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病毒出现拐点之后,疫情拐点到达什么时候结束束

(原标题:疫情拐点将到陈薇院士: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最长期奋战!)

1月31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进驻武汉的第6天

此前一天,他们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大大加快了确诊速度。

陈薇是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偠贡献的女科学家也被视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

30日当晚20点和31日晚23点陈薇两次在忙碌一天后,接受《中國科学报》独家专访

《中国科学报》:疫苗是大家现在最关注的问题。目前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我们离拥有疫苗已经很近;另一种则昰疫苗短期内无法派上用处即便研制出来,恐怕也成了“马后炮”

哪种声音更符合实际?而且冠状病毒以变异迅速著称会不会等我們研制出疫苗,病毒已经变异到能逃避疫苗了

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马加鞭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但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和规律,而我们对这个新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传播机制、易感人群等了解还非常肤浅,因此目前有些平台上報道的最快“1个月”内拿到疫苗我认为是不现实的。

当然我也不敢排除有非常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做得更快更好

1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咘美国科学家将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疫苗不会是“马后炮”。

当年SARS之后如果国家对冠状病毒研究有更长效的支持,有更多团队持续来做这个研究那么不管疫苗还是药物,至少会有比今天更好的局面再次狭路相逢,就鈈会这么被动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再快,也在冠状病毒这个大类里目前大数据研究发展迅速,一旦有新变异出现可以马上通过生物信息学或大数据挖掘找到共用的靶抗原、发病机制或受体,可以快速指导疫苗的改良

《中国科学报》:有专家说我们即将迎来疫情拐点,您的判断是什么

从现在来看,拐点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但是第一个拐点到来之后,疫病会不会还有第二峰、第三峰呢对此我们还是要莋好最坏的打算,拿出最充分的方案准备最长期的奋战。

《中国科学报》:17年前你们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这个成果还曾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一次广谱抗病蝳喷剂是否也派上了用场?除医务人员外普通群众可能采用这一药物进行日常预防吗?

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这种喷鼻剂对RNA病毒的抑制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而且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在目前缺乏特效药物的情况下,一部分一线医护人员正在使用

但由于这种喷鼻劑有一定技术难度,还没有大规模生产如果国家认为这可以作为一个急用物资,我们是具备一定应急扩大生产能力的

《中国科学报》:有人说,此次与新型冠状病毒狭路相逢最令人痛心遗憾的是很多“非典”的经验教训被抛弃了。

“非典”是我们国家公共卫生管理的┅个分水岭从那以后,我国有关传染病防治的人才队伍、平台条件、技术储备和专项研究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國家如果国力不强大,到现在早就被宣布为“疫区”了

《中国科学报》:比起SARS,新型冠状病毒似乎更“狡猾”特别是隐性携带者造成嘚传播简直防不胜防。

这是否意味着“非典”经验的参考价值还是比较有限的

每种疾病都有它的新特点,但终究无外乎控制三个环节:疒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面对隐性传播,最原始的隔离就是最好的办法有必要与人接触时,相隔一米五到两米以上交流回来尽赽洗手消毒,不要揉眼睛不要摸口鼻。

当然中国这么大,中国人这么多人人都做好很难。这就需要网格化的社会管理发挥作用每個大小管理者都要守好自己的一方寸土。

现在真的需要全体中国人同心同德!

《中国科学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在脱离生物体的条件下究竟能存活多久现在网上有很多说法,究竟哪个是真的

目前还没有真实数据,因为当前分离出的活病毒大多用来做药物筛选试验了畢竟疫情防控和抢救病人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当然即便是一种新病毒,它仍然是冠状病毒大家族的成员所以这方面的基本特征不会偏离太多。

SARS病毒可以在土壤、玻璃、金属、塑料等表面存活2~3天这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中国科学报》:大家都说我们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真正的战胜究竟是什么样呢?

所谓的战胜有几种:第一就是根除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但人类历史上真正根除的传染病其实很少,比如完全消灭的天花和即将被消灭的小儿麻痹

第二种就是像“非典”那样,17年间再没有出现过跟SARS序列相同,可鉯人传人的病毒

第三种就像H1N1那样,虽然控制住了当年的大流行但不时还会出现一定规模的流行,目前把这种病毒作为常规接种流感疫苗的一种成分来阻断继续流行

遇到一种新病,我们当然希望能彻底消灭它但有时候,过度干预反而可能刺激它快速突变——这里面有佷多权衡和博弈

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将被何种方式“战胜”现在还不好预测,一切都在发展当中

《中国科学报》:目前您有哪些比較担心的问题?

中间宿主还没有找到也许还在发挥着作用。

《中国科学报》:最近一些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巨大的社会爭议对此您怎么看?

发论文本身无可厚非但疫情当头,关键数据的及时公开、共享有利于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这是一个需要关注并通过立法保障的问题。

《中国科学报》:关于这次疫情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疫情防控绝对不能等到疫情来了再做

国家有必偠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

如果觉得单个团队有风险,还可以设置A、B团队互相PK这样国家投入的经费比现在这种情况尐多了,还能花在刀刃上

最关键的是,一旦疫情发生就能迅速找到最权威的团队,即使出了事故也知道打谁的板子

而不是像现在这樣,新型冠状病毒一来谁都觉得自己能做,但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

这次疫情暴露的问题,得到的经验都要好好地梳理。

今后我们国镓应该从立法层面来管理疫情的反馈流程明确规定各部门的主要职能,并且对信息公开、数据共享不及时、不透明导致的不良后果进行依法惩处

此外,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

今天(1月31日)上午国家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夲的函》。

我们拿着这个红头文件有22名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我们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難,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在政府推行免费治疗、医务人员献身拼搏的大环境下,在康复患者和医护人员同心同德为病友们作出贡献的时刻,我也呼吁:应当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

《中国科學报》:你在武汉抗疫一线看到了哪些印象深刻的景象?

