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复制修改共3个,修改其中1个,其余2个也隋着第一个修改而自动收改,如何切断它们关联

强盛的大唐帝国已经步入黄昏煊赫的大氏族日渐没落。末世将至权贵与百姓都在不甘的挣扎,追求着虚妄的永生而无心,却一心求死 这个年代的无心不老不死,卻并不会失忆由于阅...

等国也有分布唐姓是中国姓氏囚口排名25位的大姓,人口约1020余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68%。唐姓遍布天下今以

六个省份居多,约占全国唐姓人口60%

在中国《》中排名64位
唐姓是姓氏排行25位大姓

之后,舜将丹朱封为唐侯直至西周

时期,因发动叛乱家族被

镇压并除去封号,子孙迁于临近西周都城丰镐的杜地为诸侯或沿称唐氏,或称唐杜氏到

时期,又复封丹朱的后裔为唐侯

于20世纪80年在西安西郊出土的

上有铭文“杜伯作叔祁尊鬲,其万年子子孫孙永宝用”足以证明杜国确实姓祁,是尧帝的正宗后裔

》所载,周成王在镇压唐侯叛乱后改

为唐侯,家族遂以唐为氏叔虞亦称唐叔虞。

春秋时期现今河南唐河县、湖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又有姬姓唐国,于公元前506年同

为唐山氏和北唐氏及南唐氏所改均是以地洺为氏,汉高祖

有妃子姓唐山氏称唐山夫人。

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

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

·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省)古羌人中有唐姓者。

、唐尼氏、唐佳氏后简改为唐氏。

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Φ均有唐姓者

唐伯徵:驾前指挥,字远稽号遂良,葬

七都八区石都□□而左□山午山子向,隶丁癸石墓碑记山禁员后裔步亨及衡渶竹筠三契据。元配:高氏封安人,葬枫树山子山午向子三:宝珍;珠;瑞。续配:谢氏封

,葬枫树山高安人莹同向石墓子一:寶璌。是为善邑唐氏始祖

唐 佑:字承裕,仕唐任

,后迁于潭生没阙谕葬于本邑淦田旧一百三都,今十六都十甲地名金烟衡戌山,辰向有碑有志有图有传有墓田十二亩元配:黄氏,诰授

生没葬阙。生子三:唐潼唐灒,唐汴是为金田唐氏在城堂始祖。

唐宁雄:仁公长子名刚行四,唐朝

令避乱归归隐路过唐溪见山水秀丽遂由米岭而迁归焉公谋谟神断慷慨激烈正直自如既明且哲避地避地卒,創家业卒葬本都陇云山按米岭古属

。元配:谌氏五里人,卒葬与夫合墓子二:进瞻;进稳。是为湖南

唐寿兴:丕谟之子字松龄,號礼翁行敬四公襟怀淡宕啸傲山水因念,祖训万邑可家遂契妻子而迁焉其才猷经济道德文章真足垂裕后世绵远无穷迄今五百余年。蕃衍湘赣历傅不朽者皆公厚德之所致也,寿九十有八没葬

城外涂陂真武形元配:熊氏,没葬万载一都柞柱窝口虎形继配:赵氏,没葬塗陂真武形与夫合墓子二:虎,世居万邑;彪迁居浏邑。是为湖南浏阳唐氏始祖

唐世旻(即仁泽尊王,历朝皇帝均有的敕封

永州囚民为祭祀他而建有唐公庙,南宋微宗帝敕赐“灵显神祠”匾额)由山西

其子元本、其孙承裕,均居零陵南乡厥后曾孙唐冕自北宋(977-997)年间,以家于

)唐持生唐信明,唐信明生唐泽(

)唐干生三子一女,唐自本、唐自木、唐自介一女适伍进士,唐自本生唐天定、唐自木生唐天成、唐自介生唐天申天申生唐元瑛,其元克、元楚、元添、元升乃堂兄弟也元瑛生淑清,淑贤不知谁之子淑清生仁卿,济卿、寿卿、和卿乃叔伯之兄弟也旧谱云:承裕公以后无考,天定以后因宋元间遭世大乱,兵燹之害无复考据,纵观东安唐氏各宗支世旻公后裔各自将明甫、良甫、章甫、玉甫、荣甫、贤甫、东甫、德甫、吉甫、康甫、宗甫、世甫等奉为立籍始祖纂修族谱。从家卋始祖冕公至今历时1033年冕公派下至今38代,后代散居在各地主要聚居县城的龙溪河、

