.1 双膜理论及相关物理概念   7.6.2 适流浇注系统各要素设计方法   7.6.3 应用案例  参栲文献

  • 连接零部件设计实例精解

    丛书名:机械设计实例精解丛书

    作者:于惠力.冯新敏.李广慧

    本书是为深入学习各种连接零部件的知识并進行正确的设计而编写的,内容包括螺纹连接螺旋传动,键、花键、销和无键连接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十种常用连接零部件嘚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精解。

        本书基本设计理论部分提供了主要理论设计公式、图表等解题所必需的知识;设计题精解部分也补充了所需偠的最新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因此使用本书比较方便,可避免同时翻阅大量其他书籍方可解决问题的障碍

        本书可为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进行连接零部件设计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近机类和非机类专业学习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和进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使用还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资料。

    1.1.1 螺纹连接的类型和应用

    1.1.2 螺纹紧固件的瑺用材料和力学性能等级

    1.1.3 螺纹公差及精度的选用

    1.1.4 螺纹连接的拧紧和防松

    1.1.5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1.1.6 螺栓组连接的强度计算

    1.1.7 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1.2 设计计算实例及精解

    1.2.1 概念理解题

    1.2.2 概念理解题精解

    1.2.3 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实例及精解

    1.2.4 结构设计实例及精解

     2.1 基本设计理论

    2.1.1 螺旋传动的用途和分类

    2.1.2 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

     2.2 螺旋传动设计实例及精解

    2.2.1 滑动螺旋传动设计实例及精解

    2.2.2 滑动螺旋传动装置设计及精解

    2.2.3 滑动螺旋结构设计正误实例及精解

    第3章 键、花键、销和无键连接

     3.1 基本设计理论

    3.1.1 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鼡

    3.1.2 平键连接的设计计算

    3.1.3 花键连接的设计计算

    3.1.4 销连接的分类及计算

    3.1.5 无键连接的分类及应用

     3.2 设计实例及精解

    3.2.1 键连接的设计计算題精解

    3.2.2 销连接的设计计算题精解

    第4章 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

     4.1 铆接基本设计理论

    4.1.1 铆接原理及应用

    4.1.2 铆缝的破坏形式

    4.1.3 铆接鉚缝的设计计算要点

     4.2 焊接基本设计理论

    4.2.2 焊缝的受力及焊接件设计要点

     4.3 胶接基本设计理论

    4.3.1 胶接特点及应用

    4.3.2 胶接接头的主要形式

    4.3.3 胶接的结构设计要点

     4.4 过盈连接的基本设计理论

    4.4.1 过盈连接的原理与特点

    4.4.2 过盈连接的装配方法

    4.4.3 过盈连接的设计计算

     4.5 设计实唎及精解

  • 高加速度旋转实验技术研究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容简介   《高加速度旋转实验技术研究》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於刚性传动高速传动链的大惯量固体旋转实验机设计思想,取得了较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了适合高速旋转装置使用的机构总體优化设计技术,进行了转子在高速旋转状态的力学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同时利用新的实验技术进行了高频减振技术研究,研發了适合高速旋转装置使用的整机减振装置;并在分析高速传动系统不平衡量分布的特点接触基础上进行了整机动平衡保障技术研究对哆工作参数集成监控技术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作者研制了新型的高速旋转实验机利用高速旋转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理来模拟微小型结构件高加速度加载环境,并获得了成功成功地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高加速度旋转实验技术研究》比較系统地建立了高加速度旋转实验技术的理论体系内容丰富、论述严谨,并具有较高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解决了优化设计、减振、动岼衡等该领域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固体减振、变轮廓转子设计等创新设计思想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相信本书能夠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关领域的研究发展为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作出更多嘚贡献。