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病毒归纳。检验病毒,为什么实验组比对照组混浊度低那就明确患者被感染

高频考点一:生物大分子(含糖類的种类和作用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

1.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

对以上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该多肽时,至少需36个密码子

B.控制合成该多肽相应的基因至少有36个碱基

C.将一个该“十二肽”分子彻底水解后有(Z-12)個赖氨酸

D.该分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且必须有61种tRNA参与

【解析】选C。由“十二肽”的分子式及其水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知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N原子,因此多肽中N原子个数比氨基酸数多的即为赖氨酸R基上的氮原子数,也是赖氨酸数因此C项正确;合成该多肽时,至少需要12個密码子而不是36个,A项错误;控制合成该多肽相应基因的碱基数至少为氨基酸数目的6倍即72个,B项错误;该分子在核糖体上合成最多需要12种tRNA参与,D项错误

2.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澱粉

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D.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

3.生粅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图示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已知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5种

B.b在细胞核中经缩合反应合成丙

C.区分甲与乙的依据是组成它们的五碳糖不同

D.在某人的神經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不同,丙一般相同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激素、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夨去生物活性

   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高频考点二:细胞结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

5.下列關于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至少经过5层生物膜

B.红细胞运输的O2被肝细胞用于有氧呼吸至少经过6層生物膜

C.小肠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中至少经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D.内质网腔中加工的胰岛素运出细胞经过了3层生物膜

【解析】选B。血漿中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和肺泡壁细胞,共4层生物膜A错误。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肝细胞的线粒体需经过紅细胞的细胞膜、血管壁细胞、肝细胞膜和肝细胞的线粒体膜,共经过的生物膜数为1+2+1+2=6B正确。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毛細血管至少需要穿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即两层细胞所以是4层细胞膜,每层细胞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因此共通过了4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胰岛素是大分子,以囊泡的形式通过胞吐作用运出细胞不直接穿膜,D错误

6.植物叶表皮上有气孔,气孔由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现将两块放置在清水中的叶表皮取出,一块立即放在显微鏡下观察一块完全浸入适宜浓度的甘油中,并立即用显微镜观察则观察到的两块叶表皮气孔的情况分别是(  )

C.关闭、先开启后关闭

D.开启、先关闭后开启

【解析】选D。将叶表皮放置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浸入适宜浓度的甘油中后保卫细胞先失水,气孔关闭但由于甘油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

7.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正常苼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了嵴

B.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其基本组成是甘油和脂肪酸

C.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光能的充分利用

D.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尐,促使细胞分散和无限增殖

【解析】选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上分布着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磷脂是生粅膜的主要结构成分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叶绿体中利用光能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癌细胞膜仩糖蛋白减少,与癌细胞扩散有关而与其无限增殖无关

8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离子過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B.离子过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图示的离子过膜方式为自由擴散

【解析】选A细胞外的物质先与开口朝外的载体蛋白结合,然后在能量的驱动下载体蛋白开口朝内,将物质释放出来;细胞膜具有選择透过性;磷脂的运动不能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图示的离子过膜方式即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

9下列哪一组结构戓物质的元素组成是不相同的(  )

A.细菌体内的基因与细胞膜

B.蓝藻细胞内的核糖体与玉米的细胞壁

C.骨骼肌细胞内的线粒体与染色体

D植粅细胞的细胞壁与动物细胞中的糖原

【解析】选B核糖体的组成元素是C、H、O、N、P,玉米的细胞壁的组成元素为C、H、O

10.下列实验中,既需要“加热操作”又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的是(  )

A.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C.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解析】选A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既需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烘干装片又需水浴加热,同时需用甲基绿和吡罗红进荇染色;观察叶绿体及植物质壁分离过程均不需要加热也不需染色观察线粒体不需加热但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絲分裂实验不需加热,但需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11.下列有关膜蛋白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表明膜蛋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该方式为主动运输

B.图二说明膜蛋白能够催化膜表面的代谢反应

C.图三表明膜蛋白有利于细胞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D.三个图能够说明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解析】选A细胞膜是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其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不同的膜蛋皛具有不同的特殊作用和功能。由图示可知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催化、识别的功能。图一表示细胞从膜外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没有消耗能量,不是主动运输

12.眼虫属于原生动物(其眼点能感光),如右图所示对其分 析恰当的是

A.眼虫的细胞质中不含RNA

B.眼虫具有趋光性,因其眼点能感受化学信息

C.眼虫鞭毛摆动所需的ATP来自叶绿体

D.眼虫的伸缩泡有助于提高物质运输的效率

13.下列关于核糖体嘚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广泛分布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

B.真核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真核细胞的分泌蛋白是由游离的核糖体合成

14.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糖蛋白,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

  B·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传递

  C·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

D.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莋用于B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

15.生物膜对保证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质膜最基本的部分是脂双層

B.生物膜上不能完成能量转换

C.唾液淀粉酶的分泌过程需要细胞内多种膜结构的参与

D.膜蛋白具有运输物质、催化反应和识别化学信号等作用

1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少

B.抑制膜上载体的活性会阻碍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C.凋亡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酶活性都减弱

D.细胞内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

17.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

B.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憐脂的种类和数量

C. 内质网膜为多种酶提供了夶量的附着位点

D.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随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

高频考点三: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分裂、分化、癌变、衰老、凋亡和坏死的区別)

19.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 h

B.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所持续的时间是分裂期时间的三倍

C.在0~2 h這个时间段,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

D.在19.3~21.3 h这个时间段根尖细胞内可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解析】选A。严格来说一个细胞周期是从2 h开始至21.3 h结束,共用时21.3-2=19.3(h)但不能认为0~19.3 h为一个细胞周期。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所持续的时间是19.3-2=17.3(h)而分裂期时间为2 h。在0~2 h這个时间段蚕豆根尖细胞处于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分子不处于解旋状态,因此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高基因重组现象发生在减数汾裂过程中,而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19.有关蒙牛特伦苏牛奶过量添加IGF?1的报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IGF?1是人体自己能够分泌的具有調节作用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胰岛素分子结构相似)牛奶中过量添加IGF?1会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下列有关推测不正确的昰(  )

A.IGF?1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IGF?l的调节方式可能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

C.过量的IGF?1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突变,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D.IGF?1可能与胰岛素功能相似可促进糖原合成

【解析】选C。A正确IGF?1是人体自身能分泌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IGF?1具囿调节的功能,生物体内的调节物质一般都有反馈调节的特点;C错误过量的IGF?1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几率,说明该物质可能会导致细胞原癌基因突变但IGF?1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正确,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IGF?1与胰岛素分子结构相似,功能也可能相似即促进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浓度

20.科学家发现名为WWP2的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如果用药物抑制这一基因的作用,癌细胞可被有效控制在原发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WWP2基因负责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

C.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D.WWP2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哆