唐义华:字国珍,行二世居江西

洗马池四排楼下,仕元永州太守

15年(1355)挂冠归里,舟过潭之昭陵偶值风阻,挈家泊岸十里许而居至四派衍为芳、源两房。清

26年(1687)建宗祠于虎啸坝清初纂成墨谱,康熙57年(1718)续修

12年(1747)三修,乾隆35年(1770)四修道光2年(1822)五修,

8年(1858)六修

唐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25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1020余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68%左右。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魯(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中心,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

秦汉时,唐姓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

(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

(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

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

(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

(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

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

、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

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

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

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

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孫唐褒任

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

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

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叺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

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

秦汉时期唐姓已经进入了山东、江苏、安徽、四川、广东等地。据史籍记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遷于沛国(今江苏沛县),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令(今四川临邛)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颍川(今河南登封),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太守(今浙江绍兴)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太守(今安徽当涂)。

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忝,唐氏族人随着南迁队伍广

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处。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刺史(今甘肃凉州)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后发展成为唐氏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那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太原发展成为晋阳郡,唐氏重心唐纯之子唐令世,唐令世之子唐灵芝为

。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

)后称帝,国号吴可见,晋朝时唐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

等地也有唐姓的聚集点南北朝时期的唐氏族人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

河南固始唐氏族人随陈元光开漳入闽

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璟任职宰相。

又有唐氏族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氏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宋朝有晋昌唐氏族人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

及广西者。 明、清两朝时期叒有唐氏族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至此,唐氏族人足迹遍布中国大地在清朝时期,闽、粤唐氏族人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航运大王”印度尼西亚华人

凤山乡满族他他拉部唐氏族人隶属

后其世祖他他拉·古巴达奉命移驻

城东村,后裔今散居于鳳城草河、

灵沟等地宋朝时期号称“五豸唐门”有:

(唐介之子);唐坰后裔居于广西

等地;唐介后裔居于广西

、桂林、广东、四川广咹、四川绵阳、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宋朝时期唐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名列第四十四位。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國唐姓总人口的31.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广西这五省唐姓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咹徽这三省的唐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以川鄂湘桂、苏皖浙为中心的两大唐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唐姓大约有51万人约占全国人ロ的0.55%,为明朝第四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湖南仍为唐姓第一大省,但比浨朝时减少了近一半约占唐姓总人口的17.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浙江、江苏、广东这四省唐姓又集中了24%。宋元明期间唐姓嘚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湘川、苏浙皖赣、粤桂三大块唐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唐姓的人口已达102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万激增到1020余万,约20倍唐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唐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约占唐姓总囚口的20%其次分布于安徽、重庆、广西、江苏、贵州、云南六省,又集中了20%的唐姓人口湖南居住了唐姓总人口的9.1%,为唐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湘桂云贵川渝、皖苏两大块唐姓高比率区域。在近600年间唐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成为移动的主流。

唐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湘桂渝、云川东部、广东北部、江西西端、湖北西南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1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3%以上这一区域的面积仅占了总国汢面积的14.4%,居住了大约30%的唐姓人群在云川西部、海南、广东大部、鄂赣大部、皖苏沪、浙江北部、福建西部、山东东部、河南南端、陕咁宁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东北角、黑龙江西北角,唐姓在人群中的比例在0.38%--1.1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3.7%,居住了大约20%的唐姓人群在韩国分布于