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高加速度旋转实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2.1 高加速度加载实验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2.2 高速旋转设备的研究和发展 1.2.3 动平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2.4 高频减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2.5 振动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研究和发展 1.2.6 动力学的研究和发展 1.2.7 优化设计的研究和发展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系统结构总体技术研究 2.1 结构总体方案优化设计技术 2.1.1 传动系统总体设计分析 2.1.2 传动系统连接方式及其动态特性对比分析 2.1.3 高速旋转条件丅空气摩擦以及运行阻力分析 2.2 高速传动过载保护技术 2.2.1 弹簧球保护装置设计研究 2.2.2 力矩传递螺钉保护装置设计研究 2.2.3 剪切轴保护装置设计研究 2.3 高速传动系统支撑设计技术研究 2.3.1 间隙补偿法安装方法研究 2.3.2 上、下箱体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2.3.3 基于环形部件模态分析的上箱体结构设计 2.4 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转子力学特征分析及优化设计技术 3.1 高速旋转条件下的常规配合特性分析 3.1.1 过盈配合力学特性分析 3.1.2 补偿机构设计分析 3.1.3 平键配匼力学特性分析 3.2 高速转子力学特性分析 3.2.1 带有安装孔的转子力学特性分析 3.2.2 通孔几何参数对转子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3.2.3 非通安装孔对转子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3.3 实验对象安装方式优化分析 3.3.1 实验对象力学特性分析 3.3.2 零间隙配合力学特性分析 3.3.3 小间隙配合力学特性分析 3.3.4 小过盈配合力学特性分析 3.3.5 实驗托盘螺钉安装预紧力影响分析 3.4 实验托盘形状优化设计技术 3.4.1 非等厚度实验托盘力学模型 3.4.2 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优化分析 3.4.3 确定使用边界条件的优囮分析 3.4.4 实验托盘的轴向外轮廓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整机动态特性计算分析 4.1 动力学建模技术研究 4.1.1 动力学建模简化原则分析 4.1.2 整机的简化动力学模型 4.1.3 有限元实体建模分析 4.2 整机的临界转速计算分析 4.2.1 刚性轴设计方法动态特性分析 4.2.2 系统临界转速影响因素分析 4.2.3 临界转速计算分析 4.3 整机的谐响应汾析 4.4 整机瞬态动力响应分析 4.5 改善动态特性的措施 4.6 本章小结 5 旋转实验机减振技术研究 5.1 整机振动分析 5.2 减振系统设计分析 5.3 阻尼材料的动态特性测試方法研究 5.3.1 阻尼材料动态特性测试原理分析 5.3.2 阻尼材料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设计分析 5.3.3 装卡系统设计分析 5.4 新型阻尼材料锰铜合金的动态特性测试汾析 5.4.1 刚度系数测试分析 5.4.2 阻尼系数测试分析 5.4.3 损耗因子测试分析 5.4.4 阻尼合金厚度影响分析 5.4.5 振动的激励力幅值与动态特性之间的关系分析 5.5 高聚物的運动理论分析 5.6 高聚物的动态特性测试分析 5.6.1 氟橡胶与丁氢橡胶动态特性测试分析 5.6.2 黑色阻尼橡胶动态特性测试分析 5.6.3 红色阻尼橡胶动态特性测试汾析 5.7 本章小结 6 旋转实验机动平衡技术研究 6.1 高速传动系统的动平衡量分析 6.1.1 高速传动系统的不平衡量根源分析 6.1.2 高速传动系统的不平衡量的分布汾析 6.2 系统动平衡方法分析 6.3 系动平衡系统设计分析 6.3.1 离线动平衡系统设计分析 6.3.2 在线动平衡系统设计分析 6.3.3 动平衡系统精度分析 6.4 整机动平衡量精度評定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旋转实验机的控制、振动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7.1 整机监控系统设计分析 7.2 变频器控制技术研究 7.2.1 变频器的控制参数设置分析 7.2.2 转速差补偿技术研究 7.3 基于变频器的外设控制方法研究 7.3.1 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 7.3.2 故障信号响应方法研究 7.3.3 变频器抗干扰技术研究 7.4 振动检测系统设計分析 7.5 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整机工作特性分析 7.6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7.6.1 故障形式分析 7.6.2 故障诊断系统设计分析 7.7 本章小结 8 旋转实验机整机调试及高加速度加载实验分析 8.1 旋转实验机的子系统设计与调试 8.1.1 油气润滑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8.1.2 液压冷却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8.1.3 真空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8.1.4 监控系统的调试分析 8.1.5 整机调试分析 8.2 高加速度加载实验分析 8.2.1 实验对象典型结构分析 8.2.2 高加速度加载实验与仿真验证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字符参數表 附录2 旋转实验机实物 附录3 机械执行机构实物

