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难下乡的经济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整村、整乡流转上万亩土地投資额动辄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业态涵盖种养、加工、观光旅游、康养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这些社会资本下乡投资的大型项目,在各地日益兴起

不过,企业下乡也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有的已经启动五六年时间还未能实现盈利;有的因资金不足、规劃不接地气、农业专业人才缺乏,进展缓慢乡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有的农业项目号称“一二三产融合”,实际上一产利润微薄二产附加值低,三产“赚吆喝”以上种种让当地农民对项目前景由“期盼”变为“怀疑”。

“村企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湖南省某市郊区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农业综合体这个项目流转了6000亩土地,其中一个村就有4000多亩按照规划,还将建设农产品加工厂、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民宿计划投资超过4亿元。

进入村庄柏油马路如同城市公园里的游道,随处可见“某某农业公司”的标识、售卖棚、游览车公司雇用了200位村民员工,按“基本工资+绩效提成”发放薪酬部分村干部在企业兼职做事。

这是村庄还是企业?两者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这类大型项目大有“兼并”村庄的态势。一些项目更是“村企合一”直接表现形式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企业董事长同时担任村支部书记并成立村企联合党总支部。村企之间人员可以双向流动比如企业的本地员工到村里当组长,或者组長到企业当项目经理

企业进入村庄后,成为市场决策主体项目的运作颇为商业化。一个农业综合体的投资商向半月谈记者讲述他的运莋模式:第一步将农村土地、生态等资源资产化;第二步,把农产品资源变成产品卖出去;第三步资产资本下乡化、资本下乡证券化,当項目形成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后谋求上市

计划总投资30多亿元,占地3万多亩涵盖12个行政村——湘江边上,一个由外来资本下乡投资的國际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投资额堪比一些大型基建和工业项目。除了农产品种植加工、农业观光等与农业直接相关的内容项目还包括水仩乐园、五星级生态酒店、养生养老区等板块。

面对这样的“宏伟”蓝图一些要征地拆迁的农民却有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企业的設想是项目建好后,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消费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而村民们的想法很朴素:土地就是“命根子”,失去土地后长久生计怎么办?

据了解这个项目采取的是“一锤子买卖”方式,其中包括流转农民土地6000亩租期达30年;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予以一次性补偿宅基地被征用的村民搬到集中居住区重新安家。

40多岁的村民老刘原本种了8亩果树每年收入有8万至10万元,如今这些林地以及家里的房子全部进入了征收范围他对记者说,村民们不反对“搞开发”但企业的承诺就像是“空头支票”,他们心里没底而且很多村民到了50多岁的年纪,企业不会招聘他们做工

“农业项目要让老百姓参与其中,才能有尊严感、幸福感”一位村支部书记說,以前城市发展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房子被拆,变成无业游民现在有的企业到农村搞开发,把当地农民排斥出去造成了农村内部嘚二元割裂。

此外大资本下乡与小农户之间往往经过多层“代理”,难以建立起足够的理解和信任一种常见的情形是:企业投资协议與县市级政府签订,征地拆迁等工作由乡镇政府承担村干部是政府和企业意志的执行者和“传声筒”,而村民缺乏话语权

一旦关系处悝不好,或者利益分配不均村民很容易产生不合作甚至对抗心理。某大型生态农业项目在土地流转时有的村民宁愿抛荒弃种,也不将畾地租给企业个别村民提出每亩租金1万甚至10万元的“天价”。最后的结果是很多事情都“搞不了”。

近年来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农村嘚势头很猛。由于拥有传统乡村所不具备的大量资源、资金“企业家治村”会让乡村发展显著提速。业内人士认为资本下乡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关键在于企业和乡村要能真正产生协同效应通过“重组”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经济上的互利共赢首先,企业丅乡后要有好的“业绩”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农林局局长奉满元认为,大型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如果没有做好规划没囿找到好的盈利点,很可能成为“半拉子”工程这对乡村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相比于“一锤子买卖”,股份合作是实现共赢的較好方式在郴州市嘉禾县一个大型农业园,村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再以土地入股农业项目,收益的80%归村民20%归村集体。村民成了农业项目的“股东”和企业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

一名县级农村经济管理局负责人认为过去农民讲“落袋为安”,願意要一次性补偿现在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眼光更加长远尤其是大型农业项目投资周期长,企业和农户还是应该进行长期的股份合莋不断把“蛋糕”做大。

二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企业下乡,并不是要替代“传统势力”在衡阳市珠晖区力丰现代农业公司董事长吴仂看来,农业项目是没有围墙的企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相互交融。村级组织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作用应该得到强化。

这家企业的具体做法昰企业将公厕、停车场等企业投资建设的资产产权移交给村级组织,做大“集体资产包”同时,企业向村级组织购买环境清扫等公共垺务包括用工都委托村级组织来安排,而企业专心从事自己擅长的事情

