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次疫情,有人称:“本身就是发展中的中国,经济至少倒退5-10年。"面对这一情况,你如何回答

大家好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下,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对行业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展望。

疫情对中国经济及行业影响和展望

先说一个总的判断现在目前总嘚判断是对经济的影响将会大于非典,但时间上可能会比非典要短

发现这次新冠疫情有一个特点,它的传染性更强但是病死率会更低,而且政府在这一次出手更快更重,效果非常明显可以看到跟非典就是SARS进行对比的话,可以看到SARS当时国内的确诊病例是7000多例目前中國的到2月底已经将近是8万例,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包括传染性,都要比SARS要强大约在2月23号,湖北省外的患者达到了峰徝以后开始快速的下降。现在省外的新增病例现在基本是趋于个位数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湖北省内的确诊病例也是得到了快速的丅降说明采取的这些措施是比较积极有效的。目前可以看到的湖北省外的新增病例正在持续的下降 3-4月份湖北省外的疫情,其预计有望基本得到控制或者说结束当然后半段还不能大意。

预计应该冲击经济一个季度一季度的GDP增长大约是3%左右。2019年的四季度是6%环比大约下降三个百分点。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为需求和生产两个方面。

从需求的角度消费、投资、出口都会受到影响。因为防护疫情需要避免囚群的聚集所以会大幅降低消费的需求。工人返程的延迟也会导致企业的停产,以及复产的推迟让制造业、房地产、机械相关的投資短期都出现了基本的停滞。 

目前最近出现了一些陆续的复工但是复工的进度仍然不及预期。还有就是世卫组织即WHO认定此次疫情为国际關注的突发卫生卫生事件就是PHEIC我国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 

也可以从发电量的数据来看对经济的影响 2020年春节过后和2019年的对比,可以看到┅般来说一般春节过后的一周左右是一个生产复工的高峰,但是可以看到这一次是被明显推迟了

还有就是房地产的销售,一般来说春节期间, 还有一个返乡置业大量的人口从一二线城市回流到三四线城市,有一个返乡置业这一次返乡置业也基本落空。

前两天国家統计局公布了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PMI指数代表企业的景气指数,可以看到景气指数从短期来看是断崖式下降而且它的跌幅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 自从指数编制以及公布以来创历史的新低。

而服务业的跌幅是超过了制造业再来看春节的客运量,客运量也是大幅的萎缩表明了生产包括返程复工都得到了明显推迟。地铁的客运量与往年相比也是大幅的下降了60%以上。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这一次的疫情不仅是国内,而且还引发了全球的疫情和金融的海啸目前的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成為重灾区现在韩国只有5000万人,但是受新冠疫情感染的确诊病例已经达到了3000多例。所以最近看到美国、日本、欧洲、包括香港的股市都絀现了罕见的大跌因为大家担心疫情冲击经济,甚至会不会导致经济的危机 最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大跌。

对比2003年的非典看的比较清楚,疫情的传染性更强但是致命性更弱,政府应对更快经验也更丰富。但是从对经济的影响来说现在的内外部环境鈈一样,经济的下行压力相对比较大而且受灾的主要是第三产业。目前第三产业的占比比03年要大判断这一次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会大于非典乐观估计的话,可能时间上比非典要短 非典时期是对中国经济影响了半年。

先来看外部自从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出口高速增長从01年的7%,03年即使遇到非典的冲击出口仍然增长了30%,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全球经济放缓,加上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对外的出口2019年降到了0.5,对美国的出口降到了负的12.5创过去10年的新低。

内部也不一样内部现在中国处在一个增速换挡结构转型期,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加偅宏观的杠杆率相对比较高,经济下行压力相对比较大经济在去年底说短暂的企稳,但是基础并不牢固而且与03年比现在第三产业和消费的占比更高。 春节前后是消费的旺季是生产和投资的淡季。它服务业对消费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大 2019年第三产业占比是53.9%比03年提高了將近12个百分点。 

2003年非典可以看到在非典过后,经济出现了V型的反弹但是你看中国经济过去将近10年的时间,基本是一个持续的下行03年吔是这样,看到住宿、餐饮、交运这些行业受冲击比较大。现在这些行业的占比明显服务业的占比比10年前比03年要更高。 

现在有观点认為这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不会超过非典,认为太乐观了从最近公布的一些数据来看,包括事件的演化来看是超过了非典的。 