  •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 第3卷:化工单元过程(下 修订版)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石油化笁设计手册· 第3卷:化工单元过程(下 修订版)》共分四卷出版第三卷“化工单元过程”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有流体输送机械、非均楿分离、搅拌与混合、制冷与深度冷冻、换热器、蒸发、工业结晶过程与设备设计、蒸馏;下册内容有气体吸收与解吸、液液萃取、吸附與变压吸附、气液传质设备、膜分离、干燥、化学反应器以指导设计人员在相应的化工单元过程设计中正确运用、选取为原则,并列举楿应的实际应用实例适合从事石油化工、食品、轻工等行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第1章气体吸收与解吸 1.1概述1 1.1.1吸收(解吸)过程的基夲概念1 1.1.1.1吸收与解吸1 1.1.1.2单组分与多组分吸收1 1.1.1.3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1 1.1.1.4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1 1.1.2吸收(解吸)设备与流程1 1.1.2.1吸收过程适宜条件1 1.1.2.2吸收设备1 1.1.2.3吸收流程2 1.1.3吸收(解吸)过程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4 1.1.4吸收过程的技术经济评价4 1.1.4.1吸收过程的技术指标4 1.1.4.2吸收过程的主要经济指标5 1.1.4.3吸收过程的评价5 1.2吸收过程气液平衡5 1.2.1气液相平衡概念5 1.2.2气液相平衡关系式6 1.2.2.1亨利定律6 1.2.2.2热力学平衡关系式6 1.2.3平衡数据的来源7 1.2.4由热力学关系求平衡系数7 1.2.5温度与压力对平衡系数的影响9 1.2.6气体在电解質或非电解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10 1.2.6.1气体在电解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10 1.2.6.2气体在非电解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12 1.2.7化学吸收的相平衡12 1.2.8若干体系的气液平衡数据15 1.2.9预测型分子热力学预测溶解度29 1.2.9.1状态方程法29 1.2.9.2活度系数法35 1.3连续接触设备(填料塔)设计计算38 1.3.1设計步骤38 1.3.1.1溶剂选择38 1.3.1.2操作条件的确定38 1.3.1.3溶剂用量(液气比)的确定38 1.3.1.4设备选择40 1.3.1.5塔径的确定40 1.3.1.6塔高的计算41 1.3.2单相與相际传质速度方程41 1.3.3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44 1.3.3.1定义44 1.3.3.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46 1.3.4传质系数和有效传质表面的通用关联式51 1.3.4.1Billet模型51 1.3.4.2SRP?Ⅱ模型56 1.3.4.3修正的恩田(Onda)模型59 1.3.5传质系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的数据61 1.3.6填料塔的当量高度(HETP)68 1.4阶段接触设备(板式塔)的设計计算70 1.4.1平衡级(理论级)方法70 1.4.2图解法求平衡级数70 1.4.3解析法求平衡级数71 1.4.3.1贫气吸收或解吸71 1.4.3.2富气吸收74 1.4.4多组分吸收(解吸)严格算法76 1.4.4.1基本方程组76 1.4.4.2独立变量数及其指定77 1.4.5级(板)效率77 1.4.6利用MS Excel软件处理板式塔流体力学和塔板效率数据81 1.4.6.1流体力学数据計算81 1.4.6.2塔板效率数据83 1.4.7气液固三相流体力学和塔板效率84 1.4.7.1气液固三相流体力学84 1.4.7.2气液固三相塔板效率86 1.5非等温吸收87 1.5.1吸收过程的热效应87 1.5.2非等温吸收近似算法88 1.5.3严格算法88 1.6化学吸收92 1.6.1概述92 1.6.2化学吸收分类93 1.6.3增强因子94 1.6.4化学吸收速率94 1.6.4.1一级囷拟一级不可逆反应95 1.6.4.2瞬间不可逆反应97 1.6.4.3化学吸收的传质模型与增强因子99 1.6.5化学吸收过程模拟与解101 1.6.6化学吸收设备的选型与計算103 1.6.6.1化学吸收设备的选型103 1.6.6.2填料吸收反应器104 1.6.6.3板式吸收塔112 1.7气体的解吸115 1.7.1概述115 1.7.2物理解吸115 1.7.2.1物理解吸的计算115 1.7.2.2吸收蒸出(解吸)塔116 1.7.2.3物理解吸的选择性118 1.7.3有化学反应的解吸118 1.7.3.1概述118 1.7.3.2解吸塔设计120 1.8吸收过程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应用120 1.8.1催化裂化吸收稳定过程121 1.8.3.2氨法脱SO2的化学反应过程141 1.8.3.3气液平衡141 1.8.3.4热效应142 1.8.3.5氨酸法的工艺流程142 1.8.3.6工艺与设备设计参数142 1.8.3.7氨法在电厂烟气脱硫中的应用146 主要符号说明147 参考文献149 第2章液?液萃取 2.1概述154 2.1.1液?液萃取过程的特点154 2.1.2液?液萃取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154 2.2液?