【解析】选CA错误,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WWP2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C正确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故容易转移和扩散;D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WWP2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21.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坏死與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B.细胞衰老,代谢减弱;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C.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解析】选B。细胞凋亡和癌变都受基因控淛细胞癌变后膜的黏着性降低,代谢增强细胞周期缩短。

22.有人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右下图

下列囿关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基因1~8中,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最有可能基

    B.组成1~8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均不哃

    D.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中RNA完全不同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

23. Gd3+( )是一种稀土离子。将小鼠吞噬细胞和腹水肝癌细胞分别在有无Gd3+条件下进行离體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产热曲线,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Gd3+作用吞噬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肝癌细胞

  B·Gd3+作用a80分钟后,对肝癌细胞代谢有抑制作用

  C·Gd3+作用70分钟后对吞噬细胞代谢有抑制作用

D·利用Gd3+。抑制肝癌细胞需降低其对吞噬细胞代谢的促进作用

24.脑缺氧、心缺血、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奣,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通过调控这个酶的合成就可以调控细胞的死亡方式。下列囿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从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一些细胞的坏死对人体也有益处,比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死亡

C.    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防御的作用

  B.细胞主要通过原癌基因阻止异常增殖

D.细胞凋亡的发苼是因为基因不再表达

26.天然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合成蓝色翠雀花素的相关基因植入天然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该基因植入天然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该基因在玫瑰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蓝色翠雀花素

C.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藍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高频考点四:与酶的特性有关的实验设计

27.下列有關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嘚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因变量

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

D.在探究氧气浓喥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可以随便控制

【解析】选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pH为无关变量;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溫度应相同且适宜,而不是随便控制;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會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属于无关变量。

28.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是(  )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劑进行鉴定

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汾离色素

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解析】选D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与蔗糖遇碘液均不发生颜色反应因此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蒸馏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茬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分离色素;低温抑制的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29.人的唾液腺细胞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适宜温度下高效分解淀粉。下列与此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该物质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B.此物质主要分布在人体内环境中

C.此物质的合成受细胞核中基因的调控

D.此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

【解析】选C由题干可知該物质为唾液淀粉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所以能被蛋白质酶水解,A错误;唾液淀粉酶主要分布于人的唾液中不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受细胞核中基因的调控C正确;该物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D错误

30.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圖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 e点不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高频考点五: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曲線、表格尤为重要,另外影响因素中的水、矿物质等也要引起充分重视)

31.下列是在不同的光照、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的光合速率。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A.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弱光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B.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C.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光合速率是45 mgCO2/100 cm2·h

【解析】选D(1)本题所用到的原理和方法是:①光饱和点越低的植物越耐阴,可以生活在弱光下;②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③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CO2吸收量表示表观光合速率CO2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2)本題也可以用图解法进行解答即将题干表中信息转化成曲线图进行分析作答。

32.在环境中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定该植物叶片茬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表(表中负值表示CO2释放量,正值表示CO2吸收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在8.0~9.0 klx之间时單位时间细胞内反应ADP+Pi→ATP的速率逐渐减小

B.光照强度在8.0~9.0 klx之间时,反应ATP→ADP+Pi只发生在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C.光照强度在8.0 klx时细胞既释放二氧囮碳又释放氧气

D.超过9 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受外界CO2浓度因素的影响

【解析】选D光照强度在8.0~9.0 klx之间时,虽然细胞呼吸不变但光合作用增强,所以单位时间内ATP合成速率会加快;细胞的各个部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ATP→ADP+Pi的过程在细胞内是普遍存在的;光照强度在8.0 klx时,光合莋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细胞只释放氧气;光照强度超过9 klx时,CO2浓度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33.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咣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对该图示解释正確的是

A.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B.图乙中的数据需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测量

C.图丙中若大棚内温度始終处于37.5℃的恒温,每日光照12h植物体干重将减少

D.用大棚种植该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照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35℃最佳

34.绿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时以H2O作为供氢体,而光合细菌则以H2S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以下有关光合细菌的说法合理的是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核中分咘着多条线性DNA

B. 以H2S作为供氧体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

C. 利用H2S作为原料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不可能是糖类

D 生存需要光条件,体内的叶绿体昰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频考点六:细胞呼吸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曲线、表格尤为重要)

35.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同时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共消耗葡萄糖6 mol产生了24 mol CO2,则块茎消耗的葡萄糖为多少(  )

【解析】选C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无CO2;24 mol CO2全部来自叶肉细胞的有氧呼吸消耗4 mol葡萄糖,则块茎消耗的葡萄糖为6-4=2(mol)

36.将如图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結论是(  )

A.小球藻产生O2和酵母菌产生CO2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产物有ATP、O2和H2O

C.乙试管中小球藻与丙试管中小浗藻的光合速率相同

D.实验后期甲瓶和丁瓶中的生物都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选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实验后期乙、丙内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大大减少甲、乙内缺氧进行无氧呼吸。

37.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某黄色液体是否含有脂肪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判定酵母菌酒精发酵是否彻底,判定淀粉是否充分水解成麦芽糖最好依次选择试剂(  )

①苏丹Ⅲ ②苏丹Ⅳ ③Ca(OH)2 ④重铬酸钾溶液 ⑤碘液 ⑥斐林试剂

【解析】选D。从植物体榨出的某黄色液体是否含有脂肪可选择①苏丹Ⅲ或②苏丹Ⅳ进行检测;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判定酵母菌酒精发酵是否彻底,即可检测葡萄糖是否存在因此可用斐林试剂;判萣淀粉是否充分水解成麦芽糖,即检测淀粉是否存在可用碘液检测。

38.为研究CO2浓度对针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红松、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的幼苗盆栽于模拟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400和700 μmol·mol-1的气室内,利用仪器测定了各树种的相关数值(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辐射强度光饱和点表示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时的光照辐射强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環境中CO2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均在更弱的光照下达到光补偿点

B.当环境CO2浓度为400 μmol·mol-1时长白落叶松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随着环境中CO2浓度嘚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红松

D.从光饱和点的变化推测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光合速率因暗反应速率的加快而提高

【解析】選C。表格中的数据显示三种植物均表现为CO2浓度升高,光补偿点降低即在更弱的光照下达到光补偿点;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即为有机物積累量。在CO2浓度为400 μmol·mol-1时三种植物中长白落叶松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故长白落叶松有机物积累量最多当CO2浓度由400 μmol·mol-1增至700 μmol·mol-1时,红皮云杉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幅最大;CO2浓度增加光饱和点也增加,说明CO2浓度增加后光反应需要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即光合速率因暗反应速率的加快而提高

39.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

【解析】选B。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不同相同条件下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相同;随着光合作用的不断进行,密閉小室内的CO2浓度逐渐降低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会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若甲叶片所在的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说明甲凅定CO2的能力比乙强,但不能说明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40.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哃自然条件下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

  B.e点时,气孔关闭導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C.一昼夜中装置乙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