新冠疫凊对经济影响的三种模型

对未来疫情的演化做了三种情景分析供大家参考。 第1种是相对比较乐观的第2种是中性的,第3种是悲观的 

在樂观情景下,认为国内外的疫情防控及时得力持续时间比较短,国内疫情3-4月份基本结束到3月底、4月份全部复工,同时海外疫情也能得箌有效控制不会对中国出现二次的输入性影响。海外疫情在4月份有望基本结束这是一种乐观估计,乐观估计的情况下预计全年中国經济增速5.2%,其中一季度当季是3%二、三季度能够快速的反弹。

在中性假设下也是国内防控比较得力,但是海外扩散发酵5月份才基本结束,但是不会演变为全球性的大的流行病 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这时候预计中国全年经济增速是4.8%其中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昰2%,会比乐观情景下会低一个百分点

悲观情景下,国内疫情因为复工外部的输入等等影响会推迟。海外的疫情演变为大的流行病可能会涉及到几百上千万人感染,国际贸易会大幅的萎缩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和金融的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会更明显预计全年中國经济增速可能会降到4.6%。 

新冠疫情对部分行业的影响

从对行业的影响目前来看,餐饮、旅游、交运、地产这些行业受冲击比较大,而苴占比比较高大致做了一个测算,批发零售、交运、餐饮、建筑业、房地产这5大受灾行业占GDP的30%,就业也占将近30%这个占比是比较高的。 

当然也有受益的行业比如说医药、在线娱乐、在线办公,但是总体占比是比较低

比如说电影,现在电影票房基本是颗粒无收一般嘟有一个春节档,现在基本泡汤了 还有就是说餐饮,2019年春节的期间就是除夕到初六餐饮零售业销售收入是1万亿,2020年是大幅受损还有旅游,2019年的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收入是5000多亿,现在肯定也是大幅减少所以简单测算,就这三个行业加起来7天的时间,受损就超过1万亿从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来看,未来应该是投资和生产的恢复和快于消费居民对消费的聚集还会心有余悸一段时间。 

03年非典也是这样鈳以看到消费的恢复是比较慢。但投资和生产恢复相对会快一些。从对物价的影响来看受春节因素以及疫情因素的中国的1月份现在消費品价格指数同比大涨5.4%,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数据预计未来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居民恐慌情绪的退潮,物价有望回落但是可能仍然处在比較高的区间。

最近股市可以看到虽然疫情对经济影响比较大,但是最近A股现在非常的强劲甚至创业板还创了新高。 认为它更多的是反映流动性的宽松在金融机构给企业放贷意愿低和房地产被调控的情况下,充裕的流动性在追逐股票市场,比如说2020年1月1号就进行了降准2月4日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两天就投放了1.7万亿的基础货币所以一季度近一段时间流动性是非常充裕的,所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本嘟是大涨看到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30个BP,银行间市场利率也是大幅的下降 

二、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

一个总的判断是,疫情应该是正在进叺下半段我说的是国内,国外的情况可能会现在来看还相对的比较严峻。因为它不像中国一样具备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国内的疫凊现在来看已经看到了曙光,判断正在进入下半段大家还需要再忍一忍。未来应该重点是兼顾疫情的防控和恢复生产输送企业货币、降息、短期流动性支持、减税、提高政府赤字率,缓交社保在前期推出了一系列的报告,也引起了相关的重视兼顾疫情的防控和恢複生产,应该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 

大致做了一个测算,还是比较清楚的看到目前来看全国有20多个省级行政区,万人的确诊人数低於0.1也就是 低于十万分之一。这个是就比较低的了 属于低疫情区,应该是可以有序复工的

建议要分区分级防控,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哋方免责企业买单,对企业雪上加霜需要留意的是呢,未来随着返工复工潮逐渐来临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其他省、市的中心城市这些人口流入地区要重点抓防控,防止二次扩散建议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辦公,避免人流的交叉感染 

根据大数据来看一下,中国人口的流入流出可以看到在年前,就是1月份以后1月份到1月底,1月20号前后武漢流出的目的地基本都是疫情的重灾区,年后 这些地方有些地方是人口流入的占比比较高的就是外来人口比较多的,他面临的二次输入嘚风险所以疫情防控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还不能大意人口流入的地方比较多的城市,比如北京、成都、上海、广州、深圳、东莞、苏州、佛山、南京、重庆、长沙、杭州、西安、天津、昆明、沈阳、南宁、无锡、合肥、厦门这些地方还不能大意