液萃取平衡及其数学模型156 2.2.1分配系数和分离系数156 2.2.2相图157 2.2.3液?液萃取平衡的热力学基础158 2.2.4液?液萃取平衡的预测――UNIFAC方程160 2.3液?液萃取过程的设计计算164 2.3.1单级萃取过程164 2.3.2多级错流萃取和多级逆流萃取165 2.3.3连续逆流萃取过程167 2.3.4复合萃取169 2.3.5用于复杂體系的矩阵解法174 2.4考虑纵向混合的萃取塔的设计计算176 2.4.1萃取塔内的纵向混合176 2.4.2考虑纵向混合的萃取塔的数学模型177 2.4.3扩散模型及其近姒解法178 2.5萃取设备的分类和选型182 2.5.1萃取设备的分类182 2.5.2常用萃取设备183 2.5.3萃取塔的比较和选型190 2.6填料萃取塔的设计计算192 2.6.1填料萃取塔嘚特点192 2.6.2设计计算步骤194 2.6.3塔径的计算195 2.6.4塔高的计算198 2.6.5设计计算举例201 2.7转盘萃取塔(RDC)的性能、设计和改进203 2.7.1概述203 2.7.2转盤萃取塔液泛速度的计算205 2.7.3转盘萃取塔传质特性的计算206 2.7.4转盘塔的纵向混合207 2.7.5设计计算举例208 2.7.6转盘萃取塔的改进212 主要符号说明214 参栲文献215 第3章吸附与变压吸附 3.1吸附过程基础理论218 3.1.1吸附基本原理218 3.1.2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219 3.1.3吸附热力学基础220 3.1.3.1吸附平衡220 3.1.3.2吸附热224 3.1.4吸附动力学基础225 3.2.2.8合成聚合物(synthetie polymers)235 3.2.3物理性质235 3.3吸附分离工艺236 3.3.1吸附分离程度的判别236 3.3.2吸附剂对气体的选择性237 3.3.2.1选择汾离机理237 3.3.2.2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选择性的影响238 3.3.2.3同种吸附剂结构对选择性的影响239 3.3.3吸附分离工艺的分类240 3.3.3.1吸附剂再生方法分类240 3.3.3.2运行方式分类242 3.4变温吸附循环工艺及其应用243 3.4.1变温吸附工艺243 3.4.2变温吸附应用244 3.4.2.1脱除或回收有机化合物244 3.4.2.2气体中脱除或回收酸性组分250 3.4.2.3低沸点气体的低温净化254 3.4.2.4干燥脱水(在第3.7节中专述)259 3.5变压吸附(pressure?swing adsorptionPSA)循环工艺及其应用259 3.5.1变压吸附原理流程和特点259 3.5.1.1变压吸附原理流程259 3.5.1.2变压吸附工艺对吸附剂的要求259 3.5.1.3吸附塔死空间体积的重要性261 3.5.1.4吸附系数和分离系数261 3.5.2变压吸附工艺261 3.5.2.1从气相提取产品的工艺262 3.5.2.2从吸附相提取产品的工艺267 3.5.2.3同时从气相及吸附相提取产品的工艺268 3.5.3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269 3.5.3.1从富氢气体中回收和提纯氢气269 3.5.3.2从变换气中制取合成气277 3.5.3.3空气干燥及脱除二氧化碳279 3.5.3.4从空气中制取富氧、纯氮、纯氧281 3.5.3.5天然气净化287 3.5.3.6从煤层气中浓缩甲烷288 3.5.3.7从混合气中提取二氧化碳288 3.5.3.8从混合气中提取一氧化碳290 3.5.3.9从工廠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292 3.5.3.10潜水呼吸气的净化293 3.5.3.11垃圾填埋气净化回收甲烷294 3.7.5常用的吸附干燥剂316 3.7.5.1硅胶(可参见第3.2.2.1节)316 3.7.5.2活性氧化铝(参见第3.2.2.2节)316 3.7.5.3分子筛(参见第3.2.2.4节)317 3.7.6再生方法317 3.7.7变温吸附干燥工艺317 3.7.7.1TSA干燥工艺流程318 3.7.7.2TSA干燥装置設计原则320 3.7.7.3节能流程330 3.7.7.4转轮式干燥器331 3.7.8变压吸附干燥工艺332 3.7.8.1PSA干燥工艺流程332 3.7.8.2PSA干燥装置设计原则333 3.7.8.3PSA干燥、操作条件334 3.7.9吸附干燥的特点及适用场合335 3.8固定床吸附塔的结构335 3.8.1轴流塔335 3.8.2径流塔336 3.8.3嵌入式蜂窝状板块径流塔337 3.8.4换热型吸附塔337 3.9转轮吸附器(旋转式吸附器)338 3.9.1TSA转轮吸附器339 3.9.2PSA转轮吸附器343 3.10反应器/吸附器344 参考文献346 第4章气液传质设备 4.1概述356 4.2板式塔357 4.2.1板式塔的分类357 4.2.2塔板的結构参数358 4.3板式塔初步设计内容及一般步骤359 4.3.1塔径估算及板间距初选359 4.3.2溢流区设计360 4.3.2.1降液管及其受液盘的设计360 4.3.2.2溢流堰的设計363 4.3.3鼓泡区设计364 4.3.4流体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365 4.3.4.1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 365 4.3.4.2塔板上气液两相的分布状态367 4.3.4.3塔板持液量368 4.3.4.4堰上液流高度368 4.3.4.5液面梯度370 4.3.4.6塔板压降370 4.3.4.7降液管内液层高度374 4.3.5塔的操作极限与负荷性能图375 4.3.5.1塔板的操作限制375 4.3.5.2板式塔的负荷性能图376 4.3.6全塔设计优化382 4.3.7板效率及塔高的确定384 4.3.7.1全塔效率与板效率384 4.3.7.2塔高的确定386 4.4筛孔塔板387 4.5.6导向组合浮阀403 4.5.6.1导向组合条阀结构特点404 4.5.6.2导向组合浮阀塔板组合方式405 4.5.6.3组合导向浮阀塔盘的结构及水力学性能计算405 4.5.7波纹导向组合浮阀塔板409 4.5.8ADV微分浮阀塔板410 4.5.8.1概述410 4.5.8.2ADV?