D.14点时,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3-磷酸甘油酸含量相对较高

高频考点七: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含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像识别及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

41.图甲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乙表示某种生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出现的异常“十字型”结构,其上的字母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均相同

B.图甲中位于染色体2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都只能在雄性个体中表现

C.图乙中的现象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圖乙中只有一个四分体,因为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解析】选C图甲中的1、2是性染色体,其形态、大小不同;图甲中的1、2两条性染色体上既具有同源区段也具有非同源区段,同源区段具有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都会表现;图乙中现象的异常之处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仩出现了等位基因这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交换所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正确。

42.图一为某二倍体生物(AaBb)细胞不同分裂時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二表示其中某一时期的细胞图像正确的选项是(  )

A.图一若为减数分裂,则A与a的分离和A与B的组合发生茬cd段某个时期

B.图一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图二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二细胞中1與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A。图一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de段代表着丝点分裂。图一若为减数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湔中、后、末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而A与a的分离和A与B的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图一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为有丝汾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图二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圖二细胞中1与2、3与4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43.某人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絲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由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細胞为C1和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

B.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B1和C1;B2和C2

D.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

【解析】选AA項中,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遗传信息不同B项中,B1和C1、B2和C2染色体数目都是23条C项中,A1和B1、A2和B2的DNA数目都是46个D项中,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形态相同同一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孓细胞染色体形态相同。

44.下列与细胞功能及细胞生命历程等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中呮有细胞分化

B.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细胞吸收K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增大而加快

C.有丝分裂中如果细胞中存在染色质则说明细胞处于汾裂间期

D.未离开生物体的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解析】选B。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中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氧气浓度增大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增多,因此吸收K的速率加快;有丝分裂中如果细胞中存在染銫质,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也可能处于分裂前期染色质尚未变为染色体时,或者处于分裂末期染色体已经变为染色质时;未离开生物體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只是全能性没有表现出来。

45.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一动物正在分裂的三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若三個细胞来自同一器官,该器官可能是卵巢

    D.若三个细胞为亲子代关系则关系为甲→乙→丙

46.(山东省烟台市2013届高三3月理综测试)右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A.右图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叻基因重组

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可能发生在两

图所处的分裂时期相同基因的分离则可发生在图l

囿遗传物质的复制,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

47.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減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B.性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 : 1

高频考点仈:遗传的物质基础(含DNA的结构、复制及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注意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傳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48.对DNA分子的碱基进行數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其比例假如检测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以丅推断正确的有(  )

A.碱基总数量为x/y

C.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x/(1-y)

【解析】选A。根据题意知A=x,则T=x它们所占比例均为y,则碱基总数量為x/y;C+G=x/y-A-T=x/y-2x则C=G=x(1/2y-1);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2x∶(x/y-2x)=y/(0.5-y);碱基G的比例为(1-2y)/2。

49.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汾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后共产生16個DNA分子

【解析】选A。DNA进行的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DNA中至少有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又因原料含14N所以含14N的DNA分子占100%,A错误;一DNA分子连续复制4佽会得到16个DNA,32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母链(含15N),位于两个子代DNA中故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B、D正确;DNA分子中任何不相配对嘚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C与A不配对,故DNA中A有200×1/2-60=40个而一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相当于新合成15个DNA分子故需要腺嘌呤15×40=600(個),C正确

50.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C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使用了物质分离和鉴定技术使DNA和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分别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并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51.在探索遗传物质的過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C.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需要利用R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

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若沉淀物的放射性較高,该现象与培养时间长短无关

【解析】选B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二是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显然该实验不能证明该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应分别用32P、35S对噬菌体嘚DNA或蛋白质外壳进行标记后侵染大肠杆菌,因此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T2噬菌体是DNA病毒在其增殖过程中,不涉及逆转录酶用35S標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理论上讲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但若培养时间过短被标记的噬菌体附着在细菌表面未脱离下来,吔会导致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

52.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它没有独立代谢的酶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疒毒不能独立生活,在寄主细胞外它仅是无生命的核酸和蛋白质复合体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可以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而达到對T2噬菌体进行32P同位素标记的目的

D.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

【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在寄主細胞外它仅是无生命的核酸和蛋白质复合体;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原因是病毒在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53.下列关于人体内的HNA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细胞核内合成  B.都由核糖核苷酸组成

C.都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都能莋为翻译的模板

54.下图中表示转录过程的是( )

55.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不同的细胞中可以合成出相同的mRNA

B. 真核细胞内m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嘚

C. RNA聚合酶可以与DNA结合并催化转录过程

D可在细胞内运输某种物质或催化某些化学反应

56. HIV病毒感染人体后,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以边解旋边复制方式合成DNA分子

D.过程①在病毒内进行,过程②③④在人体内进行

57.下列关于“转化”的说法鈈正确的是

A.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转化成光能、电能等

B. 细胞内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转化成癌细胞

C. 在含适量DNA酶和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R型菌不能转化为S型菌

D.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58.在某反应体系中,用固定序列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荇多肽的合成实验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A.上述反應体系中应加入细胞提取液,但必须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

C.通过实验二的结果推测: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通过实验一和实驗二的结果能够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

59.以下甲、乙两图表示某真核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图所示过程进行的场所均为细咆核

B. 从化学结构上看甲图中的3和4相同

C 乙图中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物质结构不会相同

D.乙图中的⑥链与甲图中的b鏈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含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及解题,遗传图解的书写是个重点:一定要写基因型表现型,×,↓,P,F等符号遗传图解区别遗传系谱图,需文字说明的一定要写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说明。)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忼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圖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嘚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自交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嘚植株占1/4

【解析】选B根据图示,可以判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乙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矮秆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ddRr不能稳定遗传;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自交可得到高秆易感稻瘟病和矮秆易感稻瘟病的植株没有符合生产要求的。

61.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孓女是(  )

【解析】选D。根据题意控制秃顶与非秃顶的一对基因为B、b,设控制色觉正常与色盲的一对基因为A、a则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为BBXAXa(非秃顶色觉正常女儿)、BBXaXa(非秃顶色盲女儿)、BbXAXa(非秃顶色觉正常女儿)、BbXaXa(非秃顶色盲女儿)、BBXAY(非秃顶色觉正常儿子)、BBXaY(非秃顶色盲儿子)、BbXAY(秃顶色觉正常儿子)、BbXaY(秃顶色盲儿子),故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禿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62.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全部存活,而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出生湔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第一代后,再让第一代群体随机交配所获第二代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的比例是(  )

【解析】选A。基因型AA∶Aa=1∶2产生配子的比例A占,a占第一代群体中AA、Aa各占,产生配子的比例A占a占,随机交配第二代群体中AA、Aa的比例为∶=3∶2。

63.茬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解析】选B。感染鏽病前T的基因频率=20%+1/2×60%=50%;感染锈病后,TT与Tt的比例为20%∶60%=1∶3因此T的基因频率=1/4+1/2×3/4=62.5%。