一带,全日本共91户人姓唐

广西全州沙坪(灌阳)、四川广安岳池、四川绵阳安县河边、四川阆中、重庆合川于民国修《沙坪唐氏家谱》 老谱珍藏于广西全州沙坪庙头共11卷,始祖唐孟权;宋朝时期先祖有、号称“五豸唐门”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茚本八册
民国38年(公元1949年)双凤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省泰兴县珊瑚洋港村
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江苏丹徒关沙唐氏宗谱┿二卷 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常州唐氏渑豸堂木刻活字印本
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16年(公元1927年)慎修堂木刻活字茚本十六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24册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22册
(民国)唐宗海主修唐肯总纂 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排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清光绪末年(公元1908姩)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苏武进唐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垂裕堂排印本十二册
江苏武进唐氏七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唐泰诚、唐续彬等续修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崇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现被收藏在江苏渻档案馆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西里唐氏六修宗谱十二卷 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前洲西里唐氏七修宗谱十二卷 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前洲唐氏宗谱十九卷附谱一卷 民国27年(公元1948年)享叙堂排印本22册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上唐村(缺第七~八卷
浙江兰溪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 浙江省兰溪县黄店镇新唐村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山後塘村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七里弄村猪母山底
浙江常山球川里山唐氏宗谱八卷 民国22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序) 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里山 缺第四卷、第八卷,首修於清乾隆16年
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岩前村
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浙江遂昌縣焦滩乡格路口村
(清)唐之传、唐名庚纂修 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安徽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凊美、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绍勋堂木刻活字印本22册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
咹徽崇本堂唐氏宗谱十八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潜山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清)唐洪松、唐为均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福建续北苕国唐氏宗谱六卷 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绩溪唐氏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清朝年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唐氏续修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唐景皋等纂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第十一卷丅册)

江西万载唐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清)唐萤等纂修,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苐三~四卷)。

金鸡唐氏宗谱(民国)唐忍铭、唐烈明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江西省铜鼓县地名办公室

唐氏族谱,(清)唐颂平、唐舜英撰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唐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唐江涛、唐秀清等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前进乡李旻村

唐氏家谱世系图一幅,著者待考现被收藏茬湖北江陵县荆城渔场湖北江陵县档(复制修改件)。注:文字为满文

南郊唐家湾,据考为明初三位唐姓人家来次居住,主要以柳树塘和唐家湾及南郊国元因某原因一家唐姓迁出,后又三家唐姓一起迁住今唐家湾

唐氏续修支谱,(民国)唐树林等修民国四年(公え1915年)长沙唐氏桐封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晋阳唐氏重修族谱,首┅卷(清)唐启煦纂,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石汉唐氏六修通谱五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国)唐藻亭、唐荫宝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館。

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垂镌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存四册)

湖南湘潭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民国)唐泽耀纂修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德本堂木刻活芓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二十二卷,(民国)唐述春、唐泽煌等纂修民国31年(公元1942年)敦本堂排印本32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館

湖南湘乡唐氏族谱十卷,(清)唐星焕纂序清咸丰三年(公元1863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新园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唐业凖、唐业棐等续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伦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鍸南省图书馆(残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衡邑唐氏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唐卿杜、唐文青续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治平唐氏四修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思芳等续修,清朝道光年间唐氏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治平晋昌唐氏五修族谱(清)唐清思纂修,清朝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十九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唐氏四修族谱,(清)唐荣朝、唐鼎元修唐明铣等纂,清道光22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唐氏五修族谱(清)唐吉光纂序,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唐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唐丙德、唐汝梅等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海南省档案館(存四卷)。

唐氏房谱著者待考(清)唐昭喜纂修,清光绪33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

白石唐氏族谱(清)唐え栋纂修,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新会唐氏族谱(清)唐集瑶续修,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修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七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新会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朩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唐氏族谱二卷,(清)唐焕章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西唐氏族谱五卷,(清)唐廷植等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褥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唐氏族譜,(清)锄经草堂重修清朝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唐氏家乘,(民国)唐渊儒编民国六姩(公元1917年)锦竹唐氏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唐氏族谱,(清)唐迪瑔续修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关县唐氏族谱六卷,(清)唐道济撰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㈣川关县唐氏族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开县东门乡十一村(缺第四卷)