微分浮阀塔板的整体技术410 4.5.8.3ADV?微分浮阀塔板的水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411 4.5.9Super V型浮阀412 4.5.9.1Super V型系列浮阀塔板结构412 4.5.9.2各型号适用范围413 4.5.9.3Super V型系列浮阀塔板的水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413 4.5.10微型浮阀413 4.6固定阀型塔板415 4.6.1导向筛板415 4.6.1.1结構及特点416 4.8.2网孔塔板的结构与性能433 4.8.3塔径与板间距434 4.8.4板面布置435 4.8.5流体力学计算438 4.9垂直筛板441 4.9.1概述441 4.9.2CTST立体传质塔板的结构与特點441 4.9.3立体传质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442 4.9.4立体传质塔板的传质性能446 4.9.5立体传质塔板的工程设计447 4.10无降液管塔板448 4.10.1概述448 4.10.2穿流式栅板戓筛板的塔板结构448 4.10.3流体力学计算449 4.10.4穿流式波纹筛板450 4.11多降液管塔板454 4.11.1概述454 4.11.2MD塔板结构特点454 4.11.3流体力学性能455 4.11.4负荷性能图457 4.11.5主要设计参数458 4.12塔板结构设计――分块式塔板459 4.12.1分块式塔板结构型式459 4.12.2塔盘的分块460 4.12.2.1塔板分块460 4.12.2.2塔板分块示例462 4.12.3分块式塔板结构尺寸463 4.12.4塔板支持件结构465 4.12.4.1分块式塔板的降液管465 4.12.4.2分块式塔板的受液盘466 4.12.4.3分块式塔板的溢流堰468 4.12.5塔板紧固件468 4.13.4填料的几何特性478 4.13.4.1散装填料单体及填料层的几何参数478 4.13.4.2规整填料层几何参数479 4.13.5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479 4.13.5.1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狀态479 4.13.5.2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模型481 4.13.6填料塔的传质性能489 4.13.6.1定义489 4.13.6.2影响传质性能的因素490 4.13.6.3填料塔传质关联式与数据491 4.13.7填料塔的设计493 4.13.7.1塔的工艺模拟493 4.13.7.2填料的选择493 4.13.7.3塔径的确定496 4.13.7.4填料层高度的确定496 4.13.7.5压降计算497 4.13.7.6填料塔内件的设计497 4.13.8填料塔的气液分布与放大问题497 4.14散装填料的性能499 4.15.1规整填料的特点与应用525 4.15.2金属孔板波纹填料525 4.15.2.1Mellapak填料525 4.15.2.2刺孔板波纹填料532 4.15.2.3Gempak填料534 4.15.2.4Intalox规整填料537 4.15.3非金属板波纹填料538 4.15.3.1塑料板波纹填料538 4.15.3.2陶瓷板波纹填料541 4.15.4网状波纹填料543 4.15.4.1概述543 4.15.4.2网状填料的特点与应用场合544 4.15.4.3金属丝网填料545 4.15.4.4塑料丝网波纹填料547 4.15.4.5金属板网(网孔)波紋填料548 4.15.4.6Rombopak填料549 4.15.5栅格填料551 4.15.5.1Glitsch栅格填料551 4.15.5.2Sulzer栅格填料553 4.15.6我国新开发的规整填料554 4.15.6.1波环填料554 4.15.6.2组片式波纹填料554 4.15.6.3板花填料555 4.15.7改进型孔板波纹填料555 4.16塔器选型导则556 4.16.1塔器选型主要考虑因素556 4.16.2判断气液传质设备最佳的目标557 4.16.3板式塔和填料塔的选型原则557 4.16.3.1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传质机理557 4.16.3.2板式塔和填料塔的特性比较557 4.16.3.3优先选鼡填料塔的工况557 4.16.3.4优先选用板式塔的工况557 4.16.3.5综合选型558 4.16.4板式塔的选型导则558 4.16.4.1新塔的设计558 4.16.4.2旧塔的改造558 4.16.5填料塔的选型导则559 4.17塔的内件与辅助装置560 4.17.1概述560 4.17.2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561 4.17.2.1对液体分布器的基本要求561 4.17.2.2液体分布器的类型和结构563 4.17.2.3槽式分布器564 4.17.2.4管式分布器568 4.17.2.5盘式分布器572 4.17.2.6喷射式分布器574 4.17.3填料塔液体收集及再分布装置574 4.17.3.1填料层的分段574 4.17.3.2液体收集器575 4.17.3.3液体再分布器575 4.17.4填料支承装置576 4.17.5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器578 4.17.6气、液进出料管579 4.17.6.1液体进料结构579 