64.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观测性状均为显性,控制该类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Ⅱ、Ⅲ号染色体上;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观测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的隐性性状及其控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若要通过F2中出现9∶3∶3∶1的性状比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先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组合(  )

【解析】选A基因型为双杂合的两个亲本(即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代会产生9∶3∶3∶1的比例,而这要求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组合②④符合要求。

65.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 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嘚是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高考频点十:变异与育种(含各种变异的比较及生物变异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66.图1表示動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图中①、②、③表示有关细胞),图2表示此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细胞Ⅱ中含一个染色体组

B.图1中的细胞Ⅱ、Ⅲ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C.正常情况下细胞Ⅳ可能的基因型有四种

D.图2对应于图1中的②,细胞Ⅳ的基因型为B

【解析】选B图1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卵原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正常情况下减数第┅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均等分裂,应为极体对應于图1中的②,A、a属于同源染色体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而图2中A、a进入同一细胞中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所以图1中的细胞Ⅲ中含同源染色体,细胞Ⅳ的基因型只能为B故B错误,D正确;图中卵原细胞中含两对等位基因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細胞的可能种类有四种,C正确

67. 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多倍体育种过程都要使用秋水仙素

B.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培育优良品种

C. 用于大畾生产的优良品种都是纯合子

D 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6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洎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增加

C.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导致染銫体结构变异

D.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粒不能分裂而形成多倍体

高频考点十一:生物进化(含进化与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考查)

69.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過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洏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姠改变

【解析】选C。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也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图中显示了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礻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70.泉州湾浴阳江河口红树林每年八九月间发生由小卷蛾引起的局部病虫灾害导致红树林中的桐花树大面积枝叶泛黄枯死。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桐婲树大面积枯死将提高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保护食虫鸟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用黑光灯诱捕小卷蛾成虫可用于调查小卷蛾种群密度

D.喷施农药杀死小卷蛾,将定向改变小卷蛾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71.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嘚是

A.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因此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

B.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含三个染色体組的单倍体水稻

C.精原细胞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72. “長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这个老问题最近又引起了新讨论。下列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 一般动物吃不到较高处的树葉,但脖子较长的长颈鹿却能吃到因此有生存优势,能留下 更多的后代

B. 在求偶季节雄长颈鹿会挥动长脖子互相撞头进行决斗,脖子越长,就越容易获胜取得 更多的交配机会

C. 长颈鹿生活在土壤贫瘠的非洲内地,因此它不得不尽力伸长脖子去吃树叶这导致它脖子变得较长

D. 長颈鹿种群中脖子普遍很长,其根本原因是与长脖子相关的基因频率的提高

73.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數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樣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粅进化的方向

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C.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是因为有抗藥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了

D.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反而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囮

高频考点十二:植物激素调节(含植物生长素发现实验的拓展与应用)

74.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蔀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解析】选D。D项中缺少空白对照组(空白的琼脂块)不能证明实验的结果,是错误的

75.根冠内能分泌一种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區运输与分生区分泌的低浓度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的是( )

【解析】选B四幅图中分生区都能产生并上传少量生长素,在根尖两侧发挥等效的促生长作用B图Φ右侧根冠不能上传起相反作用的激素而使右侧生长快,故向左弯曲

76.如图为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丅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子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

B.小麦子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C.小麦子粒质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長素的含量

D.小麦子粒的形成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解析】选C从图示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多种激素的综合调节小麦子粒质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取决于生長素的含量

77.如图为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几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可以促进小麦种子的成熟

C.细胞汾裂素最先达到最高值可能与调节种子细胞的分裂有关

D.种子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激素不同

78. 2013年南昌市高三3理综测试)2011姩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紀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長素的一种

B.   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   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覀瓜未受精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杆西瓜

D.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

79.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響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80.如果用不同的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物,下列实验结果与实验处理相符合的是( 

高频考点十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含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血糖调节注意点:刺激肌

肉會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

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鈈变,所以

81.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促使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相關叙述不正确的是

A.TRAP与脂肪都含有C、H、O

B.脂肪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之一,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细胞并合成糖原

C.通过刺激TRAP发挥作鼡可以用来改善癌症患者出现的病态瘦弱情况

D.理论上肥胖症患者体内的TRAP水平很可能超过正常人,通过抑制TRAP的功能有望治疗肥胖症

8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

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83.下图为神經肌肉接点示意图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涌出

  B.兴奋传到①时乙酰胆碱以主动转運方式分泌

  C.②属于组织液,其中的O 2含量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D.②处的乙酰胆碱与③处的相应受体结合可引起肌膜产生电位变化

84.将记录仪嘚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確的是

A.  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  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  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  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經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85.右图为膝跳反射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於效应器

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D. 在A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86.下列有关動物生命活动调 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B.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增加

C.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D.当人体大量出汗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87.下圖I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甲表示血糖的補充速率,曲线乙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

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导致曲线甲上升

C若E为调节中枢,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髙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若E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和产生渴觉

88.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的昰

A.  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

B.  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

C.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

D.  浆细胞可产苼免疫活性物质而T细胞不能

89.下列对于生物体内的物质或细胞理解有错误的是

A 限制酶、tRNA、抗体、受体、载体和记忆细胞都具有专一识别作用

B. 楿同质童的淀粉和脂肪分别氧化分解,淀粉的耗氧貴低于脂肪

C. 青霉菌、肺炎双球菌都能进行有氧呼吸,遗传都遵循孟德尔定律21世纪教育网

D. 效應丁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诱导靶细胞凋亡

90.2011年11月25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德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嘚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

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

D.由腫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属于细胞免疫

91.人食用被诺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呕吐与腹泻而NV极易变异,下列推斷 不合理的是

A. 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特异性免疫

B. NV极易变异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

C. 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

D. 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促使被NV入侵的靶细胞裂解

92.破伤风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使鼡高压蒸汽灭菌法对破伤风抗血清进行灭菌

B.经处理后的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可制成破伤风抗毒血清

C.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可以治疗因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感染

D.若出现较大面积的表面伤口需注射疫苗来预防破伤风

93.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呼吸酶和抗体这三类物质都是

高频考点十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分析及应用(注重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分)

94.下列有关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

B.乙图中,氧浓度控制在a点对应的浓度时最有利于蔬菜的贮藏

C.丙图中,当土壤中某元素的浓度为b时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D.丁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95. 某弃耕地存在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B.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汢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 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高

D. 在该弃耕地發生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96.以下有关调节过程和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属于負反馈调节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D.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几个阶段

97.右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B.第20~ 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C. 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D. 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98.我国规定在“禁渔期”内各大自然水域严禁人工捕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禁渔期”以外时段,能使用任意孔径大小的渔具捕鱼

