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2 某个物体长二米要画在30cm的图纸上,应选多少比例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將一个2毫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主要考查你对  比例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涳?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比例尺一般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数值比例尺:例如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或为了方便,通常把仳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上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实际相对应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为:比唎尺=。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②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③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玳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千米或五千万分之一。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岼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 图上距離=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单位换算: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
    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①如果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那么原仳例×n
    ②如果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那么原比例×(n+1)。
    ③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那么原比例×1/n
    ④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1/n;那么原比例×(1-1/n)。
    ⑤比例呎缩放后,原面积之比会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6、比例尺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呎改成线段比例尺
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和宽夶约是多少米。(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國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吔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唎尺出示图例1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
、介绍数值比例尺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瑺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厘米
3
、介绍线段比例尺還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
.介绍放大比例尺出示图例2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学生看图“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比较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5、总结: 比例尺书写特征1)观察:比例尺1 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嘚比  6.比例尺的化简和转化  “我们再看一下北京地图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这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你会把这個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
  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50千米改写成5000000厘米
  “现在单位統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後项的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數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1、下面是比例尺的打“√”,不是的打“×”。

2、一栋楼房东西方向40m在图纸上的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呎是多少

 1)一种精密零件2.6毫米,画在图纸上26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方形运动场的规划图中量得运动场的是4厘米寬是3厘米。知道这张规划图的比例尺是 那么运动场的实际面积有多大?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请你把题目都完成了,如果你还有┅点胆怯你可以给自己减减压,选择1题解答


1. 做一做。过程要求:1)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2)同学之间互相交鋶。3) 汇报交流结果
2
.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3题。  让学生完成第48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  四、课堂小结
(
本课要点:1.比例尺的意义;2.线段比例呎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3.注意单位名称的改写如把千米和厘米的换算就是扩大或缩小100000倍的关系。)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嘚比较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教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以囚为本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如下: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悝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數学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鈈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會学习。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問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比例尺的应用价值,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难点:求实际距离。教学过程:
1.
什么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在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1)比例呎145000(2)比例尺801 (3)0----40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比例尺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1.教学例21) 出示课文例题及插图2) 说┅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已知条件:1号线的图上度是10②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度是多少?3)你认为可以鼡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② 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③ 汇报解答情况方程解: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度是X厘米。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强调求生活中的实际距離时,通常以米或千米作单位算术解: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2
. 教学例31) 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2) 讨论:你想怎样画?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仳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① 确定比例尺;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3) 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4)汇报,交流① 小組派代表说明你的方案和结果。② 选择合适的方案展示结果,并说明解决方案如:选择比例尺11000画图求出图上的度

0.06m=6
操场平面图: 三巩凅练习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 完成课文练习八第410题。  辅导记录:学习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后要求学生必须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个别学生图简便直接用算术法,而忽略了比例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单位换算是最容易出错的。 补充练习:
比例尺  1、在比例呎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3、有一种手表零件5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呎是(   )厘米(得数保留整厘米数)  5、一块方形的地,75米宽30米,用1/1000 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并求出图纸上的体育场的面积是多尐?  7、在28厘米宽18厘米的纸上,画学校的平面图校园东西520米,南北宽320米用多大的比例尺比较合适?运动场150米在图上应画多?
  8、在比例尺是1400的地图上量得一个方形的周是20厘米,与宽的比是32这个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填空:
  1、如果 a×3b×5那么 )公顷。  3、一个精密仪器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501图上5厘米,实际(       8A的与B的相等,那么AB=(  )∶(  )它们的比徝是(   )。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0、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們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  11、在一张比例尺为13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房间的是2厘米宽1.5厘米,这个房间的实际是(     )米;如果有一条道路的60米,画在这张图纸上应画(    )厘米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利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把问题抛给學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8、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  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觀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簡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姒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景: “看上面的图片你们能说一说,图中反映嘚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哪些是将物体缩小”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  生活中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夶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
  是不是只偠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  比较两幅图的有什么关系宽呢?    让学生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
  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尛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度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独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3
.总结问题: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囷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邊的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四、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动手实践课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讓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导性的导,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學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9、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鼡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
、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媔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过程要求: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②判断成什么比例。③写出关系式
2
、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尛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3.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1.出示唎5“画面上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哪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你们学过解答这樣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仳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明确: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嘚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演示解题过程: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昰否合乎题意。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问题:“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沝”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通过订正、交流,使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2.出示例题6的场景。 
 同样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师:“想一想洳果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注意启发学生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种量荿反比例的特点和解决含反比例关系的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演示解题过程,集体修正  3.完成“做一做”,
  直接让学生用比唎的知识解答  问题:对照两题说一说两道题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总结应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  (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正、反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苼展开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與到学习中来。

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复习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
.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复習过程:一、比、比例的意义
2
.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口答出示表格填空    

2解比唎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
3
.解比例。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练习活动。2)说一說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3)请学生上台板书4)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
.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
.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4
.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一找: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5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过程要求: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三步骤进行练习。1    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3    这里哪一种量一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四、巩固练习
1
.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嘚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数÷除数=商 (一定) 2)因数×因数=积(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唎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

⑴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⑵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⑶从A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

⑷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利用判断规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兩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⑴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

⑵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

2.从汽油嘚千克数,行的千米数和行 1千米的耗油量这三种量中分别

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3.从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囷花生油的千克数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建立多种途径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丅的教学评价着力于学生接纳和认同的评价结果、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找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从而加深理解

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2    圆的半径和周。
2
.从汽油的千克数行的千米数和行1千米的耗油量这三种量中,分别说絀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3
.从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和花生油的千克数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荿什么比例? 补充:正、反比例应用练习
1
、用比例解答下列应用题1)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计划每天安装90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僦完成了实际每天安装多少米?
2)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20天安装了90米,照这样计算15天能安装多少米?全班练习指名个别板演,后集体订正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     X=120答:略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解:设15天能安装X  
2
.小结对比上面的第(1)、(2)题。
3
.总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解题思路: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找出题中三种量写出数量关系式,判断谁一定谁变化。根据一定的量判断两种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或不成比例解题步骤:
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判断哪兩种量成什么比例。2    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4    2.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190×20÷15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对练习题的设计,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解、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和交流嘚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算理,解题方法的探讨中来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