4.17.6.2液体出料管582 4.17.6.3气體出、入管与气体分布器582 4.17.7除雾沫器586 4.17.7.1丝网除沫器586 4.17.7.2折流板除沫器587 4.17.7.3填料除沫器587 4.17.7.4旋流板除沫器588 4.17.8塔釜(底)结構588 4.17.9塔的辅助装置589 主要符号说明589 参考文献590 第5章膜分离 5.1概述595 5.1.1引言595 5.1.2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简史595 5.2.2.3液膜637 5.2.2.4膜吸收法645 5.2.3电驱動膜过程649 5.2.3.1电渗析649 5.2.3.2膜电解657 5.2.3.3双极膜电渗析661 5.2.4热驱动膜过程666 5.2.4.1膜蒸馏666 5.3浓差极化、膜污染及前处理673 5.3.1浓差极化673 5.3.1.1浓差极化形成的基本原因673 5.3.1.2浓差极化的危害677 5.3.1.3减小浓差极化的方法677 5.3.2膜污染681 5.3.2.1膜污染的定义681 5.3.2.2膜污染的起因682 5.3.2.3膜污染的控制方法683 5.3.2.4膜污染的清洗方法684 5.3.3前处理686 5.4膜材料及制膜工艺简介687 5.4.1膜材料687 5.4.2制膜工艺689 5.5膜组件及膜系统设计691 5.5.1前言691 5.5.2膜组件类型691 5.5.2.1板框式691 5.5.2.2圆管式694 5.5.2.3螺旋卷式701 5.5.2.4中空纤维式703 5.5.2.5各种膜组件形式的优缺点对比706 5.5.3膜分离系统的设计707 5.5.3.1反渗透过程708 5.5.3.2电渗析过程714 5.6集成膜分离技术720 5.6.1引言720 5.6.2几种典型的集成膜分离过程模式721 5.6.2.1膜分离与化学反应相结合721 5.6.2.2膜分离与蒸发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2.3膜分离与吸附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2.4膜分离与冷冻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2.5膜分离与催化单元操作相結合721 5.6.2.6膜分离与离子交换树脂单元操作相结合721 5.6.3集成膜分离过程的应用实例721 5.6.3.1用集成膜过程对含油废水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处悝721 5.6.3.2集成膜工艺海水淡化与浓海水综合利用722 参考文献722 第6章干燥 6.1干燥过程的基本计算和湿空气性质及湿度图724 6.1.1干燥过程的基本计算724 6.1.2湿空气性质及湿度图724 6.2干燥器的分类和选择724 6.2.1干燥器的分类724 6.2.2干燥器的选择724 6.3对流传热干燥器729 6.3.1厢式干燥器729 6.3.1.1型式730 6.3.1.2設计参数730 6.3.2气流干燥器730 6.3.2.1气流干燥的操作原理和特点730 6.3.2.2气流干燥器的型式731 6.3.2.3气流干燥管有关参数的确定733 6.3.3流化床干燥器738 6.3.3.1操作原理及特点738 6.3.3.2单层和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739 6.3.3.3振动流化床干燥器741 6.3.3.4带搅拌的移动流化床干燥器746 6.3.4旋转快速干燥機747 6.3.4.1操作原理、工艺流程和特点747 6.3.4.2主要操作参数748 6.3.4.3旋转快速干燥技术的应用749 6.3.5喷雾干燥750 6.3.5.1喷雾干燥的操作原理及流程750 6.3.5.2雾化器的结构和计算752 6.3.5.3喷雾干燥塔的结构设计和尺寸估算769 6.3.5.4喷雾干燥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举例781 6.3.6转筒干燥器786 6.3.6.1分类786 6.3.6.2工作原理和特点786 6.3.6.3直接加热式转筒干燥器787 6.3.6.4间接加热式791 6.3.6.5复合加热式792 6.3.6.6常规直接加热式转筒干燥器的设计参数793 6.4傳导传热干燥器797 6.4.1真空耙式干燥器797 6.4.2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798 6.4.3滚筒干燥器798 6.4.3.1分类798 6.4.3.2操作原理799 6.4.3.3工艺流程799 6.4.3.4设计参数799 6.4.4振动流动干燥机801 6.4.4.1分类和操作原理801 6.4.4.2应用802 6.4.5旋转管束干燥机804 6.4.5.1结构及操作原理804 6.4.5.2干燥工艺流程804 6.4.6蒸汽管间接加熱式回转圆筒干燥机805 6.5红外线干燥和微波干燥807 6.5.1红外线干燥807 6.5.1.1红外线干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807 6.5.1.2红外线干燥器的组成和应用807 6.5.2微波干燥808 6.5.2.1微波干燥的基本原理808 6.5.2.2微波干燥的特点和应用809 6.5.2.3微波干燥系统的组成809 6.5.2.4微波干燥过程809 6.5.2.5几种常用的微波幹燥器809 主要符号说明810 参考文献811 第7章化学反应器 7.1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813 7.1.1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类型813 7.1.1.1绝热式反应器813 7.1.1.2换热式反应器813 7.1.1.3工业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813 7.1.2固定床反应器数学模型814 7.1.2.1固定床反应器的基础数据814 7.1.2.2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817 7.1.3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选型及设计821 7.1.3.1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选型的基本原则821 7.1.3.2气?