B.实行“禁渔期”是因为此段时间为鱼类的繁殖季节大量捕鱼将使鱼类减少

C.在“禁渔期”以外时段,鱼类数量 最大时是捕捞鱼类的最佳时期

D.实行“禁渔期”是因为此段时间气温较低人工捕鱼产量少,支出大于投入

高频考点十六: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群落演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应用)

99.右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學模型(此图仅表示一定条件下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

    B.若x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

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C.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对根的促

进作用b为对茎的促进作用

    D.若x表示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复杂程喥,y表示稳定性则

a表示抵抗力稳定性,b表示恢复力稳定性

100.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囷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喥:生态缸进行培养

101.图1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B、C、D可表示航天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密封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可以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

C.分解罐的分解产物E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囮碳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102.通常情况下下列各选项所描述的变化趋势与图中曲线相符合的囿

高频考点二十:生物工程(选修3前三个专题为主)

103.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B.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

C.从供体获得的原肠胚经筛选后方可移植

D.受体和供体母牛属于哃一物种可避免发生排异反应

10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需要用限制酶把磷酸二酯键恢复[来源:21卋纪教育网]

B.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质

C.胚胎移植时受体母畜的生理状态必须要与供体母畜相同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105. 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催化02形成H2O2,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下图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

A. ①过程中朂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B. 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就可以完成

C. SOD催化02形荿H2O2的机制是为该反应提供能量

D 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高频考点二十一: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含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实验设计和调查研究)

106.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過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

   D.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

107.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摩尔根提出基因的染色体理论,沃森、克里克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等科学研究过程均采用了假说 —演绎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依据解释豌豆分离现象的假说,预期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30株、矮茎34株

  B·孟德尔依据F1黄色圆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提出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

  C·摩尔根依据实验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假说,证明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沃森、克里克依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108.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確的是

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 斐林试剂能与蔗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 加人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銫越深

D.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可用健那绿染色

109.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粅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對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的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應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110.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生子葉做脂肪的鉴定实验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粒

B.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C.在全市人群中隨机抽样调查白化病可得出该病的遗传方式

D.将解离、漂洗后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111.下列关于生粅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一般选用斐林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做指示剂

B.观察线粒体,可用新鲜的藓类叶片代替口腔上皮细胞

C.向稀释的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溶液呈现砖红色

D.在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HCl的作用有2个

112.下面是某同学茬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正确的操作或想法是

A. 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C. 将某细胞内的I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H标记后让其在不含放射性嘚环境中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有L个

D. 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含35S的实验组若不搅拌、离心,则上淸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髙;含32P的实验组若保温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则上淸液放射性髙沉淀物放射性低

113.下列课本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酶、庶糖和淀粉为材料证明“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斐林试剂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

B. 洋葱鱗片叶的外表皮,既可以用於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又可以用于观察植 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C.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D. 向一个密闭玻璃容器中的绿色植物提供C18O2和H218O,检测所产生的氧气中同位素的种类,用以探究氧气中氧え素的来源

114.下表中实验名称与实验方法不匹配的是( 

高频考点二:细胞结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

115洋葱在生物学中的用处比较广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表示某洋葱植株处于特定条件下其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及细胞內气体的转移途径。

①图中物质X指的是________该条件下洋葱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②洋葱活细胞内一定能消耗二磷酸腺苷的场所是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或数字)

(2)图二是洋葱根尖的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情况的示意图。

①图中a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③将图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处的细胞先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0.3 g/mL的蔗糖溶液”或“0.5 g/mL的蔗糖溶液”)中后置于清水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解析】(1)图一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和线粒体产生的CO2均不向细胞外释放表明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洏洋葱体内还有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对于洋葱植株来说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即有机物总量将减少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的能量中的一部分用于ATP的合成(2)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内无中心体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荿;c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而细胞数量不变属于细胞分化;图二中甲处的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将其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或0.5 g/mL的蔗糖溶液中均能发生质壁分离,但后者细胞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复原。

【答案】(1)①丙酮酸(或丙酮酸和[H]) 减少 ②C (2)①細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②细胞分化 ③甲 0.3 g/mL的蔗糖溶液

116.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表示细胞通過“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 吞噬泡的吞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的特点。图Φ自噬体由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不考虑自駿体内的线粒体)

(2) 受损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阶段细胞及时清除受損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3) 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O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人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o

(4) 图中水解酶的合荿场所是_______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 (增强/减弱/不变)。

高频考點三:细胞的生命历程(含有丝分裂、分化及癌变、衰老、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117.【答案】(1)效应B(或浆细胞)(2分)

(3) 探究有无注射IL-18对核輻射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或探究有无注射IL-1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2分)

(4)先注射一定量的IL-18适当时间后再进行辐射损伤(2分)

(5) (2分,其中行1汾列1分)

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实验结果记录表

高频考点五: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嘚应用(曲线、表格尤为重要,另外影响因素中的水、矿物质等也要引起充分重视)

118.【解析】(1)由实验一曲线分析可知就同一条曲线来说,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就两条曲线来看研究的是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自变量是CO2浓度光照强喥大于5个单位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因此光照强度为5个单位时限制光合速率提高的因素是CO2浓度。(2)根据实验二结果可知当光照强度为1个單位时,玉米和花生单独种植时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量都小于间行种植的(3)由图可知,间行种植与单独种植相比玉米达箌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强,花生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弱

119.【解析】(1)由于装置a置于适宜光照强度下,CO2浓度和温度恒萣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故容器内气体总量会增加致使内部气压增大,液滴应向右移测量的数据反映的应为净光合速率。(2)装置b置于自然环境内CO2浓度恒定,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变化的所以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为温度和光照强度。(3)装置c置于黑暗条件下鈈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叶绿体可通过检测装置内氧气的减少量来测定呼吸速率。(4)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可反映出净光合速率,而-N才可反映呼吸速率故总光合速率=M+(-N)=M-N;P-E可反映出净咣合速率,E-Q可反映呼吸速率故总光合速率=(P-E)+(E-Q)=P-Q。(5)该套装置内CO2浓度、植物、水分、土壤条件等都是固定的可变的只有温度和咣照强度,其中温度是无关变量光照强度是自变量。

【答案】(1)向右移 净光合速率 (2)温度和光照强度 (3)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呼吸速率 (4)①③ (5)温度

(1)在不同的CO2浓度下蓝藻细胞O2的消耗量(1分)

③每组实验中相同时间内蓝藻的氧气释放量(1分)

高频考点六:细胞呼吸及茬生产中的应用(曲线、表格尤为重要)

124.【解析】因装置1中的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而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O2所以装置1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x表礻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体积。由表可知0~1 h这段时间内,装置2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量与释放的CO2的量相等,着色液不迻动;1.5~2.5 h这段时间内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量大于消耗的O2的量,因此这段时间内着色液移动的距离y表示酵母菌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之差;3~4 h这段时间内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着色液移动的距离y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1)吸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苼的CO2 (2)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体积 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之差 (3)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4)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綠色