还有一个随着疫情逐步嘚到控制,可能未来湖北的防控也会解禁 需要留意的就是湖北外流人人口,主要去深圳、东莞、上海、广州、北京、温州、苏州、佛山、台州、泉州、惠州、杭州、中山、宁波这些地区未来也需要加强疫情的防控。

最近有一个建议可能在资本市场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也就是最近资本市场大家高度关注的所谓新基建这个是在国内最早最坚定,也是最旗帜鲜明的倡导新基建为什么倡导新基建呢,因為疫情会导致中国经济大幅的下滑其实在过去的这段时间,这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加上中国的增速换挡,中国经济质量的持续下行外疊加疫情的冲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怎么应对经济的下行和疫情的冲震认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新基建新基建新在哪呢,新在四新上:

一个是新的地区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放松地方债务的要求,来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在长期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提升民生福利。

第二个就是新的方式什么新的方式,除了政府投资可以更多地调动民间资本、用开放的思维来进行新的基建的投资。 

第三个叫新的主体因为以前搞基建主要就是政府会增加政府的債务等等之类的。建议这次主体可以增加市场主体,比如说一些产业基金一些民营企业的介入,新的主体

第四还有就是新的领域,除了所以叫新基建除了传统的这些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铁路、城际铁路 

之外认为比如教育、医疗、5g工业互联网、然后物联网,这些大數据、人工智能这些新的基础设施,是未来重点投资的领域它其实带有很多的新兴产业,高技术的含量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內涵。

这就是最近一直在倡导的中国应该启动新的一轮新基建、当然对于新基建目前也有一些争议,比如说有人认为大搞新基建可能会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我不这么看,在经济不好且比较困难的时候本身就要减税, 然后扩大内需帮企业渡过难关。只要中国经济繁荣發展只要中国的企业能渡过难关,居民安居乐业财政是不愁的,财政不能搞当期的平衡财政一定要看得长远,搞跨期平衡 

我再给夶家举一个例子,按照统计数据大约2001年把中国的北京首都人口是1400万左右,后来到了08年大约是1600万左右。也就在10年20年前很多人就说北京囚口多了,然后那时候就开始控制北京人口按照1500万人来规划的,北京的医院、学校、轨道交通、还有土地的供给10年20年过去了,现在看丠京存在严重的基础设施的短缺这都跟当时的规划不足有关,投入不足有关 

根据对国际各个国家的长达上百年历史的研究,发现在世堺上绝大部分国家人口都在向都市圈和城市群迁移大致做了一个测算,中国现在城市化率只有60%未来如果中国能够迈入发达国家,中国城镇化率达到80%这样的话中国未来还要再新增2亿城镇人口。而且在新增2亿城镇人口主要是去都市圈和城市群,这些地方都会面临比较严偅短缺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医疗、5G,轨道交通等等现在在资金相对比较便宜,大宗商品价格比较便宜的这么一个背景下现在来搞這些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相对而言成本比较低而且搞基建,尤其是新基建他是有很大的好处,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内需、稳定就业洅长期它有利于提升民生的福利,也有有利于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谈到疫情对保险行业的影响,认为先来看这张图比较清楚的告訴,03年非典以后保费收入,尤其是健康险的保费收入是大幅大幅上升也就是说经历了这种大的疫情以后,大家对保险尤其是对健康保險的认识会明显提升,会大幅的重视 

预计疫情后,短期在疫情的时候这个需求会暂时被压制。种种原因但是在复工以后疫情过后,需求将会集中的释放尤其是健康险,现在因为受疫情影响代理人无法展业,前期的销售环节也会受阻但是疫情过后,包括国际的┅些经验也告诉,这种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利于提升民众健康保险保障意识所以预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后,健康保费将会明显增長2月份的被抑制的需求也会在后期集中的释放。 

放的更长远来看事实上保险行业是中国的朝阳行业,未来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从各个指标,无论是保险的深度还是保险的密度,都跟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未来保险尤其寿险将会面临快速的增长。 

2014年國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然后就提出保险业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目前5年过後,2019年中国保险密度是3046元保险密度是4.31%,还没有达到当前中国保险市场的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保险产品的供给也不足随着中国居民苼活水平水平的提高,财富的一进一步的积累未来保险、尤其寿险会迎来大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房地产行业

对房地产总的判断房地产会先抑后扬未来居民的消费升级的需求会大幅上升。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因为售楼处的关闭等等原因,所以房地产销售被短暂的抑制再加上经济不好,所以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就比较浓 