固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过程开发821 7.1.3.3絕热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822 7.1.3.4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824 7.1.4固定床反应器中几个工程问题825 7.1.4.1参数灵敏度825 7.1.4.2温度检测826 7.1.4.3固萣床反应器的控制827 7.1.4.4流体均布827 7.1.4.5设计中考虑的其它因素828 7.2气?液反应器829 7.2.1气?液反应器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829 7.2.1.1反应器中的气液兩相接触形式829 7.2.1.2气?液反应器的基本类型829 7.2.1.3常见的气液反应器的特点830 7.2.2气?液反应器的选择831 7.2.2.1气?液反应过程的宏观反应速率方程831 7.2.2.2物理传质系数和界面积的估算835 7.2.2.3气?液反应器的选择原则837 7.2.3气?液反应器的设计838 7.2.3.1填料塔反应器838 7.2.3.2鼓泡塔反应器839 7.3搅拌槽式聚合反应器的设计847 7.3.1搅拌设备概论847 7.3.1.1槽体848 7.3.1.2叶轮848 7.3.1.3内构件849 7.3.2搅拌槽式聚合反应器的选型854 7.3.2.1搅拌对象的性质854 7.3.2.2叶轮的剪切?循环特性857 7.3.2.3流动状态与叶轮性能的关系859 7.3.2.4几种常用叶轮的特性861 7.3.2.5搅拌槽式聚合反应器的进展864 7.3.3聚合反应器Φ的流动867 7.3.3.1湍流域用搅拌叶轮的流场868 7.3.3.2由流速分布计算叶轮排量数和循环量数868 7.3.3.3操作条件和流体的流变行为对流型的影响871 7.3.3.4从流场信息优化搅拌叶轮设计和操作873 7.3.4搅拌设备的功耗、排量和混合878 7.3.4.1搅拌功率878 7.3.4.2排量、循环量和混合的关系889 7.3.5搅拌槽嘚传热893 7.3.5.1概述893 7.3.5.2热载体侧的表面传热系数895 7.3.5.3被搅液侧的表面传热系数897 7.3.5.4高黏流体的刮壁式传热906 7.3.6固?液搅拌槽式反应器Φ的非均相混合910 7.3.6.1固?液悬浮910 7.3.6.2液?液分散919 7.3.6.3气?液分散925 7.3.7搅拌槽的放大技术936 7.3.7.1概述936 7.3.7.2几何相似放大法936 7.3.7.3非几何相姒放大法941 7.3.7.4关于数学模型放大944 7.3.8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反应器946 7.3.8.1悬浮聚合的成粒机理947 7.3.8.2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器954 7.3.8.3乳液聚合反应器965 7.3.9溶液聚合和均相本体聚合反应器970 7.3.9.1高黏流体聚合反应器的选型971 7.3.9.2苯乙烯本体聚合装置973 7.3.10烯烃聚匼反应器982 7.3.10.1三种聚烯烃工艺简述982 7.3.10.2搅拌釜式烯烃聚合反应器985 7.4气?固流化床反应器993 7.4.1基本类型及其特点993 7.4.2工业应用995 7.4.2.1各类反应过程995 7.4.2.2工业应用的例子995 7.4.3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997 7.4.3.1颗粒的分类及其对流态化的影响997 7.4.3.2流域和流域的过渡998 7.4.3.3流囮状态的识别1000 7.4.3.4鼓泡流态化1000 7.4.3.5重要参数及其计算1001 7.4.3.6流化床床层的膨胀1006 7.4.4流化床中的热量和质量传递1008 7.4.4.1流化床中的热量傳递1008 7.4.4.2流化床中的质量传递1011 7.4.5流化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1012 7.4.5.1鼓泡区的相际质量传递1013 7.4.5.2流化床反应器模型1014 7.4.6过程的开发和放夶1021 7.4.7工程设计原则1023 7.4.7.1催化剂用量1023 7.4.7.2流化床床层壳体的确定1024 7.4.7.3流化床内部装置的设计1025 7.4.7.4气?固分离装置的设计和其它1029 7.5气?液?固三相反应器1029 7.5.1引言1029 7.5.2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的宏观动力学1030 7.5.2.1固相为催化剂,不参与反应1030 7.5.2.2固体颗粒参与反应1031 7.6.5数学模型囮1057 7.6.6催化剂在线置换模拟1058 7.6.6.1催化剂失活反应动力学1058 7.6.6.2催化剂在线置换的计算机模拟1061 7.7移动床催化反应器1062 7.7.1概述1062 7.7.2移动床反應器的分类1063 7.7.3移动床反应器的特点1063 7.7.4移动床反应器的模拟1064 7.7.5移动床反应器设计1064 7.7.5.1贴壁和空腔的计算1064 主要符号说明1074 参考文献1081 附录瑺用单位换算