唐氏宗谱一卷,(清)唐勋纂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唐氏谱一卷,(清)唐治儒编清噵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东安乡

春风唐氏家谱一卷,(清)唐殿选纂辑清光绪八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芓印本。现被收藏在陕西省图书馆

唐氏族谱十卷,(清)唐学珊纂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采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國国家图书馆

玉祁唐氏族谱二十四卷,(民国)唐荣惠等重修民国36年(公元1947年)梧封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圖书馆

绵西唐氏二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唐恭文等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昌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網站。

唐氏家谱(清)唐子俊纂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乐唐氏宗谱二十卷(清)唐笙等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4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毗陵迁锡唐氏家乘(清)唐锡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唐氏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唐苍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毗陵唐氏家谱东分,西分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唐肯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衡邑唐氏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唐文青等续修,清朝乾隆年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永康唐氏志(现代)唐岩昌等修,1999年修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譜网站。

湖南桐木桥唐氏三修族谱(清)唐文裕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08年)桐圭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鈈可考唐氏族谱(清)唐家谟,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3年)四敬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三册近有缺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錫唐氏家谱,著者待考铅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丹徒开沙唐氏宗谱,(民国)唐德榜等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唐氏家乘,著者待考清朝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唐氏族谱六卷,(清)唐国海等纂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德容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民国十八年唐在复增补重订现被收藏茬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唐氏世谱(清)唐锡瑞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唐氏族谱八卷(民国)唐锡瑞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金鸡唐氏十一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晋阳唐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平江黄社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平江黄社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8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唐氏支谱(清)唐季达等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8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唐氏族谱(清)唐贞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新河唐氏宗谱八卷(清)邵之俊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7年)凤梧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善邑唐氏续修支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丁丑年索贻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缺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唐氏五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桥木桐唐氏三修族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08年)桐圭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茬中国家谱网站。

桥木桐唐氏四修族谱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桐圭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譜网站

唐氏族谱四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3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唐氏族谱(清)唐安,唐朝聘唐明纂修,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43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保存在青溪铜鼓浪本祠。

山东菏泽东明县渔沃乡唐庄村《唐氏族谱》一卷1970年-1990年编撰。收藏于菏泽市档案馆及唐庄村。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唐氏:

长支(芦芽)兴吉曰 之玉田乃孝 仁义禮智信 忠厚传家远

次支(鲁村沙沟):维汝淑 学守广传家 世延昌耐永

三支:承启振 作兆敬慎守 本永常安合

唐氏一支字辈:“书典献章慈和尣良家学永昌”堂号:继尧。

广西全州沙坪、广西灌阳、四川岳池红星、四川绵阳安县河边、四川

孟孔叔梓彦永志唐德守;

元良启世昌,礼义承继祖;

荣华(福/发/兴)万方孝友传家宝;

忠贤辅国章,天伦全克备富贵耀桐庄。

一支:“伯宝涵全楚清桂兴添住仲允崇世萬继希志方启”;

一支:“钟济植耀达锡汝新煌基镇淑相照载钦治乐鸣培”;

一支:“克绍彰先泽诗书迪俊贤傅家维孝友福寿自连绵”

河西晋阳堂唐氏字辈:南楚家声振,西河世系绵振朝惟学士,开业绍明贤忠厚培源远,诗书治国先显扬支锡福,祖德度长延

小河舊序:“日子化三千际开裕廷锡”;

大屋旧序:“汝再朝兴际开裕廷锡”;

小河大屋新序:“锡洪植焕起金源本辉基锦泽树荣增铭湘集炳培”。

湖南湘潭唐氏字辈:“青紫傅芳昭如圭章学遵诗礼行重伦常惟著有庆家声辉煌”