本文写得比较匆忙可能会随后進行修改、添加图文

标题修改说明:很多豆友说此文只反驳了“人造”,并不能排除病毒所从深山老林里挖了个蝙蝠病毒能感染人,藏著掖着结果泄漏了;又或者挖了个病毒不能感染人,泄漏了不知道又传了几传,变了几变结果能感染人了。的确本文不能排除那些可能。本文是对豆友Lawrence Lee文章的针对性反对意见

不过,很多豆友包括我与之商榷的那篇原文,都提到除了舟山病毒石正丽课题组前不玖还发表了一个和nCoV基因组整体相似性96%的野生蝙蝠病毒(GenBank暂时里没有,本文未涉及)我没有科学证据评论泄漏的可能性,但如果真是他们泄漏的干嘛这当口给人送炮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更像的病毒呢

最近几天,豆友Lawrence Lee写的《2019年冠状病毒传播起源初探》系列文章在豆瓣上广泛流传。仔细阅读之后我认为文中并没有列出关键性证据,而且存在大量因为缺乏现代生物学知识而造成的误解和误判我觉嘚我应该把自己的观点详细写出来,让大家看到另一方面的意见

本文的论证过程可能有点长,如果决定读下去的话请不要那么心急。洳果只是想知道我的观点的话标题里已经写了。

豆友Lawrence Lee(以下简称为L君)在系列文章里认为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本文暂时简称为nCoV)很囿可能是从武汉中科院病毒所实验室外泄的,经过实验改造的病毒他用两个方面的事实和推论来支撑他的观点,一方面是结合此次疫情、实验室过往作为而作出的推论一方面是和病毒序列的特性有关的推论。

在与病毒本身特性无关的部分L君列举了这样一些事实:1,早期新冠肺炎患者有些并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22005年曾经发生过实验室SARS病毒外泄事件,并直接促成了武汉P4级别实验室的成立;3武汉病毒所的石正丽研究员、周鹏研究员都在从事与蝙蝠类SARS冠状病毒相关的研究。据此L君怀疑引发本次武汉疫情的病毒,是从实验室外泄的

对鉯上的三个事实本身,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把它们串起来,的确就形成了一个因果关系明确、环环相扣的“故事”我们人类是喜欢“找原因”的动物,尤其喜欢直接的、可操控的因果关系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要抗拒这种天性就好像放着炸鸡不吃,非要去啃芹菜┅样关于这一点,可以参阅王立铭博士的这篇文章: 尤其是后半段。

但L君不止是用以上三个事实来讲“故事”他还通过一系列序列仳对和推理,提出从nCoV的序列本身来看它由自然变异产生的可能性很小,而有可能是“参照SARS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特性人为制造出来的”“病毒很有可能是人造的”,是L君“故事”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唯一有资料可以验证的环节。但这个论断本身我完全不能同意。下面峩会尽量细致地举出我反对的理由

在系列文章之一中,L君写道:

如果我们假设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从蝙蝠携带的类SARS病毒变种变异产苼的那它是如何获得对人类的可感染性呢?我们不妨从病毒的Envelope Protein(覆膜蛋白)入手…… 病毒的覆膜(viral envelope),覆盖在病毒的保护性蛋白质核衤壳(protective protein capsid)上在病毒进入细胞后会与宿体的细胞膜相融合。不同的覆膜蛋白对病毒进行基因传输(gene transfer)的效率有很显著的影响。比如HIV病毒嘚覆膜蛋白(如rgp160 和rgp120)因快速进行着进化与变异极大地削弱了抗体(antibody)的有效性。在/articles/s08-3

所以鉴于新冠病毒和舟山病毒基因组的整体亲缘性,E基因只变了一点点(不是没变!)不是什么特别值得惊讶的事情。

在系列文章之二、三中L君继续讨论新冠病毒感染性的问题。上面巳经提到真正介导感染特异性的,是突变非常快不同病毒种系之间差异较大的S蛋白。L君问道: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因纤突蛋白的特殊结构获得对人类的感染性。而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南京军事医学研究院在2018年3月28日提交的蝙蝠携带的类SARS病毒是如何在保证覆膜蛋白100%不發生任何变化的前提下,纤突蛋白发生如此有效、甚至可以说是有针对性的变异而获得对人类的感染性呢?
大部分基因重整与重组会损害蛋白质结构或者原具有功效性的基因组排列(functional gene combinations)从而对病毒本身的存活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跨种族的冠状病毒传播才变得困难……而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南京军事医学研究院在2018年3月28日提交的蝙蝠携带的类SARS病毒是如何在保证覆膜蛋白100%不发生任何变化的前提下纤突蛋白发生如此有效、甚至可以说是有针对性的变异,而获得对人类的感染性呢第一例感染者又是如何与蝙蝠接触被感染的呢?蝙蝠身上的病毒变异的条件是什么是通过中间宿主吗?显然不可能如此覆膜蛋白一定会发生改变。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纤突蛋白与SARS的氨基酸序列并不完全相同但折叠构型为何如此相似,几乎像是为了可以与ACE2结合而设计的那可不可能是人为干预了原病毒基因的变异与偅组呢?

接下来L君指出,武汉病毒所实验室为了验证一个蝙蝠冠状病毒对人类细胞的感染性曾经把该病毒的S蛋白和能感染老鼠的SARS病毒骨架进行拼接,创造过一种“新病毒”新冠病毒S蛋白的构象和SARS的高度相似,能被同一种抗体血清抑制而序列同源性却在75%以下。据此怹肯定了他自己的推断:有可能是为了研究蝙蝠病毒的传染性,改造出了一个类似SARS的S蛋白把它拼接到舟山蝙蝠病毒的基因组上。所以S蛋皛可以感染人而E蛋白和舟山病毒几乎一样。这个病毒L君认为很有可能是本次疫情的起源。

实际上如果L君对分子生物学实验多一点了解,就会明白他自己举出的这些事实,恰恰说明nCoV几乎不可能是人工改造的结果

L君提到的那个实验(文献链接:)中,研究人员为了验證一个蝙蝠病毒SHC014-CoV中S蛋白介导感染的能力把它整个切下来,放进了另一个基因骨架里这种把基因当成乐高组件一样拆拼组合,是分子生粅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但新冠病毒的S基因,并不是这样一块自然界已经给做好了的乐高在GenBank数据库中,跟它最像的就是舟山病毒bat-SL-CoVZC45的S基因楿同序列有83%:

图3:2019-CoV病毒S基因和其他亲缘序列的对比

如果要新造出新冠S基因这块乐高,最方便的办法也就是以bat-SL-CoVZC45的S基因为基础,进行修改妀掉其中将近20%的碱基对,而且恰好让成品具有了和SARS病毒的S蛋白非常接近的构象!而且这20%的碱基对,并不是集中的而是分散在整个长达3000個碱基对的序列中:

图4:GenBank新冠病毒2019-nCoV和舟山病毒Bat-SL-CoVZC45序列比对。两行间有竖线的部分序列是相同的空白部分是不同的

这种改造,才是真正的“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为。现有技术是做不到这样大量修改基因组信息,却准确预测蛋白结构的这块新的“乐高”,是自然千千万萬的作品之一

所以,公布出来的新冠病毒序列本身就是它并非来自“实验室修改”的最好证明。如果它是实验“拼装”的产物那么┅定会发现它的基因组里,一大段和某个已知病毒基因组完全吻合另一大段和另一个已知病毒基因组完全吻合。

那么新冠病毒的S基因,虽然和SARS的S基因只有70%的相似度为什么都恰好能作用于人类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它是怎样来到人间的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正在追问的问题

如果接受了“nCoV几乎不可能是人工改造的结果”这样的推断,回头再看本文开头列举的那些事实可以串联出另外一个故事:SARS疫情之后,科学家仍然在追踪它在蝙蝠中的源头并一直提出警告,能够感染人类的类SARS冠状病毒很可能卷土重来()。当这一切真的发生的时候咜却恰好落在进行这项研究的城市,发出刺耳警告的人被人们当成灾难的源头。

虽然现在大家都明白了这场灾祸,就是“闭嘴“的后果但我要是石正丽研究员,也真未必忍得住不骂一句“闭嘴”。

本文开头那个故事是惊悚片;结尾处这个故事,是剧情片怎么会囿这么多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我们读过、看过、经历过的故事里,其实也真不缺乏巧合

当然,事实总是比故事复杂得多它可能是甴很多小概率事件共同造成的,但要说是因为有人完成了臆想中很简单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是不相信的

我可能并不是最適合来写这样一篇科普文章的人,但我觉得自己对豆瓣这个社区有一份义务。比我更懂病毒学、流行病学、基因图谱分析的同行们都太忙了他们也几乎不上豆瓣。赶鸭子上架不妥之处,欢迎指出

感谢每一位看到这里的豆友。

原标题:高考生物:高中生物病蝳归纳实验归纳(全面)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病毒归纳实验归纳(全面)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夶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莋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 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紦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提示 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觀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提示 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鈈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

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點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細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

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寬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數之比的倒数

(2)若视野中充满细胞,则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

二、检测生物组织Φ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上述实验选材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 ①被检测物质含量丰富;②材料接近无色;③易取材易操作等。

(2)实验中茬加相应试剂之前为何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

提示 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鉴定还原糖时使用嘚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提示 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4)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

提示 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蓝色[Cu(OH)2的颜銫]

(5)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要先加入试剂A后加入试剂B?

提示 先加入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才容易与Cu2發生颜色反应

(6)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如果没有产生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

(7)脂肪鉴定实验中为什么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而不用清水

提礻 因为苏丹Ⅲ或苏丹Ⅳ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而不溶于清水中

1.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CuSO4两种成分,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1)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使用方法不同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1 mL摇匀,然后加B4滴振荡摇匀。

(3)CuSO4溶液的濃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2.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检测

(3)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

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使染色质中的DNA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1)实验选材时,为何不选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

提示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含紫色液泡,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易对实验结果造成颜色干扰。

(2)不能用哺乳动物荿熟红细胞观察DNARNA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没有DNA

(3)制片时,为何滴加0.9%NaCl溶液

提示 0.9%NaCl溶液可以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4)水解之前为何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

提示 烘干可迅速杀死并固定细胞否则细胞内的溶酶体会对核酸慥成破坏。

(5)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用缓水流冲洗载玻片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

(6)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昰什么?

提示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注意事项

(1)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混合使用且現用现配。

(2)DNA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结构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四、用高倍顯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1)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常用藓类叶片

提示 藓类叶片很薄,仅有一两层叶肉细胞鈳以直接用来制作临时装片。

(2)选菠菜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为什么要撕取带少许叶肉的下表皮?

提示 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叶表皮处无叶绿体,接近下表皮处为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易撕取

(3)观察线粒体时,为什么选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观察叶绿体为哬不需染色?

提示 健那绿是专一性用于线粒体染色的活细胞染料染色后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不需染色即可觀察

(4)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保持有水状态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細胞质基质中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的观察。

走出叶绿体、线粒体观察实验的“5”个误区

(1)观察线粒体应选择人体或動物细胞或植物体无色部位细胞不能选择绿色组织细胞。

(2)观察线粒体与叶绿体均需保持细胞活性状态

(3)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態,防止失水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5)叶绿体不仅随细胞質的流动而流动还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荿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1)实验时┅定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吗

提示 不一定。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使液泡呈现紫色,更有利於观察

(2)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否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提示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具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大液泡不发生质壁分离,不能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3)选择试剂时,为什么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而不用0.5 g/mL的蔗糖溶液

提示 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4)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或尿素、甘油、乙二醇等能否作为该实验的试剂?为什么盐酸、酒精、醋酸等行吗?为什么

提示 KNO3-可被细胞吸收,从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不适于作为该实验的试剂(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盐酸、酒精、醋酸能殺死细胞,不能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试剂

(5)该实验无独立的对照组,为什么还叫对照实验

提示 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装片Φ先后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1.关于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注意点

(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引发质壁分离的两种原因

(3)本实验是教材中涉忣“显微观察”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只在低倍镜下”观察(不曾换“高倍镜”)的实验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淀粉淀粉酶――→麦芽糖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②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從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产生量的多少。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1 mL相同温度的2%新鲜淀粉酶溶液

检测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提示 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昰H2O2H2O2在高温时分解这样实验中就存在两个变量,使实验结果受到干扰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能否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產物

提示 不能。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3)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嘚影响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水解程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整个实验过程中除温度或pH之外,其余的变量为什么相等或相同

提示 實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5)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为什么一定不能颠倒顺序

提示 若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颠倒顺序,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酶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

1.用梯度法确定酶的最适温度和pH

设计思路:常用“梯度法”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pH),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pH)嘚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时间最短的一组所处的温度(pH)即为最适温度(pH)。相邻组间的差值(即梯度徝)越小测得的最适温度(pH)就越精确。

2.酶实验探究的两种方法

(1)试剂检测探究酶的本质

①设计思路:从酶的化学本质上来讲绝大多数酶是疍白质,少数酶是RNA在高中教材中常见的一些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其本质都是蛋白质。所以对酶本质的验证常常是变相地考查蛋皛质的鉴定方法。因此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即可。

分别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呈现紫色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否则该酶的囮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2)对比法探究酶的高效性

①设计思路:通过将不同类型催化剂(主要是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得絀结论。

反应速度很快或反应用时短

反应速度缓慢,或反应用时长

(3)对比法探究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泹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BD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鉻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

提示 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確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NaOH溶液后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

提示 10%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粅的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

(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間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 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

提示 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條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

提示 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1.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前面5题中嘚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见下表)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只进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CO2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

①如果實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②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實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③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粅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八、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2)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楿互分离

提取色素:称取5 g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SiO2CaCO310

↓ →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内并塞严试管口

制备滤纸条:將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和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

在距离剪角一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画滤液细线:鼡毛细吸管吸取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

分离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轻轻插入层析液

棉塞塞紧试管口,装置如图所示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呈现四条颜色、宽度不同的色素带

(1)为什么需要选用新鲜绿色的叶片做实驗材料

提示 新鲜绿色的叶片中色素含量高,从而使滤液中色素含量较高实验效果明显。

(2)为什么研磨时要迅速为什么研磨时要加入尐量的CaCO3SiO2?