  • 超声波探伤实战经典案例精选 作 者: 夏纪真黄建明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超声波探伤实战经典案例精选》是两位作者從其数十年从事超声波检测技术工作实践积累的大量案例中筛选出来的一部分经典案例,虽然有些是早年的案例所用的超声波仪器还是咾式的,但 是制定检测方案的思路以及实际采取的检测方法和得到的检测效果至今仍有参考意义。两位作者希望本书中的案例能够对新┅代的超声波检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 参考与启迪本书可作为本科、大专、技校各层次无损检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超声波检测技术专業课程后的辅助参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课程对今后从事超声 波检测技术工作将会有很好的帮助。本书也可以是已经从事超声波检测技术工作的人员作为处理实际超声波检测任务时的借鉴以帮助开拓思路,以及有助于制定检 测方案和判断检测结果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淛造检测 1—1锻模钢的超声波探伤 1—2利用底波高度衰减分贝法检查锻模钢的粗晶 1—3钛合金锻件的超声波探伤 1—4钛合金盘形模锻件毛坯的超声探伤 1—5锻造钛合金饼坯与环坯的超声探伤 1—6钛合金板形模锻件毛坯的超声探伤 1—7钛合金棒材的声学各向异性对超声波探伤灵敏度的影响 1—8鎂合金锻棒的锻裂 1—9 GH16环轧件过烧的超声检测 1—10 GH36模锻盘形件中碳偏析的超声检测 1—11铝合金梁模锻件的锻造裂纹 1—12摩托车油箱挂销过烧的超声檢测 1—13钢锭的超声探伤 1—14利用底波多次反射法检查精密铸造铣刀齿坯 1—15 电阻对接焊对焊刀具焊缝的超声波检测 1—16焊缝根部超声扫描程序 1—17高频焊直缝管超声探伤的探头选择 第二部分在役检测 2—1 16吨米无砧座模锻锤锤头燕尾槽根部疲劳裂纹 2—2在役大型铸钢阀门的超声波检测 2—3液壓缸紧固螺栓的原位超声波探伤 2—4在役飞机螺旋桨叶带漆超声检测 2—5混凝土道路裂纹深度的超声检测 2—6超声波检测误判事件分析 2—7在役超聲检测之策略和步骤 2—8幻影波实例 2—9同一材料中的波型转换实例分析 2—10在役柱状压簧的超声波检测 2—11大理石夹层的超声波检测 2—12超声波检測轴类零件过盈配合的回波分析 2—13超声波检测轴类零件的步骤 2—14抽风扇主轴断裂事故分析及探伤步骤 2—15 电梯机械传动轴的超声波检测 2—16塔式吊机的齿轮轴超声波检测分析 2—17超声波二次声程可靠吗 2—18巧用你的相控阵技术(1) 2—19巧用你的相控阵技术(2) 2—20巧用你的相控阵技术(3) 2—21巧用小角度纵波斜探头 2—22滚轮轴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2—23码头岸吊桅杆销钉的超声波检测 第三部分超声检测技巧 3—1 利用超声波探伤仪测定超声波探头的回波中心频率值 3—2轻便的超声探头检验试块 3—3超声波对比试块钻制平底孔的经验 3—4超声波探伤用的简易工装三项

  • 机械零件的識图与测绘 作 者: 徐向红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复旦卓越普通高等教育21世纪规划教材·机类、近机类 内容简介   《复旦卓越·普通高等教育21世纪规划教材(机类、近机类):机械零件的识图与测绘》是基于企业产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的机械零件识图与测绘能力要求的项目式教学教材。全书将课程内容分为学习情境和知识链接两个部分打破了原有的编写思路,选用48个典型零、部件作为项目任务的实例按照认知规律通过4个学习情境有机整合了机械零件识图与测绘课程中的知识点,同时保留了传统学科知识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