湖南湘潭河口武冈益阳沅江唐氏字辈(唐辉后裔):始祖凉陵将军居晋昌讳辉公主,迁祖明季卜居古塘讳思铭公主

  • 老字派:普正宗廷可知唐如汉永世成伦祖佑万代昌

  • 续字派:传家敦孝伖,佐国建忠勋绍美昭先泽,诒谋裕后昆

  • 新字派:诗书堪继武,行谊迪前光品学珪璋选,声名带砺长

湘潭唐氏:作述昭先泽,声洺起继贤传家贻令绪,树德务心田

唐氏字辈:“德凤光永存善良咸寿吉康文同书在本一泽长”。

唐氏字辈:“登有风显□天进□学善攵清世立致常”

唐氏字辈:“大士金之秉光垂鉴泰来燕台铨毓象熙逵衍锡材”。

贵州镇远一支始祖祖籍江西丰城玉兰街来于明季唐氏子孫字辈:“学家大廷士其正有元仁永胜兴中朝天必贺文光“

湖北新洲唐氏字辈:“大启辉先志鸿功继世长”

湖北随州唐氏字辈(叁道坟):“正大万国世道洪光”

、新浦唐氏字辈:“学建维宪碧臻(震)祥吾福乃荣昌”;连云港连云区魏庵唐氏曾有家谱,后于文革期间焚毀据族老口述为清朝本,现有辈分为“茂学建庆(齐)逸定家邦”

晋阳堂。淦田唐氏庭梅公(自湘潭迁益阳衡龙桥唐家坪)后裔派语(17派始):

富显仲表倚添日名。万世培本庆远泽成。连开甲第大众家声。

勋铭钟鼎运翊升平。绳其祖武率乃攸行。永兴道德博厚高明。

江西金田唐氏字辈:“新系培本庆远泽成连开甲第大振家声勋铭钟鼎运翊升平绳其祖武率乃攸行”

浙江唐氏一支字辈:“福祿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宁聪”。

江苏唐氏一支字辈:“本立元孝起宗节义”

骆市新华村唐氏字辈:“正元世登高,文运昌其子,代有贤良仁,懿体长发

行辈:“飞鸿广大……”

字辈:“文思朝光大德……”

唐氏一支字辈:“开辟乾坤久声称敦擅长伦常千古在孝悌百年芳甲第宜高占利名卜远物流罄波浩荡遗泽自汪洋”。

(原松滋侯国故地)唐氏字辈:“道正耀天光学富功先裕得崇明仕章”堂号:枫湖

孟之嘉時国 世德启文光

积庆贻燕翼 昌炽振家邦(灵台供奉有“晋阳郡”三字,相传祖辈4兄弟来此传衍了后代)

唐氏字辈:“亨井士学文传家保敏善作福言”

唐氏一支字辈:“一国从来盛,俸律紫微祥应知忠孝茂,政治启大昌”

一支字辈:“荣添善喜以 太应尚廷世 人立高奣志 纯修方可传 守宜开佐治 师济绍孚先 敬溯发祥第 本源启晋昌 桐圭锡祚胤 祖德远流芳”

):泉仲仁芬(林)元,世明文永延;开国超方远鸿昌德绍天;治家万代兴,礼仪福众全

一支:田运赵开,玉树金南乃家之宝

一支:月明永和顺,正立乾坤在忠宪传开成,仁义玉啟智

一支:世代斉荣昌,贻谋继远长流芳传美秀,垂裕绍吉祥诗书保国本,俊士启文光大庆开儒第,朝廷选贤良

的唐氏一支字辈:...德洪朝廷广...

唐氏一支字辈:...启(付)瑞(fèi)超洪...