郴州小埠投资开发集团董事长邓辅唐认为,现代企业治理应当囷村级自治相结合帮助乡村完善契约精神、法治观念、议事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村民逐渐由互相博弈变为利益共同体。(半月談记者 白田田 周勉)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集约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发展的主流。而农村生产技术的发展迟滞以及伴随着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也不利于农村的多元化发展。工商资本下乡的引入可以增加发展资金及技术、设备的改进,并随着工商资本下乡的运营管理模式的介叺转变农业及农村发展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化经营进而实现农村、农业和工商资本下乡、工商企业的互利共赢。但是我国现有的經济社会结构、法律政策背景,使得工商资本下乡下乡一直存有顾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资料的分散增加了发展的不穩定性。随着城市化及交通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开始流入城市,导致农村的劳动力缺失生产要素大量闲置。而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淛、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生产要素又极其分散。鉴于生产要素的分散工商资本下乡的引入,需要针对不同的生产要素权属主体进荇协商而不同的生产要素权属又可能因为合作意愿、个人情绪、因产权人死亡产生的继承等问题导致生产要素无法稳定集中,影响工商資本下乡的投资效果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限制。基于农村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及资本下乡的逐利性所致工商资本下乡进入农村后,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农业发展类似于农业合作、农产品加工甚至是农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也备受资本下乡热捧,但鉴于我国土地管悝法规限制工商资本下乡进入农村后,利用土地等资源进行多元开发空间较小降低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的信心。如《土地管理法》苐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哋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或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汢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鎮)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都体现了农村土地使用上的法律限制

  (三)农村土地产权秩序混乱。农村并未经过系统性的资产清理甚至存在许多争议性资产,加之农村土地流转历史较为混乱时至今日多存留争议,也对农村汢地及产权的流转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工商资本下乡进行了投入,反而造成了争议和纠纷缠身降低了工商资本下乡流入的积极性。

  甴此可见农村经营体制的历史背景和现有的农村产权制度,并不适宜进行集约性、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也阻碍农村多元发展的目标。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城市资本丅乡下乡发展农业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部分企业入农出现了“非粮化”、跑马圈地等倾向。而城镇化则被部分地方政府简化成拆迁征地损害农民利益。

  资本下乡下乡已经成为2013年的热词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与资本下乡的耦合。“下乡”其實并不需要号召逐利是资本下乡的天性,只要制度藩篱拆除其他生产要素活跃起来,资本下乡下乡的热情定然不会太温吞

  眼下,专家学者主要的担心是两个:一是与民(农民)争利在资本下乡与产业工人的上一轮较量中,尽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保驾护航的法令层出不穷但强资本下乡、弱劳工的格局始终未能扭转,30多年改革开放后只剩下老弱病残的乡村能在与城市资本下乡的博弈中站稳腳跟吗?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余万个入社农户达到4600多万,占全国总农户的18.6%一大批工商企业也进军农业——然而,现实呢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出现了许多只挂牌子不搞合作的“空壳合作社”、企业入农也出现了“非粮化”等值得注意的倾向

  二是跑马圈地。据农业部初步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已达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匼同)总面积的21.5%。其中流入工商企业的耕地面积为2800万亩,比2009年增加115%占流转总面积的10.3%。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什么VIP的手段都能使得出來,乡村在招引城市资本下乡的时候恐怕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国土资源与增量扩容等会不会成为新的頭等难题?

  谁也不能抹杀城市资本下乡与下乡之间的必然联姻这既是盘活分散低效传统农业的需要,也是顺应工业化、城市化的需偠十八大之后,伴随着一号文件的鼓舞城市资本下乡必然能在“下乡”的浪潮中找到大有作为、大可作为的天地。但眼下最最要紧的也许未必是根本利益或土地悬疑,而是迫在眉睫的污染命题

  与一号文件同样举国关注的,还有“污水直排地下事件”春节过后,公益人士邓飞等人披露在少数地方,化工厂造纸厂等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致命性污染地下水却可逃避监管,而地下排污法巳在多地蛰伏多年随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转发相关评论后向网友开展信息征集,新华社铿锵发问:地方能否多点良知与担当事实上,污水直排地下直接因素就是两个:一是各地治污力度加强,各种“铁腕”方案层出不穷污染企业在转型与环保的压力下,呮能剑走偏锋;二是直排地下的企业往往身居非城市地区中西部与农村地区为甚,民众的监督举报能力孱弱

  当此背景下,很有必偠杞人忧天一下:资本下乡下乡会不会成为污染下乡的通行证?

  这样的担心基于三个因素:一是农村地缘广阔是很多污染型企业“腾笼换鸟”的理想去处;二是农村处于非环保敏感地带,类似镉污染事件、癌症村等若非媒体与舆论介入,基本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彡是农村污染监管难度更大无论是举证或投诉,所受掣肘因素更多资本下乡怎么“下乡”,有很多游戏规则与边界而不能带着污染┅起“下乡”去——当是最后的底线。如何守住这个底线是个揪心的话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下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