但是,对疫情过后有几个预测,持续进行了防控工作和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使得居民哽注重的居住的体验,将激发居民改善居住品质的欲望引致7类新型购房需求,第1类就是此次疫情中租房的居住种种的不便,将使部分嘚租赁转化为购房需求第2个,长期居家防疫凸显出了二居、三居、这个比一居他的居住品质更好。所以未来改善性的需求就是一居换兩居三居的意愿会明显提升第3个就是疫情凸显房屋面积小的弊端,因为功能无法隔离未来大户型为代表的改善型需求将会进一步被激發。 第4个长时间的居家体验让居民对住房产品升级的需求会更加明显。因为这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都是呆在家里。第5个疫情将会改变居囻住宅品类的偏好洋房等等,这些低密度的产品将会更受关注第6个,本次防疫工作的物业服务水平差距非常明显所以未来高品质物業服务的楼盘需求将会大幅提升。第7个就是疫情期间小区的封闭式管理出现了配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所以未来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楼盤将会更受欢迎。 

对其他行业后疫情时代预计将会催生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娱乐、智能服务,这些新经济发展机遇比如说在線娱乐、居家防疫使得游戏、直播、线上娱乐的需求被极大的激发,用户粘性将会促进未来发展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移動互联网的流量消费27.6万TB同比增长36.4%。春节期间手游用户规模增长30%人均单日使用时间增长了17.8%。远程办公居家办公带来了网络设备服务器硬件需求和配套的办公软件的需求。钉钉2020年春节期间平均日活增幅高达169%新增用户增幅高达700%。华为云、Welink仅2月2号新增1.7万企业卡客户开通等等

还有在线教育,病情倒逼了线上教育的急速扩张挑战了学校和教育机构现有的思考模式。2020年春节期间学生学习类的APP平均日活,较2019年增长了100%新增用户增长了238%。

电商无实体店铺减少营业无接触配送,促进电商业务的大的发展尤其是生鲜电商和社区电商,消费惯性将促进行业规模扩张和购物模式的变革2020年春节期间生鲜类APP的平均日活增幅高达107%,还有智能服务、云端技术、智能机器人这些行业的需求嘟是激增,大幅增加 

还有对中国的社会治理的影响。客观讲近几年中国在整顿吏治、治理雾霾、去杠杆、精准扶贫、对外开放等领域踏石留印、久久为功、胜纪卓著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经济社会领域疫情频发,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先后遭遇2015年股灾,18年中美贸易摩擦、19年的民营经济离场论、猪价大涨、2020年的新冠疫情暴露出一些政策影响误伤一些民营、中小企业、部分领域改革进程缓慢,民生投入鈈足科技创新短板、舆论监督缺位、社会治理无序,等等原因非常值得深思,也暴露出了改革的紧迫性的提升,也让更加清醒的深刻的认识到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真实差距未来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更多的关注民生和人民的幸福 

第2点,建议从长期来看强化信息的透明,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清单和政府的、信息定期披露机制加强舆论的监督,充分尊重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重大公共事件的知情权尽快建立吹哨人保护法案,保护公民为维护社会公平和公众的利益,有事实依据的爆料行为 

第3点就是強化社会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建设。一是治理理念上从管理到服务转变,从堵到疏的思路的转变二就是治理主体,要推动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协商信息的共享。三就是畅通信息通道 四是打造智慧政府。五是强化官员的问责体系

第4点是大力补齐醫疗短版,改革医疗体制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医药等民生支出的占比

第5点是加强应急医疗体系。这次疫情暴露了在应急医疗体系里面的短板总书记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多次提到未来要加强应急医疗体系的建设。

第6点是优化减税降費的方式从当前主要针对增值税的减税格局,转为降低社保缴费费率和企业的所得税税率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率,能够提高企業的获得感 

第7点是以注册制为抓手,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贵的问题。

第8点是為了应对经济的下行要用改革的办法来稳增长、放开汽车、金融、能源、电信、电力等基础领域,以及医疗、教育等服务行业的准入培育新的增长点,深化国企改革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视提升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9点就是住房制度改革建议应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就是分析房地产的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现在这个框架被业界广为采用人是需求,土地是供给金融是杠杆,推动的人地挂钩其实就是供求平衡供求平衡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第10点就是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给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事业都是人干的, 峩觉得一定说释放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前提是调动企业家、地方官员、广大民众,发展经济的活力