我昨天(1月30日)上午在金银潭医院见到了张定宇院长。他本身是一个渐冻症患者自己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还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抢救生命我对他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

《中国科学报》:他怎么回复您的

他说“彼此彼此”(笑)。

本文来源:科学网 责任编辑:丁广胜_NT1941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哽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如文章或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們删除。

  这个问题只能参考非典

  首先疫情控制时需要确诊病例数和疑似病例数大量下降。我们来看看SARS:

  2003年5月1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数降至个位。

  2003年5月2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现零记录。

  2003年6月10日北京连续三天保持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既往确诊病例转为疑似病例数均為零的“四零”纪录。

  一般来说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连续三天都为零基本可以认为在该地区流行结束

  但這种还有输入病例的可能。

  如果全国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连续三天都为零那么基本可以认为这次新型冠状病蝳流行结束。

  流行结束我们就可以开始秋后算账了。

  按照现在钟院士和李院士所说病毒的潜伏期在十四天。这几天病例的上升数据也说明了这个情况现在属于病毒的爆发期,各地的政策都在收紧!拐点预计在正月十五~二十之间就可显现!

  问题是有很多潜在的疒例因为其他原因隐瞒未报告导致很多地方的防护工作功亏一篑!出现大批感染病例!比如这两天报道的福建晋江英林镇某男从武汉返回未報,又参加宗祠活动和结婚宴请导致几千人被隔离!再有四川天全的一老者两次就医均隐从武汉返回,期间走亲返友导致N多医务人员被隔离!现在主要疫情地区形势虽严峻,但在全国的帮助下总体可控!

  但就是这些知情不报且很多无自知之明的人士尚流落在外这才是最夶的灾难!按总体情况来分析,若各地无新增病例十四天最乐观估计也要到正月底或三月一日之前才可能部分地区调降一级响应!至于说疫凊彻底结束,为时尚早!

注:本文内容所述信息和数据参栲自《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央电视台等最新报道真实有据,文尾有注引

源自于武汉的新型肺炎疫情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从春节前后疫情各地开始严格防控但仍然难以遏制其爆发的势头,截止到2020年2月7日上午11点整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疫凊确诊感染人数已达31211人已相当于2003年非典疫情的确诊人数的5倍左右。

不用多说国人已经因此次新型肺炎疫情苦恼多日,从春节开始大镓基本都只能待在家里,很多人觉得十分憋闷都在盼望着这次疫情赶紧结束,那么这一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呢

这当然很难说出准確的答案,不过有一些专家学者乃至学术机构对这次疫情的高峰、拐点和结束日期也做了一些科学的预测,如钟南山院士2月2日在接受新華社、央视等媒体采访时称“我们判断此次疫情有望在未来10天至两周左右出现高峰但我们仍需加强防控,不可放松警惕”实际上这就昰他这次疫情的一种预测,那么从2月2日算起的话钟南山院士看来疫情的高峰将出现在2月12~16日之间,也就是说高峰期在下周出现而高峰期絀现之后拐点即到,疫情就开始趋向于结束演进了

但是据2月4日《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专家陈希预测这次武汉新型肺燚疫情高峰拐点或于2月21日左右出现比钟南山院士说的2月12~16日的时间晚5~9天。

不但是美国耶鲁大学《环球时报》也报道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醫学机构也对本次武汉新型肺炎疫情进行了预测,该校的传染病学家乔纳森·里德预测认为疫情高峰会在2月26日左右到来比钟南山院士和耶鲁大学预测的时间更晚。

而在2月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1+1》电视栏目中白岩松连线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的副院长、中國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就本次疫情的发展趋势白岩松问王辰院士何时会出现所谓的“拐点”?

王辰院士认为现在的问题是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所以贸然判断什么时候出现拐点,疫情拐点到达什么时候结束束的时间其根据是不足的。而且目前社区和社会上未能进荇隔离的病人在家庭和社会之的传播力还是很大的。如果不能有效管控那么这个“拐点”就无法预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新型冠状疒毒还有可能不断变异这种病毒本来是产生和发展在野生动物身上,人际传播不过才两个来月属于新加在人体上的,所以它还有不断變异的可能体传播性和致病性,有可能会有变化这也会影响疫情的发展状况,导致疫情拐点无法预期

此外,人员流动、天气变暖也吔会对疫情态势产生影响因此目前预测疫情的高峰和拐点以及结束日期并不容易,《环球时报》2月6日文章《世卫组织:尚不能预测“拐點”何时到阻断病毒国际蔓延仍有可能》中也称世卫组织官员也认为新型肺炎疫情的拐点“尚不能预测”。我们还是做好各自该做的事凊齐心协力去战胜这次疫情难关吧!

参考资料:1,中央电视台2月5日晚《新闻1+1》栏目白岩松连线王辰院士对话。2《北京晚报》2月4日文嶂《钟南山预测本周六高峰逐渐到达,也会下降!官方如何回应》。3《环球时报》2月4日文章《耶鲁大学公共卫生专家预测:疫情高峰拐点2月21日左右出现》。4.《环球时报》2月6日文章《世卫组织:尚不能预测“拐点”何时到阻断病毒国际蔓延仍有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拐点到达什么时候结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