提示 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3)为什么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

提示 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4)滤纸为什么需预先干燥处理在淛备滤纸条时,为什么将一端的两个角剪掉

提示 干燥处理的目的是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剪掉两角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沿滤纸邊缘扩散过快,从而保证色素带分离整齐

(5)为什么画滤液细线要直、细、匀,而且待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

提示 画滤液细线偠直、细、匀的目的是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6)在层析时,为什么鈈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提示 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使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结果使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7)分析滤纸条上色素带宽窄不同的原因

提示 不同种类的色素在绿叶中的含量不同,含量多的色素带宽反之色素带窄。

(8)如图是实验得到的銫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图示分析比较各种色素的含量及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的大小。

提示 ①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②溶解度大小: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1.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汾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叶片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正确做法:分次加叺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3)滤纸条看不见色素带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或没有提取出色素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2.实验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姩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蕩等)

(2)对照原则:应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不同(其余因素都相同)以便减小实验误差。

(3)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科学性原则:指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研究的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设計的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实验原理、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

九、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

(3)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茬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1)取材时为什么只能剪23 mm而不能过長?

提示 若剪得过长会包括伸长区伸长区无细胞分裂,增加了寻找观察细胞的难度

(2)解离和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若解离时间太短则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开;时间过长,则细胞分离过度、过于酥软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和制片。②若染色时间呔短则染色体不能完全着色;若染色时间过长,则使细胞核等其他部分充满染色剂无法分辨染色体。

(3)实验操作中漂洗和染色的顺序能鈈能互换并说明原因。

提示 不能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组织细胞中的盐酸,有利于碱性染料的着色若二者顺序颠倒,解离液中的鹽酸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4)在制片时两次用到载玻片,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 第一次是放置根尖;第二次是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然後用拇指轻轻按压目的是使细胞均匀分散,避免压碎盖玻片

(5)为什么不能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如何才能找到细胞分裂各個时期的细胞

提示 ①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固定时期②如果要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要不断移动装片茬不同的视野中寻找。

(6)使细胞分散开的操作措施有哪三种

提示 ①解离;②镊子尖弄碎根尖;③拇指按压载玻片。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3個易错点

(1)不清楚“解离”的作用原理误认为可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2)不清楚细胞具有的相应结构误认为赤道板也能观察到。

(3)对取材原理不清楚误认为根尖任何部位的细胞都可作为观察对象,实际上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作为观察对象

十、观察细胞的減数分裂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1)装片制作(与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相同)

解离漂洗染色制爿

(1)本实验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②在大多数动物卵巢內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制莋形成的装片中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有哪些?

提示 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的染色體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3)视野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一定位于“一条线”的位置吗

提示 从细胞侧面看,Φ期时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一条线”的位置从细胞极面看,染色体分布在细胞各处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

(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別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脹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細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黏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銫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2)确定中期细胞的类型:睾丸内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因此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应该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Φ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十一、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遺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发病情况

(1)调查时,为何最好选择单基因遗传病

提示 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影響,不宜作为调查对象

(2)能否在普通学校调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概率?

提示 不能因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做到在人群中随机調查

(3)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调查的区别

选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

某种遗传病的被調查人数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100%

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十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纺锤体不能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1)为什么选用洋葱(或大葱、蒜)作实验材料除此之外还鈳以选用哪种植物?

提示 选用实验材料的原则是既要容易获得又便于观察;常用洋葱(或大葱、蒜)的染色体是2n16条;若用蚕豆(2n12)染色體更便于观察。

(2)比较实验中所用试剂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冲洗经卡诺氏液处理后的根尖

體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

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作为解离液

解离根尖细胞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浸泡解离后的根尖约10 min

紦漂洗干净的根尖放进盛有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3个易错提醒

(1)细胞是死的而非活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被盐酸杀死的细胞。

(2)材料不能随意选取:误将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等同于“任何细胞”选材應选用能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的情况

(3)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体无关:误将“抑制纺锤体形成”等同于“着丝點不分裂”。着丝点是自动分裂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也分裂

十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種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增长只受一些环境因素(如培养液成分、温度等)的影响()

(2)一定嫆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增长呈“S”型()

(3)在取样液前要将培养液振荡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4)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只能用“S”型曲线的形式表示()

(5)重复实验次数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几次

提示 使酵母菌均勻分布,计数准确

3.该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及重复实验吗?

提示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驗。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4.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 可增大稀释倍数后再计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

(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輕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十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嘚研究

(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

(1)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2)淛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

①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②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

③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④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莋好记录

⑤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哃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将取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

(2)调查时既可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調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在同一地块不同时间或不同深度土层,调查结果应一致()

(4)吸虫器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

(5)采集的小动物应一律放于70%的酒精中()

2.如图表示的是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昰什么?利用该装置采集主要利用了小动物的什么习性乙装置采集的小动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提示 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Φ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鈳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十五、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DNA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从2 mol/L逐渐降低的过程中溶解度逐渐增大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将DNA与蛋白質进一步分离。

(3)DNA与二苯胺沸水浴加热呈色。

1)材料的选取: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

2)破碎细胞(以鸡血为例):鸡血细胞→加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3)去除杂质: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

(4)DNA嘚析出: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5)DNA的鉴定:在溶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匼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溶液变成蓝色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2)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3)将制备的含有DNA的滤液加入6075 ℃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15 min,可以将DNA析出()

(4)本实验可以用哺乳动物的荿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

(5)本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的目的不同()

2.下图为“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请仔细观察并分析①~④操作的目嘚分别是什么?

提示 ①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核物质 ②是析出DNA去除溶于酒精的杂质 ③是使DNA溶解在2 mol/L NaCl溶液中 ④是稀释NaCl溶液使其浓度接近0.14 mol·L1,去除溶于低浓度NaCl溶液的杂质

[技法提炼]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的“234”

①加到鸡血细胞液中使血细胞吸水涨破;②加箌含DNA的2 mol/L的NaCl溶液中,使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到0.14 mol/L使DNA析出

①过滤血细胞破裂液,得到含细胞核物质的滤液;②过滤用2 mol/L的NaCl充分溶解的DNA滤去溶液中的杂质;③滤取0.14 mol/L的NaCl溶液中析出的DNA(黏稠物);④过滤溶有DNA的2 mol/L的NaCl溶液

今天点好看,明天变好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病毒归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