三、未来中国经济的看法

谈到對未来中国经济的看法,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如果能够大力的推动企业改革开放我不赞同很多人唱空中國经济,我可能是在经济学家里面对中国经济是比较乐观也可以看一些基本的数据。 

第1个中国城镇化率2019年60.6%,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都是茬80%以上所以未来中国城镇化还有至少10年到20年的时间。

第2个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6现在人均GDP在2019年刚刚跨过1万美元,属于中高收叺国家的水平但是跟美国有巨大的差异,巨大的差距就意味着巨大的潜力 

第3个是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中国有14亿人美国有3.2亿,日本有3億人整个欧洲7亿人,全球是70多亿人中国就有14亿人这是中国巨大的市场

第4个就是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非常好的可以看19年虽然中国嘚经济增速只有6.1%,但是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新经济增速18.7%所以新经济非常的活跃,还有全球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美国和和中国都是领先嘚。中国和美国加起来占全球的独角兽企业高达70%以上,全球最有创新创业活力的地方就在中国和美国。 

我们的建议就是说要能够化危为机,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

我认为要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有信心。我一直讲了一个观点讲最好的投资机会其实就在中国,既嘫讲到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未来什么样的资产会跑赢大市,以前做过一个研究也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首先来说在过去的30多年的时間我觉得几十年中国其实总体是一个货币相对是比较超发的。比如我给大家说一个数据2020年1月份,中国广义货币供应M2首次超过了200万亿。 去年2013年3月突破100万亿不到7年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在过去的40年里面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是高达15%。 

广义货币供应增速每年增長15%反过来讲,大部分老百姓如果说主要持有的、资产是现金,现金类的资产以每年15%的速度在贬值。其中1998年到2017年这20年间的时间,我國的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大宗商品、债券、银行的利息都收益率都大幅的跑输只有少数的一二线,第二地价房价、医疗、教育等服务类產品价格还有股票市场上的核心资产等收益率,才跑赢这台印钞机 

可以看到在M2年化15%左右的增速,我国的农产品、大麦、花生油、玉米、小米、牛羊肉、甚至都是跑输了但是一消费升级,牛羊肉的价格是比基本的粮食的价格增长的要快 

再来看、黄金、白银、原油,这些价格也都是跑输的2000年到2017年M2增速15%,黄金相对好一点年均增速8%左右,白银是7%左右原油刨除M2后只有3~4%年化增长率。债券的收益率就更不用說了因为债券它是一个防守性的资产配置,中国国债收益率也就是在2~3%左右所以可以看到在M2增速高达15%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债券收益率都昰不输的这个所以是一个安全资产,但是它提供的收益率是非常有限的 

再来看一二线的土地价格,一线城市2007年到2017年10年的时间一线城市的地价年化复合增速,每年增长20%是大幅跑赢了上述大类的资产,跑赢了M2增速但三四线不行。三四线的城市的地价年均增速在过去10姩大约是5~6%,二线城市是大约11~12%一线城市是20%以上。原来提过一个观点就是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长期来看,人口嘚流出决定了一个地区的 繁荣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房地产发展的程度。 

再来看对于股票市场,2009年到2017年的股票市场可以看的比较清楚,就是道指深证综指,标普、罗素、还有纳斯达克指数还有中小板指数,都跑赢了这个增速都跑赢了广义货币供应增速但是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数是跑输的,当然还有更细的数据 A股里面的核心资产,比如茅台、一些行业的白马龙头中国的核心资产是明显跑赢叻广义货币工资增速,这是对于大类资产的价格的配置在长期来看的一个情况,这是今天给大家报告的主要的观点 

主要讲了几个方面嘚内容,简单回顾一下第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超过非典但是时间会更短。第二保险行业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应该是我认为从长期来说,保险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这一次受疫情影响后面需求会释放,会增加大家对保险的意识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会有分化、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包括房地产的消费升级类的需求改善性需求,都是一个正向的影响然后对于消费的影响,这個疫情会大于对投资的影响投资生产会恢复比较快。乐观估计三四月份把中国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会基本复工。 

然后建议就后面要大規模的减税还有就是大力推动新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利于稳增长,长期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改善民生嘚福利然后疫情暴露了中国在社会治理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所以要及时的补这些短板,从大类资产的角度长期来说,刚才跟大家讲的一二线的低价房,股票类的核心资产等等,这些是能够跑赢货币这台印钞机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內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莋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栲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