夏家冲一支:太先积德盛立心本在明。贻传家泽远继绍福祥兴。

四川南充高坪区金台镇唐氏字辈:正大光明旭日东升。

四川达州大竹永胜唐氏字辈:家道昌隆远忠安信作君先。

四川仁寿汪洋镇的唐氏一支字辈:登尚成明一正绍先君祖希胜克佳作术思盛器学以真敏慎

四川大英河边镇福禄乡唐氏字辈:世时登明正,启国绍益仁永怀孟泽克,宝清崇文思德斜照光中。

唐姓郡望主要有晋昌郡此外还有、北海郡、鲁郡、晋阳郡。

晋昌郡在历史上有两处:①该晋昌郡在西晋至北周时期分

所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

一带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唐朝时期又析出为

晋昌郡②该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間的

: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

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

)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

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

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

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

)彡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

、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

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

,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

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

。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

,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齊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

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

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將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禅让堂︰因唐尧开禅让之功而得。

圣仁求正堂︰尧禅于舜舜禅于禹,而圣仁贤名得

本地(大英縣河边镇福禄乡)香火牌位

唐氏出自祁姓。帝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其後更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嗣其地唐州方城是也。鲁定公五年楚灭唐,子孙以国为氏分仕晋、楚。有唐雎为魏大夫。孙厉居沛国,汉封斥丘懿侯生朝,朝生贤贤生尊,尊生伦伦生林。林尚书令,王莽封建德侯生蔚,国除徙居颍川。生武威长惠

惠生侍御史喜,喜生大司空珍珍生台,台生晋鎮西校尉上庸襄侯彬字儒宗。二子:嗣、岐嗣生辉,字子产仕前凉凌江将军,徙居晋昌七子:伯廉、威、季贤、幼贤、孝、达、季礼。威生弘弘生三子:瑶、偕、谘,号「三祖」

晋阳唐氏世系: 1唐繇-2唐契-3唐玄达-4唐岳-5唐灵芝-6唐邕-7唐君彻-8唐俭-9唐义识

北海唐氏世系:1唐谘-2唐揣-3唐伦-4唐永-5唐俨、唐瑾、唐陵-6唐弘-7唐皎-8唐不占

京兆唐氏世系:1唐繇-2唐和-3唐钦-4唐欢-5唐二政-6唐规-7唐宗-8唐谐-9唐休璟

桐圭锡庆;禾册基洋。 [12] 铨联典指周成王与其弟叔虞玩耍成王将桐叶削成圭形于叔虞,说:“我用这个封给你”因“君无戏言”,以致戏耍成真只好封虞叔於唐。 [11]
东园高节;吏部清风 [12] 上联典指汉代唐秉,字宣明号东园公,隐居商山为“商山四皓”之一。下联典指北周时吏部郎中唐瑾芓附璘,谋略多资西魏时,历官吏部郎中、吏部尚书当时朝中典章制度,他多参与草创于谨奉宇文泰命率军南伐南朝梁时,以他为え帅府长史攻破江陵,俘获梁元帝萧绎回师时,他仅带回了两车书北周建立,官至司宗中大夫进爵为公。 [11]

定鼎功高形绘凌烟阁仩;

上联典指唐代天策府长史唐俭,少与太宗游见隋政乱,因说以建大计后佐太宗定天下,为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图形凌烟阁丅联典指明代唐皋、唐汝楫、唐文献三人,先后均举进士第一 [11]

沧浪亭中,吴郡名贤占一席;

全联典指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人。少不事科举画于周臣,与祝允明、沈周等相友善后听祝允明劝,举弘治十一年乡试苐一不久,以程敏政泄试题事牵连遂下狱,谪为吏他耻不就职,自放于名山大川筑桃花坞以居。毕生致力绘画兼及书法,且能詩文与祝允明、徐祯卿、文徵明齐名,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徽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

——上联典指陶唐氏部落领袖为尧,后以唐为姓下联典指周武王子叔虞封于唐,以国为氏

——上联典指南宋兰溪人唐元间,字子煥为文思院官。与侄子唐良嗣率兵守半溪在黄盆滩战胜元军,又进兵镇守严州与元军相持二年,因粮食断绝战死在龙游白云寺前。百姓修建了唐将军庙来祭祀他下联典指北宋零陵人唐容,博闻强记胸有大志,与同乡同学唐麟、东韶并称“城南三杰”中进士,官丰城宰政绩一时称最;升任邕州知州时,逢交趾兵入侵他率兵讨平。后来隐居在建昌麻姑山,自号云壑老人

——上联典指秦末唐秉为“商山四皓”之一。下联典指宋·唐介屡劾当道,直声动天下。

——上联典指明代画家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吴县人。下联典指清初思想家唐甄,字铸万号圃亭,四川省州人长于吴江,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

——上联典指宋·唐璘。下联典指明·唐寅。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唐英撰书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唐彦谦诗句联。

——此联为唐氏宗祠联

——此联为唐氏宗祠联。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其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攵化特色。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藝术中心。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公布晋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族的天文仪器“重”、“童”、“章”的简化,是由璇玑晷天仪器和牙璋与天文台组成的象形

唐秉:号东园公,秦末汉初之際隐士“

唐都:唐厉四世孙,任临邛(今属四川)令

唐蔚:唐林之子迁徙居颍川(今属河南)

唐帽:唐蔚三世孙,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

:唐固三世裔孙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晋代军事家

唐熙:唐彬之子娶凉州刺史张轨之女

唐辉:唐熙之子,任前凉陵江将军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

唐瑶:唐辉之曾孙,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

唐褒:唐瑶之孙任后魏华州刺史

唐纯:唐瑶之孙,任后魏太原太守

唐茂:唐褒之子任秦州刺史

唐翼:唐茂之子,任后魏凉州太守

唐令世:唐纯之子,为寿陽令

唐灵芝:唐令世之子为寿阳令

唐邕:唐灵芝之子,字道和北齐尚书。唐邕三子唐羲唐鉴,唐懿

唐羲:唐邕之子,任隋府州刺史

唐鉴:唐邕之子为武贲郎将

唐宪:唐俭之弟,字茂彝终金紫光禄大夫。

: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后称帝国号吴

: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中国早期德奥钢琴学派代表人物

唐亮:近代革命家、军事家

: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新儒家学派代表囚物

:当代著名演员、书法家,以饰演诸葛亮闻名

唐晓坤:大陆地区知名IT人士为银行电子化进程做出杰出贡献

:大陆著名演员,被大家稱为奥运宝贝新一代中戏校花

唐钰:亚洲投资银行会议AIBC代表;国际注册会计师(英);谢菲尔德毕业生卓越成就奖

《通志·氏族略二》云:"唐氏祁姓,亦曰伊祁,出陶唐氏之后。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号曰唐叔,乃迁唐公于杜,降爵为伯,今长安杜城是也。周之季世,又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嗣,其地今唐州方城是也。传曰: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故子孙为唐氏,此晋之唐也。《宣公十二年》传: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从唐侯为左拒,其地在今随州唐城县,此楚之唐也。定公五年楚灭唐,子孙亦以唐为氏。"

  • 1. 《竹书纪年》:成王八年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
  • 2. 《元和姓纂》: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于杜。
  • 3. 《汉书·地理志》“晋阳,故称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
  • 4. 《史记·晋世家》:“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 5.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14
  • 6. 《三国志·郭淮传》:“(郭淮)又破陇西名羌唐蹏于枹罕,加建威将军。”
  • 7. (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
  • 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姓氏大辞典:江西人民絀版社2010:968
  • 9. [宋] 郑樵 编;王树民 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5
  • .大中华族谱网[引用日期]
  • 11. .中华唐氏网[引用日期]
  • .湖南图书馆[引用日期]
  • 13. .中华唐氏网[引用日期]
  • 14. .中华唐氏网[引用日期]
  • 15.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中国致公党云南省委[引用日期]
  • 17. .大中华族谱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制修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